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审批材料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培训机构审批材料(精选14篇)

培训机构审批材料 篇1

1、《设置医疗机构申请书》;

2、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

3、选址报告和建筑设计平面图(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平面图单列);

4、《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意见;

5、《医疗机构分类性质申请书》;

6、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共同申请医疗机构以及由两人以上合伙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除提交可行性报告和选址报告外,还必须提交由各方共同签署的协议书。

7、非营利性承诺书(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使用)。

8、如委托办理,需提供授权委托书及委托人、受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9、依法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材料

以上材料一式两份,申请材料不齐全不予受理,复印需加盖机构公章

备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

(一)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

(二)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三)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

(四)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五年的医务人员;

(五)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已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

(六)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七)被开除公职或擅自离职的医务人员;

(八)患传染病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合执业行医的。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担任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需要提交材料

1、申请执业登记注册书(或河南省医疗机构医疗美容项目执业登记申请表)(一式三份)

2、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3、医疗机构用房产权证明(或使用证明)

4、医疗机构建筑平面图和科室分布图

5、验资证明、资产评估报告及出具单位、会计事务所资质证明

6、医疗机构规章制度

7、医疗机构人员名录、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证书、执业证书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

8、医疗机构拟注册人员的注册(或变更)申请表

9、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床位、执业人员和必备专科医疗设备对应关系表

10、《医疗机构(组织)分类代码证》申请表

11、基础医疗设备和诊疗科目相应和其他设备名录及购买发票、合格证及复印件

培训机构审批材料 篇2

3月19日,财政部国库司发布信息,启动2015年度全国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监督检查工作。这次检查按照“全国联动、统一标准、分级检查、依法处理”的原则,锁定中央到省市县四级财政部门联动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以下简称代理机构)执业情况,旨在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规范代理机构的执业行为、促进代理机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推动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政府采购监管体系。

这次检查从3月开始,到8月底结束,具体分自查、书面审查、现场检查、汇总报告、处理处罚5个阶段进行。这次监督检查是财政部首次组织的全国代理机构的检查,意在推动政府采购管理从程序导向型向结果导向型转变,适应代理机构行政许可取消后新形势的要求,逐步将政府采购的监管重心从事前审批审核转向事后监督,建立代理机构宽进严管的机制。

“审批”取消激发市场潜能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代理机构资格认定行政许可取消后,带来的变化主要是:首先是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执业不再需要资格证书,已取得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甲、乙级资格证书自动失效,财政部和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不再接收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申请,已接受申请的将停止相关资格认定工作。

其次是财政部门将对代理机构实行网上登记管理,为满足代理机构信息发布、专家抽取等业务工作需要和便于采购人选择代理机构和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加强业务监管,代理机构网上登记管理实行“自愿、免费、一地登记、全国通用”的办法。目前,凡有意从事政府采购业务的代理机构,均可以在中国政府采购网或其工商注册所在地政府采购省级分网站进行网上登记。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行政许可事项取消后,新增代理机构数量大幅增长,网上登记工作有序推进,其激发政府采购代理市场的作用已进一步显现。据统计,目前全国完成网上登记的代理机构已达2200多家,其中在2015年1月1日前已完成纸质登记的新增代理机构有349家,代理机构的属地重点集中在山东、山西、广东等18个省市,并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业内人士认为,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行政许可取消后,“零门槛”的入行新政,可大大激发市场潜能,推动市场发展。尤其对那些有志于政府采购事业,又一直被以往的高门槛挡在市场外的人,无疑是创业的良机。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徐焕东表示,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行政审批取消之后,对代理机构发展的限制将大大减少,《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都有做条款修订,主要在资格限制上做了放宽规定。未来代理机构行业进入更容易,机会均等的情况更明显。同时,虽然代理机构进入政府采购市场更加容易,发展机会变多,但是对于已经处于有利地位的代理机构而言,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行业竞争性更激烈。

后续监管尤为重要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行政许可取消之后,财政部门对代理机构的后续监管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各地财政部门已按照财政部提出的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的要求,相继出台措施切实加强对代理机构“宽进严管”的监管。

对此,财政部正在按照国务院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的要求,研究制定代理机构具体管理办法:一是定期对代理机构执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规范采购代理行为;二是加快组建行业协会,依靠行业自律管理,强化代理机构的社会公德意识;三是制定代理机构执业能力评价方法和标准,积极开展行业评价,并打破地区行业保护,形成全国范围内政府采购评价信息的互认共享;四是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代理机构在经营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将在一至三年内禁止其代理政府采购业务。

另外,财政部为防止代理机构提供虚假信息登记采取了措施:一是将代理机构所有登记信息通过系统向社会公开,引入同业监督和社会监督;二是任何个人和组织发现代理机构提供虚假登记信息,可以向登记地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举报。

虽然,财政部研究制定代理机构具体管理比较及时,各地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对代理机构的管理理念也在逐步转变、相关监管措施也不断改进完善,但是部分地方的监管措施却受到了业内专家的质疑。

中国人民大学专家表示,部分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本地代理机构进行比选,并规定仅比选入围的代理机构可代理当地项目,这种做法极有可能产生变相的行政审批。此外,还有个别地方要求外地代理机构在本地设立分支机构后方可备案。此举有悖于财政部“一地注册,全国通用”的要求,不符合行政管理原则。

山东监管新思路引瞩目

近年来,山东省政府采购规模范围不断扩大,政府采购制度得到深入实施。尤其是全省的政府采购社会代理机构发展迅速,目前依法设立的社会代理机构有400多家,从业人员约10000多人,取得从业资格证的有9000多人。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从业人员数量,在全国都属首位。“自去年8月份起,政府采购代理资格认定取消,这意味着代理市场监督管理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怎么管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山东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处处长董苏彭说。那么,目前山东省对代理机构的监管措施有哪些?

董苏彭表示,“一手放权、一手限权”是山东省对“宽进严管”要求的本土化阐释。所谓放权,指的是把原本属于市场的权利归还市场;所谓限权,指的是要通过制定规则,避免不良市场主体滥用权利。

山东省依据这一原则,制定了自己的措施。首先是加大专项检查力度,积极开展代理机构的综合评价,实现代理机构管理从“进入控制”向“执业评价”的转变,从“宽进”转为“严管”,并弥补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取消后可能出现的管理薄弱环节。从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入手,将政府采购监督检查的辐射面从代理机构延伸到采购人。同时,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检查规范执行操作,落实政策要求,推进依法采购。

其次是建设标准化体系。山东省正在研究制定全省政府采购标准化范本,涉及采购计划、委托协议、采购文件、采购合同、验收报告等内容。山东省通过标准化建设,将实现两个目标:一方面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的有效统一,提高采购绩效;另一方面是有效约束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自由裁量权,增加采购透明度。目前,烟台、青岛、泰安等地已经在实行政府采购标准化建设,有的代理机构也已经建立了规范的政府采购流程和范本,有的代理机构还建立了内部电子化流程操控平台。

最后是实行统一的政府采购操控平台。山东省自2014年起,梳理优化政府采购程序和流程,投入几百万元,按照财政部统一规范,打造了涵盖一个平台、两个网络、四个数据库、八个子系统的政府采购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已于今年4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重点实现了代理机构采购操作平台,做到了实时监控,为下一步的大数据分析奠定了基础。

培训机构审批材料 篇3

服装行业同样进入王亚伟的视野。公募“一哥”王亚伟掌舵的华夏策略精选公布最新前十大重仓股,服装行业的美尔雅公司进入其中,这也是王亚伟近两年来首次涉足纺织服装行业。

产销两旺价格上调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化纤、服装领域的投资增长在近60个小行业中名列前茅。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在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2011年1~6月)中,化学化纤制造业投资额30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3.3%,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二。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排名第五位,为964.45亿元,同比增长42.3%。

在市场的另一面,社会对纺织服装的需求也以两位数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市场销售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1~6月零售总额3727亿元,同比增长23.9%,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今年保持着供需两旺的态势。

在通胀的背景下,纺织服装行业产品涨价也变得不可避免。光大证券分析师李婕认为,“涨价在服装行业已经早就出现。纺织服装行业的核心价值主要集中在品牌服饰及家纺类。品牌服装早在今年年初的订货会上就涨了价,幅度一般在10%至20%之间。”

随后记者联系到了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中心,确认了服装产品涨价的说法。该部门相关人士对《投资者报》表示,现在服装行业在终端销售及订货会上的涨价已是一种行业现状,比如利郎、希努尔、九牧王等都已经提价。七匹狼的订货会今年是3月份和9月份,而今年3月份公司产品的价格已经上调。

原材料价格下跌

在服装行业产品提价的同时,该行业的成本却可能会下降,因为像棉花以及一些化学原料的价格在近期出现回落。

《投资者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棉花协会相关人士,并获得了棉花价格指数的相关信息。

中国棉花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已经自今年3月10日的31000元/吨跌至7月29日的20000元/吨,跌幅达30%以上。

中国棉花协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天气的原因棉花的产量今年还不能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棉花的种植面积与去年相比已经增加了5.2%。

而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数据显示,自3月中旬后,棉花1201、1109两个主力期货合约也一直处于弱势下行的态势,已达五个月之久,宏源期货、上海中期等多家期货公司也表示将继续对棉花看空。

另外,制作服装的主要化学原料之一PTA(精对苯二甲酸)价格近几个月来同样一直走低。PTA主力合约201在郑州商品交易所的表现是,从2月中旬的12000/吨跌到7月底的9500元/吨,其跌幅达20%以上。

上游成本的降价对具有终端定价权的服装企业会产生利好,相反,纺织企业则相对要苦一些。据分析师李婕透露,纺织服装行业中作为上游的纺织企业其毛利率也就在10%左右,其利润率在3%~5%,主要靠规模生产。上游纺织企业的利润与服装、家纺的利润相比要差很多。

而它的下游,品牌服装企业制造成本也就在10%~30%之间,因此终端的加价会对利润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另一面,考虑终端销售是否会随着成本的下降而降低从而缩小利润空间,品牌服装的龙头企业七匹狼品牌中心的相关人士给予了否定的答复。

上述七匹狼品牌中心人士告诉记者, “产品的价格设立一般不会因为一些暂时情况而改变,因此目前还不会因成本的下降而降低价格。”

业绩突出机构关注

因为产品提价,而原材料价格下跌,服装行业已引起了多家机构的关注。光大证券、安信证券、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国金证券等券商分别在6月份和7月份出具了多份研究报告对服装纺织行业给予价值持有的评价。光大证券和广发证券更是在27天之内连续给出10份买入评级。

此外还有多家机构在二季度也都增持了服装、家纺等品牌公司。七匹狼的第一流通股东持股不变,第二大流通股东广发策略优选在一季度持有949萬股,二季度增至979万股。

再比如招商信用添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新近买入334万股的九牧王,并且买入鹿港科技37万股。而罗莱家纺第一大流通股东富国天惠精选一季度持有208万股,二季度增持到268万股。

对于纺织服装行业中以品牌服装、家纺为代表的核心公司,《投资者报》在88家从事纺织服装行业的公司中进行了财务筛选。以公司的资产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为基准,按销售毛利等指标,我们选出了6家比较优秀的公司。

这些公司净资产收益率高于10%,2010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长在20%以上, 最低销售毛利率不低于35%。

其中,七匹狼净利润收入最稳定。公司200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连续六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30%,负债率最高只触及到35%,2010年负债率为31%。《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14家券商给出2011年每股收益预测中,最高为上海证券的1.51元,最低为长江证券的1.28元,平均每股收益1.34元。

富安娜极具增长潜力。2011年7月6日,公司董事会确定对166人进行股权激励,股票期权总数为233.5万份。现公司在全国已有1200多家网点,据官方网站公布,将重点招商地区主要安排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深圳具有品牌消费能力的一线城市。

培训机构审批材料 篇4

1、申请书。

2、股权转让协议(草案)。

3、股东(社员、股东代表、社员代表)大会或经授权的董事(理事)会同意转让股权的决议。

4、境外金融机构有权机构同意投资入股的决议。

5、境外金融机构近2年的年报或经审计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

6、银监会认可的中介机构出具的境外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经营情况等证明材料。

7、经银监会认可的国际评级机构对该外国金融机构近2年的长期信用评级报告和注册地金融监管当局作出的风险评级结论或审慎性监管意见。

8、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9、境外金融机构保证遵守中国相关法律的声明。

10、申请人的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地址(邮编)。

培训机构审批材料 篇5

变更名称审批申请材料目录

1、申请书。内容包括更名的原因、目的、拟变更的名称(中英文)等。

2、董事(理事)会同意变更名称的决议。

3、因行政区划变动变更名称的,需要提供行政区划变动文件。

4、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5、金融许可证复印件(A4规格)。

6、申请人的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地址(邮编)。

因变更住所等原因造成变更名称的,在变更住所等变更事项时应同时申请变更名称。

变更住所审批申请材料目录

1、申请书。

2、董事(理事)会同意变更住所的决议。

3、营业场所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明材料。

4、公安、消防部门出具的安全、消防设施合格证明。

5、申请人的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地址(邮编)。

因行政区划、街道名、门牌号等情况变化,而实际机构地址没有变动的,变更住所时应提供以下申请材料:

1、申请书。

2、有权部门出具的行政区划、街道名、门牌号等情况变化证明。

3、申请人的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地址(邮编)。

变更组织形式(改制)审批申请材料目录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为合作制、股份合作制[不涉及机构名称和社员(股东)的变动或者不涉及社员(股东)和注册资本的变动]应提供以下申请材料:

1、申请书。

2、股东(社员、股东代表、社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3、机构改制方案。

4、涉及需要审批或核准的其他变更事项的,应同时提交其他变更事项应提交的材料。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的,申请材料目录参照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设立申请材料目录。

培训机构审批材料 篇6

(1)申请书。包括申请人基本情况、变更组织形式的理由及具体的变更内容。

(2)股东(大)会的决议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文件。

(3)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适用时)。

(4)涉及需要许可的其他变更事项的,应同时提交其他变更事项应提交的材料。

(5)律师事务所出具的申请人在申请程序、材料等方面合法合规性及完整性的法律意见书。

(6)银监会按照审慎性原则规定的其他文件。

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变更组织形式完成情况报告的材料目录

(1)完成变更组织形式有关程序的说明,包括更换金融许可证、工商变更完成情况等。

培训机构审批材料 篇7

从行政许可的设定, 我们可以看出凡是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 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那么在外资如洪水般涌入中国市场的时候, 政府如何进行监管?一是如何能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样本中找出本质性的东西;二是既要让外国资本能在华资本市场上发挥拉动经济增长, 优化我国投资结构的目标, 又要让外资的进入不至入损坏本国国民的经济利益, 特别是国家利益不能受损;三是要吸取亚洲金融危机中外国资本操纵国内市场的教训。

根据WTO的协议, 2006年以后我国将取消所有对外资银行的所有权、经营权的设立形式, 包括所有制的限制, 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 给予外资行国民待遇。2006年11月15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并己于12月1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规定, 监管当局按照中国的入世承诺, 取消外资行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 鼓励外资银行设立或者将现在的分行转制为在中国当地注册的法人银行。并将对法人银行和未转制的外资行分行, 将根据审慎监管原则, 区别对待。外资银行分行在吸收中国居民的零售存款等人民币零售业务方面, 将比法人银行受到更多限制。新《管理条例》明确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许可制度, 要通过银监会的行政许可方可进入, 还规定了特别监管措施, 加重了违规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尽管我国己经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对外资金融机构监管作出了相关硬性规定, 但由于我国金融立法不够成熟和完善, 门户开放的制度性与技术性问题也会逐渐突显出来, 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外资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对待外国金融机构的申请。

“管得少的政府是管得好的政府”这一格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早己深入人心, 但是管得少并不意味着不管,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 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这句话也明确地说明了政府进行行政监管的重要性, 纵观当今世界, 己经没有保守主义的藏身之处, 更多的是新自由主义的天空, 政府对经济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己达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己经成为共识。

特别要指出的是, 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 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够成熟, 各种法律法规还在进一步完善之中, 如果不加提防地大开国内金融市场的大门, 后果将不可想象。原因有二点:

(1) 这会给我国相对缓慢、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的国有银行的生存发展带来巨大威胁;

(2) 由于跨国银行的跨国经营会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包括金融危机等重大经济隐患。

行政许可的法律主体有行政职权机关、行政授权机关、综合执法机关, 作为外资银行行政审批的法律主体——银监会在其中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2006年11月15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后, 以往我国在对外银行监管上存在的种种漏洞才得到有效遏制, 并与WTO所要求的稳定性、透明度接触。

2 行政审批制度中监督的缺陷

(1) 缺乏设立机构许可的修改和撤销程序, 新颁发的《管理条例》和其实施细则试图通过初步申请与受理、筹建审查的程序来确保许可的准确、合法, 但无法确保许可之后发生的各种情况变化, 这将无法有效纠正有关机构及投资者采取违法或违规手段避开法律手段, 导致许可与实际不符, 影响行政监督体制的完善。

(2) 没有对拒绝受理或拒绝申请人申请进行监督的机制, 这违背了我国入世后对承诺的切实履行机制, 最好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司法审查机制来监管机构的权利行使。

(3) 申请与审核程序不透明。根据行政许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也兑现对加入WTO的承诺, 申请与批准的整个程序应给予完全公平, 接受社会的监督, 可采取听证的形式, 这当然在考虑行政许可听证的适用范围。

2006年2月1日实施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外资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在机构设立、机构变更、机构终止、调整业务范围、增加业务品种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等问题上作了详细的说明和许可规范, 但令人遗憾的是, 《办法》却没有规定行政许可审查与监督机制, 这也给政府主管部门的后期管理制造了难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造成我国资本市场异常资金浮动, 国外“热钱”在国内证券市场上抬高指数, 造成虚高, 增加我国证券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我国股票市场市盈率远远高于国际水平除去国内经济因素外, 有外资集体涌入的嫌疑。

(2) 由于缺乏监督机制, 对外国金融机构隐瞒公司财务状况以及其后期的监管治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最终将会损害中外投资者的经济利益。

3 行政审批制度中监督改革的对策

(1) 稳中求变, 切不可操之过急, 实行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监管制度。

笔者谈稳, 并不是说不变, 政府治理的目标在于克服银行体制上的脆弱性, 计划体制下的银行机构体系是依照行政序列建立起来的, 银行机构与政府部门的业务关系和权力关系都极为密切, 这使得我国银行业发展比较缓慢, 缺少竞争力, 而外资银行发展历史比较悠久, 经济实力雄厚, 且金融运作手段老道, 当外资在没有有力监管的情况下流入中国资本市场, 后果将不可想象, 所以对外资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督是十分有必要的。2006年11月15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己明确规定了外资银行在华经营将享受国民待遇, 并给予其提供金融服务的便利性许可, 特别鼓励外资银行设立或者将现在的分行转制为在中国当地注册的法人银行, 这样, 我国银行监督委会员在审批过程将给予开“绿灯”, 尽量减少行政审批程度。如此做正体现了行政许可与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2) 加强监管国际合作, 学习国外先进管理体制。

美国外资银行准入监管实际“双轨制”, 联邦储备系统不仅监管联邦注册的资银行, 还监管州注册的外资银行, 对外资银行在美设立分行或代理机桷构或兼并美国的信贷机构有事先审批检查权以及外资银行经营资格的终止权;韩国则实际统一监管模式, 由单一监管机构金融委员会与其职能服务监管委员会执行监管, 而在我国, 新《管理条例》在第七条明确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要经过银监会的行政许可, 还加重了对外资银行违规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从而增加了监管力度, 这比以前旧的《管理条例》上是一大进步, 这行政主体更多确立, 行政职能更多明确, 监管力度逐渐加强, 完善了我国外资银行银行一元监管体制, 和国外管理体制接轨, 有利于健全外资银行监管机构的组织体系, 提高监管效率与力度。

摘要:随着中国入世六周年纪念日的到来, 我国对WTO的承诺也要一一兑现, WTO条款给予我国金融开放的过渡期是5至10年, 2006年12月11日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在旧的管理条例基础上作了许多理性变化, 我国对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正逐渐完善。

关键词:外国金融机构,外资银行,行政许可,监督

参考文献

[1]张中华.投资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关保英.行政许可法教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3]刘焱.中国外资银行监管与中国入世承诺的履行[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3, (71) .

“审批长征图” 篇8

一个项目,在走过多个政府部门、经历30多项审批、盖完上百个章、耗时至少272个审批日后,黄花莱都凉了。这种冗长的行政审批,一方面容易让企业错失商机,另一方面也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审批长征图”以一种形象的方式,直击当前行政审批中仍存在的内部环节太繁琐、审批方式落后、办事效率拖沓等弊端。

一些项目适当的行政审批是必要的,譬如环评,但问题是,现在行政审批存在过多过滥、环节过多、时间过长等诸多的问题。对于行政审批过多过滥问题,新一届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深化改革的“当头炮”,去年国务院共下放和取消了334项行政审批事项。随着国家简政放权改革措施的推进,相信行政审批会逐步减少。但对于审批环节过多、时间过长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应对之策,也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负责或牵头清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行政审批改革的短板。“审批涉及的部门太多。”邢诒川说,有的部门对同一个项目的审批要涉及内部的几个科室,且前后要进行多次审批,有些流程盖章是‘章套章,既费时,又费事。“使得企业三天两头在这些部门转悠,却总有办不完的手续,盖不完的章。”可见这种冗长的审批对企业伤害之大。

事实上,“审批长征图”并非第一次绘就。2013年,广州市政协常委、广州新城市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曹志伟也曾绘制了建设工程项目行政审批“万里长征图”。它最终推动广州加快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广州的一个建设投资项目从799天的审批日程压缩至37个工作日。这是怎样做到的?据悉,广州把每个审批阶段设定一个牵头部门,即“集装箱”,由牵头部门负责统一受理企业申请材料,然后抄告同一阶段各专业审批部门实行同步审批,或由牵头部门征求各专业部门意见。“过去是各审各的,现在是几个审批同时做,由一个牵头部门负责,把串联变成并联。”广州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经验值得学习。

行政审批“长征图”反映出在问题,不是单纯缩减审批项目能解决的,需要有关部门对每一项审批进行深入改革,包括对审批环节的清理,避免权力暗箱操作的空间,行政审批的监督和制约等。当前,许多地方政府采取“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收费、一条龙服务”,并通过电子化办公、画出审批流程图、限定审批时间等,以缩短审批时间、降低审批成本,取得一定的效果。其实,每一项行政审批、行政审批的每个环节的背后,都站着部门和一些人的利益。要真正解决审批“长征图”,显然不是靠网上办公等技术手段所能完全胜任的,而更在于对既得利益格局的打破。要真正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将市场、社会组织、个人能够管好的事还给他们,政府则做好服务。

http://news.qq.com/a/20140216/000705.htm?tu_biz=qhome_mynews_2_3

撰稿人:孙瑞灼(公职律师)

稿费请寄:北京市大兴区首邑溪谷14号楼612孙瑞灼收,邮编102699。

电话:13331082096EMAIL:srz23582092@21cn.com

医保审批材料 篇9

1、《浙江省省级、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协议定点医疗机构自评表》。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正本复印件、副本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原件及复印件。其中,营利性医疗机构另需提供《营业执照》的原件及复印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的原件及复印件。

3、县级及以上卫生计生部门确认的医疗机构等级证明(无等级不需提供)、执业医师(包括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医师)注册证明等相关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4、已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及价格清单、药品及价格清单,经省卫生计生部门批准购置的大型医用设备清单。

5、医疗机构用房产权证明或经房产主管部门备案的租赁合同、平面布局图等相关资料原件及复印件。

6、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花名册及社保参保证明,退休返聘人员需提供聘用合同;

7、法定代表人、经办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矿管审批提速增效 篇10

嘉禾县石凉亭邝桂生石场在6个工作日内就办好了采矿许可证,这在嘉禾县国土资源局来说并不是个例。

2011年以来,嘉禾县国土资源局不断优化行政审批职能、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局长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承诺:该局15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办事服务项目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由此开启了嘉禾县国土资源局提速增效之途。

问 题

嘉禾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西南部,境内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灰石等各类矿产18种,能源矿产3种,有色金属矿产4种,黑色金属矿产2种,非金属矿产9种,煤、水泥用灰岩保有资源储量居郴州市第二位,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已探明煤炭地质储量1.5亿吨。经过多轮的资源整合,目前该县共有省级发证煤矿企业23个,市级发证方解石矿1个,县级发证石灰石矿32个,遍布该县各地,矿业经济已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

近几年,嘉禾县国土资源局按照省、市要求,结合本县实际进行矿权审批,相关业务流程初步形成。

前期工作主要由矿管股与地环、规划、耕保等相关股室实地踏勘,符合条件的,再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方案、评审;受理后的审查、审批由局内网、县行政监察网审批,一网配号发证,即由嘉禾县国土电子政务系统网会审后、再到嘉禾县行政审批和监察系统网进行行政审批,最后通过互联网进入国土资源部的矿业权许可证配号服务网进行统一配号而颁发采矿许可证,同时在县政务外网及部网公告中公开公示。

矿管审批发证一般是省、市、县三级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各行其职。县级发证的采矿权是用于普通建筑的砂石、粘土等矿产,县级以上发证的采矿权登记先由相关职能部门签署意见,县局出具初审意见、市局复审(审批),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审批(或备案)两道或三道的程序。

由于矿管审批对外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较多,有煤炭、安监、国土资源、环保、林业、公安、工商、供电等部门。这些工作需要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有些部门大局意识不强,为了局部利益,配合松散,难以形成工作合力。矿管、地环地勘储量、规划、耕保、执法等股室,前期踏勘及预审都要他们参与,有些股室各自为阵,独自进行现场勘查,审查时不免存在谁先谁后又或是谁主谁次的问题,有时相互推诿,一旦出现问题,谁都不负责,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由此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改 革

近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下发文件,要求县局以上发证的新设的矿山必须编制《采矿权设置方案 》,报市局或省厅批准备案。新设采矿权需准备“三个报告,一个方案,一个评审”相关资料4套及电子档案,用于县、市、省三级主管部门备案存档。

矿业权人和中介机构的责任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编制报告方案的资质单位所需时间随意性较大,内容部分雷同、有些甚至虚假。加上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本来就匮乏,一个股室只有2至3人,却要对全县的几十个矿进行监管、审查相关资料,有时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近年来局工作人员轮岗交流后,新到岗人员对矿管业务还不太熟悉,上级主管部门的后续培训有限,有很多新政策无法吃透摸准,这就增加了矿管审查工作的难度,部分矿主怨言颇多,给基层矿管工作者带来了无形压力。

面对矿管审批发证的“外患内忧”,嘉禾县国土资源局新任局长李海松说:“国土部门为什么信访积案多,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办事效率太低,相关部门相互扯皮”,为此他多次向分管安全生产的县领导请示,与安监、煤炭等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沟通,理顺了关系。

同时,召开局长办公会议,明确规定涉及矿管审批的规划、耕保、执法、地环勘查等业务股室实行集体现场踏勘,联合汇审,减少以往各相关股室经办人员初审环节,还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向社会公开承诺,所有业务在进入窗口后7个工作日内办结,极大地提高了审批时限。

针对以往矿山企业准备相关资料时间过长的情况,矿管股大胆改革,建立了矿山企业到期预警制度,建立台帐,提前3个月向非煤矿山企业下达《催办采矿许可证通知书》,附送办证所需资料清单,提前半年向煤矿山企业下达《催办采矿许可证通知书》,并且每个星期落实一次准备资料的进度。

正如田心乡兴宝岭煤矿的李红岩说:“国土部门搞的这个制度真不错,每个星期都过问一次我矿的采矿证办证情况,每次进度都有新进展,有时矿里事情多,连自己都忘记了,不然我矿的证没这么快办下来”。

成 效

2011年,嘉禾县国土资源局以县政府实行“两集中、两到位” 为契机,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行政审批股即国土资源窗口,实行受理、审批、发证、收费“一条龙”服务,真正实现了“一门受理、一站办结、首问责任制”,矿管审批业务由窗口受理,通过国土资源内网、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网进行全程实时监测,对办理超时环节由纪检监察红牌通报,并进行相应处理,为7个工作日内限时办结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该局规定由相关业务股室负责人轮流为全局干部授课、进行计算机操作大比武,形成个个懂业务,人人会电脑的良好局面。矿管股还针对矿管审批事项的特殊性,主动开展上门服务、预约服务、提前介入等服务活动,切实改变审批方式,变“你来找我再办”为“我来帮你办”,主动陪矿山企业到编制单位、市级、省级主管部门办证。

石桥镇竹山下煤矿李石兵深有感触的说“多亏了有管矿股的同志陪我一起到省里、市里办证,不然,我的采矿证没这么顺利办出来。” 此外矿管股还为矿山企业送政策、送信息,了解基层情况,并做好矿管审查申请的前期辅导工作,建立股室围绕矿山企业转的工作格局。

目前,嘉禾县国土资源局已经为5家县级发证的非煤矿山企业办理了采矿许可证,省级发证的采矿权发证在3个月内可办好,时限大幅减少。

员工外出培训审批流程 篇11

凡外出培训,先由单位申请,填写《外出培训审批表》,内容包括:培训内容,申请单位,申请费用,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目的,受训人员;

1.部门领导填写“部门意见”;

2.人事部主管领导审批,填写“人事部意见”; 3.主管人事副总审核; 4.办理借款手续;

6.培训结束后,填写“培训资料清单”,将培训资料交公司资料室,并由公司资料管理人员签字;

7.填写“培训证书名称”,由受训人在“受训人签字”栏亲笔签名;并将培训证书复印件粘贴在《外出培训审批表》的背面; 8.经人事部审批后,到财务部报销;

丰阳煤矿材料使用审批制度 篇12

为了使丰阳煤矿材料使用审批规范,做到材料不浪费,不影响施工特制订材料使用审批制度

1、区队按当天工程量,有材料员到统计室开取领料单。

2、井下材料储存量不能超过三天。如超过三天罚区队

200元(队长100元,材料员100元)

3、领料单有区队队长审批签字,分类有主管科长把关审

批。

(1)火工品有队长签字,有安监科、保卫科把关审批到炸药库领取。

(2)建工材料有队长签字,有技术科长把关审批到仓库领取。

(3)机电、运输设备件有队长签字,有机电科长把关审批到仓库领取。

(4)木料有统计签字,生产科长把关审批交材料员运送。

4、领料单必须由区队长、主管科长亲自审批签字不允许代签,如发现有代签现象罚区队长、主管科长各100元、代签人100元。

丰阳煤矿

用地审批改革有待实践检验 篇13

在这种省级政府成为权责主体的审批方式下,土地问题的一系列根本性制度难题并未得以触及,土地调控仍然任重道远

2007年是宏观调控政策延续的一年。新年伊始,广受关注的城市建设用地新的审批方式正式启用。

新的审批方式的要义在于,84个城市建设用地由过去的报国务院分批次审批,调整为每年由省级政府汇总后一次申报,经国务院批准后,由省级政府具体组织实施,省级政府将对城市建设用地负总责。国土资源部日前印发《关于调整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新的审批方式作进一步明确。

“这是土地管理特别是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有利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强化省级政府责任;有利于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能;有利于国土资源部转变职能,强化用地监管。”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上述评价。

虽然国土资源部对这项新措施满怀信心,但这次审批方式改革能否起到所述效果,仍有待实践检验。

31号文具体化

首先,这次发文是国发31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的延续。31号文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

在此框架下,将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包括占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实际耕地保有量和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作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考核、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依据;实际用地超过计划的,扣减下一年度相应的计划指标。

同时,31号文还规定,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依法由国务院分批次审批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调整为每年由省级人民政府汇总后一次申报,经国土资源部审核,报国务院批准后由省级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实施方案报国土资源部备案。这正是国土资源部上述通知精神的来源。

31号文同时还规定了实行问责制的系列条款。“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应当追究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从实践层面来说,审批方式的这次改革,充分尊重了各地政府熟悉情况的现实,有利于加强省级政府的责任和统筹管理。但是,这次审批方式调整仍然是在我国土地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调控手段。其实质是通过加强省级政府责任的途径,利用总量紧缩的办法来解决由于要素定价过低而导致的土地资源被滥用的问题。但是,这种省级政府成为权责主体的审批方式,并未触及到土地问题的一系列根本性制度难题,土地调控仍然任重道远。

自我管理的疑惑

我国的土地问题有两个制度前提无法回避:一是尚未发育成熟的要素市场与已经完全放开的商品市场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土地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可行政性配置的惟一的实物要素。因此,在“一级市场”上低价征得的土地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赚取巨额价差;二是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划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地方财力不足以应付事权支出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卖地生财成为选择。这两个问题是土地调控政策性纠葛之所在。

在2003年以来的两次宏观调控中,土地调控是政策效果最为显著的调控手段,旨在通过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和加强土地审批,借助总量压缩和土地用途结构调整,实现遏制投资增长过快和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在“二次调控”中,土地调控的政策触角已经延伸到了对土地征用环节相关税费标准的调整和对资金收支方式的规范,具有一定的体制改革色彩。但是,土地调控的根本性矛盾尚未解决。

矛盾的根本症结,首先是因为土地出让金全部归属地方政府的利益格局不变所造成。国务院研究中心课题组的实地调研数据表明,2005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总价款5505亿元,占同期地方政府本级财政收入15092亿元的三分之一还多。据统计,在东部县市,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占预算外收入的比重能够达到60%以上,土地直接税收以及由于城市扩展带来的间接税收占预算内收入的比重达到40%,这样从大数上算,东部地方政府接近一半的收入与土地收益有关,特别是与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经营性用地有关,发达地区的地方财政成为名副其实的“土地财政”。

并且,由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央和地方三七开、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全部属于地方税,这些税费标准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强化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

由城市扩张和土地占用带来的税收,主要是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营业税、所得税及耕地占用税等,这些收入全部由地方享有,已成为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增加收入来源,地方政府有足够的激励发展城市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根据国务院研究中心的调研数据,当前土地增值部分的收益分配,只有20%到30%留在乡以下,其中农民的补偿款占5%到10%;地方政府拿走土地增值的20%到30%;开发商拿走土地增值收益的大头,占40%到50%。从这个角度看,旨在控制房地产价格过度增长的调控政策不仅会使房地产开发商利益受损,而且还会使地方政府利益受损。

中国各省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省与省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政府,从理论上讲,同样有主导辖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冲动。规划内农地转用审批权力下放给省级政府,实行“省长负责制”之后,虽然省级政府更熟悉地市发展的总体情况,但也存在地方政府游说省级政府更方便的可能。而且审批期限一年一汇总,相对于过去分批到国务院报批,虽然看上去更漫长,实则存在更多变通的便利。

在审批方式改革的同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总价款还被全额纳入地方预算,缴入地方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这只是强化土地资金管理的技术性手段,使其从“体外循环”转入“体内循环”,减少了土地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和寻租漏洞,并没有触动土地资金的基本利益分配格局。

当前,各个地方政府换届工作正在进行,换届之后,新的地方投资冲动可能将更加强烈。如何让省级负责制具备权利约束的制衡机制,仍然是个悬念。这也是单凭一两项调控政策解决不了的深层次土地利益调整问题。

部委监督的难题

2004年28号文在严格土地执法、加强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集约用地、健全责任制度等方面均做了严格的规定,并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但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2005年国土资源部对16个城市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违法用地宗数占新增建设用地宗数近60%;若论面积,则占近50%,个别地方甚至高达90%。2006年前五个月,全国土地违法案件高达25153起,涉及土地面积18.36万亩,同比上升近20%。

按照我国目前土地法律规定,土地征用必须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由国土部门代表政府直接征地,企业不得进入土地一级市场。可以看出,在各地农地转建设用地的环节中,各级国土部门其实是代表政府进行实施的主体。或者可以反过来讲,不管土地监察制度如何完备,由于各级国土部们深度介入了土地征用的诸环节,由各级国土部门对同级政府实施监察可谓难矣。

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制度 篇14

一、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的管理

(一)医疗机构设置的管理的机关

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制度,是关于医疗机构设置申请、审批的法律制度的统一体。医疗机构设置的管理机关,也就是有权审批设立医疗机构的卫生行政管理机关。

我国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依照本条和国家有关规定,对军队的医疗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我国卫生部《例实施细则》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按照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条

第二款规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制定,经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在本行政区域内发布实施。”

我国卫生部《实施细则》第九条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定期评价实施情况,并将评价结果按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告。”

我国卫生部《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编外的医疗机构,由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本细则管理。”

(二)医疗机构设置的管理体制

从上述可以看出,我国医疗机构的管理体制,是垂直领导、分级分类管理、共同负责制。所谓垂直领导,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独立行使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权,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但是,上级卫生行政机关领导下级卫生行政机关的工作,下级卫生行政机关对上级卫生行政机关负责和报告工作。

所谓分级分类管理,即按级别、分类别进行管理。是指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依照本条和国家有关规定,对军队的医疗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所谓共同负责,是指我国的医疗卫生管理特别是医疗机构的管理,首先由地方各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然后经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之后再在本行政区域内发布实施。这就在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上形成了一个垂直领导、分级分类管理、共同负责的格局,由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共同履行管理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使命和职责。

(三)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的分工

根据我国卫生部《实施细则》第十一条的有关规定,床位在一百张以上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疗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的设置审批权的划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其他医疗机构的设置,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

这就是说,医院类,疗养院、急救中心、临床检验等较大型的医疗机构的审批权,是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较小、诊所、护理类、卫生所等医疗机构的审批权,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依照本条和国家有关规定,对军队的医疗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二、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主体

(一)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主体类别

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主体,就是设置医疗卫生机构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我国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我国卫生部《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有权在我国设置医疗机构的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法人、其他组织、个人、个人合伙组织、以及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外国医疗机构、企业、其他组织。

关于设置医疗机构的申请,卫生部《实施细则》第十四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置医疗机构,由政府指定或者任命的拟设医疗机构的筹建负责人申请;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设置医疗机构,由其代表人申请;个人设置医疗机构,由设置人申请;两人以上合伙设置医疗机构,由合伙人共同申请。”

这里讲的法人,是指依法设立,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这里称的个人,是指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我国公民(自然人);这里说的两人以上合伙,是指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

卫生部《实施细则》第十四条之所以将上述主体分别作出申请规定,是因为上述主体的资格、目的和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不同。第一,就作为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人民政府来讲,其设置医疗卫生的目的,是为其管辖范围内的人民解决就医难或者方便人民就医,不以盈利为目的;在发生医疗事故或者与社会产生纠纷时,其又可以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作为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法人来讲,其是依法设立的社会组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法人对自己的债务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在发生医疗事故或者与社会产生纠纷时,其也可以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作为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个人来说,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其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是:个人经营的,以个人的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以家庭的财产承担。因此,卫生部《实施细则》第十四条规定“个人设置医疗机构,由设置人申请”,完全是出于对社会和人民负责的考虑。因为,作为个人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出发点和目的来讲,不管我们怎么讲“医疗机构是„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宗旨”,但其设置医疗机构的出发点和目的,除了其愿发挥特长、施救众生、干一番事业等考虑之外,其决不会没有“盈利”的考虑。所以,我们在设置每个医疗机构之前,不得不考虑其发生医疗事故和承担民事责任。一般地说,设置的医疗机构的规模,和其经济实力是成正比的;一个人或者法人、合伙组织有能力设置何等规模的医疗机构,其也就有相应的经济条件和基础及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的能力。

第四,对于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合伙组织来讲,其合伙人首先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能独立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合伙的债务,由合伙人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约定,以各自的财产承担清偿责任。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偿还合伙债务超过自己应当承担数额的合伙人,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

这就是说,个人合伙组织对外债务的承担,是无限连带责任。卫生部《实施细则》第十四条规定“两人以上合伙设置医疗机构,由合伙人共同申请”,应当也是出于对社会和人民负责的考虑。个人合伙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由各合伙人共同申请,就会有效地预防个人合伙医疗机构在意外发生医疗事故时,不至于没有人承担民事责任、给受害者以救济的情况。

这里讲的无限连带责任,是指对于合伙人对外所负的合伙债务,每一个合伙债务人都有清偿全部合伙债务的义务,每一个合伙债权人都有要求每一个合伙债务人清偿全部合伙债务的权利;偿还合伙债务超过自己应当承担数额的合伙人,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即对合伙债务,实行的是对外共同承担,对内按出资比例或者协议承担原则。

第五,作为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来讲,其一般都是法人单位(包括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企业法人),其一般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具有独立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能力和资格。

第六,作为可作为我国的医疗机构的外国医疗机构、企业、其他组织来讲,我国卫生部、外经贸部共同颁布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对其成为合资、合作单位的资格已作出严格规定,其主体资格自不必赘述。

(二)不能作为医疗机构设置的主体的情况

根据卫生部《实施细则》第十二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

1.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

2.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3.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休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

4.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五年的医务人员;

5.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已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

6.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7.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有前述2、3、4、5、6所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充任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三、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条件

(一)个人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条件

根据卫生部《实施细则》第十三条的规定,在城市设置诊所的个人,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医师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医师执业证书》;

2.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医师职称后,从事五年以上同一专业临床工作;

3.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法人、个人合伙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条件

法人、个人合伙申请设置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第一,作为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法人来讲,其是依法设立的社会组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有符合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要求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第二,作为合伙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合伙组织来讲,其每一个合伙人首先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能独立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其次,其也应当有符合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要求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此外,其还应当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能够对外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三)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按照国家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设置为内部职工服务的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的条件

根据卫生部《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按照国家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设置为内部职工服务的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有设置单位单位或者其主管部门设置医疗机构的决定;

2.有《设置医疗机构备案书》。

四、设置医疗机构的材料要求和程序

(一)设置医疗机构的材料要求

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申请设置医疗机构,应当提交下列文件:(1)设置申请书;(2)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3)选址报告和建设设计平面图。

卫生部《实施细则》第十五条规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提交的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申请单位名称、基本情况以及申请人姓名、年龄、专业履历、身份证号码;

2.所在地区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概况;

3.所在地区人群健康状况和疾病流行以及有关疾病患病率;

4.所在地区医疗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5.拟设医疗机构的名称、选址、功能、任务、服务半径;

6.拟设医疗机构的服务方式、时间、诊疗科目和床位编制;

7.拟设医疗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员配备;

8.拟设医疗机构的的仪器、设备配备;

9.拟设医疗机构与服务半径区域内其他医疗机构的关系和影响;

10.拟设医疗机构的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

11.拟设医疗机构的通讯、供电、上下水道、消防设施情况;

12.拟设医疗机构的资金来源、投资方式、投资总额、注册资金(资本);

13.拟设医疗机构的投资预算;

14.拟设医疗机构五年内的成本效益预测分析。

另外,根据《实施细则》第十五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第一,申请设置单位或者设置人应当附自己的资信证明;第二,申请设置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村卫生室(所)、护理站等医疗机构的,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简化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

卫生部《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提交的选址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选址依据;应当包括所选地址的理由,自然状况和权属情况及其证明;

2.选址所在地的环境和公共设施情况;

3.选址与周围托幼机构、中小学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布局的关系;

4.占定和建筑面积。

(二)设置医疗机构的程序

1.提出申请。第一,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单位或者个人设置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以下规定提出设置申请:(1)不设床位或者床位不满100张的医疗机构,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2)床位在100张以上的医疗机构和专科医院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申请。

第二,提出申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十条的规定,提交设置申请书、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址报告和建筑设计平面图。

第三,根据卫生部《实施细则》第十七条的规定,由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共同申请设医疗机构以及由两个以上合伙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除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址报告外,还必须提交由各方共同签署的协议书。

第四,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置的为内部职工服务的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由设置单位在该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前,向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提交下列材料:(1)设置单位或者其主管部门设置医疗机构的决定;(2)《设置医疗机构备案书》。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备案后15日内给予《设置医疗机构备案回执》。

2.审查与批准。关于对设置医疗机构申请的批准,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设置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答复;批准设置的,发给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卫生部《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及细则审查和批准医疗机构的设置。”

卫生部《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对此作出补充规定即:“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的同时,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在接到备案报告之日起30日内纠正或者撤销下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的不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

划》的设置审批。”

在设置医疗机构的审批过程中,为防止申请人未经批准而施工,卫生部《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建筑设计必须经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施工。”

对于不予批准设置的情形,卫生部《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申请设置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1)不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2)设置人不符合规定的条件;

(3)不能提供满足投资总额的资信证明;

(4)投资总额不能满足各项预算开支;

(5)医疗机构选址不合理;

(6)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况。

上一篇: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概述下一篇:太石小学推广普通话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