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善于倾听的老师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做一个善于倾听的老师(共14篇)

做一个善于倾听的老师 篇1

今天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有段时间上学总迟到,老师为此找其母亲谈话。母亲知道后,没有打骂孩子。在临睡觉前,她问儿子:“告诉我,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却总迟到?”孩子先是愣了愣,见母亲没有责怪的意思,就说:“我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母亲听后笑了。第二天一早,母亲跟儿子一起去了河边看日出,面对眼前的景色,她感慨万分:“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儿子没有迟到。放学回家,儿子发现书桌上放着一块精致的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 间和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分析:我不禁被故事中的那位深深懂得教育智慧的母亲所打动。这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充满智慧地爱着孩子,没有粗暴的责问、没有厉声的训斥,更没有无情的惩罚,而是选择了倾听和理解。在耐心的倾听之中,将浓浓的爱融入了倾听之中,这倾听里不仅包含着对孩子的爱,还写进了母亲的宽容、耐心和激励,这位孩子何其幸福,在甜蜜、温馨的家庭里健康成长,愉快生活。试想,如果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后,不问青红皂白地将孩子打骂一顿,甚至生气地将孩子赶出家门,结果会是怎样呢?我想,那颗热爱生活,发现美、欣赏美的稚嫩的心可能再也找不到了吧,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位孩子一定会对一切美

做一个善于倾听的老师 篇2

千呼万唤, 新课改终于姗姗而来。新课改, 不仅是教法的改革, 更是学法的彻底变革。在这一场颠覆性的改革中, 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主宰”变为“主导”, 由“教练”转为“合作者”。教师地位、作用和角色的转变是变化的重心, 直接关系着改革成败。这种转变, 于外化的语文教学课堂, 个人以为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能讲”“会讲”, 更要“能听”“会听”, 即“善听”。

一、学生主体性要求教师“善听”

传统教学中, 教师不仅是主导, 也是主体, 是权威, 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韩愈谓之“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学生只是倾听者接受者, 教师掌握着“话语霸权”, 控制着整个课堂, 学生只是被当作一个个容器, 等着教师往里灌东西。整个教学过程, 只看得见教师的逸兴遄飞, 看得见教师的精彩表演, 只看得见教师的“教”, 而学生的“学”被弃置在一旁;只有教师的“说”学生的“听’。而新课改, 核心词语便是“以学生为主体”, 而这一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得到体现呢?那就是学生“说”教师“听”。新理念下的教学是师生双边的互动过程, 是“师生平等对话的发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过程, 是思想的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这一过程, 最大限度最大可能的让学生参与进来, 而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 一个人的陶醉。因而, 课堂上, 教师必须放弃曾经的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 转而保证学生充足的思维时间和活动时间, 而自主合作探究的成果最终是以言说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学生言说的过程, 也是教师认真倾听的过程。只有善于倾听, 才能于热闹中发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准确, 有无缺漏, 观点是否正确, 情感态度价值判断有无偏差;只有善听, 才能决定自己的“说”, 说什么, 说多少, 怎么说, 做到“对症下药”。

二、合作者的身份要求教师“善听”

教学既然谓之对话, 就不仅仅是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学生之间的交流, 更应有教师与文本的交流, 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讨论的当儿, 有错误给予纠正, 有疏漏给予补充, 有疑难给予阐明, 虽说全班学生都有份儿, 但是最后的责任还在教师方面。” (叶圣陶语) 作为合作者的教师只有善于倾听, 有准备的倾听, 耐心的倾听, 才能尽可能地发现对错, 辨别好的不够好的;才能抓住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发展学生的契机, 及时介入, 或赞赏肯定, 或质疑引人深思, 或“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引发, 或纠正补充, 或综合归纳, 将对话引向纵深进而提高对话质量,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与学生一起完成共同任务。

三、教师主导性要求教师“善听”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的学习模式是自主、合作、探究,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减轻责任, 减轻压力, 可以不管不顾, 当“甩手掌柜”, 相反, 这种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教师的能力不够, 准备不充分, 可能会形成放任自流的失控局面。这种局面, 或如叶圣陶先生所预料的那样, “往往会与虚应故事的集会一样, 或是等了好久没有一个人开口, 或是有人开口只说一些不关痛痒的话。教师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 只得不再要学生发表什么, 只得自己一个人滔滔汩汩地讲下去。这就完全不合讨论的宗旨了”。或者看似热热闹闹, 实则偏离预定主题或方向。善于倾听, 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遇到的障碍, 出现的偏差, 敏感意识到问题的实质, 从而机智地把握, 有效地引导, 适时地调控局面, 让学生所发表的意见“都切合着问题, 不至于胡扯乱说, 全不着拍”。善于倾听, 才能巧于引导, 才能让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使课堂成为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课堂。

做一个善于倾听和引导的班主任 篇3

在师生交流中,矛盾和误会常常发生。在内心深处,老师和学生都愿意与对方和谐相处,但是,却往往因为不能耐心倾听对方的心声、对对方的言行产生误解,而最终导致矛盾和误会的发生。耐心倾听学生的话,理解他们的心,然后才有可能给予恰如其分的引导,帮助学生成长。认真倾听是一种涵养、一种素质,而耐心引导需要能力、需要智慧。

闲暇时阅读《西游记》,看到悟空学会七十二变和筋斗云后,回到花果山自信满满,一会儿到地狱里毁坏生死簿,一会儿又到东海龙王那里抢定海神针,并将定海神针变到无限大,甚至把天捅了一个大窟窿……

我掩卷沉思:悟空如此闯祸,是故意的吗?显然不是。他不知道在一个有秩序的社会里,应该遵循法则、法规,因此与天庭有了矛盾冲突。

再来看我们的学生:他们吵架、旷课、迟到、与老师闹矛盾……他们是故意的吗?我看未必。至少我们与学生的很多矛盾、误会,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所致。而有效的沟通,需要认真倾听、耐心引导。

一元钱和一支口红——由捐款引发的教育

2013年4月23日,四川雅安地震第三天,学校要求各班利用早读时间组织学生为灾区募捐。

那天上午第一节我应该给三班上课。我一走近教室,就听见班主任辛老师在发火:“国家为了培养你们,花了多少钱!现在雅安地震了,让你们捐点钱,让你们为国家分些忧,这个要求过分吗?看看你们捐款的数目,怎么就那么没有感恩心……”

辛老师一边说,一边气冲冲走出教室,迎面看见我,便对我低声道:“我知道小雪家庭条件蛮不错的,平日里大包小包买零食吃,现在向灾区捐款,她却一点都不情愿,竟然只捐了一元钱。和她要好的学生也跟着只捐一元钱……”

辛老师气呼呼地离开了,小雪等几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嘀嘀咕咕。我审时度势,认为马上上课显然不够明智,便让她们站起来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小雪率先发言:“我们还是学生呢!我们捐款捐的是父母的血汗钱,何况,就算每人捐十元,有什么用啊!”

另一个女孩子也附和说:“辛老师说得没错,我们上学,国家补助了很多钱。但我就纳闷了,既然国家每年补助我们中职学生很多钱,又何必非要在乎我们这点零花钱……”

有几个学生跟着点头,又有学生说:“从小学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自己捐了多少次款了。虽然每次捐款不多,但我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捐款的。”

班长听不下去了,说:“这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别的班级都捐款,就咱们班不捐行吗?难道人家班学生都有钱,就咱们班学生穷,没钱?”

更多的学生选择了沉默。班长的话显然不能让同学们服气,却也无言反驳。

等学生情绪平静下来,我说:“同学们的心事我明白了。现在让我谈谈自己过往的经历。我的孩子第一次送我生日礼物时,他才七岁,他用我给他的十元零花钱给我买了一支口红。其实,我平时用的口红都比较贵,但自从有了孩子给我买的这个礼物后,别的口红我就不再用,而是先用这支口红。同学们想一想,我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纷纷回答:“您在意的不是口红的价钱,而是孩子的心意。”

我点头:“那十元钱本来就是我给孩子的零花钱,孩子用我给他的钱为我买礼物,我特别高兴。这又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您觉得孩子有感恩之心,有孝心。”

我再次点头:“是的,我是在培养孩子对母亲的孝心、感恩心。同理,雅安地震了,为什么学校要组织大家捐款?难道国家真的穷到了需要同学们——甚至幼儿园小朋友拿出零花钱支援雅安的地步了吗?不是的。雅安灾民需要的不是同学们的钱,而是你们的关心。所以我们捐的不是钱,而是对灾民的关心。捐款只是向他们表达关心的一种方式。学校组织学生捐款也不是走形式,而是希望营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环境,是希望我们拥有这样一种习惯——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伸手帮助他们。由此让同学们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是否富足,不在于他拥有多少金钱,而在于他是否有能力给予他人更多温暖。这一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培养的。刚才几个同学说得不错,我们来到学校,为的是学习、是成长,不是捐钱。但培养学生感恩的心并养成帮助别人的习惯等,这也是学校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啊!捐钱只是形式而已。”

以上交流,我运用了心理学中的“自我开放”。自我开放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指教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学生分享,其目的不在于谈论自己,而在于借自我开放来表明自己理解并愿意分担学生的情绪、困惑,促使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班里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认可我的这一说法。我不禁感叹:我们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看似很叛逆,其实挺讲道理的。在我们师生的意见有了分歧后,只要能仔细倾听,平等对话,合理引导,学生必然能分清是非。

“安心学习就够了”——对学生的深入引导

且让我把捐款的故事继续下去。

不等下课,小雪就坐不住了,她说她要找班主任请假,打算今天就到灾区做志愿者:“我没捐多少款,但我可以用行动支持,帮助雅安人走出困境。”同学们都惊呆了,纷纷劝她不要冲动。小雪却一副倔强的表情。

我问:“你打算怎么去雅安?”

“我自己坐火车去。”

“你打算带什么东西去?”

“老师,我没钱,也没有物,我只有热心。我会去帮助他们干活,我可以去安慰灾民。”

我问学生:“你们通过电视,看到现在灾区人民每顿饭都吃什么了吗?”

学生纷纷回答:“他们吃的白米粥、白水煮面条,没有一点蔬菜。”

我点头:“而且分量很少,根本吃不饱。你就这样过去……”

学生纷纷说:“你去抢人家的口粮啊!” “说不定会成为人家的累赘。”

小雪不死心,说:“就算我去吃了他们的一点口粮,但是我可以安慰那些灾民啊,我可以去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

我正色道:“小雪,做心理咨询是一门很专业的学问,你没有咨询师的资格证,是不能做心理咨询的。就算你有了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也未必适合做医治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工作,应该让那些有能力的人去做这个工作。你不能拿着灾区的人做实验。而且,据我所知,创伤后应激障碍,至少应该在灾害停止后数月,才开始诊断治疗。”

小雪忽然很沮丧:“那我能做些什么?我只捐了一元钱,又不能去做志愿者……”

我说:“学校组织这个活动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让你们养成关心他人的好习惯,现在你已经在这个活动中反思了很多,你更加成熟、理智了。你只要安心学习,做好自己的事,就足够了……”

以上对话,我运用了“面质”。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老师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矛盾。其目的并不在于向学生说明他说错了什么话或做错了什么事,而是反射矛盾,帮助学生理清头绪,做出正确选择。

“苏格拉底产婆术”——有效的师生沟通方式

身为班主任,我们确实很忙。但是无论多么忙,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也要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想法,才可能对症下药。我们常常看见一些老师批评学生时言语像连珠炮似的,其实那些批评的内容多是宣泄不满,是重复了无数遍的老生常谈。学生在受训时之所以一言不发,并非为我们的道理所折服,而是我们尚未开口,学生就知道我们要说什么,或者他们认为沟通无效,干脆懒得理我们。

我认为,第一,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老师不要说此类话:“凡是……都……”(比如“凡是只捐一元钱的同学,都没有感恩心、同情心”),或者“你肯定是……”(比如“你肯定是故意和学校的决策作对。你不捐钱不是没有钱,而是自私”)等。这两种句式在逻辑上有很大的漏洞,会让学生感觉我们不可理喻。因为,我们的感觉和事实真相之间总是有差距的。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不情愿捐钱,我们断定学生没有同情心、感恩心;而学生看到的是国家给了中职生很多补助,学生纳闷这么强大的国家怎么就非要他们捐出口袋里的零花钱。双方的想法不一致,却不进行有效沟通,自然会有矛盾出现。

第二,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老师需要避免的句子还有“你应该……”“你必须……”等,这些都是居高临下想当然的话,会让学生觉得自己与老师不平等。从心理学角度看,几乎没有人心甘情愿地对别人俯首帖耳,聆听别人的教诲。被别人耳提面命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显示了信息接收者的弱者身份。而自尊又使每个人都渴望成为强者,渴望依靠自身力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真理性的信息。

因此,老师提出“你应该……”“你必须……”等要求,远不如俯下身子来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充分表达对学生的尊重,与学生产生共情,让学生感觉到我们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们的烦恼、观点等。

这是师生有效沟通的第一步。

当师生的心都处于开放状态时,老师便可以用自己较成熟的观念去影响学生。例如,上文我与学生的对话,便是运用“自我开放”“面质”等技巧,一步步询问、引导,让学生推翻自己原先的言论,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种问话方式被称为“苏格拉底产婆术”。

据说,苏格拉底的妈妈是一个接生婆,他从妈妈的工作中受到启发,认识到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真理,都有正确的选择。而老师的角色就如同一个接生婆,要帮助学生“生”出(即发现)他自己的真理。

第三,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老师应当保持清晰的思维,学会辨析。比如上文,我告诉学生捐款只是一个表面形式,实质是对雅安灾民表示关心,是学会感恩……这就是在辨析事情的形式和目的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在老师理智的引导下明白事理。

做一个善于总结的教师 篇4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总结积累自己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比如我在教时刻表达法时,就总结了这样的口诀:要记时刻表达法,方法有二记住它。先说钟点后说分,按表面数字来说明;先说分钟后说点,past和to把数字连。past表“过” to表“差”,记住正确应用它。“过”不能超过半小时,“差”不能差过三十分。

具体说

一、先说钟点后说分,按表面数字来说明。说整点钟时,用It’s…o’clock.9:00It’s nine o’clock.或It’s nine.5:30It’s five thirty.8:45It’s eight forty-five.10:05.It’s ten o five.二、先说分钟后说点,past和to把数字连。英语习惯以30为分界线,30分钟前包括30分说:几点过几分,用介词past,30分后说:几点差几分,用介词to表示。刻钟可用a quarter 表示,半小时可用half表示。如:

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作文 篇5

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需要充分的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并且运用合理的时机与他人合作。如果在新中国还没有成立之前,没有国共合作对抗日本侵略者,那么,新中国的建立将会更加的困难,如果支付宝并没有和阿里巴巴合作,那么网上银行和网上购物就很难结合在一起,就不会有这么便利的生活。合作十分的重要,只有合作才能出现双赢,如果只是一个人单打独斗,那么即使有的成果也是自己分摊,也不会有很大的收获。但是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需要合作,我们需要充分的认清什么场合下去,要合作,如果一个人可以解决,并且较简单,就必须一个人去做,不需要合作,但如果一件事情需要他人的帮助,并且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这时就需要合作。

如何善于合作呢首先必须对自己合作的伙伴付出真心不能做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事情。要让合作者看到你的诚意,这样他们才会真诚的对待你,如果你们之间只剩下利益,那么你们真会因为利益而产生分歧。在与他人合作的时候,要懂得利益如何分配,要有一定的依据,不能因为某些主观因素就强行的将较大的利益分给自己,这样会引发与你合作的人的不平衡的心理,就会导致合作破裂,那么还不如不合作,反而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善于倾听是沟通的关键 篇6

如何修补破碎的家庭,让冷战的夫妻重归于好?如何让叛逆的孩子乖乖听话? 如何引起潜在客户的兴趣?

如何让老板听懂你的诉求?

如何让支离破碎的团队高效合作?如何帮助销售人员创出卓越的业绩? 如何让不友善的对手变成自己的朋友?

第1 章 2 个沟通奥秘

奥秘1 谁劫持了你 16

奥秘2 大脑为何会从说“不”到说“是”

第2 章 9 条核心沟通法则

法则1 从“噢,完蛋了”到“对,就这么办”

法则2 清空成见 开始倾听

法则3 让对方感觉到你的理解

法则4 对别人感兴趣 而不是证明自己有趣

法则5 让别人感到自己有价值

法则6 帮助他人抒发郁结

法则7 消除错位现象

法则8 茫然无助的时候 主动示弱

法则9 远离“有毒”的人

第3 章 12 个简易沟通秘诀

秘诀1 真的不可能吗

秘诀2 魔力悖论

秘诀3 同理心催生法

秘诀4 出人意料的立场转换

秘诀5 你真的这么想吗

秘诀6 “嗯……”的力量

秘诀7 先自我揭短

秘诀8 从“交易”到“交心”

秘诀9 “肩并肩”的交流

秘诀10 填空法

秘诀11 朝着“不行”一路挺进

秘诀12 重量级的感谢和道歉

第4 章 快速应对7 种棘手问题

运用1 如何搞定糟糕的团队

运用2 如何顺利升迁

运用3 如何对付自恋狂

运用4 如何拓展人脉

运用5 如何对付失控的人

运用6 如何与自己对话

做一个善于倾听的老师 篇7

一、善于对物理教学方法的研究

物理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规定的物理教学目的, 师生在共同活动中用的具体方法, 它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方面.所以, 作为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 一定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 (1)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2)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技能, 立足于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 (3) 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 学会做人.在教法上, 我们除了常用的讲授、谈话、实验、复习、练习、考核等, 我在教学实践中常用探讨研究法, 其中包括发现法、自学法、讨论法、启发法等, 把上面的教法成功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取得较好的收获;例如, 在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的第二节“静电现象”一节中, 我先出示给学生一副玻璃板画面, 画面中是花盆里栽着没有树枝和红花, 只有树干、树枝的小树苗, 然后向学生出示用丝绸剪出来的“绿叶”和“红花”, 要求学生不用胶水和浆糊怎样把“绿叶”、“红花”贴在树枝上;教师请学生演示直接把“绿叶”与“红花”贴上去, 学生发现不行, 那怎么办呢?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之中, 这样就自然地展开了本节课的内容“摩擦起电”、“电荷的分类”等;在教学内容结束时, 再请学生回答开始引出的问题, 学生会立即不约而同地回答:先用塑料纸摩擦玻璃板画面, 让其先带电, 然后利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来实现———这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也可以先用塑料纸摩擦画面, 贴上“绿叶”与“红花”, 后让学生自觉得出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发现法教学, 这两种方法教学效果都很好 (我正好带两个班我试了一下, 效果都非常好!) 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掌握才深刻, 所以, 我们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能够正确领会和系统地掌握物理教学内容, 完成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法是否得当, 也是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完成.所以,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一种分类归纳学习法:初中物理概念、物理量中很多都具有类属性.例如, 初三复习时, 可以把“密度、电阻、比热容、热值”这些物理量归类理解, 因为它们都是反映物体或物质的一个物理属性.

二、善于对物理教学难点的研究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运用物理知识解题时, 往往对知识的把握上有一定的差距, 如何让学生正确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例如, 把装有水的试管放入正在加热玻璃杯的100℃沸水中, 试管的水会不会沸腾?为什么?对于这一道题运用到的知识点有: (1) 液体的沸腾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需吸热; (2) 产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我们可以用一种正反比的方法解决它:正在加热玻璃杯中的100℃的沸水温度高于试管内的水温度, 两者发生热传递, 试管内水的温度升高;当试管内水的温度升高到与玻璃杯中100℃的沸水温度相等时, 两者之间没有温度差而停止热传递, 这时试管内水的温度虽然达到沸点, 但没有继续加热, 所以不会沸腾.如果从反面推理;如试管内的水能沸腾, 则根据前面提到的热传递的条件得到:试管内的水的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则玻璃杯中的沸水温度一定要高于100℃, 这跟题设条件不符, 所以试管内水不能沸腾, 这样方向论证学生反而会更容易接受, 从而避免了学生错误地得出结论的可能.

三、善于对物理实验的研究

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与实验, 所以物理实验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科研型物理教师不仅满足于完成课本上要求的实验, 为了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可以从三方面来自行设计一些实验.

一方面是把书上的实验具体化处理, 例如, 演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实验中的玻璃管中倒入一半水, 再倒入一半酒精混合后, 体积变小过程;我把实验改为半盆砂石和细沙充分混合之后小于一盆过程, 显得更加的直观, 让学生一眼可以看出的原因是砂石中间有间隙, 被细沙填满.另外, 在演示光的折射现象中的物体虚像的位置时, 把渔民叉鱼过程搬进教室———先用脸盆装满水, 把一端贴有玩具小鱼的泡沫斜放入水中, 请学生用吃饭用的叉勺去叉水中的鱼, 结果把泡沫片拿出水面, 发现泡沫片上没有叉勺的孔迹, 说明:学生没有叉到鱼, 这是为什么?通过学习知道, 我们叉的是鱼得虚像, 正确的投叉位置是虚像的下方.这样及时巩固了书本上的知识点,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课外实验进行设计辅导, 让学生在课外可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以课外实验带动课本知识的应用, 让学生觉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物理知识有关.例如, 在学完“浮力”一章后, 设计一道题目———用牛皮纸、水和盆、铅笔、自行车轴内的小钢珠若干个 (已知每个钢珠的质量为1 g) , 怎样测出一个金属块的质量?学生一提到质量马上想到的是天平, 或测体积和密度, 但这好像都行不通.这时, 教师可以点拨:我们在浮力这一章讲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马上意识到牛皮纸可以折成船, 放在水盆中, 再把金属块放入船里, 用铅笔记船舷与水面交界的位置, 然后换用小钢珠一个一个地放入船里, 也使船处于刚才的记号位置, 数出此时钢珠的个数n, 则金属块的质量为n克.

做一个善于行动的骨干教师 篇8

关键词:勤于学习;勤于笔耕;善于行动

前不久我参加了市级的骨干教师培训,这次的学习机会是难得的,也是很宝贵的。几天的学习里,我认真聆听几位专家的讲座,对此深有体会。骨干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它需要长期、扎实的实践,需要顽强、自觉的学习,需要联系实际的思考,需要充满个性的创新,还需要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

骨干教师应该是一所学校乃至整个地区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面旗帜,在各个方面都是广大普通教师的引领人。如果骨干教师都马马虎虎工作,不加强学习,那就无法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为了充实并提高自己,骨干教师就必须形成酷爱读书、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并能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名师靠近,做一个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名师。

一、勤学

听着教授、名师、名校长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地读书学习,关注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大事,日复一日,永无止境。要让读书学习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们或许不能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像专家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和教育改革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和教研教改成为我们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此外,还要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学为所用。

二、远看

作为骨干教师要有预见性和超前性,在深入调查研究思考的基础上,对教育的发展变化能有较为科学的、准确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想想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中也有许多令人感慨的经历,只是大多都在不经意间溜走了。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有感而发,一定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积淀。我们真该像名师们那样,工作着、快乐着、幸福着,努力做一名行动研究者,怀揣一份激情,把思考带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丰盈,在思考中成长。

骨干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工作雷厉风行的行动者。用行动诠释一个骨干教师对教师职业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无比忠诚,以其出色的工作和高尚的人格赢得全校师生乃至校外同行的尊敬与爱戴。

在这样美好的时代里,作为骨干教师的我,要让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活动,我收获很多,我要不断地学习,做一个善于行动的人,以便适应时代的要求,争做一名有影响力的名师。

做一个快乐的老师 篇9

康教育经验交流会”培训活动有感

兴文县大河初中——廖尚坤

经学校安排,本人于4月13至14日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老教授协会和中教国培教育咨询中心举办的“中小学班级管理方法创新及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培训活动。通过此次培训,夯实了我的业务能力,增强了我的理论水平,提高了我的思想境界。结合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要求,现就此次学习培训心得体会做如下总结:

一、一个不快乐的老师教不出健康的学生

快乐能让人身心更健康。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不怕挣得少,就怕死得早。我认为一个快乐的老师表现在学生面前的形象应该是精力永远充沛的、无所不能的,受学生发自肺腑敬仰的、崇拜的。这方面我做的不够好,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做得更好。

二、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人生有五大幸事:出生后遇到一对好父母;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成家时遇到一位好伴侣;晚年时遇到一位好子女。由此,我想我们做老师的价值应该是: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三、收拾学生的“阴招”

网上惊现有班主任创造了许多收拾学生的“阴招”,并郑重告诫我们,得严格遵照一个原理,那就是:收拾学生要让家长挑不出毛病。如:

错时孤立法:掉队的大雁,会因慌乱而叫声凄凉。

憋尿制胜法:不管、不理、不表态。

彪悍女生法:调皮的学生和女生是水火不相容的。

难道这样真的就能把他们给“治”好了吗?在对问题学生教育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坚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由此我想到一位领导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想,换种心态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当学生进步时,你会发现自己多了许多快乐,那是充实的快乐,满足的快乐。

四、教师的呼声

今天,教师队伍中或许存在着两种呼声:学生不好教;教师工作太累。我想,如果把学生看做魔鬼,那么你会生活在地狱里;如果把学生看做天使,那么你就会生活在天堂中!所以,我们应该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一切,包括:存在的问题、错误和不足。

五、一点思考

我认为,今天的教师需要的是一股静气: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譬如:

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

静下心来批改每一本作业;

静下心来与每一位孩子对话;

静下心来研究学问;

静下心来读几本书;

静下心来总结规律;

静下心来反思;

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

静下心来收益的是学生,而最终收益的是教师自己。

另外,我们还得有一颗平常心,有一颗满足心。著名演员刘晓庆用她50年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啊,一颗平常心,无处不快乐;一颗满足心,无处不幸福。我快乐,也幸福。

我们的学识、我们的人品,我们的态度,直接决定我们的事业的成败;直接决定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的成败。有人说,这个世上什么人都能变坏就老师不能。一旦老师变坏,那么人类社会也就寿终正寝了。

最后,请允许我用四个字作为总结:用心做事。因为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习总书记告诫我们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教育亦是如此。请让我们崇实力行,共同开启智慧,一心一意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打基础,全心全意为学生明天的发展谋出路。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大河实力名校,为兴文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祝愿大家都做个快乐的老师!谢谢!

善于观察倾听 篇10

大冲中心小学

旷乐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积极听取学生的心声,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很有帮助,这也是《课标》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了解教与学行为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学生和教师的交流要彼此信任、默契,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微笑而耐心的倾听,往往能闪现出学生独到的见解。

毋庸置疑,我们每天都在听,可是不一定都在倾听。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善于运用课堂观察的技巧。课堂教学具有随机生成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根据学生的情况与状态随时调节教学进度,甚至改变教学策略,以使教学有效地进行,使静态、陈旧的课堂变得更加趣味,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效课堂。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如何观察和倾听学生,使教学高效地进行呢?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表情、行为和声音。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按照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不断观察和倾听学生的表现和声音,适时采取措施调控课堂。

学生的目光往往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情绪,教师应注意捕捉并体会学生目光所传递的信息。学生的目光或期待、急切、专心致志,或困惑、茫然、游移不定,或心领神会,或疑虑重重,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些信息,判明原因,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在讲解例题的时候,由于例题往往需要用到刚总结出来的新知识,很多学生,特别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会露出困惑的眼光,这就需要教师在应用新知识的时候,多加解释新知识应用的条件,并指明该题中已符合的条件。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各种面部表情,并理解所传达的学习心态的信息。学生困惑时经常会眉头紧锁,嘴唇闭拢,神情焦虑不安;理解了学习内容时则双眉舒展,面露微笑,频频点头;学生思考问题时常常面色沉重,双眼微合,双唇紧闭,有时口中还念念有词;专心听讲时目光凝视,神情专注,嘴唇微张;心不在焉时目光游移,表情木然,眉头时开时合;不耐烦时或双眉紧锁,频吐烦言,或焦虑不安,左顾右盼„„只要教师注意观察,就能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心态。

学生的身体语言也会透露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行为是生机勃勃还是没有生气;是一边思考一边书写紧张忙碌,还是冷漠、坐等浪费时间;是主动自负其责的学习还是被动应酬,是与同学共享合作还是独来独往。例如:一道练习题,会做的学生往往在老师布置以后,马上埋头演算;而不懂的学生,要么摇头挠首,要么左顾右盼,表现出烦躁不安的体态,教师应对此多加留意,并适当的予以辅导。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欲望和需求往往是通过声音来表达的,声音渗透着学生的需求。通过倾听来辨别学生是否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可能发,表达的内容是否清楚,是否具有条理性,是否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还要对学生的情感动向和课堂状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把握,准确地从学生发出的各种声音中听出不满、厌烦、快乐或喜悦等情感,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作及时协调和引导,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倾听,从观察和倾听中获益。

其次,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观察和倾听的技巧。常用的观察技巧有哪些呢?集体教学的场合,特别对于一般的数学课堂上导入新知识的环节采用扫视法,教师可借此了解班级的整体动态与教学效果。教师讲解完新知识,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活动场合,可采用巡视法,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对学生个别指导可采用注视法。注视既可以观察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学内容,又可以提醒学生集中注意,仔细听讲。但是,注视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起反作用。

倾听是一种美德,倾听更需要技巧。在倾听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不能轻易打断他的思路,当学生思维受阻时,也不应置之不理,而应进行适当的采用启发诱导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当学生思维方向出现了偏差,教师应及时提醒并给予适当的帮助。教学问题通常是多层次的,包含一个主要问题和若干个小问题。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问题采用追问的方法,“逐步展开”,逐渐深入。教师此时采用追问深入法,意味着教师对问题有深入研究探讨的兴趣,同时意味着对学生发言水平与答题能力的肯定,是一种积极的倾听。采用全神贯注法,以专注的神态、期待的目光、鼓励的眼神、欣赏的表情进行倾听的方法。它作为一种有效的倾听方法,在使用时要注意:教师的目光不能东张西望、游移不定;教师应心无旁骛,认真专注地捕捉学生的每一句话,对发言者的观点要同时进行分析、辨别与理解,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学生,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

做一个有爱心的老师 篇11

不知不觉,一学期过去了,也慢慢适应了老师这个角色,也许我对学生不够严厉,因为我想起小时候的我如果被老师夸奖了,或老师说一句关心的话就会让我温暖很久,所以我要求自己对每一个孩子要有耐心,再有耐心。

我也一直在追求一种既不需要打骂学生,又能让他们学好的方法,毕竟学习是主要的,家长或其他评判者,他们关注的不是你对孩子人格的教育,而是孩子成绩的起落高低,这就是中国教育。

我喜欢的不是优秀学生,而是不断改变自己的学生,前段时间二年级一个小女孩闹着不想上学,性格也孤僻,以前我同她说话她从来不回答,我也想放弃她,但是她才七八岁,由于家庭的原因变成这样,说实话让人很心疼。后来我想想,是我对他们太不用心了,我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四年级了,虽然是二年级的班主任却很少于二年级的孩子亲近。于是我在空课的时候就去二年级坐着,陪她们一起写作业,在课前课后陪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的想法,那个性格孤僻的孩子在画画,我会夸奖她画的漂亮,她羞涩的笑了,我的出来她很开心,有孩子在凳子上画画,坐一屁股彩笔的颜色,我会先夸他画的好,然后问他想让裤子后面添副图画么,再告诉他以后不许这样了,慢慢的孩子们都和我熟悉了。

当看到那个女孩子在作业本上写的"我爱李老师”,不管她是跟着别人学的还是怎样,我都很感动,看到一个男孩歪歪扭扭的写的“我喜欢季老师,季老师的笑声很漂亮”,虽然这句话有错别字,语法也不对,但我看懂了,当和四年级学生讨论压岁钱的时候,问他们准备怎么花,听到有孩子说要存着等李老师生日时买大蛋糕,我心里暖暖的。所以,上班的时候我是快乐的,充实的。

这里的孩子百分之九十都是留守儿童,常年看不到父母,有的甚至几年没见过爸妈,有的是单亲家庭,记得有一次作文课一个女孩说,她想设一个相聚节,因为妈妈和她男朋友走了,不要她和爸爸,不知道妈妈为什么不要她们,她想设个相聚节和妈妈见面,听着她略带哭腔的声音,真的很让人心疼。有些父母生下孩子就把他们丢下,出去过自己的生活,不明白她们怎么忍心。

做一个有良知的老师 篇12

——读《拷问良知》有感

暑假期间,我读了《拷问良知》这本书。书中对社会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人类良知从灵魂深处进行了拷问,或引经据典,或用实例论证,阐释了人世间的真善美和人性的光辉。阅读此书,时而让人对“昧着良心者”义愤填膺,恨得咬牙切齿;时而又对良心未泯的道德楷模肃然起敬。掩卷沉思,我脑海里浮现了很多问题:中国人到底怎么了?社会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作为老师我们该怎么做?拷问自己,我觉得我们应该做一个有良知的老师。

首先要做一个师德高尚,让学生尊重的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学校无小事,教育无小节。顺手扶正走廊里歪斜的告示牌,摆正书吧里散落的图书,做操时在队伍后面认真做好每一个动作,升旗时大声地唱响国歌,面对功利巍然不动,面对诱惑坐怀不乱,虽然我们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我们将赢得学生的尊重,可以让学生从我们身上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要做一个知识渊博让学生敬佩的老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虽然不能强求“学富五车,通晓诗书礼易;才高八斗,熟习琴棋书画”,但总不能上课只知道照本宣科,孤陋寡闻吧。一个教师上课若能旁征博引,出口成章,滔滔不绝,一定会让学生刮目相看,肃然起敬。时代在变,做有良知的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以源头活水灌溉幼苗。

要做一个正直善良奋然而前行的知识分子。我们不必怀疑那些行善者是否有意在作秀,也无须猜测道德模范的事迹有多少水分,那是因为我们的视听范围内充斥了太多的负面新闻,影响到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要做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面对弱势群体,我们不应该再麻木不仁;面对丑恶,我们不应该再视而不见;面对强权,我们不应该忍气吞声。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应该要有社会责任和道德担当,否则,“有一天等不幸降落到我们头上,谁来为我们呐喊” ?

做一个合格的轮岗老师 篇13

---轮岗老师座谈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两校轮岗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做一个合格的轮岗老师》。下面就这个话题谈一谈两点肤浅的认识。

一、轮岗也“风流”。

昆山的教师轮岗制推出今年是第二年,我作为锦溪到实小的轮岗老师能够连任,实感荣幸,这要感谢两校的领导对我的厚爱,在这里我表示感谢!作为已经在实小轮岗一年,稍有资格的轮岗者对《做一个合格的轮岗老师》感触良多。

感触一:到一流顶尖的实小轮岗是我们乡村教师的无限荣耀,是我们乡村教师学习实小先进的办学模式和教学学理念的大好机会,可以说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实小认认真真教书,老老实实做人,始终抱着如履薄冰的态度迎接每一个工作日,不敢有半点懈怠,恐怕辜负了所任班级的学生和家长,一年轮岗下来总算蛮太平,得到了领导、学生和家长的认同,向所任班级的学生和家长交出了一份尚能合格的答卷,没有给锦溪的老师丢脸,没有给实小的领导丢脸,也为智慧实小品牌的打造作出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感触二:到本市小学界最高学府的实小轮岗一年让我认识了很多名师和许多敬业的老师,通过观摩他们的课堂教学和聆听他们的学术报告,让一直迷茫的我找到了课堂教学的航标,使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聆听大师们的声音,这比“中国好声音”不知要强多少倍!这种声音是智慧实小的象征,是智慧实小向全市教育界释放的最具前瞻性的好声音。是实小人智慧的结晶。我能够在这样充满学术氛围的名校中工作一年确实感到自己很“风流”!我是沾了实小的光。谈到这里我很激动,我想用自己即兴创作的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的声音----五十轮岗到鹿城,实小讲台留丽影。人生难得几回遇,老骥伏枥写春秋。

二、轮岗是重任。

刚才我用较多的文字谈了自己在实小轮岗一年的感受,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勘误。下面我要寄语我们今年来实小轮岗的六位锦溪老师,也包括我:我们从锦溪到实小轮岗是来学习的,不是来混日子的,所以要认识轮岗的现实意义。实小的人文管理,课堂教学,教研活动都是精致灵动的,我们必须要用心去体验,用眼去发现,用行动去落实。另外要遵守实小的校规(就是常说的入乡随俗,不要做另类人物),尽快融入到实小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实小有很多名师,我建议我们七位老师在自己的心中要树立起自己的名师偶像,甚至可以顶礼膜拜!用他们的的教学风格来熏陶自己,为我所用,站稳站好实小的讲台,耕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如果若干年以后被实小的老师说起某某老师到过我们实小教过一年书,你就是当年一个合格的轮岗老师。我们希望听到这样的评说。

老师们,轮岗是新生的事物,凡是新生的事物我认为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我们在实小的表现有多少人在注视着关注着,所以我们必须要站稳站好实小的讲台;必须要脚踏实地谋教学;必须要对得起两校领导给予我们的厚爱。轮岗是重任,责任大于天。我由衷地祝愿我们轮岗的老师在实小通过一年的锤炼,在实小的舞台上扮演好属于自己个性化的角色,向实小的领导,学生和家长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谢谢!

王道生

怎样做一个好玩的老师? 篇14

“好玩”的教学要进入具体情境才会发生

有一回某地中学语文同仁让我去给他们上一节研讨课,同他们一起聊聊语文。我想,借班上课,要好玩一些。

那次上课,我选了安徒生的童话《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热身花的时间往往要比在自己的班级多。我原本的设计是,教材事先不发,穿一身老头子的服饰,在黑板上板书“老头子做事”几个字让学生猜一猜,这后面可以填上哪几个字使句子完整起来,在大家七嘴八舌之后再将教材发下去,然后一起研究,今天这老头子会怎样跟大家一起来研究语文课,我觉得这一定是很好玩的。但人算不如天算,他们的语文老师看课文过长,就将教材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前读一遍。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还怎么玩?这就需要教师的智慧。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同时请他们将自己做的席卡放在学桌上,相互认识一下。并问了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走进课堂,看到我这个小老头有什么感觉?有同学说,感觉穿得比较特殊,有同学说穿得比较好玩。于是我又问,想不想知道,今天这小老头,会跟我们怎样来上《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同学们都说,想。

在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的时候,我边巡视边思考,这一课,怎么跟这班孩子玩呢?巡视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有几位同学在教材上,写下了“马”“牛”“羊”“鹅”“鸡”“苹果”等词语,于是我就决定这一课,就跟同学们一起来玩“思维导图”,指导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来阅读课文从而掌握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所以,在具体情境中,体现你的智慧,就能让课堂变得意想不到的好玩儿。

“好玩”的老师,会在文本中找到独特的乐趣

《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另外还有一个文本的翻译是《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的》,这两个标题,两种不同的语气,是“总是对的”,还是“总不会错的”好呢?是不是可以引导同学讨论一下,我们在教参上、网络是找不到的。只有我们带着一个好玩的心态去阅读的时候,才能找出文本中这些有趣的好玩的地方。

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个与学生分享自己阅读体验的过程。所以我拿到一个文本的时候,总是会想这“文本最精彩的段落、句子、词语在哪里”。

当然,每个人的生活体验不一样,所理解的“精彩”也是不一样的。所谓读出自我,并不是要我们将文本中的人物、意象变成自己和自己所处的那个环境和意象,而是我们在阅读中从这个人物和这个意象中联想到了我们哪个方面的人生经验和体验,或者曾经读过的、看过的、听过的,而未必就是我们自己直接的经验。”

印刷术和网络的发达使我们有了大量的教学资料,百度一下就能找到别人的分析文本、教案、PPT,甚至微课资源。于是,一些老师慢慢地弱化了解读文本的智能和热情。人与人的智能原本是没有多大差异的,差就差在心态上,一个人如果总是以一种好玩的心态对待自己的教学,他就总是会想着了解,尽可能多地了解教材,了解学生,了解生活,只有这样才可能慢慢地了解课堂,了解教学。

“好玩”的老师,必然是有强劲学力的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要适度地在学生面展现自己才华。学生喜欢有本事的老师,喜欢好玩的老师,所以凡是学生会玩儿的,作为教师都应该会玩。学生能玩的你也能玩,就可以缩短与他们的距离。要提供新的玩法,你就得会玩,你要会玩,就要不断地吸纳,没有丰富的吸纳,就不可能有新的产出。

一个人好玩不好玩,有基因的问题,更有一个善不善于学习的问题。如何在这样一个纷繁的教育生态中不失初心,不致迷茫,唯一的路径就是阅读和学习。我始终认为,阅读是同智者对话的最佳途径。遗憾的是我们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更确切地说是借口,而“没有时间”阅读和学习,因而我们的课堂也就变得越来越没有乐趣。

一个好玩的老师是会跳出学科看学科,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尤其是语文老师,应该是杂家,应该是学生仰慕的“学者”--学习者。我年近花甲,不仅有博客,有微博,有微信,有个人的网站,还有自己的手机APP。今天,我们的学生都是网络原住民,我们充其量也就是一移民,如何融入他们的生活,如何用我们的生命影响他们的生命,唯有阅读和学习。

当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这些概念和技术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我就去学习研究这些概念和技术,这两年,我几乎将国内出版的关于大数据的权威书籍都翻了个遍,至少当人们谈起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大数据,我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所知。

在大数据背景下,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依然用上个世纪的知识和技术来同21世纪的学生来玩,能玩出什么花样来呢?

如果我们想成为为学生未来人生提供帮助的重要他人,我们首先就得成为一个不断学习的人,一个具有强劲学力的学习者,这样,我们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好玩的人,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变得好玩起来。

“好玩”的课堂,是可以滋养学生生命的

我认为,课堂教学应当是一种师生的“生命场”。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命体彼此分享阅历、积累、心态、情感、观念和价值取向。

好课要有“料”

“有料”,换一个角度讲,就是课程资源。一堂好课,教师是会从实际的教学情境出发,开发和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的,这资源既有我们自身的经验积累,更来自与学生的互动。我们必须明白“我”就是课程,“我”就是课程资源,同样,课堂当下发生的,每一个教师之外的存在,也是课程,也是资源。问题是在具体的`课堂上我们如何来调动和使用这些资源。

当然有料是要建立在教师自身的功底和阅历的基础上的。语文教师有深厚的语文功底,丰富的人文素养,像夏昆老师那样的教育热情、那样的多才多艺,他们的课堂就可能是有个性的,多姿多样的。

课堂要“有趣”

所为趣味性,就是课堂能让学生产生发现到某种稀罕之物的兴奋,迫不及待地要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与大家分享他的乐趣。其是儿童,有趣的课堂,就是要带领学生走进神秘的境地,寻求知识的宝藏。

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总是习惯了搬教参,甚至现成的教案。于是我们就慢慢丧失了对教材深度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这种“无趣”与“无情”慢慢导致了我们课堂的枯燥乏味,诱导了学生的漫不经心的,被动接受,敷衍了事。

一位教政治的朋友陈蕾老师在执教高二《社会发展规律》一课的时候,一开始通过PPT给学生呈现了一叠钞票、一把枪、一只手机、几个儿童、国际诺贝尔和平图标、课程表六张图片让学生尝试分类,连我这个观察者开始也给陈老师搞傻了,怎么去分类呢?一下子就将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归类各有不同,但都有他的理由,也有不少学生猜不到,没有发言,但没有发言不等于他不在思考啊。“有趣”的资源就是能够触发学生思考的。

课堂要“有变”

“有变”说的是一堂好课的每一个环节往往是“出乎意料”的,是随机的,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动态生成”。一堂好课是一定会根据课堂的实景调整教学预案和教学方法的,这样的课堂才是有张力,有灵气的。教学面对的是人,既然人是活的,我们怎么可以死守预先设定的教学方案呢,又怎么能够按照一个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呢?

上一篇: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文件下一篇:地理综合题答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