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制企业对接交流会上的讲话(精选7篇)
同志们:
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目的就是增进交流,加深了解,凝聚共识,在***改革发展新形势下,共同做好维护地区稳定,推动地区发展各项工作。下面,跟大家谈谈我的想法:
一、对***地区改制单位的总体认识
刚来***工作不久,但也知道我们***地区的改制力度在全**区层面都是比较大的,这几天也通过多方面咨询,对大家和**改制单位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总体上有以下三点感受:
第一点感受就是,改制单位的领导顾大局,有能力,确保了改制前后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年以来,按照****总体要求,积极稳妥、全方位地推进辅业改制工作和后续扶持政策。在此过程中,大家作为****干部带头参与改制,主动投身改制,由林业干部转变为企业带头人,使改制工作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为全面完成改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几年来,虽然受地区大环境影响,改制单位整体经济条件比较困难,但大家都能够努力克服,积极作为,充分发挥企业领导人作用,从加强管理、转换机制等方面入手,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保障了职工利益的同时,稳定了人心,维护了大局,推动辅业改制工作取得了很好效果。这些充分说明,我们改制单位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是相当高的,大局意识是相当强的。大家要巩固好现有基础,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谋划发展举措,带领单位职工过上好日子。
第二点感受是改制单位与***一体共生,在地区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改制企业原本都是****所属单位,在***开发建设时期,在各条战线上艰苦奋斗、辛勤付出,为推动***建设、推进地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改制
以来,主体单位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对改制企业进行扶持,大家也不忘反哺主体单位,同***一道发展,一体建设,同甘共苦,着力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有力有序辅助**局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在木材生产、基础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为***提供了大量有力支持。目前,***改制企业还有*个,其中*个涉木企业,*个非涉木企业。虽然没有了***任务,但我们今后还要以更大的力气抓生态、抓改革、抓稳定,还要以更高的标准搞建设、搞旅游、搞产业,改制单位仍然是****的重要合作伙伴和重点帮助对象,将在地区各项事业推进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第三点感受是改制企业与***同气连枝,始终同***保持着密切血肉联系。大家共同生活在**地区,改制单位与***和改制单位互相之间,也有很多业务上、感情上的交叉关系。可以说,我们虽然在管理上有所区别,但在发展上应该是互相帮助的,在经营上应该是互相促进的,根源上是不分你我的。****局历届领导班子都把扶持好改制企业发展,维护好改制企业利益,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和民生工程来牢牢把握。我们改制单位也能够大力支持**局各项建设,在设备机械、树种育苗、服务接待等多个方面同***局保持着密切合作,并在森林抚育、造林防火等工作中弥补了***局人员力量不足的短板,也为企业职工提供了生活保障,增加了额外收入。正是一直以来的这种密切联系,让**局与改制企业互为依托、相互成就,始终延续着一种不可割裂的亲密关系。我到***任职不久,但也通过了解加深了对双方关系的认识。我相信,在今后工作中,**局与改制企业的这份联系会越来越紧密、越来越牢固,**局与改制企业的发展也将会越来越好。
二、进一步增进互相了解,坚定信念,应对困难
目前来讲,***地区乃至全**区的改制企业,几乎都处于发展困境。主要是由于地域经济欠发达和经营项目限制,改制后的企业还是围绕和依靠**局来经营,没能够走出去,导致经营困难。看到问题的同时,大家也要认识到,随着国家对生态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区改革的持续深入,上级各项推动政策也在日益丰富,现在正是“危险”与“机遇”并存的关键期。文章系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原创发布,侵权必究。改制企业是**局最具潜力的经济实体,要先知先觉,同**局一道牢牢把握政策机遇、改革机遇,**局也将在政策范围内全力支持改制企业工作,确保逐步化解危机,摆脱困境。今天是对接交流,在这里,我也把**局当前情况向大家作个简单介绍。近年来,**区各项管理一年一个台阶,不断走向严细实,**局自主资金随着**区停伐改革持续减少,到现在几乎都是专款专用,自主空间十分有限。且随着生态建设主业效应增强,**局的工作量、管理成本、各项费用是在逐年增加的,**局资金压力也非常大。给大家讲这些情况,目的是希望大家能理解,回去跟职工讲,主体单位日子也不好过,在帮扶改制企业这一块,**局也正在积极找政策、想办法,但一些问题是当前**局解决不了的,甚至总局层面也是需要向上请示的,需要一定时间来逐步妥善处理,也需要我们大家保持定力,抓好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管理,密切协作,共同发展
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在***地区,取得共识,增进理解,加强协作,建设和谐美丽幸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一是要着眼长远,持续增进合作交流。当前,我们在业务上基本都是围绕林业各项工作,互相依存、互相关联。这就需要大家站得高一点,看远一点,许多事情都是在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中求得共识、求得发展,如果一味强调所在单位、局部的利益,那是行不通的,更是走不远的。在此,我也向大家承诺,**局将一如既往地帮助改制单位发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加强对改制单位的支持力度。大家也要把质量搞好、服务搞好,决不能认为这是**局内部扶持,有了保护,而不顾质量好坏,要认真把好质量关、服务关,既充分利用好**局主体单位这层关系,也不断拓展外部市场业务,把企业越做越好。
二是要强化自身,不断增强企业效益。企业的核心是效益,要效益就要求发展,发展的命脉在质量,基础在服务,关键在领导,我们改制单位当前有厂房、场地,还有优秀的带头人和一批经验丰富的职工,不要囿于自身原有业务,靠天吃饭,靠扶持吃饭,这样是吃不饱的,也是吃不好的。我们扶持的目的和初衷,就是让大家解除后顾之忧,轻装上阵,抓好发展,提高效益。因此,要向外看,向前走,做不了大产做小产,做不好小产做微产、做特产,只要能创造效益,就可以尝试。**局也正在探索转型发展,在一些方面也有值得去做的项目。大家从事企业工作多年,经验都十分丰富,当前网络这么发达,地区资源这么丰富,只要充分动员好单位职工,把握好市场规律,一定可以创造出更多效益。总而言之,就是要做好对内,抓住对外,提高效益,共谋未来。
三是要抓好考察调研,不断提升创新本领。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变革、不断更新的社会,市场也是在变化中不断拓展的,我们要发展、要效益就不能闭关锁国、闭门造车,**区、**局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正在逐步加强对外交流学习。我们改制企业作为面向市场的经济体,就更加要了解市场、探索市场、融入市场,在不断探索中谋求创新、创造效益。外面有很多发展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要多走出去考察调研,多向外界汲取经验,并从中加入自身特色、地区特色来紧跟消费需求,抓住外部市场。要不断在扩大交流中提升格局、寻求商机,乃至引水开源,引入外界企业开展合作,着力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谋划来寻求发展。只要坚持住不破坏生态、不破坏环境这个原则,**局也是欢迎和支持的。关键就是大家要行动起来,实践起来,带领自己单位职工通过辛勤努力换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最后,希望大家能以今天这次对接交流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深化共融共建,共同围绕建设美丽***、和谐***、幸福***的总体目标艰苦创业、努力奋斗。也祝愿我局改制企业能够借力
今年, 对合作社事业发展来说是很不寻常的一年, 是合作社事业发展进程中大事喜事多、重要活动多、社会关注度高的一年。联合国确定今年为“国际合作社年”, 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的首次。6月11日,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北京举办“2012·国际合作社年”主题报告会;6月19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等单位, 组织召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5周年座谈会;今天, 农业部在这里召开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交流会, 并隆重表彰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给示范社代表授牌;7月7日, 我们还将庆祝第18个“国际合作社日”。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各方面对合作社事业的高度重视。刚才, 6名受表彰的示范社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讲得很好, 很朴实, 介绍了他们艰苦创业的经历和成功办社的经验, 我们听了以后很受教育, 很受鼓舞, 很有启发。在此, 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 向受到表彰的示范社表示热烈祝贺, 向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广大社员以及为之付出辛勤劳动的农业系统和有关部门的干部职工表示亲切慰问, 向所有关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
下面, 我简要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成就和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发展大潮,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蓬勃兴起。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了加快发展、规范发展、健康发展的新时期。一是发展势头强劲。截至今年3月底, 全国依法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5万多家, 其中最近5年的发展量相当于之前28年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总量的3.7倍。目前, 全国大体平均每个月增加1万家。二是覆盖范围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覆盖全国91.2%的行政村;实有入社成员4300多万, 覆盖全国17.2%的农户;每个合作社平均有近80名成员。三是合作水平提升。目前, 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从横向合作向纵向合作深化, 从单一功能向多种功能拓展, 从传统合作向新型合作演变, 从农户间合作向社际间协作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小生产”走向“大市场”, 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走向专业化经营, 从贫困落后迈向富裕小康, 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得益于亿万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得益于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党的十六大以来, 我们在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 根据世情国情农情的变化, 顺应亿万农民的期待, 与时俱进地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大举措。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中央多次强调, 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开展联合合作、提高组织化程度。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 要“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二是制定完善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法规。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施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明确了办社宗旨和原则, 赋予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独立的法人资格和市场主体地位, 规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行为、产权关系、盈余分配等基本制度, 具有里程碑意义;随后, 国务院以及农业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出台了登记管理条例、示范章程、财务会计制度等法规和制度;全国已有16个省区市颁布了合作社法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法规, 农民专业合作社走上了依法发展的轨道。三是持续强化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扶持政策。2004年以来的9个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有关文件, 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出台了税收优惠、财政支持、金融扶持等政策措施, 实施了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工程。四是培育营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农民专业合作社, 并作出重要指示。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积极扶持, 新闻媒体大力宣传, 许多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 形成了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环境条件。通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 我们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农业生产经营特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路子。
抚今追昔, 我们深深体会到, 农民专业合作社之所以成就斐然、成效显著, 关键是围绕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这条主线, 始终把握和坚持一些基本原则:一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不能改变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的财产所有权。只有这样, 农民才会信赖并积极参与, 农民专业合作社才有生命力。二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 不能搞强迫命令、包办代替。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农民专业合作社才能具有内在动力。三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社施策, 不能搞一刀切。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大的波折和损失, 农民专业合作社才能健康发展。四要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 不断完善和强化扶持政策, 依法促进和规范发展、保障合法权益。只有这样, 才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农民专业合作社才能保持旺盛活力。五要推进改革创新, 健全内部运行机制,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只有这样, 农民专业合作社才能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带动和服务能力。
二、充分认识新时期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阶段, 进入了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市场化程度和农村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 农民合作的愿望越来越强, 对合作的需求越来越多, 对合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相比, 我国农民对合作社的参与程度还不高,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整体经济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带动能力还不强, 合作社在地区间和产业间发展还很不平衡, 与广大农民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进步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途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是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 必须长期坚持。但在农业农村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 家庭经营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不动摇的基础上,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扩大农户间的合作与联合, 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经营体系, 可以有效地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服务, 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问题,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是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人力资源约束的重要手段。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和农业兼业化、副业化将更加普遍,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面临的人力资源制约将日益突出, “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 不仅是当前的现实问题, 更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绕不过的课题。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既能为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服务, 解决了农户劳动力、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困难, 又能为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年农民在农村发展提供平台, 必将有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
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措施。农业仍然是目前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促进农民增收, 既要在农业节本增效上找出路, 也要在分享产业化经营利益上作文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带领成员发展规模化种养、高效设施园艺生产, 统一购买农业生产资料, 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可以有效地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效益、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增加农户家庭经营收入。同时, 农民专业合作社还能带领成员“抱团”闯市场, 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 延长农业产业链条,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可以实现增值增收。
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是稳定农产品市场和价格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农业连年丰收, 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 但由于受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 农产品市场和价格出现了波动, 个别年份、个别品种甚至出现了大起大落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有可为。通过组织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 通过“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直供直销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可以有效实现农产品均衡供给、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是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村社会正在加速转型, 农民利益结构正在加速变动, 农民之间的利益分化不断增多, 农村社会管理问题更加复杂。农民专业合作社秉承互帮互助、民主平等、公平团结的价值观, 可以成为反映农民诉求的途径, 化解矛盾的抓手, 促进和谐的桥梁。通过合作社的发展, 可以引导农民参与农村社会事务管理, 增进群众的合作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 弘扬互助团结、诚信友爱、邻里和睦的社会风范, 形成良好乡风民风, 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 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农村社会结构的迅速变化, 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更加凸显、地位更加重要。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是新形势下实现农业农村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大意义, 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 顺应亿万农民的新期待,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 采取有力举措, 凝聚各方力量, 努力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的新引擎, 培养现代新型农民的大学校, 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
三、全面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今后一个时期,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既要重视增加数量、扩大覆盖面, 更要注重提升水平和质量, 进一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身实力和发展活力, 提高带动和服务能力。国家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已经明确, 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关键取决于合作社自身的努力。这里, 我提四点希望。
一要牢记服务为本的理念。“生产在家、服务在社”, 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特征。为农民提供服务, 是合作社的宗旨, 也是合作社的生命力所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积极购置大中型农机具, 推广应用良种良法、良机良艺, 及时高效地为农户提供各种低成本、便利化的社会化服务, 帮助成员实现增产增收。
二要坚持规范办社的方针。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可持续发展, 必须规范运作。要全面贯彻法律规定, 牢牢把握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核心要求, 切实做到依法办社, 依章办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 发挥成员 (代表) 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三会”功能, 实行民主管理;强化财务管理, 建立成员账户, 规范盈余分配;加强社务公开, 推动民主监督, 维护成员权益, 激发成员民主办社的热情。
三要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要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合作社, 用现代管理方式完善合作社, 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合作社,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合作社, 用新型职业农民充实合作社, 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不断做大做强, 提高自身经济实力, 提高服务质量。
四要强化诚实守信的意识。诚实守信经营, 是合作社的生存之道、立足之本。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树立诚信品德, 建立良好规范的信用管理制度。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实行标准化生产, 建立生产记录制度。实施品牌战略, 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认证。以诚信铸品牌, 以品牌赢市场, 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生态安全的产品。
四、进一步营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要使之真正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还要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需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强化扶持政策, 完善配套措施。
第一, 加强组织领导, 指导和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部署安排和法律法规, 牢固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业和农民的观念, 把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依法履行好职责, 主动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商, 发改、财政、工商、税务、金融等有关部门, 要根据各自职责, 继续加强支持配合, 形成齐抓共扶的支持合力。
第二, 加大扶持力度, 支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着重围绕当前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 采取更加有效、更加直接、更加具体的措施, 支持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财政支农项目, 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考虑、优先安排, 以合作社为载体实施好项目, 以项目实施为契机促进合作社的发展。要健全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激励机制, 切实解决贷款难问题。要继续研究出台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
第三, 完善法律法规, 规范和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法规体系虽然初步形成, 但随着实践的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必然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合作社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 还有近一半的省份没有出台配套的地方性法规, 希望抓紧研究, 尽早出台。已经制定配套法规的地方, 也要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 不断加以完善。
第四, 加强队伍建设, 支撑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合作社的发展,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至关重要。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 支持鼓励专业合作社采取多种形式培养领军人才, 聘用职业经理人。鼓励返乡创业农民工、大学生村官领办创办合作社。要在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和阳光工程中, 重视对合作社人才的培训。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有针对性地加强合作社人才培养。
第五, 搞好典型示范, 带动和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在近几年开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中, 涌现出一大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今天表彰的就是其中的代表。示范社中, 有很多好的经验需要总结, 很多好的做法值得推广。要继续深入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 使更多合作社制度更加健全、机制更加完善、活力更强、后劲更大, 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
(一)现代农业建设肩负的使命极其重大。这些年,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进展是快的、成效是大的,但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还明显滞后,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实现“三化同步”推进至关重要。第一,这是保障好十几亿人吃饭问题的迫切需要。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立足国内解决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尽管我国农业取得历史罕见的“八连丰”,但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带来的需求较快增加,农产品供求关系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有些年份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有些品种需要进口弥补缺口。有些重要农产品自给率不断下降,其中粮食自给率已降至90%左右。今后随着人口总量增长、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农产品的工业及能源用途拓展,全社会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基本保障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持续稳定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将会带来严重后果。国内外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因农产品严重短缺,导致物价飞涨、社会动荡、现代化进程受阻的情况,代价巨大、教训惨痛,必须深刻汲取、引以为戒。第二,这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迫切要求。无论是当前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难点和重点之一在于较快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改善农村民生。尽管这些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并在近两年超过城镇居民,但农民增收的基础很不牢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亟需广开门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现代农业,既可以挖掘农业产业各环节中蕴藏的巨大增收潜力、增加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又可以支撑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增加工资性收入,是推动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强大动力。第三,这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约束强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对于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植树造林、改良退化草原、治理水土流失、遏止荒漠化石漠化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既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任务。通过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生态建设保护和环境质量改善,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
(二)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挑战异常严峻。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无论是与我们过去相比,还是与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相比,都面临许多特殊难题,进入了一个特殊阶段。一是进入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阶段。我国是世界上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耕地减少、农业用水紧缺的问题会更加突出,水土流失、草原退化、面源污染等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相当长一个过程,现代农业建设的资源环境约束将长期存在并日益增强。二是进入生产经营高成本阶段。未来一个时期,世界能源价格仍将高企,我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将持续高位运行;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全社会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农业劳动力价格将快速提高;全国土地价格处于上升通道,农业土地流转费用和用地成本将持续攀升;农业生产布局日益向优势产区集中,农产品跨区域流通量增大、运距拉长,物流成本呈增长态势,农业生产经营将进入一个明显的成本上升时期。三是进入青壮年劳动力紧缺阶段。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尽管我国农业劳动力在总量上还处于过剩状态,但结构性短缺问题凸显,青壮年劳动力紧缺日益成为突出矛盾,农业副业化、农民兼业化、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愈演愈烈,“谁来种田”、“谁来务农”的问题将越来越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四是进入风险加大阶段。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呈三要努力改善农业机械、农资工业、信息网络三大装备条件,以水稻栽插收获和玉米收获为重点,加快实现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尽快突破棉花、油菜、甘蔗收获机械化瓶颈,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大力支持农资工业发展,推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农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四要加快建设科研、推广、新型农民三大人才队伍,加大对农业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重点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抢占未来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改善工资待遇、完善工作条件、优化人员结构,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大各类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和培训工程的实施力度,培养一大批“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
(三)着力健全现代农业经营制度。这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根本保障。我们要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能充分发挥双层经营优势,有利于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提高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的现代农业经营制度。为此,要念好“稳、活、促、引、保”五字诀,确保现代农业经营制度建设顺利推进。“稳”就是要坚持家庭经营不动摇,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扎实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使农村土地产权更加清晰、农户对土地的用益物权真正落实。“活”就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的原则,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养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集中,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激发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内部活力和现代农业建设的持久动力。“促”就是要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发展,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等多种形式的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问题,促进农业专业化分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引”就是要引导各类资本规范有序进入现代农业建设,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和大学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建设。“保”就是要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特别是土地权益,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生产经营自主权,这是现代农业经营制度建设不可逾越的底线。
(四)着力完善现代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国际经验表明,现代农业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保护。这是由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产业特性决定的。我国现代农业建设进展到目前这个阶段,能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关键取决于政策的支持保护力度。一要促进公共财政资金向现代农业建设配置。现在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特别是目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出现下降,各级财政特别是地方财政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要调整结构保重点,其中现代农业建设投入是重中之重,必须予以确保。中央对财政资金、固定资产投资、科技投入等用于农业的增速、增量都有明确要求,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并尽可能增加。要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要增加节地、节水、节肥、节能、抗灾减灾等农业重大关键技术补贴。二要鼓励信贷资金向农业流动。进一步健全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现代农业的激励机制,完善对各类金融机构投放“三农”贷款的管理考核机制;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放宽小型金融机构准入条件,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符合现代农业要求和农村特点的信用贷款和抵押担保制度;积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加大保费补贴力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三要引导工农产品交换关系向农业倾斜。加强农产品市场调控,逐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促进农产品价格整体水平逐年提高;完善农资生产和流通企业扶持政策,降低农资产品生产和流通成本,加强价格监督,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四、切实加强对现代农业建设的组织领导
中央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方向、目标、任务已经明确,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已经出台,关键是要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把现代农业建设摆到突出位置,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在具体贯彻落实上下真功夫、花细工夫、用实功夫,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协力推进,确保现代农业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要加强规划实施。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现代农业建设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把抓好规划实施作为一件大事要事来抓,以规划促进建设、引领发展。各地要以《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制定推进本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分解工作任务、措施和责任。中央有关部门要加强分类指导,按照规划统筹安排建设资金和项目,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品种的支持力度。
二要加强示范引导。2010年以来,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农业部先后认定了15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一些省份也认定了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实践证明,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我们要上下合力,继续办好示范区,使之更好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各级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把示范区作为资金、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聚集的平台,积极推动涉农项目和资金向示范区倾斜,国家各类基本建设投资和农业补贴政策要向示范区集聚,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把示范区作为支持重点,划定一定比例专项用于示范区建设。要鼓励先行先试,引导各示范区大胆探索,率先突破,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羊、排头兵。示范区所在地党委政府要珍惜“示范区”这一光荣称号,坚持以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为战略重点,以突出特色、聚焦主导产业为基本要求,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动力,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工作到位,尽快在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全国现代农业建设提供经验。
三要加强探索创新。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建设现代农业,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模式和做法;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气候、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别很大,也不能一个模式、搞一刀切,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探索、在发展中创新、在建设中提高。各地要立足本地特点,积极探索符合自身资源特点、产业特色、比较优势的现代农业建设路径,大胆革除制约现代农业建设的体制机制弊端,努力提高现代农业管理水平,加快形成全国现代农业竞相发展、优势互补、梯次推进的良好格局。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广聚民智、汇集民意,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保护和激发农民群众的创新热情和创造能力。要注重总结基层的生动实践,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相互学习和借鉴。要密切关注现代农业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苗头性、趋势性变化,加强政策研究,进一步丰富完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理论和政策体系。
四要加强协调配合。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事关全局的大事。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在重大思路上形成共识,在关键环节上凝聚力量,在推进步骤上相互衔接,在扶持举措上协同给力,形成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大力宣传各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人物、典型事例,为现代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对接招商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年××月 日)
同志们:
今年9月,2017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在我省召开。500强企业是国内同行业中的佼佼者、雄厚资本的拥有者、先进技术的掌握者、科学管理的运用者、优势产业的主导者,具有独特的产业、科技、人才和市场营销网络优势。加强与500强企业的合作,有益于实现资源、产业、资本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促进更高层次、更大平台、更宽领域开放发展。省委、省政府对这次活动高度重视,5月份专门下发《2017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对接招商工作方案》,并先后多次召开调度会,督促调度工作进展。根据省方案要求,我市也在5月份印发了《2017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市对接招商活动工作方案》,明确各县区、经开区对接500强企业的的分工和任务。从通报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差距,除了通报中讲到的两个问题,我认为还存在几个主观上的问题:
一是领导重视不够。部分县区没有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500强企业对接工作,领导重视推动不够,未形成健全的推进机制和对接机制,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工作滞后,成效不明显。二是县区间工作不平衡。部分县区工作推进扎实,成效明显;有的县区则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启动对接500强的工作,工作进度严重滞后。
三是工作态度不踏实。有的县区业务不熟、态度不认真,根本就不清楚哪些企业是国内外500强企业,也搞不清自己到底有没有对接国内外500强企业,有些在谈的企业、项目,还要领导提醒、上级通告才知道是属于500强范畴;在报送对接情况中,上报数据和项目随意性太强,把关不严,前后矛盾的情况时有出现。
同志们,做好2017年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筹备参会工作,对于展示××新形象、体现××招商引资成效意义重大,同时这更是我市突破招大引强瓶颈的个重要契机。本次活动,省里下达给我市的大会签约任务是100亿元,目前我们才落实56.49亿元,现在距离峰会正式举行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下一步,大家一定要按照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一是要切实加强对接力度。各县区没有完成的对接工作要立即付诸行动;已经签约的项目要加快跟踪推进,确保推荐上会签约不出问题;正在洽谈推进的拟签约项目要加强对接力度,确保新增签约项目数和签约金额达到或超过省任务要求。
巩固
规范
深化
提高
积极推进中央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在中央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
王瑞祥
(2005年6月9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和推广中央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下步工作,按照“巩固、规范、深化、提高”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长期以来,中央纪委、全国总工会等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和湖北省总工会、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对驻鄂中央企业及所属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刚才有关领导同志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受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李荣融和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王勇同志委托,在此我代表国务院国资委和国资委党委,向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中央和地方新闻界的朋友们、湖北省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武钢广大职工和家属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党委书记王炯同志将向同志们全面介绍武钢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有关情况。武钢的工作深入扎实,许多做法具有开创性,对中央企业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主要特点体现在: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到位。武钢党政各级领导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不断强化党委的责任意识、行政的主体意识和职工的参与意识,工作的思想基础坚实;二是组织上保障有力,领导到位。武钢坚持并不断完善以党委书记、总经理为组长,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为副组长,由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厂务公开领导体制,审定重大公开事项,指导研究解决问题,加强监督考核,工作的组织保障有力;三是制度上健全完善,措施到位。武钢坚持以职代会制度建设为核心,结合实际建立了十多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基层单位普遍制定了实施细则,公开前预审、公开中监督、公开后评议、失真后追究,工作的制度建设健全;四是机制上高效灵活,创新到位。武钢探索推行了值班厂长、职工代表民主议事、招议标职工代表监督员等多种有效工作方式,有力地推动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断深化,积极适应和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武钢的实践证明,认真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不断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是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走上和谐健康发展之路的重要保证。这不仅仅是一个方法途径的问题,而且是为了谁、依靠谁及怎样依靠的问题,是关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大问题。这次会议在武钢召开,还安排了同志们进行现场参观,并听取2家中央企业的经验介绍,主要是要大力推广以武钢为代表的中央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这次会议是一次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工作推进会。各中央企业要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各自实际,推动各项工作。
几年来,在全国厂务公开协调小组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各省区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央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推行面不断拓宽,目前境内中央企业已全面推行;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有关方面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内容不断深化,由主要涉及职工利益、党风廉政建设向企业生产经营、内部管理、改革发展等领域延伸;成效不断显现,职工群众参与和支持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推动了企业管理的有效改进,促进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通过不断努力,中央企业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受到了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的表彰。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有的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还存在模糊认识,个别还心存疑虑;一些企业厂务公开的体制、机制和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有些企业工作还不够规范,存在公开不及时、不真实的问题,效果也不够理想。这些都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根本要求。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始终是不断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定力量,始终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可靠力量,始终是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主力军。今年适逢五年一度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又欣逢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80周年。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所作的重要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强调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大力弘扬伟大的劳模精神。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劳模精神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集中体现。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王兆国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80周年大会上作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工会实践经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发展道路问题,强调要切实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引导职工群众自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去年11月在武汉召开的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经验交流会,何勇同志对深入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和王兆国、何勇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经验交流会的部署,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搞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坚定性。
——搞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央企业是中国产业工人最为集中的经济组织,目前有1000多万职工。他们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执政党建设的一大考验和长期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经常性地倾听职工群众呼声,把握职工群众脉搏,反映职工群众意愿,解决职工群众困难,能够使企业各级党组织及时了解和掌握职工群众的真实想法和实际要求,能够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加符合职工群众的意愿。从实践看,中央企业通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拓宽了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工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渠道,使广大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到保障,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巩固了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作出了积极贡献。
——搞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是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举措。中央企业是国有企业的排头兵,作为国有经济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骨干,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济基础。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进入了攻坚破难的关键阶段,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的任务十分繁重。在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过程中,国务院国资委始终注意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职工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正确处理推进企业改革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工民主管理与企业负责人依法管理的辩证关系,重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主力军作用,探索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职工民主管理作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目前社会各方面对国有资产和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较为关注,也有一些议论。应该说,对改革的不理解多是出于不了解,不支持多是出于误解。国务院国资委在制订出台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文件和规章制度中,规范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和重组改制工作,对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去年开展的对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和产权转让的专项督察工作,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检查企业改革改制中是否切实做到了有效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问题。中央企业切实搞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利于保障和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证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进一步使广大职工群众了解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更好地推进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
——搞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是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是永恒的课题。企业领导人员负责所在企业资产的经营和管理,负有保证和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重大责任。搞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利于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有效防止企业领导人员的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失,防止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搞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也有利于完善企业管理和监督制度,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领导人员的廉政勤政情况置于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漏洞和薄弱环节,知之最清的是执行人,是广大的职工群众。深入搞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广泛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我们发现管理漏洞,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切实维护好国有资产的安全和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新任务,做好中央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中办发〔2002〕13号,以下简称两办《通知》)和中央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4〕31号,以下简称31号文件)要求,坚持“巩固、规范、深化、提高”,全面推进中央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巩固就是要巩固既有成果,总结推广经验,保持中央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态势。要不断深化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认识,注意克服可能产生的松劲、懈怠情绪,认真总结和不断推广成功经验。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是搞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和政治保证。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心工作,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生命力之所在。要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务求工作实效,防止形式主义。三是要坚持把职代会作为厂务公开的主要载体。职工代表大会是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主要载体。要坚持并不断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落实职代会职权,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四是要继续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要求融入到依靠职工办企业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之中,同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规范就是要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公开程序,促进中央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当前,中央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和薄弱环节,必须进一步加以规范。一是所有的企业都要实行厂务公开。应该说,没有不应公开的企业,也没有不能公开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好的企业要公开,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更要公开,以更好地使广大职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势,凝聚职工群众力量,共同克服困难,开创新的工作局面。中央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消除“空白点”。二是两办《通知》和31号文件规定的内容都要如实公开。两办《通知》和31号文件对厂务公开的主要内容都作了明确规定,这些内容既是厂务公开必须公开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实行厂务公开所应达到的起码要求。各中央企业及所属单位,在厂务公开过程中都要把规定的内容全面如实地加以公开。三是要保证把职工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真正落到实处。职代会是厂务公开的基本形式和主要载体。《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职工代表大会条例》都明确赋予了职代会的各项职权。两办《通知》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厂务公开的基本要求。31号文件又针对中央企业实际,强调要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党组织要支持和保证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各项职权。各中央企业都要按照两办《通知》和31号文件等政策要求,坚持并不断完善职代会制度,保证落实职代会各项职权,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四是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和评价机制。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能否持之以恒,制度建设是关键。如武钢为了健全厂务公开的制度保障体系,建立了十多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并要求所属基层单位普遍制定厂务公开实施细则,对公开的总体要求、公开内容、实现形式、公开程序、组织领导体制、工作运行机制、衡量评价机制、监督考核机制等方面均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有效避免了厂务公开工作中容易出现的不规范和随意性问题。要切实加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关的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做到不因企业领导人看法和意见的改变而改变,确保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制度的权威和严肃性。
深化就是要丰富公开内容,扩大公开范围,推动中央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坚持不断深化,是新形势新任务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是厂务公开的内容要进一步丰富延伸。按照31号文件规定,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保密事项和企业科技、商业秘密外,企业重大事项都应向职工公开。要进一步把厂务公开的内容延伸到企业重大决策、生产经营、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来,使厂务公开的要求真正融入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之中。许多企业不断把厂务公开的内容延伸到职工比较关心的热点敏感问题,受到了职工群众的欢迎和认可。如武钢推行招议标职工代表监督员制度,实施“阳光采购”,仅近两年来就降低采购成本5.38亿元。二是厂务公开的范围要进一步扩大。在巩固规范目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要将厂务公开的范围进一步向改制企业、合资企业、上市公司拓展。当前,要把中央企业集团总部和改制企业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深化的重点。如东风汽车公司注意不断创新机制,在与日产汽车株式会社合资重组过程中,积极探索合资条件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新途径、新形式,创建了职工民主管理的新机制。三是要使厂务公开的发展进一步平衡。目前,中央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虽然推行面上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在发展上仍然不太平衡。原来一些基础较弱的军队保障性企业、商贸型、科技型企业,仍然是中央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相对薄弱的环节。这些企业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和两办《通知》、31号文件要求,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运行机制,不断跟上中央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发展的步伐。
提高就是要提高公开质量,拓展公开形式,增强中央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厂务公开的实际效果如何,是检查和衡量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推行和实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公开的实际效果。一是公开质量要不断提高。提高质量,就是要使厂务公开的内容更加全面真实,厂务公开的时效更加及时准确,职工群众对厂务公开的效果更加满意,对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当前条件下,尤其要注意增强公开的针对性,切实加强改革改制过程中的厂务公开。中央企业在实施改革和重组改制、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过程中,要坚持依法办事,按程序操作,坚持把企业的重大决策、改革方案、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职工待遇等重大事项,提交职代会审议,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其中涉及职工分流安置和用于安置职工的资产处置等有关事项,要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未经审议通过,不得实施企业改制分流工作。要通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二是公开形式要不断创新。创新是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实践中,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深入基层寻找源头活水。近年来,基层企业探索出许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创新形式,如值班厂长制度、职代会常委会制度、职工代表议事制度、职工代表巡视检查制度等,有效地促进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形式的多样化。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注意总结推广新鲜经验,不断拓宽渠道,丰富形式,延伸手臂,增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实效。
要指出的是,巩固、规范、深化、提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也不能有失偏颇,要统筹兼顾,协调落实。巩固是基础。我们应当经常性地检查公开工作情况,发现解决问题,巩固积极成效,只有这样工作才能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规范是核心。只有把各项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才能保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机融入到企业管理之中,形成长效机制;深化是关键。不是满足于简单的公开,不是局限于单纯的通报,而是把广大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关系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真正实行公开,真心实意地听取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才能得到职工群众的广泛拥护,才能对企业改革发展稳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提高是目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努力实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的和谐一致,因此必须把适应形势、不断创新,务求实效、发挥作用作为提高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的目标和要求切实抓紧抓好。
搞好中央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必须不断结合新形势,研究新情况,采取新措施,解决新问题。一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各中央企业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特别是企业党政领导,要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经常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情况,解决问题。企业行政要认真落实厂务公开的各项规定,真正担负起实施厂务公开的主体责任,把厂务公开落到实处。各级工会组织要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日常工作。要通过明确和落实责任,各负其责,形成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合力。二要切实加强分类指导。中央企业行业众多,规模大小不一,情况千差万别,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可能按照一个模式去要求,也不可能按照一个标准去衡量。做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必须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从企业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因企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特点的企业,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协调开展。要善于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把中央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不断引向深入。三要加强监督检查,注重提高实效。加强监督检查是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各中央企业都要结合实际,制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办法,对领导是否重视、制度是否健全、责任是否明确、工作是否规范、效果是否明确、群众是否满意等,进行检查考核。对优秀的,要表彰奖励;对较差的,要批评整改;对违纪违法的,要严肃查处、追究责任。国资委将借鉴全国厂务公开协调小组的做法,今后将组织力量对中央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调研检查。四要加强培训,提高职工代表民主管理素质。职工是企业民主管理的主体,职工代表的素质是决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和效果的关键因素。加强对职工代表的培训,提高职代会代表、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民主管理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次会议特别安排了半天的专题培训,请国资委产权局、改革局的有关负责同志为大家做讲座,是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能力,以便在企业产权管理和重组改制等工作过程中,督促企业依法实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效保护国有资产安全、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希望各中央企业也要相应地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职工代表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职工民主管理素质。
发挥骨干企业的排头兵作用
带头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孙 华 山
(2010年11月2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协会会长孙华山
同志们:
在国家安监总局、国务院国资委大力支持下,在与会代表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组织召开的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经验交流会完成了预定的议程,就要圆满结束了。这次会议主体鲜明、内容丰富、务求实效,达到了预期效果,对于贯彻国务院《通知》精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多年来,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各会员单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一系列安全生产政策措施,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干部职工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和辛勤劳动,特别是今天参加会议的各位负责同志,勇挑重担,扎实工作,为安全生产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企业广大安全生产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这次会议的收获和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讲一些意见。
一、关于会议的收获
这次会议是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成立以来举办的一次大型专题活动,会议的主题定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体现了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的要求,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的再一次动员会、鼓劲会。同时,也搭建了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安全生产工作交流的很好平台,成果丰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第一,进一步学习了国务院《通知》精神,提高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会议始终坚持作为对国务院《通知》精神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与会代表深刻认识和体会到: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国务院第11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是继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之后,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指导性文件。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针对当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把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治标与治本的统一、严格要求与严格执法的统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与落实政府监管责任的统一。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体现了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原则,也体现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总体战略部署。国务院《通知》精神的各项要求,是对企业的极大鼓舞和鞭策,每一个企业都有责任认真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通知》要求,特别是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科技进步、装备水平、职工培训、领导干部带班、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重要方面,要认真对照检查,找出差距、改进完善,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为有效遏制当前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为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认清了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局。上午,骆琳同志代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作了重要讲话,分析了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和任务,要求企业进一步增强全面贯彻国务院《通知》精神、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强调要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努力承担好、履行好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五个到位”,为实现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做出贡献。骆琳同志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国务院《通知》的要求,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深度,有力度,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做好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同志分析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和做的重点工作,对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领导同志的讲话使我们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
第三,交流了企业及地方政府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坚定了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本次会议汇集了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会员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方面的典型经验材料94篇,其中大会发言的8篇,印发大会书面交流材料的47篇,还有39篇,将在这次会议后与其他经验材料一并编辑出版。会员单位的这些好经验、好做法,涵盖各个重点行业领域,内容丰富,具体实用,具有很高的借鉴推广价值。不少创新做法对大家很有启发,使大家坚定了信心,开阔了思路,鼓舞了干劲。除了大会发言的7家企业外,这里再举一些典型例子。
在煤炭行业,例如:神华集团公司研究开发并强力实施“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0.02¬—0.04之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以构建“环境、素质、责任”安全管理体系为核心,以“零死亡”为目标,全面打造安保型企业,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去年降到0.016。河北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公司通过推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精细化管理、安全确认管理等,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减少违章现象,近年来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一直控制在0.07以下。山西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创新安全培训工作思路和方法,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改善培训环境,全面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公司依靠科技进步,树立“积极防御”的思想,努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矿区,所属6个矿井连续安全生产无死亡事故突破2500天。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公司推进安全“双基”建设,层层落实主体责任,形成预防型安全工作机制,2008年公司成立以来,所属国有重点矿井实现“零”死亡事故目标。
在化工、烟花爆竹行业,例如:中国中化集团公司通过开展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建立隐患排查整改机制等多种方式,推动主体责任的落实,杜绝了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构建安全高效绿色的航油供应保障体系,公司成立8年来,累计为飞机加油1138万架次,从未发生过影响飞行安全的重大事故。江西李渡烟花集团公司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烟花爆竹行业的要求,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整顿,全面推进烟花爆竹生产“工厂化、集约化、机械化、科技化、标准化”,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先进管理单位。
在非煤矿山行业,例如: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严格过程监控,实施全方位预防,建立安全生产组织、制度、监督、投入保障体系,连续9年杜绝了轻伤以上人身事故。中国黄金集团湖北三鑫公司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矿山,实现了连续安全生产无死亡事故3000天。中国有色金属公司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辨识和评估,建立和完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高了企业防控安全风险的能力。
在冶金行业,例如:宝钢集团公司将安全防范、危害预知、安全确认、隐患整改等十大责任具体落实到基层班组长,有效强化了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太原钢铁集团公司以严细的工作作风抓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邯郸钢铁集团公司通过推行安全确认活动,有效减少了误操作引发事故的可能,消除了作业过程的隐患,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杭钢集团公司结合企业实际,以作业行为标准化、安全设施标准化、制度台账标准化为重点,制定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并加大考核力度,进一步规范了员工的作业行为,提高了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在电力行业,例如: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着力推进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提出了“零隐患、零违章、零事故”的目标,从事故源头抓起,逐步实现了安全生产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防范转变。华北电网北京超高压公司持续强化“不按标准化管理就是失职,不按标准化作业就是违章”的理念,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公司安全发展之本,进一步夯实了安全基础。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紧紧围绕安全保证体系、施工作业环境和全员素质三个关键环节,开展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大大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国家开发投资公司针对控股投资的特点,确立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安全管理模式,构建了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符合公司经营特点的集团化、专业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有力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在交通运输行业,例如:中国海运集团公司严格按照国际海事组织出台的国际公约进行安全管理,对船舶营运公司实施体系化管理,使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北京天马旅游汽车公司坚持把安全管理工作放在第一位,成立25年来,从未发生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
在机械制造行业,例如: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大力开展“本质安全标准化管理与评价体系”建设,提升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中国南车集团公司着力建设以规章制度体系、目标管理体系等“十大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坚持创建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机械制造企业,各类事故发生率处于国内同行业较低水平。
在建筑行业,例如:中国建筑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开办农民工夜校、建立劳务基地、推行订单培训等方式,与当地政府联手,建立健全农民工安全培训的工作机制,从源头上提高农民工素质。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强化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持续开展安全专项检查和隐患排查,形成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各企业单位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广大职工团结一致、拼搏奉献的结果;也是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相关部门创新机制、严格执法的结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仅为企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为广大职工群众营造了安全、稳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广大会员企业的安全状况,尽管总体上大有好转,但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与全国人民的期盼,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今年以来,神华集团内蒙古骆驼山煤矿“3•1”透水、山西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矿“3•28”透水、中石油辽宁大连新港区输油管道“7•16”火灾、山东招远岭南矿业公司罗山金矿“8•6”井筒电缆起火、河南航空公司“8.24”伊春空难等特别重大事故,都发生在央企或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多发、频发的事故进一步说明当前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仍不平衡,安全生产的基础仍不够牢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等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状况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在一些企业仍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二是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和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仍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安全生产管理没有形成合力;三是现场安全管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死角,“三违”现象在生产施工作业现场仍然存在;四是职工队伍素质不高、执行能力不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五是安全生产投入还要进一步加大,隐患治理仍是一项艰巨和长期的任务,落实风险识别和防范措施还要进一步到位。
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问题和差距,对安全生产工作不可有丝毫懈怠。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务院《通知》精神,认清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和企业安全生产现状,正确应对安全生产新挑战,进一步增强抓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关于会员企业带头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问题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对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更加明确、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今天到会的大都是会员企业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同志和部门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中坚力量。可以说,你们的工作关系到企业安全工作的成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关系到国务院《通知》精神能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希望大家肩负起这个历史使命,深刻认识抓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进一步做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概括地说,就是要做到“五个带头”。第一,带头学习贯彻《通知》精神。《通知》涵盖企业安全管理、技术保障、产业升级、应急救援、安全监管、安全准入、指导协调、考核监督和责任追究等多个方面,既有政策措施,又有制度保障,既总结了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实践,也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一是要认真领会精神实质,思想认识到位。要真正认识到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于企业安全生产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性。二是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班子成员要率先学习好、领会好《通知》精神,研究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思路和各项保障措施。在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经济国际化提升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这一时期,既是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现期,同时也是各类安全事故易发期。如果企业领导人不重视这个问题,缺乏完善的安全生产保障机构和保障措施,就很难落实好主体责任,就可能让安全事故易发期演变为高发期、频发期,企业就不可能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越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势必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深入宣传《通知》精神,使企业集团各级公司、各工作部门和所有职工都知道《通知》的有关精神,在企业进一步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浓厚氛围。
第二,带头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一是大力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现已发布实施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是通过对国内外现代安全管理模式的系统研究,在总结我国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成功之处和传统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标准模式,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提供了规范的标准依据。实践证明,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完善安全生产条件,有效预防事故的长效机制建设,也是加强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抓手。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将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标准体系要求,加快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标准修订和落实工作。要按照《基本规范》和安监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中有关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检查规章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到位,该建立的建立,该修订的修订,并保证贯彻执行。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安全评价、行政许可、安全生产风险抵押、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结合起来,建立奖惩约束机制,推动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二是强化现场管理,落实现场各项管理制度。企业大量的工伤事故发生在生产现场,不仅影响了生产,而且无形之间加大了生产成本。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工作,除了做好重点部位、重点时段、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工作外,还要认真落实现场管理制度及巡回检查和交接班等制度。要充分调动现场作业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发现、控制、消除生产现场的事故隐患,确保员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三是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轮流现场带班制度。要求所有企业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要轮流现场带班,其中煤矿和非煤矿
山的带班领导要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这项制度的实施,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带班制度明确了谁带班、如何带班、带班干什么、不带班怎么办,其重要意义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1)切实履行职责。企业的生产一线是企业的根本所在,只有经常到一线带班,才能抓住这个根本,制定的政策规定才能真正符合实际,使工作职责切实履行到位。(2)改进工作作风。领导干部深入现场,广泛接触员工,能增进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干群关系,增加团队凝聚力,促进企业和谐发展。(3)提升生产水平。经常到现场一线,促使领导干部能更加重视现场的劳动条件、工作环境的改善,思考和解决生产技术、设施设备改造等重大问题,提升企业的竞争力。(4)解决安全问题。领导干部在现场,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纠正错误行为、违章作业和不良习惯,增加安全生产投入,保证安全生产。(5)快速应急反应。现场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领导干部可以在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迅速组织员工有序撤离。四是积极推进预警技术,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要积极运用预警技术系统等现代安全管理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力争做到企业的安全状况“心中有数”,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三,带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也关系着与经济发展水平、规模、结构、速度和方式密切相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各会员单位大多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在国民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通过调整结构,淘汰那些落后的工艺和高耗能、低水平的设备,发展有安全保障的生产能力,提高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一是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技术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及时淘汰安全性能低下或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把安全生产真正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的可靠基础上。二是在收购、兼并、控股等多种方式整合企业、扩大规模时,更加高度重视、持续不懈地抓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更加自觉地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时要认真执行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口,从源头上防止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进入高危行业领域,坚决退出那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矿小厂。
第四,带头保障安全投入,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水平。一是及时足额提取并切实管好用好安全费用。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企业必须落实提取安全费用税前列支政策。其他行业的企业要根据本地区和本行业特点,按照政策规定提足用好安全费用。安全费用必须专项用于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应急救援器材装备、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事故隐患评估整改和监控、安全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等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投入。二是确保安全设施投入。严格落实企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投资应纳入项目建设预算,安全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高危行业建设项目要依法进行安全评价。三是加大安全科技投入。坚持“科技兴安”战略,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健全安全管理工作技术保障体系,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针对影响和制约本单位安全生产的技术问题开展科研攻关,鼓励员工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
第五,带头加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升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一是强化企业人员素质培训。通过落实校企合作办学、对口单招、订单式培养等政策,大力培养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有条件的高危行业企业可通过兴办职业学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结合企业安全生产特点制订员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针对不同岗位人员落实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机构、培训费用,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素质。二是加强安全技能培训。
加强新进人员岗前培训工作,新员工上岗前、转岗员工换岗前要进行岗位操作技能培训,保证其具有本岗位安全操作、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三是强化风险防范教育。企业要推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做到安全宣传经常化、安全教育日常化,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技术方法、事故案例及安全警示教育,普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和风险防范知识,提高员工安全风险辨识与防范能力。四是加强外协用工的管理。外协用工主要来源于农民工,已经成为建筑、矿山、化工等高危行业企业的重要用工形式。各企业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进一步完善外协用工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方式、安全教育培训、现场安全管理、劳动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对外协用工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保障防护设施的完善和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依法为外协工办理社会保险和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切实履行好外协用工安全生产管理主体责任。五是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注重企业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把先进的安全文化融入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努力建设安全诚信企业。
同志们,深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也对我们协会会员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责任与压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从维护企业员工安全健康、维护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通知》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全力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做出新贡献!
一、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此次会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2012年7月召开的纪念中央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成立50周年座谈会和全国无线电管理座谈会上, 刘利华副部长均明确提出了要建立无线电管理的“四个体系”, 其中就包括建立完整先进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刘部长在10月10日发表的署名文章《加强体系建设, 开创无线电管理工作新局面》中, 又进一步阐述了构建标准体系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今天的会议, 正是我们落实刘部长重要指示,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的具体体现。
根据2012年全国无线电管理工作要点, 在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 今年, 中心配合局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无线电台站核查工作, 有效推动了全国无线电台站数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但我们也深刻认识到, 在用无线电发射设备检测是“三管理”的基础, 通过开展在用无线电发射设备检测工作, 我们可以摸清无线电台 (站) 的具体分布情况、掌握无线电频率资源的使用情况, 丰富台站数据库的台站信息, 进一步提高台站数据的质量, 给频谱资源规划和频率分配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当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在用发射设备”进行相关定义和描述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以前, 我国的无线电管理部门在开展“在用发射设备”检测工作时, 主要是参考在实验室开展检测所依据的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但实际上因为受到“在用发射设备”的应用场景、工作环境及设备特性的限制, 在测试发射特性时, 测试指标和测试方法与实验室检测所应用的相关国标和行标有一定的不同, 因此亟需制定相关检测规范对测试环境、技术指标、测试方法及测量仪表等做出规定。今年以来, 中心从抓标准化和规范化入手, 在广泛调研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 经过数次讨论和修改, 完成了《在用无线电台 (站) 发射设备测试要求及方法》的编写工作。即将试行的一系列测试方法, 对于规范无线电行业, 指导我国的无线电管理部门开展在用发射设备检测工作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应该说, 本次会议召开得很及时, 也很必要。
二、健全规范, 切实开展无线电行业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标准一词, 历史悠久, 最早出现在东晋, “信人伦之水镜, 道德之标准也”。建设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关系到无线电管理行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将为全国无线电管理工作提供更高水平的标准化支持, 切实规范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 大幅提升无线电管理各项技术工作质量和水平。
今年, 中心按照刘部长关于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有关论述及工信部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要求, 组织力量编制完成了“十二五国家无线电管理及行业应用技术标准体系”, 拟定出680余项计划在“十二五”期间编制出台的标准规范目录, 涵盖了频谱工程、无线电监测、设备检测、信息化及行业应用等多个领域。这次会议即将宣贯的《在用无线电台 (站) 发射设备测试要求及方法》和明天下午部分专家评审的《超短波频段监测数据统计汇总数据库结构技术标准》就是标准体系中所涉及的标准和规范编制计划。今后监测中心将充分发挥技术导向优势, 动员国家、地方、企业及科研院所等各方力量, 完善体系建设, 加强标准编制, 拓展立项渠道, 不断促进我国无线电管理标准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中心2012年工作情况及2013年工作设想
借此机会, 简要介绍一下中心2012年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和2013年工作的初步考虑。
2012年, 中心按照部领导的指示要求, 在无线电管理局的关怀下, 一是继续加大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力度, 努力提升无线电监测、无线电检测、干扰查处等技术手段能力。二是进一步开展无线电管理软科学研究工作, 承担完成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频率划分规定的修订工作。三是加快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投入不断加大,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人才结构不断优化, 为无线电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关于2013年的工作, 中心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 在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 继续按照刘利华副部长在中心2012年工作会议上的指示精神, 紧紧围绕“三管理、三服务、一突出”的核心任务, 在部无线电管理局的指导下, 一是大力开展在用无线电发射设备检测要求和方法的宣贯, 推动在用设备管理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二是切实开展无线电管理及行业应用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推动无线电管理标准化工作向纵深发展。三是积极开展无线电监测设施验证平台建设, 提高无线电管理和监测业务水平。四是继续做好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工作, 与各省无线电管理机构一道维护好型号核准制度。
【在改制企业对接交流会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集体企业改制程序07-13
国有企业改制法律风险06-09
企业改制计划表06-25
国有企业改制流程纵览07-21
企业改制基本流程510-26
企业改制流程图11-22
大集体企业改制稳定11-30
改制企业年组织工作要点06-07
1. 国有企业改制的流程步骤07-15
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实施方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