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法的学习感想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科教学法的学习感想(推荐10篇)

学科教学法的学习感想 篇1

通信0903班29号 秦杰

学科教学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有人认为,学科教学论既然称为“法”,当然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它属于“教学论”的一部分。也有人认为,学科教学论是由过去的“教材教法”、“教学法”发展而来的,实际上它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即主要解决师范生能走上讲台、会上课的问题,只是一门实践性的、培养教师技能的课程,而且它至今也没有多少自己的理论。还有人认为,学科教学论是研究学科教育、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向新人传授学科知识技能的需要,是导致学校课程教学活动的原动力。人们在进行学科教学时,最初是凭“感觉”和白身的学习经验进行的。学校教育的发展和学科教学规模的扩大,产生了大批地培训教师的需要。在这个背景下,师范教育以及包括“教材教法”在内的各种师范专业课程才应运而生。

起先,教材教法课只是对教材、教法进行介绍,是教育学的一部分,以后逐渐有了分析和讨论的内容,即剖析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教会师范生如何上好课。随着学科教学实践的发展,产生了对不同的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解释、比较、评价等需要。为此,人们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开始进行理性思考,逐步改变单纯由学科逻辑来确定学科课程的结构、内容的做法,越来越多地借鉴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并开始了学科教学自身规律的探索。为了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在进行学科教学时,通常先要在头脑里自觉地形成有关的设想和理念。这就需要对各种理论进行整合,结合学科教学经验和具体条件,制订指导教学的规则和具体方案。此外,学科教学工作者还常常根据学科教学实践,总结学科教学的规律,来对教育学、心理学等揭示的一般规律进行补充。顺应当代学科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趋势,这门课程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越来越重视自身特点和规律的研究,越来越多地运用、借鉴各相关学科的发展成果,使自身开始发生质变。由于内容、方法等发生变化,原先的“教材教法”已经名不符实,被改称为“学科教学论”,成了一门分支性的学科,进人了新的发展阶段。

学科教学法的学习感想 篇2

它是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一种新的教学体系。它能给学生创造与更多同学合作的机会,学生能在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由于学生人人都喜欢参与合作小组学习,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种以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情感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自主学习、合作意识及创新思维

现在班级人数较多,如果利用小组合作活动形式,能给大部分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学生来讲,能给他们提供一个较好的大胆说英语的空间。传统的以班级集体授课为主的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无法照顾到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使不少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

为了让学生能进行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在上复习课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尝试———采访任课教师。

第一天把任务布置给各合作小组,合作小组的6个成员2人一组,在课间或放学后去采访不同的任课教师,采访时随时作好记录。可以把学过的一些句型、时态全都用上,收集信息越多越好。合作小组必须把采访获得的信息经过小组讨论,组长负责筛选、加工,然后将6个成员分成3组,一个扮演任课教师,一个扮演采访者,首先在组内进行表演,规定必须人人参与,同时也要照顾到中差学生。

第二天上课钟声还未响,同学们已准备开始了,见到老师立刻安静下来,待老师走近讲台,班长就喊:Stand up!待坐下后,还未讲一句话,就看到了许许多多手高高地举起。

有一组同学是这样表演的:上来一位同学,这是a Chinese teacher扮演者,她把头发用发夹像她的语文老师那样夹起,并戴上一副眼镜,脖子上还挂着带有语文老师照片的校卡。笔者暗暗地想准备工作还挺不错。紧接着一位采访者又上了讲台,见了她的“老师”说:Hello!My dear teacher.然后她们亲切地握手拥抱。接着,采访者拿了个凳子,对她的老师说:Sit down please!May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in English?……她问了好多问题,还问到How many teachers are there in your office?How did they come to school today?等等。这位“老师”都用英语一一作了回答。

一组结束后,老师给她们指出了句子中一些错误,并进行了板书,未涉及到的作了补充,还给予一定的评价。以游戏的形式给这个组打了个红星,这时同学们的兴致更浓了,表演结束后,两组红星最多,老师表扬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了使下次更为成功,请一个成功的合作组长和一个不够成功的组长上讲台总结这次合作中的成败。课结束时,布置了一篇作文:My Teacher。

通过批改体会到,教师平时要多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让学生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不同的方法去收集信息,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并要求学生多了解英美国家文化背景和习俗,重视收集、处理、利用信息能力的培养。合作小组可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由学生自行组合,如:程度较好的小组完成难度较大的任务,程度较差的小组完成难度较小的任务,这样就能使全班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按学生的座位划分,还可优、差搭配。

总之,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合作任务作好适当的调整,每位组员应该在不同的合作任务中尝试承担不同的角色。根据每堂课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地评价也是必要的。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更加注重合作过程的行为表现,还可以使教师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对合作活动的组织以及对合作目标和活动的设计是否成功,以便作出及时调整,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二、合作学习时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 小组活动会影响教学节奏和课堂密度,有时会使时间把握不当。

建议:在前一天课后布置该项作业会减小影响,同时也能促使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正确地用英语交际。

2. 抢答时,容易题目谁先答出很难判别,造成组与组竞争“激烈”。建议:举手回答,教师尽量做到公正。

3. 小组分工协作,多数代言人为成绩较好的学生。

有一小部分平时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参与率不是很高,如何让他们多说,多给他们成功的机会呢?当学生不敢发言时,教师又如何鼓励和启发学生、及时引导他们呢?笔者认为,要学会说,先得从会读开始,有的学生稍长一点儿或稍难一点儿的句子读读都困难,又何况谈说呢?合作小组平时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要使整个小组一起进步,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4. 合作小组多按座位排定,没有照顾特殊群体。

建议:平时排座位时要优差搭配。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的每一个尝试,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问题”学生,对他们的态度更多的是鼓励和宽容。

5.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往往重在扮演者的表演和结果,可能会降低学生语言运用的正确率。

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深不可测的,只要教师多注意、多留心、多提醒,必要时多作指导,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三、合作的真正成功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就会练得越少。在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少讲,让学生尽量多练。因为合作活动使他们的身心完全投入,使枯燥无味的语言学习与抽象机械的句型操练变得更生动、活泼、趣味无穷。

如:学了英语各种运动的名称以及句型和词组后,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我最喜爱的运动明星。让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和爱好自由组合,作品包括图片、文章、音乐、小品、诗歌等等。要求在下次的课中展示各自合作小组的作品。

令人欣喜的是,学生通过设计任务、分工协作、小组讨论等,用较流利的英语表达了自己合作的作品,交出了较为满意的答卷。

最出色的是Group 3,他们结合了2008年我国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国,收集了历年来我国各项运动获奖情况。组长上台打开电脑,插入U盘,屏幕上出现了有关信息,他用英语介绍了我国运动员的辉煌成绩。然后他们又分工合作,分别戴上已准备好的明星画像头套,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上台一一介绍明星的姓名、年龄、国籍、身份、外貌特征、喜爱什么、擅长什么,等等。

经过group discussion及pair work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给了学生更多的说英语的机会,使其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精彩动人的表演,使学生体验到了真正的成功,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不仅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而且也感受到了学习、合作、创新的快乐;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参与、成功意识,而且也提高了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激励和赞扬学生才能的展示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的有效保障。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巧用英语激励性评语来评价学生的优点和所取得的进步,并对其所付出的努力给予肯定,使学生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参考文献

[1]胡卫红.初中英语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1).

学科教学法的学习感想 篇3

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使学生明白,学习生物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了解自己和自己所生存的环境,解释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联系我们周围存在的问题,如:农业生产,家庭保健,生老病死,环境污染等,告诉学生生物与医学的关系,学好了生物就是“半个”医生。介绍当前生物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进展,如:基因工程,器官移植等,让学生知道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二、加强学科整合,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现代化的设备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在生物教学中作用显得尤为突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有其独特的优点,如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运用妙语辅助生物课教学

所谓妙语是指包括诗词、成语、谜语、谚语、谐音语、顺口溜以及歇后语等,这些将某些现象、事实或规律用精练上口的词句加以描述的语言。在生物教学中巧妙地辅以一些与生物知识有关的妙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如在“生物与环境”中,导入时可引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唤起学生珍惜美爱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峙桃花始盛开”来突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又如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来引出“植物的向光性”。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它把生物的捕食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还有“飞蛾扑火” ——昆虫的趋光性、“叶落归根”——生态系统的物资循环、“望梅止渴”——条件反射等等。如“不劳而获”——寄生、“玉帝圣书”——神经、“三教九流都来往”——杂交等等。又如用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个白胖子”,如“一山难容二虎”——种内斗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条件反射、“大树底下好乘凉”——蒸腾作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等等。一节课整个过程如果只有干巴巴的生物学科的专业术语贯穿始终,教学氛围肯定显得沉闷。但如果过多过滥地使用妙语,会让学生思维散乱,注意力难以聚焦在学习内容的知识重点上。因此妙语的运用要精心设计,用量适中。

三、授课与实验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实验除了真实、直观、形象、生动之外,还是一项目的性十分明确的操作活动。它对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概念都起着其他任何教学方法均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做实验,并力求使学生实验成功。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不仅满足他们的操作愿望,更重要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动手动脑,克服种种困难获得实验成功之后,此时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能够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从而刺激学生更深入地探求。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好课堂演示实验,做好随堂实验,上好学生实验课。

四、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现代生物教学理论提出的两个结合(课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有其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学校可以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生物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食用菌的栽培等,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课外小组应由学生自愿参加,避免使之成为竞赛的工具。阅读材料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生活经验,并由学生选择阅读。通过生物课外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对事物喜爱的情绪,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无形动力,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作为教育者应充分利用各种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而努力。

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短暂兴趣引导到稳定兴趣,促进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兴趣向高层次发展。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往往是短暂的,学生只是觉得好玩、“有趣”。此时需要教师能够设法使学生的兴趣从“有趣”发展为“情趣”,使学生真正通过学习获得成就、成功、欢愉的情绪体验而对生物课学习产生感情。在此基础上再促使一部分学生的“情趣”发展为“志趣”,使这部分学生能把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与自己的理想、信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立志将来从事生物科学技术的学习和研究。这样才能使兴趣成为稳定兴趣。

(2)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脱离开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不能为激发兴趣而去迎合学生,更不能为激发兴趣而用庸俗的玩笑或不恰当的比喻去逗学生发笑。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趣味性,教学的趣味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教学的趣味性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不注意这一点,有时趣味性并不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学生笑过之后,只觉得很好玩,并无兴趣产生。心理学、生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学不宜引起学生哄堂大笑。学生大笑时大脑皮层的某些中枢高度兴奋,会抑制其他的包括学习知识的有关中枢,因而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3)注意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以自己丰富的、广博的知识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机智、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注意了这一点,就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浅谈学习数字化教学的感想 篇4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什么是数字化教学。我也知道了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按信息的呈现方式划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可分为数字化幻灯、数字化投影、数字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资源等。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数字化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处理技术数字化──数字化处理技术将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等音频视频信号经过转换器抽样量化,使其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的可靠性远比模拟信号高,对它进行纠错处理也容易实现。

处理方式多媒体化──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存储、传输、处理多种媒体形成的教学资源。与传统的纯文字或图片处理信息的方式相比,经多媒体计算机处理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

信息传输网络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传输,学习者可以在异地任何一台上网计算机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学习资源系列化──指数字化教学资源可由资源管理人员或教学人员对进行系统分类,在教学过程中向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系列的教学信息。

使用过程智能化──指教学资源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资源建设可操作化──指教学资源允许学生和教师运用多种信息处理方式对其进行运用和再创造,师生还可将自己制作的资源(如电子作业)加入到数字化资源库中。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教学媒体数字化的产物。随着人们对教学过程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将研究的重点由教学媒体逐步转移到教学资源的层面上,即由对教学媒体物理特性的研究转移到从学习者出发研究学习资源,以实现包括媒体在内的一切学习资源的使用方法与使用目的的紧密结合。

通过对视频的学习我知道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有以下几个特点:多样性──多媒体/超文本结构/友好交互界面/虚拟仿真。2.共享性──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全球共享并随意获取。3.扩展性──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补充、扩展。4.工具性──可以作为认知工具,探究知识、构建知识。相信在资源利用中好好利用以上特点对于数字教学的拓展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学习心得感想 篇5

10月29日下午,泰安市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培训暨“生本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拉开了精彩的序幕。泰安市基础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刘旭,泰安各县市区教研员,教育局张衍峰副局长、小学教研室孙瑞明主任、辛成华主任,实验小学雷鹏校长等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六百余位领导、专家、和一线骨干教师代表齐聚实验小学,参与和见证了这一盛会。肥城实验小学刘鹏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作了题为《触摸生本观念,探寻高效课堂》的学术报告。报告中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真实生动的教学案例,赢得了与会代表的一阵阵掌声。接着由肥城市的师生们进行了主题为“歌吟经典诗文,传承传统文化,共筑中国梦”的中华经典诗文歌吟展演,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师生们以饱满的激情、抑扬顿挫的朗诵、张扬个性的表演,或唱、或诵、或吟、或舞、或演、或奏,将经典诗文中动人的意境演绎得淋漓尽致,实验小学教师合唱团精彩激昂的演唱更是将此次活动推向高潮。肥城市师生的歌吟汇演给与会教师带来的是震撼和惊喜同时也集中展现了肥城市师生的较高的艺术水准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10月30日,威海大光华国际学校小学部主任、特级教师钟静执教了《威尼斯的小艇》,泰安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师陈炳峰做了精彩的点评。接下来,钟老师对版课标进行了解读,并做了《班级阅读习作新计划》的报告,钟老师的课例生动、扎实,报告深入浅出,为我们今后语文教学引领了方向。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以下几点:解读了“阅读能力”包括直接提取信息的能力,直接推论的能力,解释整合文中信息和观点的能力,评价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的能力。语用教学四项主要内容包括语言习得、思维培养、人文渗透、常规训练。班级阅读习作计划:一年级读小诗、写小诗。二年级绘本读写计划——看绘本编故事和读绘本仿写。三年级故事读写计划:听、读、讲、写故事。四年级读写计划:观察生活、描写生活、提升观察力。五年级读写计划:生态写作。如学生策划活动,开展并撰写活动方案。

在随后的两天中,各县市区13位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各自进行了课例展示。展示中,既有老师们一直关注的阅读教学课例,也有优秀的习作、写字课例,真可谓精彩纷呈,好课连连。会上,宁阳县第一小学教师刘军还做了《翰墨启智 立字树人》的书法指导讲座。肥城市河西小学白云山校区教师李鹏进行了课堂展示并与大家分享了自己成长为省特级教师的经历,使老师们受益匪浅。

为期四天的教材培训会暨“生本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信息丰富,务实、高效、令人震撼又备感人文色彩,每一天都让人感觉是一场饕餮盛宴。在会议学习期间,肥城市教育局教研室辛成华主任别出心裁地安排了诗文歌吟、歌曲欣赏、快板说唱等形式的活动,寓教于乐,寓研于乐,让老师们劳逸结合,轻松学习,在愉悦的同时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学科教学法的学习感想 篇6

在课程标准中阐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能从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这好几天听了《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专题讲座让我再一次感受到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需引导学生以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专家们特别强调图形给人带来的直观。学生每天都在和图形接触、交往,日常生活中积累下的对图形世界感知、表现和思考构成了学生丰富的经验背景,这就决定了儿童空间观念的形成更多的要依赖于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会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自主学习的程度就越高。如:学习了《长方形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计算粉刷所在教室的总面积;学习《圆》、《圆锥》后,引导学生测量、计算大树直径与横截面的面积,计算沙堆的体积与重量。这样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只有亲身体验的知识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更熟念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在就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密切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空间与图形的有关知识的学习,有机的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丰富的经验。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原型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比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先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出示:主题图、剪子、水龙头、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学生从中抽出角的图形,随着学生的回答并用红色标识出来。为学生初步认识角建立表象。在教学的最后,当学生对角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又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的物体表面上有角,让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抽象出图形并应用于生活中的过程。又如在直线、射线和角的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射线的特点之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关射线的例子:如太阳光、手电筒的光线进一步感知射线的特点等。这样的教学,为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中去感受数学,培养空间观念。

二、注重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直观与操作在学生形成几何概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亲自动手,让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通过内容丰富的图形符号感知及实际操作探究活动,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巩固。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知识来源于动作,小学生的思维经常是从动作开始的,动手操作很容易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先引导学生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接着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利用学具进行操作,有的学生用绳子绕圆一周,测量绳子的长度,有的学生把圆形物体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等,记录好周长和直径,通过计算,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又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等。这样学生在自己的操作中,通过独立思考掌握知识,形成空间观念。

学科教学法的学习感想 篇7

自主学习, 由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界定, 因而有其丰富的内涵, 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在本质上都认同这样的道理:强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要创造性地学习;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强调教师的“导”是前提条件。

二、自主学习与自学的区别

新课改的实施中, 一些教师把学生自主学习理解为“自己学习”即自学, 于是就产生这样的误解:认为教师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 这样就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教师只是起到组织学生“自学”的作用。其实, “自学是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 借助社会力量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的自我学习, 不断积累知识、获取技能和培养能力的活动。”自主学习与自学最明显的区别是自主学习是在教学条件下进行的, 而且主要是在班级中发生的;而自学是一种与教学条件下的学习相对的学习方式, 因为“把众多的学习方式抽象出来不外乎两种:教学条件下的学习和自学条件下的学习”, 二者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三、什么是指导—自主学习方式

1. 指导—自主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教师的“导”。

建构主义学派认为, 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认知水平的限制。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和学生虽然是平等地共处在教学情境当中, 但他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不管是年龄、阅历, 还是学习的素养、接受的能力等方面, 教师都堪当学生的引路人, 并值得学生尊敬。所以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 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之做出判断, 兼顾学生差异, 促进合作, 提供自主学习养成的外部支持。

2. 指导—自主学习方式的四个特征。

第一, 先课本, 后课外。 (1) 先把课本弄清楚, 然后结合学生实际, 补充适当的课外阅读资料, 以丰富和拓宽学生的思维。 (2) 要求学生对教材怀有尊敬与质疑并存的态度, 先客观地解读教材的知识点, 再结合已有的经验以及现实问题进行解读, 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

第二, 先阅读, 后提问。教师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材料, 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一个从小就不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不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人, 我们的确很难指望他将来去开拓创新。

第三, 先指导, 后自主。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的, 教师应该结合课本特点和学生基础, 具体而有系统地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和提问。

第四, 先学后教。这是指导—自主学习的根本性特征和核心标志, 也是实现有效教学和优质教学的基本手段。

四、如何在初中学科教学中开展指导—自主学习

在初中学科教学中开展指导—自主学习, 教师应立足于帮助学生从依赖走向独立, 并通过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等能力, 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

1. 学是核心, 导是关键。

教师应在导上下工夫, 布置学生提前阅读教科书时, 教师就应该对书本的各章节和段落了如指掌, 掌握和领会教材各部分的知识结构, 把握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以及各知识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点, 以便向学生布置阅读和分析教材时点明要领以及侧重点。如果只让学生完全根据现有的课本进行自主学习, 那么这种学习就是“假性”的, 所以就是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材料, 丰富自主学习的内容, 延伸课本知识, 扩大学生阅读的视野, 如:报纸中的时政要闻、电视新闻联播内容、网络评论等内容。

2. 对于习题则要精心选择, 宁少毋滥。

真正发挥每一道题目的功效, 减轻学生的负担, 避免重复劳动。习题的选择应该侧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尤其是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同时指导学生做习题时讲究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形成一看、二画、三联、四写的程序, 即: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 先粗看一遍, 再细看一遍, 真正理解题目的意思, 要明白, 往往题目中暗含一定的答题条件和角度, 所以要细心地看。接着就该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 有时题目很长, 看了后面忘了前面, 所以把问题的关键词划下来, 以便提醒自己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角度。当然, 完整有序地写出来才是最关键的任务, 写时要用语规范, 不能用口头语言来表述, 而且指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阐述问题, 如在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内容中有关“自弃”的内容, 劝说某同学不要有自弃的思想和行为时, 不仅要告诉他自弃的危害, 还要让他明白改变自弃的思想和做法的好处, 最后要向他提一下建议, 帮助他彻底抛弃自弃的思想和行为。这样问题的解决才是完满的、科学的。

3. 教师在组织学生归纳教材知识, 提出自己阅读教

材时的困惑时, 可以先让其他同学解答或上台进行片段的讲解。作为教师, 需要发挥指导作用, 引导和关爱学生, 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干涉或用“秩序”来维持课堂的平静。而且要适时地点拨和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因为自主学习的课堂正是学生想法差异的相互碰撞、相互交流、相互交融的过程, 由此才会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在此基础上, 教师根据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对各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再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归纳, 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4. 在组织学生对课前布置的习题进行交流时, 教师

要深入学生当中, 辅导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 鼓励和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树立信心。同时要适时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以及他们解答习题的不同方法, 对于有冲突的地方, 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到冲突的焦点, 分析原因, 启迪学生的智慧, 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简而言之, 新课标下初中学科教学中的指导—自主学习方式应是螺旋式上升的循环:创设学习目标, 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能力的磨炼→参与讨论、交流, 在集体学习环境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反馈练习, 矫正掌握方法, 验证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课堂检测, 取得进步, 自主学习能力转化、迁移、提高→……

五、指导—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 面对新事物时的退缩:

完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方式, 可能导致学习者失去许多尝试新事物的机会, 并因视野狭窄而判断错误。

解决对策: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接触新的事物。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思考时, 可适当拓展思考范围, 并引入客观的检视标准。只是不要强迫学生接受, 而是通过讨论, 从中开阔他的视野, 使他也看清这些东西的意义, 即符合自主学习的精神。

2. 缺乏检视标准时的自欺:

当缺乏检视标准时, 一个自主学习者容易自满而阻碍进步, 容易满足于表面的认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困难容易屈服或总是依赖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基本上这也是学生学习经验不足以及学习动机不够强烈造成的问题。

解决对策:引入客观的检视标准和竞争的评价机制, 鼓励和激励学生对待学习中的困难要有钻研精神,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做学习的主人, 如果仅仅停留于学习的表面, 会使自己丧失追求真理的机会。

3. 自我训练的困难:

当面对有点困难、需要意志力的训练时, 特别是课前预习, 靠自己的力量去支撑, 学习者容易放弃。

解决对策:要求学习者自主地接受强迫, 学习契约即是一例。在学习者自愿的前提下, 引入外在的压力如父母、同学、教师的监督, 督促学习者克服自我训练的困难。

总之, 成功的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为目的, 同时也是一个有助于教师发展的过程, 这两者永远不会相互矛盾, 成功的学生必定造就成功的教师, 出色的教师必定培养出色的学生。这是笔者对指导—自主性学习的初步探究, 有待进一步的实践和完善。“让学生学懂并不难, 教学生会学习就很不容易。”但我相信只要教师付出智慧和艰辛的劳动, 一定会有所收获。

摘要:本文试图运用新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经验, 深入探究初中学科教学如何实施指导—自主学习方式, 探讨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关键词:初中学科教学,指导-自主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新课程改革系列之自主学习.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

学科教学法的学习感想 篇8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 研究性学习 实践

研究性学习会让学生深入到很多知识点中,会让学生透过对于具体问题逐层深入的剖析,逐渐获知教学内容的实质。这正是在高中政治课堂上要加强对于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原因。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教学主体性的凸显,要多设置学生间的研究性学习的环节,这不仅能够推动实际教学,这也会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展开的初期,需要学生对于很多问题和现象有较为敏锐的洞悉能力,学生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会找到值得探究的素材,才能够进一步针对具体问题展开思考与挖掘,进而实践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为此,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问题发现能力的锻炼,要多发展学生的这方面能力和素养。教师可以在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多引发学生的思维,在讲到相应的知识点时可以鼓励学生就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进行思考,可以结合课本中的一些观点来分析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与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有很多发现,在具体的问题剖析的过程中对于教学知识点的领会也会越来越深入。

比如在学习“生产与消费”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如国家在鼓励消费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对一些高消费的产品征税;消费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国家又为什么限制一些行业的消费,如提高购房款的利息;国家在鼓励消费以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为什么还倡导勤俭节约,等等。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会意识到,这个话题原来有着这么大的探究空间,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于问题有一些思考。不仅如此,这也是对于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一种激发与锻炼,会让学生在今后的课程学习中更踊跃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更深入的展开研究性学习。

二、加强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这是让学生更深入的展开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知识点来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还可以结合当下的时政提出一些和教学内容贴近的问题。这类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会促进学生展开对于问题的钻研,会帮助学生更深入的实现对于教学知识点的领会。学生如果遇到思维瓶颈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大家相应的引导与点拨,帮助学生以正确的思路剖析问题。这对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展开会是非常积极的推动。

在学习“经济生活”时,教师可以结合时事热点提出有关问题,如自从加入WTO以来,中国有些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增大,而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在世界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主品牌、科技进步、产品质量、经营战略、资源战略、市场战略等多方面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经济生活”中有关对外开放和企业经营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自主对于具体的问题展开探究,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鼓励,这也会促进学生对于问题后涵盖的知识点有更深入的领会。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

高中政治课程中的一个难点部分就是哲学知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以及思维能力的创新十分重要。哲学知识抽象、生涩,很多学生都会存在理解上的各种障碍。教师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教学引导非常重要,要让学生由浅入深的体会相应知识点,并且透过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来帮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讲到的一些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出自己的质疑,并且要鼓励学生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创新思维与批评精神的具备不仅会帮助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这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科目,乃至自身综合素养的形成都会是极大的辅助。

例如,学生在学习哲学时,经过相应的研究性学习后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1)在旧的教材中,意识的概念指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在新课标中,意识的概念还包括意识还是客观存在于人脑中的反映。(2)物质是一种客观实在的物质,而前面所学到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究竟是物质还是物质的具体形态。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显示了学生对于这些内容其实有自己的思考,并且是学生对于教材有较为深入挖掘的写照。这是非常值得鼓励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与批评精神的发扬,这对于学生学好哲学知识会是极大的辅助。

结语

研究性学习的有效融入,这不仅会丰富高中政治课堂,这也会让学生在活跃的思维下更深入的展开对于很多问题的思考与钻研,并且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点的有效理解与吸收。

【参考文献】

[1] 孙金龙. 怎样让政治课堂充满魅力[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3期.

[2] 薛锦宝. 如何增强高中政治课堂的趣味性[J]. 知识经济,2013年09期.

[3] 李晶. 高中高效政治课堂的构建对策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英语学科学习教学工作总结 篇9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英语学科学习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学期是我任教的第一学期,我担任初一级七班,八班的英语教学。由于教学经验颇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但一开始我就碰了钉子。在讲授第一课的时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了一堂自认为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课,认为教学效果如期理想,怎知小测出来才知道不如人意。后来听同学们反应,才知道我讲的口语大部分同学听不懂,而教学的部分内容同学们以前从来未接触过。从而可知,我在上课前根本没有了解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七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而八班的同学比较沉静,学习欠积极性,虽然优良生比例大,但中下层面而也广,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教授Unit 3.Lesson 9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如何询问和回答时间”,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half”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圆卡纸,把它剪成一半,告诉学生这是圆的一半,也就是half。讲到”quarter”时,又把半圆剪成一半,那么剩下来的就是圆的四分之一,也就是”quarter”了。这样学生就形象地明白了这两个单词。而讲到如何表达时间时,我用了一个用红卡纸做的大钟,同学们一开始就被它吸引住了,显得颇有积极性。用实物让学生练习”What’s the time? It’s……”的句型,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英语这门学生不甚熟悉并感到困难的外语来说至关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原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帮助班上的同学改英文名,尽量多讲一些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近来更帮部分同学交上了”penfriend in America”,让他们更了解英语,更喜欢学习英语。因为只有英语水平提高,他们才能达到交异国笔友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例如在七班,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英语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期中考和期末考是考察每位同学在本学期的学习成果,因此应该予以重视。考试前进行有系统的复习,考试后进行学科总结。从中段考试可以看出两个班的平均水平相当,八班的差生面相对较大。所以在中段考后的时间里,我把力量主要集中在两班的差生辅导上,特别是八班,以缩短差距。另外,还发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够强,所以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轻松学,容易掌握。而期考结果证明,适当辅导差生对班的整体发展有很大帮助。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两班的英语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学科教学法的学习感想 篇10

研究性学习作为新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它是国家教育部提出的以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目标为背景的。

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很多教师会发现他们必须用从未经历过的方式去教学。我在近年的尝试过程中觉得首先必须比较充分地理解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的目的。这样才有可能设计好“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及课后反馈与评估。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目的

数学科学本身就来自于人类对自然、对社会形态、对人类进行的各种活动的认识而抽象成人的思想及方法的一门学科。人类再用它来理解自然与社会、用它来解决自然社会的一些问题。

数学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传统数学教学存在的缺陷在于它常常使学生游离于自然与社会之外,机械地回答教科书上的问题。尤有甚者,解大量的数学习题并追求唯一正确答案,使数学学习变得枯燥而又繁杂。

研究性学习是想让学生回到自然与社会中来,让他们自己提出感兴趣的自然与社会问题。自己试图解决问题;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案供选择。让他们深深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

当然,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也能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自然与社会中的一员,负起他们应负的责任。让他们与同伴与教师的交流,协作中学会做人。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的原则:一个课题的选择必须以学生能了解而展开,否则不要选它为课题。

譬如最近我们在数列、数列极限的教学中学生选择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有《杭州市房改房价格研究》、《杭州市空气质量和汽车尾气排放现状关系分析》、《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测》等。教师在指导这些课题的展开中,必须先有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实例启发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能把数列、极限、函数等数学知识以及有关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与实例的事例结合好。能很快打开学生的思路,扩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选题时有活跃的思路去关心身边发生的事。这样才能使他们的选题符合上述选题原则。

三、课题展开的组织

课题展开的组织可能是研究性学习有否成效的关键。

一般我是以学生自愿结合5—6人一组为宜,但必须告诉他们,课题组必须有组长、副组长及报告执笔人。课题

展开必须每个成员有事可做、分工协作。考虑的因素是:自愿结合是为了兴趣相同,性格相投便於展开活动。确定组长及执笔人是为了加强当选人的责任性,也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完成课题必须给出时间与时间表。一般以三周为宜,最好能选择有长假的阶段。我近次的活动就选择在国庆长假前一星期布置,节后一星期结束。要让他们有较充裕的时间。同时活动时间表要让学生排出,让他们养成按计划工作的习惯。

四、数据的收集,处理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数据收集,方案很多,如《杭州市房改房价格研究》、《杭州市空气质量和汽车尾气排放现状关系分析》、《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测》。同学有的是从图书馆查到得的,有的是从网站查找,有的是从统计局的资料上查找到的。当然有时还可以由课题小组成员直接去调查,测算,甚至是做实验得到的。但有

一很重要的原则:数据必须真实可靠。

数据处理,一般应在这样的原则下处理:略作微小改动不影响事物的本来面貌。譬如杭州市房改房价格的处理:1995年为702元/平方米改为700元/平方米等我们认为在预测2000房改房价格的课题中不会影响结果的恰当性。

这是因为计算误差原理允许这样处理,还因为能适合高中数学知识的应用。这里要注意真实是第一的,不要因为为了便于学生应用有关数学知识随意改动,意造数据;这也是学生科学素养、实事求是态度养成很重要一个环节。

如果得到的数据,用一般常用的数学方法很难研究问题,那么指导老师要帮他们调换数学方法。如这次《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测》课题组,他们得到的从1981年以来的人口统计数据,用数列的知识根本没有办法处理,指导老师就帮助他们,用描点作曲线,用研究曲线变化趋势的方法来完成课题的工作。如果遇到高中生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么我认为还是彻底放弃这个课题。

上一篇:草原管护合同书下一篇:年度防火横幅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