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学法指导(推荐11篇)
高一数学学法指导
一、关于高中教材的特点以及与初中数学的区别
(1)知识量增大,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大。
(2)知识难度增大,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如: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只是“0度—180度”范围内的,高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包括正角和负角。
(3)理论性增强,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入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如初中代数侧重于解方程、运算,而高中代数一开始就是相当抽象的集合、映射、函数。
(4)系统性增强,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的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前后知识的关联是其一个表现。另外,知识结构的形成是另一个表现,因此高中教材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如函数,初中只简单地介绍一次、二次、反比例、正比例函数,函数的性质研究很少,而高中的函数是一个大的知识体系。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解析式、性质等是一个小系统;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二次函数也是一个小系统;函数图象也是一个小系统等等。这些小知识体系相互渗透、联系构成函数大体系。
二、学法指导的内容
同学们获取的数学知识主要通过三个渠道:教师讲授、阅读课本或者其它资料、自身实践。所以要学会学习,就是要学会阅读、学会听课、学会思考。
1、学会阅读。阅读教材来获取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可以较好地掌握数学语言,提高自学能力。
2、学会听课。所学的知识,一般都是间接知识,是抽象、形式化的知识,是思维的结果,而不是思维的过程。因此必须听好教师的讲解。
3、学会思考。数学具有高度抽象和逻辑严密的特点。数学学习主要是通过思维来学习的,所以思考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法。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反思和反求。
三、抓住学习过程的四个环节
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复习、独立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四重要环节,掌握好每一环节,对学习起着至并重要的作用。
⑴加强预习。预习是探索知识、自己动手、自己动脑、自己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可以培养阅读和自学能力。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如定义,要求理解定义中的字、词、句和符号。对于关键词语要认真推敲,明白涵义,对相近的概念的定义,能加以对比,分清异同,并能举出符合概念的实例。预习定理时,要求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理解定理的证明思路,懂得定理的应用。预习例题时,要求看懂解题过程,找出解题的关键,重视书写格式的示范性。
在预习时要求同学们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预习提纲:要求认真看书后,把重点概念、定理、公式整理在笔记本上。②预习习题:看书后能自行解决书上的习题,有疑难问题留待课堂上解决。③提出问题:学习了基本概念、完成预习后,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对概念进一步深化。
⑵加强听课。①做好课前心理、物质两方面的准备。课前不应搞剧烈运动,不参与带刺激性的活动。同时要准备好上课用品,并认真思考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这样一上课就能进入状态,善始善终听好课。
②带着问题听课。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听课,把预习中的问题在课堂上解决好,从而提高听课的积极性,增加听课的效率。
③积极思考问题,大胆举手发言。要求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录,及时向老师请教。勤于思考问题,敢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敢于一题多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求异。
④认真做好课堂练习,手脑并用。上好数学课,必须认真做好课堂练习。“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数学概念是通过做题来巩固的。在做练习时,不能马虎对待,不能得过且过,而要认真分析,认真推理,认真演算,认真听老师讲评。
⑤重视听好每一节课的小结。每节课老师都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讲内容、重点、难点,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小结。要求听好、掌握好,并把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用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记录在笔记本上。
⑶加强总结归纳复习
很多同学认为,课前预习了,上课听懂了,课后就是做题巩固了,这是很片面的。要结合复习,对所学过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节、每一章内容加以综合归纳,总结规律。按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写出简明小结,使知识系统化、专题化、条理化,这对深化知识、积累知识、提高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
⑷加强作业
也有一些同学认为,作业就是把老师布置的题目做完。这也是很片面的。在做题目的同时,要对当堂课的题型再作回顾,掌握解题规律,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所起的指导和定向作用。使同学们能用较少的时间,较小的题量,达到较好的效果。
怎样做数学作业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一,温故知新,把握要领
先把书看透,再动手做作业。做作业前,首先温故有关的知识,回顾概念,掌握要求,了解有关的注意事项,明确学习的目的,把握解题的规范化要求,然后再动手做作业,就心中有数,练中学,学中练,达到巩固目的,强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但事实上,我们许多同学没有这个好习惯,拿到题目就做。这样,首先是速度慢,效率低。另外,由于概念不清,有的概念理解错误,做了题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还有反作用,巩固了错误,在相应方面形成了一个顽疾,为以后学习埋下后患。
二,明确题意,构建思路
题海战术的最大特点是以做题的数量作为标准,并期望以多取胜。由于高考升学的压力,不少同学不知不觉的掉进题海,拿到题目不假思索,跟着感觉走,时常出现张冠李戴,答非所问等现象,也会出现漏解或者画蛇添足,劳而无功。长期下去,最大的坏处是形成不严谨的思维习惯,不利于将来的发展。
审题是我们解题的前奏工作,不可忽视,在解题前必须审清题意,分析条件和结论,并且根据条件和结论进行联想:以前遇到过类似或者部分类似的问题吗?当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在这里还有效吗?等等。通过联想构建解题思路,设计解题程序,把握解题要点,为正确快速解题扫清障碍,奠定基础。
三,限定时间,一气呵成常听同学抱怨,作业太多,做不完了,有的同学为应付还不惜抄袭作业,影响优秀品质的形成。了解下来,问题大多是在时间安排上。觉得辛苦的同学,他们的作业都是在弹性的时间内完成,想做就做些,不想做就玩会儿;或者慢条斯理,认为时间还有的是,等会再完成。有一次,作业量并不大,可是有位同学居然没完成,他坦诚的说,晚上应该花上半小时就完成,可是当走到电视前时,就自我安慰,看会吧,睡前再做,而到睡前又想起语代老师布置的“周记”明天早自习要交,只有先写周记,早自习再做吧,早自习外语老师来检查背诵,所以就误了事。
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是对数学作业高度重视,应对自如,甚至还学有余力,额外做了些提高题,所以他们经常要求老师多布置些作业。调查下来,有两个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一是他们做作业限时完成,不拖拉,干净利落,遇到困难,待各项任务基本完成后,再进行钻研。另一方面,他们做到了心动不如行动。他们拿到问题,常常是立即投入战斗,而不是去想今天有多少作业,需多少时间,难度是否太大,能不能完成得了等等。他们遇到难题是先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当解决了问题的部分时,常常会闪出好念头,悟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实际上每解决一点就是向目标靠近一步,这就是“吹尽黄沙始得金”的道理。
四,做后反思,提高效益
有人说题海战术是臭豆腐,闻的臭,吃的香。题海战术既然被人普遍使用,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不能全盘否定。但是它的效益不高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对它进行改进也是情理之中,实践证明解题后反思是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反思题意。前面已经介绍了审题的重要性,这里不再详述。
其次要反思错误。要用批评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解题过程,看看思路是否有问题,概念使用是否正确,计算是否有失误,思考是否周密等等。有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不同的方法去演算更能发现问题。千万别把检查答案当成“自我欣赏”,那么肯定发现不了错误,发现不了错误当然就谈不上克服错误了。
第三要反思方法,解完题后再思考,由于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高度,所以思考出的新方法常常更为简捷,巧妙,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励我们的信心,即使我们发现不了巧思妙解,在思考过程中我们回顾了相关知识,尝试了许多方法,收获仍不可小视。
一、学会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学会预习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关键一步, 是高一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提高学习效率。 (1) 明确意义是学会预习的前提。学会预习是现代高一新生的基本素质, 预习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学习, 掌握自学的方法,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预习有助于了解新课的知识点、难点, 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预习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时不懂的或模糊的问题, 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 容易将问题搞懂, 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 (2) 学会预习的基本方法。“读”———先将教材精读一遍, 以领会教材大意。然后根据学科特点, 再反复细读。“画”———即画大意、画重点。将一节内容的重点、规律、概念等画下来分别标上记号, 以帮助上课听讲时记忆。“写”———即将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写在书边。“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合上书本思考刚才看的内容, 哪些一看懂, 哪些模糊不懂和做课后习题, 检查预习的效果。
二、记好笔记是学好数学的环节
学好高一数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转变和改进, 而做好数学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环节。善于做笔记, 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的反映。 (1) 记疑难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 便于课后请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 不会导致知识断层。 (2) 记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分析思想及时记下来。课后加以消化, 如有疑问课后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3) 记归纳总结。记下老师的课堂小结, 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知识点的来龙去脉, 使学生容易掌握本堂课各知识点的联系便于记忆。 (4) 记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聪明人不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 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 并用红笔加以标注, 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在反思中提高。
三、做好作业是学好数学的反馈
做好数学作业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运用和巩固。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有必要。在作业中不但做到整齐、清洁, 培养一种美感, 还要有条理, 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必须独立完成。同时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 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 不拖到半小时完成, 拖泥带水的作业习惯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 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
一、高一新生的心理状况分析
高一有些新生入学后无紧迫感,高中数学课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许多学生被动学习,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重结论轻过程,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思维变式、一题多变更难见有涉及。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偏重结论心理,发展下去的结果是,学生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不清楚,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难以深刻領会结论,致使其智慧得不到启迪,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得不到训练和养成,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保持良好的心态,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
心态甚至比学习方法更重要。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那么怎样构成数学的最佳心态呢?我们必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地给自己创造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学习中有了愉悦感,学习起来就会兴趣十足,积极主动,思维机制的运转就会加速。严谨感是指追求科学工作作风的情感,它能促使人们言必有据、一丝不苟。数学学习活动又能形成严谨的作风。因此解题过程中,必须思路清晰,因果分明,准确规范,不应有任何遗漏与含糊之处,即“会做的要得满分”。成功感是学习的“内动力”,是促使创造性思维引发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要对自己的成绩有一种独特的成功快乐感。这样才能保持积极的进取心态。
三、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
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下面几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采用激励性语言,以多层次激励,让学习困难生找回一点感觉,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特别是第一次测验试题一定要基础,让学生取得一定的成绩,让他们具有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地学,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狠抓学习基本环节。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好课是首要环节,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这一步骤是知识建构的基础。独立作业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检验。每周一次45分钟的小测验,试题的类型一定要覆盖所有学的类容,但要以学生平时作业错的为重点。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平时做作业、做试卷,要限定时间,在限定时间内做不出来的视为不会,需要纪录纠错和重点分析研究或采取相对放弃策略。讲求规范书写,力争既对又全。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处理好读题与做题的关系。考试时数学题的容量大,时间很紧张,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立足一次成功。
一、“弃重求轻”,培养兴趣
女生数学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而女生性格较为文静、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因此导致她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师要多关心女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她们平等交谈,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学习计划,清除紧张心理,鼓励她们“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要求家长能以积极态度对待女生的数学学习,要多鼓励少指责,帮助她们弃掉沉重的思想包袱,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还可以结合女性成才的事例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她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事实上,女生的情感平稳度比较高,只要她们感兴趣,就会克服困难,努力达到提高数学能力的目的.
二、“开门造车”,注重方法
在学习方法方面,女生比较注重基础,学习较扎实,喜欢做基础题,但解综合题的能力较差,更不愿解难题;女生上课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但忽视上课听讲和能力训练;女生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按部就班,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因此,教师要指导女生“开门造车”,让她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地指导听课,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指导她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还可以组织她们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能力.
三、“笨鸟先飞”,强化预习
女生受生理、心理等因素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相对要差一些,对问题的反应速度也慢一些.因此,要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能力,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女生课前的预习,可以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认真预习,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因此,要求女生强化课前预习,“笨鸟先飞”.
四、“固本扶元”,落实“双基”
女生数学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女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讲授新课组织复习;也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
五、“扬长补短”,增加自信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女生在运算能力方面,规范性强,准确率高,但运算速度偏慢、技巧性不强;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但间接推理欠缺、思维方式单一;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直觉思维敏捷、表达准确,但线面关系含混、作图能力差;在应用能力方面,“解模”能力较强,但“建模”能力偏差.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女生的长处,增加其自信心,使其有正视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特别要针对女生的弱点进行教学,多讲通解通法和常用技巧,注意速度训练,分析问题既要“由因导果”,也要“执果索因”,暴露过程,激活思维;注重数形结合,适当增加直观教学,训练作图能力,培养想象力;揭示实际问题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培养“建模”能力.
六、“举一反三”,提高能力
“上课能听懂,作业能完成,就是成绩提不高.”这是高中阶段女生共同的“心声”.由于课堂信息容量小,知识单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女生一般能听懂;课后的练习多是直接应用概念套用算法,过程简单且技能技巧要求较低,她们能完成.但因速度和时间等方面的影响,她们不大注重课后的理解掌握和能力提高.因此,教学中要编制“套题”(知识性,技能性)、“类题”(基础类,综合类,方法类)、“变式题”(变条件,变结论,变思想,变方法),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剖析,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女生的数学能力.
四、课外篇
学习数学,除了课堂上认真听讲之外,还应注意课外读书。那么选了课外书籍后又怎样阅读呢?我认为应分如下四步进行:
一、浏览
先看扉页上的书名、作者,然后看内容提要、目录、或编者的话、结语等,以求对全书内容作大致的了解。
二、精读
至少要读两遍,第一遍是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读,对全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第二遍,对书中特别精彩的部分反复阅读、理解,要懂得书中的基本概念,懂得每一章节的内涵,理解书中的名词、术语、重要公式、定理的概念;要搞清知识内容的来龙去脉及前后知识的逻辑联系,使之连贯一气,成为体系;还要对原书内容加以深化和再创造,使死的知识变为活的动力,当书本的主人,不当书本的奴隶,最好还能读出书中没有的东西,从明见暗,从是见非,从含蓄中见真情,从理解思索中找规律、找发现。
三、摘抄
注意将书中精彩的部分、有用的知识,摘抄在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这样做,一是积累知识、资料,对今后的学习以至研究大有益处;二可加深记忆,使读过的书不易记忆;三为使用方便,以后只要翻看读书笔记,就能清晰地回想起书中的主要精神实质。
四、交流
孙东阳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和大家谈一谈高一语文学习的一些特点、要求和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学好语文,首先就是要喜欢她,对她有兴趣。
语文,是知识海洋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这里有灿烂的唐诗宋词,千古美文;有耀眼的文坛泰斗,才子风流;这里有大漠长河,有小桥流水;有红楼遗梦,有英雄故事;这里有人生的睿智,生命的哲思,有纯美的情感,高贵的灵魂„„ 语文,她博大恢宏,包罗万象,她会照亮你的生活,丰富你的人生,引领你的前路。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喜欢她,她将给你丰厚的回报。
怎样提高语文素养?同学们需要做到两个转变。一是由单纯为了考试学习知识到既学习知识,又注重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认识能力、审美意识的培养。二是强调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学习室一个活动,老师是活动的设计者,你们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习得知识能力,养成自主学习探究的习惯,改变过去的老实讲学生听的课堂学习模式。另外,针对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些特点、要求,介绍一些学习方法,仅供同学们参考。
1、形成大语文观的学习意识。语文即生活:春花开了,秋叶落了,亲人聚了,朋友散了„„ 看电视,读报纸,组织课外活动,打电话,发短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一切一切的自然现象和社会人生,只要你留心,你就会体验到,学习到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
2、确立新的学习目标。我认为语文学习,那怕是对每一篇课文的学习,都离不开“积累、理解、审美、表达”这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平时的学习,一篇课文,一个专题,一节课,一学期,都要落实这四个方面。
3、加强诵读和积累。新课标要求我们每学年有三百万字的阅读量。阅读的作用在于潜移默化,久而久之,阅读积累将会使知识内化,形成素养,要摒弃那种急功近利的浮躁的语文学习观念。
4、积极参与学习讨论。积极发言,善于表达意见和思想,善于提出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克服不良的固定思维模式,要善于从固有的思路中跳出来,变换角度去思考,这样往往会有新的发现,也是今后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能力。
5、多动笔,勤训练。各类语文作业要独立认真完成,并有意识地多动笔写写。记住,文章是写出来的,我希望我们的同学中今后能涌现出出色的文学家。
6、善于归纳整理,巩固深化,将知识形成体系和网络。一个月,一学期,要将自己的积累,将所学进行整理,让零散的知识形成体系。
7、要准备“三本”:积累本,周记本,练字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勤于记录,今后复习备考起来,也有一套自己积累的资料。
第三讲 英语语音基础
一、请首先反省一下自己说的英语
现在会说英语的人越来越多了,而真正说得很好的,特别是语音纯正、听起来让人觉得真地道、真好听的人即使在英语专业里也为数不多,在非英语专业里就更加难得。对自己的英语不满意、又苦于找不到好方法的人比比皆是。当然,学英语首先是为了交流,但如果我们不只是能说,还都能说得“像”,说得让别人听起来舒服,比方说,我们说的英语就像加拿大那位大山说的汉语一样,那岂不更好?如果你一开口,别人就觉得你像是在美国待了多年,或者简直就像老美在讲话,这难道不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吗?
对于那些有种种语音毛病的人来说,如果不专门花一段时间在语音方面认真下一番工夫、把他们说的英语规范一下的话,他们就只能永远说一口蹩脚的英语,别人不爱听、自己也不爱说,相当一部分人则干脆不再张口,学起了哑巴英语!
对于许多发音有这样那样问题的人来说,他们所说的英语中的许多毛病已经形成习惯,而这些习惯都是多年来形成而又极难克服的。他们也努力,也想说好,但不得其法,他们很可能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母语在不知不觉间对我们的强大影响是我们说不好英语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二、随心所欲地学英语其实是很危险的!
这话似乎是危言耸听,但仔细想来确有几分道理。过去练武功的师傅有这样一句话--------“学拳容易改拳难”。师傅总是告诫自己的弟子不要轻易练拳,因为一旦学会一个错误的东西,形成定式,再想改掉它,难得很!所以那个时候师傅宁愿收一个没练过功夫的少年作弟子,也不愿教一个从前练过功但功夫却学得不怎么样的人。几十岁的成年人想要放弃自己的方言,去学普通话或者别的方言,那困难大约也像愚公移山一样。首先因为他的年龄早已过了学语言的最佳时期,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的方言已经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想改也改不掉。因此,学英语的人从一开始学的时候,动作就要到位,避免走弯路。
关键词:高一英语,听力教学,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高一阶段的学习中, 全面掌握听、说、读、写各项技能, 在教材的编排中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开展听、说、读、写活动。第一部分“热身” (warming up) 主要通过情景听说展开活动;第二部分“读前” (pre-reading) ;第三部分“阅读” (reading) ;第四部分“理解” (comprehending) , 主要通过听、读、说展开活动;第五部分 (using language) 则展开听、说、读、写的综合性练习。听的训练主要是加大输入量和加强听力技能的训练。听力材料有的是所学内容的延续, 有的则是有关单元话题的扩充。所设计的练习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所听内容的理解程度, 并训练学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思考, 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带领学生做大量的专项练习和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下面就具体谈一谈在听力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高一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一学生在做听力题时, 应能够从听力材料中准确地捕捉到关键词, 利用听力材料中听到的人物、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 理顺其中的逻辑关系, 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并根据听到的要求和指令做出实际操作。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亟待解决。
目前, 高一英语教学侧重于扩大学生的词汇,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听力练习的时间较少, 甚至没有, 很多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很差, 因此在平常的英语考试中, 一些重要的英语竞赛中, 听力部分往往做不好, 更不用说取得高分了。多年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是采用播放录音、让学生做题、对答案、再进行讲解这一模式。在这个呆板无趣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 教师也很少指导学生运用相关的听力策略去听英语。对于做错的题目没有展开细致、深入地分析, 只是针对做错的题目, 重复播放录音, 让学生在重复听的过程中找出正确答案, 这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极其不利的。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听, 没有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 时间久了, 只会让学生养成依赖于多听几遍才能作对题目的不良习惯。事实上, 只有在培养英语语感的基础上, 保证师生双向互动, 既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又要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进行沟通交际的能力。笔者认为, 为了更好地解决在高一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良现状, 教师应在听力教学中引入任务型教学方式, 从而保证听力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何谓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 应当充分利用任务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让学生在产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体验英语教学, 并积极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 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与同学之间展开互动交流, 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英语听力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分配学习任务, 让师生在共同参与完成任务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自主探究和教师引导中掌握英语听力的相关策略, 更好地实现英语听力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互动性原则、语言材料真实性原则、过程性原则、重视学习者个人经验对学习的促进原则、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运用的相关性原则。我们可以看出在遵循这几项原则基础上, 实施任务型教学之后, 英语听力教学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从单纯学习这门语言转向了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进行英语交际。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一英语听力课堂中的实际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到听力教学中, 其教学步骤分为听前、听中和听后阶段。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 高一上册Unit 4earthquake的listening环节, 听力材料是有关San Francisco地震的介绍。
1. 听前阶段
进行听力训练之前, 我先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了唐山大地震的情况, 接着我问同学们:“Do you want to know some other earthquakes happening in other countries?”这时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就来了, 齐声的回答:“Yes!”
“Have you heard of San Francisco earthquake?”
“No!”
OK, Let’s listen carefully.What’s the San Francisco earthquake like?
顺便我向同学们介绍了这次地震的背景知识, 呈现了4个生词:rush, terrify, bury, brick.通过教师的介绍, 让学生对San Francisco曾发生的大地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听好、做好。紧接着, 就给学生布置在听力过程中应该完成的任务。
问题一:When did the quake happen?
问题二:Was the man saved by the soldiers?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听力环节, 有助于学生把握即将要听的材料的一个大致的方向, 知道该将注意力集中到哪方面的内容。 (注意问题的设置要简单化、概括化。)
2. 听时阶段
听, 是一个转瞬即逝的过程。因此, 要将听的信息在瞬间捕获到, 并且转化为内在的理解信息, 需要学生有高度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所以, 如何在听的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听力材料中, 这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先播放一遍录音, 在这次录音播放中, 只要求学生对整篇材料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能够明白主旨大意便完成了任务, 就是前面听前阶段所布置的任务。而在第二次播放录音时, 要让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去边听边思考, 让学生将听到的地震的具体情况都准确无误的记录下来, 对于一些陌生的单词, 能根据句子的大意, 构词法大胆猜测。比如horrible, alive, 原文是Some of them had broken their legs and others were climbing upon each other to get out.Horrible!Thanks to them many of us are still alive!联系上下句, 不难猜出Horrible意为terrible, alive是“活着的”意思。在精听环节中, 继续完成我布置的具体任务:
Question 1 What did the speaker do after he woke up?
Question 2 What did he see and hear outside?
Question 3 What happened to the man next to him?
Question 4 How did he get away from the city?
这样学生就得边听边记录,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其实这4个问题的答案一串连, 地震的具体情况已经很清晰了, 学生的成就感也有了, 我们的目标也差不多达到了。
3. 听后阶段
听完材料后对答案进行分析与评判, 是最后的一个环节, 当然,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即验收任务完成情况、分析阶段。因此, 教师在这一阶段主要应检查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以及利用听到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 设置了两个源于材料又超越材料的问题。
(1) Which of your adjectives describes the man’s feelings most closely?
(2) What should we do if we are in an earthquake?
我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探讨彼此的答案, 进一步考验学生们的听、写能力和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在学生们核对完毕之后, 我针对学生们完成任务的结果作出点评, 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最后让学生结合听过的听力材料, 针对听力材料的内容去进行书面作文,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听的能力,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根据已知信息构建文章的写作能力, 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 在高一阶段听力训练过程中, 教师应有效地指导学生从听前、听时、听后进行不同应对策略去解读和捕获听力信息, 筛选有效信息, 并对此进行复查与检验, 在完成老师设置的任务当中环环相扣,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由此可见, 在听力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方式, 不仅激起了学生听的兴趣, 而且也调动了班级的课堂气氛, 让大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运用英语展开交际,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的听力水平通过这一教学方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肖赞.英语听力教学改革新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3) .
关键词:调整思路;总结规律;注重结构
对于高一学生初学有机化学,都会有些不知所措。由于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差异大,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使学生普遍感觉理解与记忆比较困难,容易产生烦躁厌学的情绪,逐渐失去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兴趣。針对这个现象,我觉得学好有机化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调整思路,做好有机化学入门准备
有机物和无机物是化学领域中相对独立的两大块,不仅理论上存在较大差异,学习的思维方法也各不相同。初学者一定注意不要用无机的思维方法来学习有机物,对于无机物的性质,我们通常是机械地记住就行了,但对于有机物的性质,要正确掌握思路和方法。有机化学的重点就是有机物的结构,学习的思路可以抓住“有机物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条主线。要善于对比和归纳总结,注意一般和特殊,学一种物质就相当于学了一类物质,反应方程式也是类似的,只要抓住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变化,断键和成键特点就可以非常轻松地写出。
二、总结规律,归纳学习有机化学方法
学习有机物的一般规律:先从代表物的结构→性质→用途,
然后类推到一类物质。特别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条规律贯穿所有有机物部分内容,并指导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
学习结构可以从最简单的烷烃入手,对比结构变化引起了性质变化,然后进行归纳总结。要掌握成键规律,如:碳需要4个价键,氧需要2个价键,氮需要3个价键,氢需要1个价键,这样结构就不容易写错。结构变化会引起性质变化:从结构上看,乙醇相当于乙烷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①取代,引起的性质变化则是物理性质上乙烷不溶于水而乙醇则以任意比与水互溶,化学性质上乙烷的特征反应是取代,而乙醇则可以与钠反应,还可以催化氧化和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还能发生酯化等反应。这就更容易理解有机物中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
学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要注意归类学习:如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决定它的性质稳定,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其特征反应是取代,再由甲烷的性质类推到跟它结构相似的一类烷烃的性质。而乙烯含有一个容易断裂的碳碳双键,它的化学性质就表现在双键上,其中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都涉及双键的断裂,最后类推到含有碳碳双键的烯烃,都具有与乙烯相似的化学性质。烃的衍生物中则是官能团性质的归类,如:—OH的性质:与钠反应,还可以催化氧化和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酯化;—COOH的性质:酸性与酯化反应;—COO—的性质:水解(酸性和碱性两种)。
三、注重结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有机物的重点就是结构变化,所以要抓住有机物的机构特点和变化规律,有助于理解有机反应原理。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可以在课堂注意观察老师的形象和课件的动画演示,也可以通过老师带来的各种有机物的分子模型(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来理解有机物的空间结构。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亲自动手做模型来加深印象和更好的掌握有机物的结构。总之,一定要在学习有机物的初级阶段将其成键规律和结构特点掌握好。
有机物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这也是导致有机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因此判断有机物同分异构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应该更讲究思路和方法。从思路上说可分为三层,层层递进,即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异类异构。从方法上说以烷烃的碳链异构为基础,找环境相同的氢原子。如:甲烷(CH4)的四个氢原子相同,所以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四个氢原子被四个甲基取代后形成的新戊烷[C(CH3)4]的一氯代物也只有一种,以此类推乙烷(C2H6)的一氯代物也是一种,则其六个氢原子被六个甲基取代后形成的2、2、3、3—四甲基丁烷[(CH3)3CC(CH3)3]一氯代物也是一种。而异类异构则指的是不同类别的有机物之间同分异构,比如酸和酯、醇和醚、醛和酮、烯烃和环烷烃等,当然,不同类别的有机物同分异构的找法有很多,我们只要掌握了思路和正确的方法,就可以非常轻松地写出。
四、以官能团之间的联系为主线,构建知识框架
将各类物质或官能团的性质分别突破以后,我们会觉得知识有些散乱,此时我们不妨以一些重要物质或官能团为主线,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有机知识框架,为有机合成和推断提供明确的思路。如:碳碳双键可以与水加成生成醇,而醇可以氧化成醛,进而氧化成酸等。
有机化学在高考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有机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原理、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有机实验是高考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要学好有机化学,突破有机化学难点,学生要从常规课堂切入,转变学习的思维方法,寻找有机物之间的联系,抓住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注重规律和方法的总结。
参考文献:
赵学敏.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J].学周刊,2012(2):74.
清脆的车铃声划破了乡间小道的宁静,我和妈妈骑着自行车,行走在前往外婆家的路上。
眼前的景物历历在目,可是我却记不起去外婆家的路了。唉,算一算,我已经有五六年没有在外婆家过上一个像样的端午节了。很多次是因为要上课而没有时间去。这一次,端午节能放假了,我终于可以回外婆家过端午节了。
好不容易跟着妈妈走完了那条印象模糊的山路,眼前出现了一座熟悉的房子。我下了车,轻轻叩了叩有些陈旧的门。
“哟,小妹回来啦!”和蔼慈祥的外婆亲热地叫着我的小名,“你可真是难得回来一次呀!”
跨进四四方方的庭院里,一阵清香扑面而来。我仔细地寻找,原来每扇门前都挂好了艾叶和菖蒲。我贪婪地吸吮着这股药香,虽然城里也会象征性地挂上一两束,到底也没有乡下的这味儿浓啊!
我正沉浸在醉人的香气里,妈妈就唤我到厨房里来。到那一看,桌子上放着一盘系着五色丝线的大棕子。
“吃吧,这可是我亲手做的哦!”外婆有些得意地说。
我解开一个粽子,咬了一口,棕叶的清香和红枣的甜味,让人唇齿生香。这味道,我遗忘了多少年?超市里出售的包装好的粽子,怎么有手工制作的这样可口,又怎么会有这般情谊绵长?
可是一连好几年我都吃着那样不完美的粽子呀!
我从前的端午节是怎样过的呢?我不过是随便吃几个超市里卖的粽子就完事了。
其他的节日又怎么样呢?答案让我羞愧不已:中秋节,我只关心月饼好不好吃;清明节,我没有为已故的长辈扫过一次墓;甚至在除夕,我认为春节联欢晚会没有意思,赖在电脑前看好莱坞大片去了。
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一到圣诞节的时候。我和同学们就忙着互赠贺卡,祝福“圣诞快乐”。
我再也不敢想下去,起身走出了屋外。
是不是嘴里充满巧克力的美味,就忘记了中秋美酒的醇香?是不是随着欧美电影的风行,就遗忘了“国粹”京剧的魅力?是不是唱着英文歌曲,就不知道《茉莉花》的旋律。传统文化正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而渐渐不被人喜欢——然而,我们的灵魂的家在哪儿?
传统文化才是我们真正的精神家园。回家吧,我对自己说。
我找到外婆:“外婆,给我唱首童谣吧!”
外婆有些惊讶,但随即就用苍老古朴的歌声唱了起来。
听着童谣,我感觉自己真的回家了。
1)可以提前预习记忆课本后的词汇表,包括词形、词性、词义、发音,提前过好词汇关,降低语言学习的障碍。
2)结合句子、篇章的语境去记忆一个词的词义、搭配和使用。所以要利用好课本、练习册、和试卷上的句子、文章去记忆。摘抄生词时,建议把出现这个词的句子也一并抄下来。
3)由于词是以网络的储存在大脑里的,一个词往往会通过另一个词去激活,所以学生可以通过某个词进行发散,自己编织一张与此词有关的词汇网,拓展词汇量。另外,根据话题去积累、归纳相关的词汇也是一个高效的方法
4)以词块、词组的形式去记忆一个词及其常用的搭配。
5)通过造句或在书面、口头表达中有意识使用某个新学的词汇,学以致用,使之成为积极词汇。
6)勤查英汉双解词典,关注词典里的词性、搭配、英文释义及例句。
2. 语法方面:
1)通过仔细观察、分析课文、练习册文章、句子中所包含的语法现象和结构,把握其形式、意义和使用。
2)通过大量的练习去归纳和巩固语法知识,对于错题要及时收集,定时复习回顾,把知识点编织成思维图,构建语法知识体系。
3)在书面表达中,学以致用。
3. 语音方面:
1)熟认英语国际音标,并能根据音标准确读出课本词汇表里的每个单词。
2)模仿读音、语调(课文录音、其他的课外音视频)
4. 阅读方面:
1)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份到两份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 如英文报、英文杂志、英文小说,每天坚持阅读,定能在词汇、语法、语感上有大收获。
2)利用好课堂所强调和训练的阅读技能,应用到课内外阅读。
5. 听力方面
1)精听:可以边听边做笔记,然后根据笔记复述大意。对于多次听辨不清的词语或句子,要回归录音文本做好分析。适合精听的材料:课文录音,新概念2,3册的录音
2)泛听:利用课余时间,多听或看VOA, BBC, TED,163网易公开课,英美电影等网上音频视频资源。
6. 写作方面:
1)模仿好文章的结构、语言进行仿写、续写。做到语言要模仿,内容要创造。
2)多写日记、随笔、读后感,这是提升英文思维和英文写作表达能力的捷径。
7. 口语方面:
1)放下害怕犯错的顾虑,大胆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口头表达活动。
关键词:选科分班;技术指导;理性选择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88-1
一、理化类
理科组合中对纯理性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最高的一种组合。综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来看,此类组合比较适合两种学生群体去选择:
对于语数外成绩比较好的,对理化学科基本功扎实且感兴趣的学生,去选择理化类,在以后高考时冲击名牌大学或一般大学的理科名牌专业时,没有选科上的障碍,相对而言此组合知识较为模块化,对机械记忆的要求较少。
对于语数外成绩很一般,甚至是语数外成绩较差的学生,但对理化学科比较有兴趣,或对理化学科兴趣也一般,但对文科和艺术又很没有兴趣的学生而言:
首先,这部分学生以及家长要转变观念。
其次,即使从现实的角度讲,大多数四星级的县中,本二升学率基本上也就在80%左右而已,江苏省2011、12、13年的本二及以上录取率都在24%左右而已。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要去上专科或本三的。
再次,我们的家长都要冷静地分析自己孩子的学习现状、学习潜能,进而去谋划未来,要定位准确。
如此说来,对于那些“语数外成绩很一般,甚至是语数外成绩较差的学生,但对理化学科比较有兴趣,或对理化学科兴趣也一般,但对文科和艺术又很没有兴趣的学生”而言,选择理化科目(此点分析同样适用于那些“语数外成绩很一般,甚至是语数外成绩较差的学生,但对理生或理地学科比较有兴趣,或对理生或理地学科兴趣也一般,但对文科和艺术又很没有兴趣的学生”),在未来学习那些就业前景较好的应用型、操作性强的技术行业,将是理智的选择。
二、理生类
理科组合中对纯理性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相当于理化组合而言略低一些。就学习的思维方式而言,生物学科中不少问题对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即记忆能力)要求较高一些。对于记忆能力不能完全理解为“天生的”,生物学科以及下面所要说的理地组合中的地理学科比较类似,是标准的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带有理性思维的记忆,当然所有“记忆”的要求,除了“在理解基础上”之外,多次反复的记忆都是必须的。
但有一点是非常现实的,对那些纯理性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太强的,而又想学理科的学生而言,这一选科组合是比较适合的(或者直白一些说,对于那些想学理科的,但不喜欢或害怕化学学科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适合的)。
另外,对于语数外成绩很一般,甚至是语数外成绩较差的学生,但对理生学科比较有兴趣,或对理生学科兴趣也一般,但对文科和艺术又很没有兴趣的学生而言也是比较适合的。
三、理地类
在理科组合中对纯理性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相对于理化组合而言略低一些。就学习的思维方式而言,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理兼跨的学科,基本上一半是理科型的自然地理,一半是文科型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思维要求是纯理性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人文地理思维要求是介于纯感性的形象思维(如文学创作)与纯理性的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思维方式。
地理学科中纯理性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化学以及生物学科要低一些,其中较多问题对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即记忆能力)要求较高一些。对于记忆能力不能完全理解为“天生的”,理地组合中的地理学科是标准的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带有理性思维的记忆,当然所有“记忆”的要求,除了“在理解基础上”之外,多次反复的记忆都是必须的。
但有一点是非常现实的,对那些纯理性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太强的,而又想学理科的学生而言,这一选科组合是比较适合的(或者直白一些说,对于那些想学理科的,但不喜欢或害怕化学学科和生物学科的学生来说,这一组合可能是不二选择)。
对于语数外成绩很一般,甚至是语数外成绩较差的学生,但对理地学科比较有兴趣,或对理地学科兴趣也一般,但又不喜欢或害怕化学学科和生物学科的学习,而且对文科和艺术又很没有兴趣的学生而言也是不二的选择。
四、史政类
属于纯文科组合,政治、历史学科学习所要求的思维方式基本相通。思维要求是介于纯感性的形象思维(如文学创作)与纯理性的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思维方式。在文科的名牌高校或一般高校文科的名牌专业招生时,没有选科上的障碍。
对于两种学生:第一种是对文科比较感兴趣的学生,第二种是纯理性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见长的学生而言,这是一种首选的组合。这种组合中较多问题对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即记忆能力)要求较高一些。对于记忆能力不能完全理解为“天生的”,历史、政治学科是标准的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带有理性思维的记忆,当然所有“记忆”的要求,除了“在理解基础上”之外,多次反复的记忆都是必须的。
五、史地类
不属于纯文科组合,历史、地理两门学科学习所要求的思维方式不尽相同。历史学科是纯文科的思维方式,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理兼跨的学科,基本上一半是理科型的自然地理,一半是文科型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思维要求是纯理性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人文地理思维要求是介于纯感性的形象思维(如文学创作)与纯理性的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思维方式。
有两点是非常现实的:一是对那些有一定的纯理性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但又不喜欢物理学科的学生来说,这一组合可能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二是对那些想学文科但又不喜欢政治学科的学生来说,这一组合可能是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