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关爱弱势群体方案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关爱弱势群体方案(精选9篇)

小学关爱弱势群体方案 篇1

一、背景与主题

杭州正在为创建生活品质之城而努力,如何提高生活品质?从社会建设的角度就是要坚持围绕生活、保障生活,破解“七大问题”、建设“平安杭州”,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提高社会的创造力与和谐度。

但在社会中无疑依然存在着一些或生活贫困或心灵孤寂的人们,特别在农村,从事着低收入职业,遇天灾人祸而丧失劳动能力的本地人和外地人为数还不少。他们同样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渴望得到帮助和关怀,而这也是我们所有青年团员的责任。

而作为一名青年团员教师,在一个班级中,也有一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同样需要得到帮助,从而与大家共同进步,享受学习的快乐。

因此,本次活动以青年团员为主体,带动全体学生,关爱弱势群体,为创建生活品质之城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和关爱帮助他人的美好品德。

二、活动目标

1、在班级中,给困难生等结对子,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成长,在学习上切实帮助他们进步;

2、走近本镇的各类弱势群体,培养学生平等待人,尊敬普通劳动者的情操;

3、用各种文艺形式歌颂普通劳动者,陶冶学生心灵,播洒爱的种子。

4、在学校中开展“献爱心慰问老人”的活动;

5、以“爱心”或“平凡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三、实施过程

(一)给困难生结对子

1、确定帮扶对象

在向各班班主任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各班帮扶对象。

2、确定帮扶方法

教师:开展“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大家庭温暖”青年团员“一对一”活动。即各位团员青年教师主动带头,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与学校各班学习、生活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结对,并且制定好辅导计划,展开辅导,帮助学生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能找回自信,“微笑”成长。

学生:以座位同桌或就近以及双方互选原则,配合教师,督促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帮助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在学习方法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对生活上的困难等直接向老师反映。

(二)调查走访

1、成立活动小组(采取自愿报名的方法)

要求:各组通过走访等各种形式了解各类弱势人群的生活状况,把调查结果写成书面材料,向全班同学汇报。

同学们走访了摆小摊的,卖菜老人等各类弱势人群,还通过给乞讨者钱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收入及生活情况。

2、来自街头巷尾的报告

3、问题探究:造成弱势的原因

同学们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出下列几种原因:

A、来自外地农村,因为家庭底子薄,又缺乏文化技术,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如在造船厂等),因此收入低;

B、家庭负担重(父母年老,孩子读书等),收入又不高;

C、遇家庭变故,如生重病,遇事故等;

D、残疾,失去劳动能力;

E、年老体衰,或因儿女成人到外地工作,或因无儿无女而缺乏照顾。

4、研究对策:

A、呼吁全社会都来关爱这些弱势群体,在社会中广泛进行亲情教育,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意识的宣传,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B、政府也应采取措施,或就业上给予一定的照顾,或提供经济帮助,或开办文化技术培训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C、法律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

(三)文艺形式“让世界充满爱”

在乡村公共场所,根据教师和学生的特长,搭建平台,服务于各类弱势人群。

1、定期活动

比如夏天到了,农村都习惯于出来纳凉,我们就可定期在乡村礼堂开展“说书表演”等节目,既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语言表达的平台,又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

2、节假日活动

比如在春节来临前,在农贸市场开展“书写春联”等活动,通过语文的手段服务于当地的村民。

(四)献爱心慰问老人

1、学生假日小队献爱心

各班同学以假日小队的形式,在家长的陪同下,组成慰问小组,为老人们献上自己的爱心。有的同学踊跃捐出零食钱,挑选老人吃得动的香蕉、蛋黄派等礼物到老奶奶家慰问,送给老人,并帮他们做家务,给老人捶背,陪老人聊天。

2、教师丰富老人生活献爱心

青年团员教师积极联系已退休老教师,以退休老教师为领路人,在绿色广场等社区公共场所,开展健康有益活动。如青年团员教师指导学习太极拳等,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最终形成一支老年文化队伍。

(五)写作

以“爱心”或“平凡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歌颂爱心,歌颂平凡人的吃苦耐劳,积极乐观的美好品德。

四、活动总结、反思

●成果展示

1、“一对一”活动记录本

2、调查材料

3、优秀作文选

●活动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

2、指导教师评价

小学关爱弱势群体方案 篇2

一、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产生的因素

1、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 在多元文化冲击之下, 人的思想观念较以前有了非常大的改变, 离婚和单身妈妈逐渐增多, 因而产生了离异家庭、单亲家庭, 这些破碎家庭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产生一些贫困家庭;外出务工子女的日常起居交给老人, 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社会上、网络上的不良风气影响孩子的观念, 使得他们“离经叛道”;独生子女的增加令孩子依赖性增强,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团队协作能力缺乏。

2、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 家庭教育在某种情况下甚至比学校教育更为直接、重要。有的家长溺爱孩子, 导致孩子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差, 心理承受力弱;有的家长认为辛苦赚钱都是为了孩子, 至于教育, 那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有的家庭经常闹矛盾, 与子女沟通不够, 却又期望过高, 导致孩子产生极端性格。

3、学校因素

很多小学都能关注到心理弱势群体, 但有的小学教育手段单一, 对学生思想教育只堵不疏, 不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缺乏对学生团队意识、竞争意识、挫折意识、心理素质等内容的教育和培训;有的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对学生关心、引导不足, 心理弱势群体在同学中受到歧视;有的不重视跟学生家长及时沟通, 工作严重滞后, 缺乏主动性。因此, 落后的教育手段对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或多或少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4、自身因素

有的孩子没有端正学习态度, 认为是老师和家长“要我学”;有的骄傲自大, 功利思想严重, 遇到挫折就情绪失控;有的道德观念、纪律意识淡薄, 缺乏社会责任感, 以自我为中心, 适应环境能力差;有的心灵空虚, 沉溺于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 产生了厌学甚至厌世情绪, 较少与他人交往, 集体意识差;有的面对家庭、社会、学习的压力无所适从, 没能正确面对自身弱势, 总是怨天尤人。

二、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的表现

1、自卑孤僻、胆小内向

这样的孩子往往过分注重自身的弱势, 自怨自艾。班上的小芳同学是外来务工子女, 初来乍到, 语言不通。有同学嘲笑她时, 她不敢和家长、老师说, 一个人憋在心里。久而久之, 性格孤僻, 甚至产生轻微的自闭症。

2、敏感脆弱、冲动叛逆

因为个性、成绩和家庭的差异, 这样的孩子更为注重他人的眼光, 心理出现极大的矛盾:既渴望融入集体, 又排斥与人交往。没有享受过父母之爱的小龙内心极其脆弱, 同学或老师无意的一句话就可以伤害到他的心灵。由于年龄小, 生活经验不足,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限, 孩子们有时表现出脆弱, 这是很自然的。他们通过倒苦水、发脾气甚至哭鼻子, 使脆弱及时溶解。脆弱者常常掩饰自己的脆弱, 只有当他们意识到安全时, 他们才让脆弱得以暴露, 内心张力得以释放。如果教育者选择的教育方法, 迫使学生保持沉默, 那么这种脆弱堆得越高, 其情感崩塌的危险性就越大。

三、生命关怀下对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的关注

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不仅深深地影响个体的身心发展, 对学校、社会等也存在极大的隐患。犯罪心理学认为, 很多罪犯都是儿童时代心理不健全导致人格分裂, 最终做出犯罪事实。因此, 关注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意义重大, 势在必行。生本教育的起点就是生命关怀。对于误入歧途、迷茫彷徨的可怜孩子, 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一些切实可行的心理辅导方法, 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1、细心观察、多元分析

在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 我们要善于观察, 多方了解。根据孩子的言行举止、思维习惯等了解他是否属于心理弱势群体, 见微知著。在掌握弱势群体名单后, 要多元分析, 多方调查, 而且必须保证对该生的尊重, 以免伤害其自尊心, 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2、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要帮助小学生心理弱势学生群体彻底走出阴影, 必须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只有他们的需求得到合理的满足, 他们才会积极地学习和参加各种有益的团体活动, 从而使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做出不同行为, 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透过他们蛮不讲理、爱惹事生非的表象, 看到他们担心遭歧视、受欺负的顾虑和争强好胜、不甘服输的心理特点。

3、家校携手、对症下药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 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 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的成长。学校应该教育家长应高度重视言传身教和家庭人文环境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建立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 防止“精神污染”, 避免让孩子接触一些不健康的书籍、影视和娱乐, 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同时, 指导家长应掌握和遵循孩子心理、生理特征和成长规律,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建立和睦、融洽的家庭环境, 对孩子要做到“严而有度, 爱而不溺”, 及时解答学生思想上的疑惑, 经常开展有意义的家庭教育活动。

综上所述, 解决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让我们在生命关怀下, 理解他们, 尊重他们, 积极创设条件, 不吝惜爱的阳光雨露, 让这些弱小的树苗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孙雅丽, 李文涛.解决弱势群体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丁西泠.关注高校校园内的“心理弱势群体”[J].阴山学刊 (自然科学版) 2006年02期

关爱弱势群体 篇3

12月20日下午14:30,贺兰县文明单位“献爱心、送温暖” 结对帮扶启动仪式在贺兰一中多功能厅举行,结对帮扶文明单位负责人、受助学生学校负责人、贺兰一中受助学生共70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自治区文明办城市处处长毛录、银川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杜翔普到会指导工作,贺兰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沈学文同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恩建国同志,政协副主席王国庭同志参加了会议。

这次活动是贺兰县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市县“准备之冬”活动,为进一步在全县营造学习雷锋、志愿服务的浓郁氛围,推动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深入开展而发起的。12月初,贺兰县文明办会同贺兰县教育体育局,在全县24所中小学和5个教办3万多名学生中,摸底调查全县范围移民村学生、孤儿、残疾人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低保家庭学生,尤其是生态移民学校中小学生由于家庭贫困、缺乏劳动力等原因,缺少棉衣、棉被、书包、文具等用品。经过各学校摸底上报,文明办和教育体育局经过审核,从1503名学生中确定829名贫困学生为受助对象。各级文明单位要高度重视本次活动,积极申报意向帮扶学校,切实发挥文明单位的典型示范带头作用,为贫困学生奉献爱心。根据各文明单位申报意向和情况,确定94个文明单位帮扶贫困学生。经请 示县委主要领导,下发了《关于开展文明单位帮扶困难学生的通知》(贺文明委发[2012]9号)。文件下发后,不断有文明单位负责人打来电话咨询具体帮扶方式,据悉,启动仪式前贺兰运管所和习岗镇已经对学生进行了结对帮扶。各文明单位帮扶的资金额度从200元、300元、500元不等,据测算这次活动结对帮扶资金达17万元左右。启动仪式结束后各文明的帮扶活动在本月30日前结束。

“献爱心、送温暖”结对帮扶活动是贺兰开展“三关爱”活动的深入推进。2012年,贺兰县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以3.5雷锋日为契机开展了“贺兰县践行雷锋精神暨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全县22个单位对贺兰回小和太阳城小学的66名农民工子女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为学生送去了慰问金和学习用品;贺兰一小、凯添公司、工商局等单位的志愿者到老年公寓陪老人们聊天、打扫卫生,一小的学生和老师还自编自导文艺节目给孤寡老人表演,同时小朋友们还为老人们带去可口的食品。

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团县委、文明办、县林业局联合在洪广镇高荣村生态移民点举办了“保护母亲河”—-神华公益基金会青年林贺兰县项目启动仪式,我县青年志愿者代表、企业员工、部队官兵等共200多人一起参加义务植树劳动,共计种植5万余株。开展社区“便民志愿服务”活动。

开展“爱我家园”志愿环保活动。组织县城各中小学校千名少先队员在校园周边及公园广场就近开展 “学习雷锋争做环 2 保小卫士”行动;县机关工委组织等近千名干部职工在主要街道积极开展“清洁贺兰”环境整治活动,清理路面、打扫卫生、规劝不文明行为等。开展“社区一日行”活动。全县全体在职党员1200多人以志愿者分队为单位,全部深入到居住地所在社区,开展了“洁净贺兰”大规劝、大宣传、卫生大整治活动,清理卫生死角。

开展“关爱残疾人”活动。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的权益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贺兰县残联、贺兰县检察院联合创办成立了“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积极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在利民社区开展“关爱智障儿童”活动,为智障儿童发放毛绒玩具盒电子玩具,增强家长对智障儿童康复的信心。

举办了九九重阳节“金婚银婚佳偶”系列活动,在全县选出“金婚佳偶”12对,“银婚佳偶”21对,为33对佳偶免费拍摄了婚纱照,并为6对佳偶代表举行了集体婚礼,给他们送去了温暖和关爱。

“关爱他人,送温暖”活动。在第27个国际志愿者日,由县文明办、团县委、民政局和各乡镇(场)联合举办的“关爱他人,送温暖”活动在金贵镇启动。贺兰县民政局为全县困难退伍军人配备优抚资金65万,全部用于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在这次活动中,为优抚对象送煤炭全部由志愿者送到优抚对象家中中。天气虽冷,可一个个志愿者将他们的志愿精神展示在 3 了国际志愿者日,他们将温暖送到了一个又一个需要帮助的优抚家庭。

开展“关爱贫困母亲”活动。县妇联在全县开展“传递邮包 传递爱”捐赠活动。在全县干部职工、企事业单位中开展爱心捐助,为全县筛选出的3745名贫困母亲每人邮递价值100元的“母亲贴心包”一个或价值200元的“母亲暖心包”一个。目前募集到资金10万元,资金募集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募集资金可以达到12万元。工作还在进行中。

关爱弱势群体人主题教案 篇4

课题: 关爱弱势群体 教学目标:

1、了解残疾人,知道他们生活的辛苦。

2、活动中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故事中感悟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

3、懂得做人应该有爱心和同情心,懂得怎样去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生的参与讨论和模拟体验,从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方法:讨论、模拟、体验、探究。教具准备: 录像、歌曲、蒙眼布、图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首先播放《千手观音》,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欣赏的舞蹈叫什么吗?那你们知道这些演员是什么人吗 ?(聋哑人)这些舞蹈演员生活在没有音乐的无声世界里,要练出这么绝美的舞蹈,是要付出多少艰辛啊!他们是用生命真心的拥抱生活,也让自己的生命美丽起来。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残疾人,你们了解他们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静静体验他们的生活,让我们共同走近残疾人。板书课题:走近残疾人

二、指导体验,引导发现。

同学们,大家都见过残疾人,但他们生活到底有多不方便呢?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好,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吧。1 体验聋哑人(手语表示)设置情景 生:谈体会

师:是呀,明明有口却说不出,这种滋味真是太难受,他们也太不幸了。

2、体验盲人(蒙眼前进)过渡:下面我们再来 体会一下盲人,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的呢?

要求: 一人蒙眼单独走完老师要求的路线;一人蒙眼在别人的扶助下走完路线。(路线从后排座位出发,绕讲台一圈回到对方的座位)

师:请下面的同学注意不能出声,静静地看他们走路的样子,一会要把你看见的讲给大家听。

生:

1、我看见他们用手摸着走。

2、他们走的特别慢,特别小心。

3、我看见他们扶着桌子小心翼翼的走。

师:问“盲人”为什么要这样走。

生答:

1、眼前一片漆黑,很害怕,怕撞到旁边的桌子上,不知道该往哪走?

2、我也什么都看不见,心里紧张,可是有人扶着我就踏实多了。过渡: 原来这么短的距离,对盲人来说,也那么不容易,他们多需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啊!

师:是啊!在我们看来这么容易的一件事,盲人做起来却那样难,那么不容易,刚才我只给他们蒙了几分钟,就给他们带来了麻烦。如果把我们的眼睛蒙上一节课、一天、一个月、一年、甚至一辈子,那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呢? 生:受不了,痛苦,无法生活。

师:对!盲人就是这样,一辈子生活在黑暗中,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3 体验肢残人(单手穿衣)

师: 同学们,失去光明的盲人生活的这么不容易,如果失去了手呢?我们再来体验一次,现在请你们当回肢残人,像老师这样把右手背到身后一动也不能动,你们都是失去右手的残疾人,请用你们的左手拿出外衣穿好,并拉好拉链,看谁最努力。

(1)、学生穿衣师注意观察,抓住典型。(2)、请穿好的说说感受。(3)、请没有穿好的说说感受。

师:是的像穿衣服这样简单的生活自理问题,对于残疾人来说,也是这么难,这么不容易,同学们,短短几分钟就让我们感到残疾人的许多不方便,而残疾 人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他们在生活中,工作中还会遇到许多困难。真是值得我们的同情,我们该怎么办?(板书:帮助)

4、帮助残疾人

A、生活中为残疾人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爱。

现在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将来要为他们做些什么?

B、你们真是一群有爱心的孩子,下面是林西第三小学三年级学生自己拍摄的采访录像,看一看那的小朋友是怎么帮助残疾同学的。C、来自社会的关爱。

师:除了我们自己身边的残疾人我们要关爱他,帮助他,社会也没有遗弃他们,全社会都已经行动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向他们伸出关爱之手,援助之手。请同学们欣赏 一组图片。

1、介绍全国有6千多万残疾人,约每20多人中就有一个。

2、国家有残联会,各省、市、地、县、区都有残联会。

3、残联会的主席是邓朴方。

4、助残日是

三、畅谈思想,升华情感。

同学们,残疾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无法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但是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国家和社会许多人都在关心他们,而更让我们感动的是他们自强不息,顽强乐观的精神,请同学们欣赏图片(残奥会图片,著名残疾人的图片)播放《爱的恶奉献》。残疾人有张海迪、霍金、罗斯福、中央残疾人艺术团手语主持人姜馨田、桑兰、唐英品学兼优取得全国第一个聋哑人博士学位、蔡超全国著名画家,江西画院的院长,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无臂游泳冠军何军权等。

四、总结

同学们,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士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你热情的手,献出你真诚的爱,将世界变成爱的乐园。请同学们起立,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话“爱是我们的语言”我们一起来学手 语。今后我们可以多学学手语,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和聋哑人沟通、交流,听听他们的心声。教学反思: 社会实践活动课通过民主、开放的教学形式不仅使学生在体验课程、体验生活中自省、提高,而且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才华,张扬自己的个性,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同时使教师感受到‘课堂模式要因课的内容而变化’所带来的收获,挖掘了更多孩子的潜能,欣赏到了孩子更多的优秀面。

关爱救助弱势群体倡议书 篇5

每次写下这三个字的时候,心情都是异常的沉重,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总有部分弱势群体,不能与大家共同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幸福,他们用期盼的眼神,渴望得到关注,渴望得到帮助,渴望有朝一日,能和常人一样,融入社会,安心工作,认真生活。然,他不能,一个80后,正值青春好年华的李康宁。

出生于在XXX年的李康宁,从小就体弱多病,但拮据的家庭使得病情一直没有得到好的治疗。孩子天性无邪,尽管不能向其他孩子一样玩耍,但有父母在身边伴着,他一样感到幸福踏实。然而,上天也有遗忘世间某个角落的时候,15岁那年,诸多原因,父母离异,双双狠心丢下了无助他,从此这世上就多了一个弱小身影,独自顽强地生活着。

时光荏苒,一路走来的李康宁已经成为一个高大小伙。正对生活满怀憧憬的时候,厄运再次降临,XXX年底,被诊断出重度糖尿病,坚强的他无法接受如此残酷事实,无依无靠,无亲无故的他一度丧失了生活的信心。政府在得到情况及时给出了帮助,在县城提供了一套廉租房,并办了低保,每年有了4000元的生活保障。政府的这一亲民行为,让濒临绝望的李康宁重燃希望,暗下着决心,养好身体,好好生活,无论能力大小,做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之人。

美好愿望总被病情恼,一心渴望血糖得到控制的李康宁,却因控制不良引起并发症——慢性肾衰竭,心脏病。重新燃起的生活信念他不敢轻易放弃,用政府补贴的钱来回往返于南京金湖,只源于想活下去!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慢性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长期下来,药费是惊人的。为了节约开销,去南京一次买回一个月的药量,也特意买了注射胰岛素的笔,便于自己治疗。

几年下来,巨大药费已经无力承担,没有劳动能力的他靠着低保和救助金,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就在我写这份倡议书的时候,他来消息告诉我,昨天深夜,突然晕倒,病情下滑,缓了一小时强撑着去了医院输了液。医生再次强调,必须入院治疗,可因为经济原因,向医生申请放弃入院。

病魔无情人有情!在这里我们期待着你参与这次救助行动,请献出一份爱心,成全一份勇敢的坚持,传递一份生命的热度。他需要我们大家伸起双臂,用我们的爱、我们的心,点亮一盏希望的灯,帮他撑起一片蔚蓝的天……

倡议人:XXX

小学关爱弱势群体方案 篇6

一、尊重学生人格, 公平热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尤其是对“弱势学生”的教育, 最根本的就是要尊重他们的人格, 让他们不觉得有受冷落和被歧视的感觉。因此, 要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必须从情感着手, 从心灵上触动这些“弱势学生”, 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对学习的热情, 使他们“乐学”。对于“双差生”不要纠缠于他的每一个过错, 尽量不在公共场所训斥、批评他们, 要包容他们所犯的一些小错误, 要用宽容的心对待他们。对于“贫困生”要从经济上多关心他们, 但不宜在班上大肆宣传他们贫困, 因为他们不想在班上“低人一等”, 这样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而羞于接受他人的赞助。可以私下结对扶持或借助社会力量进行资助, 这样“贫困生”的心理感觉会好些。对于“弱智生”, 我更多的是教育周围学生来关心他们, 严禁其他学生取笑、挖苦、讥讽“弱智生”, 而且要求其他同学多与他们交谈和共同参与活动, 从而让“弱智生”在班上不孤独, 让他们及其家长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对于“残疾生”, 我更多的是从生活上去关爱他们, 例如在座位、铺位、活动安排及上、下楼梯等方面都要细致考虑到他们的安全因素, 尽量安排细心且有爱心和体格健壮的同学与他们同坐或同行。在班级内, 对“弱势学生”多一些关心、爱护和给予更多的关注, 能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人格的尊严, 体会到教育的公平, 有利于实现班级内学生均衡发展。

二、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回归

近年来的基础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因此, 在教育过程中, 我首先从培养他们的特长入手, 他们建立信心, 展示他们的优点, 树立他们的“威信”, 这样就为他们与全班其他同学间的交流建立了一个平台, 融洽了同学间的感情。如有一个“双差生”彭××的篮球打得好, 我就推介他参加了校队, 后来又让他当班上的体育委员, 从此他乐于助人、积极上进, 赢得了全班同学的信任, 他的文化成绩进步也很大, 并经常协助我管理班级事务。我通过发现班内“弱势学生”的“闪光点”, 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重视他们的个性发展, 消除他们的心理阴影, 让他们以多种学习方式, 通过多种活动途径主动参与学习, 从而达到班级内学生均衡发展。

三、建立“导师”“伙伴”制, 帮助“弱势学生”成长

对于“弱势学生”, 他们的一个共性就是性格孤僻, 这是因为他们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所致。因此, 在教育过程中, 我采取了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加强他们与全班同学的交流和合作, 消除学生间的隔阂, 其中最有效的就是“导师制”和“伙伴制”。“导师制”就是科任老师在完成教学工作外, 再负责1~2名“弱势学生”的教育, 具体包括以下几项工作:个别谈心, 导师每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一次, 及时了解该生的心理、学习和生活情况;校家交流, 导师每两周与家长电话访谈一次或网络视频一次, 每学期家访至少两次, 通过校家通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和交换意见;档案记录, 对所负责指导教育的学生的原始情况、成长记录、活动状况、心理变化等内容进行一一记载和对比, 及时提醒他们或鼓励他们。我通过“导师制”教育方式, 对“弱势学生”进行针对性、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引导, 及时发现和化解他们成长中的问题, 让教师成为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伙伴制”就是让学生间自愿结成伙伴关系, 具体做到“六个一”:交一个好伙伴, 互换一本喜爱的书, 互赠一张激励卡, 互学一种好习惯, 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共享一份好心情。通过“伙伴制”促进学生间的心理相融和情感交流, 结对伙伴尽己所能给对方精神鼓励和学习帮助, 充分体验伙伴友爱, 取长补短、快乐生活、共同进步, 实现班级内学生均衡发展。

新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方案 篇7

为了让留守儿童感到学校就象家一样温暖,让留守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新华小学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和管理。对留守孩子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言行上引导,并在生活上予以帮助。

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和联系卡制度。该校班主任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情况,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片。其基本内容包括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留守原因,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留守孩子临时监护人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

建立留守儿童帮扶制度。以关注、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目标,建立留守儿童与教师结对制度,扎实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帮助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让留守儿童更好的融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组建学习兴趣小组,根据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成立作文、书法、绘画、体育等兴趣小组,由专业教师进行辅导,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自觉性,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实施家访,逐步建立学校与“留守儿童”监护者共同支持的教育模式。重视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帮助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经常性地与他们沟通情感,弥补其缺失的亲情,使“留守儿童”在学习之余得到生活上温暖,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

小学关爱弱势群体方案 篇8

八、共发展、促和谐‛为贫困、残疾妇女献爱心的主题活动,到辖区贫困、残疾的妇女家中进行义务劳动,为其整理、打扫室内卫生,并将院内堆积的雪、垃圾进行彻底清理。社区共建单位蒙医院志愿加入这次活动,免费对到场的30余名贫困、残疾妇女进行全面妇科检查。

3、为特困户贾振云的长子贾志超办理大病救助 4、2011年3月23日,应共建单位城建砖厂的需要,为其安置数名辖区下岗职工,解决了部分人员就业问题。5、2011年4月8日,在旗文化中心,与共建单位林业局共同组织,十个社区联合开展‚生态保护‛大型宣传活动。此活动共出动一辆宣传车,两支秧歌队和一支腰鼓队,并沿街发放了一万份宣传单,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森林防火、保护生态意识,全面提升了森林防火及生态保护工作水平和能力,为确保我镇今春的森林防火、禁牧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奠定良好基础。6、2011年4月15日下午,按照音德尔镇的安排部署统一行动中,多兰社区与东升社区共同组织各社区志愿者,对本辖区蒙医院门前至公园东门的分担区内的卫生及白色垃圾进行了清理。活动中,拉出了宣传条幅,让广大居民群众了解爱国卫生的重要意义,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7、2011年4月15日下午,多兰社区与光明社区共同组织了校外住宿生,在我社区办公室观看了电影青少年成长片《孔子》,提高孩子们的法律意识,在思想上、品德上都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意义。

4月24日,在老少共建活动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娃娃抓起‛为主题的教育讲座。刘毅老人为孩子们讲述了数多教育话题,并与孩子们共唱爱国歌。8、5月3日,盟红十字会及旗红十字会、多兰社区联合社区志愿者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温馨与关爱。领导们还为老人们带来了棉被、衣物及常用药品。多兰的工作人员及社区志愿者为老人们理发、打扫卫生、整理内务,还给老人们献歌展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国大夫为老人检查身体,讲解常见老年病预防知识。9、2011年5月15日,值此第21个法定‚全国残疾人日‛到来之际,为社区残疾居民史金兰和国仁两位同志申请了轮椅。10、2011年5月16日,到红十字会为贫困居民薛久林申请了壹仟元救助金和申报了大病救助。11、2011年6月3日下午,邀请社区老干部、老党员、居民代表,在多兰社区老少共建活动站,联合乌兰、綽尔社区共同组织开展党颂歌咏会。大家对此次歌咏会都非常支持,并要以切身体会歌颂党。激情洋溢的舞台上,社区居民们轮番献技,用红歌表达对党对祖国的热爱。在场的老干部们也拍着手,跟着一起唱。大家都表示红歌会这种形式很有创意,通过唱歌,鼓舞了士气、凝聚了力量,非常有意义,让人耳目一新。12、2011年6月5日,在多兰花园小区组织开展‚迎‘七〃一’、庆‘六〃一’‛--小区文化活动。丰富了小区的社区文化,拉近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社区干部与居民住户之间的距离。13、2011年6月23日,在旗卫生局的会议室开展了‚庆祝建党90周年‘山水杯’党史知识竞赛‛。最后由通海路社区、电力社区、綽尔社区分获一、二、三等奖,多兰社区荣誉组织贡献奖。通过此次活动,使党的理论更加深入地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工作生活相结合,从而促进社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共同高唱和谐之声向党的90岁生日献礼。14、2011年7月11日,多兰社区在多兰花园老少共建活动站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通过此次活动,让团员青年了解相关历史事件的背景和重要意义,引导广大青少年充分了解和认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增强党员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认同和热爱,更好的把坚持爱国主义与坚持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统一起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15、2011年7月28日,在第84个建军节到来之际,社区全体干部到社区退伍老军人老党员哈尔虎家中走访慰问,并送去价值100余元的夏凉被,还邀请了社区诊所国大夫为退伍老军人哈尔虎免费检查身体询问了病情,并捐赠100余元的常用药品。使老人非常感动。16、2011年8月3日,我社区联合电力社区、繁荣社区、乌兰社区在文化中心隆重举办‚绰尔河韵、音德尔情‛第三届绰尔河艺术节大型文化广场演出。同时隆重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4周年,表达社区对各驻旗部队最诚挚的问候和节日的祝贺。历时1个多小时的文艺节目精彩纷呈,使晚会气氛一浪高过一浪,热情讴歌了我们党90周年的光辉历程、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抒发了各基层党员奉献党的事业,构建美好家园的壮志豪情和美好心愿。17、2010年8月8日,多兰社区联合光明社区,在光明社区门前为居民放映了一场露天电影。从而带动社区居民人文修养,提高社区文化品味,满足了不同层次的辖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营造出了一个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18、2011年8月11日,多兰社区联合乌兰社区在老少活动站举办了一场激情昂扬的‚学党史、颂党恩‛暑期教育专题讲座,参加讲座的三十多名社区的中小学生及家长全都认真听讲,专心学习红色历史。此次党史讲座和爱国主义教育加深了社区青少年对于党的了解,增强了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愿望。

19、社区干部组织居民到电影院观看民歌比赛。20、联系相关单位解决阿敏河突然发水事件。

21、联合10个社区,去呼尔勒参加心连心演出。

小学关爱弱势群体方案 篇9

一、建立传爱教育基金会, 帮助孤儿解决经济困难

因家庭受到创伤, 经济困难成为所有孤儿面临的共同问题。开学第一学期, 在五年级一班就读的孤儿李菊花的姑姑向班主任提出让孩子转学, 原因是生活费和交通费增加了她们的经济负担。得知这一情况后, 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向李菊花同学捐款, 帮助其解决这一难题, 使她继续留在了思源。我们十分清楚: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暂时的, 要从根本上解决以孤儿为代表的弱势学生群体因经济困难而失学、转学的问题, 就必须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思源学校的兴办, 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教育扶贫政策”, 实现学校均衡发展, 让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像城市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而采取的一个重大举措;另一方面, 也是言爱基金会无私捐助的结果。思源的兴建, 体现的是以言爱基金会为代表的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一种关爱, 是大爱。学校成立以后, 这个爱心接力棒就交到了学校中, 为了让言爱基金会和各级政府的爱心得到传承和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以孤儿为代表的弱势学生群体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面临失学的问题, 让学生进得来, 留得住, 同时也为了让孤儿得到关心、照顾和发展, 让他们享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2012年6月份, 学校向民政厅申办了旨在奖学助学的传爱教育基金会, 并做了大量的工作。

1. 建立健全基金会组织和管理制度

(1) 建立基金会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任理事长, 以副校长任副理事长, 办公室主任任秘书长, 出纳、团委书记任理事的理事会。理事会这样配备的初衷是将理事会工作与学校工作合二为一,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开展基金会工作。理事会下辖宣传、财务、接待、爱心行动四个工作小组, 具体负责基金会的宣传、联系、发动、善款筹集和爱心行动等各项工作。同时成立了以民主党派人士任监事长, 学校工会负责人及家长代表任监事的监事会, 监督理事会做好相应工作。

(2) 健全基金会管理制度。为规范基金会的管理, 传爱基金会在借鉴其他一些运作成熟的基金会常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根据本基金会的实际情况, 制订了捐赠财物公示制度、捐赠善款的使用情况向捐赠人汇报制度、受捐赠人联系捐赠人制度和财产管理等各项制度。

2. 组建爱心教师团队

传爱基金会成立以后, 经理事会分析研究, 决定充分利用学校教师这一有利的资源优势, 成立爱心教师团队。在理事会爱心行动小组的发动下,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班主任团队、生活教师团队和部分任课教师率先加入到爱心教师团队中来。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 学校所有教师都已加入到这个爱心团队之中。从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到爱心团队教师, 全都是自愿义务劳动, 没有任何报酬。

3. 建立孤儿和贫困生档案

(1) 对孤儿和单亲家庭孩子进行家访。2012年7月至12月份, 理事会四次组织爱心教师团队120人次, 深入苗村黎寨到孤儿和单亲家庭孩子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生活状况, 贴近孤儿的内心世界, 了解第一手材料。每次家访结束, 理事会都要召开情况碰头会, 会上有很多教师都是哽咽着介绍学生的生活状况, 家访震撼了爱心教师的心灵, 进一步唤起了他们关爱孩子的动力。从家访了解到的情况可以看出:这57名孤儿有的和爷爷奶奶一起相依为命, 有的跟叔叔阿姨住在一起, 有的与外公外婆在一起, 有的姐弟相依为命独自生活, 有的在福利院居住。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帮助和关爱。

(2) 组建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学生档案。在对孤儿和单亲家庭学生家访的基础上, 建立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学生档案, 从家庭、学习、生活、存在的困难到学生的在校表现, 个性特长及教师家访情况等几方面进行介绍, 有的放矢的为组织爱心人士对学生进行结对帮扶作好铺垫。

4. 加强舆论宣传

(1) 建立基金会网站。继2012年6月份传爱教育基金会成立以后, 理事会又申办了基金会网站, 以此为窗口加强了基金会的对外宣传工作。

(2) 利用媒体宣传。在“爱心天使”杨利女士的指导、策划和关爱下, 基金会先后在南海网、海口电视台、海南日报、儋州电视台、今日儋州等媒体上对孤儿生活和生存状况进行宣传, 扩大了宣传面。

(3) 设立爱心行动宣传栏。基金会在学校主校道新增宣传栏两个, 开设爱心行动专栏, 从基金会成立的背景、运行情况到领导关怀、社会关注、学校关爱等方面展开宣传, 营造关爱孤儿的良好氛围。

(4) 制作传爱基金会宣传画册。以宣传栏宣传项目为主要内容, 制作了传爱基金会活动宣传画, 向爱心人士发放, 让他们了解基金会运作的情况。同时基金会的五位理事利用工作和周末时间, 找领导、跑企业、介绍和宣传传爱基金会的情况, 筹集善款。

5. 动员社会力量关爱孤儿

在基金会几位理事和学校爱心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 经过媒体的宣传报道,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在关注和帮助我校孤儿:海口龙哥哥爱心社、海口家乐福超市、海南旅行社导游团、佛教人士、澄迈部队、浙江爱心家庭、儋州鑫宝莱酒店、飞豹传媒周老板等社会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 默默地向这些孩子倾注爱心。在2013年4月11日举行的传爱教育基金会揭牌仪式上, 省人大副主任陈海波、香港言爱基金会驻大陆总干事张曼年、干事杨利、儋州市政府市长林东、常务副市长铁刚、教育局局长周春声等领导出席揭牌仪式, 并向基金会捐助善款, 在省市领导的带动下, 飞豹传媒、校服厂等校安工程的多家企业纷纷向基金会捐款共计38万元。4月16日, 浙江籍画家房企遐向基金会捐赠价值4万元的山水画一幅, 并有多位爱心人士表示愿意对孤儿进行结对帮扶, 每人每月提供一百至二百元不等的生活费。基金会收到的善款, 除按照捐赠人的意愿资助贫困学生以外, 还对品学兼优的师生进行奖励。

6. 争取政策扶持

舆论的宣传和基金会揭牌仪式的举行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市委书记张琦等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并和孤儿一起共度“六一”儿童节, 同时为孤儿带来了每人每月600元的孤儿补助政策、全校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的生活费补助、每人每学期200元的交通费补助“三补”政策;市教育局党委也给予我校免学杂费、免住宿费、免作业费、免课本费的“四免”政策;在此基础上, 我校对孤儿实行送校服、送保险的“两送”政策;同时, 社会爱心人士对孤儿的结对帮扶也达到了全覆盖, 有的甚至出现二帮一、多帮一的现象。“四免、三补、两送、一帮扶”政策的落实, 使57名孤儿生活费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学校做到了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 建立了让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长效机制, 实现了学生受教育权的平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塑造孤儿健康阳光的心理

自卑、自闭、不愿与人交流是孤儿群体的又一典型特点。为解决这一心理问题, 我们进行了多种尝试:

1. 实行心理干预, 矫正孤儿心理

针对孤儿、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受过伤害、承受能力差、自卑、自闭的心理特点, 我校组织心理教师按照“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工作思路, 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1) 让他们面对现实, 正确认识自己。 (2) 让他们感受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同学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关爱和关心。 (3) 定期举办心理问题讲座, 有针对性解决孤儿存在的普通问题。 (4) 开设心灵交流渠道, 解决孤儿存在的个性问题, 让孤儿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健康的心理。

2. 以活动为平台, 让孤儿学会交流和沟通

美国科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有多种。新课改理论也明确提出要求: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活动的开展, 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潜在的智能, 另一方面还能够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同时, 也能够让学生回归自然、返回童真、找回失去的自信, 从而脱掉自卑的外表、打开自闭的心扇、体验成长的快乐, 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1) 上好艺体等活动课。按照艺体等活动课的学科课程标准, 认真组织学生上好每一堂活动课,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2) 开设活动选修课。以课外活动时间为平台, 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开设活动选修课。内容包括:以弘扬民俗文化为主的竹竿舞、儋州调声、乡土文化等校本课程;以发展学生个性为主的舞蹈、绘画、排球、篮球、乐器、制作等校本课程;群众性的团体娱乐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以趣味学习为主的英语角、图书角等学习活动。

(3)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科技科、安全节、生活节、文学社团、有效教学成果展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特长, 展示自我的平台。以活动为载体, 寓教于乐, 让每个学生都精彩。使学生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学的开心、玩的快乐、住的安全、走的留恋, 在毕业时对学校有美好的回忆。

(4) 与爱心人士共同组织关爱孤儿系列活动。先后组织了“爱心奉献、童看世界”、“爱在行动、情满思源”、香港、海口夏令营等多项活动, 活动节目的主持和演员全部由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孩子担任, 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长的幸福、慢慢改变自己的个性。现在, 我校57名孤儿一个个都变得活泼开朗, 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有时候他们还会跑到校长室去, 问一问杨利姐姐什么时间才来呢?

三、培养自主管理的能力, 教育孤儿学会自强自立

帮助孤儿解决经济方面的困难, 从长远看还只是权宜之计,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孤儿今后的诸多问题。孤儿特殊的家庭状况决定了学校必须全方位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 让他们尽快学会自立、走向自强、养成良好的习惯, 爱心教师陈若芝就是这方面的高手。

陈若芝老师经常说:一句赞美的话语, 一个激励的眼神, 一丝会心的微笑, 都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气力, 但对于渴望得到关爱的孩子来说却是弥足珍贵的。在宿舍管理中, 面对孤儿这个特殊的群体, 陈老师给予了超乎母亲的关爱:四 (3) 班陈金兰和五 (1) 班陈金菊这对姐妹就是我校57名孤儿的典型代表, 平时姐妹俩轮流住在亲戚家。刚到校时, 从不合群, 独来独往, 特别是妹妹陈金兰, 相当任性、孤僻, 特别不讲卫生, 同学们都很讨厌她。学校的围墙还没建好时, 她曾经三次出走校外溜达一天, 晚饭时间才回校。每次她外出回校, 陈老师都没有骂她, 而是耐心地与她聊天, 了解原因。得知她们的家庭情况后, 陈老师的心情很难过, 她觉得孩子太需要家的温暖和母爱, 需要帮助和关怀。从此, 陈老师特别关注这个孩子的一举一动。在生活上, 无微不至的关怀她, 教她讲卫生, 教她学会宽容与同学相处, 教她学会生活自理, 告诉她有什么事或心里话就找陈妈妈。陈老师的关爱得到孩子的信任, 孩子开始与她亲近, 开始把心里话告诉她, 老师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近了, 孩子的性格开朗起来, 不良的行为习惯开始改变, 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 同学不再嘲笑她, 孩子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 心里充满了阳光。教育需要爱, 孩子渴望关爱, 陈老师以一颗慈母的爱心, 实现了“学校是我家, 学生就是我的娃”的诺言, 用无私的爱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在以陈若芝老师为代表的爱心教师团队的精心呵护和培养下, 57名孤儿中已经培育出十几位像陈金兰、陈初娥这样的班级或学校自主管理方面的骨干、好帮手, 他们已经学会自立、正逐渐走向自强。

四、实施爱心建设工程, 培育孤儿仁爱感恩的情怀

家庭的悲剧造成了孤儿爱的缺失。作为学校, 就要想方设法弥补这一缺失, 让孤儿在关爱中培育感恩的情怀。鲁迅先生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教师有了爱心, 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1) 以“爱”为核心打造校园知识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走廊文化、餐厅文化、围墙文化、路灯文化及景点文化均围绕学校办学特色—关爱教育进行布置, 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受到熏陶, 培养学生的爱心。 (2) 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以“具备一颗爱心, 争做两个示范、养成三种良习、力争做到四爱、树立六种精神、遵守八个规范、做到十个不准”为目标加强师德建设, 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充满爱心的教师团队, 传递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的爱心, 使学生不论在路上、在宿舍、在校园、还是在教室, 哪里有需要, 哪里就有老师的关爱, 营造轻松和谐的人文环境, 弥补孤儿亲情的缺失。 (3) 关爱学生从点滴做起。对寄宿生来说, 生病就医是常见的事情, 更是经常遇见的困难。全校1800多名学生, 时不时总有头疼脑热、急诊急救的情况出现。我们常常看到爱心教师朱其文在夜里骑着电单车送学生到医院看病。有一次在夜间例行检查中, 朱其文老师发现五年级一班孤儿陈声硕发高烧, 到值班室量体温已经达39度, 当时已是凌晨一点四十分。朱老师把值班工作交代妥当后亲自把学生送往医院治疗, 并为学生垫付了医药费。回来时已经是凌晨四点半, 尽管学生已经打针吃药了, 朱老师仍不放心, 还把学生安排到值班室里睡觉。那一夜朱老师整宿未睡, 直到天亮学生好转了才放心。正是这种温暖的关爱, 帮助孤儿走出困境的同时, 也指引着他们不断完善自我、一心向善。 (4) 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以感恩主题教育为切入点, 开展感恩教育家长会、爱心一日捐、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等系列教育活动, 引导孤儿和全体学生在知恩的基础上, 学会感恩, 最终能够报恩, 用爱心回报社会, 让世界充满爱。

上一篇:李集小学文体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