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培训认知论文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业教育培训认知论文(通用8篇)

职业教育培训认知论文 篇1

我的兴趣爱好是唱歌、写字、交朋友、学习,看书。性格开朗活泼,和陌生人打交道也不会感觉不舒服,我和周围的人相处的很好,也有较多的朋友和自己的圈子。乐于结交新朋友。同时我的在学习和适应能力强,勤于思考,做事认真,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在生活中,我注重个性的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从各方面提高自己。我的不足就是就是办事不沉稳,有点急躁,过于执着和顽固。在面对困难或者巨大的压力时表现的紧张和不够从容。为此我积极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我最信仰的生活教训就是少说多做,以万变应不变。

同学和朋友对我的评价是很坦荡的一个人,是个很玩的来的朋友。能吃苦耐劳,有毅力,做事能够有始有终。有上进心,心肠好,待人友善。在老师心中是一个上进心强、学习积极的、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的良好学生。对于我个人的认知评价,一方面可以通过周围的老师、同学、朋友得到,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主客观法即360度主观评价法和心理测评法来完成。360度评估法又称为多渠道评估法,是指通过收集与受评者有密切关系的、来自不同层面人员的评估信息,来全方位地评估受评者。通过评估反馈,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有关受评者个人特质、优缺点等信息。心理测评法,是指运用现代心理学、测量学、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行为科学及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它通过人机测评、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评价中心等技术,对人进行评价,从而实现对人才全面、准确、深入的了解。也可以进行职业价值观测试,通过种种的评价,可以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这对以后的就业具有很好的指导性。

一直以来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想要把自己心中的漂亮的衣服做出来,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够看得见、穿在他们身上。虽然现在这个目标离我很远,但是我已经在努力的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在成长的这条路上有很多很多的理想,很多都已经被生活所磨灭。但是想成为服装设计师的愿望已经在心底生根发芽。我会利用闲暇的时间,努力学习那方面的知识,也会多和这方面的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多向他们请教学习。同时会充分利用网络,在网上看这方面的视频。我相信我可以的。

职业教育培训认知论文 篇2

一、职业认知与职业选择

1. 职业认知

职业认知是指人在生活、学习、交往中形成的对某种具体职业的认识和评价, 是一种主动或被动认识职业的过程或活动。职业认知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 它是人进入社会, 从事具体工作的基础, 也是人们认识社会的一个最基本渠道。人们在进入社会从事具体职业之前, 会想方设法对即将从事的职业做一番了解, 以便在心理上、知识储备上做好准备, 这是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寻求安全的心理。如果一个人贸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会在心理上产生非安全感, 会感到无依无助, 茫然不知所措。

2. 职业选择

人们选择职业通常要经历这样几个步骤:职业认知、职业选择、职业准备和职业进入。职业认知是后几个步骤的基础和条件。没有职业认知, 职业选择、职业准备和职业进入便无从谈起。职业认知事实上是一个职业试探的过程, 即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来检验自己比较适合于哪类职业。

职业选择是一个在较短时间内做出决定的过程。它是职业认知的继续和发展, 也是一个异常重要的阶段。如学生进入中职学校进行专业选择、高考填报志愿和毕业就业, 事实上是一个选择职业方向的过程。职业准备是通过学习等活动对即将从事的职业在心理、能力、思想上做具体准备, 如学生在学期间的各种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职业进入是职业选择的最后一道程序, 是职业认知、职业选择和职业准备的必然结果。理想状态的职业进入是前几个步骤的继续, 是一种水到渠成的选择和结果。

二、职业认知教育的不同阶段

据调查, 我校新生的专业选择大多是父母的建议和主意, 并非学生自身兴趣, 也未建立在学生了解专业、了解职业的基础之上, 这说明我校学生在家庭以及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认知教育是缺失的。

1. 家庭的职业认知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非常重要。在大多数家庭教育中, 家长只重视孩子文化基础课的学习、考试的成绩, 而忽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职业认知教育引导。家长如果能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和引导子女, 努力把子女的兴趣、能力、潜质等特征挖掘出来;尊重和鼓励孩子的业余爱好和兴趣, 鼓励和支持他们多做尝试, 注意观察子女的职业倾向, 弄清楚子女擅长做什么, 能做什么, 适合做什么, 那么, 在专业和职业选择面前, 就少了一些盲目的选择。

首先, 家长要认识到职业认知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 家长需要补充一些职业认知、职业生涯设计方面的知识。第三, 家长应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实行相应的职业认知教育引导。在美国, 大多数家长会让孩子承担相应的工作或劳动, 在孩子上八年级 (高中) 时就请来专家给其做职业兴趣分析, 达到“以兴趣定职业”的目的。

2. 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认知教育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职业认知的重要时期。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 让学生了解社会, 对什么是职业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和印象, 而不是把精力完全放在课业和考试成绩上。发达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都十分重视学生的职业认知教育, 安排了一系列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 为学生的职业选择打基础。例如, 德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与传统的“双元制”教育不同, 它不是职业训练, 目的不是达到某种职业成熟度, 而是一种“职前普通教育”, 是“普通教育渗透职业教育”的一种集中体现。劳动技术课一般在5~10年级开设, 所有学生在9年级、10年级接受职业指导, 并参加2~3周的企业实践。为了配合劳动技术课的开展, 学校通常有金工、木工、电工、营养与烹饪、塑料加工等专业教室, 总体配置水平与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相仿, 较为先进。反观我国的基础教育, 学校把主要的精力和更多的时间用在普通课学习上, 把学生固定在教室里和书本上, 几乎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认知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 学生对什么是职业, 对各种具体职业的认识基本上是模糊的, 甚至是空白的。尤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新职业层出不穷, 缺少对学生的职业认知教育必然导致学生将来选择职业时迷茫、不安, 更谈不上选择一个符合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的职业了。

因此, 在基础教育阶段, 应重视职业认知教育, 将职业认知教育渗透到普通教育中, 帮助学生了解职业, 为学生的职业选择打下基础。

3. 中职教育阶段的职业认知教育

中职教育阶段是中职学生择业观、职业观形成的时期, 学校要通过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来帮助学生正确和理性地认识职业, 为职业进入做好最后的准备。

(1) 专业教育是中职生认识职业的基本途径。专业教育是中职生的必修课, 一般放在开学阶段进行的入学教育中, 是一种集中式的职业认知教育, 包括将要开设的课程、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等。但这种短时间的介绍形式显然过于简单和笼统, 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职业认识, 也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情感和职业依托。学校应把专业教育视为整体教学的一部分, 伴随学生学业的始终, 可依托专业课对学生进行职业认知渗透,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职业、认识职业, 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

(2) 开展形式多样的与专业、职业相关的实训与活动是学生认识职业的直接途径。有条件的学校通过建实训室, 让学生在特定岗位上实习训练, 学校还可通过专业技能比赛 (点钞、记账、珠心算、五笔录入、网页设计、办公软件应用、客房整理、导游服务等) 加强学生对职业内容和技能认识和掌握。另外,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锻炼, 有目的地深入企业了解锻炼, 还可进行校企联合办学、举办学校专场招聘会、请行业专家做报告等形式, 帮助学生分析认识职业概况、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要求, 进而强化学生的职业与专业学习的联系认知。

(3) 《中职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 是中职生认识职业的必要途径。职业认知辅导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有哪些职业, 这些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何, 其工作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薪酬绩效怎样, 对从业者有些什么样的要求, 等等。如果说自我认知是进行生涯规划时的“知己”的话, 那么职业认知就是“知彼”, 只有做到既知己又知彼, 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并为之而努力。

三、中职生个人主动进行职业认知探索

教会学生主动进行职业认知探索是职业认知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学生通过积极的职业探索达到了解自己, 了解职业, 进而自觉学习、自我培养, 自我完善, 为就业做好充分的知识、心理准备。个人主动进行职业认知探索的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1. 主动查阅, 收集信息

可以通过登录中国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服务网、国家职业资格网、中国劳动力市场、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等官方网站进行相关信息了解与查询。也可通过书籍、期刊及有关声像资料, 进行初步查阅, 了解记录某一职业所需的基本条件如学历、能力、资格证书、身体条件、工作环境、职业等级、培训要求等;通过查阅, 使自己对做好某一职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生理条件及个性特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对该职业的生存环境及发展前途以及个人循此发展可能取得的职业成就等形成初步印象。查阅的优点:方便、快捷、信息量大、成本低。查阅的不足:间接的、隔离的信息, 可能与现实感受有差距。

2. 实地参观, 了解感受

到相关职业现场短时间地观察、了解。通过参观, 可以了解职业相应工作的性质、内容, 职业环境及氛围, 获得实实在在的职业感受。优点:能得到切身的感受。缺点:无法对职业的实质深入了解, 易被营造的氛围迷惑。

3. 实习锻炼, 切身体会

要想了解一个职业的真相, 最简单有效的方式莫过于有机会体验它真实的一天, 到职业场所进行一定时间的打工、义务劳动或实习、实践。实习是一种比较全面地了解职业的方法。实习可以更深入、更真实地对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工作环境及个人的适应情况进行了解、判断, 可以了解工作的程序、报酬、奖罚、管理及升迁发展的各种信息, 还可以通过与工作人员的实地接触, 感受职业对人的影响及人职和谐情况。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问答:如该职业每天都做些什么?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完成这些工作内容?户外作业, 还是室内久坐?是独立进行工作, 还是团队协作、经常需要与人交流?在完成工作任务中, 会用到哪些技能和知识?等等, 对某一职业进行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4. 集中讨论, 共享信息

讨论意味着与别人共享对职业的探索结果。“理越辩越明”。个人的探索总有局限性, 与别人一起讨论感兴趣的职业问题, 共享职业探索成果, 会互相打消一些不现实或前景暗淡的东西, 而共同发现一些更好的东西, 更多的前进道路。

5. 虚心访谈, 听取建议

生涯人物访谈, 是通过与一定数量的职场人士 (无论成功或失败) 会谈而获取关于一个行业、职业和单位“内部”信息的一种职业探索活动, 是中职生职业选择和职业定向的一个自助平台, 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需求、职业需求、职业环境和基本状况, 帮助求职者 (尤其是在校生) 检验和印证以前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 并了解与未来工作有关的特殊问题或需要, 如潜在的入职标准、核心素质要求、晋升路径等一些通过大众传媒和一般出版物得不到的信息。通过访谈, 了解该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 获取相关职业领域的信息, 进而判断你是否真的对该工作感兴趣, 实际上是一次间接、快速的职业体验。通过生涯人物访谈, 还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学习、生活计划。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是现代人必备的人生计划与安排, 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 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 对其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 并结合时代特点和个人的职业倾向, 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调整性等特点。中职学生应在学校《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学习的基础上, 根据职业认知和自己的实际情况, 制定一份职业规划。学校应积极开展职业规划指导, 坚持集中授课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积极运用最新的心理学职业倾向测试工具, 对每一名学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试, 掌握学生的秉性、特长、兴趣和爱好, 据此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使指导工作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更符合学生个体的实际。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分析学生的优势与不足, 不仅要对其当前状况作出描述, 还要考察其发展过程, 诊断出现问题的症结, 提出补救措施。

总之, 职业认知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绝非一朝一夕的工作, 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本人的长期共同努力。只有把职业认知教育做好,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少一些盲目, 多一些理性, 更多一些自信。

参考文献

[1]李明心.职业态度:大学生求职的重要因素[N].沈阳日报, 2007年12月10日

[2]中青.大学生毕业三年内跳槽率达70%频繁跳槽弊于利[OL].2005年7月6日

[3]吴新平.注重家庭心理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发生[J].教育探索, 2005年第11期

[4]王熠辉.车到山前必有路——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5年第31期

[5]周谊.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 2005年第9期

[6]傅小芳, 周俪.德国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技术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 2005年第2期

[7]吴雪萍著.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年

[8]刘占年.开展职业认知教育, 促进学生理性就业.职业教育研究, 2008年第7期

职业教育培训认知论文 篇3

关键词:大学教育;会计专业;职业道德;认知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09)05-0156-05

一、引言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中国大学教育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认知影响情况是笔者本次研究的重点。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以会计专业的学生为例,对中国4所高校会计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以期能够:促进大学会计教育在授予学生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知;促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有效防止虚假财务信息的产生;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从而更加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研究设计

研究旨在调查大学会计教育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的影响,尤其针对大学会计教育是否有助于学生建立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责任感。在参考国内外众多研究文献并结合研究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

在阅读和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与会计教育方面的专家进行座谈,研究小组规划了问卷调查的初步方向和内容草稿,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问卷初稿。然后,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与业界人士试填问卷初稿,再根据其填答反应及修正建议,对问卷格式和内容进行了修改,以增加问卷的效度。最后,再随机请20位学生填写问卷,根据回收的问卷结果进行简易描述性统计,检查问卷问题的适合性与答案的分布情况,然后对问卷再次进行修订,进一步保证调查问卷的效度。

调查问卷终稿主要由三部分所组成。其中第一部分为受调查者个人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学校名称、年级和专业,由受调查者填写。第二部分包括11个选择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了解受调查者:(1)受调查者在真实和完整披露方面的态度,用6个问题考察大学会计教育能否使学生更加坚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披露。(2)受调查者对会计信息披露成本的态度,设置1个问题。(3)受调查者对财务舞弊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责任态度,设置2个问题。(4)直接了解受调查者对从事财务舞弊和揭发财务舞弊的态度,设置2个问题。第三部分为一个盈余管理案例,描述了一家财务困难的公司,为增加本期利润,提议将本年的维修支出递延至下一年度,虽然这样做并不违背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但会改变其正常经营成果。在设计问卷时,考虑到为使接受会计专业教育有限的学生(如二年级学生)也能充分理解问卷问题,故将此案例设计得非常简单。

本问卷对12个调查问题均设置了三个答案选项:A,同意;B,无意见;c,反对。在问卷分析时使用了5级李克特量表,对反映会计职业道德认知最优的答案选项记5分,对无意见的选项记3分,而对反映职业道德认知最差的选项则只记1分。因此,量表中得分越高则反映出被调查者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越好。

(二)研究假设

笔者认为,会计从业人员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最主要途径是大学本科教育,大学教育应对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本文假设:

H1:虽然不同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可能会因为学校文化、教授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不同,而在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责任感方面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但是,如果大学教育对会计专业学生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认知产生良好成效,则不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调查得分不应该存在显著差异。

H2: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应优于同样是管理学院学生的非会计专业学生,即会计专业学生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责任感应强于工商管理类其他专业学生。因此,会计专业学生的调查得分应明显高于工商管理类其他专业学生的得分。

H3:会计专业四年级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应优于会计专业二年级学生,即会计专业学生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责任感随着学习专业课程的增多而增加。因此,会计专业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得分应明显高于会计专业二年级学生得分。

(三)调查对象选择及调查的实施

研究选择了4所拥有正规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招生权的国内公办高校在校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

为检验前述研究假设,以A、B、C、D这4所高校会计专业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假设1的研究对象;为控制不同学校因学校文化、教授理念和课程设置不同而对学生对会计道德的认知可能产生的影响,将仅以A校学生作为研究假设2和3的研究对象,分别为A校工商管理学院非会计专业四年级学生,A校会计专业四年级和二年级学生。

本次调查共随机发放问卷180份,分别为:A校会计专业二年级、四年级学生各30份,A校工商管理学院非会计专业四年级学生30份,B、C、D校会计专业四年级学生各30份。

三、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总计发出问卷180份,收回问卷168份,其中剔除回答无效和有明显应付迹象的问卷16份,共计收回有效问卷152份。在此基础上,对问卷调查的信度进行了检验,用Cronbaehα系数计量。本研究调查问卷的整体Cronbachα系数为0.7051,表明问卷的信度符合要求。

(二)调查结果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为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结合表2中信息可知,在各校比较中,C校学生对会计道德认知程度最高,但差异程度也最大,其次是D校;在年级比较中,二年级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道德认知程度略高于四年级会计专业学生,但差异程度不大;在专业比较中,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程度略高于会计专业学生,但差异程度不大。

不过,上述调查结果是否具有代表性仍需要通过假设检验来予以证明。

(三)假设检验结果

从表2中偏度和陡峭度可以看出,各子样本的均值分布可能不完全符合正态分布,组内K—s检验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本文选择了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对前述研究假设进行检验。 对研究假设1,笔者进行了Kruskao—Wallis秩和检验,以下为经SPSSI0.0计算的检验结果(表3)。

由上述检验结果可知,研究假设1未能得以证实,这说明上述四校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水平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有明显差异。

研究假设2和研究假设3均属于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问题,因此对该两假设分别执行了Mann-Whitney检验,表4为经SPSSI0.0计算出的检验结果。

由表4中的检验结果可知,无论是对专业差异的检验还是对年级差异的检验,Mann—Whitney检验的P值均明显高于0.05。因此,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结果均未能证实研究假设2和研究假设3,即会计专业学生与非会计专业学生相比,以及受专业知识教育年限不同的会计专业学生之间相比,其在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水平方面并未存在明显差异。

(四)对问卷调查结果的解释

统计检验的结果表明,前述三个关于大学教育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认知影响的研究假设均未能得以证实,对此,本文解释如下。

首先,不同学校所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在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学校教育对学生形成职业道德认知的影响非常大,不同的学校文化、专业计划安排以及会计专业在各个学校所处的不同地位,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都有可能产生深刻影响。因此,要提高中国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就必须重视大学教育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的影响。

第二,同一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与非会计专业学生在对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认知差异不突出,说明学校在设置会计专业的培养计划以及教师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时,并未特别强调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事实上,经进一步了解,由于近年来大学扩招导致学校在校人数迅速增多,而相应的师资、教学场地及设备的配套建设却并未能同步跟上,因此,将会计专业学生与非会计专业学生就一些专业基础课(如工商管理学科下的学生一般都应学习的《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合班上课的现象在一些高校中非常突出。据调查,在A校,甚至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课《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都曾经与其他专业(如财政)的学生合班开课。

第三,同为会计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和四年级学生在对职业道德的认知方面却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当前中国的大学会计教育在授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并未强调对学生独立人格、良好职业道德认知的培养,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只单纯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却很少特意安排与职业道德认知相关的课程。在此次研究中,本文曾经专门查阅和比较了上述四所高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培养计划,发现没有一所学校专门开设了诸如《会计法》、《会计职业道德》之类的课程。与其他三所学校相比,在本次问卷调查得分最高的C校开有《会计史》这门课程。其次,中国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或许有着精深的学术知识,但是,却普遍缺少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其本身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这方面的内容,不考甚至完全不讲。最后,当前大学专业教育的惯常做法是,按培养计划安排一些课程,然后指定一名教师负责讲授一门专业课程,教学形式非常单一,而且很容易与社会实践脱节,这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是不利的。(2)社会风气影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当前,无论是企业所有者还是管理者都在刻意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企业财务报表寄予了不同的期望,因此,如果会计人员能迎合领导的不同需求做出他们想要的结果,或许就能仕途坦荡。而会计专业学生虽然较少接触社会,但随着他们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加深学习,特别是受专业教师在某些方面的引导,逐渐地便会发现或领悟到这些社会现实。如果最初学生们还存在着一些对价值、道德的思考,逐渐地也会在各种影响下变得越来越现实。所以,随着专业年级的上升,掌握和熟练使用各种会计方法、技巧越来越成为他们的追求,重视自己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提升而忽略对道德和品行的培养,使得高年级会计专业学生和低年级会计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出现显著差异的同时,在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水平方面却差异不明显。(3)学生方面因素。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从小没吃过什么苦,在独立的价值观、对事对物敏锐的判断力方面存在着欠缺。因此,老老实实的价值判断在他们眼里显得落后。与辛苦地努力奋斗、在慢慢积累经验中走向成熟与成功相比,他们更希望能有一条捷径让他们一步登天。所以,如果可以凭借小聪明就能达到别人可能需要经过非常辛苦的努力才能到达的目的,他们是非常愿意欣赏这种小聪明的。很多会计专业学生在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更是早就做好了迎合单位领导要求,“有技术”地处理会计报表的准备。事实上,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对这类“技术”的追求非常明显。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高年级会计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大幅度长进的同时,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水平却没有能够同步跟进。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对4所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其一,不同学校的培养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存在着显著的影响。这意味着,要提高中国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必须重视教育对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的作用。

其二,在中国的大学专业教育中,会计专业学生在对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认知并没有显著高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这意味着大学会计教育在“专”方面的重视还不够,尤其是在近年来扩招的影响下,忽视了对会计专业学生应有的道德品质的培养。

其三,同样是会计专业的学生,高年级学生在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逐步深入的同时,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却并没有显著区别于低年级学生。这说明在中国当前的大学会计教育中,只强调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训练,使得会计专业学生在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责任感方面并没有随着学习会计相关课程的增多而同步加强。

可以认为,中国的大学会计教育或许教给了学生完整的会计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了较为全面的专业技能,但是,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知方面的培养却相当不足。这或许是因为学生们受到了越来越多不良社会观念的影响,或许是因为教师不太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或许是因为各学校对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意识方面的认识还不够。不过,无论原因何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影响都是令人担忧的。

培养学生未来从事会计专业工作所应具备的规范与道德标准是会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良好的大学会计教育不仅要教授给学生完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知。对此,笔者建议:(1)改进大学基础教学课程安排。

对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鲜而又令他们迫切想去探知的,所以,此时应在基础课程设置中加入一些优秀的、适合学生的哲学课程,由教师采用较为活泼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一起探讨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独立、高尚的人格。优秀的思想可以引导一个人的一生,使其高尚而又积极上进。如果能做好这一点,不仅对学生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认知有帮助,对他们在其他方面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是同样受用的。(2)改进会计专业教材的设计和课程安排。以教材的编排为例,国外著名的会计专业教材——如HORGREN的《财务会计教程》,每一章节中都有专门涉及会计道德的相关内容讨论;再如Keown的《财务学基础》,直接将道德问题列入了公司财务的十大原理之一,专辟章节探讨了道德问题在公司理财中的两难境地,并列举了多个案例供师生讨论。相比之下,中国的会计专业教材在这方面做得还相当不够,即使是在近年来出版的一些优秀的以案例探讨为主的专业书籍中,也未能从会计道德、会计人的行为准则等角度来进行探讨,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这些专业书籍时,不知不觉地会将注意的重点放在专业的技巧与技能上,而忽视会计人员作为会计行为的主体所应持有的立场和坚持的原则。此外,在安排会计专业课程时,应注意在授予学生最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安排相应的课时讲授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内容,以强调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专业素质中的地位。所谓与会计道德相关内容,并不一定非要专门开设课程来讲授,但至少应满足以下三点要求:一是能让学生明确认识到会计行为的经济后果,使他们知道作为一名会计工作人员至少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二是能让学生介绍常用的、重要的会计法规和准则的要求。曾有研究者提到,一些会计人员因职业素质差而触犯法律以后,竟不知他究竟触犯的是哪些法律法规。三是应多向学生介绍一些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案例。正面的案例能给学生以鼓励,而反面案例则能为他们敲响警钟。(3)进一步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本文尤其建议应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加强案例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对于学生而言更形象、且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可能面临或发生的专业道德问题案例探讨,激发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从而降低学生未来从事会计不道德行为的可能性。案例教学能给学生更直观的,而非单纯抽象理论的知识,增强学生判断事实的能力。其次是提倡学校间交流教学。本文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不同学校的文化、教授理念和学习过程差异对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职业道德认知方面的影响甚大,因此,如果各学校之间能适当地采取交流教学形式,将能够取长补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4)改善教学环境。学校给学生营造的学习氛围应使学生在积极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亦能够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认知。对此,本文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邀请职业界人士到学校以讲座、座谈等形式与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交流。,虽然在现代大学会计教育中讲座已比较多了,但其内容更多的是关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交流和传授。如果能让更多的普通或不普通的职业人士与学生们真诚地交流他们的经历,对事物、世事的看法,定能让学生们受益匪浅,在无形中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大学会计教育应给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可适当联合一些企、事业单位进行辅助教学,让会计专业学生多看、多动手,在实务面前深刻理解会计工作的涵义、会计职业道德的体现和应用。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比单纯的理论教育和只说不练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MARY BETH ARMSTRONG,J EDWARD KETZ。DWIGHTOWSEN,Ethics education in accounting:Moving towardethical motivation and ethical behavior,[J],Journal ofAc,counting EduCation,2003,(21):1。

[2]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75-81。

[3]徐红日,王海荣,以人性假设为视角,探会计诚信回归之路[J],财贸研究,2003(3):115-117。

[4]于而立,选择性不实披露的道德评价与防范[J],财贸研究,2003(4):115-117。

会计认知实习职业讲座 篇4

报告人: 中瑞敏会计事务所的黄健老师 报告主题:会计人员就业与职业发展规划

11月7日,黄健老师给我们做了一次精彩的演讲。黄健老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职业经历。他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周围同事的工作情况作为案例,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讲解了中国会计行业发展现状与展望、会计学院教育与会计从业实践的差异、会计行业就业形势分析、会计人员的必备素质、会计人员晋升分析会计岗位实习、刚刚进入会计岗位工作应注意的事项等相关内容,让我获益匪浅。首先,黄健老师先向我们分行业介绍会计职业。现如今,全国共有1000万会计从业人员,100多万中级职称会计师,20万左右高级会计师,20万左右注册会计师.全球调查显示:《财富》500强中有30%~40%的CEO出身于财务主管,阿里合伙三人中,有两人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人。所以说,会计专业出来的学生前途还是光明的。

接着,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关于各行业会计职场情况。1.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能够进行签证、税务代理、资产评估、管理咨询等业务,但是入职门槛高,工作强度大。若将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自己一生职业的归属,则晋升路线为:审计助理——审计经理——部门经理——合伙人。当然,一般人会选择将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跳板,做到senior或者manager的时候选择去企业做财务总监。因此,在会计师事务所要有持续的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英语运用能力。2.企事业单位

一般从事出纳、记账会计、成本会计、资本预算会计、财务经理内部审计、审计部经等工作。大学毕业生一定要选对行业,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取得相应的证书。3.银行

银行是许多经管类毕业生向往的工作,薪资高,工作较为轻松。银行需要专业扎实,形象气质俱佳的人才。4.投行

投行帮助公司上市,从事研究分析报告,销售基金,咨询管理等工作。入职门槛高,竞争激烈,而且倾向于金融系统内部人员的选拔。但是工作较稳定,薪资报酬丰厚。

黄老师以Y总为例,初步给我们介绍了关于在毕业后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Y总1999年毕业于山东经济学院,选择在某一家省属国有集团下属的五星级酒店从出纳干起,直到财务经理,用了七年,然后跳槽转入万达集团下属酒店,任财务总监,后又任某著名跨国集团酒店的财务总监。黄老师以此为例是想告诉我们在毕业后就业的选择上要慎重,因为会计分布在各个行业中,所细分需要的知识是各不相同的,选择一个行业后,大多都是很长时间甚至一辈子都呆在这个行业中。若是选择酒店,就要给自己定在一个大环境里,选择容量较大,有潜力的公司。若是选择其他专业,就要选择向阳的行业,确保自己的职业道路可以一直持续下去。黄老师最后告诉我们的职业总结:

1、同学们要选对行业、学好自己的专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确定自己最后要选择的职业。

2、要做一个复合型人才,多学知识,博览群书,做到举一反三,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3、注重情商培养,多和同学们交流,多参与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

4、在工作之前,要让自己的实力经得起考验,一些基本的证书一定要拿到,获得应有的能力。

5、要选择好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晋升途径,合理跳槽,在执业中踏踏实实,一步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获得令自己满意的职称与报酬。

法律职业认知报告(范文模版) 篇5

按照学校的要求,践行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古训,也为了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实际,真真正正的去挑战一下自己,在检察院进行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法律职业认知实习活动。实习,就是实实在在的学习。在这差不多两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回首这两个月的实习,总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慢慢的结束了自己的实习生涯。事实上,也许没有我开始时想象的那么好,没能经历自己想要的,但在这短短的实习日子里,我的确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是书上没有的知识,收获无疑是巨大的。下面就具体的总结一下这次实习的具体情况、收获以及实习后的所感所想。

一、实习目的培养大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交际能力,提前感受法律行业的真实情况,增强法律务实能力;熟悉自己实习的法律事业单位,增强职业兴趣;扩大自己的交际面,提高与人沟通,处理问题的重要技能,为今后能够顺利进入社会工作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二、实习地点

南阳市南召县人民检察院

三、实习过程及内容

1,过程:

开始负责了一些日常的相关事情,之后在公诉科帮助检察官整理相关案件的资料,整理、审查卷宗的工作,旁听了两次法院庭审。在工作之余,进行了一些自主学习。

2,内容 :

(1)负责日常工作,在这只说一句:无论你所处在什么岗位上,都可以做出不一样的成绩,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时也可以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2)帮检察官整理案件资料,整理和审阅卷宗 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看起来繁琐无聊,毫无用处,但到最后才发现自己从这里面还真是受益匪浅呀。

(3)出庭支持公诉 当然了,我只是以一个旁听者的身份,感受一下庭审的过程以及司法的执行等。不过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以一个真正的从事法律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身份去参加庭审的,我会为之不断努力!

四、实习收获

1,对检察院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检察院是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机关,在我国设有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的专门检察院,职权有检察权,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权,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对刑事案件判决等进行监督权等。县检察院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办公室,政治处,人民监督工作办公室,侦查监督科,公诉科,监所科,反贪局,反渎局,职务犯罪预防科,民事行政检察科等。虽然都是些基础性东西,但这扩展了我的知识面

2,与卷宗的亲密接触使我对卷宗有了很多了解,学到很多知识。

卷宗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书面材料,它大致可以分为几类:第一类就是起诉意见书,包括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的介绍等;第二类是法律手续卷,包含了侦查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的申请与执行等,从中可以体现出整个侦查活动的合法性,程序性以及合理性,正当性;第三类是口供卷,它是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陈述与辩解,以及受害人的陈述的汇总;第四类是证据卷,包括物证、书证、证人正言,鉴定结论等证据,是卷宗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五是律师卷,包括各种申请表,证明表,授权委托书等表明代理人身份和资格的证明文件,是诉讼代理人参与诉讼的重要凭证;第六类是判决书,它是法院通过对控辩双方所提供的书面决定。这段时间,通过反复的整理查阅相关卷宗,使我对刑事案件的诉讼流程有了认识和了解。

3,旁听了庭审过程

之前能够去法院参加一次庭审是想也没想过的事儿,因为它真的离自己的生活很远。而通过这次实习,我切身地旁听了庭审过程,感受了那种公诉人及其律师之间激烈的辩论,也亲身感受到了一个案件对自己所带来的震撼,感受到了法的庄严,神圣不可侵犯,违法必究。

4,提高了自己与人交际,自己处事的能力

在单位实习了两个月,自己所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更要接受陌生的工作,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与单位的同事能够很好的相处。在遇到事情时,也能够加以处理,我想在这方面我的确学到了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谢谢和位同事的热心帮助和照顾!

五、实习感想

1,理论知识是基础,实践经验是关键

通过差不多两个月的实习活动,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匮乏,发现了自身能力的很多不足。有时候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已经掌握了,但如何运用却不知从何处着手,常常束手无策,因此,我们要多参加实践,从而对自己的所学进行检验,积极努力学习提高。

2,农村人口法律意识较为浅薄,应加快法律知识的普及

在实习的过程中,接触到的案子很多都是农村人口作案,他们法律意识淡薄,有些就自认为不懂法就不用受到法的制裁而挺身走险,要加强宣传法律知识,让人们对法律多了解一点儿,多认识一点儿,也使大家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利益。要真真正正地让人们了解法律,加快法制社会的建立。

3,中国法制建设任重而道远

自南阳开展“两抢一盗”打击犯罪,维护公众财产安全,促进法治建设以来,收获显著。从中可以看出公、检、法从业人员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但这只能说明南阳的法治建设有了快速有效的发展。但就实习中碰到的案子,大多数仍为抢、盗案件,这说明我们的任务还很迫切和艰巨,从中也折射出我国法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所有的司法人员都应该再接再厉,致力于中国公平、公正的司法体制建设,促使我们的国家成为一个民主、正义、幸福的法治国家。4,“关系”社会严重,司法权受影响可见

首先检察机关和法院在人事任免上受行政机关的牵制,在经费补助上受行政机关的控制,因此在有些时候,司法权就很难独立,当检察机关和法院在行政机关想要插手的案件中维护正义和公平,给予社会公正,就会因一些原因而出现原本不应出现的结果。

其次,检察机关以及其他事业单位,通过家庭网络,朋友网络进行人员安排,也许会在不需要的岗位上安排与自己有关系的人工作,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实习的过程中,也能够体验到这一点。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制止,必将造成冗兵冗费的不良后果。而且被安排人员往往能力不足,更有可能仗势而消极工作,这也往往影响到一个单位的工作氛围,影响着一个个工作人员的精气神儿。

再者,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涉案人员通过贿赂相关人员等手段以换得宽大处理也不是没有,这是对被侵害方的不公平,更是对法律的不敬。

应加强这方面的制裁。

5,未成年人犯罪比较严重

在我这次实习中,接触到许多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未成年人情绪易变,易受他人激怒,易受发育年龄提前、网络、暴力、色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及家庭离异等家庭环境的影响,而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成长。如何有效地预防、控制未成年违法犯罪,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另外我们学了邢法知道,14岁一下是无刑事责任能力的,同时未成年人犯

罪应当根据情节减轻或免除处罚,这是对未成年人因生理为发育完全而提供的一种特殊照顾,而这也为有犯罪意向,有略懂法律的未成年人提供了可逞之机,更使他们肆无忌惮的去处碰法律的红线,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6,做事要讲究方法,要注重细节

当你面对繁杂的案件资料、各类卷宗要整理的时候,你是否就盲目的去整理,经过我地体验,一定不能这样,我们要寻找一种方法,按分类,按先后等去进行整理,就会事半功倍,相反盲目的去做只等越高越乱,浪费精力和时间。要知道,不论想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还是实现自己心怀的梦想,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扎实的实践、和科学的方法,而其中科学的方法是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没有它只能是徒劳无功,没有效率。因此,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做什么事情都要讲方法。

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是国家确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实习的这段时间,我能够清楚的感受到法律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对于法律条文,甚至是案件去咬文嚼字绝不夸张,多一个字,少一个字,看似意思相近的两个词,都可能造成千差万别。从事法律工作要极其注重细节,不要忽略小的问题,不要无视小事,法律的严谨性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细节的重要性,做事也一样,细节决定成败,这就要求我们做事情必须要注重细节。

六、实习结语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知 篇6

兴趣方面喜欢从事高度有序的工作,如规范性较强的工作,希望精确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对于任务能很好的完成,不喜欢从事笨重的体力劳动,不喜欢过于复杂的人际关系。需要方面希望人身安全,健康得到保障,有稳定的社会地位,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能力,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

价值观方面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发挥自己的潜能,受到别人的尊敬。

能力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做事客观善于分析,习惯从细节出发,关注现实,重视经验和感受,有计划,喜欢把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按照计划和步骤行事。

气质方面属于黏液质型稳重,自制,内向的类型,喜欢把自己所掌握的有关情况在头脑中组合,计算,确定方针然后再这个范围内一个一个的把问题处理好。

性格方面属于思考型。乐于收集大量的资讯善于分门别类管理,观察敏锐,很快便能捕捉到问题的关键,善于理解,学习能力强分析能力强,能提出见解深刻的解决方案,客观,公平,公正,追求真理,锲而不舍,自律能力强,勇于自我批评。

通过对自我的认知,认为自己适合科学家,研究,安全检查,质量检查等方面的工作。大学职业生涯规划

总体目标:顺利毕业,考研,之后成为一名安全工程师。

能力分析:知识上存在差距,书本知识的欠缺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实践的差距。专业能力需要提高。

大学一年级

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认真刻苦的学习,树立拿奖学金的目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网络,老师等渠道了解专业方向,加深对就业方向的认识。加强对外语的学习,为通过四级做准备,学习计算机知识,考到国家计算机二级证书。对自己的职业理想进行初步的规划,为将来打下基础。

大学二年级

了解将来的就业环境,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兼职工作,在课余实践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有关的工作。发现自己的不足,制定提升计划。有选择性的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拓宽专业知识面,了解与专业相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努力学习,为考研做准备。大学三年级

参加实习、兼职工作,获得工作经验,进行针对性的能力训练。积极参加与专业技能有关的各种资格认证考试,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对自己能力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找到修正的方法,学习些简历和求职信。对考研做最后准备

大学四年级

进一步了解社会和职业的发展变化,参加职业生涯相关的活动。对考研的学校和专业进行选择,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的补充训练。通过各种渠道推荐自己。实现自己的目标。

职业社会认知

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也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声誉的具体体现。安全生产在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目前中国安全监察人员只有2万多人,需求量很大。

希望自己有稳定的工作,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评估

考研分数为108,工作分数为94,经过评估适合考研

职业生涯决策

沟通:社会就业压力大,本科生就业困难,待遇低,研究生的工作条件相对好一些。

分析:拥有强烈的责任心,能够及时发现不合逻辑,不可行的事。处理问题,可能思维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角度理解问题的意识。

1)学校环境:沈阳理工大学历史悠久,班级同学团结,和谐,学习氛围浓厚。

2)社会环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经济发展有强劲势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对安全的重视越来越强

3)职业环境:安全工程专业起步晚,发展快;专业能力强,高素质人才紧缺。

职业教育培训认知论文 篇7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学生家长,认可度,调查报告

衡量一项政策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与其在实施过程中社会成员的知晓度、认可度和满意度有密切关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是和社会支持度分不开的, 其中, 学生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是至关重要的。与此同时, 他们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知晓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送子女到中职校上学的积极性, 关乎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编制了《学生家长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知多少》问卷调查表, 在我校2012级学生家长中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值得深思。

这次调查从酝酿到实施时近一个月, 时间是从2012年9月18日开始到2012年10月12日结束, 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 实施对象是我校2012级电子商务、电子技术应用、农业机械产品使用与维护专业的部分学生家长, 调查问卷总共发出115份, 实际收回95份, 问卷收回率为82.61%, 问卷有效率为100%。本次问卷调查, 我们是围绕学生家长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知晓程度、国家资助政策对学生家庭帮助大小、受国家资助政策帮助而改变命运的情况、对目前国家资助政策满意度等内容展开的。在此次参与调查的人员中, 男性为78人, 占参加调查人数的82.1%, 女性人数为17人, 占参加调查人数的17.9%;就民族成分而言, 汉族为76人, 少数民族为19人, 分别占调查人数的80%和20%;就文化程度而言, 具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有26人, 占参加调查人数的27.34%, 初中文化程度62人, 占参加调查人数的65.26%, 高中文化程度7人, 占参加调查人数的7.37%;就年龄而言, 年龄在30-39岁之间的有29人, 占参加调查人数的30.5%, 年龄在40-49岁之间的有58人, 占参加调查人数的61.1%, 年龄在50-59岁之间的有6人, 占参加调查人数的6.3%, 60岁以上的有2人, 占参加调查人数的2.1%;在回答是否“知道国家有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这项政策”内容时, 有77人回答“知道”, 占参加调查人数的81.1%;认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对家庭帮助很大”的有55人, 占参加调查人数的57.89%, 认为“有一定帮助”的有36人, 占37.89%, 回答“不知道”的有4人, 占4.21%;而回答知道自己身边因受“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资助读完书并改变命运的学生”这种情况的有69人, 占72.63%, 回答“不清楚”的有26人, 占27.37%;在加强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宣传力度上, 认为要“加大宣传力度”的有75人, 占参加调查人数的78.95%;认为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资助额度”问题上, 希望“加大资助额度”的有79人, 占参加调查人数的83.16%, 没有考虑这一问题的有16人, 占参加调查人数的16.84%。由此可见, 国家助学金政策是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大举措,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职学校大多数学生来源于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家庭。这一政策的出台, 将使所有愿意上中职校的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得到资助。让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上得起学, 并保证他们顺利地完成学业, 明显改善了我国中职学校学生的就学、生活状况, 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共享改革成果, 促进了教育公平, 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好政策。

为了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在中职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 在宣传上也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自200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助学金政策实行以来, 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在老百姓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大大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尽管如此, 我们还应该清醒地意识到,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积极效应。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不知道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家长不在少数。在参加问卷调查的95人中, 不知道这项政策的有18人, 占参加调查人数的18.9%;在参加调查人员中, 来自农村的学生家长91人, 占参加调查人数的95.79%。由于对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资助政策宣传覆盖面远未涉及农村的每个角落, 所以他们之中能够回答得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所包含内容的人数也不多, 在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家长中, 有54人只答得出每年国家资助1500元这项内容, 占参加调查人数的56.84%。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 仍有不少学生家长误把人民政府奖学金也列入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资助政策之内。知道今年把享受国家扶贫县扶助政策列入免学费范围的这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家长人数寥寥, 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许多家长送子女读中等职业学校的积极性。

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是国家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发展职业教育、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 贯彻落实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 发挥好它的惠民效应, 要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基础上, 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首先, 充分发挥县级以下乡镇学校的作用, 通过它把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 使得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发挥好这项惠民政策的积极效用。

其次, 充分调动好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功能的辐射作用。这项惠民政策实施以来, 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为许许多多的家庭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了奠基作用, 因此, 要利用以点带面的辐射功能, 引导更多学生家长把子女送到中等职业学校就读, 从而实现这项惠民政策的效益最大化。

再次, 建立国家中职校资助政策评价机制。建议把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资助纳入对学生考核内容之中, 使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促进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资助政策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

职业教育培训认知论文 篇8

摘 要:对内蒙古自治区11所高职类院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高职类毕业生的求职困境与职业素养和职业自我认知关系密a切。数据显示高职毕业生知识技能结构不合理、实践经验匮乏;职场意识薄弱;职业自我认知模糊;求职理念不合理,职业认知定位不准确;自我认知发展不完善。应该从教育体系化、辅导社会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实训基地化等四个方面来完善高职类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职业素养;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179-02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依旧成为引发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了解当前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自我认知现状,我们项目组在2012年9月,对呼和浩特市大学城内11所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每所院校选取100人,发放问卷1 100份,有效回收996份,有效回收率90.55%;此次调查涵盖面广、样本代表性典型、容量大,能够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通过数据分析,对当下高职类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自我认知现状分析如下。

一、高职类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分析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此次调查不仅关注了显性素质,更关注了素质的主体,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分析结果如下。

(一)知识技能结构不合理、实践经验匮乏

首先,在我们查阅文献和整理调查数据时发现,85%的高职毕业生对本专业知识学习了解程度较高,但只有27%的高职毕业生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了解,66%同学则表示不是很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只有11%的同学表示会定期的关注行业最新信息。这说明现在高职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过于狭窄,不仅在专业内部表现出知识储备不足,相关专业知识匮乏;并且在与专业相关的最新资讯了解、政策的关注方面也表现出了惊人的冷漠。

其次,缺乏经验性知识也就是实践经验,是高职毕业生在知识方面“难就业”的又一个“瓶颈”。在调查中发现,有61%高职毕业生有过工作的经历,但这其中大数工作经历都不是与专业对口的经历,只是利用寒暑假时间到酒吧、饭店和工地等场所做一些基础的工作,有的学生只在学校周围的超市、饭店等场所从事兼职工作。

第三,关于行业必需的能力,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的兴趣极为高涨,94%的学生认为这一方面的提高是必要的,也极为感兴趣。调查显示,就职场技能方面,学生认为自己掌握比较好的排序分别是:专业内操作流程、设备使用技能、职场礼仪;相对而言,调查显示学生认为自身极为不足的能力分别是:任务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规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二)职场意识薄弱

职场意识,也称作“职业心念”,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其中包含着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于用人单位的访谈结果显示,87%的人事专员和HR看重职场意识,并认为,衡量一个员工的价值,职业技能占30%权重,职场意识占70%的权重。通过我们项目组的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后显示,当下高职类学生的服务意识、忠诚度、自主学习意识都不容乐观。

1.服务意识较差

服务意识较差是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存在问题当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服务意识的匮乏和家庭教育与学校指导都有关系。调查中居然有16%的同学表示,“服务”是学生会成员和党员要做的事情。这里显示出极强的交换意识和目的性,54%的被调查者委婉地表示是,自己付出和有意识的服务是为了换取他人的其他服务,或者获得领导者的认可。这样的意识形态,就不难解释毕业生将来在工作中服务意识淡漠而引发用人单位不满的原因了。

2.忠诚意识淡漠

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个现象:高职毕业生对企业的“忠诚度”普遍较低,具体表现在从事某一职业,时间不久就会选择“跳槽”,相当一部分离职的理由是由于自己“兴趣消失”、“遇到挫折”等个人原因所致。这一现象中至少可以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对于职业认识不清;二是对于进入职场的必备条件准备不足充分,责任心也不强。

3.自主学习意识不高

许多高职学生在学习、实习中长期依赖于学校计划安排,缺乏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意识,既缺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把握,又缺乏对企业发展、自身优势和工作的微观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们的学生受传统职业理念的羁绊,缺乏竞争意识和竞争观念所致。

二、高职类学生职业自我认知的现状分析

在职场中,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无论是自我评价高出客观实际,还是妄自菲薄都会带来职场的适应困难。高估自己会盲目的自信和乐观,容易导致失误和挫折后的挫败感加强;低估自己会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畏首畏尾。因此,恰当的认识自我、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是职场成功的必要前提。

查阅文献结合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今内蒙古自治区高职学生在职业认知方面的现状显然“不尽如人意”。所呈现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职业自我认知模糊

许多高职毕业生在择业目标的确定过程中,对“自己喜欢干什么,以及自己的人生需求到底是什么”等问题表示茫然,没有深入思考。这反映出高职毕业生自我认知发展过程中的模糊性特点。

调查显示,高职毕业生认为了解或比较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个性、性格、择业能力的不到35%;43%的同学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里,搞不清楚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清楚或比较清楚自己在择业就业中优劣势的不到25%。多数学生对择业就业计划比较模糊,甚至还有15%学生表示从未考虑过;23%的同学不愿意冷静地分析认识自己,认为认识自己是件很难的事,不愿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不主动克服成才障碍、挖掘个人的潜能,存在着自我认知的缺陷。

(二)求职理念不合理,职业认知定位不准确

调查发现,许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择业时,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优缺点等缺乏全面的评价,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理念,反映出职业认知定位不准确。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存在于高职毕业生职业生涯过程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有:“我受到的待遇应该是公平的”、“我应该有一份好工作”、“我不应该在就业过程中遇到麻烦”等绝对化的要求。高职毕业生的这些不合理、不符合实际的信念极其容易导致自我认知发展的两种极端结果:自我评价过低和自我评价过高。过低的自我认知易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本身的不自信或妄自菲薄,甚至有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使其在自我认知完善过程中,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过高的自我认知又使得高职毕业生自身总是处于较强的自束和更强的情感波动之间的矛盾之中,一旦目标、愿望不能达到,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造成精神过度紧张。

(三)自我认知发展不完善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是陈旧的、片面的、不完善的。他们认为人生的目的是“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赢得荣誉,谋得地位,家产万贯从而光宗耀祖”,只有这样自己的人生才是成功的、有价值的。在有关调查中发现:13%的高职学生认为就读高职院校只不过是高考一次失利,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改变命运,一鸣惊人。从而对大众择业观不屑一顾,很快使自己陷入困境;16%的学生很想在众人面前受关注,成为人际交往中的焦点和核心人物,但现实生活中又难以实现,对情绪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择业中的重要性缺乏理解,出现休学甚至自暴自弃现象。

三、针对高职类学生求职困境的思考

针对当下高职类毕业生的求职困境,项目组讨论得出以下思考,并将高职类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见总结成“四化”:教育体系化、辅导社会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实训基地化。

(一)教育体系化

结合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和项目组的讨论,针对高职类大学生职业素养有待提高;职业自我认知比较模糊的现状。项目组建议将职业素养教育列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结合胜任力模型理论,在高职类大学生三年的求学生涯中安排系列的、模块化的职业生涯课程。其中应该至少包括:“自我评估”、“职业定向”、“职业生涯规划内提高”以及“毕业前职业能力测定”几个必要的模块。至于更为详尽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块式课程设置”,期望在后续的研究中展开,并获得有意义的成果。

(二)辅导社会化

大学生的求职意识、自我定位、职业素养的形成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大环境都是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因此,在强调校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家庭和社会,尤其是企业的责任也不容忽视;毕竟教育的相当一部分功能就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各行各业的人才。所以,我们应该探究和重视,如何利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来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求职能力。只有家庭、学校、企业以及学校对于毕业生的辅导形成合力,就不愁毕业生的职场能力得不到提高。形成多层次职业辅导体系、将大学生职业教育社会化,也必将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三)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

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意识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神圣意义,还需要意识到,这是一项专业性相当强、对于指导教师要求非常全面的艰巨任务。这一项工作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对行业的职业要求、工作流程了然于胸;还要求指导教师熟练运用管理学、心理学、咨询学等相关学科的职业技能;并且要求指导教师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想要很好地开展这项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拥有一支专业过硬、能力全面、服务意识很强的职业生涯教育的专职教师。因此,专职教师的专业化建设就成为一项极受重视的工作。

(四)实训基地化

在调查中不仅用人单位反应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就连毕业生自己也在抱怨实习时间太短、实习场地匮乏、与工作实际差距较大,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来不及在实习中验证,留下很多遗憾和隐患。因此,实训基地的建立应作为高校教育的必须环节,得到重视。只有经过与工作实际高度一致的实训基地锻炼、毕业生才会对自身能力做出客观的判断,才会珍惜学习的机会、才会对未来的工作产生充足的、有依据的自信心。这对于未来的工作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赵宇.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知及对择业的影响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7).

上一篇:服装订货会企划书下一篇:正能量的好句好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