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意向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就业意向

大学生就业意向 篇1

(1)调查目的,意义和研究课题

目的,意义:近几年来高校持续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而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会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的,了解大学生择业意向和就业心态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就业指导。 研究课题:关于大学生就业意向

(2)调查范围的确定

范围确定:我们把这次课题的研究对象范围初步定在了整个洛阳师范学院。

(3)调查方式的确定

方式:本次调研我们决定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4)调查方案的选择

方案选择;关于方案的选择,我们分成A·B·C·D四个小组 ,每个组出一套方案,最后归结为一套最详细,最真实,最权威的方案,最为我们这一大组最后的最终决策方案。

(5)调查项目,调查内容的确定

调查内容:毕业后去向,就业单位意向,就业地区意向,就业途径的选择,第一份工作能接受的薪酬,就业是考虑的因素。

调查项目;大学生就业意向特点分析

(6)调查场所,时间和进度的确定

场所:学生上课教室(初步定为逸夫楼,东区阶梯教室,一号教学楼) 时间:决定利用学生上课前早来教室的时间或者下课晚走的时间

进度:一天时间在商学院发放100份问卷。

(7)调查经费和物质手段的计划和安排

调查经费主要是在问卷的纸张影印方面,对于这方面的经费我们决定申请某某复印社的赞助,我们可以在问卷的右下方写明;“感谢某某复印社的倾情赞助”以提高其复印室知名度,帮助其做宣传。这样我们影印问卷所需的经费了保障。

(8)调查人员的选择,培训和组织

人员选择;工商管理第二学位的学生

培训;由于此专业学生都学过关于社交的沟通与利益,因此在这里就不做过多培训。

大学生就业意向 篇2

1、相关假定及问卷设计

中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生存条件、文化教育发达程度等差异, 对生源地分别为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 (以下简称城乡大学生) 的心理发展及个性的形成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一个人心理发展主要包括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 如感知能力、记忆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注意力、情绪调节能力、意志品质等。而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工作能力、工作效果, 所以很受用人单位重视。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方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由此推知, 中国城乡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差异, 必然对其心理发展及个性的形成产生影响, 并进而影响其就业心态和就业意向。因此, 本文假设中国城乡大学生就业意向存在差异, 且有如下五个假定:

假定1:中国城乡大学生就业途径选择存在差异

假定2:中国城乡大学生就业信心存在差异

假定3:中国城乡大学生对首份工作月薪期望存在差异

假定4:中国城乡大学生求职时价值偏好存在差异

假定5:中国城乡大学生求职时对自身条件的认知存在差异

课题组以上述假设为研究起点, 在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并在征询相关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老师、以及众多学生意见后, 编制了一份《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 在实验性调查的基础上, 对问卷进行了修正, 并于2009年6-7月在NS和SW两所高校对2000多名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在校生进行了调查。

2、数据收集情况

课题组于2009年6-7月对NS高校和SW高校的2006级、2007级和2008级大学生实施了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其中, 在NS校发放调查问卷1864份, 在SW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根据问卷设计中的控制性问题, 剔除部分可信性较低的问卷 (作为无效问卷处理) , 最终统计出:NS校发放调查问卷1864份, 收回1581份, 回收率为84.82%;有效问卷1484份, 有效回收率为93.86%。SW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 收回461份, 回收率为92.20%;有效问卷406份, 有效回收率为88.67%。涉及两所高校的ACCA、市场营销、统计学、应用数学、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英语、信息管理、审计学、财政学、金融学、行政管理和法学等14个专业, 覆盖面较广。

在不影响实质性问题研究的条件下, 为简化研究, 本文主要对NS校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调查数据整理后发现: (1) 样本中男、女大学生人数分别占样本总数的29.3%和70.7%, 这与该校公布的男、女大学生比例基本持平, 在性别上具有代表性。 (2) 样本中有448名大学生生源地为农村, 901名大学生生源地为城镇, 剔除无效样本后, 分别占调查总数的33.21%和66.79%。

3、研究方法的选择

两组独立样本的曼-惠特尼U检验可用于对两总体分布的比例判断, 检验原假设两组独立样本所在总体分布无显著差异。该检验通过对两组独立样本平均秩的研究实现对原假设真伪作出判断。秩就是变量值排序的名次, 即将一组数据按升 (降) 序排列, 每个变量值在整个变量值序列中的位置或名次就是变量值的秩。由于中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等差异的存在, 因此, 从生源地看, 可以把城乡大学生看作两个独立的样本, 用以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同时, 辅助以描述统计等方法。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1、城乡大学生就业途径意愿的比较

在对城乡大学生就业途径选择项进行评分, 且作均值比较后发现, 两者选择的就业途径基本趋于一致, 即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其就业途径的选择顺序是:人才招聘会 (含网络招聘) 、家庭及亲朋关系、学校推荐、尚未认真考虑、自主创业以及老师推荐;生源地为城镇的大学生其就业途径的选择顺序是:人才招聘会 (含网络招聘) 、家庭及亲朋关系、尚未认真考虑、学校推荐、自主创业以及老师推荐。调查数据显示, 通过人才招聘会实现就业是城乡大学生就业的首选途径, 68.3%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以及54.7%的来自城镇的大学生都将人才招聘会作为自己求职的首选途径。这是因为大学生参加招聘会的成本较小, 且能与招聘人员面对面沟通, 能透过呆板的职位说明进一步了解企业和岗位的信息, 同时也能了解相关行业的信息, 免去了简历的预考程序, 直接进入正考。在与招聘人员见面后, 招聘人员对应聘者有了一定印象, 回去可能会详细阅读应聘者的简历。所以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 在没有太多的关系可以借助的情况下, 通过招聘会来找工作是最好的方式。

在对NS校城乡大学生就业途径各选项进行评分后, 采用曼-惠特尼检验, 且将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由此得到如下结果: (1) 对于“人才招聘会 (含网络招聘) ”、“自主创业”以及“老师推荐”这三种就业途径, 其曼-惠特尼检验概率值均大于0.05, 因而可以认为该校城乡大学生在这三种就业途径的选择上不存在明显差异。 (2) 对于“家庭及亲朋关系”和“学校推荐”这两种就业途径, 其曼-惠特尼检验的概率值均小于0.05, 因而可以认为该校城乡大学生在这两种就业途径的选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 调查结果显示, 选择“家庭及亲朋关系”作为就业途径的人群中, 来自城镇大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来自农村大学生, 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为注重学校推荐。

2、城乡大学生就业信心意愿的比较

所谓就业信心是相信自己的就业愿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实现的心理感知程度, 它是在综合了各种可能因素的影响之后而对未来的一种预期或看法。就业信心虽然不能有一个非常准确的数字来衡量和测定, 但其程度等级是可以量测的, 因而它具有计量分析的可能性。

利用表1中的数据, 对生源地为农村和城镇的大学生就业信心程度进行曼一惠特尼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 检验概率为0.049, 小于0.05, 所以可以认为城乡大学生在就业信心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再者, 结合表1可知, 生源地为城镇的大学生其就业信心程度明显高于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的就业信心程度。这可能是因为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较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有更好的资源环境优势, 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 因而表现出较高的就业信心。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一方面受到属地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以及思想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其整体竞争意识和竞争实力相对较低。同时, 由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可能因其家庭或亲朋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有限, 以及特殊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使他们在心理上承担着更多的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他们对自身能力 (如人际交往、言谈、气质等) 产生怀疑, 进而导致他们的就业信心相对较低。另一方面, 由于就业市场上人才选聘方式的多样性和随意性, 家庭的社会和经济资本等非毕业生因素, 对大学生就业职位的获得会产生较大影响, 因而只有那些就业信心程度较高的大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中才能脱颖而出。

3、城乡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月薪期望意愿的比较

调查数据显示:在NS校1484份有效问卷中, 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月薪的期望情况为, 3.3%的来自农村大学生和2.6%的来自城镇的大学生选择了1000元以下;34.3%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30.7%的来自城镇的大学生选择了1000-1500元之间;39.7%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39.1%的来自城镇的大学生选择了1500-2000元之间;17.2%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19.3%的来自城镇的大学生选择了2000-2500元之间;5.1%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8.1%的来自城镇的大学生选择了2500元以上。

对来自农村和城镇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月薪的期望作曼一惠特尼检验, 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 曼-惠特尼检验概率为0.024, 因而, 可以认为来自城乡大学生在对第一份工作月薪期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即来自城镇的大学生的期望月薪水平显著地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期望月薪水平。

4、城乡大学生就业偏好意愿的比较

通过对来自农村和城镇的大学生就个人发展空间、薪酬、工作环境、地域、专业对口性等就业偏好的选择, 分别进行评分并作均值比较后发现, 城乡大学生就业偏好程度在排序上存在着差异。即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就业偏好程度排序为:个人发展空间、薪酬、工作环境、地域、专业对口性;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就业偏好程度排序为:个人发展空间、工作环境、薪酬、地域、专业对口性。由此可见, 城乡大学生都将个人发展空间、薪酬以及工作环境作为其求职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这说明当下大学生就业偏好较为理性, 能够长远地看待就业问题。此外, 无论是来自城镇的还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求职时, 均不将专业对口性看得特别重要, 表明他们已经意识到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 并不是所有的岗位都只青睐专业对口的求职者, 相信一个人只要具备了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同样可以做好非专业性的工作。

对城乡大学生就业偏好作曼-惠特尼检验表明: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 生源地为农村与生源地为城镇的大学生分别在工作环境、个人发展空间以及专业对口性方面的曼-惠特尼检验概率值均大于0.05, 所以没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来自城乡的大学生在求职时对这三项的偏好有显著差异;但是, 在对来自城乡大学生有关“薪酬”和“地域”偏好进行曼-惠特尼检验时, 其检验概率值均小于0.05, 所以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来自城乡的大学生在求职时对“薪酬”和“地域”的偏好存在显著差异, 即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对地域的偏好程度要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地域的偏好程度,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薪酬的偏好程度要高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对薪酬的偏好程度。这可能是因为来自城镇的大学生, 其一直就生长在城镇, 所以一般不会选择去偏远的地区或农村就业, 因而对地域的偏好程度相对较高。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薪酬的偏好程度相对较高, 可能是因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通常要面对不断改善生存环境的巨大经济压力, 以及中国当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性和不平衡性等, 也使得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薪酬的偏好程度高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

5、城乡大学生求职时对用人单位录用条件认知的比较

对于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时所重视的条件, 来自农村的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对其认知程度大致相同, 即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认知顺序为:自身能力、社会关系、专业、学校知名度、英语水平、学习成绩以及计算机水平;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认知顺序为:自身能力、专业、社会关系、学校知名度、英语水平、学习成绩以及计算机水平。再通过对来自农村的和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对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所重视条件的认知程度, 分别进行曼-惠特尼检验, 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 上述各项检验结果均大于0.05。由此表明, 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来自农村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在对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的条件认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相关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 将来自农村的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的相关就业意向作为两个独立样本, 并借助曼-惠特尼检验法, 能够说明城乡大学生在有关就业途径的选择、就业信心程度、对第一份工作月薪的期望、就业偏好以及对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所重视条件的认识程度等方面, 有的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有的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使得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政府、高校以及其他社会管理机构应协调一致, 努力从如下几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

1、高校应在强化专业基础教学的同时, 围绕就业开设有助于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相关课程, 同时, 应加大对大学生求职环节、求职技能和求职意识等方面的教育。

2、人才招聘活动应形式多样。政府、高校和社会用人单位举办的各类招聘活动, 应采取综合性与行业性相结合、季节性与常年性相结合、校园招聘推介与用人单位现场招聘相结合等形式。同时, 应进一步规范有形市场招聘行为和无形市场招聘行为, 使得大学生能够顺利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用人单位能低成本地招聘到心仪的人才。

3、对城乡大学生就业实施适度区别对待政策。如对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 政府可以考虑提供有利于其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对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政府应继续并加大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 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

4、无论来自农村的还是来自城镇的大学生, 都应在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础技能的基础上, 积极参与各项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使自己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摘要:及时了解城乡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差异, 对于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两组独立样本的曼-惠特尼检验法, 辅助统计描述, 对城乡大学生在就业途径、就业信心、期望薪酬、就业偏好和对用人单位录用条件认知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意向,曼—惠特尼检验

参考文献

[1]张永生.城乡大学生求职比较[J].人才开发, 2008, (10) .

[2]张秋山.农村籍大学生基层就业意向调研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 2009, (02) .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 篇3

就业意向现状

学生的职业定位较清晰

职业定位是对自身将来要从事的职业的一个战略性思考,也就是根据自身优势、特点、条件进行目标定位。调查结果表明,54.9%的学生在入校时就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有较清晰的认识,33.3%的学生入校时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是很清晰,11.8%的学生不清晰。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入校时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已经很清晰。

是什么因素决定学生的职业定位呢?调查表明,自身的兴趣和能力(25.8%)、社会需求(24.3%)是决定学生职业定位的两个主要因素。说明在目前就业困难的大环境下,学生对自己能否就业主要出自于对社会的需求和自身实力两大因素的考虑。另外有21.2%的学生认为职业定位“源于家庭的要求”,通过进一步访谈得知,这些学生,要么父母是教师,要么来自贫困家庭,这说明家庭对一部分学生的职业定位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学校的指导作用在学生的职业定位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就业区域的选择

关于就业区域的调查表明,28.2%的学生选择到沿海开放城市里去,21.5%的学生选择去内地省会城市或直辖市,41.4%的学生选择中小城市,也就是说有九成的学生希望到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域就业,相比之下选择去农村的只有2.8%。大学生毕业后都希望留在经济较好的区域,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的困难,不利于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

就业单位性质的选择

此项调查结果很符合师范类学校的特点,共有77.8%的学生选择去学校工作,但其中绝大部分(79.3%)学生选择去公立学校,只有少数选择去私立学校,另外,17.8%的学生选择去事业单位。

就业工资期望调查

工资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每位学生都希望找到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实现自我价值。对工资的期望直接影响着能否顺利就业。据报道,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薪酬”成连年“下跌”趋势。本次调查发现53.4%的学生选择在1000-2000元之间,34.0%的学生选择在2000-3000元之间,只有11.2%学生选择3000元以上。这说明师范生对自己的就业薪金期望比较切合实际。

共同努力 促进就业

大学生就业不仅是个人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学校和大学生自身都应该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调查结果显示,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尚不明确。因此,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首要工作就是发挥其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树立就业理想,引导学生从自身的主观条件出发,把握社会动态,使学生形成一个适合于自己的职业定位。学生只有将目标建立在个人的优势上,才能在求职中处于有利地位。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升入高中就读的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因此高中教师还有较大缺口。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包同曾说,预计到2010年,高中教师将出现100万的缺口。但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乡镇、农村中学,东部城镇教师基本饱和,师范类学校应帮助学生抓住当前的就业形势,调整理想就业区域。

在明确职业目标后,学生自己就应该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个人能力,健全人格,获得个人的充分发展。比如,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是构成才能的基本要素,才能的大小,与掌握知识的多寡有着直接联系,掌握越多的知识,在就业中就越有优势。对师范生来说,除了熟悉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大学生还要全面培养自己的能力,以增加就业砝码。知识是构成才能的基本要素,但知识并不直接等同于能力,大学生还需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如与人相处的艺术、演说能力、社交能力、管理能力等。学生在校期间应主动参加学校的社团、学生会和各种学生组织,参与对学生的组织和管理,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各种综合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走向社会,认识国情、民情,培养自己观察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

大学生就业意向书 篇4

主 编

副 主 编

编 委

张佳文刘佳佳李瑗涛黄裕 许准 王淼 杜昱劼赵紫 滕宏磊张华 张健 贺佳 王传淋 目 录

第一部分 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1 1.2.1 理论意义.........................................................................................................................2 1.2.2 现实意义.........................................................................................................................2 第二部分 2014届毕业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2 2.1 概述.......................................................................................................................................2 2.2 样本基本情况说明...............................................................................................................3 2.2.1 男女性别比例.................................................................................................................3 2.2.2 学历层次.........................................................................................................................3 2.2.3 学校比例及类别.............................................................................................................4 2.2.4 学科类别.........................................................................................................................5 2.3 就业意向分析.......................................................................................................................6 2.3.1 毕业去向.........................................................................................................................6 2.3.2 就业前景态度.................................................................................................................7 2.3.3 就业首选地区和城市.....................................................................................................9 2.3.4 就业意向单位性质.......................................................................................................11 2.3.5 就业对口度要求...........................................................................................................12 2.3.6 就业希望选择行业前三名...........................................................................................14 2.3.7 毕业后希望税前起薪...................................................................................................14 2.3.8 就业预期期望调整.......................................................................................................15 第三部分 2014届毕业大学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分析..........................................16 3.1分析说明..............................................................................................................................16 3.2具体因素分析......................................................................................................................17 第四部分 结论与对策建议.......................................................................................24 4.1 结论.....................................................................................................................................24 4.2对策建议..............................................................................................................................25 4.2.1宏观的视角....................................................................................................................25 4.2.2高校的视角....................................................................................................................26 4.2.3大学生自身的视角........................................................................................................28 附件:.........................................................................................................................29 第一部分 绪论 1.1研究背景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高等教育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过去国家计划经济时期“统招统分”的分配制度,逐渐转变为现在的“双向选择”就业体制。大生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地位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尤其是1999年我国实施扩招政策以后,大学毕业生人数猛增,实施大学扩招第一年的毕业人数仅为130万人,到2013年已经迅速激增至699万,毕业人数多,用人单位能提供的岗位有限,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就业不但影响高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前,全社会都认识到大学生就业的严峻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虽然各方也采取了各种措施、手段和方法来帮助大学生就业,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这些措施和方法针对性不强,所能带来的效果也甚微,不能够从根本解决问题。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很多人将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归结于大学扩招,然而应当清醒的意识到,我国当前的受教育水平和程度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而且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甚至出现结构性短缺,所以片面地归结于扩招是不合理和不充分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归根结底是由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造成的,但笔者认为就业意向是大学生就业的门槛问题,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意向存在倾向性,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拥挤,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当前就业体制的变化和就业环境的日益恶劣,很多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和观念并没有随之而改变,在就业选择上盲目跟风,造成有些职位、地区的过度竞争,因此,对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意向受到很大挑战,在这种形势之下,研究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此次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增强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建构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实证材料。本报告根据2014年南京市三大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统计的数据,对大学生未来就业意向特征进行描述分析,运用相关理论对大学生就业意向形成和选择行为进行理论解释,最后提出有利于改善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就业状况的政策 1 措施,以期使大学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早日成功实现就业。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对将要面临毕业找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就业意向和择业观对他们未来职业选择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流向有导向和推动作用,因此,了解和研究当今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和择业观,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重要意义。

1.2.1 理论意义 通过研究前人对大学生就业意向的理论成果和进展,努力借鉴和学习前人的研究方法,了解大学生就业意向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从中找出研究较少或者不足的地方作为突破点加以弥补,希望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意向和择业观角度,不断完善和深化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同时,文章结合所用的实际调查数据来说明情况,更具有说服力,为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提供数据佐证,且运用理论与经验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希望能对以后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1.2.2 现实意义

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关系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意向的特征进行描述,并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大学生、用人单位、高校和政府等主体提供借鉴。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将他们普遍存在的就业意向摆在他们眼前,让他们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自身就业观念之间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合理的择业观和就业期望,做出明智的就业选择;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有利于安排他们到合适的岗位发挥职能;对于高校而言,能够把握住大学生就业期望和观念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就业数量和质量;对于政府等部门而言,有利于他们理清思路并把握大学生就业思想的特点,制定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宏观政策,帮助大学生早日顺利就业。

第二部分 2014届毕业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 2.1 概述

为了了解当前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意向方面的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南京中海地产研习营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的课题组,于2013年5月底至2013年6月末对南京地区三个重点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即将毕业走向职场的14届毕业本科 2 篇二:毕业生就业意向书 毕业生就业意向书

姓 名 学 号 专业名称 用人单位

二0一四 年 二 月

经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达成如下就业意向:

就业意向合同书

甲方: 医院

乙方: 身份证号码: 医院(甲方)拟录用 大学 专业 年应届毕业生(乙方)为本单位职工,乙方自愿报名应聘甲方单位并已知甲方有关毕业生录用的相关内容和规定。经双方协商,同意签订本意向书如下: 1.乙方自愿参加甲方举办的岗前培训,学习期满后,正式上岗。2.培训结束: 1)乙方培训期满合格后,乙方将进入 工作,与 甲 方正式签订劳动合同 2)甲 方同意乙方进入 工作,签订劳动合同。甲 方对此没有异议 3.工作地点和待遇:

1)工作地点: 医院。2)待遇:基本工资1200/月+绩效工资。试用期考核合格后按医院规定享受绩效工资。

二. 协议的终止: 1.乙方在培训期间出现以下情形之一,本协议自动终止: 1)乙方违反甲方的管理规定,经教育不改的 2)根据工作情况,甲方认为乙方不具备工作能力的 3)乙方出现健康情况,不能继续完成或胜任将来的工作的

4)乙方出现违反国家法律法令地方法规等违法犯罪行为的 2.本合同签订后,乙方取得毕业证,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到甲方参加工作,不得再到其他机构就业,否则将按有关法律法规赔偿甲方前期培训等相关费用。三. 争议解决:

本协议在执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各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四. 其他:

本协议一式 叁 份,甲、乙双方各一份,乙方学校一份,签字盖章后立即生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医院 乙方:

法定代表(授权代表)2014年 月 日 2014年 月 日篇三: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书

就 业 意 向 书

甲方(用人单位):

乙方(毕 业 生):

甲、乙双方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已如实向乙方介绍本单位情况,以及拟安排乙方工作岗位情况,并通过对乙方的了解、考核,同意录用乙方。乙方已如实向甲方介绍本人的情况,并通过对甲方的了解,愿意到甲方就业并在约定期限内签署高校三方就业协议。

二、甲方为乙方提供的工作条件、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及福利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三、乙方到甲方所属单位报到(签订劳动合同)时,必须取得毕业证及学位证,否则,甲方不予录用。四、三方就业协议签定时间:

乙方最迟于2012年 12 月 31 日前与甲方签订三方就业协议,否则视为乙方自动放弃。甲方在收到乙方就业协议后,15个工作日内将经甲方盖章后的三方就业协议反馈给乙方。

五、违约责任

鉴于甲方在招聘过程中的招聘成本支出,乙方在签订本协议后,出现以下情况视为违约,并向对方支付违约金人民币???(¥???)元:

1、乙方在离校前要求与甲方解除已签订的就业协议;

2、乙方被录取后未按规定在2012年12月31日前(两周内)

到甲方报到(并签订劳动合同??);

3、甲方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符合录用条件的乙方报到。

六、协议生效及其他

本协议的签订仅视为甲乙双方对就业意向的约定,不视为劳动关系的成立。

本协议一式二份,甲方留存一份,乙方留存一份。

甲方(用人单位)

人事部门签章:

年 月 日

联系电话: 2 乙方(毕业生)签名: 年 月 联系电话: 日篇四:关于大学生就业意向

大 学 生 就 业 意 向 调 查 报 告

目录

大学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计划??3-4 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问卷???4-5 调查数据统计5 调查的基本情况???6 调查特点分析6-8 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8-9 第三组小组成员:熊杰:1024213 刘研:1024212 孟璠:1024180 张晨: 1024204 王亚飞:1024210 梁晓梦:1024211 光旭敏:1024200 翟媛媛:1024179 胡雯茜:1024172 大学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计划

方向内容:

(1)调查目的,意义和研究课题

目的,意义:近几年来高校持续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而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会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的,了解大学生择业意向和就业心态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就业指导。研究课题:关于大学生就业意向(2)调查范围的确定

范围确定:我们把这次课题的研究对象范围初步定在了整个洛阳师范学院。(3)调查方式的确定

方式:本次调研我们决定用问卷调查的方式(4)调查方案的选择

方案选择;关于方案的选择,我们分成a·b·c·d四个小组,每个组出一套方案,最后归结为一套最详细,最真实,最权威的方案,最为我们这一大组最后的最终决策方案。

(5)调查项目,调查内容的确定

调查内容:毕业后去向,就业单位意向,就业地区意向,就业途径的选择,第一份工作能接受的薪酬,就业是考虑的因素。调查项目;大学生就业意向特点分析(6)调查场所,时间和进度的确定

场所:学生上课教室(初步定为逸夫楼,东区阶梯教室,一号教学楼)时间:决定利用学生上课前早来教室的时间或者下课晚走的时间 进度:一天时间在商学院发放100份问卷。

(7)调查经费和物质手段的计划和安排

调查经费主要是在问卷的纸张影印方面,对于这方面的经费我们决定申请某某复印社的赞助,我们可以在问卷的右下方写明;“感谢某某复印社的倾情赞助”以提高其复印室知名度,帮助其做宣传。这样我们影印问卷所需的经费了保障。(8)调查人员的选择,培训和组织 人员选择;工商管理第二学位的学生

培训;由于此专业学生都学过关于社交的沟通与利益,因此在这里就不做过多培训。

组织:本组人员平均成a`b`c`d四组a组负责阶梯楼,b·c两组负责逸夫楼,d组负责一号教学楼

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是洛阳师范学院第二学位工商管理专业一班的学生,我们正在做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可能会占用您几分钟的时间,下面这套问卷题希望您能认真填写,我们会对您的回答保密,谢谢您的支持与合作!1.你觉得现在的就业形势怎样? a.形势严峻就业难 b.就业形势正常 c.就业形势好就业容易 d.不了解 2.毕业后你会选择怎样的就业方式? a.继续考研 b.考公务员 c.找工作 d.自己创业 3.你毕业后你会选择在哪就业?

a.私营企业 b.国有企业 c.外贸企业 d.自己创业 4.毕业后你会选择在哪个城市就业?

a.留在洛阳 b.回家乡 c.去大城市 d.不确定 5.你对你自己的专业的满意程度?

a.满意 b.不满意 c.一般 d.无所谓 6.你觉得你所读专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a.很好 b.一般 c.不好 d.不清楚 7.如果你找不到与你专业相符的专业的工作怎么办? a.先就业在考虑 b.继续找直到找到与自己专业相符的工作 c.不找了,继续考研 8.毕业后你会选择哪种途径方式找工作? a.听父母和亲戚的安排 b.自己去人才市场找工作 c.在网上投简历 d.朋友介绍 9.你对你未来工资的预期? a.1000_1500 b.1500_2000 c.2000_3000 d.3000以上 10.你觉得你在求职过程中最具竞争力的应该是哪些方面? a.专业知识 b.实践经验 c.个人能力 d.技能证书 11.你毕业求职时,以下哪三项是你优先考虑的? a.工作地区 b.经济收入与福利 c.个人发展机会 d.专业对口 e.工作单位性质 f.工作环境

12.您的性别a.男 b.女 13.您的专业: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篇五: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计划书

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

计划书

目录:

(一)前言

(二)调查目的(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方法

(五)调查对象及抽样

(六)调查人员及时间安排

(七)调查经费及预算

(八)调查问卷初步设计

(九)后记

一、前言:

对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失业毕业生,很多时候不能把原因推卸在沉寂的经济和人才过剩上。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据统计2003年我国大学生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据预测,在2005年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很可能达到340万人。专家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被夸大了??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就这一数据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的局限,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成本太高。此外还有就业观念须转变的问题。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许多毕业生所能做的仅仅是尽量把自己的简历做得更加美观,在简历后面附上更多的证书复印件,然后在网上海投,或者拼命去挤人山人海的招聘 会。即使这样,四处的周旋仍然毫无结果,投出的简历也如泥牛入海?? 其实,找工作的过程首先应该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也只有那些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会更有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针对这一点,大部分人采取了找到工作以后,在与工作的相互磨合中,渐渐了解自身的表现,殊不知,这种做法已经让许多人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我们要做好对2012年大学生的就业分析。

抓住重点人群,提供更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实施更有针对性的积极就业政策。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政府逐步形成积极的就业政策,当时的重点是创造城镇就业岗位,帮助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就业政策应逐渐转变重心,面向不同就业群体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扶助。针对农民工易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以及社会保障覆盖率低的特点,通过提高宏观经济政策对就业形势的敏感性、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等,提高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和社会保障的充分性。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主要在于其知识和技能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应从高等教育体制、实习制度、就业培训和中介服务等方面入手,提高人力资本与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效率。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受年龄偏大、教育程度偏低、技能老化以及求职能力弱等制约,常常遭遇结

构性和摩擦性失业以及与此相关的就业困难,需要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效率和提高政府就业服务水平,降低其就业难度。

附: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总数量 2003年 212万 2004年 280万 2005年 333万 2006年 413万 2007年 495万 2008年 559万 2009年 610万 2010年 631万 2011年 660万 2012年 >700万

从小的方面来说就业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岗位增36%学生增130%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北京地区从 6.6万人增加到15.4万人,是扩招前的2.3倍。但是同期北京市所属单位上报需求毕业生数量(不含国家和中央在京机构)只是从4.2万人增加到5.7万人,仅为扩招前的1.36倍。

2、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3、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表 篇5

你好!感谢你参与我们的就业意向调查。本次调查目的在于深入了解近年来就业状况和问题。本次调查只用于数据的统计分析,不会给你个人带来任何不利影响,请实事求是的予以回答。

感谢你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你认为现在整体就业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较以往困难B、大局形势正常,需要把握机会C、形势较好,就业比较容易D、对形势不甚了解

3、你进入毕业时期的去向?

A、求职就业B、考研C、出国D、创业E、求职考研两手准备F、其它

4、找工作时你怎样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

A、从事专业密切相关的工作B、愿意从事专业,但不是唯一选择

C、与专业无关也可以D、不愿意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

5、你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选择一个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作吗?

A、是B、否 ;

6、如求职较为困难,您对去小城镇及企业就业能否接受

A、乐于接受B、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可以考虑C、不接受

7、如果你选择考研,原因是(限选两项):

A、对本学科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B、希望在高校从事教育科研工作

C、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D、对毕业求职感到恐惧

E、专业就业前景不好F、其它

8、你对就业单位的取向是?

A、科研设计单位B、施工单位C、各大高校D、监理单位 E、其他

9、当你选择企业就业时着重企业的?

A、企业的发展前景B、薪水的高低C、个人发展空间D、公司对人才的培养力度E、公司在业界的声誉

10、你希望毕业后工作的单位性质是(可选三项)

A、国有企业B 民营企业 C、三资企业 D、自主创业 E、自由职业

F、其他(请注明)

11、你对你第一份工作薪金期望是多少?

A、2000元以内B、2000-3000C、3000-4000 D、5000以上

12、你对以上薪酬标准的考虑是根据以下哪种情况确定的[多选]

A、人才市场的行情B、对自身价值的评价

C、用人单位的实力D、老师、父母或同学的建议

广西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篇6

摘要: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形势变得更加的严峻。为了解当前毕业生在择业时对行业就业的看法,特别针对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意向展开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涉及被调查者的性别、所在的院系、对就业情况的了解、希望就业的行业、希望工作的部门、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等多方面的内容。对就业指导中心、政府相关部门、相关企业和学生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就业意向、大学生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从90年代到21世纪初,大学毕业生一直是社会上最抢手的人才之一。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的供求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这两年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行情看,大学生需求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一些毕业生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这种发展态势在当前的需求形势下显然难免导致出现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描述

本次调查采用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 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 共发放问卷120,回收有效问卷108 份,随机抽取有效问卷100份。本次调查问卷内容涉及被调查者的性别、所在的院系、对就业情况的了解、希望就业的行业、希望工作的部门、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等多方面的内容, 为使问题更加清楚, 本次调查采用线下发放调查问卷方式收集数据,以广西城市职业学院2010届毕业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数据经过处理后,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1)性别分布情况: 男生占48% ,女生占52%。(2)所属分院:经济技术分院占28%,管理科学分院26%,外国语分院占22%,机电技术分院占20%,其他分院占4%。(3)是否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占38%,非独生子女占62%。

附: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就业意向调查表统计后样本

1.您的性别:(A占48%,B占52%)

A.男B.女

2.您所就读的专业所属分院?(A占28%,B占26%,C占22%,D占20%,E占4%)

A.经济分院B.管理科学分院C.外国语分院D.机电技术分院E.其他

3.作为应届毕业生,你打算?(A占68%,B占19%,C占8%,D占5%)

A.职场求职B.考公务员C.继续深造D.自主创业

4.您期望的就业所在地是?(A占28%,B占36%,C占22%,D占10%,E占4%)

A.家乡B.南宁市C.广西省内D.广东省内E.其他地区

5.您期望的工作单位依次是?(A占43%,B占30%,C占22%,D占5%)

A.政府机关事业单位B.国有企业C.民营企业D.自主创业

6.您期望的就业初期工资水平是?(A占10%,B占31%,C占27%,D占28%,E占4%)

A.600—1000B.1000—1800C.1800—2500D.2500—3000E.3000以上

7.毕业后,符合您的选择倾向的是?(A占51%,B占24%,C占20%,D占5%)

A.先就业再择业B.先择业再就业C.先就业再创业D.直接创业

8.您所选择的就业岗位与您所就读的专业?(A占11%,B占38%,C占21%,D占30%)

A.必须对口B.有一定关联C.可以完全不对口D.视情况而定

9.您就业选择的首要标准是?(A占38%,B占10%,C占12%,D占40%)

A.工资福利B.领导风格C.单位组织文化D.发展前景

10.您认为影响就业的主要个人因素依次是?

(A占38%,B占16%,C占12%,D占10%,E占24%)

A.综合能力B.学历文凭证书证件C.品德D.技能专业成绩 E.性别户籍社会资源

11.您认为影响个人就业选择的外在因素主要依次是?

(A占38%,B占22%,C占25%,D占15%)

A.家庭背景B.政府就业政策高校就业指导状况C.经济形势D.其它

12.您是否了解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A占22%,B占50%,C占28%)

A.非常清楚B.了解一些C.完全不清楚

13.您了解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途径主要是?

(A占38%,B占12%,C占15%,D占35%)

A.高校就业指导B.亲戚朋友C.政府相关部门政策宣传D.互联网络等大众媒体

14.您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方式依次是?(A占68%,B占12%,C占4%,D占16%)

A.高校就业信息平台B.亲戚朋友C.人才市场D.互联网络等大众媒体

15.请问您的户籍所在地及个人家庭情况

(A占23%,B占67%,C占10%;D占38%,E占62%)

A.广西城市职业学院B.省内(家乡)C.广西省外 D.独生子女E.非独生子女

16.您认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办法依次是?

(A占28%,B占26%,C占12%,D占24%,E占10%)

A.调整大学生就业心态与期望B.提高大学生职业技能与素养C.为大学生提供充分的职业指导D.提高更多的实习机会E.政府提供更多的就业政策扶持

如有时间,请谈谈您对于即将进入社会就业的看法:(根据填写此项表格学生的数据:就业难为18%,符合专业知识就业难为 38%,就业乐观为40,其他4%)

三、调查总结

1.就业形势的日渐严峻, 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迫使大学生放下往日知识精英的身份, 对就业观念的认识也逐步趋于理性。在毕业生择业观念的调查中, 有大部分的被调查者认可“先就业, 后择业, 再创业”的就业理念。在是否愿意从事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工作上,有大部分人都持愿意的态度。对于薪酬的要求也在不断降低,但是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仍居高不下, 特别是在就业地域、工作单位性质的选择上。

2.对于金融危机的到来,财经类大学生能够正视问题,并且有信心度过危机。在对自己所学专业就业形势的看法上,大部分的调查者都觉得“通过努力能够找到工作”,并且对于找工作都有一定得准备。在择业上,有相当一部分的人都不受别人影响,这表现了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学院学生对自己有相当的足够的自信。

3.对于学校能够给大学生提供的帮助,大部分人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对觉得自己找工作的弱势也是缺乏找工作的经验,说明当今大学生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弱势,并且希望学校能够给与一定的帮助。

4.调查发现, 大部分毕业生择业时最看中的是自我发展机会, 比较希望接受的就业指导内容有职业发展规划方面的知识。说明毕业生已有职业规划的意识, 但尚不明确。另外,继续深造和创业是大学生比较理想的就业方式,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选择深造和创业,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组长:

大学生就业意向 篇7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意向,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 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更是维护社会稳定, 实现劳动者人生价值的根本所在。职业的选择过程极其复杂, 本文就职业选择过程中的择业意向对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影响就行重点研究。择业意向反映的是人在选择职业时的自主意向。即人在选择职业时表现出来的意识表现, 也是择业者对职业期望的直观表达。国内外绝大多数研究就业选择的学者认为, 一般人在选择职业时, 都会倾向与自己的特殊需要、目的和能力相符合的职业, 无论择业主体是否有意识表达。

一、调查背景

据国家教育部统计, 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学校毕业生已达到699万人, 较2012年净增19万人,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加之世界经济危机导致我国通货膨胀, 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变缓, 企业规模扩大趋势较之前明显减弱, 对员工的招收人数自然缩水, 一连锁的反应对本来就很严峻的就业形势无疑雪上加霜。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过程中, 大学生的择业意识必定随着竞争的激列和个人发展的考虑从单一发展成为复杂不稳定的主观集合。为了真实客观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择业意向, 本次调查选择问卷调查和随机访问的方法对附近的800位大学生进行专门调查。

二、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与分析

(一) 调查样本及调查方法情况

为了尽可能科学、全面、真实、准确和客观的保证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的对象选择了安徽蚌埠和大学城的几所大学以及江苏、浙江等地知名大学的800位在校生进行了随机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卷800份, 收回问卷781份, 经过认真筛选确定有效问卷740份。有效问卷中女生293人, 男生457人;文科生527人, 理科生213人;农村户口430人, 城市户口310人。专科生257人, 本科生330人, 研究生153人。对问卷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处理。

(二) 数据调查分析

注:总人数为740, 其他为缺失值。数据来源:本问卷调查资料

对选择职业的标准的调查中选择社会地位的高达31.9%, 几千年的仕途、面子和官威思想已经根深蒂固的扎根在国人心中, 加上社会对功名的承认更是有志大学生想通过仕途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仅次于社会地位是收入情况, 收入是劳动付出得到的等价报酬, 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从业者的家庭、生活、自尊等, 在如今浮躁的社会, 金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排在第三的发展前景因素占到21.6%, 这部分大学生对看中的是职业发展前景, 所选职业的现状不要在乎, 他们往往对那些有潜力现状却不如意的企业情有独钟, 认为有潜力的企业能给自己提供广阔的舞台让自己拼搏翱翔;有关学者研究表明大学生选择与自己兴趣相符的职业, 对工作的积极性会更高, 相对更容易实现人生价值, 表中选择个人兴趣爱好的占18.8%, 大学生能够在复杂的择业因素中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择业标准, 实属不易, 会在未来的工作中产生的裨益不可忽视。

在薪金标准和就业地区域方面, 一般情况下薪资标准和地区经济成正比。调查中期望月薪2000元以下的大学生只占15.3%, 这部分大学生大多选择的是农村西部偏远地区, 经济经济较差。这部分被调查学生之所以选择农村、西部等偏远地区大都是因为感觉一个人在外面不容易、不想远离家乡、生活父母年迈多病等原因。在2000~3000元和3000~4000元的累计占到62%, 这部分学生既考虑到一线大城市生活压力大, 又考虑到偏远地区的贫穷落后, 多数情愿在消费水平居中的二、三线城市和个别省会城市;选择到一线发达城市去的学生表示大城市就业机会多、生活水平较高、交通灯硬件条件发达、同时残酷的竞争和压力也有利于磨练自己、提升个人能力。这部分学生占到35.8%。

在就业信息的提供方面, 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只占5.1%, 学校招聘会也只占18.8%, 这在统计数据时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同时也引人深思。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学校招聘会都是学校组织安排指导和帮助学校择业就业, 不到25%的比例说明什么真相呢?深入研究探讨并咨询相关学校得到这样的结论———一般的学校指导机构提供的就业指导观念和技巧陈旧过时, 而且讲授择业就业指导的导师一般都是研究生、博士生留校担任导师, 在择业就业方面只有理论上的知识, 在实践上几乎零经验。学校招聘会组织提供的岗位不是偏远地区就是经济效益不好的小企业而且提出的工资待遇绝大多数不能符合大学生的最低要求。44.2%的大学生在父母和亲戚的关系帮助下实现就业, 可以看出传统的择业渠道仍是大学生选择职业的主要渠道。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发展, 一批如“前程无忧”“智联招聘”“58同城”等招聘平台迅速发展, 省事省力、可供选择多、速度快等集多种优点与一身的网络媒体招聘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群体的青睐。

就大学生想进何种单位, 数据结果显示和预测相差不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掀起了一股公务员热。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激烈程度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形容绝不为过, 热门岗位的录取比例达到2000:1。调查中45.4%的多数大学生也都选择想当公务员或进入企事业单位;“三资”企业也同样也由于福利待遇赢得了24%同学的“芳心”;国家近年来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政策支持, 加之外界就业压力大, 10%的大学生选择避开就业狂潮, 选择独自或和朋友创业。

您最想从事什么职业?调查数据表明, 40.5%的大学生对营销型职业比较偏爱, 营销型职业对社交能力、执行力、心里抗压能力、营销思维等都有严格要求。没有任何负担、年轻有活力、敢于挑战和不服输的大学生恰恰在社交能力、执行力方面、抗压能力方面比较突出。挑战高薪和上班地点不固定、不受约束也为多数大学生所看重;31%的大学生希望从事管理型职业;我国创新度不高、创新型人才不足在本次调查中也有表现, 选择设计创新型职业只占6.8%。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已经深深扎根在绝大部分大学生脑中, 应试教育制度更给学生的创新思想拷上枷锁;另一方面设计创新型职业没有一定的智慧和人生阅历很难胜任, 这是大学生的年轻、阅历浅所不具备的, 选择率如此之低也不足为奇。技术型职业的选择率21.6%多数是理工科大学生依据大学专业选择的对口职业, 技术型人才企业公司不可或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理工科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被企业重金签约培养, 丰厚的待遇和领导的重视也是众多大学生选择技术型职业的又一原因。

“男怕入错行, 女怕嫁错郎”, 行业的选择对大学生同样重要。专业是大学生能力类别区分于他人的标志, 也是大多数大学生日后择业的方向和优势。调查显示15.8%的大学生找不到专业对口工作, 34.6%的大学不找专业对口工作。是什么原因让大学生对专业工作不感兴趣?深入研究发现:第一是因为随着高校扩招, 获取生源增开已经饱和的专业来扩招生源, 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 待业毕业生积压, 只能选择非专业对口工作;第二是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使学生质量下降, 师资力量、教学质量逐渐变弱, 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粗而不精无法胜任专业对口工作, 学不能致用, 自然不会找专业对口工作;第三是大学生当初在填写专业志愿时不了解专业的情况和就业形势。

三、研究结论

经过数据分析和访问内容的对比, 从择业意向总的方面来看, 大学生择业意向复杂而多样, 综合考虑因素比较多, 择业意向的各个因素相互影响。社会地位、一线城市和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是多数大学生选择职业的主要方向, 农村、西部等偏远基层地区由于条件艰苦, 福利待遇差不被广大学生群体看好。这一方面直接说明大学生群体对社会地位和经济的看重, 即使岗位竞争激烈、即使生活压力大也要去一线大城市闯荡;另一方面也能间接表现出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和竞争力度的认识不清, 理想的择业意向和现实的就业形势差距明显。薪金方面多数大学生能协调好自我认定价值和期望值, 多数大学生认识到工作前期工作经验不足, 工作能力不强, 对就业前期薪金要求不算过高, 有利于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双向选择, 促进大学生就业。就业渠道选择上得出大学生多数选择比较稳定安全的父母亲戚介绍途径, 能充分利用父母和亲戚的人脉资源优势。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做的明显不足, 作为大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的培养基地, 学校在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方面应加强力度, 不仅要授人鱼, 还要授人“渔”。“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专业对口工作也不再是大学生选择工作的首选, 跨专业多领域就业呈现新的增长趋势, 在专业工作选择上, 大学生们在如今就业形势和个人兴趣等诸多因素影响下, 能灵活就业, 懂得变通, 不再一棵树上吊死。种种择业标准都体现出大学生在择业方面考虑周到, 能根据自身情况, 综合分析择业中的各个属性, 心理趋向成熟。但是在某些方面也仍然存在问题, 农村西部等偏远地区因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鲜受大学生问津, 多数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过多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而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发展表现出漠不关心的心态, 大学生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的丢失, 无论对于个人发展、亦或社会和国家发展危害都很大。

四、问题及对策探讨

(一) 高校要把学生的就业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教育部要求高校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不能狭义的理解为毕业季的大学生培训就业技能、联系用人单位、组织招聘。在调查中在就业渠道方面虽然学校招聘会和学校就业指导机构也有部分学生选择, 可是比例非常小, 分别只占18%和5%, 相比于父母亲戚的推荐和网络媒体的就业信息左右可谓微乎其微。

真正的就业指导除了对毕业生指导上述工作外, 还应从大学生入校时就开始培养对其塑造正确的择业就业意识、教授多样的就业技巧、培养就业能力、定期聘请专门招聘人员开展就业指导讲座、让学校就业处定期组织大学生学以致用到社会应聘工作增长工作经验。避免因为学校指导方法的错误, 让学生在社会上大材小用和怀才不遇, 害了大学生。大学是向为社会输送人才为企业培养员工的地方, 企业需要不同的人才就需要学校因人施教, 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改掉不好的就业习惯以适应激烈的就业竞争, 还应通过校企联合, 定向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 把就业指导工作落实到每个细节, 不要让大学生就业办或指导机构成为虚设。

(二) 大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 做好就业准备

正确的就业意识是大学生选择合适自己职业的方向保证。考虑到每个人的情况大不相同, 笔者不能对大学生在择业标准、工作性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薪金标准等方面做出或对或错或好或坏的评价。在择业要求方面, 由于大学生刚进入社会, 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几乎为零, 在择业过程中要求不能太高, 不然容易造成自我价值和期望值高低不符。在提出要求前要客观科学的先做自我价值分析, 再衡量期望值, 提出能让用人单位和自己双方都能接受的要求。

机会总是留有准备的人的。好的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工具, 大学生想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前提必须对国家经济政策和动态、就业制度和就业政策密切关注, 做到身在校园, 心系世界。就业过程是项多因素互相影响的复杂过程, 大到就业形势分析、就业信息收集筛选、投简历、应聘、工作等, 小到工作性质、公司文化、合同、劳动报酬、作息时间、工作场所、劳动保护、劳动强度、五险一金、宿舍安排等等。对于刚从舒适安逸的大学校门出来又毫无从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 情况令人担忧。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就业的活动, 在校期间建议多做兼职, 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为提前进入社会夯实基础做好准备。

大学生还应端正择业态度和心态, 提高个人能力。大学生的个人能力也是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方面:必备的基础能力如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等能力是大学生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 专业能力中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从事对口工作中起理论和武器作用, 对大学生是否能胜任工作, 是否能完成指派的任务具有保障作用。特殊技能则是提升大学生在工作中的竞争力, 一招鲜吃遍天自古至今仍在不断上演。

(三) 政府政策上大支持学生就业创业

政府的宏观调控对经济、政治产生影响的同时也裙带影响到大学生就业。政策支持是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手段, 近年来政府为缓解就业压力, 调整就业结构, 不断出台政策和作出宏观调整。政策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发展、征集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考村官、部队对大学生放宽报名限制、资金和税务上支持大学生创业等等, 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大学生全挤到东部城市的就业和城市压力。可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就业市场依然混乱,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找工作被骗事件时有发生。这就需要政府优化就业市场环境, 加强就业市场规范化建设, 优化就业网络信息, 加强法律对大学生的保护, 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外界条件。

参考文献

[1]应松宝.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N].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 (02) .

[2]程玮.大学生择业心理状况调查与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策略.

[3]任江林.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D].教育与职业, 2005, (06) .

[4]董京.康浅谈怎样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百家讲坛, 2013, (09) .

大学生就业意向 篇8

方法

选择某职业院校600名护生,采用自制社区医院就业意向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的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率较高,但就业意向自主性较弱。本科生社区医院就业意向低于专科生。影响护生择业决策因素中,专科生受教师影响要大于本科生。

结论

护生应树立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贡献社会相统一的职业观念;高校应加快教育体制改革,酌情增加社区护理课程内容,积极开设社区护理专业方向。

【关键词】护理专业;就业意向

中图分类号:R47-4

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已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社区护理服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对上海某医学院校在校、实习护生进行从事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调查,明确学院护生从事社区护理的态度,分析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以期对学院社区护理教育及发展提出依据及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2015、2016届护理专业学生共600人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参考国家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其意向的调查”问卷及《社区护理》教材自行设计护理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①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学历,②社区护理认识程度,③社区护理就业意愿态度等共25个题目。釆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医学院每一届分层抽取五个班,再整群抽取每一位护生,共600人。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6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600份,有效率100%。问卷的信度评价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用克朗巴赫a系数进行评定。在正式调查之前随机选取学院30名护生进行小样本预试验进行信度检验,发现问卷的总的克朗巴赫a系数为0. 878,可以认为此问卷信度较好。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年龄结构

本次调查的学生年龄在15-25岁之间占人数最多436人,平均年龄为15-22岁,占比例为72.64%,其次为22-24岁(17.38%)、>24岁(3.50%)和<15岁(6.48%);在所有的调查者中女性523人(87.17%),男性77人(12.83%)。

2.2 调查对象学历及学制结构

在所有的调查者中大专人数最多,共250人,占比例41.67±5.96;其次是中专(23.5±10.09)、本科(17.67±3.18)、硕士(0.17±0.17)。

2.3 调查对象的择业观念

2.3.1 影响护生择业决策的因素

针对周围人群对护生择业的影响调查中反映,父母对其影响最大,占比例55.21%,其次是社会,占比例为36.59%;接下来就是老师占比例 6.31% ,亲戚朋友占比例1.89%。

针对不同学历护理专业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家庭及社会人员对其决策影响进行调查中,本科和专科学生受家庭和社会影响的总趋势基本一致,唯有一个较为突出不同就是,专科生受教师影响要大于本科生,比例为6.89%:2.82%。

2.3.2 护生社区医院就业意向

针对是否有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工作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大约32.57% 学生愿意到基层社区工作,大约49.25%表示暂时愿意,有14.39%学生表示只有自己在没有任何选择时候才考虑到社区服务,还有3.79%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到社区进行工作。

同时,针对不同学历结构学生对于是否愿意到基层社区进行服务展开调查,结果发现本专科学生情况还是存在差异的,其专科学生表示愿意比例大于本科表示愿意比例,表示暂时愿意比例专科也是高于本科,表示只有在别无选择时愿意和不愿意的比例本科都要高于专科。

2.3.3 护生社区医院就业的主要目的

针对上述护理学生对于从事社区工作的目的展开调查,结果发现以提高人群健康为目标的学生占比例最多,其次为为社区发展做贡献。

2.3.4 护生愿意或不愿意到社区医院就业的原因

护生愿意到社区工作的原因最主要是因为他们看中个人发展空间大,其次是专业对口和行业前景看好。仅仅有少量学生是因为不上夜班、容易调整岗位和社会地位和知名度高。

同时,护生不愿意到社区工作的原因主要是福利待遇低和工作环境不好。

2.4 社区医院护理工作与专业课程的联系程度

针对当前社区医院护理工作与自己学习的专业课内容联系程度开展调查,结果发现认为联系紧密占26. 32%,比较紧密占55.42%,联系不多占17.96%,没什么联系占0. 31%。

针对不同学历在校护生对社区医院护理工作与自己学习的专业课内容联系程度的比较调查,结果发现本科和专科生认为的紧密度总體趋势较为一致,但是认为非常紧密的比例本科低于专科(15.49%:29.37%)。

3 讨论

分析护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就业意向影响因素,可以为今后社区护理教育方向提出建议,对社区护理事业发展及改革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在校护生对社区护理就业态度中,护生的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率较高,但就业意向自主性较弱。分析愿意或比较愿意从事社区护理的护生可以看出,他们比较看重自身价值体现,而那些不愿意或不太愿意从事社区护理的护生,其主要因为经济和社区条件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对策,如护生自身应树立起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贡献社会相统一的职业观念;高校应加快教育体制改革,酌情增加社区护理课程内容,积极开设社区护理专业方向,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应该改变单一的教育方法,积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政府部门应提高对社区医院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王琼.青海省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调查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2.

[2]李佳佳.职业院校护生社区就业意向调查与分析[D].吉林大学,2012.

[3]于海艳,黄巨恩,刘静,徐嵘嵘,何伯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04:104~106.

[4]曹玉凤,李向云,马姝.吉林省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及其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6,02:210~213.

[5]詹斌.将社区养老作为高职类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的新亮点[J].知识经济,2012,09:156.

[6]邓腊梅.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社区就业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3.

上一篇:自我规划求发展——大学生自我规划演讲稿下一篇:论文:浅谈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