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调查报告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价值观调查报告(通用8篇)

价值观调查报告 篇1

[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价值观是人的观念的一种,它是关于客观对象的作用、意义的观点和看法,是反映某类客观对象对于人或人类的意义和作用。价值观念是人的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观念是人的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上讲,是社会文化体系的核心,它同主体的需要、理想联系在一起,受制于人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在阶级社会中,受制于人的阶级地位,具有社会历史性.我国经济建设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价值观对个体文化业务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的影响,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作为主要内容之一,这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和重视。本次调查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相结合的分析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从而达到以思想政治和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为突破点,帮助大学生端正态度、坚定信仰,树立与时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取向,达到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目的。价值观念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信息技术化的迅猛发展,高校已成为各种思想信息的集散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力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念的更新,又使其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深刻认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多样化的特点及成因,改造和整合大学生价值观,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心理素质现状分析

[调查的基本方式]:本次调查共分为三部分:

1、资料收集:整理原有材料,查阅相关文献,收集相关信息。

2、调查走访:问卷调查

3、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在分析思考研究的基础上成文。

[调查的基本情况]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多元化的,但存在取向错位,发生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现状,并且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也存在多种问题。

大学生产生价值取向错位和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通过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人际交往、家庭情况等方面的详细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变化和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不仅与他们自身心理发展状况有关,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教育分不开。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他们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交往、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方面遇到小小的挫折一些人就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

我们认为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发生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产生心理问题频频出现的具体

因素有:

「1」 社会原因;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同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作为市场经济价值取向主要内容的效益、功利、自主等极有可能向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这类消极的价值观倾斜。社会上出现的短期行为、假冒伪劣、见利忘义等现象反映出了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有些大学生在这种消极价值观的影响下,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幸福和快乐”,“人生的价值在于拥有金钱、地位和权力”,“为赚钱可以不择手段”,“遇到危险情景,不必多管闲事”。也有些同学依然留恋过去那种“轻松、悠闲”的缺乏竞争的环境,把与世无争、难得糊涂、活得潇洒看做是人生价值的最佳选择。他们并不执著为什么活着,而在乎怎样活着。学业不思精勤,生活倾向享乐。吸烟、酗酒、不得体的两性交往等现象都折射出这些大学生缺乏竞争意识、害怕艰苦、感情欲求膨胀的价值取向。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身的过程,因此,对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定型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必然产生比其他社会成员更深刻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影响很大。如今的网络,可是说是信息传递速度最快的媒介之一,它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追求新颖,时尚的信息交流。但同时,网络也是一个垃圾场,各种不健康的信息也聚集在其中,产生很多的诱惑。这就会使得大学生辨别事物是非的能力下降,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也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3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和生活消费的商品化,这是人们享受到社会快速发长的结果。但是一些生活方式的诱活力也产生了很多享乐主义,一些社会丑恶现象也在一步步的腐蚀着大学生的内心,使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产生了困惑和动摇。「2」个人 原因

1许多大学生来自于农村,自己有较强的自卑感和害羞感,因此不敢

也不愿与他人交往,害怕遭到别人的歧视和拒绝。这种交际困难的存在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

2一些学生是独生子女或者来自城市,家长对他们过分溺爱和过度保

护,使他们养成了自私任性的性格,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导致他们在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方面 的能力比较差。

3由于应试教育制度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使得许多大学生产生

就业压力和学习上的压力,过于忧虑自己的学习成绩,过于担心将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且大学学习与高中的学习的方法不一样,大学老师的授课方式与高中老师也有差别,许多学生没有掌握方法,不能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压力。

5由于家庭和学校教育不当,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不够重视,大学

生中出现了一些逃避现实而在网络中寻求满足感以弥补心灵的空虚的情况。

6多数大学生都不能真正地理解恋爱,更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一

旦出现情感危机,就会采取一些不正确或偏激的方式解决,由此引发心理障碍。

7当代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的早期和中期,正值青春发育期,在此期间,其形态、生理、内分泌、行为,智力等方面表现着一系列的急剧变化。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各种因素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采取相应的价值导向教育,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调查的结果的解决]

当代大学生在面对价值观的偏离时,要加强自身修养,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提高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抗力,不被外界的浮华所迷惑。要树立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在生活中主宰自己,对生活充满自信。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敢于正视挫折,冷静客观地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积极寻求战胜困难的恰当方式。

有针对性地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他们进行积极调适,克服自卑心理,培养健全人格,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点。要解决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庸俗化问题,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激活他们内在的精神动力,使外部的支持帮助与他们自身的人生追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定位人生追求,是克服其价值取向庸俗化前提。

在这里,出于建立大学生良好价值观念和心理素质的的目的,我们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 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影响很大,故需正确运用网络,建立健康的价值观念:如今的网络,可是说是信息传递速度最快的媒介之一,它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可提高大学生辨别事物是非的能力;可培养并树立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意识;还可利用网络上的大学生信息认识大学生、教育大学生。

【2】 正视自己,借助内外力量挖掘潜能:一个人的价值观念的建立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大程度上受其本身自信心影响,最大限度的挖掘个人内在潜能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和很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建议可以借助亲近的人的评价发现自己的潜能——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我熟悉的生活圈子,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对你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在家庭主要有父母、亲戚、在外有朋友、同学、老师,因为长期的交往使他们对你有不同程度的印象和评价,大都很中肯、客观,这对了解自我的潜能起到了直接作用;另外一个方法则是借助咨询机构来了解自我潜能和发展计划——专业咨询机构一般会设计比较具体的问题,形成一套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再辅之于和专业咨询人士面对面的交谈,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和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武装当代大学生,使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营造具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寓教于乐于活动之中;通过军政训练,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及其他公益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的、开展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消费。学校还应该完善、加强心理辅导机构高校应大力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咨询,除了学生工作人员经常性深入学生当中,要善于及时了解、发现学生中的心理

问题,还应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辅导讲座、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等,防患于未然,积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

【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以正面宣传为主,树立先进典型,抓好示范教育,为大学生价值观建设和提高心理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各类网站要把握好正确的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育活动;依法加强对高校周围的文化,娱乐,商业活动的管理,坚决打击侵害学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的事件,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5】优化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长期、深刻的影响。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父母与子女朝夕相伴,对子女的情况最熟悉,教育也最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同时家庭教育增加了情感教育,可可以更好的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因此家长应该做到以平等的地位与子女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并且在子女成长的各个时期注重对子女的正确引导和心理能力的培养。父母也要注意加强对子女的品德、人格教育,使家庭教育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6】大学生应该提高思想意识,学会自我认识。因为自我认知在人的心理健康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制约着人格的形成、发展,在人格的培养中有着强大的动力功能。所以大学生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多看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心情,为自己减缓压力。也要努力拓宽生活范围,增加生活阅历,打破自我封闭的思想,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交活动,这样有助于自我认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人际交往中的障碍,无论来自于农村还是城市,也无论是独生子女,都要努力遵守交往的原则,如平等原则、互利原则、信用原则、相容原则,这样才能达到和谐、友爱、互助的积极效果。

【6】虽然学习十分重要,但也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文化娱乐以及体育活动等方面的锻炼,使他们能接触更多的事和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积极组织开展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要创造条件,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兴趣和高远的志向。使他们不断地扩展视野,增长才干,陶冶情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增强集体主义精神。改进社会实践教育方式,通过公益性的服务活动、劳动实践教育等,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习惯、从而树立劳动观念,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愉悦,减少心理冲突。欲求良好的心境,必须有良好环境。要通过创造和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大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在高雅、健康的心态下学习。

[结语]

价值观调查报告 篇2

本次抽样调查在武汉地区高校各年级大学生中进行,主要了解负面新闻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以及择业价值观的影响,以期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与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基本概念界定:

第一,负面新闻。关于“负面新闻”的界定,有学者认为,负面新闻是指经人加工、带有危害性的消极的新闻报道,一般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报道的内容是负面的信息,产生的影响也是消极的;另外一种是报道的内容本身并不是负面的,但由于表现方式不当,产生事与愿违的消极影响。[2]换言之,一种是新闻事件本身负面,一种是新闻事件产生的影响负面。有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指出“负面新闻”这一概念至少有三重指向:一是负面事件的新闻;二是负面价值的新闻;三是负面效果的新闻。负面价值的新闻指对新闻报道的价值评价负面。事实上,负面事件与负面价值紧密相连,难以严格区分。本次调查报告的“负面新闻”的内涵,结合了上述两种观点及调研实际,指内容负面的社会热点新闻,具体来说,是指对一些人或组织做出的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行为的报道。

第二,价值观。关于价值观的定义不胜枚举,其含义的多样性也促使人们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划分。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Allport)和阜农(Vernon)以斯普兰格的六种价值观为基础,制定了一份“价值观研究量表”,用于测量六种类型的人——理论型、宗教型、社会型、权力型、经济型、审美型的最高价值和基本兴趣。从国内研究看,学者在分析价值观时,通常采用心理学和哲学上的含义。要么从价值观的内部结构出发,分析价值观的构成,形成了价值观的类型,如邓卓明认为价值观应该包括价值标准、价值取向、价值目标、价值心理,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价值标准;要么从价值观的评价领域对价值观进行分类,如黄希庭等把价值观分为人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职业价值观、人际关系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婚恋价值观、宗教价值观、自我价值观和幸福价值观。此次调研基于黄希庭的划分标准,同时依据调研实际,将价值观分为政治价值观、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以及职业价值观四个维度。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负面新闻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响:

弱化政府信任度。政府信任度主要指对国家上层建筑的信赖程度。总的来说,大学生对政府的政治效能持比较肯定的态度,但是消极的舆论环境依旧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笔者调查到91.3%的大学生看到过拆迁引发的恶性事件,让其评价拆迁行为时,53.64%的大学生认为拆迁易演化为强制拆迁,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被拆迁户的权益,仅7.52%的大学生认为这是相关部门进行城市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表明当大学生置身于拆迁案件的负面新闻时,对拆迁行为的评价也将趋于消极。此外,在回答对“2011年11月3日,郑州八旬老太拆迁现场自焚”新闻的态度时,54.0%的大学生认为“拆迁政策漠视了人们的权益,应亟需重新修订”,15.8%的大学生认为“既然老太不同意拆迁就应协商,强拆只会激化矛盾”,仅有19.0%的大学生认为“此案件可能另有隐情,只要是民众的要求合理,政府便会满足”。可以看出,在负面的拆迁案件报道出来后,大学生倾向于追究拆迁政策本身的不合理,质疑政府的行政能力,仅有小部分大学生辩证地思考,对政府的执政能力仍保持信任,期待进一步的真相。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次调研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负面新闻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一是负面新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责任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他们对政府的信任度和对政治的满意度,弱化了政治效能感;二是负面新闻使大学生在人生目标上倾向于长远与自我发展,手段上陷入忧虑,以及易陷入思想和行动的偏差;三是负面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实施道德行为的勇气,使其道德评价呈现怀疑倾向,但他们仍能够在复杂的社会信息环境中坚持良善主流;四是负面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大学生原有的职业认知,更新其传统职业观念,使其更关注自我价值的展现与职业保护。

参考文献

[1]兰斯·班尼特(美).新闻:政治的幻象(第五版)[M].杨晓红,王家全,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25.

大学生性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 篇3

关键词 性价值观 大学生

大学生正处于性成熟时期,在性神秘的背景下,大学生开始怀着好奇心和探求精神试图了解性。但是,大学生的性生理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性心理的成熟度,两者难以适配,且部分性行为与性观念越过了社会的许可度,如若大学生未树立积极、理性的性观念,则会致使他们难以分清哪些是正常的性心理表现、哪些是安全的性行为,易被引向错误的性观念与行为倾向,甚至产生带来消极影响的与性相关的行为。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随机取样法,在某高校随机抽取4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最后共回收有效问卷370份。其中一年级98名,二年级79名,三年级125名,四年级68名。

(二) 方法

采用自编《大学生性价值观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性爱观、贞操观、性现象观、性道德观四个方面的问题,采用5级计分制:1非常不同意,2比较不同意,3不确定,4比较同意,5非常同意。

(三)数据的录入整理与统计分析

本调查数据均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結果

(一)性爱观

性爱观是指个体对性与爱关系的认识与态度。调查显示,31%的大学生赞同可以有爱无性;79%的大学生赞同先有爱后有性;7%的大学生赞同先有性后有爱;10%的学生认为可以有性无爱。

(二)贞操观

贞操观指个体对于女性守洁或男性自重的态度和看法。调查显示,8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贞操在恋爱或婚姻中很重要,59%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对恋人或爱人忠贞, 54%的大学生可以接受自己的恋人有过性行为,37%的大学生认为不会对别人真实地说自己的贞操问题,30%的大学生认为只要爱对方,可以把自己的贞操献给他。

(三)性现象观

性现象观指个体对于同性恋、同居、自慰、看黄、一夜情、买性等性现象的看法和态度。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是可以接受同居、自慰、看黄等现象的,22%的大学生可以接受同性恋,28%的大学生可以接受发生一夜情,9%的大学生可以接受买性。

(四)性道德观

性道德是指人类调整两性性行为的社会规范的总和。调查显示,39%的大学生认为满足性欲和物欲的性行为是可耻的,32%的大学生不赞同这种观点,7%的大学生赞同婚外性行为,11%的大学生赞同婚前性行为。

三、 讨论

(一) 大学生性价值观的状况

首先,大学生的性爱观念总体来说是比较正确的,大部分学生认为性行为必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性行为是两情相悦的自然过程。但也有少数的大学生认为可以有性无爱,他们对于一夜情、买性等行为表示认可。这是由于西方的性观念涌入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在我国比较保守的传统性文化和西方性解放、性自由的观念的相互影响下,部分学生的性行为与性观念失去了价值判断能力。

其次,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贞操是在恋爱和婚姻中是非常重要的,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对恋人或爱人忠贞,但是,对于恋人或爱人曾经有过性行为,半数以上学生是可以接受的。另外,30%的学生认为只要爱对方,就可以把贞操献给对方,这些都说明大学生的贞操观念已经从过去的比较保守转变为相对开放,不再视贞操为判断爱情的唯一标准。

再次,对于一些大学生群体出现的性行为现象,如自慰、同居、看黄、同性恋等表示赞同,部分学生对于可以满足性需求的一些行为如一夜情、买性也表现才出了容忍性,这说明大学生的性行为已经趋于多元化,性观念也趋于开放,获取性知识的途径多样化,谈论性也不再羞涩。同时,也向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提出了要求,要扩大大学生性健康知识的教育力度,引导他们的性相关行为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最后,性行为的功利性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已经凸显出来,少数学生赞同婚外和婚前性行为,在性行为方面表现出没有责任感、没有道德观念。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责任感的教育,使他们知道性的问题不仅是个人的私事,其结果和影响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还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羞耻感教育,让他们真正懂得处理有关性的问题时,知道什么是美好的以及什么是丑恶的,从而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美丑观,懂得运用正确的道德观念来判断和指导性行为。

(二)大学生性教育的状况

高校性教育严重缺乏。由于大学生性生理的成熟,性意识的加强,性心理也发展到择偶长时期,对异性产生好感和兴趣,但大部分学生的性知识相当贫乏, 他们获得性知识渠道多是从报纸杂志, 医学书刊或读物, 电脑软件等途径, 绝大多数是自修。他们渴望学校开设正规的性教育课, 由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承担讲授。但是,多数学校尤其是理工农医类学校, 缺乏有关性教育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依据,教师资源更是匾乏, 导致学生不能达到应有性知识修养水平。有些学校是以选修课的方式开展性教育,但是由于课时短,人数限制,导致不能普及性健康知识。

(三)高校性教育的建议

高校应该把性教育纳入大学生常规课程当中,并且积极开展关于大学生性行为、性知识、性道德、性价值观的专题调查研究,为大学生性教育的相关课程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另外,建设一支有较高理论和专业水平,并且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队伍也势在必行。当然,性教育的内容也应该丰富多彩,如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生殖健康知识教育、性价值观教育、婚前性教育。

参考文献: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篇4

——梁景

一、研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1、理论价值

在现代文明中教育成了社会发展的支柱,大学教育突飞猛进的今天,大学生的成长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大学生往往都是所谓的精英,然而在现实中也面临着各种迷茫与困惑,在与社会的不断融合中我们的价值观也变得有些社会。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行改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社会都在思考如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具有导向的作用,是一种行为动力。在生活实践中,人们无不重视价值观的作用和影响。大学是社会新思潮的发源地,大学生又是新思潮的开拓者,不同的思想在大学这个小社会中不断碰撞不断发展,并被大部分学生所接受,将其内化为自身价值观的一部分。现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旧思想、就传统在不断的变迁,当代大学生在这样一个精神思想特别活跃却很难找到一个适合并能改进自己的精神道德的时代中迷茫与彷徨,其价值观体系中的传统因素与现代成分纠结并激烈冲突着,让很多大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出现浮躁,迷惑甚至一定程度上的无所适从都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而此阶段的一切意识形态都将是影响其一生的价值取向。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具有导向的作用,是一种行为动力。在生活实践中,人们无不重视价值观的作用和影响。

2、实践价值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1)大学生是具有文化知识较多的青年群体,大学生是青年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价值观蕴纳着独特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化发展的趋势,是社会价值观发展的一个小的集合。

(2)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其价值观不是一种独立的现象,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关乎到国家、民族、学校教育、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

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物质化倾向和权钱利益等社会流弊,这些社会的产物也渗透到了当今校园。尽管大多数大学生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是也有部分人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甚至根本就不相信会有共产主义。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梦寐以求的是出人头地、当官发财。

学校以及社会应该重视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以及改造。

当代大学生大多接受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一定的道德基础以及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是很难在社会低俗的思想中洁身自好,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呈现多种形态,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而且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他们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是分不开的。

在我国现在存在着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够的问题。当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僵化、死板,而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较强的针对性,对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思想倾向,应从根本上加以解决;重视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用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武装当代大学生,加强党的建设,正确引导大学生,以先锋模范带动大学生。同时,教师也是学生的楷模,其形象直接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确立,因此要注意发挥高校政治工作领导干部和教师在各方面的表率作用,树立良好“师德”形象。此外,除要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及家庭美德等教育,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为大学生的个人才华和能力的发挥和施展提供了很广阔的平台,无疑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报告总结 篇5

大学是一个与社会接轨的重要阶段,要融入社会就必须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的,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如何处理生命历程中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付出与收获、身与心、生与死等一系列矛盾,人们总是有所取舍、有所好恶,对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认同什么,抵制什么,总会有一定的标准。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从整个调查中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是积极向上和阳光的。他们认同现在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并表示支持。同时每位学生都对自己的发展格外重视,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要求和专业技术更加看重,眼界更宽阔,思想更活跃,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更加趋于理性。但另一方面,少数大学生缺乏个人理想,因一些消极的社会人生体验,而对社会感到失望、迷茫。多数的大学生思想都趋于实际,对于学历并不看重,并认为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和高数占比列最高,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

在对《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选择》的调查中,80.6%的人优先选择的是个人价值。这显示出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集体作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的核心。但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一当前事,先为自己打算。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缺乏社会责任感。重才能轻道德品质

《人生价值观是否会受环境的影响》和《成就与个人家庭背景关系》的调查中,64%的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质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他们在政治上不求上进,不讲职业道德,为谋求个人利益而见利忘义。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

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认为如今的社会趋于享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不爆发者少者以高消费为荣,大肆挥霍,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次冲击和影响,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

社会百态对大学生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负面消极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对广大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有促进的一面,如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对于当代大学生培养自强精神,以及敢于维护群众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不应讳言的是,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也具有负面的消极影响。市场经济自身的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此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加之社会上对“大款”们豪华的高消费生活有意无意的渲染使得人们心里发生不平衡现象,这都使得钱的多少,成为不少大学生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主要尺度;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商品大潮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价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发生动摇,一些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些人只知道这句话的前半句,岂不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当好东西学习,从而迷失了自我以至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出现了问题;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当代社会上存在的严重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朽现象也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忘记了入党誓词,在金钱美女面前败下阵来,成为不择手段,以权谋私,挥霍国家财产腐败分子;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当

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弱点,这是造成其人生价值观取向上出现问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对他们来说,唯一的重要人生竞争就是高考,故当他们跨入高等学府后,不少人就认为从此前途有了保障,可以松一口气,不再刻苦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加之,不少大学生为独生子女,其家庭环境优越,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往往被家长当作小皇帝娇宠,形成自私心里,这使他们不可避免地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种种弱点,如只讲索取,不愿奉献,自私自利等。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弱点,这是造成其人生价值观取向上出现问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对他们来说,唯一的重要人生竞争就是高考,故当他们跨入高等学府后,不少人就认为从此前途有了保障,可以松一口气,不再刻苦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加之,不少大学生为独生子女,其家庭环境优越,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往往被家长当作小皇帝娇宠,形成自私心里,这使他们不可避免地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种种弱点,如只讲索取,不愿奉献,自私自利等。

他们是即将迈向社会的一群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家的希望,他们是时代的象征,他们纯洁善良,热情奔放,他们敢于冒险,勇于探索,他们就是当代的大学生,培养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使他们能够主动承担起建设社会的责任。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班级:成型131402班

组长:李锡褀

价值观调查报告 篇6

论》社会实践论文

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这些从小在社会和家庭的呵护下长大的当代大学生,也极其自然的把自己标记为祖国的未来,国家的栋梁,将来一

定生活在社会的上层群体,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这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一、实践调查与统计

为了全面,深入,客观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利用五一假期的时间我在我校发起问卷调查,共收回82份有效问卷,问卷调查内容有以下几方面“对价值的判断依据”“是否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对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帮助他人的做法怎样看”“对以后所从事岗位的期望”“择业时更注重什么”“恋爱观取向”“消费观取向”。

现对问卷分析统计如下:

1)对于“对价值观的判断依据”25%的大学生认为价值决定于对社会的贡献,35%的大学生认为价值决定于社会地位,40%的大学生认为价值决定于金钱的多少;

2)对于“是否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40%的大学生正积极准备入党;20%等条件成熟再申请入党;5%的大学生的已经是党员;30%的大学生则根本没有想过;5%的大学生根本不想入党;

3)对于“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帮助他人”40%的大学生持不愿意观点,30%的大学生认为如果将来可能有用得到他的地方就愿意帮忙,1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会这样做;

4)对于“对以后岗位的期望”21%的大学生希望专业对口,23%的大学生认为能找到工作就行,34%的大学生认为要能发挥自己的才能,22%的大学生认为非本专业不干;

5)对于“在选择职业时,您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15%的大学生认为要符合自己兴趣爱好,30%的大学生认为要能发挥自身才能,35%的大学生认为要收入高,福利好,20%的大学生认为要选择知名度和社会地位高的公司;

6)对于“是否做过兼职”40%的大学生做过,22%的大学生没做过,但条件满意可以做,30%的大学生接触过,但半途而废,8%的大学生认为父母会给零用钱,做兼职无用。

二、实践的分析与总结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重金钱轻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物质主义者,评价工作,事物的价值都以的可变现价值估量。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若无利可得可能不愿付出爱心,这种人格的退化已在当代大学生中屡见不鲜,他们在意的是自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从不去想明日该何去何从。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利于自我发展是当代大学生择业考虑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严重,把在高层次的公司做白领、拿高额的薪酬,过高档次的都市生活作为人生价值追求的标准。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歌“六十分万岁”;一些以大学文凭为上升的跳板梦寐以求的是出人头地,谋取金钱地位,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毕业后一定要活动在社会的上层,过于高估自己,不能端正的摆准自己的位置,好高骛远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就多了不起,这样毕业以后面临就业时一定会处处碰壁,就算就业成功将来也会成为职场上的草莓族经不起挫折打击。一些人甚至大言不惭“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这都使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的心中发生动摇,使他们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焦虑。这些导致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不稳定局势。

2)重个人轻集体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观的核心。但应用于实际,他们则以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集体利益之上。这一点在大学生的择业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从“关注社会”到“关注个人”,大学生的择业意识自我突出。大多数毕业生毕业后不会选择去偏远的地方或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奉献自己的才能,他们要去的是高社会地位的大公司,要做的是高层次高收入的白领,岗位的福利,报酬,待遇个今后自己的发展前景是他们所关注的,至于奉献自己的才能报效国家社会大部分的毕业生不会“冒这个险”。毕业生求职行为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价值观念趋向的变化。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日益增强。在毕业生的价值取向中那种长期被压抑的个人成分开始显现出来,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目标的追求开始主导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行为。经济体制的转型使大学生的价值本位观念转向自我性。他们看重自己的利益尤其注重自我发展,渴望实现自我,渴望成功。他们自认为是新世纪的年轻人,他们的一切都带上了这个时代深深的烙印。

3)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繁荣,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不少爆发者已高消费为荣,一掷千金,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也此冲击。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他们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派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少数同学追求高消费影响到其它同学的消费心理,这都直接导致了当大学生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为追求高消费,一些人方百计去挣钱而不安心学习,有的人道。所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已刻不容缓甚至走上堕落的犯罪,势必行。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特定的社会背景

1)从我国建国到现在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从经济所有制成分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看开放使中国的经济不断向多元化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这些必然引起价值观的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社会的发展、新思想新文化不断引进,中西文化碰撞,大学生的价值观已由单一走向多元,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已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理念,追求时尚,追求品质的高层次生活理念在当代大学生心中滋长且根深蒂固,在价值取向上,有的重钱,有的重义;有的重享乐,有的重事业;有的重原则,有的重“关系”;有的重理想,有的重现实。多元化的价值观给大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多种选择,还有多重困惑,这让他们在面对自己的价值观时产生了偏差。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价值观的双重效应。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方面,大学生摒弃因袭守旧、不图进取、安贫乐道等传统价值观,出现了一些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价值观,如效益观念,质量观念,风险观念,竞争观念,平等观念,以及敢破常规、积极进取、永不满足、勇于创造等等。另一方面,受商品经济的影响,也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如社会责任感、社会义务感的淡漠,见利忘义行为的增长,人际交往中利用性和实惠性的盛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出现等等。

2、大学生自身的特点

1)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不足。当今的大学生,虽然念了不少书,但缺乏对国情民情的实感和具体了解,缺乏生活实际的磨练和对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社会思想意识的思考。所以在当代大学生中常常会有这样的人出现,他们想在社会中一展才能,却又发现自己能力不够,想在社会中有所发展,却又发现积极经验不足,想在社会中攀爬,却又发现自己毅力不够。

2)心理发展不成熟。有些大学生想法过于简单好高骛远不能正确找准自己的位置求真务实,他们把社会,职场想象的过于简单容易,在学校里不努力学习高歌60分万岁,抱着烤父母靠毕业证的心态在大学里养尊处优。这一切容易导致他们精力旺盛,敢想敢做,有时又不计后果、不愿负责;情感强烈,需要丰富,而又不看形势,避苦求乐;思想敏捷、勇于创新,却容易盲目,不辨真伪。

三、对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价值观的建议

1、深入社会,加大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让大学生提早接触社会,通过深入社会实际来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社会实际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实根据,是检验培育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成效的根本标准。

2、加强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同时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思想品德问题也是人生价值观问题,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青年大学生尤其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精神。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与分析 篇7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心理健康,对策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依据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成套信息系统。它是个体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 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 它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活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不仅直接决定了他们的择业行为, 而且对于他们今后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 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何结合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择业的教育, 是国内高校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为此, 我们选取了绵阳三所高校 (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的方式 (本次调查共发放了60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546份) , 对大学生的择业意识、创业意识、职业价值评价标准以及大学生择业过程中所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 并对结果加以分析。

一、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从总的发展趋向来看, 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比以往更趋成熟, 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环境, 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1.市场意识进一步增强, 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逐渐统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成熟, 大学毕业生择业将更加市场化, 更加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人才的竞争、流动和年轻化趋势, 将使大学生更有可能按照自己的价值取向来选择个人发展和社会参与的方式。在有关调查中, 90.0%以上的学生都认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一就业形式。在“实现就业的关键因素”的调查中, 86.1%的学生相信自身的综合实力是实现就业的关键因素。另外, 大学生的职业行为的选择不仅体现在实现自身价值, 而且体现在对实现社会价值的追求。调查表明:有34.0% 的大学生认为工作最主要的目的是“使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 28.6%的大学生选择“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19.7%的大学生选择“为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 12.6%的大学生选择“回报父母和家庭”。虽然“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的比例低于“实现自我价值”, 但也反映了大部分大学生的择业观中自我本位与社会本位的逐步统一。

2.“先就业、后择业”和“逐步到位”意识进一步加强

计划经济时代, 人们从事某个职业就基本终生不变, 调动一下工作比登天还难。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存环境。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市场需求, 根据职业的工作性质、地理环境、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劳动强度等综合价值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发展要求等进行多次双向选择, 直到找到自己最合适、最喜欢的职业为止。就业过程正从过去的“一步到位”到“逐步到位”, 这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一种现实的择业方式。调查中有52.4%表示自己将“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他们对“短期过渡性择业”、“寻求性失业”、“工作后再回炉”的观点普遍认可。在这种观念下, 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将通过职业转换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 也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希望通过“自我成才”、“自我发展”来寻求“求职与成才”的协调统一。随着时代的发展, 把第一次职业选择作为终身选择的大学毕业生将进一步减少, “先就业、后择业”将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一种普遍的新观念。

3.大学生的择业竞争意识进一步增强, 但自主创业意识不强

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积极主动的求职心态, 主动地参与职业竞争, 主动地了解人才需求信息和规格要求。绝大多数同学都承认一份比较理想的职业, 是靠才华、靠良好的素质去竞争取得的。在面对“如果有一个地方工资较高, 能够发挥您的特长, 提高您的社会地位, 致富的机会比较多, 但工作紧张、竞争激烈, 物价波动大、收入不够稳定, 甚至有可能失业, 您是否愿意到那里生活” 的题目时, 有25.0%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愿意, 40.5%的大学生表示愿意, 20.5% 的大学生表示无所谓, 14.0%的大学生表示不愿意。这说明绝大部分同学具有竞争意识, 敢于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锻炼。从自主创业意识来看, 大学生对走自主创业之路表示有信心的仅占15.7% , 没有信心和不想自主创业的占53.9%, 认为条件不成熟的占30.4%。认为当前阻碍他们自主创业的主要因素列前三位的是:资金缺乏、个人能力不足和没有合作伙伴。

4.职业价值评价标准趋向现实和具体化

职业评价标准是职业价值观的核心, 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评价标准正在由以往理想主义变为明显的务实主义, 功利与个性发展成为主导。大学生对职业评价的标准上, 主要突出了个人才能的发挥和经济收入高、单位前景好等因素, 有30.3% 的人选择“发挥个人才能”。“发挥个人才能” 成为当代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 这说明大学生在择业时并不是一味地追求金钱和物质利益, 而是更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与特长的施展, 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追求长远的人生发展目标。在注重发挥个人才能的同时, 他们又希望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有24.9% 的人选择“经济收入”作为择业的首要标准, 沿海开放城市及经济特区、三资企业成为大学生择业的首选目标, 主要是因为它们能同时满足大学生的这两个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和成熟, 人们对经济收入这一因素会越来越重视, 而用人单位也开始利用这一因素来吸引优秀人才。

5.实现职业价值的途径、手段日趋多样化

目前, 市场机制已逐步在配置毕业生资源方面起到基础性作用, 大学生选择职业并不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 而是要和社会、用人单位发生交流, 双向选择, 达到共鸣方可实现就业。由于当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强调自我价值, 从自我出发追求完美的职业, 使他们不得不迫切希望实现价值的途径、手段多样化。他们一边投身各种人才市场, 一边又以信函的形式撒大网;另外网络求职和广告媒体也成为求职的重要途径。有的还通过多次选择, 参与行业“跳槽”。通过职业流动的方式“逐步到位”, 实现自我价值, 已成为当今大学生一种现实的择业方式。

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

1.大学生存在职业认知障碍

大学生择业期望普遍过高, 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 心理准备不足, 在求职过程稍微遇到挫折就容易造成心态失衡, 容易产生偏激心理、焦虑心理, 往往把一切挫折归因于外部社会因素, 缺乏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的客观全面分析。女大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和依赖心理, 很多女生仍受到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封建观念的束缚, 存在认知偏差。调查表明:一些品学兼优的女生综合素质都超过了男生, 但是她们在就业市场上却难以竞争过男性, 有些用人单位甚至提出:“宁可要三流的男生, 也不要一流的女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女大学生普遍产生自卑心理、悲观情绪、依赖思想。40.8%的女生认为“丈夫要比我高一点”, 11.0%的女大学生选择“丈夫要远远超过自己”。可见, 男尊女卑的认知观念仍主宰着现代社会, 影响了女性对男女平等的认知, 即使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也如此。

2.大学生存在职业情绪障碍

心理测验结果显示, 就业前大学生焦虑情绪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一般在校学生, 呈现出焦虑心理状态。其中女性检出率达20.7%, 男性14.5%。大学生就业过程情绪不稳定, 尤其女生情绪波动大。许多大学生在求职中表现出明显的消极情绪, 情绪低落、烦恼、忧郁、沮丧、愤怒, 甚至于大声喊叫, 以宣泄内心的压抑情绪。调查结果表明, 与男生相比, 女生表现出更明显的心理脆弱性、情绪不稳定、情感起伏变化大的特征。40.4%的女大学生反映其工作业绩较大程度上受到个体情感情绪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而5.5%的女大学生反映她们的工作业绩“非常高程度”受到个体情感情绪的影响。择业过程稍微遇到挫折和失败, 大学生就容易心态失衡, 产生焦虑或抑郁情绪。

3.大学生存在职业行为障碍

当代大学生暴露出一种令人担忧的价值行为趋向—— 害怕吃苦、追求安定舒适生活、讲究物质享受, 工作的外部环境条件是制约学生职业行为趋向的重要因素。在回答“你愿意选择哪种工作环境”问题时, 只有0.5%女大学生、0.8%男大学生选择到工作需要但条件“非常恶劣”的地方工作;只有1.8%女大学生、4.8%的男大学生选择“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与此相反, 却有70.0%的女大学生、65.6%的男生选择“愿意到较舒适的工作环境”中工作;12.8%的女生和14.5%的男生选择到“非常舒适的工作环境”。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思考

1.引导大学生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和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

合理的就业目标是指选择的职业既符合个人特点、个人能力, 也符合社会需要, 体现人、职的合理匹配, 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 发挥个人优势, 在为社会服务中最大限度实现个人价值的就业目标。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应符合三个原则:一是有利于发挥自身的素质优势;二是符合社会的需要;三是促进企业的发展。高校应发挥思想教育的优势, 把职业价值观教育纳入德育的主要内容, 开展职业精神、职业价值观教育, 同时利用党团组织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积极开展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和爱心回报社会行动,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 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 培养大学生爱国爱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感, 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自我与社会、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自觉抵御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 树立正确的高尚的人生理想, 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培养大学生的择业信心

研究表明, 大学生的择业信心并不是很强。一方面有社会的原因, 另一方面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当前, 由于有的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缺乏应有的规范, 还存在不少招聘中的不公平现象, 使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择业缺乏应有的预见能力, 择业信心降低。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对社会不大了解, 对自己能力缺乏正确的评价, 也出现了信心不足的情况, 因而学校要组织学生与用人单位交流沟通, 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加强心理教育, 提高学生的择业信心, 使学生在校期间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在择业教育中尤其要关注女大学生的择业信心教育, 一方面教育女大学生正确了解当前的社会现实, 敢于面对现状, 另一方面又要教育她们摆正自己的位置, 发挥自己的优势, 敢于去竞争, 形成主动择业、积极进取的择业意识, 认清社会需要, 把握市场信息, 把择业和从业的过程看成是一个进取、创业、开拓的过程, 是一个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掌握自己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同时, 社会也应该尽力健全有关规章制度, 对用人单位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制约和规范。

3.教育大学生更新观念, 帮助大学生增强竞争意识, 提高适应能力

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市场, 树立竞争观念、效率观念、信息观念、风险观念, 克服消极依赖和等待心态;要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心理调控能力, 敢于竞争, 积极主动地走向社会, 努力创造条件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推荐自己。高校应坚持服务学生的宗旨, 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专门服务学生就业。一是做好就业政策的宣传、讲解工作;二是做好就业信息的收集、发布以及毕业生信息的上传等信息处理工作;三是做好毕业生推介工作, 采用“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 主动推介毕业生, 积极联系用人单位, 拓宽就业渠道;四是开展岗前职业培训, 根据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需求, 积极开展职业培训, 通过举办“人才讲座”、“法律讲座”、“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创业计划” 等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企业精神教育、创业教育、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教育, 使大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社会工作和生活中。

4.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引导学生提高心理承受力

我们要及时针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焦虑情绪实施心理辅导, 帮助其降低焦虑水平, 恢复情绪平衡。一是进行支持性心理辅助。焦虑情绪障碍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就业的可能性、职业发展的稳定性和理想化问题过于担心, 对将要发生的事物的不利因素过于担忧, 因此我们可以从认识上帮助他们, 分析自己的能力特点和个性优势, 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从情绪上提供保证、支持和鼓励, 减少或消除他们的担忧, 增强自信心和勇气, 降低焦虑。二是进行认知性心理调整。大学生的生活经历较单纯, 对急速变化的社会现实认识并不全面、成熟, 尤其对某些和自己密切相关事件的认识和分析往往较极端, 过于关注对己不利的方面, 对自己的应对能力也容易估计过低。我们要引导学生客观认识面临的问题, 全面分析自己和社会环境中的资源, 既要看到不利方面, 也要充分认识有利方面, 个体认识提高了就会调整消极情绪。三是引导学生改变参照物, 化压力为动力。不盲目与他人比较, 不嫉妒他人或自怨自叹, 要鼓励学生脚踏实地地用行动证明自己、超越自己。

参考文献

[1]张华.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世俗化过程探析[J].青少年研究, 2002 (4) .

[2]丁雪红.当代大学生职业动机的定量比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硕士论文.1998.

[3]凌文全, 方俐洛, 白利刚.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 1999 (3) .

[4]张存库.九十年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J].青年探索, 2000 (1) .

[5]夏科家.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00 (专辑2) .

[6]田宝珍.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分析与思考[J].深圳大学学报.1997 (3) :l7.

[7]张存库.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及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 (2) .

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 篇8

关键词: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67-01

一、选题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经济与综合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经济的飞速发展,让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产生了一定的改变。尤其是女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尤为明显,部分出现了例如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低俗文化水平信仰等问题。因此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对于女大学生的心理变化需要,必须积极引导女大学生自我教育,不断调整和完善个人职业规划,这对于女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勤奋努力有着很强的指导需求。

二、我国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特点

本人在我校选取大一到大四不同专业的女生200名做随机抽样调查,辅助选取50名男生做对比样本,发现女大学生在不同维度上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别,。以下做详细分析对比:

(一)大一与大四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比。

由以上数据分析得出年龄的差异是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差异的一个原因,随着女大学生年龄的增长及社会经验的提高,相应的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会更严谨,更理智也更完善。可见女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除了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关注自身经济利益的好坏,说明女大学生更加理性和务实。

(二)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比。

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上存在差异,因此他们的职业规划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女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是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家庭,工作稳定性,法定假期,薪水福利等,男大学生职业规划考虑主要因素包括:薪水福利,社会地位,个人发展前途,自我价值实现等。

(三)理工科女生和文史类女生职业价值观对比。

文史类女大学生和理工类女大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她们的职业价值观也不同,因此对自我的职业规划也不尽相同。文史类女大学生最职业规划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文字处理方便的工作,轻强度有足够休息时间,擅长语言类陈述表达;理工类女生做职业规划时则会考虑工作性质是否与自己所学习专也吻合,工作数据处理类型,工作的挑战性和升职空间等,理工类女生会比文史类女生个更向往有挑战性的工作。

(四)生源地来自发达城市女大学生和欠发达城市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比。

生源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同,因此女大学生对自我职业定位的要求也不一样,总体来说女大学生都把经济发展情况作为择业的第一考虑因素,此外职业所在地的房屋价格,交通便利程度,福利休假制度等也是女大学生关注的要点。这说明了女大学生在做自我职业规划时更加务实,注重经济利益和发展便利程度。

三、如何科学培养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一)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女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女大学生在处于人生的重要选择时期,个人价值观还未完善,容易被各种外界的新鲜事物及复杂的因素所误导,产生片面或错误的职业价值观。因此学校有做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多开展关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帮助大女生树立良好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有助于女大学生毕业生选择适合自己且有益于社会的职业。

(二)开展针对性强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方向引导,帮助女大学生寻找职业价值定位。要求女大学生正确的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增强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认同感,使女大学生对自身能力有客观正确的评价,充分的了解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为自己的职业做出初步的方向定位。

(三)重视家庭职业观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大学生的物质,文化,金钱观有着巨大的影响,有些父母被社会上的功利心态驱使,从小教育子女做示意金钱为目标,这样就会对大学生的心态产生不良影响,建立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因此,注重家庭教育,从小对大学生树立起良好正确的金钱物欲观念,对女大学生毕业时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四)重视社会宣传教育,构建良好舆论环境。女大学生进入社会初期,急于得到社会的认可,希望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并承担必的社会责任。但是个别女大学生信仰“做的好不如嫁得好”,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就想到了依靠别人退避困难等不良职业观念,因此要是女大学生摒弃不良的职业价值观,首先要从社会意识入手,在全社会开展女子职业意识教育,以优秀的女性职业者为榜样,鼓励引导女性工作者投身于社会会活动中,为社会会发展作出贡献,对于不良的社会会风气要发动群众舆论力量进行抵制和批评,从社会大范围为女大学生树立良好职业价值观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利宏,马文艳女大学生职业生涯划现状及辅导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8

[2]苏灵.女大学生职业生涯划的心理误区与对策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7

[3]何娜海女大学生就业问其影响因素.湖南師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曹晖.莫利拉大学生职业定位的原则、方法和策略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4.9

上一篇:初一关于友情的作文500字下一篇:虎年春节横幅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