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幸福路上的幸福生活为题的作文(推荐14篇)
古城西安历史悠久,地名也是文化底蕴十足,那么在你心目中,有哪些地名能称得上一个“最”字呢?西安最悠久的路名就是朱雀大街啦,唐朝的中轴大道,千年来承载了多少历史故事。西安最文艺的地名就是文艺路了,不但名字文艺,在街两侧还有歌舞团、剧团等文艺单位,应该是名副其实了。最青年的地方必须是青年路,你走完文艺路再走到青年路,势必你就成了文艺青年了!西安最温馨的路名是幸福路,有一种充满阳光和快乐的味道,你知道吗?我的家就在幸福路上,就让我来给你介绍介绍我家在幸福路上的幸福生活吧!
幸福路位于新城区韩森寨附近,是一条南北路,北起华清路,南至新兴南路,是西安市主城区与城市东部地区的连接区,也是西安以东城际交通流的集散地。
幸福路上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妈妈小时候就住在这里,附近的韩森冢,是当时西安近郊最大的古代坟冢,相传明代在冢旁有驻军而得名韩森寨。小时候妈妈把那里叫做“小山头”,“小山头”的附近是大片的麦田,她和她的小伙伴们经常在那里玩耍。放风筝、捉蛐蛐、拾麦穗、斗鸡拐,是妈妈幸福的童年回忆。
幸福路又称“国防路”,因为这里聚集了“黄河厂”“西光厂”“华山厂”“秦川厂”“昆仑厂”等军工单位,这些国防大厂为我国国防建设和地区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听妈妈说我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的大炮都是这些军工厂里制造的呢!因为这里聚集了这么多的国防大厂,所以幸福路是人口密集的居住区,这里交通便利,商铺林立,使得人们的生活特别的方便、快捷。我就出生在这里,妈妈说的那些麦田上早已矗立起无数的高楼大厦,在这片钢铁丛林里,我虽然没能像妈妈那样亲近大自然,但是我在这里认识了很多好朋友。我们一起玩耍、一起恶作剧、一起疯狂打游戏,我收获了我的童趣。
不久的未来,西安市政府将启动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工程,改造范围北起华清路,南至新兴南路,东起铁路专用线,西至金花路,面积达17.63平方公里。幸福林带是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中的最大亮点。该林带北起华清路,南至西影路,全长5.4公里,规划宽度140米,占地面积1025亩,林带建设约需投资50亿元,预计2至3年建成,建成后或将成为我市最大的城市林带。
按照方案,区域景观设计将构建“一轴七景”。一轴:指两侧的35米林带绿地。七景:指西影路广场、建工路广场、咸宁路广场、韩森路广场、长乐中路广场、长缨中路广场、华清路广场。
2 0 0 7年教师节前夕, 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师范大学与免费师范生座谈。当听到师范生谈自己选择读师范是为了帮助那些失学儿童时, 温总理动情地说:“我以前讲过穷人的经济学, 今天讲讲穷人的教育学。我们的国家太大, 尽管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很快, 但发展很不平衡, 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还很困难。因此, 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努力使教育体现出最大的社会公平, 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圆上学梦。”“学校的大门是向人人开的。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 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这就是穷人教育学。”
以我个人所见, “穷人教育学”是指对关注穷人、面向穷人的教育进行系统研究的学问。温家宝总理之所以提出“穷人教育学”, 正如同其引用舒尔茨的“穷人经济学”是要告诉人们发展经济要多关注穷人一样, 其实就是表明这样一个道理:教育不能只是关注精英, 而且还应有面向穷人的一面, 要让穷人子女都能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不能只为少数人服务, 而应为广大的人民谋幸福, 要使人民群众通过教育发展健康的身心, 享受幸福的生活。“穷人教育学”, 就是要将教育资源向基层和弱势群体倾斜, 将教育立足于解决社会难题和矛盾, 用教育公益性和教育公平性化解社会的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问题。在这一意义上, “穷人教育学”有助于促进幸福生活的实现。
一、教育与幸福
教育应以促进人的幸福生活为目的和旨归。教育的幸福传递建立在教师的幸福感受和幸福生活基础之上。教师要给学生以幸福, 自己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一个懂得如何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何谓幸福?尽管在人类思想史上有着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看法, 但“幸福”常常与“道德”相联。早在古希腊时期, 苏格拉底、柏拉图就明确提出了“道德即幸福”的观点。苏格拉底认为, 德性就是幸福, 德性、善不是达到快乐的手段, 其本身就是目的。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德性论, 提出“德性和智慧是人生的真幸福”。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是幸福的前提, 是构成幸福的首要因素;幸福是一种最高的善和最高的快乐, 是终极的、自足的, 也是有条件的;德性不能停留在对德性的知性认识上, 而是要在行动中去实现。
如果抛却以上看法中的分歧而求同存异的话, 可以看到, 幸福有几个突出的特点:第一, 它是一种精神性的愉悦感受, 是自我内在的主观体验, 是个体面对生活的态度;第二, 它是人的一种“似本能”, 是来自遗传且应予以满足的道德需要, 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目标追求;第三, 它是生命价值的印证, 是人之意义实现的表征, 是主体存在价值的外显。
那么, 幸福从何而来呢?在苏格拉底看来, “美德即知识, 德行即洞见”。要成为有美德的人就必须懂得各种具体的美德, 因而, 知识成为通向至善之路的一把钥匙, 教育成为获取幸福的重要途径。
这就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教育应该成为幸福的理由吗?教育有能力成为幸福的理由吗?
刘铁芳认为:教育显然是以增进个人的幸福而不是相反为目的, 但教育的本意性目的乃是育人, 也就是启迪、培育完整的个体人格, 所以, 真正的教育乃是开启个体人生幸福的可能性, 教育本身并不能赐予个体人生以幸福。当然, 教育的过程本身作为一个人童年生活的重要部分, 必须增进个体童年生活幸福的体验。教育对儿童本身幸福生活体验的观照是带有引导性与前瞻性的, 教育必须从整体上观照个体人生幸福的可能性。否则, 任由个体当下性情体验的满足, 教育就可能失去对个体人生的整体观照。
刘次林认为:教育首先要对人的生命给予全面的观照和提升, 它不仅要让学生从生理上得到幸福, 也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观照其心理幸福;不仅要观照学生个性方面的要求, 也要滋养其社会性幸福情感。
檀传宝认为:幸福是教师生命质量和职业生活质量的象征。只有教师主动地、自觉地追求幸福, 才可能找到职业生活的意义, 教师的生命质量才能提高, 教育活动才能真正具有人性光芒。因此, 道德是帮助教师实现人生意义的工具。
湖北省麻城市华英学校董事长宋新光说:“教育应该成为幸福的理由。我们要使学生的智慧和人格同步发展, 使在华英学校接受教育的所有学生都有理解幸福的思维、创造幸福的能力、奉献幸福的风格、体验幸福的境界, 拥有提高生命质量的高素质, 从而成就高品位人才,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是为了改善人的生存状态, 提高生命质量, 是为了学生更幸福地活着。说到底, 教育就是要为每一位学生终生幸福奠基!”
上述见解给我们以积极的启示。概括而论, 教育应以促进人的幸福生活为目的和旨归, 但教育无法包办人的生活, 它只是为人的幸福生活开启可能;教育应以对人的生命的全面关照和提升为内容, 但教育无法给人的幸福生活保险, 它只是教给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矢志追求人生幸福。教育的幸福传递建立在教师的幸福感受和幸福生活基础之上, 换言之, 教师要给学生以幸福, 自己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一个懂得如何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接下来引出的问题便是:仅仅依靠教育就能给人带来幸福生活吗?
教育与幸福这一论题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衣食足知荣辱, 仓廪实知礼节”, 个人幸福生活的获得需要一些基本条件的保障。首先, 需要社会提供个体生存的物质条件, 虽然物质生活不是获得幸福的全部条件, 但肯定是必要条件, “物质生活条件直接提供的是快乐感, 快乐经过提升才能形成幸福感”;其次, 需要社会提供宏观整体的基本公正, 社会公正是幸福的基本条件, 表现在社会倡导的共同道德与幸福的统一上;再次, 需要社会提供个人能力全面发展的机会, 并为每个人的文化追求提供丰富的社会资源, 等等。这样, 幸福便在社会基本条件的保障下, 在教育的孕育中悄然而生。
二、“穷人教育学”的思想渊源
中国教育思想史从孔子的“有教无类”, 到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梁漱溟的“乡村教育”, 再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穷人教育学”路径, 体现了对“教育公平”“教育平等”理想目标的追求。
“穷人教育学”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及实践。两千多年前, 孔子就积极倡导“有教无类”——意指教育无分贵贱亲疏, 不论出身门第, 只要有心向学, 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孔子的弟子便来自各个阶层, 社会地位高低不一, 家庭背景各不相同:既有子路这样的贵族子弟, 也有颜回这样的平民子弟, 还有子贡这样的商人子弟, 以及冉雍这样的贱人子弟。“有教无类”意味着穷人与富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孔子曾说:“自行束脩以上, 吾未尝无诲焉”。只要年满1 5岁来求学, 一概来者不拒。这显然是对受教育权的自觉尊重。
2 0世纪2 0年代初, 我国献身乡村平民教育的第一人晏阳初先生, 用了近3 0年时间, 将自己对穷人的关怀及改造乡村的理想付诸于实践, 开展了长达11年的 (河北) “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晏阳初基于对中国农村贫穷落后及穷人“愚贫弱私”现状的认识, 力图借乡村平民教育的途径实现国家民族的复兴。他认为:中国严重的问题是农村问题, 农村的问题千头万绪, 但基本上可归结为农民缺乏教育, 由于缺乏教育而导致“愚、弱、穷、私”。因此, 必须实施“平民教育”——以文艺教育救愚、生计教育救穷、卫生教育救弱、公民教育救私。平民教育的“平”字含有“人格平等”“社会机会平等”的意思。当晏阳初发现单纯依靠平民教育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时候, 他又把平民教育发展为乡村建设。由于晏阳初对平民和穷人的关怀以及他在农村开展平民教育取得的成绩, 1943年, 他和爱因斯坦、杜威等并列荣获“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十大伟人”, 还被人们尊称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与晏阳初同时代的梁漱溟也是乡村建设运动的重要代表。在梁漱溟看来, 中国的民众多在乡村, 故民众教育即乡村民众教育;中国是乡村社会, 故社会教育即乡村社会教育。中国的根本问题是文化失调, 而文化问题解决的方法与途径唯在乡村建设。在对中国命运的忧虑中, 梁漱溟觉悟到“乡村建设是中国民族自救运动的一个最后的方向”, 于是下决心倡导乡村建设实验活动。所谓乡村建设, 是以解决文化问题为中心的社会建设, 其目的不止在文化本身, 而是对社会、政治、经济诸问题的综合解决, 试图使乡村有新生命而后求中国国家的新生命, 期盼以此来“辟造人类文明”和解救中国。为此, 他办起了以培养乡村建设人才为目的的乡治讲习所、河南村治学院、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还在山东邹平和菏泽试验创建了乡学村学和乡农学校。梁漱溟的这一乡村教育思想不仅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而且吸取了西方文化的精华, 旨在寻找一条既不同于传统又不同于西方的中国教育之路。
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认为:乡村问题是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在发展过程中, 城市不仅将乡村远远地抛在身后, 而且带走了乡村中的人力和物力。这显然是极大的社会不公。解决方法在于用“平民教育”“生活教育”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基于这一认识, 陶行知致力开辟的是与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穷人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把穷人拒于学校门外, 为有钱有势有闲阶级服务, 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新教育、穷人教育则面向全民、面向穷人, 培养能立足社会又能有益社会的人, 无论贫富、男女、老幼, 社会各阶层的人民都应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为此, 陶行知主张“到民间去”, 提倡开设1 0 0万所学校, 改造1 0 0万个乡村, 并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于发展中国的民主教育事业。他首创且参与了群众扫盲计划, 目的是教育穷人及普通老百姓, 其中大部分是在农村地区;他创设了样板乡村学校, 这些学校都与中国许多地方的师范学校保持着密切联系;他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 以“甘当骆驼”的平民情怀, 3 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
中国教育思想史从孔子的“有教无类”, 到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梁漱溟的“乡村教育”, 再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穷人教育学”路径, 体现了对“教育公平”“教育平等”理想目标的追求。而“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一“穷人教育学”的主旨便成为社会的基本权利与起码公平的标志, 成为民主和谐文明社会构建的象征。
三、“穷人教育学”的核心价值
“穷人教育学”的核心是教育公平, 重心是教育要向穷人倾斜, 目的是通过教育“消灭”穷人, 消灭贫穷, 消除两极分化, 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
从“穷人经济学”到“穷人教育学”, 体现了温家宝总理一以贯之的民生情怀。但与“穷人经济学”相比, “穷人教育学”又递进了一层, 它是在更基本的权利上关注穷人, 是在发展的层面上帮助穷人。它不仅关注民生, 更着眼济困。如果说“穷人经济学”解决的是温饱问题, 那么“穷人教育学”关注的就是脱贫和公平问题。教育不但直接体现最大的社会公平, 而且以巨大的力量塑造社会公平。对于穷人来说, 教育是改变贫穷现状的一个根本途径;对于社会来说, 教育是促进社会各阶层融合的重要渠道;对于国家来说, “穷人教育学”是教书育人、教育兴邦的题中应有之意。
就“穷人教育学”的内涵来看, 其核心价值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 “穷人教育学”的核心是教育公平。
意指人们对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机会供给的认识和价值判断, 内含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项内容, 其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均等又包括就学权利平等、就学机会均等和学业成就机会均等三个方面。换言之, 教育公平指教育的起点公平、教育的过程公平、教育的结果公平。意味着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 是为所有人举办并为所有人服务的。即不分民族、性别、地域、出身, 不论宗教信仰、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天赋智商, 只要是公民, 均应有权利接受教育, 并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同时, 国家也应该通过法律规范等形式确保全体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之所以提出教育公平问题, 是因为社会中存在着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突出表现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导致城乡教育的严重失衡和巨大落差, 在区域、阶层、校际之间, 也存在明显的教育差距。因而, 接受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 追求教育公平也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 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这正是“穷人教育学”对民生社会基本底线的维护, 对和谐社会牢固基石的坚守。
第二, “穷人教育学”的重心是教育要向穷人倾斜。
无论是“穷人经济学”还是“穷人教育学”, 都突出强调了“穷人”二字, 这是一种重心的变化, 是关注的转移。如果说, 不懂得穷人, 不懂得农村, 就不懂得“穷人经济学”的话, 那么, 不懂得穷人、不懂得农民, 也就不懂得“穷人教育学”。因为,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中国有9亿农民, 农民的教育公平问题解决不了, 就谈不上国家的正义和文明;穷人的孩子上不起学, 就谈不上社会的富裕和进步。正因为如此, 温总理在讲“穷人教育学”时才首先强调, “我们的国家太大, 尽管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很快, 但发展很不平衡, 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还很困难。因此, 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努力使教育体现出最大的社会公平, 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圆上学梦。”这就要求教育资源分配向穷人倾斜, 教育政策导向对穷人倾斜;要使整个社会形成关爱穷人, 帮助穷人, 不歧视穷人, 不嫌贫爱富的风气;让贫困地区和农村家庭的孩子不仅能上得起学, 而且能获得良好的教育, 促进教育这一公共产品为最广大的人民所享用。
第三, “穷人教育学”的目的是通过教育“消灭”穷人。
要彻底消灭贫穷, 先要研究贫穷。穷人与富人的差别首先是物质上的, 其次是精神上的。而这源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源于教育不公。一方面, 农民从事的产业是传统农业, 劳动生产率较低, 农民的收入只能“维持生计”;城镇居民从事的是现代产业 (现代制造业、信息业和服务业) , 劳动生产率较高, 职工能得到较高的收入。另一方面, 城市拥有资源丰富的受过教育的人才, 依靠知识创造财富, 城市人口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也远高于农村;农村则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依靠体力而不是脑力从事生产, 农村人口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也远低于城市。由于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 造成了劳动能力的差别, 也带来了对精神资料占有程度的差别。以数理逻辑可表示为[1]:
其中, 机器大工业和科学技术是消灭物质贫穷的保障, 普及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是消灭精神贫穷的唯一条件和手段。“穷人教育学”正是要使穷人通过接受教育, 消除愚昧和无知, 以知识和脑力创造财富, 使人们能平等地享受到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 从而在根本上消灭贫穷, “消灭”穷人, 消除两极分化, 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
四、“穷人教育学”的现实意义
“穷人教育学”是以维护“穷人”的教育权益, 保障“穷人”的受教育权利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营造出公平、公正的教育氛围, 构建一个和谐、和美的幸福社会。
“穷人教育学”对于从事师范教育﹑从事教育学研究的我们来说, 很有震撼力。它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 更是一种伦理要求, 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它也在提醒着我们, 以全社会的努力, 以师范教育工作者的自觉, 以教育学研究者的良心, 办好穷人教育, 办好让全体人民满意的教育。
从国家来说, 必须提高对师范教育意义的认识。师范教育因其培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使命的教师的定位而具有了一种特别的意义。温总理特别指出:“师范院校肩负培养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大责任。国家兴衰在于教育, 教育好坏在于教师。从这一点来说, 师范教育可以兴邦。”“我们重视师范教育, 就是重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 因为师范教育造就的是教师, 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紧密相连的。只有真正同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师范教育, 才是真正的师范教育。”古代的《学记》中已明确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 其必由学乎。玉不琢, 不成器;人不学, 不知道。是故, 古之王者, 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既然教育具有化民成俗的作用, 那么, 教育者的素质, 教师的水平如何, 将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 影响着民众的心态。因此, 必须加强师范教育, 以创建良风美俗的和谐社会。
从社会来说, 必须鼓励对消除贫困行动的资助和志愿服务的精神。温总理在讲“穷人教育学”时强调“无论是做教师, 还是做人, 都应该有一颗同情心、一颗爱心。同情和爱心是道德的基础。”志愿, 其实就是奉献。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志愿者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这无疑是人类的高尚精神, 而高尚的价值在于能给人生以幸福。正如一位支教者所言:我们所做的一点一滴有如火种, 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激发他们的奋起精神, 教会他们懂得自强自信自爱;为他们的心灵打开一扇通向外界的窗口, 他们的命运, 将会由他们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去改变。支教是为了有一天不再需要支教, 施与是为了有一天不再需要施与。青年作家徐庆群在《他们在行动——中国志愿者纪实》一书的题记中写道:“一个社会的进步, 和谐局面的出现, 除尊重规律、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外, 还必须唤起社会成员的道德和责任感。当人们终于认识到富人对穷人有一种责任感, 已受教育者对未受教育者有一种责任, 城里人对乡下人有一种责任, 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有一种责任, 有能力者要贡献社会是一种责任, 这时, 社会进步才会产生一种原动力, 社会才和谐, 才能共同富裕, 走向繁荣。我们高兴地看到, 中国的志愿者已开始行动, 这必将成为一种新兴文明。”[2]
从师范院校来说, 必须加强对师范生的“师范”教育。温总理指出:“做师范生要懂得两点:一是要有爱心。老师要爱学生, 学生要尊重老师, 同学之间要互爱。二是要有知识。知识是无止境的, 知识可以改变人生, 可以为每个人创造美好的未来。如果大家在师范大学里把这两条都学到了, 融在了血液里, 并推向整个社会, 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好。”“师范大学和一般大学有共同点, 也有不同点。一是师范大学学习的综合性更强。一般大学的学生学习重点在于知识本身的研究, 为学问而学;而师范大学的学生学习还包括知识关系的研究, 为教育而学。一般大学的学生可以‘独善其身’, 而师范大学的学生则要‘兼善天下’。二是师范大学造就的应是堪称人师的教育家, 要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因此, 对师范生的道德要求就更高。教育, 不仅要言教, 还要身教;不仅要立己, 还要立人。为此, 师范教育必须贯彻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学知识、教书、做人相结合。”“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 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学校的孩子, 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希望你们在这所有光荣传统的学校里, 接受文化的熏陶, 感受人文情怀的温暖, 呼吸自由的空气, 真正享有智慧之光、仁爱之美, 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民教师。”假如做以概括, 可以表达为: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尊师重道, 敬业爱生;德才兼备, 教书育人;言传身教, 立己立人;独善其身, 兼善天下。
从穷人自身来说, 必须强化以教育提高幸福感受力的自觉。“穷人”之穷, 最根本的不在财富的多寡, 而在精神的丰乏。精神贫穷的根源是由于教育不均衡造成的。而提高教育程度, 除了社会的努力外, 还需要穷人自身的自觉。这是以书籍拓宽眼界, 以文化洗礼身心, 以知识提升境界, 以智慧滋养心灵。有了精神生活的丰富, 有了内心世界的充实, 有了回报社会的感恩, 有了关怀他人的爱心, 才会体验自我肯定的愉悦和社会赞赏的幸福, 才会感受创造生活的乐趣及和谐人际的美好。
当然, 关注“穷人”并不是不要“富人”, 办好“穷人教育”也不会排斥“精英教育”。“穷人教育学”是以维护“穷人”的教育权益, 保障“穷人”的受教育权利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营造出公平、公正的教育氛围, 构建一个和谐、和美的幸福社会。
本文在撰写时参考了以下文章, 特表感谢。
郭来坪, 段永军:“从‘有教无类’到‘穷人教育’”;
王廷连:“有感于温总理讲‘穷人教育学’”;
徐光木:“温总理‘穷人教育学’”的三点启示。
注释
1[1]段一然.穷人不穷和富人不富.[E D/O L]http://i.cn.yahoo.com/blog-csd8PZM1bqcT tQ O.M.a33_8-?cq=1&p=32
我常常也在想幸福到底是什么?而今天,我知道了幸福是什么了。
在运动会场上,激烈的比赛正进行着。此时,我正在800米比赛的起跑线上,我心里担心我能熬得过4圈的煎熬吗?"砰"熟悉的枪声响起,我带着一颗担心的心向前冲去。
“加油!加油!”一阵阵加油声响起,我凭着意志终于熬到终点线了!幸好,我除腿脚无力,没有其他的疼痛。我高兴地接过水,走回休息处。一位同学过来扶我了。呀,我的眼前怎么什么也看不见啊,脚也无力起来。我疲惫了,坐了下来,我身体实在难受极了。我手用力抓住同学的手,“抓吧!没关系,希望能好点。”同学说到。但我想忍住难受的手,在同学手上抓出红道道来了。但是她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来一丝不快。原来朋友是这么……我从心里感到幸福。原来这就是幸福。幸福再也不是那幼稚的想法了。这,一点一滴身边的小事,朋友的关心,让我感到幸福所在。
“我们扶你回去吧!”同学们异口同声。她们扶我,慢慢能挪移了。我实在走不了了,双脚无力,同学们似乎看出来了。“走不动吧,用车载你。”说着便把我扶上自行车。同学奋力地踩着车,想早点到家,减轻我的难受。我靠着背同学的背,脸上流出幸福的泪花。
要上楼门前的台阶了。她们二话没说,一左一右扶我上楼。她们都汗留浃背,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服,两张小脸透出对我的关心。她们把我扶到奶奶身边,我躺在床上,没等等我说声"谢谢",她们已悄悄的关上门,走了。那么辛苦把我送回家,一口水没喝就走了。悄悄的走了……
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在你需要关心,帮助的时候,得到朋友。同学的关心帮助,难道不幸福吗?朋友使给了你到温暖,你感受到了友爱的快乐,难道不幸福吗?
夜,悄悄的降临。皎洁的月亮在繁星的衬托下,更显得星光熠熠,历经连续几天下来的挑灯夜战,我脆弱的心不断的被徬徨无助侵蚀。霎时,一阵香甜酥脆的饼香,化作 一缕青烟,飘散过好似被墨水狠狠泼过的静谧夜空,冉冉扑鼻而来,好熟悉、好幸福的味道!我的视线在一行行文字中失焦,眼光穿透了书本,与披着黑纱的夜幕互相凝望,此时此刻,我掉入了记忆的深海。
记忆中,厨房总是弥漫着阵阵饼香,眼前浮现奶奶布满皱纹的清晰笑脸,从她为我制作的一份份松饼中,我看见了她对我的疼爱。自五岁开始,奶奶的松饼一直是我最 钟的点心,不仅口感细腻,还蕴藏着浓厚的祖孙情。每当回老家探望,我总爱盘腿坐在莲花池畔,嚼着、品尝着那股恬淡的焦糖味,轻咬一口,蜂蜜甜腻的滋味在我的味蕾上跳动,我一面欣赏剩余松饼上的大小方格,一面陶醉地望着奶奶在厨房中穿梭的身影。
乡下的夜晚,神秘又多变,奶奶陪着我,一遍遍的和我温习了一个个童话故事,顺便倾听远处传来的蛙鸣,不时两人共享一片松饼,我那时才发现,奶奶真的老了!那双手上一条条皱纹,是岁月的足迹,而那一脉脉青筋,是年轻时劳的印记,还流着一段段酸甜苦辣的回忆。
然而有一天,奶奶走了。望着墙上泛黄的遗照,我仿佛听见自己心碎的声音,我奔到了莲花池畔,清水岩边的莲花开的嫣红,浓墨渲染的笑颜甜美,却掩盖不了我心中的迷惘与忧伤,我泪了,在水面渲染开的仿佛是我心中最深沉的`孤独,而那难忘的松饼味,也随着奶奶永远离开我了。
如今,我年岁渐增,小时候的回忆有如山上的岚雾,在倏忽间聚拢,又在须臾间消散,但是令我永生难忘的,仍是奶奶松饼中幸福的味道,不少个夜晚,我仍会回莲花 池畔,一个人阅读,有时随余秋雨游历古迹,有时随三毛进驻沙漠的饭店,有时随龙应台轻唤亲爱的安德烈,想起了奶奶,就仿佛望见洋面上波光粼粼、初日升起时的晨曦,而她──正透过无垠的星空──默默守护着我。
幸福就像是白绿色的花朵,从天空落在了人间。它让在外地打工的工人们感到白色的希望和绿色的家庭,这些都让他们感到温暖。白色代表冬天的话,那么绿色就代表春天,英国的雪莱曾说过,“如果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曾鼓舞了一些工人不要放弃,希望总会到来的。这些都是工人们的希望,他们从来没有放弃,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总会干出一翻事业。
幸福是温暖的红色。不错!在一些喜庆的日子里常常会出现红色的喜悦,那时,人们都会以微笑来招待客人。不仅仅如此,红色还代表着红军,如果不是红军把侵略着和反动派出去时,我们也就没有这么美好的生活,也是他们给了我们幸福,这些幸福都藏在了人们的心里。
幸福是白色的雪花,幸福也是白色的云朵。雪花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孩子们利用雪来打雪仗、堆雪人,让孩子们感受到友谊的幸福和快乐。天上的云朵白白的,往常也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在一片片白云之下,人们愉快地工作,小孩子们则到学校读书,那朗朗的读书声让人觉得那是一段美妙的音乐,给人带来了一种无比愉快、幸福的心情。人们也在工作中,感受到勤劳的快乐,让人们觉得这一片片白云是他们的奖励,给他们带来了轻松和幸福。
在2006~2010年间, 中国年均城镇化率达到了42.99%,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往城市, 农村宅基地废弃、农村空心化、农地荒芜等问题日渐严重,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社会以及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而新型农村社区作为解决农村空心化和农地流转问题的重要方法, 其对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潜力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其中,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农民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满意度分析、社区居民的民生保障问题、新型农村社区的空间布局等。然而, 新型农村社区不同于城市社区, 偏城市化理念设计而成的居住环境并不符合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要求, 且在某种程度上极易改变对农业依赖度强的居民生产生活方式, 从而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反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又会影响社区居住环境的管理, 最终难以实现新型农村社区农民居住满意度的提高。基于此, 笔者通过对新型农村社区居住环境和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内涵进行剖析并构建相应指标体系, 并以此为准则对两种新型农村社区居住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以期找出农村社区居住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 进而提出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可持
2 新型农村社区居住环境与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内涵及指标体系
2.1 新型农村社区
新型农村社区是指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 为促进农村可持续性发展, 将一个或多个行政村合并后, 进行资源整合、科学规划、统一建设, 从而形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与城市社区建设不同, 其目的是更新传统的村落集中性以增加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给农民提供更好的设施及公共服务以提升农民的居住幸福度, 新型农村社区的类型多样, 具体可以分为争取融合型、农业服务型、纳入城区型、旅游服务型等。
2.2 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主要指居住的空间环境, 包括内部空间环境和外部空间环境, 内部空间环境主要指个人居住中所处的家庭生活环境;外部空间环境主要指个体居住中所处的外部生活环境, 具体包括: (1) 物质空间环境:社区用地情况、服务设施、公共活动空间、景观绿化、功能分区情况、交通情况等。 (2) 非物质空间:主要包括社区组织、物业管理、生活方式、邻里关系、住区意识、公众参与等, 其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2.3 居民生产生活方式
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居民的生产方式、交往生活方式和社群生活方式三部分, 其中生产方式主要指居民从事职业活动等方式, 交往生活方式主要指居民交往的规模以及邻里关系等, 而社群交往方式主要指居民在交往活动中的行为以及随之形成的社会关系, 其具体指标如表2所示。
3 两种新型农村社区居住环境与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对比分析
3.1 幸福田园社区与惠民社区
幸福田园社区是四川省应国家建设新农村综合体的要求, 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目标, 以专合组织带动为纽带, 大力推进现代花木标准化种植及都市休闲农业发展而进行修建的新型农村社区。首先, 建筑区内整体规划思路按照原生态林盘景观设计而成, 社区内每户都有一栋仿原生态川西林盘风格的独栋房屋, 5~10户共享一个房前小院, 屋后规划有菜园地, 建筑区外是居民的农田, 农田内以种植苗木为主, 同时为打造乡村旅游修建了闻名川内的万村田园绿道, 社区居住环境呈原生态农村景象。其次, 社区总面积92.67hm2, 安置有300多户村民, 通过住宅区集中安置整理宅基地面积近20hm2, 节约建筑耕地2.83hm2。
惠民社区是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 按照城市社区标准, 建立的失地农民集中安置的新型农村社区。首先, 社区内总体规划仿造城市社区标准建设而成, 社区绿化环境、社区内部分区、交通便利等都仿造城市社区建设而成, 其原有的农村风貌逐步消失。其次, 社区总规划占地64万m2, 安置农户近4000户, 常住人口近万人, 同时, 该社区还是温江区跨镇 (街) 区域“大集中”安置点, 解决了温江区其它镇 (街) 农民的安置问题。
3.2 对比分析
3.2.1 居住环境对比。
由于内部空间环境对新型农村社区研究意义不大, 以及非物质空间环境与居民生产生活方式联系紧密, 因此本研究主要是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外部环境进行对比分析。笔者通过走访和资料研究发现, 幸福田园社区由于其耕地流转较少, 大部分妇女、小孩和老人等在社区内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仅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多层的独栋房屋仿照川西平原独有的林盘设计, 设计独特;用地结构规划具有多样性, 社区内除了居住区建筑和5~10户居民共同分享面积约20m3的房前休闲小院外, 其他均被用于苗木和粮食种植;社区休闲设施布局集中, 供水、供电等设施完善, 满足了居民的需求;社区内部建筑是在原有的林院基础上人为建成的具有川西林盘特色的社区, 加之当地的苗木种植景观和万春田园绿道, 三者相辅相成, 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社区主要分为休闲区、居住区和耕作区, 耕作区域环绕居住和休闲区, 耕作半径距离增加对居民耕作影响不大, 同时距离城区近, 社区外有省道以及公交站点, 交通便利。然而, 惠民社区居民由于社区内耕地流转较多、居住区建成后社区商业繁荣等原因, 使得大部分劳动力从农业耕作中解放, 在社区内从事二、三产业活动, 鲜有人种地和外出打工;锦绣城、惠民中苑、西苑、东苑的多层楼房和商业街道的独栋楼房基本满足了大量人员居住需求, 同时还规划有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学校、社区活动中心等, 社区服务功能性强、分区明显;社区居住人口较多, 服务设施虽然完善但是与人口数量不成正比, 特别是娱乐设施布局分散, 户外活动空间少, 基本很难满足居民休闲和娱乐需求;绿化设施较少, 且都是基于城市化规划理念设计而形成的人工环境, 改变了其原有的自然环境风貌。总体来说在居住环境上, 两个社区的差异巨大。
3.2.2 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对比。
在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上, 幸福田园社区居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 部分青年人外出打工;社区内居民都是熟悉的亲朋好友, 邻里交往密切且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同时社群生活方式都比较地域化, 大多数的社会交往活动集中在社区内部。相反, 惠民社区这种偏城市化的新型农村社区, 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多为二、三产业活动, 被“上楼”后邻里关系也开始变得淡薄, 加之外地人逐年增加, 社群交往方式偏向市场化, 居民社交活动变少。
3.2.3 综合对比分析。
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居住环境与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对比可知, 幸福田园社区是真正的现代化的田园式乡村社区, 而惠民社区则是拟城市化的社区。首先, 幸福田园社区居住环境的建设主要是在当地原有的林盘居住形态下设计而成, 其社区建设设施完善并且更具有乡村气息, 更像是将原有的分散的小林盘整合成大林盘, 居民的交往距离缩小后交往活动更为频繁, 而居民耕作半径未变对其基本耕作无太大影响。其次, 惠民社区居住环境偏向城市化设计, 社区功能分区明显且商业功能性强, 但是社区内部服务设施由于居住人口较多使得设施数量不能满足人口需求, 户外活动空间少使得居民之间的交往逐渐淡薄, 居民的生活质量并未提高。当然两种不同的新型农村社区, 我们无法用具体的概念指标对其进行优劣对比, 但是从社群居住的长远发展考虑, 幸福田园式社区的居住空间环境比惠民拟城市化的社区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4 新型农村社区居住环境与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关系
4.1 新型农村社区居住环境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首先, 社区居住环境的变化影响居民的生产方式的变化, 幸福田园社区原有的林盘居住形态、绿化景观 (苗木等) 种植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等良好居住环境条件的改善, 使得社区开始向乡村旅游方向转型, 而惠民社区商业区建成后居民开始从事二、三产业, 减少了第一产业活动, 这些居住环境的变化都促进了居民生产方式变化。其次, 绿化景观、便利交通等居住环境的改善也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增加了居民的幸福度。此外, 新型农村社区居住环境的变化影响居民的社会交往方式, 惠民社区内部高层建筑多、人口稠密, 较少的社区休闲娱乐活动场所使得居民交往变少, 邻里关系变弱, 而幸福田园社区内, 5~10户独栋楼房前共享的小院以及院内的休闲娱乐设施, 使得邻里交往关系较之以前更为密切。
4.2 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社区居住环境
首先, 以农业服务为主的新型农村社区, 其居住环境的设计应该考虑居民农业生产工具、畜禽饲养点、晒坝的安置等问题, 而镇区合并为主导的新型农村社区其居住环境设计需要考虑居民点合并后居民的就业安置问题, 所以居民的生产方式是影响居住环境设计的重要影响因素, 特别是对农业依赖度越高其居住环境建设越受居民生产的影响。其次, 居民的生活方式影响社区居住环境, 居民的生活交往活动影响着社区居住环境, 居民社交活动范围多, 社区内邻里交往更具人情味, 社区居住氛围更好。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新型农村社区居住环境和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内涵及指标体系进行研究, 并以之为准则对两种新型农村社区居住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对比分析, 得出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影响着社区居住环境, 而社区居住环境也影响着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为避免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出现“二次空心化”, 在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新型农村社区居住环境的规划设计应该考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该以当地的引导性产业为主要目标, 以农业服务为主的社区应该考虑居民生产中耕作农具和饲养安置、耕作半径等, 以旅游管理为主的社区应该考虑在其原有的自然环境资源环境上进行规划设计, 而城市型的新型农村社区则应该考虑居民区的经济与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其次, 新型农村社区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应该沿袭传统的乡村居住模式, 既解决社区聚居又保留传统乡村文化, 不能简单的将新型农村社区变为“城市社区”, 将农民变为“城市居民”。总体来说, 新型农村社区居住环境的规划建设应该结合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才能提高居民的满意度, 减少社区“空心化”。
摘要:新型农村社区是解决农村空心化和农地流转困难等问题的重要方法, 社区居住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更关系到农民生活的幸福满意度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运用资料法与观察法对两个新型农村社区居住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对比分析, 得出社区居住环境与居民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相互影响, 协调好新型农村社区居住环境和居民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居住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乔成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基于政策执行的视角[J].农村经济, 2013 (4) :51-54.
[2]张颖举, 吴一平.已建新型农村社区农民入住意愿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15 (6) :59-66.
[3]刘洪民.中原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民生保障问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 32 (3) :172-176.
[4]陈振华, 侯建辉, 刘津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空间布局与建设模式[J].规划师, 2014 (3) :5-12.
[5]李波.河南长垣县农村社区居住空间环境持续性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
幸福就在生活中,天使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些东西。
天使是乐于助人的。有一次天使访问人间,看到了一个农夫,便问他你想要什么?农夫说我要一头牛,又看到了一个商人,又问他你要什么?商人说我要一些银两,天使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心里就特别开心。她又继续向前飞,又遇到了一位诗人,再问他想要什么?诗人想了想才说:“我很有钱、有房子、有车、我想要……我想要……我想要幸福!”天使说帮不了你,又收走了他的所有东西,又飞回了天上。过了段时间,天使又去看他,他依然没有找到幸福;再过了段时间,天使再次去看他时,他说找到了幸福,天使把东西还给了他。
诗人生在福中不知福,自己拥有了那么多别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却还不满足,盲目地追求所谓的幸福,这是多么的愚笨啊!诗人找回了幸福,是因为明白了知足者常乐的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应该身在福中不知福,应该保持知足者常乐的心态,安于平淡,乐于进取,富于创造,只有这样幸福才会回到我们的身边!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英国思想家——罗素先生到四川峨嵋山游玩的时候,猜想那些轿夫是不快乐的,因为他们在别人赏景、游玩的时候抬滑竿出苦力,心情自然不会很好。然而他想错了,在他看到那些轿夫在一起高兴地说笑时,他呆住了。他事后想了想说:“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别人的幸福是错误的!”
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但不尽相同!
保持欢乐的心态,保持健康的心灵,幸福就会来到身边!
陈晓旭(编者注:作者写此文时陈晓旭刚刚出家,尚未病逝)这个人您听说过吗?她在80年代末以演《红楼梦》和《家春秋》而一炮走红。之后,她在德国呆了三个月,1991年竟误打误撞,阴差阳错地进入商界,当前已经拥有上亿元的资产,但现在她却剃度出家——到了长春百园兴隆寺,法名妙真。她说人生在世带来了什么又能带走什么?挣再多钱又有什么用呢?
此话有很深的道理,在她看来,没有必要成为钱的奴隶,挣那么多的钱,死了却又无法带走,有怎样的意义呢?
这又是在告诉我们失败和成功真的不是很重要,关键是个人的感觉。
1
夕阳照在脸上,走在回家的路上匆匆。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于是去菜市场买菜。
提着菜,走在回家的路上,念叨着:关心粮食和蔬菜。敲门,妈妈开门。我妈妈看看手里的菜,妈妈笑着说:“嗯,儿子长大了啊。知道关心粮食蔬菜了。”我也笑笑。那一刻夕阳照在我们脸上,把我们的笑容连同幸福染成金黄色。
2
叔伯、父母、兄弟姐妹,我们围着奶奶去过她自己忘记的生日。去吹蜡烛,切生日蛋糕,唱生日之歌。
饭后,大家围在一起,拉家长。我o大家去倒水,一杯又一杯。每倒一杯,笑容会加深一分。那天虽然喝的白开水,不过回忆开来,味美甘甜,记得特别清楚。
3
一天的早晨起床,因为某件事情心情变得特别糟。偏偏,又开始下那不知何时停止的梅雨,本以为一个幸福的周末,就在无聊中度过。
突然,有人敲门,我打开惊奇的发现是你。你说,想让我陪你去听雨。于是我们拿起雨伞,去寻找丢失在城市中的《雨巷》的浪漫。于是,一天在默默中度过,只是感觉得到雨的浪漫。从那一天,开始喜欢雨天,开始爱上下雨天。
4
傍晚,看着三三两两的中学生,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起我们的中学时代,嘴角不觉浮出一丝笑。那时,你我在学校互不理睬。到了放学的路上,我开始滔滔不绝的说,你不失时机的说一两句,随后是微笑的倾听。那时讲了些什么,早已经忘了。
只是你我的关系,永久保持在放学的路上。多年以后,别人问我初恋,我会讲这个故事。
5
拾起幸福,原来这么简单。记起生活点滴,拾起幸福贝壳。
目前,新西兰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对中国大陆开放出国打工度假签证的国家。7 月8 日,新西兰移民局开放2014/2015 年度打工旅行签证申请的当天,疯狂的申请者们让移民局网站一度瘫痪,1000 个名额很快被抢一空。据说有申请者同时邀请了全世界各地的50多个亲朋好友帮忙申请,其火热程度堪比抢购春运期间的火车票。
近日,还在新西兰南岛打工旅行的上海姑娘悠然讲述了自己近一年的奇妙之旅。悠然说,“打工度假”在国外流行多年,申请人多是年轻人,他们不需要有海外关系,也不需要担保支付昂贵的学费、中介费,就可以开展为期一年的海外打工旅行的经历。“这种方式能让人更好地体会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调整急速的生活节奏。有些人甚至还能在结束旅行的时候,赚到一笔可观的收入。”
像抢火车票一样抢签证
2008 年10 月1 日起,新西兰政府向中国内地公民开放假期工作签证,为中国的年轻人提供每年1000个进入新西兰旅游并进行短期工作的名额。
Working Holiday Visa(WHV),中文为“打工度假签证”,即允许旅行者出于补贴旅行费用的目的而在签证颁发国边打工边旅行,用来鼓励双方国家的公民进行旅行和文化交流。它允许年轻人到外国去体验生活,同时不需要提前寻找工作赞助或者参与昂贵的大学交换生计划。
政策的颁布无疑为热爱旅行的青年提供了契机。
对于毕业于外国语学院的悠然来说,雅思成绩自然不在话下。2012 年12 月,她顺利地拿到了签证,有效期为一年。同时,签证允许有一年的缓冲时间,即悠然最晚可以在2013年12月入境。2013 年12 月8 日,悠然正式踏上了新西兰的打工度假之旅。
从樱桃工到葡萄工
飞机初落奥克兰,正值新西兰的夏天。
持此签证者只能为同一雇主工作最多三个月,考虑再三,悠然决定南下去了素有“水果之乡”美誉的克伦威尔。那里刚进入樱桃季,大量背包客涌入,其中大部分是像悠然一样的打工旅行族。悠然迅速地在当地一家樱桃果园开始了打工度假中最美好的一份工作。
樱桃工分为采摘和拣选,前者户外劳作,后者则在室内工作。怕晒的悠然选择了拣选工作,即在包装厂挑选樱桃。“优质樱桃一般出口,次等樱桃在本地出售,而劣质樱桃则做成果酱。”
当时,新西兰法律规定的最低时薪是13.75纽币,加上额外的假日工资(holiday pay),时薪可以达到14.85 纽币,4 月份以后提高到14.25 纽币,加上holiday pay可达15.39纽币,约合人民币80 多元。新西兰工资大多是周结,几乎所有企业都是每周四发工资。
樱桃工计件付薪,速度快的采摘工每天可以得到税前两三百纽币,而速度快的拣选工也可以拿到税前两百多纽币。悠然表示,除了速度,工时也较重要,樱桃工工时相对很长,一天有时可达10个小时,一周可以做满7天。
一个多月的樱桃季结束后,悠然去了莫图依卡,在那里做了三个月的苹果工,仍然是类似选果的工作。“这次是计时,按最低时薪。由于受天气影响,苹果工的工时不太稳定,有时一周才工作两三天,所以收入相应减少。”
这一次,悠然住的是一家华人开的民宿。“一般民宿都包水电网。我住的是四人房,一周80 纽币。整个屋子大约有30多个房客。”在那里,她结识了很多马来西亚的朋友和台湾同胞。人多自然热闹,大家经常一起聚餐,开派对;假日时,也会一起出游。但人多也意味着资源紧张,厨房要抢,卫生间要抢,洗衣机也要抢。
悠然回忆道,或许是因为住了太多华人,有些引人注意,当地移民局警察会来检查护照和签证,“不过大家都有合法的签证,没有人持旅游签证过来打工”。
2014 年5 月,悠然又前往布莱尼姆干起了户外绑枝工——传说中最辛苦的季节工之一。所谓绑枝,就是从葡萄树上挑选三到四根比较好的枝,绑在铁线上,然后把剩余的杂枝剪掉,同时需要修剪树枝上的小枝。
现在,悠然做绑枝工作已经有两个多月了,深切体会到工作的辛苦。“有些树枝很粗,叉枝也多,剪起来比较费时间。”
在布莱尼姆,悠然住进了捷克人开的民宿单人间,一周120 纽币。“房间很大很不错,只是房东要求比较多,规矩列了一大堆。”比如洗澡不能超过10分钟之类。
收获与代价
悠然说,持打工度假签证到新西兰的打工族,年龄基本都在30 岁以下,每个人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有人为了学英语,有人为了体验生活,有人为了赚钱,还有人为了移民。
“很多中国人来这边的目的无非后面两种。有些人为了赚钱,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同时上两个班;也有些人为了移民,想方设法地找可以转工作签证的工作。至于黑工,我只听说在奥克兰的华人餐馆,以及在葡萄园的华人工头手里会有不少。”在悠然看来,这些都背离了打工度假的初衷。“就我自己而言,我既想体验这边的生活,也想赚旅费去欧洲玩。只不过,我赚钱的动力好像赶不上我花钱的能力。”
新西兰的天很蓝,水很清。许多著名的景点,悠然利用假期见缝插针地游览。她说,相对于之前的旅行,这次最不一样的就是通过打工,既可以赚钱,又能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比如,新西兰垃圾分类非常普遍;这边的人们非常爱吃披萨、鱼,还有薯条;买酒一定会查护照;商店在晚上和周末基本全部打烊;开车比较文明,很多地方没有红绿灯,更没有交警……”这些都是普通的旅客很难体验到的。
据了解,澳大利亚、爱尔兰、英国、日本、德国等也都有类似的打工度假签证,但对中国大陆开放的,目前只有新西兰。而这个签证,每人一生只能申请一次。此外,如果在新西兰从事季节工三个月以上,还可以申请延期签证三个月。
悠然说,她应该会待满15 个月。“如果能存下钱,之后可能会去欧洲,或者加拿大旅游。”至于回国后的打算,悠然坦言目前没有太多想法。“我觉得趁年轻多出去走走看看,也许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越来越明确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
正如之前盛行的间隔年一样,辞职去旅行俨然已成为不少80后、90后的选择。
此前,复旦大学发布的《2012 中国薪酬白皮书》称,中国80后、90后离职率达30%以上,高出平均水平5%。前程无忧也曾做过调查显示,36%的网友愿意“辞职去旅游”。
但在一些资深的HR看来,旅行结束后,这些人在找新工作时,HR看到应聘者长达数月的空白经历,肯定要皱眉头。
更有评论认为,对于技术型人才来说,旅行结束后依然能拿起技术。但对于非技术岗位的人来说,找新工作时,会更加困难。例如管理类、市场营销类的人才,若是出现两个月以上的断档,HR肯定会认为,此人缺少抗压能力,缺少责任心。
每个人都是在父母背上长大的,在父母背上的时光是温暖的,无忧无虑的,更是幸福的。
我六岁那年,父亲出去打工,家里的重任压在了母亲的肩上。那是一个开满春末夏初的早晨,院子里的梨树开满银花,在清晨的阳光下,散发出缕缕清香。母亲边整理农具,边对我说:“我去剪树,你去不去啊!”好奇心驱使着我,便和母亲一起去剪树了。
早晨道路湿滑,草尖上、花朵上全是露水。母亲说:来,“妈背你。”说完母亲弯下腰。我心里一惊母亲的背是那么瘦,骨头根根分明。母亲是如何操持一家农活;如何用那瘦弱的背,背大两位儿子。
空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香气,母亲紧紧背着我,山路那么崎岖,可我却感不到一丝摇晃,母亲一步步的走着,那时,我心里是一阵阵幸福的暖流。
到了地里,母亲开始修剪小树,我真想不到:母亲一人竟然要剪那样一大片的树苗。母亲一边剪一边对我说:“好好学习,以后不要再干母亲这样的苦活了!”当时我还小,一知半解地说:“嗯。”太阳升起来了,山上炎热起来,母亲消瘦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更加憔悴,可她还是将树苗剪的标准,正如她塑造了我良好的性格一样。
下山的时候母亲已经很累了,但她还是坚持背我下山,下山时母亲更加小心。一步一步的、稳稳地。在母亲背上我闻到了汗水的味道,我觉得那就是甜甜的幸福的味道、爱的味道。母亲边走边对我说:“现在我背你,我老了你背不背我啊!”我答道:“嗯”父母问我问这个问题并不是为了我们的行动,而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肯定。
一次,我坐公交车去县城,车上十分拥挤。好在,我是在始发站乘车的,所以有位置。路上,我望着窗外美丽的风景,醉人的春阳,心里十分惬意。这时,车子在一个小站停了下来,又上了好几位乘客。
这时我隐约听到前门那台刷卡机报了一声:“老人卡。”我向前门望去,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在刷卡。他大概是正急着赶车,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我想:车上这么拥挤,老爷爷年龄又大又劳累,怎么能承受沿途的颠簸呢?于是,我便想给老大爷让位。在思考间,老爷爷已挤过人群,来到我的位子旁,站住了,因为我这里还有一点点空间。爷爷伸手想去抓上面的扶手,但没有成功。毕竟老爷爷有些驼背。老爷爷摇摇头,抓住了车子座位旁边的栏杆。我赶忙站起来,面带微笑地说:“老爷爷,您请坐。”老爷爷一听,先是愣了一下,但马上就反应了过来,连忙道谢,我忙应道:“不用客气。”老爷爷安稳地坐到了位子上,长舒了一口气,脸上表露出轻松的神情。周围的人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站在座位旁,使劲地抓住了扶手。
路上 ,车子颠颠簸簸,我的身体也不时摇摇晃晃,几次都想摔倒。我的手扶得也酸了,脚站得也麻了,但我始终没有后悔,没有一丝怨言。因为,我看到老爷爷安详地坐在座位上,脸上流露出慈祥的笑容,心里美滋滋的。车外的阳光伴着幸福的音符直达我的心底,演奏着美妙的幸福。
一、教师阅读工程———做美丽的书香女人
园领导把“牵着教师的手, 一起走进书香世界”作为自己的职责, 并多元定位自己在此行动中的角色。
1.做教师读书行动的倡导者。首先, 帮助教师分析读书现状。在启动读书工程之前, 对教师的读书情况做摸底调查, 然后和教师一起分析因为少读书带来的种种问题, 比如缺乏思想、知识储备不够、教学语言单调等。其次, 多种渠道让教师认识读书的价值。这样, 教师产生了读书的愿望, 迈出了“做美丽的书香女人”的第一步。
2.做教师读书行动的服务者。教师究竟应读哪些书, 读书要注意哪些问题, 管理者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指点和帮助。首先, 为教师分阶段提供一定的书目, 以菜单形式呈现出来供教师自己选择阅读。其次, 对教师的阅读技巧进行培训, 比如:如何运用灵活的阅读方式, 如何在阅读中进行归纳, 如何做读书笔记等。此外, 我们还建起教师图书室, 提供充足的图书, 并制订了便于教师借阅的制度。
3.做教师读书行动的先行者。作为幼儿园的领路人, 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并且要有目的地去做。因此, 管理者做到了两个“先”:一是先用心, 发现好书。二是先略读, 列出提纲。
4.做教师读书行动的引导者。当教师有了阅读的方向、范围、目标之后, 对如何读, 幼儿园实施了引领的策略。首先, 由浅入深地读。如从读幼儿教师的一线经验到读教育专家的理论专著, 从相对感性地读到相对理性地读。其次, 以人为本地读。因为每个教师有不同的成长背景, 有不同的兴趣爱好, 所以不强求教师千篇一律地读, 而是鼓励多元化地读。第三, 围绕专题读。如围绕幼儿园《田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这个课题, 大家一起读专著。第四, 相互分享读。如每两周举办一次教师读书报告会, 每学期举办两次读书心得交流会。
二、锤炼专业素养———做反思型幼儿教师
幼儿园以《田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为抓手, 采用三大策略, 推动全园教师着力锤炼专业思维, 人人努力成为“快乐的反思型幼儿教师”, 争当“幸福的田园人”。
1.推进读书工程。结合“做美丽的书香女人”活动, 幼儿园加大了围绕课题研究的学习力度。除了各种教育理论的学习, 在家长和教师中开展全员解读“田园教育”的活动。由此, 形成了“奏响田园牧歌, 奠基幸福童年”的办园理念。
2.成立合作共同体。幼儿园打破原年级组限制, 通过对各层次教师的比例分配, 按照自愿结合的原则, 成立了三个小的合作共同体。在这样的环境里, 一起实践、一起反思, 教师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3.开展教育沙龙。从2003年始, 幼儿园就开始了教育沙龙之旅。到现在, “水流石听”“小林一茶”“彼岸花”三个小组的沙龙活动从未间断。即使成员和组长在变, 但活动始终正常开展, 大家越来越感受到沙龙的魅力。
三、学会幸福学习———做智慧的田园教师
对于教师来说, 学习应该是一种获得快乐的方式, 是一种获得成就感的途径。因此, 幼儿园在组织教师培训与学习时努力做到:
1.让教师自主地学。自主是幸福的前提, 在开展各种活动时, 幼儿园的做法常常是“列清单”。比如在“共读一本书”活动中, 幼儿园推荐四五本好书, 让教师根据兴趣、需要选择一本, 结成临时性的读书共同体。又比如“课程工作室”, 让教师按自己的专业发展需要, 与志同道合的同伴组成工作小组, 共同钻研、分享成果。自主学习不仅让教师的心理更加轻松, 而且让教师的学习从“要我学”变为了“我要学”。
“能不能靠近一点,能不能再近一点……”这是她的手机来电铃声,是他在她生日的时候送的一份特别的礼物,当电话响起,她总是迟迟的接听电话,只为多听两句他独一无二的声音。
相隔两地,深切的体会到快乐无从分享,伤悲无从说起的那份无奈与酸楚。相思之情就在每晚的十点半到十一点通过无线电波传递着,这也是她一天工作后最开心最放的开的时刻,好的不好的一股脑的倾倒到电话的那头,他总是能够耐心的听下去。有时她会无理取闹,他也会不开心,但总会满足她的无理小要求,等挂断电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立即发短信“赔礼道歉”,这半年的异地恋,相信,坚守,理解是她20xx年的关键词。
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晚上,我们一家人――爸爸、妈妈、妹妹和我坐着回山西老家的火车,得座一晚上的火车。我口干舌燥,但妈只让我喝纯牛奶,我最不喜欢喝纯牛奶了,只让我们喝纯牛奶,我最不喜欢喝纯牛奶了只好忍着口渴,盼望着早点到家。就在这时,列车员说后面有许多空座位,带孩子的旅客可以到后头车厢睡觉。我想睡的时候可能不会感到口渴,于是我就央求爸爸带我去,爸爸二话没说,就带我去了,我心里美滋滋的。
在我们往后走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个空座位,但坐位都不是相邻的,我们一直走到了最后一个车厢,才找到两个相邻的空座位,爸爸让我先睡,他走上前去与工作人员说了半天好话才给我买来了一瓶饮料,爸爸让我先喝,饮料虽然不好喝,但对于我来说,是甜甜的,因为这里面包含着爸爸多我无微不至的爱,我幸福的进入了甜蜜的梦香。我熟睡的时候,忽然感觉有一丝凉意,我醒来时发现爸爸的衣服盖在我的身上,我感觉我的身子立刻温暖起来,爸爸就在我对面坐着,那时已经六点了,爸爸说还有一个小时就要到了,我们就到了前面的车厢。车厢虽然冷,但我的心,暖暖的……。
【以幸福路上的幸福生活为题的作文】推荐阅读:
幸福在路上――我的成长故事06-28
以寻找幸福为题的作文900字07-02
以幸福为题目的作文350字12-13
以放手也是一种幸福为题的散文06-03
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幸福的感冒06-21
以回家路上为题目的作文400字01-01
以我的幸福为题的作文500字12-16
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12-17
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750字05-28
以幸福为主题的作文赏析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