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村建设工作简报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康村建设工作简报(精选8篇)

小康村建设工作简报 篇1

一、基本情况

全乡土地面积69.38平方公里,共辖17个行政村,105个村民小组,3467户,14195人,有林地69165亩,耕地总面积12239亩,人均耕地面积0.86亩。在小康村创建工作中,因村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发展产业。通过产业的发展来促进全乡小康村创建工作。目前,全乡逐步发展了有机茶叶、烤烟、畜牧、蔬菜、有机水果以及制香等特色产业,“一村一品”和“一村一特色”的产业布局在小康村创建工作中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广泛宣传,营造小康建设氛围。为充分调动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年初我乡及时召开了党政领导会和全面建设小康动员大会,同时通过讲座、培训、采取悬挂标语横幅、开辟宣传栏、召开座谈会和对照小康村16项监测考核指标入户调查摸底等形式,对全面开展小康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进行广泛宣传、深入动员、全面部署,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支持和参与小康建设的热情,努力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小康”的良好局面。

(二)科学合理规划,制定小康建设目标。为有序推进全乡小康村创建工作,我乡因地制宜,制定了全乡和各村小康村创建工作详细规划,提出了以烤烟、蔬菜、水果、茶叶、养殖、制香为支柱产业,全方位发展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思路。先后出台了《桥市乡小康村建设工作规划》、《桥市乡大鱼塘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桥市乡猴山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年度计划和工作目标,确定工作重点,制定工作措施。用4年时间,把我乡建设成为生态、环保、休闲、绿色农业乡镇,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三)典型示范带动,推动全乡建设小康。我乡把小康示范村建设作为同步小康创建活动一项重要工作,以村为单位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突破口,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实,确定了大鱼塘村和猴山村为我乡今年小康创建示范村,通过典型示范的作用,推动全乡的小康建设。目前,示范村建设已初见成效:一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通过整合国土、财政、扶贫、交通、水利等部门资金,共投入600多万元,硬化了猴山村组道路2.2km,新建了3条田间机耕道8km以及配套沟渠8km、修建了拦水坝6座;同时,硬化了大鱼塘村内主道1.9km、小巷道0.3km,里程为2.2km的香业基地至X087道路硬化正在施工中,新建了大鱼塘香业基地供水系统,实施了大鱼塘香业基地10kv线路、配变安装等工程,使示范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更加便利。二是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把发展产业作为小康创建的支撑点,因村制宜突出特色,推动小康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我乡小康示范村创建过程中,产业建设如火如荼。猴山村:建有投资800多万元的亩有机生态果园,该果园水果远销至俄罗斯;现该村正在筹划与广西富川富隆果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一个面积为1500亩的水果种植园,预计投资600万元;占地面积170亩、投资600多万元与温氏合作的新型家庭农场养殖公司现已投产;另外还发展了4家食用菌场。大鱼塘村:建有1000亩的白茶种植基地、投资200多万元的大冲口生猪养殖基地、规划占地面积为80多亩的香业基地,目前新建了8栋标准厂房已投入使用。另外,该村制香业主成立了制香协会、联合注册了“塘湘香业有限公司”,制香产业已成为该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之一。三是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我乡紧密结合当前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对大鱼塘、猴山2个示范村实施地毯式的整治,使得示范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如对大鱼塘村口及附近零散的48冢祖墓集中迁移安置,并在村头修建了林间小道,草皮绿化6000多平方米,安装了健身器材,石桌石櫈,形成了休憩小园;新建了标准篮球场。实施了空心村治理工程,拆除了旱厕15处、废旧房屋8座;清理村内池塘淤泥320立方;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大扫除40余次,使全村的环境卫生整体水平大幅提升,“脏乱差”的.局面得到扭转。目前,我们正以示范村作为突破口,组织召开全乡各种流动现场会,调动全乡群众参与小康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依托产业发展,推动小康建设步伐。在小康建设过程中,乡党委、政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特色产业,依托产业的发展,推动小康建设步伐。

----茶叶产业。通过盘活土地资源,流转农村土地近6000亩种植白茶,先后成立了华松、南源、灵峰、云岭、益崧等五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建有茶叶专业加工厂1家,制作有白茶、红茶等。,仅华松合作社采摘春茶2000多公斤,销售收入近200万元。同时,不断在规模和提升品质上下功夫,扩大产品影响,努力打造“白茶之乡”。

----烤烟产业。xx年起,烤烟产业有了长足进步,种植面积和产量较往年翻番。今年发展种烟大户19户,其中本地大户15户,种植烤烟近1800亩,实现烤烟特产税100多万元。

----畜牧产业。投资8000万元的温氏集团桥市繁育基地已投入使用,年出产猪苗13万头,基本能满足周边乡镇的猪苗供应;同时,积极引导、扶持群众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截止目前,全乡共发展规模养殖场23家,其中生猪养殖12家、养鸡2家、养牛3家、养羊6家。

----制香产业。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在外从业人员多的优势,积极培育制香产业,目前发展制香企业18户,解决120个就业岗位。在大鱼塘村流转土地80余亩建设香业基地,并联合注册成立了“塘湘香业有限公司”、组建了香业协会,现有8家制香企业入驻基地开展生产,示范带动全乡制香产业发展,努力使制香产业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之一。

----果蔬产业。全乡不断扩大水果产业生产规模,现已发展以猴山、塘家源、野猪桥等村为主的6000亩有机水果产业,注重“有机、生态、环保”,着力打造品牌,目前,正在对产品进行有机认证,并在洽谈电子商务,努力打造名优果品生产基地。以华发蔬菜公司为主的蔬菜产业,种植的槟榔芋、葛根等产品品质优良,很受市场欢迎。

(五)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小康建设。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乡财政、经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小康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行政村也相应成立专抓班子,形成了上下联动、步调一致的工作体系,确保同步小康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取得成效。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简报

2.调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简报

3.乡镇统筹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工作简报

4.乡镇建设工作简报

小康村建设工作简报 篇2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加快自我发展, 是公共财政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进一步实施民生财政的重要内容之一。财政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为“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是注重强化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抓紧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扶贫开发投入体制, 形成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扶贫开发资金投入, 加大各部门投入对贫困地区和人口的倾斜力度, 确保“十二五”期间平均增幅不低于2011年。把扶贫标准从现有的1274元大幅提高至2300元, 全面执行新的扶贫标准, 更好地瞄准扶贫对象, 集中力量抓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攻坚, 有效实现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衔接, 推动扶贫开发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新发展。

二是加强扶贫开发资金使用绩效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 拓宽扶贫开发投入渠道, 加大整合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各类资金的力度, 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按照11月29日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撬动作用,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扶贫开发事业。

三是全面推行扶贫开发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扶贫开发资金项目应围绕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围绕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围绕提高农村扶贫对象就业和生产能力;围绕帮助农村扶贫对象缓解生产性资金短缺困难;围绕编制、审核扶贫项目规划。

山区“小康水利”建设初探 篇3

关键词:山区;小康水利;试点;探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确实加强山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山区群众配套实现小康社会急需的山区“小康水利”设施,既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现实需要,又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历史需要。结合基层水利建设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山区“小康水利”试点工作,探索新时期水利发展的有效途径及运行管理机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一、山区“小康水利”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得到广泛加强,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发展不平衡,在许多贫困山区水利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骨干水源工程设施缺乏,生产生活用水以“五小”水利设施为主。由于山高坡陡,地质条件复杂,在山区建设骨干水源工程设施难度极大,山区主要水利设施以小坝塘、小水池、小水窖、小水沟等为主。由于缺乏拦蓄地表径流骨干水源工程,导致有限的水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干旱缺水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制约瓶颈。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水事活动难以有序运行。由于水资源缺乏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山区群众仍然存在着以山林、土地经营权为依据确定水资源的所有权及使用权,导致部分农户、部分区域地块水源严重缺乏,有限的水资源难以得到科学合理利用,群众争水抢水事件时有发生。

(三)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缺乏,效益发挥不充分。山区一方面缺乏骨干水利设施,另一方由于多属民族贫困地区,群众经济收入有限,水费征收难度大,对村民小组公有的小坝塘、小水沟等“五小”水利设施难以筹集必要的维修养护资金,存在着重利用,轻管理现象,工程年久失修,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管理体制陈旧,管护措施落实不到位。有的采用村民小组指定专人管理、管理人员领取定额报酬的办法进行日常管护,有的在引水、灌溉时由村民小组临时派人负责临时管理,导致权责利脱节,防洪蓄水等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二、山区“小康水利”建设的具体目标

根据我国山区干旱缺水现状,结合小康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山区“小康水利”建设的具体目标为:

(一)彻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从山区群众最需要、最现实的饮水问题入手,全力建设安全饮水设施,确保项目区群众喝上清洁、卫生、充足的自来水。

(二)有效提高供水保障率。建设人均不少于1亩“种得下、保得住、能稳产”的旱粮水浇地,为当地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水利基础。

(三)全面提高水利设施建后管理水平。改进管理方式,使群众真正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受益的主体,有效解决权、责、利脱节,重建轻管等问题,确保水利工程效益得到长久发挥。

(四)促进项目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通过山区“小康水利”建设及其它项目的配套实施,项目区群众水法规意识、水环境保护意识及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意识得到加强,水利建设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粮食及经济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群众经济收入大幅增长,村容村貌整洁美观,群众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干旱、山区、民族贫困村初步变为富裕小康村。

三、山区“小康水利”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试点探索,逐步扩大建设范围。为改善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以水务部门作为责任主体,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山区干旱地区以村民委员会为单元开展山区“小康水利”建设试点探索工作,全面探索建设途径,积累实践经验,创新管理体制,完善管理责任,以试点引路,效益吸引,逐步扩大“小康水利”建设规模及范围。

(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配置措施。一是科学编制 山区小“康水利”发展规划;二是科学确定山区小“康水利”发展目标;三是以“五小”水利工程为主因地制宜配置工程措施,并开展项目建设。

(三)统一开发,合理利用水资源。在规划及试点建设中,广泛宣传《水法》等涉水法律法规,认真做好群众的思想引导工作,切实改变群众以山界、地界划分水资源所有权的陈旧观念,形成水资源为国家所有,“共同管理,大家受益”的思想意识,确保项目区水源统一规划、优化配置、统一利用、统一管理。

(四)加强引导,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广大群众弄清开展山区“小康水利”试点的目的、意义、方法、措施,让群众自主决定工程建设,自愿参与项目实施,自我进行管理维护。

(五)开拓创新,大胆探索管理模式。一是成立“用水户协会”,依靠村民对当地水事活动进行管理,使村民真正成为工程建设、管理、受益的主体;二是制定《用水户协会章程》,明确“用水户协会”的性质、职能、职责、会员的权和义务,对工程建设管理、集资投劳、水费收取、资金管理等做出具体的规定;三是认真研究制定用水户协会《财务管理制度》、《投工投劳和集资管理办法》、《供水管理办法》、《会费收支管理办法》、《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办法》、《水利工程运行和养护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确保“用水户协会”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运行;四是采用“一事一议”原则解决水利工程投资投劳难的问题,改变政府干预和包干统揽的做法,将政府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充分发挥群众投资投劳建设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有偿供水,积累水利设施维修养护资金。根据水利工程基本维修养护需要,结合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确定供水价格,实行有偿供水,确保水利设施日常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及供水效益的有效发挥。

结语:

小康村建设工作简报 篇4

根据《中共XXX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和《中共XXX委、XXX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X以县为单位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从2013年起,开展以县为单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工作。为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总则

(一)高度重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工作 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既是用具体的指标数据跟踪全面小康进程,也是对各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情况的督导和检查。各县、州直相关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原则,认真抓好统计监测工作,真实反映各县全面小康进程,确保建成一个不含水分、实实在在、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

(二)建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数据工作责任制 按照“依法统计、分级负责、部门把关、统计综合”和“谁出数、谁负责”的原则,以县为单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数据,除民意调查类指标以外,原则上由县(市)相关部门负责采集,经县全面小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后,报州统计局和州直对口部门审核、汇总,然后报州全面小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最后将审定后的指标反馈给州直相关部门,由州直相关部门对口上报省直相关部门。

(三)健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工作机制 针对各县(市)全面小康统计监测力量薄弱,尤其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统计数据缺乏的实际情况,各县(市)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构,增加人员,解决经费,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数据的顺利取得。

(四)界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范围

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我州全面小康统计监测范围是:

(五)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内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个方面,25项指标。

经济发展方面包括人均GDP、科技进步贡献率(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农业发展指数、城镇化率、就业水平指数、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指数;社会和谐方面包括城乡居民收入比、贫困乡镇发生率、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民族团结和睦指数;生活质量方面包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住房指数、居民出行便捷指数、医疗卫生发展指数;民主法制方面包括城乡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完善率、社会安全指数、县级政府行政服务群众满意度;文化教育方面包括文化发展指数、高中及以下阶段教育指数、每万人人才资源数;资源环境方面包括耕地保有量指数、环境质量指数。25项指标中,科技进步贡献率(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农业发展指数、就业水平指数、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指数、民族团结和睦指数、住房指数、居民出行便捷指数、医疗卫生发展指数、城乡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完善率、社会安全指数、文化发展指数、高中及以下阶段教育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等13项为合成指标,可拆分为48项单指标,整个指标体系共包括60项单指标。

二、分工与职责

(一)州直相关部门职责

1.政研室(全面小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小康办”)

组织协调州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工作;研究提出促进全州同步小康创建的重大政策措施建议;对各县(市)全面小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业务指导、考评考核;对州全面小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各县(市、)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进行调研和指导,总结推广经验;协调州直相关部门对各县(市)开展业务指导、检查督促、人员培训等工作;协调制定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人民群众认可度调查办法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县级政府行政服务群众满意度统计监测工作;研究提出促进全州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工作推进方案和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同步小康创建达标县(市)的初审、人民群众认可度调查、全面小康达标县的模拟验收;制定和实施全州同步小康创建活动考评办法,对全州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制定州全面小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明确办公室各科室职责;组织开展全州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简报编发、干部培训、运行保障等相关工作;承办州全面小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交办的其他工作。

2.统计局

负责制定和完善全州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相关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统计监测实施办法及报表制度;研制以县为单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计算模板;收集、汇总、审核州直相关部门报送的各项指标数据;计算全州及各县(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

3.相关责任部门(单位)

制定本部门以县为单位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工作的实施方案,并报州小康办备案;对牵头负责的县(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数据进行收集、评审、认定和上报,并做好与省直对口部门的衔接(其中,合成指标按照最终确定的《XXX以县为单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要求,排列第一位的单位为牵头单位,以后的为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积极配合牵头单位搞好责任指标的审定工作);细化开展本部门负责的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的业务指导、检查督促、人员培训等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1)纪委(州监察局)

责任指标:县级政府行政服务群众满意度。(2)委组织部

责任指标:每万人人才资源数。(3)宣传部(州文产办)

责任指标:文化发展指数中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4)政法委

责任指标:负责社会安全指数的计算。(5)政研室

责任指标:县级政府行政服务群众满意度。(6)督查室

责任指标:县级政府行政服务群众满意度。(7)法院

责任指标:社会安全指数中的万人刑事犯罪率。(8)综治办

责任指标:社会安全指数中的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

(9)发改委

责任指标:县级政府行政服务群众满意度。(10)教育局

责任指标:高中及以下阶段教育指数;用于计算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的16周岁及以上在校生数。

(11)科技局

责任指标:科技进步贡献率(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12)工信委

责任指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指数中的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13)民宗委

责任指标:民族团结和睦指数。(14)公安局

责任指标:社会安全指数中的万人交通事故死亡率、万人火灾事故死亡率;用于计算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医疗卫生发展指数的户籍人口数,计算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的城区人口和城区暂住人口、民族团结和睦指数。

(15)民政局

责任指标:城乡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完善率;计算贫困乡镇发生率的乡镇个数,计算农村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重、农村建制村通客运车辆比重的建制村个数;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低收入人口人均拥有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面积。

(16)财政局

责任指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指数中的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文化发展指数中的文化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

(17)人社局

责任指标:就业水平指数中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占比,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用于计算高中及以下阶段教育指数的技工学校的在校生数,每万人人才资源数。

(18)国土资源局

责任指标:耕地保有量指数。(19)环保局

责任指标:环境质量指数中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

(20)住建局

责任指标:城镇化率,住房指数中的农村危房改造户数占比、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低收入人口人均拥有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面积,居民出行便捷指数中的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21)交通运输局

责任指标:居民出行便捷指数中的农村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重、农村建制村通客运车辆比重。

(22)农委

责任指标:农业发展指数中的粮经比、单位耕地面积拥有农机总动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扶贫办

责任指标:贫困乡镇发生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水务局

责任指标:农业发展指数中的有效灌溉面积率,环境质量指数中的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环境质量指数中的城镇污水处理率。

(25)卫生局

责任指标:医疗卫生发展指数中的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用于计算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的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

(26)人口计生委

责任指标:计算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的16周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数;用于计算城镇化率的城镇人口。

(27)林业局

责任指标:环境质量指数中的森林覆盖率。(28)安监局

责任指标:社会安全指数中的万人工伤事故死亡率。(29)统计局

责任指标:人均GDP,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农业发展指数中的耕地农业产出率,就业水平指数中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占农民工外出务工人数比重,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指数中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县级政府行政服务群众满意度测评,科技进步贡献率(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城镇化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指数中的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文化发展指数中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用于计算有效灌溉面积率、单位耕地面积拥有农机总动力的常用耕地面积,用于计算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占比的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用于计算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的机关事业单位从业人数,用于计算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低收入人口人均拥有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面积的城镇人口,用于计算人均税收收入、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户数、万人拥有企业数、万人刑事犯罪率、万人交通事故死亡率、万人火灾事故死亡率、万人工伤事故死亡率、每万人人才资源数的常住人口数。(30)国税局

责任指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指数中的人均税收收入。(31)地税局

责任指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指数中的人均税收收入。(32)工商局

责任指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指数中的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户数、万人拥有企业数。

(33)统计局调查队

责任指标: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住房指数中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文化发展指数中的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

(二)各县(市)职责

各县(市)党委、政府负责统筹本辖区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做好相关工作指导和人员经费保障。各县(市)小康办和相关部门负责本县(市)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数据的采集、分析、上报等工作。

三、监测计算方法

以县为单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

(一)分项指标实现程度的计算方法

25项指标60项单指标分为正指标、逆指标和区间指标。

1.正指标实现程度计算方法 正指标共有49项单指标,包括人均GDP,科技进步贡献率(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中的科技进步环境及基础、科技投入、科技进步,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农业发展指数中的有效灌溉面积率、单位耕地面积拥有农机总动力、耕地农业产出率,城镇化率,就业水平指数中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占比、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占农民工外出务工人数比重,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指数中的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人均税收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户数、万人拥有企业数,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民族团结和睦指数中的开展民族政策四项教育和“六进”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情况,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住房指数中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农村危房改造户数占比、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低收入人口人均拥有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面积,居民出行便捷指数中的农村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重、农村建制村通客运车辆比重、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医疗卫生发展指数中的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城乡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完善率中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农村社区建设、和谐社区、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社会安全指数中的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县级政府行政服务群众满意度,文化发展指数中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文化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高中及以下阶段教育指数中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每万人人才资源数,耕地保有量指数,环境质量指数中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城镇污水处理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森林覆盖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正指标实现程度为:某项指标的实际值除以标准值的百分数,当该项指标的实际值大于或等于标准值时,该指标实现程度为100%。计算公式为:

xixi100%,若<1xxi1i1zixi100% ,若1xi1其中z为x的实现程度,x为实际值,x为标准值。

2.逆指标实现程度计算方法 iiii1逆指标共有9项单指标,包括就业水平指数中的城镇 登记失业率,贫困乡镇发生率,民族团结和睦指数中的是否发生重大民族纠纷事件,恩格尔系数,医疗卫生发展指数中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社会安全指数中的万人刑事犯罪率、万人交通事故死亡率、万人火灾事故死亡率、万人工伤事故死亡率。

逆指标实现程度为:某项指标的标准值除以实际值的百分数,当该项指标的实际值小于或等于标准值时,该指标实现程度为100%。计算公式为:

xi1xi1100%,若<1xxiizixi1100% ,若1xi其中z为x的实现程度,x为实际值,x为标准值。

上述逆指标中,贫困乡镇发生率标准值为0,该指标iiii1实现程度为100%减实际值。

3.区间指标实现程度计算方法

区间指标共有2项单指标,包括农业发展指数中的粮经比,城乡居民收入比。

给区间指标分别设定标准区间值、允许下限值和允许上限值。区间指标实现程度计算公式为:

0, 如果xim1,m22q1m122q1m112xx100%,如果xim1,q1222(qm)(qm)(qm)111111zi 如果xiq1,q2100%,2q2m222q2m212xx100%,如果xiq2,m2222(q2m2)(q2m2)(q2m2)[q,q]为指标x的x为实际值,其中z为x的实现程度,iii12i标准区间值,m、m分别为指标x的允许下限值、允许上

12i限值。

合成指标的实现程度根据单指标的实现程度与该项单指标在合成指标中所占权重加权计算而得。

(二)六个方面实现程度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计算方法 六个方面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1.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个方面实现程度计算公式为:Fjwiz/iimjijnjnj iwm25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计算公式为:Fwizi

i1其中z为x的实现程度,x为实际值,w为指标x的权iiiii数,计算时需要将百分数换成小数,Fj为第j个方面的实现程度,mj为第j个方面中第1个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序数,nj为第j个方面中最后1个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序数。

四、时间安排

以县为单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工作从2013年起,每年开展一次。每年5月15日前,各县(市)负责将上的相关指标完成情况报州统计局和州直对口部门汇总审核;5月20日前,小康办组织州相关部门召开会议,对州统计局和州直相关部门汇总审核后的各项指标进行认定;5月25日前,小康办负责将认定后的各项指标报州全面小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定;5月30日前,小康办将审定后的各项指标反馈到州直相关部门,由州直相关部门对口上报省直相关部门。

五、申报、验收与认定

(一)申报

申报全面小康达标的县(市)应在预期达标的次年2月底以前,向州小康办提供:申请报告;本县(市)当年全面小康指标预测数;自评报告,应包括近几年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举措、完成进度、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等内容;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水平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举措。

(二)验收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90%及以上,三个核心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标准值,并申报全面小康达标的县(市),州小康办于次年4月30日以前组织完成人民群众认可度模拟调查、组织开展模拟验收,验收合格经州委、州政府审核同意后,报请省全面小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实地验收。

(三)认定

经省全面小康办实地验收合格后,由省同步小康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认定后,省委、省政府行文公布。

六、有关要求

(一)强化工作保障

以县为单位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数据所涉及的州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统计监测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安排,确保完成统计监测任务,同时,要明确一个责任科室,明确一名责任心强、熟悉业务的分管领导和一名联络人员具体负责;各县(市)要明确分管领导、责任部门和专门人员负责相关工作,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坚持实事求是

小康村建设工作简报 篇5

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上级各项决策部署,攻坚克难,勇于创新,顺利完成了20xx年的各项任务,20xx年综合目标考核在xx个乡镇(社区)中再获一等奖,实现了连续四年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为“十三五”时期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加快转型升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镇人民政府振奋精神、主动作为,立足群众所盼,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将打造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20xx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xx亿元,占目标的xx%;固定资产投资完成xx亿元,占目标的xx%;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xx元,占目标的xx%;完成公共财政收入xx万元,占目标的xx%;完成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xx亿元,占目标的xx%。各项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部分指标在全县排名前列。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紧紧围绕“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工作思路,坚持政策引领,落实企业优质协调服务措施,不断提升三产比重。一年来,第一产业完成xx亿元,经果林、蔬菜种植产业比重不断增大;第二产业完成xx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49亿元;第三产业完成xx亿元,二三一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比重从20xx年的A:B:C调整为20xx年的A:B:C,比重更趋合理。

(三)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做好旅游规划,凸现“温泉”品牌,支持息烽温泉疗养院实施改扩建项目。以温泉景区开发为依托,全力做好项目协调服务、搬迁安置等工作,景区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劳模休养大楼、游客接待中心、水上娱乐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预计在20xx年4月试运行,促进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全年接待旅客XX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xx亿元。新建乡村客栈(农家乐)xx家,累计运营农家乐、乡村客栈共计xx家,带动农户从业xx余人,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群众增收渠道得到拓展。

二、改善城乡面貌,人居环境更加和谐

(一)集镇功能日趋完善。坚持全面统筹,重点推进的工作原则,既重城镇建设,更重农村改造,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继续抓好示范小城镇建设,集镇功能日趋完善。积极配合推进息开高速建设,启动息开高速公路兴隆匝道出口-集镇2.3公里连接线建设,实现息烽-温泉段全面建成通车。启动S208道路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温泉至乌江公路建设,不断拓展集镇发展空间。完成镇污水处理厂管网铺设工作,温泉疗养院景区安置房项目全面竣工,集镇形象不断提升。

(二)美丽乡村成效初显。加快推进xx村xx坝、xx、xx组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建设,建成xx村xx组,xx村xx组美丽乡村“普及型”示范点,对温泉村方井、xx组,xx村xx坝、xx、xx组,xx村xx组等村寨实施农村综合环境整治,为打造旅游景观型小城镇打下坚实基础。

(三)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完成危房改造xx户,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硬化通组公路12公里,人行步道xx公里,新建垃圾池3个,采购垃圾箱8个,安装路灯xx盏。投资xx万元实施兴隆、xx、xx、温泉4个村移民后期扶持机耕道建设项目,建成机耕道xx公里。积极配合完成“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户户通光纤安装建设工程。完成光荣村柏杨坡小堰塘整形防渗工程,投资xx万元建成蓄水池xx立方米。

(四)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突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推动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大力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在尹庵村、赶子村种植栾树和朴树471.7亩,在尹庵村、兴隆村、赶子村栽植千年桐1500亩。扎实推进退耕还林,在大尖山村冯家寨组栽植刺梨202亩。严控森林防火,加强资源林政管理,严禁乱砍滥伐。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和动植物检验检疫,严控项目建设污染,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完成大尖山土地整治项目,控制畜禽养殖规模,实行秸杆禁烧,实现镇村环境优美整洁常态化。

三、加强民生保障,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一)狠抓扶贫开发第一民生。坚持把脱贫攻坚、精准脱贫作为头等大事,结合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按照“两公示一公告”程序,全镇识别出低收入困难村2个,低收入困难户849户2557人。帮扶工作实行分类帮扶全覆盖,县级领导干部、县直机关干部及社会力量帮扶188户697人;镇、村干部帮扶661户1860人。针对188户697人进行募捐共募集资金64.5万元,利用募捐资金对重点结对帮扶户实施了土鸡饲养帮扶,共计发放鸡苗9400只、饲料9400斤。继续抓好扶贫项目建设,投资105.43万元实施第二批一户一法项目,xx村农家山庄和兴隆村洗车场建设项目全面完工,大尖山村烟草扶贫新村建设项目完成人饮工程、庭院硬化、道路硬化、围栏建设等。有序开展困难村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引导兴隆村实施财政资金入股试点,完成财政资金33万元入股息烽兴源永富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进行分红,切实增强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坚持大数据战略行动,开展电商扶贫,建成镇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3个村级农村淘宝服务站。

(二)狠抓教育发展长远民生。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积极争取社会支持资金26.53万元改善教学条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成温泉小学、温泉中学、西洋学校校园视频监控设备安装;协助县教育主管部门对西洋学校及温泉中学塑胶运动场进行改造,完成温泉中学房屋立面综合整治。学前教育入园(班)率达92.2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0%,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和3%以内。

(三)狠抓医疗健康重要民生。累计投资50万元,完成数字化门诊、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以及电子病历的安装及调试,完成400平方米的室内地板及墙砖、4000平方米的墙面等基础设施提级改造,进一步规范管理,简化程序、方便群众,全年接待患者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5%。完成人口出生率11.28‰、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3.33‰、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94.82%,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值以内,在创建省级国优示范站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全镇医疗健康工作,实现人人享有优质的基本生殖保健服务,全面提高全镇人民群众生殖健康水平。

(四)狠抓社会保障基础民生。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抓好城乡社会保障,20xx年,全镇征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00.2万元,参保人数达7310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扩面人数70人,全镇新农合参合人数达17308人,农村人口参合率达到9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步提升。20xx年发放城乡低保242万元;五保供养金4.68万元,救济粮57225公斤,临时救助资金5.95万元。为45户家庭困难住户解决城乡医疗救助资金25.37万元。全年完成新增就业1661人,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35人,完成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240人,办理小额担保贷款8户,发放资金64万元,办理农民工返乡创业补贴13人,发放返乡创业资金3.9万元,调处劳动人事纠纷8件,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两个。便民利民服务受理各类代理事项86件,办结率100%,实现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高效推行。

四、创新社会管理,民主法治不断推进

(一)在健全综治网络上下功夫。继续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网格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平台和机制、社会稳定评估平台及通报机制、突发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二)在完善防控体系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和违法犯罪打击力度,扎实推进“两严一降”行动,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确保刑事发案稳在低位、人民群众安全感稳在高位。全年共立刑事案件17起(其中“两抢一盗”9起),同比下降6.11%;开展数据禁毒,处理拒康拒戒和严重违反协议人员4人,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完成“阳光驿站”建设并启用。

(三)在化解社会矛盾上下功夫。牢固树立“离群众越近,离稳定就越近”的理念,坚持超前预防、主动化解,及时有效地调处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严格落实政府领导阅批群众来信、接待重要来访、包案督办重大信访事项、定期研究信访工作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全面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机制,有效预防和减少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健全完善三调联动机制,设立了息烽县人民法院温泉巡回法庭,把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紧密相扣,及时协调处理民间纠纷。全年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72件,调处成功170件,调处成功率达99%。引导重大群体性纠纷当事人依法维权35人次,有效化解民间矛盾纠纷。

(四)在抓安全生产上下功夫。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隐患排查治理、“打非治违”专项检查,深入彻底排查各行业领域事故隐患,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确保安全生产实现“双降”目标,健全灾害预防和应急救援机制,提高防灾减灾综合处置能力。

五、强化服务提升,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坚持依法行政,政府公信力进一步增强。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制度逐步健全。以政府、村(居)公开栏、宣传栏、政府微信公众号等为载体,公开各类政府信息及政策性文件450余件,张贴各类民生信息2000余条,不断提高政府办事透明度与公信度,提升群众知晓率。认真做好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议案办理工作,20xx年共办理县镇人大代表建议23件,政协委员提案2件。扎实开展第十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大换届选举纪律“九严禁”宣传,圆满完成了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未发生信访及网络舆情反映和违反换届纪律情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县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厉行节俭,转变作风。积极开展行政效能建设,行政效能不断提高。坚持执政为民,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关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下大决心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此外,应急、消防、民族宗教、人民武装、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团委、工会、关心下一代等其他各项工作也取得新成绩。

六、在的问题和不足。

小康村建设工作简报 篇6

----木耳镇博峪村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纪实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总书记在走访基层,考察调研过程中,经常问起村民使用的是水厕还是旱厕,并就农村推进“厕所革命”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城市、景区不但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措施来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入推动“厕所革命”向纵深发展,就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一方面要像抓“厕所革命”一样,不断加强各类软硬件建设,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另一方面要把厕所问题作为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今年以来,木耳镇借助“厕所革命”、“生态文明小康村” 建设和“农牧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为契机,通过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棚户区改造、农牧户“七改”等项目。一方面整体完善农牧村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彻底改善农牧民的整体精神面貌,改变了以往村庄“脏乱差”和群众“晒阳坡”的陋习。“厕所革命”已逐步从城区、景区扩展到全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同和欢迎。

木耳镇最先受益于“厕所革命”成果的是博峪村群众。博峪村全村共136户570人。2016年被优先列入卓尼县第一批生态文明小康村项目建设点,通过村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村庄面貌、群众生产生活、人居环境条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原有“三改”的基础上实施完成了“七改”工程,而“七改”工程的首要就是“改厕”。通过“七改”工程的实施,更好的体现以“乡村风情、民俗文化”为特色的藏饰风貌,助推博峪土司衙门旧址红色革命文化旅游和博峪沟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以“厕所革命”为重要措施,不断推进高标准、高品位、高质量农家乐、藏家乐建设,彻底解决以往前来游客“如厕难”的问题。

现如今走进博裕农家乐,陶瓷便器、挂暖、纸篓干净整齐,既看不到蚊蝇,也闻不到臭味。“以前,搭着两块木板的茅房是我们农家最脏的地方。而今在政府的引导和改造下,家家户户都能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厕所,这条件不亚于城里人的卫生间”,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忠深有感触地说。

村民高吉庆是博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家中劳动力少,外出打工都是干一些力气活,收入低,加之媳妇常年有病,家庭条件十分困难。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开展,帮扶责任人为他们家制订了详细的脱贫计划和措施,依托他们家在村庄内交通便利的优势,在博峪村兴办开办农家乐、藏家乐的大好环境下,通过政府鼓励扶持,自己投劳酬资,今年在自己家中开办了农家乐,开始一家人不用外出打工就可以挣到钱,生活一天天的过的好了起来。但是当初只考虑到房屋的改造和饭菜的质量,并没有考虑到厕所卫生等问题,慢慢的前来消费的回头顾客变少了。通过调研发现整个博峪村开办的农家乐普遍存在“如厕难”的问题,为了群众能够通过旅游服务产业得到更多的实惠,结合生态小康村建设“七改”工程,镇政府对博峪村10户农家乐首先进行了“厕所革命”样板户改造工程。至此高吉庆一家在政府的帮助下,尽快克服了眼前困难,农家乐也很快恢复了昔日的兴隆。“把厕所翻新了,里面卫生干净了,来农家乐消费的顾客反响也好了,生意又红火了”,高吉庆高兴的这样说。

如今博峪村的农家乐、藏家乐以干净整洁的庭院、厨房、厕所,独具民族特色的房屋建筑、物美价廉的饭菜、热情周到的服务,在向全县特色旅游村庄不断迈进。

浅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篇7

1 农业基础地位

农业是衣食之源,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来看, 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越来越低, 社会文明的发展也要求越来越多的人脱离农业生产, 甚至脱离物质生产。但是, 农业的特殊性始终是无法替代的。“民以食为天”, 没有发达的农业, 人们就没有生存保障, 整个社会就没有发展的根基。因此,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 对保证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 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农业作为一个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 30年来能得以持续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 千方百计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着力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 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30年来, 国家不断增加农业的资金和物质投入,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 建立了粮食直补、最低保护价、粮食专项储备、粮食风险基金等制度, 初步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宏观调控体系的框架。

2 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希望与挑战

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这是中央对新时期加强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判断, 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以及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进一步延续, 表明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路。

其中农村税费改革就让亿万农民得到了“真金白银”的实惠, 取消农业税这样千百年来农民连想也不敢想的大好事, 在21世纪初终于变为现实, 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真实体现。进行中的在农村实现真正的义务教育, 关系到“三农”问题的真正解决, 也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真正实现。目前, 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的历史阶段, 要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必须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让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文化卫生、生产服务、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 为建设良好的生产生活面貌打下牢固的基础。

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 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 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 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存在。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 只有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 发展好农村经济, 建设好农民的家园, 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 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只有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 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 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3 着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几点建议

当前, 进一步解决好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 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 还必须努力形成各方面的有利条件, 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 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为此, 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做好大量艰苦细致的具体工作。

首先, 要与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牢牢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要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要加强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

其次, 要与强化农村经济建设的产业支撑紧密结合起来,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循环农业。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 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并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 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 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第三, 要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促进广大农民持续增收, 保障务农和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加强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要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要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 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要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 建立工资保障金等制度, 完善劳动合同制度, 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 要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 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

第五, 要与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总之, 着力发展农村经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 既要立足当前, 又要着眼长远, 要统筹安排、科学规划, 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区分轻重缓急, 突出重点, 分步实施, 扎实推进。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 形成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 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蓝图绘就 篇8

江泽民的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江泽民在报告中说,综观全局,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江泽民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上一篇:新春的日记下一篇: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