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的田间管理论文

2025-0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番茄的田间管理论文(通用13篇)

番茄的田间管理论文 篇1

摘要:介绍了番茄田间管理技术,包括搭架绑蔓、整枝打芽、施肥灌水、保花保果、防治裂果、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番茄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番茄;高产;田间管理

1搭架绑蔓

番茄定植成活后,应及时搭架,可选用长1.6~1.8m、食指粗的竹竿或树条,在离植株8~10cm的沟侧插牢,并联结成高“人”字架。植株生长到一定高度时,分次用布条或塑料绳绑蔓,以确保番茄植株向上正常生长。

2整枝打芽

整枝打芽是人工调整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重要技术措施。秋季番茄一般采取双干整枝方式,即除留主干外,再留第1花序下部最壮的1个侧芽,形成结果侧枝,其他叶芽全部摘除。可视植株生长状况,适时打顶。侧芽约3.3cm长时应及时摘除,过早或过迟均不利于植株生长发育,雨天不宜摘芽,以防感染病害。

3施肥灌水

番茄是喜肥作物,按生产75t/hm2果实所需的氮、磷、钾计算,基肥应施入以厩肥为主的有机肥45t/hm2以上、三元复合肥375~75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硫酸钾150~300kg/hm2。施肥方法可采用行间深施或穴施。有机肥施入量大时,可在厢面中间开深、宽各13~17cm的沟,撒入化肥后,再填入有机肥,盖土耙平;有机肥少而精的情况下,宜采用穴施,即按1厢2行、穴距0.4m的规格,用铁锄挖成13~17cm深的施肥穴,先撒入化肥,再施入有机肥,定植时将有机肥与土壤适当拌和后,秧苗定植于穴旁。番茄追肥以猪粪尿、复合肥、尿素等速效肥为好。追肥应视天气、苗情合理进行,干旱天气应稀肥勤施,雨后或灌水前可适当增施。还要掌握前轻后重的原则,即坐果前轻施促苗肥,尤其要控制氮肥,膨果期和采收期应定期追肥。第1台果实核桃大时需浇水追肥,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要及时进行插架绑蔓、培土等工作。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是补充植株营养的经济有效措施,可结合喷洒杀菌剂,定期喷施绿旺一号或三号、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遇连续干旱天气时,应及时灌水防旱,灌水宜采取小水流沟浸灌的方式,切不可大水漫过厢面,晴热天应在夜间灌水,以免根部受害。灌水后要注意放风降湿,减少病害发生。

4控温管理

在西红柿花期,适宜的气温是白天25~30℃,夜间20~15℃,低于15℃或高于35℃,均易造成落花落果或生理畸形果。因此,如果温度过高,白天就应遮阳或加大通风。温度过低,晚上应加膜覆盖。适宜的昼夜温差是12~20℃。

5保花保果

开花坐果前以控水蹲苗为主,大棚日夜大通风,下雨天需关棚。秋季番茄开花期,多处于高温干旱气候条件下,不利于授粉受精,影响坐果。大多数品种均要求在开花的当日,喷涂0.020%~0.025%的复合防落素进行保花保果,喷涂时不要溅滴到叶面上。

6防治裂果

番茄裂果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现象。出现裂果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失调,与品种也有较大关系。预防番茄裂果的.措施:一是选择抗裂、枝叶繁茂、果皮较厚且较韧的品种。二是采用地膜覆盖或厢面稻草覆盖栽培,维持较为稳定的土壤湿度,防止忽干忽湿。三是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四是适度整枝摘心,保证植株枝叶繁茂,加强植株内多余水分的蒸腾,防止强光直射果实。五是大雨前及时采收番茄。六是在果实膨大期,用0.30%~0.40%的波尔多液喷洒植株,对防止番茄裂果有较好的效果。

7病虫害防治

7.1早疫病

发病后叶面具同心轮纹状病斑,暗褐色,水渍状。茎和叶柄、果实等发病后也有同心轮纹病斑,潮湿时病斑上有黑色霉状物。发病前后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喷1次,连喷3~4次。

7.2叶霉病

果实发病时蒂部周围有凹陷较硬的黑色病斑,叶片有不规则黄色病斑,潮湿时产生褐色霉层,使叶片枯黄、卷曲,然后脱落。设施栽培发病较重。发病前后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喷1次,连喷3~4次。

7.3灰霉病

开花期可在蘸花药液中加入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效果很好。也可对果实喷雾,但应注意轮换用药,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还可用50%多克粉尘剂,喷粉15kg/hm2。

7.4病毒病

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喷1次,连喷2~3次。

7.5晚疫病

受害叶柄和主茎呈黑褐色腐烂,幼苗萎蔫倒伏,病斑从叶尖叶缘开始,潮湿时有白色霉状物,干燥时干枯,病斑由暗色转暗褐色,水渍状或云纹状,稍凹陷,病果坚硬。发病时可用4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喷1次。也可用粉尘法防治,即用丰收10型喷粉器喷5%百菌清复合粉剂,每次喷15kg/hm2,傍晚喷施。

7.6脐腐病

危害番茄果实。发病时可根外喷施1%过磷酸钙、0.1%氯化钙或0.1%硝酸钙等,每10d喷1次,连喷2~3次。

7.7斑枯病

叶片发病时呈水渍状,病斑近圆形,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稍凹陷,如鱼目状,后散生黑色小点,易穿孔。叶柄、茎和果实都可散生小黑点。发病初期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喷1次,连喷3~4次。

7.8青枯病

一般从坐果期开始发病,中午萎蔫,傍晚恢复正常,2~3d后枯死,横切病茎可流出白色菌液。可用25%DT可湿性粉剂600倍稀释液喷防,也可用200mg/L的农用链霉素灌根,每株0.5kg,7d灌1次,连灌3~4次。

7.9虫害

番茄的田间管理论文 篇2

播种后, 要用防虫网盖好苗床, 中午温度高时, 要加盖遮阴网, 遇到雨天, 要加盖避雨棚膜。

从齐苗到两片真叶展开阶段, 要适当降温、排湿、增强光照, 防治苗期病虫害, 白天温度控制在25℃左右, 夜间温度控制在15℃左右。

在苗期进行苗床覆土具有调控土壤温度、保墒又降低苗床湿度、防止杂草萌生、稳定幼苗生长等多种功效。第1次覆土可在幼苗刚出土时进行, 第2、第3次分别于第1、第2片真叶展开时进行。

幼苗2叶1心时将其转栽入营养钵内, 苗床温度白天控制在25~28℃, 夜间15~18℃, 中午温度过高时要加盖遮阴网, 并及时喷水。苗期一般不用施肥, 如出现缺肥现象, 应结合喷水叶面喷施雷力根旺和极可善溶液, 共喷施2~3次。幼苗有徒长趋势时, 可在3~5片真叶期喷施助壮素, 每50千克清水兑25%助壮素20毫升, 每7~10天喷1次, 共喷2次。

《番茄田间管理》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番茄的田间管理》一课,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参与意识,重视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师点拨到位,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总结。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番茄果实成熟过程;掌握番茄病害防治方法。

能力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正确应用番茄的催熟技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番茄病害防治技术,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归纳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番茄的生长规律,懂得按作物生长规律进行科学管理。

2.通过应用番茄催熟技术,来加速番茄的成熟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科技兴农”的思想。

3.通过番茄病害防治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番茄果实成熟过程;番茄病害防治方法。

难点:番茄的催熟技术;辨别番茄的病害。

解决方法:

采用问题研讨式教学法。即教师针对教材内容设计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和指导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课件,然后展开分组讨论。学生之间群策群力、取长补短,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重、难点问题,使学生主动探究番茄的田间管理知识,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组织、引导、点拨的作用。

四、学生分析及解决办法:

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会在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上出现困难,但初一学生思想活跃,对新知识、新内容存在着很高的热情。从激发学生兴趣人手,通过课件、图片、表格,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在学生共同探究、讨论中,教师恰当点拨得出结论。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让理解较快的学生发言来带动思维较慢的学生。学生之间互相启发,运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探究问题,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番茄又叫西红柿,它颜色鲜艳,形状各异,味道酸甜,既能做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又是茶余饭后不可缺少的水果之一。番茄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备受人们的青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番茄的品种、栽培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番茄的田间管理技术。(多媒体打出:课题——番茄的田间管理;番茄的田间管理五项具体措施。)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番茄田间管理的前三项措施:定植后的前期管理;使用生长素保花保果;整枝、绑蔓、打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后两项措施:采收与催熟果实;番茄病害防治方法。

(二)学习新课:

1.(多媒体课件展示:采收与催熟果实)首先,我们来学习采收与催熟果实。刚开春,蔬菜市场上,番茄2.00元/斤。张利和王明也想尝试着做买卖,他们来到山东某蔬菜基地,分别以1.00元/斤的价钱采购了5000斤番茄。张利对王明说:“哥们儿,你怎么上的都是绿色的番茄,我上的番茄又红又大,去掉每斤0.20元的运费,这趟我能挣上4000元钱。”王明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七天后,他们把采购的番茄运到家进行出售。王明的番茄以2.00元/斤很快出手,净赚4000元整;张利的番茄不但没卖上高价,反而赔本出售。

请同学们分析:为什么张利没有赚到钱?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张利采购的番茄品种不好;张利不应该采购成熟的品种;张利的销售方法不当;张利采购的番茄腐烂的较多……

(多媒体课件展示:采收的时间——7月中旬陆续采收;番茄的成熟过程——绿熟期、转色期、成熟期、完熟期。)

教师点拨:果实成熟时颜色由绿变红的原因是?形态由硬变软的原因是(原果胶变成可溶性果胶)?果实采收的标志是?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及图片。)

在市场上购买的番茄,为什么果实表面是红色的,而里面的籽却是绿色的?学生分析番茄果实催熟方法:(多媒体打出:催熟方法及图片。)

2.导入:(多媒体课件打出:番茄病害防治方法。)

(1)同学们,一个人感冒了,他表现出哪些症状?学生回答:发烧、头痛、咳嗽、流鼻涕等。

(2)如果发烧了吃什么药?咳嗽吃什么药?学生回答:发烧吃扑热息痛、感康等,咳嗽吃止咳灵、甘草片等。

对!同学们答的非常好。如果想知道吃什么药,治什么病,首先得了解症状,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收到好的疗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番茄的常见病。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番茄的五种常见病的图片。)

教师首先让学生辨识:同学们你们能说出番茄得的是什么病吗?(学生摇头。)

(多媒体课件展示:番茄病害防治表。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分组合作探究,填写表格内容。各小组学生选派代表,完成表格。)

(多媒体课件展示:番茄病害防治表全部答案。见文后表。)

教师让学生根据表格内容,归纳出相同点、不同点。

学生回答:

相同点:(1)早疫病、枯萎病、病毒病、叶霉病,发病部位都在叶上;(2)早疫病、病毒病、脐腐病,发病部位在果实上;(3)早疫病、枯萎病、病毒病、叶霉病的防治方法基本相同,都是采用药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的方法。

不同点:(1)表现症状:早疫病的初期叶上表现为水浸状褐色斑点,然后逐渐扩大成有轮纹的黑褐斑;枯萎病则是叶片发黄干枯;病毒病则是叶片出现花斑,皱缩卷曲;叶霉病是叶片由初期的浅黄色斑,到后期长出黑褐色霉层。(2)早疫病的果实常提前脱落,病毒病不开花,不结果;脐腐病果实组织干腐,表面褶皱凹陷。

(多媒体课件展示:番茄五种常见病害,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3.(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

4.(多媒体课件展示:巩固练习,两组抢答,男女生各为一组。)

5.(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国番茄新品种,进行思想教育。)

6.学生反馈:

这节课设计新颖,内容安排合理,学生接受较好;能与生活常识联系,体现了劳动技术课中以实践为宗旨的原则;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究学习中找到了乐趣。

7.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教学时间上,如果再能宽松些,给学生自主探究时间多些,效果会更好。

8.教学评价:

本节课整体设计力求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体现了新课改“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化和生活化。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直观、高效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多个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教学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实践,锻炼和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害羞的番茄》教案 篇4

1、学念儿歌,感受番茄的情绪变化;

2、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番茄的情绪变化;

3、初步尝试创编儿歌。

二、活动准备:

PPT、图谱

三.活动过程:

1、以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把它藏在了一个谜语里面。

谜语:圆圆脸儿像苹果,又酸又甜营养多,可以做菜吃,又能当水果。

师:小朋友们,你们猜猜老师的这位朋友是谁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番茄有关的儿歌。

2、出示PPT 第一页

提问:——请你看一看小时候的番茄是什么颜色的?

——谁在它们的旁边?

我们来听一听蜜蜂对番茄说了什么?

出示语音蜜蜂说的话

提问:——听完蜜蜂的话,番茄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强调有点害羞。

3、出示PPT第二页

提问:——番茄长大一点了,谁在它们的旁边?

小青蛙也有话对番茄说,我们来听一听。

出示语音青蛙说的话。

提问:——番茄听了青蛙的话,是什么心情?

强调很害羞。

4、出示PPT第三页

提问:番茄又长大了,谁在它们的旁边?

请你猜一猜小鸟会对番茄说什么呢?

出示语音小鸟说的话。

提问:——番茄听完小鸟的话,心情是什么样子的?

强调害羞的不得了。

——番茄害羞的不得了,整张脸都红了,说明它怎么了?(成熟了)

5、出示图谱,带领幼儿一起念儿歌。

——现在请宝宝和老师一起念一遍儿歌。

——现在请男生来念儿歌。

——女生念儿歌。

6、出示PPT第四页草莓的图片

——今天还有一位水果宝宝来到了我们班,你来看看它是谁?

——请宝宝模仿小动物对番茄说的话,来创编这首儿歌。

7、总结

——其实像番茄、草莓的脸越来越红,越来越害羞,这说明了它们的成长过程,是固定地自然规律。

摘番茄的小学作文 篇5

今天下午,我、爸爸、邱榆博、邱榆博爸爸又一次聚在一起活动,这次我们的活动是摘番茄。

在去果园的路上,群山环绕,树木茂盛,青青的湖水边有几个人在钓鱼,瓜地里有许多西瓜花露出了黄黄的笑脸,偶尔会看到一些乒乓球大小的西瓜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

到了果园,我们先进了果园主叔叔的办公室,在那里,我看到了从来没见过的“砍瓜”,砍瓜又长又重。

首先,果园主叔叔为我们介绍无土培栽生菜。生菜不用土,不用水,浇上营养液就能生存, 真神奇 !!!

接下来,果园主叔叔把我们带到了种植黑番茄和普通番茄的大棚。

一到大棚里,许多成熟的黑番茄和红彤彤的`普通番茄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每人分到一个塑料袋开始采摘番茄。

我一看到一个熟透的番茄就摘,可是番茄的味道虽好,叶子的味道很臭,我不得不捂着鼻子摘番茄。

这时,我发现了一个手掌大的西红柿,大叫一声,邱榆博听见了,走过来看了看,伸出手想摘,但被我抢了,他气得“嗷嗷”叫,但邱榆博还不服气,他看看我的袋子,又看看他的袋子神气地说:“你的袋子里全是普通西红柿,要数黑番茄,还是我的多!”我反驳道:“普通西红柿怎么了?不能吃吗?”邱榆博一听,无话可说。

当我们摘得入迷了的时候,爸爸和邱榆博爸爸催促我们回家了,我们只好告别好吃的番茄们了。

番茄嫁接技术与管理 篇6

1 嫁接育苗的主要作用

1.1 防止病害的发生

番茄根腐病、青枯病、萎蔫病是番茄的致命病害。一旦发病,面临着绝产和换茬。嫁接能很好地防止病害的发生,有利于同块土地连茬种植。据试验,嫁接后番茄病害发生率为0,而未嫁接的番茄种植3~5年发病率为30%~50%。

1.2 提高土地利用率

由于连年种植,特别是温室大棚菜连茬种植同种蔬菜,使病害逐渐积累,虫害逐年上升,蔬菜产量和品质下降。引进和应用嫁接技术后,因砧木的野生性较强,抗逆性较强,可增强嫁接蔬菜抗逆性,同块土地种植的年份相对延长,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1.3 提高产量

嫁接番茄的结果期比较长,产量高,增产比较明显,特别是低温保护地栽培的增产效果较为显著。

2 番茄嫁接的操作技术

2.1 嫁接前的准备工作

砧木一般选择高抗根结线虫病和青枯病的野生选育番茄种,一般从不同的地区购买多个砧木进行试验性栽培来确定。接穗可以使用常规品种,嫁接前2天,不给接穗浇水。嫁接前1天,将砧木苗浇透水。一般砧木比接穗早播3~5天,冬季育苗砧木比接穗早播5~7天,如果不能错期播种也可同期播种。

2.2 嫁接方法

主要有斜切、靠接、劈接及套管接等方法,经实验证明,劈接法是最简单可行、成活率最高的,嫁接成活率达到98%以上。

劈接法:首先削切砧木,可以一次性把整盘砧木的头全部切掉。削切时,保留基部2片真叶,在第3片真叶基部用刀片横切1刀,去除上部生长点及嫩梢,再由茎中间纵向劈开,纵切深度1~1.5cm。然后选取茎粗与砧木茎粗接近的番茄植株做接穗进行削切,接穗要拔1棵削1棵。削切时保留上部2叶1心,在第3片叶基部横切1刀,去除下部的胚轴及根部,接穗茎下端两面各削1刀,将茎削成1个厚度约0.3cm,与砧木切口互补的楔形,随即将接穗插入砧木中,然后用嫁接夹(夹子的夹口方向与切口方向平行)进行固定。接口紧密度对嫁接成活与否起着关键性作用。

每盘幼苗嫁接完后,应尽快移栽到小拱棚中。全部嫁接完后,向育苗盘的底部浇水,待水充足后,将小拱棚的四周用土压实。

3 嫁接后的管理

嫁接后要及时将苗床充分浇水,盖上小拱棚密闭。6~7天内不得放风,保持95%以上的空气湿度。温度白天20~26℃,夜间16~20℃,防止温度过高和过低。在温度过高、阳光强烈的时候要加盖遮阳网。在低温时期要用地热线等人工补充温度,防止植株受到冻害。嫁接后4~5天要全部遮光,以后每天逐渐增加见光时间。随着伤口的逐渐愈合,撤掉遮阳网,并揭开两侧塑料薄膜通风,开始通风要小,逐渐加大。通风期间棚内要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地面要经常浇水,完全成活后转入正常管理。成活后及时摘除砧木萌发的侧芽,待接口愈合牢固后去掉夹子。

参考文献

[1]陈贵林,孙天亮,孙会军;茄子四种嫁接育苗方法简介[J].蔬菜,2000,02

[2]梁玉花.番茄嫁接技术[J].山西农业:农业科技版,2006(10):17.

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高效管理技术 篇7

一、苗期管理(1月下旬至3月下旬)

1. 水、肥运用。苗期水、肥运用的重点是以控为主,以控促壮,促进根系下扎,形成强大的根系群,长成壮苗。番茄定植1周后,选择晴天浇缓苗水,水必须浇足浇透。浇缓苗水后进入蹲苗期,不是特别干旱一般不浇水,一直到番茄第一穗果坐住,即第一穗果长至核桃大小时结束蹲苗,开始浇水、追肥。

2. 温湿度管理。番茄定植后正处于最寒冷的季节,且常遇连阴雨(雪)天气,所以管理措施应以增光保温为重点。围绕这一重点可采用增设反光幕,在草苫上盖保温被,适时揭、盖草苫等技术措施进行增温增光。温度管理掌握:定植至缓苗期,保持白天25~30℃,夜间15~18℃,促进缓苗;缓苗后至结果前,保持白天22~25℃,夜间13~15℃,促进花芽分化。

定植至缓苗期宜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一般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缓苗后至结果前空气湿度应降至60%~70%,即保持相对干燥的环境,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3. 整枝打杈。合理整枝,及时吊蔓。日光温室番茄一般采用单秆整枝,即只留主干,去除主干外的所有侧枝。侧枝去除掌握适时、集中,不可过早、过晚打杈。打杈过早影响地下根群的建立;打杈过晚消耗养分多,造成营养浪费。适宜的时间是待侧枝6~7厘米长时,选择晴天上午无露水时集中去除,下午统一喷施药剂保护。对于长势较弱的植株,可在侧枝10厘米长时只去除生长点,保留侧枝上剩余的叶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

4. 蘸花。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开始开花时天气寒冷,温度偏低,光照弱,较易落花落果。为提高坐果率,应当在花朵即将开放时用20~30毫克/千克番茄灵蘸花,天气寒冷时取高限剂量,天气逐渐变暖后慢慢降至低限量。蘸花应在晴天上午10时前进行,严格掌握好浓度,不重蘸,不漏蘸。

5. 病虫害防治。苗期病害以预防为主,如能按时喷药,一般很少发生病害。在番茄定植后,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代森锰锌6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喷雾,每10~15天喷1次,不同药剂交替使用。如遇连阴雪天气,可选用百菌清烟剂、腐霉利(速克灵)烟剂进行熏棚。

苗期虫害主要是白粉虱,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15%异丙威(蚜虱光)烟剂熏棚防治。

二、结果期管理(3月下旬至6月下旬)

1. 肥、水运用。当番茄第一果穗长至核桃大小时,立即结束蹲苗,开始浇水,结合浇水可亩追施河北硅谷公司生产的15-7-28高钾中氮低磷型复合肥(以下简称复合肥)。3月下旬气温尚低,植株对水分、养分的吸收较少,蒸腾作用相对较弱,土壤水分的消耗较慢,在此期间可20天左右浇1次水,每次浇水时可追施8~10千克复合肥。5月初气温升高,植株对养分、水分的吸收加快,加之昼夜放风排湿,植株蒸腾加速,应及时补充土壤水分,10~15天浇1次水,隔1水追1次肥,每次追施20千克左右复合肥,以满足果实对养分的需求。晴天结合防病叶面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补充营养,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2. 温湿度管理。冬春茬番茄结果期天气逐渐变暖,植株对养分的需求增多,吸收量加大,运转速度加快,为保证叶片制造更多的养分和向果实高效率运转,要求较高温度。结果期温室内较适宜的温度是白天22~30℃、夜间15~18℃。4月份天气变暖,应逐渐加大放风量。当外界夜间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把温室前面下部1米高薄膜揭开,昼夜通风降温。遇降雨天气要及时关闭通风口,防止雨水灌入棚中,造成田间积水,传播病害。此期要求相对干燥的环境,一般植株处于45%~55%的空气相对湿度下比较有利于生长。

3. 整枝和花果管理。及时进行绑蔓、打杈。打杈应集中统一进行,正确的方法是:当大部分侧枝长到4~5厘米长时,选择晴天上午露水干后集中掰除(有利于伤口愈合),下午统一用保护性药剂(如百菌清)喷施,以防病菌侵入。

冬春茬番茄一般每株留4~6穗果,根据植株长势确定果穗多少,强株多留,弱株少留,达到预留果穗后立即摘心。摘心时可在果穗顶端花序前留2~3片叶,以利顶端果实生长和防止日灼烧伤果实。

为使果实大小均匀一致,每穗花留果4~5个。鉴于每穗花的第一朵花易产生畸形果,应在点花前将其去掉,并将畸形花果、虫果、病果去掉。植株下部的黄叶、病叶、老叶也要摘除,宜在晴天上午进行,有利于伤口愈合,最好下午喷药保护。

4. 病虫害防治。冬春茬番茄常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晚疫病。当发现中心病株后,应抓住发病初期及时防治。灰霉病可用50%腐霉利(速克灵)1000倍液,或75%代·多·异菌脲(好速净)可湿性粉剂每亩90~120克喷雾防治。叶霉病可用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每亩15~25克,或40%氟硅唑乳油(福星)6000倍液喷雾防治。早疫病可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每亩15~25克喷雾防治。晚疫病可用68%精甲霜·锰锌600~8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克露)600~700倍液喷雾防治。

冬春茬番茄较易发生的虫害是白粉虱。发生时可在棚内悬挂黄板进行诱杀,每亩25~30块,悬挂于温室内略高于植株的部位。也可用10%吡虫啉烟剂每亩300克,或12%哒·异(哒螨灵·异丙威)烟剂每亩300克熏棚,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番茄汤的做法介绍 篇8

方法一:

原料:番茄、鸡蛋。

做法:番茄去皮切小丁,急火快炒5秒钟;鸡蛋打散调味,加水,小火蒸至七成熟时加上番茄丁,继续蒸熟这道菜就做好了。

功效:番茄蒸蛋非常滑嫩,酸而不腻,如果作为正餐主菜,还可以即兴加上些肉末,味道会更上一层楼。

方法二:

食材:番茄1个、鸡蛋 2枚、盐、鸡精、热水120ml。

做法:

1、蕃茄洗好,鸡蛋2个,鸡蛋打入碗中,蕃茄洗净、切小丁,鸡蛋打散,加入少许盐和鸡精。

2、倒入番茄丁,搅拌一下,加入热水,再搅拌一下,放入微波炉中火蒸5分钟。

3、听见响声就证明可以了,软软的,很香哦!

番茄炒蛋怎么做?

番茄炒蛋是以番茄和鸡蛋为主要食材的家常菜,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爽口、开胃、营养价值丰富。

主料: 鸡蛋150克,番茄300克。

调料: 盐3克,白砂糖5克,味精2克,花生油15克。

制作:

1、蛋打匀,放一点盐,一点水,或是一点酒。这样炒出来会很嫩的。

2、鸡蛋还是炒,热锅,放油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放打匀的蛋,一定拿铲子快搅,没等成块,还有液体时,出锅。

3、番茄切块,不要切太小,维他命会流失。最好放盘里切,这样一来,汁不会太多流走。

4、热锅,放一点油,放番茄,拿铲子切,煸,把汁弄出来。要快。先加糖,再用盐调味,放炒好的蛋,翻匀即可。

番茄的田间管理论文 篇9

关键词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 ;抗性评价 ;摘叶法

分类号 S436.42

Preliminary Study on Leaf Defoliation Method and Field Evaluation for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Speck of Tomato of Four Genotypes

YANG Zixiang SU Yinling MA Jixian

DAN Zhong YANG Long LI Yirong MU Wanfu

(Insititute of Tropical Eco-agricultural Sciences,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Yuanmou,Yunnan 651300)

Abstract Test by comparing 4 varieties of tomatoes disease resistance and disease in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and adopt disease leaves removal method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disea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bbi resource performed better disease resistance, tomato bacterial speck disease of disease severity in plant were lower > middle > upper. Preventing disease with 300 times liquid of 20% thiodiazole-copper SC, supplemented by artificial removal of lower ill leaf measur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ect.

Keywords tomato bacterial speck ; evaluation of resistance ; leaf defoliation method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Pseudomonas syringaepv.tomato(Okabe)Young, Dye&Wilkie]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自1933年在美国首次发现以来,该病在世界各大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1],已在20多个国家有发生报道,可造成5%~75%的产量损失[2-4]。1978年番茄细菌性斑点病造成美国佐治亚州160 hm2番茄欠收;澳大利亚1980和1983年该病严重发生,1985年再度流行[1]。近年来随着我国番茄保护地种植面积的增加,细菌性斑点在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甘肃、山西、新疆和天津等地也相继发生[5-7],并有上升的趋势,据报道一般可造成10%~30%减产,严重的减产在50%以上,对我国的番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8]。目前,国内外对该病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涉及病原形态、检验技术、发病规律、品种抗病性、病害防治和病原与寄主互作的分子生物学等[9-13]。

云南热区由于具有特殊的气候优势,露地栽培番茄产量高、品质优、商品性好,年种植面积约为7 300 hm2,为番茄周年生产集中区。番茄生产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菜篮子工程建设。但近年,在热区番茄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与危害已成为影响和制约该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病主要危害叶、茎、花、叶柄和果实,使番茄品质降低,产量减少。通过2012~2013年在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域调查,发现病害发生与危害以8~11月份最重,可造成5%~50%的产量损失。本研究拟通过4种番茄资源田间抗病性初步评价,并结合病害的发病特点,展开适当部位病叶摘除措施,以期为选育抗病资源,并探索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安全、生态、绿色防治细菌性斑点病方法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番茄品种10号、23号、26号、拉比由云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提供。供试药剂20%噻菌铜SC,购买自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田间抗性评价

试验于2013年9月在云南元谋县农户种植地进行,试验地为多年连茬番茄种植地。试验地管理以农户按照大田栽培措施进行,各小区土壤类型、栽培条件及水肥管理等均匀一致,植株长势良好,试验阶段为盛花期,病害发生盛期。调查以上述4份供试番茄品种资源为对象,以拉比作为对照(CK),采用平行线取样法进行调查。每个品种调查10株,每点调查2株,每株按上、中、下各调查3片叶。病情分级参考韩盛等报道[14],按6级分级标准调查:0,叶片上无病斑;1,0<病斑面积占叶面积≤5%;3,5%<病斑面积占叶面积≤10%;5,10%<病斑面积占叶面积≤25%;7,25%<病斑面积占叶面积≤50%;9,50%<病斑面积占叶面积≤100%。

1.2.2 摘叶法防治效果研究

试验地设于云南元谋县水旱轮作模式种植地,上茬种植水稻。以拉比番茄品种为栽培品种,地块水肥条件良好,栽培管理一致。试验设3个处理:A:20%噻菌铜SC 300倍液喷雾;B:20%噻菌铜SC 300倍液喷雾+摘除植株下部病叶片;C:清水喷雾为对照为。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9个小区,小区间设有保护行,每小区面积约30 m2。以五点取样调查法在每个小区调查10株,统计其发病率,病情分级按6级标准调查。2013年8月24日进行试验前首次田间病情调查,25日根据试验设计进行第1次药剂喷雾、摘叶处理,第1次施药后间隔7 d进行第2次喷药。试验共喷药3次,并于第3次喷药后7 d再次调查病情指数。

nlc202309041322

1.3 数据分析

应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DPS6.5数据处理系统,以新复极差法进行试验数据分析,比较处理间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抗性评价

对供试4份番茄品种的细菌性斑点病发病情况调查,调查结果为:26号病情指数为37.65%,23号病情指数为34.44%,10号病情指数为32.72%,拉比病情指数为19.75%。其中以26号病情指数最高,说明在对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上同比其它3份番茄品种表现最差。而拉比番茄病情指数仅为19.75%,抗病性相对最好,这与实际生产中种植农户反映拉比番茄有抗细菌性斑点优点的说法相印证。从差异显著性上看拉比品种与10号、23号、26号差异极显著,而10号、23号、26号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见图1。

各品种植株的不同部位病情指数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在供试的4个番茄品种植株上,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均以植株下部叶片危害最重、中部叶片发病次之,上部发病最轻。各品种的植株不同部位间差异极显著,这与该病害的发生、流行因素和传播方式密切有关。通过与图1数据分析和比较还可发现,细菌性斑点病的全株平均病情指数与植株中部病情指数相近,病指波动在2.09%~5.68%,如供试的26号番茄品种全株病指与中部病指仅差0.13%。

2.2 摘叶对细菌性斑点病防治效果

摘叶措施对病害防治效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在第3次施药7 d后,以20%噻菌铜SC 300倍液喷雾并摘除植株下部病叶的措施对病害防治较好,防效达56.56%,与单纯喷药的防效37.14%有极显著差异。从病情指数增长率来看,采取摘除病叶+喷雾农药的措施在对病害情的控制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不仅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还提高了防控的效果。

3 讨论与结论

随着番茄在水果、蔬菜市场上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番茄细菌性病害对番茄产业的影响日趋严重,怎样科学、合理、安全地防治病害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在番茄育种工作中,如何迅速培育出商品性好、抗病、逆性强的品种显得非常迫切。试验中除现已在当地大面积种植的拉比番茄外,其余处于选育阶段的3个供试番茄品种也在选育试种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农艺及商品性状,但3个供试番茄品种均在抗细菌性斑点病上存在不足,这是下一步品种在区域推广选择和抗病性选育改良的重点方向。目前该病害的防治以使用化学农药为主,但在实际生产中种植户由于缺乏用药安全意识,存在滥用农药的现象,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且造成了对环境的极大破坏。试验中采取喷药+人工摘除病叶防治的措施后,不仅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还提高了病害的防治效果。虽然摘除病叶+喷药措施只能适当减轻病害损失不能避免病害的发生,但这对于减少环境污染、农药残留、降低病原菌抗药性等还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在生产上进一步示范及推广应用。 在田间抗性评价试验中,3个农艺、商品性状表现较好的番茄品种在抗细菌性斑点病上表现欠佳,还需进一步进行品种筛选和优化。而在植株的不同部位细菌性斑点病严重程度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病害的发生规律。在采取喷药+人工摘除病叶的防治试验措施中,不仅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还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起到了很好的防治作用,较单以喷雾农药防治效果提高了19.42%。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具有传播快、发病迅速、控制难度大、生产损失严重等特征,因此加快抗病品种选育及其防控方法与措施研究,应成为近期番茄病害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 赵廷昌,于 莉,孙福在,等.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及其防治[J]. 植物保护,1999,25(4):56.

[2] 杨春泉.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鉴定和内生生防菌的筛选[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

[3] Yunis H, Bashan Y, Okon Y, et al. Weather dependence yield losses and control of bacterial speck of tomato caused by Pseudomonas tomato[J]. Plant Disease, 1980, 64: 937-939.

[4] 文朝慧,王军平,何苏琴. 甘肃地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的鉴定与检测[J]. 中国蔬菜,2013,(6):68-73.

[5] 冯凌云,赵廷昌,孙福在. 辽宁省发生番茄细菌性斑点病[J]. 辽宁农业科学,2000,6(1):53-54.

[6] 杜志强,孙福在. 辣椒、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国内外研究进展[J]. 植物检疫,1994,6(5):358-360.

[7]丁爱云,时呈奎,郑继法. 山东省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初步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6,6(2):207-208.

[8] 冷 鹏,唐洪杰,钟建峰,等.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与防治[J]. 浙江农业科学,2011,(4):901-902.

[9] Bashan Y, Okon Y, Henis Y. A note on a new defined medium for Pseudomonas tomato[J]. Journal of Applied Bacteriology, 1982, 52(2): 297-298.

[10] 赵廷昌,孙福在,宋文生.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鉴定[J]. 植物病理学报,2001,31(1):37-42.

[11] 范晓静,杨春泉,邱思鑫,等.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生防菌的鉴定、防病及定殖力[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2(4):337-341.

[12] 袁 伟,万红建,杨悦俭,等.番茄Pto抗病基因家族的鉴定[J].江苏农业学报,2013,29(1):225-227.

[13] 张月娟,赵廷昌,杨玉文,等.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感病番茄中蔬四号与无毒蛋白AvrPto、AvrPtoB互作的蛋白[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3):4 939-4 944.

[14] 韩 盛,杨 渡,徐万里,等. 8种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防治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试验[J].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11):2 258-2 261.

番茄塑料大棚栽培定植后管理技术 篇10

1 温光管理技术

1.1 温度管理

缓苗期闭棚升温, 高温高湿条件下促进缓苗, 温度超过30℃时可撤苫降温;缓苗后温度按照20~25℃ (日) 、13~17℃ (夜) 进行管理;开花坐果期采用“四段变温管理”, 具体指标见表1;果实膨大期调节最适宜番茄生长的温度白天23~30℃, 夜间15~18℃, 促进番茄植株健壮生长。

1.2 光照管理

番茄对光照要求较高, 生产中要采取措施增加光照。主要是塑料薄膜要选用新的, 并要经常进行清洁;采用地膜覆盖, 白色地膜既增温, 前期又可增光;适当稀植, 增加单株光照;张挂反光幕, 适当早揭草苫和晚盖草苫, 以增加光照时间;及时整枝打杈, 摘掉老叶、病叶及挡光严重的叶片。冬季日照短, 应早晚适当补光, 可用日光灯、高压汞灯等偏兰紫的灯光补充光照。

2 水肥管理技术

施肥主要以基肥为主, 在第1穗果采收以前基本不再施肥, 当第1穗果开始采收、第2穗果已较大时, 要开始结合灌水进行第1次追肥, 一般667m2追施尿素25kg、过磷酸钙25kg或磷酸二铵15kg。第3穗果采收时再追1次肥。第5穗果采收时追第3次肥, 每次追肥方法和数量同前。番茄冬季生产水分管理, 开始时浇足定植缓苗水。低温弱光时期如不特别干旱, 尽量不浇水。当温光条件转好时, 灌水量要逐次加大, 一般每周灌1次水。冬季应采取膜下暗灌。3月以后每10~15天浇1次水, 大小畦齐浇。浇水应该在晴天上午进行。

3 植株调整技术

3.1 整枝技术

塑料大棚栽培番茄的整枝技术一般采用单干整枝法。单干整枝是除主干以外, 所有侧枝全部摘除, 留3~4穗果, 在最后一个花序前留2片叶摘心。生长期短的栽培茬口可以采用。多穗单干整枝每株留8~9穗果, 2~3穗成熟后, 上部8~9穗已开花, 即可摘心。摘心时花序前留2片叶, 打杈去老叶, 减少养分消耗。为降低植株高度, 生长期间可喷布2次矮壮素, 生长期长的栽培方式可以选择用。

3.2 吊蔓技术

对应种植行拉吊绳钢丝, 在距地面20cm处, 顺种植行再拉1根钢丝。吊蔓时, 将吊绳上端固定在吊绳钢丝上, 下端成45~60°、斜向拉紧固定在下面的钢丝上。然后把番茄茎蔓直接盘绕在吊绳上, 无须再拴在茎秆上。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勒伤”茎秆, 而且在落蔓时操作起来也很方便。

3.3 摘心技术

番茄植株生长到一定高度, 结一定果穗后就要把生长点掐去, 称作摘心。有限生长类型西红柿品种可以不摘心。一般早熟品种、早熟栽培、单干整枝时, 留3~4穗果实摘心。为防止上层果实直接曝晒在阳光下引起日灼病, 摘心时应将果穗上方的2片叶保留, 遮盖果实。

3.4 摘叶技术

结果中后期植株底部的叶片衰老变黄, 说明已失去生长功能需摘去。摘叶能改善株丛间通风透光条件, 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 但摘叶不宜过早和过多。

3.5 疏花疏果

为使番茄坐果整齐、生长速度均匀, 可适当进行疏花、疏果。留果个数:大果型品种每穗留果3~4个, 中型留4~5个。具体措施:第1次, 每一穗花大部分开放时, 疏掉畸形花和开放较晚的小花;第2次, 果实坐住后, 再把发育不整齐、形状不标准的果疏掉。

3.6 保花保果

使用番茄授粉器加强授粉, 它的原理是通过授粉器振动使花粉自然飘落到花柱上而达到授粉的目的。番茄授粉器与传统的授粉方式相比, 具有以下优势:安全性高, 降低激素污染, 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促进坐果, 提高产量, 使用授粉器的平均坐果率可达80%以上;提高果实品质, 果实均匀整齐, 无空心果和畸形果, 产量高、品质好。与激素处理相比效率提高4倍。

4 小结

番茄塑料大棚栽培定植后科学管理是番茄生长和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 做好该阶段的管理工作, 是番茄塑料大棚栽培获得高产优质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白凤朝.番茄早春茬保护地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 2008 (05) :10

[2]宋建华.无公害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3]杜纪格, 宋建华, 杨学奎, 等.设施园艺栽培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4]张蕊, 张富平.蔬菜栽培实用新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2009

大番茄和小番茄哪个营养价值高 篇11

大番茄和小番茄哪个营养价值高

有一句话说“浓缩就是精华”,同样运用到西红柿身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很多蔬菜和水果的营养素和抗氧化成分都是需要阳光来合成的。小西红柿和大西红柿相比,中心部分的比例较低,这样接触阳光就会更充足。而且,小西红柿的皮与果肉连接比大西红柿紧密,这样可提供更多的膳食纤维。

专家介绍,番茄红素和胡萝卜素均溶于油脂,所以炒番茄或者做汤等都很好,生吃吸收率低。如果摄取维生素C,则生熟均可,因为番茄酸度大,有利于维生素 C的稳定,烹调之后损失比较小。如果为获得钾和膳食纤维,也是生熟均可。西红柿性偏寒凉,有清热凉血、生津止渴的作用。要是渴了,吃一个西红柿,非常舒服。

西红柿到底是生吃还是炒熟了更有营养?

西红柿生吃还是熟吃都可以,两种吃法都对身体有好处。只要根据自己的喜好适合自己的健康吃法就是最好。生吃西红柿的时候,更有利于摄取维生素C。夏季口渴时,生吃一个非常舒服。而煮熟后的西红柿因为遇到高温会使番茄红素发生转化,释放量增加5倍,同时因为烹调菜时会加入油,而番茄红素易于油脂的特性使得它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番茄鸡蛋肉丝汤的做法 篇12

番茄鸡蛋肉丝汤的做法

食材明细

瘦猪肉 适量.番茄 适量.鸡蛋 适量.葱花 适量.玉米淀粉 适量.盐 适量.胡椒粉 适量.蔬之鲜 适量.老抽 适量

做法

瘦猪肉切丝放盐、胡椒粉、玉米淀粉、老抽拌匀,要是太干可加一点水。

番茄切小块。

鸡蛋打散。

锅中放少许油烧热,倒入番茄炒一分钟。

放适量清水。

放盐调味。

放入胡椒粉煮沸后再煮两分钟。

放入肉丝,放的时候用筷子划散,煮至肉丝熟。

放入蔬之鲜。

淋入鸡蛋液。

等鸡蛋浮起关火盛入汤碗,洒上葱花即可。

食用价值

据营养学家研究测定:每人每天食用50~100克鲜番茄,即可满足人体对几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番茄含的“番茄素”,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含的苹果酸、柠檬酸和糖类,番茄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维生素B2和钙、磷、钾、镁、铁、锌、铜和碘等多种元素,还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纤维素。

番茄中就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而抗氧化剂可以防止自由基对皮肤的破坏,具有明显的美容抗皱的效果。

番茄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

番茄的田间管理论文 篇13

关键词:梧宁霉素,番茄叶霉病,防效

番茄叶霉病又叫黑毛病, 是北方温室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 可造成减产20%~30%。梧宁霉素作为一种生物农药, 大量应用于防治苹果腐烂病, 为探索其在蔬菜病害上的防治效果, 笔者于2009年初在当地温室番茄上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防治对象为番茄叶霉病, 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对象为番茄叶霉病 (Fulvia fulvo (Cooke) Cif) ;试验作物为番茄“百利4号”本地主栽品种。试验药剂为梧宁霉素0.15%水剂, 辽宁微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为武夷菌素格润20000, 山东潍坊万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北票市蔬菜科技示范园第32号棚, 该棚总长100m, 为钢筋骨架日光温室, 共138畦, 每畦种植番茄17株, 土壤为壤土、pH值6.7, 水浇地, 耕作条件好。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 药剂用量与处理见表1。随机区组排列, 重复4次, 共20个小区。每小区20m2, 小区总面积400m2。

1.4 施药方法

(1) 使用方法。上午11时左右, 大棚内种植的番茄无露滴时开始施药, 采用2台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雾, 1台喷施试验药剂, 另1台喷施清水和对照药剂, 按照试验所需浓度进行喷雾, 植株叶片正反面均匀喷药。

(2) 施药器械。卫士牌背负式手动喷雾器WS-16P, 山东卫士植保机械有限公司生产。

(3) 施药时间和次数。于2009年1月15日, 番茄初果期, 果实约乒乓球大小, 施药1次。

1.5 调查方法

每处理按5点调查, 每点取2株, 定点、定株于施药前调查病情指数, 施药后1d、3d、7d再调查病情指数, 计算防治效果。病情指数分级:0级为无病斑;1级为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5%;3级为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6%~15%;5级为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6%~30%;7级为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31%~50%;9级为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51%以上。

1.6 药效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

将所有数据列表, 对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见表2、表3) 。由表2、表3可看出, 试验药剂梧宁霉素和对照药剂武夷菌素在药后7d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 与清水对照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药后1d梧宁霉素3种浓度与武夷菌素防效相等, 均在34%左右, 无显著性差异。药后3d及7d, 梧宁霉素600倍液与武夷菌素600倍液防效相等, 无显著性差异, 而梧宁霉素800倍液、1000倍液在药后3d、7d与梧宁霉素600倍液、武夷菌素600倍液在5%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1%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2 安全性影响

在番茄生长期间, 梧宁霉素0.15%水剂各药剂处理对番茄作物生长均安全, 未见药害症状发生, 表明0.15%梧宁霉素的试验剂量是安全的。

3 结论

梧宁霉素防治番茄叶霉病在3种浓度下有一定防治效果, 但以梧宁霉素6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该浓度与对照药剂武夷菌素防治效果相当, 而且稀释倍数越高, 防治效果越差。因此, 在使用梧宁霉素防治番茄叶霉病时, 为达到理想防治效果, 建议使用600倍液进行防治, 最好与其他杀菌剂同时使用, 以提高杀菌效果, 控制病害蔓延。

参考文献

[1]王艳.几种防治番茄叶霉病药剂的田间对比试验[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4) :9-10.

[2]严兴蓉.不同杀菌剂防治番茄叶霉病药效试验[J].青海科技, 2006 (4) :14-15.

上一篇:有关宽容议论文素材下一篇: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