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2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与反思2(精选8篇)

教学设计与反思2 篇1

廉庄乡中学 于得国

1.2.2数轴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有理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

2、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丢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我给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因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征、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轴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能正确地画出数轴。

(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任何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

2、数学思考

(1)通过观察与思考,建立数轴的概念。

(2)通过对数轴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3、解决问题

会利用数轴解决有关问题。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数轴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1)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

(2)正确掌握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教学的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五、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互相讨论,一步步地掌握数轴的概念,并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轴概念,从而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学法指导

为了达到学生主动的学习的目的,本节课采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观察发现,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主动探究-主动总结-主动提高,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感知知识的过程中,无疑提高了探索-发现-实践-总结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察温度计,并填空:

师生行为:老师演示课件,学生观察并举手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温度计并填空,为学习数轴概念做好铺垫。

2、出示课本第8页问题: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 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 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师生行为:老师发问:“请同学们思考: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方向、距离)?”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并画出图形。老师巡堂查看学生完成的情况,并请最先做好的两个小组派代表到黑板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考虑东西向马路上一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既要考虑距离,又要考虑方向,从而需要用正负数描述。

3、再次观察课本图1.2-

1、温度计,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

师生行为: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组内讨论,并派代表发表意见,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学生容易发现正数、0和负数都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点表示出来。

(二)数轴的概念

师生行为:老师讲解数轴的概念,说明画数轴需要满足的条件,并提醒 学生数轴的三要素;学生观察、理解。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数轴的概念及其所需要的条件。

(三)数轴概念的应用

1、讨论下列数轴画得对错?并思考你认为画数轴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什么? 出示课件

师生行为: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老师进行总结,并概括数轴的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和反思,使学生认识数轴的三要素。

2、画数轴

师生行为:师生共同归纳画数轴的步骤,要求学生独立画出数轴,并互相交流,老师巡堂并参与交流使学生弄清如何画数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画数轴,交流和反思,使学生真正掌握数轴的概念。

3、在数轴上表示下边各数: —1.5

0.5

+3

1.5

4、指出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出示课件

师生行为:观看课件的题目,要求学生在自己所画的数轴上完成,再由老师演示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数轴上的一个点只表示一个数,体会对应思想.(四)数轴概念的深化

填空:数轴上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边,距原点的距离是,表示4的点在原点的 边,距原点的距离是

。师生行为:通过填空,老师引导学生做出课本第9页的归纳。设计意图: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归纳出数轴上的点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数到字母表示的数)能力。

(五)巩固数轴的概念

1、课堂练习:

课本第10页的练习1、2题

师生行为:学生练习,老师巡堂、指导。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数轴的概念

2、小结: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2)画数轴的步骤: <1>.画直线;

<2>.在直线上取一点作为原点; <3>.确定正方向,并用箭头表示; <4>.根据需要选取适当单位长度。师生行为:老师发问,学生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3、作业:(1)必做题

课本第14页习题1.2第2题(2)选做题

①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的距离小于2的整数。②在数轴上标出-4和+4之间的所有的整数。

七、板书设计

课题:1.2.2 数轴

1、数轴的概念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画数轴的步骤

八、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2 篇2

显然,E非空有界。

根据集合E的构造方式,可以算的前一百位为1.414213562373095048801688724209698078569671875376948073176679737990732478462107038850387534327641573。

(1)当x=a0.a1a2…an>0时记x=a0.a1a2…an-(1an-1)999…;

(2)当x=a0>0时,记x=0(.a0-1)999…;

(3)0=0.000…

在这样的规定下,每个实数都可以表示为唯一一种无限小数,定义

根据集合E的构造方式,这种不断的循环逼近有确界,为。这就相当于对于集合E里面的所有数xn,x2n在n→∞时无限接近2,此时可以认为x2n为2。对1.4142135623730950488…取到第n位,记为xn,有xn∈E。若将E中的所有数按照小数的位数由少到多进行排列,得到的是一个可数数列,有

通常我们看问题会局限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对x=a0.a1a2…an…=b0.b1b2…bn…=y进行定义时会出现这样的说法:“如果aj=b(jj=0,1…),那么称x=y”这种说法是没有错的,但是在对进行探究时就行不通了,此时我们就要从确界的角度定义另外一种两数相等的判断法则。集合E的构造方式让人联想到确界,而让人联想到极限,这时一种新的思考角度和探索的方式就出来了,这意味着我们在探究问题时要以已有的观点和看法作为依据,学会将既成的结论转换并适当将其打破后重组,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分析问题,直到推理出我们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篇3

一、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首先利用“去电影院看电影这一教学资源,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入场券分别从单号入口和双号入口进入电影院,从而观察双号的特点,由此得出2的倍数的特征。让学生利用百数表这一学具自主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經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了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在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时,让学生独立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和同桌之间交流,学生很容易发现“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而这只是猜测,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能够得到结论就够了,而应该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不等于0的自然数中都适用呢?还需要研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是不是也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后逐渐扩大范围,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当下节课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就会大胆猜想,并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了。

三、精心选题,发挥习题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本节课教师设计了5道练习题。在巩固练习部分,注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找出2和5的共同的倍数的特征,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已经习惯于“你有什么收获?”而忽略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应该让学生在总结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得出这样的结论的,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善于应用自己总结的方法,从而发现更多的解题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高诗蕴.2和5的倍数特征教学片段设计与反思[J].新课程:小学,2013(09).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与总结2 篇4

在这一期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整个学期中,我们学习了七年级上册全部内容,其中包过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四章内容。

首先顺利的完成了制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安排。其次,从测试与电话反馈来看,本次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班的优秀率达到了80%,其中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都能接受并能运用。

二、在电话反馈中,绝大部分家长对学校与老师都很满意。

在教学过程中,从平时的练习和检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惰性表现突出。在新授的知识中,理解的内容少,记忆的内容多,特别是学生对记忆,掌握不够,容易出现三天不记,几乎忘记的现象。另外家庭中帮手较少,上课提问有时鸦雀无声。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与反思2 篇5

写在前面:

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设计生动活泼,深受学生喜爱,使学生深深走进文本;而且又能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工作效率,使自己能幸福地走在语文教学这条康壮大道上呢?我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再通过名师讲座的启示,使得“引导学生层层走进文本”的默会知识化为了自己的本土知识,这也将会是我以后在开展阅读教学设计的“法宝”。

从王菘舟老师的讲座中受到很大的启发,原来缩短自己探索的时间和遥远的路程,也是有“妙招”的:实录还原法、情境填空法、微格结构法等。

我发现王老师的实录还原法与夏教授的“论文介绍的方法、我的实践方法、方法改进、理论理解、思考与体会”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喜欢收集课堂教学实录,特别是名师的实录,有代表性的实录,收集了干什么?把实录还原教学设计,必须整体关照实录,条分缕析教学实录,很吃功夫,然后进一步,把教学设计还原教学理念,很累,但是非常管用。第一个来回,把理念还原成自己的设计,把设计还原实录,看看别人怎么实践的。

我举个例子,我研究支玉恒先生的课堂,支玉恒先生上《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拿到实录,二十页,是他儿子整理的,一共两万五千多字,支玉恒先生的实录百分百的原汁原味。我还原成教学设计,最后还远成三句话:第一句话是用心灵颂读,第二句话是用心灵倾听,第三句话用心灵表达。就三句话,很简单。我利用“他山之石”走上探索之路:

《花潮》

每颗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我的设计和实践:

“炫耀”可以换成哪些词?

在这儿,你感觉这是怎样的一种“炫耀”哪?(毫不拘束地„„)

你们在体会体会海棠树的那种心情、那种状态,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炫耀”?(快乐的、骄傲的)

每颗树、每一朵花会怎样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显示着自己的喜悦呢? 亲爱的海棠树,你想怎样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哪? 美丽可爱的海棠花,你想怎样显示自己的喜悦哪? 我的思考:

从王崧舟老师的《荷花》受到启发:

我学习王崧舟老师的“冒”的处理并自己把它还原成教学理念:从“冒可以换成哪些字体会比较?到引导学生“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到“你们再体会体会荷花长出来时的那种心情,那种状态,你觉得那是一种怎样的长?”再到“你们想呀,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呢?”一个冒字做足了文章,也才让这个“冒”甚至“冒”的神韵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第一层次是“冒”与其他同义词的比较;第2层次是由“怎样长出来”想象“冒”之形态,进入词之义和词之象之境地;第3层次这是“一种怎样的长”想象荷花“冒”的情态,由词之义达物之品之境地;第4层次“冒出来想干什么”已由物之品达到了物之韵之境界。《一夜的工作》

又学习王崧舟老师在《一夜的工作》中,对“极其简单”的深刻感悟所作的引领: 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

台灯,如此而已。

当你读到哪个词语的时候,你的心轻轻地为之一颤?

请大家注意“宫殿“这个词语,由这个词语你联想开去,这座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曾经是谁住过的地方?

这个人比赙仪还大。这是清朝的最后一个摄政王载沣住过的房子。你再想,这里曾经有过哪些陈设?

但是当这座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成为周总理的办公室,我们看到的却是——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你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读这一句话的?

如今,这座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成了周总理的办公室。周总理,一国的总理。你想想,他的手中卧有多大的权力呀!而他的肩上又有多重的担子呀!对于总理办公的地方,你们觉得应该有些什么?

是的,这些是应该有的陈设。在总理办公的地方放上这些陈设,一点也不过分那。但是,当这座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成了周总理的办公室,我们只见——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你看到真皮沙发了吗?你看到文房四宝了吗?你看到水晶吊灯了吗?没有,应该有的什么都没有!实在是太简单太简单了。但是我们分明感到,极其简单的是总理的陈设,极其不简单的却是总理的——

总理的为人、品质、作风、精神„„

那么当你明白这一点的时候,你将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朗读这一句话呢? 对于这样的总理,我们怎能不崇敬、不热爱呢? 我的解读与思考:

从设计中,我感觉到王崧舟老师从文本的“极其简单”中读出了“不简单”的很多层面的东西。

从“宫殿”和“极其简单”形成的鲜明对比 从“总理的办公室”和“极其简单”的矛盾之处 从“极其简单的是总理的陈设”,“极其不简单的却是总理的品质”的对比处入手

我们有时也需要从看似简单的文本、句子和词语中读出“不简单”的东西,那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才会成为有层次的有深度的语文教学。《鸟的天堂》

读着义务教材12册的《鸟的天堂》,总感觉是景山教材四年级的《鸟的天堂》原文来得好,原文原味原汁,行文流畅,就那样随随便便的娓娓道来。

面对这样学生学过的比原来优秀的文章,怎么办?如果是自己带上来的学生,就放心地点击复习一下就过去了,但是不是自己带的,总觉不那么放心,只能再花一节课时间学习。我的设计:

一、直奔中心:

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呀!

二、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片段:

1、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见到一只鸟,他看到了什么?

2、作者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呢?自由朗读写榕树的有关片段,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能读懂,呆会儿交流;哪些地方自己读不懂,可以在旁边作上记号。

3、交流体会榕树的大和茂盛 片段一:

生:枝干不可计数形容枝干多得数不清。师:怎么枝干会这么多呢?

生:因为榕树长得非常茂盛,所以枝干非常多。

师:这是你的理解,我看到有同学在摇头了,同一个地方,如果你有不同的见解,欢迎你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我知道榕树还有一个特点,它的枝上会生出一些气根,慢慢扎进泥土里,这个特点使它的枝干多。

师:也就是说“枝上生根”与“枝干不可计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读懂了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你很善于思考。

4、在这个部分,作者通过榕树的枝、干、根、叶写了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那静静的样子,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方法描写?

5、看这这株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作者听了有什么感受?

6、可第2次经过“鸟的天堂”后他有什么感受?(留恋)

三、作者又是怎样写鸟的?课文哪几处具体写了鸟?看看你最喜欢写鸟的哪一句话? 片段2:从叫、飞、扑这幅描写鸟儿的画面中,你觉得鸟儿怎么样? 生1:鸟儿在这儿生活得非常幸福。生2:鸟儿们很自由。生3:它们很快乐。

还可抓住“小画眉“的轻松快活来体会。板书:

榕树:大(枝干不可计数

枝上生根)

茂盛(叶多

绿)

鸟:多

到处都是鸟声

到处鸟影

快乐

扑 我的思考:

面对《鸟的天堂》这样的美文,究竟怎样“教“才能使它不糟蹋呢?而且文章相对而言比较浅显,没有什么词语可以抓,但扈晓波老师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出发来设计教学。而且两个方面的切入点“自由朗读写榕树的有关片段,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能读懂,呆会儿交流;哪些地方自己读不懂,可以在旁边作上记号。”“看看你最喜欢写鸟的哪一句话?”也都非常放手,调控自如,不能不说有一定的优势。

教学设计与反思2 篇6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姓、氏、李”等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姓、什、么”等生字,认识“弓、走、钅”等部首。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了解中国姓氏有多少,有什么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生字。

难点:知道姓氏的正确读法,了解中国姓氏文化。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

一、视频导入,活跃课堂

1.出示课件,播放《百家姓》表演视频。(学生专注观看)

2.同学们,你们会背诵《百家姓》吗?有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举手回答)(出示《百家姓》课件)

3.同学们非常棒,我为你们点32个赞。(教师简单讲解《百家姓》共有多少个单姓和复姓等)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今天的课文《姓氏歌》。(板书课题)1.背诵《百家姓》。2.说一说你知道的复姓。

诸葛

二、课堂游戏,引入课文

1.现在我们来做一个“你问我答”的游戏:一个同学问“你姓什么”,另一个同学就回答“我姓李(刘、张)”……

2.开始做游戏,同桌互相你问我答。

3.同学评一评,哪一桌回答得最好,并给予奖励。

三、朗读课文,了解中国姓氏

1.出示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画出要求会认的字,自由练读。

2.指导学生正确拼读下列汉字,指导正音。

姓氏李张赵孙周官双

3.播音乐,加动作,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4.同学们,课文读熟了,谁来说一说课文中都提到了哪些姓氏?(学生答:李、张、胡、吴、徐、许……)你还知道哪些姓氏呢?(学生自由回答)

5.出示课件,学习分解姓氏的姓氏歌。

三横王草头黄弓长张立早章古月胡口天吴

双口吕木土杜言午许双人徐耳东陈干钩于3.选出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并打“√”。

姓(xìnxìng)

氏(sìshì)

张(zhānzhāng)

孙(sūnsuēn)

官(guāngān)

钱(qiánqán)4.根据提示写姓氏。

三横草头()6.让同学们用上面学到的姓氏歌,来一次自我介绍。

(我姓李,木子李。我姓张,弓长张……)

7.全班齐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弓长()木子()

口天()干钩()

四、学习生字

1.课文读熟了,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有哪位同学能当小老师,来教同学们读一读课后的生字?请举手。(学生举手,领读生字)

2.课件出示会写字,找出本课生字中的独体字、左右结构的字,认识全包围结构的字“国”。

国:guó,全包围结构,部首是“囗”。书写时应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方:fāng,第三画是“横折钩”。

3.口头组词,记忆生字。

4.老师范写生字,学生练写生字。指导学生注意笔顺笔画。5.写出下列汉字的笔顺。

国:方:6.加一加,变成新字再组词。

女+生=()

又+又=()

囗+玉=()五、回顾课文,课堂小结

1.《姓氏歌》我们学完了,现在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领大家一起读一遍?

2.今天我们知道了许多姓氏,还了解了《百家姓》,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姓氏都是怎么来的吗?大家可以课后去了解一下。7.课后收集有关姓氏的小故事,然后跟同学讲一讲。

[教学板书]

姓氏歌姓氏歌 《百家姓》单姓复姓赵、钱、孙、李东方、上官…………

[教学反思]

开课伊始,我播放了生动有趣的视频,让学生去感受背诵、表演《百家姓》的乐趣,然后用游戏互动的方式导入课文,学生更易接受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姓氏文化这一说法比较久远,学生不太理解,但是姓氏又是伴随人一生的、不可更改的东西,所以学生学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再辅以简单易记的姓氏分解歌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要活跃得多。

教学设计与反思2 篇7

反思一:教材的调整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再单纯是教材的执行者, 而要成长为教材的二次开发者和拓展者。在本单元中, 我的教学内容是warming up and pre-reading。课本中的warming up and pre-reading部分内容不是很充分, 不足一节课。根据我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认为应该适当地增加一些和奥运会有关的内容, 增强学生对奥运会的了解, 同时为后面课文的学习打基础。因此, 我把这部分做了适当的调整, 除课本上本部分已有内容外, 以奥运为主线, 增添了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的举办时间和地点, 并把阅读后的练习一以及workbook中的运动项目一题添加到了这节课中, 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奥运会有关的信息, 为下一步课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反思二:问题的设置

问题设计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 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 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我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 启迪学生开动动脑, 激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在本课中, 我先让学生写出古代奥运会的时间、地点、运动项目、参赛国等, 然后让学生把现代各届奥运会举办时间、地点进行连线, 让学生说出奥运会的会旗、会徽等, 然后借助于学生熟悉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优势, 让学生说出奥运会在中国的内容, 如中国第一个获奥运金牌的选手和项目、时间以及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口号等, 最后让学生根据所学到的知识比较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 说出异同。另外, 还让学生了解了冬季和夏季奥运会的项目及我们国家在哪些项目中表现突出。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 学生充分地了解了奥运会。

反思三:学生的参与

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关键是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 妥善引导, 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为此, 首先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学生能讲的要尽量让学生讲, 学生能动的要尽量让学生动。其次, 要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本堂课中, 我基本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他们通过自己所掌握的及小组讨论得来的知识回答问题, 从他们的回答中做出适当的评价、更正, 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反思四:能力的培养

传统看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 但事实上仅仅传授学生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会怎样学习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英语教学中要突出“学”字, 让学生从“学会”转到“会学”,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借助导学案让学生提前检查自己对奥运会的了解, 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我提前下发的导学案内容, 通过查阅、讨论等多种渠道加深对奥运会的了解。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让几个小组分别板书他们的导学案内容, 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之后全班再统一讨论答案。通过这种方法, 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学习兴趣更浓了, 提前准备课上讨论更加深了他们对奥运会的了解,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五:德育的渗透

高中英语教材是一套集思想、科学、趣味与实用于一体的好教材。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内容,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本课的主题是奥运, 其精神实质即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为更快、更高、更远而努力。通过学习让学生能正确面对得失, 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反思六:存在的不足

本节课虽然是提前把导学案发给了学生, 但有的学生没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有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条件查阅某些相关的知识, 或者说教师高估了学生所掌握的奥运知识, 致使有的问题准备得不够充分, 所以一节课中有的问题处理得比较仓促。这些还应在以后教学中慢慢改进, 在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编制导学案, 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

反思性教学与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理解、特点、目的、实施;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2-0013-02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我们的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领域为我们师生共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一空间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都是很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在关于评价改革中,它强调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于这样的理念,针对我县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行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开展反思性教学研究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促使我们对反思性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学习和探讨。

一、对反思性教学的理解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是用课程标准对自己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不断回顾和检验,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的涵盖量很大,例如,教学设计中的目标设定是否合理,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目标达成是否合理等等。同时它研究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即学习方式的改变,它更强调教师如何“学会教学”,即教学方式的改变,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角色及行为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而学者型教师除了具有专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力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和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师不可奢望仅靠职前师范教育就可获得这些特征,而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掌握科学研究的本领。

二、反思性教学的特点

1.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

反思性教学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的教学,而是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主动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并据此及时调整原教学方案,组织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反思型教师在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之后,不仅想知道自己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等进行反思,因此总是喜欢问“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所以它是一种千方百计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

2.反思性教学以“两个学会”为目标。

学会教学其含义与学会学习有类似之处,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不仅学习教学的技术,还要学习、提高教学伦理水平。由于反思性教学的这“两个学会”目标,因此,它可使教师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将自己培养成学者型教师。

3.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

道德感的重要方面之一是责任感,这是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行为的前提,也就是说,道德感欠缺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和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性教学理论看来,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似乎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反思性教学既注意教师教学的技术问题,又把教学伦理与道德问题摆上重要日程。

三、反思性教学的目的

反思性教学旨在帮助教师以审慎的方式教学,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自己变成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见的行家,而这一切都正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素质。

四、反思性教学的实施

新课程的先进理念赋予了我们新的管理内容,要求我们改变自己的管理方式与行为。对反思性教学优势的认同,为我们的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我们深入探讨反思性教学的操作思路和方法。

1.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

我们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帮助他们了解新课程各学科、各学段的不同培养目标,从不同的培养目标中体味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角色、教育教学行为的潜在变化要求。让教师们明白理念、角色、行为的变化势在必行,这是我们寻求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则是满足这种需要的有效途径。

2.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反思性教学的理论。

我们首先学习了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的《反思性教学》的理论文章,了解了反思性教学的来源、兴起、定义、特点、目标、意义等;又组织教师们购买了美国作家写的《批判反思型教师ABC》等理论书籍。目的是让教师们不但了解反思性教学理论,而且内化吸收,从而变成教师的内在需求。

3.找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突破口。

一、二年级的数学课,按照教材编写意图是不要求教师书写教案的,它只是在教师用书中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依据自己的理解与教学实际做适当的填写,这无疑为教师们减轻了书写教案的负担,也为教师们提供了自主发挥的广阔空间,但是,它同时也存在着一种弊端:原来备课中的小结不见了。新课程又强调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开发者,而这样的角色定位最需要的就是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创造。而教学反思正是使教师总结、反思、改进、创造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决定以书写教学反思作为我们实施反思性教学的突破口。

4.设计书写教学反思的文本。

结合我县教学的实际情况,初始阶段我们是这样设计教学反思的:首先让教师对本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填写在文本的“问题集锦”中;然后选出本周课堂教学的一个教学流程,简单地填写在“教学流程设计”中;第三部分是让教师先取自己本周课堂教学中最精彩的片段写在“精彩回眸”中;第四部分是反思一周中教学存在问题的环节;第五部分是理论结合实践,谈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5.在实际的学习与运用中不断调整、充实。

以上五部分运行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这样的教学反思还缺少教师自我的、学生的评价与反馈内容。它对教师的自我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于是,我们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评价与反馈的内容。

6.结合培训内容,进一步弄清反思性教学的现实意义。

通过课程改革通识培训,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且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因为它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7.为教师的自主发展创设条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运行,我们发现,我们设计的教学反思文本的要求存在着目标均衡、分散的弊端,致使教师们的反思没有集中的关注点,问题的收集零散无序,难以归并、提炼,不利优化教学和指导区域教学的方向、方针和策略等等。此外,在教学反思书写中,教师们感到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所规定的格式也不利于教师的自我发挥。鉴此,我们及时调整了现有文本要求,即取消教师们必填写的具体的版块,而是建议重点从教学思路、结构、流程、问题设计、学情效果及反馈等进行反思,还可对关注点、课堂教学情境、困惑等进行描述分析,倡导教师自行设计或发挥,给大家提供了充分自主创造的空间。

总之,对于反思性教学和教学反思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已经历了从陌生到初步了解的过程,在继续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还将产生困惑甚至盲点,但是,有我们对反思性教学和教学反思的正确认识与执着追求,相信它会为我县的课程改革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一篇:七年级思品培优补差工作总结下一篇:级班管理会议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