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精选9篇)

大学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篇1

为了使我院大学英语教学更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版),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此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三)突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四)构建英语学习的“大课堂”。

二、改革内容

(一)课程设置

本科非艺术类256学时(含听说64学时,读写与听说课时比3:1)

本科艺术类128学时(含听说64学时,读写与听说课时比1:1)

专科所有专业64学时(听说在课外进行)

(二)教材选择

本科非艺术类听说课教材选用视听说教程

本科艺术类教材选用艺术类英语教程

(三)教学方法

大力推行交际教学法,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不低于教 1

学时数的四分之一。

(四)第二课堂

1.每天一小时英语(早读晚听各半小时)

2.每周一次英语角

3.每月一部英文电影

4.每学期一场英文比赛

(五)考核评价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说明:

1.平时成绩考核项目包括: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

2.期末成绩=读写成绩×80﹪+听说成绩×20﹪

3.期末听说测试在最后一次听说课上进行。

三、配套措施

(一)师资培训

引导教师的教学理念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

(二)语音设备

更新完善语音设备,适应视听说教程的教学要求。

(三)学生社团

英语教师积极参与指导英语类学生社团开展课外活动。

基础教学部

大学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篇2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式学习”, 通过教师预先的设计与组织, 学生课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学思考; 课内师生、生生之间开展积极的交流、展示;课外充分利用学校自主学习中心和多媒体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力求在减少面授课时的条件下, 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的基础上, 发展学生的交流、磋商、协调、思辨等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学期大学英语的基本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 以及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第一学期主要是将知识传授、文化介绍和语言技能培养相结合, 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阅读词汇量应达到四级大纲中的4000基本词汇和800个词组, 其中至少2200个积极词汇, 掌握常用快速阅读技巧, 提高阅读速度, 加强对语篇整体理解与鉴赏, 提高阅读理解水平与批判思维能力; 写作教学以分析文章整体结构与写作手法为主, 能就一定的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00~120词的短文, 能在阅读之后用5分钟写出简短评论和问题, 表达清楚, 无明显语言错误;能熟练地英汉互译题材熟悉的或学过的经典阅读文章;听说采用传统课堂与语言学习中心相结合的模式, 培养学生的语音识别能力、语篇理解能力, 对所听材料的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能力, 以及良好的语感和准确理解的能力, 并能通过跟读、模仿、复述与评述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程内容分析

1.课堂读写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 (二版) Book1, Unit1-5郑树棠, 国家级规划教材,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课外合作阅读教材 :《新核心大学英语泛读教程》Book1 Unit1-5蔡基刚,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3.课堂听说教材 :《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Book1 U nit1-5郑树棠,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自主学习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Book1 U- nit1-5郑树棠,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课外阅读与听力材料:“21世纪报”, China Daily, 经济学人, 纽约时报, VOA, BBC新闻, 普特英语网, 名人演讲, 经典英文电影与英语歌曲等。

四、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

根据合作学习 (CSR) 模式理念, 在开学第一堂课, 就要求学生按照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分成小组, 做好合作学习分组工作。每个组员要针对每个单元的课文话题内容共同讨论、准备, 相互学习。每个组员要有明确的职责与角色, 不可推卸责任。以60人的班级为例, 分十组, 每组六人, 各自角色如下:

A.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的时间、地点, 安排组员任务。

B.问题专家:负责回答小组成员的问题与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

C.代言人:代表小组在全班对讨论任务结果进行汇报。

D.监控员:负责每个组员讨论的参与和观点的收集整理 , 提供参考资料。

E.评估员:对小组讨论活动进行自评 , 对下一步活动提出建议, 并对其他小组讨论结果作评估。

F.记时员:负责课堂汇报时间, 把握提问时间限制。

课前教师根据每个单元内容, 布置不同的合作式学习任务 (阅读, 词汇, 写作, 文化等) , 每个组员都要对布置的内容进行认真预习与准备, 根据自己的职责做好小组交流, 再在课堂上进行全班交流与展示, 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质疑, 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

课堂教学以读写为主、听说为辅, 采取教师讲授与学生交流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以听力为主, 采取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法, 并利用自主学习中心开展各种与英语学习、英美文化等有关的讲座。

五、课程教学环节设计

1.基本课堂教学环节设计

授课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精讲多练, 讲析与操练相结合;讲习与讨论相结合, 传统与多媒体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 以课本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及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的具体环节: (1) 课前英语歌曲听写, (2) 四级学习方法指导, (3) 词汇教学, (4) 文化背景知识介绍, (5) 语篇分析, (6) 重难点讨论, (7) 写作方法指导。

2.合作课课堂教学环节设计

合作课以学生课前合作学习, 课堂展示, 生生、师生交流相结合, 以合作教学法和情境与启发式方法为主要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 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1) 词汇课合作学习流程

将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分给每个小组, 课前小组合作查阅字典, 查出单词的用法、搭配, 配以例句并集思广益, 发挥想象力想出单词的巧妙记法。课堂上由发言人向全班讲解, 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老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

(2) 导入课合作学习流程

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亲子代沟问题, 老师布置不同的合作任务给不同的小组。如:美国、中国不同代沟的划分及特点;代沟产生的原因;如何缩小代沟等。小组成员分组讨论, 制作PPT并在课堂上展示。老师点评总结。

(3) 听力预测合作学习流程

老师布置听力预习任务并讲解听力技巧, 学生分组讨论本次任务中各道题的中心、关键词, 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等。课堂上每个小组讲解一道题,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质疑补充。然后课堂上做听力练习, 验证预测效果。

(4) 阅读课合作学习流程

教师布置阅读任务并讲解阅读技巧。小组成员先按照阅读技巧独立完成阅读教程文后习题, 然后讨论答案, 错题的原因, 每道题的关键词, 在文中的出处, 文章的中心和生词、难句。课堂上由发言人讲解, 老师点评。

(5) 写作课合作学习流程

老师布置写作任务并讲解写作方法, 提供常用经典句型。学生分组讨论提纲、文章中心, 使用了哪些经典句式, 然后分头写作。写完后组内成员交换批改, 修改后上交。老师批阅后挑出学生常犯的错误, 在课堂上以竞标的形式拍卖错句给各小组学生, 拍到一个句子加2分平时成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错误并修改, 然后各小组发言人上台讲解并修改错句, 讲解正确再加2分。如果未能找出全部错误, 那么其他小组成员就可以质疑抢分。老师最后总结作文常犯错误类型。

六、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形成性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 录、访谈和座谈等, 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和监督, 促使学生有效学习。形成性评价占整体教学评价的40%, 主要指平时成绩与自主学习成绩。教师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占最终考核分数的20%。自主学习成绩由自主学习中心网络自动评分和老师评分相结合, 占期末总成绩的20%。

终结性评价是指期末课程考试, 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 包括学生所获得的读写译考试成绩和听说成绩, 占总评成绩的60%。

七、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实施合作式教学法, 倡导课堂教学、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自主学习的指导者,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能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树立探究精神, 提高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并能有效缓解教学内容丰富与课时减少的矛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09.

大学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篇3

关键词:口语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环节设计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内容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合作学习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形式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基于这种教学理念,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设计对口语教学改革是否能达到好的效果至关重要。

一、课程教学思路

1.课程概况

大学英语口语课是面向全校所有一二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公共基础课,也是必修课。选用教材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规划教材”《大学英语口语实训教程》全四册,每册包括十个常用话题单元。学期总学时数为16,学分为1分。

2.课程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需要完成从课前群策群力,预习准备,到课上发言讲演,提问回答的分工合作,到教师课中小结后的深度讨论和课末总结这一系列用英语口语完成的教学全过程。

(3)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探究式,体验式学习空间,增强他们独立和团队合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促成学生从被动接受型学习者向主动探究型学习者的转变。

(4)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英语口语的主动性输入大大增加,理解吸收知识的程度和速度加大加快,口语输出的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口语能力在讨论课的进程中悄然进步。

二、课程教学特色目标

通过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改革试点教学,学生应能:

1.通过课前准备练习提高英语自学能力,材料分析及综合能力,从比书本更丰富的课外材料中丰富及扩展话题相关英语知识结构;

2.通过对话题发言讲稿的编写自主提高英语语言归纳及表达能力;通过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表演等活动自主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对教师课中总结提出的新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开放性思维能力及综合全面思考的分析能力;

4.通过小组课前准备、课上讨论、课堂发言等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及沟通交际能力。

三、课程内容分析

以大学英语口语第四册第8单元Men and Women为例:

1.基本教授内容

Background information:①Men and women are biologicall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many ways.②Men and women are equally smart according to all forms of IQ test, bu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on how they think and act. ③Topics men and women care for are often different.④They are different in social status and roles,etc.

2.学生自学教学内容

相关单词、词组、句型等表达。

3.分组讨论教学内容

①Each student offer one difference of men and women, then summarize them(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②Debate: If you are given a second life,would you like to be a man or a woman?Why?

Understanding the opposite sex is really a hard work.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will exist forever. What we should learn is how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sexes. The essential thing we should do is communication.

四、课程教学环节设计

1.基本课堂教学环节设计

(1)导入部分。任课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等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本课探讨的话题,(3~5分钟)。

(2)口头报告部分。由负责本课预习任务的小组成员对本课涉及的英语语言点和知识点进行全英文的口头报告(10~15分钟)。

(3)提问环节。其余学生向做口头报告的小组进行提问,报告小组任何成员都可以回答。(15~20分钟)。

(4)学生评价。学生听众中每组的代言人综合了组内成员意见后对报告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15~20分钟)。

(5)教师评价及深入问题。(5~10分钟)。

(6)分组讨论。对于在上一环节中教师提出的拓展问题和疑难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结果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或每组指定1~3人发表见解。这一环节教师可视课堂剩余时间灵活处理。

(7)教师总结。每次课结束前教师对本次课的内容做个简短的小结,圆满完成这堂课的教学任务(2~3)分钟。

2.讨论课课堂教学环节设计

讨论课流程:每组同学提前两周收集与讨论主题有关的内

容,然后制定讲稿outline。第一课时:小组发言,其他小组提问,教师对学生尚未考虑到的问题适当补充、评价,引导学生全面深入思考,提出新问题。第二课时:课堂小组讨论,根据上一课时中教师补充和同学讨论中提出的新问题,对话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全方位分析,最后每组代表发言进行归纳和总结。

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如何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改变口语课看起来轻松热闹,但教学效果和质量不高的现状,除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以上讨论到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也同样至关重要。在这种口语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索质疑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贾遂芝.交流:互动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基金项目:武汉轻工大学面上教研项目(XM2012011)

北京大学人事制度改革方案 篇4

http://.cn 2003/07/07 14:59中国青年报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宣称:“北大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北大每个终身教授都是一流学者。”

按校方权威解释,北大改革方案提出的新的教师人事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1)教员实行聘任制和分级流动制;(2)学科实行“末尾淘汰制”;(3)招聘和晋升中引入外部竞争机制;(4)原则上不直接从本院系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新教员;(5)对教员实行分类管理,教师岗位分为教学科研岗位和专任教学岗位两类;(6)招聘和晋升中引入“教授会评议制”。

这些名堂,博学多识的北大教师们可能一条都不陌生。让他们感到陌生的,是这些在欧美大多数大学通行的制度如今竟要移植进中国大陆的校园里。校方解释———

所谓“聘任制和分级流动制”,是指在讲师和副教授岗位的教员都有定期合同,在合同期内最多只能有两次申请晋升的机会,不能晋升的将不再续约;副教授一旦晋升为正教授,则将获得长期教职(类似国外的终身教职)。

所谓“学科实行‘末尾淘汰制’”,是指:教学和科研业绩长期表现不佳的教学科研单位,学校将对其采取限期整改、重组或解散的措施;而在被解散单位工作的教员,无论有无长期教职,都得中断合约,但有些教员可能被重新聘任。这里,“业绩长期表现不佳”的标准是该单位在国内大学的相对地位,如某学科教研室长期排名在国内10名之后,将可能被解散。解散后,学校可能建立新的教研室,在此情况下,原来的一些教员有重新被聘任的机会,但不保证一定被聘任。

以上两条结合起来,基本上就是美国大学普遍实行的“tenure-track”制度。这种制度也被称为“up-or-out”(不升即离)合同。

在方案的第一次征求意见稿中,对“分级流动制”还有这样一项具体要求:“讲师层面的流动比例控制在总量的1/3以上,副教授层面的流动比例控制在总量的1/4以上。”因为反对的人太多,在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中被删除。

方案提出,今后,北大的讲师岗位要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尽量不留或少留本院系新毕业生;副教授和教授的空缺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晋升两种方式实现。

方案的第一次征求意见稿为此也定过一个死杠杠儿:“自2003年起,空缺教授岗位1/2以上对校外公开招聘,对外招聘名额不得用于内部晋升。”北大的许多讲师、副教授认为拿出一半以上的空缺教授岗位给外人会造成对于自己人的“不公”,因此激烈反对。于是在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中取消了比例限制,改成了“内部申请人和外部申请人平等竞争”。尽管做了许多具体的调整,但方案的大原则没变。校方认为:“这些都是国外大学的典型做法,无论这些大学是一流的还是三流的。”而北大的目标是世界一流。张维迎说:“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北大所有的正教授都应该是相关学科领域内至少是国内一流的学者,而不能只满足平均水平是国内一流的学者,就像哈佛大学的正教授必须是世界一流的学者一样。”

“自从我当校长以来,每年都会收到不少同学的来信。他们说有些老师上课不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告诉本报记者,“我们给社会的承诺是让最好的学生接受最好的教育。如果教师队伍不行,这一点很难做到。实际上,学生的良好素质在有些方面掩盖了教学问题。”

张维迎进一步解释:“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有些教授在国内学术界也谈不上什么优秀,是二三流的水平。学校的一个基本判断是,在目前的正教授中,一部分是优秀的,一部分基本满意,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则是不合格的。在不少院系,80%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声誉是由20%的优秀教员创造的。”

张维迎说:“我们的本科生不是万里挑一,也是千里挑一,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的大学里也是最优秀的,社会当然有权利要求北大的每一个教师也是全国最优秀的。”

发起这场改革之前,1999年至2001年,国家财政额外支持了北大18亿元,每个教师都大幅度增加了工资。又正好赶上了一个退休高峰,许多“文革”前毕业的老教师近几年陆续退休,腾出了一大批高级职称岗位。尽管许智宏校长有意识地加大了引进外部人才的力度,但内部有些不该晋升的讲师、副教授,也获得了升职的机会。

普通教师也许不会认为北大拿国家这18亿有什么不合适。但北大的校领导们却感觉到这笔钱拿得烫手。“社会上对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反映。一些政府部门的主要官员甚至明确地提出对我们的批评,说北大教师质量的提高速度和科研水平远远赶不上国家对北大的支持速度和北大教师的工资增长速度,有些人甚至提出把用于北大清华985计划的经费转投于农村普及教育的建议。”张维迎告诉教师们学校管理层所面对的巨大压力,“我们可以说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业,不能要求投资有立竿见影的功效,但10年以后我们还能说这样的话吗?”

问题的关键可能就在这儿———那18亿已经花完了,以后北大还想再向国家要钱,而继续要钱就必须先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如果我们不能通过一流大学的建设扭转我们在社会上的形象,国家对我们的支持力度就难以保持现在的势头,我们的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张维迎说。

大学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篇5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初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制定并在全国部分高校开始试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自《教学要求》在全国部分院校开始试点以来,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和关心这次改革,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材使用等各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参加试点的学生也普遍反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实现了个性化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为此,作为对我国在校大学生英语能力是否达到《教学要求》的主要鉴定手段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必须相应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使考试更好地为贯彻《教学要求》服务。在教育部高教司的主持和领导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组和考试委员会经过反复研讨和论证,并广泛听取了大学英语第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制定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标准化考试。因此,考试改革的方向是在保持考试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同时,使考试最大限度地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正面的导向作用,即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引导师生正确处理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更合理地使用四、六级考试,使考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目标是更准确地测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以体现社会改革开放对我国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一个超大规模的标准化考试,因此考试的改革需前瞻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分步实施,既有近期改革目标,又有中长期规划。

近期内,四、六级考试将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改革计分体制和成绩报导方式。自6月考试(试点)起,四、六级考试成绩将采用满分为710分的计分体制,不设及格线;成绩报导方式由考试合格证书改为成绩报告单,即考后向每位考生发放成绩报告单,报导内容包括:总分、单项分等。为使学校理解考试分数的含义并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考试测量的结果,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将向学校提供四、六级考试分数的解释。

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四、六级考试将加大听力理解部分的题量和比例,增加快速阅读理解测试,增加非选择性试题的比例。试点阶段的四、六级考试由四部分构成: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综合测试和写作测试。听力理解部分的比例提高到35%,其中听力对话占15%,听力短文占20%。听力对话部分包括短对话和长对话的听力理解;听力短文部分包括短文听写和选择题型的短文理解;听力题材选用对话、讲座、广播电视节目等更具真实性的材料。阅读理解部分比例调整为35%,其中仔细阅读部分(careful reading)占25%,快速阅读部分(fast reading)占10%。仔细阅读部分除测试篇章阅读理解外,还包括对篇章语境中的词汇理解的测试;快速阅读部分测试各种快速阅读技能。综合测试比例为15%,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完型填空或改错,占10%;第二部分为短句问答或翻译,占5%。写作能力测试部分比例为15%,体裁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试点阶段四、六级考试各部分测试内容、题型和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试卷构成

测试内容

大学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篇6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积极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试点工作,实施“五破五立”新时代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实证探索。为确保做好本试点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简介

实施“五破五立”新时代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其中,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唯项目”倾向,建立“德智体美劳五育”要素并举发展,是着力解决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全面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落实举措。

项目名称: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试点工作,实施“五破五立”新时代高校学生评价机制实证探索。

试点承担主体:党委学工部(学生工作处)

试点项目负责人:XXX

试点工作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二、主要目标

试点主要目标:探索“五破五立”新时代高校学生评价机制。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破除“五唯”唯一性,允许多元化全面均衡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预期成果:把“破五唯”和“德智体美劳五育”作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环节,积极构建符合学术发展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评价体系。

试点起止时间:2022年3月-2024年12月

阶段目标:

1.2022年,对照“五破五立”目标及预期成果系统梳理和总结工作基础、成功做法、典型经验、突出问题,统筹谋划建设目标、改革思路、重点任务、关键举措。

2.2023年,按照试点工作计划,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对“德智体美劳”进行综合评价,探索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确保试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力求取得实效。

3.2024年,对有关“五破五立”新时代高校学生评价建设成果和推广成效进行归纳、总结和综合分析,形成最终探索报告。

三、可行性分析

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让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力争聚焦聚力、取得实效,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人才培养筑牢更高水平、更加科学的制度基础。

“五唯”是当前教育评价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而对于“破五唯”,取而代之是建立“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更加突出质量和贡献导向,理念、方向、原则是既定的,针对上述“五破五立”,我校整合现有资源,在方法路径上探索抓落实,在策略、技术层面上做优化。对此,我校拟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技能优势和个性特长,从而提高学校、社会和学生家长对这种模式的认可度;有利于调动学校评价改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助于培养既掌握技术操作,又掌握技术理论的复合型人才。

四、重点任务与进度安排

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化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应有地位。着眼于“怎么教和学”,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优化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管理、完善学业考试辅导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规范学生学术行为。

实行课堂作业查重制度,杜绝课程作业抄袭、复制。严格执行毕业论文抽检和查重制度,健全毕业论文盲审制度,对抄袭、伪造、篡改、代写、买卖论文等学术不端行为严肃处理。

(二)改进学生评价机制。

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注重考查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内容具体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及社会实践等;在评价程序方面,每学期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按要求收集能够反映其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活动记录、典型事实以及标志性成果等相关材料,写实记录成长过程,尽可能记录下学生各方面的突出表现,如:学生选修模块学分、学科特长和竞赛获奖记录等。在整理遴选、公示审核的基础上,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探索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三)促进学生学术创新。

逐步提高课程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提高课堂讨论、课程论文、课程作业、课题研究等过程考核在总评成绩中所占比重。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第二课堂成绩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作为评奖评优、入党、推免的重要参考。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度,支持学生进实验室、进课题组、进科研项目。本科学生要全员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各类学科竞赛,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强化综合素质提升。

实施“大学生文明修身”计划,引导学生自觉加强个人修养;充分运用专业优势、院系特点,开展内容鲜活、形式多样、超接地气的体育、美育、劳动等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激发学生劳动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组织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活动,倡导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鼓励学院组织学生开展晨练、夜跑、体育嘉年华等体育活动;开展“劳动最光荣”系列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五)选树学生典型模范。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对在品德修养、学习研究、服务同学、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明奉献、志愿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和优秀集体进行宣传表彰,大力弘扬校园正能量;进一步发挥奖学金助学金在育人方面的激励作用;开展“榜样是看得见的力量”校园模范宣讲活动;进一步发挥好典礼仪式教育的育人功能。

五、保障措施

(一)注重顶层设计,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

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坚持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根本遵循,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完整体系,将“德智体美劳五育”综合素质评价融入高校学科发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方面,从整体高度进行规划设计。建立一套完整的学生综合评价记录、查验、整理、评分、公示、推荐采用体系,并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教辅人员、班委、学生会等各方面力量,全力实施。

(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合理设置分值。

按照“德智体美劳五育”分类,细化评价细则,兼顾每一块内容设置,保证评价指标客观、科学。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具体设置中,以总分百分计,智育占70%、德育占15%、体育、美育和劳育各占比5%,对于参与活动不积极的学生,要有相应的处罚,最后综合评价的分数则是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总分减去处罚分。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评价则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课程成绩、竞赛成绩、体测成绩、志愿活动工时数等都可以定量打分,最后综合评定出每位学生的成绩。

(三)重视评价结果反馈,提升评价质量。

严格按照相关细则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程序,学生按要求汇总整理本学期相关材料,认真填写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提供个人相关材料,并自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得分。综合素质评价小组根据学生提供的相关材料,计算出每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得分。对于评价分数不理想的学生,采取谈话的方式了解具体原因,通过反馈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篇7

“卓越计划”的目的是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着力解决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问题,加紧培养一批创新性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工程科技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哈尔滨理工大学是黑龙江省属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哲、文、法、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学校的“老牌”专业,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已走过60多年的历史。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黑龙江工学院的铸造和热处理专业。1978年,黑龙江工学院更名为哈尔滨科技大学,铸造和热处理专业在八十年代初就拥有了硕士学位授予权。以钨系抗磨铸铁、厚大断面球铁、冲天炉熔化带理论、战国青铜编钟的研究与仿制、WGQ系列电磁无损检测仪等为代表的科研成果享誉国内外学术界。1998年,原热处理和铸造专业合并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05年该专业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被列入黑龙江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按照“卓越计划”的要求,在通用标准的指导下,以行业专业标准为基础,结合专业特点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本文以我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重点阐述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所采取的改革措施。

1 工程教育改革

1.1 培养模式

本专业的标准修业年限为4年,按照“3+1”模式进行培养,即3年在学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和做毕业设计。3年学校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着重进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理论课和校内实践课教学,1年企业学习主要任务是系统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并完成毕业设计。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及工程项目研究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企业先进文化,增强大学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由于“3+1”培养模式,缩短了校内学习时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1.2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由于“卓越计划”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为重点,所以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删除或者压缩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删除了部分计算机课程,压缩了部分机械类课程等;同时把能在工厂实习时讲述的专业课略讲,这样原先7个学期的课程才能保证在6个学期讲完,余下1年时间到企业实习。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热处理和铸造专业进行,要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能反映当代铸造和热处理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水平,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

1.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理论实践双过硬

师资队伍包括高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和兼职教授。为了培养高素质工程创新金属人才,必须建设一支无论是工程上还是理论上都过硬的师资队伍。

(1) 高校师资队伍过工程关。利用现有的产学研基地,选送教师到企业进行短期培训,进一步开展中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训练。鼓励青年教师到东安、东轻、哈飞、哈量等大型企业的博士后工作站工作,深入企业一线。在引进专业教师时,优先引进有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人才,特别强调从企业引进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人才。校内工程教育培训,以拓展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工程教育视野为目的,深入开展工程教育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培训和交流。对学校内教师进行的工程教育培训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工作量核算、职称晋升等环节。

(2) 企业技术人员过理论关。聘任具有较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技师作为学校的专职教师,负责校内实验、工程实训等教学工作,为学生专业技能培训提供支持。聘任人员由企业推荐,学校进行理论培训,合格后上岗。目前我们已经聘请了东安公司的刘洪汇、谢维升,东轻公司的周江、吕新宇等高级工程师作为专业兼职导师,负责学生在企业实习时的具体工作;同时他们还负责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和研究生工作。

(3) 来自企业的兼职教授总把关。邀请大型企业的高级技术人才或高管作为学校的兼职教授,负责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与考核。定期为学生开展企业技术、企业管理、团队精神、职业生涯等方面的讲座、报告,全面负责在企业阶段的培养工作和验收。

1.4 条件建设

(1) 校内教学和实训条件建设。条件建设包括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及设备、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先进的实验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料等。在教学中提供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促进教师进行多样化教学;要强化实践教环节学,构建科学、优化、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对金属材料方面先进技术及相关实验、实训课程的整合力度。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充分利用好现有设备,做好设备的整合工作,老设备可用于学生认识、拆装等教学环节;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购置具有先进性和社会生产发展相适应的新设备;使学生通过实训或实习得到工厂化生产的锻炼,学到更贴近就业岗位需求的实践技能。

(2)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对企业的培养基地、实习场地的选择要注意专业方向要与国家重点发展的工程领域相一致,与企业的主流产品相一致,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一致。努力在企业与学校之间实现互补双赢。

2 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改革

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对“卓越计划”的实施的成败至关重要,学校要与企业共同制定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

对于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由专业教师和学生辅导员带队,负责学生的组织管理和与企业的协调与交流。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学生进入企业学习前,企业进行安全教育,并指派企业专人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建立学生之间、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学校辅导员的联系网络,针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及时沟通。

学生在企业实习由专业教师带队,负责学生的组织管理和与企业的协调交流。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学生在企业实习效果考核标准,该标准根据不同企业实际情况制订,要具有可操作性,学生达到该标准后方可回校进行毕业设计答辩。

学生在企业学习实行双导师制,由企业选派的教师和校内教师共同指导。企业教师主要负责产品研发、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设备操作,校内教师负责题目的选择、开题、中期检查和解题验收工作。

学生进入企业的第8周进行开题,第18周进行中期检查,在学生离开企业的前2周进行结题验收,完成结题验收的学生回到学校参加毕业设计答辩,学院将邀请部分企业指导教师参加答辩工作。开题、中期检查不合格的学生需要重新开题或中期检查。结题不合格者,不能参加毕业答辩,须在企业继续完成实习内容后方可回校申请毕业答辩。

3 结语

通过制定基于“卓越工程师”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为实施“卓越计划”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对于工科其他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以及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然,培养方案是“卓越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卓越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借鉴、探索与总结,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应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卓越计划”培养方案。

摘要:本文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目的和要求出发, 以哈尔滨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 针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特点, 对该专业培养方案改革进行了阐述, 主要从工程教育改革和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改革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金属材料,改革

参考文献

[1]卢均治, 刘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实验实践教学, 2012, 11:95-96.

[2]周英.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人才.中国大学教学, 2011, 8:11-13.

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探讨 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一、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还远远不够成熟,在他们的思维里,也许根本就没有该如何学习的想法,以及学习对自己的意义有多大这样的概念。他们在接受知识的时候往往只是凭着自己的一种喜好,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务必要让他们对这样一种他们并不熟悉的语言产生兴趣,这也是笔者认为小学英语改革的第一步。当然也可以采用游戏、表演等模式教学。众所周知,爱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多采用游戏的学习方式。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可以搜集一些简单的小游戏,然后将游戏中的一些关键词汇翻译成英语,然后同学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必须用英语去表达某个单词的意思,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会话交流。还可以设计一些奖罚的环节,当然最好也是和英语相关联的。有时候一些游戏在老师看来虽然很简单,但是事实上小孩子的思维也很简单,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小学学生年龄这个实际因素,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简单的思维,才会对很多事情产生兴趣,而兴趣一旦产生,对于小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也就会事半功倍。

除了爱玩,小学生还有一点就是好动。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进行教学。英语里面会涉及很多的动词、名词等,对于那些常用的英语动词,我们可以在教他们英语读音的同时也教他们相应的动作。而有些名词是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例如:各种动物。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产生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单词的了解与记忆。

二、加强学生互动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强化英语交流能力。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方便双方或者多方的交流。而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交流这一块确实存在很大问题。因此很多学了英语很多年的大学生在用英语交流时也往往是力不从心。对此,笔者认为在小学英语改革上,必须从娃娃抓起,加強英语的交流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英语的听、说、读、写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就笔者多年经验而言,它们之间也有一个先后过程。也就是听、说是第一性,读、写是第二性。了解了这样一层关系之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适当地进行几人的交流和互动。例如:情景模拟、故事表演等。有目的的提高小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其次,培养英语思考的能力。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必须要让学生可以掌握自主思维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面对一门陌生的语言,必定会有很多不解与疑问。这时候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学生答疑解惑,而是要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然后尝试找到问题的关键。这样一来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也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三、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很多人觉得创新应该只是对那些国家的核心产业具有重要影响。但笔者却不以为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非常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为只有从小学生抓起,做好最基础的启蒙教育,才能让学生将来在运用英语上的过程中流畅、自如。因此,对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创新思维的培养,笔者也认为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一下几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第一,在模仿中进行创新。天才总是从模仿开始的,那么语言的学习也可以从模仿中进行、学习。小学生在语言能力的发展上还没有成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原声英语儿童电影或者一些英语歌曲等,让他们一遍表演的同时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以及神态等。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在培养了他们英语语感的同时,也可以帮助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第二,在合作中进行创新。强调合作是教学过程中经常提到的,当然小学教学也不例外。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并完成相应的任务。这样小学生可以在合作中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这样就发挥了取长补短的作用。而与此同时,每个人思维的不同,让他们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想出的解决方法也会不同,当大家组织在一起时,就会有多个思维在运作,那样对培养创新思维也是不错的途径,应引起英语教育者的重视。

四、总结

笔者一直认为任何好的教育都应该从娃娃开始抓起,因此对小学生的英语教学改革方面,需要教师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并能够团结合作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不仅帮助他们掌握了一门重要的语言,也适时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些对于他们以后漫漫的学习生涯也有很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优明.《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方案初探》[J].科技信息.2011,(19).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 篇9

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要走出发展困境,就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指导思想

1、调整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开展模块教学,强化项目训练。

2、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别采用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生源普遍较差,而且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统一标准的考核办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根据新生入学考试成绩,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形式,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改变考核方式,制订相应的分层考核标准,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把同一专业划分为多个发展模块,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模块加强学习,开展模块教学。

设置专业模块,有学生自己选择,将通过第二课堂、选修的形式来加强模块教学,让学生学有所长。在开展模块教学的同时,结合中职学校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的考核形式,针对职业技能考核的实践操作项目,开展项目实训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还要根据考核题库开设实训项目,有利于把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学有所用。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优化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功;让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2、优化教学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创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优化教学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促使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

4、优化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讲究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致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优化教学手段: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优化教学内容:熟悉课程标准,落实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传授与训练;充分挖掘与利用现行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7、优化教学时间:要压缩教师单向传输信息的时间,精讲精练,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和作业的时间。

8、优化教学评价:以学论教,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依据,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功能

三、教改的组织领导

长:刘自强 副组长:王留国 张福亭

员:姚金辉 李爱丽 张红峰 张元峰 康秀荣

四、学习阶段

只有学习,才能掌握新的知识和新的育人理念,专业组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学习,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和各类专业进修。

1、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组织专家来校作有关讲座和报告。

2、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

到网上收集课题和课件,探讨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以自学为主。

3、进行校内、外交流探讨活动

教师与教师之间,专业组与专业组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进行相互探讨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4、进行各项专业技能学习

加强教师技能学习可利用校园网资源进行组内学习,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到相关学校进行取经学习,还可到国外进行培训等。

五、试点、探索阶段

(一)进行试点准备:

1、专业负责人要做好本专业教学指导和支持服务的整体方案。

2、教研组长要做好本课程教学指导整体方案,编制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辅导资料等,编制课程教学实施细则(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做好课程教学活动安排(师资培训 教研活动),做好本课程资源建设(教材、教参、课件等)。

3、任课教师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授课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试题库

(二)在作好上述准备的基础上进行试点探索

1、在专业基础课教学时,借助有关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和模块的教学。

2、在专业实践课的教学中尝试项目展开,专业训练,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六、实施改进阶段

1、建立以“技能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专业毕业学生的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确立以“专业基础课”为依托,培养本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各教研组要制订各专业课程的基本技能达标要求,制订好实习大纲,建立相应的技能等级和考核制度。

2、实现“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

为培养学生广泛的专业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拓宽学生的择业面和社会适应能力,任选课打破专业限制,学生自由参加选择,实行“学分制”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尝试实行弹性学制。

3、加快教师教学模式的改进

在教师中进行教学大比武,经常性地进行评课、说课等比赛。选派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实习,增加动手能力,到企业、学校参观学习,进一步更新观念,拓宽思路,为今后的进一步改革打下基础。

七、教学模式改革

(一)推行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时段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推荐时间为20分钟):

课前,教师要在研究课标、把握教材、分析学生的前提下,按照我校导学案设计的要求,集体研究精心设计出导学案并在课前的头天晚自习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完成导学案中的各项内容。学习目标要严格遵循课标、教材的要求,注重显性的知识和能力,要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融入知识和能力目标之中。

课堂上,教师要认真检查学生的导学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通过学生板演(板演的人数不少于5人次,充分利用前后两个黑板的空间)、学生互评、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导学案中题目的设计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充分体现“小台阶、大容量、快节奏、勤反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学会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在“自主学习”的时间里,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是否有效?“先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即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8人左右学习小组,针对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共同进行探究。

第二时段 释疑点拨(推荐时间为10分钟):

本时段重点解决教学中的“五点”(重点、难点、热点、易错点、易混点),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宏观的角度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规律和方法。

在“释疑点拨”的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教案中设计的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针对教学中“五点”而设计的,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梯度和台阶,要有挑战性和创新性,接近学生最近的思维发展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综合等思维品质和批判精神。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此类问题多是有一定难度的倾向性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要求学生敢于质疑,争论和各抒己见,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必须紧紧抓住。

为此,教师要积极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已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于向书本和权威的观点质疑和发问,甚至提出离奇古怪的问题,表达自己见解和感受。学生讨论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更正和评点。通过讨论即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必重复讲解。对于学生不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当的讲解。此类问题多是难度较大的倾向性疑难问题,但教师不要急于告知现成答案,可以采取师生讨论、典型启发的方式进行讲解。此时不能就问题讲问题,而是重在通过讲解典型的例题及其变式,由个别到一般,上升到规律层面,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真正扫除疑难。

在解惑结束后,教师一定要用简明的语言进行当堂小结。小结要与课始出示的目标相呼应,要做到画龙点睛,分清主次,又要特别注意促使学生将本节所学内容化零为整,以达到条理化、系统化,并适时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使学生形成善于整合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时段训练检测(推荐时间为15分钟):

本时段是在“自主学习”和“释疑点拨”的基础上对学生能力的拔高,主要针对学案中的“能力训练”题进行的当堂训练,重在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当堂训练的主要目标就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使感性上升为理性,形成规律,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当堂训练要重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向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当堂练习的题量要适度,时间为15分钟以内,要象考试那样,要求学生在课内独立、按时地完成,培养学生在课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学习的能力,从而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还有助于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预习新课创造条件。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点评和总结,争取做到“堂堂清”。

课后,将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题记录在教师的错题本上,建立错题档案,为以后的“周测”或“月结”做好充分准备,也便于教师找准出错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以上三个时段之间是交叉关系,自学有疑才有释疑和当堂训练,自学之中也有基础训练,释疑当中更离不开思维和技能训练,训练检测中也有讨论和知识的学习运用。绝不能将三者完全割裂开来。

(二)技能打包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在专业技能课中的推广

1、技能打包教学能较好地把握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及实际应用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达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目的。

什么是“技能打包教学”呢?先要清楚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哪种实用型人才,围绕这种实用型人才去考虑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和处理、课时的分配、教学模式的采用、教师特长的发挥等等问题,统筹安排,打成一个“教学包”来实施、检查。

以“网站建设与维护”这一实用技能而设置的“技能打包教学”为例: 对于“包”中的课程设置,要依据培养实用型人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选择课程,整体考虑教学进度、大纲、难易程度、最终效果等。将《色彩与构图》、《计算机应用基础》、《网页美工》、《photoshop》、《dreamweaver》《access数据库基础》、《flash》、《asp.net动态网页设计与应用程序开发》等多门课程打入包中,既要考虑它们的难易程度,还要避免知识的重复讲授,将每门课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再研究如何串联在一起。由于网页制作技术发展很快,制作网页的应用软件不断推出,使不少教材有知识点重复章节,这些内容在每一本教材里都是必须的,而采用“技能打包教学”,从整体教学目的出发对教材大刀阔斧砍去重复章节及知识点,经过打包后的课程设置,缩短了课时数,增强了教学效果。

2、尝试建立财会模拟实验室、商务模拟办公室、搭建网络实训室、布线实训室等,在实际教学中,运作的基本方式是在“工作岗位”上的学习,采用的正是行为导向教学常用的几种方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表演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

上述教学法的共同特点有三个: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性学习为主;二是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三是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

教学组织形式采取自我控制的独立作业、小组制定计划独立作业以及小组作业等多种形式,具体采用哪种形式要视培训目的、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任务的不同而变换。例如,要突出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则要求较多地采用小组作业形式,这样可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使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如何合作、如何解决矛盾,等等。

实践证明,技能打包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职业学校专业实践教学的难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增长相关知识。

八、教法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理论教学要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强化应用。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般说来,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常常是因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所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出于对课程应用性的考虑,与掌握某种技能相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为重要。因为,走出校门的学生必然会遇到更新的知识、技术及设备,甚至不到几年,在学校掌握的设备技术可能就会被淘汰,相关技能也就失去了应用价值。而且,庞杂的课程内容全部利用课堂来解决,也几乎是不现实的。这些都要求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计划的自学。

2、化繁为简,以例代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职业教育的教学,不在于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多高,对公式、定理的证明有多么完美,重要的是学生是否对教师所讲的知识有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是否会应用。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烦琐的理论以形象生动的、实际鲜活的例子直观化、简单化,让学生易于接受。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也利于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4、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手段。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借助于多媒体、模拟、仿真、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改革措施

1、坚持学习制度。要求教师认真阅读有关的教育报刊、书籍,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业务学习内容要与校本培训工作相结合,对教师加强新课程培训。我们特别注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课堂教学。主要学习了各学科课程标准、《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成长》、《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给教师的新一百条建议》等。通过学习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牢固确立素质教育观、课堂的主阵地观、学生的主体观和大教育观。

2、充分利用教研时间深入探讨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从如何导入、如何设计、如何创设情境、如何处理应发事件、如何组织学生等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教师们畅所欲言,结合自己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看法、谈建议、谈体会,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各学校坚持推门听课制度。校长带领教研组推门听课,每学期各校至少进行一次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邀请骨干教师到校授课,以补充村小学校教师客观上的不足之处。听课后进行课堂教学研讨、交流,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

4、开展常态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以骨干教师带动全体教师。以各学校、中心教研组为活动阵地,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在各学校开展优质课评比的基础上,推荐优秀教师执教小学的研讨课,交流课堂教学经验和体会。每学期在驻地小学组织一次学科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并从中选出各学科教师参加全区的常态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或优质课评选活动。

在每年的巩义市教研室视导工作结束后,我们根据各教研员对讲课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针对教师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专门召开了一次全体教师会议,传达了各学科课堂教学的要求,指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会后,授课教师老师分别为老师们上一节汇报课,并现场说明课堂的设计思路,解答听课教师的疑问,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做法。

5、组织教师观看名师的课堂教学录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观看相关学科的教学录象,看后交流心得、收获。

6、外出学习、观摩课堂教学。每学期,我们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研讨、听课活动,派出教学骨干教师虚心求学,回校后认真反思、交流心得,并在全小学中举行公开课,展示学习收获,以求得共同提高。三年来,外出学习的教师达几百人次,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7、实行骨干教师送课到校制度。凡是取得巩义市级以上荣誉或教学能手的教师,每学期要送课到结对学校,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8、针对师资力量整体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我们以分层培养为策略,以校本培训为主要途径,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力争尽快有效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对上岗未满三年的教师实施“合格工程”,主要通过校内师徒结对,促进新上岗教师缩短成长期;对上岗三年以上的教师实施“优质工程”,主要采取与各校骨干教师结对的办法来促进教师的成长。通过听课、上汇报课,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尽快得到提高。

上一篇:人生的定位下一篇:黄金产业园可行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