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感恩的种子的演讲稿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播下感恩的种子的演讲稿(共16篇)

播下感恩的种子的演讲稿 篇1

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激社会的关爱之恩。

学会感恩,就是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

学会感恩,就是要让你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学会感恩首先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人只要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懂得付出后,才能获得感恩。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和友情的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让我们荡漾于这缕感恩的春风中,使我们的校园变的更加美好,使我们的未来变得更加灿烂,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平安与和谐!

播下感恩的种子的演讲稿 篇2

为了体现人性化管理, 学校从去年开始, 为每一个老师在过生日时都送上一个生日蛋糕。我登记的生日日期是10月5日, 那天刚好碰上国庆假期, 所以我的蛋糕会在国庆假期前一天送过来给我。那天下午最后一节刚好是我的班队课, 既然放假前的课堂总是不大好上课, 我想干脆就跟孩子一起来分享生日蛋糕吧, 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又可以教孩子学会如何分享, 最后还能为以后小组合作时的位置安排作个铺垫, 可谓一举多得。

下午第一节课后, 我提着蛋糕去了课室。孩子们一看到我手中的蛋糕马上就兴奋了, 有的孩子问:“老师, 这蛋糕是谁的呀?”也有的问:“老师, 今天谁生日呀?”面对孩子们的疑惑和兴奋, 我一概不作答。等他们慢慢平静下来后, 我只说了一句:“孩子们, 先去洗个手吧。”所有孩子都非常兴奋地跑出去洗手了。等他们回来后铃声也响起了, 这一刻孩子们都非常自觉, 按照平时的要求在座位上坐好, 安静地等待着老师上课。当第二次铃声响起时, 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坐端正, 等待老师上课。

我第一句话就告诉孩子们, 今天是李老师的生日, 底下马上有孩子说:“老师, 祝你生日快乐!”接着很多孩子跟着说, 虽然不整齐但是能听到所有孩子都在说这句话。我说:“要不, 大家一起祝我生日快乐, 怎样?”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出了:“老师生日快乐!”我微笑着接受他们的祝福, 接下来, 我就开始严肃起来, 说:“刚刚当我把蛋糕拿进教室的时候, 有些同学在大声喧哗, 甚至我还隐约听到吵闹声。李老师在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是不是不应该把蛋糕拿到教室里来呢?我甚至想找班长帮我把蛋糕拿回办公室了。”学生突然鸦雀无声, 我从学生的脸上看到了失落, 他们可能为刚刚的行为愧疚了。这时我话语一转:“不过……铃声响起的时候, 所有的同学很快回到了座位, 并且安静地等待上课, 做得非常好!”这时, 我看到了孩子们眼睛闪着亮光。我接着说:“老师看到了你们的表现, 我应该与你们分享蛋糕。”孩子们发出了欢呼的声音。

接下来, 为了能让孩子更好地体会分享, 我让他们四人为一个小组, 前面的两位孩子转过椅子坐着。等所有孩子都分好小组坐好后, 就开始发手套、切蛋糕、送蛋糕、吃蛋糕。在这过程中有些小组非常文明地分享着, 个别小组就会听到打小报告的声音了:“老师, 他吃了好大块。”“老师, 他吃了好多。”孩子毕竟是孩子, 就是这么可爱。最后, 我让孩子们把垃圾收拾到垃圾桶, 然后让他们恢复了原来的位置。并问:“孩子们, 能帮李老师实现一个愿望吗?”孩子又一次洪亮地回答:“能。”“老师的愿望就在这里了”, 我指着我们教室布置中贴在墙壁上的《我们的约定》, 孩子们看着我的手势把一个个约定读了起来。

播下和平的种子 篇3

近年来的研究,有两方面的证据表明,如果母亲在妊娠期受到虐待或长期的压抑、愤怒,必然影响孕妇的内分泌,因而也影响到胎儿。第一方面的证据是,在妊娠中期胎儿已有记忆。胎教研究者证明胎儿听了音乐可以产生记忆,出生后再听到此音乐表现高兴。同样原理,胎儿也可以记住母亲因所受到虐待而产生的恶劣情绪,它深深地印入胎儿的大脑中,并将影响孩子未来的行为。孩子出生以后,如果和母亲一同受虐待,受歧视,也会有同样的结果。

第二方面的证据是,在妊娠期,母亲血液内的各种变化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长期抑郁的母亲所生小儿长大以后也表现抑郁甚至对世界、对自己都缺少信心,因而自杀倾向性也较明显。因此,研究者将胎儿在孕期受家庭暴力虐待视为少年犯罪、成人施暴等的根源之一。

什么叫家庭暴力呢?

结合我国的情况可以这样认为:家庭成员之间,主要是夫妻间、成人与儿童和老年人间、手足同辈之间所发生的暴力。暴力由两方面人组成,一方面是施暴者,另一方面为受害者。施暴的方式主要可分为用打、踢、推搡等暴力手段造成的躯体伤害;用骂、恐吓、要挟、威胁、经济控制等手段,造成的精神伤害和性的强暴等三种类型。

从国外资料看,家庭暴力多发生在夫妻间或成人与儿童之间。受害者多为弱势人群,以妇女、少儿、老年人为多。

据调查,美国家庭暴力的发生率较高。1992年有7%的妇女(3900万人)被其配偶或伴侣施暴,每年还有300万儿童受虐待。1991年美国司法部估计,95%的家庭暴力是男打女。我国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庭暴力的发生率约在20%左右,其中80%是男打女。在北京被调查人中,23%的丈夫承认打过妻子;被调查的韩国妇女中,有38%的人称,近年被其配偶打过;被调查的日本妇女中,有59%的人说被她们的伴侣躯体虐待过。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家庭暴力一向被认为是家中的“隐私”,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因此,许多受害者常常是逆来顺受。此外,事情如果捅出去,也许会加剧家庭的矛盾,造成家庭破裂。一些人考虑到孩子,认为还是让孩子生活在完整的家庭为好;也有的妇女一旦离婚就可能生活上无着落,甚至没有住处;还有的人怕社会的不理解等等。这种受害者的忧虑与姑息致使家庭暴力猖狂至今。施暴者反复施暴,不仅不负任何责任,还使受害者听从施暴者的摆布。受害人即使受了伤,也隐瞒原因去求医。据美国有的门诊部报告:8%~26%的患者是因家庭暴力造成的,不仅有内外科,也有妇产科、精神科等病人。受害者的孩子也因受恐吓、压抑而表现身心异常,发育受限。

家庭暴力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播下感恩的种子的演讲稿 篇4

有一位母亲说:孩子的心是块空地,种啥长啥;有位诗人说:孩子的心是片晴朗的天空,云过留影,雁过留声。我说,我是一个快乐的农人,在心灵的田地里耕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使我对这一点坚信不移。特别是去年我应聘到xx高新一小,我对教育有了更高更新的领悟,那就是:孩子的心灵是块洁净的圣地,只要播下爱的种子,就会结出报恩的果实。

去年开学初,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面对着45张陌生的小脸,我在想:这是45张白纸,我该如何去描画?这是45棵小树,我该怎样去修枝剪杈?我暗暗告诉自己:要当一个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就要从“人之初”在他们的心田里播下爱的种子,让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细细品味,经历的过程便是一种幸福。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更没有此起彼伏的喝彩。有的只是和孩子们平实的相处。回望来路,我发现,爱,一直都伴在我们左右。

班上有一个叫xx的小男孩,从见面那天起,我便发现他与众不同。课堂上,一双小眼睛总是直直地望着窗外。“xx,能告诉我你在看什么吗?”“看小鸟呗!”“看见了吗?”“没有。”“那是因为小鸟见你上课不注意听老师讲话,生气了,就不出来了。别让小鸟生气,等下课了,老师和你一起去看好吗?”他眨眨眼睛,看也没看我一眼。记得上学期我们进行了一次紧急疏散演练,事前我在班上讲了相关的知识,当火险警报声响起时,孩子们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跑出了教室,可xx却慢慢吞吞,嘴里还嘟嘟囔囔:“没着火,还说着火了,骗人,我最讨厌谁骗人了!”我用心观察着这个特殊的孩子。我并不为他每次考试成绩都落后而发愁,我为孩子怪异的行为言谈而苦恼。课间,他从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还经常一个人挥舞着拳头,做着“铠甲勇士”的各种造型,在小院子里跑一圈又一圈,还不停得自言自语。有人问:“xx,你跟谁玩呢?”“空气。”他会突然很生气地大叫,不论是在升国旗仪式,还是在大课间队伍里,他说:“讨厌的健美操。”他说:“讨厌的太极拳。”他说:“讨厌的合唱。”只要做作业,孩子就显露出非常痛苦的表情,甚至用哭来反抗。当我问他爱上学吗?孩子毫不避讳的回答:“不爱。”我很担心,一个7岁的孩子,竟然有点自闭,以前我从没碰见过这种情况。如果我有这样一个孩子,怎么办?得赶快想办法。经了解,孩子在家也不善言谈,常常一个人玩,爸爸在外地工作,每月回来一两次,父子交流的时间很少,妈妈也非常苦恼,在建议家长尽快带孩子就医后,我想:我是一名老师,我也是一位年轻的母亲。爱,是母亲的本能,更是老师的本份,我虽然不是医生,但我可以用爱去温暖护卫孩子的心灵。

于是,我的目光在xx的身上停留的时间便多了起来,还经常和他聊聊他喜欢的“铠甲勇士”,把更多的抚摸、拥抱给了他,但这在其他孩子看来很荣耀的事,他却有些排斥,连正眼也不看我一下。于是,我找了几个懂事的孩子去找他做朋友,终于有一个孩子成功了。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决不放弃,决不抛弃。我多次课后找他单独辅导,经常鼓励、表扬他。鼓励的作用也真够神奇,渐渐地,他真的有了转变。一天刚下数学课,xx便到办公室来:“老师,下节是语文课,你该去教室了。”虽然他说完便自言自语的走开了,但我感受到了他对我的关心。前一段的一次数学测试,他竟然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完了全部题目。更令我高兴的是,上周的一次大课间,xx竟然自觉地搂住了我,一双小手放在我的腰间,小脸蛋扬起来用他那清澈如水的双眸看着我,就那样看着我,我激动的不知说什么……爱的力量是神奇的,我坚信,总有一天,我和孩子妈妈一定会看到一个健康的孩子,因为,我们都深深地爱着他。

王一卜,一个聪明好动的小男孩。上课铃声响了,他还在楼道里转悠;上课时小朋友们都按照老师要求端端正正地坐好了,他却跪在地上,不紧不慢的收拾他的彩笔;别的小朋友作业做完了,他还在玩着橡皮。上课时他不会听讲,爱搞小动作,旁边的同学也经常受其影响。有时,他还争强好胜,常常为了一些小事和同学争得面红耳赤,所以我决定帮帮他!先为他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为王一卜安排了一个文静好学的同桌,周围也安排了一些稳重的同学,让他在平时多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而他们也在观察着他。这样,同位两个同学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互相帮助。我还发现,xx非常乐于助人,下课后经常希望帮助老师送作业,为同学们服务。放学排路队时,他也会主动的帮老师维持纪律。每当他表现优秀时,我都会及时的鼓励他,并进一步给他提出改进要求。只要他有一点点的进步我就表扬他,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竖起大拇指的一个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感激。可他始终坐不住,课上着上着,小脑袋就不见了。于是,孩子妈妈领着他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为缺锌引起的多动。原来,好动并不是孩子的错。经过我和家长共同努力,王一卜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我摸着他胖嘟嘟的小脸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聪明孩子一定可以管住自己的手和脚,你行吗?”他重重的点点头。辛勤的汗水,总会培育出美丽的花朵。近几周,我发现他真的变了。那天,他拿了一颗糖来到了办公室:“老师,这是托管老师发的,我把它送给你。”第二天又拿着两块饼干放到了我办公桌。我对他说:“老师不吃,你吃吧!小孩子可是长身体的时候。”谁知第三天他又来了,只见他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掏出几个刚洗过的圣女果。“老师,我已经洗干净了,你尝尝。”我接过圣女果,那上面还有孩子的体温,我明白孩子的心思,看着他稚嫩的脸上那热切的目光,我怎能拒绝一颗幼小的心灵对老师那一份诚挚的爱呢?我满脸笑容地收下了。孩子满意地走了。望着他那娇弱的背影,我在想:我收下的是一颗回报的爱心!

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我的心灵。

一年级是学生人生的开头,是学习的开始,为了使每个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向真、向善、向美、向爱的人生品德,我在平时还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们诵读中华经典,我想在他们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受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让孩子在幼小的心灵里潜移默化的接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每天早晨,我们的教室里传出诵读经典的稚嫩童音“人之初,性本善……”时我是幸福的。诵读古诗文得到了家长的支持,有的说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有的说,孩子知道孝敬长辈,让着小妹妹了,有的说对中国上下五千的历史开始感兴趣了,有的说锻炼了孩子的记忆力,很多孩子还自己买了各种版本的《三字经》阅读本。

圣诞节前一天,我站在桌子上,准备在窗户上挂孩子们制作的东西,不小心一脚踏空,磕在了桌子上,疼痛使我蹲在地上一动不能动,连话都说不出来,孩子们忽地围了上来,叫着:“老师,老师,你怎么了!”“老师你哪里摔痛了,我帮你揉揉”“老师,我们带你找董老师去。”,我强忍着疼痛站起来,孩子们一拥而上,不知是谁说了一句“我们给老师揉揉吧”,只感觉无数双温暖的小手抚在了我的腰间,我胸中热潮翻涌,眼前顿时模糊了,如果您没有做过老师,也许很难体会这份心情,但这确实是一个老师最值得骄傲的时候了,这是我们用满腔的爱换取的人生厚礼—— 一份无与伦比的感恩之爱和幸福回报。

去年冬天特别冷,我是个最怕冷的人,一到冬天手脚冰凉。记得那次课间,刚下完一场雪,我不停的搓手。一个孩子跑到我的身边问:“老师,你很冷吗?”我点点头说,“老师,我的手很暖和的,我给你捂捂手吧”还没等我说话,我的手已在他的小手中了。突然,有好几个孩子跑过来,把他们那一双双小手伸到我手里,“老师,我的手也很暖和的,不信,你试试。”刹那间,一双双肉乎乎、暖融融的小手,给了我一股暖流。此时此刻,我的眼眶湿润了,再也没有任何言语能准确地表达我当时的感受,有一种力量让我用力去抱住这些可爱的孩子,许久,许久……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我有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他们哭了、闹了,我要去哄他们并给他们讲道理;他们痛了、病了,我要带他们去医院、看医生;他们拉了,吐了,我帮他们收拾打理;上课与他们遨游知识海洋,课间一起蹦蹦跳跳做游戏;手把手地教会孩子们每一件事。从入学教育到良好习惯的养成,从班干部的培养到与家长的沟通,从每天的晨会到每周的“主题班会”,从每天的“红花栏”评比到每周的“守纪小明星”评选,从这点点滴滴的每一件小事上,我真切的见证他们生命的每一次拔节,就像蝴蝶破茧而出,飞向幸福而美丽的人生。

播下记忆的种子作文 篇5

波光粼粼,晚风吹拂,吹得心头阵阵凉;湖面泛起层层涟漪,翻滚着,使我的心也不禁汹涌起来,脑海中记忆的画卷飘飞到我眼前——

依稀记得,那是儿时一个凉爽的傍晚,我和奶奶坐在门前的.一棵大树下,静静地眺望着远方。红日已经悄悄落下,树下也没有斑驳的影子。我问奶奶:“奶奶,星星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出现呢?白天,它们又在何处……”面对我奇怪的问题,奶奶没有马上回答,只是先看了看夜空。彼时的月亮早已挂在天边,星星依偎在它的身旁,正向我们眨巴着眼睛。

奶奶转过头,温柔地对我说:“傻孩子,以后你就会明白的。”我并不满足于奶奶的回答:“那星星为什么会与月亮在一起呢!奶奶您会永远陪伴着我吗?”奶奶再一次停止了说话,她沉默了一会,抚摸着我的头,握紧我的手,轻声地说:“奶奶不能和你一起到永远,等到有一天我离开的时候,我也会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看着你,守护你……”奶奶哽咽了:“等你长大后,会明白这一切的。”

“不,我要和你在一起,我们要一直在一起。”我急忙说道。奶奶点点头,用手拭去眼角的泪,笑着说:“好,好。”渐渐地,在月亮的照射下,在奶奶温暖的怀抱里,我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那个晚上,那个年少无知的我,问了这么多幼稚的问题,现在想想还是会忍不住地笑。但奶奶的那番话我却永远铭记在心,也是我记忆深处最宝贵的一章。

初春逝去,不见了一点踪影;时光的脚步现已迈入秋季,耳边只有冷风呼呼嘶叫。

播下爱的种子初一作文 篇6

在我七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我的右小腿严重骨折,那个伤痛令人刻骨铭心。在我受伤之后,家人无微不至地照顾我,老师和同学们第一时间到医院看望我,安慰我,陪伴我,他们带来了全班同学给我准备的琳琅满目的礼物和充满爱心的祝福卡片,让我在浓浓的爱心中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当我坐着轮椅回到班级的时候,同学们给了我最热情的欢迎和贴心的关怀。每当我回忆起来,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是他们在我的心里种下了爱的种子,让我感受到了爱的温暖和力量。我在心里暗暗地想,以后我也要做个有爱心的人,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前不久,我们班同学小雄不小心摔跤,手臂骨折,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我能为他做些什么呢?我想这时候他一定很害怕,很需要鼓励。于是,我约上同学们,带着好玩的玩具去了小雄家,陪他聊天、玩游戏,转移他的注意力,放松他的心情。我还现身说法地跟他描述了我当时面对手术的情形,鼓励他不要太紧张,要勇敢地面对。过了几天,我听到小雄手术顺利,我顿时感觉自己心里的一颗石头掉了下来,别提多高兴了。小雄出院回到班级的时候,因为担心他受到二次伤害,我总是尽可能地在课间保护他,连他上厕所,我都守护在他受伤的胳膊旁边,以防他撞到墙壁或者同学,我跟他开玩笑地说:“我这是天天保险公司,可以保证你的安全哦。”小雄听了哈哈大笑,连声对我说:“谢谢!”我觉得能够给别人一些帮助,那滋味简直比吃了蜜糖还要甜呢。

播下感恩的种子的演讲稿 篇7

“上所施, 下所效”, 贾树军带头尽孝唤起了员工的共鸣。

百善孝为先

鑫华新坐落在107国道旁, 占地面积300亩, 资产2.1亿, 员工2000人, 专门生产锅炉, 在当地是一家很有名气的企业。如果不走进它的大门, 也看不出里面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当置身于企业内部, 就会立即为企业里的氛围所吸引。这里不仅环境整洁、秩序井然, 而且员工非常有礼貌。他们每天第一次见面时, 都要相互行90度鞠躬礼。

董事长贾树军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 与传统文化结缘, 是经过他接触过的一位智者指导, 认识到改变自己与企业的精神困境就要学传统文化。《弟子规》是清代士大夫李毓秀根据《论语》编写而成的启蒙读物, 书中列出了为人子弟待人接物、处世求学应有的礼仪规范。贾树军读罢此书, 陷入了沉思。他感悟到, 孝心不仅是修身之始, 是家和之源, 而且是立企之根, 是兴业之基。如果孝心得以不断扩展, 那么收获的将是更大范围的和谐。

董事长贾树军 (左一) 与员工一起就餐

贾树军说:“在学习传统文化之前, 我觉得自己是企业的老板, 这个企业就全是我的。而学习之后, 我的心门就打开了, 自私自利之心削弱了, 懂得了为他人着想, 社会责任感也被唤醒。”贾树军觉得,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不只是一种理想, “为人民服务”也不只是一句口号, 自己要自觉担负起培育新型员工、建设和谐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于是, 他选择了以“孝”作为切入口, 尝试走一条用先贤智慧培育员工、以传统文化促进企业和谐的发展之路。

上行下效

2005年底, 贾树军宣布, 每天上班后, 全体员工用一小时时间诵读《弟子规》, 一个月之内要全部会背诵。此举一出, 遇到了不小的抵触。当时鑫华新的订单源源不断, 产品供不应求。有人就说, 学习这个有什么用?还不如多干点活儿, 真是劳民伤财!

但是, 贾树军毫不动摇。他深知, 要想使大家明白这个道理, 只有自己带头认真学习。他把《弟子规》刻成光盘, 有空就听、就背。在职工大会上, 他第一个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并且当众表示:“我对母亲未能尽孝, 这事我做错了。”不仅如此, 他开始了尽孝的行动。晚上回家, 他不但陪父亲说说话, 还主动给父亲洗脚, 然后再安顿老人睡下。父亲一时不习惯儿子和自己这么亲近, 但他坚持做下来, 也就逐渐接受了。以前, 贾树军给岳父岳母拜年时, 只是一般地问候一下。后来, 他把问候改成了实实在在的叩头, 感动得老人流下了热泪。

“上所施, 下所效”, 贾树军带头尽孝唤起了员工的共鸣。一个月后, 员工们开始轮流上台交流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大家自觉检讨以往孝心的不足, 相互启发对尽孝的认识。接着, 贾树军就把“陪父母说说话”、“给父母洗洗脚”变成了全体员工的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员工家庭和睦, 也促进了企业同事间的和睦。

在交流学习体会时, 贾树军曾坦言:我以前自私自大, 对不如意的员工动辄就开除, 还认为“不怕找不到干活的人”。现在, 我认识到, 高境界的老板应该爱员工。员工来到企业, 除了挣钱, 还需要理解和尊重, 需要成长和发展。员工在企业得到了爱, 有了归属感, 企业才会好, 社会也才会好。

爱的延展

几年来, 鑫华新没有开除过员工, 员工偶尔做错了事, 顶多是“记过”, 但要到传统文化小组去学习、认识错误。2010年, 鑫华新创立了爱心基金会, 不论员工谁家有大事小情, 也不论是员工本人还是其父母、子女、公婆、岳父母, 基金会都会热情帮助。每周一的清晨, 鑫华新的领导班子都会带头打扫厂区卫生。而这样做的目的, 重在扫除领导班子高傲、怠慢等内心的垃圾。后来, 员工们也加入了这个队伍, 打扫的范围还从厂区扩展到了公园、公路。再后来, 领导班子又带头擦洗厕所便桶, 员工们更是积极踊跃地跟着干起来了。

如今, 尽管行业竞争激烈, 但鑫华新的产品仍供不应求。为了满足市场需求, 很多工人主动要求加班。贾树军说:“以前不少员工上班就是为了养家糊口, 现在很多员工已经认识到, 要更好地为企业做事、为社会做事。”40岁的质检科科长翁双喜说:“在这里, 我学会了感恩, 学会了用做人的方法做事, 把一颗诚敬负责的心放进了自己的产品里, 这是我们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凡是人, 皆须爱。”

采访中, 记者目睹了鑫华新员工的就餐仪式。用餐时间一到, 近千名员工们有秩序地进入餐厅坐好。随着主持人口令, 全体起立, 集体朗诵感恩词:“感谢国家培养护佑,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感谢老师辛勤教导, 感谢农夫辛勤劳作, 感谢所有的人。”然后, 大家依次打饭。吃完, 每个人都把餐具放回原处, 盘子里没有剩菜剩饭。

据贾树军介绍, 鑫华新几乎把更多的年利润用在了传播传统文化和支持公益事业上。石家庄春燕公司董事长李风林说:“从某种角度讲, 我们公司和鑫华新是竞争对手, 但他们的大门一直向我们敞开。现在, 不少企业只注重技能培训, 忽略思想教育。鑫华新的经验告诉我们, 二者不可偏废, 而且只有思想教育搞好了, 技能才会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因此, 我多次参观考察他们厂, 现在我也开始组织干部员工学习观看传统文化光盘了。”2013年, 共有3700多人先后到鑫华新参观学习。沧州南皮经销商范中德说:“和鑫华新打交道这些年, 真的感觉他们就像自家人一样。他们每年都对我们经销商进行传统文化培训, 鑫华新的货也确实好卖。跟他们合作, 我心里感觉很踏实。”

2 010年1月2日, 鑫华新开办了一家快餐店, 取名“慈兴斋”, 全天免费向公众提供素食, 为的是帮助生活特别困难的人群。开张以后, 每天有将近200人前来就餐, 多一半是需要照顾的老人。贾树军感叹道:“他们到慈兴斋来吃饭, 是看得起我们鑫华新, 是给我们一个行善积德的机会, 我们真该感激他们呀!”慈兴斋的名声一传开, 不少人往店里送粮、送油, 关爱特困人群逐渐成了当地的风尚。接着, 鑫华新又在公司附近的罗家营村建设“孝心村”, 发起了“十大孝子孝媳”评选活动, 办起了儿童夏令营, 出资建立了传统文化试点小学。另外, 还协助高碑店电视台办起了传统文化频道, 针对企业免费开办传统文化培训班。

现在的贾树军, 朴素低调、平和谦逊。他对记者说:“凡是有利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事, 我都乐意去做。”

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 鑫华新的实践应当对我们有所启示。

播下科学的种子 篇8

科学DV的沃土——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

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开始于2010年,已成功举办2届,是开展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平台。我第一次接触青少年科学DV活动,是在2009年12月郑州举办的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DV活动骨干辅导教师培训班上。初次接触,我就像发现了一座宝藏,从此便被深深吸引,并连续参加了首届和第2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我指导学生的科学DV作品《蚊虫最爱什么色?》和《原住鱼死因探秘》分获首届和第2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一等奖和特等奖。如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已成为科学DV活动的沃土,这项新颖的活动的影响日益扩大,也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欢迎和喜爱。

选题如播种,播什么种要根据土壤的特点来确定,在进行科学DV选题时,只有全面了解了这项活动的宗旨和要求,认真研读每年的活动文件,才能把握科学DV活动的正确方向,也才能在青少年中开展好这项活动。可以说,科学是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灵魂,科学DV活动播下的应该是科学的种子。

那么该如何指导青少年进行科学DV的选题?科学DV选题的具体范围是什么?选题方法和原则怎样呢?

凡能探究,皆可DV

科学DV活动就是使用DV技术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科学DV的选题范围其实十分宽泛,不仅可以把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地理、气候、宇宙、环境等学科的现象和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同样也可以研究安全、防灾、交通、考古、民族、美术、工艺、医疗、福利、老龄化、民族文化等人文科学,甚至是民俗庆典等社会科学的问题,可以说凡能探究,皆可DV。

下面我结合首届和第2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获一等奖及特等奖的49部科学DV作品的选题,分析科学DV选题的具体范围和优秀选题的共同特点。

借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的分类方法,我将科学DV作品分为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物理与化学)、地理与环境、技术与设计、其他等5个大类。

首届和第2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获得一等奖和特等奖的科学DV作品共计49项,其中生命科学22项,占44.9%;地理与环境11项,占22.4%;物质科学6项,占12.2%;技术与设计6项,占12.2%;其他4项,占8.2%。

通过对近两届的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科学DV作品的选题分析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科学DV作品的选题来源十分丰富,既涉及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等中小学自然科学学科,也包含环境保护、社会调查、发明创造、建筑历史等领域,可谓来源丰富。

(2)科学DV作品中生命科学的选题占比近一半,大多数选题均源自学生的生活、贴近自然,优秀作品的选题具有探究主题鲜明、研究结果科学实用的特点,例如《打造沙漠绿洲》模拟探究了“尿不湿”在沙漠水土保持中的作用,为沙漠治理提出了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措施。

(3)部分作品的选题涉及的并非单一学科领域的知识,而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例如《Vc+果汁=中毒!?》,看似生物学的问题,但却使用了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原理解释。

综上所述,科学DV的选题范围十分宽泛,不仅包括自然科学领域也包括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优秀科学DV的选题具有源自生活、贴近自然、生动有趣、科学实用的特点,作为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辅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确定选题范围时,要准确把握这一特点,尊重学生兴趣,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身边的世界选择科学问题进行拍摄和研究。

启迪智慧自主选题

科学DV活动是一项科学探究和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主体,好的选题首先一定是适合学生的选题,在进行科学DV的选题时,应坚持“自主选题”的原则。作为辅导教师只要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他们创新的潜力就会迸发出来!

20lO年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上,我的学生在现场多媒体制作比赛中,制作了宣传短片《地球的心跳》并获得了最佳创意奖,这部作品是这样选题的。

首先我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什么是宣传片?什么样的宣传片最打动人心?孩子们通过两个问题的思考,一致认为主题鲜明、制作精美、创意独特的宣传片最打动人心,并认同创意和主题是宣传片的灵魂。

我让学生结合“低碳生活”的主题,思考如何制作新颖独特、有创意的短片。开始时,孩子们担心自己水平有限,无法实现想法,思维总受到限制。我引导孩子们,抛开技术问题,想法才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限制了自己的思维,只要你有好的创意,要实现它总会有多种方法,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孩子们从低碳生活想到了二氧化碳,想到了呼吸困难,想到了把地球比喻成人,面对日益增多的二氧化碳,地球的呼吸困难,心跳急促……于是一个用拟人手法呼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地球环境的创意应运而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学DV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相信你的学生,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学会自主选题。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选题的效果和质量,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选题时间和科学的选题方法,为此,我给学生提出了5点具体要求:①准备一个课题专用本子;②随时记下感到疑惑的问题;③每天强制自己记下至少3个问题;④1周后反思,看看哪些问题有价值;⑤将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转变成课题。

那么该如何才能选出好课题呢?我们下期“专栏”继续聊!

我与科学DV

我们在准备这次实验时约定:不管怎样,4个字——坚持到底。

这次是我们第一次实实在在地去发现一个问题,然后对它进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一次实践过程,它培养了我们的严谨态度,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

我们学会了更多地去观察世界。以前我们只想着学习的事情,只顾着纸上谈兵,自从参加了这次活动后,我们学会了怎么去发现问题,学会了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对问题进一步探究。这个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知识的伟大,感受到了知识被实际的运用起来时是那么的快乐。

因为是第一次自己动手进行探究,所以进展很不顺利,第一次实验也很不科学。不过,我们及时得到了老师的帮助,很多专业上的问题与老师商量后重新进行实验。

第二次实验我们就显得熟练和专业了很多,实验出来的结果真是一场飞跃。我们发现,“舍得”这个词很有创意——舍在前,得在后。因为舍去了第一次不好的作品,所以我们得到了第二次更加好的作品。现在再细细品味下泰戈尔那句话:“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泪了,你将错过月亮、星星。”如果我们不肯放弃第一次实验的内容,我们将会失去更多。虽然再做第二次实验艰辛苦,但我们收获了更多的甜蜜。三个人变得更加团结,各自的任性也收敛了很多。我们也首想要放弃过,也抱怨过,但那些消极的情绪很快被打消掉了,因为当一个人消极了还有两个人在她身边,这就是团队的力量。毕竟约定好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坚持到底。

播下希望的种子作文600字 篇9

在加拿大,有一个叫瑞恩的小男孩,听老师说非洲那边很缺水,就暗自下决心,一定要为非洲的孩子们打一口井。经过瑞恩长久的努力,为非洲人民打了不止一口井。使他们都喝上了干净,健康的水。

正是因为瑞恩对自己打井的事充满了希望,才能够坚持不懈的劳动从而获得打井所需的钱,相比之下,我就比他差远了,每次做事都是半途而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记得有一次,妈妈帮我报了个画画兴趣班,我非常开心,觉得画画非常好玩,就去上了。因为我是新来的,老师就手把手的教我,教我怎样描线,涂色等等。轮到我自己画了,我连大气都不敢喘,额头上冒出了一颗颗细密的汗珠,生怕自己会画错。我小心翼翼下笔,足足用了两个多小时。渐渐的,我越画越快,越画越好同时也越来越觉得乏味,每次上课时都无精打采。上完一个学期后我就再也没上过了现在想想,我还真是愚蠢,这是一个宝贵的锻炼机会,也能够让我掌握一种本领,以后也好在社会上有个谋生的方法,使我能够幸福快乐的生活。但我却没能珍惜,因为我对这件事没有希望,所以才未能坚持下去。

春天里我们播下奉献的种子作文 篇10

三月里,草长莺飞,姹紫嫣红,到处一片勃勃生机。伴随着明媚的春光,沐浴着芬芳的花香,我们一行人在我校林雪梅副书记和段长万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双十中学聆听雷锋事迹报告会。

汽车缓缓驶出校门,不知有谁轻声唱起来:“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悦耳的旋律中,我的心绪早就飞到了现场——那里,可有雷锋叔叔的战友在?

在主持人热情洋溢的开场白中,我们真的见到了雷锋叔叔曾经的战友——庞学春老先生,最让人惊喜的是,他竟然和雷锋叔叔是同一年进入同一个中队的!

随着大家排山倒海的掌声,一位精神抖擞的老爷爷站起来,笑容可掬地朝我们挥手致意。我充满期待地望着他,盼望着马上能听到雷锋叔叔感人的故事!

在低沉缓慢的乐声中,庞爷爷娓娓动听地讲起故事来:“雷锋同志原名雷正兴,小名庚伢子,他的童年充满了凄风苦雨:刚满七岁时,父母、兄弟都死在地主们的屠刀下,孤苦无依的`他只能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新中国成立后,他上了小学,只读到小学六年级毕业,就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中。”

我愣住了,雷锋叔叔的童年太悲惨了!然后不由得挺直身子,更加认真地聆听着:“雷锋叔叔在工作中非常认真,早出晚归,把无限的热情都投入到工作中。而且呢!”,他还很关心战友,给战友带来春天般的温暖。有一次,我生病了,他还请假买水果专门到医院来看望我。”

“雷锋可是一个很小气的人,他的袜子总是补了又补,补丁上连着补丁,到后来连颜色也认不出来了……”老爷爷顿了顿,又接着说开了,“可是,遇到捐款时他却特别大方,有一次还把自己全部的积蓄给捐出去了,200元!”

“为此,有人不理解,直说他是‘傻子’。雷锋知道后,还说:‘有人说我是‘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我是甘心情愿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

老爷爷越说越激动,他无比自豪地告诉我们:“雷锋精神是全世界的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他那一心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各个涨红了小脸,拼命地鼓起掌来,把小手都拍麻了。

我的眼前不由得浮现起雷锋叔叔说过的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抬头望去,墙上毛主席的亲笔题词熠熠生辉:“向雷锋同志学习!”

是的,如果我是一滴水,我一定尽力滋润土地;如果我是一棵小草,我一定努力点缀春天:如果我还只是个学生,我一定争取为校争光……

及早播下语言文明的种子 篇11

见面相互问 “早”、“好”!要人帮助先说“请”,

告别分手讲 “再见”。向人道歉 “对不起”!

助人常说 “没关系”! -------

这是我小班每周必唱的礼貌用语歌。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在幼儿阶段,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培养幼儿语言文明有那么重要吗?我认为很重要。如今我国的独生子女居多,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他们如同温室里的花朵,家庭中的皇帝和小公主,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或他人的帮助漠然视之,而对父母或他人的过失却出言不逊。在学校、在家里,也许你能听到这些语言:“你给我滚” “闭嘴” “摔坏了又怎样”“你他妈的”-----正是因为这些不文明、甚至粗鲁的语言,常常会引起孩子之间的争吵,甚至大打出手。也许你还能听到父母亲的这些埋怨:奶奶要回老家,5岁的儿子都不会说声 “再见”;在路上碰到邻居熟人,他也从来不主动问候。

其实,说话文明有礼,是我们心灵美的表现,是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文明用语是打开心扉的一把钥匙,是人与人交流思想的窗口,是人与人沟通感情的桥梁,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它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日常生活中,一句不文明的语言,轻则伤和气,重则伤感情。所以,我认为,在培养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及早抓好幼儿语言文明的教育,并逐步养成语言文明的良好习惯。在这里,谈几点做法与体会。

一、以身作则-------语言文明的潜移默化

老师和父母都是幼儿最亲近最信赖的人老师和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幼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对幼儿进行语言文明的教育和培养必须以身作则,从自我做起,从教育者做起,既要注重言传也要注重身教,要用自己的正确言行去感染、影响幼儿。首先做到不讲粗话脏话,要用规范、文明的 语言和孩子交往。特别是老师的语言,由于其教育者的特殊地位不但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榜样,而且还客观的指导着幼儿的认识和表达的角度方式。因此,作为教师一方面必须尽量提高自身的语言文明修养,对幼儿语言学习产生良好的影响。在和孩子们相处时,“你能帮老师吗”“你做得真好""真是太感谢你了"----这是我常常表达的语言。一方面还必须做好家长的疏导与配合提高家长对自身使用文明语言的必要性和目的性的认识,增强家长使用文明语言的意识。这样家长与老师形成共识,步调一致,让幼儿在规范、文明的良好语言环境中得到潜移默化,受到熏陶。

二、及时纠正--------语言文明的认识消除

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做到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文明的语言,将不文明的语言消除在萌芽状态。 当幼儿偶尔讲粗俗的话,并对别的小朋友这么说时,我们要立即帮助幼儿明辨是非,并明确告诉幼儿小朋友说脏话不乖,说脏话不文明,老师不喜欢,爸爸妈妈也不喜欢,让幼儿改用文明语言,及时纠正,使幼儿对语言文明有深刻的印象。

当然,作为教师,更应该采用多种方式让幼儿从思想上意识到语言文明的重要性。去年,我班上有个王悦的孩子,小时在街上混大的,爱讲粗话脏话,别的小朋友既怕他又讨厌他。针对这种情况,我耐心地给他讲道理,对他承诺,这星期如果小朋友告你的状不超过三次,我就奖励你一朵小红花。这一招还挺灵,慢慢地王悦的粗话脏话减少了,小朋友的告状没了。同时,每个月我还让小朋友自己评比出班上最讲文明有礼貌的孩子。或者这方面有进步的孩子。

三、创设情境------语言文明的体验实践

从幼儿思维的特点来看,幼儿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而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的时期,他们主要是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思维,直接理解明显地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必须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持才能获得认识。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以引导幼儿的感知为基础,运用直观手段,通过声像、实物及表演各种手段,精心创设形象具体的教学情景,引导幼儿从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和语言实践,从而学习、巩固、深化知识与认识,逐步达到培养幼儿语言文明习惯的教学目的。

例如,我执教小班语言游戏《我们有礼貌》时,我设计了“燕子姐姐飞来送信”这一情境。由一位老师扮演“燕子姐姐”,我本身扮演“鸭妈妈”。通过“燕子姐姐” 与“鸭妈妈”的文明 对话,给幼儿一个规范文明语言的样式,让幼儿初步学习、感知“您好”、“谢谢”、“对不起” 、“再见”等常用的礼貌用语。同时,也使幼儿初步明白了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该用什么语言。

接着又设计了“鸭妈妈”带“鸭宝宝”“给鸡阿姨送信”和“探望生病的熊伯伯”两个情境表演,由两位幼儿分别扮演“鸡阿姨”和“熊伯伯”,其余幼儿扮“鸭宝宝”。

情境表演之前,先让“鸭宝宝”们说说:①到了鸡阿姨家门口,该怎么做?”(轻轻敲门);②鸡阿姨开了门,我们要说什么?(鸡阿姨您好);③ 我们帮助鸡阿姨做了事,鸡阿姨要说什么?(谢谢你们)我们要说什么?(不用谢);④我们要走了,对鸡阿姨说什么?(鸡阿姨再见),鸡阿姨也应该说什么?(鸭宝宝再见)。

弄清楚怎么做、怎么说之后,再让幼儿“去鸡阿姨家”,开始具体实践文明语言的使用表演。最后,再次通过“探望生病的熊伯伯”这一情境表演得以复习巩固。这样,幼儿不但学得很有趣味,兴致勃勃,而且也学得快,印象深,记得牢。

创设情境不仅可以利用教材,也体现在幼儿日常相处中。平时,有的小朋友忘了带笔或其他东西,别的小朋友马上会说:我有,借给你吧!我抓住这一闪光点,及时表扬了这名幼儿,还让借东西的小朋友不要忘了使用礼貌用语,让全班小朋友受到感染,养成乐于助人、有礼貌的好孩子。有时,布置几个善于表演的幼儿演小品,内容是什么?就是再现一些孩子们存在的一些语言不文明的现象,让全班幼儿从他人的表演中,反思自己做得好不好。

播下美的种子收获美的果实 篇12

[人物简介]

张家素,上海市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教师,上海市美术特级教师、上海市普教系统中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美术学科评议组组长、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美术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上海市小学美术教材(上教版)常务副主编、华东师大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美术特色学校上海市信宏中学名誉校长,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美术师资培训和美术教研工作,开发了二十多门培训课程,其中部分已出版。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画笔伴随我度过了金色的童年、充满美丽幻想的少年和青春热血的青年时代。我忘不了画笔给我紧张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快乐,也忘不了画笔给我插队当农民时带来的希望和情感的寄托。正是这种人生经历使我对画笔情有独钟,正如唐代美术评论家张彦远所言:“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工,四时并运。”画笔对于我心灵的成长和人格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对美术教育事业的爱,也源于对画笔的爱。

一、美术教育是以激情激发激情,以心灵沟通心灵,以人格提升人格的事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术教育经历了纯美术知识技能教学——审美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三个阶段。这是美术教育理念不断完善的过程,特别是在上海二期课改背景下,美术教育已经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学科的功能定位在理论上越来越准确,是我们值得为之兴奋,受之鼓舞的事。然而这种教育理念上的完善并不等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我听过两位美术骨干教师上的美术课《走近大师一用旋转的线条作画》。教学条理清晰,课件制作生动,讨论发言热烈,学生作业认真,旋转的线在学生画面上有动感……课上得可谓无懈可击。课后,执教的两位教师让我点评。我问:你们了解梵·高吗?梵·高为什么要用旋转的线作画?前一个问题大家都说知道,后一个问题却回答不上来。我说这堂课的最大问题就是只引导学生像大师那样用旋转的线条画画,却不去了解大师为什么要这样画。我们除了像大师那样用旋转的线条作画以外,还要学些什么?因此,学生并还没有真正“走近大师”。

梵.高是19世纪60年代后期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他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在他的眼里,生活周围的所有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他用画笔与他们对话,与他们交流。用超乎寻常的笔触尽情地表达自己难以抑制的激情,他可以不顾烈日的暴晒去描绘金色的太阳,他可以抛开疾病的折磨,在画布、笔触和色彩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梵·高的绘画激情和对艺术执著的追求,其价值远远高于他的“旋转的线条”。如果我们首先让学生感受画家对生活和艺术的态度,让学生受大师精神的感染,也能激发起绘画的热情,也能像大师那样和所画的对象对话的话,那么画面上的“旋转的线条”就会更加生动,更富生命力。当然,教师首先要理解大师,要为大师的艺术精神所感动,才能以自己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的激情,才能用自己的心灵去沟通学生的心灵,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提升学生的人格。教师要善于深度解读教材,发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学养。

从教37年来,我一直没有离开过美术课堂,无论是对美术教师的培训,还是对美术特长生的指导,我始终认为艺术教育是情感的教育,艺术的本质是激发人的感情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增进素养,提升道德情操。美术教师要通过美术教学在学生心灵上播下美的种子,培养学生用艺术的眼光看世界,以美的心灵健康地成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应当考虑我们将要做些什么,而且应当考虑我们将要做的那一切,将如何在我们所教育的人们的心灵里折射和反映出来。”站在大教育的高度审视美术学科的发展和美术课堂教学,我们会更加体会到自己的学科使命感。

二、美术学科因知识技能的教学而精彩

《中国美术教育》杂志主编陈通顺先生说:“如果一个学科没有了自身的知识技能,这个学科将自动消亡。”我很赞成这样的观点。美术学科就是如此,美术课是技能课程,知识、技能是它的生命力。回想自己的童年时代,之所以对绘画感兴趣,就是被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造型这些美术元素所打动。现在许多学生热爱美术,也是为美术学科诱人的知识和技能所打动。上美术课,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欣赏作品,用美术技能去表情达意,用美术规律去创造理想的世界。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美术知识、技能教学的协调和统一。有些课片面强调美术知识技能,课堂教学氛围过于冷寂,学生操作呆板;有些课片面强调思想教育,教学气氛看似热烈,却缺失学科本体的知识技能含量,学生学不到真本领。美术学科是一个博大深远的图像世界,其视觉感染力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美术造型规律对学生而言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关键是教师如何充分发掘和利用这种学科优势去引导学生。作为一个美术教师,我们不仅要感受美术学科本身知识技能的魅力,还要善于发现美术知识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的无穷乐趣。

我常年执教的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的高中美术特色课程“素描、色彩和速写”,因为学生要报考美术院校,这些课程的知识、技能的含量很高,如果单传授技能,学生会觉得很累。艺术知识是要靠感受和体悟而习得的。我一改过去教师示范,学生依样画葫芦的传统做法,把学习过程分为“发现规律——理解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四个阶段。如色彩教学,先设置一个平台,让学生分组自己摆放静物,促使学生自主发现、研究和体悟静物放置的规律,考虑静物形状的大小、固有色的黑白灰以及放置的疏密关系等。学生果然热情高涨,构图规律印象深刻,在具体写生过程中再也不用反复叮嘱。为了增强学生的信心,我讲述了19世纪法国巴柏松画派一位风景画家的写生手记:“我来到美丽的枫丹白露森林,微风吹过树林沙沙作响,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洒落了点点光斑。泥土的芳香透过落叶沁人肺腑……啊!这一切多么令人着迷!看着我那空白的画布,我忽然觉得我可以把这一切按照我的感受安排在我的世界里,画布就是我的世界,我就是上帝!”这段手记说明画家如何看待和处理写生对象,美术创作的主客观关系。它使许多学生深受感动。有学生说:“美术作品是美好的写生对象和高超的表现技巧加上画家的激情和富有个性的创造。”

教学示范是学生习得美术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环节。但随着现代教学媒体的广泛使用,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只用鼠标,不作示范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我认为不管现代媒体的功能如何强大,美术教师当堂示范的绝活是不能丢弃的。这是教师与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直接的心灵沟通。精彩的教学示范常常得到学生惊奇的眼神、羡慕的表情和强烈的学习欲望。然而传统的示范,大多表现为教师画给学生看,学生跟着教师画。这样的示范模式难免束缚学生的思维,缺失美术技能学习的乐趣。如果我们采取启发式示范、互动式示范等充满教学智慧的示范活动,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就会趣味横生,美术教师就会受到学生更热情的欢迎。

3 7年的美术教育生涯使我体会到当美术教师是幸福的,在引导学生欣赏美、研习美、创造美、播撒美的同时又陶冶自己的情操,完善自身的人格,体验人生最高审美追求的快乐。

播下一粒美好的种子五年级作文 篇13

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一直回荡在我们的耳边。大家都知道,雷锋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但他有着许多不平凡的品格:乐于助人、忠于事业、大公无私雷锋叔叔虽然早就离我们远去,但是,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雷锋叔叔的日记里,有一句话使我久久不能忘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句话虽然很简短,可是却流露出他真实生活的写照

有人说,做好事是要像那些救世英雄那样。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做好事可以从点点滴滴做起,可以拾一些地上的小纸屑,也可以去帮助那些不会做计算题的`同学,不说脏话,讲文明。

有一次,我去上学。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所以乘公交车去,好不容易有一个座位,可以一直坐到学校路口。可是,到了下一站却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上车来了。这时,有两个想法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你应该让座,做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你不要让座,自己舒舒服服第坐在座位上有什么不好的呢?就在这时,一个大姐姐站起来,说:老奶奶,请过来坐!接着,她一步一步地扶着老奶奶到座位上,我心里对姐姐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其实,雷锋叔叔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而已。我心里这样想。从此,我把这件事一直铭记在心。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在路上,我看到一位阿姨在搬一个包裹,看起来沉甸甸的。于是,我急忙跑过去帮忙。阿姨说:小朋友,谢谢你啦!我的手正好很疼!她一路说过去,一直到她家门口。之后,我却忘了时间。尽管很迟回家,爸爸把我臭骂一顿,但是,我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播下感恩的种子的演讲稿 篇14

昨晚,收到林夕媛老师的邀请,进入“防范性侵害·善解童贞”微信群,收听了中国儿童性教育第一人胡萍老师的微课讲座。她围绕“帮助孩子构建隐私的观念”、“让孩子清楚哪些行为是对自己的性侵害”、“男孩也易受到性侵害”、“如何让孩子避免性侵害”、“孩子遭遇性侵后,父母如何应对”几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原来并不知道胡萍老师这样一个人,这次微课,抱着听听看的心态,没想到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虽然各种杂务导致听课断断续续,不过还是非常认真地全部听完了语音内容,重点部分还重复听了两三遍,足见其吸引力。

胡萍老师的授课充满了魅力,多年来研究儿童性教育的积淀,使她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大量的案例,生动,深入浅出。我虽然没系统思考过儿童性教育的问题,但原有的认知中多少存在一些,不过模模糊糊罢了。比如,男孩子遭遇性侵问题,是我多年前就意识到的;再比如,家庭中存在的隐形性伤害,其实也是普遍存在的,但很多时候被我们成人忽略了。通过听课,对这些问题逐步厘清。

2

跟林夕媛老师的接触中,知道了“善解童贞”这样一个教育品牌,但基本处于概念层面,并无深刻了解。原来,“善解童贞”的含义非常简单:用爱来解读孩子的性。只有科学地解读了孩子的行为,才能够支持孩子的发展,真正关怀孩子的身心健康,才能够真正达成家庭的幸福。这是性教育的根本。非常赞同这样的理念。教育本身是一门科学,不按规律办事,往往适得其反。

回想若干年前,我读初中的时候,竟然曾经接受过一次性教育。那也是我印象当中,自己唯一一次接受性教育,除此之外,基本属于“自学成才”了。

我记得那是一个下午,突然就来了几个不认识的人,好像是来自乡里的医院,据说是结合我们的生理卫生课来进行讲座。

大家被分出男生、女生两组分别上课。给男生上课的是一个女人,四十来岁,她先给我们说了一些青春期的生理现象,突然就转到了性病的预防。我记得很清楚,对话题这样大幅度地转弯,大家都跟我一样,彻底晕菜。晕头转向中,变得更加糊里糊涂。性知识没了解多少,不过有一点倒是激发了大家的“兴趣”,悄悄议论纷纷:女生那边到底讲了什么呢?

这样的性教育,显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认识林夕媛老师后,我曾经跟她简单交流,大家对性教育缺失的认识已经基本认同,但就学校而言,性教育到底如何进行,还处在一个相对模糊的地带。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担心性教育属敏感话题,孩子会早熟,抵制让孩子踏进“雷区”。一方面学校也缺乏专业人才,老师不懂性教育的内容,纯属“外行”,读不懂孩子的行为,这也是性教育难以落地的重要原因。

因此,形成科学指导孩子性教育的学校能力,是这件事能否真正实现突破的关键。

3

没人不重视孩子的健康。但孩子的健康是个非常宏大的概念,涉及生活能力、卫生习惯、营养知识、心理素质等,其中也包括对“性”的正确认知。

大概七八年前,我曾经亲历过一个案例。一个七年级的男孩,因为几次故意“抚摸”前排女孩的头发和脖颈,遭到女孩子家长和班主任老师的强烈排斥,甚至几乎被贴上“耍流氓”的标签。那个男孩子,看起来很清秀,文文静静,学习努力,成绩也不错,怎么也不像能做出这种“丑事”的人。他的父母都是公务员,有着体面的工作和光鲜的身份,对孩子也很重视,家庭教育貌似也没有明显的缺失。大家百思不得其解,他的父母更是痛苦不堪,因为自己不争气的儿子而羞愧难当,抬不起头来。当时我作为学校领导,接手处理这件事,一时无从下手,因为根本找不到孩子形成这种行为的“动机”和背后的原因。后来,我请教了一个搞心理学的朋友,他提醒我关注一个问题:孩子是不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什么潜移默化的影响。顺着这样的思路去寻找,再跟他父母深入交流,似乎初露端倪:他们家的居住条件比较差,老人比较多,一家三口只能挤在一个房间里,夫妻两人亲热的时候,总是等孩子睡着,然而,难免有孩子突然醒来的时候……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孩子的好奇和简单的模仿?这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答案,我无从知晓。后来那个孩子终究还是转学了,再无消息,但愿他不会背上这件事的心理阴影。

很多时候,孩子遇到性问题是没有出口的,因为大家谈性色变,讳莫如深,只能孩子自己去猜,猜不到就到处寻找答案,这个过程中,问题也就层出不穷了。

孩子问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怎么回答?垃圾桶捡来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遮遮掩掩,让孩子惶惑不安,惶恐不安。

我上小学,大概是二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课间尿急,急于排水。那个画面我记得清清楚楚,自己张开两臂,做飞机状,速度极快,貌似嘴里还欢愉地呼喊着什么,从女厕所门口呼啸冲过,冲进了男厕所。但等我回到教室就出状况了。班里一个极坏的男生,在教室里公开宣称,他看到我冲进了女厕所,想去看女生撒尿,被女同学轰出来了。我百口莫辩,羞愧难当,但懦弱的性格又让我不知道如何去解决。于是,这件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就成了我小学阶段一件“奇耻大辱”,让我很长时间抬不起头来。这件事固然有被冤枉的委屈,但更重要的是,它与“性”有关,而凡是与性有关的事,一个小孩子是不能沾边的。否则,你还怎么混?

这样的观念根深蒂固,也让我把这么一件小事记了半辈子,念念不忘。

4

在性教育问题上,必须思考一些常识。

前些年,听北师大的肖川教授讲座,他说,一个孩子,到了十三四岁,还不会眉来眼去,这辈子算是完了。满场哄堂大笑。但想想,是不是很有道理?春天到了,万物复苏,草木发芽吐绿,这是自然规律。那为什么到了“人”身上就不这么想了呢?青春期到了,对异性好奇,渴望接近,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合理面对自己青春期的萌动,把握好自己,不出问题,这才是正途。前两年济南平阴一中曾经有过一个非常出名的“平阴一中男女生文明交往承诺书”,里面规定,男女生要保持44厘米的距离,被网友评价为“何止是无厘头,简直就是弱智” 。我不知道把男女生定在44厘米这样精确的一个距离有什么科学依据,最起码的一点困惑是,难道学生每天要随身带着尺子吗?否则怎么掌握这个距离啊?

为了防止学生早恋,很多学校可谓用心良苦、花招迭出,比如,男女生交往距离不小于60厘米、不能长时间盯着异性看、男女生不得同桌就餐、不得互发短信、不得互赠礼物、不得相互陪护就医、禁止一起走、不可单独同乘一种交通工具……等等,奇葩校规,让人哭笑不得。这些校规生硬粗暴、缺乏人性管理,但我们的学校却乐此不疲。我不否认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符合教育的规律,符合人成长的规律吗?男女学生交往本来就是正常现象,对于青春期的少年少女而言,对异性有好感,是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这样的“男女生交往承诺书”反而让正常的事情变得“不正常”了。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逼着男女生交往由“地上”转向“地下”。跟你躲猫猫,你能奈我何?

只堵不疏,这就是缺乏基本常识的结果。

5

想起林夕媛老师分享的一个故事。讲的是幼儿园里一个小女孩辰辰,每天都要等待一个小男孩南德,他来了才会一起进屋。即使寒冬腊月,漫天大雪,辰辰感冒了,她仍然要坚持。而老师们是怎么处理的呢?

给她加一件衣服,而不是把她直接拽进暖和的屋子。

所有教育的奥秘,其实都在于尊重。一个人怎样使用自己的身体,怎样去爱一个人,只要不超越法律的范围,不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都是他(她)的权利。

当我们去思考教育该如何尊重孩子的身体,孩子的情感,其实,谈论的不过是怎么样尊重别人。

而从尊重出发,再大的荒漠,也可能出现绿洲。

播下感恩的种子的演讲稿 篇15

一、阅读中悟“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们应该做个有心人,充分挖掘课文中有特点的构段方式,重抓“段序”的导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序”,领会作者怎样通顺明白地写一段话。凡遇文中构段方式很有特点,能为学生写“段”学“序”做示范的自然段,要重点导读。

1. 课内阅读中悟“序”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精选的好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而且要学习作者有序构段的方法,即领悟课文是怎样通顺、明白地写一段话的,引导学生入门悟道。例如,《蜜蜂》一课的第二小节,描写了法布尔做实验的整个过程。这一段非常适合学生学习有序构段的方法。

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法布尔的实验步骤,即捉蜜蜂一做记号一叫女儿等一走两里多路一放飞蜜蜂。接着告诉学生,在试验中每项工作都是很有条理的,圈出连接词体会体会,再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说一下做试验的过程。

通过这一段话的学习,让“序”的概念出现在学生的头脑中。

2. 课外阅读中悟“序”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拓展,如何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序”的概念在课外阅读中得以延伸、加强?我们可以精心挑选一些好的文章,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领会作者“有序构段”的方法。

二、练习中明“序”

对于习作刚刚起步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光是从阅读中领悟作者写文章的有序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进行专项的训练使学生逐渐明“序”。

1. 排序训练

排列顺序错乱的句子是从句到段的一个过渡训练,也是小学阶段语文练习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学会正确地排列句子,不仅能训练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有条理地表达能力和构段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对于学生学会有序表达,更是益处多多。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典型文段,把它的句序打乱,然后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逻辑顺序重新整理,排列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让学生说一说排列的理由。这种训练做得多了,学生会从中明确构段的一般规律。

2. 连接词训练

每一段话都是由许多句子构成的。而句与句之间大多需要一些连接词,使文章读起来过渡顺畅、上下连贯、序列清晰。如先出示例文,让学生找找连接词。再把连接词去掉,读一读文章有什么感觉,学生们马上能发现此时文章上下不连贯,看来这些连接词可真重要。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能让学生明白,合理地使用连接词,可以让自己的习作叙述条理清楚,句与句子之间衔接自然。

3. 填词补句训练

在平时的习作中,经常可以发现一些学生所写的句子不通顺,句子与句子之间更是不连贯,就像“跳格子”,让人读起来摸不着头脑。可见,学生不会关注句子之间的前后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可自编一段话,有意去掉一些词或句,让学生联系前后语句和句意,充分发挥想象力,填上恰当的词、句,使一段话更加通顺、连贯。

三、观察中记“序”

在作文教学中,凡遇写景写物、写动物的作文训练,往往都需要学生进行实地实物观察。只有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做到有序,写出的习作内容才可能有条理。否则,写出的文章将杂乱无章。

1. 巧用五官,有序观察

中年级学生观察水平不高,观察的目的性不强,精确性也不够。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运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进行仔细观察。让学生用眼看一看,用耳听一听,用手摸一摸,用鼻闻一闻,旨在指导学生细致、深入、全面地观察事物。

例如,指导学生写《我喜爱的水果》时,让每一个学生带一个水果进课堂。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让学生先观察水果的外形,即它的形状、颜色、大小,然后,用手摸一摸,感受它的外表,然后,由表及里,让学生剥开水果进一步观察,如看一看果肉,闻一闻香味,尝一尝味道。只有观察到位,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写出的文章才会生动形象,具体细腻。

2. 巧抓特点,有序观察

所有的事物都是千差万别的,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时还应捕捉事物的特点,抓住该事物与众不同的地方,以防学生观察时面面俱到。

四、习作中理“序”

在指导学生有“序”观察景物、事物、动物、人物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有序地口述所见、所感,并有序地写下来。如何帮助学生理清写作的顺序,使学生写出的文章有条理呢?

1. 范文引路,理清顺序

模仿是学生学习写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范文引路也一直是习作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特别对于作文刚起步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范文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范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习作的导向,让学生习作时有路可循。

2. 创设情境,理清顺序

在习作指导中,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让学生在玩玩、说说中不知不觉地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这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

3. 自主构思,理清顺序

虽说习作前列好提纲,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让学生养成习作前先构思,想好再动笔的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平时的考试作文中,经常发现一些同学,看到题目后动笔就写,根本不加思考。结果写文章时就像脚滑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想到什么写什么。这样,写出的文章往往东拉西扯,毫无“序”字可言。可见,习作前让学生简单地进行构思,理一理顺序,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少女时代播下健康的种子 篇16

当然建立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要花上好几年的时间。健康的种子是必须在少女时代、在你的机体还在不断完善时就播下的。为此,专家们向所有的母亲和女儿们呼吁:为了健康的身体,请早点开始、正确地开始健康的生活方式!

母亲:给女儿一杯牛奶

作为母亲,你要迈出的第一步就是:给女儿一杯牛奶。牛奶含有镁、维生素D和钾等营养元素,更重要的是,它还含有丰富的钙,而缺钙正是导致骨质疏松症最重要的原因。骨质疏松症,是很多妇女,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的常见病。事实上,一个80岁的女人可能导致骨盆骨折的机率,完全取决于她在18岁时的骨骼状况。90%的人的骨骼形成于十几岁的生长发育期末,并在20岁到30岁期间达到生长的高峰,过了这一时期,女人所能做的就只是保持现状了。

然而,成千上万的成年女人和女孩子并没有注意到这么一条信息。据统计,在美国,有85%的青春期少女,每天没有喝够足以形成理想骨骼的牛奶(或吃足够分量的其他富含钙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腐、鱼等)。许多女孩子认为喝牛奶会发胖而停止喝它,其实200克的脱脂奶只含有400千焦耳的热量。

母亲:帮女儿找回自信

一般来说,女孩子在9岁的时候多会与同龄的男孩子一样体格健壮,信心十足。然而,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由于荷尔蒙的作用,她们的身体会出现不适。情绪也变得变化无常。结果是:女孩子们开始更多地关心自己的外表,而不是身体健康的程度。于是许多正在花季的女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据统计,美国高中女生中,有1/3的人不能按推荐要求每周做3次锻炼,1/2以上的人经常节食。近1/5的人吃泻药。与此同时,一些喜爱运动并自我感觉良好的女生,则倾向于滋生出一些危险的习惯。如抽烟、饮酒、吸毒甚至发生危险的性行为。

要解决这个问题,专家认为,对于女孩子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体育运动和艺术爱好,来分散对自己身体表象的过分注意。从事竞技性体育或者参加艺术活动(比如音乐),能使女孩子对自己产生更强的自信心,而这珍贵的自信心,正是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基础。

在女儿的胎儿期塑造健康

事实上,母亲们在女儿出生前就开始了对她们身体健康的塑造。《子宫里的生命》一书的作者——胎儿专家彼德说。一些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及肥胖症的发病起源都来自于孕期,“我们总是说许多病都是缘于基因方面的原因,但子宫的环境在决定我们能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方面同样重要。”一位称职而优秀的母亲会让自己吃得好,做适当的锻炼,同时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这样做,可减少孩子年老后患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疾病的机率。

肥胖症的起因也出乎意料地缘于子宫中胎儿的营养不良。如果一个孕妇没有摄取足够的热量和营养,那么,她腹中的胎儿就会从身体上调整自己,去充分地利用每一卡洛里的热量,有时甚至会将多余的热量当做脂肪储存起来。如果这个孩子出生后,来到一个食物丰富的环境,她(他)比起其他在胎儿期就在子宫中获得充足营养的孩子,更有可能会走向肥胖之路。

开始正确的生活方式从来不会太晚

玛丽·吉姆今年44岁,是一个一辈子都在与肥胖作斗争的女人,多年来,她一直断断续续地用着各种方法减肥,但效果不佳。3年前,她的女儿爱玛也开始像吹气球一样胖起来。这个可怜的只有8岁的女孩子,在学校受尽了其他同学的嘲笑,经常都是哭啼啼地跑回家。“看到自己的女儿也在同样的问题里挣扎。我决心彻底地改变一下。”从去年开始,在一位医生的指导下,玛丽和爱玛母女俩对自己的生活习惯做了个彻底的检查。然后,她们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严格按均衡低脂的饮食计划来摄取食物,同时加强锻炼。从那以后,她们的体重就逐渐降了下来。

上一篇:课间跑操日记下一篇:轨道交通考试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