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大扫除小学作文

2024-10-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分类大扫除小学作文(精选10篇)

分类大扫除小学作文 篇1

1999年6月18日 星期五 天气晴

你瞧,大家都在教室里忙着干什么呢?原来大家在做大扫除。

李老师先把我们分成了几组,有的扫地,有的擦黑板,有的擦窗户,也有的拖地,还有的擦桌子……

老师一说完,同学们就一窝蜂似的向清洁用具存放处跑去拿清洁用具。大家拿着自己需要用的工具就开始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拖地的同学在我们扫地的时候就去洗拖把了。当我们刚扫完地时,拖地的同学又回来了。他们一个个手里拿着的拖把滴出的水晶莹透亮。我和王月连忙跑过去,我说:“你们来得正是时候,我们刚扫完。”王月催我说:“你还说什么呢?快让他们进来吧!”我们几人进了教室后,他们几个轮流拖地,我和王月洒水。

分类大扫除小学作文 篇2

一、提高小学生对兴趣的重视程度

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其实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前提。首先,这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自制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对于自身的掌控能力存在有比较大的问题,在遇到更加有意思的事情的时候,学生往往没有办法控制住自己。此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使得学生的学习信心产生比较大的问题。这些方面的原因都使得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抱有比较大的抵触情绪,其中对于作文学习尤其抵触,这主要是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其实是比较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如果强制性地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的话,只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通过生活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写作中去。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看起来较为“生活化”的课后任务,让他们体会到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可以让他们回去找一部影片进行自由观看,然后写下自己的观后感,或者是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化气息比较浓厚的视频或是图片,然后让他们根据这些内容写一些随笔或者散文,从而达到训练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让他们在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处处皆作文”,不仅是报刊杂志要看,也要多听一些广播电台,更要多欣赏一些名胜古迹。这些都是培养作文的良好情境,是会得到语文老师的鼓励和支持的,也很好地让学生训练了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的改革与要求下,教师要注意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念,正确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处于主体地位的,要尊重他们的这种地位,养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意识,培养新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也不例外,教师要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都交给学生去把握,而不是自己过多地进行讲授,这样才会让学生注意到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独立意识,活跃他们的课堂思维。举个例子来说,小学三年级开始是以看图为主的,让学生看图进行说话,并且结合作文的教学,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师有的时候就应该着重训练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在刚上课的时候,就通过多媒体的展示给学生出示色彩鲜艳的图画,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马上被画面吸引,还会边观察边议论。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随机指出几名同学用一两句话说说图画的含义,并对一些用上好词好句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不但能训练学生的敏感度,培养他们写作的意识,也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加了他们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为他们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大意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词句积累,通过一些优美词句的积累,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文章的文采,丰富学生写作的内容,让他们更灵活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提高他们的文字掌握能力。

三、提高题材选择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目前来说,我国小学语文存在着许多问题,作文教学中也是,很多小学生不爱写作,甚至觉得写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由于一系列的作业和任务,写不出也得硬着头皮去写,无奈之下就只能找到一些小学作文范文的书籍,通过这一类的“敲门砖”将其中的一些作文移花接木,改头换面,然后拿出来进行重复利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墨守成规,没有真才实学,没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的意识,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小学生的作文题材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指导作用。如班委选举作竞选演说、运动赛新闻稿等。学生在实践语文的同时也加强了班级建设;教师在进行语文用法训练的同时也提高了对班级的教育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采用分类指导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之上,给他们进行教学分类指导更具有针对性,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对写作题材的选择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提高了写作的兴趣,增加了对语文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将语文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小学语文作文的水平。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多地注意对学生的作文水平的训陈,通过加强他们的作文教学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分类指导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松林.小学作文教学对策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6(01).

浅议小学作文教学的分类训练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针对训练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11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我们甚至可以夸张地说,教会学生熟练地使用汉语言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或者唯一目的。虽然这种说法很容易遭受批评,但实事求是地说,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真的能够达到这个目的,那我们还有什么需要教的呢。因为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不得不有大量的阅读和反复的写作训练,能够熟悉写文章的人阅读理解的能力也会自然获得,以及其他各种需要达到的语文教学目标全部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地完成了。这里是想说明作文教学的重要性,窃以为,无论怎样抬高它的重要性都是不为过的。然而,在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那里,作文课往往缺席,不能承担应有的语文教学责任。这种对作文的忽略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教师不重视,很少上作文课;另外一种是教师足够重视,但是没有卓有成效的练习方法,或者练习不得要领,胡子眉毛一把抓。笔者主张系统地作文训练,以为科学的训练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在小学生初步掌握了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后,还需要具有针对性的写作练习。小学生练习写作要么是不知该如何下笔,平日里说话一大串一大串,一写作文就“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来”;另一种情况则是信笔开河,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毫不节制,语言也平淡没有波折,无论写什么都是一个调子。前者是缺乏写作经验,没有养成文字的表达习惯所致,后者则是因为缺乏系统的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所致。这些都是进行系统分类训练的理论基础。

一、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倾向于感性思维,表现在作文中显得更加童真,充满了童话的韵味。但是行文叙事则需要条理化,需要有比较严密的逻辑,尤其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要叙述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事情的起因,是如何经过,中间有哪些事件或者人物的冲突,甚至是情感的重装,事情的前因和后果又是什么等。不仅记叙文需要清晰的逻辑,说理的议论文就更需要严密的逻辑。议论文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并且要经过严密的事实和道理的论证,在论证的过程中更需要严密的推理能力,才能由此过渡到彼,或者由彼过渡到此。以写议论文为次,学会充分地运用论据去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基础;以写说明文为辅,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物的形状、结构、功能以及如何使用等有条理地介绍清楚是基础。围绕这个目标,在反观学生的作文,找出问题所在和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做些连词成句、缀句成段的训练

通过连词成句、缀句成段训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看不到明显关联的词语之间进行补充性想象,利用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跳转。例如,让学生用“山水、横空出世、一串风铃、道士、五只水鸟”这五个词中的四个造句,缀句成段。这五个词语不存在设题的联系,也没有必然的联系,设题者都不知道其中的关联意义。要怎么造句,造句后又怎么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每个学生开动脑筋,利用想象力让它们之间发生具有逻辑性的段落。有的学生就写到:遥远的山水之间,走来了一个道士,他右手拿着拂尘,左手拿着一串风铃。他准备出海远游,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他多年以来一直坚持寻找真理,认为自己可以厚积薄发,横空出世。这是他的理想和愿望,当然也是我的。这位学生就很好地把几件不相干的事物进行了联系,而且通过逻辑关系的调整使之有了意义。

(二)锻炼学生在叙事中的逻辑能力

有的学生不问前因后果,只管随性写来,往往用文字浅白地表示各种惊讶,却不能通过叙述表现事件的挫折,也注意不到事件之间更严密的前因后果。

二、生动表达能力的训练

表达苍白是学生作文的通病,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生动形象地进行表达,而大多数学生的表达只能用苍白来描述。具体表现在,一是没有情感,感情色彩的苍白;二是词语单调重复,不能形象的表达;三是描写角度单一。以写老师为例,学生通常这样写,老师是园丁,辛勤地浇灌我们,把我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的描写中规中矩,似乎没有什么不妥,只是让人觉得没有精彩的地方,更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情感,不够生动。要想写得生动,一是要投入感情,二是要学会使用更加形象的语言。例如,这段可以这样写:老师每天都早早地来,很晚了才走,中午还要守着我们吃饭,看我们午休。就算在上课的时候,他都是用关切的目光关注着我们,让我们感觉像坐在阳光下,沐浴着早春的小雨,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仔细呵护着我们的成长,好回报社会。这里的描写就丰富了许多,也形象了许多。形象的原因在于把老师园丁的形象进行了充实性描写,让他的许多动作表现更像园丁,让园丁这个词语从抽象的词语变成形象的老师每天工作的内容。

生动表达能力的训练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词语练习,让学生不断变换词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在同一个句子中体会不同词语的不同表现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想象力的练习。没有想象力是不能够使描写丰富起来的,只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够把原来抽象的词语变成直观可感的物象,从而表达生动起来。

三、准确叙述能力的训练

准确的叙述能力有两个表现,一个是词语运用的准确性,另一个则是叙述层次的清晰性。有很多同学不注意斟酌词语,往往是信口开河,随写随改,用什么词,该怎么用,根本就不走心,更谈不到反复斟酌哪个词更准备形象了。就拿经典的“僧敲月下门”来说吧,“推”和“敲”之间到底哪个好,这似乎是个不用争辩的问题,大家都已经认可了敲的意义。然而,这两个词语之间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境界不同的差别。让学生多体会这样的炼字方法,不一定要答案统一,练习的过程就是培养习惯的过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字敏感力,能够知道词语的使用不是随便的。

另外,要让学生养成段落排列清晰的习惯。有很多同学是不看段落的,往往是随便写,随便停,又随便空格。在历次的期末考试中,我们总能看见这样的作文,要么是全篇两三段,要么是数不清的段,在不该分段的地方也分段,或者是分段不按照格式来,段前空几个格的都有。但段落是层次的表现,而层次是学生准确叙述能力的表现,所以在这方面一定要加强。

参考文献:

[1]江平.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J].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大扫除小学作文 篇4

今天,妈妈说家里要进行大扫除,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她让我帮她擦窗户,虽然有点儿不舍得精彩的电视剧,却还是想为家里的环境整洁出一份力,于是便二话不说地答应了妈妈。

大家准备开始工作了。我先打一盆清水,再将抹布打湿,小心翼翼地踩上凳子上,用抹布擦着玻璃上的灰尘,“好累啊!手快断了!妈,我不想擦了!”才五六分钟,我就坚持不住了,向妈妈抱怨了。可是,我最讨厌半途而废了,于是,休息了一会,“打不到的小强”又开始工作了。过了四十几分钟,终于把窗擦玩了,我特别有成就感,蹦蹦跳跳地去向妈妈邀功了。“妈妈!”我兴奋地喊着,“我擦完了!”妈妈不紧不慢地地说:“我去检查一下!”我胸有成竹地带妈妈到我擦的窗户前,可是眼前的一幕却让我的自信一下子烟消云散,映入眼帘的是水迹斑斑的窗户,妈妈看了,严肃地说:“用湿抹布擦完还得用旧报纸擦干呢!你看这玻璃,没办法,只能重擦!”“啊,晕倒!真没想到,我都老大不小了,竟然还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太可悲了!重擦就重擦吧,自作自受啊!”我自责地想。

于是这次,我一丝不苟地完成了工作,擦了快两小时,骨头都快散架了。但是看到那明亮清澈的窗户在阳光下闪闪的,我顿时感到神清气爽。原来妈妈平时那么辛苦啊,我以后一定要帮妈妈尽力分担家务!

大扫除小学作文 篇5

第二天中午吃完饭,我和表姐、表弟便展开了我们的大扫除大战。我和表姐先把所有的箱子都搬了出来,表姐给我们分工,我是来整理彩笔的,表弟是来整理图书的,她呢,是把所有的试卷都收拾好,我们个个都忙得不可开交,我忙完彩笔,发现又有一只彩笔在我的眼前,我又只好把箱子翻了一遍,拿出了盒子,把彩笔装了进去。

我们整理完这边,那边又成了一堆,我们刚整理这一堆,又出现了一堆,我们突然想出一个好办法,就是把没用的东西都扔掉,可是,我们突然感觉什么都有用,旧拉链、旧布条、和旧袋子,我们都不想把它们扔掉,整理了半天,终于整理掉了一半,但是还有一大堆箱子,我们成了垃圾小队,表姐是队长,我是1号队员,表弟是2号队员,就这样,我们又就忙活了半个小时,终于把所有的箱子都整好了,这时,我突然看到一个日本漫画,我突然灵机一动,就提出了一个意见:“不如像日本人一样,不穿鞋子走进房间,只要我们把这个房间打扫的更干净一点,用吸尘器吸掉,然后再用抹布抹几遍应该就可以了。”我的意见获得了大家的认可,我们又开始忙活起来,表弟搬来了一个吸尘器,按下按钮,我们便开始了新的整理,终于把所有的灰尘和垃圾都吸完了,表姐又拿来了抹布,放在一个水池里面泡了一会儿,拿起抹布,左擦擦,右擦擦,一个地板变得干净了一点,表姐却说要擦三次才可以,于是,表姐自己一个人擦了三次才罢休,我们便等着地板干,等地板干的时候,我们迫不及待脱掉鞋子冲了进去,在床上跳来跳去了,地板上坐了一会儿,地板干净可真舒服,我们看着干净的地方,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

分类大扫除小学作文 篇6

将智慧教育理念应用于校本课程,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加智慧,培养能力。本文将以《垃圾分类》一课为例,探讨智慧教育理念是如何支撑小学校本课程教学的。

●《垃圾分类》一课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淹没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般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采用讲授、练习的方式,《垃圾分类》这节课也不例外。教师先讲解如何给垃圾分类,然后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或做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此种课堂教学方式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教学方式单一,无法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校本课程不只是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智慧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在常规的教学环境中,过于单一的授课方式使得学生按照教师统一安排的流程和任务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统一的,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升,个性发展得不到体现。

3.教学环境常规化,很难实现分层训练

在课堂训练中,常规教学环境只提供统一的试题让学生作答。这种试题没有进行分类,针对的学生范围过大,导致水平不同的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难度需要进行选择。对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要重复去做最简单的题,费时费力;对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遇到较高难度的题时,容易产生挫败感。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1. 开发寓教于乐的教学游戏

游戏是一种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对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垃圾又脏又乱且携带病菌,所以直接用实物分类不太可行,运用电子书包开发制作“垃圾分类”教学游戏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学生通过拖拽等方式对垃圾进行科学分类,生动有趣,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并且,游戏还设置了“求助”“知识链接”等功能,让学生在需要支持与帮助时,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的规则与应用,可谓寓教于乐(如图1)。

2. 提供丰富且可选择的教学资源包

电子书包存储量丰富,可以展示形式多样的声音、影像、动画等,为社会课教学提供多种学习资源。教师采用教学资料包的形式,为学生的课题选择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源,学习资源都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征编辑过的。学生基于个人兴趣确定学习主题,自行查阅学习内容,获取与个人兴趣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借助文字书写、拍摄等辅助工具,对学习资料进行个性化的批注。教学资源包的使用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他们的个性化学习。

3. 实现分层教学,提高师生课堂交流互动效率

利用电子书包提供的资料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学习进度来阅读资料包里面的内容,实现分层教学。另外,电子书包教学打破了社会课传统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黑板、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单一模式,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师平板电脑、学生平板电脑之间的切换应用,灵活组织课堂教学。教师通过推屏功能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课堂反馈评价及时进行发布,这一方面能控制学生的终端,有效掌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另一方面能及时接收到学生的反馈情况,并与其进行有效互动,这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频率与效率。

案例设计《垃圾分类》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校本教材《创造舒适的生活》单元,围绕城市垃圾的处理问题展开学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学生通过初步了解垃圾分类,深入思考人们生活中的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应该怎样妥善处理并探究其背后深远的社会意义等问题,从而思考这些公共事业在维持、改善人们的健康生活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中所起的作用,将低碳生活的理念内化为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2.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四年级学生具有比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随着社会生活范围的逐渐扩大,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参与,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性。从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分析得知,虽然他们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但目前社区和公共场所投放的分类回收桶很少,且种类不齐全,垃圾分类回收难度很大,所以大部分学生没有特别关注过垃圾分类问题。

3. 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生活中垃圾混放的危害和垃圾分类的意义;会给垃圾分类。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垃圾必须分类处理的生态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通过了解废物利用的好处,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学会垃圾分类方法;认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培养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难点: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必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5.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教师活动:(1)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引导学生谈感受,表达自己。(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理由,进入给垃圾分类的小游戏。

学生活动:(1)看视频: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了解垃圾分几类,每类包括什么。(2)学一学、分一分:先学习垃圾分类的小知识,然后给垃圾分类,对于放不进去的垃圾,点击帮助按钮或放在垃圾桶外面。

融合点:通过观看视频的内容,学生激发起要保护环境必须学会给垃圾分类的意识,从而有兴趣、主动地学习如何给垃圾分类。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给垃圾分类的游戏过程中多方思考,积攒问题,这样他们就能在教师指导讲解中集中注意力。

(2)课题选择学习:自主学习资源包,感悟垃圾分类的意义

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选择课题,自主学习。请几位学生给垃圾进行分类,适当引导他们找到清晰的思路,然后让他们选择课题,自主学习。(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

学生活动:(1)认真思考,参与师生互动。(2)利用学习指南,进行自主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资料包,观看并思考垃圾分类有什么好处。阅读资料包中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归纳观点,进行汇报。

融合点:教师运用教学资料包,为学生的课题选择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源。学生基于个人兴趣确定学习主题,自行查阅学习内容,获取与个人兴趣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借助文字书写、拍摄等辅助工具,对学习资料进行个性化的批注。教学资源包的使用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他们的个性化学习。

设计意图:构建Pad教学资源包,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探讨垃圾分类带来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关注垃圾分类,解决身边环保问题

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集体交流,各个观点相互碰撞。(2)创设合理化方案:总结学生集体汇报观点,形成可行性方案。

学生活动:(1)集体交流讨论。(2)将合理的建议形成方案,交给相关部门来处理。

融合点:教师通过“推屏”能控制学生的终端,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的进行。此外,教师端也能接收到学生的反馈情况,并与其进行有效互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及时参与成果交流与分享,这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频率与效率。

设计意图:利用电子书包帮助师与生、生与生进行有效互动交流,传递思想。

6. 教学资源

(1)学习指南

自主学习:根据选定的研究问题,找到对应的资源包,阅读相应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建议7分钟)

填写卡片:根据学习任务,将从资源包中获取的重要信息,以关键词的形式填写在卡片上。(建议3分钟)

交流汇报:与研究相同课题的同学共同梳理信息和观点,形成小组观点。向全班同学做汇报。(建议5分钟)

(2)学习卡片

学习任务:仔细阅读资料包,对比垃圾分类的好处和垃圾不分类的危害,并制作成学习卡片。

(3)课题资料卡

学习任务:阅读资料,了解垃圾为什么要进行分类,从图2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做成课题资料卡。

智慧反思

品德与社会的重要价值在于让学生了解社会、热爱社会。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看书,这样做由于缺乏社会情境的再现,导致学生缺少接触实践的机会。利用电子书包能让学生自己搜集图片,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汇报,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做到人人都有不同的学习资源。

该设计的不足之处是只做到了个性化,还没有做到可持续。今后,应把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下来,等到学生下次学习时,让系统根据他们的学习状态推送不同的学习资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分类思想 篇7

关键词:数学;基本思想;分类思想;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228-02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重要的课程目标。数学思想贯穿于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对数学本质理解的集中体现。数学思想与数学知识是相互交融、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但就其主要特征和表现形式而言,小学阶段的教学形态主要还是以渗透为主。

分类的思想是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科学认识活动中,都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当然,分类思想也贯穿数学研究的始终。在具体的教学中,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着或隐或显的指向:教材中有“分类”的内容,课堂上也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将“分类”活动有意识地穿插到了相关的教学内容之中。适当的“分类”事实上就应是数学抽象的一个必要基础,是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教育心理学表明,分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起点。运用分类的思想,通过正确的分类,可以厘清数学概念,完整认识数学问题。但如何真正在教学中落实数学分类思想,引领学生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是每个数学教师所应认真思考和探索的。

一、渗透分类思想,激发创新意识

分类是根据教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异同将其划分为不同种类,即根据教学对象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归入一类,把具有不同属性的归入另一类。分类是学生自主发现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如果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恰当地进行分类,就可以使他们思考具有条理性,激发创新意识。

在一般情况下,教师要求学生对这些物体进行分类,学生往往会给出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大多数教师在从事这一教学活动时也会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分类方法普遍地加以肯定,会积极鼓励学生去提出更多的分类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我们应当明确肯定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地分类的重要性,这对于发散学生思维,使其思考条理化,无疑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

二、渗透分类思想,发展数学素养

数学分类思想,是根据数学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数学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一种数学思想。从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我们还应更多关注分类思想对于研究对象的量性特征,更好地建立数学认知结构,理解数学知识。

1、关注本质。王林老师在《小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指出:“通过结合具体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更好地感受数学的精神和精髓,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学会数学地思维,发展数学素养。”分类作为重要的数学思想,并非高不可攀,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不应只停留于肯定各种分类方法,而要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分类方法作出必要的优化,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去看待世界、分析问题”。

2、完善结构。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必须科学、统一,每一次划分时分类的标准只能是一个,不能交叉地使用几个不同的标准,要使分类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如,教学《倍数和因数》单元中,对非零自然数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是否是2的倍数分为奇数和偶数;按照约数的个数分为素数、合数和1。再比如可以根据图形的特征和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分类,像三角形可按角分类,也可以按边来分类。通过分类,学生可以体会和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数学知识的分类突出了学习的重点,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建构。

三、渗透分类思想,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学习内容的四个方面: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及综合与实践,都应当以数学基本思想为统领,在具体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过程中体现数学的基本思想。分类思想作为基本的、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有机蕴涵在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

1、运用分类思想发展推理能力。各版本教材都十分注意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在各学习内容渗透分类思想,让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对分类思想的体验。具体教学中,应注意以实际问题为载体,帮助学生通过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回顾与反思,适当提升对分类思想的感悟,进一步感受分类思想的价值,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分类思想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严谨性和灵活性以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具有较大的帮助。

2、运用分类思想发展运算能力。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思维往往表现出单一性,各种知识交错出现,一时会难以分辩。在计算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分类活动,是学生在知识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感悟分类思想。

3、运用分类思想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在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教学中,渗透分类的思想。现实生活中的数据丰富多彩,很多时候需要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描述,从而有利于分析数据和综合地做出推断。当然,分类思想存在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在各种课型也都有体现,对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等都有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将分类思想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正确认识处理好数学思想和具体数学内容的教学之间的关系,既不要只关注“双基”而忽视隐性的数学思想,也不要过分泛化数学思想而加重学生的负担。分类的思想与其它数学思想一样,蕴涵于数学知识和内容之中,又是高于具体知识和内容的一种理性认识,是联系数学知识的纽带,也是学习掌握各部分数学内容的魂,成为形成数学概念、建立数学知识体系、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主线。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数学思想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和育人作用,把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真正纳入教与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云鹏.“四基”明确数学素养.人民教育,2012(06).

[2] 王 林.小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10(09).

[3] 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08):1.

大扫除学校小学作文 篇8

五月十二日我校全体师生对楼内每个角落进行了大扫除。为确保学生劳动时的安全,政教处主任张成伟将无任务教师分到了各学年,让教师们指导学生劳动,并要求所有参加大扫除教师一定要确保学生在劳动中的安全。

从一楼到四楼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各班同学们在班主任的指挥下,互帮互助,有的上了窗台擦玻璃,有的拿起拖布擦地砖,有的用钢丝球擦墙上的污迹,干得热火朝天。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楼内环境变得更加整洁。

此次扫除既扫去了楼廊的尘土,相信也能扫去同学们好逸恶劳的思想。记住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分类大扫除小学作文 篇9

【关键词】分类思想 小学数学 运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95-02

引言

在整个数学课程学习中都会融入分类思想。当学生具备了足够的数学知识时,就可以利用分类的思想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分类思想运用的基础是进行正确的分类,将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简单与清晰,从而正确的解答数学题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如何恰当地运用分类思想,使得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这需要教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去探索与研究。本文主要探讨分类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对策,为数学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1.分类思想的意义

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应用分类思想能让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分类思想可以使得思考具有顺序性、条理性以及层次性和逻辑性。所以,在在数学学习中运用分类思想就是让学生形成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分类法是数学学习中较为基础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数学研究对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将数学对象分成不同的种类。与此同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经常使用到分类方法。当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利用分类法帮助学生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分类思想与归纳思想具有较强的联系性,在对知识进行分类时也常常会使用归纳的思想。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分类思想的提高,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2.分类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2.1 使学生形成分类意识

分类意识是学生进行分类讨论的基础[1]。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涉及的定义比较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接触到分类的相关知识,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对数学的分类思想有深入的了解。教师在传授分类思想时要对数学教材进行深入地挖掘,促进教学迁移,使得学生形成分类意识,认识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分类思想的作用。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的分类活动,展示相关的数学图片,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分类活动中来,在分类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的分类”这一内容时,教师首先要讲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数学概念,让学生通过直观图形的观察辨别他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最终得到划分的标准。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数学分类思想,学生形成分类的意识,从而更好地掌握与理解数学知识。

2.2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分类方法

学生想要正确地理清小学数学知识以及解决数学问题,首先要掌握分类方法。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照定义分类,按照图形分类、按照探索的方向分类。在讲解相关的数学内容时,教师要恰当地将数学分类方法渗透到讲课环节中[2]。

例如:在讲解小数、分数以及单名数等概念的定义时,教师要系统地讲解定义分类方法。在讲解三角形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分类,例如:根据角的大小将其分成: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以及锐角三角形。根据边长可以将三角形分成: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当无法对几何图形的形状以及位置进行确定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分类思想对几何图形进行讨论。分类过程中要注重分类对象标准的统一性。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所以,在分类过程中要明确学生的分类标准,确保其标准的统一性。

2.3 促进学生对分类进行积极讨论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意识到分类思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会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分类思想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并从中掌握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知识,最终促使自身数学知识体系的完善[3]。

例如:当讲解“一段长方形木材。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8厘米,想要将这木材加工成最大的圆柱形状的模型,那么,加工后形成的最大的圆柱体体积时多少”?对于这一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在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就涉及了数学的分类思想。例如:(1)将木材的上下底面作为圆柱体的底,长方体的高作为圆柱体的高,圆柱体的体积就很容易算出来了。(2)将长方体的侧面作为圆柱体的底,将长方体的长作为圆柱体的高,也能算出圆柱体的体积。通过这种分类的方法,学生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将数学问题解答出来,促使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2.4 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当师生关系民主与平等时,有利于和谐课堂氛围的创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建了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分类意识的形成。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下权威,以学生成为朋友,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认真的授课,以积极地态度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那些学习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对于自卑的学生,教师要用真诚的语言与之交谈,从而激起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与此同时,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例如多哦微笑,学生回答问题时轻轻拍学生的肩膀等。采用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拉近英语学生间的关系,取得学生的信任,推动数学教学中分类思想的渗透。

3.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学习中,分类思想是重要的思想。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与条理性,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思考数学相关的问题。 并且分类思想不仅可以运用于数学学习中,还能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分类意识的培养,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分类方法,对相关的分类问题进行讨论。最终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施华玲.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之渗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78(02):36—42.

[2]张国生.浅谈小学数学中蕴含的基本思想方法[J].理论观察,2015,15(03):12—15.

分类大扫除小学作文 篇1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指出, 要淡化评价的甄选功能,突出其激励性和发展性功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在这一前提下,以学生创新潜能、思维结构及认知能力为中心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逐步进入教育研究者的视野, 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有效课堂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全新思路。笔者以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为依托,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进行了以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为目的的探索性尝试, 以期为当前的基础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改进方案。

二、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具体运作方式

SOLO即“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2], 最早由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约翰·比格斯(John·Biggs)提出,旨在从认知层面对学生的学习模式和动机层次进行深层次的解构。比格斯及其同事认为,人类的认知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并由此表现出合乎人类认知规律的阶段性特点。譬如,学习结果就是由“量(学习要点的数量积累)”和“质(学习要点的建构方式)”杂糅而成的复合统一体。换言之,学生的学习涉及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低级到高级的飞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可以根据其在问题解决中的表现予以合理的判断和评级。需要注意的是,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分类目标指向的是学生对于每个问题的反应,而非学生整体的思维水平。基于这一分类标准比格斯将学生的学习成果结构由低到高依次分为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结构。

1.前结构层次 (Pre-structural)

这一结构水平以信息的无组织化为主要标记。处于这一水平的学生根本无法理解问题, 并易于为各种无关内容所误导,因此在回答问题时通常是胡乱作答,毫无逻辑和理据可言。

2.单点结构 (Uni-structural)

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只要获得片面或单一的线索,就直接得出臆想的答案。这一解决问题的倾向具有感性特点,处于该结构水平的学生往往存在易于遗漏重要信息、问题线索和解题方法严重脱节等问题。

3.多点结构 (Multi-structural)

在这一结构水平中, 学生能够将各个独立存在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但尚无将零散的知识结构整合为一个系统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多点结构中的问题解决方式常常具有反应的僵化、知识连接的模式化及资料整合的矛盾性等特征。

4.关联结构 (Relational)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正确理解问题的含义乃至考察目的, 并且能够根据问题所蕴含的显性和隐性线索联想到可供解决的线索和要点。不仅如此,学生还能够将所搜罗的知识构架整合为一个流畅、连贯且逻辑性强的概念网络,由此顺利地获得解决具体问题的答案。

5.抽象结构 (Extended Abstract)

在抽象结构水平阶段,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深度拓展和抽象概括,进而顺利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蜕变通过演绎推理和总结归纳,问题本身的意义得以朝纵深化发展问题的答案和结论也由此表现出整体性、开放性和层次性。

从比格斯所划分的五个思维结构层次可以看出,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的螺旋式递进过程,如图1所示 :

如上图, 单一的线性结构能够进一步发展为复合的线性结构,并最终整合为关联和抽象结构。在这一思维评价模式下,每一个低级的思维结构层次都是必由之路, 并且都为下一个更高级的思维结构层次打下了坚实基础, 由此揭示了人类基本的认知规律。在评价方式上,SOLO分类评价理论关注的是学生在任务学习时的思维表现形式和问题解决质量, 而非以往标准化测试中以评分明细“量化”的思维能力。因此,SOLO分类评价理论能够让教师依据学生所处的思维结构层次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并且在任务的设置和实施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小学语文写作中的应用

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评估与反拨作用不言而喻。写作能够以创造性的文字符号反映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感情, 是教师衡量学生所处的思维结构层次的重要载体和方式。小学语文写作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即时性和创造性等特点, 因而在评价方法和结果上也存在相应的不确定性。一直以来,教师对小学生语文作文的评价通常都以采点给分的方式进行,即从选材、表达和组织等方面逐项进行评分,以各项之和作为学生作文的最终得分。由于受到评分标准和评阅者知识经验水平等诸多方面的限制, 学生的思维结构层次及其个体的差异性很难在评价结果中体现出来, 而这也极大影响了学生创新人格及自主意识的形成。

自SOLO分类评价理论引入基础教育之后,小学语文写作评价的技术难题得到了合理解决。以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的作文题及小学生的相关习作为例:

“马良用他的神笔为天下的穷人画画。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用它来做什么? 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吧! 写的时候注意:语句要通顺,不要写错别字,字数在150字以上。”

上述作文题要求写的是想象作文,囊括了诸多隐性信息,因此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有助于小学生思维脉络的拓展和知识结构的整合。从命题上看,该作文题紧扣教学主题和学生心理,对学生的语言组织、文字书写及综合能力的运用而言是一个极大挑战。因此,虽然是同一论题,小学生在习作中却表现出了较明显的思维结构差异。

例文一(节选):“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把它送给我的语文老师。我的语文老师姓李,20多岁,有一双大眼睛和一头乌黑的长发。她的态度特别和蔼, 几乎从来不在课堂上发脾气,工作起来也很认真,常常备课和批改作业到很晚。”

在例文一中,学生的审题水平较低,完全抛开了行文的具体要求。习作处于无序状态,前后连接不顺畅,基本属于盲目的套作,即生搬硬套自己熟悉或曾经写过的话题。如上所述例文一除了开头第一句与题干有所关联外,全文皆围绕“我的语文老师”展开。正因如此,该例呈现出明显的偏题及牵强附会倾向,写作重点不突出,结构上缺乏逻辑性。很明显,例文一的作者处于思维的前结构层次。

例文二(节选):“有一天,该上我们的语文课了,别人说语文老师去批卷子了,这节课可能不能上了,看来只能上数学课了。我就说,今天中午也太倒霉了吧!要是这节课我们的语文老师上不了的话,我们中午不就全上成数学课了吗? 那我们就烦死了,今天中午光上数学课,一节英语、语文、科学也没有,太没有意思了。那时我的心里就想:‘要是我用我的神笔画一个能批卷子的机器人, 这样我们就可以上语文课了。’”

例文二的作者处于思维的单点结构层次。由上述例文可知,习作完全围绕作者自身展开,并按照这一单一因素以思维的逻辑顺序组织内容。在语言表达方面,例文二略显平淡,在用词的准确度和协调性上仍需进一步磨炼。整体而言,例文二对于想象的元素仅以一句“要是我用我的神笔画一个能批卷子的机器人,这样我们就可以上语文课了”带过,却没有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拓展开来,因而在内容上呈现出高度的具象化和刻板化。

例文三(节选):“今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蔚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我来到了一所学校。那所学校很破,孩子们没有学习用品,也没有很多好吃的。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要帮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们,画一所学校,让那些孩子们上得起学;我还要给他们画很多的学习用品,让他们在那里交很多的朋友;我还要画很多的书,让那些孩子们知道更多的知识;我还要给他们画很多好吃的,让他们填饱肚子。”

例文三以“画学校”为故事的主线,进而过渡到“画学习用品”、“画书”和“画好吃的”等支线,具有较强的叙事性。虽然该习作在标点的使用和汉字的拼写方面都做得较好, 但尚未能将零散的支线整合为一个连贯系统的体系, 彼此之间仍然存在脱节现象。除此之外,该例仅以同一人称“我”展开论述并以“今天天气晴朗 ,风和日丽 ,蔚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这一陈腔开头, 使文章一开始就失去了新颖性和独特性。综上所述,例文三的作者处于模式化的多点结构层次。

例文四(节选):“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给每个人画一双快活的晶蓝色翅膀。这样一来,人们就不用驾驶排放尾气的汽车,在节约能源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有的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乱闯红灯,这样就造成了秩序的混乱。因此,人们身上的一双翅膀可以使人们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的飞翔, 这样不仅避免了可怕的交通事故, 人们还可以在天空中观看美丽迷人的风景。”

在例文四中,多种想象因素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被流畅地整合成了一个整体。值得一提的是,该习作巧妙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的表现力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善恶与美丑的强烈反差突出了文章的立体感和独特性, 易于让评阅人留下深刻印象。尽管例文四的行文安排达到了题干对于综合知识的考察的目的, 但该文所选取的视角仅仅停留在交通这一层面上,因而仍具有横向拓展的可能。从思维发展水平上看,例文四的作者处于关联结构层次。

例文五(节选):“假如我有一只神笔,我就会用神笔去帮助那些穷人,让那些没吃过大鱼大肉的人,也能吃上一顿好吃的饭菜,让那些整天挨冻受饿的人们,也能穿上一件暖和的衣服,也能在暖和的被窝儿里睡一个踏踏实实的好觉,还能做一个开心又快乐的好梦。让那些双目失明的人们把自己明亮的眼睛睁得大大的,让他们去观察一下我们的世界。让那些听不见的人们,使他们都能去听见,去聆听全世界。让那些站不起来的人们,都能站起来,去走遍他们的家园。”

较之例文四,例文五摆脱了当前情境的束缚,呈现出更为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使读者为其率性、自然和真实所动容。毫无疑问,该习作的作者以广阔的视野深化了题干本身的意义,运用概括化的简练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层次分明的“安居乐业”全景图。这样一来,习作不仅成功地在细节处体现了作者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动向,而且使全文充满浓厚的人文关怀。因此,无论是在视角选取、措辞方式、吸引程度及思维深度上,该文作者都符合抽象结构层次所提及的要求。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可以看出,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考察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彰显出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它从学生对题干的理解程度和文字所承载的精神向度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和思维发展水平作出了诊断与反馈, 而非机械式的以简单相加的量化子项衡量学生的总体写作能力, 因而更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小学教师的写作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即要求教师及时更新观念,尝试新的方法(譬如分层教学法[3]和任务型教学法[4]等),并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同时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结语

上一篇:大龄未婚青年现状下一篇:分公司责任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