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民道德的标语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加强公民道德的标语(共9篇)

加强公民道德的标语 篇1

1、同创文明社区,共建美好家园。

2、爱心是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3、栽树让后人乘凉,遇事为他人着想。

4、家庭多一份温馨,社会多一份安宁。

5、独门独户不独居,相亲相敬常相知。

6、文明展现美好形象,爱心展现人格魅力。

7、家家争做文明家庭,人人参与创建活动。

8、衰老是自然规律,敬老是永恒美德。

9、用心呵护下一代,俯首敬重老年人。

10、用爱心召唤真情的阳光。

11、文明创建人人参与,和谐社会家家受益。

12、构筑爱心长城,托起明日之星。

13、呵护下一代,敬重老年人。

14、若要子女走正道,家长身教重言教。

15、加强邻里和睦团结,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16、帮困扶贫雪中送炭,助学兴教锦上添花。

17、点点爱心点点善,处处阳光处处暖。

18、帮助他人,才能让自己更快乐。

19、爱心奉献汇成江河,希望工程扬起风帆。

20、麻将少打,书报多看;猫狗少养,花草多栽。

21、帮困扶贫乐善好施,社会处处充满温暖。

22、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

23、城市的文明,离不开您的.努力;优良的秩序,少不了您的支持。

24、爱心是生活里最美的鲜花,文明是人生中最美的语言。

25、爱心是生活里明媚的阳光,文明是生活中温馨的春风。

26、关爱老人,就是关爱自己的未来。

27、草木森森,因为有您的一颗爱心;河流清清,因为有您的一份深情。

28、小区之春在这里留步,健康之路在这里延伸。

29、没有爱心的人生是沙漠,拥有爱心的人生是华园。

30、家庭多一份温馨,社会多一分安宁。

31、爱自己心爱的人,是幸福;帮需要帮助的人,是快乐。

32、暮年壮心风光好,怡然从容夕阳红。

33、你节约一点,也许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

34、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茁壮成长的一半。

35、少打麻将少玩牌,多读书刊多看报。

36、善在心间,爱满人间。

37、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38、家庭和睦、邻里和善、社会和谐。

39、在家里敬老爱幼,在单位爱岗敬业。

加强公民道德的标语 篇2

一、政府和国家工作人员要在道德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欧美国家的社会结构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政府的力量, 另一部分是基层社会组织的力量, 各种自治组织、公益团体在慈善事业和基层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宗教完成了道德教化职能, 所以学校教育没有承担太多的道德教育职能, 而是侧重于公民教育。我国社会与欧美国家有着重要区别, 是政府主导的社会, 没有宗教传统, 自下而上的公益组织发育不健全。我国的社会结构决定我们的政府应该是全能型政府, 政府不仅要掌管经济等各项社会事务, 还要掌管人的精神世界, 承担道德教化职能。政府要改变工作作风, 树立诚信的形象, 树立公正、公平的形象, 树立法治政府的形象, 树立民主政府的形象。另外, 政府应该切实负起监管职能, 改变虚假广告泛滥大众传播媒介的局面;应该尽快建立分级制度, 降低电影电视中的黄色和暴力内容对未成年人心灵的影响。公务员要成为道德楷模, 不论在工作、家庭还是社会, 都应该以道德模范的标准要求自己。对公务员的要求不应该只是守法, 法律只是道德的底线, 对公务员应该有更高的道德要求。对于政府的不诚信行为, 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公务员违反道德的行为应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如果政府和国家工作人员没有在群众中树立起道德楷模的形象, 就会形成言与行割裂的局面, 社会主义荣辱观就不会被群众接纳, 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二、充分发挥共产主义信仰在党员道德建设方面的作用

对于群众来说, 共产主义信仰的先进性需要通过党员的先进性得到证实, 党员的先进性, 主要看其在道德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 看其在家庭、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的表现。因此, 目前党应该完成一个重大转变, 就是将共产主义信仰落实到具体的道德行动。我们注重党员的政治素质, 重视干部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但对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重视不足。我们有对党员的道德要求, 但太简炼, 标准太低, 应该制定全方位高标准的道德规范, 尤其对于党员中的干部, 要有更高的道德要求, 并落实到每个党员的行动中去。任何信仰都必须以道德为基础, 否则信仰将成为空中楼阁。道德建设最重要的力量是信仰, 要充分发挥共产主义信仰在党员道德建设方面的作用, 我们拥有八千万党员, 这是一支强大的道德建设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在道德建设方面, 党必须发挥先锋队作用。

以思想道德为主题过组织生活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提高党员思想道德水平的制胜法宝。党员的思想道德水平怎么提高?一方面是对党员严格要求, 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反思、批评与自我批评, 使组织成员相互影响。我们党的思想工作有一个重大法宝, 就是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从建党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党员组织生活制度一直没有间断, 以党支部或者党小组为单位, 每周在一起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刻反思是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党员的必备课程, 党员的思想问题就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解决的, 党员的思想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养成的。现在, 党的组织活动减少了, 很难看到基层支部坚持每周开组织生活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了。应该从现在开始, 党员每周坚持过组织生活。这种组织生活不是领导开会, 而是每个党员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生活的主题应该是思想道德,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标准, 延伸到工作、家庭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组织生活会应该以党支部或者党小组为单位, 每个党员平等地发表见解, 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生活会应该每周做, 坚持长期不间断, 即使出差, 也要到所在地的支部过组织生活。长期坚持, 自己反思, 大家批评帮助, 就能形成一个自省的氛围, 形成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 形成一个互相监督的机制, 党员的道德水平就会提高。

三、把道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

学校教育的专业性、系统性、长期性和对未来生活的影响力都是其他教育途径所无法比拟的, 德育必须占领学校教育这片阵地。我国传统文化认为, 德才兼备是圣人, 有德无才是君子, 有才无德是小人, 无德无才是愚人。圣人和君子是做人的目标, 小人最让人唾弃。愚人虽然没有道德, 但往往对社会不会造成大的危害;小人则不然, 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危害。在德与才的关系上, 将德放在才的前面, 原因在于此, 将德育放在首位, 原因也在于此, 学校教育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但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存在德育的位置旁落的现象, 更有甚者, 考试结果张榜排名已经成为很多学校提高成绩的法宝, 这种方法的受益者是少数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 其他大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则一次次受到伤害, 造成大多数学生的消沉和学生之间的对立, 走向了德育的反面。国家办教育的原因是教育具有公益性, 德育是实现教育的公益性的重要方面, 忽视了德育, 国家办教育的目的就不能得到全部实现。应该改变学校教育以智育为中心的做法, 使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必须培养出品德合格、具有担当意识的人, 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应该严肃处理违反教师道德的行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 反之亦然, 因此, 教师的道德水平应该比其他行业有更高的要求。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是比较高的, 但近些年也出现了一些令人不满意的现象, 比如, 大学教师的剽窃、抄袭现象成为近些年来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 涉及的人员不乏学术带头人和学校领导。对于有道德缺陷的教师, 应该严肃处理, 比较严重的, 应该将其清除出教师队伍。有人说司法不能腐败, 如果司法腐败了, 就失去了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屏障。其实, 教师的不道德行为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司法腐败的后果, 学校是道德的源头, 学校德育不尽其职, 则社会缺少道德;学校容纳了不道德行为, 就会污染学生的思想;源头被污染了, 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怎么提升?

四、充分发挥网络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由于人口的流动性增加而使得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陌生的情况下, 网络为人际交往创造了一个新的平台, 网络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同时变成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公共空间。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传播, 通过网络不仅在公民间达成了道德共识, 还通过人肉搜索等方式起到了道德监督的作用。道德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是习俗和舆论监督, 网络使道德的舆论监督功能重新变成了现实。因此, 应该充分利用网络, 通过建立网站、公民个人的博客、公共道德事件的发布和讨论、网上沟通等方式, 搭建传播、讨论、监督的平台, 使之成为推进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应该理性看待有人提出的人肉搜索立法问题, 慎重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不要混淆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 隐私权保护范围的扩大可能会影响道德的舆论监督职能的发挥。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个人利益至上、道德沦丧等不良现象开始出现, 严重威胁到社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 本文从不同方面提出要加强我国道德建设, 要营造良好社会道德环境。

浅议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篇3

【关键词】基本内容;道德状况;公民道德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体现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件和不同的提法中,1986年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江泽民提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胡锦涛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1年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提出“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由此可见,我们党每隔一定时期就对我们国家的思想道德状况做一个总体的评估,对下一阶段的精神文明或思想道德建设有一个总体的部署,所以我们党要求全社会进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在现代文明社会,一个社会要想正常运转,需要两条规则,第一条、就是伦理道德。第二条、是民主法治。

如果一个社会,全靠民主法治,来维持这个社会的秩序,这个社会也是不健全的社会,所以说,中国共产党一向认为,进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一方面需要依法治国,另一方面还需要以德治国,以德治国就是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公民道德,也在逐步的发生变化,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一直在进行公民道德建设,那么公民道德建设到了今天,我们是一个怎样的状况,我们应该从哪个地方着手,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呢?这就是本文要阐述的内容。

1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是,我们要建设的公民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大家可能会说: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怎么能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呢?由于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共产党的执政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力争为社会,为人民,多做一些贡献,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来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一个要求。

二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就是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由于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人与人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的社会,联系范围扩大了,这就需要以集体主义作为原则,来构建我们的道德,不能够以自我为中心,以极端个人主义,作为我们构建道德的要求。

三是以“五爱”为基本要求,这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所强调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后来有“五爱”,胡锦涛总书记又强调提出“八荣八耻”“八荣八耻”是什么呢?基本核心还是“五爱”,我们说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墓本要求,夹构建公民道德建设的时候,应该从哪些具体的事情上来做起呢?应该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2 我国现在公民道德状况怎样

中国现在社会所起作用的伦理道德体系大致有两方面:

一是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在这几千万年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传统伦理,传统伦理道德体系,可用八个字概括:“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可以说中国封建社会能够延续这几千年,其中这些伦理道德体系,这些伦理价值观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八个字在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中,逐渐丧失了它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说“五四”运动,是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到了文革的时候,我们说要打倒孔家店,到文革后期。批判林彪的时候,喊法是“批林批孔”把几千年的圣人又拉出来批了一通,到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建立,对传统道德进行了一次大的冲击,到目前为止,传统伦理道德体系行将崩溃,那是不是人们就不要旧道德了呢?不是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有它封建性的一面,也有积极性一面,有糟粕,也有价值存在,我们要批判的继承和借鉴。

二是我们改革的趋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讲效率的经济,它还是讲道德的经济,市场经济所需求的道德体系是要求自由,每一个市场主体它都是自由的,在市场交换过程中是平等的,按价值规律进行交换,每一个市场主体为了拿到更大的利润,就要展开竞争,这种竞争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的,所以说市场经济讲的伦理道德就是“自由、平等、竞争、诚信”。但我们国家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规律相适应的一套伦理道德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为什么有的人凭一张条子就能发财,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我们一向倡导的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那么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有哪些?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的共同理想、民主主义精神、八荣八耻、爱国主义,这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伦理道德,那么这个伦理道德体系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3 怎样构建公民道德建设

3.1 塑造以和谐为本的公民道德情怀

我们现在不正在构建和谐社会吗?道德应该倡导和谐,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要保持自身的和谐,要有和谐的道德情怀,和谐的道德情怀建设需要两方面的条件,一个条件是生存状况良好,一个人在社会上如果他有劳动能力,又愿意劳动,应该有一份职业,这叫有事可做,另外,得安居,安居才能乐业,得有房子住,一个人在生存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心境保持平和了这个社会就多一份和谐。

3.2 培养诚信友爱的社会环境

一个是从党的政府来说,党和政府我们说要诚信,好多人都说由于政府不讲信用,所以说这个社会不诚信,党和政府怎样诚信呢?首先要公开,要阳光行政,公开了就少了一份腐败,公正就是对每一个人采取平等的态度,那么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就提升了,在一个要负责任,不能有利益的时候与民争利,没有利益的时候谁都不愿意管。

3.3 形成尊重生命的道德底线

我们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非常高尚,那么从哪做起呢?从我们目前的道德状况来做起,来人手,因为我们国家目前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只认钱,什么都不要了,连生命都不要了,像制造假药的,明知道抓起来就没命了,但还挺而走险,就是爱财如命,自己的生命都不要了,别人的生命就更忽视了,这是一个人不负责任,丧失了道德中最基本的生命底线,所以说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公民道德,还要注重从尊重生命的公民道德底线做起,只有这样,我们的公民道德建设才能更好的进展,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构建起来更顺利一些。

作者单位

中共东辽县委党校 吉林省东辽县 136600

公民道德宣传日宣传标语 篇4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幸福美丽xx

全国文明城市百姓温馨家园

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

文明城市独特韵味家园别样精彩

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巩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共同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做文明学生创文明校园建文明城市

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关注一个成长的心灵播种一个灿烂的明天

美丽xx信用城市

诚实守信从我做起

诚实是为人之准则信用是社会的灵魂

诚信一口价货真比千家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篇5

9月20日,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在京举行,让我们向道德模范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党的十七大以来,公民道德建设牢牢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为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培育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更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从教育入手。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十分注重道德的教化和养成,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曾提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我们党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中,对道德教育都没有放松,社会的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这也成为我们不断赢得胜利、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法宝。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讲利益不讲道义、重能力不重品行的现象有所滋长。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社会道德为代价,道德教育在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题,融入到整个国民教育当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从娃娃抓起,用典型引路,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抓细节抓具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德以劝善,法以诛恶。道德是软约束、是人们内心的法,法是硬约束、是最基本的道德,二者功能互补、相辅相成。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必须把道德观念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如果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者的合法权益时刻得到保障,好人难做、冷漠围观现象就会减少;如果不择手段、非法牟利者的行为受到严惩,“毒奶粉”、“地沟油”便会失去生存空间。惟其如此,人们从善的信心才能得到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国家者,积人而成。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既是觉悟、也是义务,道德大厦的建设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当下,有的人对不道德现象有痛恶之言,也有行善助人之心,但常常瞻前顾后、逡巡不前;有的人不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只想作壁上观、独享其成;有的人则置社会道德于不顾,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损害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凡此种种,应当坚决摒弃。为官一任必须讲官德,只有清正为民,才能赢得信任、造福一方;为人师表必须讲师德,只有言传身教,才能受人尊敬、琢玉成器;经商办企业必须讲商德,只有诚信经营,才能赢得市场、长远发展。全社会都要讲公德,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你我都可以成为道德模范

在全国第七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来临之际,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揭晓。这次表彰的全国道德模范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的事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在他们的身上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集中表达了人民群众的道德追求,也全面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

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2001年,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每个公民都有了提高自我道德水平的标准;2003年,中央确定每年9月20日为“公民道德宣传日”,社会主义的主流道德价值观日渐深入人心;2007年9月,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评选表彰了首批53位全国道德模范,引导人们见贤思齐,掀起了道德建设的新高潮。同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008年2月,中央文明委又作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今后每两年评选表彰一届全国道德模范,在全社会形成学习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上善若水,道德的力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却是事关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你我幸福的重要力量。在新中国成立的60年中,曾经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道德模范,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更加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个国家的强大富裕,从来就不仅仅是丰衣足食,还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温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诚信……因此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全民道德素质的提高,仅仅靠道德模范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古话讲“人皆可以为尧舜”。《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提倡的道德标准,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普通人应该具有的道德标准、道德底线。道德模范的事迹进一步说明,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感动他人的人,而不仅仅是一次次被感动。让我们在传播道德模范感人事迹的同时,也从自我做起,用自己的言行汇聚成无穷的道德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崇尚道德模范 提升道德水平

今天,是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六周年,也是我国第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纪念日前夕,首次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来的“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云集首都接受表彰,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会见。我们向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公民的道德水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随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加强,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模范人物涌现出来。这次在全国评选表彰来自基层的道德模范,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召群众,对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次评选表彰活动反响强烈,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充分表明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对于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生动实践,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时代进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道德模范,也培育着千千万万个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弘扬良好道德风尚,是一个社会健康向上的标志,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推崇在基层涌现的“凡人善举”,能够有力地引导人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争先创优,使道德模范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我们国家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道德观念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人民群众深情呼唤着、期待着良好的道德风尚。这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新机遇,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面对的新挑战。我们更加需要褒扬道德模范,弘扬社会正气,树立道德新风,以社会主义的主流道德价值观引领社会道德风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时政热点五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篇6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2.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举措

(1)大力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头脑之中,使人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要突出加强社会教育,巩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的成果,促进公民道德教育的深化。

(2)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 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

(3)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大众传媒、文学艺术以及体育活动,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坚决批评各种不道德行为和错误观念,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文化氛围。

(4)努力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社会风气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台湾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与特点 篇7

一、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

1.小学“健康与道德科”教学内容

“健康与道德科”的课程总目标为:实践生活规范与礼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正确的伦理观念,涵养基本品德,培养高尚情操;培养健康知识、技能和态度,奠定身心健康的基础;树立尊重人性和生命的观念,丰富道德及健康生活;增进思考判断的能力,培养负责的行为与态度。基于此,“健康与道德科”的教材内容分为健康与道德两个方面。健康方面的教学内容有10个类别,主要是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环境及在消费上作明智抉择的观念等。道德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仁爱、正义、礼节、勤俭等德目内容。

2.初中“公民与道德科”教学内容

在初中教育中,主要是在内容的广泛性和实践性上强调对人格、人性的培养,并付诸实践。“公民与道德科”教材以公民道德为经,以公民知识为纬,包括教育、社会、法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层面。“公民与道德科”在生活条规中规定了12个德目、60个实践条目,同时在每一学年中又规定了具体实践条目及其训练主旨。这一规定的基本精神是使中学阶段的学生得到具体明确而切合实际生活情境的行为准则,使道德教育贯彻于实际的行为实践。

3.高中“公民科”教学内容

在高中教育中,主要是强调纲目的广泛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公民科”的教学范围广泛,包括心理、教育、道德等,采取知识讲授与辅导同时进行的方式加以实施,并将公民生活融于讲授和辅导中(如右上表)。同初中一样,台湾地区的高中在生活条规中规定了12个德目,每一德目都规定了6个实践条目,这些都是高中学生生活修养的必修课。

二、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

1.注重传统道德和民族文化的传递与弘扬

我国台湾地区奉行以儒家为主体的伦理价值观教育,推行儒家伦理,弘扬民族文化。经过多年的积淀,台湾地区各类学校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固有道德的旗帜”下,始终将民族精神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合二为一。

在我国台湾地区,民族精神被历来视为“发扬民族固有德性的道德教育”,这里的固有德性是指“八德”,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与“四维”,即礼、义、廉、耻;认为中国历代的兴与亡,都与四维八德密切联系,四维八德发扬光大,则繁荣兴盛,反之亦然。因此,将维系民族文化、弘扬固有伦理道德、促进四维八德内化为中小学生日常的行为,是台湾地区公民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这种思想和意志体现在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教材中,尤以小学、初中为典型。据统计,小学的《生活与伦理》教材,就引用了15个我国历代名人的美德故事,作为当今学生效法的榜样,例如抗日英雄罗福星为国捐躯的故事等。初中的《公民与道德》教材,引用《论语》《礼记》《孟子》《说文解字》等文句就有几十处之多。从字里行间,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教育对传统思想的理念和方法加以改进,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初中第一册《怎样认识共通校训与遵守校规》一课中,把礼、义、廉、耻四维作为各级学校的共通校训和中学生的思想行为准则。在解释四维时,针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中学生的实际,他们作出了新的补充。“礼”就是一丝不苟的态度、规规矩矩的纪律;“义”就是正正当当的行为、无私的牺牲;“廉”就是明晰的辨识、实实在在的节约;“耻”就是切切实实的觉悟、轰轰烈烈的奋斗。由此可见,四维已被赋予了符合学生现代生活的内容。又如,初中第二册《孝心与孝行》一课中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孝道,“孝心”千古不变,但“孝行”,即孝的实践方式要变,于是课文根据年龄不同,提出了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成年时期三个时期的孝行。

2.层次分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台湾公民道德教育按照中小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构建目标和内容,因而就其整个道德教育来看,具有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特点。台湾地区中小学道德教育目标不仅依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划分为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而且每一学段目标依年级划分为若干个层次。内容设计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个别至一般。

小学道德教育以“指导儿童学习起居规律、社交礼仪及日常生活必需之优良习惯,以奠定良好行为之基础;培养儿童孝亲敬长、善友乐群及待人接物必需持有之正常态度,以发扬民族固有之美德;发展儿童伦理观念、善良品格及健全必需之高尚情操,以激发爱国精神;指导儿童培养良好习惯,建立观念,充实知能,改善行为,成为堂堂正正的公民”为目标,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和亲情观。它围绕着人们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关系和每个人应具备的道德品格而展开。

初中道德教育以“指导学生修己善群、立身处世、互助合作、济人利物的伦理规范,以养成现代公民的道德观念与良好的生活习惯”为目标,主要培养公民的伦理道德观念和生活习惯。

高中教材进一步将初中阶段那种初始的理性认识加以深化、升华,形成较为完整的道德教育的理论框架。高中的道德教育以“培养学生具备现代公民应有的修养、智能与价值观念,以三民主义思想为主导,使其获得整体的认识,并力求其实践;探讨道德文化的梗概,并进而求其融合,注重爱国精神和优良文化的弘扬”为目标,重在理性和知悟。

从青少年道德教育教材的整个体系来看,小学、初中、高中这三个层次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整个道德教育内容丰富有序,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此外,台湾公民道德教育还注重内容的逻辑性,强化按内容的内在逻辑来设计课程,遵循从个人道德、家庭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至阶级道德,再到民族道德和人类道德这一逻辑顺序。

3.知行合一,重视行为规范的训练与养成

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还要求不断实践,反复演练,形成习惯,在实际生活中有所表现。为实现这一要求,公民德育教材中创设大量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教材里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团体活动,如通过群体活动让学生体会和认知修身克己、推己乐群、积善助他等群己关系规范,理解群己关系道理,同时,建立日常监督、检查评比等管理措施,营造授课育人、演练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格局。小学《生活与伦理》教材的实践活动,表现在每一章正文之后有大量的调查、访问、观察、报告、讨论、角色扮演、经验分享、反省等实践环节;初中《公民与道德》教材的实践活动,表现在每册都编写“生活规范实践活动”,主要形式有会议示范、邀约讲演、旅行、参观、短剧表演、模拟表演好人好事、主题讨论等;高中《公民》教材的实践活动,表现在每周均安排四次“公民活动”,主要形式有演讲、参观讨论、模拟表演、设计方案、论文比赛等。这些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可直接模仿和操作,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小学第六册《爷爷的百宝库——节俭》这一课,正文前就提了两个问题,让学生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爱惜物品?我有哪些节俭的行为?正文后安排了角色扮演,由学生参照课本内容表演。接着是“经验分享”四道题:①在刚才的表演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②如果再表演一次,你希望表演哪一个角色?为什么?③你对这位爷爷的行为有什么看法?④节俭和吝啬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紧接着是讨论,讨论的主题是:劳技教师规定作业,要交一件木雕作品。小华拿到材料后,却遇到了难题,如果用电动雕刻刀雕刻,速度快而且省力气,但电动雕刻刀一套要600元。如果买手刻刀,只要80元,但雕刻的时间较长。电动雕刻刀比较省时,手刻刀比较省钱,各有优缺点。如果你是小华,你该怎么办?为什么?

加强公民道德的标语 篇8

关键词:公民道德;精神文明;公民社会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9-0140-03

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定义、特点和意义。按照现代文明社会的元素和含义,可以界定为:“公民社会是指围绕共同利益、目标和价值的,非强制的行动团体。包括不同的场所、人物和组织机构,以及多种程度的正规性、自治性和权力结构。公民社会通常运作于慈善机构、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妇女组织、宗教团体、专业协会、工会、自助组织、社会运动团体、商业协会、联盟等之中。”[1]它强调公民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和对国家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同时每个公民个体的身份在人格上彼此是独立、自由与平等,在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社会、国家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上也是对等的。公民社会还必须使社会中的百姓具有“公民意识”,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家来说,公民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公民意识它有两层含义,当民众直接面对政府权力运作时,它是民众对于这一权力公共性质的认可和监督;当民众侧身面对公共领域时,它是对公共利益的自觉维护与积极参与。因此,公民意识首先姓‘公,而不是姓‘私,它是在权力成为公共用品,以及在政府与私人事务之间出现公共领域之后的产物,至少不会产生在这两者之前。此前民间如有意识,只能是诸多‘私人意识的集合,……在中国,这样的‘私人集合状态有一个十分自然的名称,就叫‘老百姓。‘老百姓意识当然不是近代意义的‘公民意识”。“老百姓”是众多血缘姓氏的集合体,它反映的是宗法制自然经济的观念残余,与“公民”概念相去甚远[2]。在老百姓产生“公民意识”之前,百姓首先必须要有“公民身份”。1949年,英国著名社会学家托马斯·H·马歇尔在剑桥大学发表题名为《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的演讲时,首次系统地阐述了公民身份的演进历史,认为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是构成公民身份的三个要素。而这与近代国家权力不断随历史变化自我限制,国家制衡机制与公民权利地位不断发生变化有很大关系,并逐步产生“公民意识”的内涵,包括人权与公民权意识、主人翁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政府必须为民服务意识。公民社会的成长和发展是现代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公民社会的结构性要素及特征还包括私人领域、公共领域、社会运动、志愿性社团、个人主义、多元主义、公开性、开放性、参与性和法治原则等要件。正如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温特在《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中提出的“新型范式”,强调公民自由、平等的对话沟通,强调公民的主体性,强调公民交往目的是实现“公共自主”和“私人自主”。

海南岛由于长期处于边远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点低、起步晚,随着海南近年来的对外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也不同程度地得到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但社会管理中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也随着暴露,包括大量流动人口和新移民人口的增加、乡镇社区的服务、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从目前海南城市社区和乡镇农村的总体情况看,在形成、构建公民社会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由于公民社会的思想意识和观念没有。人们很少把自己当作国家和社会的一分子,其重要原因是计划经济时代人们习惯于在被分配、被指挥、被管制的状态下生活太久造成的。

二是公民权利和责任意识的严重缺失和淡薄。一方面对现实生活当中各类丑恶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麻木不仁,另一方面又不去运用自己的公民责任和义务去制止社会当中的“恶”,发扬人性中的“善”。不愿为正义、真理付出代价,总认为是别人的事而与自己无关。不少人既不知道自己作为公民有哪些权利、权益,也不知道自己有哪些公民义务和责任,更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三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力度和深度不足、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公民政治文化素质较低,参政议政意识不强烈,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水准都不高。

四是海南的非政府组织(NGO)发展缓慢,起不到一个公民社会应起到的作用。公民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民间组织的强大,它是具有共同政治信仰、理念,或实现共同的社会目标的一群人组建的。他们往往能以第三身份去推进和监督政府,起到政府起不到的作用。他们实际上也是一个压力团体,以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这些组织在公民社会的成长中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以上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表明我们离真正的公民社会有很大的差距。要克服这些负面现象有很多方法和渠道,其中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民意识宣传、增加公民的参政议政的参与。但本论文要着重探讨的是“公民道德”对公民社会所起的作用。“道德”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早期由德崔希(D·deTracy)伯爵在1796年创造出来的“意识形态”是表现出负面的含义,后来他又在1801年开始写作《意识形态原理》一书。直到1900年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统一起来,形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雏形。列宁曾说:“科学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客观真理和绝对自然相符合,这是无条件的”[3]。而恩格斯的定义则是:“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有意识地、但是以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4]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也认为意识形态具有制度性作用,认为意识形态就是关于世界的一套信念,它们倾向于从道德上判定劳动分工、收入分配和社会现行制度结构。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创始人诺斯认为,制度是由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以及实施机制三要素构成的。非正式约束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其主要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性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在非正式约束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的地位,且意识形态是与个人对其所领会的关于世界公平的道德和伦理判定纠缠在一起的[5]。新制度经济学认为通过非正式约束的变迁可以减少交易成本,认为道德的因素足以持续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例如一群违法的人群造成的社会资源的浪费要远远高于一群守法的公民。意识形态的思想道德使法律的作用或约束力会变得可大可小。“思想和意识形态是很重要的,制度在决定它们有多大的重要性时起主要作用。思想和意识形态决定了人们用以解释周围世界以及做出选择的主观精神构想。进而,通过构造人们在某些方式下的相互作用,正规制度会影响我们为自己的行动支付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正规制度会被明确地或偶然地用于降低按一种思想行事的价格,它们为人们将其思想和意识形态融合到他们所做出的选择中去提供了自由。正规制度的一个关键影响是机制性的,如民主选择中的投票制,科层组织结构,它们能使代理人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会产生与其他许多经济理论与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简单利益团体提出的结果完全不同的影响。”[6]由此可见,意识形态是减少提供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费用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正如哈耶克所说:“人不仅是一种追求目的(purpose-seeking)的动物,而且在很大程度也是一种遵循规则(rule-following)的动物。人之所以获得成功,并不是因为他知道他为什么应当遵守那些他实际上所遵守的规则,甚至更不是因为他有能力把所有这些规则的调整——这些规则是再度的他生活于其间的社会中经由一种选择过程而演化出来的,从而它们也是世世代代的经验的产物。”[7]因此一个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通过公民自身的道德追求与约束可以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民主政治的责任能力,并形成一个多元化、道德型、自我约束并能减少和降低社会矛盾和各种政治冲突,以保护或增进公民自身的利益或价值。公民社会首先必须通过公民教育形成权利意识、平等意识、民主自由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等公民意识,公民教育是国家的繁荣、稳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使得公民能够成为适应现代文明政治的成员。公民道德和公民教育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保证。通过政治文明使我国建设成民主政治的国家,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8]英国著名社会学家拉尔夫·达仁道夫指出:“自由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亦即立宪国家(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9]

从海南目前的社会和政治体制的结构来看,一方面要改革相应的政治结构框架,另外就是要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养,让每个公民能以平等、自由、民主的公民身份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另一方面更需要通过政府学校和社会两方面的培训提高公民道德,让已经形成了社会大多数人认同的道德观公民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人的信念的力量去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行为规范,让大多数具有共同道德观的公民能够知道该做什么或者不该做什么,哪些是道德、规范的而哪些是不道德和不规范的。让每个公民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并自觉地做到明辨是非、弃恶扬善,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使每个有道德的公民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社会稳定和法律的尊严,让更多的公民除了用法律的天平衡量行为规范之外,也用道德的力量来作为人们行为善恶评价的度量衡。公民社会建设取决于公民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这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完全一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努力改善全体公民的素质,引导人们对自己的主观世界自觉地进行改造,让每个公民具有基本的道德素养,使人和人之间在精神文明基础上的新型关系不断发展,使之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What is civil society? Centre for Civil Society,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2004-03-01.

[2]朱学勤.书斋里的革命[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9:363.

[3]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38-40.

[6][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刘守英,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7][英]F.A.冯.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8]邓小平.邓小平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加强公民道德的标语 篇9

来源: lunwen2.com

一、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现状与存在问题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让中华民族腾飞的重任,是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大学生能否顺利成长不仅关系到个^的成才和发展,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问题也就被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匕,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整体匕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在大学生中仍然存在着公民道德缺失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门介方面。

l.公众道德缺失,社会责任淡薄一部分大学生的文明素质程度较低,没有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缺乏社会公德心。公众道德缺失的现象随处可见,如随地吐痰;乱丢垃圾;横穿马路;损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在公众场所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另外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社会责任认识不清,对集体事务不够热心,对社会公益活动漠不关心,对他人缺乏应有的同情心,逃避应尽的社会责任等等。

2.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目前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娇惯下成长,他们生活条件优越,极易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过集体生活时,这部分大学生常常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缺乏集体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休息时间在宿舍喧哗吵闹、听音乐、打电话,在走廊上打篮球、踢足球,严重影响他人休息。在学校食堂吃饭不按秩序排队,饭后不主动收拾餐盘。

在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吸烟占座,借书不按时归还,随意在书本上涂鸦等。

3.铺张浪费严重,盲目攀比炫耀近几年来,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对高校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将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精神抛诸脑后。他们只注重从自己的需要与自我满足出发,刻意追求物质享受和奢侈消费,使得铺张浪费、攀比炫耀等不良现象在大学校园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现在高校学生过生日请客吃饭已成风气,他们大多讲究排场,多则几百元,少则几十元。在校门口的饭店里,经常看到学生把父母亲的血汗钱随手花掉,丝毫不感到心疼。

4.道德诚信缺失,功利思想盛行个别大学生还存在着弄虚作假行为,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之风在学校蔓延,拼凑实验报告和数据已是家常便饭。应聘求职材料掺水严重,篡改成绩、虚构简历,伪造假文凭、假证书等现象也已屡见不鲜。除此之外,大学校园里还到处充斥着功利主义思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那些抱着功利性动机入党的大学生,对他们来说入党不是追求一种崇高的信仰,而是将成为党员作为牟取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他们先考虑的往往是如何利己,而不是服务他人。人党仅仅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名、利、权等方面的好处,以便于在以后寻找工作时增加一个重要的筹码。

二、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缺失的成因分析

导致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缺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全球化进程中,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地深入和扩大,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具有腐朽、消极的社会意识形态和道德价值观念也随之渗透到我国,使得当代大学生在公民道德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显增多。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个人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智尚不成熟,判断能力较差,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界限容易被混淆,是非黑白观念容易被颠倒。一些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道德信念发生了动摇,“个人本位”、“拜金主义”、“享受主义”的思想意识和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已较广泛地存在个别大学生头脑中。

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文化和价值观.-g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奉“个人利益最大化”、“金钱至上”等观点,金钱和利益成为许多人追求的首要目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地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多元的价值观以及社会不良风气严重冲击与削弱了大学生的道德鉴别力,部分大学生的道德准绳松懈,各种公民道德缺失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盲目崇拜金钱和权力、损公肥私、腐化堕落等非道德行为。

3.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只注重对学生智力上的开发,而忽视对其道德方面的教育与塑造。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学校仅仅把升学率作为最主要的工作目标,把成绩与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忽视了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从而导致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并不尽如人意。而学生个人的自我教育意识不够,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4.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目前高校大学生群体已经进入独生子女时代,由于他们成长环境有着特殊性,在许多人身上表现出许多不容忽视的缺点。他们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群体观念淡薄、协作意识差,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往往不能顾全大局。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只强调个人利益,并以“我”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往往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高收入、自我利益和个人价值。

三、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一,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帮助他们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当人民群众和集体财产受到损害时,作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应挺身而出,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第二,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克己奉公、无私奉献,思人民之所思,想人民之所想,时时刻刻做到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第三,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自觉地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行为的侵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非尽善尽美的,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个人私欲,导致某些社会不良风气抬头,反映在道德层面上,会带来引发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不道德行为。

第四,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从而得到健康发展。

其中道德教育的作用尤为突出,良好的公民道德教育能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为促进其他方面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保障。

四、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对策思考

1.优化校园环境,创造良好氛围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保障学生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对人有着重大的影响。优化大学校园环境,还应做到大力宣传好人好事,树立先进典型,学习先进事迹,注重榜样模范的作用,杜绝不符合公民道德的行为。

在学校中形成一种弘扬与建设公民道德的良好校园氛围,使得广大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与道德素质。

2.强化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及行为规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还应建设一支学术精湛、品德高尚、能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高校要健全激励机制和监督惩处机制,加大师德师风的监督和惩处力度,规范从教行为,激励先进模范;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塑造人民教师良好形象,大:匀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被学生尊敬、家长认可、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者。

3.弘扬传统文化,注重文化育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一向都是我国民族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没有优秀文化的滋养,中华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对大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发挥文化的作用,积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使大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tl豪感,增强民族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上一篇:南开中学自荐信下一篇:高校科研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