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共10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篇1

一、课程说明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授课学时:54

分:3

二、课程的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本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

三、课程目标:

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践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让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新特点,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规律,自觉培养优良学风;认清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目标;认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点与难点】

1.大学生活基本特点;培养优良的学风 2.大学生身负的历史使命。

3.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2学时)

1.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程的主要内容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程课的方法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4.适应人生新阶段

5.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 6.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1学时)给父母的一封信 【作业与思考】

1.结合自己的感受,总结大学新生活的新变化。

2.从自身素质的结构情况来看,有哪些值得加强和改进? 3.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4.当代大学生如何实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章

追求远大的理想 坚定崇高的信念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化为现实。【重点与难点】

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4学时)1.人生需要理想信念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2学时)参观海尔工业园或青岛港等知名企业

【学习思考】

1、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2、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4、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理想信念与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践履爱国主义行为,做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重点与难点】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2.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统一的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4学时)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4.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做忠诚的爱国者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

观赏爱国影片“首席执行官”

2学时

参观青岛山炮台遗址、康有为故居(课余时间完成)

【学习思考】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大学生应当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应怎样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3.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下,为什么要更加强调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保持健康向上的民族心态?

4.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在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应从哪些方面努力,大力弘扬和自觉培育民族精神?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目的要求】

深刻认识人的本质和社会的本质,科学地理解和处理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确立以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目的人生观;了解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端正人生态度;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努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自觉协调自我身心各方面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对待人生环境和处境。【重点与难点】

1.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2.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6学时)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2学时)人生价值大拍卖

【学习思考】

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2、谈谈你对“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人生价值取向的认识。

3、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价值在于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

4、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5、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都很“实际 ”,你认为“为人民服务”还能否作为大学生的人生目的?

6、有人说“顺境使人颓废,逆境使人成功”,请谈谈你的理解。

7、大连市公汽联营公司驾驶员黄志全,在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的安全。之后,他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思考与讨论: 黄志全表现出怎样一种人生价值观?谈谈你的感受。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目的要求】

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正确把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提高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重点与难点】

1.社会主义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诚信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6学时)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2.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 3.弘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 4.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二择其一,课余时间完成)

1、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

2、根据校区分散特点,规定三校区学生自愿组合就近分别到社会福利院(浮山校区)、午山小学(崂山校区)、栈桥栈道(鱼山校区)至少做一次公益活动,课余时间完成。【学习思考】

1、人需要什么样的道德?

2、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

4、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诚信的品质?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目的要求】

了解公共生活的特点,正确认识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道德和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正确把握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规范,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努力做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模范。【重点与难点】 1.社会公德要求

2.在公共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法律规范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5学时)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3.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1学时)校园道德文明面面观

【学习思考】

1、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2、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3、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4、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目的要求】

了解职业生活的本质内涵,把握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主要法律的基本要求,努力培养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与创业观,在实践中锻炼成才;摆正爱情在人生发展中的位置,认识婚姻与家庭的关系,自觉遵守婚姻家庭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重点与难点】 1.职业道德要求 2.家庭美德要求 3.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6学时)1.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2.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3.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课余时间完成)大学生爱情观调查研究 【学习思考】

1、如何正确理解职业的涵义?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应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3、如何正确理解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4、如何认识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状况?

5、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6、在我国结婚有哪些条件?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目的要求】

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况,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运行机抽,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养成自觉依法办事的习惯;增强国家安全的义务;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重点与难点】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2.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3.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4学时)1.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2.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4.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2学时)“现身说法”活动

【学习思考】

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2.谈一谈法制与法治的关系。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在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上,掌握我国宪法和其他部门基本法的主要精神和内容,树立法律意识和增强法律素质,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依法律已,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的合法权益,自觉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以适应社会法治化的需要。【重点与难点】

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权利;犯罪构成 2.程序法在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7学时)1.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2.我国实体法律制度 3.我国程序法律制度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2学时)

旁听庭审(浮山校区、鱼山校区分别由教师组织到市南法院、青岛中院;崂山校区由教师组织在本校区法学院模拟法庭)【学习思考】

1.如何认识我国宪法的特点的原则? 2.我国有哪些实体法律制度?

3.举例说明依照法律程序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意义。

五、课程使用的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罗国杰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参考书: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刘书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戴艳军、杨慧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篇2

1目前“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基础”课是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而成,担任“基础”课的教师是由两门课程教师共同授课,每门课侧重点不一样,有些教师不是缺乏“思想道德修养”的知识和教学经验,就是缺乏“法律基础”的知识和教学经验,授课就容易侧重熟悉内容或略不熟悉内容,就缺乏课程的整体性,就不能展示课程所要表现的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功能。因此,对于“基础课”的新要求,就体现了教师知识结构的不完整,是有缺陷的,对于新课程教学教师就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其次,不少教师授课模式较为单一,课堂主要以讲授为主要方式,结合多媒体PPT教学的方式,基本是教师讲解课本,甚至照本宣科,课件缺乏新意,缺乏灵活性,课堂气氛就容易沉闷。学生缺少实践经验,就不容易理解课程。

1.2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谈话会、学生课堂表现等途径,发现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现在仍然存在,甚至屡禁不止,到课率比不上一些专业性强的专业课,课堂上“人到心不到”各做各事,课堂气氛成沉闷,作业应付了事,实践环节弄虚作假,都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分析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思想上学生不重视“基础”课,觉得“基础”课都是理论知识,且对将来没多大帮助,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这就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排斥,行动上的不重视;其次,“基础”课课程内容学生认为枯燥无味,就无法对课程产生兴趣了;再次,有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太空,太不切实际,空理想,空信念,三观教育与自己认知有很大出入,而道德与法律内容又与现实中很多的失德及违法行为相违背。

2对“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理念革新新建议

2.1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一是学校要加大力度大力培育教师队伍,为教师创造多种学习的机会和条件,通过各种方式,如教师培训,进修,外出参观交流等方式培养教师;二是学校要加强教师业务学习,钻研教材,熟识教材,突出重难点,讲清重难点,增强教学感染力;三是学校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增进教师之间交流,通过围绕课程体系,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重点难点等等进行交流讨论,使得教学内容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并建立完整的备课、听课、评课制度,为教师间相互学习借鉴,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教学水平提供有利平台。

2.2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良性师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研讨法、辩论赛、案例分析、心理测试、情景模拟、单独辅导等教学方法,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感情传递及思想碰撞,从而完成教学、教师、学生三个角色的互动,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让他们成为学习主体,感受学习的快乐,在轻松的气氛中快乐学习,不但能从中获得知识,也能锻炼他们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3重视实践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坚持“基础”课指导思想不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例如课堂设置情景教学,让学生积极参加寒暑期社会实践;积极参加学校文化艺术活动;积极参加各种公益志愿者活动等,通过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团队协作,在参加公益活动中培养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让学生学会从课堂中走向社会,让课文内容更直观的表现在实际中,既利于学生接受社会,又能将课本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转化为自主意识,并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2.4改革考核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考核制度对“基础”课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恰当的考核办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效果。首先,要坚持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采取自评和互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定,从学生思想认识上去考核,有助于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和现实表现。其次,把考试形式变成写论文,实践报告,心得体会或者是开卷考试,灵活性就更大,在平时分上增加考核分值,再按比例纳入总成绩,切实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效的提高教学时效性及正对性。通过改革考核方式,调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3针对专业特色的“基础”课程课堂教学革新

3.1增强大学生对专业认同感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得知不少大学生入学时候报的专业很多是父母之命,是父母帮选择的专业,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但是出于无奈又不能不选,就造成一种本能的抵触。“基础”课不仅可以帮助同学们明确道德和法律的相互关系,又可以帮助同学们培养职业精神,提高职业素养,增强同学们对专业的认知及认同,由对自己专业的不喜欢到逐渐了解,从逐渐了解到逐渐熟悉再到产生兴趣并逐渐喜欢的过程,最终产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3.2适应大学生的专业心理需求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基础”课的根本目的。而各高校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侧重点不一样,医学类院校注重医德教育,工商类学校注重商德教育,师范类学校注重师德教育。突出各院校的专业个性,专业特色并实现各院校的个性转换,在突出自己专业个性的基础上,好好的进行专业引导,就有利于适应各种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样不仅能够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及专业知识水平更能对大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好效果。

3.3“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融会贯通

众所周知,“基础”课是融文学、哲学、法学、美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学科于一体的跨学科课程,特别是由思想道德和法学作为主体理论框架。“基础”课课程具有严谨的的教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科学性,融合传统理论及现代时代特征,展示了“基础”课教学的魅力,成为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必修课。不仅实现各高校教学个性转换,让“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融会贯通,又能让大学生感受它的内涵,进而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知识人才。

3.4着重培养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

各高校在授课中课依照自身专业特色,扬长避短,突出重点,融会贯通,突出各专业的个性特色,各专业的知识结构、各专业的人才需求且实现教学个性的转换,从专业角度来培养专业人才,结合各专业特点来讲授“基础”课,有利于各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同学们进入专业领域适应角色,成为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

4结语

全国各高校都有不同的特色专业,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专业特征和文化领域,“基础”课是呈现一个认识、实践、训练和升华的过程,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当代社会不仅需要有道德修养的人才,同时也需要有法律知识的人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基本的法律意识,是“基础”课的根本目的,与此同时,高校“基础”课教学理念也需要革新。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培养现代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基石,是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导航航标,是养成他们良好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有利保障。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理念,教学革新

参考文献

[1]余喜.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理念革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1(20):97.

[2]张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微[J].传承,2008(6):52-53.

[3]任菲.我国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科教导刊,2011(11):78.

[4]司岩.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6):152-15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篇3

关键词:思修课堂 教学感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思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做好思修课的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和感受,谈谈如何做好思修课程教学工作。

一、了解分析学情,做到有的放矢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了解和分析学情,是做好思修课教学的首要条件。原因在于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的情况有差异,每个专业班级同样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情。特别是所带专业班级较多的时候,要根据专业班级的特点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特别忌讳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去教授所有的专业班级,否则往往会出现老师讲得累,学生睡得也累的奇葩现象。

因此,第一课的时候不要急于上课,可以和学生聊聊对思修课的认识以及班级学生的特点和对老师有什么认可的教学方法等。而后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采取投其所好的教学方式,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立“双主体”课堂,发挥师生的主体互动作用

“双主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双边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双方互动,才能真正实现主体性教育。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强调的往往是要求建立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单方面的教学主体,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就某个社会现象进行讨论时,既要善于点评和总结,同时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待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教师须注意从主流角度上来引导。

总而言之,在思修课堂,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发挥百家争鸣式的主体作用。同时老师也要有万众归一的控制力来实现自己的主体引导作用。这样的课堂,既发挥了互动的作用,又实现了教育目的。

三、注重案例导入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案例教学是一种利用现实案例作为教学工具的教学方法,也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即教师利用案例作为讲课的题材,以案例教材的具体事实与经验作为讨论的依据,由师生的互动来探讨和评价案例事件的行为与缘由,发掘潜在性的问题。

案例教学的价值在于既促成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不断地学习、创新。同时也使学生具有一定积极向上的心态,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促进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案例教学对于师生来说都有现实价值,因为思修课毕竟是一门融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课程。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需导入具有实践性的案例。

比如,在讲授理想和信念的知识时,可以引入美国纽约州第一位黑人州长罗尔罗杰斯不断坚守信念的成功案例;再如讲授依法治国时,可以选入陈满杀人放火案历时23年终于获得重审的案例组织讨论和教学;又如在讲授有才无德是毒品时,可以引入商纣王和德国教父希特勒的行为来进行佐证。

四、创新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兴趣。”

然而,如何激发和引起学生积极性呢?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收不住现在的学生的心。而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教学课件鲜明的色彩、直观的图像、逼真的音响效果,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吸引他们的眼球,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也要恰如其分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总而言之,搞好思修课的教学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方法,以更多的、灵活的教学手段来驾驭、活跃课堂,使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演绎的舞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篇4

运用案例教学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质量

文/李晓明

摘 要:科研项目号SKB160“民办高职院校理论课教学典型案例开发与研究”,是安徽省人文社会科研项目。运用案例教学提高思想道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是此项目的支撑论文之一。案例教学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教学手段。案例讲解、剖析案例、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搞好案例教学是教学需要。

关键词:案例教学;思修;课程质量

一、运用案例教学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质量的重要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属于教育部指定课程,是任何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婚姻观、职业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培养法制素质,促进依法治国。高专院校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但是有的学校缺乏专业教师队伍,有的缺少现代教学设施,有的课时不足,有的教师教学敷衍了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些情况都需要改进、提高。这些状况,关系到大学生是成为国家人才,还是堕落成党国罪犯的抉择。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质量,培养大学生法制素质,关系到国运民生,关系到每一个大学生成长成才。案例教学属于重要的弥补手段。

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很重要。案例教学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教学手段。可是,即使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案例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中,有的教师随意安排教学内容,或偷工减料,或肆意拼凑教学内容。也有些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内容与主题不符合,张冠李戴,如同答非所问、指鹿为马,其实是盲人摸象,或是教师需要进修,或是教师备课不足,或是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资料。改进教学教学迫在眉睫。

案例教学资料比较缺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参考书是配套课本。但是,除此之外,没有案例教学参考书。即使在网上搜索,也难以查找合适资料。可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教学确实资料紧缺,研究人员极少。案例教学开拓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新途径,增加了趣味性。作为高校教师,应该自己钻研案例教学多媒体PPT课件的制作,制作出高质量、高水平、符合教学规律及适合教学学科的多媒体课件,积极进行案例教学备课,认真搞好案例教学,促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运用教学案例,搞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

按照学习小组,进行案例讨论教学,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进行案例讲解,剖析案例,使大学生对道德、法制有正确的观点和认识。优选教学内容,选择最佳教学案例,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学案例应该适当、适量。同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教学,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联系生活,营造学生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案例讲解,可放在某知识点讲解开头,引出要点。如,讲解第七章第一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前,可以结合维护法制,依法处决掉贪污受贿黑恶杀人的死刑犯胡长清的PPT资料,展示法制风采,强调反腐败、扫黑除恶、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案例讲解,可以放在某知识点讲解结尾,进行总结。如,在讲述第八章第三节《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后,可以举例,佘详林杀妻冤案来龙去脉,把PPT演示给学生,把网上下载的视频资料展示给大学生。刑事诉讼法既是依法打击罪犯的工具,又是依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

案例资料,也可以作为课堂讨论思考题。例如,某案例讲述“学生甲借学生证给乙,用于在校园内开店,办理中国移动开户业务。一年后,甲收到法院传票,原告(即中国移动)说他拖欠电话费7073元。甲找到乙,乙说原来是帮丙的男友办的业务,现乙、丙两人处朋友已经分手了,乙找不到其男友丙了。甲是否应承担相应民事法律违约责任呢?答案:此合同,以甲的学生证开办的,甲是合同当事人,而且甲同意将学生证借给乙、由乙开办业务,合同不存在欺诈或胁迫等情形,应有效。甲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甲让乙代理自己签订合同后,将合同业务转让给乙。乙又另行转让给他人的,属于合同权利、义务同时转让,虽然甲并没有实际使用此业务,也仍然应受此合同约束,且承担合同违约赔偿法律责任。甲只需向乙追究责任即可。乙承担责任后,可根据与丙及其男友之间的转让协议,向丙或其相应男友或向两人追究责任,具体是向丙追究还是向丙和其相应男友两人追究连带责任,要看当初乙和丙及其此男友之间的约定协议或合同内容。”

以实际事实为依据,以各种法律为准绳,维护法治,打击违法犯罪,保障合法权益,很重要。搞好案例教学,以案学法,是从实际出发的需要。

三、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运用前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也是法治知识、法律素质普及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剖析、案例讨论、案例演示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案例演示教学,多媒体教学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存储量大。多媒体形式的案例演示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必然组成部分。如果缺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学生的法制理念从何养成?依法治理国家,从何谈起?道德教育、普法教育,有利于预防犯罪、打击犯罪,有利于增强国力,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提高13亿国人的实际生活水平!如果没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则会导致社会日益腐败、日益黑暗,若长此以往,则党国难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只有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理论教学通过案例解析落到实处,才可以更好地培养一大批有道德素养与法制素养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08.

[2]马卫华。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文联出版社,-06.

[3]陈传明,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02.

[4]马莹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式专题教学教师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篇5

课程报告

(2013学年01学期)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Ⅱ》 姓名:学号:班级:成绩:

2014 年4 月 17日

生活与挫折

摘要:生活会遇到很多挫折,我们或奋勇向前,或不进则退,选择在我们自

己。我们要明白即使遇到困难与麻烦,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名人能破除万难,取得成就,我们就不行吗?

正文: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挫折,而其中蕴含的物质常会使我们感到懊恼与痛苦。我们在懊恼与痛苦的波涛中挣扎,却总是找不着方向。

但挫折又是什么?当你蜷行在一条狭窄的小道上,突兀地在前方的必经之路上出现了一块硕大的石头。它完完全全地把原本就不大的小路堵了个严严实实。明明大道就在前方,无需数十米就能通过,可就是眼前的拦路虎却横亘在人们眼前,阻止了你更近一步的道路。你是选择退缩,还是选择不惧艰险,攀过眼前的阻碍?

若你选择了退缩,而后重新选择新的道路,不可避免会感到深深地遗憾,痛惜之前的努力化作了泡影。纠结一番后再次前行,可谁能预料到前方新的道路就没有挫折阻拦于你吗?又或者说,寻找新的道路顺利地获得了突破,则可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真谛。

若你选择了继续前进,选择通过不断的攀爬,迈过眼前的挫折,或许能成功,自此前方道路一片坦途。可谁又能肯定,就一定能成功呢?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种状况,每次数学考试时,都感到很轻松,题目很简单,认为这次考试应该可拿满分了吧。然后信心十足的跑到办公室找老师去对答案,可没对几道题,脸就慢慢的变了颜色。

竟然错了!虽然只是小小一题,可对我这个已经遭遇同样情况N+1次的人来说,“怎一个愁字了得!”

马虎吧,可初中老师宽容,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下次注意点就好。于是,我就借他的话宽慰自己、麻痹自己。直到到了高中,遇到一个严格的数学老师,他认为仔细也是实力的一种,什么都推给马虎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幸好遇见了这个老师,我才慢慢改正了自己,如今无论做什么事都认真多了。

对待挫折,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是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强者在挫折面前愈挫愈勇,而弱者面对挫折会颓然不前。我国明代的谈迁用27年时间编成了五百万字的《国榷》初稿,而被贪婪之徒偷走,他忍受这沉重的打击,埋头书案又干十年,再次写成《国榷》的第二稿。之后又经过三年的补充,修改,才最终定稿。可以说谈迁一生为写此书呕心沥血,九死一生而不悔。如果说谈迁在遭受初稿被偷的重大挫折之后一蹶不振,那就不会有13年后的成功。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足,兵法修列;……”由此观之,那些“倜傥非常之人”不正是在挫折面前勇往直前,愈挫愈勇的人吗? 挫折挡不住强者!。

张海迪自幼就严重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边缘,身体可免费范文网免费范文网算弱的了。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文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炙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 勇把挫折当动力!

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连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赏识,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初投稿,也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发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后来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举成名。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处女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辞”。但他毫不气馁,笔耕不辍,终于成名。英国诗人拜伦19岁时写作的《闲散的时光》出版后,即有人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把感情抒发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沼泽上”。然而拜伦并未退却,而是以更为优秀的诗作来回敬那个诽谤者。

我想,这就是所谓名人与普通人的差距,名人之所以能成为名人,并不是智商高,比我们聪明。相反,除了个别特例,大多数名人智商等同我们,少数甚至弱于我们。之所以他们能够成功,靠的就是远胜于我们的努力,花下的时间也远多于我们。而我们呢,除了生活遭遇要好上他们一筹,其他的远远比不上他们,努力程度就更不必说了,只是仅仅成为普通人那就更不言而喻了。

在初中时参加一个语言比赛,不要以为我的语文成绩一定很好,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的语文能力只能说是不算差罢了。之前我的语文就更差了,仅仅只是在及格线上挣扎罢了,无数次的失败早已让我麻木,老师和爸妈更是整天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着我。我也感到很无奈,可就是提不起对学语文的兴趣。哪怕是逼着自己看进去,也考不出多少成绩,如此更让我感到绝望。值得感到幸运的是,新的语文老师很看重我,说我有学好语文的能力。我感到突如其来的快乐,我没有深究她说的是真是假,但是我为了感谢她的关注,我决定要学好这门课。我每天认真听课,每周写两篇文章,渐渐地,语文不但学好了,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我做到了,面对挫折,我坚强的挺了过来。纵使远比不上名人的成就,但也算是成功了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篇6

摘要: 为进一步改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 将鼓励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 加入公益组织, 提供志愿服务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并组织开展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公益活动; 课程教学; 实践与效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以下简称“思修”) 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如何提高大学生对“思修”课的重视程度和课程兴趣, 改善“思修”课的授课效果, 加深大学生上“思修”课的“获得感”是摆在每个课程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对于“思修”课的改革, 当务之急是在与时俱进的做好理论教学部分之外, 加强“思修”课的实践教学部分, 使学生在上课时有更大的参与空间, 通过切身的参与、体验来吸收、理解“思修”课的理论内容。当前, “思修”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普遍做法包括参观爱国主义实践教学基地、拍摄“微电影”、宣传时代楷模事迹或邀请时代榜样做事迹报告等, 然而由于受到场地、人员、成本等客观因素的限制, 这些实践教学方式却很难形成一种常态化。为克服这些限制因素, 笔者将参加公益活动作为本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鼓励大学生参与、加入各种公益组织, 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篇7

一、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基础, 具有间接性;教学是达到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的中介、形式、手段和方法, 直接决定教学效果。只有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目的。

首先, 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不能脱离教材体系, 要以教育部统编的教材来组织教学体系。《基础》课教材是在党中央的关怀下, 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 编写组全体成员经过半年多紧张、辛勤的努力编写而成的, 代表国内最高学术水平。教师的教学内容必须依据教材, 以教材为基础, 这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 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依据。教材的编写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材的很多内容都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来解释和进行论述, 有理论依据的教学必定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最后, 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课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人生、理想、道德、民主、法制、纪律等方面的问题而开设, 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相比, 更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教师必须从理论的高度去理解、吃透教材, 把握各章的重、难点和各章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二、进行研究性课堂教学

课堂讲授是教学的主导环节, 改革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基础》课的实效性。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 可选择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形式。可以根据内容的设置和要求及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取以下方法:

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一系列不同类型、场景的实际案例, 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实行模拟训练, 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案例教学法不仅包含理论知识, 可以让学生在解决案例提出的问题中理解理论知识, 而且案例来自于现实生活, 更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演讲式教学。组织学生就教学内容中某一问题通过演讲的形式达到教学目的。如第一章中的“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可以组织“大学成才发展规划”主题演讲, 并且由其他学生对演讲进行评论。事前的准备和课堂的演讲及评论可以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想法, 相互启发, 相互交流, 既锻炼了表达能力, 又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辨析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对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对话、交流、讨论、分析, 甚至辩论,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澄清真伪、提高认识, 增强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 还有情境式教学、发现式教学、多媒体教学, 等等,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三、加强实践教学

《基础》课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知”与“行”统一,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 还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这也是适应学生学习需求, 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实效性的新途径。

学校要把实践教学纳入教学体系, 围绕教材内容和目标, 制定适应学校教学的实践教学大纲, 并编写教学计划,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实践可以分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

校内实践包括专题报告会、学术讲座、红歌演唱会、小品故事会、学习座谈。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除了由校内的老师讲学外, 还可邀请校外有权威有造诣的教师和专家;红歌演唱会、学习座谈等能让每个学生参与、交流。

校外实践包括开展对学校所在城市和家乡的社会调查,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进行志愿服务, 参观学校建立的学生德育教育实践基地、法律教育实践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实践基地、改革开放实践教学基地, 去法院旁听案件, 等等。

实践教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 磨炼意志, 增强社会责任感, 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四、完善考核方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改革, 考核方式也必须改革,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实效。《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如果考核的方式只注重书面考试, 甚至以一张试卷来定终身, 就无法测试出学生的真正水平。

《基础》课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采取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把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列入评价指标, 如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及结果等。

学生学业成绩采用模块评价方式。即把学科成绩划分为三块:课堂教学学习、实践教学学习、考试, 各占一定比例。可分别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学生平时的表现, 思想道德水平是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不能搞突击应付考试, 而且除了注重理论学习外, 还在平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五、实行小班教学

现在大部分高校的思政课都实行合班上课, 虽然可以节省教师、教室和开支, 但弊大于利。合班上课, 学生人数少则80人, 多则200人, 教师很难控制课堂纪律。部分学生对《基础》课存在消极心态, 几个班的学生混在一起上课, 更容易出现混乱情况, 影响了认真听讲的同学, 教师要停下讲课来维持纪律, 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大班上课, 人数多, 教室大, 教师要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困难, 效果不理想。为了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实效, 高校要克服困难, 避免合班上课, 实行小班教学。

参考文献

[1]罗国杰.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与特点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北京教育 (高教) , 2006, (10) .

[2]于兴梅.把握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实效性[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8, VOL8, (3)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篇8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体验式教学法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客观实效性要求,以及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性质,高校开始引进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它采用网络途径进行宣传及教育,把教材中呆板的教学内容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笔者探究了网络影响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体验式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和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网络影响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在网络影响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体验式教学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网络是把双刃剑”,教师怎样合理利用网络非常重要。

采用网络形式开展教育,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然而,网络也有不利的一面。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会降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存在感。在很多知识的传授方面,教师具有网络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网络为教育发展带来了挑战。

二、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讲课时,教师把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及关键点进行情境式设计,通过实际情境的表演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可以促进师生、生生间的联系及沟通,把教师讲解的内容与体验完美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速度和效率。

三、体验式教学的优化策略

1.完善教学体制

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应改善和创新教学理念及教育体制,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因为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经济发展的形势及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校必须重视体验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及地位。学校领导统一负责,把体验式教学逐渐延伸到各个部门,在全校教师通力合作下,完善高职学校教学体系。

现在网络发达,很多学校已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将多媒体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

2.设置情境

合理的设置教学情境,能科学、系统地展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形式。但体验式教学并非适合所有的学科,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考虑体验式教学的选材形式及重点,才能有效开展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

开展体验式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精心策划的教学情境,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地指导和教育。因此,体验式教学非常注重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对自己进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教学水平,在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四、结语

体验式教学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在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时,教师可以把网络环境与体验式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同时还要重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改革,壮大师资力量,创新教育方式,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进而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3]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篇9

大一的时光转眼即逝,大二也即将结束,在这期间我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理基础》这门课程,让我收获颇丰。

首先,对于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学习,是帮助我们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过程,对于促进我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我们大家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在这个告别中学时代,刚迈进大学校门,迎来崭新生活的时刻,学习思想道德修养,明确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本课程能帮助我们明确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希望和要求,明确自身成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前进目标以及成长和成才的途径和方法,为今后创造出应有的业绩作好准备。通过学习,明确了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这些都是做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所必备的条件。

其次,对于法律基础部分的学习亦是获益匪浅的,它通过对法律形成、组成、设立、应用、执行、监督的介绍,使我对法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作为一个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制精神,领会社会主义法制精神,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内涵,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其运行对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十分必要的。另外,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是做为一个新世纪的大学生所必备的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培养社会主义思维方式,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是作为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我们所需的基本条件。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对宪法的特征和规则,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机构的了解;对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行政、民商、经济、刑事法律制度的认识;对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行政诉颂、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仲裁和调解制度的理解是未来从事各项社会活动所需的前提条件,对于进入社会后进行各项工作,从事各种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通过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陶冶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了法律意识,为未来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连接社会的桥梁。我们应该追求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而理想属于意识范畴,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是健康成长,成功就业和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科学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人,指引大学生什么样的道路,激发大学生为什么而学。大学生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在为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才的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而今我们生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感到庆幸,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继续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

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做生生不息,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

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问题,它就是价值观问题。价值观是指关于

价值的特殊观念系统。进一步说,它是人们在处理价值问题,特别是那些普遍性

价值问题所持的立场、观点、态度的总和。价值观特有的形式,是人们头脑中有

关的信念、信仰和理想系统。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社会的经济、政治、道德和

文化领域,还是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普遍地存在着价值问题。人们如何理解

和对待这些问题,内心深处究竟相信什么、需要什么、坚持和追求什么,都是价

值观所特有的思想内容。社会意识归根到底反映社会存在。人们有什么样的价值

观,是同他们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和条件相联系的,是基于自身利益

和需要的产物。正因为如此,作为人的有意识的选择和追求,价值观就有了自觉

与盲目、真实与虚幻、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等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别。一种价

值观是否科学、合理、先进,归根到底要看它如何反映和反映了什么样的主体利

益、条件和需要,是否同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历史进步的趋势相一致。

结束了思修课程的学习,我发现自己体会到很多,尤其是一些自己以前没想

过的,一些以前没有去做的。这门课能够从不同角度体会自我,是我能重新认识

自我,原来自己还有这些长处,还有那些短处。清楚了解自己,就能更容易改变

自己。思修课还给予了我们很多机会自我表现,互相发表自己意见,互相产生思

想碰撞,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对方长处,补充自己的不足,互相.......思修课

也是我们上那么多课中最轻松地一门课,它给予了我很大的空间自由发挥,同时

也让自己更加的自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篇10

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治观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

2.基本要求: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行为侵袭的能力,确立远大生活目标,培养高尚思想道德情操, 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才智和力量。

二、课程作业和考试安排

本课程由绪论和八章内容构成,一学期上完,课堂教学每周2课时,实践教学每周1学时,3学分。关于具体学时的分配,下到各编各章。课程教学过程中安排三次随堂作业。

实践教学以课堂讨论、辩论、观看视频、组织外出参观考察、社会调研等多种方式进行,最后以实践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课堂教学考试采取闭卷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理解把握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发言、讨论、书面作业等)占20%,期中考试(实践论文)占30%。期末考试占50%。

三、各章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堂教学课时、实践教学安排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激励学生珍惜大学美好时光,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长目标;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帮助他们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正确认识“三个倡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2、教学内容: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1)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2)更新学习理念:自主学习的理念;全面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的理念;合作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

(3)确立成才目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第二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1)思想道德与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价值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2)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第四节: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有助于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摆正德与才的位置,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2)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方法:学好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

3、教学重点:

(1)认识大学生生活的特点。(2)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4)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

4、教学难点:

(1)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

5、课堂教学课时:4课时

6、实践教学安排:课堂讨论(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依据;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重要问题。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教学内容: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1)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理想的含义与特征;信念的含义与特征。(2)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1)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2)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3)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3、教学重点:

1、理想和信念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4、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4、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5、课堂教学课时:4学时

6、实践教学安排:演讲(我的理想)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2、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2)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3)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

(4)做忠诚的爱国者:①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②促进民族团结。③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三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

(2)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3)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树立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

(4)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5)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

3、教学重点: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为什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怎样弘扬爱国主义?(3)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

(4)为什么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5)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4、教学难点:(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2)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5、课堂教学课时:4课时

6、实践教学安排:校外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1、教学基本要求: 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作用,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了解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端正人生态度;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自觉协调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对待人生环境。

2、教学内容: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1)人生与人生观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①人生目的: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②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③人生价值。(3)正确认识人生矛盾:树立正确的得失观;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4)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反对拜金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①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生价值的标准;②人生价值的评价: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2)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3)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1)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2)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①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正确认识竞争;正确认识合作;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3、教学重点:

(1)大学生应树立起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为什么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3)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4、教学难点:(1)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人生价值实现的方法和条件。

(2)深切体会和正确处理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5、课堂教学课时:4课时

6、实践教学安排:课堂讨论(大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正确把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辨析道德建设中的错误思潮;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提高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结合十八大以后中央改进作风、厉行节约、廉洁自律的一系列举措,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自觉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2、教学内容: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道德的主要功能;道德的社会作用(3)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1)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2)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3)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第三节: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1)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2)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3)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切实加强道德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要破解的难题更多;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3)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自觉学习道德模范。

3、教学重点:

(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的功能与社会作用。(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3)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4)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4、教学难点: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5、课堂教学课时:4学时

6、实践教学安排:辩论(“道德银行”行不行?)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明确维护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即道德和法律;教育学生认真学习社会公德的内容,在实践中践行社会公德规范,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使大学生掌握职业道德和职业中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在艰苦中创业,在实践中成才;掌握婚姻家庭的道德和法律要求;在社会实践中全面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

2、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公德

(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①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②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第二节:职业道德

(1)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2)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①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②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3)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第三节:家庭美德

(1)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①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②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2)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②树立正确的婚姻观:谨慎对待结婚成家,担当责任和履行义务,正确处理家庭关系,认识家庭美德的重要性,营造良好家风,遵守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第四节:个人品德

(1)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2)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3)追求崇高道德境界: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脚踏实地,敢于担当;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3、教学重点:

(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2)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4)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4、教学难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5、课堂教学课时:6课时

6、实践教学安排:情景剧(“婆婆、媳妇和小姑”)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历史发展,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引导大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律的概念与发展(1)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2)法律的本质与特征:法律的本质;法律的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3)法律的产生与发展: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第三节: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1)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①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我国宪法确立的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③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④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

(2)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3)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诉讼法;非诉讼程序法

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教学重点:

(1)法律的含义、特征和本质;(2)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作用;(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4)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4、教学难点:

(1)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2)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5、课堂教学课时:4课时

6、实践教学安排:观看视频(“庭审现场”)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1、教学基本要求: 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正确理解主要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和立法精神,明确公民在相关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2、教学内容:

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4)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

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1)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2)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3)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守法习惯。

第三节: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2)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

3、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2)领会法治精神,培养现代法治观念。

4、教学难点:(1)如何增强法制观念、培养法治思维。(2)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5、课堂教学课时:4课时

6、实践教学安排:课堂讨论(如何贯彻“全面依法治国”?)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公民应该享有哪些法律权利和承担哪些法律义务,如何行使法律权利和承担哪些法律义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义务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个人修养。

2、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1)法律权利

①法律权利及其特征: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

②法律权利的分类: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和特定主体享有的权利;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

③法律权利与人权。

(2)法律义务:法律义务是历史的;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3)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第二节: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1)政治权利与义务:选举权利与义务;表达权利与义务;民主管理权利与义务;监督权利与义务。

(2)人身权利与义务:生命健康权利与义务;人身自由权利与义务;人格尊严权利与义务;住宅安全权利与义务;通信自由权利与义务。(3)财产权利与义务:私有财产权利与义务。

(4)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劳动权利与义务;休息权利与义务;社会保障权利与义务;物质帮助权利与义务。

(5)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宗教信仰权利与义务;文化教育权利与义务。

第三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1)依法行使权利:权利行使的限度;权利行使的方式;权利行使的程序。

(2)依法救济权利:司法救济,行政救济,政治救济与社会救济,自力救济。(3)尊重他人权利:尊重他人权利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尊重他人权利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不尊重他人权利,就会丧失自己的权利。(4)依法履行义务:维护国家统一与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 务。

3、教学重点:(1)法律权利(2)法律义务

(3)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4、教学难点: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5、课堂教学课时:4课时

6、实践教学安排:《宪法》学习大比拼

结束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1、教学基本要求: 对本门课程作一理论上的总结,对前面八章的主要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复习,查缺补漏;在实践方面提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4点要求。

2、教学内容: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4点要求:

一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打下坚实的知识和理论功底;

二要崇德修身、砥砺品格,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三要明辨是非、坚定自励,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到择善固守、从容自信; 四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2)复习前八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3、教学重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4点要求;复习前八章教学的主要内容。

4、教学难点: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课堂教学课时:2课时

6、实践教学安排:总结复习

四、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主要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胡锦涛:《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00年12月21日。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8、《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4。

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1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1年版。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上一篇:描写夏天的绝句古诗下一篇:高血压讲座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