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设计教学中的主问题万丽(精选5篇)
评选申报表
论文名称: 阅读教学培养大视野------谈如何设计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
作者姓名:万 丽 联系方式:***
工作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
通讯地址:武 汉 经 济 技 术 开 发 区 强 康 道102号
合作者姓名:
论文内容分类:A(请填代码)
阅读教学培养大视野
------谈如何设计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而在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觉得教学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应有一根线贯穿全文,而这根线就是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指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领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 的核心提问或问题。有时听一节课,感觉到整节课都是老师问,学生回答。老师为“问”而问,学生为“答”而答。过多、过细、过浅、过杂的“问”和“答”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显得平淡无味,纷繁杂乱。一篇篇优美的课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被大量的问题被分解的支离破碎,教师的 “问” 与学生的 “答” 代替了本来应该有的美读、美听、美析,一节节本应该由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心灵“对话”的语文课成了师生之间的“问答”课。这样的课让人听起来也很乏味,学生学完了一篇课文思路也是混乱的。
我觉得语文教学中要摒弃教师课堂提问太多,没有整体教学观,碎片化现象普遍存在的问题,应设计出语文教学的“主问题”,这个问题能在课文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主问题”就是阅读教学中有质量的立意高远的课堂教学问题,在教学中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艺术效果。语文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从课题入手设计主问题。
标题是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切入本文的重中之重。如我在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时,就可从课题入手,提出“主问题”,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的湖”?请学生读文并在文中勾画出描写青海湖美景的句子。全篇从不同的方面描述青海湖梦幻般的景象,描述作者游历青海湖的感觉,“梦”是贯穿文中的一条线索。最精彩的写景是描写“青海湖的蓝”,着眼于色彩,抓住了景物的显著特点。孩子们可在文章的第二部分(3、4、5自然段):青海湖是个梦幻般的湖中去找。划分为三层:第一层(第3自然段):主要描述青海湖碧绿的草滩、蓝色的湖水以及湖水湛蓝、明澈的原因。第二层(第4自然段):主要描写青海湖粗犷、自然、质朴的美。第三层(第5自然段):青海湖还是鸟的世界,是鱼的乐园。这样,这个”“主问题””贯穿全文。学生把握全文,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就很容易了。又如教学《掌声》这一课时,就可以根据课题进行提问,如:《掌声》一课一共有几次掌声,第一次掌声是因为什么?第二次掌声又是因为什么?英子前后有哪些变化?这些“主问题”解决了,那么课文的内涵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从关键句切入设计主问题。
课文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句子,这些句子负载着重要的信息。这些语句包括:(1)直接传达主要信息的主旨句。如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这首词,就可以根据词的的第三句“斜风细雨不须归“,设计一个“主问题”让学生来解读全词,为什么刮风下雨了诗人还不回家?请学生仔细研读全词,找出诗人不须归的原因.学生可从“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知道诗人是爱这里的景色美,这里有盛开的桃花,有流淌的春水,鳜鱼长得特别肥,白鹭在山前飞,多好的景致啊!所以诗人不须归。学生还可以从“青箬笠,绿蓑衣”中读出,因为诗人是有备而来,全副武装,本来就打算“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还可以从”斜风细雨"解读出这是什么季节的风?这是像牛毛、像细针的春雨,所以诗人不须归。这样,全诗每一句都回答了“不须归”的理由。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有生活情趣的思想感情(2)文中反复出现或强调的关键语句中提炼“主问题”。如教学的鄂教版第十册第九篇课文,这篇的标题是《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课文中先后 6次出现“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这一说法。也就是说,诗中以“我为什么以我是中国人为傲”贯穿主线,读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认真诵读,提出文中写了哪些作为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人和事。认真领会诗中每一处“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指的是什么从而更深的领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概括语。如教学的鄂教版第六册第十四篇课文《给自己写信的人》第一段就是“世界上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吗?有。德国著名的医生欧立希就曾经给自己写过信。”这样的开头既生动活泼,又能迅速而简练地导入文章的中心内容。我们可以据此设计一个“主问题”:欧立希为什么要给自己写信?从信中你看出欧立希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可以紧扣全篇,引领教学。让学生在了解问题的基础上学习他不懈努力和忘我研究的精神。
三、巧妙抓取文章的联结点设计主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某些联结点,诸如一个中心句,甚至一个过渡段,并围绕这些联结点去探究,非常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如教学《秦兵马俑》一课中第三自然段就为过渡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全篇课文就是围绕这个中心句写的。学生可以在第二自然段中勾画出描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的语句,在四至八自然段中找出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语句,整篇文章由这样一个主旨问题贯穿全文。又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可以抓住文中间隔反复出现、独立成段的“好一个安塞腰鼓!”由此设计一个事关全文内涵和主旨的“主问题”:阅读全文,结合相关语句具体说说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里?作者用怎样的语言表现出安塞腰鼓之“好” 的?带着这一个主旨问题研读课文,我们就会发现:作者从形的方面、神的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同时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大量运用排比、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激情洋溢地赞美了安塞腰鼓之“好”!
四、根据文章的语言特色设计主问题。
品味、赏析、学习、借鉴语言特色,感悟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出自语言大师老舍之手的《草原》,摘选自老舍的《内蒙风光》,在这篇情文并茂的优美散文中,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全文以优美、清新的语言、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为此,在教学中老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引领学生去欣赏其作品的语言美。请学生找出文中描绘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的句子。学生会找出这样的句子,比喻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拟句“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映衬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一条„„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见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远处„„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衣裙飘飞襟带舞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见到我们„„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等等。通过这些优美的语言让学生感悟到整篇文章所要表达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一、设计主问题进行教学的好处
(一) 便于学生迅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情感
细小的问题, 往往指向课文的局部内容。从局部内容理解文本, 很容易犯管窥蠡测、瞎子摸象的毛病;而从统率全文的问题理解文本, 则容易高屋建瓴。
细小的问题, 常常很多, 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定的教学时间。这样的话, 理解文章主旨就需要一节课的时间了。而一个主问题的解决, 则不需要那么多的时间。
(二) 便于学生开展细节欣赏、语言赏析、技巧分析等学习活动
杂乱无章地进行分析, 很难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主旨, 这样后续的分析活动, 如细节欣赏、语言赏析、技巧分析等, 都不能顺利展开了。采用主问题的方法, 只要解决好了主问题, 就精准把握了文章主旨, 这就为后续的分析活动奠定了扎实基础。细节也好, 语言也好, 技巧也好, 都是为了表达主旨服务的, 唯有把握了主旨, 细节、语言、技巧的分析才能正确。
(三) 便于学生形成分析文章主旨的能力
文章主旨是通过文章全部内容表达出来的, 所以, 理解文章主旨必须根据文章的全部内容。而主问题的设计, 就涉及了文章的全部内容。教师经常在教学中用主问题引领学生理解主旨的话, 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通过主问题的解决来把握主旨”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主问题设计的重要原则
(一) 统率全文的原则
主问题, 要能统率全文内容。只能领起少部分或大部分内容的, 都不是主问题。如莫怀戚的《散步》, “散步时遇到了什么分歧”这一问题只指向第1 ~6 自然段, 所以是局部的问题;而“ 散步时遇到什么分歧, 是如何解决的”这一问题, 就指向了全文, 就是主问题了。
(二) 清晰明确的原则
主问题的表达要清晰, 要让学生一听就懂, 不能含糊其词, 不能有歧义, 不能使用艰深难懂的词语。如果非得使用含义丰富的词语, 那么就要在提问后对词语的含义加以说明。在一次全省优质课比赛中, 有教师在上《云南的歌会》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有意思吗?”其实, 汉语中“意思”这个词语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 学生怎么知道老师指的是哪个义项?可是在教学中, 学生却对答如流。这样的课, 一看就知道是弄虚作假的。
(三) 高效原则
主问题要指向文章的核心价值, 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杨绛《老王》的教学, 如果设计“老王和杨绛一家的交往过程如何”这样一个主问题, 自然可以带出全篇课文的内容, 但是, 如果阅读只停留在交往过程上, 尚很难了解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要达到这一点还须透过交往过程这一现象去探究, 这样教学就需要走两步了。其实, 高效的设计是可以一步到位的, 如这样设计主问题:“杨绛为何会对老王愧怍?”这样的问题指向实质, 而不是现象, 便于学生读懂文章的主旨。
三、设计教学主问题的方法
(一) 根据标题设计
很多文章的标题, 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所以可以利用标题来设计主问题。
1.议论文
如果议论文的标题是中心论点, 那么可直接将它当作主问题。如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搞清了中心论点的来龙去脉、意义以及作者是如何阐述的, 就能把握文章的主旨。
如果议论文的标题是论述对象, 那么可以围绕对象设计主问题。如培根的《谈读书》, 主问题可设计为:“读书的作用和方法是什么?”
2.说明文
说明文的标题如果是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那么就可以围绕说明对象或主要特征设计主问题。如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 主问题可以设计为:“中国石拱桥的主要优点及成因是什么?”这样的主问题, 就包括了文章介绍的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设计科学”“闻名世界”等全部主要内容。
3.叙事写人的文本
叙事写人的文本, 如果标题是写作对象 (人物或景物) , 就围绕对象设计主问题。如《我的老师》《荷叶·母亲》《济南的冬天》等, 设计主问题时, 只要抓住对象, 再加上“特点”, 如“我的老师有什么思想性格特点”“母亲有什么思想性格特点”“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一般来说就可以统率全文内容了。
叙事写人的文本, 如果标题是由人物和中心事件组合而成的, 那么就可以将标题改造成主问题。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 可以直接把标题作为主问题, 扣住主问题深入探究“中举前后范进及其岳父的变化”即可读懂全文。如果标题仅仅是中心事件, 那么加上对象就可以改造成为主问题。如《智取生辰纲》, 加上对象“晁盖、吴用等人”, 即成主问题:“晁盖、吴用等人为何要取生辰纲?又是如何智取生辰纲的?”
(二) 根据文眼设计
文眼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思想感情。它是我们解读文章的“纲”, 抓住了这“纲”, 就能张文章所有的“目”了。
1.评价主要人物或事件的句子, 是文眼
如莫怀戚《散步》文末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的母亲和我的儿子是我的整个家庭世界, 缺一不可, 伤一不可。”对此, 我们可以这样设计主问题:“文中老人、小孩的世界分别处于怎样的状态?如何将他们的需求统一起来?”这样的问题, 新颖深刻, 又比较容易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表达作品主人公思想性格的句子, 是文眼
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第1 段中母亲说“咱们娘儿俩在一块儿, 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第6 段中母亲说“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第7 段中作者史铁生说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是“我俩在一块儿, 要好好地活……”。母亲要史铁生“好好地活”是这篇文章的文眼。抓住这文眼, 可设计出主问题:“母亲如何引导、教导史铁生好好地活?”解决了这个问题, 就把握了全文内容。
3.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是文眼
如冰心《荷叶·母亲》文末:“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据此可以这样设计的主问题:“为什么母亲是荷叶, 我是红莲?”
当然, 像这样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是容易抓住的, 而一些含蓄表达情感的文眼, 则需要稍加分析了。如朱自清《背影》的开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最不能忘背影, 其实最不能忘的是父爱。抓住这句, 可以设计主问题:“朱自清为什么最不能忘父亲的背影?”又如郑振铎《猫》的文末:“自此, 我家永不养猫。”永不养猫, 其实表达的是对猫的内疚。抓住了这个句子, 可以设计主问题:“作者为什么永不养猫?”
(三) 根据表达设计
1.篇首的总领句
置于篇首能总领下文的句子, 可以用它设计主问题。如丘吉尔《我的早年生活》的首句为:“每个人都是昆虫, 但我确信, 我是一个萤火虫。”这个比喻句的意思是:我虽然微弱, 可是要发光, 要为大家带来光明和希望;我虽然微弱, 但绝不随波逐流, 人云亦云, 要活出自己价值, 活得与众不同。抓住这个句子, 就可以设计主问题:“丘吉尔是如何克服自身局限闪闪发光的?
2.篇末的总结句
置于篇末总结全文的句子, 可以用它设计主问题。如西蒙诺夫《蜡烛》文末:“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烧着, 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 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 那样永垂不朽。”这一段话, 总结了文中所写老妇人的故事的意义:维护国家主权抗击侵略的爱国精神不会熄灭。据此可以设计主问题:“老妇人为牺牲战士点燃的蜡烛为什么不会熄灭?”
3.“自相矛盾”的句子
文中看似自相矛盾的句子, 往往蕴含深刻的思想。如鲁迅《孔乙己》文末:“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里的“大约”指死讯不确切, 这里的“的确”是指孔乙己确实“人间蒸发”了。这个看似矛盾的句子, 写出了人们对孔乙己的漠不关心, 极端冷漠。据此, 可以设计出主问题:“孔乙己到底死没死?”
4.标题中的总括性词语
标题中若有总括性词语, 可以用它设计主问题。如契诃夫的《变色龙》, 标题中的“变”, 总括了奥楚蔑洛夫的善变性格特征。据此可以设计主问题:“奥楚蔑洛夫有哪几变?为什么会变?”又如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标题中的“再塑”, 是总括性词语, 据此可以设计主问题:“安妮·莎莉文是如何再塑海伦·凯勒的生命的?”
5.对比强烈的内容
强烈的对比, 是为了鲜明地表达作家的思想观点。抓住了强烈对比, 就抓住了文章的纲。如王鼎钧的《那树》, 前面写尽树对人类的爱, 后面写尽人类对树的虐杀, 前后形成了强烈对比。这强烈对比中, 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人类应该学会和自然和睦相处。据此, 可以设计主问题:“人类为何要虐杀对人类充满爱意的树?”
总之, 根据表达设计主问题的方法还有很多, 如抓住过渡性语言、抓住具有因果关系的语言、抓住有关作者感悟感想的语言等。限于篇幅, 不一一展开了。
四、设计教学主问题的注意事项
设计教学主问题, 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 它需要和其他教学环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教学不是分析、理解文章主旨后, 就大功告成了, 而是需要结合生活实际, 强化主旨的现实意义, 还需要开展其他阅读教学活动, 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益。如果不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其他教学活动, 随着时间流逝, 学生理解的主旨、形成的意识就会慢慢淡化、丧失。当然, 这两者的详略安排, 取决于它们价值的大小, 不可一概而论。
摘要: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 设计主问题便于学生迅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情感, 便于学生开展细节欣赏、语言赏析、技巧分析等学习活动, 便于学生形成分析文章主旨的能力。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应遵循统率全文、清晰明确、高效等原则。根据标题设计、根据文眼设计、根据表达设计是行之有效的主问题设计方法。
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就必须让学生深入文本,徜徉在语言文字中汲取养分,进而改变浅尝辄止、浮光掠影般的文本阅读。主问题的设计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后,提炼出主问题,起到以一当十、提挈全篇的作用。教师首先提出一个“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主问题,由此衍生辐射出多个子问题,使问题形成干与枝似的整体,建构起学生思维的框架,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逐步渗入文本,在品读、理解、讨论中感悟文章之美。课堂高效与否在于教师的提问是否精妙。笔者就阅读教学中的课堂主问题设计谈点肤浅看法。
一、着眼文题,设计主问题
文题多指向文章的内容或主旨或情感等,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可以透过文题管中窥豹,设计主问题。如余映潮老师在教学《小石潭记》时,摈弃传统的串读串讲的方式,请同学们从标题《小石潭记》中任选一个字,说说文章是用哪些句子分别来表现这四个字的,并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若要能准确回答出,必得先反复通读全文,理解字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意境,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挥能动性,教师作为主导者,只需相机点拨。这样大气的课堂,是否妙在这一问呢?
又如《枣核》一文,作者以枣核为线索行文,教学时,可以用“作者为何以枣核为题”作为主问题开始整课的学习,通过学生的回答,点拨提问“枣核在文章中是如何串起情节的”,“除去枣核相关情节,文章多余内容可否删去”,“小小的枣核何以载动如此深沉的思乡之情”,通过这些提问逐步达成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手法的感悟这一目标,即以一个主问题带动若干子问题来达成一个教学目标。
二、着眼人物,设计主问题
小说或传记中的人物解读是十分重要的,直接涉及对主旨的把握,若直接对人物性格提问,学生往往会用贴标签式的词语来搪塞,缺乏情节和人物之间的联系,无法深入文本。所以,笔者在教学《三颗枸杞豆》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我为什么能成为植物学家”这个主问题,由此,牵涉出“我”对植物的热爱、自身的努力和三叔对“我”的影响两条线,在品读人物语言、动作、心理中把握文章主旨。又如人物传记《始终眷恋着祖国》(选自《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可抓住“骄傲”一词突破全文,从“为什么是中国人民的骄傲”牵出钱学森的成就之高和拳拳爱国之心两条线,找出相应的语句和描写方法,人物性格和写作特点在逐层分析中也水到渠成显露出来。
三、着眼字词,设计主问题
文章重要的文眼词句是我们读文章的“摄其精华,得其筋骨”的切入点。古人云:“挈领而顿,百毛皆顺。”教师如此设计问题,对于目标的达成定能事半功倍。笔者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抓住文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提问“你是如何理解这个闲字的”,学生结合背景知识不难理解“闲置之人”,外加写景阅读教学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找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由此”体味“闲情逸致”。一个政治上的闲置之人还能拥有如此的闲情,可想他的达观。这样扣住一个闲字,牵一发而动全身。又如教学苏轼的另一篇文章《江城子·密州出猎》,可提问“你从哪些地方读出苏轼的狂的?狂在何处?狂因何而生?真狂假狂?”在怎一个“狂”字了得的提问中带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苏轼的内心。
再如《老山界》结尾提到“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抓住“难”字,概括文章内容,理解人物性格。《口技》中抓住“京中有善口技者”的“善”字提问“有哪个场面让你感受到他的技艺精湛?”推及“各是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等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四、着眼手法。设计主问题
表现手法的运用往往能使人物或主题更加明晰,特别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备课时不妨在此处做做文章。《故乡》这篇小说中,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故乡二十多年间人和景的变化来深化人物形象,凸显主题。于是可以设计“作者主要写了故乡的哪些人和景的变化”,“故乡的人和景发生了哪些变化”,“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主题”,有这样几个问题的探讨,学生就不难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了。又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可在学生初读原文后,提出主问题:“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前后有别,请找出他们意外遇到于勒前后的言行神态,并探讨他们态度转变的原因”。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人物内心变化,把握小说的主题。
咸丰县民族中学 马素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里的“问得巧”指的就是要讲究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杨振宁也说过:问题提得好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问题是课堂的生命,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当教师站在作者的立场上、站在读者的立场上、站在教师的立场上、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分认识文本、解读文本,审视文本的精神内核,并以此作为阅读教学的基点,设计出符合文本精髓的主问题展开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在课堂上尊重主体,引导体验,组织交流,促发提升,使课堂的教与学表现出生命的丰盈。只有老师充分的预设,有效的提问,适时的点拨,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才能实现与文本共舞,才能实现课堂高效。
一、什么是主问题
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琐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它是指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能起主导支撑作用,能从整体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或问题。,即在阅读教学中,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提问或问题引发学生对 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的设计。
二、主问题的特征:
(1)从设问内容上看,主问题是经过精心思考概括的,是可以引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而非用“是否”来简单回答。
(2)从设问时机上看,主问题是有意安排的具有一定思维科学顺序的,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而非随意地一时兴起。
(3)从设问效果上看,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内在牵引力,并能形成教学活动板块,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而非转瞬即逝。例
李秀琼老师《猫》主问题设计:
(1)课文写了三只猫,是从哪些方面写的?着重写了第几只?(2)第三只猫的亡失,“我”的心情究竟怎样?为什么更难过得多?(3)你认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你曾经冤苦、误解过别人吗?你此时最想对他(她)说些什么 ? 例:陈中华老师《观舞记》主问题设计
(1)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留给作者的最深刻的印象。(2)作者是怎样描绘印度舞蹈的“飞动”美的?
(3)文章通过描绘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有一种飞动的“美”,那么,你认为她们的舞蹈之所以如此的惊人,如此的优美的原因是什么?
(5)冰心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美和自己的赞美之情吗?
李老师和陈老师设计的主问题,便充分体现了以上三个特征。他们都是经过精心思考概括的,有一定的科学顺序,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内在牵引力,形成了教学活动板块,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三、如何进行主问题设计
1、从整体阅读而言,分初读阶段、主体阶段。
(1)初读阶段:以问题牵动对全文理解,凝聚阅读兴趣,提高品读质量。例: 课文写了三只猫,是从哪些方面写的?着重写了第几只?(《猫》)例:
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留给作者的最深刻的印象。(《观舞记》)
这两个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方向,交给学生初读任务,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凝聚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品读课文的质量。
(2)主体阶段:以问题形成教学活动板块,形成清晰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参与讨论。例:
《观舞记》主问题设计
板块一:自读感知
观舞之美
1、请找出文中关于舞蹈描写的语段。2、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留给作者的最深刻的印象
板块二:理解感悟
寻舞之美
读课文11-18段范读,寻找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美,以“我认为 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美,美在,你看
”的句式表达出来。
板块三:合作探究
求美之源
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有一种飞动的“美”,那么,你认为她们的舞蹈之所以如此的惊人,如此的优美的原因是什么?
板块四:质疑升华
探舞之魂
冰心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美和自己的赞美之情吗?请同学们结合最后两个段落说说自己的理解。
作者对印度舞蹈的热爱,对印度人民的热爱,对印度文化的热爱。对生命与心灵的悦动与狂欢的赞美。陈老师对这一课的主问题设计,便是以问题形成教学活动板块,形成了清晰的教学思路。„板块式思路‟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呈„块状‟。这种„块状‟设计,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活动,着眼于能力的训练,以„教学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来形成教学流程,结构课堂教学。”使用板块思维,能让教学结构更加清晰,教学内容更加优化,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最终达成课堂高效的目标。
2、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略)⑴可从文章的主题思想。⑵可从文章的结构角度。⑶可从语言品析的角度。
⑷可以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入手。
(5)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四、设计有效“主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活动有三个步骤:首先让学生对全文的感知感受;其次对局部及细部进一步感受揣摩;然后对全文的整体理解进而进行评价赏析。李秀琼老师在教学《猫》这一课中所设计的主问题,便体现了这三个步骤。比如第一问题“课文写了三只猫,是从哪些方面写的?着重写了第几只?:便是让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第二个问题“第三只猫的亡失,“我”的心情究竟怎样?为什么更难过得多?”便是对文章局部及细部进行感受和揣摩。第三个问题“你认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第四个问题“你曾经冤苦、误解过别人吗?你此时最想对他(她)说些什么 ?”便是对全文整体理解而进行的评价和赏析。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看提问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起思考、探索,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中的“主问题”对牵动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品读的质量,凝聚学生的阅读注意,加深学生思考的层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陈中华老师在教学《观舞记》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留给作者的最深刻的印象,学生便会很快进入到文本中,搜寻“目标”,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说出“飞动美”这个词得到老师肯定之后,兴趣渐浓,然后陈老师顺势抛出下一个问题,让学生找出写舞蹈美的段落和句子,然后说出作者是如何写的,并用“我认为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美,美在,你看
”的句式表达出来。学生细读文本,积极思考,在较短的时间得出了“美在形体,美在服饰,美在心灵”等答案,在陈老师的不断点拨和肯定中,生的探究欲望也越来越浓。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学生便能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快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自然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3、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脑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也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索的课才是成功的,高效的。
在李秀琼老师教学《猫》这一课中,他问学生:第三只猫的亡失,“我”的心情究竟怎样?为什么更难过得多?他用这个问题把学生的思维由思考猫引到思考人的方向,学生通过探究,便明白作者并不仅仅是在写猫,更是在写人。由猫的悲剧反衬出人对待事物不平等的心态,然后得出关爱生命,同情弱小这样一个主题。而李老师此时并没有停下来,他又让学生去评价作者是怎样一个人。于是学生的思维又得到进一步的牵引,他们又从文本中收集信息,说出了“主观臆断、知错能改、善良”等词句,这又让学生从做人方面获得了收获,他们思维深度也得到了拓展。李老师设计的几个主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知文本、理解文本而最终走出文本,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思维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活动交流中迸发的思维火花点亮了课堂的每个角落。自由读、个别朗读、齐读、老师范读更让课堂的语文味儿十足,学生读中感,读中悟,读中明理,充溢着阅读的感性与思维的理性交融的勃发之气。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问题牵引,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说中交流,在问中理解,极大地发挥了个人和集体的智慧,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潜能被唤醒,既训练了听说与读思相结合的能力。又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提升了语文素养。
【关键词】传统阅读教学的提问;主问题教学法;设计与运用;注意点
一、传统阅读教学的提问存在问题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的学习就是在提问中探究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
然而在传统阅读教学的提问中,不少教师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往往是好不好,是不是,等简单提问,或者是“文章可分为几段”,“中心是什么”等雷同提问,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繁多,过于琐碎,文章被肢解得支离破碎,课堂虽然热闹纷纷,但学生的理解是浮光掠影的,难以拥有自主的思维活动空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反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提问,而教师的提问关系到语文阅读活动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能否把握阅读要领,以及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要提倡“主问题”阅读教学法。
二、什么是主问题阅读教学
什么是教学的主问题?“就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粘合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余映潮《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就是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主问题设计,就是用精、少、实、活的问题激活课堂,精炼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直指教学目标,达到高效目的。
三、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和应用
1.从课文的标题入手设计主问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甚至是文章灵魂的再现。其内涵极为丰富,又具有统摄全文的作用。文章的标题往往点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主要内容、人物、主旨等。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因此,根据标题设计“主问题”,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章重点内容的阅读与探究,使学生能准确的把握文章重点,而且在内容理解上也能达到较高的深度。
如:莫怀戚的《散步》疑问,体现了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动人情景。这是本文的主体,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据此重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充满情感地朗读课文后,设计一个主问题:为本文拟一个新标题,并与原标题比较。学生纷纷拟出“三代人”,“背上的世界”、“浓浓的亲情”、“爱在田野上”等标题。通过这一主问题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赏析了其中蕴含的三代人浓浓的亲情:孝心、爱心、温馨、和谐,和美家庭的典范,很轻松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
2.从文章的结构脉络入手设计主问题
任何一篇文章,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并在文章的结构脉络中加以体现。所以从文章的结构脉络设计主问题,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能力。
例如吴均《与朱元思书》一文的第一段未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在文中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可以扣住此句设计一个总领全文的主问题:下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奇山,哪些句子写了异水,作者是怎样表现他们的“独绝”二字展开描写,结构上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3.从文章的主题思想入手设计主问题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站着读者,那边的桥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一篇文章的写作,都蕴含着作者一定的写作意图,主旨是理解文章的窗户,文章所选的材料都是为主旨服务的。巧妙设计主问题,打开主旨这扇窗户,便能正确理解、把握文章主题,有效地提高能力。
例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设计一个主问题:真正的英雄是应该具有什么精神品质?鲁提辖是真英雄吗?经过讨论,学生明确,一个真正的英雄要勇敢,但是不能急躁;要行动迅速,但不能轻举妄动;鲁提辖直率,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但是处事冲动。所以不是真英雄。解决这两个问题,学生即明确了文章要反映的主题,也达到了整体上的感知、理解课文的要求。
4.从文章的人物形象入手设计主问题
“阅读小说,要抓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正确认识人物形象,阅读小说的基本目的也达到了。”小说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抓住了人物形象,也就抓住了文章的脉搏,也就能带动学生对小说进行整体的把握与理解。我们可以以人物形象为突破口,来设计“主问题”,一般也能把握文章要点。在设问时,可以从人物形象分析、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或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等角度入手。
如学习鲁迅的《孔乙己》一文,可以设计主问题: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相关语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是好逸恶劳、穷困潦倒的人,便排出九文大钱,他是个虚弱、穷酸的人。最后归纳出孔乙己的性格特征:科举失败又以读书人自居,生活贫困爱面子又受人嘲笑,是一个即可悲又可笑的没路的读书人。这样就把握了人物形象,理解了文章。
参考文献:
[1]《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20讲》.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经验谈系列》.
【谈如何设计教学中的主问题万丽】推荐阅读: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10-25
教学设计论文如何写10-04
《沁园春·长沙》教学如何设计10-23
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06-28
浅谈多媒体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01
《如何使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 教学设计10-13
浅谈如何发挥青年职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06-06
浅谈如何发挥好曲艺在文化下乡中的作用07-07
浅谈如何进行教学评价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