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五年级作文(推荐11篇)
爱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当我们仔细阅读它时,会觉得阅读越有味道;爱是一根点燃的蜡烛。当我们在黑暗中摸索时,它会为我们带来光亮;爱更是一个指南针,当我们陷入迷茫时,它会为我们指明方向。
一一题记
看了《与爱同行》这本书,我被书里面的几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了。
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上虞市夏丏尊小学六年级学生连炯、连炜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俩每天晚上总要替爷爷奶奶洗脚、按摩脚底,而且坚持了三年多。他们还会帮妈妈分担家务,洗菜、洗衣、煮饭,扫地,一直坚持着。
再看看我自己,我从来都没有为爷爷奶奶泡过脚,也没有帮爷爷奶奶按摩脚底。也很少为妈妈分担家务。唉,我真是没用。以后,我要多为妈妈分担家务,多为爷爷奶奶泡泡脚、按摩按摩脚底。这样,爷爷奶奶肯定会很开心的。
书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舟山是年仅十岁的.五年级学生杨妮每天都照顾外婆。她的外婆常年卧床、大小便失禁,很难照顾。但杨妮却没有一句怨言。小杨妮每天早上一起床,总是先到外婆床前问好。下课后,她又马上赶回家给外婆讲故事,唱歌跳舞给外婆解闷。小杨妮为了照顾外婆,甚至把她留了好几年的长发用剪刀剪掉,不麻烦妈妈梳辫子。
小杨妮是多么孝顺、多么懂事啊!可我却还要天天麻烦妈妈和奶奶梳辫子,麻烦爷爷奶奶做这做那。有时上学我忘带了书本、学具等,还要麻烦妈妈送到学校来。以后,我尽量少麻烦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我要学会自己梳辫子,不会再忘记把书本、学具带到学校里来了。
师:春秋时期, 鲁国有一位大名人,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记录了他的言行, 他就是——
生: (争先恐后) 孔子!
师:对, 他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孔子不仅是教育家和思想家, 还是著名的音乐家呢!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孔子学琴》。这个故事选自西汉时期司马迁写的《史记》。《史记》是一本历史书, 内容真实可信。读了这篇课文后, 我们不仅能够认识孔子, 还要学习孔子, 变成孔子。 (师朗读课文, 穿插讲解)
师:读了第一自然段, 你们认为孔子向师襄学弹琴之前, 他会不会弹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孔子已经会弹琴了, 因为文中说他“弹得一手好琴”。
师:兴许这“一手好琴”就是他跟师襄学的呢!
生:孔子已经会弹琴了, 我是从“孔子从不满足”这句话看出来的, 他向师襄学弹琴, 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平。
师:说得好!我们读文章就该这么细心, 发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秘密。50岁的孔子在春秋时期的鲁国已经很有名气了, 有许多弟子追随着他。可是, 他依然不放弃学习, 拜音乐家师襄为师。你们觉得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呀?
生: (纷纷回答) 学无止境!刻苦努力!虚心!……
师:孔子学习弹奏一首曲子, 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写得非常精彩, 大家一定要细心体会。 (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是孔子最初学琴的阶段, 师襄来检验学习成果。你们说一说, 孔子是怎么做的?
生:他见到老师后, 特别有礼貌, 连忙站起来。虽然老师说他弹得挺好, 但是孔子却说, 他还没有掌握弹奏的技巧。
师:老师都认为孔子会弹这首曲子了, 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 可是, 他却仍不满足, 还要让自己的手指更灵活。自己给自己提高要求, 这样的学生真少见。 (朗读第三自然段) 上次, 师襄是“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 注意, 只是“琴声”而已, 可是, 这次的感受就不同了, 他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他感受到孔子把“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师:如果孔子弹的是钢琴, 已经可以获得十级证书了, 可他还是不满足, 说自己并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 他要演奏得使人感动。在座的各位同学当中, 肯定有学琴的吧?同学们在学琴时, 练习一个曲子, 如果能达到第一阶段的程度, 就会学习新的曲子, 很少有人想过音乐还有思想内容。其实, 任何一种艺术作品, 都有它的思想含义。音乐也是一样的, 所以, 孔子并不满足于掌握了弹奏技巧, 他有更高的追求。
师: (朗读第四自然段) 现在已经进入了孔子学琴的第三阶段。从这段描写中, 你们能不能发现, 此时孔子弹奏这首乐曲的水平是否超过了老师?
生:超过了。
师: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
生:“刚一进门, 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师襄听得如醉如痴, 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
师:答案就在这段话里, 你能不能把范围缩小一些?
生: (迟疑) 嗯……“刚一进门, 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
师:学生弹琴弹得好, 老师也被迷住了, 是很正常的, 老师不一定达不到学生的水平呀, 你再想想看。
生:“师襄听得如醉如痴, 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
师:如果我让你选半句话, 你认为是前半句话还是后半句话?
生:哦, 我知道啦!是“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师襄从未到过的境地, 说明他自己弹琴时, 他也没有弹出孔子演奏的感觉。
师:是啊, 老师“从未到过的境地”, 孔子已经到达了, 这回可以学习新的乐曲了吧?孔子却说:“不行啊, 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继续朗读第五自然段) “琴声戛然而止, 孔子激动地站起来”, 他终于站起来了, 不仅身体站起来了, 思想也站起来了, 他说:“我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他就是体恤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嘿, 孔子真的把作曲者“弹”出来了!
生:真的能把作曲者“弹”出来吗?
师:孔子生活在周朝末年, 战乱的春秋时期, 他非常怀念老国王周文王在世的时候那和平幸福的生活。这首乐曲激起了他心中的渴望, 让他与周文王的心贴在了一起, 所以, 他想到了周文王。在《史记》的原文中, 孔子不光猜到了作曲者是周文王, 还猜到了他的相貌, “此人魁梧的身躯, 黝黑的脸庞, 两眼仰望天空, 一心要感化四方。”在改编课文时, 这句话被编者删掉了。可能是编者觉得孔子有点儿太神了, 透过一首乐曲怎么可能看到作曲者的长相呢?我倒是觉得不该去掉这句外貌描写。当一个人深入地理解了一首乐曲, 通过乐曲的节奏和思想感情, 的确能够想象出作者的容貌来。我听贝多芬的交响乐, 多半是雄浑激昂的, 曲子中还常常流露出悲怆的情感。贝多芬的形象, 就是蓬松的卷发, 紧锁的眉头, 圆睁的怒目, 与他的乐曲风格十分相似。这种感觉, 只有经常听音乐的人才能体会到。所以, 最后师襄对孔子说:“你的琴艺真是炉火纯青啊!我听老师讲过, 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文王操》。”
生:老师, 什么叫“文王操”啊?
师:你该不会以为是文王做广播体操吧?“操”字在古代当品行、德行讲。这是周文王在抒发自己的道德情操的曲子, 所以叫做《文王操》。现在, 我们已经认真阅读了这篇文章, 仿佛孔子就站在我们面前, 那么, 大家眼里的孔子,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 (纷纷回答) 认真、细心、谦虚、努力……
师:这些词语虽然都差不多, 不过用来形容本文中的孔子, 都不太准确。他一遍又一遍地弹同一首曲子, 真的只是认真这么简单吗?
生:投入!
师:我们弹琴时, 通常只要求自己练熟就行了, 可孔子却一次次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先是琢磨弹琴的技巧, 后来又研究中心思想, 最后把作者是谁都悟出来了, 这样的孔子, 说明他已经——
生:入迷了, 入迷!
师:投入、入迷, 你们都说到了一个重要的词儿——“入”。我给你们一个提示 (板书:深入______) , 孔子不断地练习, 一次次追求更高的层次, 大家想一想, 横线上可以填一个什么词?
生:深入思考。
师:他是在学习、研究, 还有一个准确的词 (板书:钻研) 。深入钻研, 这就是孔子学琴的态度。还可以用了另外一个词形容孔子 (板书:精益求精) , 这两个词都能很好地概括孔子学琴的态度。正因为孔子具有深入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 他才成为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两千五百多年了, 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
学习孔子, 在音乐中与孔子心连心
师:分析了这么长时间的课文, 现在就请同学们也学一学孔子, 在音乐中畅想。我要给大家放一段音乐, 请同学们认真听这段音乐, 然后想一想这首乐曲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景象? (播放民乐组曲《清明上河图》之“商队图”, 节奏欢快, 时长4分钟)
师:请同学们把你联想到的景象写成一句话。
生:人们高高兴兴地去集市买东西。
师:你听出了高兴的情绪, 还体会到了逛集市的感觉, 真了不起!
生:老人在公园里晨练, 有的唱歌, 有的打太极拳。
师:这就是幸福的生活。
生:农民在田地里快乐地劳作, 牛的脖子上挂着铃铛, 在耕地。
师:你说得真好!还听到了铃铛声, 真细心!其实, 每个同学的回答都是正确的, 因为你们感受到了乐曲传递给我们的欢快的、乡村的、幸福的信息。刚才我看到有的同学写到了电视剧《乡村爱情》, 写到了农村娶媳妇的场面, 你们的艺术感觉都很敏锐。这首乐曲是根据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改编的, 表现的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刚刚听到的这一小段, 表现的是商贩们有的骑马, 有的推车, 有的挑担, 正在赶往城里做生意。有人把音乐比作世界语,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乐曲, 无论在哪里演奏, 人们都能理解。同学们喜欢听这样的音乐吗?
生:很喜欢, 音乐很美。
师:对, 音乐的美、文章的美以及生活的美, 都需要我们用心感悟。我建议大家有时间多听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 你们会变得更聪明, 你们写出的文章也会更有节奏感, 更有想象力。我想, 大家通过自己努力, 感悟出乐曲或者文章背后隐藏的秘密, 你们的心里一定很自豪吧?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 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善于学习的人, 学会认真, 学会钻研, 学会感悟。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展开丰富的联想, 看到别人永远看不到的奇妙故事, 听到别人永远听不到的美妙旋律。
备课笔记
幸福课
语文课就是幸福课。当一颗幼小的心灵在故事中接触了快乐, 在语言中认识了智慧, 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节奏, 幼小的心灵就变成了充实的心灵、高贵的心灵、幸福的心灵。阅读, 可以使我们的视野无限开阔。“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因为书中的世界比天地还要广阔。静静的书桌前, 当一双手捧起一本书的时候, 就像捧起整个宇宙, 上承远古, 下启未来, 高抵星辰, 深入熔岩, 我们怎么会被窗外的琐事搅乱了心性呢?
做完了所有作业的我,敲开了邻居阿姨家的门。其一,爹娘不在,亲姐宅家,这实属消遣时光的好方法;其二,邻居阿姨两年前添了个小子曰小涵,长得水灵灵、粉嫩嫩,叫人不喜欢都难。
阿姨正在教小涵写字,我着实惊了一下。这孩子两岁多啊,就学习写字一把抓,正应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哪里像我那时,话都含糊,满屋子乱爬,大人也不会逼着我学这学那。亲戚如今见了我还要说起往事,戏称我是“全自动拖把”。
思绪又拉扯回来,看见小涵正咬着手指定定望向我。乌黑的眸子如水晶般晶莹澄澈,写满童真无邪。
我莞尔,走过去轻摸了小涵的头,顺手拿起那张纸。第一列是阿姨写的楷体,娟秀清丽。而接下去几列,我哭笑不得,这一个个“字”歪歪扭扭,顶多算是涂鸦。
突然门“咔擦“一下开了,走来一个戴着眼镜的儒雅男子。我叫了一声“叔叔”,他点头颔首。
他轻笑地看着儿子的涂鸦,拿起阿姨手中的钢笔,在最底下写了几个字。我凑上去一看,正是端正的“中国”两字。字迹未干却银钩铁画,力道苍劲,墨迹好似将纸穿透。这是一手常年浸于书法的人才有的好字。
“他这么小,就让他写,他会吗?”阿姨怪道。
叔叔抱起儿子朗声道:“就算他不会,先叫他懂,他是中国人,这是本!”他认真地教了起来。
“中……”小涵艰难地发出一个字。
“国!”叔叔接口,“涵涵有什么梦吗?即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叔叔柔声问。
我听见小涵囫囵地发出几个音节,吐字模糊,听不了大概,但声音柔软,好似细细描绘着什么。
我轻轻退下,怔怔地看着街道边新栽的一排小树,嫩青的叶子闪着亮点。它们正怀揣梦想迎着烈日成长。而两岁的小涵,一脸纯真,却早在懵懂间有了梦想的轮廓,而那蓝图也等着他细细描绘,一边长大,一边梦想。
为什么时间的脚步这么急迫?为什么它不停下匆匆的步伐,欣赏欣赏美丽的风景呢?这些问题使我迷惑不解,我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时光,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可是,我却总会在生活的细节中,不知不觉的白白耗了时间。
早晨,本应该按时起床去上学的我,却又贪睡了几分钟,时间轻盈地从我紧闭的眼皮上滑走了;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毫无思路的我,咬着笔杆,托着下巴,呆呆地望着窗外那轮皎洁的明月,这时时间又跑出来,从我的笔尖一跃,飞向了天空,像只无头苍蝇似的在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的我,让时间再一次从口袋蹦了出来,跑向了谁也不知道的地方。
我坐在书桌前,对时间又深入思考了一番,很多人都抱怨时间的不公,我想时间它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罢了,它给予每个人的是同样的日子,同样的事情,但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好好把握时间,让它在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充满意义。
我想说:时间的脚步匆匆而又匆匆,丢下了一个又一个无法跟上的世人。而落后的人不能只是奢望乞求时间能慢一点再慢一点,我们应该鼓起勇气,追上时间,与它并肩同行。“与时间赛跑”就是如此一般!
记的小时候,有一次,我和姐姐玩捉迷藏。姐姐建议把灯关上,拿着手电筒玩,因为这样更有一些冒险性。我因为害怕,所以没答应,姐姐又说,她来抓。我仔细想了想,同意了。为此,我们俩每人拿了一个手电筒。
开始了,我左看右看,藏哪呢?咦,柜子!据我多年的捉迷藏经验,姐姐一般是不会检查柜子的!说干就干,拿起手电筒,我便轻手轻脚的走到柜子面前,钻了进去。
钻进去坐了下来,顿时感到十分没趣,打开手电筒,竟然找到了一个东西——书!仔细一看,是《草房子》。哈哈,太好了!检查完柜门关没关紧后,我便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放心、贪婪地读着书,后来都看到了忘我的.境界,连姐姐叫我的声音都没听见。
当整本书看到一半时,我突然想上厕所,便打开柜门,发现外面开着灯,跑到厅里一看,姐姐和姥爷正着急地走来走去,一看见我,就都跑过来问我藏哪了,我回答完后,便遭到了一阵批评……
读《与美同行》这本书时,它勾起了我的回忆里最平凡不曾被注意的许多瞬间,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放大,竟是那样的真挚而震撼。耳旁不由得响起余秋雨雄厚、坚定的声音:“像城头飘来的歌,像枝头栖息的鸟,我们迟早都会消失,唯有善与爱,才能永恒。”
因为有善与爱,这个世界绽放放出笑容,璀璨如花。
文章里有这样一则故事:浙江金华40多岁的老人楼小英与丈夫张洪斌一直靠捡破烂为生,在这期间曾收养过30多名弃婴,生活艰难苦困,甚至有人故意将孩子扔在他们家门口。但两位老人不求回报,坚持默默行善。他们一句平常话却让人满含泪水:“我们破烂都捡,何况是人呢?”两位老人用自己的仁爱温暖了生命的希望,让这个社会增添了善能和爱。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无论是平穷,还是富贵,卑微亦或是高贵,爱与善的光芒时刻散发在每个人生上。他们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有爱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爱与我们同行。
在温州,一些退休老人为了帮助年老体弱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避免挨饿受冻成立属于他们的“爱心援助站”。他们的身影在红日亭里成了一道亲切一司空见惯的风景。在火车追尾事件中,一位面目全非的男士紧紧抱着一个幼小的的孩童。然而当救援人员赶到时,男子已气绝生亡世界上还有哪一个人会像父亲一样愿意付出生命延续对孩子的爱呢?”在场的人纷纷落下眼泪,仿佛看到那面目全非的脸上正散发着“父爱”两字的光芒。在……
这便是爱的力量,它让两颗陌生的心紧紧依靠在一起,它让世界创造出奇迹,它有着最不可思议的力量,它完美诠释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道理。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一双手,也许羸弱,但如雪中送炭,足以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在大雨侵盆的车站,一双手伸出的一把伞使我幸免于难内心一片温暖;在败破简陋的屋舍前,向流浪的不幸者送去一片爱心,也许只是几块钱的小事,得到的却是尽力而为的快乐。
我的梦想,是让我们的城市空气变得更加清新。今天,我要为我的梦想增添一份力量。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买来了一棵小树苗,在我家门前长满青草和大树的空地上,用铲子一点一点得在那坚硬的泥土上挖出一个坑,一看,那泥土已经干裂,我有些沮丧,但又不想放弃,我只好回家去,可脑子不知怎么的,在这时候忽然想出一个办法来:我人工用水浇,难道不行吗?有了这个念想,我立刻从楼上拿来浇水壶,气喘吁吁的我根本来不及休息,把浇水壶里的水一股脑儿全倒了出来。过了十几分钟,那龟裂的土地好像获得了新生一样,变得有些柔软、湿润。我把坑中的大缝用土填了起来,又把小树苗小心翼翼地放进坑里。再用铲子把树根严严实实地埋在土里。做完这些,我的心里便开始幻想想来:几年后我的小树苗变成了参天大树,似鲨鱼独霸海洋,又似苍鹰傲视苍穹。在那片空地里已无“树”能与它匹敌。
幼时,陪伴我成长的是《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它们教会我如何分辨善与恶的本质区别。同时丰富了我的想象力,在它们的陪伴下,我的童年生活很快乐。
现在的我更热衷于富有哲理性的书。例如我喜欢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在他的身体受到病魔严重摧残的时候,他仍然在为革命以写作的方式贡献他的一份力。每次当我深夜做作业有睡意时,便会看看它。心想和保尔比起来,我所遇到的还没他的千分之一呀。
书是知识的大仓库,是是知识的海洋,书更是我们的上生道路上的益友。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的阶梯”。可书籍何尝不是人生道路上的阶梯呢,我们从书中获取知识,知识又是我们迈向人生顶峰的重要条件。
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是开向生活的一善窗口。与书同行,让我们的成长之路变得更加多姿多彩。都德说过:“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这句话诠释了书的真正含义。因为书是我的朋友,是一位永远在我们身边的不离不弃的朋友。
3月30号,城环学院举办了一次徐州市新城区环境观摩与考察活动,本次活动由城环学院外联部主办,并邀请了化学化工学院的相关部门、城环学院的“绿之光”环保社团一起参加。
早上8:30,参加此次活动的一行人从学校出发前往徐州新城区进行环境观摩考察,到达目的地后,大家开始对市政府、会议中心、附近道路、花园、广场以及人工湖、草地的环境进行观摩。观摩的同时,“绿之光”成员与化工学院的.同学积极合作,对附近的水源、土壤进行采样,并对当地的绿色覆盖率进行了初步统计,以监测当地的环境污染及破坏指数,并针对性的指出当地易发生的环境问题。“绿之光”成员还对沿途的小垃圾进行清理,以举手之劳让绿色与我们同行。
此次举办的徐州市新城区环境观摩与考察活动,不仅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徐州新城区的建设及绿化情况,更使环保理念进一步深入到每个人心中,用更多的实际行动,迎接即将到来的绿色奥运。
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风雨可使你摆脱烦恼,获内心的愉悦。“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大词人苏轼的人生就是这句谚语的映证。他被贬黄州、惠州,饱受饥寒,又深受政敌排挤,他的生活里充满了狂风暴雨。他也曾一度消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但苏轼是乐观的苏轼,他以“也无风雨也无情”的心态笑迎风雨,使他摆脱了政治上“被排挤之痛、不如意事之苦”,写下了《赤壁赋》这样的千古绝文,是想如果他不是以乐观的态度面人生烟雨,他又会怎样呢?”
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风雨可使我们获得别人的尊敬。一个盲哑之人,他在世上能做什么?他会受到人们除怜惜外的尊重吗?但海伦·凯勒以其乐观面对风雨的态度获得了人们尊敬。海伦很小的时候就被夺去了光明和有声的世界,然而年纪小的海伦却在无声黑暗世界里体验人生快乐,努力学习各种知识,终成被马克吐温评为的“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的乐观成就了她的人生,更使她获得来自他人的尊重。是想,如果她在生活中自暴自弃,那她的人生又将会是怎样?
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风雨,使周围的人收获笑容。还记得汶川大地震中的那个“可乐男孩”吗?在他被困废墟几十个小时被救后,本该痛苦呻吟的他却向救援人员要可乐,这让在场的救援人员从紧张、精神疲惫的状态到放松、精神饱满,并让在场人员都为之一笑。“可乐男孩”以乐观打动在场所有人,使他人收获笑容,他以乐观的心回报了救援人员为了他而付出的汗水。
现在的社会中,快节奏、竞争力强已使我们周围存在着压抑、郁闷。近来,有大学生因压力过大而自杀,高中生因课业负担过大而跳楼的事频频发生。为什么?除了外界给他们的压力使他们结束生命外,还有他们自身对人生风雨的想不开,而对以生风雨采取消极的态度,正是使他们过早结束生命的根本原因。如果他们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又会怎么呢?如果他们能乐观地面对人间风雨,我想,他们必会坚持下来,克服困难。所以,请乐观面对人生。
对我们学生来说,诚信是平凡普通的事,做这等事不需要有华丽的外衣。随着年级的增高,作业量也越来越多,有个别同学能偷懒就偷懒,做作业时掐头去尾,中间能少写就少写,这样做不仅欺骗了老师,更是欺骗了自己。换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
我就遇到过那么一件记忆犹新的事。那天是周末,我去上新概念英语。等老师来收作业时,我才想起英语家作忘做了。怎么办?说没做吧,一定会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弄不好按照规定还得罚做几遍。如果说忘了带,说不定还能混过一次。可转念一想,我也曾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对爸爸说:“卷子没发下来。”也曾因为想看精彩的电视节目而对妈妈谎称口头作业已经完成。结果我的谎言经常会被戳穿,因此爸爸妈妈都有些不相信我了。我十分苦恼。想起爸爸常教育我说:“你还小,犯错误是难免的;但犯了错却又隐瞒,不诚实,这才是不可宽恕的!”
于是,我当着老师、同学的面,红着脸说:“我忘做了。”老师很生气,让我把课文多抄三遍。同学们都有些惊讶,议论纷纷,还不时奇怪地看我两眼。几个平时要好的“哥们”都凑过来说我傻,说没带就万事大吉了,他们有的时候都是这样的混过去的。
回到家,我有些沮丧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这一次爸爸并没有过多地批评我,反而还赞许地对我说:“诚实比什么都重要。”抄三遍课文花了我两个多小时,这本该是我玩的时间。但我很坦然地接受了这样的“惩罚”。
为了得到老师、父母的信任,为了得到同学们的信任,我必须要坚持做一个讲诚信的孩子,做一个值得别人信赖的人。
【同行五年级作文】推荐阅读:
感恩与爱同行-五年级作文10-22
初一年级作文:有你同行500字12-27
结伴同行作文05-24
快乐同行的作文05-26
与快乐同行作文07-02
伴我同行作文09-14
作文 青春,我们同行12-27
与世博同行初二作文06-12
文明,与我们同行作文07-11
和美德一路同行作文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