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语言活动提问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教师语言活动提问(精选9篇)

幼儿教师语言活动提问 篇1

内容摘要:有效提问是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提高和较好达到提问目的的提问.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语言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提问,教师在幼儿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效性的提问,可以提高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身为一名幼儿教师,灵活提问,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对孩子进行巧妙有效性的提问,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使孩子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有效提问、语言教学、思维

一、有效性提问

(一)有效性提问的概念:有效性提问是指提问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关系不断对被提问者提出问题,让被提问者能够积极参与到提问环节当中,与此同时有效发散个体思维、激发个体想象力,最终做出有效的回答。有效性提问还应当具有个体针对性、内容针对性、实际目的性、最大启发性等几项为之重要的要求,同时激发个体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效性提问的特征主要包括:

1.提出的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难易程度 2.提出的问题要有不同认知水平或类型 3.提出的问题要针对全体幼儿,而不是部分 4.提出问题时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思考时间 5.对幼儿的回答给予适当表扬和反馈 6.鼓励幼儿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问题

有效提问进行时要注意:1.要设计有层次性的提问,使每一位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在提问中体验到回答的喜悦与收获。2.提问目的相同时,-1-

要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相同的提问方式很容易让幼儿产生厌倦的心理、没有新鲜感、注意力分散等问题,所以当目的和形式相同时需要教师采取不一样的提问方式,让幼儿保持的新鲜感,从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3.开放式提问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思维,教师在语言教学时可以多设计开放式提问。

(二)语言教育:语言教育的本质就是给幼儿创设运用语言的真实情境.《纲要》中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师应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创设不同的语言运用情境,引导幼儿学习运用语言跟人交流.(三)语言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性提问是指:在进行提问过程中能给幼儿创设他们想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围绕教学的目标来设计的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提问,这对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发散性思维、幼儿想象力都有提升作用。总而言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连续性的过程,对于有效性的提问,需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发展的特点、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等多种因素来进行变换提问方式的,从而才能达到语言活动的教学目的,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二、语言活动中提问的研究

在语言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教师提问的效果不理想的现象,提问没有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也没有让幼儿产生参与到其中的兴趣,甚至出现了教学目标以外提问,从而使语言活动结束后幼儿的认知能力没有从活动中得到提高,幼儿对活动不感兴趣,还有很多类似的现状,例如教师没有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以及个别幼儿的差异展开提问,提问应当及面向全体幼儿也要兼顾到个别幼儿。对语言活动中提问的问

题我们做了一下分析:

(一)教师提问的层次较低

教师在语言活动中的大部分提问都在教学目标设计之外,例某些教师会习惯性提问:“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听故事好不好呀?故事中的这位小朋友这样做对吗?我们要不要向他学习呀?”这样的提问方式已经定向了幼儿的回答思维了,一般性提问在幼儿语言活动中已经无法有效的激发幼儿主动性的,更难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提问提问层次太低只会限制了幼儿的思维。

(二)教师给予幼儿观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过短

思考可以很好的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在语言活动中,一些教师为了赶进度忽略了幼儿的观察思考,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太少,使得幼儿在提问时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大班语言教学《小猫生病了》中,教师展示四幅图片后就直接直接提问:“小朋友看了上面的图画看懂了么?,图画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这时候想表现自己的幼儿就会立刻站起来说:“我看到图上有小兔子。”老师发现他没有表达清楚,就请另一个小朋友来帮助他。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幼儿园开展语言活动中还有很多,教师没有给幼儿观察和思考的时间,直接给出图片对幼儿进行提问,这种提问方式是不好的,应当先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再进行提问.教师应当让幼儿在观察中通过自身现有水平与知识的理解加上对教师有针对性提问的思考再与同伴交流后作答,这样才不会挫伤幼儿积极性,也能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来观察思考与讨论。

(三)因各人差异,幼儿得到回答提问机会不均等

表现活跃的孩子总是能得到教师的青睐的在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时也往往是让表现活跃的孩子回答,这使得一部分孩子的得不到回答提问的机会,也使他们失去了很多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长期如此将会

使一些表现不活跃的的幼儿失去信心,不再想表现自己,体会不到语言活动中的乐趣,这对孩子的心理发育是很不利的.(四)过分追求答案唯一,束缚思维

“标准答案”束缚住了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思维无法扩散.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过分的追求答案唯一,使“标准答案”深植在幼儿思维中,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可怕的.这会束缚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无法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限制了思维的扩散,慢慢的,幼儿可能会失去了创新思维,思维变得平庸.但是这却是当前幼儿教师提问中不该有却也无法避免的现状。

三、如何提高语言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性提问

(一)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全面性

1.比较提问:教师在比较分析后,在相同中找出不同 2.逆向提问:从故事现成的结论的相反的角度提出问题

3.想象力提问:鼓励幼儿想象故事情节外的情况,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教师提高问题的认知层次

高认知层次的提问引起的是幼儿的高级思维过程。幼儿需要超越感知所给予的信息或回忆性知识,在比较、分析与综合等高级思维活动后,才能有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由浅入深,慢慢引导,幼儿无法直接理解高认知层次的提问,因此,教师需要先做一些低层次提问,再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幼儿理解高层次认知的提问,使幼儿在提问中能够获得解决程度复杂一些的问题的知识,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三)教师在提问中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幼儿发育程度不同,智力上也存在着一定得差异.对于发展水平不同的幼儿在提问上也应当有相应的设计.在难

易程度与灵活性强弱方面,发展的较快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幼儿就把设计好的较有难度与灵活性较强的问题给予提问,而发展较慢的幼儿可提问一些较简单基础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只有考虑到个体幼儿的差异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四)教师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问题

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创设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提问,使提问更加适应幼儿的认知水平,以达到学习的效果.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易难结合,简单的提问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重点提问能使教学活动达到高潮,使幼儿获得更多更高层次的知识.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分析和思考教学内容,设计好教学内容中的核心内容的提问,鼓励幼儿对提问做出回答,并对幼儿的答案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扬,再根据幼儿答案引导幼儿发散性思考,得出更多不同思维的答案,是幼儿在认知上多元化,创造化.(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做出探究性的提问

幼儿教师语言活动提问 篇2

幼儿园中教师所组织的活动, 多半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活动之前, 教师巧妙设计提问, 产生提问, 用问题来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回答, 从而保证整个活动的顺利完成。有些时候, 教师会发现幼儿在回答的时候, 并非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来完成提问的问题;甚至幼儿的答案和教师的提问一点儿也不相干。面对这种困惑, 作为幼儿教师的你, 此时要对自己的提问作一个深刻的反思:应该想一想自己是在哪一个细节上出了问题, 而导致活动的中断?不难看出, 是由于你的提问没能让幼儿明白你整个教学活动的意图, 由此阻碍你教学目的的完成。得出,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语言如何运用是十分关键的。

在各种活动中, 教师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 幼儿处于主体;教师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设计活动, 如何保证每一个活动较好完成, 关键是要看教师在活动中是如何设计提问性语言的。

幼儿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他是在与他人不断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 教师在活动中的提问语言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语言的趣味性

兴趣推动人们认识和感知新事物能力的提高, 因为兴趣才促使人们去认识更多的东西。幼儿在认知上更加倾向于对形象事物的接受。因此,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提问的时候应该抓住幼儿的兴趣, 围绕幼儿的兴趣而展开提问。目的是要考虑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激发幼儿积极回答问题的主动性?问题的难易程度幼儿是否能够接受?教师还可以借助有利于调动幼儿积极性的一切手段来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如: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动画、生动形象的面目表情等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使活动充满乐趣。

二、语言的针对性

教师语言的针对性是指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环境, 不同年龄和不同水平幼儿运用不同的语言, 而实施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不同需要来进行提问。

活动中的提问在照顾幼儿个体差异的同时应该是与本次活动有关的问题, 可以是针对整个活动的提问, 也可以是针对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提问;这样一来, 既可帮助幼儿理解活动的相关内容, 又能帮助幼儿通过对活动的回忆、整理作出针对性的回答, 即所谓的所问所答。若老师的提问语言不具有针对性, 则会为幼儿造成回答问题的误区, 影响幼儿自身理解能力的下降, 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在实际活动中, 往往会出现教师语言的不慎重, 无论幼儿作出什么样的回答, 都不会达到你想要的结果。

三、语言的引导性

幼儿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 不是刻意去追求它的完整性, 而是要求达到让幼儿能够根据提问作出有用回答。这一点便提示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引导性, 以不至于幼儿产生一些与问题无关的想法, 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突出幼儿的主体性。

教师在活动中的提问语言同时也具有引导的连续性, 根据活动情节, 设计一连串的发展提问, 让整个活动的内容都体现在教师的提问中, 幼儿通过思考, 作出回答, 进一步了解活动内容, 从中得到更为本质性地提高。

四、语言的目的性

一个活动的组织与进行, 要考虑从尽可能多的方面去促进幼儿不同领域的发展, 教师设计每个问题时, 要想到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促进幼儿在哪些方面的发展?围绕这个疑问, 去周密的总结提问性语言。例如:教师的提问语言可以培养幼儿语言逻辑表达能力的进步;可以促进幼儿想象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帮助幼儿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等等。语言的培养不单单是对幼儿语言领域的教育, 它也包含了除去语言领域的其他四个领域的养成教育。

由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 教师的提问语言, 对于幼儿的语言领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由于语言能力的发展, 则可更为有效的刺激其他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 幼儿回答问题的语言水平要高于教师提问语言的水平, 这样才会保证幼儿在语言的发展上有一定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活动中语言的运用要符合《纲要》中所涉及的语言领域的目标要求, 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幼儿应在教师提问语言的逐步深入与完成的情况下, 获得每次活动的新信息, 得到身心的更大完善!

摘要:幼儿如何得到高质量的教育, 幼儿在园得到哪些能力的提高, 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那么, 在活动中教师是怎样引导幼儿的, 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由此, 涉及到了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促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多方面能力的进步。本文教师提问语言的特点, 便是侧重应科学合理的使用教师语言, 突出了语言的重要性, 教师的提问不仅促进幼儿园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同时, 有利于发展幼儿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提问语言,特点,技巧

参考文献

论幼儿语言活动中的提问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有效提问;语言活动;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提问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提问的科学设计,能促使幼儿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收到预定的教学目的。而不合理的提问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会抑制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师生对话质量,使师生互动更为有效,有效提问是关键。

一、幼儿语言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

1、提问太于简单,没有起到让学生思考的目的,启发性不多,更多的是重于形式,思考价值不高,甚至没有。在教学中类似“行不行”“好不好”“是不是”等提问太简单,如《小老鼠上灯台》中问:“谁想上灯台?”“小老鼠聪明吗?”虽然幼儿很快作出正确回答,但不用思考,更不需要作出努力和探索,这缺乏启发性的问题,无助幼儿思维发展。

2、提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不强,容易偏离目标。提问散乱,偏离教学重点难点,不着边际,不利于幼儿思考的条理。如:常识教学认识《货车》,教师出示挂图卡车问:(1)这是什么?(2)它有什么用?(3)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它?幼儿开始讲述自己在哪见过货车;货车上装着什么东西;东西好不好吃等。大家讲述的激烈,零零散散的,虽然激烈,但不难看出只是提起幼儿兴趣,却对货车的一些基本特征没有归纳。偏离教学目的的提问太多,没有重点,提问便失去了它的意义。

3、提问没有铺垫,过于笼统,幼儿不知从何作答。提问的内容十分含糊、概括而不分明,幼儿不知从何做答,难以表达确切的意思,有碍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托班儿歌中《滑滑梯》让幼儿听完第一遍儿歌便问:“儿歌里都说了什么?”这一提问的内容包括范围比较广,没有具体指定的问题,托班幼儿感到茫然、无所谓是从,结果重复提问几次,幼儿也难以作答。大大挫伤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4、提问的形式不具多样性,过于单一。在给幼儿的教学中,每次都是一样的模式,不会创新,不愿创新,变化不多。还有如儿歌《谁最羞》里,逐幅图出示的问题都是“图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它是怎么走路的?”“儿歌应该怎么念?”这种千篇一律的问题,不但不利于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容易使幼儿产生厌倦心理,失去新鲜感而分散注意力。

5、教师准备不充分。教师对于问题的提出,只是随意为之,没有过多的考虑和思索,也没查找更多的相关的资料,也没有想象相关的延伸性的问题,常常被孩子们反问还不能回答,场面十分尴尬。只能用“这样的问题不要问”“学生思考下,老师下次上课再回答”“长大就会了”来回答,看似高明,实则是找不到台阶的结果,让学生的好奇心在学习中并没有得到满足。

二、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提问

1、提问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的年龄阶段性是非常明显的,提问时要遵循适合性的原则。因此,提问托、小班幼儿宜简单、具体。如:小班诗歌《树叶蝴蝶》引导幼儿观察实地环境便提问:“秋天到了,树叶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落下来?(树枝摇)树叶变成什么颜色?(红色、黄色)树叶落下来像什么?(像蝴蝶)”通过形象、具体的提问,幼儿很容易了解诗歌意思。到了大班,幼儿逻辑思维正处于萌芽时期,有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如再向大班幼儿问1+1等于几?这首歌好不好听?等,对大班幼儿来说实在太浅了。过浅的提问幼儿便感到乏味。因此,教师要针对幼儿发展水平及幼儿年龄特点,提问设计要难度适当、不同深浅,避免提问时出现过深或浅的现象。

2、提问要结合幼儿生活经验,注意循序渐进。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教师在提问时要要充分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减少思维障碍,保持幼儿的积极性。如《小刺猬和大菠萝》中,小朋友对小刺猬为什么要把好吃的大菠萝想象成“苦瓜”理解不了,老师巧妙地用反问的方式“为什么不把大菠萝想成好吃的苹果?”幼儿就通过生活中对“苦瓜”和“苹果”的比较,马上就理解了“想成苹果就更想吃了”,知道小刺猬想把菠萝留给爸爸妈妈吃的良苦用心了。

3、抛砖引玉,发展学生思维。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让幼儿不用想就能脱口回答出结果,这样就没有达到提问的目的;也不能太难,让班上全体幼儿思考后还是没人能回答,这样就会让幼儿失去学习积极性。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努力思考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比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让孩子自己去收集信息,这样比直接问“图上有几只小猫”更能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思考的欲望。然后再问学生:“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发展, 让学生思考图片上的情节的关联。

这样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想办法的提问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学习活动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办法又是在幼儿这个群体思考能力范围之内的,这样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同化幼儿原有的认知结构,让幼儿对认知的结构进行补充完善,最终进一步完善幼儿知识结构。

幼儿语言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幼儿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全体幼儿的身心特点,准备把握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设计能够全面发展幼儿的问题,确保能够体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全面发展幼儿整体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 吕耀坚.张佳瑜.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探析;幼儿教育;2010.3.第467期

幼儿教师语言活动提问 篇4

2018年云南临沧教师招聘面试之浅谈课堂提问的语

言艺术

很多老师都以为该将重点放在知识讲授上。当看过了许多实际课堂教学后,会发现,很多老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传递时所运用方式方法不一样,效果就千差万别。因此如何将课堂上的提问语言运用好,也就显得尤其重要。提问的意义非常深远,很多教育家都对提问技巧有着自己的真知灼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藤喜博甚至觉得提问是教学的生命。所以提问的“奥秘”是值得每一位教师仔细钻研的。

一、提问存在的问题:(一)填鸭式的无效问题

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五年级《鲸》过程中提出这样的问题:“本篇文章,作者主要想表达他对鲸的喜爱之情,对不对呀?”这种无效提问,得到学生的答案一定会是:“是”或者“对”。学生并没有思考,也就没有凸显出问题的意义所在,单纯是因为听了教师的阐述,觉得有道理,表示认同。并没有实现启发性教学。(二)问题设置过于简单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的课文《草船借箭》的最后是这样提问的。师:提出草船借箭这个方法的人叫什么名字?生:叫诸葛亮。师:诸葛亮是什么朝代的人?生:汉末三国。师:他的职业是什么?生:政治家、军事家。师:他是不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人呢?生:……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lincang.offcn.com

在小学高年级课堂上提出这样的浅显、没有深层探究价值的问题,对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拓展不仅没有帮助,还会使学生的思维受限,被一些固有的名词所禁锢。这些人物背景、简介的知识学生固然要了解,但是在预习阶段了解掌握就足够了,应让学生在课文中学习到更多的关于写作手法、文章内容、文章思想感情等知识,如那些隐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需要去挖掘的知识。我们可以用课堂提问作为线索来引领学生一起去探求文章的深层意义。(三)问题设置难度过大

有些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高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学生即使努力思考求解也无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如果教师时常提出难度较高,超出学生认知与能力的问题,学生容易在连续回答错误的情况下失去学习主动性和热情,并且会抑制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使他们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形成焦虑,胆怯的心理。例如:有位教师在教授小学四年级课文《忆江南》时,在初步感知过程就提出这样的问题:“诗人并不仅仅只是描写了江南的美景,还有深层次的情感,他的深层次思想情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就违背了我们教学理念和学段目标,这个学段主要是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并且循序渐进才是教学之道,要在读的过程中先找出意象,再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整合出情境,最后带领同学领悟情境,在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时,学生就会多多少少体会到作者的一些情感。这就是由浅入深的探寻作者的思想情感过程。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lincang.offcn.com

二、提高提问能力——精心设计问题(一)提问要有目的性

课堂教学提问的内容要与教材紧紧联系在一起,力求通过小结重点讲解突出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难点。目的是使每一次提问都能启发学生,回顾旧知识,理解新知识,实现知识的串联,知识体系的构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内容继而感受作者情感。如教学小学三年级课文《望天门山》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分析古诗前两句,设计提问“青山和碧水是单独存在的么?”分析出不是单独存在的,第一句是写两面的山夹江相望,着重写出水的汹涌,第二句则是写江水,来突出山的高大,相互映衬,缺一不可。再追问:“还可以通过这两句诗体会到什么样的情境呢?”让学生感受呈现出来的动态美,进而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提问要有开放性

开放性问题需要学生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思维方式、文化底蕴等,得出独特的感悟和体会,再加以阐述,这样教师得到的答案,肯定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小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的特点,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授小学三年级语文《燕子专列》这课时,在巩固提高的这个环节,设置一个开放性问题:“同学们说一说如果你是小女孩贝蒂的话,你会做什么帮助小燕子?”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可以在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带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lincang.offcn.com

入情感,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激起学生对小燕子的关爱之情。设计开放性问题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思维、提高表达能力,还可以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同学们可以在课堂上爱答,多答,乐答。

由以上可以发现,很多老师的课堂提问是存在很明显的问题的,有些教师认识不到课堂提问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环节是多么重要,自身不重视,这是不对的。其实提问的设计最能体现出教学的整体性,每个问题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这些问题都前后呼应,像机械表里的齿轮一样,各司其职、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因此,教学过程中要规避提问当前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提问,学会运用课堂提问。

更多临沧事业单位考试信息关注临沧中公教育

幼儿教师语言活动提问 篇5

摘要: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幼儿是通过问题进行学习的,有了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有问题不一定有创造,但是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幼儿的学习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事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更好地调动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何促进提问行为的有效性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断加强对提问行为的监控和反思,优化提问行为,才能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更有效地把握主体性教育,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关键词: 思维游戏 有效 提问策略

正 文:

1.提问的含义及有效性。

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教师提问则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幼儿做什么、如何做的提示,”从而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在以探索和操作为基础的思维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是否能够提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引发幼儿独立思考和操作积极性的有效的问题是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所以,如何在思维游戏活动中正确有效地运用提问策略是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

大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标准

所谓“有效的提问”,按加里·鲍里奇的观点应是“那些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格拉伊塞尔也指出,有效的问题应具备以下特点:清楚、有目的、简短、有序、发人深省。一个有效的问题,不仅能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什么问题是好问题,却没有固定的标准,这需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确定。虽如此,但有些方面是一定要注意的:要控制提问的数量;明确提问的目的性;以开放、高思维水平的问题为主;对于幼儿的回答教师要及时回应,学会追问。

2.教师在提问时要明确自己提问的时机和目的。

在思维活动中,教师要清楚明确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在什么环节提问最恰当,才能与目标紧紧相扣。无论是引发讨论的提问,还是激发幼儿想象的提问,或是引导幼儿深 1

入探究的提问等,都要按照逻辑的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出问题,避免缺乏明确的中心和目的随便提问。要考虑到幼儿智力和能力水平,预先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论题和教学任务。按照预先计划的次序提问将有助于幼儿的学习和思维训练。让我们来看以下案例:

比如在“小博士”活动中,本想引导幼儿分别按颜色和车型观察汽车排列的顺序,有两位教师因不同的提问效果完全不一样。附表:

适宜的提问

“小朋友,横着看第一排有几辆车?第一辆是什么颜色的什么车?第三辆是什么颜色的什么车?这两辆车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效果

指向明确,提问针对性强,幼儿能在教师提问的引导下由浅到难,一步一步的观察,达到了活动目的,幼儿也活动了发展和经验。

由于提问不准确,指向不明,孩子并不知该如何回答。

不适宜的提问

“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这些汽车是怎样来排队的?横着怎么排的,竖着怎么排的?”

效果

3.教师应把握自己提问的有效性及有效的提问具备这样几个特征:

3.1.能把握所提问题的难度水平。

即问题设计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和兴趣特点,使问题适合幼儿的能力水平。恰当地提问可以增强幼儿对问题的理解,减少对自身能力的忧虑。在水平程度不齐的班级里,要用自然的、简洁通俗的语言表述问题,调整词汇和句子结构以符合幼儿的语言和概念水平。

比如,在“图案乐园”活动中,提问“小圆点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了,可是走着走着,有几个贪玩的小圆点掉队了,哪个小朋友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队伍?”,就比提出“你能找出小圆点的规律吗?”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也更有利于幼儿理解问题,更能启发孩子去思考。如果是小班教师在《小博士》活动中问到“小朋友,你们知道小汽车是什么样的规律来排队的吗?”这样的提问就不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必然也得不到想要的答案。而“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汽车是怎样排队的?”这样提问的难易度更适合小班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因此,我们设计的问题的难易度一定要适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3.2.能提出多种不同认知水平或类型的问题。

从认知水平上分,可以分为基本问题和较高水平的问题。基本问题可以检查幼儿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较高水平的问题可以为幼儿提供较高水平思维的机会。

比如在“买水果”活动中,“熊妈妈从水果店里买了四个苹果给他的两个熊宝宝.怎样 2

才能把这四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熊宝宝呢?”属于基本问题,用来了解幼儿对等分是否有了一定的感知了解。而“熊妈妈从水果店里买了些水果给他的两个熊宝宝(出示购物单2)。但是看着这些买来的水果,熊妈妈犯愁了。她想让两个孩子都能吃到苹果和雪梨,而且每种水果数量要一样多,怎样分才能使两边水果的种类和数量一样多?你们说说看该怎样分比较好?”就是一个较高水平的问题,可以让幼儿进一步思考每种水果怎样等分在两边的篮子里,并用自己的材料进行尝试操作。

从问题类型上分,可以分为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如果仅仅是为了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或者是和用来了解幼儿是否掌握了某一内容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封闭式问题,如在“瞧这一家子”活动中,提问“这张照片皮皮是什么表情?”,“老师现在是什么表情?”。当提问的目的引发幼儿更多思考的时候就要避免提封闭式的问题,因为封闭式的问题之能得到“是”或“不是”的答案。而“皮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他还可能在什么时候也会有这种表情?”就会促进幼儿进一步思考原因,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较低思维水平上。附表:

封闭式提问 激发幼儿兴趣;了解幼儿是否掌握某一内容 “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可不可以”等

开放式提问

功效 引发多重思考; “为什么”、“怎么办”、“还有什么”、“你能告诉我们答案吗”

善于思考后回答 常用 语句 幼儿的 发展

机械回答

3.3.提问准确、清楚,避免模棱两可干扰幼儿的理解。

很多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以为越用华丽的语句,幼儿就能接受。殊不知由于的年龄特点受到限制,有很多问题理解不到。活动设计中的框架教学结构和关键问题,把它们写进教案中,清楚地、详细而精确地设计、表述问题,避免摸棱两可的、模糊的提问。提专一的问题,避免无休止的提问,不然会使幼儿受到挫折或迷惑。再根据幼儿的回答问一些随机性的问题。

如“小魔法师”中的“帮助小白兔”活动要求幼儿用自己的几何图形卡片拼出能够帮助小白兔的东西。教师提问“小白兔走的太累了,应该怎么办呢?”由于问题提到的“谁”指向不明确,问题变得模棱两可,幼儿可能理解为“小白兔”,也可理解为“集合图形”,所以得到的答案就可能是“小白兔可以······”;而改换提问“小白兔走得太累了,你用图形可以做出什么来帮助他呢?”结果,孩子们利用手中的图形卡片拼出了各种各样帮助小白兔的东西:椅子、床、汽车、飞机等等。问题明确、清晰,孩子们的头脑会更清楚。

3.4.要面向全体幼儿提出不同层次问题。所提的问题要能使大多数幼儿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

教学中的每一个幼儿都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享受平等参与集体教学活动的权利和机会,3

教师也理应保证每一个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教师提问喜欢用请“能干”的幼儿回答,用“能干”幼儿的思维代替全班幼儿的思维,一节课中有些幼儿获得了5-6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而40%以上的幼儿没有获得一次机会。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倾向于能力强的幼儿。但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就会忽略能力一般的幼儿,使得教学提问中只有几个幼儿在参与,而其他的幼儿就会觉得教师关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那些能力强的幼儿。”,由于集体教学活动提问的不平等现象,使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成为教学活动中的“边缘人”,甚至脱离了教学活动,这样,教学活动的提问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消极影响。

如在“图案乐园”活动中,要让幼儿掌握规律,但是能力不同的幼儿就会有不同的提问。如“小朋友,你看第一个小圆点是什么颜色?第二个小圆点是什么颜色?那第三个呢?你知道第四个是什么颜色的吗?”这个问题就适合请能力比较差的幼儿回答;“有几个贪玩的小圆点掉队了,请小朋友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队伍”就适合请能力普通的幼儿回答;“小朋友,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规律)帮助小圆点排队吗?”就适合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

3.5.控制等待时间,在幼儿回答之前提供思考的时间。

提问以后,等待一定的时间,可以增加幼儿对问题的理解、思考,再回答问题,并鼓励幼儿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因此老师在提出问题后给幼儿适当思考的时间是在大班思维活动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比如大班活动“立体图画”,老师出示示教卡1,幼儿根据观察、记忆画面内容,选择合适的画面,在托盘中拼合出完整的图案。这时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如果不给幼儿适当观察、思考的时间,幼儿就较难去发现并记住示教卡上图案的基本特征和颜色(蓝白相间),以及图案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教师应该在提出问题后给幼儿适当思考的时间,使幼儿能更全面细致的思考之后能自己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当操作后再出现错误,教师要用引导性的提问让幼儿自己去观察、讨论问题,而不是急于纠正错误。

提问恰当、适合幼儿的特性、问题指令的清晰明确是思维活动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了,既能发展幼儿思维,又能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名言常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思维活动教学更是这样。做好每一次活动的提问设计与思考是比不可少的,只有认真设计好每一个提问,才能发挥好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师幼活动的对话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4.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往往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是找出问题的关键。”那该如何培养幼儿的提问能力,让他们敢于、乐于、善于提出问题呢?

4.1创设宽松的情境,让幼儿敢问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创设情境,提供适当的机会,让幼儿能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敢想敢问,将自己的疑 4

惑大胆的表述出来。5-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第二关键,是综合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让幼儿处于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情境中。要允许幼儿出错,多用鼓励、肯定的语言去回应幼儿的提问。

4.2培养幼儿问的兴趣,让幼儿想问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最开始对幼儿提问的质量不要有太高的要求,让他们充分发问,教师要认真对待,尽量回应他们提出的问题,让他们有问的兴趣。还可利用区角,如设置一个“问题区”,让幼儿在其中互相提问,教师可从旁记录幼儿提出的问题,记录到一定量后,可将问题归类、展示,让幼儿有成就感。除此之外,还可以让一名幼儿根据活动内容事先去收集相关资料,设计问题,在集体活动时向幼儿提问,如大班科学活动《大自然的色彩》中,幼儿事先收集关于大自然中的色彩及相关实物的资料,然后向大家提问,“你们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颜色?红色的有什么?黄色的有什么?„„” 4.3培养幼儿问的习惯,让幼儿善问

幼儿教师语言活动提问 篇6

(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郑伟如)

早期阅读是一个融观察、记忆、思考、表达等多种认知活动于一体的综合过程,它受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所制约。作为教师,应在适宜的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幼儿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其中,提问的设计和组织是十分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提高阅读水平。

1.提问的设计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设计提问。适宜的提问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语言学习,还有利于幼儿的思维训练和经验准备。设计提问前,教师要深入分析图书内容,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设计提问。提问要有整体性,并能抓住重点、难点;要明确、难度适宜,并且要有启发性和思考价值。

提问要讲究层次性。如针对图画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提问:第一层次――观察画面,描述画面;第二层次――理解画面,进行画面外的想象,引导幼儿发现前后画面的联系;第三层次――不仅对画面进行详细连贯描述,而且注重对其中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与分析。

根据故事特点设计提问。以故事、人物情节为发展线索的,可以设计一些推理性提问,着重培养幼儿通过观图画和认识画面各种事物的变化与联系来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当出现故事发展的高潮时,可以设计一些假设性、创造性的提问,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生活现象为主、图画内容之间是平行性的,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提问来拓展话题。如在《今天穿什么》中可以这样提问: “你家的衣柜里还有些什么东西?”当故事中蕴涵着道德评判标准的,可以在读完故事后设计一些评价性提问,以挖掘图书中的教育价值。

2.提问的组织

有了精心设计的提问还不够,关键还在于组织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否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

提问应面向全体幼儿。教师应在调动全体幼儿集中注意力后紧接着提出问题,以便全体幼儿都能认真思考。应根据幼儿的认知心理特点,指导幼儿抓住画面的整体特征,让幼儿从整体上感知、了解画意,然后再引导幼儿抓住重点特征仔细地观察图画,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图画中每件事物之间、每幅图画之间的关系以及图中事物与全图之间、单幅图画与整幅图画之间的联系。此外,在引导幼儿观察图画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幼儿的想象,使其思维活跃起来。

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要由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来回答。如,描述性提问一般采用集体回答或是由发展水平居下的幼儿回答。当幼儿回答得较为发散时,老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幼儿举手一个一个地来表达。分析性的提问一般由发展水平居中的幼儿回答,综合、评价性的问题则由发展水平居上的幼儿回答。

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引导和总结评价。教师提问后,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表情“反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总结评价时,则应注意肯定或否定性评价用语的恰当运用:否定时不应全盘否定,要注意给幼儿以鼓励;肯定和表扬时则要注意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调动幼儿往下学习的愿望。

幼儿教师语言活动提问 篇7

一、现阶段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1.课堂提问较为随意,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虽然很多幼儿园教师都知道要想实现有效提问,就要事先对提问进行设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提问都较为随意,都是即时生成的,而那些教师预设好的提问内容只占课堂提问的很小一部分比例。这些提问的随意性导致了教学质量降低。现阶段幼儿园语言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特点就是数量多,质量低,大量问题被重复提出,水平也不高,并不具备思考的价值。

2.课堂提问类型较为单一

一般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类型都比较单一。首先,多数都是封闭式的问题,缺少那些能够让幼儿展开丰富想象的问题,其答案也是固定的,也没有提出开放式的问题;其次,幼儿园教师为了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加与幼儿间的互动,就不断地提出一些是非型的问题来活跃课堂的氛围,从而调动幼儿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因此时常出现“是不是”这些问题; 再次,幼儿园教师在对问题水平的考虑上较为欠缺,只关注那些低水平的问题,而没有考虑用高水平的问题来带动师生间的互动;最后,幼儿园教师对于认识型问题比较偏爱,但是这类型的问题缺少与幼儿情感方面的互动。

3.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缺少理答的技巧

当教师提出问题,幼儿给出正确的答案后,教师一般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当幼儿的回答错误时,教师不能直接点明,要考虑到幼儿的自尊心问题,找其他的幼儿来解答问题。就目前的幼儿园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对幼儿的错误缺乏耐心,没有进行良好的追问或者提示,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理答方式。

二、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优化教师提问的策略

1.转变最为根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的理论依据是教学理念,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要树立起能够实现有效提问的教学理念,而有效课堂提问的实现就要依靠教师来引导,做到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将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并且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要着重观察幼儿的动态,与幼儿进行情感上的互动,做到循序渐进,引导幼儿回答问题,从而促进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发展进步。例如,教师为了建立起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采用有奖竞答的方式进行课堂提问,幼儿在这 样自由、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就能最大限度地开动脑筋进行思考。

2.从技术方面入手优化幼儿园教师的提问

教师对问题的预设要考虑它从提出到解决的一系列方面,在实施前也要先考虑“问什么”“该怎么问”以及“该谁来提问”这几个问题。首先,对于“问什么”这个方面,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前进行精心的设计,所选的问题要有针对性,也要有开放性和弹性,综合考虑幼儿的发展规律后将问题引到与现实生活有关的方面,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开阔视野。例如,在教授幼儿见到不同的人要运用什么样的打招呼方式时,问幼儿“在见到爷爷奶奶时该如何打招呼呢?”““在见到同学时要如何打招呼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幼儿就可以进入当时的情境。对于“该怎么问”这个方面,教师可以有许多发问方式选择,可以是平铺直叙的直问,也可以是灵活适时的设问,又或者是进行拓展深度的反问,更可以呈现出提问的开放性、选择性和比较性等,而教师要根据问题合理地对其进行解答,更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延伸到另一个问题。例如,在讲完《笨耗子的故事》之后,幼儿了解到由于耗子母亲的溺爱导致了小耗子的任性妄为,最终造成了悲剧,教师也可以问幼儿:“假如耗子母亲没有溺爱孩子,而是合理地对小耗子进行教育,那么故事的结局会是如何呢?”通过对故事的合理化猜测,可以继续延伸下一个问题,形成开放性提问。最后“该谁来提问”这个方面,教师要适当地将提问的权利下放到幼儿身上,鼓励幼儿提出问题。

3.教师要在课后进行适当的反思

教师在结束一节课的教学之后,要多提出几个问题,来思考自己在教学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效果,然后经过自主评估后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不断地反思,教师可以不断从中积累经验,加速自己的成长,提升课堂提问的水平。

幼儿教师语言活动提问 篇8

【关键词】幼儿园 语言教学 课堂提问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22-02

课堂提问是幼儿园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手段,能够促进幼儿思维发展,提问的质量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关系教学的效果。但是,目前,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教师提问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优化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教师提问,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提问概述

(一)有效性提问的概念

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问题要事前精心设计,要具有针对性、计划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主动去思考,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提问现状分析

1.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较大,质量偏低

虽然幼儿教师都认同“提问是需要设计的”,但实际上,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课堂提问大部分是随意的,属于生成性的,即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生成,之前预设好的提问,仅占课堂提问的一少部分。问题的随意性,导致了问题质量偏低,数量多质量低是幼儿教师提问的重要特点,大量的课堂提问中,重复性、低水平的问题占多数,很少出现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2.提问类型较单一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提问类型单一,表现在:一是封闭式问题占多数,有多元化的答案,给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空间的开放式问题占少数;二是是非型的问题占多数,幼儿教师为了与孩子互动,调动孩子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经常出现“对不对”、“是不是”这类的语言;三是幼儿教师对高水平问题的关注力度不够,高水平问题容易带动师生互动,因此,幼儿教师要认真思考,努力提出高水平问题;四是幼儿教师提出的问题中认识型的问题偏多,缺乏与幼儿情感的互动。

3.教师缺乏理答技巧

当幼儿回答正确时,教师重复幼儿的回答后,给予肯定,当幼儿回答错误时,为了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一般不直接指出幼儿的错误,而是重复问题找其他同学回答,但是教师没有对幼儿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追问提示和有效地引导理答方式缺乏技巧。

二、优化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提倡师生之间对话、理解、互动和共同探究。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体现这一理念的方式是进行巧妙地提问,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一)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为教学活动提供理论依据,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2]教师要树立“有效提问”的教学理念,所谓有效提问,是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后,精心设计出的问题,提出时关注与幼儿的互动,循序渐进,巧妙应答,能够促进幼儿发展。有效提问具有差异性、目的性、层次性、重点性、多样性、适时性的特点,是教师教学经验、专业水平、情感智慧的综合体现。另外,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幼儿在这样的环境里感觉到自由、安全、轻松,能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

(二)从技术层面上优化幼儿教师的提问

1.问题的预设和实施

问题的预设和实施就是要解决“问什么?”、“ 如何问?”和“谁来问?”这三个问题。在 “问什么?”方面,教师要精心安排和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弹性,要符合幼儿发展规律,切近幼儿现实生活,有利于开阔幼儿的视野;在“ 如何问?”方面,熟练使用照直叙述的直问、合理顺势的追问、灵活适时的设问、拓展深度的反问等发问方式,恰当呈现开放式、选择性、描述性、比较性等各种提问,教师理答要适当延长问题解答距,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在“谁来问?”方面,要增加幼儿的话语权,鼓励幼儿提出问题。[3]

2. 进行适当的课后反思

教师在课堂教学后,一定要多问自己几个问题,认真反思教学过程及效果,通过评估利弊得失,增长教学经验,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教学实践使教师累积经验,自我反思让教师加速成长。教师的反思能力就是学习能力,从自己的教师实践中学习的能力,教师反思是一个没有终结的过程,是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智慧的过程,当教师从“回溯性”反思转变为“改进性”反思时,教师的教学水平就上升了一个层次。

3.教师的职业培训和专业成长

幼儿园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条件,如“骨干教师示范工程”、 “幼儿新教师助力工程”、 “教学名师引领工程”等,由园本教研带动教师的专业成长。此外,开展“同課异构”的教研活动,让几位教师完成同一教学任务,教师之间互相观摩,说课评课,互相学习,共同设计开发案例及课程资源,提升幼儿教师的课堂提问水平。此外,幼儿教师还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够灵活应对提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

三、结论

本文立足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就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课堂提问进行研究,提出了有操作性和针对性的优化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提问具体措施,观点还不够成熟,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杨慧敏,美国基础教育[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86.

[2]周先进,靳玉乐,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条件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7(11).

幼儿教师语言活动提问 篇9

浅谈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提问的有效性

摘要: 幼儿园教学活动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我认为一名好幼儿园老师,不是有一技之长就可以是一个好的幼儿老师,而是其内心世界里要有孩子的一片天空,让孩子从心里喜欢她,在教学活动中能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的兴趣、好奇心。在这期间提问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通过巧妙的提出问题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就会在幼儿与教学之间构建一种“桥梁”,使之产生主动探索思路,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活动 提问 有效性

问题提出:

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的环节之一。然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问题设计的不是很合理,比如常常会出现“想不想”“好不好””行不行“等无效问题,我认为我们要提高问题设计的质量,发挥有效问题的价值,避免无效问题出现的频率。正文:

一、问题有效性的含义

俗话说的好,“有见才有识”,我认为“有问才有启,有启才有发”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提出是教师与幼儿之间沟通的桥梁’问题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孩子观察探索的方向,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问题的设计是一门艺术,是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孩子对活动感兴趣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好的问题,就好象一颗石子投向一个平静的湖面,能激起幼儿思维的浪花。”

提问,从广义上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教师提问则是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幼儿做什么如何做的提示”,从而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有效性,也就是引导。是指通过教学活动,使幼儿思维想象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提出有效问题的策略

1.教学活动的选择要从孩子的生活出发,从孩子的已有经验出发,问题的设计能够引起耗子的注意,引起孩子的感兴趣,使师幼之间有一个共鸣,让孩子融入你的活动中来。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按层次提问。

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预设提问,考虑到细节,要准确把握目标的指向性,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提出深度不同的问题,对接受能力强的幼儿可合理“提高”问题的难度,使其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对接受能力一般的幼儿可逐步“升级”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对相对比较弱的幼儿可适当“降低”,以帮助自信提高学习兴趣[1]。3.提问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俗易懂是幼儿容易掌握

从学习活动整体上看,教师要科学的设计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不仅要设计好单个问题,更要精心设计问题的序列。幼儿回答正确后,再逐步加深。最后达到预期目标。4.提问时要讲究语言艺术、注意语气 在集体教学时教师的语言至关重要,首先教师的提问要有科学性、准确性,以免造成幼儿理解错误或理解困境。其次,教师要更少的问题,避免课堂问题过多、过滥,“为提问而提问”。再次,教师提问的态度要诚恳,语言要准确,语气要亲切,谈话氛围要轻松和谐。

5.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值得幼儿积极去思考,具有价值性。

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喜欢谁?为什么?”“谁的方法好?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办?”等这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的问题,幼儿不但要理解故事,而且要将理解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我在集体教学中提问的现状

以科学领域活动《有趣的味道》为例,我在选择教学活动和设计活动流程的过程中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孩子的发展水平,再导入的部分我让孩子们品尝各种味道的食物,为整个活动的进展提供一个铺垫,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在开始的部分,我通过让孩子们尝一尝——说一说——试一试等环节让孩子们体验味道的不同,但是在问题的设计上往往会出现无效性的问题比如说你想不想试一试呢,你觉得好不好等没有质量的问题,在师幼互动的环节上,对于孩子的回答不能够深层次的引导,出现表面化的现象。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展孩子的视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抓住每个孩子的教育契机,根据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设计有效的问题,引领孩子在有效问题的带领下、有限的时间内畅游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

参考文献:

上一篇:现阶段的时事政治课教学简讯下一篇:转岗培训试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