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育心得体会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整合教育心得体会

整合教育心得体会 篇1

你可以入睡前细细回味一天辛勤工作中的甘甜;你可以在学生一天天的成长中体味事业的平凡而伟大从中领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蕴;你可以在学生细微的爱心举动中也可以在来自远方的问候中品味教育的真谛――学会爱……正如夏丐尊先生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我们常说爱是教师的天性。不错做好教师爱必须贯穿在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显性的爱更需隐性的爱;有为学生取得成功而喜悦的慈母之爱;更有“恨铁不成钢”苦口婆心教导“差生”的严父之爱。因为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爱能唤醒一个沉睡的心灵;爱能激发破土幼苗的生命力。教师的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年一届的行为而应该具有永久的生命。教育不止爱心不息!

幸运的是我就曾饱经了这份爱小学一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我印象最深的她住在镇上而我们的学校却在乡下每天都要步行很长的时间才能到达不过在我的记忆中她从没迟到过。记得那时经常下雨乡间的小路泥泞不堪很容易滑倒但这对于我们来说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要算是过一座独木桥那桥由两根很细的木头拼成仅此而已。每缝下雨天我们几个胆小的就小心翼翼地爬着过去她知道后就每天在上学时守在桥边把我们一个个背过去;她知道我们到镇上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就帮我们购买了很多学习用品谁需要就可以到她那里去买;为了让我们勤俭节约她不怕麻烦开办了小银行……

今天每当我想到这些不免有些激动。曾几何时我还自豪地讲给我的学生听。我想她的这份爱不正是来自他强烈的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吗!

整合教育心得体会 篇2

例如在教育资源中,我们发挥本园“家园共育”的特色,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亲子活动、家长学校授课、半日活动体验、各类大型活动、礼仪接待等都邀请家长参与。同时巧妙地运用社区资源,开展丰富的社区活动,学雷锋日,组织幼儿进社区打扫卫生,一起美化环境、走进社区的福利院,给爷爷奶奶表演节目、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周边的小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等。

集体教学活动是一日活动中很重要的环节,集体教学活动中我注重了教育目标的整合、教育内容的整合、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形式等多方面的整合。接下来我想结合我组织的中班语言、社会活动《学唱歌》,谈谈自己是如何从选材、设计,到组织、实施,到反思、调整,再到组织、实施,到反思、完善,在反复试教、虚心请问、专家指导的多次活动调整后,呈现出一次整合教学活动。

一、确定教学目标—实现教育目标的整合

教育目标是活动过程展开的方向,是活动过程的灵魂,也是活动过程设计与实施的目的。教育目标的多元整合旨在围绕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和多元化,坚持“情感、能力和知识”协同共生的生态发展观。

结合理论,根据对中班语言、社会活动《学唱歌》的分析,我将活动目标确定为:

(1)欣赏故事,感受故事的有趣和汉字的奇特,从而对汉字产生好奇和兴趣。

(2)理解故事内容,能大胆想象小红鸟唱的歌还可以有哪些变化。

(3)尝试用汉字“叽”“喳”摆出不同的组合,并学着“唱”出来。

二、把握教学内容—凸显教育内容的整合

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过程的核心,每一个具体活动过程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而展开的,教育内容也是通过活动过程的展开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内容的多元整合旨在围绕幼儿生活的核心经验凝练主题,创设环境,精选素材,合理布局,在各领域内和各领域间实现不同层面的双向渗透于适度整合,建立单位教学活动和相关教育活动相互支持的教育活动网络。

合理地把握主次领域和主次形式,使之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在《学唱歌》以语言领域为主领域的活动中,主要还是要凸显语言领域的学习,让学生欣赏、理解几只小鸟学唱歌的故事内容,同时渗透次领域社会领域的学习,从小鸟们友好相处、互相学习优点,学唱歌曲的故事中,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在语言领域中文学活动与早期阅读相整合的活动中又是以文学活动为主,渗透早期阅读,对汉字有好奇感和探索愿望。

三、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育方法的整合

教育方法是活动过程的骨架,活动过程的展开实际上就是要用一定的教育方法组合教育内容的过程。教育方法的整合旨在克服单一化的思维方式,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选择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通过组织、实施,到反思、调整,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采取适宜的、多元的教育教学方法,情境贯穿始终、图文并茂呈现、幼儿自主操作、作品经验迁移,呈现一堂好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体验活动快乐并获得知识经验的提升。

四、整合教育的收获—整合理念的多元渗透

1. 教学活动中的整合

将活动中的成功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每次教学活动中,落实教学中目标、内容、方法、形式的整合:坚持从“情感、能力和知识”三个维度确定目标;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活动的主次领域,将领域间与领域中的教学有机结合。

2. 一日活动中的整合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获得了有效的体验后,我将整合的理念在其他活动中进行尝试,将整合渗透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例如,在生活活动中,利用餐前餐后时间,教幼儿礼仪三字儿歌,了解不同节日、仪态、进餐等基本礼仪。在户外活动中,除了让幼儿坚持锻炼,获得基本动作发展以外,注重社会情感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学会与同伴合作、协商,不怕困难、不怕失败,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用完器械归还原处,养成良好的收拾习惯。

整合教育心得体会 篇3

一、树立苦难教育意识,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确立合理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苦难教育意识,实际是树立一种课程意识,就是要深入挖掘出教材某些篇目中的“苦难”内涵。作为语文老师不能唯教参马首是瞻,要有取舍的眼光,有整合的能力,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的育人作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初中教材的一些篇目为例谈谈对教材中“苦难”内容的挖掘。

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人生的一次巨大成就。”(周国平语)学习周国平的《落难的王子》,我们要让学生知道面对突如其来的苦难,陷入困顿的人们,无论是谁都要学会承受,并沿着人生新的征途走出新的精彩。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长篇小说《城南旧事》,课文通过主人公英子的成长启示我们,面对亲人的离去,自己要学会坚强,要顶住亲人倒下时塌下的那一角天空。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通过丑小鸭变天鹅的经历激励着处在逆境中的落寞者奋发图强,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这篇含有自传味道的童话的警世意味,这会对学生将来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面对苦难,我们不仅要承受,还须要拥有一种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写的是苦难中的温情,苦难中的帮助,苦难中的人情美。他所写的生活距学生很远,学课文的过程是一种忆苦思甜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面对苦难时人心灵的高贵胜过一切的道理。课文中父亲的做法可称得上是具有“优雅的风度”,优雅的风度和贫富无关,只和心灵的高度有关。杨绛的《老王》唤醒的不仅是我们的怜悯之心,也在于提醒我们要时刻进行良心的自省与提升,而这种提升也是一种心灵的高度。

苦难和孤独如影随形,有时孤独是更难以忍受的苦难。现在的青年在创业之初是多么需要这种精神,走好孤独之旅,就是走向成功之旅。曹文轩的《孤独之旅》里的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他,同时也锻炼着他的身心。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不可躲避的关键词——孤独,要使学生清楚,在逆境中奋起是伟大的,奋起之始往往先要忍受孤独。

二、拓宽教材,辅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认知苦难,指导人生

仅靠课堂时间进行苦难教育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可以适当拓宽教材,适时、适量介绍名著、时文、新闻资讯等内容,把这些内容作为苦难教育的补充。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出自的原著,如讲《爸爸的花儿落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讲《孤独之旅》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

我们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代表性和励志性的名人自传,让学生追寻名人的足迹,品味苦难,学会直面苦难。例如,《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读这部小说,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心是可以战胜恶劣环境的,我们要教育学生永远以积极、勇于拼搏的态度对待现在和未来的生活,让苦难沉淀为心灵永不流失的钙质。

教师要时刻关注新闻信息,及时更新、强化学生对苦难的认知意识。我曾经进行过“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战胜苦难篇”的新闻推介活动,这给了学生很大的心灵震动。

关于爱的教育读书心得文章整合 篇4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安利柯,他是一个天真善良的小男孩,他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他的同学、朋友、老师、家人都非常友好。卡隆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克洛西是个手有残疾的人,诺琵斯的父亲是个绅士,培谛的父亲是卖炭的,可莱谛的家里很穷,华梯尼的家里很富有……这些人都是安利柯的好朋友,他们与安利柯在同一个学校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早已有了割舍不断的友情。安利柯与他的朋友们发生了一件又一件愉快的事情,也有许多小矛盾,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之间那种先人后己、乐于助人的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书里还有每月故事,这些故事都非常感人,讲的都是爱国的少年,许多故事情节让我忍不住泪流雨下,激动万分。

这本书还让我明白了许多与人交往的道理,让我与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家人之间能更好的交流。而且让我交了更多的新朋友,与自己同学之间的友谊越来越深,越来越真切。里面的一些事情让我懂得了做事情要一丝不苟,哪怕有一丁点毛病也要将它改正,不能视而不见。做事情还要三思而后行,不能意气用事,想怎样就怎样,一点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会伤害了别人,做事不要太莽撞,我平时就是一个莽莽撞撞的人,所以这一点我真的受益匪浅。在做人这方面,让我受益的也很多。

比如做人要助人为乐,不要斤斤计较,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说话的礼貌,有时候我们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往往说出的话,会伤了人家的自尊心,损害别人的利益,这种话可不能随便说出。还有很多很多,总之,这本书真的教会了我很多,教我如何爱家人,如何爱朋友。

教师的心得体会精选整合 篇5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新课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一样课文类型设计不一样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防止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的要素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首要内容,使学生轻轻松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效 。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重要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流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可放任自流。当然,“严”也无需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教师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效。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1、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

米开朗基罗在被视为平常的大理石中发现大卫,牛顿在苹果落地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卞和在执著信念中寻觅到和氏璧。所以,要想让学生能发现美,必须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眼睛。

俗话说的好,“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佛陀”,只有善于观察,才能用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

朱自清在《背影》中体悟到浓浓的父爱,冰心在《繁星》、《春水》中体会到爱的温馨。要从身边琐碎生活小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从花的香、草的绿中体味自然,从阳光的明媚体会到生活的快乐多彩,从绚丽多彩中体会到生命的厚重。

2、培养学生深刻思考的意识。

思考是感悟人生的丰厚多彩,体会生活的绚丽缤纷的前提,学生必须要学会思考。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要能感动于社会中事、物、人,并且能激荡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学会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对生命意义感悟,对生活哲理思考,提高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谛。

四、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成长 ,我们的生存的环境变得愈来愈恶化,矛盾愈来愈尖锐,竞争愈来愈激烈,节奏愈来愈紧张,人际联系愈来愈庞杂。这一切都给人(也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极为首要 。

1、要宽容,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不要和学生斗气,教师要学会宽容,方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真善美。

2、要调控自身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教师切忌无法调节身心情感,不可以在工作顺利时,才对学生和蔼可亲;工作生活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身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把学生当做自身的出气筒。这种忽冷忽热的行为会伤害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教师要学会调控自身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全力使自身保持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有热情和耐心。

种下什么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

一切皆有因果,所以身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在教育“播种”过程中的言行,我们倘若能用爱心播下真善美的种子,那么将来在学生身上也可以收获最美的果实。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精选整合 篇6

只能说整本书都只是一场心理实验,有非常多的事,他臆想出来的成分有很多事,可能是结合他对教育现状的思考和反思,但是有很多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

他想象出一个理想的教育环境,一个理想的教育者,然后他的教育方式可能才能成功,但在现实当中几乎是不太可能的,我不知道他的教育法在日后是否有人真正去实施,效果怎么样了,还是挺好奇的。

当然尽管我们达不到卢梭所要求的这些理想条件,我们还是可以在一定甚至很大程度上参考他的教育方式的。

关注教育力量的整合 篇7

一、整合的意义

区县教育中心是区域的教研中心、科研中心与培训中心,如何将教育中心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与区县教育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较长时间的思考,我发现教师个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区域教育的发展,都经历了从合格达标到特色发展,再到关注品质、追求卓越的发展过程。为此,我提出了“区县教育中心建立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研究型文化中心”的构想,依此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规划区域教育发展的工作思路。

二、整合的方向

为发挥教育中心的示范、辐射与服务功能,各区县教育中心要打造研究型教育文化。

第一,教育中心每位教师必须拥有研究能力,主要包括捕捉教育教学信息的能力、深入教学一线调查研究的能力、组织协调教研和科研活动的能力、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能力、概括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等。

第二,研究型教育文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着如何让学生进行研究、探索和思考而进行的,而研究、探索和思考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形式,教学过程则是教师研究、探索和思考结果的外化。

第三,研究型教育文化,要求学生有效的学习是围绕着研究、探索和思考展开的,研究、探索和思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品质、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研究型教育文化主导下,教师和学生的研究与探索都是主动的,而现实教育中,往往是被动的。

三、整合的维度

学校教育是一个研究与学习相统一的实践过程。各区县教育中心的师生员工要在研究中工作、在研究中学习,通过研究实现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和各项服务的科学化、现代化,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的最优化。

第一,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办学思想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顶层设计。要凝聚全体教职员工的智慧,遵循教育方针,提炼自己的办学思想,并给出深刻的阐释,从而取得共识,指导教育中心的发展。要把研究型教育文化作为办学思想,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有机融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公民。

第二,执行力文化系统的强化。教育中心把“科研兴校”作为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对学校管理体制进行优化与调整,确立以“研究型教育”来推动和促进创新发展的战略。

第三,形象力文化系统的优化。学校的形象文化系统包括:建筑景观文化、特意设计的形象文化、发自内心的行为文化和课程文化。另外,学校中还有其他一些物质文化,如专业展室、校本教材、校服等。

整合教育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后续教育;应用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011-02

大学英语教育是我国现有学历教育体系中教育范围最广、教育持续时间最长的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国际化,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竞争日趋激烈、交往日趋频繁的国际环境。人才的素质,除了专业水准外,还要求有较熟练的英语应用能力。一个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合作项目的成功,与其说 取决于参与者的专业知识, 不如说取决于参与者的全面素质,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语言和文化素质。因此,基本功扎实,专业口径宽,同时具有较高英语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新时代的要求。大学英语后续教育是指大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教学,达到大纲规定的基础阶段教学目标后而开设的高年级英语教学,旨在使大学生完成由英语综合能力培养、学习阶段到英语综合能力初步应用阶段的过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获取并掌握专业所需的英文信息和基本技能,以英语为工具参加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sup】[1]【/sup】。新大纲把它称为运用与提高阶段。后续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特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在英语应用与提高方面下工夫。

1 大学英语后续教育的依据

1.1 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的学习可以分为两部分——语言共核(common core)、语言变体(speech variety)的学习。Longman《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的解释, 语言共核是指语言的某些基本成分,例如: 词汇和语法方面。然而语言由于使用的语域(register) 不同,形成不同的语言变体,各个变体都有其独特的词汇与表达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同时学习英语的语言共核和语言变体,所以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要通过两个阶段完成,即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sup】[2]【/sup】。基础阶段( 大一、 大二) 主要是语言共核部分的学习。学生结束基础阶段学习后尚不能熟悉相关专业的语言变体,因此,完成基础阶段学习仅仅是标志着英语学习的一个新起点,表示英语学习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应用提高阶段。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大学英语后续教育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1.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依据大学英语课程要求颁布的《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 在高年级开设高级英语课程,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各校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为学生课外自学创造条件,从而切实保证大学英语学习不断线”。“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sup】[3]【/sup】因此,新的教学模式下,对高年级学生设置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符合大纲的精神。

1.3 外語应用能力是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中国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八项职业核心能力之一。职业核心能力是一种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力和执行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大学英语课程目标定位应该是培养学生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大学英语后续教育是“保证大学英语学习不断线”和“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

2 大学英语后续教育的必要性

2.1 学生英语语言水平下降:目前在校的大学生经过一、二年的英语课堂组织学习以后,由于缺乏适当的英语后续教育,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二年级末达到顶峰后, 在高年级期间逐渐下降。在高年级不开设英语课是英语教学的失策,仅靠学生自学,进步幅度甚微。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 由于缺乏教师的课堂指导,学生难免在学习策略、学习方法上舍近求远, 费时又费力。第二、 由于没有教师的引导,很多学生只为准备英语六级考试或研究生考试 而埋头于题海中, 忽视了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高。第三、 由于英语学习的中断, 解除了对学生的约束力,学生用于学习英语的时间往往失去保障。

2.2 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不足:高等院校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是满足社会分工的要求,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社会需要的,既精通专业技术技能,又具有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由于各高校扩大招生,班级规模不断扩大,制约了英语教学的正常完成。同时,四、六级考试带给教师和学生的压力迫使他们仍然以应试教学为中心,忽视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学生的专业英语以及交际能力比较弱,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2.3 有限的英语能力制约其科研能力:长期以来,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受到资金短缺、师资匮乏、设备落后等因素的束缚, 英语后续教育一直未纳入正常的轨道上来,从而大大制约了学生的日后发展,导致大多数学生为考试而学英语【sup】[4]【/sup】。经过两年时间的学习,他们在阅读英语科技文章时还感到很吃力,更不要说阅读相关外文文献了,应用能力的欠缺将会严重地制约他们今后在科学研究、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3 实施大学英语后续教育的策略

3.1 实事求是,明确教学目标:大学英语后续教育的目标定位要实事求是。要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统一”的指导思想,综合考虑生源质量、师资力量、专业发展要求、岗位需求等因素,制定相应的能力要求目标,对学生不能要求太高。教学目标中要强调与学习者职业相关的英语能力和技能的培养,避免听、说、读、写、译“全面出击”的模式,而是应突出一到两面,有所侧重。

针对那些已顺利完成基础阶段学习任务,并通过全国大学英语“ 四、六级” 统考的学生,可根据他们英语基础比较好,学有余力而又具有迫切要求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的学习动机,开展听说强化训练,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 如广播电台、语音实验室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办好校园英语广播,放映英语电影名作,开展各类英语竞赛和英语节目表演,在校园报栏内张贴英语报纸等等, 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以此作为后续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解决“ 开不了口”、“ 哑巴英语”的现象。

3.2 专业英语培训:这一阶段的后续英语教学是满足学生学习专业及今后工作对英语的特定用途的需求,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从事本专业研究与处理业务工作时应用英语的能力。其宗旨是为学生将来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或进行学术交流、科学研究服务。因此,应注重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的紧密结合,侧重扩大词汇量、扩展知识面,理解词汇的发展、 变异和灵活使用,了解文章的体裁、翻译技巧、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翻译、写作、听说的能力和水平。课程的设置包括:专业英语课程、高级听说、高级写作、报刊选读、翻译技巧、英语口译、等。

3.3 应用英语培训:除专业阅读外,大学英语后续教育应开设各类迎合学生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后续教育课程,例如,商贸专业的学生可开设商务英语、外贸口语、外贸写作等。开设应用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使用英语完成各项任务,如接待外宾、对外业务谈判、起草英文合同、写英语科研报告等。在应用英语课程的建设中,要致力于寻找学校教学和企业培训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在专业设置方面,可因地制宜地把所设专业和周边企业的行业结合起来,开设既能满足教学需要、又能直接应用于企业培训的专业课程,在教育资源方面,大力加强校企分工和合作,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训相结合,构成开放性的教学一实践一培训模式,形成校企资源共享“一条龙” 。

4 师资培训

后续教学师资良莠不齐。目前的大学英语后续教学基本上由语言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承担。语言教师由于缺乏对专业知识和专业领域的了解,他们往往侧重语言教学而忽视专业知识讲授,对职业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重视不够,专业知识的匮乏使他们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精通专业学科的教师由于缺乏语言教学方面的专业训练,他们往往侧重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的讲授而忽视语言规律和语篇特点,难以扮演好语言教师这一角色【sup】[5]【/sup】。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数量少,制约了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育的开展。因此,英语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的调整和再提高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采取以下两种途径:第一,加强对原有师资的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外语教师进修学习其他专业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对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进行培养,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可以使他们担负起大学英语后续教学,如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这种培训应包括两方面:专业培训(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与语言培训 ( language improvement )采取鼓励跨专业读研究生,选送教师到国外培养等措施。第二,招聘有专业英语知识的毕业生来充实教师队伍。

5 结束语

大学英语后续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关键的一步是更新思想。要充分认识到外语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要把大学英语教育的重心定位在英语应用技能的提高和获取专业信息能力的提高两方面。学校职能部门应更加关注后续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应有长远规划,统一要求。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国内外优秀的教学理论和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学习阶段应有不同的教学汁划和方法。要一改过去只重视知识传授的现象,做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三位一体。对于学生来讲,眼光应看得更远些,应把英语学习与自己将来应用知识的能力、创造知识的能力联系起来。英语是工具,它能帮助人们了解世界最新科技信息,帮助推动和发展 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唯有此才能真正使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要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海,孙凤薇.大学英语后續教育的学生需求对策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

[2] Jeremy Harmer. How to teach English.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

[4] 张玲,胡金环.高校大学英语后续教学现状调查 [J] .外语界,2006

整合教育心得体会 篇9

让读者摆脱困境,面对困难,永不言弃。在人生道路上,要有自信和志向,懂得快乐的真谛,让人生更加精彩。不管是哪一篇文章,都有独特真实的道理要体现出来。所以,我对这本书总的看法就是给人重拾自信,面对生活,总之快乐才是生活的泉源。让我们撇掉不开心,用神奇橡皮擦擦去不快乐,去寻找言真的的快乐。或是把真正的快乐封存在你我的心里,在神奇的橡皮擦也擦不去。

知道吗?当有一种力量在背后默默鼓励你的时候,我们要相信生活,因为我们要快乐,要告别当前。

记得有一次,我考试失利了,不理想的成绩让我苦闷了好几天,虽然爸妈没有批评我,但我也觉得不好意思。在学校里闷闷不乐的就在这时,一位同学走过来安慰我,她说:“没关系的,谁考试没失利过。再说,成绩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学习得快乐才是真正的学习呀!尽管你认真过了……”听了同学的这些话,我似乎印象最深的是“试着在学习中去寻找快乐,并将快乐珍藏于记忆深处”这一句话。它让我懂得了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快乐既是此书给我的启发,又是同学给予我的学习技巧,生活本质。

坐井观天心得体会整合小学 篇10

小青蛙第一次看到别人感到十分疑惑:“你是谁啊,你在这里干什么?”小鸟开心地对他说:“我是小鸟啊!你不知道吗?而且外面的世界可大了,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看一看,反正又没什么事。对了,我有事,我就先走了,不过我明天还会来的,你一定要考虑好,再见。”

过一晚上的思考,小青蛙终于想好了,他决定和小鸟一起去外面的世界游玩一下。只过在他的考虑中,他总是想到过一些疑问的想法,他想过:小鸟会不会骗我呀,外面的世界到底有的大?不过外面的世界不大的话,只有井这么大的话,小鸟是从哪里来的呢?小青蛙带着这些疑问在井里耐心地等待着小鸟的到来。

时间也因为着等待而一分一秒地慢慢过去了。到了中午,小青蛙依然耐心地等待着小鸟,小青蛙感到十分焦急,他想:昨天的事情是不是我在做梦呀!这么多年我坐在井里只看到了井口大的天空,会不会是我看错了。

又过了一会儿,小鸟来了。小青蛙高兴极了。小鸟飞进井里抓紧小青蛙,然后使出吃奶的力气拍了拍翅膀将小青蛙带出了井底。幸好,面到井外面的高度不深。于是他们出来后便开始冒险了。

小鸟和小青一起去各个很多地方。这天,小青蛙看到吃青蛙的店里面,他看着他的伙伴一个个都被人们吃掉了。小青蛙也很害怕被吃掉。他急忙说:“这是什么地方,怎么这么恐怖?”小鸟心平气和地说道:“不用但心,再走两步就到了。”小鸟说完便和小青蛙一起向前走,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小议 篇11

上课伊始,老师组织学生在电教室内观看《侏罗纪公园》片段,待学生看得兴致勃勃时,画面暗去,老师动情地说:“同学们,你们喜欢吗?”

学生高兴地说:“喜欢!”

师:“你们还认识哪些恐龙?”

生踊跃发言,室内异常热闹。(5分钟)

师:大家对恐龙很感兴趣,老师也收集了许多恐龙的资料,想看吗?

学生异口同声:“想”!

学生很快沉浸在画面之中,不时发出惊叹声。(13分钟)

师:请大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恐龙,读一读书,了解它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向全班介绍。

当学生向全班介绍时,学生的发言零乱无序,老师再次引导学生读书时,下课的铃声响了。

老师的初衷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阅读入境提供形象,积累素材,但课堂效果并不理想。根本原因是让学生欣赏比文字本身更具魅力的影像画面,学生失去了更多宝贵的读文、感悟的时间。

这样的例子还有音乐课上的、美术课上的……

不难看出,那些图文花哨、音乐夸张、内容膨胀的资料喧宾夺主,轻松、愉快、优美的形式占据了学生的心理活动,这些音像的东西在脑海中留下了烙印,而那些主要的学习内容却顾不上了。

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首先要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与规划,要有明确的目标,找到整合点,让媒体真正服务于教学,不再顾此失彼。現结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来说明实践活动的认识:如何让媒体真正为教学和学生服务。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完成识字任务,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感受草原人民对这片神奇的土地的深切感情。我上网查阅了相关的课件和教案,之后对这堂语文教学进行了系统规划: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识汉字已有了良好的习惯和兴趣,对他们来说不是件难事,但理解生字的含义是需要强调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歌词是抽象的,草原是未见的。这样,就找到了媒体与学科的整合点。为了避免把教学上成“多媒体秀”,在设计时,应尽量让PPT在显示时简洁、大方、实用。我在网上看见了几则教学设计都是在导入时播放音频,强大的视听效益会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探究的求知欲,从而造成多媒体的“喧宾夺主”的气势。这样的出示也淡化了语文“咬文嚼字”的功用,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了。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也会失去积极参与教学和思考问题的机会。我把最美的音频放在了学生抓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即升华了主题,也在学生获得体验时引起了情感的共鸣,起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这样的教学设计有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也突出地培养了学生的学科能力。

可见,信息技术与媒体整合,要有明确的目标,找到整合点,把握好教育技术运用的最佳时机,才能真正为我们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好。

外语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整合 篇12

一、外语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整合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培养全面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外语专业教育虽然能够培养具有较高外语素质的人才, 但培养模式有可能会使学生的视野过于狭窄, 思维过于定式, 缺乏创新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从而导致外语专业的学生缺乏社会竞争力。通识教育注重对人文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基本知识的传授, 注重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和思维, 并力求培养出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竞争的人才。不论外语专业教育还是通识教育, 对于培养全面的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外语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只有将外语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进行有机整合, 才能使外语人才得以全面、和谐地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人们的教育观念更偏重于实用性和功利性, 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这就使外语学科在课程设置时也侧重于专业素养的培养, 注重专业教育而轻视人文教育。然而纵观国际社会, 很多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更重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整合, 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和需求。加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整合, 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目标也从实用和功利向技能与素质并重的培养方向上发展[1]。

二、外语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整合所存在的问题

外语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整合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冲突, 两者之间的整合过于表面、过于机械等现象存在于国内很多高校中。其主要表现在:

1. 二者表面整合实则割裂

通识教育的教育理念已经被社会各界所关注, 并且在很多学校已经实施了外语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整合的措施, 但是, 两者之间并未做到很好地整合。很多学者倡导在高校中积极贯彻通识教育理念, 希望能以此改变外语专业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学校并未投入人力物力设置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 而是由教务处进行统一管理。然而像教务处这样的机构本身就事务繁忙, 无法做到时刻去监督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效果, 从而导致相关制度和政策落实不到位, 使外语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整合不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而言两者都是脱离的、割裂的。通识教育依然是外语专业教育的点缀, 学校中的教育教学管理还是按照外语专业教育固有的模式进行。

2. 二者的考核标准不同

在我国很多高校已实施外语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整合多年, 但是其外语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地位和评价体系仍不相同, 依然是以专业教育作为主导地位。高校为了教师能够胜任专业课的教学和保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针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设定了很严格的考核标准, 而对于通识课程则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这就导致外语教师在专业课的备课和教学中认真负责, 而在通识教育课的授课过程中则是随意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课程的安排。由于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 很多外语教师认为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与自身无关, 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敷衍了事[2]。有些外语老师更是把专业课内容直接搬到通识课堂, 只传授自己熟悉的知识。

三、外语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整合的对策

1. 普及理念, 广泛采纳意见

为了更好地将外语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进行整合, 首先要在师生中广泛普及通识教育理念, 积极寻找适合本校和外语专业的通识教育实践方式, 可以采取专家讲座、讨论、学习报告会等形式来深化外语教师对于通识教育的认识; 针对外语专业学生可以采取主题讲座的形式使他们理解通识教育的理念, 认识到实施通识教育对未来就业的重要性; 还可以采取网络论坛的形式, 使师生能够畅所欲言, 抒发自己关于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整合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些措施并在广泛听取外语师生意见的基础上, 针对外语专业学生和外语专业课程的特点制定符合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通识教育课程。

2. 建设共同基础课程

目前我国高校对于外语人才的培养还停留在专精尖的培养模式中, 这样的模式并不能满足外语专业学生对未来就业和发展的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很多学者赞成将外语专业口径拓宽, 将与之相关的通识课程整合起来, 设置共同的基础课程[3]。现今社会对于外语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同于以往, 知识的综合程度和社交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 高等教育只有将外语专业基础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整合到一起, 建立共同的基础课程, 才能使学生扩大知识面, 拓宽视野。与此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完善考核制度

对于通识课程采取与外语专业教育相同的考核制度。高校可以组成专门的考核委员会对通识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考核评价, 教师也可以按照学校制定的考核标准实时进行自我考核和调整; 期末可以针对学生的历史、文化、科学知识进行测试考核。采取以上措施可以较好地掌握和了解通识课程的实施情况, 并且及时改革和完善通识课程的教学方式, 从根本上改善以往对通识教育的考核浮于表面的情况。只有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才能保证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才能使广大师生认识到通识教育的价值所在, 从而积极主动地推进外语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整合。

参考文献

[1]曾华.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之争[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7) :28.

[2]贾永堂.我国大学通识教育难以深化的根本因素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 2005, (2) :37.

稻草人的读书心得体会整合精选 篇13

在书中,我最喜欢的是《跛乞丐》那一章,故事中以倒叙的方法来描述一个好心的邮递员,为了帮助别人,却被猎人用枪将腿打折,最后成了乞丐,每天过着乞讨、遭人唾弃的生活。这个故事同时也映衬出了社会的冷漠与无情,跛乞丐的经历不就正应了那句古话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在生活中,我们如果遇到向主人公这样的人,必须给予他尊敬、赞美和鼓励。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要数《稻草人》了,这章主要写了稻草人亲眼看见主人的庄稼被飞蛾吃掉,孩子在船里受渴,鱼儿在桶中挣扎,妇女要跳河自杀等几件悲痛的事,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第二天终于在悲痛与愧疚中倒下了。这个故事从侧面体现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辛苦,突出了善良的稻草人因不能动弹、不能说话,最后在内疚和悲痛中终于倒地不起。

企业并购整合学习心得 篇14

1.价值观。欧洲员工基本上是按章办事,按照设定的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有序地安排工作。薪酬不是欧洲大部分员工首要考虑的因素,由于欧洲各个国家或地区的薪酬差异不大,员工更加希望能够在家庭居住地附近寻求稳定的工作岗位。因此,对于企业之间的并购,更加关注新股东是否具备企业整合的能力,是否可以将企业持续经营下去。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是股东为了短期利益,而频繁将企业进行换手交易。而中国员工更多考虑的是薪资待遇。由于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地域范围广,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许多企业出于快速发展的考量,高薪挖角的现象较为普遍,从而造成有价值的企业员工跳槽较为频繁的现象。

2.思维方式。欧洲员工在做事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做这件事项的目的,为什么需要做,是不是一定要做,然后才开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认为只有明白了做事情的目的,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所要求的工作。而中国员工在接到一项工作前,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快速完成上级交代的事项,缺乏对事项通盘考虑的习惯。

3.沟通方式。欧洲员工在表达个人想法时,采取的是较为直接的方式。而中国员工表达个人意愿时更愿意采取婉转的方式,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企业并购资源整合

1.供应链的整合。并购后的供应链整合是指通过对双方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相关流程和节点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提高并购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整体绩效。并购前双方企业都有自己的供应链,可能相互交叉形成竞争或互补关系,也可能互不隶属形成平行关系。并购后由于企业内外资源的整合,生产规模和产品发生变化,需要对原有的供应链进行整合。供应链的整合主要包含采购渠道、制造流程、物流平台和质检能力等方面的整合。

2.专利技术及研发资源的整合。并购后的专利技术及研发资源整合,是指共享双方企业原有的产品专利技术、研发能力和管理水平,通过发挥国内企业的制造、组装优势,国外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进行整合,从而提高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地位。N企业的经营范围主要是为全球领先汽车制造商及供应商设计、开发及生产先进紧固件产品,并向客户提供增值工程及供应链产能及服务。汽车零部件领域核心竞争力主要集中在国外,必须借助国外的资源和平台,对研发、生产、配套方面需要进行全球化的定位。汽车零部件是平台化管理,主机厂会考察企业是否具备全球配套、全球同步开发能力。通过并购N企业,可以提升P集团的综合实力。

3.市场资源的整合。主要包含品牌、销售网络和客户资源的整合。双方企业利用品牌的影响力,通过共享产品分销渠道和客户资源,打造产品一条龙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加综合的产品服务。

4.财务资源的整合。并购后的财务资源整合是指双方企业共享资金池、筹资渠道以及筹资的优惠政策,以实现企业内部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企业并购管理整合

有效整合信息技术拓展教育时空 篇15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教育时空是学校教育无比珍贵的教育资源。对学校管理者而言, 具体的教育时间和活动空间总是有限的, 而教育时间和活动空间的利用、拓展和创造却是无限的。如何利用和拓展教育时空需要一种人文智慧, 学校不应只使用教育时空, 更应思考创造教育时空。我们恰逢一个经济全球化、网络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开放的心态、多彩的知识与新颖的方法, 也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拓展教育时空的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学校首先要以硬、软件达标为抓手,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夯实拓展教学时空的物质基础。例如, 我校建有30多个多媒体教室, 4个标准化的网络教室及一个电子备课室, 保证学生上课人手一机;网络接点布及所有教室和教师办公室;4个专用教室都安装了液晶投影仪、屏幕、音响、数字处理视频展示台等现代化装备;相当部分教师配备了手提电脑。

在这样的软、硬件背景下如何有效整合信息技术, 拓展教育时空?笔者将从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和学生教育三个层面予以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有效整合, 营建务实高效的管理时空

1. 充分利用学校网站

学校网站是对外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 是学校对外宣传和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它可以更好地向社会展示学校教育成果, 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可以利用信息网络的优势, 把学校全方位地展示给社会和家长。只要进入校园网, 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了解到学校的诸多基本情况以及近期动态。同时, 学校网

/顾金根俞静芳

站还可以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以吸纳更多的优秀教学资源,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既节省精力, 充分发挥优秀资源的作用, 又避免了资源的重复购置和资金的浪费, 更能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除此之外, 同级学校之间可以相互借鉴教育教学以及教育管理经验, 使学校的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更为重要的是, 学校可以通过网站获得学生、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对自身的反馈信息, 在社会评价中吸取营养和智慧, 从而端正办学的方向。

2. 信息技术是学校内部进行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平台

学校管理是多维度的, 涉及人、物和各种信息资料, 如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教师职工管理等, 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有关信息进行储存与处理、利用与开发。传统的学校信息传递方式容易造成信息的遗失, 很多信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丢失, 对信息的存储与流通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信息技术为学校的管理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其强大的交互特性、数字化的存储方式、便捷的检索途径, 为学校信息资源的收集与运用、判断与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作用, 大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 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 从教职工的信息回应中也可以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 不断修正管理方案, 吸取管理智慧, 完善管理机制, 从而使学校管理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

3. 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学习平台

学习功能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要实现信息化学习, 教师无疑是最关键的要素。皮亚杰指出:“有关教育与教学的问题中, 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与师资培养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 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对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平台上, 教师不仅可以相互学习, 更可以相互交流切磋教学教育艺术。

4. 信息技术成为其他事务管理的平台

在学校管理中, 除了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之外, 还有教师的管理, 固定资产的管理, 账册、财务管理, 工会管理, 后勤信息等诸多事务的管理。例如, 教师/职工管理主要是对教师职工的档案信息、工作评估信息、培训和教科研信息的管理。随着管理水平的不断深入, 学校正在向无纸化办公迈进, 这样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 而且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 构建信息化教学新模式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迅猛推进, 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能量改变我们的生活。作为社会人的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 悄然发生改变。受新理论、新思想的影响, 获取、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对现代化人才的基本要求。新课程标准强调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使用, 我们也看到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要求在现代教学观指导下, 应用信息技术这一平台重构教学, 以达到教学现代化, 创造新的课堂教学时空。

我校以中央电教馆批准立项的“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创新》为研究载体, 以初中英语学科为试点, 申报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英语学科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这一子课题, 积极探索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丰富拓展教育时空新途径。其一, 进行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促进教师相互间积极探索, 培养骨干, 以点带面, 为以后的全员普及打下基础。优秀教师授课的影像资料可以成为团队学习的资料, 让团队成员得以迅速成长。其二, 举行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公开课, 典型引路, 促进参与, 追求减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研究的深入, 信息技术与一门学科的整合可以拓展到信息技术所有学科的整合。各学科教学活动依托网络环境, 发挥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直观、形象、化静为动、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 创设宽松、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 使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教学媒体介入课堂拓宽了教育时空, 为学生多渠道、多层次获取知识提供了可能。只有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 跳出教材、跳出学科, 注重生活中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内容, 使教学富于时代气息, 才能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三, 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教研组建设, 整体提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教育信息化水平, 创建优秀的网络教学团队。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走向深入, 各学科教研组信息化教学逐步走向成熟。我校高中数学组和初中英语组在吴中区网络教学团队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 数学组还代表吴中区参加苏州市的比赛;教师姚伟香代表吴中区参加苏州市第二届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课件决赛;教师吕华代表吴中区参加苏州市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比赛等等。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 使教学时空因教学资源、手段的丰富而海阔天高。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教育有效整合, 开创学校教育工作新思路

1. 学生信息技术教育

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 我校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 将学生的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学校实施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 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能, 并利用计算机查询信息、处理信息, 有能力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知识探索, 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2. 对学生进行网络化、无边界德育, 使学校德育延伸到课外、家庭和社会

网络时代不仅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的认知、情感、思想与心理。为此, 学校在周日开设了绿色网吧, 倡导学生绿色上网。学校德育处也充分发挥网络育人的优势, 拓展育人渠道。如, 开设网上家长学校, 利用“家校路路通”实现教师与家长的联系, 提高家长素质, 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而收到最佳教育效果。

上一篇:茶艺室活动方案下一篇: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存在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