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英语学习的文献综述范文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大学英语学习的文献综述范文(精选10篇)

关于大学英语学习的文献综述范文 篇1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深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认真解决反腐倡廉中的突出问题,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中国共产党历来就坚持“反腐倡廉”,在经济体制转换的改革开放时期,更是把“反腐倡廉”作为了党风廉政建设的行动纲领。但要做到真正贯彻落实,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本文针对结合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十八大中关于反腐倡廉的要求,关于如何贯彻落实反腐倡廉,作出了相关的研究。

关键字:党的十八大;反腐倡廉;贯彻落实

一、前言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无疑为我党今后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指明了道路与目标。反腐倡廉能够有力地保障党组织和党员自觉以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实现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既是党的先进性的表现,又能更有效地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对党内错误行为是制约,对正确行为是激励,对正当权利是保障,对党的领导和党的统一是维护。而如何贯彻落实反腐倡廉,对我党来说,确实是一个重大任务。目前,学术界对此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考察,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本文将对部分学者的有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二、部分学者的相关研究

(一)我国目前反腐倡廉的成果

学者韩永在《十八大后那些落马的官员们》一文[1]中了解到2013年10月28日,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被中纪委带走,这是十八大以后近一年来,中纪委正式查处的第11位省部级官员。这个速度是过去5年平均速度的两倍。从2008年到2012年,每年副省部级以上官员被调查的数量分别为4、8、6、7、4人,平均每年有5.8人。这一组数字反映了中共中央反腐决心和思路的变化。在中纪委紧盯“老虎”的同时,地方纪委也在“抓苍蝇”。在十八大闭幕后的第7天,重庆北培区委书记雷政富的一段不雅视频出现在一位记者的微博上。第二天,重庆市纪委介入调查,确认视频中男性确为雷政富;第四天,雷政富被免职。从举报到免职用了63小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党的“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坚决态度。

学者张西道在《十八大后反腐形势与防治路径研究》一文[2]中谈到了经济腐败,在经济腐败存量还非常巨大且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新的增量还在不断累积。从十八大后查处或正在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下至深圳的“村官”周伟思,上至中央政治局委员***,一批大大小小的官员皆因贪污受贿等直接经济腐败而落马,而且涉案金额非常大,动辄上千万甚至上亿元。从此文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我党正在打击经济腐败。

十八大以前,国家虽然一直在提倡反腐倡廉,但总是收效甚微,还是没能改变贪污腐败的现状。也许中国的腐败现状已是根深蒂固,贪污腐败可能要追溯到每朝每代。官官相护,已是司空见惯,老百姓敢怒不敢言。我们只是一直在强调反腐倡廉,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打了“苍蝇”,忌惮“老虎”,就永远杜绝不了贪污腐败,有些人忌惮权势,有些官吏明泽保身,更有甚者是怕牵连太广,所以不敢也不愿打击贪污腐败,所以百姓成了永远的受气包。但是十八大以来,我们看到了,不管是“小官”,还是党中央里的“大官”都是法不容情,只要是触犯了贪污腐败,统统一网打尽,绝不留情,绝对做到令行禁止。我还有点疑虑,也可以说是担心,这样的情景会维持多久?这种打击贪污腐败的行为会一直持续下去吗?

(二)学者们对于如何贯彻落实反腐倡廉的建议

学者彭杏龙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一文[3]中提到反腐倡廉必须注重以下几点:首先,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和廉政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依靠全党全社会的合力引导和推进,通过健全领导机制,明确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逐步构建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和廉政文化的基本框架;其次,注重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和廉政文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他还提到要做到反腐倡廉就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廉洁从政氛围;2.加强权利监督,促进公权力的正确行使;3.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4.加大腐败惩治力度,提高腐败违法成本。在王信周的《深入解读十八大反腐倡廉精神》一文[4]还针对如何贯彻落实反腐倡廉,提出了相关见解。1.在实际工作中要从行动中重视反腐倡廉,从思想上重视反腐倡廉精神;2.在具体事实上要从制度上保证反腐倡廉。实践证明了没有科学的权利结构,没有合理的权力分解,没有及时有效的监督,难以避免腐败的发生;3.在执行过程中要从纪律上增强执行能力。要按照“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的要求,坚决反对和认真处理一切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破坏党的纪律的行为,努力使党的纪律真正成为全党同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的统一的铁的纪律。

学者王丽娜在《十八大视野下检察机关如何加强自身反腐倡廉建设》一文[5]中着重强调了检察机关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对检察机关应该如何加强自身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1.思想上重视是前提,即检察机关应该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政治意义,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抓出成效;2.加强思想教育是基础,即检察机关在不断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应更注重教育的效果,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鲜明地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工作;3.加强制度建设是保障,即针对当前检察机关公正执法、廉洁从检的要求,建立健全符合检察机关特点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保障;4.加强作风建设是关键,即检察机关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重点强化对各级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要加强对执法办案活动的监督制约,健全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检察权运行机制。

学者邹燕秋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一文[6]中着重提到要提高反腐倡廉的执行力,就必须建立一个执行制度的好机制。而如何建立一个好机制呢?她提到了以下3点:1.严格监督,加大惩处力度,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即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把对反腐倡廉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工作抓紧抓好;2.实行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工作责任制,即改变制度执行的大锅饭局面,切实实行反腐倡廉制度执行责任制;3.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保障机制,即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比,逐渐形成制度执行的奖惩机制。

学者们这些意见,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只有制度,只有相关的检察机关,将工作落实,将自己的态度摆正,严格要求自己,反腐工作才有可能落到实处。但我觉得,如果要真正做到反腐倡廉,真正落实反腐倡廉的工作,就应该多多询问人民群众的意见,因为只有人民才能真正体会到反腐倡廉工作的落实与否,只有人民才能够真正评判反腐工作的好坏,只有老百姓反映的权力滥用与贪污受贿才是最准确的,也只有人民才能真正分清楚官员的好坏。因为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人民,都是为了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如果人民没有感受到,那么党内人员即使做得太多都于事无补。所以,我认为只有让人民多提出自己的意见,只有检察机关多多走访人民群众,只有党和人民群众团结在一起,才能真正做好反腐倡廉的工作。

而现在的问题是,人民不可能越权上报,人民也不可能轻易见到检察机关里的人。所以对于人民来说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民若是可以见到高官们,只怕是额外的手续和制度会更麻烦,到最后人民也就不会热心于反映事实情况了。唯一能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就是,检察机关内部自己定期微服私访,不动声色,不漏痕迹地观察和调查人民群众的情况和意见。这样既可以避免了人民有话不敢说或是没有机会说的情况,又能使检察机关更全面地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

三、结论

反腐倡廉一直是我们国的一个重大任务,对此,各界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考察,提出了诸多很有建设性的见解。但学者们的这些意见只有经过了实践才能证明其中的价值。

而我们作为中国的一份子,要清楚反腐斗争是全社会群众的斗争,只有充分发挥我们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把消极腐败现象减小到最低限度,并取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我们要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党的事业蓬勃发展、为反腐倡廉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反腐道路上,我们要有坚决的态度,要对党充满信心,这样才能实现反腐倡廉的最后胜利。

参考文献

关于大学英语学习的文献综述范文 篇2

总体而言,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学者们一致采用了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大多数调查采用了小范围内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并对问卷采用特殊软件进行技术处理,使研究结果更具科学性。唐红洁等在《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及思考》中对温州高教园区的各年级大学生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进行研究。周艳等在《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形势下的心理状态及调试策略》中采用编制《大学生就业心理状态自评测量表》并开发相应软件,对其所在学院毕业班全体学生进行了就业心理状态测评,结果发现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突出。

二、关于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分析

在讨论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时,学者们都分析到了这个群体的心理特征,部分学者专门针对农村女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都发现农村女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心理消极现象严重。

在周艳等的《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形势下的心理状态及调适政策》中,分析了农村女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着就业信心不足、就业主动性不够。就业准备不充分、就业灵活性欠佳、就业挫折承受差等不良心理状态。唐红洁等在《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及思考》中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女大学生面对就业,普遍存在压力过大、过度焦虑、急躁、恐惧、自卑、怯懦、患得患失等不良心理,占调查总数的75%。蒋芸在《高校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发现有76%的农村女大学生对于就业表现出消极心理,但同时该学者也指出了农村女大学生在就业时存在的积极心理,如由于农村籍大学生从小历经贫困的磨练,对于生活更加坚持,渴望拥有美好的未来。因此一些学生在调查中也会展现出独立、自主、拼搏等积极的就业心理状态。

三、关于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在分析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时,学者们都分析到了内因也外因两部分,不同学者侧重点有所不同。许燕在《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从社会、政府及学生自身三方面进行了分析。社会方面主要强调: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劳动力就业压力普遍较大;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歧视观念及其延续;户籍制度的局限性加大了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别,同时也加大了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政府方面主要强调:政府关于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政策、法律保障措施相对欠缺,在执行上也缺乏相应力度;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自身方面主要强调:就业信息缺乏、就业渠道少、缺乏自信;就业观念存在问题,择业期望值过高,高不成低不就。任雪丽在《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因素困境探析——成因、影响与对策》中从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中,学生自身原因有:人际交往和自我表现能力相对较弱,导致信息来源少;缺乏社会背景和经济背景,选择过于单一;外语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偏低;部分农村女生期望值过高,高不成低不就。外部原因有:现有户籍制度及其相关的歧视性政策加大了地区和城乡差别,加剧了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的压力;用人单位对女性的歧视。

周艳等在《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形势下的心理状态及调试政策》中主要针对农村女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状态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大学生就业政策和制度不完善,影响了大学生正常就业;劳动了市场供需矛盾尖锐;性别歧视和社会不良风气。

四、关于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针对解决问题的对策,学者们大都通过分析原因,见招拆招,从形成原因入手分析解决对策,主要从农村女大学生自身、高校及政府三方面着手,代表性的主要有:任雪丽在《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困境探析——成因、影响及对策》认为农村女大学生首先要加强自我认知,明确自我定位;其次高校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以改变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状况;最后政府要对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给予必要的扶持,为其提供平等的就业环境。唐红洁等在《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及思考》中从大学生自身、学校和社会等方面提出建议;一方面,农村女大学生要学会心理调适,克服自卑和依赖心理;一方面,高校也要进行专业化的就业和教育,依据现实情况实行差别教育,还应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有效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此外政府也要确定导向,转变传统观念,提供制度保障。现有研究都表明,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十分突出。总体而言,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的限制,其解决也需要多方合力配合。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的浪潮下,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大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大学生,国家对大学生就业也给予了很多关注,然而对于农村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关注度还很不够,针对此,一方面,国家有必要对农村女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一方面,农村女大学生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和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两方面着手,用自身的不懈努力追求人生幸福,也用自身的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周艳,周频,张扬传,尹敏.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形势下的心理状态及调试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4):174-175.

[2]许燕,张敏琴.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2006,07:11-12.

[3]蒋芸.高校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文化商业,2011,10:01.

[4]唐红洁,王占岳,陈萍烟.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及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05):19.

关于英语课外阅读的文献综述 篇3

关键词:英语阅读 英语课外阅读 阅读能力

一.引言

在外语学习中,阅读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能力的提升在综合语言能力的提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作为一项接受性语言技能,是学习者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理解新事物及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之一。阅读教学历来是我国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实践和获得语感的条件。许多专家学者也充分肯定了大量阅读对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重要性。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1985)认为能否掌握第二语言的关键因素是接触大量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材料。Harmer(2000)认为好的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范例,有利于他们提高写作能力;而且阅读提供了学习词汇、语法、遣词造句等的机会,促进了语言习得。阅读的作用毋庸置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英语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仅依靠在课内通过教材的输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课外进行阅读拓展。实践证明,单一的课堂阅读教学不能够超越时空限制,整合与优化所有教学阅读材料与内容,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不能在足够的程度上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况且,单纯的课堂阅读教学无法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语言实践的场所,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语言学习的机会。要实现课外阅读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一方面取决于阅读量,另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对课外英语阅读兴趣不大,英语阅读能力相对较差,课外英语阅读的意识不强,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他们进行课外英语阅读。此外,由于受“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心理,且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并不完全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事实上,课外英语阅读本身就属于自主学习的范畴。因此,课外英语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而且也是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国外学者对英语课外阅读的研究

语言学家Krashen(1989),Tsang(1996)等的研究证明,大量的阅读,包括消遣性阅读,对提高第二语言能力极有裨益。Elley和Mangubhai(1983)比较了斐济普通学生和参加一项英语阅读计划的学生,发现后者在英语阅读、听力及英语结构测试中表现出的英语水平都远高于前者。Brush(1991:157)认为课外阅读有以下四大优点:1)学生在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的时间和阅读的方式有更大的自主性;2)令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接触英语;3)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明确的学习动机;4)在英语课堂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作用。Krashen(1993)認为课外阅读对其他语言技能的提高发挥出显著的辅助作用,并通过与其他三种技能相互作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成绩。Davis(1995)认为课外阅读完善了阅读技能,提高了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整体学业发展和自身发展。Freeman(2000:136)认为课外阅读是指在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科学指导的前提下,学生自主地进行英语阅读。他还提出课外阅读一般包含制定课外阅读计划、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监测课外阅读过程、总结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和评估阅读效果等,课外阅读只有在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教师积极地指导监控下,才能实现最好的效果。Nuttall(2002:127)也指出“让学生大量阅读是提高他们阅读技能的最容易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对还总结了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的表示是长度适中、具有吸引力、文本类型多样及难易适中。

三.国内学者对课外英语阅读的研究

在国内,也有许多研究者对我国一些大学、中学的英语课外英语阅读开展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大部分研究者基本上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特定的对象开展课外英语阅读的现状进行调研,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教学建议。王凌与何宁(2001)对南京大学的研究表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阅读能力与课外英语阅读时间呈正比。班晓琪(2002)对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二年级学生做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对象用于英语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且学生课外阅读最多的材料为“其他英语教材和练习”。这说明学生实际的阅读状况同《大纲》中提出的广泛接触语言和文化素材,扩大知识面,增强英语语感的要求有明显的差距。因此,阅读课教师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学生加以引导与帮助。华茜(2004)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53名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活动做了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进行课外英语阅读的时间较少,而且阅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没有好的方法、缺少计划及阅读有一些盲目性。她认为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如鼓励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并推荐一些合适的读物,指导他们在阅读中采用合适的方法等。朱文英等(2006)对成都市高二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情况做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论述了在新课标下课外阅读的必要性。调查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课外阅读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阅读时间少,阅读材料单一,缺少指导。同时,作者对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实践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做法,主要有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模式等。

四.结论

无论是专家学者的专门研究,还是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都证明了课外英语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良好英语学习习惯、辅助课堂英语学习以及锻炼课外自主学习能力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这些研究反映了课外英语阅读问题已经引起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但还是不够系统深入,缺乏理论基础,只注重对问题表面原因的分析,所提出的相关对策,应用性、实践性不够。语言的交际性、社会性以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外语教学绝不能只依赖于课堂教学。因此,探索课外阅读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组织设计课外阅读活动,探索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解决当前英语阅读教学“高耗低效”问题及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关键性措施,对英语教学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Brush, W. (1991). The role of reading in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designing an experimental project [J]. ELT Journal, (45/2):156-163.

2.Davis, C. (1995). Extensive Reading: an Expensive Extravagance [J]. ELT Journal, (49/4): 329-336.

3.Elley Warwick B. & Mangubhai F.(1983). The impact of reading o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19:53-67

4.Freeman, D. L. (2000).第二語言习得研究概况[M].蒋祖康导读.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Harmer J.(2000). How to Teach English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6.Krashen, S.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7.Krashen, S. (1989). We Acquire Vocabulary and Spelling by Reading [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3): 440-464.

8.Krashen, S. (1993). The Case for Free Voluntary Reading [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50(1):72-82.

9.Nuttall,Christine.(2002).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0.班晓琪.(2002).浅谈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外阅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3):35-36.

11.华茜.(2004).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验性研究[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81-87.

12.王凌,何宁.(2001).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与研究[J].外语界, (4):11-17.

13.朱文英,谢光宏.(2006).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J].中小学外语教学,(2).

文献综述[范文] 篇4

针对这一现象,一些学者积极的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贾爱英在《浅议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中从会计职能、会计监督、内部控制制度三方面来剖析会计监督“弱化”现象,并提出应对这一现象的对策。

刘松林和王争在《关于会计监督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一文中,从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监督现状和会计监督的对策分析三方面,提出了有效地规划会计监督秩序,完善法规体系,提高会计监督队伍素质和科学的监督方法在应对会计监督“弱化”是行之有效的。

潘玲萍的《会计监督论略》一文,从会计监督的定义、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入手得出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会计监督:加强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强化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会计责任;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督促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职责到位;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张瑛的《现代企业会计监督探讨》立足于会计法,提出的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监督体系的观点为出发点,论述了加强和完善现代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提出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和加强单位内部日常会计监督等措施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张艳芳的《论会计监督》就会计监督的内涵、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及如何强化会计监督进行了阐述。根据会计的职能及会计工作的特点,针对目前个别单位会计监督弱化及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会计监督的角度提出观点:(1)强化会计监督对防腐倡廉有重大作用;

(2)强化会计监督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完善;(3)强化会计监督,可以真实反映企业运作情况。

王莉的《会计监督的现状分析及治理措施》从会计监督的含义入手,结合相关案例分析会计监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进行会计监督的几点治理措施:(1)加强法制建设,加大违法处罚力度(2)发挥各经济执法部门的积极作用,建立综合执法体系(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4)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是实现会计监督的人员保障。

关于大学英语学习的文献综述范文 篇5

专业:材 料 化 学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陈连发 副教授 完成时间:2013年4月3日

摘要

综述了大水胶比、高掺量粉煤灰碾压混凝土(HVFARCC)的定义、现在的发展状况、性能(抗压强度方面)、原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等方面的特点。介绍了高掺量粉煤灰碾压混凝土在大坝、道路、桥梁、房屋、港口等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对高掺粉煤灰碾压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字:大水胶比

高掺量粉煤灰碾压混凝土(HVFARCC)1

第一章 概述及RCC的主要应用

第一节 概述

1.1 引言:

近年来,大掺量粉煤灰碾压混凝土(High Volume Fly Ash Running Compacted Concrete 简称HVFARCC)已经日趋发展成熟,并逐步在我国的桥梁、道路、水利、港口等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从HVFARCC的发展来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问世的水工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和减水剂尤其是高效减水剂的普及是促进HVFARCC应用技术快速发展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

从开发HVFARCC的意义来看,它将普通混凝土、粉煤灰、和环保型低水泥用量混凝土的概念加以有机的结合,对于拓展三者的涵义,走新型建材、绿色建材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从HVFARCC的效益来看,对于粉煤灰应用技术的提高,综合利用效益的提高,供需双方经济效益的提高,环境保护力度的提高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粉煤灰混凝土不仅能节约水泥,还减少了细骨料,从而降低了混凝土成本,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同时利用粉煤灰,可减少占地面积,可改善环境污染,因此,具有一定的经济、技术、社会三重效益。

因此,HVFARCC的开发,是一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走“绿色建材”之路的新型环保混凝土的技术路线的体现。为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和控制污染,高效消纳工业废渣走出了一条面面俱佳的新路。

1.2 定义

大掺量粉煤灰碾压混凝土(HVFARCC)碾压混凝土是和其他混凝土一样,也是有水泥、掺和料、砂石、骨料、外加剂和水等材料组成,但各成分所占比例同常态混凝土有较大差别。目前,我国的掺和料主要是粉煤灰。大多数文献认为HVFARCC的含义,是根据我国几十年来在混凝土中粉煤灰取代水泥率15%左右而谈的,即粉煤灰取代水泥率30%以上(含30%)配制的碾压混凝土可称为HVFARCC;但很多国家标准或规程都将粉煤灰掺量为40%做为上限,故本文根据我国经验和习惯把粉煤灰含量在30%以上的定义为HVFARCC。

1.3 研究的现状

HVFARCC对水泥、骨料无特殊的要求,基本与普通混凝土相同,为了配制性能良好的碾压混凝土,HVFARCC需掺用高效减水剂。为使混凝土的拌和物具有一定的含气量,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一般在掺高效减水剂的同时还要掺引气剂。如果有较高早期或后期强度要求的还需要加入相应的激发剂。

一些文献认为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在原材料方面最大的差别是要掺大量的粉煤灰。英国的Dunstan认为,不是粉煤灰的质量,而是其质量的变异性才是最重要的。高掺量、低质量粉煤灰可以配制出性能良好的碾压混凝土,只要其质量的变异性不是十分显著。加拿大的Malhotra用了美国8种高粉煤灰掺量、大水胶比配制了的碾压混凝土,抗压强度性能仅仅是我国现行规范的二级或三级标准。

更多文献认为,高粉煤灰掺量的碾压混凝土,粉煤灰对其强度的增长没有多大作用,更多的是为了利用粉煤灰的防渗作用。故在我国,大多是:在水胶比(一般小于0.4)很小时才掺用高粉煤灰,在大水胶比(一般在0.4~0.7之间)时掺用不超过30%的粉煤灰,也就是低粉煤灰用量。

第二节 RCC的主要工程应用及历程

2.1 早期的RCC的发展

碾压混凝土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混凝土。它具有独特的性能,未凝固前碾压混凝土的性能与常规混凝土的性能完全不同,而凝固后有与常规混凝土的性能非常相近。

碾压混凝土是将土石方施工机械容量大、速度快、大面积作业的优点和混凝土强度高、耐久性强的特点融合到一体,从而达到快速经济施工的目的。

为了使土石方施工机械能在混凝土面上作业,碾压混凝土稠度又要很干,干到足以使推土机,振动碾、自卸汽车不下陷。碾压混凝土比工业民用建筑上的干硬性混凝土还要干,是一种坍落度为零的超干硬性混凝土。用维勃仪来进行测定即:碾压混凝土在一定频率的维勃仪上震动,达到液化所需要的时间,定义为碾压混凝土的稠度,又称碾压混凝土的工作度即VC值,单位为:秒(S)。从工艺学角度,经过振动碾碾压的混凝土,只有压实到接近密实容重,才具有结构设计 3

所要求的强度、抗渗性和抗冻性。

据各国资料统计,碾压混凝土施工方法最多用于大坝工程和公路工程,经验证明也是最经济的方法。

2.2 RCC用于筑坝的发展

碾压混凝土用于筑坝的思想是在1970年和972年美国工程基金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斯劳玛尔召开的两次会议上提出的。在“碾压混凝土快速施工”第一次会议上,拉菲尔(J.M.Raphael)教授提出“最佳条件重力坝”论文。他是根据我国台湾石门坝围堰采用水泥砂砾土材料修筑的经验提出来的,该围堰高 65米,是用土坝施工机械填筑和压实。他提出了基于水泥土理论及应用的许多观点。他建议使用高效率、大容量的土石方运输机械和压实机械施工,并用水泥、砂砾石混合料作为筑坝材料。他还认为,水泥固结砂砾石材料的抗剪强度较高,从而可以坝的断面比典型的土石坝较小;因此使用类似于土石坝施工的连续浇筑的方法,与传统的混凝土坝施工方法相比,能缩短施工时间并减少施工费用等。更重要的是能使工程提前产生效益。1972年,在阿斯劳玛尔召开的“混凝土坝经济施工”会议上,美国天纳西流域管理局的罗伯特康农(Rober W.Cannon)发表了题为《用土料压实方法建造混凝土坝》的论文,进一步发展了拉菲尔的设想。康农介绍了在泰斯.福特(Tims Ford)坝实验块上,无坍落度的贫混凝土用自卸车运输、前端装载机铺筑,振动碾压实的试验结果。1973年,在第十一届国际大坝会议上,莫法特(A.I.B.Moffat)宣读了题为《适用于重力坝施工的干贫混凝土研究》的论文。他推荐将早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路基上使用的干贫混凝土用于修筑混凝土坝,用筑路机械将其压实。他预计,坝高在40米以上的坝,将造价降低15%。

碾压混凝土用于筑坝,于1960~1961年期间在我国台湾省石门坝的心墙上曾用过。但对于碾压混凝土坝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是巴基斯坦塔贝拉(Tarbela)坝的遂洞修复工程。1974年,该坝的泄洪遂洞出口被洪水冲垮,修复工作必须在春季融雪之前完成,于是采用碾压混凝土进行修复。在42天时间里铺筑了35万立方米碾压混混凝土。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工程自2002年12月16日施工以来,创造了5项世界纪录:浇筑仓面面积世界最大,最大仓面达到19012平方米;月浇筑强度47.6万立方米;碾压混凝土日 4

浇筑、班浇筑、小时浇筑量分别达到21066立方米、7438.5立方米、1278立方米,分别刷新了世界纪录。这有力的证明了碾压混凝土施工的快速性和我国在碾压混凝土施工方面技术的先进性凝土,日平均铺筑量8300余立方米,最大日铺筑强度达1.8万立方米。

2.3 碾压混凝土筑坝的特点

碾压混凝土是由水泥、掺和料、水、砂、石子、及外加剂等六种材料组成。我过碾压混凝土由于掺用较大比例的掺和材料,故一般使用强度不低于32.5 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了适应碾压施工,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属于超干硬拌和物。拌和物粘聚性较差,施工过程中粗骨料易发生分离,为减少以至避免粗骨料分离现象,一般都限制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80mm,且适应当减少最大粒径级粗骨料所占的比例。砂中细粉(我国是指小于0.16 mm的颗粒)含量对改善碾压混凝土的性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推荐碾压混凝土使用的人工砂中,细粉含量达到10~20%。为适用碾压混凝土的连续、快速碾压施工,一般不在碾压混凝土中设置冷却水管以降低碾压混凝土的温升。因此,碾压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应尽可能的降低。但是,为了满足施工对拌和物工作度及坝体设计对碾压混凝土提出的技术性能要求,碾压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有不宜过小。这就存在矛盾。解决矛盾的可行而有效的方法是在碾压混凝土中掺用较大比例的掺和材料。外加剂是碾压混凝土必不可少的组成材料之一。碾压混凝土中胶凝材料较少、砂率大,为了改善拌和物的施工性能,必须加入减水剂。减水剂的加入可以降低拌和物的VC值(Vibrating Compacted Value,即在固定振动频率及振幅,固定压强条件下,拌和物从开始至表面泛浆时所需要的时间),改善其粘聚性或抗离析性能。碾压混凝土大面积施工的特点,要求拌和物具有较厂的初凝时间,以减少冷缝的出现,改善施工层面的粘结特性,为此必须加入缓凝剂。在严寒的地区使用碾压混凝土,还有必要考虑加入引气剂,以提高碾压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由于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的干硬性以及掺合材料的吸附性,因此碾压混凝土拌和物掺入外加剂的量要略大于常态混凝土。

碾压混凝土虽属混凝土但又有别于常态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拌和物与常态混凝土拌和物比较,骨料用量多、水泥用量较少,虽掺用一定量的掺和材料,但胶 5

凝材料浆用量仍较少。拌和物不具有流动性,坍落度为零粘聚性小,一般不泌水。拌和物在振动压实机所施加的振动和动压力作用下,胶凝材料浆由凝胶转变为溶胶(即发生液化)而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固相颗粒位置得到重新排列,颗粒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彼此接近。小颗粒被挤压填充到大颗粒之间的空隙中,空隙里的气体因受挤压而逐渐逸出,拌和物逐渐密实。因此,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的振动压实既具有混凝土的基本特性,也具有土料压实的一些特性。碾压混凝土的特定施工方法要求拌和物必须具有适当的工作度——既能承受住振动碾在其上行走不陷落,又不能过于干硬,以免振动碾难于或无法将其碾压密实。

碾压混凝土与常态混凝土比较,技术性能有其明显的特点:由于碾压混凝土中掺有较大比例的掺和料,而多数掺和料早期水化反应较少,使硬化`碾压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明显低于常态混凝土,最高温升出现时间明显推迟,温降缓慢;碾压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及干缩变形明显小于常态混凝土。

在实际工程中碾压混凝土的性能受到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施工层面的粘结质量对碾压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尤其突出。

2.4 碾压混凝土在公路上的发展

碾压混凝土的另一个广泛应用领域是公路工程。碾压混凝土路面的特点是承受车辆磨蚀;冬天承受冻融破坏和防冰化学剂作用;强度要求高,28天龄期抗压强度30~40MPa,弯曲抗压强度4.5 MPa;路面要求密实和平整。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比利时、丹麦、德国、法国及其它一些欧洲国家已有人碾压修筑了水泥混凝土路面。但是,由于当时具有的碾压手段难以保证良好的工程质量,这种筑路技术未能得到发展。

我国是从80年代初开始进行碾压混凝土路面研究的。1981年安徽省公路局开始进行室内试验,1982年铺筑第一段试验路。1983年、1984年,安徽省公路局和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及江苏省交通厅合作,进行了扩大试验,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1988年开始的国家科技工作引导性项路面发展对策及修筑技术研究》中,又组织江苏省公目《我国水泥混凝土路局、山西省公局和河南省交通厅等单位对碾压混凝土路面修筑技术进行了研究。从施工机械来看,当时进口的大型沥青摊铺等机械还比较少,即使拥有这些机械的单位一般也不愿用来铺筑碾压混凝土路面,只能采用人工或小型机械施工,路面质量难以提高。因此,这一时期的 6

研究成果主要为采用人工或中小型配套机械施工的各种复合式碾压混凝土路面或用于较低等级公路的全厚式碾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随着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进口的高密实度摊铺机、振动压路机等大型设备越来越多,国内的一些筑路机械生产厂家也纷纷研制或引进技术生产施工机械,因此公路工程单位的大型机械保有量迅速增加,再加上京津塘高速公路等一些工程明确规定水泥稳定基层必须采用“厂拌机铺”,改变了一些工程技术人员的认识,从而为我国高等级公路碾压混凝土路面施工中采用高密实度摊铺机等大型机械创造了条件。1991年在国家“八五”重点科技项目(攻关)《高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及应用开发研究》中,交通部组织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山西省交通厅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等单位进行了碾压混凝土路面成套技术的研究,以应用于高等级公路为目标,从材料、施工技术、抗滑技术、接缝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在路面平整度、抗滑及接缝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取得了一系列配套成果,初步形成了高等级公路碾压混凝土路面施工成套技术。

2.5 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1995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座海边高架桥下部的混凝土中采用了HVFARCC,用粉煤灰取代了50%的水泥。日本采用粉煤灰、矿粉复合材料在名石跨海大桥的预应力桥墩中应用了70%以上的高掺量粉煤灰碾压混凝土。我国在建的滨州黄河公路大桥的钻孔灌注桩和承台均为C25~C30普通混凝土。采用等量取代法,最大粉煤灰掺量为30%。

参考文献

1.高等级公路碾压混凝土路面施工成套技术的研究(课题总报告).1996,2

2.高等级公路碾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研究(85—403—01—03专题总报告).1996,2

3.高等级公路碾压混凝土路面材料的研究(85—403—01—02专题总报告).1996,2

4.高等级公路碾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指南(课题共用分报告).1996,2

5.碾压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施工组织微机管理系统(发表日期:2003-9-11 来源:山西省交通厅

关于网络营销理论的文献综述 篇6

国外网络营销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成果。网络营销在国外被译为E一marketing或者Internetmarketing。菲利普科特勒(PhihpKotler)教授在《营销管理》(2001年)的第23章中,专门讨论了网上营销,他认为网络营销活动是21世纪重要的营销方式。英国德比大学的DaveChaffey(2004年)在其著作中指出:网络营销或者以因特网为基础的营销可以定义为运用因特网和相关的数字技术来实现营销目标和支持现代营销观念。朱迪•施特劳斯(Ju勿strauss)在《网络营销》(2004年)中提到:“网络营销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达到以下目标:第一,通过更为有效的市场细分、目标定位、差异化、渠道策略等方式,转换营销战略,为顾客创造更大价值;第二,对网络营销理念、分销策略、促销策略、产品价格、服务及创意等进行更为有效的规划和实施;第三,创造满足个人和组织客户需求的交易”。

斯莱沃斯在《数字化企业》(2001年)一书中提出了数字化企业的概念,其论述的着眼点不是数字技术本身,而是数字技术的经济含义,即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战略差别化,创造企业的独特性,从而达到争取客户,实现盈利的目的。作者认为数字化企业是指那些由于使用数字技术,使企业本身的战略选择发生变化,并使这种选择范围极大拓宽的企业。按照这一定义,只有一个很大的网站,一批触网的员工或者管理企业的软件设施是不够的。数字化企业必须能够利用数字技术为客户和公司员工设计全新的价值理念,发现创造和捕捉利润的新方法,并最终实现战略差别化的真正目标。随着Internet的普及,研究者们逐步认识到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更具个性化,更讲究以消费者为中心,于是在1990年,劳腾伯恩(Lautenbom,1990)在4PS的基础上提出了4CS的网络营销组合策略新理念。

关于网络渠道的定义:雷波特和斯欧卡拉(RayPort&Sviokla,1995)认为网络渠道主要是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承载信息流的作用。他们首先提出电子虚拟市场中电子渠道的概念,他们认为电子渠道可以便捷、低成本地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麦克唐纳德和威尔森(McDonald&wi1lsen,2002)着眼于方导向和买方控制,构建了新型的网络渠道结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他们把网络渠道看作是为买方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网络消费者可以完成选购商品、在线支付和选择配送方式等功能。

B 2 B网络营销的定义:拜瑞•斯瓦斯丁(Barry Silverstein)在《B2B营销》一书中尽管没有给出B2B网络营销的明确定义,但对B2B营销的原则、计划战略、策略进行了论述,指出所有B2B营销需要的核心内容,即提示产生、事件营销、回复、订单产生、顾客,不但正在利用而且能通过网络营销得以强化,网络营销将被普遍接受并上升到B2B营销的主导地位。

B 2 C网络营销的定义:B2C(Business to Consumer)电子商务是企业通过网络向个人消费者直接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电子商务模式。B2C电子商务涉及到两个参与者,一个是企业,一个是个人消费者,他们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B2C电子商务是普通消费者广泛接触的一类电子商务模式,同时电子商务应用也是最普遍、发展最快的领域。B2C电子商务最典型的应用就是网络购物,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提供的数据,在美国,有75%的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网络购物已经成为美国网民的普遍行为。而在我们中国,这个比例要小得多,我国使用网络购物的网民比例只有25.5%。但是,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环境的不断完善,可以肯定,今后使用网络购物的中国网民数量会快速增长。

在国内,对网络营销的定义也有不同的理解,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冯英健博士(2000年),他是新竞争力网站总裁、电子商务博士和网络营销专家。他认为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网上经营环境的营造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个以营销为主要目的的网站,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一些具体策略对网站进行推广,从而建立并扩大与其他网站之间、以及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从Davechaffey和冯英健博士的观点中我们发现,网站是开展网络营销的根据地,企业的网络营销活动是以网站为基础的。此外,国内学者姜旭平、孟丽莎、刘向晖、卓骏、李纲、蹼小金等纷纷给网络营销下了不同的定义。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的一些细微的区别决定了我国多数企业网上活动仍处于网络营销阶段,且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国外的网络营销理论成果与经验总结对我国企业网络营销整体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不同的国情和不同的现实状况决定了我国企业的网络营销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发展模式,我国的企业必须拥有适合自己的网络营销发展策略,并注意其细节的实施,才有可能成功地步入网络经济的大门,进而取得后续发展。

我国对网络营销渠道的研究仅仅处于初始阶段,还存在很多的争议,其进程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仍有一大批营销界的学者和企业家致力于对网络营销渠道的研究和传播。瞿彭志(2001)认为,网络营销渠道就是借助互联网将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的中间环节。它一方面要为消费者提供产品信息,方便消费者进行选择;另一方面,在消费者选择产品后要能完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手续,当然交钱和交货不一定在同时进行。清华大学卓骏教授(2005)在《网络营销>>一书中认为:传统的营销渠道的层次设计、相互匹配及全面管理是一件很繁杂的工作,网络营销渠道将销售渠道变成网络这一单一的层次,其作用、结构和费用都有很大的变革和进步。

虽然我国的许多学者、教授把很多的精力投入到网络营销渠道理论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国网络营销渠道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很多的理论内容尚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关于食品工艺进展的文献综述 篇7

1.1 食品工艺历史悠久

食品工业的发展历史悠久, 近代的食品工艺产生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 阿培尔在1810年提出用排气、密封和杀菌的基本方法来保存食品的“食品贮藏法”。因为该方法的提出, 世界上第一个罐头厂于1829年建成。1872年美国发明了喷雾式奶粉生产工艺, 乳制品的规模生产于1885年正式成为食品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18世纪, 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 食品工业也逐步加入新型工艺技术, 出现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面粉厂, 这就是近代利用机械进行加工的食品工业。科学技术日益发展, 现代食品工业发展愈加迅速, 食品加工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展, 其中融入的食品科学技术也越加先进, 使得食品工艺生产日新月异。

以我国的罐头食品工艺发展为例, 我国罐头工业生产于1906年在上海正式开始, 当时的上海泰丰食品公司就是我国第一家罐头食品厂。随后, 在部分省市相继建立了作坊式的罐头加工厂, 使得我国的罐头食品加工工业不断得到发展。在我国, 罐头行业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二十世纪70-80年代, 这一时期罐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奢侈品;20世纪70年代后期, 我国罐头产品种类已经有了很多, 大约有400种, 但是生产的工艺层次不齐, 因此为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生产, 就由原轻工业部领导组织了有关的罐头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设计单位等技术人员编写了罐头的专业标准, 规范了罐头工业的操作规范。第二个阶段是二十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中国罐头行业逐步健全相关体制, 形成多元化的布局, 行业注入了很多新的活力。第三个阶段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 我国罐头行业发展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 罐头的食品工艺也达到了世界公认的封口和杀菌的商业无菌。

1.2 存在的问题

从科学技术水平来看, 食品工业科技含量还比较低, 食品的原料加工利用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食品行业中, 具有竞争优势的只有少数的传统行业, 其拥有中国特色风味的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消费者对食品消费是否安全比较担心。现在我国食品质量标准体系仍不完善, 食品卫生标准、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农药残留标准等相关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整合完善, 不同行业间制定的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也存在交叉矛盾。技术保障能力尚难以满足食品安全监管需要, 检测技术相对落后, 仪器设备配置不足, 部分检验设备严重老化;基层检验机构和人员数量偏少, 检测能力亟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 食品安全责任追溯制度尚不完善。一些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 自律意识不强, 诚信缺失, 使得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隐患。

2 简要评述

综合以上文献资料, 由于我国居民的食品消费一直以直接的农产品消费为主, 因此造成我国的小农经济特征十分明显, 农村经济普遍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 使得我国的食品工业和食品工艺的发展远远晚于西方国家。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第一, 我国食品工业总体起步晚、发展慢、技术水平低、核心技术依靠进口, 极大地影响了食品制造行业食品工艺的改善和提升。应该加大参与国内外食品加工市场的竞争, 取长补短, 促进食品工艺水平的整体提升。第二, 加大对食品工艺标准的制定和修正。由于受到国情的影响, 我国食品工艺的标准不能适应当下市场发展的需要, 必须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 对现行的食品工艺进行详细的修订。第三, 由于农业原料普遍是小农种植模式和靠天收获, 且品种结构和质量参差不齐, 使食品原料供给的数量和质量难以保证。原材料是食品工艺的一个关键, 只有优质的原材料再加上一个科学的食品工艺流程, 产品才能够畅销流通。

参考文献

[1]夏文水.食品工艺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2]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历程, 2009中国工业化蓝皮书, 2009 (5.11) .

[3]纪正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指南肉制品、罐头食品分册[M].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136.

[4]滴水.食品工业发展历程, 2011 (8.15) .

[5]我国食品工业的发扎历程, 2009年工业化报告, 2009 (5.11) .

[6]佟晓群“.十一五”我国食品工业存在五大问题, 中国经济网.

[7]徐晓新.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 2002 (10) .

[8]孙耀武.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改革发展, 2009 (2)

关于“弃风”现象研究的文献综述 篇8

关键词:弃风;能源;风力发电;措施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最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新增装机3050万千瓦,同比上升31.5%。但在持续快速发展的背后,却呈现出一个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顽疾-“弃风”。“弃风”是指风机处于正常发电的条件下,按照相关电力机构的要求降低或停止风机出力和运行[1]。

一、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弃风”这一现象的出现,国外的不同专家和学者对其态度不尽相同。近几年来,越来越多专家认识到,利用传统火电所产生大量的CO2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巨大危害,不利于人类生存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火电消耗成本较高,纷纷建议各国采取清洁的风能和太阳能等新兴能源应用于生活与生产。因此,国际社会开始对如何正确利用风能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渥太华大学电力与计算机工程部门的学者M.H.Albadi和E.F.El-Saadany认为,对于“弃风”的需求,不仅取决于对过量风能负荷的困难性,而且还由风能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随时性和不确定性所决定[2]。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由于天然资源优势或强大的技术优势对风能的研究与利用位居世界前列,但同时,对于风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所产生大量的风能难以消纳,给风电输送通道造成了巨大压力,因此,许多国家开始采取“弃风”政策,并对其持积极的态度[3]。另一方面,风能资源本身所具有复杂性、多变性、难以预测性的特征加大了风电利用难度,阻碍风能潜在优势的发挥。勒芬大学机械与能源转换应用部门的专家Patrick J.Luickx和Erik D.Delarue等人认为,在风能丰富时期,采取适度的“弃风”政策十分必要[4]。

然而,随着“弃风”问题程度的不断加深,所带来的影响往往令许多国家和电力公司捉襟见肘。美国电网是由伯尼维尔电力站、德克萨斯州电力站、中西部电网、纽约电网、等共同组成的电力系统。2008年-2010年期间,全国风电“弃风”电量约占潜在发电量的5%,德克萨斯州电力站2009年平均“弃风”率约为16%,伯尼维尔电力站2010年仅3月份弃电量就约为1000千瓦时。因此,伯尼维尔电力站在大规模的风电并网协议中明确规定了实行“弃风”的操作程序,并且要求相关部门必须按照计划曲线或发电能力的下限安排发电[5]。而欧洲中,德国是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在2004年-2006年之间,风能削减了近74千兆瓦时,并且随着装机规模的扩大,“弃风”状况更为严重。2010年,德国引入了先进并且具有尝试性地管理办法,当电力系统所能承受的负荷小于总容量的60%时,允许调度机构下达“弃风”的指令[6]。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发展潜能巨大。根据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风电装机总量新增3050万千瓦,同比上升31.5%,并且海上风电发展潜力巨大。但自2009年开始,“弃风”问题的出现,一直困扰着电力公司与相关能源部门,制约着我国风电行业的发展。

数据来源:中国风力发电网、中国能源投资网。

从数据的分析情况来看,从2010年到2015年近六年的时间内,“弃风”情况出现了波动式的变化。2012年呈现出“弃风”历史最高峰,全年“弃风”率高达17.12%,“弃风”总电量约为208亿千瓦时,损失电费大约112亿元人民币;经过《可再生能源法》与能源部门颁布一系列规定的调整后,2013年和2014年的“弃风”状况明显好转。13年的平均“弃风”率约为10.74%,14年的平均“弃风”率持续下降至7.50%;但是,随着多种客观经济因素的影响,2015年的“弃风”率再一次回涨,达到17.00%,“弃风”电量更是到了历史新高339亿千瓦时;自2010年到2015年年底,我国因“弃风”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38亿元人民币,给众多电力公司以重创,并且严重制约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与方式的转变。

“弃风”这一顽疾的原因涉及诸多方面,笔者整理相关文献总结出以下四点:首先,风电作为一种新能源存在着波动性和随机性,这与电网相对稳定的供电需求存在矛盾,从而导致“弃风”电量的不断攀升[7];其次,“三北”地区是风电资源丰富区,近几年新增装机较快,产生大量风电。但本地消纳能力不足,造成资源丰富区与资源消耗区不匹配的尴尬境地。因此电力部门采取跨省跨区输送风电的措施,与此同时,也给输电通道造成了巨大压力,往往面临通道阻塞的危险[8];再次,太阳能等新兴能源以清洁度高、成本低的优势,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导致全国电力需求放缓,加之我国风能资源开发不断加大,风电量过剩,从而加快了“弃风”的脚步[9];最后,许多国内学者例如郭臖认为,缺乏“弃风”启动的临界条件、通知程序及补偿情况,风电项目与电网输电线路建设仍不协调[10]。

在“弃风”问题的治理上,我国能源部门以及相关立法部门也做出了诸多努力和尝试。2012年7月7日,国家能源局印发《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认清可再生能源发电在我国整个电力能源中上升为主要能源的趋势[11];国家能源局4 月7 日对外公布《关于做好2015 年度风电并网消纳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高度重视风电市场消纳和有效利用工作,提出加快风能资源的就地利用,挖掘系统调峰潜力,确保风电等清洁能源优先上网和全额收购。并加快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风电的开发建设等等[12],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弃风”所带来的危害。

总之,纵观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弃风”问题的研究,警惕我们要正确看待“弃风”问题,针对本国风能资源的实际情况,在风电产量过剩,消纳能力不足的情况之下,采取适度的“弃风”政策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任何事物都要适度而行,大力推行“弃风”政策,必然会导致大量的经济损失以及其他不可预知的危害,笔者认为,如何建立通畅、省力、高效的能源输出系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能源部门以及电力系统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弃风”问题所带来的严重性,组织好各方面工作积极配合我国风电产业的持续发展,这将是造福人类社会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朱向东.(2012). 目前中国风电弃风现状及对策. 能源与节能,10,30,67.

[2]Albadi,M. H.,& El-Saadany,E. F.(2010). Overview of wind power intermittency impacts on power systems. 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80(6),627–632.

[3] N.Acharya,C.Liu,& M.Djukanovic.(2009). Wind generation curtailment to relieve line overload in an on-line environment. Euro.Trans.Power2009,(19),854–868.

[4] Luickx,P. J.,Delarue,E. D.,& DHaeseleer,W. D.(2010). Impact of large amounts of wind power on the operation of an electricity generation system:Belgian case study.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14(7),2019–2028.

[5] Lew,D.,Bird,L.,Milligan,M.,Speer,B.,Wang,X.,Carlini,E. M.,… Sorensen,P.(2013). Wind and Solar Curtailment Preprin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Large-Scale Integration of Wind Power Into Power Systems,(September),1–7.

[6] Rogers,J.,Fink,S.,& Porter,K.(2010). Examples of Wind Energy Curtailment Practices.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July),1–11.

[7]宋颖巍,刘岩,韩震焘,万杰,詹长庚.(2014). 基于修正风速的风电并网运行弃风电量评估. 电气应用,33(23),42–45.

[8]裴哲义,范高锋.(2014). 中国风电运行消纳相关问题研究. 中国电力,47(4),1-4.

[9]朱怡.(2015). 电力需求增速放缓加剧弃风-一季度平均弃风率18.6%,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 中国电力报,1-2.

[10]郭臖,于海萍.(2015).弃风限电现象背后是规制缺陷. 环境经济,(18),20-21.

[11]杨文丽.(2014). 多措并举破解蒙西电网风电弃风困局.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4),94.

关于大学英语学习的文献综述范文 篇9

摘要:爱情和婚姻作为人类文学的永恒主题和内容, 在《诗经》中表现这类主题的诗歌占 有很大的比重《诗经》中的爱情诗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的情感生活其思想内涵从现代的眼光看来仍具有很大的价值。下面将采取对《诗经》文本解读以及对周代婚俗考证对其婚恋诗作一归类总结。关键词:《诗经》;婚姻爱情诗;婚制;国风

《诗经》中的爱情诗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的情感生活 其思想内涵从现代的眼光看来仍具有很大的价值,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诗经》为“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作为我国文学的初级阶段,《诗经》的婚姻爱情诗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爱情和婚姻状况:男女青年追求爱情忠贞的同时,必须冲破礼教和家长制的束缚;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 婚姻的不幸更加剧了她们的痛苦。从这可以看出《诗经》婚恋诗有其独特之处, 也因此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就采取对《诗经》文本解读以及对周代婚俗考证对其婚恋诗作一归类总结。《诗 经》中的婚恋诗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反映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诗经.国风》中婚恋诗来自于各个地区、各个诸侯国, 这些地域、部落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传统与艺术风格。

周南、召南和王都是周王朝直辖的千里王畿之地, 因而深受周人礼乐文化的影响。周人在婚恋生活中,遵循礼法,重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重的是“夫妇有义”婚典制度。如《周南.桃夭》中祝福新婚妻子以及祈望家族的繁荣昌盛《召南.鹊巢》表现的是贵族女子出嫁时仪仗的盛况;《召南.何彼襛矣》则描写贵族女子出嫁时车辆服饰的奢华艳丽。

而十五“国风”中, 郑风、卫风、邶风、鄘风、陈风这几国风诗,是与周人的精神传统不同, 多是充满野性气息的婚恋诗作,呈现出迥异其他“风诗”的鲜明的文化特点。《郑风.溱洧》描写了在三月上巳,趁去河边拔灾祈福的机会, 女主人公主动邀请男主人公去河边嬉游, 谈情说爱的情景。这种赤裸裸的男女相悦之词, 散布于郑卫的诸多篇章之中。有野外邂逅, 唤起男性爱慕之情的《郑风.野有蔓草》;有描写约会中男女情意真情的《邶风.静女》;还有在舞蹈中产生爱情, 赠物定情的《陈风.东门之枌》。虽然都是在殷商之风习下的婚恋诗作, 但要细分还是可以看出郑地与卫地风俗上的细微差别。郑地风俗“淫”, 因而男女欢情的诗作多。而卫地“薄恩礼”,弃妇怨词多。

唐地诗歌的特色是“忧思深远”,。人民生活不得安宁,在朝不保夕的生活中,人们对于生命的流程与生命的意义有了更透彻的认识。故《唐风》才有这样的“死生之虑”。息。最具有浓烈唐风品格的是悼亡诗《葛生》。诗中“夏之日,冬之夜”六字最为惊心动魄,夏天的白日, 冬天的夜晚,是多么的漫长, 相聚于黄泉的时刻似乎还那么遥远,此六字写尽了人间的相思之苦。

二、反映了先秦的婚俗制度

先秦时代既是贵族婚制礼法的产生、确立时代, 又是婚制礼法与通行于民间的自由奔放 的婚俗并存的时代, 因此,《诗经》中的婚恋诗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它们的并行轨迹以及矛盾斗争的烙印。

先秦的婚制, 首先是针对贵族统治阶级制定的。《诗经》 中有不少反映贵族婚姻的诗篇,大都反复强调了具有“三重”特色的婚制准则, 并大都具有鲜明的聘娶和媵嫁色彩。这些诗篇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排场大。如《卫风·硕人》、《召南·何彼矣》、《大雅·韩奕》等诗都描写了贵族豪华奢侈的媵婚场面。二是怨愁多。在婚制礼法下的贵族女子,没有什么婚恋自由可言, 更不上什么“ 爱情”多数已嫁的贵族女子则只能忍受礼法带给她们的痛苦, 如《邶风·泉水》、《卫风·竹竿》都表现了远嫁在外的贵族女子不能返乡探亲的怨愁心情。三是丑闻多。如《邶风·新台》、《风·墙有茨》、《载驱》诸诗,都记载并揭露了贵族荒淫乱伦的丑行。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揭露统治阶级丑恶的诗篇,都是民间作品, 可见人民群众对虚伪丑恶的婚制,对贵族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是十分鄙弃和厌恶的。

庶民百姓的婚姻只要符合统治阶级的政策就可以了,因此礼教对民间婚姻的指导和规范, 在某种程度上就显得较为宽松和开放。所以《诗经》中的一些婚恋诗,在《诗经》时代的某些时期, 某些地区表现了某种程度的婚恋自由。这便是《诗经》中那些表现了真情实感和行为自由的情歌得以产生的客观环境。

三、带有鲜明的民歌特色

风、雅、颂是对《诗经》从音乐上的分类。《风》是指不同地区的民歌。《国风》中包括十五个地区和诸侯国的作品。《雅》是西周王畿内的诗歌。《诗经》中有《小雅》、《大雅》。《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它包括周、鲁、商、夏颂。《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大都 存在于十五国风当中,《小雅》、《大雅》中只有四篇是爱情诗,而《国风》中除了《周南》、《召南》外, 都是中原各地的民歌, 因此婚恋诗具有民歌色彩。此外,爱情诗大部分是由中下层劳动人民创作, 而非贵族和统治阶级的创作, 因此也有一种天然的民歌色彩,其中的大多数作品多以女性的口吻写作, 更能反映早期先民文化中的女性的心理。《将仲子》着力刻画了女子的内心矛盾, 表达了压抑的青年渴望冲破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恋爱的精神。这篇是郑地的民歌,在《郑风》中总共有十二篇诗,其中婚恋诗便有九篇,这不仅证明了婚恋诗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其民歌成分大。

此外,婚恋诗大都大胆泼辣,体质短小, 带有鲜明的民歌特点。

综上所述,《诗经》从诗歌内容、诗歌题材、艺术表现方式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反映了当时特殊的社会风貌和时代背景。

参考文献:

【1】 张晶晶.《诗经》中婚姻爱情诗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J】.西安社会科学.2009年9月

【2】 吴贤哲、李珉.先秦婚制和婚俗在《诗经》婚恋诗中的反映【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2月

关于大学英语学习的文献综述范文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金融环境;文献资料

一、前言

无论是在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虽然规模小,产量较低,但企业量大面广,经营灵活,作为一个整体,在国民经济中是一支重要而又活跃的力量,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受到资金因素的制约,资金的不足让很多中小企业步履维艰,同时缺乏科学的融资策略造成融资成本过高,效果不理想的后果,因此研究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李世平(2004),指出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增长迅速,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在迅速的增加,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的金融抑制政策致使的金融资源体制内循环现象依然存在。很多企业对增量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尤其是对于广大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生存都受到了资金匮乏的威胁,正规金融的支持和金融深化改革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也需要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产生的深层次经济根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源在于市场的失灵。市场太少或存在高度的非自然垄断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应选择培育出更多的市场来纠正市场失灵。另有些学者认为从经济学意义上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交易成本高和信息的不对称。

制度因素分析认为,制度因素能影响到企业的外源融资,制度上的供给不足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外部条件。陈晓红,郭声琨(2006)认为,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金融制度约束主要有金融抑制、外生性金融成长和信贷紧缩。信贷紧缩,即经营贷款的金融机构提高贷款标准,以高于市场利率水平的条件发放贷款,甚至不愿意发放贷款,从而导致信贷增长下降,使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中小经济的金融困境源于国有金融体制对国有企业的金融支持和国有企业对这种支持的刚性依赖,中小经济一时无法在国家控制的金融体制中寻求到

金融支持。在推行“赶超”战略的计划经济时代,为了支持不符合我国比较优势、不具自生能力的重工业的生存与发展,我国建立了以大银行为主的高度集中的金融机制。大型金融机构天生不适合为中小企业服务,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企业自身障碍分析理论认为,中小企业自身的条件及缺陷是造成其融资困难的最主要原因。俞建国,宋立(2005)通过对中小企业内生障碍的分析,认为“中小企业群体普遍的信用缺失,众多企业的产权模糊,以及由此引起的高风险经营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我国中小企业组织水平和产业水平的普遍低下增加了融资的风险及资金利用的低效,中小企业普遍低下的管理水平也影响了其良好融资信用的建立。从企业自身素质来看,以下因素对其融资有负面影响:

(1)企业的性质;(2)中小企业资金管理粗放,使用效率低,内部漏洞大;(3)企业财务制度不够健全;(4)多头开户,多头贷款现象严重;(5)多数交易无交易合同,不利于资金用途审查;(6)投资项目缺乏可行性研究。

对于融资策略的研究,有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SBA)的主要任务是以担保方式促使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其资金是由联邦政府出资,国会预算拨款。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由信用保证协会和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组成。创业板市场,对创业板市场运行机制最早进行开创性研究的是萨尔曼和伯瑞,在他们的论文中曾将创业资本契约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创业资本家和创业基金投资者之间的契约关系,另一方面是创业资本家和他们投资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

建立中小金融机构,林毅夫认为,现有的以四大国有银行和股市为核心的金融结构,并不能最大限度地支持中国经济发展。金融体系的功能在于为实质经济的发展而服务,中国当前金融体系的改革,除了要解决现有银行的呆坏账和资本市场的泡沫及过度投机等诸多弊端外,这一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融资渠道多元化问题。

事实上,困扰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是多样的,单纯的从一个方面分析都难免偏颇,而应对融资问题的对策也要从各个方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策略。

三、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层面的研究

目前,关于加强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分析方面,一些学者基于转轨时期的公共财政定位,提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税收环境以及金融政策方面等营造的对中小企业发展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上,旨在实现让市场逐渐占据主导以及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国际上比较通行和值得借鉴的做法来自于美国韩国日本以及德国等发达国家,日本及德国战后经济的恢复一定程度在于其对中小企业采取鼓励和刺激发展的宽松政策,大都是体现在宽松优惠的税收政策和健全完整的信用担保体系上,例如设计较低的企业所得税率并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的综合运用,针对中小企业设立专门的发展部门保护其发展以及建立专项基金保证其创业发展成熟各阶段的资金来源充足,这些在我国现阶段都是做的很不足而且改革比较有困难的地方。在以后的改革和发展中,很应该进一步地借鉴吸收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为我们自己所用。

陈敏等(2005)指出在美国有专门的小企业管理局想小企业提供30%的贷款担保,而日本则是世界上提供财政补贴最多的国家,每年实施200多项相关政策,德国也以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以及科技自主的方式提供中小企业以资金。阎金明(2006)阐述到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的做法及经验通常被别国加以借鉴利用,美国英国分别设立中小企业署和中小企业局,韩国建有“信用保证制度”,都是在健全了法律规章后集中精力解决中小企业问题方面的经验。王建平(2004)阐述在世界范围内,实行增值税的国家或地区对中小企业或是给予免税或是确定较低税率,如韩国规定对其销售总额适用2%的特殊税率,而我国台湾地区则是1%。陈敏(2005)建议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取消“计税工资”规定,而按实际支付工资金额税前列支,取消对公益性、救济性捐赠的限额。王建平(2004)建议将小规模纳税人工业企业的适用税率和商业企业的适用税率分别调低至5%和1%。而杨抚生(2005)建议小规模纳税人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适用税率分别调至4%和2%,同时建议逐步提高增值税起征点,另外建议在所得税方面支持民企高新技术的进步和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到对有特殊贡献的人员奖励也可税前列支。谭荣华、袁有杰(2006)建议简化税制、规范税费,建立包括税收、融资、中介等服务体系在内的发展体系,为其税收等提供优质服务。

刘相林(2005)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突出表现是无法提供有效足额的担保物和担保人,应设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融资担保机构,另外政府和金融机构要改变观念,给予与国有企业相同的待遇。厉以宁(2005)提出应对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中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向消费型转变等方面给予税收优惠。阎金民(2006)建议逐步将民间借贷活动纳入规范轨道,承认其应有的地位以充分正确发挥其作用。中央财大《地下金融资本调查》课题组估计,截止到2006年6月,我国民间金融资本规模已是正规金融规模的1/3,要求推动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并建立相应的商业担保、互助担保为主体的民企信用担保服务体系。武军(2004)认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在其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等方面通过贷款贴息、无偿资助等方式给予支持,还应主要由政府向其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并提供贷款担保。

四、中小企业自身融资策略分析

理论界也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策略及其实施作了研究。阎金民(2006)中,分析和研究了国外中小型企业融资策略,并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管理活动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时他也指出国外的经验不能全部的照搬,要依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国家现阶段的经济形势进行创新。

刘炜(2006),系统的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分析了出现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并重点提出了应对的策略问题。他提出,中小企业要立足自身,充分依赖自身条件,创设融资机会,进行企业融资,在融资方式上要多渠道,广范围的进行。

陆兴发和孙巍(2007),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政策与建议,而从企业自身应采取的对策包括:(1)进行股份制改造,健全治理结构。(2)提高中小企业的自身实力。(3)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诚信度。还提出了创新直接融资体系和完善间接融资体系的建议。

金德前(2007),指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的重心之一在于中小企业自我形象的塑造,要不断地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提高企业自身的信用水平。同时也提出了中小企业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融资除了目前的内源性融资和向金融机构贷款外,应积极吸纳民间和海外的资金。在民间融资上,可以通过个人担保或信用担保机构来获取。而在海外融资上,应积极吸取国外金融机构或跨国公司等其他方面的资金。

五、结论

综述所述,理论界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已经十分丰富,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性质和意义问题,也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以及融资难的原因所在,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但是,就目前而言,理论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还缺乏系统的研究,而且面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在因为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下发生的全球性经济危机面前,我国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加恶劣的生存环境,而实施成功的融资策略更显得尤为重要了。

参考文献

[1]李世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点选择[J],济南金融,2004.[2]陈晓红,郭声琨.中小企业融资[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3]俞建国,宋立.小企业发展需要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J],2005.[4]李扬.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2024年第二学期办公室计划下一篇:教师顶岗置换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