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调研分析(共8篇)
XX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XX
社会矛盾化解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部门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肩负着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是社会矛盾化解的主体之一,立足于法律监督职能,才能更好地在社会矛盾化解过程中做到到位而不缺位,到位而不越位,真正与其他机关共同形成社会矛盾化解的合力,真正发挥检察机关在社会矛盾化解中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检察机关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必须正确分析当前社会矛盾的成因,认清法律监督工作与社会矛盾化解之间的内在关系,从检察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出发,认识检察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性,把握检察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着力点,从而增强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性。
一、当前社会矛盾的主要成因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期,也处在矛盾凸显期。特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日益复杂多样的人民内部矛盾日益突显,社会矛盾触点多、燃点低、处理难,因而要了解和掌握社会矛盾的新特点,分析社会矛盾背后集中反映的各种利益冲突,探求产生矛盾的真正原因。当前社会矛盾其主要成因有:
(一)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引发的群体性上访和突发事件增多。当前的社会矛盾触点很多,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保维权、劳资纠纷等都是热点领域,各种矛盾冲突有所增加,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个别单位和部门对这类矛盾纠纷化解不力,不认真对待,随之产生的一些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凸现,导致非正常上访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利益诉求增多,群众交叉攀比态势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但是法治意识滞后。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上访者往往交叉攀比,使各类群体性利益矛盾更加错综复杂,特别是因征地拆迁、企业改制、下岗职工安置等群体利益矛盾引发的纠纷和集体上访,往往是多种矛盾和多种意图的集合体,相互交叉感染,相互攀比联动,化解难度不断增大。
(三)经济利益结构的改变导致社会矛盾主体和形式多样化。由于经济转型和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各种利益诉求引发的矛盾增多,群众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利益个体自发组织起来,一些人抱着“法不治众”、“众怒难犯”的心态,希望通过集体行动,唤起政府的关注,使自身利益能得到政府的确认和保障,从而引发了一些群体性事件,突出表现为群体性越级上访、闹事,这类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表现形式,解决和处置的难度很大。
二、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中的角色和定位
面对新时期新的社会矛盾,要更好地发挥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就必须首先明确检察机关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定位。
(一)检察机关在社会矛盾化解系统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作用。当前我国出现的社会矛盾往往具有历史性和政策性,是全局问题的综合反映,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党政机关和公检法司各部 门、各社会组织都有责任。检察机关的专政性质、法定职能和公平正义的追求目标,都说明检察机关发挥职能,是与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是相一致的,在化解社会矛盾的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
(二)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需要转变检察工作价值观念。任何犯罪在侵害公民个人权益的同时必然是对国家法律秩序利益的侵害,检察机关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要求我们在面对社会矛盾时,必须处理好惩罚犯罪和维护公平正义以及国家本位和个人本位的关系,改变原有的以国家本位身份下单纯追求打击和惩罚犯罪的价值观念,树立维护公平正义和维护国家利益及个人合法利益的价值观念。因而在办案中要更加注重社会效果。
(三)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做到语言文明、行为文明、作风文明。特别在现实社会中,上访申诉的群众,绝大多数是因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或遭遇了不公平待遇,来上访、申诉的群众大多是弱势群体,他们的上访,体现了对检察机关的信任。因此,检察机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确立尊重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态度,始终把执法为民作为自己的坚定信念,作为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的动力源泉,排除外界干扰,依法办事,力求程序与实体的双重公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树立公平公正执法的形象,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检察机关如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检察机关深入化解社会矛盾,最基本、最有力的手段就是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坚持把化解社会矛盾贯穿于执法办案 始终。要注重发挥执法办案的基础作用,依法打击刑事犯罪和职务犯罪,监督纠正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要把执法办案工作向化解社会矛盾延伸,认真开展释法说理等工作,引导和帮助当事人化解积怨,最大限度兼顾各方利益诉求。要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努力减少信访存量,控制信访增量。健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主动了解有无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敏感、热点问题,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注重以调解、和解的方式处理民事申诉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避免矛盾的积累激化。
(一)突出反腐重点,严查职务犯罪。近年来,各地高位运行的信访总量、接连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最为突出,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些大量的信访和群体性事件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职务犯罪行为,如久访不息的背后隐藏着司法不公的行为,拆迁纠纷背后隐藏着官商勾结,企业改制**背后隐藏着中饱私囊,重大安全事故背后隐藏着渎职失职。检察机关来要化解这些社会矛盾,必须要充分发挥查办职务犯罪的职能,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通过严厉查办职务犯罪,以此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预防和减少群众信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要优先查办直接侵害群众切身利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发生在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征地拆迁、移民补偿、抢险救灾、医疗卫生、招生考试等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以及司法腐败案件,更好地保障民生、维护民利,有效地缓解和减少社会矛盾。要贯彻中央提出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败方针,有效运用检察建议等预防手段,及时消除社会矛盾隐患,最 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为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围绕监督重点,强化诉讼监督。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是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的职责所在,也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点,重点是维护好法律的公正和对当事人的公平。
1、要切实加强立案监督、侦查监督。立案监督案件线索,大多是合法权益受到刑事犯罪侵害的被害人提供,这类案件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矛盾很容易激化,检察机关应当高度重视这类立案监督案件,依照法定程序监督侦查机关立案侦查,及时向控告人反馈信息,并且要全程跟踪监督案件进展情况。对于不符合立案侦查条件的,要作好控告人的思想工作,使控告人真心接受处理结果,不留矛盾隐患。
2、要切实加强审判监督。要注重监督纠正涉及民生、严重违反法定审判程序以及审判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导致的错误裁判,并要切实加大提出抗诉、再审检察建议力度。要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积极探索刑事和解、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对于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的初犯、偶犯以及过失犯,尽量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依法从轻、减轻处罚,特别是对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要坚持从宽处理。对裁判正确的案件,协同法院做好当事人服判息诉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增加更多的积极因素。
3、要切实加强刑罚执行监督。监管场所关押的罪犯、犯罪嫌疑人和劳教人员,可以说是不安定因素的火山口。监所部门要积极配合看守所共建依法、文明、人性化的监管环境,维护监管场所安全稳定。要监督纠正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公不廉的问题。要针对监外执行罪犯,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将监外执行罪犯管严管好,保证社会的安定有序。
(三)注重自身监督,促进公正廉洁。检察机关要深层次地化解社会矛盾,首先必须要自身公正廉洁执法。要突出抓好检察职业道德建设。要始终不渝地狠抓纪律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把检察职业道德建设与执法规范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检察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变成执法、司法工作的规则和机制,使检察干警真正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不因检察机关自身的徇私枉法、贪赃枉法而不敢大胆监督别人公正执法而导致产生诸多的社会矛盾。要抓好自身监督制约机制建设。自觉将检察工作置于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之下,自觉地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使检察机关永葆公正廉洁执法,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赢得公信,坚决防止执法不公、不廉问题的发生。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对检察权运行实行监督的有效机制和制度体系,强化对领导干部和执法一线人员的监督制约,加大对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力度,努力形成对检察机关自身执法活动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要坚决把那些违法违规办案,利用职务索贿受贿、徇私舞弊、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害群之马坚决依法依纪从严查处,清除出检察机关,使之从检察机关各个环节上杜绝社会矛盾的产生。
检察委员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制度之一, 作为检察机关业务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 检察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的合议制, 最大的优点是集中大家的智慧在重大疑难问题的决策和重大案件的处理上做出正确的决定, 通过加强集体的监督, 防止处理案件中的不正之风和违法违规行为, 保障正确行使检察权, 树立司法权威, 维护法律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对检察业务建设的规范, 案件质量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本院检委会现状入手, 总结经验, 查找不足, 分析问题, 寻找改革突破口和创新途径, 促进基层检委会充分发挥职能。
一、目前我院检委会的基本状况
(一) 检委会成员和机构设置情况
我院现有检察委员会委员7人, 未设立专职委员, 平均年龄45岁, 全部为法律本科以上学历, 具有丰富的检察工作经验和精湛的业务技能。因我院检察干警较少, 故未设立专门的检委会办公室和专职检委会委员, 同时也未设检委会兼职秘书, 检委会办公室设在公诉科, 公诉科承担检委会办公室的全部具体业务工作, 由公诉科科长兼任检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负责承办检察委员会的日常事务。
(二) 检委会会议召开和议案议程情况
今年以来, 我院检察委员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在议事议案方面取得了扎实的工作效果。到目前为止, 共召开会议3次, 讨论案件6件8人, 组织专题学习3次。所议案件中, 委员们坚持以事实为根据, 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在法律和事实面前当仁不让, 各抒己见, 而且决议结果全部达到正确、公平。
二、检察委员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检委会委员难以充实
实践当中, 由于基层检察院人少案多的矛盾一直存在, 因此也很少有基层检察院能把检察委员会办公室作为检察机关的独立科室, 配备专门的人员, 大部分都是挂靠在其他部门。这样就造成了检察委员会办公室成了别的科室的附属机构, 没有专门人员专门从事检察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业务, 只是需要的时候从其他科室的人员抽调过来进行必要的事务处理, 处理完毕后, 检察委员会办公室就无人问津了。
(二) 议事规程不够规范, 难以保证决策结果的科学性、权威性
严格科学的议事议案规程是提高决策结果质量的重要保障。该规程就是从议事议案内容提请审核开始, 直至决策结果督促落实执行结束, 各环节完整统一, 衔接有序的过程。只有严格规范和恪守既定的操作规程, 才能提高决策质量, 彰显决策效果, 然而目前, 多数基层检察委员会由于人员限制, 办事机构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 只能对议事规程进行了简化, 难以保证决策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三) 检委会责任追究制不健全
检委会决议结果执行后存在一定程度责任不清的问题, 缺乏应有的责任追究制。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提请检委会讨论的议案, 首先由承办人拿出意见, 经科室集体讨论, 然后由分管检察长签字, 提请检委会办公室审议, 检委会办公室经过程序审查并提出法律适用意见, 报检察长决定是否提交检委会。委员们根据提交部门提交的汇报提纲在检委会上讨论, 最后形成检委会决议并对此负责的责任形式。检委会决策过程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这就使部分检委会委员容易产生不够重视的心理,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检委会委员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检委会决议一旦出现错误, 其责任归咎于检察委员会, 但检察委员会实行集体负责制, 从而造成“人人负责, 人人无责”的局面, 出现错案, 就无法追究个人的责任。另外, 由于检委会办事机构的人员比较少, 还是兼职, 造成对案件缺乏细致的审查。
上述问题最终导致检委会议事质量和议事效率难以提高, 基层检委会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检委会工作的改革建议
(一) 充实检委会委员
建立专门的检察委员会议事机构即检察委员会办公室, 设为检察机构的独立部门, 抽调政治立场坚定, 素质较高, 办案经验丰富, 业务水平较高, 责任心强, 法律和政治素养较高, 品德较好, 勇于和善于创新的检察干警进入到检察委员会队伍中来, 专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充实检察委员会队伍的中坚力量, 充分发挥检察委员会会议的参谋辅助职能, 保障检察委员会的有效运转, 提高检委会议事效率, 努力为检委会办事机构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改善检委会委员年龄偏大的不合理局面, 改善检委会的委员队伍, 提升检委会委员整体的素质, 提高检委会议事的效率和决议的质量, 一是建立检委会委员学习制度。要用严格制度、灵活的形式来督促检委会委员加强学习, 及时为检委会委员购买有关新法律法规书籍, 切实将学习作为检委会委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来组织, 坚持理论与实务相结合, 个人自学与集中研讨相结合, 专项讲座与外出培训相结合, 使检委会成员能够及时更新和补充知识储备, 准确把握法律发展动态, 适应新形势, 为正确决策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二是鼓励和要求检委会委员积极参与案件的承办, 加强对检察工作中疑难问题的调查研究, 从而切实提高检委会委员的决策能力和充实的实践经验。充分发挥基层检察院检委会的作用, 正确行使检察权, 更好履行检察职能。
(二) 进一步规范检委会的议事规程, 保证决策结果的科学性、权威性
关键词:检察调研工作;问题及对策
检察调研工作是对检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对策研究,它不仅为基层检察机关领导驾驭全局、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而且为上级检察机关掌握了解基层情况、研究解决基层实际问题提供决策依据。笔者以城固县院为视角,对调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看法。
一、城固县检察院调研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城固县检察院调研工作在上级检察院指导和本院领导的重视下持续健康发展。
二、调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城固县检察院在院党组的高度重视下,调研工作水平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但目前调查研究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干警对调研工作认识不到位,缺乏写作积极性。长期以来,大多数检察干警重业务,轻调研,对检察理论研究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有的干警认为调研工作与文秘工作没有多少区别,普遍对撰写文章没有兴趣,没有热情,缺乏撰写调研的工作信心和积极性。有的干警认为写调研文章不如业务科室办案更容易干出一番成绩来,受到院党组和领导们的肯定和奖励,真正喜欢写、主动写的干警不多。
干警对调研文章没有进行专业培训,缺乏写作技巧性。一方面,缺乏专业的写作素养等原因,绝大多数干警写作方法和技巧严重缺乏。有的干警急功近利,速战速决,有的网上粘贴,应付了事,真正静心学习和琢磨写作技巧的人不多。业务科室干警总以没有时间和精力撰写为由不愿动笔,一些干警虽有写作欲望,但理论功底不够,研究不够深入,泛泛而谈,不深不透,不能充分运用法理,分析、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为调研人员和业务骨干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较少,调研工作中的疑难和困惑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只能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闭门造车,导致调研水平得不到较大提高。
调研和业务工作脱节,缺乏指导性。调研工作与业务工作脱节,缺乏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这些年来,虽然上级检察机关每年都会为基层院指定部分综合调研课题,但是每个院均有自身的特点和各自的工作情况。从工作实践来看,业务部门干警直接与案件打交道,对法律在检察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更能发现法律应用上的困惑和不足,开展调研有其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但由于忙于办案,没有及时、充分转化为调研成果。而专门的调研人员又远离一线工作,无法通过接触办案实际发现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调研课题,使办案与调研脱节,造成调研资源的浪费,影响了工作效率,也使调研作品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
专门从事调研的人员少,缺乏质量较高的调研文章。组织形式上,各自为阵,自发撰稿,缺乏理论研究的氛围。就拿我们院来说,调研工作主要由办公室干警及个别科室业务骨干完成,这些人员都要忙各自的工作,所以主动去写调研文章的时间较少,所以就形成了上级院要求撰写调研文章,办公室要么自己草率应付,要么就下去“催缴”的局面,结果收上来的文章大多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的。所以从近年来调研成果看,我院的调研稿件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质量不高,理论性不强,观点不够鲜明,内容不够充实,问题分析不够深入,法理评析不够透彻,很少有令人叫绝的精品。
三、解决的对策
(一)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要不断教育引导干警认识到加强检察理论研究,是检察机关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前提,是促进检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检察机关的工作,归根到底是靠基层干警去落实和实践,干警对工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矛盾和困惑感受最深,感悟最多。主动地把理论调研作为基层检察院建设和本职工作的重要内容,关注检察實践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通过积极地调研,寻求解决的办法和对策,并将理论研究的成果转化为促进检察工作、增强法律监督能力的现实成果。
(二)要领导重视,广泛发动。领导重视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条件。基层院应将检察调研工作作为各部门工作的重要任务,与部门办案业务工作一起要求,一起布置,一起落实,一起考核。通过邀请上级院调研人员来院讲课、宣传院内一些调研成果等手段,为基层干警理论研究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通过广泛发动和督促检查,形成部门重视,人人参与,自觉调研的良好氛围。
(三)要营造环境,整合力量。基层院要保证调研人员专职专用,专才专用,集中精力从事研究工作,为调研人员配备必要的资料、图书,定期参加培训活动,经常增加新鲜血液,促使调研工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面对“笔杆子”较少的基层检察院,还可以通过部门间的相互协作,来组织整合调研力量。
四要勤学苦练,以点带面。基层检察干警工作任务重、时间少,要做好理论研究工作,只能靠发扬“钉子”精神,挤时间、勤思考,多练笔。挤时间,查阅积累相关资料,掌握最新信息,为检察理论研究奠定基础;勤思考,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办法;勤动笔,将调研的设想及时转换成理论成果,成为指导实践的经验和指南。特别是对年轻干警来说,只要刻苦钻研,持之以恒,加强学习,勤于笔耕,就会慢慢尝到调研成果的甘甜。
行政装备处
检察机关财务工作属于检察机关内部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是保证检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检察职能的充分发挥,对机关事务工作进行合理协调、服务和建议等工作,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保障平台。近年来,“业务立检、科技强检”已成为检察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趋势,而提供优质、高效的财务服务和管理,是促进各项检察业务工作顺利、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加强财务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我院财务工作的特点和两年来工作体会,就如何搞好财务工作,提出几点看法。
一、我院机关财务工作的特点
我院财务工作自2008年9月起,开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以来,所有经费,无论是财政拨款、上级专款、市财政返还案款、预算外收入资金、在职干警和离退休干警医疗费均必须进入市财政局为我院专设的零余额账户后,才能支取现金或直接转账支付。2010年初,我院实行《市院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试行)》之后,院财务工作的工作量陡增,达原来的三倍以上。院财务工作搞得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全院干警的工作效率和检察工作的质量。在院内设机构中,院财务工作与有以下特点:
1、服务性。财务工作是市院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 1
分。市院财务部门是全院正常运转的经费保障平台,必须不折不扣地对上对下、对内对外服务。检察工作范围延伸到哪里,财务工作就要延伸的哪里。主要归纳为“三大”服务:一是为干警服务。检察人员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主体,在分工协作和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为了让干警们全心身地投入检察业务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财务部门必须为全院干警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二是为机关服务。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为保障检察工作正常运转,财务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公、办案条件,美化院容环境。三是为领导服务。财务部门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必须要为领导服务。领导参加会议、检查工作、出差、考察、培训、学习等等,都必须要有经费的保障。领导工作到哪里,经费就要保障到哪里。
2、琐碎性。财务工作就是一些非常琐碎的小事,但是,无数件小事综合起来,就是大事。每一张票据都要认真核对,每一笔款项都要仔细支付。
二、我院财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财务工作对检察机关开展业务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行政经费和办案经费不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院工作的开展。目前,由于经济发展,物价上涨,各项费用开
支加大,再加上检察业务的不断创新,对设备、器材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地财政拨款已无法满足办案和其它检察业务活动开展的需要。
2、报销票据不规范,不完善。部分干警对财务制度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够。如经常出现票据上不签经手人,需要相关领导签字的,没签字等。
3、报账不及时。部分干警对财务制度的及时性要求,认识不够。如经常出现本月报上个月的帐,报前个月的帐,甚至年底报年初的帐。
三、加大我院经费保障工作力度,加强我院财务工作规范化的意见。
1、以争取收入为主攻,全力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经费保障,首先取决于收入,其次是使用、管理。一是要主动向市委、市政府以及财政等部门汇报、介绍检察机关工作特点、业务发展客观需求、经费困难等实际问题,做到与财政、计划等部门常来往、勤沟通、多协调,使所需经费足额、及时落实到位。二是广开渠道,造好预算,争取财政拨款。做到综合该单位实际需要,把预算打满打足,并做到立项有据、理由充分。三是强化办案,争取案款返还。充分运用检察机关办案赃款返还的政策,多办案、多上缴、多返还。四是积极申请,争取上级补助。对于上级专项补助款、扶贫款,要做到早立项、早申请、以获得主动权。同时,对来之不易的经费,突出重点,合理安排,专款专用,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
2、科学管理,勤俭持检。一是管好单位固定资产帐目,保证资产不流失、浪费。二是压缩各种不必要的办公开支。三是规范车辆管理。
检查总结
检察院××年检察调研、检委会、执法检查总结2007-02-01 11:13:10
×年我院检察调研、检委会、执法检查工作继续围绕市院“突出特色创品牌,全面发展争一流”的战略目标,检察调研工作坚持立足于检察工作、服务于检察工作的思路,检委会工作以完善工作机制、提高议事决策效率和质量为重点,执法检查工作以“强化监督,公正执法”、提高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为核心,认真履行为领导决策、检察业务工作和办案工作服务的职能,为我院检察工作的全面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全年共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次,编发《检察调研》期调研文章篇,被上级院及有关报刊采
用篇,其中中央级篇,省级篇,区县级篇;开展专题执法检查次,写出专题报告篇;召开检委会次,讨论案件次件,研究重大事项次,专职委员均提供咨询意见,不同意被采纳件。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⒈认真制定工作规划。遵照市院关于检察调研、检委会、执法检查三项工作要点和考核目标要求,针对我院实际,院党组研究制定了我院二○○五年工作意见和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从总体上对检察调研、检委会、执法检查三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措施和要求,并将三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奖惩。
⒉加强调研工作领导。调研工作领导小组为我院常设机构,负责加强对调研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院领导亲自担任领导小组负责人并组织开展调研活动,在指导选题、审稿、改稿的同时,还积极带头撰写调研文章,全年院领导亲撰
写调研文章篇,占调研文章总数的。
⒊积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针对不同时期检察工作的重点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院积极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全年共开展了以“检察改革与检务保障”、“提高执法能力建设”、“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检察机关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疑难案件研讨”为主题的专题调研活动次,对检察机关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检察改革和加强检务保障、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执法能力和永葆共产党的先进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⒋强化调研工作责任。我院把检察调研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与其他业务工作并重,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并纳入岗位目标责任进行考核。年终对调研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对未完成基本工作任务的则取消所在科室及责任人当评先选优的资格。
⒌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按照执法检
查工作目标方案,进一步落实和加强执法检查措施,认真完成执法检查工作,全年共开展了执行首办责任制情况检查、办理涉法上访案件情况检查、××年立案复查不服检察机关自侦案件处理决定的申诉案件质量检查、××年不起诉案件检查、自侦案件扣押款物专项检查、开展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专项检查、××年至××年月检委会工作情况检查、减假保人犯清理检查等次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并根据检查情况撰写了执法检查报告,及时研究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整改措施和意见。
⒍进一步规范检委会工作制度。今年我院在对历年来的刑事赔偿案件专项清理中,发现我院原制定的《错案责任追究规定》对错案责任主体在责任承担上没有明确的划分,对错案责任的追究也缺少具体的细化规定。根据查找出来的问题对本院原《错案责任追究规定》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修订补充,并对《检察委员会议事规则》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完善,对提请检察委员会研究案件的要求、程序、各环节人员的责任,以及对错案、错案责任、错案责任的追究等进行了明确具体地规定,增强了各环节人员的责任感,强化了对错案责任的追究,规范了检察委员会议事规程。
⒎认真开展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根据高检院、市院的安排部署,我院被纳入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单位。为了使该项工作在我院认真推行,我院成立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试点工作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了《人民监督员制度实施方案》、《人民监督员制度实施细则》和有关监督工作文书。在人大、政协委员中选任了名公道正派、具有一定的法律政策水平的委员作为人民监督员,并组织他们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年月日,我院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在开展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中,我院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及一系列补充
规定开展工作,××年我院进入了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的“三类案件”共计件人,其中不起诉案件件人,撤销案件件人。通过监督,人民监督员均一致同意本院处理意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思路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4年工作计划安排,6月中旬,常委会组织人员组成调研组,在刘**、雷**两位副主任的带领下,到县人民检察院、县公安局、县纪委、县住建局、县政府招标采购中心等单位,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的方式,对我县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以下简称“反贪、反渎”)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1年以来,县检察院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能,积极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案件,维护了国家机关的廉洁性和公共财产安全,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特别是自我县开展“三打两建”活动以来,共立案侦查职务犯罪48件57人,其中贪污贿赂案件30件38人,渎职侵权案件18件19人。经法院审理作出判决16宗案件,定性准确率、有罪判决率均达100%,没有出现一宗错案,案件质量和办案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县检察院还积极做好调研和预防警示教育工作,开展预防调研40多次,举办教育活动182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3000多人次,接受预防询1468人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
二、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县反贪、反渎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立案数呈逐年攀升之势。仅今年以来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案件6件11人,渎职侵权案件5件5人,其中司法机关知法执法犯法人数达11人,占19.3%,比例比往年有所提高。二是犯罪手段日趋复杂化、隐蔽化。特别是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行政审批监督等方面,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的手段呈现多样化、隐蔽化,从表面上看,程序合法、材料规范、账面合理,给案件的查处定性带来困难。
县检察院和相关部门在反贪、反渎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对反贪、反渎的有关法律法规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特别是对渎职犯罪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干部、群众对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工作性质、任务了解不多。特别对渎职犯罪认识较模糊。群众举报线索少,获取案件线索不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源。
2、对查处案件与预防犯罪的关系认识不足,认为预防工作是软任务,办案是硬任务,存在重办案轻预防的思想,预防犯罪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途径方法不多。近年来我县打击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力度很大,但仍然有较多干部铤而走险,预防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没有达到良好的警示效果。
3、县检察院反贪、反渎及预防工作存在案多人少、人员断层、总体年龄偏老等现象。反贪局共6人,其中5人有办案 资格;预防科只有1人,配1个事务官。人员力量不足,影响了反贪、反渎工作的办案效率。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查案力度。县人民检察院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不断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继续把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案件工作放在中心位置。要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查办有影响、有震动的大案要案和窝案串案,严惩贪污腐败分子,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进一步加强预防工作。要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进一步提高对预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深层次、全方位地开展社会预防。一是要结合办案分析研究新时期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规律,对重点行业领域提出前瞻性的检察建议,对相关部门落实检察建议的工作进行跟踪督办,从源头上进一步减少贪污贿赂犯罪的发生。二是要改变重打击轻预防的思想,注重做好平时预防工作,在党政机关开展形式多样的警示预防教育活动,善于发现可能违规的迹象,提前介入做好调查和教育工作,为保护党政机关干部提前踩好“刹车”。三是要充分利用好可公开的办案成果和信息,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大对反腐倡廉和反腐败成果的宣传,增强办案的震慑力,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积极性。四是要切实转变执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自觉克服就案办案思想,坚持办案与服务并行、惩治与保护并重、打击与防范并举,不断改进执法方 式方法,切实做到依法文明规范办案,努力增强办案的综合效果。
(三)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发展的要求,及时优化内部人员结构,调整充实工作力量。要不断提高干警的思想政治素质,牢固确立宪法和法律至上、人权保护、程序正义等执法理念。要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切实抓好专业型、复合型人才的选任、培养和使用,把队伍建设的成效体现到执法办案中。
一、基本情况
(一)检委会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建设逐步走向完备
建立和完善检委会工作机制是检委会建设规范化的前提。2003年市院结合高检院,自治区院议事规则等制度和自身工作实际,在市院原有检委会工作规则的基础上,经过认真修订和完善,重新制定了《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工作规则》,实行检委会委员在会议记录上签名制度,制作印发检委会会议纪要制度、检委会会议决定督办制度等。在9个基层院中,共有7个院制定了本院的检委会工作规范性文件。较为突出的如新城区检察院细化制订了《案件督查办公室工作规则》、《差错案件评定标准及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
(二)机构、人员设置基本到位
目前全市两级检察院检委会人员构成基本符合《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中规定的职数要求。9个基层院中有6个院设立了检委会专门办事机构,除新城区检察院名称为案件督查办公室外,其他院的称呼均为检委会办公室。这些检委会专门办事机构都设在法律政策研究室,并配有兼职秘书一人,承担检委会日常工作。在9个基层院中,市区4院配备了专职委员。5个旗县院由于人员编制较少,还没有专职委员。
两级院共有检委会委员90人,年龄在50岁以上的26人,占28.9%;40岁以上不满50岁的47人,占52.2%;39岁以下的17人,占18.9%。男委员74人,占82.2%;女委员16人,占17.8%。从职务上看,检察长和副检察长40人,占44.4%;反贪局长8人,占8.9%;纪检组长4人,政工科长1人二者合计占5.6%;公诉处(科)长7人,渎检科长3人,侦监处(科)长6人,控申科长2人,四者合计占21%;研究室主任4人,占5%;专职委员9人,占10%;无行政级别的检察员3人,占3%。从文化程度上看,现有委员中,研究生5人,本科学历46人,大专学历35人,法律专业证书4人;另外属于全日制法律专业本科学历的7人,占委员总数的8%。
在9名专职委员中,50岁以上的6人,40岁以上不满50岁的3人。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8人,全部为非全日制国民教育法学专业。从职级上看,正处级1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7人。
(三)会前审查、会务安排、编写纪要和决议督办工作基本到位
全市两级院凡设立了检委会办事机构的,对承办部门提请上会的案件和事项,都能依照检委会议事范围、议事标准进行筛选过滤和程序性审查,凡内容不全或不属于检委会议事范围的案件和事项,必须报请检察长决定,退回议案,交承办部门予以修改、补充或自行处理。凡是符合检委会议事范围的案件和事项报检察长批准,及时安排会议召开的时间,向各位委员发送讨论议案的相关材料,为检委会委员事前熟悉和了解情况,做好充分准备,有利于提高议事和决策效率。两级院对检委会研究决定的案件和事项,都要由检委会秘书编写会议纪要或起草会议决定,并印发各检委会委员和承办部门,以便遵照执行,并通过督办表的形式督促检查相关单位的贯彻落实情况。
(四)其他
目前两级院检委会都是临时召开,由于案件多,办案时限紧,例会制度很难实行。在研究案件时,遇到检察长不同意多数委员意见时,或者不作决定下次再议,或者请示上级检察院,没有报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的先例。
二、存在的问题
(一)检委会人员结构尚不合理
在检委会人员组成方面,按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事规则》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关于规范检察委员会工作的若干意见》,检委会委员的选任,除正、副检察长外,从有利于议事出发,要体现检委会组成人员业务水平的全面性,“有关负责人”应当从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中确定,研究室主任应当是检委会委员,使检委会形成知识结构全面、决策能力强的整体。而我市两级检察院检委会人员组成尚未完全达到上述要求,基本按照其在院里以及部门担任的领导职务配备,“通才”较多而专家较少。有3个基层院的公诉科长不是检委会委员,4个基层院的侦监科长不是检委会委员,两级院10名研究室主任中只有4名是检委会委员。还有4个院因本人工作调动等原因不宜再担任检委会委员,但是又没有及时增补新委员,出现了检委会人数为偶数的情况。检委会委员必备的业务素质错位为“政治待遇”,缺乏任期换届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委员自身没有压力、业务素质要求不高、易上难下,造成客观上的终身制,成分老化,思想僵化。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检委会决策水平和议事质量。表现为议事时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检委会的议事决策功能发挥不到位
一是讨论具体案件多,重大业务事项少。据统计,检委会研究案件比例占到98%左右,而研究其他事项仅占2%。二是重视个案研究,忽视案件整体质量的宏观业务指导。即就个案讨论研究个案,缺乏对某类案件的宏观认识,缺乏对检察业务的经验以及存在问题的查找和思考,鲜有对检察业务实践的宏观指导。三是只重视单一承办部门的意见和信息,忽视其他相关部门的意见和信息。检委会研究案件时,仅吸纳案件当前所处环节的承办人参会,以往其他环节承办人列席检委会的情况较少。存在承办人为支持自己的观点,片面汇报相关证据的情况,这样,不仅缺少相关监督制约环节,而且不利于检委会委员客观全面地了解案件证据情况及各方面意见,势必影响检委会议事水平和议事质量。
(三)检委会工作程序不规范
1.检委会会议记录不规范。主要表现是出席人员名单没有详细写明出席委员,请假委员、承办人员、列席人员,对出席人员仅写姓不写名。个别基层院检委会记录字迹潦草,记载内容过于简单。
2.检委会档案资料不全。个别基层检察院除检委会记录外,提请检委会研究事项审批表、提请检委会讨论案件报告、检委会决定督办表、检委会会议纪要等其他资料不完整,资料归档工作不规范。
3.检委会会议纪要制作不规范。检委会会议纪要应当是一案一纪
要。检查中发现一份检委会会议纪要记录多个案件的情况,纪要发送到相关部门后,将无关案件的研究内容和信息存人卷内,不符合检委会记录内容严格保密的工作要求。
三、当前改进措施和今后改革方向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提高检委会工作质量和效率,必须加强必要的业务知识和检委会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应有计划地安排检委会委员学习法律法规和法律政策,以前瞻的理论为指导,研究检察工作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定期、不定期有选择地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使检委会委员有了解和学习相关专业问题的条件,还应特别加强对专职委员的培训,以提高检委会的整体决策能力。
(二)进一步规范检委会人员构成,提高检委会成员的素质
检委会是检察机关业务决策和指导的重要机构,应当通过其议事水平和决策的正确性表现出它在业务上的最高权威,这就要求检委会委员是检察业务的专家。因此在检委会人员选任方面,应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按行政职务确定检委会委员的不科学做法,除本院业务领导、业务部门主要领导外,可以将某些具有丰富办案实践经验和较高的法律政策水平的普通检察官吸纳到检委会中。
应适当扩大检委会委员的名额。根据《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和实际工作需要,我们认为在考虑辖区人口密度和单位干警人数的基础上,市院检委会人员名额以13人为宜,市辖区级院以7-9人为宜,县级院以5-7人为宜。
(三)在议事范围上,要限制案件讨论范围,增加业务指导分量
1.对检委会议事范围建议作适当限制。要尊重司法规律,同时顺应主诉、主办检察官制度的实行,对案件事实问题一般不作讨论,而由承办的检察官以及分管领导通过直接审查证据材料建立内心确信来把握案件事实,避免相关人员通过“上检委会”推卸办案责任。
2.要适当限制案件办理前期对案件的研究处理。法律或司法解释并没有规定案件在侦查或逮捕不能提请检委会研究,但是,如果在侦查或逮捕时,检委会经常对案件性质、适用法律等提前讨论并作出决定,容易导致“先入为主”及“提前定案”,使检察机关侦、捕、诉分开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难以发挥效用。一旦起诉时根据新的情况改变了原来研究的结论,又容易产生检委会决议的不严肃问题,从而给检委会权威带来负面影响。
应定期对检察业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查研究,形成书面材料提交检委会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措施,指导检察工作。同时,检察机关每年工作报告也要在检委会上研究,所以应适当扩大列席会议人员,以便调动干警关心整体检察工作的积极性,集思广益。
(四)在议事程序上,应当使检委会讨论重大案件和重大业务问题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
应健全检委会成员的回避制度。检委会成员本来属于法律规定的回避对象,但因检委会制度运作本身的特点,当事人难以行使对检委会委员的申请回避权利,从而使检委会成员的回避基本上依赖于自行回避。“任何人不能充当自己案件的法官”,回避制度不健全,势必由程序不公正导致实体不公正。因为有的检委会成员与案件或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容易导致某种偏向;原来处理该案的检委会委员,也容易为维护自己的威信而坚持原处理决定。健全回避制度,主要是进一步明确必须回避的范围。每次研究案件时,首先由检委会秘书提出回避要求,给予有关人员一个申请自行回避的机会;同时可以探索告知当事人对检委会成员申请回避权并使其能够有效行使此种权利的方式。
应加强检委会讨论案件和其他业务问题的准备工作,注意发挥研究室和检委会办公室办事机构的作用。真正做到集思广益,对重大疑难案件的处理,除业务部门的意见外,研究室或检委会工作机构应对提交的案件进行预研,形成较为成熟的意见,这两种意见同时提供给检委会,供检委会成员参考。
应当建立和坚持例会制度。例会制度是自治区院考核的指标之一,是使检委会工作规范有序和制度化的要求,对于检委会的有效运作和促使办案部门提高办案效率具有积极意义。为灵活起见,可以规定每半月召开一次,必要时可以临时或延期召开。
(五)在议事方式上,应考虑检委会工作的外部监督问题
目前检委会实行的是相对封闭的议事方式,多数检察干警对检委会讨论的案件不知情,检察机关内部对检委会工作难以实施有效监督,而且外部监督也不充分。在调研中,有的同志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一是对基层院请示的案件,可安排该院分管检察长和办案人员列席旁听上级院检委会,既可起到监督作用,又可提供具体信息协助决策,有利于检委会委员“兼听则明”。二是对一些疑难案件,在不违反保密原则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要求助检员以上干警列席旁听,这样能够对干警起到以会代训的业务培训作用。三是对党委、人大和上级检察院交办或需上级机关帮助协调的案件,邀请党委、人大和上级机关领导列席检委会,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协调解决;对提请上级检察院复议、复核的案件,邀请有关政法机关的领导和相关同志列席检委会,既有利于相互制约,又便于沟通情况,达成共识。
(六)在责任落实问题上,要强化责任机制
权力与责任应当是并存的,要避免出现“人人负责却无人负责”的情况,必须强化检委会研究重大案件的责任追究机制。
首先,应明确承办人、部门领导、分管检察长、检察长这一基本责任链,在集体负责制的基础上,实行个人负责制,出现问题后,首先循这一责任链追寻各自的责任。
其次,对每位委员发表的意见都逐一详细记录在案,如非因客观性原因导致检委会决策错误,既要追究集体责任,又要追究影响正确决策的委员的个人责任。
最后,必须规定检委会委员的任免期限,废除终身制。检委会委员可与检察长的任期相同,同年考核,同年换届。检委会委员应向全院干警述职,实行优胜劣汰。合格者连任,不合格者落选,使其有竞争、有压力,以增强检委会委员的责任感,也有利于责任机制的贯彻。
http://weinan.hsw.cn/ 13-03-05 12:27 进入论坛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 定制,3元/月!
华商网渭南讯(通讯员 李王宁)自2013年1月1日起,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规则将全面实施,公诉工作作为检察机关的核心业务工作之一,如何应对、贯彻和落实这一新法规定,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俗话说:“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建设是事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华阴检察院公诉人队伍情况的汇总,归纳出我院公诉人队伍的特点,引申出我院公诉人队伍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从而保障华阴检察院公诉事业健康发展。
华阴检察院公诉队伍的基本情况
2010年,华阴检察院公诉科共有干警3人,均为女性,均为本科学历,其中40-50岁1人,30-40岁1人,30岁以下1人,检察官2人,助理检察员1人,主诉检察官1人,副科级1人,科员2人,通过司法考试1人,公诉科长担任检委会委员;2011年,我院公诉科共有干警4人,其中3名女性,1名男性,其中40-50岁1人,30-40岁1人,30岁以下2人,其中本科学历2人,1人进修研究生学历,1人为硕士毕业生,检察官2人,助理检察员2人,主诉检察官1人,副科级1人,科员3人,通过司法考试2人,公诉科长担任检委会委员;2012年,我院公诉科共有干警4人,其中3名女性,1名男性,其中40-50岁1人,30-40岁1人,30岁以下2人,其中本科学历2人,研究生学历2人,其中检察官1人,助理检察员2人,主诉检察官1人,副科级1人,科员3人,通过司法考试2人,公诉科长担任检委会委员。
华阴检察院公诉队伍呈现的特点
人员年龄跨度大。2010年、2011年,公诉科60年代1人,70年代1人,80年代1人或2人,干警的年龄相差近十岁左右,几乎近一个时代。2012年,公诉科60年代1人,80年代3人,年龄跨度近二个时代。公诉队伍断档问题突出。
女公诉干警人数居高。2010年,公诉科女干警3人;2011年公诉科女干警3人,男干警1人;2012年,公诉科女干警3人,男干警1人。女干警占公诉队伍的比例居高不下,体现公诉业务对女干警的内在需求。
队伍整体素质较高。2010年,2名检察官,1名助理检察员;2011年,2名检察官,2名助理检察员;2013年,1名检察官,2名助理检察员,1名书记员。具有检察业务资格比例驱高,且1人具有主诉检察官资格。并且,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2011年、2012年研究生学历2人。均体现出我院公诉队伍的整体素质较高。
公诉队伍相对稳定。虽然有人员调动影响,但整体而言,我院公诉部门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人员配备,对于那些业务能力强,工作积极性高,有事业心和上进心的骨干力量,并未轻易调动,确保了队伍的整体稳定。
华阴检察院公诉队伍存在的问题
人员相对不足。我院公诉部门面临着案件多人员少、新手多骨干少的状况。近三年来,我院公诉科受理案件在110-130件,然实际办案人数一直只有3人,由于案件多人员少,平均每名办案干警都必须同时办理多件案件,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这不仅不利于干警的身心健康,更严重的是可能会影响案件质量。
职级待遇落实滞后。我院公诉干警3-4名中,其中副科级检察员1名,其余均为科员。对公诉干警在解决职级的进度上,落后于其他部门的同志,没能更好的调动公诉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我院主诉检察官年办理案件均达到科室办案数量的近一半,然并未对其落实出庭补贴,办案和不办案实际区别不大。
专业化、综合性公诉人才缺乏。公诉工作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要求公诉人不仅要精通法律,而且要掌握自然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然我院公诉干警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虽然我院干警大都具有本科学历,且大多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但大都只是对自己业务范围内经常用到的刑事法律、民事法律比较熟悉,对经济法、行政法、知识产权法、金融法、信息化等领域比较陌生,办案实践中缺乏综合运用多学科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同新形势下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需要还有距离。
出庭支持公诉水平良莠不齐。公诉人的主要职责是代表国家出席法庭,指控犯罪,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这就必然要求,一个优秀的公诉人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当具有良好的出庭抗辩和应变能力。自2010年以来,我院将新招录人员充配到公诉一线,虽然增强了公诉队伍的力量,提升了整体素质,然由于年轻干警工作时间短,缺少实战经验,出庭公诉时少了与辩护人的激烈对抗,应对答辩水平还有待提高。
加强华阴检察院公诉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规范人员配置。伴随新刑诉法实施后,简易程序的案件全面出庭,公诉部门人手不足的问题更显突出。上级院应监督基层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调配工作人员数量,按照“公诉部门的人数应当是全院人数的15%以上”这个标准为公诉部门调配、充实人员,确保公诉部门办案所需的基本人员数量。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1)定期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推动队伍专业化建设。通过开展优秀公诉人评选、理论研讨、公诉论坛、庭审观摩、案例评析和业务竞赛等活动,切实加强公诉人证据审查判断能力、法律适用和政策运用能力,全面提高公诉人办理疑难案件水平和创新发展能力,并将其纳入考评体系。(2)建立健全长效培训机制,加强队伍素质化建设。定期集中开展专题电视网络培训、优秀公诉人研修班等培训活动,提高公诉人的理论水平,着力培养专业化、专家型的公诉人才。
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干警待遇。(1)适当增加公诉人员相应的经济待遇。如给予公诉人员适当的办案津贴和出庭补助,主诉检察官适当的津贴等。(2)给予公诉人员相应的政治待遇。在评先、评优以及职务晋升等方面,应适当向公诉部门倾斜,切实解决公诉部门落实职级滞后的问题。(3)落实公诉工作必须的设备、经费和安全保障。针对办案成本逐渐增高的实际,应酌情提高公诉部门办案经费,确保有充足的办案经费。同时要适时更新办案装备,确保办公车辆、笔记本等必备的硬件满足公诉工作需要。
如何破解公诉办案力量与任务的矛盾
时间:2008-08-1
3作者: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如何破解公诉办案力量与任务的矛盾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检察机关的专题调查报告
为理性地认识、剖析和破解公诉工作中办案力量与办案任务之间存在的突出矛盾,常州市检察院组织了专项课题调查组,到全市各基层院,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问卷调查等形式针对全市检察机关公诉工作开展调研,全面掌握一线办案人员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
一、基本情况
(一)常州市公诉队伍情况。
1.基层公诉办案力量配比情况。常州市七个基层检察院共有公诉办案人员78名,其中除金坛、溧阳、武进三院公诉科单列外,其余四个区院捕诉合署办公(即批捕、公诉案件在同一科室办理),该数据还包含这四个区院的侦监、监所检察人员,实际办案人员58名。各院办案人数占该院在编人数的比例从8.3%至18%不等,反映出全市在公诉办案人员的配比上有欠均衡。
2.公诉办案人员综合结构情况。在年龄结构上,30岁以下的26人,占33.3%,40岁以下的62人,占79.5%,是一支年轻的生力军;在学历结构上,本科以上学历73人,占93.6%,硕士研究生20人,占25.6%,呈现出队伍整体的精英化;在从事公诉工作的时间上,5年以下的占51.3%,有待逐步走向成熟,10年以上的占28.2%,5年至10年的相对较少,断层现象突出。
3.公诉人员流动情况。三年来公诉部门人员流动频繁,经统计共流入48人,流出44人,相当一部分因职务晋升、挂职锻炼等原因被调离公诉岗位。常州市院公诉处极为典型,三年来人员流动幅度达21人次。
(二)三年来全市办案情况。
1.办案任务情况。2005年到2007年,全市共办理公诉案件10940件17754人,捕诉合署办公的四个区院还办理批捕案件4243件6738人,三年人均办案量分别为70.9件116.8人、81件129.2人、84.5件135.4人。剔除批捕案件,三年人均办理公诉案件数量均在50件以上。有的基层院办案量相当可观,2007年天宁区院人均办案数达125.5件205.8人。
2.工作状态。全市公诉部门普遍反映公诉任务重,人手不足,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为应付繁重的工作任务,加班加点是常态。有的提前上班、推迟下班,有的把工作带回家,有的组织集体加班,有的同志双休日从未休息过,如为准备流程执行全面检查,全市公诉部门不得不集中加班半个月至一个月,甚至通宵加班,以完成数千册案卷的装订工作,次日还得照常开展办案工作等任务。可以说,全市公诉人员正处于体力和精力极度疲劳的状态。
(三)对正常办案负荷的理性剖析。
为了对目前的超负荷工作状态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同时为该困境的有效破解作好铺垫,有必要对正常的办案负荷(年人均办案量)进行理性剖析。
1.成熟公诉人的界定。一名成熟的公诉人,集技术性、综合性和经验性要求于一体,必须具备扎实的法律理论功底、广博的社会阅历知识、娴熟的公诉业务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案件实体和程序上的把握能够做到精准得当,实现办案综合效果的最大化。一般而言,成为一名成熟的公诉人至少需要经过5年时间的历练。
2.一般公诉案件的工作内容分解。按照公诉办案流程的要求,公诉人平均办理一个公诉案件起码要经历以下程序:开具相关告知文书(权利义务告知书、审查起诉期限告知书等)、阅卷、制作阅卷笔录、提押讯问(有时需询问有关证人或补证)、制作案件审查意见书、集体讨论、制作起诉书、公诉意见书、示证提纲(运用多媒体示证的还需另行制作)、辩论提纲、出庭前阅卷工作、出席法庭(非简易程序)、案结梳理装订卷宗等工作。在办案中,有的还需必要的时间提前介入、查阅资料、协调、汇报等。即便是简易程序或简化审案件,在公诉办案流程的要求下,对工作量的削减作用不大,简化审案件有时甚至更为繁琐。在此,可以合理地确定一名成熟公诉人完成一件“一般公诉案件”(指单人单一性简易案件)的各项工作累计至少3个工作日。
3.年人均办案量的核定。案件性质(是否共同犯罪、是否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直接决定案件的办理周期,而办案周期与年均办案量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根据近年来发案规律,有近1/3的案件是两人以上共同犯罪案件,近1/4的案件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其余为单人单一性较简单的不需要补充证据的案件。保守估算出的各类案件办案周期如右表所示。由此,可作相应的数学计算,即设定A为年人均办案量,则(5/12)×A×3+?穴1/3?雪×A×6+?穴1/4?雪×A×12=250(一年工作日以250日计),得出年人均办案量A=40件。即一名成熟公诉人的年均合理办案量为40件,而常州市公诉人队伍的实际情况是成熟公诉人仅占50%左右,且批捕案件及办案之余的其他工作、学习、会议等也要占用相当一部分时间,因此,年人均办案量40件仅是理想状态下的一种测算,实际上还应低于这个测算结果。这显然与前述2005年至2007年实际办案任务情况形成极大反差。
(四)易引发的不利后果。
1.不利于案件质量的保障。在当前“诉讼爆炸”的年代,承办人手中待结案件常常在七八个以上,做到主罪主证复核已属不易,而如此办案与我们一贯强调的“铁案”意识是有差距的,存在出现案件质量瑕疵的隐患。
2.不利于法律监督职能的强化。承办人的精力过分集中于是否构罪、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等较低层次的分析判断,办案中即便发现了监督线索,也会碍于紧张的办案节奏而延误良好的监督时机,或者延误跟踪监督动态而丧失监督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常州市追诉数据占案件总数的比重远低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甚至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
3.不利于办案综合效果的体现。如何顺利地审结案件成为首选,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刑事政策得不到有效贯彻。比如对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的案件,检察机关可以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但相对不起诉程序相当繁琐,导致许多承办人宁可移送法院判处缓刑、单处罚金或免刑,也不愿意提出相对不起诉。
4.不利于公诉干警的身心健康。长期高强度的工作普遍造成了各种身体疾患,而且基于个人独立承办的特点以及责任追究的方式,公诉人员内心也承担着沉重的心理压力,长期处于焦虑、烦躁状态,职业倦怠现象突出。
5.不利于公诉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繁重的办案工作任务占用了公诉干警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无法保障学习、总结回顾、撰写理论调研文章等自我提升方式的实现,无法达到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理想状态,势必造成业务能力建设的滞后,这与保持公诉队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背离。
常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员从事公诉工作年限比例图
5年以下占51.3% 5年至10年占20.5%
10年以上占28.2%
二、原因剖析
1.客观上案件数量暴增,而公诉干警规模未有改观。自2003年以来,常州市刑事案件进入高发期,且公安机关以起诉案件人数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该指标每年都在增长(设定的增长幅度不尽合理),直接导致受案数量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2005年至2007年三年的办案总数是1983年至1985年三年“严打”期间办案数量的4.16倍,是1994年至1996年三年办案数量的2.15倍。反观常州市公诉干警规模,却未有相应的扩充。
2.外来人口、流动人口犯罪比率高,增加了办案工作量。目前,常州市办理的刑事案件中,外来人口、流动人口犯罪的比例达70%以上,增加很多司法成本,特别是司法人力成本。办理这样的公诉案件,告知繁琐、取证困难,如常常要为核实是否未成年人而跋涉千里,涉及少数民族犯罪嫌疑人的,还须联系聘请翻译人员等等。
3.公安移送案件质量下滑明显。公安警力相当吃紧,办案力量和办案机制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特别是公安撤销预审机构之后,导致多头移送起诉案件。基层派出所办理的刑事案件质量粗糙,退查案件大幅增长,牵扯了公诉人员大量的精力。
4.公诉队伍流动性较强。如前所述,公诉部门基于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等因素,容易使一些优秀的公诉人员脱颖而出,进而因提拔、晋升、轮岗交流等因素脱离公诉队伍,造成队伍整体出现断层,不利于年轻公诉人员的成长、成熟,削弱了整体办案力量。
5.书记员配备达不到要求。常州市检察机关书记员的配备远达不到公诉办案的要求,形成不了有效的支持和辅助作用,检察员既要办案又要承担书记员工作,而有的院不得不让书记员代行检察员职责以解决办案力量不足之矛盾。
6.其他原因。(1)其他工作任务繁重。公诉部门除了办案,还有大量的行政、案外延伸工作(社会综治、帮教)、宣传、调研等工作以及各种形式的会议、活动等。(2)存在抽调公诉人员的现象。规模不大的院基于“全院一盘棋”的整体作战思路,其他工作往往还要抽调本不宽裕的公诉人员。(3)普遍存在工学矛盾。虽然在课时上对求学公诉人员有所限制,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其他人员的办案压力。
三、认识上存在的一些误区
(一)价值引导上的误区。将办案数量多寡作为评价标准之一,过多地对办案数量多的公诉办案人员作正面评价,这种引导方式易引发前述诸多问题,在牺牲办案人员身心健康的同时,埋下了案件质量隐患,弱化了法律监督职能。
(二)“存在即合理”的思维误区。公诉办案人员任劳任怨、加班加点,常年处于超负荷状态,有时却被习惯性地认为属正常现象。这种看法对客观事实是尊重的,但对理性认识毫无疑问是肤浅的,也是这种现象得以长期存在、无有效改观的重要原因。
(三)体制、制度考虑上的误区。在人力资源的分配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部门间忙闲不均;在经济待遇上,“同酬不同工”,干多干少得不到区别体现;在“评先评优”特别是年终优秀人员的评选上,给各部门的名额几乎是按人数比例分配。
(四)公诉职能认识上的误区。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公诉办案属走走程序”、“公诉案件谁都能办”等等说法,否定了公诉职能于刑事诉讼中的重要作用,挫伤了公诉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公诉办案力量与工作任务平衡发展的思考和对策
公诉办案力量和工作任务的极端不平衡是困扰基层公诉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症结,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从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多层次思考两者的平衡发展。
(一)长远、宏观上的考虑。
1.加强对检察专项编制的宏观调控。当前,公诉工作任务的增加是普遍现象,但与之对应的编制却相对稳定,特定时期甚至减少政法干警的配置,已完全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所以应当针对人口增长速度和区域性经济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以及社会治安状况、法治环境等进行全面分析,着力增加政法警力的投入,同时增强编制分配和使用的科学性。在常州检察专项配置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全市大概有400个编制,现在全市一年的办案量数倍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市检察编制数却仅增加50%左右,公诉部门编制的增幅还不到50%,为此若能相应地将目前全市600余个编制增加到800个,将大大缓解目前面临的办案压力。
2.恢复公安机关预审机制。刑事案件侦查完毕后,通过预审部门的审查进一步保障了移送案件的质量,有效缓解了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工作的压力。因此恢复预审机制极为必要。
3.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恢复壮大传统优势。随着检察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案外工作充斥了本就满负荷的日常办案工作之内,如刑事和解、案后帮教等工作。这些工作完全依靠司法部门来完成是不现实的,应当纳入整个社会的工作框架内,当务之急是必须建设和壮大基层调解组织、社区矫治中心等配套机构,切实合理地配置机构职能。
4.正确把握刑事打击的范围。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应当契合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司法资源充盈度、社会治安态势等多重因素。当前,现有司法资源已是疲于应付,而有些案件的立案标准却未作相应调整,十余年未变。如约占全市刑事案件47%左右的盗窃案件,犯罪数额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的就占了相当比例,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将数额在2000元以下的盗窃案件纳入治安处罚调整范畴,作非犯罪化处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5.改革用人机制。可以借鉴法院的做法,实行检察官与书记员序列分开,对书记员单独招录,专门从事辅助性的工作,从而保证办理公诉案件的质量。
(二)近期检察机关内部可操作层面上的探索。
1.整合内部资源。用好现有检察专项编制,杜绝吃编制空额的现象,同时要根据编制空额,及时招录充实到公诉办案一线;科学合理地测算不同部门、岗位所承担的工作量,避免出现忙闲不均的现象;要求每年新进人员先到公诉部门锻炼一至两年,然后根据其工作能力、适应能力确定岗位,确保公诉队伍的精英化。
2.配置辅助人员。可尝试在招考检察系统的公务员过程中,对进入面试而未获录用的人员,聘任为合同制辅助人员。一是这类人员一般具有良好的法律、道德等综合素养,就当前所面临的就业形势看,这些人员会对这个岗位予以考虑;二是可切实帮助承担公诉部门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如文书填写、复印盖章、送达、卷宗整理归档等;三是不用列入单位编制,对单位而言无后顾之忧。
3.确立并贯彻应有的激励机制。在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等待遇上,名额的分配应当考虑向办案一线倾斜;经济待遇上,也应力所能及地有所照顾。
4.关注和改善公诉人员的身心健康。应当努力提高公诉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积极帮助解决其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其履行职责解除后顾之忧;应当注意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将人文关怀、心理调节等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证办案人员双休日和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对基层一线办案人员和身体有疾患的办案人员实行强制性休假制度,同时建立健全节假日加班和工作日加班的审批制度;妥善处理检务公共关系,正确引导舆论,及时疏导、缓解办案人员履行职责时遇到的社会压力。
(课题组成员:李乐平蒋益 杨长青 刘敬兵)
浅谈县级检察机关内设机构的设置
浅谈县级检察机关内设机构的设置
浅谈县级检察机关内设机构的设置
白云
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地方各级检察机关的机构设置,可以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置相应的业务机构。按照此规定,我国县级检察机关自1979年以来内设机构的设置,除了不设行政装备、研究、监察等部门以外,其它主要业务科(处)室与市级、省级甚至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几乎都层层对应,上下一致。尽管其间对机构设置进行过一些调整,如县级检察机关不设技术科,增设政治协理员或政工科等,但主要业务科室仍然是对口管理。实践中,这种机构设置的模式虽然具有上下级便于业务管理,科与科之间案件管辖划分明确等优点,但是,由于县级检察院属于基层检察院,存在有人员编制少,管辖权限小,年受理案件数量相差幅度较大等许多自身的特点,其主要业务科室的机构设置和上级检察机关对口设置,就存在有很多不适应。
一、科室设置多和人员编制少的不适应。检察机关的人员指数是按照地区人口比例数确定的,由于县级检察机关所在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所以,县级检察机关人员编制一般都并不多,加之,近几年来,检察机关跟随地方党政机构的人事改革,检察人员又几次受到大幅度的裁减,年龄稍大一点的检察人员都被减了下来,使本来就并不算多的检察人员剩余的更少。而进人渠道,由于《检察官法》实施以来,标准提高,程序繁多,首先必须是法律本科,其次必须通过全国统一组织的司法考试,再次必须通过省级检察院组织的统一考试,还要通过市级检察院组织的面试,而所有的这些参试人员至今为至,还都限制为行政事业单位且享受财政负担工资的人员。如此重重的难关不说,检察机关招考的时间又一推再推,所以造成了几乎所有的县级检察机关都存在有人员编制少且又严重缺编,而又及时得不到补充的情形。这种情况下,要求县级检察机关对口设置和上级机关业务处室同样多的科室,对县级检察机关来说确是一件很难办的事。目前分、市级检察院设置的处室有政治部、办公室、研究室、侦查监督、公诉、反贪局、渎职侵权、控告申诉、民行检察、监所检察、法警、技术、行政装备等13个处室,除去研究、行政装备、技术3个处室,要求县级检察院和分、市院对口设置的还有10个科室,虽然规定人员较少的县级检察院可以免设政工科,但必须设立政治协理员,实际上和只配备一人的政工科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在这种人员少、又必设科室多的情况下,县级检察院为了落实上级检察机关的规定,只能近乎平均地分配科室人员,一年内只办一两个案件的科室也要配备两个以上人员,否则办案就不符合法律规定,而一年内要办理上百起案件的科室也只能配备三、四个干警,县级检察机关的办公室与上级对口的有办公室、研究室、行政装备等多个处室,但大多数县级检察院办公室配备人员也只有两个人,笔者了解到,能如上述人数安排科室人员的都为人员编制较多的县级检察院,事实上只配备一人的科室在县级检察院并不是少数,显然在这种设置下,客观上势必造成某些案件多,工作量大的科室人员紧张,效率低下,而另一些一年中只办几起案件的科室,干警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人力、资源方面都存在有很大的浪费。
二、有些科室的设立与县级检察院现有的管辖权限不适应。县级检察院的机构设置目前一般设有政工(政治协理员)科、办公室、侦查监督科、公诉科、反贪局、渎职侵权科、控告申诉科、民行科、监所科、法警大队等9至10个检察科室,笔者认为,根据县级检察机关的检察职能,有些机构并不适应县级检察机关单独设立。如县级检察院的民行部门只承担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的审查和初查,发现确有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可依法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这种规定,其本意可能是为了防止县级检察院滥用抗诉权利,而只授予县级检察院有提请上级检察院抗诉的权利,而没有直接抗诉的权利,但也正因为有如此规定,本来已由县级民行检察部门查明弄清的案件,提请到上级检察院后,上级民行检察部门为了保险起见,还需要对案件进行重复的审查和调查,结果导致大量的案件积存在上级检察院而久久不能够抗诉,案件申诉人出于心情焦虑又到上级检察院催办案件,久之,使案件申诉人逐渐对县级检察院失去信心,出现了县级检察机关的民行部门无案可以受理的尴尬局面。
三、修订、修改《刑法》和《刑诉法》后,特别是检察机关的侦查管辖权发生改变后,有些检察科室的职能已由全力办案转变为着力寻找案件线索,也无必要再单独设立。如渎职侵权检察科,虽然说刑法在修订时将渎职罪单列一章表明对惩治渎职罪的重视,但在免去重大责任事故的侦查管辖权后,近几年的办案数字表明,县级检察院年办理渎职侵权案件最多也就是一至两件,且真正被起诉、被判刑的更是微乎其微,渎职侵权部门办案人员的大部分时间几
乎都放在了寻找案件线索方面。而一但受理了案件,由于多数案件并不只是单一性质的犯罪而表现为多种犯罪相互交叉,如渎职犯罪往往伴有受贿、挪用等行为,结果又形成了由渎职侵权检察科和反贪局两个业务部门进行侦查的情况。这不仅在侦查的指挥上容易造成不协调,且容易遗罪漏罪,造成打击不力。
三、关于县级检察院机构设置的建议:笔者认为:鉴于县级检察机关人员编制少,管辖权限小,业务科室之间受理案件数量又相差较大的情况,为了充分利用县级检察院的人力、物力,使每一个人、每一个科室都能够真正发挥其职能作用,县级检察院一般设置五至六个科室为好,其机构设置可作如下改革:
(一)将民事行政检察科与控告申诉检察科合并设为控告申诉检察科。其民行检察职能由控告申诉检察科履行。根据人民检察院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民事行政检察科是受理和承办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依法提出抗诉等工作。控告申诉检察科是承办受理、接待报案、控告和举报,接受犯罪人的自首;受理不服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不起诉、撤销案件及其他处理决定的申诉;受理不服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受理人民检察院负有赔偿义务的刑事赔偿案件等工作。虽然两个科室受理的案件有民事、刑事之分,但其在受理后审查、初查、案件分流等程序上却有很大的一致性,所以将民事行政科与控告申诉科合并为一个科后,不仅可以符合一个窗口对外的要求,而且可以提高办案效率。
(二)将渎职侵权检察科与反贪污贿赂局合并设为职务犯罪检察科。反贪污贿赂局作为检察院的最大的科室,按照规定应配备检察院编制的18以上人员,但长期以来,因检察院设置机构过多,在职干警几乎平均分配在各个科室,所以反贪污贿赂局的配置人员一直都很难达到这个标准,而渎职侵权检察科由于检察机关不再管辖重大责任事故案件后,年均受理案件很少,办案人员一年处于闲置状态较多,将渎职侵权检察科与反贪污贿赂局合并设为职务犯罪检察科,在一个统一科室领导的指挥下,既可以在人员上弥补反贪污贿赂局人员的不足,又可在查办贪污贿赂案件的同时寻求渎职侵权犯罪的事实,达到扩大查找渎职侵权案件线索范围的目的,起到一个互补作用。
(三)将侦查监督科与公诉科合并设为检察监督科。1978年检察院重新建立时,现今侦查监督科与公诉科的职能均为刑事检察科办理,此后为了加强内部制约,将刑事检察科分设为审查侦查监督检察科与审判监督检察科(今侦查监督科与公诉科),但当时主要是因为检察机关还属于一种承办人阅卷、科室研究、领导签字人人负责又人人不负责的办案模式,是行政干预办案的形式,但从我国检察系统实行主诉检察官后,办案的决定权在于主诉检察官而不在于科室领导和分管领导,行政干预办案的现象已成为历史,将刑事案件分为侦查监督科与公诉科两个科室审查已成为一种旧的产物,在侦查监督科与公诉科合并设为检察监督科后,将刑事案件的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分别由两个以上主诉检察官去办理,不仅完全可以起到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作用,还可以起到弥补人员不足的作用。
(四)将法警人员归口于办公室统一管理。目前县级检察院专门设立法警大队,但法警部门的职责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从刑诉法和人民检察院实施刑事诉讼法规则中查找,除了人民检察院在执行拘传这一强制措施外,其它强制措施均为人民检察院决定后由公安局执行,而县级检察院在实践办案中运用拘传的方式进行侦查事实上很少,有的甚至几年内没有出现过一件,所以各个县级检察机关中的法警履行职责的情况也很不统一。从笔者了解到的情况看,多数县级检察机关的法警大队都是将法警人员化整为零,分插到其它业务科室办理所在科室的案件,法警队实际上有名无实,失去了设立法警队的意义。将法警人员归口于办公室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办公室信息灵敏和人员机动管理的性能,统筹全院工作安排,及时服务于最需要法警人员的科室,既发挥了法警人员的职责,又缩减了基层检察院的内设机构,减少了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
【检察院调研分析】推荐阅读:
基层检察院司法考试调研报告11-20
检察院个人党性分析材料09-21
副检察长党性分析材料06-18
当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之现状分析09-10
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述职述廉报告10-12
检察院党建论文09-07
法院检察院机制10-06
检察院履职报告10-13
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室先进集体事迹材料09-09
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处副处长竞职的演讲稿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