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数据管理系统(共8篇)
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来源:国土资源信息化 作者:杨利民 刘顺喜 赵强 彭程 郭双仁 发布时间:2009.04.221、引言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先后分别开展了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在此基础上,各地建立了城镇和农村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但二者是相互独立的。二者相互独立,地籍信息的日常变更维护不方便,容易产生土地利用信息不一致,不利于土地调查成果的应用,也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地籍信息的要求。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国土资源信息化的热点和难点。车学文等对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只是在某个方面或一些具体技术层面进行论述,没有整体构想,对系统功能、数据组织等考虑不够,也没有对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案。我国一些地方,如:江苏省徐州市、湖南省湘乡市等建立了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国土资源部也在浙江省义乌市开展了试点,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不成熟。湖南省湘乡市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没有投入实际运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管理系统软件也是分城镇与农村独立开发、测评的,国家也没有制定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进行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需要有全面、系统、宏观的理论作指导,需要有整体开发技术方案,需要解决开发路线、技术标准、系统功能、系统结构、数据组织等重大问题。笔者对湘乡市数据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试验,撰写此文,以与同行商榷。
2、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技术难题
2.1调查精度或比例尺不同的问题
城镇土地调查要求采用的是1:500比例尺的调查精度或1:1的实测精度。农村土地调查要求采用的是1:10000或者更小比例尺的调查精度。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后,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的比例尺要统一,但城镇土地调查成果的精度不能损失。
2.2坐标投影系统不同的问题
城镇土地调查采用的是1.5°分带独立坐标系。农村土地调查采用的是国际标准的3°分带。建设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将城镇土地调查成果转换到国际标准的3°分带,才能保证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相衔接,同样的,必须保证城镇土地调查成果的精度不能损失。
2.3各城镇分散分布的问题
城镇土地调查边长投影变形值每公里不得超过2.5厘米。县(市、区)辖区内各城镇相互间的距离,近则几十公里,远则上百公里,很难用一个坐标投影系统来确保境内所有城镇的边长投影变形值不超限。
2.4表示内容不同的问题
农村土地,城镇内部的地籍和地形地物要素等都不予以表示;城镇土地调查,城镇内部的地籍和地形地物要素等都要详细表示。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二者兼顾。
3、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3.1基本结构
数据管理信息系统有两个分数据库,即: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和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是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与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融合后形成的数据库,以反映土地资源和土地权属信息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城镇与农村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权属、土地权属界线、线状地物、图斑或宗地编号、农村土地登记资料等信息,不包括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内的地形地物和土地登记等信息。城镇与农村的土地信息分层存放。两个分数据库通过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互相链接成为一个整体,可以实现变更互动。
3.2基本功能
(1)制图功能
输出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图,城市、建制镇只能是一个图斑,城镇内部的地籍和地形地物要素不能显示。输出的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城镇内部的街道、街坊、宗地、宗地编号、土地利用类型、界址线等地籍要素和地形地物要素都要显示。此外,城郊结合部的同一土地利用信息,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应该完全显示一致,不能出现矛盾。
(2)统计功能
要按照国家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能够自动完成城乡土地利用分类面积的统一统计,并且不重不漏;而不是先分别进行城镇与农村土地分类面积统计,再用手工相加的方式进行城乡土地分类面积汇总。
(3)登记功能
按照规程对上地登记发证精度的要求,能够分别进行城镇土地登记发证与农村土地登记发证。
(4)变更功能
当城镇或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发生变化,变更数据管理信息系统时,只要更新一处信息,与之相关的土地类型、土地权属、地类符号、宗地编号、宗地属性、统计数据等所有信息都能同时变更。
(5)管理功能。要具有扩展性,既要能够满足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护、建设用地审批、地产市场管理等土地管理业务的需要,还要能够满足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团体对土地利用资料的需要。
(6)查询功能。要具有开放性、灵活性,能够提供及时、快捷、方便的服务,满足公众查询城镇或农村任何一宗地的土地利用、土地权利状况等信息的要求。
4、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途径
4.1分别开展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
城镇近郊区有道路、沟渠、河流、铁路、公路等明显线状地物的,可以依这些明显线状地物为界,划定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范围,城镇与农村独立开展土地调查。难以按明显线状地物划定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范围的,农村土地调查应覆盖包括城镇在内的辖区所有区域,城镇按规划区或指定范围进行土地调查。
4.2建立城镇与农村初始土地利用数据库
采用统一的软件;或者建库标准、数据格式一致,能够进行数据相互转换的软件,建立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要包括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土地规划、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等。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应包括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城市规划、土地等级、土地价格、正射影像图等。
4.3进行坐标系统转换和地类综合取舍
将独立坐标系的城镇土地调查成果,转换至农村土地调查采用的国际标准分带坐标系统。按照农村土地调查标准,将城镇建成区以外的农用地、零星建设用地等进行综合取舍,并编写图斑号。
4.4进行城乡土地调查范围的衔接
在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内,将城镇土地调查边界线的坐标串复制到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城镇土地调查与农村土地调查,同时对同一城镇进行了土地调查的,要删除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中城镇土地调查范围内的农村土地调查信息,即:使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中城镇土地调查范围内的农村土地调查信息为空白。
4.5农村与城镇土地利用数据融合将经过坐标系统转换及农用地、零星建设用地综合取舍的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成果,导入到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填补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相对应的城镇空白部分。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中,土地利用、土地权属、街坊范围等信息以外的有关属性资料,如身份证明、调查表、权源资料、审批表、土地登记表卡、建筑物与构筑物及地形地物等信息不予复制。街坊范围线作村级权属界处理,宗地视同为图斑,宗地界址线作图斑线处理。
4.6设置城镇图斑开启功能
将城镇土地调查范围内的城镇建成区,设置为可以打开或关闭的功能。解决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作和土地分类面积统计等问题。
4.7进行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边界要素接边
以城镇土地调查结果为准,进行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边界的权属单位、权属界线、图斑或宗地界线、线状地物、地类符号、图斑编号等的接边。
4.8建立数据管理信息系统
城镇与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经过融合与要素接边处理后,形成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将未经坐标系统转换、农用地与零星建设用地综合取舍的原始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与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相对应的城镇图斑挂接,在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与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之间设置变更互动路径,建立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
5、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方法
5.1数据管理系统更新
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后,可以直接采集入库,更新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城镇土地变更调查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后,要对二部分进行更新:一是将变化信息经过坐标系统转换后,更新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二是用变化信息直接更新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
5.2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的应用
进入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后,可以直接进行农村土地登记与土地登记信息查询。打开城镇内部信息后,可以进行城乡土地分类面积汇总。关闭城镇内部信息后,可以制作小比例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图。
5.3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应用
用输入城镇名称、城镇代码、双击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城镇图斑等方式,进入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进行城镇土地登记、土地登记信息查询和制作大比例尺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工作。
6、几点认识
6.1不能强求城镇与农村建立同一调查精度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
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可以统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但很难统一调查精度。小范围内可以采用同一精
度的土地调查成果,建立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但整个县(市、区)建立同一调查精度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不现实,一是耗资巨大;二是技术队伍力量不够。城镇是以土地产权管理为主,精度要求高;农村是以土地资源管理为主,精度要求低,在整个县(市、区)建立同一调查精度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必要。只有根据实际需要,城镇与农村分别进行不同精度的土地调查,内业建库将二者进行合理的逻辑整合与拼接,才是科学合理的。
6.2将城乡土地调查数据简单整合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必须考虑各城镇边长投影变形值、城镇与农村土地登记发证精度、城镇与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作、城乡土地分类面积的统一统计等多种因素,将城镇与农村土地利用数据进行逻辑的有机融合,建立数据间的链接、转换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各种业务对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专业要求。
6.3不同调查精度的成果可以在一个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内运行
目前,许多人有一种模糊的认识,认为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的比例尺不同,无法将两个调查成果整合在同一个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内。其实,城镇土地调查地形地物点都有坐标,农村土地调查图斑线等也有坐标,这就决定了城镇与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可以在一个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内运行。
6.4城乡土地调查范围要衔接
要建设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使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范围的分界线完全吻合一致。用大比例尺图的图廓线或其它方式划定调查范围线都将增加建库的难度。理想的情况是在城镇周边有能在小比例尺正射影像图上反映明显的线状地物作为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范围的分界线。
6.5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应是开放的,面向广大社会用户
既要根据国土资源部门自身业务特点,考虑国家、省、地、县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保证各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网以及土地利用变更、行政审批、行政管理等业务的需要,还要考虑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多样需求,以适应社会发展形势。
参考文献:
[1]车学文.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初探[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3,6:27-30
[2]徐财江,陈志荣,腾龙妹.土地利用时空数据管理与挖掘应用研究[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8,2:3-5
[3]陈永华.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与运行管理[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8,4:12-14
[4]姚艳敏,吴丽芬,等.关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常见问题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1998.3
[5]李红娟,邓军.县级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6,1:19
[6]沈陈华,郜莉.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调查模型的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107-110
[7]吴长彬.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02,5
[8]韩伟刚.基于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的地籍数据库建设研究[J].浙江大学,2004.5
[9]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S].2007.12
[10]国土资源部金土工程办公室.国土资源数据库整合技术要求(试行)[S].2007.3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S].2007.12.31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S].2007.12.31
[13]国家土地管理局.城镇地籍调查规程[S].1989.9.6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土地利用现状分类[S].2007.8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MapGIS,土地利用数据库,空间信息技术
0 引言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 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在加快, “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城市”、“数字区域”等战略工程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近年来,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正在孕育着一系列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 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安全。正是由于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项目顺应社会信息化潮流而上, 其目的是为了查清某一行政区域内各类土地利用和农村土地产权状况, 全面更新现有土地现状数据图件资料, 并将这些调查成果数字化, 保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图件资料的现势性和准确性, 为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日常管理等工作提供基础性资料, 确保相关土地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MapGIS作为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地理信息平台, 其功能和性能是一流的, 安全性也是最可靠的。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MapGIS平台的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
1 系统设计原则
作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标准化; (2) 一致性; (3) 完整性; (4) 有效性; (5) 安全性; (6) 扩展性; (7) 可管理性; (8) 先进性。
2 系统设计目标
(1) 实现对土地利用数据库的高效管理。
(2) 衔接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满足省级土地利用数据更新及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变更工作的要求。
(3) 支持省级土地利用数据库与省级其他数据库系统之间的连接和数据共享。
(4) 为国土资源厅电子政务平台的应用提供土地利用数据支撑。
(5) 满足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与社会公众对土地利用信息的需要。
(6) 满足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外业核查工作的需求。
3 数据库设计
3.1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它包含某一行政区域内所有的行政代码与行政名称、坡度码与坡度级别、权属性质、地类代码与地类名称、测量控制点、界限类型、界限性质、等高线、图层等数据信息。数据字段是数据检索的重要手段。
3.2 数据库的物理分离与逻辑统一
本系统数据库是一种大型树状基础空间数据库, 通过多级行政区划代码体系构建多粒度的空间数据集。在海量的地籍信息数据库中, 利用省、市、县粒度数据集之间行政区划代码形成的行政区划索引快速检索出相应数据。通过这种机制系统最终实现在物理上分离的多源、多比例尺、多投影方式的一体化管理, 实现图形数据浏览查询统计的动态交互、自动切换, 达到逻辑上所有数据完全一体, 既方便了更新又便于使用。
3.3 数据存储
在数据库的物理分离与逻辑统一的基础上, 将数据按行政辖区和年度存放在指定的物理数据库中。数据的名称应反映数据的行政辖区和年度, 以方便数据检索。
3.4 数据访问方式
本数据库系统采用当前流行的ADO数据访问方式, 并通过网络连接直接访问SQL Server、Oracle数据库, 遵循开发式系统标准, 支持运用TCP/IP协议的LAN和WAN环境。
3.5 数据安全机制
在建设土地利用数据库时, 安全性是考核数据库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 是保障合法用户利益不被侵害的基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中采取的安全保障措施主要有:通过数据所有权的验证机制, 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通过授权机制, 实现用户数据的共享。
3.6 海量数据的管理
本系统涉及到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数据存储量都在TB级以上。采用海量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对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能真正实现数据的共享, 是实现数据库物理上分开、逻辑上统一的关键。按这种数据组织方式, 结合灵活的具体实现, 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可以提供给用户灵活直观的数据入库手段、强有力的数据查询途径和高效快捷的漫游显示等功能和特性。系统针对国土资源数据管理的特殊性提供给用户块与块间的拼接功能, 易于实现对整体查询和归并检索输出, 同时保证快速、高效的性能。
4 用户界面设计
本系统采用Windows界面, 集菜单、工具条、图形显示、文档显示、历史记录、属性浏览等可视区域于一体, 增强了用户界面的可操作性。图形化的操作界面清晰, 数据显示, 数据和文档的打印, 浏览所见及所得, 各种输入操作与常用软件基本一致, 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5 功能设计
5.1 功能集成技术路线
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维护中心―业务单元”模型。每个业务单元都是一个插件, 所有的插件都遵循统一的接口。各业务单元模块采用注册方式, 在维护中心登记, 最终形成有机整体。功能集成技术路线示意图如图1所示。
5.2 综合框架
综合框架侧重综合维护, 为各业务单元模块提供接口。为了使应用系统插件开发时更简单, 并尽可能兼容以前的系统模型, 综合维护部分在底层对MFC的机制进行了改进和扩充。主要功能包括:
(1) 插件的调度。将业务和功能封装为插件, 对于已有插件集可任意组装。业务变动时只要提供不同插件组合, 而不用修改程序。
(2) 综合数据的管理。综合框架负责数据的底层维护管理、界面显示。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 可以提供不同的视图来显示全部或特定专题数据。
(3) 通用功能的提供。在综合框架内, 提供了基本的GIS查询统计功能, 使各个业务插件不必重复开发此功能, 只需专注于具体业务功能即可。
5.3 业务模块
业务单元模块主要侧重对业务进行封装, 主要包括:
5.3.1 系统维护管理模块
系统维护管理部分主要是提供一个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的高度集成化的工作平台, 实现诸如:权限设置、系统备份与恢复、流程定义、机构用户调整等, 保障系统稳定、安全、快速运行。
5.3.2 业务管理模块
业务管理的主流业务管理部分主要包括:
(1) 工程管理模块。主要分图层管理、图幅管理和权属管理三大功能。其中图层管理主要是对系统分析土地利用数据库而得出的土地利用专题图件和影像数据的管理;图幅管理主要是标准图幅输出和对图幅的查询统计;权属管理主要是管理行政索引图和行政代码。
(2) 数据更新维护模块。功能主要包括在线的批量数据更新和增量数据更新, 离线的批量数据更新和增量数据更新。
(3) 查询统计模块。功能主要包括属性查询、条件查询、通用查询、选择范围分析、任意范围分析、导入范围分析, 以及报表统计输出。
(4) 成果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图形和表格的管理, 已生成的图和表在成果管理中成为历史成果数据。主要功能包括历史图形的查询、统计, 对历史统计数据的查询, 打印出图成果。
5.3.3 公共管理模块
公共管理部分主要包括系统维护管理、客户端管理、公共功能管理。
6 结束语
开发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是土地管理的需要, 它能为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日常管理等工作提供基础性资料, 确保相关土地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
[2]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与发展动态[J].地球科学, 1998 (4) .
[3]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管理;大数据
1.引言
近年来,由于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而土地利用和管理形势观测分析却不能仅仅依靠这些土地利用数据资料,还需社会、自然、经济资料,以及土地督察机构日常调研、监管等工作的资料。现在使用的土地利用和管理形势观测分析方法主要有: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专题分析法等[2]。然而面对这些包括海量的、异构的、多源的空间和非空间数据以及价值密度低的数据,用传统方法已经很难进行有效的处理分析
针对类似于具有上述特点的数据,人们找到了一种新型的关于海量数据的处理方法。2011年5月,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在美国举办的第11届EMC World年度大会中,首次提出“大数据”的概念。而早在1980年,世界著名未来预测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就将大数据热情地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可以说21世纪,“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3]。
2.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大数据的发展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发展趋势明显,应用前景巨大。将海量的原始数据汇聚,并通过有效的处理分析,获得数据中的潜在规律,使之能够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这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虽然目前对“大数据”的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各领域都存在一个普遍共识,即“大数据”的关键是在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数据中,快速获取信息[4]。维基百科中将大数据定义为: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从大数据的处理过程来看,大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包括:大数据采集、大数据预处理、大数据存储及管理、大数据分析及挖掘、大数据展现。在大数据处理技术方面,Google起步比较早,自行开发了第一代、第二代GFS。大数据分析所涉及到的数据挖掘技术主要有:BigTable、Megastore、Spanner、FI、Cosmos、Haystack、WEKA、RapidMiner、PMML、Mahout、Dryad、Pregel等[6];几种典型的数据查询技术包括:Dremel、PowerDrill、Impala、Caffeine、Percolator等。
目前大数据技术主要应用在商业、经济、医疗以及制造业等领域,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效果。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沃尔玛分析顾客的购物行为,为商品等的合理配置提供了依据;华尔街“德温特资本市场”公司分析民众的微博信息[5],以此决定股票的买入卖出;美国Equifax公司分析客户各类消费信息,推断客户的支付意向等。
学术上目前对大数据的应用研究也比较广泛。周为钢等将大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在智能交通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赵云山等总结出大数据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研究与典型应用;王浩等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下的岩土工程监测问题;杨哲宇研究了大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李忠等进行了地震监测大数据技术的研究。
然而在土地利用和管理方面,目前鲜有与大数据有关的学术论文。而随着大数据理论与应用的不断发展,加之我国土地利用矛盾的不断加剧,可以预见,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和管理形势分析,以及研判未来土地利用管理变化情况,为国家土地督察机构提前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制定相应的措施提供参考,将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3.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土地利用中
3.1大数据技术影响土地利用研究的发展方向
数据的不完备或者数据量不够大时,会对土地评估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有效的土地决策需要大数据的参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已经被网络所覆盖,信息爆炸。随之而来的便是数据成本降低,我们可以比以前更加方便便捷的获取到海量的数据。另一方面,土地相关数据库和其他行业数据交叉,从海量的看似无序或者无用的数据中往往可以得到具有对土地利用分析具有价值的信息,所以跨界大數据的发生将使得土地评估和督查更加的合理
3.2改善土地利用效益评估的合理性
传统的土地利用效益评估中,对于各层影响因素的选择,权重大小的确定对最终的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在现在的评估过程中,基本是考专家打分即德尔菲法来确定的,这使得评估过程主观性过大,影响土地效益评估的合理性。而运用大数据的处理技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因子的选择以及权重大小的确定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评估的合理性,是的评估结果更加客观。
4.结束语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各个行业的渗透和发展,而如何将大数据为我所用,通过大数据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也将成为今后的热点。确定适合于土地利用和管理形势观测分析的数据处理方法,并通过相关大数据技术以实现对土地利用和管理数据的分析,同时将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必将对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智慧,张泉灵.大数据技术研究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06:957-972.
[2]涂新莉,刘波,林伟伟.大数据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06:1612-1616+1623.
[3]邹捷.大数据技术发展研究综述[J].科技风,2014,14:258-259.
[4]杨哲宇.大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环境与生活,2014,04:49+51.
[6]曾毅,刘冬荣,胡卫星,肖芳.湖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06:54-58.
[7]Shengmei Luo,Zhikun Wang,Zhiping Wang.Big-Data Analytics:Challenges,Key Technologies and Prospects[J].ZTE Communications,2013,02:11-17.
数据库建设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
现将《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3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为确保我省按时保质完成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库、上报和汇交,现就有关事项一并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是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基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规划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领导,专题向政府领导汇报,把规划数据库建设作为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业务来抓。要按照国土资发〔2011〕3号文件要求,采取切实措施,确定专人负责具体抓,层层明确责任和任务,落实经费,尽快建好数据库,确保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顺利报批、备案和实施。未按时完成数据库建库工作的,暂缓受理该地区建设用地报批。
二、加快推进,确保建库质量
目前,我省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但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稍显滞后,与国土资源部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组织规划编制技术单位,对照市(地)级、县级、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6~1028)(以下简称规划数据库标准)及国土资发〔2011〕3号文件要求,开展各级数据库建库工作,按时保质完成规划数据库建库、上报和汇交。各市州务必在今年7月1日前将经验收合格的数据库报省厅备案。
三、认真研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规划数据库建库要求高、时间紧,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针对规划数据库建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组织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要重点抓好乡(镇)规划数据库建设,对乡级(包括城关镇)规划数据库应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基础建立。根据数据库建库要求,我省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必须采用正版软件,提交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数据格式应满足MapGIS系统平台运行要求。
附件:《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3号)
摘要:土地档案是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活动中形成的一项专门档案,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加强对土地档案的管理和利用,不仅可以为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而且能够为确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提供法律凭证和依据。土地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已成为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亟待重视的一个课题。
土地档案是国土资源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文字、图表、光盘、声像、电子文件等材料。因此,做好新形势下土地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土地档案,开发利用
目录
一、土地档案的含义及土地管理档案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2 1.土地档案的含义 „„„„„„„„„„„„„„„„„2 2.土地管理档案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 „„„„„„„„„3
二、土地档案的管理 „„„„„„„„„„„„„„„„6 1.做好土地档案的收集基础业务工作 „„„„„„„„„6 1.1丰富馆(室)藏量,优化馆(室)藏结构 „„„„„6 1.2加强土地档案的管理工作 „„„„„„„„„„„„7
2、主动服务,变封闭为开放
„„„„„„„„„„„„7
3、提高土地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8
三、土地档案开发利用的社会实践与思考 „„„„„„„9
1、当前土地档案开发利用的基本现状
„„„„„„„„9
2、土地档案开发利用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10
3、土地档案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1
4、土地档案开发利用的建议与思考„„„„„„„„„12
一、土地档案的含义及土地管理档案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
1.土地档案的含义
土地档案是国土资源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文字、图表、光盘、声像、电子文件等材料。它是一种重要的具有长期查考、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反映着城镇和农业建设生产用地发展的历史真实面貌。了解土地档案的作用,大力开发土地档案信息资源,提高土地档案的利用率,合理地利用土地档案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国土资源管理和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地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已成为档案工作者最为关注的话题。
总之,土地档案是不同历史时期土地档案制度和措施的汇集,也是各项技术成果的真实记录。它对于保护国土资源、合理开发、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具有凭证、参考作用。它不仅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土地管理档案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
土地管理档案,作为土地管理部门维护社会稳定、开展 土地管理工作的真实、完整记录,在伴随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正在动态地调整其自身的结构,不断地丰富其内涵。在结构和内容上,从原本仅有综合文书档案的基础上,逐渐成为全面覆盖土地管理工作各个层面的档案体系。在载体运用和信息传递方式上,正在由单一手工整理方式与笔写盒装形式向着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不断与国际上广泛运用的档案管理手段接轨,适应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在档案提供利用方面,也正以规范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的方式,为政务工作和社会各界的使用提供翔实可靠的信息。勿庸置疑,土地管理档案在土地管理工作的发展过程中,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土地管理档案可以“历史的告诉未来”。常言道,读史使人理智,是说可以借鉴前人经验,少走弯路、斜路。土地管理档案涵盖了土地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土地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规、典型经验、工作成就,编制机构的历史沿革等资料。从某种意义上讲,土地管理档案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史志”。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社会呼唤着符合新时期新形势新情况的新政策、新法规出台。而土地管理档案则翔实地记录了“昨日”的历史,它的内容正是当今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的借鉴和依据。
其次,土地管理档案是土地管理工作者宝贵的“数具 库”。档案工作的立卷之本是忠实于客观现实,在立卷归档理念上,要求在编制案卷标题时不加浮华修饰之词,作者名称、涉及事项和使用文体这三要素应准确不赘述,真实反映档案的内容。在案卷质量上要求分类准确,按时间顺序编排,内容连续,符合逻辑。从土地管理档案构成看,它覆盖了所有土地管理业务,记录了各项土地管理工作进程,是土地管理业务极为珍贵的资料来源;从检索工具看,各类专业档案均要求建立案卷索印,存放索引,尤其是目前运用了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了档案信息系统,更为人们查找利用档案提供了便利条件。可以说,土地管理档案是土地管理工作难得的“数具库”。
第三,土地管理档案在保护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档案与信息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其内容和载体本身富含知识的高新科技成份,可当之无愧地充当第一生产力的角色,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应该这样认识和定位档案信息工作。因此,加强档案工作,与时俱进地革新档案管理手段,努力提高档案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社会利用水平,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该以创新的思维方式认识该项工作,摒弃原先那种认为档案是纯消耗、可有可无的偏见,大力发展土地管理档案事业,提高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第四,土地管理档案岗位可以锻炼培养人才、万事人为 本。由档案工作的性质所决定,这是一个以服务中心、服务全局为要务的岗位,其宗旨是为全局服务。因而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具有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具备分析判断资料成果的文化涵养和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只有德、才兼备素质高的人,才能担负起这项编建土地管理工作“数据库”的重任。实践证明,在档案工作岗位上,可以使人的德才素质得到升华,可以培养出深受各界欢迎的有用人才。
二、土地档案的管理
近年来,在转变国土资源利用方式和深化国土资源管理改革的新形势下,在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提速的过程中,土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愈显重要。主要表现在:
一、土地档案是确定土地权属,是采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科学管理土地的基本依据。
二、土地档案是征用土地和处理土地纠纷、查处违法占地凭证。
三、土地档案是重要的技术资源,是研究如何管好、用好土地资源的基础,它不仅用之于现在,还要服务于未来。
1.做好土地档案的收集基础业务工作
1.1丰富馆(室)藏量,优化馆(室)藏结构。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馆(室)藏与档案利用的效果是成正比的。馆(室)藏越齐全、丰富,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机会就越多。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扩大收集范 围,丰富馆(室)藏内容。首先,按照制度、规范要求收集整理好机关文书、人事、会计、基建、实物等档案。其次,着重抓好土地占用、土地审批、建设用地补偿使用费征收及使用、“招拍挂”运行等土地资源使用与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土地档案。最大限度地增加馆(室)藏量,努力创造一个门类齐全,分类编目正确合理的综合管理体系。另外,还应加强档案鉴定工作,及时将已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进行鉴定销毁,这样既可以降低保管成本,又可以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1.2加强土地档案的管理工作
(1)重视土地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档案信息量充足、完整、真实、系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加强土地档案的标准化文件的制定工作。使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环节都按一定的标准来进行。论文检测。
(3)建立、健全科学的、实用的土地档案检索体系。提高向社会各界提供利用土地档案信息的工作效率。
(4)注重做好土地档案的编研工作,以便有针对性的搞好服务。
2、主动服务,变封闭为开放
由于档案本身具有的潜在价值不能自发地实现,必须借助人们的开发利用活动,才能使其充分地表现出来。因此,新形势下,土地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为经济建设和各项国土资源工作服务的思想,改变过去那种看门守摊、坐等上门的 被动服务状态,变封闭为开放,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一方面,紧紧围绕社会的需求,找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把握时机,主动配合社会活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凭借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利用网上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优势,与其他档案机构联网,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使“死档案”变成“活信息”,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另一方面,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增强全社会的档案信息意识,宣传土地档案效益实例,扩大档案的知名度,使人们了解土地档案的价值和作用,提高土地档案的社会地位与影响,便于今后的利用。
3、提高土地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的实施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档案业务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服务水平。因此,必须重视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论文检测。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坚定的事业心和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
二、努力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但要加强学习档案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和拥有现代化的知识及其他社会、科技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我;
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档案工作是一项科学性、业务性很强的重要工作,要做到档案材料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全面的文化知识及熟练的专业技能;
四、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更新服务观念,强化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以适应档 案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五、具有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精神,以及保守机密、自我牺牲的品质和综合协调能力。另外,建立合理的档案利用制度,也是提高土地档案利用率的又一有效途径。
三、土地档案开发利用的社会实践与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土地档案的业务管理工作已经由整理、保管、利用逐步转移到档案的开发利用上。这不仅是土地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整个土地档案工作的目的所在。加强对土地档案的管理利用,不仅可以为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而且能够为确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提供法律凭证和依据。只有搞好档案的利用,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不断提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才能使人们重视土地档案工作,才能提高土地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因此,依法合理地利用好土地档案,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提高档案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1、当前土地档案开发利用的基本现状
第一,土地档案的特点。与其他门类的档案相比具有库藏量大、面广、种类多的特点,不仅涉及到机关、事业单位,而且涉及到每家每户。特别是随着土地价值的日益突显,土 地价格的不断攀升,土地档案作为有效的法律凭证,其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长。
第二,土地档案利用的数量和频率增多加快。据我们各年度档案利用统计数字表明,前来利用土地档案的人次、卷次、复制档案资料、出具证明在逐年增加,这是随着社会经济建设加快呈快出的发展趋势。
第三,土地档案利用的覆盖面扩大。从本单位土地档案利用的统计分析来看,较前几年土地档案利用重点是服务于本单位各项工作查考、法规监察、经济建设,以及为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等。而近年来,土地档案利用不仅为本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更多地为社会各界、民间所充分利用。如: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权属纠纷、房屋拆迁、买卖、赠与等一系列土地活动无一不需要土地档案的查阅,覆盖面日益广泛。
2、土地档案开发利用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第一,为土地产权的变更及换发证书提供重要凭证作用。近年来,土地市场十分活跃,土地用途变更、使用权转让时常发生,土地档案为土地的产权登记、变更提供了大量的档案资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第二,为旧城改造和房屋拆迁提供依据作用。随着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旧城旧村改造工作日益繁重,尤其是农村 的房屋拆迁工作,有不少农户没有办理土地登记手续,甚至有的土地证已经丢失,给房屋拆迁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土地档案就成了确权的重要依据,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为农村社会稳定起凭证作用。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土地补偿已成为征地工作中的一个焦点,通过利用土地档案为土地补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有效地保证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第四,为解决土地产权纠纷提供有力凭证作用。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买卖、拆迁、继承的发生有时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纠纷、上访,给领导和有关部门带来不便和工作被动,土地档案便成为司法以及房地产部门解决纠纷的根据。
3、土地档案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土地档案开发利用的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县、乡(镇)两极国土资源档案建立归档后,储藏起来就万事大吉了,实际工作中不注重档案的深层开发利用,“死档案”变“活档案”的意识不强,档案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作用发挥得不够。
其次,土地档案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低。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应该走市场化经营的路子,实行有偿服务,互惠互利。充分体现出信息既是资源又是资产的重要性。
第三,土地档案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土地档案专业人才离国土档案事业飞速发展形势的需要尚有一定程度的距离,特别是档案专业 知识和现代化技术知识的缺乏,这些都影响阻碍了档案工作的开展和档案事业的发展。
第四,大量的档案需要进行信息化处理。离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有一定距离。
4、土地档案开发利用的建议与思考
第一,加强国土资源档案队伍建设。随着档案管理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扩展,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做好几点工作:(1)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档案人员应具备较高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要肯有较高的档案理论水平和较强的业务水平,还要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具备掌握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能力。(2)掌握不断发展需要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可通过网络使公文的流转更简便、更规范。(3)加强局与乡镇间的沟通合作。档案室与各乡镇兼职档案工作者密切协作,通过资源整合,及时增加档案信息量,丰富室藏。乡镇国土资源所也应该从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过渡到专职。
第二,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技术,把国土资源档案室建设成为收集、储存、利用土地档案的信息“基地”和开发利用生产力信息的中心。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来提高土地档案开发利用的服务效能。
第三,档案利用服务走向社会。树立大档案、大服务意识,使土地开发档案不仅为国土资源管理事业搞好服务,而且为社会经济发展、安全稳定搞好服务。要充分利用土地档案储存的长效性,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扩大档案的利用范围,挖掘开发潜力,除一些需要保密的档案外,凡能向社会开放的全部开放,实行有偿使用,通过有效的为社会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满足社会各界的信息需求,真正实现土地档案的自身价值。
第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新时期土地档案利用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土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档案工作与市场经济愈来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做好新时期土地档案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约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土地管理法》是做好土地档案工作的基本法律,它与《实施办法》《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一起成为了新时期开展档案工作的基本依据。我们必须依据这些法律规章开展工作,走依法治档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坚持正确的方向。
总之,土地档案开发利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民服务,特别是保护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营造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是政府工作关注的重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各地土地档案部门纷纷成 立本部门的综合档案机构,开展档案利用服务,打破了现行文件与专业业务档案的界限,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土地档案的内涵和外延,为土地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拓展了一片新的视野。
我们这次全市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2006年土地利用管理工作情况,研究部署20年的工作任务。会上,各地交流了去年一年土地利用工作情况和今年的工作思路,市局利用处也就全市去年面上工作情况和今年工作任务进行了总结和部署。借此机会,我想谈两点意见。
一、对过去一年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总体评价
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开局之年,全市土地利用管理系统在市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经济发展用地为立足点,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深入开展土地市场化改革,主动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积极探索土地利用长效管理机制,促进了我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的用地需求,圆满完成了2006年的各项任务,为今后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回顾过去一年的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这么几个“亮点”。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基本得到保障。2006年,我市各地在国家继续实施宏观调控、严把土地供应闸门的形势下,努力搞好用地保障工作,共计供应各类建设用地总量4734.87公顷,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是经营性用地公开出让工作进一步规范。去年,我市经营性用地坚持了集中供应、公开交易、有效监督等制度,没有发现一起违规违纪现象,从而确保了国有土地资产不流失。全市公开出让经营性用地825.公顷,总成交价款215.6亿元。
三是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成效显著。全市有8个县(市)、区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工业用地238.11公顷。由于部署早、行动快、认识统一,去年我市开展这项工作的县(市)、区的数量和公开出让的土地面积均在全省前列。
四是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市共处置闲置土地256.98公顷,征收土地闲置费193.17万元,收回闲置土地241.16公顷。同时,通过低效厂房改造利用新增建筑面积229.3万平方米。完成新建标准厂房项目351个、总建筑面积420.39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达到1.05。
五是市区新一轮基准地价顺利实施。市区基准地价及片土地级别调整工作成果通过国家、省验收组的验收,并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后由市政府发文公布实施。县的基准地价调整方案也已通过市级验收并报省厅待批。
去年我市土地利用工作各项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我们面对宏观调控进一步深化的新要求,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环境,依靠全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奋斗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局党委向作出辛勤努力并取得明显工作成效的全市土地利用管理系统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关于20年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信心
清醒认识和深入分析我们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准确把握有利和不利因素,积极主动应对,是做好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加强土地调控的新要求下,土地利用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我市土地利用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对矛盾上:第一,资源保护与用地保障之间的矛盾。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和城市化加速发展,市场化和国际化全面提升的发
展阶段。今后土地需求会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但目前我市无论从用地空间来看,还是从耕地占补平衡来看,潜力已十分有限。随着土地供求矛盾的进一步加剧,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双重压力将越来越大。第二,粗放低效利用与节约集约用地要求之间的矛盾。从全市实际用地情况看,用地单位粗放低效利用土地与国家要求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之间的矛盾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重外延扩张,轻空间利用;用地结构不尽合理,资源共享度低;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和单位土地产出率低。
在看到困难和矛盾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做好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近几年来,国务院先后就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调控等发出了多个文件,还召开了一系列全国性会议进行部署落实。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放到整个经济工作大局的重要位置加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做好土地利用工作的最重要的支撑。二是加强土地调控管理的政策体系越来越健全。从去年以来出台的各项土地政策,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土地管理从严从紧的方向更加清晰,政策体系越来越完善。国家出台的这些土地政策,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重点从调整利益机制、健全法律机制、完善责任制度三个方面着手,对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城镇土地使用税标准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三是严格土地管理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随着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不断深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理解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国土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以最严格的制度管理国土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已逐步形成广泛的共识,我们的工作环境较之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总之,我们要全面正确地看待国土资源形势,既要居安思危,充分认识影响国土资源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充分认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充分认识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又要坚定信念,树立信心,进一步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
(二)加强土地调控管理,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快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
一是运用土地政策优化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结构。进一步发挥土地供应的调控作用,严格执行房地产土地供应计划,保障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用地供应,控制和禁止高档住宅、别墅用地,努力促进房地产市场总量平衡和结构合理。二是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全面实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同时对物流仓储用地,非政府投资的科研设计用地和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用地,以及营利性的公用设施、福利机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设施等用地也实行“招拍挂”出让。各级要把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订具体的实施意见,及时解决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三是切实做好存量土地利用文章。按照“眼睛向内、立足挖潜”思路,做足做活做好存量土地文章。各地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同时鼓励企业在符合规划和不改变用途前提下,通过对低效厂房的改造,设法增加容积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充分利用现有厂房场地实施技术改造和招商引资,从而破解土地紧缺的难题,保证重大项目用地。
(三)积极参与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1号文件把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做好这项创新性的工作,对于改善农村村民居住条件,对于节约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步伐,对于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是一个难解之题,也是一个必解之题,是为广大农民群众办的一件好事。为此,我们要深刻认识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参与农村住房制
度改革试点工作,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联系土地利用管理实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积极参与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当地政府的安排,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会同有关部门在城区和镇区周边推行多层、小高层农民住宅小区建设,取消“一户一宅”配置宅基地;在中心村实施联排联建,倡导建设农民多层住宅;在边远地区新建农民住宅严格按村庄规划组织实施。
二是认真探索建立新形势下的农村宅基地流转机制。本着尊重民意、得益农民的宗旨,在深入基层搞好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探索农村宅基地流转政策。对建造多层、小高层的村民住宅,根据村民意愿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在项目用地报批时,通过办理农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按国有划拨或出让方式供地,待房屋建成并安置到户后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以便村民多余安置房可依法流转。同时,进一步规范村民宅基地流转条件、区域、范围、主体和方式,保障农村宅基地依法、合理、规范流转。
(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要切实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土地利用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而且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我们从事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同志要有紧迫感、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要加强土地利用业务和相关法规政策的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土地利用工作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政策上把握不准的地方不要自作主张,要多研究、多请教、多向领导汇报,以免糊里糊涂犯了错误。同时,作为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积极为基层同志创造参加业务培训、政策研讨、以及外出考察的条件,以达到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水平的目的。
二是要切实抓好土地利用管理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要坚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切实抓好党风廉政教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严格执行执政为民“十项措施”和工作人员“五条禁令”,老老实实办事,明明白白做人,努力形成政令畅通、执法严格、服务优质、廉洁勤政的良好作风。我们这次全市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2006年土地利用管理工作情况,研究部署2007年的工作任务。会上,各地交流了去年一年土地利用工作情况和今年的工作思路,市局利用处也就全市去年面上工作情况和今年工作任务进行了总结和部署。借此机会,我想谈两点意见。
一、对过去一年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总体评价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开局之年,全市土地利用管理系统在市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我们这次全市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2006年土地利用管理工作情况,研究部署2007年的工作任务。会上,各地交流了去年一年土地利用工作情况和今年的工作思路,市局利用处也就全市去年面上工作情况和今年工作任务进行了总结和部署。借此机会,我想谈两点意见。
一、对过去一年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总体评价
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开局之年,全市土地利用管理系统在市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经济发展用地为立足点,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深入开展土地市场化改革,主动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积极探索土地利用长效管理机制,促进了我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的用地需求,圆满完成了2006年的各项任务,为今后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回顾过去一年的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这么几个“亮点”。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基本得到保障。2006年,我市各地在国家继续实施宏观调控、严把土地供应闸门的形势下,努力搞好用地保障工作,共计供应各类建设用地总量4734.87公顷,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是经营性用地公开出让工作进一步规范。去年,我市经营性用地坚持了集中供应、公开交易、有效监督等制度,没有发现一起违规违纪现象,从而确保了国有土地资产不流失。全市公开出让经营性用地825.07公顷,总成交价款215.6亿元。
三是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成效显著。全市有8个县(市)、区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工业用地238.11公顷。由于部署早、行动快、认识统一,去年我市开展这项工作的县(市)、区的数量和公开出让的土地面积均在全省前列。
四是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市共处置闲置土地256.98公顷,征收土地闲置费193.17万元,收回闲置土地241.16公顷。同时,通过低效厂房改造利用新增建筑面积229.3万平方米。完成新建标准厂房项目351个、总建筑面积420.39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达到1.05。
五是市区新一轮基准地价顺利实施。市区基准地价及片土地级别调整工作成果通过国家、省验收组的验收,并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后由市政府发文公布实施。县的基准地价调整方案也已通过市级验收并报省厅待批。
去年我市土地利用工作各项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我们面对宏观调控进一步深化的新要求,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环境,依靠全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奋斗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局党委向作出辛勤努力并取得明显工作成效的全市土地利用管理系统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关于2007年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信心
清醒认识和深入分析我们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准确把握有利和不利因素,积极主动应对,是做好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加强土地调控的新要求下,土地利用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我市土地利用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对矛盾上:第一,资源保护与用地保障之间的矛盾。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和城市化加速发展,市场化和国际化全面提升的发展阶段。今后土地需求会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但目前我市无论从用地空间来看,还是从耕地占补平衡来看,潜力已十分有限。随着土地供求矛盾的进一步加剧,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双重压力将越来越大。第二,粗放低效利用与节约集约用地要求之间的矛盾。从全市实际用地情况看,用地单位粗放低效利用土地与国家要求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之间的矛盾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重外延扩张,轻空间利用;用地结构不尽合理,资源共享度低;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和单位土地产出率低。
在看到困难和矛盾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做好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近几年来,国务院先后就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调控等发出了多个文件,还召开了一系列全国性会议进行部署落实。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放到整个经济工作大局的重要位置加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做好土地利用工作的最重要的支撑。二是加强土地调控管理的政策体系越来越健全。从去年以来出台的各项土地政策,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土地管理从严从紧的方向更加清晰,政策体系越来越完善。国家出台的这些土地政策,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重点从调整利益机制、健全法律机制、完善责任制度三个方面着手,对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城镇土地使用税标准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三是严格土地管理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随着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不断深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理解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国土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有效保护和合理利
用国土资源,以最严格的制度管理国土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已逐步形成广泛的共识,我们的工作环境较之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总之,我们要全面正确地看待国土资源形势,既要居安思危,充分认识影响国土资源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充分认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充分认识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又要坚定信念,树立信心,进一步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
(二)加强土地调控管理,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快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一是运用土地政策优化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结构。进一步发挥土地供应的调控作用,严格执行房地
总之,我们要全面正确地看待国土资源形势,既要居安思危,充分认识影响国土资源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充分认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充分认识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又要坚定信念,树立信心,进一步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
(二)加强土地调控管理,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快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
一是运用土地政策优化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结构。进一步发挥土地供应的调控作用,严格执行房地产土地供应计划,保障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用地供应,控制和禁止高档住宅、别墅用地,努力促进房地产市场总量平衡和结构合理。二是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全面实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同时对物流仓储用地,非政府投资的科研设计用地和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用地,以及营利性的公用设施、福利机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设施等用地也实行“招拍挂”出让。各级要把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订具体的实施意见,及时解决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三是切实做好存量土地利用文章。按照“眼睛向内、立足挖潜”思路,做足做活做好存量土地文章。各地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同时鼓励企业在符合规划和不改变用途前提下,通过对低效厂房的改造,设法增加容积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充分利用现有厂房场地实施技术改造和招商引资,从而破解土地紧缺的难题,保证重大项目用地。
(三)积极参与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1号文件把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做好这项创新性的工作,对于改善农村村民居住条件,对于节约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步伐,对于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是一个难解之题,也是一个必解之题,是为广大农民群众办的一件好事。为此,我们要深刻认识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参与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联系土地利用管理实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积极参与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当地政府的安排,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会同有关部门在城区和镇区周边推行多层、小高层农民住宅小区建设,取消“一户一宅”配置宅基地;在中心村实施联排联建,倡导建设农民多层住宅;在边远地区新建农民住宅严格按村庄规划组织实施。
二是认真探索建立新形势下的农村宅基地流转机制。本着尊重民意、得益农民的宗旨,在深入基层搞好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探索农村宅基地流转政策。对建造多层、小高层的村民住宅,根据村民意愿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在项目用地报批时,通过办理农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按国有划拨或出让方式供地,待房屋建成并安置到户后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以便村民多余安置房可依法流转。同时,进一步规范村民宅基地流转条件、区域、范围、主体和方式,保障农村宅基地依法、合理、规范流转。
(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要切实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土地利用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而且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我们从事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同志要有紧迫感、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要加强土地利用业务和相关法规政策的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土地利用工作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政策上把握不准的地方不要自作主张,要多研究、多请教、多向领导汇报,以免糊里糊涂犯了错误。同时,作为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积极为基层同志创造参加业务培训、政策研讨、以及外出考察的条件,以达到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水平的目的。
1 外业调查的重要性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科学用地的基础, 也是各级人民政府日常决策和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中, 从总体上分为两个阶段:外业调查和内业建库。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前期外业调查工作也成为建好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基石。只有在外业调查工作中提供出真实、准确、详细的各种数据, 数据库的建立才能更完善, 更有科学性, 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此次土地利用现状外业调查同以往的调查有了新的要求, 调查的内容要求更详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 数据处理速度越来越快, 设备体积越来越小, 方便了外业数据的实时采集。如何在保持土地利用数据的现势性的基础上, 合理利用现有资料, 更要合理设计外业调绘的技术路线、方法, 可以有效缩短外业调绘的时间, 提高效率和质量, 成为建好一个数据库的关键步骤。
2 外业调绘方法
2.1 前期周密计划与准备
2.1.1 项目区域分析
外调工作因开展的时间不同, 区域不同, 所以不同测区的调查特点也不尽相同, 这就要求我们要作好前期准备工作。先行对测区的气候条件, 经济发展、道路通行情况、种植物的特点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以便对要开展的工作作好周密的计划。
2.1.2 基础资料准备与分析
资料的准备与分析工作:本次二调一般农区采用1∶1万快鸟遥感影像数据做工作底图, 分辨率0.61米, 非农区范围部分采用1∶5万影像资料。对上级主管部门发放的数据先进行检查。主要包括检查影像的清晰度, 文件数据正确性, 接边情况等。
收集各类资料, 包括原始祥查图、行政界线资料, 变更调查的数据库库体及相关单幅图等数据。权属资料, 基本农田资料, 公路、铁路、水利部门等的勘界资料, 各种用地批文等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资料。
2.1.3 数据格式转换
数据格式的转换, 因原数据均为MAPGIS格式的文件, 现我们选定前期数据采集平台为GEOFORLAND, 因此对数据进行格式的转换, 即把MAPGIS文件的*.WP、*.wl、*.wt先转换为*.SHP文件, 然后导入到GEOFORLAND中。转换时因原数据分层及各层的属性结构及分类代码均与本次二调要求不同, 因此数据转换应做一个对照表, 以避免数据及属性信息的丢失。
2.1.4 外调工作准备
外调工作底图的准备, 外调设备准备, 包括外调工作底图、皮尺、测距仪、图板等工具。因乌鲁木齐辖区范围的调整, 一部分有原数据库作为参考, 一部分无数据。针对无数据的区域, 采用全野外调绘法, 即直接在影像图上加上图廓等整饰信息出图, 按调查规程到实地进行权属界线、线状地物、及地类的调查, 调查时应对实地大于2米的线状地物进行宽度量取及按要求进行断面标注, 对地类应对每一块封闭图斑均标注唯一地类码。各级行政名称, 公路名称、等级、均应调查, 并表示在外调图上。
针对已有建库数据的范围, 采取“综合调绘法”。即把原数据 (线状地物、地类编码、行政及权属界线、各级注记、地类界线、线状地物宽度) 等信息叠加在影像上, 先做室内预判分析, 对与影像不一致处依据不同类型做标记, 对这部分数据进行仔细调查, 对未变化部分进行核查。室内预判工作非常重要, 直接关系到外调质量的好坏, 所以预判工作应认真仔细, 做到不遗漏。
2.2 合理确定路线
外业调查工作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 作好前期准备才刚刚开始, 分析好行车路线, 做到图幅接边准确合理, 这些都是需要细致耐心的工作。行车路线的选择, 是外业调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点也不可忽视。好的行车路线不仅会提高工作效率, 还会有效地节约生产成本。
外调工作是一项合作性较强的工作, 一般情况下, 以小组为单位, 加上司机一组三人。首先组长和组员要配合默契, 同样也应与司机配合好, 驾驶员认路准确对外调工作帮助很大, 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2.3 三勤三到
要想做好外业调查工作, 得到一份优秀的外业调查底图, 一定要做到“三勤三到”。外业调查底图一般采用1∶1万正射影像, 一幅图面积大约25平方公里。外业调查人员决不能漫无目的的乱跑。
首先, 要在图幅中选择一个明显的参照物做为整幅图的起始点。此点可以在图边上, 也可在图幅中间位置, 但一定要容易找到, 然后根据此点分析出最快捷的外调路线, 再向四周有条不紊的扩展, 我的工作经验是在图幅的最远处先找到一个点, 逐渐向回调绘。调绘过程中一定要仔细, 农村道路比较复杂, 经常遇到道路被人工挖断, 被渠阻断或其他各种因素造成的车辆不能通行。只要前方还有地物, 外调人员就一定要过去看明白, 再远都要走到实地, 以便提供出准确的数据, 这便是所说的“腿勤走到地方”。外业调查中还会经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 有些地物车辆围着它转遍就是无法到跟前, 人走也被大渠等无法通行的地物阻断。这时外调人员就需要向当地熟悉情况的老乡询问, 并且尽量多问一些人, 这样得到的信息准确性就越高。这就是常说的“嘴勤问到方向”。车辆在路面良好的情况下速度行驶较快, 这就需要外调人员眼睛一定要“尖”, 对图幅和实地现状都能了然于胸, 农村田地中支渠和毛渠一般都很多, 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弄清车辆现行驶在图幅上的位置, 务必做到“眼勤看到全场”。
2.4 土地权属调查
土地权属的调查, 应调查以村为单位的范围内所有的国有、集体土地进行确权, 可采用1∶1万分幅图作为工作底图, 图上画出村界, 实地调查国有、集体土地的权属界线, 调查完成后应请有关部门及人员进行签字、盖章。并填表说明情况。对有争议的应画出争议范围, 填写争议原由书, 并双方单位进行认可。在外业调查的过程中, 尽可能做到详细细致, 为后面的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3 结语
科学合理设计实施方案, 仔细认真完成外业调查的每一个环节, 是建立高质量的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有效保证。在外调完成后应对外调图幅进行自检和前期查改, 然后提交主管部门检查验收。通过后即可进行下工序作业。
参考文献
[1]林辉, 等.基于3S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更新技术研究[J].遥感信息, 2005 (5) .
[2]林森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一体化技术探[J]讨.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型;土地资源管理
引言
随着土地转型的课题不断得到广泛的关注,国内外学者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特点和基本国情,对土地转型做了大量的研究,在学术上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研究其如何转型以及如何进行资源的有效管理,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地大物博,但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可利用土地面积数量在减少,这就对土地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本文基于土地利用的现状,指出了土地利用转型的内涵,研究了土地利用转型与管理之间的互馈影响,为提升土地管理水平提供了实践指导。
一、土地利用转型的内涵
土地利用转型起初是指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转型相对应的土地利用形态在时序上的变化。然后,后来经过进一步的拓展和研究,土地利用转型可以理解为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在高一级类型中所占的份额,简单的说就是区域土地利用形态所发生的变化。土地利用转型可以从数与质两个维度来考察,数的方面表明了土地空间和数量上的改变,质的方面就包含了质量、产权以及投入产出的综合改变。
二、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互馈机制
土地资源管理实际上就是国家通过政策的方式来对土地的使用进行管理的措施,就是要综合运用国家的行政、经济和法律来达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目的,加强对土地的监督,同时调整土地形态,以综合管理土地。土地管理的主要实现方式就是土地制度的制定,这在一个国家的建筑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地政策就是基于土地制度颁布和实施的,我国的土地制度有耕地保护地址、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征收征用制度等,这些都可以影响土地利用转型。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方式也要相应的调整,而传统的土地资源利用模式也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解决土地低效使用的问题,土地利用转型已经势在必行。同时,我国的可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这与当前实行的保护和节约用地的制度不相符合,造成了资源管理制度已经无法完全指导土地的使用,应该尽快推动土地改革。土地利用转型的需求推动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又促进了土地资源管理的水平,两者互相反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内容。
三、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的互相影响
土地利用转型实际上是由自然环境和经济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土地制度作为外部因素对于推动土地利用转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充分了解土地运用的相关情况,及时制定适合土地资源运用的政策,指导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管理经济手段与土地利用转型。土地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也就是土地资源管理者遵循经济的市场规律,从而调节和利用资源,实现对土地的有效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经济的手段主要表现为地租和地价,这也是国家制定土地政策的内容之一,引导土地的宏观调控。国家也通过各种税率的改变,指导土地的使用,从而促进生态的协调发展。此外,国家还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影响土地形態的改变,最终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
2.土地资源工程与土地利用转型。土地资源工程是涉及理学、工程、管理学和农学的综合系统的学科,无论是土地的整治,还是土地的开发,都是属于土地资源工程的内容。我国土地整理的目的就是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增加有效的耕地面积,适应时代对土地的需求,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对土地的有效调整,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改善土地的质量,采用投资建设城市的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预期的规划目的。
3.土地资源管理政策制度与土地利用转型。政策制度对于特定的区域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土地资源管理者首先要结合当地的用地情况和土地政策来使用土地,优化土地结构,从而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第一,城乡二元土地管理制度,农村和城市土地在管理上可以说是不同权制度,农村不可以交易土地,而城市却可以,这样就限制了农村土地的使用权限。关于农村用地的问题,国家给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快农村土地的改革,促进土地结构优化。第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措施,这个措施是指农民可以将经营权通过恰当的方式转让给其他的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运用多种经营手段来经营。第三,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就是将土地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达到土地良好的利用状态,目前农村用地明显出现低效现象,为了缓解这一现象,我国大力推进节约用地政策,但是收效并不明显。第四,土地资源管理政策制度的创新与土地利用转型,在既定的国家土地政策的指导下,土地利用的转型受到了不少制约,为了更好的实现土地利用转型,就需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调整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只有那样才能高效、合理的运用土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是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应该有不同的土地管理政策,也就是应该有相对应的土地制度来支撑。土地利用转型是解决当前土地利用低效的最佳途径,然而仅仅依靠口头上的宣传是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的,需要配合国家的土地资源管理措施,也就是土地管理制度,只有构建了更好的管理制度,才能推动土地结构合理化,让土地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提升,更好的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刘彦随,龙花楼,王介勇等.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李志江,马晓冬,孙姗姗.苏北乡村转型与土地利用转型的耦合分析:以沛县为例.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1):36-39.
[3]吴次芳.土地科学学科建设若干基本问题的反思与探讨.中国土地科学,2014,28(2):22-28.
[4]刘彦随,龙花楼,陈玉福等.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宋小青,吴志峰,欧阳竹.耕地转型的研究路径探讨.地理研究,2014,33(3):403-413.
【土地利用数据管理系统】推荐阅读:
土地利用制度分析12-04
村土地利用规划方案07-27
土地复垦利用施工方案11-25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06-04
土地利用调研报告范文06-12
榕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06-18
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09-06
深圳市土地利用规划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