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班读书的调查报告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班读书的调查报告

本班读书的调查报告 篇1

学习

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如何让课外书帮助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呢?带着这些问题,3月1日至4月1日,我在本班级进行了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一、调查方式:

为了使调查取得预期的效果,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于调查前精心设计了四张调查表,分别从“阅读兴趣”、“读书类型”、“读书时间”、“读书方法”、“家长重视程度”等方面,采用问卷、采访等方式进行实地调查。即先设计好调查表,再分发到同学们及家长的手中,填写完毕后回收汇总。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本次的调查情况总体上看,自开展“振兴阅读”活动以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既有了明显的提高,又存在着种种的不足现象,具体情况从以下几点分述:

本班读书的调查报告 篇2

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在伟大的20世纪显现出了它前所未有的内在力量, 被无数注重人性的艺术家和理论家重新解读与创造。

艺术在欧洲经历了几百年的注重“写实”的探索之后, 逐渐的开启了新的方法道路。“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 不但深刻影响了19世纪的法国文坛, 同样在艺术领域里掀起了轩然大波。直到20世纪, 抽象主义作为主导艺术之一“决定着我们这个世纪的面貌” (米歇尔.瑟夫) 叔本华在《康的哲学批判》一书中作了这样的描述“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可见世界幻觉的产物, 是一种骗人的巫术, 一种把视觉幻想和空间加以比较所产生的无根基、即无自身本质的外观, 这个可见世界是一层环绕着人类意识的浑浊的迷雾, 它是那种同时是错误和真实的东西, 这种东西人们可以在说他不存在的同时说他是存在的。”康定斯基在欧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思想文化产生着巨变的背景之下, 追求精神自由, 强调内在力量的作用, 成为了《论艺术的精神》的原动力与理论出发点。

《论艺术的精神》, 是康定斯基的最重要的理论文献之一, 这篇文章分为了概论与绘画两个部分。概论中用引言、运动、精神转折点与金字塔四个小部分解释了他对于艺术品、艺术家等的定义与互动把艺术的过程与变化归结到精神的作用并以一种运动的方式把这个过程展现给读者。

第一部分概论

“所以一件艺术作品的形式有不可抗拒的内在力量所举, 这是艺术中唯一不变的法则。一件优美的作品是内涵和外表统一和谐的结果:换句话说, 一幅画是个精神有机体, 他像一切物质有机体一样, 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艺术的原动力来自于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种力量积极向上、催人奋进。在作者对人类自身的认知中, 灵魂与肉体紧密相连, 它通过各种感觉媒介产生印象。演绎了欣赏艺术品的整个过程:感情 (艺术家的) ——>感受——>艺术作品——>感受——>感情 (观赏者的) 。在这里, 整个过程包含了几个概念:艺术家的感情, 感受1, 艺术作品, 感受2, 观赏者感情。整个过程似乎揭示了作者的理论主旨:精神至尚。艺术品的形式应该“内在的, 所以它孕育着希望和未来。”艺术作品包含着艺术家的灵魂, 艺术家是“能够描绘一切事物的人。”抽象的论述和高亢的基调铺垫了艺术精神的“运动”, 精神生活所代表的“巨大的锐角三角形”, 也许也是康定斯基绘画思维的产物, 又也许是他抽象成果的宣言符号。这个巨大的三角形需要冲破的, 不仅仅是旧的“怎样表现”的向上的物理运动, 同时在内部的形式里也有着层出不穷的关于艺术与艺术家的稳定结构。随着三角形的运动, 内部的结构似乎在一个临界状态开始动荡, 带着摇摇欲坠和呼之欲出的惊悚, 人类的精神终于出现了康定斯基所认知的“转折点”。在“精神的转折点”一节中, 蕴含着批判的影子, 康定斯基提出了他对于时代思想混乱的出路及自己的艺术理论基础:通神学, 并把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内心。他标榜了布莱维斯基夫人的理论把梅特林克与瓦格纳作为了例证的典型从象征与重复的文学手法与结构等发掘了艺术精神的表现形式。在他所引证的伟大的艺术家之中, 有音乐家和印象主义、野兽派和立体主义画家, 但无一不都指向了他所旨在阐明的艺术的内在精神力量即向上的, 冲破传统追求自由的状态。在“金字塔”一节中, 充满了康定斯基近乎豪迈的对艺术的展望“‘自我分析’可以把每门艺术和其他艺术区分开来, 它们之间的相互研究使他们的内在努力重新结合。每门艺术均有其独有的力量, 这是无法相互替代的。最后, 各门艺术的独有力量可以相互配合, 而这种配合终将导致我们现在可以展望的一门新的艺术——真正史诗性的 (monumental) 艺术。”

第二部分绘画

绘画是《论艺术的精神》中的第二个部分。这个部分可以看成是第一部分的理论实践。绘画是康定斯基在三十而立之后才开始追求和耕耘的艺术形式。在这部分里, 显然是康定斯基在此之前的, 对于艺术的无尽热爱和探索的一个总结性的结晶成果。这个部分分为以下几个小点:一、色彩的效果, 二、形式和色彩的语言, 三、理论, 四、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五、结论。看康定斯基的画, 我们不难理解这部分所诠释的内容, 像他提倡的“感觉”一样, 我们用内心的情感去感受他的画:丰富、跳跃的色彩, 绚丽的、仿佛又节奏的音乐感……在这部分或者描述或者解释的理论中就能更深的了解作者所言的理念。艺术是发自于人类的需要, 绘画“色彩和谐统一的关键最终在于对人类心灵有目的的启示激发;这是内在需要的指导原则之一。”而内在需要原则成为了超脱于非本质的、普遍存在和唯一纯粹的艺术标准和原则。在第一部分中, 康定斯基对于“金字塔”的理论揭示了他所理想的史诗性的艺术。音乐和绘画的紧密联系必会使绘画在抽象性上发展, 最终达到绘画构成的境界。在“形式和色彩语言”中, 有种种神秘的质感, 那种说不清道不明又蛊惑着抽象艺术蠢蠢欲动的情愫围绕着心理学和形而上构成了“纯粹结构形式”最终提出了“数是各类艺术最终的抽象表现”理论。“凡是由内在需要产生并来源于灵魂的东西就是美的。”艺术家要具有的三大责任:1) 他必须发挥出自己的天才;2) 他的行为、情感和思想与常人一样, 但他却必须用他们创造出一个精神境界, 这精神境界要么情节纯净, 要么掺进了杂质;3) 他的行为和思想是创作的素材, 他们将会对他创造的精神境界发生影响。从这种互动式的纲领下, 似乎隐含了康定斯基对于现代艺术的理解。在最后的“结论”中, 康定斯基表明了他的观点:“我们正在迅速临近一个更富有理性、更有意识的构成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 画家们将自豪地宣布他们的作品是‘构成的’——这是与他们根本解释不了的印象主义者的主张相对而言的, 宣布他们的艺术来自于灵感。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有意识的创造的时代, 绘画中的这种崭新的精神正与思维携手并进, 正在迈向一个伟大精神的纪元。”不得不说, 这是构成主义的宣言, 抽象艺术的先锋理论之作。

但是在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中, 将自然主义的艺术、写实的艺术统称作“无目的的艺术”。这类艺术“是一种遭到阉割的艺术, 不可能有未来”。这种看法在现在看来的确是有些犀利以及“草率”, 毕竟按照一般美术史论的描述, 似乎抽象主义也被纳入为一个特定时间段的产物, 它具有他所处时代的特征以及不可比拟的能量放射性。作者特意强调艺术作品的精神特性, 这固然不错, 但是受到神学思想的影响, 并且不断地向外界阐述艺术应当抛弃其物质性特征, 将这种“丑陋”的物质性视为艺术创作中的最大的阻碍, 这种把二元论作为世界观的典型体现太过于牵强了。不管怎样这也是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创作的思想源泉及理论基础, 并在长时间内主导了康定斯基的艺术观点。

在作者的论述中一直强调绘画的“内在需要原则”, 并进一步对绘画的形、色等要素与心灵的关系作了独特的解释。比如谈颜色, 他认为“颜色是直接对心灵产生影响的一种方式, 色彩是琴键, 眼睛是音锤, 心灵是绷满弦的琴”, 颜色经由视觉通道拨动心灵的琴弦。这在现在对于我们在色彩上的探索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并且较为具体的说明“色彩的和谐只能以有目的地激荡人类灵魂这一原则为基础”。之后康定斯基由绘画语言的分析入手, 又提出了“内在声音”这一概念。这个概念有三重含义: (1) 指人的感官感觉, 主要是视觉与听觉; (2) 用于绘画的专门术语, 特指运动、张力以及类似的状态; (3) 专指与宇宙精神同一的特性。

按照美术史家的说法, 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由前期和后期之分。他的前期抽象作品的主题集中表现为骑士、万圣节、大洪水、末日审判、基督复活之类的宗教题材上, 画中仍保留着可以辨认出来的主题暗示, 隐含的形象引导观者进入他的精神世界和启示录幻象世界。由于画面上还保留着非常生动的形状和色彩的关系, 所以又把它称之为抒情的抽象。他的后期抽象完成于包豪斯学院教学时期, 画面的构成更注重绘画语言本身的独立价值和相互关系, 呈现出几何结构风格, 故又称几何抽象时期。后期抽象作品拆除了前期抽象画中的符号图像与自然图像之间的桥梁, 作为宗教幻象的前期隐性结构这时表现为观照时的“内心体验”。精神与宇宙的和谐, 救世主的幻象或者在总体观照中产生, 或者在形色关系中暗示出来。

康定斯基的一生经历了世纪转折期的精神危机与两次世界大战的社会动荡, 他是带着明显的危机意识与改造现实的雄心从事艺术活动, 创立抽象艺术理论的。他的抽象画论, 集中体现了与他同时代的抽象画家的艺术追求和审美理想。他对绘画元素的分析, 主张借鉴音乐的构成手段, 追求画面的音乐感受力。这些正是当时抽象画家集中探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康定斯基提出的“内在需要”“内在声音”“综合艺术”“隐形结构”等概念曾对二十世纪视觉艺术观念的变革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当我们今天回顾以往抽象主义运动时, 以康定斯基为代表的抽象艺术家, 无论在绘画实践还是理论上都对丰富艺术的表现手段, 拓宽艺术的审美领域以及改善视觉形象的构成方式, 都具有建设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瓦·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查立译, 腾守尧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本班读书的调查报告 篇3

我们班近视的有13人,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戴上了眼镜,苦不堪言,简直太不方便了,为了预防近视,我对本班同学的近视情况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书籍,了解普通人是怎么近视的。

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我班近视人数及他们是怎样近视的。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我班有45人,其中有13个同学近视。

造成近视原因很多,通过调查,造成近视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因素,营养体质因素和睡眠因素。虽然近视存在某种遗传因素,但更主要的是用眼过度、用眼卫生、眼睛保健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目前除了配戴眼镜外,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唯有持久地开展预防措施。

四、结论 :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我发现:抗疲劳眼药水与眼保健操都对眼睛有治疗作用,却没有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近视人数虽然远远高于非近视人数,但不配戴眼镜的人却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这表明同学们对近视的问题还不够重视。

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大家能坚持并做好:

1.每日坚持远眺、坚持做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并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2.学习时要有充足的光线,光线要从左侧方向来。不要在光线不足或耀眼的阳光和强灯光下看书写字。

3.不要在床上或边走路边看书,更不要歪头偏身趴在桌上读书写字。注意坐姿和写姿。

4.每天看电视的次数不要过多,时间不要过长,要控制在1小时以内。距离不要太近。至少隔两米远。

5.不要长时间使用视力,每学习1小时后,应当休息10分钟。

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尤其不要用手总揉眼睛);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让我们这一扇扇“心灵的窗户”更明更亮吧!

星眼生辉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已经跃跃欲试了呢?

关于本班同学近视的研究报告例文 篇4

篇一:

一、问题的提出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有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习与生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我们班有很多同学的视力下降了,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眼镜度数也越来越高。由此,我着手对班级近视的同学作了一次调查,以便让大家对近视有所了解,找到一些解决方法,预防近视。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书籍、上网或其他途径,搜集资料。

2、调查询问同学,了解班级同学的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班级同学的调查采访及查阅相关资料,我了解到,近视眼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看书、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2)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3)在光线太弱和太强的光下看书;

五、建议:

看书、写字时姿势要端正;每天认真且坚持做两次眼保健操;连续阅读、写字时间不要过长,一个小时后就要让眼睛休息10分钟左右;每次上网、看电视时间不超过40分钟,不要沉迷网络游戏

希望患近视的同学能过早日摆脱眼睛的痛苦。为了人人都拥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让我们积极保护好眼睛,更好的学习与生活。

制作人:***

篇二:

一、问题的提出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非常重要,对我们的学习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们班有二十六人近视,而且每年近视的人数日益增加,这可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们组对其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班级近视人数及度数。

2、上网浏览,了解近几年全国近视趋势,总结近视原因。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1、我们班有58人,而近视的人有26人,占全班人数的44.824%。全国有14亿人,近视的人有6.2亿人,占全国的44.3%。

2、据调查,近几年来近视人数不断升高,2009年,我们班有15人近视,全国有4亿人近视。2010年,我们班有20人近视,全国有5.1亿人近视。2012年,我们班有26人近视,全国有6.2亿人近视。

3、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引起近视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二点:

①上网、电视:中小学生长期沉迷网络,一天到晚地看电视,不注意眼睛休息,很容易造成近视。

②用眼习惯:中小学生躺着或趴着看书,读书写字时离眼睛过近,走路或坐车时看书,也能导致近视。

③照明条件:有些中小学生为了尽快玩耍,干脆不回家,在昏暗的地方写作业,这样很容易近视。

4、据调查,在我们班近视的人中,100度以下的有4人,100度~200度的有15人,300度以上的有7人。

5、随着中小学生每年近视率的增高,我希望有关部门可以为中小学生作业减负。希望广大中小学生们要注意用眼习惯,不要沉迷网络,电视,要多吃蛋白质食物,多做眼保健操,不要小小年纪就戴上眼镜了。

篇三:

一、问题的提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我们人类重要的器官,如果没有了眼睛,就等于失去了这美好的世界。在本班中有好多的同学都因为因近视而戴上了厚厚的“啤酒盖”。其中,多名同学的近视度数较深。为什么他们的近视度数如此之深呢?这个疑团在我心中一直纠缠着我。于是,我便展开调查、访问,想弄个明白。

二、调查方法

1、调查访问

2、阅读相关的书籍、报刊

3、上网查找关于近视的资料

四、结论

近视眼是视力缺陷的一种,能看清近处的东西,看不清远处的东西。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大造成的,假性近视是可以带凹透镜加以纠正的。

我国近视发病率已从1998年的世界第四位上升到目前的世界第二位,我国近视率人数达4.3亿。现在连我们班30 人,已经有十几个人近视了,而且还有很多同学快步入近视的行列中来。如果这样计算下去,中国的近视人数几乎要占50%了!所以,我们要从小时候做起!预防近视!

近视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长时间用眼疲劳。如:读书习惯不好,看书较近,趴着看书,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引起的近视。学生负担重,没得到足够的睡眠时间引起近视等等。但是,身体营养的缺乏也是引起近视的重要原因。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葫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6锌、铬、硬质食物的的咀嚼都会造成近视。

近视眼是可以预防的,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一要: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二要: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三要: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一不看: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二不看: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三不看:不躺卧看书。四不看:不走路看书。

本班学生现状分析 篇5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通过期末考试的成绩和前任班主任的了解,本班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大部分同学团结上进、思想端正、遵守纪律、尊敬师长、热爱劳动。能按照《小学生守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但由于种种的原因,仍然有极个别的学生身上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思想观念,纪律观念淡薄。总的来说,本班学生热爱学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专心听讲,发言积极,作业格式正确美观大方。但也有个别学生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思想开小差,学习三心二意。

二、教材分析:本册课本着眼于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着力于加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全册课本共安排了6个单元。课文分精读、略读两种。略读课文,意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不列入考试范围。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全册教材安排了课文30篇。所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综观整册教材的阅读文本,无论优美如散文,抒情如诗歌,还是质朴如记叙文,都给予学生丰富的多层面的情感熏陶,使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而涵养品德修养,提升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充实精神世界,让学生享受着一份丰盛的情感大餐。值得一提的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阅读教材的编写者匠心独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引领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古诗词,让学生鉴赏汉语言的词约旨丰、凝练灵动;成语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智趣;《林冲棒打洪教头》让学生领略古典名著的魅力;《嫦娥奔月》又让学生体验中国民间文化深厚的底蕴;《金蝉脱壳》和《推敲》,以新颖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了解成语、常用语词的来历,感受汉字、汉语不竭的活力和深邃的内涵,感悟古代文人严谨治学的精神。

课后练习重朗读、重积累,朗读背诵、词语积累一以贯之,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重视语文基本功。每课都安排学写钢笔字,让学生端端正正地写字,认认真真地做人,感受汉字的美;重感悟,强调读书内化,注重语感培养,课后练习中,有的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师恩难忘》),有的结合文本内容引领学生斟酌词句的用法(《推敲》),有的要求学生辨析同义词在表达上的细微差别(《黄鹤楼送别》),有的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众多的练习安排,让学生感受、把握、体味、领悟言语丰富的内涵,在品评中增强语感。此外,还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

习作教材每课均包括例文、习作要点讨论和作业三部分。例文一般根据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改写,十分贴近生活实际。习作要点讨论的内容包括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和写作要点。作业包括学生习作题目与要求,有的习作教材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范例,以便学生借鉴、迁移。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综合练习包括拼音识字、词句训练、熟记成语、朗读背诵、口语交际及写字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三、教学目标要求:

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3、培养学生善于与人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说、会说,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说清自己所表达的意思。

4、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上下文、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大意。

5、能有顺序地、细致地观察事物、图画,写出的文章通顺,并能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四、教学方法措施:

1、加强学生写字训练书中安排了毛笔字的书写练习,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从练习中揣摩、领会汉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特点,把字写端正、匀称、整洁。

2、加强词、句训练。词、句训练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本册的课文,要十分重视词、句训练。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词句和精彩语段。

本班体育委自荐书 篇6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我是1007班的体育委员,我叫冯玉良。我从大一到现在已经连续担任本班体育委两年了,算起来也是一位老人了。刚开始我竞选体育委时,是因为我喜欢体育,我认为我可以做好体育方面的工作。而事实也的确证明了,我在体育方面做得并不比别人差。

在大一期间,我对于体育方面的工作可能还不太熟悉,但是我没有退缩,我尽力做好我分内之事。在大一的时候,作为一名体育委还是比较忙碌的。大一时我们有早操,而且在运动会 是大部分也是大一的学生,体育课还要配合着体育老师的工作。但是我还是尽量做好这一切,所以,一年下来,体育部评选“优秀体育委”,我很荣幸的被评上了。

在我进入大二之后,相较与大一我的确轻松了不少,早操没有了,平时体育部的工作也是少之又少。我也知道大二我们不会有很多的时间参加那些体育活动,而我作为一名体育委,工作就更少,所以我会尽我的全力做好体育部布置的每一项工作。在刚开学时,我们第一工作例会,我们上交了工作计划,我准时地交到了体育部。

平时我们并没有什么会议,也没有什么体育方面的活动。在四月份的时候体育部和青大队一起合作了一个活动“半程马拉松”赛跑,当我在班上通知时没有一个人报名参加,我知道这个活动或许会很累,所以我最先报名参加了,而且我还鼓动别的同学参加,最后我们班终于有五个人报名了,这也许就是作为体育委的作用吧!

五月,我们迎来了数学与统计学院“第二届趣味运动会”。在第一届我们并

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所以,为了让我们班的同学记住我们大学里的`最后一次体育活动,我在准备趣味运动会期间,加强了每一个项目的训练。虽然在训练期间,我们流了很多的汗水,但是最后我们也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成绩。这就是所谓的“平时多流汗,战时不流血”。在这次趣味运动会上,我们取得了总分第五名的成绩,虽然不是第一名,但是我们并没有觉得沮丧,因为这是我们努力得到的结果。

在趣味运动会结束之后,这就意味着我们大学里的体育活动走到了终点,这也宣告着我作为一名体育委的生涯将要结束了。所以,这将是我担任两年体育委上交的最后一份材料。在担任体育委期间,我真的学到了很多,这将会是我今后学习和生活中的一次有价值的经验,所以我不希望在这次评选“优秀体育委”中留下遗憾。希望各位老师能给我一次机会。

致此

敬礼:

《语言与文化》读书报告 篇7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民族语言越来越完善。但任何民族的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只有与其他民族语言不断碰撞和交融,才能更加丰富。

罗先生《语言与文化》一书以语词的涵义为切入点,联系人类学与社会学,跨越语言学、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领域,丰富了语言研究的内容,开拓了语言研究的新领域,较全面地阐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陈章太曾评价此书:“《语言与文化》一书的出版,开拓了我国语言研究的新领域,标志着我国社会语言学进入了预备、草创阶段,其意义是很大的。”

先生将全书内容分为六段:第一,从词语的语源和演变推溯过去文化的遗迹;第二,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第三,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第四,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第五,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第六,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

浏览全书,我个人对第二、第三章有一点初浅的体会。

第二章:从词语的语源和演变看过去文化的遗迹

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在各国语言里有许多语词现在通行的涵义和他们最初的语源迥不相同。接着通过大量举例详细分析说明。比如英语中“pen、wall、window、style、needle”等单词的词源及其所反映的文化遗迹;北美印第安语中反映文化遗迹的例子。

对于中国古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作者主要从文字的角度,通过分析古代汉字的字形结构,探讨语言文字的意义与文化的关系。

作者首先列举出以“贝”为部首的字,考察其与钱币有关的原因,主要源于古代曾用贝壳当做交易的媒介物。作者引用《说文解字》“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进行考证。尽管现在早已不用“贝”作为交换媒介,但在文字形体上还能看出古代货币制度的痕迹。

另外,作者参照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说明“安”“家”等字与古代观念、古代习俗等的文化关系。“安”《说文》注:“静也,从女在宀下”,是个会意字。意为女孩子安静地呆在家里。从汉字结构,可见中国古代对女性的束缚。

对于“家”字,作者见解更是大胆独特:他认为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未免牵强,而肯定段玉裁的注解。作者从古汉语中“家”的字形分析,从而推测原始民居建筑上面住人,下面养猪,这一推测是有一定道理的。

语言文字是表达和反映思想的符号,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汉字的形体结构进行分析,的确可以寻求其中蕴含的文化发生发展的种种迹象。

第三章: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

语言的生命存在于人类社会对它的使用过程中。语言因人类认识事物和互相交流的需要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完善。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漫长的历史画卷中留下了它发生、发展、变化或消亡的轨迹。

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动因。社会发展越快,语言中词汇的新旧交替、词义的改变和语法改进的速度也就越快。作者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的见解有其合理性。文中列举了云南的少数民族把妻叫做“穿针婆”,称结婚为“买女人”等等,通过这些词语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经济落后、文明程度低的事实。

中国古代重视畜牧业,表示牲畜的词语大量出现。犙:三岁的牛;牭:四岁的牛;羜:五个月的羊。随着社会的发展,已不作如此细致的分类,这部分词语已逐渐消失。

罗先生“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的观点我很认同。但我个人有些困惑,中国有许多方言区,是否所有的词语都能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探究。如陕西方言中把“蹲”叫“圪蹴”,把“观察”称为“相端”等,这从造词心理角度如何解释其文化程度呢?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同一事物,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故其称谓也不尽相同。这涉及到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问题,不单单是民族文化程度的原因。

《语言与文化》一书最独到之处,是罗先生在最后一章《总结》中,对前面论述内容作了简明的概括。通过作者的总结,读者能够整理杂乱的思绪,加深对书中要点的认识。这样的布局可谓匠心独具。

王均先生在2004年再版的《语言与文化》序言中说道:罗常培先生没有家学渊源的门第优势。他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全凭“玩儿命的苦干”。罗先生始终关注国际学术动态,关注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的联系。正是先生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才成就了他语言大师的地位。

王均先生称赞罗常培先生为“一位开拓型的语言学大师”,这是丝毫不过分的。罗常培先生以其敏锐的观察力,细腻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发现了许多我们司空见惯而又不以为意的事物和现象,运用语言学、社会学加以阐释,对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和影响。

摘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中华文化的载体汉语和汉字, 是迄今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最丰富的语言文字之一。语文出版社出版的罗常培先生著写的《语言与文化》一书, 涉及传统文字、音韵、训诂学知识, 又有对少数民族、西方民族语言的研究。它从语言学研究扩展到语言与民族文化关系的研究, 可谓新颖独特, 被认为是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开山之作。罗常培先生的著作, 篇幅不长, 但资料丰富, 角度新颖, 见解独特。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体会,收获

参考文献

[1]罗常培著《语言与文化》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

[2]陈明远编著《语言学和现代科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11月

本班读书的调查报告 篇8

总结:浅析本班区域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投放存在的问题

这次学习了陈老师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案例研析》,让我对自己创设的区域产生了很多的思考,一开始甚至将问题归咎于一些主观原因(教室环境空间小等),其实自己客观原因上也欠缺很多,现将我班区域活动的存在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调整策略。

一、存在问题:

1、区域环境设置形式化

我园现是一所硬件设施还比较弱的幼儿园,班容量小,但区域活动也已初步全面开展起来。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因利用不好而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应,在区域设置上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意愿,结合教室的结构来布置些固定的形式,活动形式重学习、轻游戏,没有尊重幼儿的意愿兴趣,孩子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某些区域的创设只是一种摆设,经常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有些区域游戏规则复杂,不适合幼儿的自主学习,使得区域设置变得形式化,往往孩子们只喜欢去的是建构区和手工区。例如,表演区虽然也准备了一些作为表演的道具,但由于幼儿缺乏游戏经验,教师又没有适切的指导,刚开始幼儿还有一点新鲜感,他们会去摆弄一翻,过两天那些地方就再也无人问津了。

2、材料投放复杂混乱化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在具体实践中,有的活动区域的材料一投放就是一、二个月,甚至一学期不再变化,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满足不了幼儿的活动需要。活动材料与活动目的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投放的目的性不明确。随意性很大,想放什么,就放什么,看到别人有什么就放什么,求新求异中却忽略了游戏的“主人”。在外出参观后,在小班数学区投放了认识二维序数的“动物公寓”,完全高出幼儿的认知水平。还有就是材料单调,没有新意。另外,在投放材料时没有层次性,把所有的区域活动的材料全部摆出来,或者投放未归类,难易层次材料混杂,层次性体现不够或未逐步体现,失去了原有的设计价值也忽略了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

二、调整策略

1、区域设置适宜性

为了让区域设置体现它应有的价值,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调整区域的内容和形式,使区域活动真正体现游戏性。首先要做到吸引幼儿的兴趣,其次要符合低结构游戏的特点,便于幼儿自主操作和游戏,最后要做好幼儿进区活动记录表,以便教师在统计中对比发现,哪种区域形式和内容更适合幼儿。区域设置还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从幼儿的需要出发,从有利于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展来考虑和安排,每一个区域设置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能够促进幼儿某些方面的发展。区域设置要具有相对稳定性,保证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让幼儿掌握有规律的活动安排。要避免在短时间内频繁更换区域设置,或者因一次特殊活动一时兴起而设置区域。区域活动的设置要能成为幼儿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且提供给幼儿机会来自主地决定和操作,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教师对于区域的划分以及各区域的标记方式上也要进行选择和设计,无论是区域还是材料都要有明确的标记。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独特的标记形式,也可以采用图形、美术字等来标记,但标记一定要规范、正确,易于幼儿理解。此外,各区域活动的规则也可以通过标记的方式让幼儿了解。

2、材料投放丰富性

幼儿的兴趣来源于对材料的操作,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如果材料设置不合适,很可能导致幼儿无从下手。幼儿的发展也存在着差距,各个年龄层次的幼儿其发展状况不同,发展层次不同,发展速度不同,兴趣需要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投放材料应以幼儿为主,要针对本班幼儿的实际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需要来投放材料,教师对投放的区域材料的目的性要有充分认识。在选择材料时,要以幼儿为中心。因此,第一,要选择最贴近幼儿生活的开放性材料。因为,一方面,这些材料对于幼儿来说他们非常熟悉,易于幼儿主动地使用,同时也能及时与日常生活中的直接或间接经验相联系。另一方面,从生活中而来的材料,对幼儿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第二,要选择最接近自然地开放性材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原始材料。幼儿的天性与自然有着不可阻断的联系,越是年幼的孩子,越是需要与自然亲近和沟通。第三要选择最能挖掘幼儿潜力的开放性材料,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教师无法估计,因此应尽可能地发挥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阅读区,是设置在幼儿园班级中供幼儿自主阅读图书的专门区域,它是一种典型而有效的早期阅读环境。有专家指出,在幼儿园班级中设置适宜发展的图书角不仅是现代幼儿园教育环境不可或缺的板块,还是国内外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幼儿的早期阅读、语言表达、社会认知、人际交往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培养其早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最为关键。那么,如何利用班级现有条件为小班的孩子创设更多的阅读机会和更好的阅读条件,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呢?接下来我将从本班实际情况出发提出自己对环境创设以及材料投放的一些调整策略。

一、阅读区环境创设

1.本班实际:我们选择了靠近光源、安静的角落,避免了和喧闹的音乐区等相邻。为了保证空间不拥挤,我们对这一区域做了人数的限定,人数的限定是和孩子们一起商量好的。除此之外,本班空间小,隔断基本上无法实现,并且在环境上也没有过多的修饰。

2.情况分析:

(1)语言区的划分考虑到要选择安静靠近光源的角落,但是划分不明显。

(2)环境的创设上欠缺装饰和考虑。

(3)由于空间的限制,在物品的提供上可以多一些安全、柔软的的物品。

(4)规则意识靠和孩子商量是一种方法,但是还可以贯穿到环境当中。使规则潜移默化。

3.改进策略:

(1)为突出个体自主学习的空间,区域明显化。

可将这一区域的进行明显的划分,选择蓝、紫、绿等冷色调为主进行这一区域的环境设计,这类颜色清新淡雅,易使人心绪宁静。

(2)在物品提供上,应是安全、柔软的。

可以提供一些软垫、靠垫,供小班幼儿坐和靠,挂上可爱的布制图书袋、简易书架,用于摆放书籍。

(3)创设有序、方便的环境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空间布置上,教师悬挂书袋、摆放书架时,要保证幼儿伸手能取到柜中最上层书。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将大书小书分开放,便于幼儿学习区分大小,并养成按序收放的良好习惯。

只有当孩子感受到了区域内宽松、和谐的氛围,受到丰富的图书刺激后,就会自然激发起主动阅读的兴趣。

(4)环境创设中隐含规则要求:

在地板上贴小脚印标志,表示入区的人数。

通过提供靠垫,来限制入区活动的人数

图书角的一侧墙上设计了一组图标,分别表示:脱鞋入区、鞋放在脚印上,从袋中取书,看书时不大声说话,将书放回原袋,穿鞋出区。这个规则的系列图主要是在托班初期起到提示作用。

二、投放合适的阅读材料

投放丰富的阅读材料是决定幼儿能否主动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阅读兴趣。

1.本班实际:我们的书籍量还是很多的,基本上能保证人手一本,由于书本是纸质的,加上小班幼儿手眼协调差,随着时间的增长,书本损坏度高,因此在日益减少。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有图画且色彩鲜艳的书籍较多。有时为了结合主题内容,我们也会适时增加一些有关主题内容的书籍。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画的有关主题的作品,我们也会一起制作成书籍投放在区域。

2.情况分析:

(1)小班幼儿,手、脑、眼的协调能力还比较弱,常常“眼”不由衷,“手”也情不自禁把好好的图书撕破,不当的翻阅很容易使图书损坏。

(2)班级基本上都是幼儿园提供的书籍,而幼儿熟悉的、有趣的书籍提供的较少,(3)书籍量虽大,但更换率不勤,大大降低幼儿的阅读兴趣。

(4)自制图书是比较单一性的画。

3.改进策略:

(1)投放纸质好、可摆弄的阅读材料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除了保证图书的数量充足以外,对书的质量要求较高。由于小班幼儿,手、脑、眼的协调能力还比较弱,常常“眼”不由衷,“手”也情不自禁把好好的图书撕破,不当的翻阅很容易使图书损坏。因此,提供的图书最好为硬壳封面,硬或厚型纸张,装订牢固的。此外,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有声响的图书,可以摆弄的图书。

(2)选择幼儿熟悉的、有趣的、简单的阅读内容

熟悉的内容使得幼儿首先在情感上易接受。阅读区中的书可以是幼儿自己从家中带来的,体现了幼儿在区角创设中的参与性,也能激发其主动阅读的愿望。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主,对自己的物品会比较关注。每位幼儿都有自己带来的书,一方面使他们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让幼儿在读书中学会与同伴交流。幼儿自己带书,不仅保证了图书的数量和质量,实现了资源共享,而且也让家长了解幼儿读物适宜性的要求。

小班的孩子比较适合故事内容简单的,画面色彩鲜艳,有简洁生动插图,语言简单、准确,内容短小、有趣,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可以给幼儿一定想象力的空间的图书。

(3)结合主题教学内容,定期更换图书

定期更换一些图书,给予幼儿一些新的刺激,会增进其阅读兴趣。在区角中可以选择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物(其余的大量图书暂时收起)。小班幼儿读图相对于图文要快很多,经过反复翻阅之后,他们对熟悉的图书兴趣会逐渐减小,为此,我们将图书的更换与主题活动的开展密切结合,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果。比如,在班级进行有关“小蝌蚪”的话题时,及时在区角内提供了几本有关蝌蚪、青蛙的科普书籍和故事书,自然地调动了幼儿阅读的愿望,丰富了他们对蝌蚪的认识和了解。

(4)各种自制图书:

合适的书是幼儿自主阅读,并取得较好效果的关键,所以为了使图书能更好地适合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可以选用不同质地的材料自制自编图书。因为在自制图书的过程中,老师不仅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编制图书的内容,还能根据材料的不同增加、丰富和调动幼儿的感官,以下是我从网络上搜到的几种自制图书,以供参考:

A.巧用手帕自制图书:

手帕图书的优点:第一,柔软安全,便于消毒。第二,像纸张一样的轻巧,但比纸张更牢固不怕挤压,可叠可折耐摆弄。第三,取材方便,可以任意组合。我们可以根据手帕图案内容进行分类,如:《可爱的小动物》、《小汽车》等。利用印有童话故事的小手帕,编制成一本故事书。

B.可以玩的立体图书:

利用一些纸盒的立体性,在6面进行图画编制。孩子在看书的过程中,可以和游戏相结合,边玩边看上面的图片,然后再说说上面的内容,集娱乐和学习为一体。

C.照片书:

照片是每个家庭比较常见的物品,里面有孩子熟悉的亲人形象和喜欢的环境,有的是孩子亲身经历。这样的书是孩子最有感受、最能理解的书。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收集制作一些照片图书。如:《宝宝的生日》、《我的一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这些图书比较个性化,而且每个孩子都能准确告诉朋友书中的内容,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孩子的自信。

D.广告纸做图书:

广告纸色彩鲜艳,广告上的形象比较夸张,有很多广告是孩子经常接触的、比较熟悉的。所以,这种类型的自制图书也能成为孩子喜爱的图书。

E.绘画、粘贴编小书:

孩子喜欢涂鸦,也喜欢看成人的画。老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将原来画面复杂的图案简单化,突出主题。同样,用布贴制作的图书,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自己绘制或粘贴的图书,可能牢固程度不够好,可以给这些图书穿上一件透明无色的外套,就是把一张张纸塑封起来。这样,图书就坚韧无比,不怕撕、不怕折、不怕水、不怕脏,能很长时间安然无恙。

F.布艺书

随着外来图书理念的充实,自编自制布艺图书正成为老师们新的尝试。这类图书内容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自定,而且不易损坏,非常实用。

G.各种材质制作的图书

本班读书的调查报告 篇9

班级照相合影+野餐+小组pk赛+儿时小游戏

(四)活动时间

2012年11月22日(如无下雨定在这一天,否则往后推一天)

(五)活动地点

宿舍楼D6楼下架空层

(六)活动流程

活动前期:

1、活动必需物品的购买:由生活委员负责:有气球、蛋糕、一张大卡纸、塑料膜(铺地用)或是可以用报纸代替 和奖品。

2、由XXX负责准备相机,并负责拍照。有相机的同学也可自带相机,为大家拍照。

3、活动场地的布置:由文娱委员和体育委员负责布置。

4、其他的班委都负责活动的开展:游戏分为三个部分(每两个班委负责一个游戏的开展):学委负责“123站住”游戏;劳动委员负责“贴膏药”游戏;XX负责“冰冻解冻”游戏。卡片制作:XX负责

活动过程

17:30~D6楼下集合17:30~17:45照集体照(需要每个同学尽量都带上自己的塑料椅子,实在没有的可以不带)ps:这是我们的第一张纪念照片哦!所以大家要记得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哦!!

17:45~19:00热身表演,之后进行心本班两周年的蛋糕庆祝仪式,和班级聚餐(本次晚会的吃由各个小组自行准备)

19:00~20:30开始进行小组连歌大比拼(有奖惩);进行小组节目的展演和pk。(连歌和展演的优秀与否由所有在场的评委即同学们来评选,每个同学手上都会有一些纸片,每个同学给每个组的纸片只能是一张,最后由会评出最优秀的三名小组。此外,还有评选出一名最佳10心本班歌手和一名最佳10心本班演员)以上获奖的团队和个人都有奖励哦!!

20:30~21:30进行儿时小游戏分三部分(贴膏药、冰冻解冻、123站住)和真心话大冒险

21:30~22:00自愿分享下这两年来大家关于班级的体会和建议。并以最后一个节目表演来结束这次晚会。

Ps:本次活动由5个游戏活动构成,前三名的小组由最后得到最多卡片的小组获得哈!

活动后期

1、组委将本次活动中的照片和视频材料收集起来,并写成书面材料。

2、各个班委都帮忙整理下活动后的现场。

(七)经费预算

本班读书的调查报告 篇10

一、读书:人文学科学生大学的主要任务

在小学及中学阶段, 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上课、听老师讲, “耳学”是主要的途径。进入大学后, 教师讲的东西比中学远远要少, 大学课程中安排了大量学生读书的时间;教师列出书目, 学生读书, 是为“眼学”, 人文科学学生在大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读书。 (1) 我承担了华南农业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地理、中国近现代史两门课的教学工作, 它们分别在大一下学期、大二上学期开设。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我一般在这些课程的第一讲《绪论》中开出某一课程的总阅读书目, 包括该课程的工具书、方法论和经典研究著作。

在每一专题讲授的结尾, 我也开列书目, 介绍该专题研究的现状和学术史。这是每一讲的点睛之处, 是学生最感兴趣之部分, 也是教师需要很多时间、精力来准备的部分。研究现状介绍的书目, 要选本课程最基础的著作, 选最能代表学术水平、最能反映学术前沿的, 这样才能使教学跟上形势, 才能使教学起点与本领域的最高水平同步。在教学过程中, 我力求所开书目为该专题的基础、经典之作, 能代表学科的最高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 这一方法颇得学生的赞同。如2008年11月学校教学信息组提供的教学信息反馈单, 提到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课的评价, 其中的三点都与我提供的书目和对学术的关注有关, 这三点意见如下:

1.关心学生作业, 关注学术前沿。

2.讲课有条理, 很有学术意味, 推荐书目丰富且质量高, 贴近科学前沿, 课堂气氛好。

3.课程模式好, 上课鼓励学生说出见解。 (2)

学生的认可, 给了我莫大的安慰, 这让我坚定了继续推行这种模式的信心。学生的读书效果如何?这涉及学生读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 可以通过期中考试的读书报告来实现。

二、期中考试:以读书报告为考核方式

目前各大学对期中考试一般不作硬行规定, 有的大学有的教师不搞期中考试, 有的采用传统的笔试, 有的采用写小论文的形式。我则要学生读一本书、作读书报告为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成绩 (即读书报告分数) 作为平时成绩占课程期末总评的40%—50%。作读书报告, 对于文科大学低年级学生来说, 是培养其学术思维、认识人文学科特征与要求的重要开端, 这一类的训练对其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都有重要意义。马克斯·韦伯曾说:“的确, 以恰当的方式将科学问题呈现出来, 使一个未曾受学但具备领略力的头脑能够理解这些问题, 继而对它们进行独立的思考, 大概是教育事业中最艰难的任务。” (3) 以读书报告为期中考试的形式, 增加了对学生阅读、讨论能力的考查, 对学生的评价指标由一个到多个, 更符合人文科学的特点, 对学生的评价更综合和全面。更重要的是, 读书报告的方式, 可以对低年级学生的读书技能进行训练和检查, 对培养日后的读书兴趣 (尤其是对学术类书籍的兴趣) 是重要的一步。

读书报告的操作程序为:教师指定一本书学生阅读→学生用2—3周写读书报告→2—3个学生上台报告→学生提问→教师点评。上中国历史地理课时, 我要07级学生读冀朝鼎《中国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 (1936, 中译本) , 08级学生读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与社会结构》 (1993, 中译本) 。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 我要05级学生读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1970, 中译本) , 06级学生读魏斐德《大门口的陌生人》 (1966, 中译本) , 这些都是中国历史地理、中国近代史专业领域的名著。这样的尝试我从开始工作以来坚持了近四年, 学生反映这种方式很好, 这些考查在他们进入大学的一二年级进行, 对他们影响很大, 有的认为从根本上改变了其对历史学的看法, 有的认为将受益终身。

读书报告的形式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这是这一课程的最大特色, 也是较为成功的尝试之一, 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的评价见下文。

三、教学反馈:收获、经验与存在问题

读书报告着重对学生学术思维、思考习惯的训练, 我的尝试已初见成效, 这可在学校教务处组织的学生网上评教数据中反映出来, 如07级的中国近现代史课, 学生给该课程打91.2380分, (4) 在学校2008—2009学年第1学期教学质量学生评价统计表中, 一些更具体的数据反映我的某些针对性训练目的已基本达到, 该课程的有关几项评价内容、标准与学生的评价数值见下表。

(资料来源:华南农业大学教务处→教师个人信息→信息查询→教学质量评价, 网址:http://202.116.160.167/js_main.aspx?xh=30002960)

我相信, 上表所列“评价内容”是人文学科课程对教师要求的重要方面, 体现了人文科学的特点与标准。我近几年的尝试, 几项评价内容的“单项均值”与“满意度”都得到了较高数值, 表明学生对现教学模式有一定的认可。

作为一项正在尝试与摸索中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表示认可之外, 也提出了不少建议。在网上评教“学生评语汇总”部分, 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课提了如下两条建议:

1.老师提出的问题都很有启发性, 希望在参考阅读的书目上能有多一点的引导。

2.希望老师能否在看完学生交的“读书报告”后作一个有关学术上的评价, 同时阐述老师您对该书的一些感想。 (4)

学生要求老师对参考书目、读书报告作更多学术背景的交代, 包括这些书目在学术史、学术界中的地位, 这是我曾经忽视的部分, 被他们指出来了。另外, 由于学生尚在大学一二年级, 他们对纯学术著作的认识与理解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对他们的读书报告不能太苛求, 要以积极、正面的引导为主, 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大学本科低年级人文课程的教学方法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系到学生能否, 以及如何实现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过渡与转变, 这些转变包括学习的方法、任务与使命等, 转变的成功与否对大学四年的学习起着导向作用。对于大学教师来说, 在谙熟人文学科课程内在规范与要求的前提下, 应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 积极引导, 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这一转变。我近几年的尝试表明, 作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 读书报告的方式有参考价值。

摘要:根据大学文科教学的特点与使命, 在大学历史本科低年级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 本文作者以读书报告为期中考试考核方式, 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模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读书报告,历史本科低年级考核,运用

参考文献

②华南农业大学教务处校教学信息组.“华南农业大学教学信息反馈单”[Z], 2008:22.

③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M].北京:三联书店, 1998.

上一篇:社区物业工作汇报下一篇:三句半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