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医院见习医生日记

2025-03-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暑假医院见习医生日记(精选4篇)

暑假医院见习医生日记 篇1

5早上7点,起床,洗刷,吃早饭,一系列准备之后,7:30准时走出家门。从我家到门诊大概3公里的路程,途中要经过两个红绿灯,过三四次马路。快走的话大概20分钟,济南的这个夏天有些闷热,太阳公公早早的挂上了枝头,赤裸裸的打消着无数人外出的念想,马路上偶尔几个早起晨跑的路人,显得那么突兀,大多的是忙着上班的“同胞”,快节奏的生活,正式开始。

走进熟悉的门诊,没有过多的寒暄和问候,放下书包,轻车熟路的开始了熟悉又有些生疏的工作,一切还是老样子,安逸平稳,好像去年初来乍到的时候。还是熟悉的患者熟悉的工作台熟悉的同事,甚至,熟悉的味道。

大多的时候我是负责抓中药的,党参,黄芪,白术,甘草…30g,15g,3g…每天的生活重复且简单,偶尔空闲的时候,师傅会问我几个常见的方子,有时可以回答出,大多时候是看不懂的,师傅常说“中医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你还小”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毕竟只停留在书本上,如何正确的应用于实践还需要慢慢的摸索。偶尔会帮大爷大妈量个血压,测个血糖,唠唠嗑,大多时候是听他们说起他们的故事,谁家的小谁找对象了,市场上的茄子又涨价了,高温还要持续几天…偶尔会有几个热心的大妈也会询问我的情况,总是适时地提醒着我,自己早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偶尔会有病人问你些许奇怪的问题“大夫,我吃饱了就撑得慌不吃就饿得慌咋办”“大夫,我觉得自己胃热呢,没事吧”诸如此类。偶尔会帮着哄下小孩子,大多数情况下,是束手无策的,只能眼睁睁无辜的看着他们,小医有时会联想到自己小时候,每次输水打针什么的,只要爸爸站在旁边一瞪眼我肯定乖乖的,反观现在的孩子呢,别说是打针了,莲胶囊都要哄着吃,小小腹泻,全家人上至爷爷奶奶下至哥哥姐姐呼呼啦来了一大推人,捧在掌心的孩子不知道能不能读懂大人的良苦用心呢?等你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家庭,希望你们还能够想起小时候大人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并且能够报以哪怕十分之一的爱与关怀。

大家对小医的称呼有很多,小姑娘,小护士,大夫,妹子…我喜欢大家叫我,小潘。每次听到总是能给我一种我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从事并且始终坚持的东西,那种平等并被尊重的感觉能让我在私底下偷偷地乐好一阵子,“小潘,帮我起针吧”“小潘,倒点水”“小潘,你又来了啊”…很亲切,忙碌却也快乐,小医觉得能被大家记住的感觉,真好。不知道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的小医会被多少人记住呢?不知道大家又会怎样的评价小医呢?不知道未来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只希望不管怎样自己能成为一名对得起自己良心的好医生,如此,就好。

不忙的时候,小医喜欢找师傅聊天,有时,他会说起自己学医时候的趣事,他们的青春,他们的放肆,他们也曾默写方歌时漏掉的君药,他们也曾傻傻分不清的草木标本,他们也曾玩过的小白鼠跟小青蛙,还有他们独属于自己年代的恶作剧…大多时候,师傅会说起曾经医治过的病患,好像再叙说自己的老朋友,隔壁家的张三,邻村的李四,每一个都记得清清楚楚,甚至仔细到写过的每一个处方病人的每一个特征,我想那应该就是身为医生最引以为傲的时刻吧,无愧于心的发自心底的骄傲。当然也有过很多质疑声,别看是声名远扬的老中医,可是一样难逃被质疑的命运“医生啊,我都吃了十付了,咋还没好”“医生,你看我孙女咋还严重了呢?”大多数病人来就诊都是怀着药到病除的迫切心态,可是中医中药见效往往有一个缓慢的过程,面对这样的矛盾,医生就显的有些无奈和被动了。可是小医从没见过师傅皱起眉头,印象里的他会悉心的开导病人,面带微笑,不慌不乱“你来找我看病自然是信任我,我肯定是要给你治好的,急不得急不得“小医在想,如果是初出茅庐的大夫面对如此境地又会有怎样的处理呢?尴尬是在所难免的,面对质疑和不信任,面对压力和困境,我有没有这个信心迎风而上呢?我没有办法改变别人的看法,就只能对自己做出改变,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我有些迷茫,不过我想未来还长,而今我要做的是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扎实认真的学习技能,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让结果看起来毫不费力。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领略针灸的魅力。前段时间不知是因为吃了不洁的食物还是受了风寒,小医的急性肠胃炎犯了,主要临床表现有呕吐,胃痛,腹泻,伴有轻微的头晕。师傅说针灸也许会好的快点。第一次亲身体验白晃晃的针还真有些打怵,看别人有时候都会不寒而栗更不要说是自己去试验了,针穿透皮肤的时候,只是微微感觉到麻木,可是随着针到达目的穴位,轻拢慢捻,立刻就觉得穴位处痛麻胀,并且伴随有气在手臂上走窜,手指也开始不受控制的抖动起来,胃似乎也不像一开始那么痛了,这种感觉持续了大概有一分钟左右。小医第一次发自肺腑领悟到中医能流传数千年且经久不衰,果然是有自己独到神奇的地方,想要真真正正学好中医,不付出头悬梁锥刺股的努力恐怕很难实现。

一个短短的暑假见习,让我思考最多的是医学生的就业与选择,众所周知,现在的就业难,难于上青天,无数菁菁学子待业家中,无人问津。许多医院过度关注毕业生的学历,入门级的学历就是研究生,低于硕士研究生的不予考虑,根本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这就导致了,很多基层医院非研究生不招,而真正需要高级人才的单位招聘不到人才,而本因该到基层医院就职的本科、专科医学生没有单位接收。而医学生大都渴望进入中心城市的大医院工作,但是目前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现有医疗人员数量饱和,要想进入比较困难。大医院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比较高,除了个别岗位和特别优秀的人才,大医院的临床科室人员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因为现有医疗人员数量 已经饱和,招人,就是想提高质量。可是反过来看看,不难发现,门诊,作为医院直隶的医疗机构,却有着大量的人才需求,也许没有过高工资和福利,但是却足以满足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因此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到底自己想要的未来是怎样的?

与此同时,有调查表明,毕业生毕业去向首选是东部沿海地区,达36.5%,最主要的原因是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收入水平较高;次选为中小城市,有30.6%;再次选为小城镇;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去农村医疗机构工作,待遇明显偏低和业务发展前途受限很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其中,53%毕业生认识到去农村医疗机构就业的必要性,却只有32.7%的毕业生选择会去农村医疗机构就业。

每个人对于就业,都是会有各个方面不同思考的,这因人而异。但是,大多数人的考虑,也存在着许多的共通之处:首先会考虑与自己的专业相关联的工作,来确定所挑选工作的范围;其次是考虑哪种工作更加地适合自己;再来是工作的性质,工资,与家里的远近等等这些也都是在考虑之列的。……因此,在就业的过程中,有许多的学问,也就需要很多的思考。

暑假医院中医科见习报告 篇2

在实习中,还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那就是医疗事故。在针灸室就诊的一个2岁小男孩,因为一次肌肉注射而导致右侧坐骨神经损伤。而直到他们来这里就诊,才意识到这次事故是因为在当地卫生室的肌肉注射所致的。这是当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医疗事故,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故也层出不穷,不时会有漏拨针的事故,还好没有给患者带来大的伤害,一旦出了问题,我们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我们感谢患者的宽容,但毕竟这是我们的失误,我们不可能每次都得到患者的宽容,也不能期望每次都有惊无险。身为医者,就必须有一个细致的心。是人都是会犯错误的,可医生不该犯错误!

为期一个月的见习结束了,一个暑假也几乎都在医院耗光了。我为不能见更多的同学朋友,到更多的景点玩而遗憾,我也为在后几天蹭饭日子而脸红。但我更为这满载的收获而兴奋。中医的神奇令我向往,痴醉。但新的学期开始后,我又要回到西医临床的学习中。就向老师那样,必须有扎实的西医功底,才能更准确的把握每一个患者的情况。我们要治病,但我们更不能延误病情。不盲目治疗,为每一个患者负责,这才是一个医者的担当。像老师常说的那句:我们是医生,不是神仙。不是所有的病我们都能治,我只治我有把握的。

暑期医院见习日记 篇3

2010年8月2日

今天是见习的第一天,我怀着兴奋、好奇又有些紧张的心情走进了柳州市人民医院的内分泌科,开始了我的见习生活。首先是一天的交班仪式,医生和护士们都来到了医生办公室,大家神情肃穆,双手背后,先由一名值班护士开始汇报从前日到当天早上,住院病人的身体状况,下面又由一名值班医生进行汇报,汇报完之后交班仪式结束。之后,见过带教龙老师后,我便开始了我的第一项工作。因为内分泌科大多数病人都是糖尿病患者,所以每天早上医生们的第一件事就是抄血糖。每天护士会分别在6am早餐前、9am早餐后、14pm中餐后、22pm睡前测量病人的血糖值,而我的工作就是把这些数据都抄下来。抄完血糖,贴好化验单,紧接着,医生们开始进行每天必须的查房工作,内科医生了解病人病情变化除了各种检查数据最重要的就是查房了。医生可以通过病人的主诉结合检验数据了解病人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和原因,因此对症下药。看到医生们关心又细致的询问着每一位病人的情况,身体感受,我深深地被这种温暖的医患关系所感染。查完房,医生就可以开医嘱,写病程记录了。由于有限的专业知识,我没有能够完全明白和理解医嘱和病程记录上的具体内容,但在每一份清晰明了的资料中,我看出了医务工作的严谨和专业。在井然有序处理各项工作中,医生们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2010年8月4日

健康真的很重要。科室里面,还有很多的糖尿病的患者。他们有的很胖,也有的很瘦,血脂血糖都是很高的。每天,糖尿病患者都要在空腹,餐后两小时测血糖,所以每个病人每天都要被扎5次以上的手指头(采血部位在手指末端)。当我们拿着仪器进去病房的时候,她们就已经知道我们要给谁干什么了,每次都会说,手掐紧一点,还有就是用哪一号采血针,他们都告诉你,因为每种仪器对他们来说都已经熟悉了,知道使用什么样的手法和什么样的仪器会没有那么的痛。看着本该安享晚年的老人把医院当成了第二个家,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受。以后一定要和亲朋好友灌输好好的注意身体的观念,不要常常大吃大喝的,不要大鱼大肉。

2010年8月7日

和农村里来的病人的确存在一些沟通障碍,他们的医学知识有限,却很固执的迷信偏方,做起思想工作真的很费劲。今天新来的病人是一个83岁的老人,右足已经出现了糖尿病足,使得整个病房都散发出一种有点甜的,又点臭的,又很恶心的味道,溃烂出颜色有点黑,又有点硬。带教老师问他病史的时候,他居然说两年前是通过看到自己的尿液起泡沫,然后尝到有一些甜味而知道自己患上糖尿病的。两年来从来没在正规医院里检查治疗过,只是自己服用中草药,在脚部溃烂以后也只是用草药敷而已。而看他的溃疡已经很难愈合,因为患者的血糖增高,非常的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往往出现糖尿病足的患者左后的收场就是截肢。

如果当初能够系统的治疗,控制血糖,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仅少了个脚,还让本来贫困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我想应该多加强农村的健康教育,才能避免更多的这种事情的发生。

2010年8月10日

已经是见习的第二个星期了。当我在每天轻松的工作中习惯以后,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出门诊。在去门诊见习之前,韦主任还笑称“到门诊实习,就是去找骂的。”到了门诊,我才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早上8点之前,各个专科门诊门前就排满了来就诊的人。我的主要任务是把主任开的处方记录到电脑或抄到处方单上,而这看似简单的任务就让我吃了不少苦头。在这分秒必争的工作环境中,每个医生都练就了一手熟练的“草书”,给这项“简单”的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做得慢被病人骂,做不好被老师骂,一个早上都处在神经紧绷了状态,终于熬到了下班时间,让我松了一口气。一个早上下来,少说也有四五十个病人,忙起来连喝一口水的时间都没有。而在空余时间韦主任也教会我一个医生的基本准则,那就是“忍”。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面对病人的不理解和焦急的谩骂中,我们要忍得,耐心的解释和开导,而不能因为一时意气用事而破坏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2010年8月14日

又是不同的一天,今天的见习地点是普通内科门诊。早上,一位母亲牵了五岁的小孩焦虑地走进诊疗室。医生摸了摸小孩的额头,有点发烧。当他一手从消毒杯中拿起压舌板并将压舌板挪向小孩的嘴前时,小孩恐惧又似厌恶的用手把压舌板推开,然后爆出哭声。泪水很快地从他紧闭的两眼见挤出,落在涨红的脸颊上。这种情形会让人自然的生出愧疚与怜惜。医生有点尴尬地看着他,最后费了很大劲做完一切检查,小孩仍断断续续地啜泣,而那位母亲不时地对医生投来不信任的目光。

下午也碰到一个化脓性扁桃体炎的小孩。他进门后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医生请他张大嘴巴,他懂事地把嘴也张的很大,不哭不闹,一切动作井井顺利地做完检查,医生仿佛是很感激地对那位母亲说:“你孩子很听话,将来肯定有出息。”孩子的母亲客气地回答到:“哪里,哪里。”

我曾听说,小孩生病时医生是父母眼中的救星,但也是小孩梦中的恶魔。我惊讶地想:看病时,小孩若是不哭,在孩子或大人的眼里,医生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着大概就是作为一个医生的喜悦和悲哀吧。

2010年8月18日

今天是见习的最后一天,也是最特别的一天。科室的一个带教老师有个妹妹要生了,我居然有机会跟着一起去产科见习,这让我小小的兴奋了一下。但到了产房,却把我吓到了,3张产床上都躺着痛苦呻吟的产妇,其中一张产台上躺了一个破了羊水开始阵痛的孕妇,不时地发出任性,夸张,疲惫的哀号声。墙上的时钟也在“滴答滴答”艰难而紧迫地走动,明亮的灯光下,我看到一张云鬓散乱带着泪痕的面庞,这种情况下的每张脸都会引起人的无限爱怜的。老师让我用胎音器附在产妇隆起的腹部上,我听见一颗小生命的心脏正在有力地跳动着,突然生出了一种呼之欲出的生之喜悦。医生洗了手,准备接生,产妇的呼叫声,挣扎声,一阵高过一阵。当一声洪亮的男婴哭声划破产房的沉重,母亲含泪的双眼露出了疲惫而欣慰的笑意。我忽然被深深地打动,仿佛是对一朵花浸透了辛酸的泪水之后挣破疼痛的黑夜而绚烂绽放的感叹与感恩。

2010年8月19日

为期半个月的见习生活结束了,短短的时间里虽然没能学到多少专业知识,却让我体会到在医院里工作的艰辛与快乐。

医生见习期工作小结 篇4

医生见习期工作小结

在课堂上好歹咱也算学过中医的人吧,可是到了医院里才知道自己根本不会用学到的东西去分析一个病人的情况。事实上我根本已经忘了自己在课堂上到底学了些什么了。基本上是考试之前哪些是重点我就背,不是重点就不看。可病人不会因为有的内容不重点就不得那个病的。所以,终于明白,学医应该是累的才对。而自己从前无疑活得过分轻松了。可以预见的,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这辈子注定是个庸医了。当庸医还不如不当呢。该要好好学习了。

在县级医院见习最大的好处是动手比较方便,病人基本不会为难实习生。和我一起的是个保定卫校过去的专科实习生,每天挂个听诊器各个病房来回串。没有病人拒绝她帮他们听诊。而且,像我这么个连半调子都算不上的见习生,只跟医生说我想试试起针,医生就同意了,病人也没意见。特别是在我把人家都弄出血的情况下,病人和家属并未怪我。这让我非常感动——咱乡下人就是朴实善良啊。如果他们怪我了肯定会为我以后学习针灸造成阴影的。恩,下个学期的针灸选修要好好上,寒假或明年还去病房见习,争取能亲自操作!为了这些无偿的,宽容的支持过我的病人们我也要成为一个好医生!

上一篇:新春年会晚宴主持稿下一篇:英国医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