高二数学考试技巧和方法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二数学考试技巧和方法(通用12篇)

高二数学考试技巧和方法 篇1

高二历史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

1、学习历史有阶段性

等你上了高三你会发现,高三的历史学习和高一高二很不同,它是一个高度概括和整合,反复巩固的过程,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有很扎实的基础和“历史基本功”。

我的观点是高一、高二阶段,不必苛求知识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识的广度。你会发现语文水平的高低和课外知识的丰富程度对历史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建议,你多读一些课外历史书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语感的培养,建立自己的一套历史观和世界观。这些东西对你的影响可能不会马上体现在分数上,但上了高三以后你会发 现它们太重要了。

2、抓住课堂

要说实在的东西,课堂是很实在的。

我们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聪明的理科生不听课是可以照样考好的,但是一个历史生如果不听课他一定什么成绩都别想拿到。听课也有听课的方法,我认为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把你理解的这一课的知识框架和系统大致构建出来,充分去领会书上每一个部分、每一个 框题是为了说明什么;然后在听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听课笔记,课后再和参考书上的知识重点、知识 框架进行对比补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3、充分利用老师

每一个历史老师对历史应该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无论如何他们也是从高考走来的,多年从事历史教学,一定有独到的经验。你可以主动地和老师交流你对历史问题的观点,从老师的回应中吸取有教益的东西。

4、史实问题和思维问题——两大关键

你会发现我们做历史题,做来做去无非就是考察两个问题:要么是史实,要么是思维。

史实问题通常就要考你的记忆来实现,比如说法国大革命什么时候爆发的,新文 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哪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这些都是不容更改的史实,你必须非常熟悉和了解,这就是平时不断积累和记忆的过程。

记忆史实其实并不是什么痛苦的过程,最重要是对学习历史抱有激情和信念,你会发现一切都不难,就像你不会忘记家里的门牌号和好朋友的电话号码一样简单,你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来记忆史实,比如说我就是用“工程队”三个字来记忆中共一大的局限性的:“工-关注工人阶级,忽略了广大农民;程(城)-把城市作为重心,不符合中国国情;队(对)-斗争对象指向资产阶级是错误的”。

思维问题考察的是你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说我们见到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索”这样的问题就属于考察思维的范畴。这些问题通常是选择题里比较难的部分,但其实也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你会发现,一般来说,“根本原因”通常是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或者本质矛盾(阶级矛盾尖锐),一般来说根本原因都会“看起来”和该历史事件关系并不明显;“直接原因”通常是经过一步推理而不用深入分析就直接得到的原因,和事件的关联性非常强;“导火索”通常都是一个偶然性很大的事件,不是出于社会和历史发展必然,比如“五四”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是国王召开议会企图征税等等。“主要原因”是最难的,有时它是直接原因,有时是根本原因,这就要求你深入探究事物的内部逻辑,通过对比来决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哪一个因素才是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的。

思维的锻炼要靠大量做题和有效总结来实现,这一点也是积累的过程,上了高三以后老师也会经常给你一些提示,注意吸收,一定会有提高。

5、掌握一套既定的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

历史学习里面其实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很多概念我都可以用“三条”或“两条”来总结,比如说了解一个事件我们通常是从“背景(原因),内容(经过),影响和意义(结果)”来记忆,分析问题我们总是有“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来思考,分析背景时我们会分“国内环境,国际环境”来进行,评价意义时我们有“正面(积极)和负面(消极)”两个方面……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你在答大题时就会轻松地发现这些既定的思路可以迅速帮助你理解题目和入手分析,至于这些既定的方法你可以自己在学习中很容易地提炼出来,或者我建议你可以看<高中历史学考必备手册>(貌似是湖南大学出版的)最后一部分谈到的一些学习历史的思维和方法,都非常实在和具体!

6、宏观学习历史,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图

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历史很烦琐,细节很多,有没有什么主线可以把它们串起来?当然有!你可以适当地进行发散思维,把历史事件串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受课本的限制),比如说把一整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整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理解和思考,这样一来你会发现你的历史知识非常有条理,不光可以从宏观上解答很大的问题,也可以随便拿出一个部分进行微观细致的分析,这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可以说“绝学无忧”了。

高二历史牢记大事件的方法

夯实基础知识、理解知识点

首先要准确记住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概念等基础知识。多看书、常复习、采用一些容易记忆史实的方法,如:比较记忆方法、理解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方法(如时间联想法、人物联想法、事件联想法)等记忆历史史实。

其次是要掌握好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内在联系,以重要知识点为基点。如文艺复兴这个知识点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冲破宗教会神学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于是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兴起,它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而文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创世精神,又极大地鼓舞着当时的人们去探索通往亚洲的新航路,地理大发现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与此同时宗教改革也受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资产阶级借助反对天主教会神学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推动了整个欧洲社会的进步。文艺复兴是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同时它又与地理大发现及宗教改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鸣锣开道。当我们理解了文艺复兴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后就很容易解决这段历史问题。

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史实

将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完整性对学生复习历史有重要的意义。如中国近代的每一个变化无不与世界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复习中国近代史一定要把历史事件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中学习,形成历史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每年高考出什么样的题,学生在考前很难预料,但学生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就是将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如“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分界线,是新旧民主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的背景从国际角度分析是一战和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从国内角度分析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北洋军阀统治对内镇压革命对外卖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巴黎外交失败引起了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而“五四”运动的条件包括:内部条件―――经济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政治(阶级)条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民主科学的指导;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的出路,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一个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设问,但回答的角度是不同的,但史实都是一个,所以对每一个历史知识都要做到全方位地掌握。

学会以不变应万变

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分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知识点的考查具有完整性、跨度大和逐层深入的特点(表现在选择题上);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综合”的特点,尤其是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的答案来看,精练、概括性强、可操作性强,而且许多答案出自于书上的内容甚至章节目录及标题(表现在材料式的问答题上)。

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历史复习

记忆是历史学科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复习周期越短、记忆效果越佳。有些同学每天虽有固定的时间复习历史,但往往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今天中国古代史、明天世界近现代史,或者连续一段时间或复习中国古代史、或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或复习世界近现代史,周期相对较长,结果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到前面又忘了后面。

每天固定的复习时间里,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都要有明确的量的规定,具体办法如下:

1.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对教材的复习遍次,再根据每册教材内容的多少确定每天对三本教材的复习量(即每天复习多少页)。

2.针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相对较少,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较多且理论性较强;在固定的50分钟时间里,安排中国古代史的复习时间可用10分钟,另两本教材各用20分钟,再根据每天所规定每本教材的复习时间、所要复习的量来确定每天每本教材要复习多少页。

高二数学考试技巧和方法 篇2

学好数学不仅是为了学习数学知识, 更主要的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等.培养能力是学好数学的根本.

做习题就是在训练中培养这种能力, 有的名家还专门寻求一些趣味数学题来进行演练.例如:伽利略的“跑马”问题;牛顿的“牛吃草”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这些题可以建立对数学的兴趣, 加深对数学的“情感”, 增强学数学的能力.

常有同学在做作业、考试时感到时间不够用, 认为是运算不熟练, 不能准确而迅速地得出结果, 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实质上, 这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所学内容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不够所致.

有少数同学做题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不挨批评, 所以只会代公式, 依照老师讲的例题画葫芦, 不注意分析, 不注意一题多解, 多题一解, 陈题新解, 这样就完全失去了做作业的实际意义, 失去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所以应在做每一道习题前多思考该题有几种解法?条件变更后有何新结果?已知条件和结论互换还成立吗?做完每道题后都回头检查检查, 特别是检查解题思路是否正确, 运用了哪些知识点.不要盲目做题, 常言道:“多想出智慧”, 养成习惯, 必有成效.

对一些基本概念、公式、定理仍要记忆, 这种记忆不是死记硬背, 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当然, 初次学习概念、公式、定理不一定就能理解, 这样就要多背几遍, 特别多看看概念给出前的引导语, 公式、定理的推导证明的过程, 寻找概念、公式、定理的特征、特点, 这样自然就一回生二回熟, 熟能生巧嘛.没有记忆就没有速度, 就不能提高效率.茅以升能背圆周率 (π) 小数点后面100位数, 记忆肯定有一定的方法, 如记忆圆周率后面22位并不难, 可借用一首打油诗:“山顶一寺一壶酒, 尔乐毋杀吾, 把酒吃, 酒杀尔, 杀不死, 乐而乐.”就是用普通话的谐音记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所以记住一些公式定理, 某些问题的特点, 是学好数学必备的品质之一.

另外, 学习数学还要注意三个“什么”: (1) 是什么.搞清所学的概念、知识是什么, 要抓住本质特征, 避免相互混淆, 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为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 才能加深理解, 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3) 还有什么.多想想还有什么, 可加强知识结构的认识, 发现和挖掘新的问题.如历史上海王星的发现就是一个范例, 法国人布德在计算天王星的运动轨道时, 发现它老是“出轨”, 是什么力量造成的呢?法国的勒维烈和英国的亚当斯经过计算同时发现了海王星, 是海王星迫使天王星出轨.

学习数学, 除课堂专心听讲, 积极思考外, 还要及时总结, 经常回顾, 不断的反思探索, 为此, 须备“三本”.

1.课堂笔记书

虽说有些东西, 可以记录在课本的空白处, 但大量的东西记在课本上, 起初自己还能明白, 惭惭地就成了连自己都破译不了的密码.因此, 最好备一个独立的课堂笔记本.如平面几何第一章, 我们可以用表格、图形, 文字语言、几何语言把整章的内容编辑到笔记本上, 把书上一页页的零碎知识编译成知识系统, 不但容易掌握, 而且很容易找到知识之间的规律和联系, 达到竖看一条线, 横看是一片的效果, 使知识在大脑中井然有序.

2.错解记录本

每次测验结束之后, 同学们都应把发生的错误记录到错解本上.也许大家会说, 这样太浪费时间了, 但它却可以让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 避免类似的错误重犯, 从而提高自己的免疫能力.

整理一道题, 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 不仅是一次心理上的斗争与完善, 而且工作量也会很大, 需要自己全身心地投入, 有时知识点一环扣一环, 层层扩展开去, 写到最后还收不了手, 于是记下自己做完这道题的解题心得.这样一来, 就会书写得工工整整, 分析得清清楚楚, 达到整理一道题, 弄懂一类题的效果.

3.典型问题荟萃本

对于学习过程中的巧思妙解以及一题多解 (证) 、一题多变的典型问题, 以及一些综合压轴题与各类考试中的优秀题目, 都应根据自己的解题感悟收集整理, 并写明关键的提示、方法、技巧的小结, 以便经常温习, 反思, 不断改进解法, 这样使所学知识得以深化升华, 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还能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高考数学复习中方法和技巧等 篇3

【关键词】必要性;原则途径

1思想方法教学的必要性高考试题决定教学必须以数学思想指导知识、方法的运用,整体把握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有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优化学生的思维,全面提高数学能力,才能提高学生解题水平和应试能力。

2思想方法教学的原则

2.1知识复习与思想方法培养纳人教学目的原则。各章应明确思想方法教学目标,教案精心设计思想方法教学。

2.2寓思想方法教学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于教学问题解决之中的原则。知识是思想方法的载体,数学问题是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知识、方法“加工”的对象。

2.3强化训练与复习全程反复运用相结合的原则。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的共存性、数学思想对数学活动的指导作用、被认知的思想方法只有在反复的运用中才能被真正掌握的教学规律,决定成功的思想方法和教学是有意识的贯通复习课全程的教学。

3思想方法教学的途径

3.1数学思想指导基础复习,在基础复习中培养思想方法。基础知识复习要充分展现知识形成发展过程,揭示其中蕴涵的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形成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

注重知识在教学整体结构中的内在联系,揭示思想方法在知识互相联系、互相沟通中的纽带作用。

注重总结建构数学知识体系中的教学思想方法。揭示思想方法对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知识结构,把握知识的运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等数学活动中指导作用。

3.2数学思想方法指导解题练习,在问题解决中运用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

注意分析探求解题思路时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解题的过程就是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合理联想提取相关知识,调用一定数学方法加工、处理题设条件及知识,逐步缩小题设与结论间的差异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运用化归思想的过程,解题思想的寻求就自然是运用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调整思路,克服思维障碍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通过认真观察,以产生新的联想;分类讨论,使条件确切,结论易求;化一般为特殊,化抽象为具体,使问题简化等都值得我们一试。分析、归纳、类比等数学思维方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等数学思想是走出思维困境的武器与指南。

用数学思想指导知识、方法的灵活运用,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敏捷性;对习题灵活变通,引伸推广,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抽象性;组织引导对解法的简捷性的反思评估,不断优化思维品质,培养思维的严谨性,批判性。对同一数学问题的多角度的审视引发的不同联想,是一题多解的思维本源。丰富的合理的联想,是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及类比、转化、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数学思想运用的必然。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自觉运用往往使我们运算简捷、推理机敏,是提高数学能力的必由之路。

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浅探

田喜

【摘要】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东西灌输给学生。

【关键词】数学;自主学习;策略

荷兰数学家费籁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东西灌输给学生。”因此有必要进行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索。自主学习策略是指个体在特定的情境里,用以促其获得知识或技能的内部方法之总和。指导训练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策略。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的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使学生对整个学习环境,包括学习策略的结构与特点,策略如何使用,以及各种影响学习的因素及其关系的知识有充分的认识,这乃是自觉的策略性学习的基础。研究表明,开设学习策略指导课是学生掌握学习策的有效途径。

1摸清学情自主学习策略包括元认识、学习方法和学习调控三要素的协调活动。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必须知道学生过去和现在是怎样学习数学的,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不科学的,他们已掌握哪些数学学习策略等等。只有摸清学情,学习策略的指导才能有的放矢。但学情情况复杂,因素很多。学情包括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调控等等。可采用问卷、座谈、作业、考试、观察家访等调查方法,作好记录,分析归类。拟定计划,分期指导训练,注意监控调节,从而使学习策略的指导具有针对性、计划性、科学性。

2确定内容自主学习策略包括不同要素,不同的层次。我们要遵循“实用性与理论性相结合”和“具体与一般相结合”两条原则,确定数学学习策略指导的教学内容。

2.1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六个环节,教给学生“听、看、想、记、说、做”等基本的课堂学习方,法;课前看懂例题,做到圈、画、勾、点试做习题,圈点出没预习懂的内容,带着问题听课。依照知识信息的不同阶段教给不同的学习方法。人们吸取知识信息的一般过程包括对知识信息的获得、巩固和应用三个阶段,即知识信息的输入、贮存和输出活动。输入阶段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如何思维想象等方法:知识的贮存教给学生如何记忆、强化、系统化的方法;知识的输出,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分析、概括,如何有效地提取知识信息及如何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方法。

2.2教给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教给学生树立怎样正确的学习态度;怎样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增强学习毅力,调节控制学习情绪,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教给怎样科学用脑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自主学习数学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

2.3教给学生总结学习过程的方法:教给学生总结对学习对象调控的方法,如教给学生作课堂学习小结、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方法;教给学生根据学习教材的难易程度以及学习条件提供的情况来正确选择使用某种方法;教给学生元认知知识;教给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不懂就问,独立作业,经常复习概念、法则、定理等。

3优化教法

3.1更新教法,提高效率:自主学习策略的教学不同于一般知识的教学,正如专家汪广仁所指出的,自主学习策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所能教会,这是学习策略自身特殊性所决定的。所以,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适应学习策略的学习特点。因此,我们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及学习策略的特点,每周利用时问,采用“讲解示范法”、“模拟情景法”、“角色扮演法”、“名人学习法”、“经验介绍法”、“师生共操法”、“同体影响法”、“动手操作法”、“媒体辅助法”、“分层递进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每一节课以一种或两种方法为主。如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提出自己没学懂的疑问,关键在于使之规范、逐步消化,形成习惯,促其迁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学习的控制与调节”和“元认知知识”的指导,学生较陌生,且由于它的抽象性,学生较难于感悟,则以“讲解示范法”、“模拟情境法”为主,辅以其它方法。

3.2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自主学习策略所指导的一般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大多数学生都普遍适用,但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方法多样,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法而异,分类指导,采用分层递进的教学策略,把学习策略的教学目标设定于各层学生的“最接近发展区”,使各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学到并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在布置作业上也要分层布置,使自主学习策略落到实处。

学好数学方法和技巧是什么 篇4

数学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学数学需要一定的基础,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这样不仅学起来轻松,考高分也不难。数学虽然是理科,但也需要背诵,除了书上的公式要背,定义、定理也要熟背,因为它是做题的依据,很多题目只有把它理解透了才不会出错,而理解一个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背熟了。

学习数学最忌讳的就是光看不练,平时上课听老师讲,以为自己会了,可真正自己动笔做题时就不会了,这就是所谓的看花容易绣花难。做数学题目就需要动笔写,会一步写一步,慢慢就会计算出结果来,看永远得不到答案,这就是跟文科最大的区别之一。

学数学最重要的还是理解,要先懂了再去记忆,最后再落实到做题。记忆和做题是相辅相成的,题目做多了知识点和公式也自然而然就记住了。数学就需要多做题,做不同类型的题目,通过多样化的题型去掌握知识点,更为深刻的理解知识点,然后去做更难的题目,所以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二.做数学题目有什么窍门

数学也是分题型的,大题就要分步去做,每一步都不能省略,写每一步都要有公式做依据。而选择题则不同,可以用排除法去做,也可以用试值法去做,还可以画图等,只要是答案对了,阅卷老师不会问你怎么得出的答案,所以可以取巧,甚至蒙对了都可以,但是老师讲的时候可以多听几种解题思路,因为小题也可能变成大题来考。

数学分为很多类型题,每类题目都有一些固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同学们可以平时多注意总结、归类,这样在以后考试答题中就能更加游刃有余,看到题目就有思路了。

三.学好数学的方法有哪些

强化数学学习基础

其实在数学考试中,卷面上大部分的内容主要考查的是对数学基础知识,用这种方式来观察孩子在前一段时间里面的学习成果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通常这一部分内容的难度上并不是很大,只要孩子们能够端正态度,每一次课堂能认真听讲、课后作业认真完成,基本都可以掌握下来。在考试之前,大家可以对以往学习过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针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重点复习,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学成绩。

掌握数学解题思路

细心的孩子么会发现,大部分的数学题目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无论是学习还是考试,大家都能通过这两个方式来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比如,一些数学题目可以套用公式来解决,而另外一些数学题目可以通过公式进行转换,或者具有一些解题规律,大家在考前复习阶段可以重点针对这些内容进行掌握,也可以通过强化辅导来掌握这些要点。

注重养成数学思维

高一数学学习技巧和方法分析 篇5

很多的同学进入高中之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甚至是只跟着老师的思维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也没有真正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在中学学习数学的模式是老师讲解详细,把很多的常见问题建立起固定的思维模式,而且各类题型反复练习,这样容易让学生养成“学习被动”的思维模式。但是高中的数学却是要求学生要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要善于归纳总结规律,在学习思维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这种思维的转换和适应却是需要一个过程,这就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形成了一个不小的障碍。

2.知识和规律的基础

想要学好高中数学,首先是知识和规律的基础要重视。数学就是讲究用最少的东西来证明最多的东西,而这些最少的东西就是一切的基础。高中生只有掌握了那些最少的东西,就可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基础知识都在课本中,所以想要学好高中数学,就必须要掌握好课本的知识点。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死记硬背,但是当你运用的多了,就会灵活了。将知识串通了,便能夯实了基础找到了学习高中数学规律。

高一数学学习时注意

高中数学更抽象要多思考

中学生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技巧 篇6

1、有关预习的方法和技巧方面

第一种(适合大多数中学生):先看书,然后再做练习来检查自己的预习情况,再带着在做习题时遇到的问题来听课。

第二种(适合一些能力较强的同学):先做习题,在一些从未接触的新知识中,看是否能够根据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数学预习的最佳时间是晚上的8:00 到9:00这段时间,这时人的记忆力、智力、精力都处在最佳状态,这段时间预习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预习的时间一般在15分钟到30分钟左右。

2、有关上课的方法与技巧方面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呢?

(1)上课前散散步,洗洗脸,以最佳的状态上课。

(2)积极思考,当老师在讲例题时,就要做到,在脑海中跟着老师一起做,每一步都得自己想通。

(3)做好课堂笔记。

3、有关课后复习、小结的方法与技巧方面

(1)利用课间“趁热打铁”。

①整理笔记。

②回忆上课时老师所提的问题,看自己能否准确回答。

③将上课的东西浏览一遍,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帮忙,不要积累,立即解决。

(2)放学回家“复习巩固”。

①每天坚持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加深印象。

②做相应的练习题以巩固上课时所学的知识。

(3)对所学知识系统地小结,具体操作如下:

①小结的频率:最好就是每周一次,将本周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

②小结的内容:可以把识记知识(如概念、公式等)系统化,也可以对题型做归纳,并附上自己的解题心得和注意事项等。

③小结的形式:图表为宜。

4、有关解题的方法与技巧方面

解题四步曲“审、想、解、查”。

(1)弄清问题,也就是审题。

(2)解题前三想:审题后,就要拟定解题方案,展开“回想、联想、猜想”,初步构想解题思路,确定解题方向。

(3)解题表述要规范。

(4)检查、验算不可忽视,做到:

一查“题”(看题目的已知条件是否看错、用错)。

二查“理”(推理是否有根据)。

三查“数”(数字运算是否正确)。

四查“式”(格式是否规范)。

高二数学考试技巧和方法 篇7

一、说方向定位, 强化目标意识

很多教师在命题时缺乏前瞻性, 往往将自己认为的“好题”堆砌在一张试卷上, 有的甚至把竞赛题放在其中, 造成偏、难、怪的现象, 这都是对考试方向与目标缺乏正确的认识与定位。

教师命制的试卷大多数是期中、期末、单元试卷, 通常是阶段性水平考试, 与高中会考 (终结性水平考试) 和高考 (常模参照性考试) 有着本质的区别, 阶段性水平考试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次检查、比较、回顾与反思的机会, 以便发现自己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调整和指导后面的学习与教学。

如某次期中考试一位数学老师对“高二数学试卷”命题目标的描述:

以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选修1-1第1章为命题重要依据, 紧扣《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江苏省高中数学教学要求》, 参考江苏省《考试说明》, 不回避重难点, 要回避繁难及补充拓宽的课本外内容;加大思维量, 减少计算量;重通性、通法的考查;着力体现检测功能、导向功能;难度在0.75;知识点覆盖100%。

二、说试卷内容, 强化整体意识

说内容的过程就是命题老师对教材知识、教学要求、学生状况的认识与思考梳理的过程, 首先要列出双向细目表, 本次考试范围为高中数学必修5, 再加高中数学选修1-1 (2-1) 中的四种命题与充要条件, 具体内容见后表。

三、说命题依据, 强化推理意识

命题的依据通常是教材、教辅、学科课程标准、省教学要求和学生现实整体状况, 参考高考学科试卷的格式与内容, 因为学生毕竟要参加高考, 接受人生一次重要的检验。

按照《江苏省高中数学考试说明》, 高中数学必修5共有三章7个知识点, 再加1-1 (2-1) 的四种命题与充要条件2个知识点, 共9个知识点[1], 其中4个C级要求、两个是B级要求、3个A级要求:通过《双向细目表》可以清楚看出本次测试的内容详细情况及能级分布, 便于确定解答题及填空题的编选, 确保C级重点考查, 及时把握编题方向, 动态控制试卷的质量。

填空题编制。填空题编制重在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的考查, 以课本的原题或原题变式为主;填空题的1—5题定为送分题, 6—12为中档题, 13—14为把关题, 编题时, 考虑到不同层次中各个知识点的均衡分布, 以及相同知识点的不同思想方法的兼顾。

解答题编制。解答题重点考查C级内容, 兼顾B级内容, 前3题为送分题, 后3题为把关题。我们在命题时呈现了较多学生易于上手, 但不容易完全解对的题目, 易于上手”便于提高学生信心, “不易完全解答”有利于突出诊断功能。

试卷的组配。 (1) 根据编好的试题, 按题型及试题难易程度认真进行排序, 做到易在前难在后才有利于学生顺利答题, 但有的需要兼顾是否容易入手来考虑, 例如18题实际难于19题, 但19题学生对“题境”不熟, 看不到或走错路不易上手, 18题虽然难, 但学生都知道怎么下手, 所以让其在前。 (2) 兼顾到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考法, 如解三角形中考了3、6、9、12、13、15五个小题和一个大题, 3、9、15都是考正弦定理, 但3题考的是已知两边及一对角求另一对角, 9题是考已知两角夹边解三角形, 15题虽然是已知两边一对角但是它是以外接圆半径的形式给出, 6、12都是考余弦定理, 但6考查的是已知三边求角问题, 而12考的是已知一角求边的问题;再如1、10、11、18都是考一元二次不等式, 但1是考分式, 10是考方程与不等式的关系, 11题是恒成立问题, 18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避免了重复。

四、说题目来源, 强化公平意识

命题时, 部分教师会参考一些报纸、教辅、杂志、成卷 (部分知名学校试卷、自己用过的试卷、报纸杂志的检测卷等) , 有的甚至大块地选用, 对此, 在组织命题时要明确提出要求, 会卷时要讲清题目 (特别是分值大的题目) 来源, 确保考试的公正公平与信度和效度。

通常原题选用可以限于教材、学生通用的教辅, 从其他资料选择的题目首先同一份资料不能选用两个及其以上的题目, 其次要对题目实行背景、数据、图像、设问的适当改编, 提倡自编原创题, 但不能多且要慎重, 因为这类题容易出现不严密、甚至是逻辑上的错误[2]。

原创题是试卷的亮点, 一张试卷要想题题出彩是不可能的, 并且题题出彩的试卷一定不是好试卷。

本张试卷的1~11、13、14题为课本题目的原题与改编题, 15~18、20题为部分大市模拟卷和高考卷的改编题, 原创题为填空题的12题, 解答题的19题。

例如填空题第7题:如图, 在边长为2的等边△ABC中, 连结各边中点得△A1B1C1, 再连结各边中点得△A2B2C2……如此继续下去, 则△ABC、△A1B1C1、△A2B2C2、……、△AnBnCn的面积和.

答案:

本题是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38页第7题改编题, 原题是求证面积成等比数列, 改成求这些三角形的面积和, 考查的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属中档题, 这里的一个陷阱是并非n项而是n+1项, 这也是我没有叫Sn求的原因, 兼顾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及细心程度, 评讲时可以变化讲解, 如求周长和等。

填空题第11题: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

(m+1) x2- (m-1) x+m-1≤0, 对一切x∈R恒成立, 则m的取值范围是

本题是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94页第11题第 (2) 小题改编题, 是将x的系数m改为 (m-1) 而已, 主要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中恒成立问题, 考查了函数与方程思想, 属中档题, 讲解时可以考虑各种情形。

五、说试卷预期, 强化责任意识

为了试卷的内容、形式、结构、梯度、难度等的科学与合理, 我们要求命题教师不光要选题、编题, 还要认真地、全面地、实际地做题, 切实感受整张试卷的综合效应, 深刻而精确地对试卷进行相关参数的预期, 以题的“卷感”, 体味学生的“困惑与艰辛”。

估计难度。预计难度在0.7~0.8之间。一是从计算量上进行估计, 命题老师认真试答了试题, 并对试卷进行多达八次修改, 从而控制了难度, 另外就是从思维量上估计, 80%的学生用90分钟 (75%的时间) 可以拿到135分 (85%的分) 。考虑到全县1.5万学生使用该卷, 再加上学生心理因素, 因此估计整体难度在0.75左右。

六、说重点题目, 强化过程意识

例如解答题第18:已知函数f (x) =x|x-a|+3x-4, a∈R.

(1) 当a=0时, 解不等式f (x) ≤0;

(2) 当x≥a时, 解不等式f (x) +4>0.

解: (1) a=0时, 不等式f (x) ≤0为x|x|+3x-4≤0

1°x≥0时, x2+3x-4≤0, 解得-4≤x1, ∴0≤x≤1…………3分

2°x<0时, -x2+3x-4≤0, 恒成立, ∴x<0, …………6分

综上可得:所求不等式的解集为{x|x≤1}………8分

(2) 当x≥a时, 不等式为x (x-a) +3x>0,

即x[x- (a-3) ]>0

(1) a-3=0, 即a=3时,

解得x≥a…………10分

(2) a-3>0, 即a>3时, , 即或x<0x≥a

解得x≥a…………12分

(3) a-3<0, 即a<3时,

1°当a≤0时, x>0

2°当0

综上所得:当a≥0时, 不等式的解集为{x|x≥a}

当a≤0时, 不等式的解集为{x|x>0}…………16分

对函数与不等式问题的考查是江苏高考试卷的一大特色, 分类讨论思想又是高考反复考查的重点。因此,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思想、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分类讨论思想, (1) 题考查的是分段讨论, 即对第一未知数讨论, 结果必须并; (2) 题考查的是分类讨论, 是对第二参数讨论, 所以结果不能并, 属难题。本题的难点是学生容易忘记把讨论的结果与大前提求交, 即二级讨论, 这与2011高考试题第19题的思想方法类似, 本题容易上手, 学生都知道怎么做, 但很难得全分。通过对本题的思考与求解, 可以强化学生的解题规范, 如果写成不等式组形式解题就不会出现漏掉求交集问题, 而且可以简化解题过程, 降低解题的繁难程度, 让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得到有效的训练。本题源自2010年某大市模拟试题的改编。

解答题第19题:如图, 已知半径为6的扇形AOB的圆心角为150°, 过半径OA上一点D, 作直线CD垂直于半径BO, 且与BO的延长线交于E, 与弧AB交于C, 当D在半径OA上移动时

(1) 求△OEC的面积S△OEC的最大值;

(2) 求△ODC周长L△ODC的最大值.

解: (1) 在△OEC中, ∵OE⊥EC, OC=6,

∴OE2+EC2=36, …………2分

又∵OE2+EC2≥2OE·EC, (当且仅当OE=EC时取“=”)

∴当时, S△OEC取得最大值9

(2) 在△ODC中, ∠ODC=∠OEC+∠EOD=120°

∴OC2=OD2+DC2-2OD·DCcos∠ODC, …………10分

即OD2+DC2+DC2+OD·DC=36

即 (OD+DC) 2-OD·DC=36

又∵, 当且仅当OD=DC时取“=”…………12分

∴, 即 (OD+DC) 2≤48,

∴当时, OD+DC取得最大值…………14分

∴当时, △ODC的周长取得最大值…………16分

本题可以算是原创题, 实际是由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115页复习题14题和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24页复习题第7题的合成题, 属中档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在变化的过程中找到不变的条件解题, 可以用正弦定理解, 也可以用余弦定理解, 也可以用和积不等式解, 还可以用函数解;可以设线段为变量, 也可以设角为变量;可以设一个参数, 也可以设两个参数;着力体现“入口宽”的特点。但本题的题境对学生来讲比较生疏, 所以放在第19题, 评讲时可以用多种方法讲解, 开拓学生的思路。

解答题第20题[3]:在数列{an}中, , 在数列{bn}中,

(1) 证明:成等比数列, 并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2) 求数列{bn}通项公式bn;

(3) 是否存在实数λ, 使得对一切n∈N*恒成立, 若存在, 求出λ的取值范围,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1) 证明:∵3anan+1=4an-an+1, ∴,

又∵是以14为首项, 1/4为公比的等比数列1/4…………4分

综合 (1) (2) 得…………16分

本题是改编题, 原题是《中学数学月刊》2008.11期第35页, 前黄高级中学宋书华老师的文章《基本不等式在数列证明中的妙用》中的例1, 原题是“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 求证:

, 我是从出发, 先构造出{an}的递推公式, 然后再由构造出{bn}的递推公式, 从而得到 (1) 、 (2) 两小题, 第三题仍然是原题, 最后考虑到路子太窄, 再加上考求和的太多, 所以改成现在的问题, 之所以能改成现在的问题主要是考虑到{an}、{bn}都是有界数列, 通过系数调整一定可以实现范围大小的控制;第 (3) 题还补充了前面没有分离参数方法的不足, 并且引入了函数的单调性和不等式;属难题, 讲解时可以考虑补充原题的证明部分, 了解这种证明的思想方法, 以及改编问题的策略。本题针对少数优秀生和参加“奥数”培训的学生, 但对大多数学生, 第 (1) 题甚至第 (2) 小题完全可以拿下, 这就看学生的品质与智慧了。

七、说考后感受, 强化反思意识

考试后, 命题老师要认真地做好试卷分析, 通过对考试对象 (相关学生和参与同场考试的部分教师) 的访谈、与阅卷教师的讨论、对考试数据的分析, 结合命题前的预期, 总结命题的得与失。

通过说卷的形式锻炼和提高年轻教师驾驭教材与课堂的能力与水平, 对提高教学能力与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还可以“说高考试卷”、说学生试卷、“说题”等, 引导年轻教师认真研究与思考, 挖掘“卷”、“题”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江苏省考试院.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说明.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1.

[2]魏良亚.感受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亲和力.教学与管理, 2009 (2) .

浅议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及考试技巧 篇8

学习方法考试技巧规律每当经历一次考试之后,相信大部分的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数学成绩不好,在竞争激烈的学习环境中,不知道该怎样帮助孩子快速提升数学成绩!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孩子数学学不好一般都是由以下几部分原因造成的:第一,数学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基本的公式、定义理解的不透彻,掌握不好,在课堂上老师说东学生听西,做题的时候往往不知道题目考察的是什么,对于一些重点知识内容的延伸更是云里来雾里去。第二,没有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在数学考试或者平时做题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出现一知半解的情况,对着题目抓耳挠腮的,不知道该打哪下手,这些都是没有好的做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典型表现。针对数学不好的学生以上的种种问题表现,本人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课前主动预习的习惯。预习前,要准备好笔和纸,随手记下课本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知识点要在教材中批、划、圈、点。这样做,有助于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专注于听讲。让学生看一看书上的例子,不明白的要标明做好记号;预览后,试着带着问题去实践,把会做与不会做的做好标记,为以后的考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的知识,在教室没有讲解前应仔细阅读,积极准备是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学习如何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一本书,在老师精心设计提问预览。如学习的例题时,弄清楚例子的内容,告诉了什么条件,书本上是如何解答的,为什么这样,有没有新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步骤是怎样的。对这些重要问题时,大脑的思考,逐步深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索新的知识。

2.总结解题规律。数学问题的解决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决一个问题,要注意总结解决规则,在每个练习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本课最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2)本题用到了哪些知识点和公式?3)你是怎么观察,联想,实现转型的?4)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本题?5)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6)在你身边做了类似的题?在方法和思路的相似性和差异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各个方面,并逐渐提高,持之以恒,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不断提高,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

3.考试前复习。要将平时的考试卷订成册,将错过的题型重新做一遍.对考得都不理想的卷子重新复印重做一遍,另外还可以将平时作业上的错题、难题、易错题重做一遍。另外,再做几份期末模拟卷。多练习,找出你的漏洞,再把相关的知识点整理起来复习一遍,如果有一类题型经常出错,那就记到纠错本上,多翻翻。老师上课讲的格式一定要记住,格式代表了解题思路,预习也是必要的,要再预习中知道你的听课重点。反应的灵敏度的数学考察的目的,也就是平常说的数学意识,看到一道数学题时要用最快的速度把所有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解出数学题来。这是数学难学的原因所在,但又是它的闪光点。学习数学要多做题,遇到新的题型,要拓展思维:那就是这个问题是怎么提出的,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也可以再做一个类似的问题,或改变它的标题,或提高问题的难度,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或与它类似的就可以很方便的做出。

4.数学考试技巧。错题及时的弄懂记清,做题不在于数量,关键是做一条就会这一个类型这就要求你认真订正,找出你没想到的点在哪里,但不是光简短的看看,要尝试分析你不会的这个点包含的是什么知识点。有时间稍微看看拓展题,大题目不是重点,但是适当拓展是有必要的,有空闲就对这答案看看人家的解题思路,是在有自己一点头绪都没有的就做一遍,以后常拿出来看看如果自己不会总结,可以先找老师一起分析,在老师分析师学会自己总结当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其次,应试需要技巧,试卷发下来后,应先大致看一下题量,大概分配一下时间,做题时若一道题用时太多还未找到思路,可暂时放过去,将会做的做完,回头再仔细考虑,一道题目做完之后不要急于做下一道,要再看一遍,因为这时脑中思路还比较清晰,检查起来比较容易,对于有若干问的解答题,在解答后面的问题时可以利用前面问题的结论,即使前面的问题没有解答出来,只要说清这个条件的出处,也是可以运用的。

总之,任何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适合自己,学生在学习中必须避免形式的学习,追求有效的方法。任何考试都是考验人的头脑,而不是靠学生的笔记是否清楚,学习计划是否完善。

参考文献:

[1]崔玲玲.初中数学后进生学习习惯改进[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熊琴.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及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刘浩.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业不良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高二数学学习技巧 篇9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法,应尽量学习比较成功的同学的学习方法。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过程,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有不断地提高。“不会总结的同学,他的能力就不会提高,挫折经验是成功的基石。”自然界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过程便是最好的例证。

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听课习惯。

听是主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课堂效益低下,因此应适当地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五官能协调活动是最好的习惯。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作业习惯,在作业中不但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必须独立完成。

高二数学考试技巧和方法 篇10

金浦小学 吴文辉

摘 要: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还能促使教师了解学生,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教学。但对同一个知识点如何进行提问,教学效果却大不一样,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技巧和方法 有效性

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和研究,我发觉,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新课改的课堂气氛是活了,教学形式变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却要打个问号了。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探讨。

提问是一个重要的技巧问题,有效的或高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将一堂数学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也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酝酿提问内容,准确把握提问时机,合理安排提问对象,灵活运用提问技巧,有效处理提问结果等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小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段的要求,教师应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提问,并尽量采用具体化的提问,提问的目的具体了,学生才能明确思维方向积极地寻求问题的答案。

2、启发性原则:关于教学过程,孔子主张“学思结合”,他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来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之应启而发,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答案。

3、兴趣性原则: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的提问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合理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提问时注意技巧,能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循序渐进性原则:数学提问的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等一系列规律,体现教学的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思考问题往往会不全面,遗漏某些条件,得出片面结论;或者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善于循序渐进,把握不住要点。如果教师能循序渐进,不断启发,追问、质疑、概括、小结,那么,学生就会比较全面、系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培养了学习能力。

5、全面性原则: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并鼓励学生发问,培养创新精神。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1、让问题情境化、动态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很难想象,当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而数学知识的呈现又是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2]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在执教《圆的认识》时,老师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场赛车比赛,第一辆的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二辆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三辆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教师引发猜想:“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中。

2、让提问形式多样化

课堂提问可以根据问题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提问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导趣设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内容有意识地提出一些趣味性问题,创设生动愉快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迷恋,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主动进行思考;2)布悬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3)梯度设问,化难为易。有些问题,由于难点较集中,教师就应当为学生设置思维的“阶梯”,初问浅显,学生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逐步抽象化,把教学的难点分化瓦解,逐渐达到预设的目的;4)巧变设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一个问题往往有多角透视度,能从不同的角度去透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为了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可进行探索式的提问;为了深化知识,不妨变换形式或采用反问;为了纠正错误的认识,又可设陷而问。总之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合,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灵活设计出不同形式的提问。

3、提问语言精练、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如果问题的表述不明确、太空泛,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在思考过程中缺乏思维定向,失去目的性、针对性,产生歧义。如:教学“ 20 ÷ 5 ”时,老师提问:“ 20 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可以是:“ 20 是个两位数”、“20 是个大于 19 的数”、“ 20 是个偶数”等等。原因就在于提问含糊不清。若老师问:“20 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我们称它是什么数?”学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回答。所以,提问内容、要求、范围、措辞都应力求准确,这是保证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前提。提问时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这样回答的范围便受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同时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

4、营造和谐的提问环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以及师生间的距离,对学生的思维都有一定影响。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型的教学气氛,形成和谐的课堂提问环境,自然很好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教学中教师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才能,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态度要亲切温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哪怕是错误的回答),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特别是学生语言吞吞吐吐表达不清时,不能怕耽误教学时间而责令学生坐下,可以让学生把回答的内容写在纸上后再回答)。[3]对于学生答错,可以先让其他学生评价,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同时不要忘了给他鼓励性的评价。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老师要鼓励学生继续思考,抓住时机给予适当引导或提示,从而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做到问中有导。如果平时教师对答错或不会回答的学生随意训斥甚至挖苦,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造成学生对回答的惧怕心理,再也不敢回答。

5、提问难度适当

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提供一点思考的空间,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也会造成学生不能作答。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设计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使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可以回答。同时还应考虑课堂上的大部分学生弄清所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必要时间,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通过提问和回答的过程对学习内容增进理解。

6、提问对象合理

提问时,相同的问题,选取不同的问答对象,会得到不同的提问效果。教师平时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个别差异,做到对每一个学生心中有数。针对不同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对象问答。一般的问题通常先让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回答,回答不上来,再叫基础好的学生回答或补充。为鼓励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要选择一些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使他们能够回答出来,有一种成功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堂提问方法

1、导入性提问

在讲授新课时可以从学生的质疑开始引起深思,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新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只有当学生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学生进行“开其心,达其辞”的最佳时机。小学生已初步拥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触动学生的情绪,唤起心理共鸣,设计新颖问题引入新知。

2、游戏中提问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而且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只保持15分钟左右,15分钟以后,他们的思维进入疲惫阶段,注意力开始转移,大脑含氧量逐渐减少,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可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增加一些“氧分子”,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做些数学游戏,把他们的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学习对象上,以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练习。例如:在教完“质数和合数”干巴巴的概念之后,就设计“对号入座”的游戏,利用全班学生的学号数判断质数、合数。全体学生起立,老师问:“你认为你的学号数字是质数的请举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号入座。”教师一一板书,用同样的方法报合数,最后还有一位学生站着,老师故意不解的问:“你怎么没坐下?你几号?”“1号!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不等于0的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为哪几类?”(质数、1、合数)。“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通过游戏全体学生参与了教学活动,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有关概念,全体学生兴趣盎然。

3、探究性提问

这种提问是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比较、联想、推理等,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激发创新意识。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习“认图形”时,要求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可以安排以下几种形式的探究活动:

1)找图形

老师用四种图形拼成一个机器人,要求学生从机器人身上把这四种图形分别找出来。

2)说图形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见到的哪些物品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3)折图形

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两个一样大的长方形;再用这张纸横着对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了四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再用这张纸对角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了八个一样大的三角形。

4)拼图画

老师指导学生用初步认识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这四种图形拼出一幅“家乡新貌”的图画。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数一数、折一折和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极大地提高了练习的效率。

4、巩固性提问

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常在讲授完新课后,对本课程及相关内容提出几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是发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巩固性提问是进行教学的重要方法。

5、延伸性提问

仅仅通过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来学习知识似乎还不够,还需要利用课外活动来进一步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意识。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趣味数学、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等,用来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他们在生活中学到有用的数学创造条件,并培养他们自主探索、学会提问的能力。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

提问,对于教师来说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是驱动思维,蓄积而发的内在表现。课堂提问贯穿课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的奇巧之处来提出疑问,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提出问题,以引起质疑、思考,要善于把握教学时机投以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恰当地利用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必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中学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欣赏 篇11

数学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针对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但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否具有良好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决定了他解题的速度与正确性。因此,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观察、交流与总结,我发现学生在中学数学解题过程中的许多方法与技巧非常值得欣赏,很具有借鉴意义。现将发现与总结的内容罗列如下:

1.认真阅读题目,对已经条件和问题要求进行认真梳理。通过这种做法,学生把题目中的已经条件进行了清晰的掌握,对问题的要求进行了很好的确认,为后续的知识点的寻找与联系做好初步准备。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总能发现许多学生错题与漏题的原因很简单,即没有认真阅读题目而产生了理解偏差与错误,而这种情况是我们教师指导学生最应该避免的。

2.准确理解概念。对于概念的学习,不仅仅是对它的阅读、理解与记忆,而是深入地发掘它的内涵,把概念需要的条件进行清晰的罗列,对概念的外延进行不断地拓展。通过不断地做题来加强对概念的熟练程度和认知程度,从而可以加快自己的解题速度,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

3.对教师的点拨内容进行及时地归纳与练习。这是许多学生常常忽略的一点。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是在非常必要的情况下进行讲解,而讲解的知识点与方法具有特别强的指导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在教师进行重要内容的讲解时非常用心地留下笔记进行归纳梳理,同时不断地反思,加强练习,那么他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深入,更准确,解题速度也会更快,思想认识会更上一个新台阶。而思想认识的提高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最本质的东西。

4.对教学内容、教师点拨不断地进行反思。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做到对教学内容与教师点拨内容进行不断地反思,那么这个学生一定会在自己原来的基本上不断地进步,而且这种进步的速度会非常地快。一个不善于思考的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不断地思考才是重中之重。也许一个学生一开始的思维是受到局限的,但当他不断地进行思考与联系,可以想像,他总会有顿悟的一天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思考习惯,那就会局限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这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5.反复练习。在学生的解题中,我们总是发现了这个反复练习的特点。反复练习是符合学习的规律的。对任何事物与方法的掌握都是由不熟悉到熟悉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地加深了解的一个过程。经过反复的练习,一方面可以提高对题目的解题速度,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题目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特别是对外延的拓展显得非常重要。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教师总是能够发现一些头脑聪明而懒于动手的学生往往笑在开始而输在最后,但是也总能够发现一些踏实勤奋而善于练习的学生往往是笑到最后取得成功的学生。所以,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在适度的题海中畅游也是非常必要的。

6.交流讨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交流与讨论是我常常看到的一个技巧。在许多时候,学生对事物或题目的认真会不太全面,不太深入,而通过这种交流讨论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了题目,理解了概念,掌握了完整的解题方法,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

7.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在许多题目中,如果单独地运用代数方法或几何方法都不能够很好地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对于表达方式的清晰都造成了阻碍。但学生们却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这一个问题解决掉。例如,为了求一个圆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可以通过设未知数的方法来进行解题。为了求二次函数的问题,可以把二次函数画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来解决,等等。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更清晰地呈现解题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认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8.分类讨论。在许多时候,一些题目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而是需要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例如,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经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和7,求第三条边的长度。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进行了分类讨论。他们将已经的两条边分成了都是直角边和一条是直角边而另一条是斜边的情况。经过分类讨论,学生对问题有了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为学生其他内容的学习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进行多角度的考虑问题,会对问题进行分类讨论。同时,学生培养了良好的逻辑思想,拓展了知识面。

9.转化思想的运用。在解题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能够正确而熟练地运用转化思想。例如,为了求证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线段相等,常常考虑到可以运用三角形相等来进行解决。例如为了求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线段的最小值,常常考虑到运用对称或代换的方法把他们联系在同一条直线上来解题问题。转化的原则就是将不熟悉的和难的问题转化为熟知的、易于解决的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和直观的问题,将复杂的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一般的转化为特殊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等等。而我的学生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思想方法。

10.在具体的解题中,他们常常运用到以下几种转化方法:

(1)直接转化法:把原问题直接转化为基本定理、基本公式或基本图形问题。

(2)换元法:运用“换元”把式子转化为有理式或使整式降幂等,把较复杂的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转化为易于解决的基本问题。

(3)数形结合法:研究原问题中数量关系(解析式)与空间形式(图形)关系,通过互相变换获得转化途径。

(4)等价转化法:把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易于解决的等价命题,达到化归的目的。

(5)特殊化方法:把原问题的形式向特殊化形式转化,并证明特殊化后的问题,使结论适合原问题。

(6)构造法:“构造”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把问题变为易于解决的问题。

(7)坐标法:以坐标系为工具,用计算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也是转化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

高二数学考试技巧和方法 篇12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启迪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教学中, 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以及课的类型、教学目标各不相同, 导入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几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教师直接从课本的课题中提出新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和教学目的, 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 使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它的设计思路:教师用简洁明快的讲述或设问, 直接点题导入新课。例如, 在学习“弧度制”时, 教师直接引入新课:“以前我们研究角的度量时, 规定周角的为1度的角, 这种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种度量角的常用制度———弧度制。本节主要要求是:掌握1弧度角的概念;能够实现角度制与弧度制两种制度的换算;掌握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并能运用解题。”这种方法多用于相对能自成一体且与前后知识联系不十分紧密的新知识教学的导入。

二、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即所谓“温故而知新”, 它利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导入新课, 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 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它的设计思路:复习与新知识 (新课内容) 相关的旧知识 (学生己学过的知识) , 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点, 围绕新课主题设问, 让学生思考, 教师点题导入新课。

例如, 在学习“反函数”时, 预先复习提问一一对应、函数定义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和本节有关的基础知识, 进而用物理学中学生熟悉的匀速直线运动等的关系自然导入反函数的学习。运用此法要注意如下几点:一要找准新旧知识的结点, 而联结点的确定又建立在对教材认真分析和对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二是搭桥铺路, 巧设契机。复习、练习、提问等都只是手段, 一方面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另一方面在复习的过程中又要通过各种巧妙的方式设置难点和疑问, 使学生思维暂时出现困惑或受到阻碍, 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创造教授新知识的契机。

三、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即所谓“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是教师通过设疑布置“问题陷阱”, 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不觉掉进“陷阱”, 使他们的解答自相矛盾, 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进而引出新课主题的方法。它的设计思路: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解答问题, 针对学生出现的矛盾对立观点, 引发学生的争论与思考, 在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强烈兴趣后, 教师点题导入新课。

例如, 在学习“两角和与两角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 教师出示问题:“成立吗?”学生议论纷纷, 有的说:“成立, 因为……”;有的说:“不行……”。认为正确的同学的说法是:代入第一个式子成立, 立即有学生提出异议:取的角太特殊了, 不信让α=β=45°试试, 大多同学认可后一位同学的说法, 就连刚才同意第一位同学观点的学生也倒向了后者。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那么到底等于什么呢?它与α、β的三角函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课题, 导入新课。

运用此法必须做到:一是巧妙设疑。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 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此外, 所设的疑点要有一定的难度, 要能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 营造一种“心求通而未得通, 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二是以疑激思, 善问善导。设疑质疑还只是设疑导入法的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因此, 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设问的方法与技巧, 并善于引导, 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悬念导入法

所谓悬念, 通常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对现象的关切心情。悬念导入法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 二是启动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 或展示矛盾, 或让人迷惑不解, 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 只想打破沙锅问到底, 尽快知道究竟, 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一般来讲, 数学中的悬念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与分析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精心准备。例如, “等比数列前N项和”知识的教学, 可利用学生已有的对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认识, 引导学生从“折纸”这种常见的活动出发, 让学生体会一张薄薄的纸片只需对折不多的次数, 其厚度就会大幅增长, 那么教师指出“有一种纸板的厚度是1mm, 只需将其对折23次其厚度就可超过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论断, 使学生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 形成悬念, 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运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 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恰当适度。不悬, 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 学生百思不得其解, 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 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 自始至终围绕问题, 步步深入领会问题本质, 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设疑导入法与悬念导入法有相通之处, 但又不完全相同。前者重在“疑”;后者重在疑的同时更要“悬”。

五、审题导入法

审题导入法是指新课开始时, 教师先板书课题或标题, 然后从探讨题意入手, 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完成导入的方法。这种方法开门见山, 直截了当, 又突出中心或主题, 可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 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求, 因此也是其他学科常用的导入方法。例如, “三垂线定理”的教学, 教师直接板书课题, 然后针对课题逐字分析:“三垂线”三个字告诉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三条直线之间的垂直关系,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三条线之间的关系, 教师边画图边从图中抽象出三条直线的相互关系, 引导学生开始新课的学习。

此法运用的关键在于针对教材, 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 必须精心设计, 认真组织。此外还要善于引导, 让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思考。

六、类比导入法 (同中求异法)

类比导入法是以已知的数学知识类比未知的数学新知识, 以简单的数学现象类比复杂的数学现象, 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例如, “圆锥曲线”一章的学习, 学习“椭圆”知识可用学生已有的“圆的知识”类比导入, 而后续知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学习则可用已有的椭圆知识类比导入。

类比导入法运用了对比分析的做法, 联系旧知, 提示新知。这种比较有利于学生明白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而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的知识的各个侧面, 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前后联系密切的知识教学具有温故知新的特殊作用。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类比的贴切、恰当, 两种知识之间有很强的可类比性, 才能使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

七、练习导入法

练习导入法, 即先根据新课的内容和目标设置一定的练习,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或者使学生产生压力感, 急于听教师讲解的导入方法。

例如, 学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时, 可给学生安排如下课堂练习:思考题:如何求下列和?

(1) 前100个自然数的和:1+2+3+…+100=_____;

(2) 前n个奇数的和:1+3+5+…+ (2n-1) =______;

(3) 前n个偶数的和:2+4+6+…+2n=______。

这三道小题, 若第 (1) 题可以勉强解决的话, (2) (3) 两道则必须寻找解题的技巧与规律, 使学生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知识有了强烈的认知欲望后, 此时再开始学习, 则恰到好处。

值得注意的是, 练习题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既可有笔答题, 也可有口答题, 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编写将会对新知识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

八、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法是引导学生观察与新课主题密切相关的数学现象, 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探究奥妙的愿望, 进而引出新课主题的方法。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教学则可以借助实验演示数学知识的应用。它的设计思路:引导学生观察演示的数学现象, 围绕新课主题设问, 让学生思考, 教师点题引入新课。

例如, 在学习“棱柱与棱锥的体积”时, 可以这样导入:首先, 教师取等底、等高的三棱柱与三棱锥模具各一个, 通过“装水实验”, 让学生观察棱柱与棱锥体积的关系, 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的各种等底等高的棱锥与棱柱体积的关系, 从而引入课题。

九、数学史导入法

数学史引入法是利用数学家的传记或数学发展史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学生,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唤起他们的探索热情。它的设计思路:先讲述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史, 利用科学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去感动学生, 同时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最后教师点题引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二项式定理”时, 教师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著名的“杨辉三角”, 并介绍其发现的艰苦历程, 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进而导入新课。

十、电教导入法

电教导入法是把不便于课堂直接演示和无法演示的数学现象或规律制作成课件或幻灯片, 用计算机模拟或放映图片来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点题导入新课。幻灯、录像、投影仪、计算机等电教设备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 在学习“数学归纳法”时, 教师利用计算机制作三维动画模拟动态的多米诺骨牌的推倒过程, 创设数学归纳法的问题情境, 使抽象的数学现象及其规律变的形象直观、趣味横生, 此时引入新课迎合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上一篇: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栏下一篇:小学四年级升旗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