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创新观念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树立创新观念

树立创新观念 篇1

濮阳市道路运输管理处王辉

破除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思想,树立敢为人先的观念就要树立创新观念,就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这个主题上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时时争先,处处争优,始终保持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敢闯敢试,敢于突破前人、突破常规、突破自我,不断创造新业绩。要做好2011年运管工作,对整个“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运输管理点多、量大、面广,运管部门的工作与全区广大市民的出行密切相关,我们切实树立创新理念,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促进运管工作发展。

一、创新工作新思路,提高服务质量

运管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原则,加强运管队伍教育培训,加强运管队伍作风建设,创新工作思想,不断提高运管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运管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公示公开制、监督督办制、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认真落实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的积极性,把廉政建设和岗位职责紧密结合,提高干部职工反腐倡廉的自觉性,确保执法过程中不发生公路“三乱”现象,进一步提高运管工作效率和

工作水平,主动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开展为企业做好事做实事活动。

二、加强思想道德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两大体系”建设,创新服务品牌。

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通过深入开展学党史、唱红歌、忆先烈等形式,促进运管人员始终坚定社会主义远大理想,自觉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学习先进典型和榜样,教育引导广大运管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价值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结合学习宣贯《廉政准则》,组织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开展征集廉政格言、撰写廉文体会、观看廉政教育电教片、开展廉政党课教育、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廉洁诚实守信、服务转型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开展“争当道德楷模,建设诚信运管”系列活动,带头以诚为本、自觉信守承诺,大力宣传诚信守诺典型,鞭挞失信失诺行为,在全处营造诚实守信的浓厚氛围,使每位工作人员真正做到“在岗、在行、在状态”,全面规范服务水平和行政执法行为,提升“运政服务超市”品牌和群众满意度。

三、优化管理手段,行业管理求新突破

创新运输市场管理手段,强化运输市场管控。一是加快城乡统筹,努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努力提高农村客运班车的通达深度和覆盖率。加强农村客运规范化管理,基本实

现农村客运经营主体公司化、经营线路网络化、经营模式公交化、运力投放科学化、场站管理规范化、服务质量标准化的“六化”目标。研究探索农村客运公交化发展思路,打造农村客运的新亮点。二是加强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发挥中小型车辆在道路运输方式中的连接作用,引导货运车辆逐步向高档化、舒适化、集中化转变,促进现代物流业加速发展。针对我市物流行业“散、乱、小”的特点,充分运用资金、政策、行业标准等杠杆作用,整合现有资源,引导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加快建设农村物流市场,推进农村物流发展;研究推动发展甩挂运输,开展甩挂运输试点工作,有效引导甩挂运输市场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三是强化市场管理,优化维修行业结构。推广“一站式”汽车维修服务品牌建设,鼓励发展连锁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形式,进一步引导企业为社会提供优质规范的汽车维修服务;加快车辆维修救援网络的研究,依托“96520”道路运输公共服务系统,制定统一的救援工作规范,建立区域联动的汽车维修救援服务网络。四是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开展“四大整顿”,即客运市场整顿、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市场整顿、机动车维修市场整顿和从业人员资格整顿,进一步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五是加强驾驶员培训行业信息化建设,促进驾培市场规范发展。全面落实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规范管理暂行办法,重新复核培训考试机构,严把培训考试质量关,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六

是开展“三大创建”活动,即文明汽车客运站创建活动、精品班线创建活动和文明驾驶员培训学校创建活动。通过文明创建,提高道路运输行业文明程度,促进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四、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在勇夺一流的理念上求突破

我们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树立追求卓越的目标定位,不断强化“干不到一流就是失职,争不到第一就是落后”的观念,不断创造出我处特色亮点性的工作,在全处干部职工中营造奋力赶、努力超、敢闯敢试、争创一流风尚,把实现人生的价值定位在干事创业上,认真履职、创新工作,扎实地把事办到位,把事情放到心上,把心放到事情上,为我处在全省运管系统有影响,全市交通系统争进位作出应有的贡献。

树立创新观念 篇2

1 我国目前的住房消费观念误区

住房制度的改革以及住房信贷政策的放开让许多居民圆了住房梦。但由于居民消费心理的不成熟, 目前存在着一步到位、超前消费、偏爱房产及买涨不买跌等不理性消费行为, 而这些不理性行为所产生的需求则进一步拉动了房价的上升。

1.1 过分看重“自有产权”的观念

由于传统“富而置地”观念影响, 居民将“有房住”和“拥有住宅”区分开, 在租房住和买房住的选择中, 90%的人会想办法购买住房产权。从情感上来说, 在大部分中国人心里, “家”不仅是有地方住, 还包含精神寄托。很多人觉得只有住在自己的房子里, 心里才踏实。目前, 在购买住房的刚性需求中有不小的比例是由于结婚、孩子读书等原因产生的。我国传统观念中婚姻一向是和房子紧密相连的, 结婚要准备好的第一件事就是房子, 有了房子, 心才能安定。同时, 由于我们目前的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安排, 也让不少人为了孩子上学而买房。另外, 从经济上来说, 租房所要的租金也不少, 到头来房子还不是自己的, 尤其是在房价、房租不断上涨的趋势下, 让人觉得租房在经济上不划算。

1.2 一步到位的观念

一步到位观念就是购房者希望通过一次性购买住房解决终生居住问题。一步到位的购买者认为:买房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买套不满意的, 住着也不舒服, 不如咬咬牙买套好的, 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前享受, 另外也少了许多搬家的麻烦。甚至有部分人, 在子女还小甚至刚出生时就早早的为其购买住房。前些日子, 搜房网推出了《2010年重庆春季购房消费调查问卷》, 截至4月8日共有10899名网友参加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 在接受调查的群体中首次置业者超过一半, 达到了58.76%。超过40%的市民首选9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 其中选择15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也占了一定的比例, 选择50平方米以下小户型的不足15%。由于网民大多是年轻人,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年轻人购房喜欢一步到位。

1.3 超前消费的观念

超前消费是指脱离自己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盲目消费行为。“负翁”、“房奴”现象就是超前消费特有的产物。自从“中美两个老太太买房子的故事”广为流传后, 我国居民 “量入为出”的观念开始转变, “超前消费”的步子迈得又大又快。购房者为购买一套属于自己产权的住房, 不仅把自己的存款花了, 把亲戚朋友的钱借了, 而且还把自己的后半辈子抵押给了银行。2009年年末, 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已经超过34平方米, 这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及居民收入水平相比, 整个国民财富的累积水平在住房消费上已经超出了现在居民的富裕程度。消费者不仅在住房面积上追求宽敞, 同时在居住环境、房屋装修方面也过于追求“舒适、高档、豪华”。住房消费观念由“居者有其屋”向“居者有佳屋”转变, 导致住房消费出现了一种非理性化的超前消费倾向。

1.4 用房产来保值增值的观念

房产确实兼具 “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双重属性。目前股市不景气, 投资渠道缺乏, 没有开征物业税, 城市化进程加快, 在房价上涨及通货膨胀的预期下, 不少人通过购买房产来实现自身财富的保值升值。尤其是在我国住房改革完全货币化以后, 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房价经历了几番疯狂的上涨, 这种房价上涨带来的巨大“财富增值”诱惑着成千上万的老百姓为买房竞折腰。不少先富裕者, 在手头盈余资金找不到更好的投资渠道时, 纷纷将眼光转向了房产市场, 出于对未来房价走高的预期, 希望获得稳定的租金回报和升值回报, 于是把大量资金投向房地产。温州炒房团、山西炒房团都是例证。《深圳蓝皮书:中国深圳发展报告 (2007) 》显示, 深圳的投机性购房占到了58.42%。许多二次或多次置业者购房目的大多也是投资或投机。但是, 我们必须的理性的看到, 现阶段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并不健康, 高房价里的泡沫有待挤出, 并且我国目前很多商品房的使用寿命只有30多年。如果居民利用银行贷款来投资的话, 房产并不是很好的投资品种, 在贷款利率较高、物业服务费、住宅功能贬值、经济贬值的综合作用下, 投资住宅房地产可能会血本无归。国内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香港房地产市场、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都证明了这一点。

2 我国目前住房消费观念形成的原因分析

2.1 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人对住房具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 儒家文化又是以“家”为核心的文化, 而维系“家”文化的物质载体则是住宅 (有私有产权的房屋) 。没有住宅就没有“家”, “家”是人们的安身立命之所, 因此, 人们可以倾其所有去购买属于自己的住宅, 年轻人结婚一般都要购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这是儒家文化圈国家国民的特殊消费习惯。有土斯有财, 就是这种文化的口头表达方式。以前人们说一个人一无所有就是:“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可见住房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2.2 住房需求在过度压抑后的释放

计划经济时代, 在“先生产、后生活”的指导思想下, 单位和政府建房很少, 以至于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5平方米降至1978年的3.6平方米, 出现了许多住房困难户。住房消费商品化市场化后, 人们可以自己掏钱选购所需住房, 对大面积住宅的渴求瞬间可以变成现实, 于是长期被压抑的住房需求得到猛烈释放。

2.3 财富增值的诱惑

近年来, 房价节节攀升, 房价上涨所展示的巨大升值空间诱惑着人们争相购买房产。国土资源部《2009年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状况分析报告》披露:2001年全国城市住宅价格均价为2017元/平方米, 2009年为4474元/平方米。从这个比较保守的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间房价已翻了一翻。从我自身买房的经历来看, 房产的增值空间更是巨大, 2006年年初, 笔者在上海浦东内环边上买的一处房产是9600元/平方米, 目前, 该小区的房价已涨至30000元/平方米。房价的快速上涨让人不得不望房兴叹:存款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 越是等待, 越是买不起房子。房产所展示的巨大升值空间不仅让有刚性需求但购买力欠缺的人们千方百计想办法凑首付, 争取早日当上“房奴”以免为下一波的房价上涨埋单, 而且更加强烈诱惑着那些手头有闲钱又没有更好投资渠道的人们竞相购买房产以期获得财富的保值增值。

2.4 超前消费的过度宣传

在房改初期, 为了改变中国人“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 鼓励居民用信贷购房, 一个关于中美两个老太太购房的故事流传甚广。故事的大意是: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中国老太太说:“我攒了30年的钱, 晚年终于买了一套大房子。”美国老太太说:“我住了30年的大房子, 临终前终于还清了全部贷款。”后面的问题就是:你觉得两个老太太哪个更幸福一些。此后的十几年, 这个故事被房地产商和银行顶礼膜拜, 改变了一代中国人 (尤其是年轻人) 的住房消费观念。很多人利用贷款住上了自有产权的房子, 中国的房地产信贷市场也因此蓬勃发展起来。这个故事用人人皆向往的“幸福”来倡导超前消费, 但却没有提及超前消费的前提及后果。要享受“超前消费”带来的幸福是需要有条件的, 其前提就是你有能力并有意愿还完贷款。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保障程度较低的今天, 面临着随处可见的失业、疾病等意外, 又有多少人能保证自己有能力还完二三十年的贷款呢!另外, 如果房价不是一直上涨, 而是暴跌的话, 又有多少人有意愿去还贷款呢!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给了我们这方面的警示。

2.5 盲目攀比的推波助澜

所谓攀比心理, 是刻意将自己在智力、能力、生活条件等方面与别人进行比较, 并希望超越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攀比之风在我们这个社会的任何一个时候、任何一个领域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原有的只要能够居住就行的那种居住环境, 而是向着更高更好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不少消费者在买房时并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的需求, 流行什么就追着买什么, 本来两夫妻住着90平方米的房子刚好适用, 却偏要四处筹钱换成140平方米的大房子;本来家里人多需要更多的房间却非要选择客厅大卧室少的“气派户型”;本来住在市中心方便自己上班、孩子上学的却为了身份的象征跑到郊区买别墅。所以, 小房换大房, 低档的换高档的, 有房的想投资更多房产赚钱, 人们的这种攀比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房价的上涨。

3 树立健康的住房消费观念

科学的住房消费观念应该要能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要能积极引导居民的住房消费向良性循环发展。纵观目前的住房消费行为, 确实存在一些不理性的消费行为。而住房作为重要的消费资料, 应该建立一种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念才符合当前的实际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要树立健康的住房消费观念, 首先要正确意识到以下几点:第一, 社会在发展, 居住的品质、内涵也在不断深化、延伸。十年前购买的豪宅, 在今天看来可能是很普通的住宅, 甚至是不合流的住宅。第二, 人的一生, 在不同的阶段, 其收入水平是不断变化的, 能用于住宅支出的能力也是变化的, 相应的对住宅品质要求也是不一样的。第三, 家庭人口数量、结构也是变化的, 你可能由两口之家变成三口或四口之家, 然后又变回两口之家。家庭人口变化, 会促使你对住宅的要求发生变化。第四, 现代社会人才流动频繁、加速, 人们往往要异地就业、异地转换工作。意识到了以上几点, 在我们购房的人生规划中, 就可以针对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梯度购房。

所谓梯度购房, 要根据消费者自身的年龄、收入来确定自己的住房消费层次, 不要盲目追求住房高消费;同时, 消费的形式也可以按照自己收入的增长逐步由租赁到自用再到投资转变。就是在一个房地产市场中, 购房者根据自己的收入及需求, 先租后买、先买旧后买新、先买小后买大、先买普通后买高档、先投资创业后安家养老的购房理念。我们可以简单地这样理解它的含义, 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踏入社会, 这时他首先用租房的形式解决居住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工作踏上正轨手中也有了一些积蓄, 这时候可以考虑买上套五六十平方米的二手房先安个家, 这样结婚用房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再过几年孩子长大了而你的收入也可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这时你就可以卖掉旧房子, 根据自己的能力买入一套居住舒适度相对较高的住宅, 面积大一些、房型好一点, 这时你可以说拥有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家”了。若干年后, 也许你已经成了一位“金领”级的人物, 这时你就有资格和能力考虑一下你个性化的居住需求了, 这可能会是一套高档的复式住宅甚至是一座别墅, 从而最终实现自己的居住梦想。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也是如此, 美国人平均一生换7次房, 很多美国人在30岁、40岁、60岁时会按不同的收入情况和需求特点购置不同的住房, 从普通公寓到连体别墅, 再到更高档的单体别墅。在国外成熟的房地产市场, 都经历并演绎着一个“梯度消费”市场。有的人一生可能永远租房而不去买房;有的人多次置业、异地置业, 不断调整自己的居住环境。人们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决策自己的置业计划, 市场很自然地形成了“梯度消费”特色。

另外, 梯度购房消费观念不仅与个人成长规律相适应, 也与我国住房供应体系相适应。目前我国住房供应体系是商品房主要面向中高收入家庭, 特别是高收入家庭;经济适用房面向中低收入家庭;廉租房主要面向较低收入的困难家庭。当我们收入较低时, 我们可以先申请廉租房, 随着收入的增加和财富的积累, 可以由购买具有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房向商品房甚至高档商品房过渡。

这种梯度购房消费观念对于居民来说, 既能让我们“有房住”, 又不至于让我们由于超前消费背上过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梯度购房消费观念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 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避免房价的暴涨暴跌;梯度购房消费观念对于社会公平来说, 可以避免由于房价涨跌所造成的穷人的财富向富人转移的现象。总之, 梯度购房消费观念有利于我们个人的身心发展, 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百度文库, (2010-3-2) .http://wenku.baidu.com/view/df7090956bec0975 f465 e236.htm.l

[2]欧阳洁.“认房不认贷”配套措施:需实现购房信息共享[N].人民日报, 2010-5-24.

[3]张平石, 祝平衡.住房消费观念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 2009 (1) .

树立理性消费观念 篇3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副校长刘春生:从家庭来看,家长需要理智消费,区别孩子的“占有”和“需要”。孩子能够取得学习进步,说到底,不完全是机器所能带来的,主要还靠良好的学习品质。家长若要为自己孩子配置学习装备,一定是要以辅助学习为出发点,而不是用来装点孩子的门面。要给孩子装备良好的读书、作业习惯,培养责任和效率意识。要把学习装备作为好学具,而不是好玩具。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仕版奋扬学校校长梁瑞杏:家长应理性对待学生的购买要求。家长应与孩子、老师沟通清楚,明确孩子真正需要的装备,不要断然拒绝孩子合理的购买装备要求,也不要盲目答应孩子的要求,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当然,学生也应积极调节购买心态。学生应正视自己实际需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装备购买,而不是由攀比心理驱动自己购买不必要的装备。同时,学校也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学校应根据本校教学情况,给学生、家长明确地指示哪些是必需的“装备”。另外也可以举办类似跳蚤市场的活动,鼓励学生不要浪费一些用过的学习装备。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篇4

编辑:admin 时间:2008-7-15 15:33:00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观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正式提出,并做出了明确部署,这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由我国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相对落后和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紧缺、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我国耕地、淡水、能源、铁矿石等重要战略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到1/3;水、土壤、大气等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数已居世界前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等等。这种状况决定了我们必须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力争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实现既定发展目标。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解决好以下两个基本问题:第一,要解决好资源短缺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当前,我国一些主要资源的进口依存度正在逐步提高,有些资源已超过50%,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把资源供给问题的解决完全寄托于国际市场将面临很大的风险。一是无法获得稳定的资源来源。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加紧对一些重要资源的争夺。在日益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中,完全依托于国际市场很难保证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二是资源获取方式不合理。我国对国际资源的利用,基本上都是从国际市场上直接购买,资源的获取受国际价格的波动影响很大,如果石油等重要的资源价格普遍大幅上涨,将对中国经济运行安全产生很大影响。三是庞大的资源进口受运输能力的影响巨大,一旦遇有紧急情况,关键时期的资源运输问题很难得到解决。综上所述,中国资源安全问题的解决必须立足于国内。第二,要解决好环境污染使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以占世界15%的人口消耗了世界60%的能源和40%的矿产资源,可以说这是建立在对能源和资源高投入、高消耗基础上的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但中国不能按照这种模式实现工业化。因为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结构较差,别的国家能够发展到人均8000美元到10000美元时解决环境问题,但我们在人均2000美元时环境危机已提前来到。因此,我们必须走出一条边发展边治理的新路,而建设生态文明是这种新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道,构成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政治保障、精神支撑和生态条件。但当前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却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一是导致大量的环境纠纷。目前全国每年发生几万起资源环境纠纷,每年以30%的速度在递增,有些纠纷还导致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二是引发了严重的人体健康问题。目前,水污染使农村3亿多人口喝不到符合标准的干净水,空气污染使城市4亿多人口呼吸不到符合标准的新鲜空气,每年有1500万人因此患上各种呼吸道疾病,而像甘肃的血铅中毒等事件更是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影响社会稳定。三是引发环境公平问题。如:城乡不公平、区域不公平、人群不公平等,环境不公必然促成社会不公,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有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建设生态文明是营造良好国际发展环境的需要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高达70%左右,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却对营造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带来了较大影响。一是能源、资源问题成为了当今“中国威胁论”的主要由来之一。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如果仍然走西方国家曾经走过的传统工业化的老路,必将对世界资源和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他们推断,中国必然会插手全球资源开发,为保护资源能源通道必然会发展国防力量,特别是海军,必然会卷入一些地区的政治问题,这便是“中国威胁论”的主要由来之一。因此,对中国来说,实现“和平崛起”还不够,必须实现“绿色和平崛起”。二是中国环境问题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如:韩国、日本认为他们国家的沙尘暴主要来源于蒙古和中国,而落在他们头上的酸雨50%来源于中国,东南亚一些国家认为我国在上游修水电站破坏了他们的生态,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尼认为我们的造纸业毁坏了他们的原始森林,美国则认为我们10年内会成为他们西海岸的主要污染源。世界各国普遍关心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在二氧化碳排放上,美国现在是世界第一,我国是第二,但如果我国不改变目前的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5年内我们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虽然这些说法或名不副实,或夸大其辞,但也提醒我们,不能成为国际环境问题的众矢之的。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赢得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

综上所述,必须在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条件。

作者:张 艳

树立统筹观念建设新农村 篇5

XX村支部XX同志

建设新农村,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小康步伐的一个新举措,有利于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推进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笔者就当前新农村建设浅谈几点体会。

一、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塑造农村新风貌

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工作中,不能盲目崇大、崇快,劳民伤财;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千篇一律,不重特色。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村庄建设的关系,树立经营村庄的新理念,把发展特色农业与建设特色村落结合起来,把四大支柱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做到量力而行,因村制宜,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促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靠一村一户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发挥政治优势,动员各方广泛参与。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民和集体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多方参与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具体参与者和最直接受益者,要以群众为主体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群众自愿。村落整洁的规划和建设方案都应经过村民讨论,民主决策,切实防止简单从事、强迫命令,尤其是要组织好、动员好村级各示范点“五老”理事会,通过政府指导,理事会具体负责,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要加强宣传力度,变“要他改”为“他要改”,大力激发农民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热情,使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

三、按照同步推进的要求,加强新农村建设

高职教育要树立新观念 篇6

——心得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专业学科知识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学科之间相互交叉和渗透非常明显,从而形成知识一体化和综合化。这要求高等职业院校不断探索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途径,顺应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积极加快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一、市场观念

高职教育要想办出特色,要想办出生机和活力,就要立足区域,面向世界,着眼当前,面向未来,研究市场,面向现代化,把高校当成一门独立的产业,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多形式的办学方式,向经济社会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加大自身改革调整的速度,走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前列,从而使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解放思想、创建特色

就是要继续做好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工作,把我们有认识统一到创建有特色的高职学院上来。解放思想必须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以必须统一思想。只有解放思想,帮可能解决好高职学院“姓高、姓职、姓特”的问题。“姓高、姓职、姓特”、这是一篇大文章,我们所做的工作,只是一个开篇。解放思想要解决“定位”问题,面对我们所处的形势,对自己要有正确的定位,要有生存

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不能一味地自我感觉良好;要转变对教育、对职业教育有传统观念,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产业性质,树立市场意识、经营意识和效益意识。

三、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往往把高等教育视为获得某种身份与地位的手段,把高等教育当成终极教育,认为接受一次大学教育就受益终生,造成培养出的人才只“专”不“博”。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信息社会日益发达的今天,以前的那种“专才”很难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现在,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是为了获得一种资格,更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丰富的知识、很强的能力、更高的素质。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观念上,更强调通才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方法,使学生知道学习是“生命延续、事业进步”的第一需要,走向社会具有触类旁通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信息社会不断学习的要求和市场经济职业变迁的需要。

四、以人为本、质量第一

所谓以人为本:从办学目的来看,我们办学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是搞素质教育,是培养具有工程学院鲜明特色的“四具有”有人才(具有正确有价值取向、良好有信息素养、过硬有专业能力、积极的生活态度),是要提升人才竞争力。办学必须讲效益,但树立效益观点并非以赚钱为目的,不是为办学而办学。人办学的主体来看,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

我们办学,从宏观的方面讲,是发展职业教育,为社会议现代化建设培养专门人才;人中观上讲是履行国家事业机关职责,完成政府和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从微观上讲是全体教职工事业所在、谋生手段。

五、树立“人力资源共享”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制约下,许多方面都没有真正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教师职业的“终身制”严重影响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作为大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始终处于科技前沿,才能担负起教学任务。但在大学校园,社会上的“分流”、“下岗”、“聘任”等机制似乎并未对大学校园有所冲击,其俨然“世外桃源”,“铁饭碗”依然坚固,“大锅饭”仍然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益不高的问题亟待解决。在“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影响下,教师管理的方法是身份管理,一个教师的职称就决定了他的各种待遇,至于他有无履行应有的职责并不重要。比如许多教授实际上在承担副教授甚至讲师的工作。教师的身份带有很强的“官本位”色彩,如不破除,一是不利于择优、竞争上岗;二是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只有破除教师管理的“条块分割”、“部门所有”,实施岗位管理,才能建立起一个公正、竞争、开放、效益、法治和多样化的教师聘任制度。这样,教师既可以被一个单位聘用,也可以被几个单位同时聘任,使用人单位能够面向全社会聘任所需要的教师,实现全社会的教育人力资源共享。

六、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观念

一所名副其实的高职院校,不但要在科学文化发展上有重要的地

重视党课教学,树立正确人生观念 篇7

党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党课的教育效果,更应该高度关注。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入党前的教育是入党必须履行的手续之一,《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规定,为了切实保证新发展的党员质量,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战斗力,党组织要对入党1[1]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的教育。未进行上述内容教育,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不了解或知之甚少的,不能确定为发展对象。因此,深入了解党课教育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新时期适应大学生党课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有其现实性和必要性。

一、研究方法

我们组织了“党课教育现状调查”,以某大学第35期党校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对三百人进行调查,收回有效试卷总计291份,收回的有效问卷占调查总数的97%。同时,我们对部分党课学生进行访谈,从另一个途径了解他们对当前党课教学的总体评价,存在哪些问题,并对现在的党课教学提出建议。

此次调查对象,理工类专业的本科生占64%,社科类专业的本科生占36%;男生占总人数的67%,女生占总人数的33%;;来自农村的本科生占总人数的48%,来自城市的本科生占总人数的52%。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问为辅,再结合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调查过程采用匿名的方法,消除了学生的顾虑和心理负担,保证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二、党课教育的现状

1、大部分同学的入党动机是出于现实的考虑。动机是推动或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对于入党积极分子来说,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调查显示只有46%的学生入党动机是正确的,入党动机不正确的共占了54%,其中大部分又是出于功利的角度,例如为了以后找到好工作,有更好的发展,想证明自己有能力,迎合父母朋友的期望等等。

2、有不少学生上党课时做与党课学习无关的事情。党课的到课率固然是衡量党课效果的重要因素,然而上课时学生的状态更应该是我们所重点关注的。当问及学生上党课做什么时,只有55.7%的人在认真听课,剩下44.3%的人则在写作业、看小说、听音乐、睡觉等与党课学习无关的事情。

3、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党课老师不满意。当问及党课老师的授课态度时,65%的学生认为十分冷淡,没有激情,甚至有部分同学认为老师是敷衍了事,根本就没有把党课认真对待。对于党课老师的授课水平,54%的学生认为表现力和感染力不强,教学水平一般,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但仍有不少学生认为老师的课堂调控力强,讲课富有激情,教学水平突出,能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

4、大部分学生对党课内容持负面评价。当问及学生对党课内容的评价时,78%的人认为内容空洞枯燥,陈旧过时,不能联系现实,过于理论化,没什么实际内容。

5、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当前党课考试方式不能真实反映学习效果。由于现阶段的党课结业方式是书面考试,采用这种结业方式有利也有弊。但由调查可以看出,仅有14%同意这种结业方式,认为这样可以真实反映学习效果。

三、思考与对策

1、建立一流的党课教师队伍。“教师有激情,学生才有激情。”要使党课成为受大学生欢迎的课程,首先教师要使自己受到学生的欢迎。党课对老师的要求很高,应该把最优秀的教师请来讲党课。教师要在理论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加强理论研究,提高学术水平,提升知识含量,避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现象。党校教师自己要有坚定的信仰,自已都不相信的理论怎能使别人相信?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平和的心态、平等的口吻、平凡的事例、平实的风格面对学生。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喜欢知识丰富、学术水平高、充满激情的老师,同时49.3%的同学最希望的老师是企业界、文化界知名人士中的优秀党员,或者是老党员、老红军,党政机关领导人或政府官员,党内知名的理论专家或学者,而不是学校的党委领导。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就可以使党课教师来源多元化,邀请同学们感兴趣的人来讲党课。

2、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要上好党课,必须具备两个基础:一是良好的现实社会环境,告诉学生真实的社会现实,使学生不至于太逆反;二是深厚的文化知识,使学生不至于受蒙蔽。党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讲授内容。不逃避问题,坦诚面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暂时挫折,及时解答同学们的疑问和困惑。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同学们最关心的内容是结合国际形势,讲述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前景,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关党的先进事迹或典型事例,内容应该多涉及当前党内的时事。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党课教育教学要点以及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老师可以多准备一些照片和视频,供同学们开阔视野。

3、创建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时代的进步,党课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在形式、方法、手段上不断创新。形式创新就是要变“固定讲”为“轮流讲”,变“注入式”为“互动式”,变“单一型”为“多样化”。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合理进行课程教学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探索、研究与党课课程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新颖性,努力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大程度的提高本课程在学生中的关注度和吸引力。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对于老师的授课方式来说,同学们最喜欢的是案例分析、参观考察和先进事迹报告,而对理论讲授和知识竞答则缺少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特别强调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参与的转变。也可组织学生走出去,到革命老区或到先进地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学习先进经验。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增强党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一步强化网上阵地意识,强化网上资源的利用,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党课课件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开展党课讨论、交流,增强党课教育的辐射力、感染力。总之,要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尽可能使党课教育新颖、生动、活泼。

4、完善考核形式,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加大作业、讨论发言、社会实践等环节在成绩中的比例

当问及怎样的考试方式更能真实反映学习效果时,同学们比较倾向于以党内组织的实践活动的成果以及课堂发言、讨论情况来评定学生成绩。也许以后可以用书面考试和实践活动的成果相结合的方式来评定学生是否结业,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加大作业、讨论发言、社会实践等环节在成绩中的比例。

综上所述,学生不喜欢党课,不仅是因为教材内容陈旧,更多的是因为这门课程往往形式上过于死板,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回避了一些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对学生的引导,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困惑,以及传统教学方式不灵活等因素。因此应该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及其对党课教学的意见与建议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通过考察、借鉴其他高校行之有效的做法,研究如何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师队伍,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资料,使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和多样化,教学管理不断规范化,教学评价体系日趋合理,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参与,使教育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摘要:当前党课教育不仅存在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式不灵活等问题,而且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回避了一些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对学生的引导,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困惑。因此应该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及其对党课教学的意见与建议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如何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师队伍,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资料,使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和多样化,教学管理不断规范化,教学评价体系日趋合理,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参与,使教育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党课,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张荣臣、李俊伟主编.入党培训实用教材[M].人民出版社,2D08

[2]翟卫华主编.党的建设理论十二讲[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教育报道要树立“大教育”观念 篇8

1.當前教育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各大媒体,甚至是专业媒体对教育新闻报道的情况来看,教育新闻报道存在不少的问题。

1.1报道不够客观公正

教育关乎人的一生,它要求报道者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报道教育新闻。近几年来,高校扩招成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有些民办高校和高职院校为了招揽生源,通过一些教育新闻,实际上是“软性广告”来鼓吹自己,事实上,这些学校在师资力量、办学环境上并不是报道中所描述的那样。但由于作了不合实际的报道,致使一些学生进校后有“上當受骗”的感觉,要求退学。这些问题在教育报道中虽然不是主流,但严重影响媒体的公信力。

1.2报道质量不够高

不少报道缺乏必要的深度,就教育说教育,主要体现在教育报道中,“四季歌”式的题材仍占主要位置。如每年的高考、中考报道,报道中离不开课堂、书本、作业、学生、教师等,常常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现代教育应當是指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对人的思想品质、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形成的有意义的影响。教育新闻报道应當在这种“大教育观”的指导下,探索、发现新的报道领域。前些年,央视做了《创新中国》的系列报道。我们就要思考,这样的报道与教育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一个国家要创新,科技创新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而科技创新离不开高校的科技创新团队,离不开高校的创新环境和理念,也离不开高校与企业的广泛合作。通过理性的思考,在报道中就不难找准思路,寻找有价值的报道点,做好有价值、有质量的教育新闻。

1.3报道的方式不够生动

教育新闻具有专业性强、动态新闻少等特点。如何将专业的东西做到通俗易懂,需要动脑筋。中国人是听故事长大的,如果报道做得干巴巴的话,要吸引受众是比较难的。如高校的科研是比较神秘的,一般的老百姓,甚至包括报道者,对科研也往往是“雾里看花”,但很多的人对这一领域又充满了好奇。这就是新闻的买点。这就要求记者通过新闻的眼光、通俗的语言、讲故事的手法,讲述科技创新和科研转化给人们带来的生活变化,从而反映成果背后所凝聚的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和传奇故事。

2.教育报道要树立“大教育”观念

一般地,人们往往认为教育指的就是学校教育,教育新闻大多也把目光盯在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上。但现代教育思想告诉人们,教育应當是指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对人的思想品质、智力、能力和体力等综合素质形成的有意义的影响。这种“大教育”观要求报道教育新闻必须开阔视野,采取生动的报道方式,增强教育新闻的影响。教育新闻的报道者要知道,教育新闻的服务面向特殊的受众群体,不可能包揽社会的各行各业,但教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牵动着千家万户,对全社会都产生着广泛的影响。这就决定着必须用“大教育”视角,报道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2.1树立“大教育”观念,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说到导向,有人认为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把握住四项基本原则就可以了。其实,导向并不那么简单。例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就有个如何正确理解、科学报道的问题。近几年来,贫困学生入学困难,已成为大家街头巷议的话题。每年高考后,各新闻单位都对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报道.呼吁大家来资助这些特困生。年年如此,好像成了老套路。然而,怎样对这个社会现象的报道体现出时代特色?2010年高考前,笔者就此现象进行认真地分析后,感到从表面上看,贫困生入学问题是个老题材,但近些年来,党和国家为了扶助贫困大学生,已经采取很多有效措施,政策不断完善,例如建立绿色通道、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安排勤工助学岗位等。因此,我们的报道必须要体现出这个特色,既要为贫困学生和热心资助者之间搭起桥梁,更要为贫困大学生们介绍各种助学渠道。这种导向不是靠“会议搬家”、“公文搬家”、“课堂搬家”来维持的,而是靠生动活泼的形式。为了介绍“绿色通道”和“助学贷款”,笔者特意去到中山大学,请去年一位经历过的同学介绍情况。贫困大学生们看了她的介绍后,不仅知道自己入校后应该怎样寻求援助,而且更加感受到党和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怀。我们还特别策划了系列报道《我的大学梦》,到高校采访就读的贫困学生。新闻报道给予贫困新生以信心,也让观众对国家的政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报道,弘扬了主旋律,体现了媒体的责任心,也得到社会的好评。

2.2树立“大教育”观念,要坚持‘以人为本'’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教育新闻當然也要遵循教育的这一规律。2005年6月,岳阳市华容县的“神童”魏永康因生活不能自理而被中科院某研究单位辞退回家,一时引起了各媒体的关注,纷纷批评魏永康是被他妈妈畸形的爱所害。但笔者认为,魏永康身上折射出来的正是我国教育面临的许多方面的矛盾和挑战:从家庭的层面讲,魏永康的母亲是望子成龙达到疯狂程度的典型,是众多家长的代表;从学校方面来看,魏永康因为成绩好,从小学到大学,是大家的“宠儿”,他身上存在的缺陷,大家视而不见。其实,不少学校都存在重分数、不重能力的教育现象;再从社会的层面来分析,當魏永康显示出超常的智慧时,一些人一个劲地吹他,而當他退学回家时,又强化他的不足,根本不怕伤害这个孩子。这些现象反映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某些层面的冷漠。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对“神童”魏永康的报道应當客观公正,要用以人为本的精神来报道。

2.3树立“大教育”观念,要注重贴近基层

转变观念,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篇9

----在干部工作作风整顿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根据集团发展的需要,经集团研究决定,在集团两级干部中开展工作作风整顿活动,这个活动十分必要,也非常重要。集团通过十多年的发展,不断壮大,目前门窗公司、房产公司、科技公司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去年大家都不同程度地拿到了应得的奖金,几个公司今年也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开端;集团控股企业四川聚融地产公司开发的芙蓉金城项目已全面动工,准备打造成第二个“芙蓉汉城”;旺苍振华矿业公司已全面启动并部分投产,最近又成功购买了2000余亩矿山,可供开发20多年;即将成为集团新办公楼的新收购的扬子公司各项施工准备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计划3月份开始展开施工,8月底集团总部和各公司全部搬入新办公楼;在扬子公司的基地上还准备投入部分资金,组建兴发新型建材公司。集团的发展壮大,必将为我们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也对我们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管理好一个大型企业集团,必须培养全体员工优良的工作作风,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这次开展干部工作作风整顿活动,就是要统一思想、纯洁队伍、推动工作,就是要以纯洁的干部队伍来培养优良的工作作风,以优良的工作作风来塑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先进的企业文化来创造性地落实集团各项工作。

一、必须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

先进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企业是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来发展的,企业的利润必须靠企业员工去实现,没有一支思想、技能素质双高的员工队伍,特别是干部队伍,是无法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的,因此,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依托。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有员工队伍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自我提升,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广泛吸收新员工来补充新鲜血液。

二是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小企业可以靠人治,大企业必须靠法治,这个法治就是企业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障。完善的制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制订新制度、新规定;另一方面就是把现行制度执行好。

三是有一批领先的技术和产品。作为工业企业,必须有自己的行业领先技术和优势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具备较强的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在同行业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四是有一笔可观的员工工资收入。我们兴发企业的宗旨就是为社会创造效益,为员工创造机会,一方面,大河有水小河满,企业发展了,员工的收入也就可以相应提高了,企业不发展,员工的收入也不可能有太大的改善;另一方面,也只有效益增大了,员工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更好,更多地吸引员工,才能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是有一个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企业做大了,各种各样的人也就多了,企业的发展环境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必须不断净化企业环境,让全体干职员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空间和发展前景,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更多、更好、更放心地工作。

二、必须树立新观念 2007集团各项生产经营目标已经确定,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如何更好更多地超额完成既定目标,是我们今天在座各位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头等大事,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展望未来,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种种有利的、不利的因素对企业的每名管理者和每一位职工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过去的工作当中,一些干部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抱着一种等待观望的思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没有一点工作责任心,甚至等着看别人的笑话;或者不能从自身挖潜力,不会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工作无计划,无安排,推一把动一下,不推不动,有时甚至推都不动!等、靠和依赖思想极其严重;有的对工作任务不是从工作方法、工作思路上去动脑筋,不去想办法克服困难,而是强调工作难度,推三推四;有的管理人员经验主义、教条主义作风严重,不以身做则,对上级的工作要求理解不深不透,遇到问题不实事求是地解决,盲目蛮干,出了问题向上一推,这些都是严重的不称职现象。还有的干部,思想动机不纯,把思想不放在工作上,学习上,而是挖空心思琢磨人事,两面三刀,捕风捉影,搬弄是非,或者搞小集团,闹不团结,给单位造成很大的内耗。这次作风整顿就是要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觉悟,彻底消除各种不良现象和歪风邪气,克服工作中的情绪化和“哀兵”,提高中层管理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责任心。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应对挑战的能力,促进2007年生产经营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全面完成,我们在企业中要树立10种新观念:一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改革观;二要树立不进则退的竞争观;三要树立全面科学的发展观;四要树立效率优先的分配观;五要树立市场化配置的用工观;六要树立优胜劣汰的用人观;七要树立德才兼备的人才观;八要树立服务制胜的经营观;九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十要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观。

三、必须大力加强学习

我们已经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的时代潮流已经在向我们挑战,即使我们不停地学习,仍然赶不上飞速前进的时代步伐。一个人,是不是重视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反映着这个人是不是对自己负责任,是不是对企业、对社会有用。世界管理大会曾提出“建立学习型企业”是未来世界管理变化的趋势之一,认为学习型企业是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而一个企业的学习风气浓不浓、正不正,体现出这个企业是不是有发展前途,是不是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等时代要求,从而不被市场经济的浪潮所淘汰。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的一些职工和部分中层管理人员,对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形势认识不清,或者浑浑噩噩度日、不思进取,或者自我感觉良好、满足现状,对企业的规章制度不深入学习,对专业知识不深入研究,学习上搞形式主义,应付差事,工作之外的时间不学文化,不学业务,不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技术水平,开会发言结结巴巴、哆哆嗦嗦,写个材料只言片语,甚至胡言乱语。业务上这个不懂,那个不会,出了问题找这个理由那个理由。不管你是什么理由,总的来说就是你不会,不会为什么不学?我们有的管理人员和职工,业务技术学不会,但在“赌博”场中、麻将桌上却是无师自通,技艺日精,业务知识一窍不通,歪门邪道样样精通。把赖以生存的业务置之脑后,整天不务正业。个别单位甚至在正常上班期间聚众赌博,有的更是领导带头!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这次作风整顿就是要刹住这股不务正业的歪风,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在集团上下,尤其是在中高层管理人员中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带动全体职工,在集团上下营造一个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大氛围,培养出一支业务能力强、思想端正、积极进取的员工队伍,去从容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四、必须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随着企业的扩大,我们的一些干部,思想上逐渐忘记了自己的权力是干什么用的,忘记了如何正确运用权力,具体工作上不深入细致、工作责任心差、浮在上面、沉不下去,在本单位和本部门中自己把自己当成太上皇,高高在上、不干工作、不负责任;有的重担子不挑,责任不担,惹人的事不干,好事争着抢,难事躲避,小恩小惠拉拢人,工作原则不顾,思想消极,无所作为,遇到问题一筹莫展,连自己管辖范围内最基本的情况都搞不清楚;有的管理人员作风霸道、唯我独尊,没有一点组织指挥能力和管理水平,对职工不一视同仁,以自己的爱好看人对待人,不讲原则,职工意见很大。这次整顿,就是要求大家端正工作态度,转变工作作风,彻底杜绝各种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推诿扯皮的不良风气,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2007年的各项工作中去。

通过这次作风整顿,要进一步严肃“三个纪律”。一是严肃组织纪律,彻底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畅的问题,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行我素、谁也管不了的不良现象。彻底消除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等不良现象。要采取末位淘汰等有效手段,消除人浮于事的现象,将无所事事的岗位精减掉,尤其对于那些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不谈工作,搬弄是非的作风要坚决予以整顿!真正使企业上下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团结一心、步调一致、令行禁止、政令畅通。二是要严肃工作纪律,彻底解决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中只讲待遇,不讲奉献;不比工作,只比享受;不讲责任,只讲权力,工作中不落实各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管理不到位,互相推诿扯皮的问题。使各级管理人员做到接受任务愉快,完成任务坚决。工作做到超前管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各项工作要有新思路,上新台阶,各项工作不能顺其自然,要制定目标,努力争取。三是要严肃劳动纪律,彻底解决部分职工中劳动纪律松驰,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事不请假,上班出勤不出力,工作效率低下,质量不高的问题。杜绝工作人员对客户态度蛮横、不耐心细致以及吃拿卡要等不良工作风气。

上一篇:家族代表讲话下一篇:我想握住你的手800字中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