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

2024-1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语文《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 篇1

1、能正确流利、会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喜欢听故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青蛙和小鸟的故事。

二、新授(播放课件)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课题是什么?(坐进观天)伸出小手写课题。

是谁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青蛙坐在井里干什么? 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想不想知道青蛙和小鸟在什么地方争论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青蛙坐在哪里?(井里)。 请同学把青蛙放进井里。 小鸟从哪里飞来?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小鸟从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你知道“井沿”是哪里吗?

(生答)就请你来,让小鸟落到井沿上吧!(生到黑板放小鸟) 师:井沿就是井的边。

想不想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一边听一边看看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第一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

第二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

第三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

谁来读一读青蛙的问话?指生读。青蛙生活在黑暗的井底,很久没有见到过朋友了,突然有一天小鸟来了,它是什么样的心情?开心、愉悦。朗读应是声音上扬。小鸟是怎么回答的?生读。一百多里远吗?一百多里,那就是飞了很远很远的距离啊,这个时候,小鸟会感到很累,很渴,谁再来读小鸟的话?(师读青蛙的话,指生读小鸟的话,两名同学读后全班读小鸟,突出“一百多里”体会小鸟的累、渴) 请同学们分别扮演青蛙、小鸟、旁白。 师: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你知道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争吵吗?(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天) 青蛙是怎么认为的呢?(指读)你知道“大话”是什么意思吗?大话:不真实的夸大事实的话。

师: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那它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那小鸟呢?(指读)你们知道“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形容非常大。 那你们还能举例子说说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草原。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认真的进行练习,一会儿我们还要评出最佳青蛙和最佳小鸟,开始练习吧!(指生对读、男女声对读)师:现在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的很呢,同意小鸟说的请举手,那你们读小鸟的话一定很棒。同意青蛙说的请举手。

师:看来我们一致同意小鸟的看法,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大?(生回答)

因为青蛙生活在黑暗的地方,生活的地方很小。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把书本卷起来看天花板,看到的天花板有多大?小圆点。现在把书拿开看天花板有多大?很大。是什么挡住了我们的视线。纸筒。那是什么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井壁。

为什么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就少,见识也少。

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因为小鸟飞在天上,看到的东西多,见识广。 所以你们认为谁说的对?小鸟说的对。青蛙说的不对。 但是青蛙总觉得自己说的是对的,它现在仍然认为自己是对的,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青蛙和小鸟争论的结果是什么?青蛙和小鸟第三次对话。(生齐读) 青蛙为什么笑了,它笑的对不对?

青蛙自以为是,相信自己是对的,小鸟说的是错的,它在嘲笑小鸟。 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它笑什么,它是怎样帮助青蛙的? 笑青蛙愚蠢。 小鸟是怎样帮助青蛙的?生读。找出课文原文。 现在谁把他们的三次对话表演出来?看看谁最棒。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跳出井口来吗?

师:看哪位同学的本领大,能把小青蛙劝出来。

师:老师相信这只井底的小青蛙听了同学们的劝告,一定会急着跳出来, 看看这无边无际的天空,这景色优美的大自然。

语文《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 篇2

一、诵读古诗词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 千百年间, 万口传诵,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 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时, 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 尤其是古诗文的诵读。坚定的人生信念以及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影响了他们的修身与治学, 这就是所谓的“底子”。现今的人文教育常常提及的“一辈子”的概念, 也许正是先人在有意无意间落实了的教学原则。优秀的古诗词不但情理趣兼备, 易于诵记, 而且能启迪人的心智, 真正让学生一辈子有用。

我们可以把黑板的一角开辟为“古诗词天地”, 周一到周四每天早读让学生背一首。由于小学生记忆力强, 加上古读词朗朗上口, 一首古诗一般不到五分钟学生就会背了, 再加上学生自己运用工具书, 即使遇到难以理解的读句, 我也只需要用一两句稍加点拨就足矣。到了周五早读时, 我再把这周出现的四首诗词让学生回忆、复习、巩固、检查, 借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记忆。这样每周四首, 每月十六首, 只需不到一学年的时间, 学生便可把《古诗文诵读》整本书上的近一百二十首诗词全部背诵出来。

另外, 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中, 我还注意开展一些活动来促进学生记忆古诗词。如开展“赛诗会”、“我是一个小诗人”等活动。当学生的古诗词达到一定的数量时, 我又让学生对诗句进行分类整理。哪些诗句是描写山的, 哪些是描写水的;哪些是描绘春景的, 哪些是描绘秋色的;哪些是写花草的, 哪些是写树木的, 哪些是写动物的……学生在整理诗句的过程中, 既回忆复习了诗句, 又为运用诗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熟记成语

成语, 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成的短句。每个成语基本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或催人奋进, 或讴歌人生, 或警世诫告, 或发人深省, 或洞窥事理, 或指点迷津等等。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深刻领悟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在理解中记住成语;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激荡起学生思维的创新火花。

课内熟记成语。小学课本中每一个练习题中都有“熟记成语”一栏, 这些成语大多两个一组, 安排合理, 或意义相近, 或结构相同, 或意思相反, 或有所关联。我总是让学生把这些成语记熟, 要他们了成语的来源、本义、今义及运用范围, 做到真正地掌握。除此之外, 对于每一篇课文中的成语, 我也不放过, 同样要求学生把它们掌握好。

课外摘录成语。课外阅读中, 学生常常接触到不少成语, 我让学生通过“摘抄”的形式进行积累。每人准备一本“成语摘抄本”, 一遇到成语就记录下来, 要求他们能理解这此成语的大概含义, 能运用好这些成语。为了加强学生的积累, 在课外活动中, 为了配合学生摘录、积累成语, 我也开展了一些诸如“我讲成语故事”、“成语接龙”、“谁是成语大王”等活动。

生活中留心成语。只要处处留心, 记住成语就不难。除了课本、课外阅读中有成语外, 广播、电影、电视、日常用语中的成语也数不胜数。如果学生在生活中注意留心, 日积月累, 那么他们成语仓库里的成语就越来越多了。因此, 我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留心记忆成语, 懂得怎样运用成语。

三、搜集春联对联

中华民族文化丰富多采, 民间文化更是五彩缤纷。我接到一个新班后, 第一个寒假里, 总会有一道特殊的作业:每人至少搜集5副春联。到开学后, 我总能惊喜地发现学生对这项作业的热情非常高, 有的搜集了一二十副春联。于是, 我便在班队活动中让学生进行交流。可按字数来, 有两字的, 三字的……十几个字的;按贴的地点来分, 有贴在正门的、旁门的, 有贴在厨房的、灶边的, 有百货商店贴的、五金商店贴的;按内容讲, 有赞扬美德的, 有歌颂领袖伟人的, 有反映改革开放成果的, 还有以商品名开头的……这样归类后, 学生对春联有了新鲜感, 没想到小小的春联中竟然有这么大的学问, 觉得有收获, 不少学生主动地去读背春联。在此过程中, 学生感受了语言、记忆了语言、积累了语言。我班的一名学生还利用此事写了篇名叫《小小春联》的作文发表在省级报刊上。除了搜集、整理春联这项活动外, 我还让学生注意留心日常生活中顺口溜、歇后语、俗语以及过年过时的传统习俗, 适当搜集, 加强积累, 以便运用。

课程标准中强调:“母语的学习时间不限, 空间不限, 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词、熟记成语、搜集春联对联等方法, 了解了中华优秀民族文化, 也正是很好地执行了这一观点。

《坐井观天》优秀教学反思 篇3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基本读懂、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找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相机进行随文识字,初步感知他们争论的问题。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字词教学还是比较扎实的。但课堂中还有很多不足,是我以后教学需要注意的地方。

紧扣大问题情境逐步展开教学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大问题意识,还要紧扣大问题逐层展开教学活动。比如,在让孩子找青蛙和小鸟进行了几次对话中,教师就应该紧扣对话的内容,让孩子很明确的认识到这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对话。对话的清晰度要更强些,毕竟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对话形式的课文没有深入接触过。

努力营造生生互动的动态课堂

课堂是一个不断推进的一个过程,生生互动的动态课堂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学校努力打造“三小课堂”,就是为创造动态课堂服务的。课堂中教师就要放下身段,把学习主动权真正让给学生。教学中,我让孩子找青蛙和小鸟进行了几次对话时,有学生说8次、6次,当有一个学生说到正确答案3次时,我虽然让这个孩子说了自己的想法,但当时的评价语却有失偏颇。我当时是这样说的:你把老师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你真了不起。然后进行什么是对话的教学。而应就让该生说说什么是对话以此展开教学,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成为小老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典型的错误思维要及时呈现

课堂资源生成丰富,老师就要能根据目标的制定做好预设,对生成的有价值的资源及时回应,并能合理转化为互动性资源,课堂有推进感。在孩子上讲台摆放青蛙和小鸟的位置时,我误以为孩子是摆错的,就着急让另一个孩子上台纠正,而没有真正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这对理解“井沿”一词也是很有帮助的。

当孩子的错误资源紧扣教学难点时,教师应该脚步慢一些,不要为了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而匆匆收场。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处的处理。例如,当听说的句子较长时,教师就应该说两遍,多让几个学生说句子,真正达到听说的实效。孩子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还要常抓不懈,让一些执笔姿势不对的孩子及早纠正过来。

部编版《坐井观天》优秀教学反思 篇4

本课教学伊始,我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书上第二幅图,问生:图上有哪两种动物?根据学生的回答设置悬念,青蛙和小鸟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这节课我们学习13课《坐井观天》。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学生从多角度提出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谁坐井观天?它们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这样,培养了学生创新质疑的能力。在学习生字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生字,小组合作没有流于形式,达到了合作的目的,然后再全班交流,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索,尝试学习,讨论交流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记忆字形的方法很多:计部件、去部件、换部件、数比画、先计部件再数笔画、比较法……接着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说一句话,学生表达能力很强,句子说得很好,积极性也很高,例如:长江沿岸景色秀丽,真让人流连往返。我在上学的路上口渴了,想找点水喝。有一只可爱的小鸟落在我家的井沿上……

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篇5

1.要注意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有机结合

老师应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但同时得注意如何体现老师的“导”。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布置孩子们自由读书,思考“青蛙和小鸟在哪儿里干什么,并勾画重点词句,学生一出口,就开始齐读,没有理解到自由读书的意思,看着孩子读得起劲我没有忍心打断他们,我也意识到,齐读失去了思考的空间,只是想着之后再让他们自由读,勾画,这样看来,学生失去读思结合的时间。所以,从学习的效果看,自主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

2.读书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整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如果这个前提没有做好的话,就算教案准备得再好,课件做得再精美也没有用,这也已经是我的老问题了,希望能快速改进。

特别是倾听习惯:

在课堂上,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总有很多同学积极举手发言。当我点了一位学生起来发言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回答不出。此时环顾四周,没有几个学生在认真倾听这位学生的发言。如果这时要点几位学生站起来复述刚才的那位学生的发言,能讲全的没几位学生。可以说,课堂上有很多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这样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和“落实”。很多细节我都关注到了,但是很多次我都只是停留在浅显的表层上,孩子做错就要把制度落实下去,而不能只顾着赶着课程。

语文《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 篇6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改革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简述

在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史中, 炎黄子孙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 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凝结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基本精神: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和谐持中, 崇德尚仁以及爱国主义情操等等。

(1) 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

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的精神造就了勤劳不屈的中华儿女:“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至诚不息, 不息则久”这都无一不表现着中华儿女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 自强不息还表现为“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执着,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的大气。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多年来传承不息, 发展壮大, 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靠的就是中华儿女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的精神。从2006年百年不遇的大旱, 到2007年南方冰雪灾害, 再到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 这些都是中华儿女谱写的一曲又一曲自强不息之歌。

(2)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情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这些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励着许多的仁人志士为国家, 为民族前赴后继, 拼搏进取, 寄托了古人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和一片赤诚之心。从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到今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都完美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它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还在于它的炎黄子孙的社会责任感, 对自己国家的忧患意识。

(3) 和谐持中, 以德化人。

和谐持中, 以德化人是我们应该具有的一种高尚风范。和谐,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 这其中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会促使社会稳定, 家庭和睦;个人身心间的和谐能使人做到遇事宠辱不惊, 进退有据;而人与自然的和谐能达到“双赢”, 实现可持续发展。“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道法自然”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礼之用, 和为贵”、“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这些描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些优秀的传统思想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 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我们的教育观也随之发生变化, 虽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们依旧挂在嘴边, 但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现代教育实施的是科教兴国的战略, 学校天天都在倡导素质教育。尽管素质教育没有明文规定要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但是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却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指引。孔子说:“因材施教”, 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但是这种思想, 这种教育方式却在学校里没有得到真正实现。虽然现代教育主张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教育, 表面上是为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添了一股新的力量, 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是满路荆棘。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 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冲击。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人类的实践也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实现了跨时空拓展, 突破了原有时空的限制, 而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交往等方面也面临着全球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跨国界的文化交流、文化交往中, 会通过文化价值观、模式方面的冲突、磨合与整合, 而建构起新的文化关系和模式。当我们吃着麦当劳、肯德基的薯条, 喝着可乐, 看着美国大片、日本动漫, 玩着日韩游戏的时候, 国外的学者却在努力地学习四书五经;当韩国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申请为他们国家专利的时候, 我们也只能捶胸顿足, 后悔不已。在这个文化冲击的过程中,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逐步外流, 而我们正宗的传承人却正在不知不觉地受着国外“快餐文化”的侵蚀, 丢掉我们自己最优秀、最应该学习的优秀传统文化。

(2) 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认识模糊或兴趣淡薄。

对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现在许多青年人根本不感兴趣或存在着片面、模糊的认识。由于认识的模糊, 他们把传统文化认为是文言文、古诗词本身, 以为弄来古代的服饰、器皿, 模仿古代的仪式就是在传承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 以为学习了文言文、古诗词就传承了传统文化, 殊不知那些东西仅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面对四书五经之精华, 青少年作为文化的传承人, 却漠视了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丰富内涵价值。

(3) 教学内容枯燥。

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授现在都是采取将四书五经, 孔孟之道放在语文教材里, 由语文老师上课进行传授的方法, 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 被动地为了考试而学, 老师也是为了考试而教, 上课生硬死板, 只看重讲考点却没有拓宽, 内容也多是文言文和古诗词, 很少有其他关于传统文化的介绍。这样就导致教学缺乏新意, 不足以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4) 社会传统文化氛围稀薄。

由于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的大肆否定, 导致现代青少年的父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但是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既然父母的传承传统文化的观念都不够深入, 那么孩子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就会越发匮乏。加上现在西方文化的侵入, 现在孩子满口的流行歌曲, 网络词汇, 甚至在一些校园里还传唱着“灰色儿歌”。这些现象的泛滥, 都在警示着当代的人们。因此,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3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是继承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积淀起来的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中华民族文化在一代又一代生命中传承的重要纽带。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重任。如何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笔者提出以下几种构想:

(1) 将传统文化教学从语文教学中剥离出来, 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科目。

当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门独立的科目只有在大学里才开设, 然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从小抓起。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可在小学和中学设立一个专门的科目进行学习, 或借鉴大学里的选修课方式, 在中小学里设立一些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选修科目。内容可包括国学经典课、文学欣赏课、楹联教学、诗文写作、书法等等,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科目。对于该科目的考试, 老师也可以不用应试教育的方法闭卷答题, 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发挥主动性, 写一些小小的感想, 自己学后的心得体会等等。

(2) 拓展课程资源,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努力弘扬传统文化, 需加强传统文化教材的研究与开发, 拓展课程资源, 注重传统文化中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校园里开展“每天一诗”、“每周一文”的活动或开展一个班级读书会, 让老师上传统文化书籍的阅读指导课,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 并让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也可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创设传统文化的校园育人氛围。

(3) 改革课堂教学, 构建以读为本、师生互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让学生学习自主化、朗读情感化、理解个性化、作业多样化。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 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开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或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论文评选等活动。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过程中, 举行一两个小型的知识问答比赛引导师生互动等等。

(4) 结合学校实际,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了解民风民俗。

组织学生参与有关社会活动, 参观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博物馆, 并让学生尝试写作观后感或民风民俗介绍、调查报告、小论文等, 让学生自己加深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领悟。

“文化之于人, 正如水之于鱼, 一方水养一方鱼, 无文化之国家, 无文化之民族, 无文化之人群, 便如无水之鱼, 无本之木, 欲求成长发展而永无可能”。陈凡之在《剑桥导引》中也说道:“许多许多的历史才形成一点点传统, 许多许多的传统才形成一点点文化, 我们有幸的是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一点点文化”。今天, 人类正处在社会极具变动的时代, 回溯源头, 传承命脉, 相互学习, 开拓创新, 是各国宏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因为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 泽被后世, 这样我们的子孙才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的世界里。让我们依托积淀千年的华夏文化, 让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教育现代化为目标, 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参考文献

[1]任继愈, 冯其庸, 李学勤, 芦荻.传承发展优秀历史文化[N].光明日报, 2007-5-8.

[2]崔德群.现代教育的缺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给养[Z].中国儒学网, 2005-3-31.

[3]龚书铎.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J].高校理论战线, 2007, (7) .

语文教案-坐井观天-教学教案 篇7

1、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

2、辩证地认识“井底之蛙”。

3、懂得对有缺点的人,应当给予帮助。教学过程:

一、引出青蛙

1、同学们,昨天张老师已经带着你们痛痛快快地读过了这篇课文,这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教师随即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什么叫“坐井观天”,你知道吗?

这一口井里有水吗?(这是一口枯井,只有下雨时才有那么一点儿水。)

3、“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这一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板书:青蛙)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

二、认识青蛙

1、听听朗读,看看动画,感觉一下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听完后想读一读的同学自己站起来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

2、下面张老师要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喜欢这一只青蛙的同学请举手,不喜欢这一只青蛙的同学请举手。

喜欢这只青蛙的同学读青蛙说的话,不喜欢这只青蛙的同学读小鸟说的话,张老师读旁白。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板书:这是一只()的青蛙

4、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谈自己的见解。并将自己的“理解”写在黑板上,学生不会写的教师写。(如:自以为是、骄傲、没头没脑、没有知识、眼界不开阔、不听话等)

5、在同学们(大多数同学)看来,这是一只不受大家喜欢的青蛙,不受大家欢迎的青蛙,因为他„„(根据板书),咱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读这篇课文。

三、理解“坐井观天”

1、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人们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2、张老师这儿就有几个例子(出示):

(1)小明这次到北京转了一圈,可开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井观天,没想到外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2)有些人坐井观天,自我感觉特别好,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们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4)原以为我们的设计、规划够先进了,可去外地一看一比,才知道我们是坐井观天,比起人家就差远了!

这四个例子中的“坐井观天”是说这些人坐在井底看天吗?

3、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四、再次认识青蛙

1、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都认为这一只青蛙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甚至自以为是,他一直受到人们的批评指责,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太可怜了,这是一只可怜的青蛙!(板书:可怜)张老师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交流,联系课文、图画等进行引导。

参考:

(1)青蛙并没有说错,他说的是真话,他看到的天的确只有井口那么大,没有说谎,这是一只诚实的青蛙。

(2)这一口枯井太深了,青蛙那么小,光凭他自己的力量,怎么跳得出去呢?如果自己能跳出去,他早就跳出去了,我觉得它是一只弱小的青蛙。

(3)这一只青蛙一生下来就呆在这一口枯井中,没有亲人,没有同伴,太孤独太寂寞了,我觉得它是一只孤独的青蛙。

(4)井底没有丰富的食物,只能吃一些不小心掉进来的小虫子,有时还要饿肚子,我觉得它很可怜。

(5)这只青蛙很有礼貌,见到陌生人就跟他们打招呼,我觉得它是一只有礼貌的青蛙,我喜欢它。

(6)他永远也无法享受外面精彩的世界,他太可怜了。

五、同学们,今天咱们这节课,全面地认识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咱们不应该讨厌他、批评他、责怪他,而应该可怜他、同情他、帮助他。对像坐井观天的人也一样,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才对。现在,谁来想个巧妙的办法帮助这只青蛙离开这口枯井?

六、青蛙被你们救上来以后,他惊呆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七、这只得到你们救助的青蛙为了感谢小朋友们,它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看看么?那就是我们的生字宝宝,快来和它们做朋友吧!

语文《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 篇8

《坐井观天》是一篇成语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一场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小。文章语言优美,对话部分生动有趣,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实施不足之处:

(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沿”字重点理解,但是由于课件没有掌握好,讲的内容快于课件以至于又回过头来讲了这个生字。以后一定要联系课件的使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大量的运用,但是过于单一,每次形式一样。朗读形式要多样化。

(3)理解课文,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日光短浅。课文的寓意带领学生一起体会,这点还比较满意。但是在群文阅读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体会,如果给学生讨论的时间效果会更好。

(5)充分朗读,读中质疑,让学生带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再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阅读课文穿针引线。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出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这方面值得反思的是没有给孩子充足的时间“思”。

(6)体验情境,感悟朗读。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并通过读对话,看动画,说感悟,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的书,读出感受。在这里读的形式我用的不是特别完美,如果能单独找到几只“小鸟”和“青蛙”来展示会更好。

(7)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己学过的语言文字。综合能力需要经常尝试、锻炼,这次的群文阅读板块很不成功,匆匆忙忙的一带而过。没有给孩子时间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生字的讲解也过于简单,讲解菱形十字格应和学生一起观察而不是直接讲解。

语文《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 篇9

一充分认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 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讲话中就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指明方向, 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 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要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二语文课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需要重点突破的“八要”

当前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1) 青少年对传统文化认识模糊或兴趣淡薄; (2) 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比较普遍; (3) 从事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 (4) 社会传统文化氛围稀薄。要改变目前现状, 需要从八个方面努力:

1.加强语文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培训, 提高文化素养

任何教育目标都要依靠教师的力行和实施才能得以实现。没有真心热爱传统文化的教师队伍, 就不会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落地生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并使之成为自己的爱好与追求。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修养, 不但能把传统文化内涵阐释出来, 还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老师勤于耕读, 成为学识渊博的人, 学生就会敬佩你。只会背教学参考书、敲电脑查资料的老师, 让学生是不可能佩服的。

2.充分重视语文中的情感教育, 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 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传统教育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将思想道德放在首位。要注重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 在教学时充分挖掘课文的道德因素, 重视语文教学的情感磨砺志气作用, 与学生的生活需求相结合, 感同身受地教, 学生就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 久而久之, 潜移默化, 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 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3.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语文教师要沉下心来, 结合《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与要求, 对每篇课文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挖掘总结, 并选出与学生生活实际、发展需求有帮助的, 加以语言、视频、图片等的拓展延伸, 并结合教学情境适时运用。根据课文蕴含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讲清楚其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例如学习《<论语>十则》, 要阐述孔子刻苦学习、颠沛奋斗的经历, 进而明白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思想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核舟记》《中国石拱桥》等则要讲清楚中国几千年以来科学技术的先进地位, 以及推动世界进步发展的作用, 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4.改革语文课堂教学,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与学生价值取向共优化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要构建以读为本、师生互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励学生大胆发言, 使其平等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观点的碰撞中闪耀智慧光芒, 让每个学生都切实感受到把古人思想和自己思考结合起来的乐趣和收获。让师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 思想渐渐摆脱浮躁, 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 既学文化, 又学做人。

5.重视课程文本阅读, 扩大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量

语文教师要注重将具有中华文化核心精神的经典名篇推荐给学生阅读。诵读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 通过经典诵读, 使学生在与经典对话过程中, 与作者相逢于案前灯下, 视通万里, 思接千载, 从而与圣贤为友, 与经典同行。

6.加强学生书写的指导

用筷子吃饭、用毛笔写字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特征。要加大对学生书写指导和习惯的培养, 让学生了解、欣赏、感受民族书法艺术, 让学生的精神品味得到提升。

7.营造语文课堂的中华文化氛围, 接受人文熏陶

语文老师要配合班主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 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名言警句, 办好传统文化黑板报等;依托校内文化资源和主题活动,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向学生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设传统文化的校园育人氛围。

8.结合学校实际, 开展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坐井观天》的优秀教案 篇10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课以寓言的形式,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空大小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或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要挖掘深含其中的寓意,对孩子们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坐井观天》是本组五篇课文中的第一篇,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先导,学习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本组课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课时中,我带着学生从读中悟,悟中读,反复品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又利用简单的小实验,让故事深含的寓意跃然纸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已学生字。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体会青蛙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错误。培育学生看问题、认识事物时要站得高、要看得全面的思想。

三、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包括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一定的积累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有一定的阅读,写话能力。

四、设计理念: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针对学

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 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

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 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重难点 :

根据内容主次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的重点是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卷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六、说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体会、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采用多媒体、头饰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了现代的教学手段,采用动画演示的方法和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目标。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为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七、教具准备:

ppt、课堂用品

八、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研读对话——演读入境——抒发感情,升华情感几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坐井观天》。

齐读课题。“观”是什么意思?看了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3、要想读好这篇课文,首先就要检测同学们的生字认读情况,看那位同学预习的最好,生字认读的最好。(出示)同时加强形近字的辨认和字词的巩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

1、看来同学们的生字掌握的都很好,那么这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以上要求。(出示)

我采用学生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

2、青蛙和小鸟各在什么地方?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出示)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说说这个“落”用得好在哪儿? 能具体说说,井沿指哪一部分?

井沿指井的边。井沿就是井边。那么桌子边叫什么?——桌沿;床的边呢——床沿;小河的边——河沿;帽子的边——帽沿;

他们在争论什么?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并结合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

(三)研读对话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而后再仔细品读。

1、下面再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仔细的读课文,用“——”划出青蛙的话,用“﹏”划出小鸟的话。并完成以下问题:

(1)青蛙和小鸟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

(2)青蛙认为天有多大?

(3)小鸟认为天有多大?

2、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呢?我们来合作读一读。

(研读第一次对话。读完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读懂了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还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3、我们来看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请同学读)

(1)小鸟飞了一百多里路,说明小鸟飞得?。特别远,到底有多远呢,谁知道?大约是从我们曲阜到济宁的距离,远不远?大家一起读一读。

(2)、青蛙相信小鸟说的话吗?

它们产生了争论,谁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你知道它们各自的观点吗?

4、男生女生合作完成它们的第二次对话,分角色读。

(1)“说大话”是什么意思?青蛙认为小鸟的哪句话是大话?它为什么认为小鸟说的这句话是在说大话呀?

所以它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难以接受。疑惑不解。

(2)青蛙实在难以想象,它想: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它的意思是——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的。这里用反问的语气来说肯定的意思,进一步强调自己的观点,它的观点是——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用不着飞那么远。

(3)师:谁来做青蛙,告诉小鸟。(指名读)

小鸟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谁来做小鸟,讲给青蛙听——指名读。

师:小鸟,你想告诉青蛙什么?谁知道“无边无际”?小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请大家一起跟随小鸟飞一回,我们出发了——(播放各

小鸟飞过了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边,天可真是无边无际!谁来告诉青蛙,让它明白,天是无边无际的。

5、青蛙和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1)、听了小鸟的话,你觉得它说得对吗?(对的)但是,听了小鸟的话,青蛙却笑了,说——

(2)、青蛙为什么笑?他是怎样认为的?

(3)、青蛙为什么这么肯定自己不会弄错的?我们来做个实验。请同学们用纸做一口井,我们到井底看一看,你看到的天花板有多大?

真是一只————自以为是的小青蛙。我们来齐读小青蛙的话。

(4)、用一......就说一句话

(5)、师:青蛙笑了,我们发现小鸟也——笑了。读一读,说——小鸟笑青蛙什么?

(6)师:所以小鸟说——你是弄错了。这是小鸟第几次说青蛙弄错了?前一次在哪里?我们来读一读。

由此可见:

小鸟是:目光远大,见识广。

青蛙真是:目光短浅,见识少。

这就是坐井观天的故事

(四)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

(五)抒发感情、升华情感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

1、青蛙终于跳出来了——哇,它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

2、谁能说说“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什么吗?

3、交流:学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4、所以我们要对小青蛙说:

小青蛙,小青蛙,水井底下安了家,说天只有井口大。

小青蛙,你错啦!天是无边无际的,你快出来看看吧!

小朋友,记好了,不学固执的青蛙,看待事物全面化。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板书设计:坐井观天

小鸟 无边无际 目光远大

天有多大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 篇11

qīng wā kǒu kě hē shu ǐwú biān wújì nòng cuò

( )( )( )( )( )( )( )( )( )( )( )( )

xiāng xìn jǐng yán zuò jǐng guān tiān tái tóu huí dá

( )( )( )( )( )( )( )( )( )( )( )( )

二、比一比,组词语。

渴( )蛙( )哈( )台( )

喝( )洼( )答( )抬( )

三、给句子加标点。

1.你 从 哪 儿 来 呀

2.朋 友 别 说 大 话 了

3.小 红 马 把 事 情 弄 错 了

四、读一读,抄一抄。

小鸟青蛙朋友坐井观天看见井沿抬头无边无际

五、把下面的词语组成句子。

1.我们祖国的热爱山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锋小同学背过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上小鸟飞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句子,然后填空。

1.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井沿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朋友,是你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3.青蛙要是真的跳出井口来,它会看见__________,它会吃惊地说:

“______________。”

七、读一读,写一写。

fù guì bù néng yín pín jiàn bù néng yí wē iwǔ bù néng qū

八、日积月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优秀语文教师素养探析 篇12

一、渊博的学识和较高的专业素养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是有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 对课本不仅充分了解, 而且有自己独到体会与感悟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侃侃而谈, 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能够细致耐心地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 以独到的语言魅力和渊博的学识将学生紧紧的吸引到自己的课堂上, 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崇敬、向往之情, 对教师有尊崇、敬仰之感。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会博览群书, 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琴棋书画、诗词音律样样均有涉猎。课堂上能够就轻驾熟、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他会丰富自己的知识, 开阔自己的眼界, 提升自己的能力;他能带领学生去了解更加广阔的世界, 去了解课本之外的山川、风土, 去体味更多的人情世故。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会止步于眼中所见, 会时时刻刻去加以反思。《论语》中有曰:学而不思则惘, 思而不学则殆。一个懂得反思的教师才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才能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才能够把眼中所见消化吸收为腹中所有, 才能紧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法, 能够将枯燥乏味的教科书整合组装为生动活泼、富有意趣、充满灵性的课堂, 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将知识融化吸收, 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的魅力, 学习的乐趣。

二、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礼记》中有云:“师也者, 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陶行知也曾经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 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认识汉字、学会写作,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 培养其爱国情怀。我国要培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不仅是高知识水平的, 还应该是高道德修养的。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一) 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

欲立人必先立己,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小学的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 还处于成长期, 其周围环境对其道德情操的形成、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 特别是一名具有人文情怀的语文教师, 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为学生做出应有的表率。

(二)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身上要能闪耀出人文关怀的光芒。

皋玉带曾经说过:“语文教育的唯一宗旨, 在于为年轻的生命提供明丽而充沛的阳光, 使学生把人文的阳光溶化为自我的肌肉和血脉”。成功的语文课堂是能够让学生如沐春风、如遇甘霖, 让学生心旷神怡、轻松愉悦的课堂, 是能够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获的课堂, 是让学生的心灵得以洗涤、思想得以提升的课堂。一名有人文关怀的语文教师必须是热爱语文教学, 喜欢与学生交流的教师。中小学的学生往往对事物没有全面、客观、理性的认识, 他们通常把对一门课程的喜欢建立在对一个老师喜欢的基础之上。如果一个教师把教书育人当做是自己赚钱的手段, 而不是自己所热爱的、所愿意投注心血去经营的事业, 那么这份工作带给他的将不会是欢喜、不会是动力, 而是周而复始、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 那么可想而知, 他对待这份工作的态度将会是消极的, 只要把课本中的内容照本宣科的传授给学生就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他不会去想学生是否能够接受, 学习过程是否轻松愉悦, 自己是否还需要进行提升。只有热爱语文教学, 懂得和学生交流的教师, 才能把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正能量传授给学生, 才能了解学生心中所需、心中所想, 才能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

(三)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能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当中存在着很多师尊生卑的现状。很多教师把让学生干活看做理所应当, 甚至随意的责骂学生, 使学生时时处于被动接受教育、被逼接受教育的境地, 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严重不平等。偶然间听到一个小朋友与其妈妈的对话, “妈妈, 你知道吗, 今天上课的时候老师的书掉在了地上, 我帮她捡起来还给她的时候她竟然跟我说了声‘谢谢’”, 说话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天真灿烂的笑脸背后潜藏的是畸形的师生关系,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要做到“蹲着”与学生对话, 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给予学生应有的平等与尊严, 让他们感觉到站在讲台上的那个人是自己的大哥哥、大姐姐, 可以把自己的心中所想毫无顾忌的告诉他们。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 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 还能够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

(四)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能够以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现在社会当中存在着很多家长给学生送礼的情况, 这些家长希望能够以此使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更多的“照顾”, 部分教师行职务之便对这部分学生给予偏爱;也有一些教师对学生成绩好的学生青睐有加, 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冷眼相对。这样的教师不仅置自己的尊严于不顾, 更给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抹上了污点。一名有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的语文教师会把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都当成是自己的孩子, 以一颗慈爱之心去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无论是学习上的问题, 还是感情上的困惑都以细心、耐心的态度去帮助他们解决, 让他们在一个平等团结和谐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成长为一名有知识、有道德、有素质、有修养的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齐娜.语文教学中哲学素养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 2010.

[2]丰建霞.语文“卓越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培养[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4 (05) .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的课件 篇13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沿”字的音,掌握“观、际、答、弄”四个字的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教学准备】能活动的挂图、玻璃板、投影仪或生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16开的白纸。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一)谈话导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六课坐井观天(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暂不讨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二)提问:

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三、分段学习课文

(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青蛙、井里。并把剪好的一只青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放大了的插图上的井底。)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小鸟、天上。并把剪好的小鸟图片贴在插图中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边。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教师指着插图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二)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1.学习它们的第一次对话。

(1)青蛙问小鸟什么了?(指导朗读,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2)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小鸟为什么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井沿上?(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

2.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2)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说小鸟的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是搞错的意思)。什么叫“无边无际?”(“际”是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边际,“无际”就是没有边际,“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

3.学习第三次对话。

(1)让学生小声自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是什么表情?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

(3)青蛙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教师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要表现出既觉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诚恳。)

(5)假如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教师边说边把插图上的青蛙图片从井底移到井外来。)看看天,它会发现什么?会怎么说呢?(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4.让学生齐读课文,读后提问。

在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上,青蛙和小鸟各是什么看法?它们的看法为什么会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鸟是在天空中飞翔,所以它看到的天确实是无边无际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5.小结。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盲目自信、自以为正确,不肯接受小鸟的帮助,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6.戴上青蛙、小鸟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青蛙、小鸟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四、布置作业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 篇14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随文理解和掌握“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等词语,识字“沿际”。

2、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研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第二次对话,理解他们不同观点的原因。

初步学习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教学重点: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前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理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小”。

教学准备:板画水井贴图词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集体背诵《识字四》。

2导入新课《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

1一读读通课文,把读不通顺的句子读3---5遍。

2二读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3三读边读边想,《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研读三次对话,随文识字

(一)反馈:《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和()争论()

2.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3.反馈出示课文4.5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的观点是(),

小鸟的.观点是()。

(二)思考:青蛙和小鸟的观点为什么截然相反呢?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这一段,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2理解“井沿”,识字“沿”

小鸟落下的这个位置就是“井沿”,看来“井沿”就是--井边,“沿”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边”。

(教师手指桌沿)那么这是?----桌沿

学生给“沿”组词。

3.理解“落”字在句子中的运用。

给“落”换词。

想想为什么课文没有用“停”等词呢?

(三)教师引读,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了解故事的起因。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了解“一百多里”有多远,读好“一百多里”。

(四)研读第二次对

话,争论的要点

1.理解小鸟的观点

1)理解“无边无际”

小鸟飞过那么多地方,但是它都没有看到天的尽头,这就是课文里的哪个词?(无边无际)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们还可以说什么也无边无际?

2)天如此无边无际,怪不得…….

教师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集体读,再次回顾。

教师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指名读,想想小鸟会()地说。

评价读中感受小鸟的自信、诚恳……

2.理解青蛙的观点。

1)理解“大话”:“大话”是什么话?青蛙认为小鸟说了什么大话?

2)青蛙问小鸟“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它其实想说的的是:(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3)出示两个句子读一读,感受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感受“!”和“?”的变化。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4)听了青蛙的话,你心里一定有了问题了。(预设:青蛙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呢?)

5)探究青蛙的观点的形成原因

问得好。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用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可启发学生想办法获得青蛙的“体验”。或者自己引导

A抬头看看教室的天花板,你看到了方方正正的一大片,但是再把纸卷成筒状看看天花板?你又看到了什么?)

B再观察一下课本插图中青蛙所处的位置,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

6)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青蛙的话,读好“!”和“?”

语文《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 篇15

一、浅谈“中职语文阅读”

专业和职业在教材中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现。在各中职院校中, 学习时间与方式相对较为自由, 随着中职院校课时量的减少, 教材的内容也随之减少。据调查数据显示, 半数以上老师反映语文阅读教材与专业知识相关联系甚少;有为数三分之一的老师认为语文教材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没有过多的帮助, 交际能力也没有得到一定的提高和改善。以往语文教材的编制, 使得老师很难将教学和实际社会需求相结合来教学, 而这使学生的受教育水平也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中职语文教育目前并不受各中职院校学生的重视和青睐, 那么重整中职语文教材的内容, 以专业要求为导向, 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 融入一些多元化的东西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积极性, 改编出对学生教育有用的东西才是当今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在以往的中职语文阅读教材中, 更注重的是实用性, 对学生的教育训练就是做习题, 忽略了语文阅读的人性化特点, 用习题代替了学生对文本的认知和领悟, 淡化了学生在人文精神方面的修养, 并且更为严重的是在一些职业教育者的观念里, 职业教育就是为了社会输送大量的技工, 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职业素养或者是人文概念。

二、企业优秀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1. 企业优秀文化的功能

企业的优秀文化不仅可以凝聚企业的向心力, 起到经营管理的导向作用, 而且还可以约束企业各个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一个好的企业员工并不只是靠严格的制度, 而是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导向。因为只有一个企业员工在真正意义上认可企业文化, 才会去遵循。

2. 企业优秀文化的作用

优秀企业文化可以在无形中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企业成员心中认可企业文化就会对企业产生一种自信和骄傲, 正是这种感受可支撑其在工作中的热情和团队凝聚力。

优秀企业文化可以激励企业员工保持高昂的战斗力。各个员工在思想上统一理念, 能更好地完成目标, 促进员工与员工的和谐相处, 大大提高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 各成员相聚一心, 企业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播, 企业才能发展壮大。

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经营管理起导向作用。因为企业文化一旦形成, 就会建立起一套属于本企业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标准。一旦一个企业成员行为上有所不当, 那企业文化标准就会及时的给予导向。

一个企业想要走的长远, 就要有文化, 因为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主要精神支柱, 有了文化企业才有了立足之本, 生存之道。

三、中职语文与企业文化相融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 学生听, 这种“满堂灌”的被动方式虽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 但枯燥的知识讲解却会令学生不厌其烦。在如今这个事事都注重创新的时代, 教育的改革也是呼之欲出, 不只是一味地灌溉, 要学对自身有用的, 能立足于社会着眼于未来的知识与文化。倘若中职语文阅读与优秀的企业文化相结合, 完善合理的企业文化渗入到中职语文学习的课堂中肯定会有很大的反响。原因之一它是学生以往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 使学生有一定的新鲜感;之二它是企业文化, 是社会的产物, 学生了解一些企业文化, 可以使其在未来的就业发展中有一定的辅助性作用。

教育是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社会需求为依据点, 在其改革和发展的过程, 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和兴趣, 不仅要对其职业技能做出专业的培养, 更要对其职业道德, 做人原则给予引导。

中职阶段的学生相对于中小学生有了一定的思想和判断力, 容易接受新事物, 可塑性强, 在中职语文阅读中加入企业文化,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目标地去努力, 教育学习中以人为主, 以企业及社会需求为本, 加大教育改革, 促进学生的能力, 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全面发展为学生进入社会走上企业岗位打实基础。

教育要“人文”全概, 现大多中职院校对语文教学上还停留在应用文知识和口语技能的传输, 却忘记了一个学生心灵和精神的塑造才是更为重要的。在中职语文阅读中加入企业文化不仅可以使教材更加丰富多元化, 同时还可以更好的引领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成为一个综合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需求的人。

四、总结

中职语文阅读若要创造其独特性与丰富性, 就要融入不同的文化元素, 给其注入新的血液。那么中职语文与企业文化的结合不仅巩固了中职学生专业的全面性, 更提升了其自身的一个道德修养观念, 让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和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精神文明社会。

摘要:教育是一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那么无可置否的教材在整个教育领域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这个与时俱进的年代, 以往语文阅读教材中仅有的基本素养梳理和灌溉是远远不够的, 经济上调整产业结构是为了更好更快的经济发展, 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为了增加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人才的输出, 为了适应社会, 将企业优秀文化融入中职语文阅读中, 将课堂与企业文化联系起来, 更好的促进教育的完善, 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企业优秀文化,两者相结合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岑欣.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材改革的探讨[J].广州大学, 2015 (3) :3-5

[2]丛明玉.论中职语文教学的阅读教程资源开发[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12, 6 (5) :3-5

[3]黄凤鸣.企业文化融入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机电工程学院, 2012, 8 (6) :4-6

上一篇:那一次我真幸福作文下一篇:毕业设计论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