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检测报告

2025-0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纺织品检测报告(共8篇)

纺织品检测报告 篇1

这是一篇关于纺校学生纺织品检测实习报告,了解我国纺织品检测设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由纺织服装系组织下,我们纺织品检测与贸易二班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市电子仪器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让我们充分认识纺织品检测所用到的设备仪器,了解我国纺织品检测设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我们将来走进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公司上至领导下至员工积极配合帮助我们的学习,从理论学习到思想学习都给于大力支持,使我们同学受益匪浅,车间工人师傅为我们讲解各种仪器的原理、生产工艺、使用方法,并鼓励我们大家动手实践操作。其间我们有幸听取了**市电子仪器有限公司销售部总经理**和公司技术顾问、全国纺织品仪器有名的专家**的报告,他们的报告不仅进行了技术指导,而且还进行了思想教育,使我得到全面发展、全面的学习。其次我们还在装配工人师傅的指导帮助下,进行了简单的机件安装,并了解仪器内部的结构,这次实习对我们的成长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实习目的:了解专业、认识设备、明知未来

(二)实习时间: 2008-6-14~2008-6-20

(三)实习单位:**市电子有限公司

(四)实习内容: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原料消耗国。由于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能力,所以,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中国都必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机械和纺织仪器的市场。也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纺织行业从纤维原料到纺纱、织布、印染、服装、或其他制成品的工艺流程很长,为了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对复杂、多环节的工艺流程中各个过程进行在线检测和监控,对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今的二十年里,我国纺织仪器和在线检测、监控设备有了长足的发展,已基本能满足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需要。

在实习期间,我们不仅提高了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而且还听取了专家的讲座,加强了 思想方面的认识学习,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

课外认识

首先,**市电子仪器有限公司销售部总经理**和我们举行座谈会,张总是一个讲话幽默风趣,工作干净利索、认真执着,和蔼可亲的老人,开始张总大致介绍了自己方方面面,讲述了自己对待人生的态度,包括家庭、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上等等。他的一番话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一个人的情商也是很重要的,现实中许多大学生为追求高学历努力提高智商,而忽略了情商。对于一个将来做贸易的大学生尤其重要,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甚至能够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命运。张总还把自己多年经商积累的经验传授给我们,教育我们先要从做人开始,正确的看待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任何事情首先有一个正确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张总都是微笑的对待每一天,他在工作上一丝不苟、非常认真、非常热情。更令我惊奇的只是小学毕业,但是他非常热爱学习,特别是电脑。一个近七、八老人真正把电脑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他拼借能力是饭碗,工作上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好学的态度,从一个普通的员工成就了今天的辉煌,总体用一句话来概括张总“他是在玩事业、玩工作、玩人生”,努力培养自己人生的兴趣。

纺织品检测报告 篇2

1 高职教育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与职业有关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育。职业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 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进行从业资格的传授, 实质上就是以职业为引导的方向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以能力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高职教育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1 终身教育

学校不但应使学生在职业阶梯上稳定迈出第一步, 而且应使其能继续发展, 学校应着眼于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4]。

1.2 素质教育

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对传统的职业教育观进行新的学习、认识及提升, 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来看待。不能只注重学生具体知识的获得和专业技能的形成, 而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必然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1.3 以人为本

这一理念的基本要素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育实践中贯穿合作教育的基本思想, 创设和谐、平等、自由的教育情境。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 要研究学生心理, 尊重学生人格, 挖掘学生潜能, 鼓励学生多样化发展, 让学生获得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空间, 从而在变化万千的社会生活中获得广阔的生存空间。二是从单纯的“职业能力”培养转变为“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以能力为本位, 把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作为高职教育的目标追求, 用职业综合能力教育观取代传统的职业教育观, 把发展“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把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有机统一, 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核心能力[5]。

2 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

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 “以 (职业) 能力为本位”, 不但被我国职教界普遍接受, 而且也是国际职教界的共识。能力本位一词来源于英语的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简称CBE, 确切的翻译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而德国按照行动导向学习理念, 将职业能力定义为“职业行动能力” (Handlungskompetenz) 。按照德联邦职教所的定义,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须的本领, 是个体在职业工作、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的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 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6]。对职业能力的不同理解, 势必影响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从而影响整个职教课程开发与课程设计。高职教育中所指的职业能力, 应该是综合职业能力, 是指除专业能力外, 还包括诸如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与人交流等关键 (核心) 能力。将综合职业能力作为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界和众多职业院校的共识。在课程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坚持综合能力为本

在课程设计中, 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主张能力本位的课程观, 是学习借鉴国外成功课程模式, 结合当前我国课程改革、发展的实际得出的结论, 是在国外一些CBE模式的基础上发展了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力本位课程观。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 是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综合职业能力模型见图1。

2.2 注重职业能力的提升

首先, 经过职业能力分析形成能力标准, 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职业能力和专业职业延展能力。专业职业能力是专业培养必须达到的基本能力, 专业职业延展能力是在达到基本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进一步延伸、扩展或提升;其次, 将能力标准转化为课程, 不再追求学科体系逻辑的严密性, 强调教学内容实际、实用。总之, 通过课程设计, 达到从工作经验到能力, 从知识到能力的目标。从工作过程中获得知识并提升为能力[7]。

课程开发既关注横向纬度———工作岗位的需要、企业的需要;又关注纵向纬度上无形的、主观的能力的提升[8]。以《生态纺织品检测实训》课程为例, 通过对课程系统化设计, 形成逐渐提升的、主观的、无形的、应用化的和大脑当中的能力。这个提升是如下三个层次上的能力彰显。

2.2.1 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是指通过实训获得的与检测有关的基本职业能力, 属于“拷贝”能力。包括能熟练掌握纺织品检验标准;能熟练操作各种检测仪器;能正确检验纺织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能对照标准分析检验结果;能撰写检测报告;能对纺织品的品质进行分析判断;能对纺织品进行成本核算等[9]。

2.2.2 拓展的能力

拓展的能力是指在获得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提升的重构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贸易沟通能力;检测与贸易融合贯通的能力;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纺织品成本控制能力等。

2.2.3 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是指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包括学习能力、社会能力、纺织品开发设计能力及创业能力等。

3《生态纺织品检测实训》课程开发

3.1 项目式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 围绕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 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与模块化教学模式相结合, 在技能训练课程方面更加实用有效。

3.2 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式教学设计

项目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 以项目任务作为载体进行能力实训, 实行一体化的课程教学[10]。《生态纺织品检测实训》课程是纺贸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以具体的生态纺织品检测和分析项目为载体, 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原料、纺织品在各生产和交易环节中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数据处理分析等。《生态纺织品检测实训》项目式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生态纺织品检测实训》课程设计是基于能力本位的一体化教学设计。重点体现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是知识、技能、价值观三者进行的一个积分式的教学, 积分的同时就是工作过程。通过一个项目教学, 在掌握一个具体的工作过程的同时, 提升人的能力。这个提升起码是三个层次上的能力彰显, 一个是基本能力, 一个是拓展的能力, 一个是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同时, 在课程设计中凸现出“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主题,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始终围绕这一主题。

4 结语

高职项目化课程设计, 是依据职业能力进行课程设计及组织教学, 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及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是高职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体现。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以能力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是高职教育至为重要的社会责任。

摘要:以高职纺织品贸易与检测专业《生态纺织品检测实训》项目化课程设计为例, 对高职教育理念、项目化教学思想、职业能力培养、项目化课程设计与职业能力的提升等问题作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职业能力,项目式教学,工作过程,生态纺织品检测

参考文献

[1]季敏.职业导向的成人高等教育培训课程开发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8.

[2]路宝利.新世纪十年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与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 2012, 18 (5) :37-41.

[3]王萍.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技能课程开发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9.

[4]宁赛飞.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D].南昌:南昌大学, 2007.

[5]廖祥新.职业教育核心技能课程的开发研究——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终身发展为目的[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7.

[6]赵志群.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课程模式和课程开发方法的一些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7 (2) :24-27.

[7]赵志群.从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谈项目课程开发中的两个基本认识问题[J].职教通讯, 2007, (4) :14-17.

[8]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哲学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0, 12 (1) :3-6.

[9]包振华.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重构[J].纺织教育, 2012, 27 (4) :322-325.

我国纺织品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篇3

【摘要】简要论述了我国现在的纺织品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检测机构的体制机构,分析了国外的纺织品检测技术的运行标准以及使用状况,探讨了我国纺织品将来面向世界时应该面对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纺织品;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一、我国现有纺织品标准体系与国外的差距

1.1我国现有纺织品标准体系与国外的差距

产品的标准对企业的发展会分钟要。这几年来,我国纺织品不断地发展,纺织品的样品质量标准也在不断改进,这是我们企业没有预料到的。到1998年为止,我国颁布的最新纤维标准达到140个,其中还有许多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共计纤维标准标准总数就有大约210个,位居世界首位,为了适应国内贸易和新型的产品,制定了一系列产品标准与方法标准,使得我国的纺织品技术在不断地进步、纺织品测试与国际慢慢的接轨。

我国现在的纺织品品种分为3种:优秀类、一等类、二等类等3大类。这是我国现有的强制性必须通过的标准,没有达到标准的要求就不允许送到销售市场。而在国外产品类型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大类型,这类的标准属于推荐型。但国外的产品要求严格明显高于国内的产品要求。其主要原因就是国外的企业把消费者作为主体,以顾客为主,销售的产品直接面向市场、面对消费者。如果消费者并不认同该产品,那么企业破产就是迟早的事。

1.2我国纺织品检测仪器状况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纺织企业也在快速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深入,所以目前我国国内的纺织仪器已经满足防治工业对纺织材料的要求标准。许多高科技的测试仪器不断地面向大众,例如:电容式纤维长度仪、全自动单杀强力仪、电容式条干仪、全自动单纱强力仪、二次压差式纤维细度仪等仪器的问世。这些仪器有的甚至已经面向世界,走进了世界的舞台。这些都提高了我国的纺织品技术,尤其是我国的纺织仪器已经有卖仪器转为买仪器。

这些年来,企业大多都运用计算机来改变技术落后的现象,运用计算机技术来整理和统计数据,也可以说,计算机的使用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基础保证。通过数据显示,使用计算机来进行检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的精确度、工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都得到了有效地提高。根据现在我国已经有的科学技术特点仪器。例如:纱线捻度仪、织物折皱弹性仪、框架测长仪等仪器纷纷面向大众。这些都充分的体现出了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的特点。

1.3我国纺织品检测机构运行机制

我国现在特有的纺织品检测仪器是计划经济遗留的产物,另一方面也可以解释说我国各省、市县都有各等级的纺织品检测机构。这些检测机构为我国的紡织品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从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的纺织品检测机构与国家的纺织品检测机构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例如:在许多国外的许多地方纺织品检测机构是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个检测标准。而我国则是划分为三个等类优秀类、一等类、二等类等强制性标准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成就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国外的纺织品检测机构是通过对技术和权威性进行衡量的,而我国则是按地区来检测,这样存在着许多的弊端。例如:(1)纺织品的检测技术水平较低,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2)纺织品的检测得到国外的认可很难。这时企业就要许多重复工作来获得认可。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纺织品检测机构得不到国际上的认可。

二、国外纺织品检测技术的发展

2.1国外纺织仪器的最新发展

从各国家的纺织仪器的发展来说,有着高标准、严要求的技术水平和用函数学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等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好评。标准化的控制技术水平可以使一个电脑产生多个控制界面,控制相应的检测仪器。标准化模块的特点就是一切生产都是有规模的,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质量,又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益。很值得推广下去。

用函数学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软件,可以有效地优化软件的功能,在这个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硬件越来越强,使得仪器的技术水平也在提高,这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2.2国外对纺织品检测的要求

2.2.1有害物质。有害物质的的使用量、残留物以及废弃物的规定。2.2.1.1甲醛。在日本、加拿大、英国、德国等一些国家对甲醛都有明确的规定。婴儿的衣服甲醛量不能高于19mg/kg,成人的睡衣、睡裤甲醛量不能高于74mg/kg,成人的外衣甲醛量不能高于299mg/kg。2.2.1.2杀虫剂。欧盟等地的许多地区禁止种植棉花的时候,含有大量使用有毒的金属化合物的杀虫剂。颁布的时间为1997年。2.2.1.3五氯苯酚。在德国许多地区都明确规定不得使用五氯苯酚,服装的使用量也明确规定在6mg/kg以内。2.2.2建筑用纺织品。美国、加拿大等许多地区都明确规定了纺织品的使用规则,不得随意进行燃烧。在纺织品上必须贴有CE标志才可以卖出。

2.3国外防治检测有关技术标准

在纺织品企业中,关于技术壁垒的要求就是负荷生态纺织品的标准。这个标准是由欧洲检测机构组成的研究协会颁布的,颁布时间为1992年。它的检验十分严格并且具体,有严格的检测规定。有详细的检测项目,例如:杀虫剂、甲醛、偶氮染料、特殊气味、重金属物质以及氯苯酚。

2.3.1测试和校准实验室认可。ISO/IEC17025是在ISO/IEC指南25和EN45001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际认可机构大多都将此作为认可标准,这是对实验室认可的基础。纺织业也需要加快发展,得到国际的认证。2.3.2其他认证。涉及纺织品的认证还有许多、例如:CPSC标志认证、FTC标志认证、环境标志认证、CE标志、UL标志认证等等。

三、我国纺织品检测方面的差距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3.1在常规测试领域与国外标准差距逐渐缩小

我国的纺织品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质量上都与国外有着一定的差距。例如:企业的投入资金缺乏,企业的使用仪器不够先进,使用性能不够齐全;许多科研还在研究的过程中,因为外界因素最后终止研究;有些研究成果最终没有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站在市场的角度去看,会发现有些生产商在生产仪器的过程中没有有序的进行计划,盲目的生产,都是发现销售好的仪器去进行模仿。

3.2在逾越国外技术壁垒方面存在滞后

在对于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的科技时代,质量监督部门也应该加强管理。重点抓住产品的质量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严格遵守《生态纺织品标志》《生态纺织品通用技术条件》《纺织品安全通用技术要求》等要求标准。不断地完善纺织品检测中漏洞,不断地提高整体的技术水平,敢于面对国内外的挑战。

3.3标准化认证工作有待加强

展开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并取得认证资格,这是我国纺织品检测机构面临的首要任务。出入境检验实验室在2002年就全部获得认可。因此,纺织业与纺织品检测机构也要抓紧,取得认可。

参考文献

[1]何雯华.国内外纺织品检测技术概况和发展趋势[J].科技风,2011(02)

[2]李岳,严瑛,张弦.高新检测技术在纺织上的应用[J].山东纺织科技,2008(01).

纺织品检测报告 篇4

2控制图的实现和运用

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以控制图在体现时,先要明确控制图制作的科学合理性,通常控制图制作按照平均值选取一个相对含量稳定、样品基本均匀、便于保存控制样为基础,来以相同的测试条件进行连续N次的测定,通常整个测试次数可控制在22次左右,按照每X次进行两个平行样测定,以平行样平均值作为子组平均值,计算对应总体平均值X、标准差S,同时以X为中心线(CL)以X±2.659S为上下控制线(UCL、LCL)来做对应控制图制作,以此使整个控制图可靠性和专业性能够完全得到保障。对所制作控制图进行全面分析,观察分析其是否存在有GB/T4091―2001所提及质控点落在控制限外。这个过程中如果连续9点落在同一侧便存在偏差现象,而连续6点出现递增或递减,连续14点呈现相邻2点交替,即存在飘移现象,而连续3点中如果有2点落在控制图中心线同一侧警戒线外,连续5点中有4点在中心线同一标准偏差外等现象,都表明检测期间存在异常。这时便要做全面分析,排除异常原因后重新进行对应检测,确保制作控制图质量能够完全达标。控制图运用作为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关键,在实际实践期间必须根据相应检测项目分析频率以及分析人员技术水平,每间隔适当时间来取两份平行控制样品进行测试样品的同步测定。此期间,需要注重对应操作技术较为有限人员以及测定频率较低项目时,确保每次都应同时测定控制样品。针对控制样品测定结果做好实时分析,明确其测定结果在上下警告限区间内其测定过程为控制状态,说明本次测试样品分析结果有效,如果控制样品测定结果超出上下警告限区间,但其仍在上下控制限区域内,表明分析质量存在变劣甚至失控迹象,此时应做好及时检查采取相应校正措施,对控制样品测定结果在上下控制限外说明测定过程失控,这时要第一时间进行全方位的原因检查,及时予以修正来确保测定质量。

3空白实验要点及运用

空白实验即在不加样品前提下,按照样品分析条件以及相应操作步骤开展进行分析实验,所得结果为空白实验值。主要是用于修正对应样品测定值,实现试剂、仪器、滴定终点等误差下降的目的。结合实际来看,空白实验值本身大小集齐分散程度能够充分反映对应实验室和相应分析工作人员的实际水平,同时对实验用水、化学剂纯度、玻璃容器洁净度、分析仪器性能、实验室内部环境污染状况等方面也有直观反应。实际实践过程中,试剂空白主要指包含全部处理过程测定值,以此反应实际过程污染状况和对应方法的检出能力,对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工作效益的提升作用明显。空白实验在不同检测方法确认时运用也存在一定差异性,比如在对相应样品分析物浓度或含量进行检测时,先要做好对实验值的收集整理,通常收集20个空白实验值计算出标准偏差及方法检测限,此期间将20次平行测定空白样品所得平均信号值进行平行测定值标准偏差3倍相加,以此得出对应样品分析物浓度或含量。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对应作业时,要以扣除空白值后与0.01吸光度相对应浓度值为检测限,开展进行对应作业。而色谱分析检测限系指检测器能够产生与噪声相区别响应信号,这个过程中将其定为3倍信噪比响应值对应的样品分析物浓度或含量。在实际实践期间,空白实验与样品测定是同时进行,通常没制备批样品或每20个样品进行以此空白实验,且每次要测2个平行样,2个平行空白的相对偏差要不超过50%。若试剂空白小于规定方法计算检出限,可直接忽略试剂空白对检测结果影响,试剂空白值稳定则可重复20次来进行平均值计算,检测结果用空白实验结果做实时校正。如果试剂空白平行测定相对偏差超过50%,此时则表明相应分析样品收到污染,检测结果不能接收,要及时查找原因重新开展测定工作,确保内部质量控制完全得以保障[2]。

4加标回收及结果评价分析

4.1加标回收分析

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过程中,注重加标回收工作的专业性和时效性。通常加标回收实验即在待测样品中进行一定量待测组分标准物质加入,以此使其与待测样品同步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定,并结合实际进行对照实验,观察所加入标准物质质量定量回收状态。加标回收作为一种检查系统误差的.普遍技术方法,可直接反映出测定是否存在干扰因素,继而判定所选用方法对相应样品测定准确性和适用性。在分析样品前要做好加标工作,基本加标应按照至少每植被批样品、每个基体类型、每20个样品做一次的原则进行,期间添加物浓度水平必须保障接近分析物浓度或在校准曲线中间范围浓度内部,同时,所加入添加物总量不应存在明显改变样品基体状态的情况。对应加标物形态要与待测物形态具有一致性[3],加标量尽可能要与样品待测组分含量相等,注重样品容积影响,在样品中待测组分含量接近方法检出限时对应加标量应控制在校准曲线下限或低浓度范围,而样品中待测组分含量超过校准曲线中间值时对应加标量应控制在带测值一半用量,而样品中待测组分含量较高时,对应加标后测定值应低于超出方法测定上限90%。与此同时,相应纺织品禁用物质化学检测内部质量控制可按照《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相关要求进行相应检测实验,确保内部质量能够完全得到保障。

4.2结果评价分析

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中,对结果评价工作的合理开展进行也是重要质控手段。这个过程中,主要以比对实验与重复检测体现,从比对实验角度出发,通常,实验室内部比对方法包含盲样检测、留样再测、标准物质、人员比对、设备比对、方法比对。其中,比对结果主要采用再现评价、En评价、t检验法评价、Z比分数法评价来展现。针对重复样品通常要对至少每制备批样品或每个基体类型或每20个样品做一定检测,以此使人和时间两个主要因素影响能够完全得以反映,此类重复检测主要是用来观察测定对应系统的偶然误差性,一般重复检测次数最少为6次,确保重复检测结果能够完全达到实验室内变异系数控制要求。重复检测是监测结果精密度能够得到有效管控的关键。

★ 检测实验室

★ 数学日常检测题

★ 公司质量检测工作总结

★ 第三方检测质量承诺书

★ 质量检测员电子简历

★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测论文

★ 质量检测管理水利工程论文

★ 严查硕士论文质量 论文检测“动真格”

★ 小学六年级数学质量检测题

纺织品检测报告 篇5

在这一个星期里,我对纺织行业有了大概的了解。纺织业作为制衣业的其中一员,浓缩了制造业的普遍特点:以产品为中心来组织运作,而且更兼具了劳动密集型工业的生产运作方式:工人的劳动是价值的来源。而且江南集团的生产是贴牌生产,外商来样,企业按样版生产。所以,在这里还学到了一些国际贸易的知识。

江南集团的生产车间给人舒适的感觉:宽敞明亮,每个生产区之间、每台设备之间都隔开一定间隔,并装有“简易空调”,保障了工人的基本权益。

作为纺织企业,缝纫机是最必要也是最主要的设备。经了解,才知道缝纫机可分为三大类,有平缝机、包缝机、特种机,而这三大类里面,每类又包括150种机。缝纫机主要根据不同的衣服式样和客户要求来配置,现在生产车间有300台左右不同种类的缝纫机。在另一边的辅助车间,主要进行验布、剪裁、剪线、整烫、包装这些辅助工序。这里用到的设备分别有预缩机、验布机、电动剪刀、整烫设备、验针机等。

该厂的生产运作流程,成一个环形状,首先从厂房东边的辅助车间开始,然后转到西边生产车间进行生产,最后回到东边的辅助车间进行最后工序。当然,这只是正常情况下,大致而言的。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其品种多、变化大、不固定、结构复杂,导致这个环形的内部经常出现工序间的交叉。而且有时会需要配合工厂外面的资源、工序来完成生产,例如:客人要求衣服上要刺绣上图案,那么生产到某部分必须停下来,运到外面加工,然后再运回来再生产。可见,该厂以混合组织方式进行生产。

具体地介绍一下生产流程,首先是接订单。然后制衣厂的设计人员会根据客户带来的衣服样版,用电脑排版,试制一件,根据试制过程中得出的方法结论,制出工艺技术图,以该图与客人商量、协商修改,当客人满意后,这份工艺技术图就定下来,不许再变动,成为该厂的“天书”、“圣旨”。接着就根据要求采购材料,材料五花八门,大至布匹,小至小配饰。布匹运来后就要验布,然后合格布匹送到裁剪间用电动剪刀根据衣样剪裁成衣服不同部分,再对这些“细块”进行“查片”。“查片”合格的“细块”送到生产车间开始主要的生产,生产完成后就到后整部门,即进行剪线、整烫、包装工序,合格的就进仓库,等待客户派人到厂进行最后验货。验货合格的,就可以签放行条,运输、交货。

所有工序中,工艺设计是全厂最最核心、要求最高的部分,而三者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牵连。品质检验与车间生产关系更表现为:车间生产过程中每到一个阶段都需要品质检验。该厂将很大精力放在了这上面,对质量要求很高,可见在其竞争策略中,产品质量居于首位。这样做十分现实也是可行的。由于该厂不必担心供应链、库存管理和产品销售问题,所以他有大量精力投放在品质检验上,只要在成本许可范围内,将质量做到最好,就不需要担心其他问题了。

根据调查,江南集团的生产作业属于小流水作业。生产工人分为八个小组,每个组有一个师傅监督,全组人分工完成。衣服需要平缝的部分,统一由平缝工人完成,要包缝的部分由包缝工人完成,要缝特种线的就交由特种工完成。由于每件衣服要求不同,可以先做平缝部分,也可以先做其他部分,三大工种的编排有很大灵活性,每批货都不同,所以三大类缝纫机的摆放可以经常根据需要变动。通常一个缝纫工序完成后,就会有一次品质检验,检验合格后,直接进入下一个工序。各个工序所需的时间主要根据该衣服的式样变动,就单单以生产步骤来说,最简单的只要一分钟,最复杂的一个小时也不一定可以完成。通常一批货从客人下单到完成,要半年。采取小流水作业的原因主要是由时装的式样加上该厂客观情况决定的:时装工序短,交货期短,品种多,结构复杂,不固定,而且厂小人少,不可能大批量、用大流水方式去完成,所以小流水比较适合。

纺织实习报告 篇6

时光飞逝,四年的大学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们即将走入社会,融入这个大家庭,读了四年大学,老师们总是跟我们讲“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我想在这毕业之际,我们终于能够把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了。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适应以后的生活,学校在我们正式进入社会之前安排了这次毕业实习。

实习是一种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培养我们能力和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毕业实习对于培养我们的能力有很大的意义,同时也可以使我们了解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毕业实习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必要前提,通过实习,我们可以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我们毕业后社会角色的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任务

此次实习使我们大学四年里面的第一次实习,也是我们最为重要的一次实习。在大一到大三之间我们没有实习过,参观实习等,而这些都只是学期之间的最基本的实习而已,和这次的实习有很大区别的。这次实习是目的性很强、对我们帮助最大的一次。我们是满怀热情,对于这次实习同学们都是很激动的,完成这些任务将能使我们能够顺利的离开学校而进入社会、适应社会。无论是毕业实习也好还是学期之间的金工实习也好,它们的目的都是一样,都是让我们能够通过实习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真正的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把所学的运用到实践中去,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在进入企业实习的时候,我们一定会遇到许多以前在学校和课本上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和没有见过的问题,当我们遇到这些难题的时候,我们要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以往积累的实习经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并且把它都牢记在心,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在企业实习的时候,不仅要认真学习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我们不仅要学习认识,还要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发

挥自己的特长,为以后的路打下基础,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时间

20xx年12月

四、实习地点

福建凤竹纺织有限公司

五、实习企业概况

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1年,是一家以针织染整加工和针织成品布、筒子色纱生产及环保设施运营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成本低、品种新、质量高、服务优、交期准为专业要求,致力成为全球高档针织面料领导品牌。

凤竹纺织注册资本1.7亿元,拥有织造、染纱、漂染、污水处理厂及棉纺子公司,主要产品为针织坯布、针织面料、针织用纱、筒子色纱和服装等,在行业内率 先通过ISO9001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国际生态纺织品Oeko-Tex Standard 100认证,Intertek生态产品Ⅰ类认证。凤竹牌针织成品面料荣获“福建省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公司是福建省百家重点工业企业、全国大型工业企业和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xx年凤竹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认定为“国家级企业 技术中心”,20xx年列入“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连续七年名列“中国针织行业竞争力10强企业”。

六、实习内容

(一)实习的具体内容

(一)染纱厂

1.车间目的 将原棉或各种短纤维加工成纱需经过一系列纺纱过程,开清棉工序是纺纱工艺过程的第一道工艺。本工序的开清联合机完成下列任务:开清棉工艺流程:(1)开松:通过开清棉联合机各单机中的角钉、打手的撕扯、打击作

用,将棉包中压紧的块状纤维松解成0.3~0.5g重的小棉束,为除杂和混和创造条件,为分离成单纤维作准备。开松过程中尽量减少杂质碎裂和纤维损伤。 (2)除杂:在开松的同时,去除原棉中50%~60%的杂质,尤其是棉籽、籽棉、不孕籽、砂土等大杂。应减少可纺纤维的下落,节约用棉。(3)混和:将各种原料按配棉比例充分混和,原棉开松好,混和也愈均匀。(4)均匀成卷:制成一定重量、一定长度且均匀的棉卷,供下道工序使用。当采用清梳联时,则输出棉流到梳棉工序各台梳棉机的储棉箱中。

2.机械设备该车间机器设备比较多,有抓棉机、凝棉器、混棉机、开棉机、给棉机、成卷机和一个大型的除尘设备,耗电量较大,所以每天工作的时间不多,上班的班次也较少,因为机器比较多,所以工人比较少。

3.工艺流程 原棉→A002D型圆盘式抓棉机→A045B型凝棉器→A035B型混开棉机→A045B型凝棉器→FA106B型豪猪式开棉机→A045B型凝棉器→FA046A型振动给棉机→ A076E型单打手成卷机→棉卷

4.车间产量 一个标准的棉卷有65个卷,重34.5斤,合17.25kg,除去棉卷中间的轴(重1.6kg),一个棉卷的质量为15.65kg,一台机器每3.3min出来一个产品,1个小时18个,共有4台工作的成卷机,所以一个车间的产量为1126.8kg/h.

5.运转生产部分 (1)由于该车间机器较多,都是自动运行的,所以看管的工人数很少,一般白天2人,晚上3人,负责管理和维护工作。(2)机器工作时,机器内部2小时清洁一次,机器外部每班一次,工作量大时,机器内清洁力度加大。

(二)织造厂

梳棉是利用梳棉机,借助针面运动,把小棉束梳理为单纤维状态,进一步去除杂质和不可纺的短纤维,使纤维平行伸直,最后制成棉条盘入条筒中。经过开清棉联合机加工后,棉卷或散棉中纤维多呈松散棉块、棉束状态,并含有40%~50%的杂质,其中多数为细小的、粘附性较强的纤维性杂质(如带纤维破籽、籽屑、软籽表皮、棉结等),所以必需将纤维束彻底分解成单根纤维,清除残留在其中的细小杂质,使各配棉成份纤维在单纤维状态下充分混和,制成均匀的棉条以满足后道工序的要求。

梳棉工序的任务是(1)分梳在尽可能少损伤纤维的前提下,对喂入棉层进行

细致而彻底的分梳,使束纤维分离成单纤维状态。(2)除杂在纤维充分分离的基础上,彻底清除残留的杂质疵点。(3)均匀混和使纤维在单纤维状态下充分混和并分布均匀。(4)成条制成一定规格和质量要求的匀均棉条并有规律地圈放在棉条筒中。

(三)染整厂

a.并条:梳棉机生产的生条,纤维经过初步定向、伸直具备纱条的初步形态。但是梳棉生条不匀率很大,且生条内纤维排列紊乱,大部分纤维成弯钩状态,如果直接把这种生条纺成细纱,细纱质量差。因此,在进一步纺纱之前需将梳棉生条并合,改善条干均匀度及纤维状态,这道工序叫做并条。并条工序的主要任务是:(1)并合:将6-8根棉条并合喂入并条机,制成一根棉条,由于各根棉条的粗段、细段有机会相互重合,改善条子长片段不匀率。生条的重量不匀率约为4%左右,经过并合后熟条的重量不匀率应降到1%以下。(2)牵伸:即将条子抽长拉细到原来的程度,同时经过牵伸改善纤维的状态,使弯钩及卷曲纤维得以进一步伸直平行,使小棉束进一步分离为单纤维。经过改变牵伸倍数,有效的控制熟条的定量,以保证纺出细纱的重量偏差和重量不匀率符合国家标准。(3)混合:用反复并合的方法进一步实现单纤维的混合,保证条子的混棉成分均匀,稳定成纱质量。由于各种纤维的染色性能不同,采用不同纤维制成的条子,在并条机上并合,可以使 各种纤维充分混合,这是保证成纱横截面上纤维数量获得较均匀混合,防止染色后产生色差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化纤与棉混纺时尤为重要。(4)成条:将并条机制成的棉条有规则的圈放在棉条筒内,以便搬运存放,供下道工序使用。

b.粗纱:粗纱是纺织的一道工序,可把熟条加工成不同支数和不同捻度的粗纱,以供细纱工序使用。

(四)污水厂

(二)实习中资料的收集和总结

经过此次实习,对我个人来说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和认识。一个社会的复杂程度不是书本就可以描写完的,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其中的内涵,而一个企业的文化也不是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习就能够理解的。

这次的毕业实习对我的帮助很大,我遇到了许多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

通过大家一起努力,最终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也使我认识到必须加强专业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以使自己尽快适应社会。

七、实习感想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以及对行业发展正确的判断都是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具备的必要条件。在这次毕业实习中,我对纺织企业以及纺织行业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整个纺织行业将朝着绿色环保以及节能的大方向发展,再者就是高自动化,降低劳动力以及劳动密度。

纺织品检测报告 篇7

1 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

在纺织品生产加工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偶氮染料,但是其会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还原反应,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芳香胺。纺织工人在这种环境条件下长期的接触燃料,皮肤会吸收部分的芳香胺,然后芳香胺在人体内进行扩散,破坏人体的新陈代谢,并利用人体的活化作用改变DNA结构,最终引发癌症。我国纺织产业中使用的燃料70%是偶氮染料,偶氮染料从化学结构上分析是不存在致癌的芳香胺成分,但是在纺织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难免会有一定杂质的混入,且杂质的化学结构促使偶氮染料发生了还原反应,从而检测出偶氮染料中存在的致癌芳香胺。一般在纺织产品检测的时候会利用质谱分析技术,选择一定量的试剂提取偶氮染料中芳香胺,用GC–MS定性定量检测芳香胺化合物,检测出芳香胺中是否存在苯胺或者苯二胺成分。

2 甲醛的测定

在纺织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甲醛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甲醛可以提高纺织品的抗皱性和防缩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其他相关添加试剂的在纺织品应用耐久性。甲醛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会对人体的细胞功能的原生质产生破坏。在纺织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应用甲醛,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甲醛离子,在放置车间的工作人员通过呼吸将甲醛离子吸入呼吸道,会刺激呼吸道粘膜,最终诱发癌症。所以在纺织品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利用质谱分析技术定量的检测甲醛离子是否超标,并且质谱分析检测技术可以突破多层纤维组织的阻隔,对纺织产品中的游离甲醛进行检测。

3 杀虫剂的检测

纺织品生产的重要的原料就是植物纤维,一般纺织企业都会有相关的植物纤维栽种基地。植物纤维在种植生长的过程中容易遭到病虫害的威胁,所以经常在植物纤维种植的过程中使用一定量的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药,其中一部农药会被植物纤维吸收,尽管在纺织品加工生产过程中会采取一定手段去除一部分农药,但是还会有部分农药残留在纺织品上,残留量的不同对人体的产生的毒性也不一样,纺织品上的农药成分容易被人体的皮肤吸收,导致各种皮肤症状。从目前纺织品中农药的检测现状来看,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检测纺织品中的农药成分种类比较多,包括30多种有机磷农药,8种氨基甲酸酯农药、26有机氯农药等。

4 表面活性剂的检测

表面活性剂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可以在溶液中进行定向排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纺织品表面的张力。现在在人们的成产实践活动中活性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以不得不重视人体接触表面活性剂产生的人体反应或者副作用。表面活性剂有较强的刺激性、致癌性、溶血性等容易被人体的皮肤所吸收。一般检测纺织品的表面活性剂是利用甲醇作为提取溶剂,提取样品中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并且对提取的物质进行浓缩和净化,最后用质谱分析检测的方法进行测定。

5 异味的测定

我国的生态纺织品标准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纺织企业生产加工的纺织品中不能有香味、鱼腥味、霉味等。一般对纺织品的一味进行检测直接利用嗅觉法,但是嗅觉法测定异味,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嗅觉法进行异味的测定不具有科学性和精准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行异味测定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气味的化学组成成分,进行气味的判别。现在常用的一种异味鉴定的方法是固相微萃取采样技术,其主要是利用经色谱获取不同气味的指纹图谱,经过多次试验为纺织品异味的鉴定建立相关的理论依据。

6 VOC含量的测定

VOC指的是纺织产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例如,丙酮、甲苯、苯酚等。这些有机化合物吸入人体内会导致人体免疫力失衡,严重的会影响到中枢神经,致使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Oeko-Tex Standard 100对纺织品的VOC含量有明确、严格的限制和要求,从当前测定的技术实施情况来看,气质联用测定技术是比较常用的VOC含量的测定方法。在现代检测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上,纺织品有害物质的鉴定组织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方法,这种测定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测定纺织品中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4-乙烯基环己烯、萘和1-苯基环己烯、甲苯等,然后对提取的有机物进行对比研究。随着有害物质的测定的方法逐渐实现科学化、合理化,Oeko-Tex Standard 100规范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为我国纺织品检测技术的不断深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纺织品VOC含量的检测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检测方法。

7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纺织业的生产检测技术在不断发展,纺织品的安全检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生态纺织品”理念逐渐引发了消费者对纺织品的绿色环保和健康安全性的追求。纺织品加工生产过程中,会有很多有害的物质,导致使用者出现过敏,甚至出现致癌和基因破坏的危害,采用质谱分析的方法进行纺织品偶氮染料、甲醛、杀虫剂、表面活性剂、VOC含量等有害物质的检测,促进我国纺织行业生产实践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郑娟,苏红伟.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在印染行业的应用(五)——气质联用技术及其在纺织工业上的应用[J].印染,2007,33(7):40-43.

[2]崔燕娟,赖劲虎.浅析生态纺织品中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技术[J].化工时代,2008,22(4):76-77.

《上海纺织产业发展报告》发行 篇8

2010年6月28日,上海纺织协会首次出版发行《上海纺织产业发展报告(2009-2010)》。历时一年,《报告(2010-2011)》即将发行。需要说明的是,《报告(2010-2011)》中工业企业数据由上海市统计局工交处提供,如上海纺织全行业、棉纺织行业、毛纺织行业、印染行业、服装行业五个运行分析报告的分打数据均来源于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家纺行业、内衣行业、汽车内饰行业、时尚产业、产业用非织造材料和纺织品业、纺机纺器行业、纺织品商业行业七个运行分析报告的分析数据均来源于协会内部统计数据;上海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运行分析数据来源于海关。虽然有些章节的数据还不是很全面,但尚能说明问题。

《上海纺织产业发展报告》是上海纺织产业结构大规模调整以后第二次编写,肯定仍存在着许多缺点和不足,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报告》又是上海纺织协会的一项重要的常态工作内容。在今后的编撰过程中,将加强逐步建立和完善基础数据的采集渠道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工作,该报告的内容也将逐步丰富,力求从各个侧面反映上海纺织产业的发展情况,供有关部门和企业参考。《上海纺织产业发展报告》编辑部将加强与上海市经信委和上海市统计局等有关政府部门,以及上海工经联、各专业协会、会员单位以及其它相关机构的沟通和联系,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办好《上海纺织产业发展报告》。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访问M50

日前,M50创意园区又迎来了一位贵客——德国前总理格哈德·施罗德莅临。施罗德先生在园区负责人的陪同下,参观了木马家居设计和香格纳画廊,随后他又饶有兴致的在园区大大小小近十家画廊里驻足,时而与身旁的人交流,时而与画廊经营者合影留念,充分表现了他对中国当代艺术画的浓厚兴趣和关注。结束近二个小时的参观行程,施罗德先生表示对M50的访问感到十分满意。

星光闪耀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日前“2011星光上海——华谊ELLE之夜”在毗邻东外滩的全新时尚地标——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盛大举办。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副总裁吴光玉、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时尚产业事业部总经理邵峰、上海纺织时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锦秋、党委副书记支跃蓓、副总经理朱伟明、上海十七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耀生等领导出席了活动。

现场红毯星光熠熠,李冰冰、刘晓庆、高圆圆、安以轩、霍思燕、张涵予、那英、桂纶镁、邓超、李晨、Lisa·s等一众明星使现场高潮迭起,气氛不断升温。在众多明星的陪同下,上海纺织的领导们也走上了红地毯。

卓维700举行老厂房改造十周年纪念座谈会

日前,为庆祝上海乃至全国第一幢工业老厂房(原上海针织十四厂)成功改造成上海都市型工业楼宇10周年,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携手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在位于黄陂南路751号的M50·卓维700创意产业园区(上海针织十四厂原址)举办了上海第一幢老厂房改造10周年座谈会。

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市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蒋以任发表讲话:他希望市、区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更好地把握现在。特别是在工业设计领域,上海要走在前面,要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促进工业设计要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的转变,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上海打造“创意城市、设计之都”作出新贡献。纺织控股公司副总裁吴光玉回顾总结了上海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在“科技与时尚”走高端纺织之路的战略引导下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所取得的经验与做法。

周星驰参观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上一篇:小说《恶意》读书心得感触下一篇:电网建设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