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计算题

2024-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计算题(推荐14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计算题 篇1

42÷7÷2=16÷8×7=4×2×7=5×8+8 =

6×3-9=4×3+8 =100-90+6=2×2×8=

1×6+12 =5×5-20 =4×6+6 =74-8+9=

6×3+8 =12÷3×8 =12-9 =2×3×6=

8×2÷4 =34+7=3×6+4 =2×2+30=

6×4+10=43-7=65-20+9=3×6-4 =

56÷7×5 =6×6÷4=64÷8÷8 =27÷3÷3=

2×5+17 =25-9+50 =45+9-7 =3×8÷6=

6×5+34=49+30-4=7×6-21=58+36-36=

4×4+4=8×3-10=2×7-6=30+46+8=

7×5+30=54+30-4=7×5-21=51+25-25=

6×4+6=9×2-10=3×7-6=10+25+8=

8×7-23=28+47-28=5×9+36=76-3+8=

3×5+3=4×7+7=5×8-5=9×4-4=

53-50-2=3×8+20=6×8+5=4×5+17=

8×7-23=28+47-28=5×9+36=76-3+8=

8×7-3=5×7+7=94-24+16=18+32+24=

23+37-35=10+5×4=20+7+8=18-3×4=

4×6-23=86-16-6=6×6-13=4×6+6=

7×7-20=69-8-40=5×4-12=2×5+3=

4×4+5=2×4-6=4×3+8=3×3-9=

3×5+9=2×6-7=5×4+32=14+8+6=

3×4-9=50―15―20=6×6-30=6×3+17=

21-16+8=9×8-9=90-11-19=50-7-23=

18+9 – 9 =12 – 8 + 70 =70 – 30 + 6 =46 + 40 + 2 =

–9 –40 =5 + 70 – 5 =9 + 7 + 20 =14 – 5 + 30 =+ 6 + 4 =55 – 5 + 15 =36 +30 +20=5 + 55 +20=– 5 + 50=82 – 80 +8=12+5-2=17+25-17=

71-7-30=32÷8÷2=36÷9×7=4×2×8=

3×8÷4=5×9÷6=6×6+20=21÷7×6=

3×8÷6=48÷6÷2=3×2×7=4×9÷6=

6×3+30=8+7+30=4×2×5=56-27÷3=

42÷7÷2=2×3×6=2×9÷3=16÷8×7=

32÷8-4=36÷9×7=4×2×8=3×8÷6=

5×9-7=6×6+20=7+8+9=100÷5-5=

小学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习题

1.商店原来有25筐桔子,卖出18筐后,又运进40筐,这时商店有桔子多少筐?

2.商店上周运进童车50辆,这周又运进48辆,卖出17辆.现在商店有多少辆童车?

3.校园里有8排松树,每排7棵.37棵松树已经浇了水,还有多少棵没浇水?

4.商店有7盒钢笔,每盒8支,卖了28支,还剩多少支?

5.(1)学校买来54盒粉笔,用去34盒,还剩多少盒?

(2)学校买来了30盒白粉笔,24盒彩色粉笔,用去34盒,还剩多少盒?

6.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上午卖出16筐,下午卖出18筐,还剩12筐.运来多少筐?

7.老师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借给同学8个,老师现在还有几个?食堂买来50棵白菜,第一次吃去12棵,第二次吃去15棵.还剩多少棵?(用第二种方法解答)

9.一本《我们爱科学》有90页,小明看了4天,每天看9页,还剩多少页?

10.同学们分5组给解放军叔叔写慰问信,每组写8封,后来又写了15封,一共写了多少封?

11.妈妈买来99米纱布,做蚊帐用去56米,做被用去24米,还剩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12.果园里有果树98棵,其中苹果树36棵,梨树38棵,其余的是桃树,桃树有多少棵?(用两种方法解答)

13.同学们分5组给解放军叔叔写慰问信,每组写8封,寄出30封,还有多少封信没有寄出?妈妈带了50元,买了4包饼干,每包4元,还剩多少元?

15.小华有一些邮票,送给同学16张后,把剩下的贴在集邮册上,每页贴8张,贴了7页,小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16.李老师拿100元钱,买足球用去36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17.水果店运来30筐苹果,上午卖出14筐,两种方法解答)

小学数学二年级计算题 篇2

当我带的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参加考试时,我就发现了读题能力的重要性,学生从考场出来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很自信地跟我说:“全会,很简单,肯定100分。”可是结果却让我很意外,很多会的题目也错了,于是我亲自读题目让一些学生做,结果全正确。因此,致力于提高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是当前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

没有读题能力的学生,即使知识学得很扎实,但到真正要自己去理解题意的时候往往会出错;而有读题能力的学生,往往都能发挥出自身的真正实力。所以,指导一年级学生先读懂题意再解题,是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小学一年级学生由于刚正式学习认字,而且很少有自觉去学习的习惯,所以他们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往往是会等待他人帮他们理解题意。当他们需要自己独立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去理解题目的意思,很多时候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答题,如果不对读题能力加以培养,很多学生会习惯于凭主观判断,这样,很难解题。

二、应对策略

习惯的培养往往比学习更重要,但是很多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而读题习惯就是被忽视的一种很重要的习惯。我们应该从一年级起就要着手培养孩子的读题习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1. 端正态度,认真读题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解题首先要会读题,因为他们识字不多,而且第一次真正走进数学,还没建立起系统的数学概念,所以要做到正确读题会比较困难,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审题能力间接决定了解题的正误,因此会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一年级学生存在极大的潜能,一切都未定型,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不断地去发掘,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2. 图文结合,激发兴趣

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经常看了后面内容就忘记前面的内容,而学生对于图片上出现的内容却多会记得很完整。而且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很好,只是逻辑推理的能力很欠缺。所以,我们要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画,让学生愿意主动去学,这样也有利于提高读题教学的效果。

3. 学会转换,把握重点

思维定势总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行为,在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中仍然出现了它的身影,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根据感觉直接写出答案。所以,帮助学生减弱这方面影响,无疑是教师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

4. 交往学习,坚持训练

学习活动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交往而产生,然后再回归个体,这让我们得以构筑教室中的“交往中培育”的师生关系。小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不断锤炼。

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题 篇3

1. 已知-2xny4 + 5x2y - 1是六次三项式,则n = [ ].

2. 若(a - 2b)2 = (a + 2b)2 + k,则k = [ ].

3. 一个角的补角和它的余角的比为5∶2,则这个角的度数是[ ].

4. 有两个1圆的硬币,随机抛在水泥地上,两个硬币正面都朝上的概率记作P(正,正),一个正面朝上一个正面朝下的概率记作P(正,反), 则P(正,正) [ ]P(正,反)(填“>” 、“=”或 “<”).

5. 当x = -2时,代数式ax5 - bx3 + cx + 8的值是2 006,则当x = 2时,代数式ax5 - bx3 + cx + 4 004的值是[ ].

6. 如图1,已知∠3 + ∠4 = 180°,则NM与BC的位置关系是[ ],请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结论[ ].

7. 观察下列等式:22 - 12 = 3,32 - 22 = 5,42 - 32 = 7,…则第n个等式为[ ].

二、选择题(每小3分,共24分)

8. 在代数式a,-,a2 - b2,,中,整式的个数是().

A. 2B. 3C. 4D. 5

9.小马虎在做下面4道题时只做对了1道,他做对的是().

A. (-1)0 = 0B.(-a3)2 = a5

C. 4m2 - 3m2=1D. -

x32 ÷ -

x5 = - x

10. 你到过天安门吗?天安门广场雄伟壮观,它的面积有44万m2.算出它的百万分之一的大小接近于().

A.篮球场地的面积

B.教室的面积

C.一张报纸的面积

D.一本教科书的面积

11. 如图 2,方砖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小老鼠在方砖上自由走动,最终停留在白色方砖上的概率是().

A. 4B. C. D.

12. “已知两个多项式A和B,其中A = 4x2 - 5x + 1,求A + B”.小亮在计算时错误地将“A + B”看成了“A - B”,所得的答案是-2x2 + 9x - 4,你帮助小亮计算出“A + B”的正确答案是().

A. 2x2 + 4x - 3B. 6x2 - 14x + 5

C. 10x2 - 19x + 6D. 8x2 - 23x + 9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似数1.60的精确程度与近似数一样

B.近似数1.60与近似数的有效数字一样

C.近似数7.80精确到百分位,有3个有效数字

D.近似数6 000万与近似数千万的精确程度一样

14. 已知4x2 + 2mxy + 9y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

A. 6B. ±6C. 12D. ±12

15. 图3的是一探照灯灯碗的纵剖面,从位于O点的灯泡发出两束光线OB、OC经灯碗反射以后平行射出.如果∠ABO = α,∠DCO = β,则∠BOC 的度数为().

A. 180° - α - βB. α + β

C. (α + β)D. 90°+(α - β)

三、解答题(共55分)

16. 计算:(每小题5分,共10分)

(1)(3x + 2)(x - 3) - x(4x - 5) + (x - 1)2;

(2)(x - y)(x2 - y2)(y + x).

17. (8分)已知a + b = -5,ab = 6,求a2 + ab + b2的值.

18. 作图题:(9分)

已知:∠α、∠β,且∠α > ∠β,如图4;

求作:∠AOB,使∠AOB = ∠α-∠β;

说明:只允许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19. (10分)如图5,一块直径为a + b的圆形钢板,从中挖去直径分别为a 与 b的两个圆,求剩下的钢板的面积.

20.(10分)表1是2001年6月13日全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报告.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示这6个城市空气质量情况,你的统计图能画得形象些吗?

(2)如果要利用面积分别表示这6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6个城市所占的面积之比大约是多少?(可利用计算器计算)

(3)根据你所知道的知识,你发现这6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与它们的地理位置有联系吗?

21. (8分)看图填空.

(1) 如果∠2=∠3,那么[ ]∥[ ],理由是[ ].

(2) 如果 ∠3=∠4.,那么[ ]∥[ ],理由是[ ].

(3) 如果∠1与∠4满足条件[ ]时,m∥n,理由是[ ].

(4)如果∠1+∠2=180°时,[ ]∥[ ],理由是[ ].

小学二年级数学检测题 篇4

一、算一算。(31分)

1、口算(10分)

12-7= 6×5= 5×2= 6×6= 2×6+5=

3×5= 4×2= 4×4= 1×5= 4×5+7=

80-8= 72-50= 9+48= 38-3= 6×4-8=

20+39= 5×5= 6×3= 4×5= 25+17-25=

2、列竖式计算(21分)

①30+28= ②84-56= ③27+48=

④43+17-50= ⑤92-45-28= ⑥69-23+34=

二、填一填。(30分)

1、△△△△△ △△△△△ △△△△△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 )×( )=( )或( )×( )=( )

2、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 )得八 三五( ) 四( )二十四 六六( )

3、根据口诀,写乘法算式

三六十八 四五二十 五六三十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1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7厘米+6厘米=( )厘米 42米-20米=( )米

5、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小青身高是1( )29( ) 旗杆高15( ) 数学课本宽15( )

6、在( )里填上“+”“-”或“×”。

5( )6=30 7( )7=0 5( )2=10 4( )3=12

6( )6=12 6( )6=36 60( )6=54 4( )5=20

7、把下面的角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填序号)

三、估一估:在得数比50小的算式下面画横线。(8分)

①21+23 ②41+20 ③45-30 ④29+20

⑤86-17 ⑥4×4+30 ⑦100-40-12 ⑧4×6+30

四、画一画。(8分)

(1)画一条比10厘米短4厘米的线段。 (2)画一个直角。

五、辨一辨。(下面说法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4分)

1、3个5相加是3+5。…………………………………………( )

2、1米比99厘米短。……………………………………………( )

3、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

小学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 篇5

1.9+99+9992.18+19+20+21+22

二、找规律填数:

(1)100,95,90,85,80,,70

(2)2,4,6,()

三、小红有一捆铅笔,她先给了弟弟一半又一只,又给了妹妹剩下的一半又一只,最后自己只剩下一只,小红原有铅笔___只。

四、小亮今年10岁,妈妈今年36岁,小亮25岁时妈妈比小亮大()岁?

五、已知△+○=30,○=△+△

△=○=

七、5个草莓的重量相当于一个杏的重量,3个杏的重量相当于一个桃的重量,()个草莓的重量是一个桃的重量。

八、一班、二班共有图书100本,如果一班给二班15本两班图书就一样多了,一班原有图书()本,二班原有图书()本?

九、在一次小学数学竞赛的领奖台上有五名同学上台领奖,他们每两人都相互握了一次手。问:他们共握了()次手?

十、钟鼓楼的钟打点报时,5点钟打5下需要4秒钟。问中午12点是打12下需要()秒钟?

十一、桔子和苹果共有360个,其中桔子数是苹果数的2倍,求桔子有()个,苹果有()个?

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题混合 篇6

30+6×6= (387-387)+0= 16-16÷8=

7+5+5-7= 9+8-9+8= 25+4+70=

(111+189)×3= 4×3÷4×3= 125×8÷100=

396×25×0= (1+7)×(16-6)= 81×4÷4=

33÷11+4×9= 187+29-29= 587+496=

26+26÷26= 1537÷1537=

32÷(32÷16)= 300-(300-222)=

2、在下面每个条件后面补充合适的问题。

(1)一班有37人,二班有42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辆汽车4小时行驶320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利拿20元钱去买4元1千克的苹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光每小时生产7个零件,他每天工作8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每个问题的下面补充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1)甲、乙两组一共生产多少台机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辆汽车共行驶多少千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际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台电视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产这批零件一共需要多少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式计算。

(1)486与114的和除以2789与2783的差,商是多少?

(2)305减去15乘以18的积,差是多少?

5、应用题。

(1)甲、乙两个单位去植树,甲单位共植树210棵,乙单位25人,平均每人植树6棵,甲、乙两单位一共植树多少棵?

(2)一班有35人,二班有45人,两个班平均每人买了8本练习本,一共买了多少本?

(3)买4本书用了12元钱,买120本同样的书,一共要用多少钱?

(4)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27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驶540千米需要几小时?

小学数学二年级计算题 篇7

近年来, 笔者一直执教双班。某日, 在同轨的A班和B班出示了同一道开放题, A班学生中仅有1/10的人举手回答, 其他学生束手无策;而B班学生中有1/3的人能说出答案, 1/3的人能说出与答案相关的零散思维过程, 其余的学生在别人的带动下也能不停地思考。大相径庭的教学现场使得笔者顿悟:使用开放题也须讲究时机! 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扎实练就“投机取巧”的功夫, 在最适合的时机恰到好处地应用合适的开放题, 才能真正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谈谈对小学低年级数学开放题的使用时机的心得体会。

一、全面探索型开放题:夯实基础后———试一试显身手

这类开放题给出的条件亦可以看作是问题, 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把条件打破, 并转化成新的中介性的问题, 以方便最终结论的获得。解答这类开放题需要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方法、策略, 整个探索过程也会显得更加复杂、更加全面。

例:一个长方形, 它的周长是12厘米 (边长为整厘米数) , 那么, 它的面积可能是多少?

如果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可能有这些解法:把“周长”看成一条“长”, 再假想出一条“宽”, 形成的解法就是12×1=12 (平方厘米) ; 或者直接把周长分成一条“长”和一条“宽”, 解法就分别是11×1=11 (平方厘米) , 10×2=20 (平方厘米) , 9×3=27 (平方厘米) , 8×4=32 (平方厘米) , 7×5=35 (平方厘米) , 6×6=36 (平方厘米) 。所以, 这类题目不能出现得过早, 必须在学生完全理解了“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包含两条长和两条宽”, 以及“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需要一条长和一条宽”这两个知识点, 才能获得正确的解题策略:先把周长的一半分解成一条长和一条宽, 再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正确解法有三种, 分别为:①12÷2=6 (厘米) , 5×1=5 (平方厘米) ;②12÷2=6 (厘米) , 4×2=8 (平方厘米 ) ;③12÷2=6 (厘米 ) , 3×3=9 (平方厘米) 。

俗话说:“不怕楼房高, 只要根基牢。”学习过程也是个积累的过程, 犹如建楼房, 需要先打牢根基才能继续往上堆砌。全面探索型开放题必须在学生扎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后才能生成新的解题策略。只有经过这样的积累和提炼, 整个探究过程才能水到渠成, 游刃有余。

二、正向归纳型开放题:思维倦怠前———跳一跳摘果子

这类开放题一般只给出条件, 解题思路是从条件出发通过一系列的观察、猜想、试验、验证、归纳, 调动解题需要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进行顺向推导, 最终得出结论。

例:一个正方形, 剪去一个角, 还剩几个角?

85%的学生初见这样的问题的第一反应是:一个正方形有4个角, 剪去1个角, 还剩3个角。其实, 解答这题的关键思考点在于区分“图形中的角”和“生活中的角”。解题时只需动手操作剪一剪, 或者用笔画一画, 答案就会手到擒来: 一个正方形剪去1个角, 剩下的可能是3个角, 可能是4个角, 也可能是5个角。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学习过程的特点导致思维倦怠是不可避免的。开放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它能降低思维倦怠和思维定势带来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 这样的题目很适合在学生思维倦怠之前出现, 既可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也可以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 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学好知识, 但不学死知识, 适当地跳起来摘果子。

三、反向分析型开放题:情绪激昂时———静一静助提升

这类开放题已经有现成的结论, 但是没有给出条件或者条件不完备。它的解题过程是通过现有的结论反向探究其结论成立的条件。解题时可以把符合要求的条件逐一分析列出, 推导出规律; 也可以用分析的思想, 追寻其成立的充分条件。

例: () + ( ) =5, ( ) 里可以填哪些数?

学生有“5的分成”以及“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 答案是脱口而出:2+3=5、4+1=5、5+0=5、3+2=5、1+4=5、0+5=5, 但是杂乱无序。教者此时若一味放任, 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要善于给学生泼冷水, 先“降温”他们的情绪, 再以问题牵引他们进行深度思考:“这题究竟有几个符合要求的答案?你有办法一个不漏地说出答案吗? ”学生静心思考后, 答案和盘托出:可以是0+5=5和5+0=5, 1+4=5和4+1=5, 2+3=5和3+2=5; 也可以是0+5=5, 1+4=5, 2+3=5, 3+2=5, 4+1=5, 5+0=5;或者是5+0=5, 4+1=5, 3+2=5, 2+3=5, 1+4=5, 0+5=5。此时, 教者再因势利导, 帮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使学生不仅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探究, 既有趣味性, 也有层次性, 题目的利用率会更高, 探究的含金量也更高, 思维的锻炼更深刻。

这类开放题看起来答案很明显, 但是若要抓住本质、找全答案绝非易事。遇到这样的情况, 学生会很自然地情绪激昂, 不能自抑。教者此时此刻需保持十二分的冷静, 因为这样的题目要找全答案, 必须深谙其中的规律, 只有掌握其中的规律才有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启蒙教育的策略 篇8

一、正确建立数的概念是培养计算能力的基础

10和20以内各数的认识是计算的基础,只有学生理解了数的含义以后,才能顺利地进行计算。如认识数“1”,不只是教给学生读法和写法,还要使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一本书、一个书包、一张课桌……)中抽象出:凡数量是1的事物就用“1”表示,比1多1的数就是2,所以2在1后面,3比2多1,所以3在2后面……认识了每个数的含义,又掌握了数序,学生就可以由一个自然数求出它后面的自然数,如计算3+1,就想4比3多1,所以3+1=4。

数的组成和分解知识也是学习加减计算的基础。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自制的△、○、□卡片等直观教具进行演示。比如教8的组成和分解,学生一面摆卡片,一面讲解:7和1组成8,8可以分成7和1……有时可让学生讲数的组成,如教师讲:“8可以分成几和几?”甲生讲:“1和7”;乙生讲:“2和6”;丙生讲:“3和5”;丁生讲:“4和4”。又如:一个学生讲:“1和7”,另一个学生马上接下去答:“合成8”。看谁讲得又对又快。学生掌握了数的组成和分解的知识,学习10以内的加减计算就比较顺利了;掌握了10的组成,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的速度也可以大大提高。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课本中是结合认数引入学习加减法的。在认识“3”后学习加法;认识“5”后学习减法,以后每学一个数就出现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时,可以通过直观教具或集合图,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学习计算时,应首先讲清算法和算理。如10以内的计算是利用数的组成和分解去想结果。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用凑十的方法计算,而且,课本上讲的是在大数上加小数的方法,如果遇到小数加大数时,可以根据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的道理,算出结果。也可以在小数上加大数。如5+9,想成5 + 9 =14,只要方法正确,教师就应加以肯定。20以内的退位减法,课本是指导学生利用加减之间的互逆关系来计算的。如计算15-7,就想7+8=15,所以15-7=8。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要加强练习,逐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三、加强课堂练习,注意提高练习效果

当学生知道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法和算理之后,必须通过练习使计算能力提高。如学完得数是14的加法后,先集中练得数是14的加法,再练得数与14相近或有联系的题目,如9+5、9+4、9+3、8+6、8+5、8+4等,使新旧知识相联系。实践证明,在这20个题目中,9加几的题和两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题,学生错误较少。难题只有9个题,即:8+3、8+4、8+5、8+6、8+7、7+4、7+5、7+6、6+5等。教学时要反复出现,加强对比练习(如8+5与7+5,8+6与7+6等),化难为易。

对于学生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应该加以分析、比较,找出原因,如有的学生把16-7=9错误地算成16-7=11。错误的原因是6减7不够,学生把两个数对调算成7减6,即把加法中两个加数调换位置得数不变的知识用于减法。为此,要讲清道理,还要把两类易混的题目进行对比练习。如:

12-3=913-2=11

11-2=912-1=11

14-5=915-4=11

……

又如,有的学生对连加、连减的题目掌握不好。有时忘记或记错中间的结果,有时丢掉第一个数用后两个数进行运算等。教师应及时加以纠正。

四、结合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讲解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如学习用凑十法计算9+2时,教师可先用教具演示,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实物(小棒或圆纸片等),通过实践活动使他们明确:因为9和1能凑成10,所以要把2分成1和1,9加1等于10,10再加1等于11。由于计算方法和结果都是从具体到抽象概括出来的,所以以后遇到9加几的题目,或其它两个一位数相加的题目,如8+7、7+5等,都可以按照这个规律去思考。

在计算的过程中,应启发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分清相同点与不同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观察五角星图:☆☆☆☆☆☆ 列出两个算式:4+2=6,2+4=6,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它们的不同点是一个算式4在前2在后,另一个算式2在前4在后;相同点是相加的结果都是6。这样使学生获得加法交换律的初步知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计算题 篇9

一、填空。

1.500里面有个百,2.800里面有()个百。

3.1500里面有()个百,4.630里面有()个十。

5.260里面有()个十,6.300里面有()个十。

二、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50+210=50+10+200=()

430+60=400+()+60=()

140+300=100+()+300=()

320+400=300+()+400=()

三、在○里填上“>”、“<”或“=”。

280+300○280+30750+40○40+750

小学数学二年级计算题 篇10

583+419≈718+179≈631-409≈529-247≈382+246≈504+198≈693-381≈486-315≈306+297≈499-207≈349+556≈203+548≈672+318≈693-481≈429+367≈648+359≈

二、填一填。

1、796接近,951接近()。

2、一辆自行车409元,可以看作大约()元,也可以看作大约()元。

3、二年级有591人,可以看作大约()人,也可以看作大约()人。

4、一年级有318人,可以看作大约()人,二年级有294人,可以看作大约()人。两个年级一共大约有()人。

5、406+394想:406接近(),394接近(),()+()=()。

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题教学的策略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年级 探索题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46

小学数学高年级的探究题目主要是指那些问题条件已经给出,需要学生经过观察、归纳、猜想、尝试以及探索才能得到解决方案的一类数学题目。探索性的题目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教师要合理运用探索性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一、提供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教师在给出探究性的题目的同时也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才能够对题目有全面的理解。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为例。

师:我们之前学习了分数加减法运算规则和乘除法的运算规则,今天就来学习有关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提到四则混合运算,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整数的四则运算。

师: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整数的四则运算规则?

生1:先进行乘除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如果有括号先计算括号里面的运算,然后计算括号外面的。

师:在进行分数的混合四则运算的时候也是按照这样的规则。请思考“6/13÷[7/11×(1-3/7)]”这道题如何解。

生2: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要进行通分计算,然后计算中括号里面的乘法,最后计算除法。答案是33/26。

师:说得很好,以后再进行分数四则运算的时候也要按照这样的规则。

在计算一些复杂的计算式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在回忆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的基础上探究和解决问题,学生的运算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二、渗透数学思想的教学过程

探究性的题目与学生平时解决的数学题目不完全相同,需要学生熟练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教学为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对圆的基本知识进行了学习,了解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和面积计算公式,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道问题:在相同周长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中,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这道题目涉及哪些知识点?

生1:涉及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圆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这些知识点。

师:现在想想这道题目该如何解决呢?

生:设周长为2,长方形的宽和长分别为x、y,圆半径为r,则长方形:2(x+y)=2,x+y=1,面积=xy≤1/4(当且仅当x=y=1/2时取等号,正方形面积最大为1/4);圆:2×3.14×r=2,得r=1/3.14,面积=r×r×3.14=0.318471>0.25=1/4。所以圆的面积最大,正方形次之,长方形最小。

师:能够利用类比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非常棒!

学生在解决这道探究性的题目时需要用到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需要对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圆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进行回忆,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计算,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

三、注重探究题目的课后反思

在解决探究性题目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总结的过程,帮助学生对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归纳。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的教学为例。

师:你们已经对统计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今天要解决的就是综合性的统计问题。我们分成两组来进行统计实践活动:一组统计班上男女同学的身高,并将结果用恰当的统计图表来表示,还要计算出男女同学的平均身高,并将男女同学的身高和六年级学生的标准身高进行对比,计算班级的身高达标率。另一组对近一周来本地区早晚的平均气温进行统计,也需要用恰当的形式表示出来。

生1:我们组是对我们班男女同学的身高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是用柱状图来表示的,达标率则是用饼状图来表示的。

生2:我们组是对本地区的早晚气温的平均值进行统计的,统计结果是用折线图来表示的。

师:在对不同的数据进行统计的时候,只有选择合适的统计形式,才能将统计结果清晰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这样才能够起到统计的作用。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统计知识进行回忆,而学生在复习总结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在将来解决统计题目的时候就能够游刃有余。

综上所述,随着小学生数学知识体系逐渐完善,教师需要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引导,进而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教学 篇12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计算教学

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实际生活中运用最多的一项数学技能,优秀的计算能力是每名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传统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主要靠大量的习题训练,重计算结果、轻计算过程,重学习成果、轻学习过程,缺乏方法培养与兴趣训练,存在一定误区.在现今新课改大力推行之时,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效率,让教师教的轻松,让学生学得轻松.

一、传统计算能力培养误区

(一)重结果轻过程

传统教学方式受应试教育影响,过于注重学习成绩,轻视学生学习过程发展,计算教学同样如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题海战术,提高学生计算熟练度,达到教学目的.题海战术虽然能够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但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大量习题训练中造成学生厌恶计算学习,引起学生反感.在实际运用中学生为尽快走出计算思考,进行计算时容易出现漏算或基本运算出错等低级错误.

(二)不注重方法技巧培养

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忽视计算技巧训练,导致学生在实际计算中不知如何减小计算量,大量的运算拉低学生计算效率,增加错误率.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让学生计算61×12,学生不会将其分解为60×12+1×12,在未掌握计算技巧的情况下直接进行乘法运算,相对小学生来说计算量较大,容易出错.

(三)算理不清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怎样解题,如何计算出正确答案,忽视了算理本身内涵,学生没有理解计算的真正意义.算理不明确,学生在计算时不会灵活变通,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出现计算失误,换一种出题方式便不知所措.

二、在课堂上如何高效实施计算教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从来都不只有书本知识,更是一门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学科.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创设课堂情景,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创设情景方式有多种,首先情景设置要贴近生活,生活是学生认知最大的来源,生活化的课堂会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帮助教师快速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其次情景设置要有可操作性,小学生大多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创设教学情景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最后是情景设置要具有开放性,开放的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在情景创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与课堂实际,符合学生认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算法算理一手抓

算理即计算原理,算法则是根据算理设计出来的计算方法.部分教师过分注重学生成绩,导致实际教学中重算法轻算理,学生往往知道题目的计算方式与计算答案,却不知为何要这样进行计算.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一课时,教师往往会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一定方法简化计算,却没有教学生为何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四则运算有何实际意义等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算理放到与算法同等地位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思考知识的发生过程,透析计算的本质,掌握数学思维,使自身数学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培养学生心算能力

心算能力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在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上,更体现学生对运算本质的理解与运算技巧的掌握.如在计算130+11×13-5×26时,解题者需要快速思考,找出其中规律,将算式分解为13×10+11×13-5×2×13,再将算式整合得到(10+11-10)×13,便很快能得出计算结果.心算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是建立在算理与算法的基础上的,对学生知识掌握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在课后多进行思考,经过一定积累,以此提高心算能力.

(四)注重计算习惯培养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计算也需要学生良好的习惯.首先是审题习惯,做题前要看清运算符号与运算要求.其次是计算习惯,计算过程中要不急不躁,做到认真细心,同时不能因为题目简单而急于求成,也不能因为复杂而放弃.再次是检查习惯,计算难免出错,检查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计算习惯,它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错误、更正错误.最后是书写习惯,书写一定要整洁工整,格式规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教师应尽的责任.

(五)适量练习

学习没有捷径,一定量的练习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必不可少的措施.适量练习不同于题海战术,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算法,进一步理解算理,重在质而不是量.因此教师要灵活选择习题,保证学生练习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结语

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直接影响学生今后数学学习.本人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五点关于培养高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耐心,在长期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因材施教,既注重学生学习成果,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惠萍.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昆明市“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专题研讨活动”综述[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8(4):7-13.

小学数学二年级计算题 篇13

一、找规律。

1、17,15,13,(),9

2、6,12,18,()

3、97,92,87,() , ()

4、1,1,2,3,5,8,()

5、1,4,2,5,3,6 (), ()

6、1,4,9,16,()

二、判断

1、一个鸡蛋大约重5克。 ()

2、1千克棉花比1千克铁轻。 ()

3、读万以内的数,是从高位读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4、5篮苹果重40千克,每篮苹果重8千克。 ()

三、选择

1、在下面各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a.3005

b.2800

c.7020

d.6000

2、4300里面有()个十

a.43

b.430

c.4300

3、由8个一,6个十,3个百和5个千组成的.数是()

a.5368

b.8365

c.5386

4、有6棵杨树,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3倍,柳树有多少棵?()

a.6x2

b.6+2

c.62

d.6-2

四、口算

324=

819=

153=

246=

33=

97-43=

52+16=

34+56=

25+36=

98=

五、笔算

340+430=

850-180=

680-270=

800-260=

六、列式计算

1、20个圆,每4个一份 ,可以分成几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被除数是30,除数是5 ,商是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应用题

1、有24本新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张纸可以做8朵花,5张纸可以做几朵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箱有8瓶,把2箱水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检测题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题

★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题的内容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检测题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检测题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检测试题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测试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计算题 篇14

计算题练习(一)

165÷25= 482÷41= 115÷15=

664÷52= 342÷18= 6231÷67=

1240÷62= 1204÷14= 936÷12=

7728÷92= 861÷21= 745÷33=

216÷32= 368÷18= 5005÷77=

679÷91= 2619÷27= 490÷70=

704÷28= 5238÷54= 1764÷21=

5664÷96= 5525÷65= 1118÷43=

1804÷41= 1056÷88= 744÷62=

计算题练习(二)

704÷16= 432÷16= 726÷49=

283÷29= 1476÷41= 1825÷73=

264÷88= 1311÷23= 1809÷67=

682÷31= 4389÷77= 774÷43=

1748÷92= 3915÷87= 3315÷39=

148÷37= 380÷18= 1292÷19=

1120÷28= 3654÷58= 288÷44=

6750÷75= 612÷29= 2940÷70=

计算题练习(三)

364÷52= 4116÷98= 128÷64=

256÷14= 261÷19= 609÷37=

780÷35= 366÷29= 3432÷66=

1225÷49= 3792÷79= 7826÷91=

1800÷24= 2014÷38= 584÷73=

1309÷17= 4884÷74= 188÷94=

5307÷87= 1332÷37= 528÷26=

2490÷83= 1701÷81= 1736÷62=

1、直接写得数

400÷20= 310÷31= 1070÷10=

770÷11= 52÷26= 100÷25=

220÷4= 500÷250=

2、竖式计算

372÷34= 543÷41= 246÷35=

451÷29= 480÷24= 720÷61=

362÷12= 825÷75= 208÷17=

二、概念

1、填空:

(1)7200÷( )=240÷5

(2)被除数乘以3,要使商不变,除数应( )

(3)□2165÷535,要使商是三位数,□里可填( )

(4)□÷75=75……( ),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

2、判断:

(1)14500÷1200=145÷12=12……1 ( )

(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商不变。( )

(3)一个数除以25,只要这个数先除以100再乘以4。 ( )

(4)0÷A=0 ( )

三、应用题:

1、一颗地球通讯卫星每秒飞行3075米,一列火车每秒行驶35米。这颗卫星每秒飞行的路程是火车的几倍还多多少米?

2、码头运来橘子3250千克,运来的橘子是苹果的50倍,运来苹果多少千克?

3、某食堂运来5500千克大米,已经吃掉3125千克,剩下的每天吃95千克,还可以吃几天?

4、买一双皮鞋125元,相当于买5双球鞋的价钱,买一双皮鞋比买一双球鞋多付多少元?

小学数学四年级应用题

综合一

1、红燕服装厂5天生产服装240套,照这样计算,6月份可生产服装多少套?

2、建筑工地运水泥,上午运来65吨,下午运的比上午的2倍还多15吨,这一天共运来多少吨水泥?

3、有一堆黄沙,先运走18吨,剩下的用7辆车运完,每车运6吨,这堆黄沙共有多少吨?

4、有一堆黄沙,一共116吨,先运走18吨,剩下的用7辆车运完,平均每辆车运多少吨?

5、甲乙两辆旅游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出发,甲车每小时行5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9千米,两车8小时相遇。求AB两地的路程。

6、火车2小时行驶20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广州到北京的铁路长2346千米,要行驶多少小时?

7、某车间原加工2400个零件需8小时,技改后在同样的时间里可加工同种零件5600个,技改后每小时可比技改前多加工零件多少个?

8、小红读一本故事书,每天读15页,需12天读完。如果每天读20页,几天可以读完?如果要求在6天读完,每天应读多少页?

9、有一块长方形果园,它的长是80米,宽比长短35米,整个果园占地面积是多少?如果要在果园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的长是多少?

10、城关小学五年级的328名同学去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园,已经去了48人。剩下的每20人乘一辆中巴车,需要多少辆中巴车?

11、学校栽了一些盆花。如果每个教室放3盆,可以放24个教室。如果每个教室放4盆,可以放多少个教室?

综合二

1、四(2)班的36名同学和2位老师去公园游览。

①在他们之前有一家三口(2个大人1个孩子)买票用了38元。已知成人票1张15元,你知道儿童票1张多少钱吗?(3分)

②现在老师们拿出300元买票,够吗?(计算后回答)(3分)

2、四、五年级要栽220棵树。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栽28棵。剩下的分给五年级4个班栽,平均每班栽多少棵?

3、水果店运进3筐苹果、4筐桃和5筐梨。苹果每筐重42千克,桃每筐重46千克,梨每筐重38千克。

①运进的桃比苹果重多少千克?

②运进的梨和桃一共重多少千克?

4、欢欢读一本世界名著,平均每天读12页,读了15天,发现还有9页没有读,这本世界名著共有多少页?

5、迎迎从家到学校840米共走了14分,她用同样的速度,从家到新华书店有360米,要走几分?

6、上衣54元 裤子36元

(1)买4套这样的衣服一共要多少元?

(2)800元最多能买几套这样的衣服?

7、牧民小学四年级有3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六年级有2个班。四年级每班48人,五年级每班45人,六年级每班52人。(6分)先根据下面的问题列表整理,再解答。

(1)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四年级比六年级多多少人?

8、明明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照这样算,(1)他从家走到图书馆用了14分钟,明明家到图书馆的路程是多少米?

(2)明明放学回家最少要走多少分钟?

9、东东要做315道口算题,已经做了4天,还剩115道没有做,东东平均每天做多少道口算题?

10、每千克苹果6元,每千克梨子3元,妈妈买了4千克苹果,妈妈如果用同样多的钱可以买多少千克梨子?

11、要运走144吨小麦,大车先运了12次,剩下的由小车来运还需要运多少次?

综合三

1、九九家电城上午售出海尔洗衣机4台,下午售出同样的洗衣机7台,卖这种洗衣机上午比下午少收货款3150元。

(1)平均每台洗衣机售价多少元?

(2)上午、下午卖这种洗衣机各收入多少元?

2、新华书店运到2车图书,每辆车装125包,每包有80本。新华书店运到图书多少本?

3、自行车3小时行45千米,汽车4小时行216千米。汽车平均每小时比自行车平均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4、运输队运水泥,一辆大车每次运90包,一辆小车每次运35包,大车和小车各运16次,一共运水泥多少包?

5、用火车装运一批钢材,14节车厢可装运840吨。照这样计算,一列火车有32节车厢,可装运钢材多少吨?

6、两个工程队同时从两段开凿一条隧道,甲队平均每月挖95米,乙队平均每月挖105米,经过一年零十个月完工。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7、修一段长960米的公路,修了6天完成了全长的一半,余下的平均每天修80米,修完这段公路一共需要多少天?

8、永丰制衣厂做200套校服,上衣每件成本18元,裤子每条成本12元。一共需要成本多少元?

9、煤气公司铺设煤气管道,如果每天铺60米,15天完成任务;如果要求10天完工,那么平均每天要铺多少米?

10、一块正方形草坪的周长是36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1、苗苗小学图书馆买来380本新书。平均放在5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综合四

1、20千克黄豆可制100千克豆腐。照这样计算,100千克黄豆可制豆腐多少千克?

2、学校买来若干套课桌椅。已知每把椅子26元,每张课桌比每把椅子价钱的2倍少8元。每套课桌椅需要多少元?

3、一间大教室,长12米,宽8米,用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满地面,需要地砖多少块?

4、校办厂用一批纸张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40页,可装订30本;如果每本25页,可装订多少本?

5、新兴饲养场,养了24只羊,一天吃草72千克,照这样计算,576千克草可供这些羊吃多少天?

6、王师傅每天加工420个零件,比李师傅每天少加工30个,李师傅加工1800个零件需要多少天?

7、马每分钟能跑1480米,大象比马的速度的2倍还多280米,大象每分钟能跑多少米?

8、两艘轮船同时从两个港口相对航行,甲轮船每小时航行28千米,乙轮船每小时航行35千米,经过12小时还相距30千米,两个港口之间的航程是多少千米?

9、某绿化队计划植草坪720平方米,已经植了6天,平均每天植草坪45平方米。余下的平均每天植50平方米,还要植多少天?

上一篇:传统节日重阳节演讲稿下一篇:县人大代表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