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励志文章大全(通用7篇)
5炼狱三层,梦想就在前方
高考已经结束近半年了,在北大也已经度过了大学时光的最初三个月。偶尔想起高三的时光,背景里总是有明媚的阳光。背对着太阳,我们曾经稚嫩的脸庞,已经模糊。逝去的,似乎总是美好的。回首时,仿佛又看到自己的一次次成长。
高一,困厄中积攒腾飞的力量
我承认,我是个没有天赋,没有特长的人,我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刚从家乡来到市里的重点高中上学时,那种心里空空的感觉,和如今独自走在北大校园里的茫然感出奇的相似。复试只考到了第101名。表面上,我平静地接受了,但内心却是五味杂陈。从上学开始,我基本上都能考到前几名,一直都非常顺利。但高中全新的学习生活把我从这种优越感和满足感中狠狠拽了出来。
戴着中考状元的“光环”来到海拉尔二中,发现自己的家乡是多么的小,大城市才是藏龙卧虎,考进市里的状元遍地都是。于是,第一次离开家,有了一点失落感和挫败感,也意识到身上多了一份责任,关于自己,关于父母——通过三年学习,我要给他们一个满意的交代。
在学校住宿的第一个晚上,我满怀憧憬,强忍眼泪,我要将自己雄心勃勃的计划付诸实践。也许我的内心是比其他同学成熟一些的,因为我的理智永远占据上风。从高一开始,我就开始了“三点一线”的生活。我将自己的心腾空,只让一个鲜艳而醒目的词——学习——镌刻进其中。
现在回想,自己做得有点过头,一心学习,却忽略了好多人和事。庆幸的是,我没有被别人忽略,红榜上总会出现我的名字,那是我当时最大的安慰。有得必有失吧,当初的生活或许单调,但也非常值得,那一年的努力,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一下学期,面对文理分科的问题,我认真进行了分析:第一学期的拼搏让我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主要因为数学是我的软肋,而且学习和考试中的挫败感多来自理科;而文科的学习让我感到快乐,也在学习过程中丰盈了内心。于是,我不顾旁人对文科的偏见,毅然选择了文科,也因此走上了通往北大的路。
高二,在人生转折处悄然蜕变
新班级、新老师、新同学,一切都是崭新的,我的心情也多云转晴了。高二是我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我开始悄悄蜕变。
进入文科班,我似乎远离了以前那种枯燥乏味的生活。只要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其余的时间就都是自由的了。每天过得轻松自在,也有心情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甚至有时上晚自习,也会压低着头和同桌聊一整节课。咳咳,当然这个是不好的,希望大家不要模仿。好在高一的时候培养了很好的听课能力,即使在偷偷聊天的时候,也不会错过老师讲课的重点,这种敏感连我自己也觉得神奇。
我的生活也开始有了规律,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很好。和高一时相比,我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去交朋友,讨论问题、畅谈理想。这样一学期下来,我的心态调整得很好,人也开朗了许多。有了好心情,成绩自然不会落下,一直稳居年级榜首。
我喜欢文科班的气氛,很活跃,这和理科班形成了鲜明对比。下课时从理科班门口经过,一眼望去,同学们都在睡觉。老师说我们学校的理科班跟坟墓似的,而文科班的学生却总是精力充沛。
我庆幸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在这样的班级里,我很少感到困倦。高二,我收获的不仅是知识高三,宠辱不惊上战场
高三确实非常忙碌,但并没有江湖传闻中那么黑暗。很多时候,困难都是人们臆想出来的。只要你摆正心态,没有什么坎儿是过不去的。关于高三的回忆,似乎没有学习,没有考试,只有跟同学一起在课间教室的走廊踢毽子、打羽毛球的身影。这就是好心态带来的。
当然,好心态不代表放纵,学习上千万不可马虎。这一年,我除了利用好课堂40分钟和早晚自习,还充分利用细微的时间来学习,比如洗脸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都可以在脑子里复习一下刚学过的知识。我还喜欢把事情集中起来做,做完了就无忧无虑、一身轻松,避免战线拉长,疲劳作战。
我的成绩也出现过波动,从第一到第四做不规则运动。虽然只有几分的分差,但却对能否考上北大有
12gk
至关重要的影响。失落不安时,幸好有朋友、老师一直给我鼓励。这时我才明白,高三拼的不仅是智力,还有你的承受力。我渐渐能够做到无论是什么结果都坦然面对,只要努力了,就没有遗憾。后来,大家惊奇地发现,那些像我一样抱着死就死了的态度进考场的同学,考得还都不错,有的还超常发挥;而那些一心想考重点大学、心理压力过大的同学却大都失常发挥。这就叫做宠辱不惊吧。
在高考这场最后的战役中,要学会放自己一条生路。既要紧张地学习,也要轻松地生活,千万不要把学习中的压力带到生活中。
经历过高考,回过头来平静地看待这一切,感觉就像经过了凤凰涅槃一般。现在的我,更有勇气独自面对未来的挑战了。大学,又是一座新的高山,我同样会征服它,登上最美丽的山巅。同学们,只要你认真努力,放好心态,就一定能顺利渡过高考这一关,领略人生更璀璨的风景。
工作励志短篇文章:如何用业绩证明自己的价值
现在的职场当中,没有背景,不能拼爹;没有关系,不能拼人脉。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做事,拿出自己最好的表现,证明自己的价值所在,证明自己对公司是一个有用的人,少说多做,用业绩说话。
1、业绩需要行动来争取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便会收获命运”。所以,行动是获得一切的根本,没有行动,一切都只是单纯的想象。再好的计划最后也得付诸行动,不然,都是一纸空谈。
2、立即执行你的工作计划
拿破仑·希尔认为:天下最悲哀的一句话就是,我当时真应该那么做却没有那么做。一件事情,首先要做好一个完善的工作计划,然后不折不扣的立刻去执行,只有这样才会有所高效的收获。
3、细分工作,获益无穷
查理·凯特琳所:“一个说明很清楚的问题,就是一个解决了一半的问题,尽可能的去了解你的工作,培养你的兴趣,这样就已经算是完成一半了。”
4、集中精力,学透行业技巧
爱迪生说:“我始终不愿抛弃奋斗,我极重视由奋斗得到的经验,尤其是战胜困难后得到的愉快;一个人要先经过困难,然后踏进顺境,才觉得受用,舒服。”
5、为公司赚钱是第一位
一旦一个员工有了全力以赴去为公司赚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习惯基于这种理念行事,那么一定会成为公司最优秀的员工。如果你想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有所发展,成为老板器重的人物,就必须牢记,为公司赚钱才是最重要的。
6、少说多做,效益是关键
美国的一位艺术家曾告诉他的朋友说:“我自从学会闭上嘴巴后,获得了更多的威望和影响力。”
言多必失,说的越多,越显得平庸,说出蠢话或者危险的话的概率就越大。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员工,一定要记住:“少说多做,用业绩说话”。
7、永不满足,追求卓越
一旦领悟了全力以赴地工作能消除工作的辛劳这一秘诀,人们就掌握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能处处以主动尽职的态度工作,即使从事最平庸的职业,也能增添个人的荣耀。
8、业务能手才是赚钱高手
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尽心尽责,尽自己最大努力,不断的取得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原则。如果没有了职责和理想,生命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9、树立“我比别人强”的信念
肯定自己的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是一种态度。你越能充分运用这种方法,你就越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
10、创造业绩必须遵循竞争法则
为竞争而牺牲做事做人原则的人,即使赢了也跟输了没什么不同。
工作励志短篇文章:从怀才不遇到晋升加薪
在职场中不受重视的现象常常发生,改变一下自己的策略,通过某些方式来引起领导的注意,让他们看到你的努力,并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和肯定。不要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草,扮演陪衬鲜花的角色。
古往今来,不乏有才华横溢、努力敬业却得不到领导赏识的怀才不遇者,在现代公司中,也常有这样的人,明明为公司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总是与晋升的机会失之交臂,扮演着被领导遗忘的角色。
怀才不遇者除了悲天悯人以外,也需要反思,为什么自己会陷入这样的命运?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走出这种悲哀的命运呢?
不能否认,得不到重用可能有客观因素。例如可能遇到体制的限制,或时机不佳,还有的人遇到权力欲和控制欲都很强的上司,把你的工作成绩据为己有,让你无可奈何等等,面对这些客观因素,你可以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接纳生活中存在的这种无奈,从而平衡心态。也可以采取积极的办法,通过跳槽等方式寻找更适合自己的环境。
另一方面,外因往往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在怀才不遇现象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的心理原因。怀才不遇者需要反思自己是否自视过高了,是什么心理会使自我要求过高,和自己的童年经历是否有内在的联系?具有“自恋人格”的特点:一方面非常奋发努力,渴望获得承认,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领导意图的领会能力等原因,难以获得领导的赏识;无意中重演了童年被否定被忽视的命运,这在心理学中称之为“强迫性重复”。
改变怀才不遇的最佳途径是,学会通过某种方式让上司注意到你的业绩、赏识你的努力,不要做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而应在合适的时机、场合向领导展示你的能力与成绩,有助于得到领导的赏识。另外,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要尝试设身处地站在领导的角度看问题,多根据领导的需要而不是自己个人的好恶来调整工作,也有助于得到领导的赞赏。
虽然很多怀才不遇者明白这个道理,心里也知道怎么做,可在现实生活中却难以做到,好像他们的行为就是为了让自己继续扮演怀才不遇者,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强迫性重复”的心理在作怪。对于这样的怀才不遇者,需要去看看心理医生,在医生的帮助下可以修复过去的创伤,从而打破“强迫性重复”。
从怀才不遇到晋升加薪的演变
晋升加薪秘诀1
专业能力是否与日提升这代表着你对自己工作的认同感,藉由不断的充实与自己职务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力,除了可以提升自己在此领域的不可替代性,若还能拥有其它的技能或第二专长,就更容易受到上司们的赏识。
晋升加薪秘诀2
拥有一个符合职场要求的仪容中国有一句俗语:官要有官样。建议:当你要开始带领团队时,你不只是要让人看起来是可以撑得住场面,更重要的是,要藉由职场上端正的仪容形象来培养你的权威感,以及团队对你的信赖感,进行取得客户的信任。
晋升加薪秘诀3
你的时间管理能力从做事的效率中,可以看出你在项目执行上的成熟度,当别人处理一件事的时间,你若能又快又好的同时完成二件以上的事情,不但可以显现出你在时间管理上的能力,对于项目执行的能力上也能同时胜出。
在职场中不受重视的现象常常发生,改变一下自己的策略,通过某些方式来引起领导的注意,让他们看到你的努力,并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和肯定。不要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草,扮演陪衬鲜花的角色。
工作励志短篇文章:职场六个保命绝招
要逢迎引导用意,又要搞好共事关系,往往需要学习一些职场之术。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的《论语》中就已经教给了我们很多做人处事的情理,这些在今天的职场中同样实用。
一、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在民间极为风行,甚至成为一些人用以告诫本人的座右铭。有抱负、有幻想的人,不应琐屑较量个人得失,更不应在小事上纠缠不清,而应有开阔的胸怀和弘远的抱负。只有如斯,才干成绩大事,从而实现自己的幻想。在职场中,往往有许多名义上看起来是吃亏的事情,比方工作的调动,环境的变迁等等。面对这些事情,我们应该做到可能泰然处之,“小不忍则乱大谋”,心怀宽阔,眼光放远一些。看这些事件对自己的久远发展是否有利,而不去做血气之勇。
二、重物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这句话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阐明了决不亦步亦趋,不中流砥柱,不因世人的长短标准影响自己的判定。要经由自己的独破思考和感性的断定,而后作出论断;二是一个人的好与坏不是相对的,在不同的情势、不同的人们心目中,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应该用自己的尺度去评判他。领导往往观赏的是有个性、有主意的年青人,这样的人能力独当一面,今后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早已被人们所熟知。在职场中,要想谋取一个更好的职位,你必需当时做充足的预备,把自己各方面的才能锤炼好,只待机会一到,立刻就能担负重担,而且还要做得很杰出。“机会只青眼有筹备的人。”
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身处这个信息时期,社会工作的一个特色就是各种节奏很快。常识系统跟技巧的更新速度之快,请求咱们一直地学习新的货色,按时“充电”。即便身处一个比拟安适的环境,也应当“居安思危”,斟酌当前局势的变动对本身发展的影响。如果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话,总有一天会被淘汰。
五、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人与人相处未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为人处事应该多替别人考虑,多从他人的角度对待问题。所以,一旦产生了抵触,应该多做自我批驳,而不能一味责备他人的不是。责己严,待人宽,这是保持良好、协调的人际关系所不可缺乏的原则。职场中人与人相处并不像有些人说的全都是明争暗斗、欺上瞒下,很多时候仍是需要真挚相处的。同事之间产生了矛盾,不要唇枪舌剑、一味地去挑对方的弊病,那样只会损害同事之间的情感,无利于职场和气。首先应该检查自我一下,自己是否有什么错误,是否对对方发生了伤害,站在他的态度上审阅自己。多一些宽容,少一些非难,对人对己都是有利的。
六、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主要思惟,尤其作为一种道德观点,是孔子和儒家尤为倡导的。中庸属于道德行动的评估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宋儒说,中庸之道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凡的道理。中庸又被懂得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平衡状况;中庸还能够称为“中行”,“中行”是说人的举止、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方,对峙的双方相互牵制,互相弥补。总之,中庸是一种调和协调的思维。
工作简短励志文章:职场人士直面“包装”之累
从服饰到手机、笔记本电脑,从写字楼环境到消费场所、交通工具的选择……别看一些与工作不相干的“细枝末节”,可对于一个办公室白领,一切都彰显着档次和品位,是身份的象征。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为工作、生计奔波之余,外在“包装之累”,正不同程度地侵浸着职场人士的生活。
曹波先生现在武汉一家外企从事销售工作,平日里他的穿着一律是白衬衣、打领带,只有周末才着休闲装。他告诉记者,现在职场人士衣着背后,往往蕴涵着众多“潜台词”:穿着严谨套装的,基本上是从事管理等非技术性领域工作人士,比如销售、客服和行政。搞IT、技术研发的人,穿着往往以休闲装为主,从事广告等创意类行业的人,则喜欢走“另类”路线;而时下最“酷”的简约风,并非人人有资本学:表面上衣着随意,但多半是老板级人物,其雄厚实力已不需衣着“抬桩”。
除了服饰,很多附属品包装也显得较为重要。一早,某媒体制片人陈先生赶到公司跟客户签订合同,出门时穿着近两千元的衣服,拿着近万元的手机,开着BMW318,他的办公室可180度观赏湖景,办公桌上,左边一个IBM电脑包,右边一个LV手袋,万宝龙金笔一挥,数十万的合同到位。“这是个注重包装的年代,很多人说我是成功人士,没有好‘行头’,哪儿来的钱挣?没有钱哪儿来的好‘行头’?”陈先生打趣道。
“买衣服在新世界,开豪华私家车,在高档写字楼办公,出差乘飞机,住五星级酒店,用最新手机、笔记本电脑、到国外旅游……这样的生活,从表面上看,的确可体现一定的生活质量,如果真是力所能及可以达到,倒也无可厚非,但实际上,很多人因攀比、或场面需要而强撑面子去‘包装’,浪费精力和财力,就是现代职场的负累了。”在外企从事技术工作的姜先生说。
“有时连学历都成为包装的行头。”就读某高校MBA班的范先生坦言,在商圈里,这已然成为一种公认的资历,充电之余,也便于结交更多更广的社会关系。
工作简短励志文章:办公室中的省时小秘诀
1.了解你的精力充沛期。通常人们在早晨9点左右工作效率最高,可以把最困难的工作放到这时来完成。
2.集中一天中的头两个小时来处理手头的工作并不接电话、不开会、不受打扰。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3.立刻回复重要的邮件,将不重要的丢弃。若任它们积累成堆,反而更费时间。
4.做个任务清单,将所有的项目和约定记在效率手册中。手头一定要带着效率手册以帮助自己按计划行事。
5.学会高效地利用零碎时间,用来读点东西或是构思一个文件,不要发呆或做白日梦。
6.把琐碎的工作写在单子上,以便有零碎时间时马上去做。
7.并非每件工作都值得精工细做,有些事只要过得去就可以了。一遍又一遍地写些琐碎的备忘录不是高效利用时间的做法。
8.减少回电话的时间。如果你需要传递的只是一个信息,不妨在工作以外的时间在录音电话上留言,或是发个电子邮件。
9.如果有人在电话中喋喋不休地讲话,你可以礼貌地结束电话。
10.对可能打来的电话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你接到所期待的电话后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要的各种材料,不必当时乱翻乱找。
11.学习上网高效搜寻的技能,以节省上网查询的时间。把你经常要浏览的网站收集起来以便随时找到。
12.用国际互联网简化商业旅行的安排。多数饭店和航线可以网上查询和预订。
13.只要情况允许就可委派别人分担工作。事必躬亲会使自己疲惫不堪,而且永远也做不完。不妨请同事帮忙,或让助手更努力地投入。
14.做个灵活的日程表,当你需要时便可以忙中偷闲。例如,在中午加班,然后早一小时离开办公室去健身,或是每天工作10个小时,然后用星期五来赴约会、看医生。
15.在离开办公室之前开列次日工作的清单,这样第二天早晨一来便可以全力以赴。
工作简短励志文章:细节,往往是最重要的东西
那件事至今一想起来,我就脸红,一脸红就羞愧。
三年前,初入职场。那时的我,新鲜的不行,见到老板的车就闪躲不及,见到老板本人简直像老鼠见了猫。那天中午,刚吃完单位统一订送的盒饭,一抬头就撞到老板。老板笑容可掬地问:“sunny,你帮我问问快餐店还有没有盒饭送?或者,你联系一下周主任,,拜托他回来时给我带一份。”
“哦……哦。”对老板的交代我受宠若惊,此前,老板可从未直接给我交代过什么任务。我很兴奋。
赶紧抬头看钟,已经是午后一点,时间不早了。迅速给快餐店打电话,真是不巧,他们准备的盒饭早已卖完。我急得满头冒汗,哦,对了再联系周主任。更不巧,周主任外出就餐,他的手机放在办公桌上。天啊!
事后,我不时地想起那次的尴尬。其实我只要变换一下方式---如果我向其他同事多要几家快餐店的电话,如果我索性放下电话亲自跑到快餐店去,来回也不过半小时。只要我多动一点脑筋,灵活一点,主动一点,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原封不动地踢给老板,都不至于使老板在两点之后才去就餐,我的心情也不会变得灰溜溜的了。
为什么我不主动一点啊?!这次事件之后,我得到了一个很深刻的教训。
不久以后,我再次遇到了相似的情形。老板打电话要接李助理,是我接的电话。我看看李助理的办公室,说:“她外出尚未回来。”先前的事情在脑袋里一闪,我马上想到自己又在犯老毛病了,总不至于要老板自己翻电话簿联系李助理吧。我立即补充一句:“我马上Call她,请她与您联系。”老板说:“我找她是有急事,不过换别人也行。”我响亮地说:“我们这里有小张、小池、还有我,您需要哪一位?” 老板的声音听起来很悦耳:“就你吧,你把……准备好给我。”
我在客户服务部工作了三年,接了三年电话。但我发现:渐渐地,我和同事们接电话的方式有了些微妙的差别。我听到他们习惯说“没有”,“不清楚”,“不是”,“时间安排不过来”,诸如此类。三年前,我和他们一样,而一个人在三年里不可能没有一点变化。
有一次,我接到一个电话,这个客户希望我们能派出最有经验的王工为他们解决产品故障,而王工恰好被派出去还没有返回。客户是这样问的:“请问王工在吗?”
三年前的我习惯这样回答:“他出去了,什么时候能回来还不一定。”
三年后的我这样回答:“他出去了,请问您有什么事吗?”
三年后的我还会这样回答:“我们这里还有几位有经验的工程师,他是张工、郑工、程工。张工的特长是…… 程工的特长是…… ”
主动地为客户提供更多信息,尽可能让对方有更多选择,这就是我在接电话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秘诀。当然,客户会在我的劝说下欣然选择一位工程师,而我也不会被动地干着急,一味傻等着王工回来。
三年后,老板找我谈话,问我愿不愿担任客服部主管。我诧异,我不过是一直在接电话,没什么特长。 老板却说:“不同的人,哪怕接一个小小的电话也会有大大的不同。就冲你接电话的方式,我相信你能领导好一个客服部。我看你的第一把火就从接电话培训开始吧。”
不由分说,我成了主管。当我把我的那次盒饭经历跟下属分享时,我发现,职场上不乏接电话、订盒饭等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谁又敢说,这些小事不能炼就一个优秀的职业人?
老板给出的只是一个命令或吩咐。怎么琢磨,怎么做,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如果只需要一个命令与吩咐,就能够做好事情,解决问题,那便是真正的能力。
第二天:没进办公室,理由是:我想看几部电影找灵感。
第三天:进了办公室却提早走了,原因是:同事请她帮忙接一下电话,她拒绝并且在办公室大吵一架。
第五天:老板把她给炒了。
老板苦笑说,当初是看中她的才气挖来的,但员工完全不顾老板的思路是要她建立一个企画团队,反而只顾自己。老板特别希望她在工作上给同事做榜样,如果她能用心发现老板的心思,她就能在这份工作上找到自己的职业舞台,扬帆而上。过去有句笑话这样说:非洲人不知道何为“食物”,美国人不知何为“其他国家”,中国人不知何为“看法”。其实员工应该多想想上司到底想要什么。
职场里一直有个误区:表面上我们在给老板打工,实际上在给手里做的事情打工。这个“误差”能让两个同样能力的人有截然不同的发展,有人可能一辈子当个怀才不遇的打工仔,有人可能在高管平台上被人挖来挖去。
有两项调查数字挺有意思:只有10%的高管能深思熟虑,还能活力充沛,其余的人都在“穷忙”;实际上只有8%的员工在直接“给老板打工”。这代表仅有一成左右的人懂得思考上司的思路。大老板私下传授的秘诀是:在上司路子里找机会。
我们一向习惯于埋头苦干,上司最希望我们做什么以及上司最看不惯我们什么的知之甚少。职场对大部分人来说就是“名”和“利”,生存秘密就是锁定它们:怎么帮助上司保住他的职位,怎么帮助上司升职加薪。读懂上司的心思之前,要先判断上司属于哪一型?例如老虎猎食一向是单独行动,成功猎食几率两成。反观狮子则是团体行动,团结力量大,因此狮子成功的几率高达七八成。
懂得在上司路子里找机会,职场命运就会顺一些,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时刻”。一位朋友说,她第一年当HR时,就被一位男同事试探过。那段时间办公室里谣言满天飞,老听到这位同事要被挖角,善良的HR心想他也太不当心了,于是处处保护他。后来她才恍然大悟,这家伙是在续约前故意给上司一种信息:他的身价是值得被续约的,当然,这位男同事最终如愿以偿。
外汇交易员James头几年在外银当过交易员,成绩不错被挖角。殊不知来到了新东家却摔了一大跤。原先的外银绩效着重个人主义,只看成绩。James说他以为来到了新东家也只要拼绩效就好,完全不知在上司思路里找机会,他的新上司打的是团队牌,凡事都要以团队为主,不喜欢个人英雄式作法,公司的升迁管道也很完善,但是新上司偏好升迁是一步一步稳健的来。换句话说,James原先在旧东家是以“赛跑”的速度在做事,但在新上司面前却必须用走的。这一点,让他十分头痛。幸好他读得懂上司的思路,调整工作方式:只在新的项目上冲刺,给上司漂亮业绩;在旧项目上与别人同调,不求突出,让上司放心。
一个小晚辈对我说:“我做第一份工作时,非常努力,但没什么成就,属于“出力不讨好”型。六年也换了三个工作后,现才渐渐知道“侦察领导思路”简直比专业技术、学历等客观因素还来得重要。现在的她属于“讨好不出力”型。如何找对上司的思路?
1、保持乐观,要求自己想象一个理想的未来。例如与上司共事,找到能实现自我的工作,幸福感日益增加。
2、正面思维。每周写下发生在自己与上司沟通之间的3件好事,快乐感大幅增加,并能发现上司做事的逻辑与想法。
3、发挥所长。要求自己发掘上司最显著的优点,并尝试在这一点上与上司有互动。
4、助人就是助己。花时间或无私地帮助上司。
生活中充满假象,或许你的忙碌,只不过是懒而已。
刚进新东方的时候,我一个小时的课时费是140元,别觉得很多,先听我说完。
学生的学费是一个小时650元。
那时刚毕业,为了维生,于是开始了每天十个小时的生活。从早上八点半坐进教室到晚上九点出来,时常是天旋地转。
我上课拼命,语速快,为了让学生最短时间接收到最大信息量,经常跟打了鸡血一样,有时候怕困,甚至中午不吃饭。
毫无疑问,上课期间手机一定是不开的。
父母打电话之前都在问我方便吗?我说方便,才给我打电话过来;朋友约我几乎都没有时间,很多朋友,越走越远;没时间体检,身体每况愈下;最有意思的是,女朋友让我选:一天十个小时还是我。
我说,你怎么能让我这样选啊。
她说,你选不选。
我连忙说,选你。
第二天,我又去上了十个小时课。
事实上,到了最后,我把我们分手的原因归因于我太忙了,忙的一天到晚没有娱乐和提升自己的时间,忙于没有时间陪朋友,没有时间陪她。
可是,直到今天,我已经告别了那个时候的疯狂上课的状态,回想起来,那时,我不是忙,而是懒。
我懒于去处理工作和人际关系,懒于改变生活状态,懒于去思考为什么自己怎么忙。
后来,我和另两位老师从新东方辞职,我们共同创业,那年,我们什么也没有,三个人,三张嘴,三颗心。因为减少了中间的步骤,我们降低了学生的学费,我们自己找平台,集体备课,招生,然后讲课,一切下来,并不是非常累,但是,我们有很多时间被解放了出来,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薪酬不仅没有少,还比之前多了几倍。
现在,我们成立了考虫四六级,搞出了199元120学时、所有教材包邮的公益课。招生越来越多,一个月破了一万人,关于自己,工资待遇不仅没有下降,最重要的是,我们很多时间都得到了解放,并没有那么忙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穷忙活儿。
意思是越穷越忙,那些每天都在思考都在规划的人,都是生活的主人,他们不会成为岁月的奴隶,成天被别人牵着走,弄的疲惫不堪。
反而是那些没时间规划的人,不愿意改变的人,他们忙,他们累。忙,只不过是懒于去想想自己为什么这么忙,懒于纠结如何改变生活的状态,懒于计划下一步而已。
想到自己的朋友晶晶。
她原本上班勤快,下班绝不加班,工作生活调整的很好的女性。
可,几天前,她忽然分手了。
她拿工作不停的填补自己的生活,每天加班到十一点,拖着疲惫的身躯上班,她减少了社交活动,甚至拒绝同事的团建。
后来,她搞的自己疲惫不堪,朋友一个个也和她淡了下来。
我见到她的时候,她已经满脸青春痘,眼睛像大熊猫。她不停的抱怨我好忙。
我说,你不过是懒。
她说,你凭什么这么说,你知道我多努力工作吗。
我说,你懒于社交,懒于思考为什么分手,懒于面对内心深处缺少的感情。
她愣在了原地。
后来,她终于开始社交,不把自己搞的那么累,在一个派对上,她找到了男朋友。
接着,再次恢复了那种不那么忙的状态。
现在,偶尔我还能约她喝个下午茶。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生命的温度,当你干一件事干到极致、干到无趣时,是否想过其实你正在扼杀对这件事情的热爱,当你累到不行忙到不行时,有没有想过换个思路换个方向走走或休息一下,这样效率会不会更高。
整天被生活拖着走,像被上了发条一样,逐渐,就忘记了思考的力量,接着,忘记了出发的原因。
生活就是如此,其实你可以慢下来,去品品周围的风景,或许比起忙起来,放松下来跟难让人接受,更难让人舒适。
计划好,再奔跑,别懒于思考,懒于规划,傻傻的忙,到头来,或许除了疲惫什么都得不到。
励志文章2:下一次更好
一轮红日从地平线缓缓露头,红光掩盖了星星与黑夜,给人带来了新的希冀,未来充满美好,张开双臂迎接未来,迎接美好。
人活一世,为的就是未来,我们渴望着未来,也用行动迎接着未来,我们努力拼搏,为的也是那一刻的美好。带上信心与实践,我们开始上路,创造下一刻的辉煌。
在未成功前,我们信心十足,拼死一搏,荣获胜利。之后呢?是否一次成功便代表一生顺利?不,有了成功,激励了斗志,我们不能止步,而应更加勇猛地前进,赢得下一次的胜利。着名的某滑冰运动员,从小开始滑冰,最终登上了溜冰场,创下了高难度系数空中翻转后,她荣获了金奖,但她没有沉醉在曾经的光辉岁月里,而是继续苦练,一次又一次地破了她自己的纪录。
人生在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取得优异成绩,你不必沾沾自喜,而应更加努力,拥有更好的成绩,期待自己的下一次,希望能够更好。作为青少年,我们并没有取得足以使旁人羡慕的大成功,或许,某件小事的一次成功便使你心花怒放,总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好了,不思进取,那么你就会停止不前。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中国作家莫言,一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写了无数享誉文坛的名作,但他从不觉得自己昔日的着作有多么地成功,他永远怀着对下一部作品的追求,继续健步行走在文坛的道路上,铸就新的辉煌。
我们是新时代的学生,更应该努力学习,为自己插上腾飞的翅膀,带上梦想,挥洒汗水,让曾经的播种收获以后的硕果。
未来的美好只属于那些充满信心,迎接挑战的人。不可因昔日的成功而止步。拼搏吧!迎接挑战,带上信心,飞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励志文章3:说不如做
人生在遭遇逆境的时候,总会想办法制造一条可以渡过难关的路,不管这条路如何艰难,好歹也要试一试,试试多少还有些希望,如果不试,就没有任何机会了,或许尝试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但比坐在那里独自洗泪怨恨要强得多。行动是冷漠、玩世不恭的解毒剂。人只有不断努力、奋斗、拼搏,才无愧于自己短暂的一生。
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年代,我们就像长江中的一叶孤舟,不进则退。我们要勇往直前,敢于竞争,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只有行动起来,一生才会有意义。
我不把今天的事情留给明天,因为我知道明天永远不会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如待明日,明日成蹉跎。要把行动变为一种本能,跟呼吸一样,迎接所有的,每一次的挑战。
腾讯公司的强大就说明了这一点,马化腾抓住机遇,不是把构想仅仅画在纸上,他行动了,他在这个网络发达,更新换代快速的时代,成功地将小企鹅屹立在网络程序的顶端,年创造284.961亿人民币。
什么叫做出路?走出去就是出路。
中兴通讯于1985年诞生于深圳的一个加工厂,与成千上万中国企业一样,都曾经在某一个阶段经历过类似的历程,但是到今天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却鲜见。当时,很多企业都在发展,都在构建以后的商海蓝图。但最早行动的是中兴,从此,中兴在千万个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代强者。它立足中国,放眼全球,果断启动了国际战略,从而在海外国家通讯中占据广泛市场。
周星驰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人没有理想,跟咸鱼没有区别。我觉得还有一句话坐着什么不做,跟咸鱼没有任何区别!我觉得行动比一切都重要,所以,行动起来吧。
励志文章4:能伸能曲真丈夫
窗外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一整夜,许多树木的枝条落了一地,被雪压断的拆痕清晰可见,我为这些不向风雪低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树木所感动,被松树那不肯弯腰,向困难俯首的精神所折服。
松树枝上的雪越积越多,松树也似乎低下了头,弯下了腰,但在雪正猖狂的一瞬间,松树突然一抖将雪全部狠狠地摔在地上,然后重新抬起头、直起腰,以全新的姿态,向过路的行人问好。
这让我想起古代的勾践,虽然兵败,越国也被占领,但他做的并非是以身殉国,而是在别人脚下苟活下来,一天又一天,忍辱负重。正是有了他的苟且偷生,中国古代历史上才有了卧薪尝胆的一页。
不是所有的坚强不屈,不向困难低头都会换来成功与青史留名,因为有时过于刚直容易折断。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俗话这样说,现实也是如此。人活在世界上,不只是为了一个面子,更不是为了一个虚名。人的一生,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一时的忍辱偷生并不代表一辈子都向困难低头。所以,在关键的时候,还是要像松树一样弯一下腰,以退为进,寻找战胜强敌的不错办法。正如杜牧如言:包羞忍辱是男儿。
历史是这样,现实也是这样,所以,为了能前进,退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人生也是如此,该弯腰的时候,还是弯下腰去的好,能伸能曲才是真丈夫。
励志文章5:永远别惧怕新的绊脚石
市运会近在咫尺,他独自一人坐在窗前,望着跑道,发呆。红白相间的塑胶跑道,队友们跑了一圈又一圈,汗水滴落,溅出水花,绽放梦想。曾经的他,与跑道那么近,近到只要弯下腰,就能嗅到它的气息,尝到梦想的味道,梦想与汗水掺杂在一起,咸咸的,甜甜的。现在的他,与跑道不远,但与梦想,甚远。
半个月前,学校组织八百米跑步选拔赛,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所有人都深刻地记得那一天,一个阴凉的下午,操场上的那一幕。
他站在跑道上,望向远方,远方很美,有茂密的树丛,有一张张期待的笑脸,还有他梦寐以求的,只属于王者的王冠。
哨响的那一刻,风起云涌,加油呐喊声此起彼伏,兄弟,加油啊!我还等着你请客嘞!铁哥们儿朝他大叫,他豪气地挥挥手,留下自信洒脱的背影。
他像拥有用之不竭的燃料的火箭,甩下精疲力竭的对手,在众人羡慕又欣喜的目光下,向胜利飞奔而去。然而,不幸就这样毫无征兆地发生了,他踉跄了一下,随即扑倒在地上,世界上的一切在那一刻仿佛都静止了,他看着终点线,脸上的表情是失落的,麻木的,眼珠涣散,空洞。
他的眼睛看着跑道上的那块石头,他无法接受被石头绊倒的现实,面对众人的注视,他试图站起来,但右脚像被藤蔓缠住一样无法摆脱大地的束缚,又像被千斤大石紧压着无法动弹。他无望地痛击着这承载着自己梦想的跑道,发出令人心碎又绝望地惨叫:
啊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站起来,就算爬也要爬过终点线,他用手强撑着,用左腿支撑让自己站了起来,然后啜泣着,单腿跳跃冲过了终点线。
后来,他以第三名的成绩入选,但作为第三名,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曾经如此风光地独霸学校的跑道,这次却因意外败在无名小卒下,还落下难医的病。
梦想由自己决定,怎样实现当然也得靠自己。
脚伤之后,他不得不每天抹药,坚持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康复训练。市运会这天,他还是带病上了战场。他穿着学校发的鲜红的运动服,再一次站在了他钟爱的跑道上。
我已经很久没训练了,我也许没有他们那样适应比赛,但我是飞毛腿啊!我爱跑道,我愿意为你奉献一切,我的脚虽然还有点疼,但这又能怎样?没有什么能阻止我前进。我已经感受到胜利在向我招手,胜利就是属于我的!
他望着枪靶,不动声色。
梦想的火箭,在那一刻再次点燃。他的腿像旋风一样,令观众眼花缭乱,蹬蹬蹬的奔跑声奏响运动之歌,仿佛一切又回到了一个月以前的那天,他像往常那样领先于众,赛场上响起了排山倒海般的呐喊声,女生们的尖叫声。跑着跑着,他的双腿突然像是被沙袋拖着那样,很沉、很重,他紧皱双眉,双唇颤动着,脚步渐渐慢了下来,我不能输。他喘着粗气,坚定不移,却又力不从心,他不自觉地回头,看见正在拚命往前追的对手。
只剩下五十米了,突然,他的眼前出现了一块石头,他瞪圆了眼睛,惊讶万分,是幻觉?不!他定睛一看,那确实是一块石头,他曾经在这里摔倒过,他摔倒过,但这次再不会了。
他轻盈地,跃过绊脚石,他张开双臂,带着风、带着梦想,跨越终点线。
无论工作多久,总有时会在不知不觉中犯下一些职场中常见的错误,当然这些话往往并不会直接说出来,但是很容易体现在各个小细节中,大家千万不能轻视哦!
1.这不是我的错
当公司或团队中发现一个问题的时候,即使这个问题与你毫不相干,但是你也千万别说“这不是我的错”。因为这个问题肯定和你的领导或公司有关,如果你说了“这不是我的错”,那么就会显得遇到事情后你自动脱离组织,或者有难你不能和公司共同承担,这是不团结的表现,这是每个公司都严令杜绝的行为。此时应该尽量帮助出出主意,要知道这也是表现能力的一个机会。
2.这事没法做/这事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当我们面对难以应付的工作或问题时,我们应该努力的去寻找处理问题的途径,帮助老板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在那里一直泄气或者打击大家的及时处理问题的积极性。
3.目前境况令我很高兴
要知道此类话语的潜台词是:“我不愿尝试新的任务。”说出这句话,就表明了你是在以一种委婉的方式在回绝领导给你布置的新任务,所以再说这句话前,一定要搞清楚你的说话对象是谁。
4.我需要一个更大的头衔
在如今的职场中,头衔不能直接体现你对公司做出的贡献和价值。应该把“做出业绩”摆在首位,亮出自己真正的本事才是关键,至于头衔大小则应是最后才应该考虑的问题。
5.我效率很高,从不加班
员工在工作中应该从来都不计较投入的时间,埋头工作、了解公司和客户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很多重要信息及策划通常都是在“非上班”时间发生的。
6.我只认识本部门的人
这句话是职场禁忌,没有任何一个人在职场中是一座孤岛。你务必要了解公司各部门的负责人、他们的工作理念、工作宗旨以及做事的方法和你所在部门的工作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
7.这次该轮到我晋升了
在现代职场中,“资格”不再是值钱的“古董”,实力才是硬道理。在公司作出贡献的大小,特殊技能以及与公司各部门的协调能力等,才是个人进步的关键。
8.我没啥新内容要汇报
对自己从事的事情保持沉默的态度或者言语不多的话,就会给领导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你工作的投入不够”,领导欣赏的是有创新意识和工作效率高的人。
9.技术我不在行
要明白“科学技术让我们的工作效率更高”的道理。一方面,要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加强学习,另一方面,过分谦虚就是骄傲。要积极表现自己,随时跟同事们露几手。还要注意的是,当你面对老板的时候,一言不发也不会有任何(益,因为老板期待的是你所传达出来的对公司更加有益的信息、观点和想法。
假如你是老板,你会聘用现在的自己吗?
———致所有努力的人,自省
当一个顾客,进店时看到店里的员工低头玩手机,会有什么感觉?
当你老婆总抱怨嫁给你没有过好日子的时候?
当你抱怨自己买不起房子的时候?
当你抱怨别人对你不够好的时候.......
请先想想你又是什么样子......
想想自己这一天都做了什么?
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老板,你会聘用现在的自己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答。
对于老板而言,这句话,更像是对员工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是的,哪个老板不希望自己的员工热爱自己的企业呢?哪个老板不希望自己的员工将100%的精力都贡献给企业呢?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句话就像是一句冲锋号,被触及的,不仅是员工的内心,更重要的是,通过换位的思考,让员工理解老板的苦衷,毕竟,做企业不容易,在经济下行的通道中,做企业,更难。
【职场励志感悟】
当老板赋予员工展翅高飞的舞台的时候,也对结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追求的员工,一定会置身其中,因为他明白:只有在这个舞台上做得足够精彩,他的未来才能足够好。
当然,从员工的角度来说,尤其是对于有追求的员工来说,这句话,更是一种自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价值能够最大化,而企业能够提供长袖善舞的平台,就是自己能力发挥的最佳台阶,毕竟,每个人都去创业,也不现实。
每个人,都会经历自己不同的职业阶段,在每个阶段,做什么事,要有清晰的目标,这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们唯有将发条拧得足够的紧,向前的推动力才会更加的强劲和持久。
如果你是老板,你会聘用现在的自己吗?
如果非常乐意,那就继续这样做下去;
如果相反你不愿意聘用自己,那就应该去反思你自己当下的行为!
不怕聘用没有工作经验的人,但最终放弃的是没有工作态度的人,无论你是谁!
职场人,学会归零!
在我做HR的经历中,总能够见到很多带着满满的自信的职场新人,虽说毕业季向来没有最难,只有更难,但这丝毫不影响这些拥有满满自信的新人。之所以他们拥有满满的自信,往往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份“看起来很漂亮”的简历。比如我在大学中做过学生会主席,我在大学中每年都能拿到励志奖学金等等。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请你先归零。
一、归零你的心态
你所有的自信,无论是学生会主席或是励志奖学金,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叫做“在大学”,而现在,你在职场。这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做过学生会主席与你能管理一个工作团队毛关系都没有,能拿大励志奖学金和能拿到年终奖所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样子。这是两个不同的地方,请先归零你的心态。只有带着自己是新人的心态,你才真正有可能在职场这个交换场获得新的成长,从专员做到主管,从新人奖拿到年终奖。
二、归零你的技能
几乎所有的职业技能证书(门槛式证书除外),在职场中都是带着问号的。你拿到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证书,和你能做好HR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职场中大量的技能都是通过实践获得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你需要“自学成才”。为了让自己能够真的专业起来,请先归零你的技能,从模仿到创新,从执行要求到设计流程。
三、归零你的需求
职场是个交换场,你需要用你的能力交换你想要的回报。但在这个游戏里,你需要先证明你有什么能力,而为了能够获得更多,你则需要更多地能力。老板只会为你当下的能力能创造怎样的价值而支付薪水,比如你能签下多少客户,而不会为你有什么美好的愿望或是苦逼的现状而掏钱,比如你想成为销售冠军或是需要租房。为了能在未来获得更大的能力,当下最好的策略是归零你的需求。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在当下的工作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未来,它会给你满意的回报。
工作励志篇文章:战胜自己,不断精进
我们往往会认为人的能力是天生决定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战胜自己,不断精进,能力一定会提高。这个观点很重要。
能力一定会提高
在工作中,在想要成就某项新的事情时,首先必须相信自己的可能性。凭现有的能力,我们常常会很简单地下结论说:“这事太难了,做不了。”抱这种态度,新的或困难的工作就无法完成。
我们的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能力一定会提高。为此,相信人的能力具备无限的可能性,不断努力,不断琢磨创新,能力就会提高,就能完成开始认为无法胜任的新的工作或困难的工作。相信人的无限的可能性,拿出勇气去挑战,这种人生态度非常重要。
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
在确定新目标时,要敢于将这个目标设定在自己的能力之上。现在被认为无法实现的高目标,在将来的某一时点定能实现。据此设定目标。同时,为了在设定的时点达成目标,必须考虑如何提升自己现有的能力,使之适应实现高目标的要求。
仅凭现有的能力,谁都能断言能做或不能做。但是,不提高现有的能力,就不可能完成新的工作、实现更高的目标。
虽然现在做不到,但到时无论如何也要做到,只有这种态度才能达成高目标。
工作时要“有意注意”
所谓“有意注意”,就是“有意识地将意识注入”,“将意识高度集中于某一事物”。与此相对应,听到背后的声响,条件反射式地回头,这样运用意识的方式称为“无意注意”。一般人大体上都是“无意注意”,漫不经心地生活。
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度过一个不平凡的人生,那么无论何时,无论何种环境下,无论多么细小的事情,“那是什么啊?”自觉地将意识朝向这一事物,在这里将意识聚焦,这一条很重要。开始时做到这一点也许很困难。但只要从平时起,不断地思考“为什么”、“是什么”,“有意注意”就会变成习惯。
如果能这样,那么在任何状况下,全神贯注于某一现象,这种基本能力就能够被我们掌握,因而不管发生什么问题,都能立即抓住其核心,很快地予以解决。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必须养成对无论多么细小的事情都认真注意的习惯。
战胜自我
人最伟大的能力,就是战胜自我的能力。只要战胜自己,就能克服其他的壁障,取得卓越的成果。
战胜自己,需要强大的意志。在评价人的能力的时候,应该把意志的强弱考虑进去。意志软弱,回避与自身作斗争,一味选择安逸,这种人的能力归于低劣。
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获取成功的能力,绝不仅仅限于所谓的智力。
工作励志篇文章:玩转职场的那些技巧
每个公司都可能开除有能力的员工,
但对一个忠心耿耿的人,不会有领导愿意让他走。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知识背景越来越趋同。
学历、文凭已不再是公司挑选员工的首要条件。
公司观察员工的第一条件就是敬业,其次才是专业水平。
下面给大家总结了一些职场上的细节:
说话要用脑子,做事慎言,话多无益
讲话不要只顾一时痛快、信口开河,以为人家给你笑脸就是欣赏,没完没了的把掏心窝子的话都讲出来,结果让人家彻底摸清了家底。还偷着笑你。
遇事别急于下结论,即便有答案也等等
要学会换位思维,特别是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千万要学会等一等、靠一靠,很多时候不但麻烦化解了,说不准好运也来了。
对小人定要忍让,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背后算计你的小人永远不会消失,惹着小人就等与惹了麻烦,天底下顶数小人惹不起。直到现在我也没想出更好的办法战胜小人,不知道敬而远之是否可行。
不要评论任何人,心中有数就可以
谁也没有理论依据来介定好人与坏蛋,其实就是利益关系的问题。
对待爱护你的人一定要尊重
当面夸奖你那叫奉承,再难听些叫献媚,你可以一笑而过,就当什么也没发生,也许不久就有求于你,对于那种当众夸奖你的人,就疏忽不得了,也许你转过身去,就用指头戳你,
要谦虚做人,千万别把自己当回事。
待人接物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可以老把自己当人物,老拿自己当领导,老把自己当富翁,老以为自己是情圣,老是自我感觉良好
作为员工,你为什么屡屡职场受挫,碌碌无为。他为什么事无不成,业绩辉煌!作为老板,你该如何合理管理员工,分配项目任务?
工作励志篇文章:职场老炮们须谨防的4个坑
文|康锋
每每别人问我:你加入公司多久了?我回答完毕,别人总会善意地惊叹一声:“这么久啦!你很资深啊!能在一家公司呆这么久很不容易啊!”。起初,我颇为享受这种感觉,但是后来我想法有所不同。十年,就时间而言,的确不短,毕竟大多数人全部职业生涯加起来不过30-40年。有十年的履历背书,别人眼里的我自然是经验丰富、自信满满、成绩多多,仿佛自带光环一般。然而这是事实的全部吗?我其实有些胆怯心虚,怕名不副实。
这些年下来,我接触了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资深人士。有一部分人的确名副其实:论资历,在行业浸淫多年、在公司身居中、高位;论气场,看上去莫不自信有为、沉稳淡定,胸中有丘壑;论经验,谈起话来都是思路经验兼备,做起事情来有效率有结果。但是,我同样接触过不少“另类”的资深人士,让我慨叹资深原来也有不少坑,得赶紧反省自己身上有多少这样的毛病。
沟通变成说教
初入职场,我们不懂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常常得罪了别人而不自知,后来学乖了,努力掌握各种技巧。譬如,和别人沟通的时候,知道要分场合、时机;批评别人懂得用“三明治法则”;给别人提意见、建议,懂得要对事不对人,先扬后抑;和领导沟通,懂得多问领导目的,多提备选方案;和同事沟通,懂得要有同理心、会换位思考。由此,职场生活开始变得顺畅,少了很多阻力。
蓦然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沟通变成了说教。细想想,这恐怕是从步入管理阶层开始。伴随职阶升高,说教味更浓。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最大的变化恐怕是少了对技巧的重视,多了对权威的运用。
找下属谈问题,出于效率考虑,少了铺垫,直奔主题,谈问题讲危害提要求,期望速战速决;和同僚沟通,更坚持己见,谈“我”的看法多于“我们”的想法,毕竟我更了解自己这“一亩三分地”。
就是到了家里,和孩子沟通,也还是一副说教的样子。早上起床,儿子总是赖着不刷牙洗脸,我就在旁边不断地催,慢慢地变得没有耐心,语气加重、开始说教、批评兼指责。小家伙终于受不了,开始抽泣,继而把牙刷扔到地上。我的巴掌跟着下去,孩子哭得更响。最后,妈妈出现了,骚乱暂告平息。
经验变成套路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给客户做提案,分析数据要用到excel中的几个复杂函数,我对此一无所知。所幸旁边有位同事对此极为娴熟,就向她请教,几次下来终于学会,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这些函数的运用赫然成为我的技能之一,进入我的经验库。
还有给客户做提案讲解。之前都是我给老大做跟班,看她给客户讲,每次总佩服她讲得那么好。终于轮到自己来讲,发生了各种各样的错误,老大不厌其烦细细讲解给我听。直到有一天,她对我讲:这次提案我就不参加了,你带团队去好了。我知道,她是认可了的讲解技能。我的经验值再次提升。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每一次,在成功地面对不同的挑战、解决不同的问题之后,我的经验库都在扩大、经验值都在增加。
但是这一天不可避免地降临,我少了经验,多了套路。在我眼里,很多问题都已经发生过,很多困难都见过、很多想法都有过、很多计划都做过、很多结果都看到过,似乎没什么新东西。
遇到问题,我会条件反射般从自己的经验库拿出“存货”:应当这么想、应当这么说、应当这么做、应当这么做计划、应当这么修正完善?诚然,有很多时候是管用的,但是也有一些时候并不管用。时空和人的改变足以改变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东西,你如何确保你过去的经验能完全适用未知的将来?
沉稳变成世故
初入社会时,我们是毛毛躁躁的小年轻。我们有满腔热血、万丈豪情。别人一边批评我们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一边很轻易就能原谅我们所犯的错误。随着羽翼渐丰,才知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在别人的眼里变得沉稳起来,学会了理性思考、良好自律、为人依赖。
回想起来,我应该就是从独立带领团队负责项目开始,开始在别人眼里建立起沉稳的印象。不同于刚毕业时那个经常和上级顶牛的鲁莽年轻人,我开始清醒认识到自己肩负责任。如果我不能带领团队服务好客户,公司项目回款就无法按时完成,弟兄们的提成也会泡汤。我开始认真履行自己身上不同的角色,比如好玩的兄弟、尽职的管理者、专业的客户顾问等。我不再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我学会整理自己的思维,养成了“三点论”的习惯(每次发表意见都有自己的三点)。这一切无论从当时还是现在来看,都回报不菲。
应该是初任高管的时候吧,我发现自己也沾染上了世故的毛病,待人接物追求圆融,缺少了对原则的坚持。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尽量在不越界、不伤人的前提下守住责、办成事。话到嘴边留三分,学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记得有一次,有同业打电话背调一位从公司离职的前同事情况。我当然知道他的真实情形,但我没有一五一十地讲给对方。与人方便有何不可?干嘛要毁人前程?
自信变成自以为是
自信恐怕是资深人士身上最容易看到的特质。早些年,公司与外部机构合作,合作方的老师是位香港人,大约60多岁,满头华发,讲一口港式普通话。他在服装行业从业30多年,服务过数家优秀企业,讲起服装企业运营如数家珍。每每遇到我们提出问题,老先生基本上都是稍作思考,就能结合自己的经验,解析疑惑分析问题提出建议。记得有一次,我请教他,骨干员工总要离职咋办?他不假思索地说:我在宝姿工作20xx年,每一年都想离职,这很正常,做你该做的就好。这份自信,我打心眼里佩服。
然而,有些时候,资深人士往往不慎跳入自以为是的陷阱。以前做顾问的时候,曾经服务过一个客户,对方的负责人是战略规划部总监,也是位严谨的香港人。我们的客户经理是一位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项目经理。过程中项目推进遇到很大困难,客户方多次否决我们的提案,提出我方不理解企业实际情形,所提建议不切实际。我方项目经理则坚持认为客户不懂。项目一度搁置。
那个时候的我还是个新手,我能有多少专业?我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把项目建议通俗化,让客户方清晰了解我们的意图,居然给过了。想想看,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会少吗?有些人熟知所在专业领域,但是不能跳出自己圈子,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期望别人和自己有一样的认知,拒绝不一样的观念或想法,这样子怎么会不碰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