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职业基本技能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共8篇)

语文教师职业基本技能 篇1

一、《语文教师技能训练》主要学习内容(一)听课和评课技能训练(二)备课技能训练(三)说课技能训练

(四)课堂教学专门技能训练(五)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技能训练

二、推荐阅读书目

(一)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材

1、徐林祥、张中原主编《语文教学技能全程训练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蔡伟编著《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年版。

3、周小蓬编《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二)著作 怎样成为优秀教师?

1、张彬福著《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吴非著《致青年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3、李镇西著《给教师的36条建议》,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如何进行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

1、王相文等主编《语文教材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马以鑫著《现代文阅读八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3、尹相如著《实用文章分析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4、蒋成瑀著《语文课读解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王丽编《中学语文名篇多元解读》,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6、孙绍振著《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7、刘祥著《中学语文经典文本解读——第三只眼看课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

8、何更生等著《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9、肖川主编《名师备课经验·语文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余映潮著《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三、慕课

(一)教学观摩的目的和意义:参观别人的教学,吸取值得学习的经验,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

(二)课堂上要关注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板书设计等。(三)教学观摩的几点要求:

1、听课记录内容

A.记主要过程。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如何小结。

B.记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或教学的主要环节要着重记,如讲授新课的过程是一节课的核心部分,看教师如何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并进行学法指导。

C.记板书设计。完整的板书反映了一堂课的知识结构,甚至可以看作是一份微型教案。高水平的板书设计必将使课堂教学大为增色。因此,对板书设计的记录不仅能抓重点,而且有助于我们对课堂教学的分析与研究。

D.记主要优缺点。教学中存在的主要优缺点,是听课者感受最深的地方,也是评课的主要话题,记录下来,不仅有利于评课,而且有利于我们听课者吸取经验和克服不足。E.记感受和体会。听课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自己听课印象。听课结束后,我们可以将自己对本节课总体感受汇总并记录在末尾处,以便自己在今后教学中借鉴。

2、听课笔记

一、基本情况:听课时间、地点、班级、课题、授课教师姓名

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三、教学内容摘要

四、教学感受

《哦,香雪》听课记录示范

一、导入新课:由学生已学过的现代诗《山民》,并配上小山村的图片导入新课学习。

二、与学生一起明确鉴赏小说的三个角度。

三、教师要求学生抓住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速读课文。(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四、师生一起梳理小说情节:教师通过富有感召力的语言,概括小说情节,并板书小说情节的关键词,将学生带入小说的情境。

五、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你喜欢香雪还是凤娇?为什么?(运用讨论法)教师提问学生,学生说出结论后,教师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语段做进一步分析,并要求学生齐读精彩的语段。(采用了提问法,将人物形象分析、朗读融为一体)

六、师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铅笔盒的象征意义

40只鸡蛋换一个小小的铅笔盒,并且还走了30里的山路,是否值得?(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充分表达见解;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使本文的教学难点得到突破)

七、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香雪这个人物形象,概括并板书香雪性格特点的词语。“哦,香雪。你是多么的—————”(突出了本文的教学重点)

八、奇思妙想:让学生任选一个问题来回答。

1、香雪回家后会发生什么事?

2、香雪第二天到学校会发生什么事?

3、香雪长大后会发生什么事?

(这是开放性的拓展题,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九、结束语:通过充满激情的结束语,引出学生要思考的问题

十、布置作业:“读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

听课笔记训练:囚绿记

课堂相关情况

时间:2012年3月20日 地点:广东某中学

班级:广东某中学高二(1)班 课题:《囚绿记》

授课教师单位姓名:广东北江中学曹韶宁 教学过程记录

导入新课:由古诗中带“绿”字的诗句引出新课的学习。简要解释文题 感知绿 理清散文线索

1、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作者与常青藤的故事是如何发展的?(通过寻找线索,理性情节)

2、板书作者对“绿”的态度:赏、囚、枯、放、恋 品味绿

(四)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1、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文中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绿”情有独钟?速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使学生把握文章的关键句)

2、学生发表意见,教师点评(“囚绿”的原因)男生齐读相关文段。

(六)作者对“绿”的称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联系学生实际,并过度到下文的内容)

(七)文中对“绿”的认识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开始:“绿”是生命、希望,我从中得到慰安、快乐——一般象征意义 接着:“绿”是对自由、光明的追求——深层象征意义

最后:“绿”是中华民族在日寇铁蹄下不屈的精神——最高层象征意义。(联系学生作文,强调学生要认真观察生活,作文要联系实际)

(八)进一步明确线索:三条线索交织(突出本文的教学重点)

1、“我”的行为:爱绿——囚绿——放绿

2、常青藤变化:健康成长——枯瘦病损

3、我的思想变化:热爱生命——理解生命

(九)作者介绍(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文如其人”;欣赏文章,学习名人(育德育于语文教学中)

(十)各抒己见:你认为作者如此“囚绿”是对还是不对?谈自己的看法。(设置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

(十一)出示板书设计,并小结全文 寻觅绿

(十二)启示:生活中有坚守着绿的精神的人吗?他们是..................(指名学生举例,接着教师出示自己的答案。作为议论文的写作材料共享,学生受到启迪,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写作议论文的水平。)延伸绿

1、挑战权威:应该去“护绿”“植绿”

2、比较阅读:讨论三篇散文分别从什么角度写“绿”,表达什么情感。

课外拓展:选择一种颜色仿写(紧扣高考题型中的“语言运用”题,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十三)布置作业:要求联系自己的某段经历(对某样东西想占有却不能如愿)写作。

四、评课训练

(一)评课的意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评课的要求:针对性强、视角新开掘深、言之有理有据(三)评课的内容:如何评课?

1、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分析:明确、全面、具体、导向性强

2、从处理教材的角度分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从教学程序的角度分析: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果合理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角度分析:教法灵活、多样

5、从学法指导的角度分析:目的明确

6、从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角度分析:书写、教态、语言、多媒体操作

7、从教学效果的角度分析:教学效果好,教学效率高

评析文言文教学——《期行》

一、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分析: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全面、具体。德育目标明确(诚信教育);知识目标具体(文言词语理解、句子翻译、人物形象分析等);方法指导较到位(指导学生要紧扣文本分析问题)。

二、从处理教材的角度分析:基本能够把握教学重点(理解文言词语、翻译课文、把握人物形象),但有的文言词语还不够落实(“期”、“则”、“委”),要求学生翻译课文时,把翻译等同于复述,没有强调翻译的准确性。

三、从教学程序的角度分析: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导入新课、作品简介—指明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释疑—学生翻译课文—学生讨论后质疑、释疑—教师小结—学生质疑、释疑”条理性较强;能从学生的质疑、释疑过渡到人物形象的分析,很自然,水到渠成)。但第三次要求学生质疑、释疑有重复之嫌,应该把这个环节改为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以读为本,这样短小的文言文,尽量能在堂上做到熟读成诵。时间把握不够好,40分钟的课却上了46分钟。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角度分析: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体现主体性教学理念(主要由学生质疑、学生释疑,学生归纳人物性格特点)和民主化教学理念(不是教师一提问让学生去思考和回答问题,而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师生达成共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较好;给予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

五、从学法指导方面分析:学法指导比较到位(在指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时候,强调学生要扣紧文本的相关语句去思考;在要求学生思考把某句话改为“吾恕汝也”好不好时,教师再一次强调学生要扣紧文本的相关句子去思考,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给学生答案)。

六、从教师教学基本功方面分析:普通话流利、书写能力较强、举止庄重。但教学语言不够简洁、语速偏快、不够从容。

七、从教学效果上分析: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否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本文的学习重点(实词、虚词)?能否准确翻译课文?要经过经过检测才清楚,不便作过多的评析)

《囚绿记》课堂教学点评

一、导入新课语言简洁

二、思路清晰明快。整节课由一条线索(对绿的态度)贯穿始终:感知绿、品味绿。。。

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思考时间。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外拓展

五、既注重开启学生的思维,同时兼顾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仿写题

五、备课训练

(一)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

1、熟悉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理解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2、把握教材

3、了解学生

4、阅读相应的参考资料

(二)备课实施的基本环节及备课的内容

1、备课实施的基本环节 落实基点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分析异点 激发疑点

2、备课的内容

明确三维目标,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重难点,确定教学内容

(三)备课的步骤

1、拟定教学目标

2、确定重点、难点

3、确定课时

4、选择本课时采用的教法和教具

5、导入新课 A.温故知新导入法

B.设置悬念(提问)导入法 C.创设情境法

D.故事(笑话)诱导法 E.音乐导入法 F.名言、名著引入法 G.热点导入法

H.漫画(图片)导入法

6、组织教学

(四)备课的要求

1、教学目标陈述要求语言明白简洁

2、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要依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

3、教学过程要有条理

4、要有板书设计以及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练习或作业

5、教学反思

《期行》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的文言词(如“期”、“舍”、“乃”、“去”、“委”、“则”、“引”等),并能顺畅翻译全文。

(2)领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3)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个别重点词的理解和个别句子的翻译。教学难点:学会客观评价人物。教学方法:朗读、自由提问、讨论 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陋室铭》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主要的文言词语和翻译主要的文言句子。(2)学习古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3)理解文中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4)能熟读成诵课文或当堂背诵全文。教学重点: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

《哦,香雪》

教学目标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角度分析人物形象。(2)从情节、人物、环境等方面对小说主题进行分析。(3)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欣赏人物形象,并结合情节、环境等描写来分析领悟小说的主题。教学难点: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

《囚绿记》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

(2)领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感知作者思想情感。

(3)把握作者对“绿”的挚爱深情,探讨“绿”的象征意义,把握文章主旨。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教学难点: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

中学小说教学的技巧

一、梳理故事情节,把握结构特征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几个阶段。

二、分析人物形象,感悟小说主题

分析人物形象:(1)人物描写的方法(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2)概括人物性格特征;(3)客观公正的评析人物。

三、体会环境描写,揭示社会背景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3)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渲染气氛;(2)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3)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

四、揣摩表现手法,体验艺术效果

写作技巧主要有三种方法:(1)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2)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3)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关于语文教学

课文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和思维空间,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创设宽松自由的对话环境。

鼓励学生对课文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在自主的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

教师要注意研读课文,对课文有自己的理解和体验,不能唯教参是从,要以读者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

古代诗文教学要以诵读为主,以积累为主,以整体感知为主。切忌要求过高,走向传统的串讲模式。

(五)板书设计的要求

1、明确的目的性

2、较强的针对性

3、高度的概括性

4、清晰的条理性

5、周密的计划性

6、适当的灵活性

六、说课 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1、说明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导入新课、简介背景、整体感知全文、课文解读、作业设计、小结、阅读延伸、布置作业

“四个统一”:

(1)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2)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

(3)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4)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

2、说明重点于难点的处理

说课稿的写作

一、说课稿概述

理论依据:

(一)课标指导思想、教学原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以学促教)

(二)教师教学用书相关资料

(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二、说课稿的内容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说板书设计

七、授课

授课的步骤(三步或五步教学法)

(一)导入

(二)展开

(三)小结

(四)拓展延伸

(五)布置作业

授课的策略 讲授策略 对话策略 诱导策略

中学语文课堂讲授新课的课堂流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时间约2分钟)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时间约6分钟)

三、合作交流,课堂展示(时间约20分钟)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时间约7分钟)

五、课堂检测,反馈矫正(时间约5分钟)

授课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行为 学生地位 面向全体 合作交流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思维的发展

二、预设与生成

三、多元解读

四、驾驭课堂

五、习惯养成

六、板书示范

七、听课笔记

八、微格教学训练 微格教学概述 微格教学课教案的编写 微格教学课教案的内容

1、教学目标

2、教学行为

3、学习行为

4、时间分配

微格教学教案的要求

一、正确识别教学技能。

二、明确课堂评价内容。

语文教师职业基本技能 篇2

关键词:新课标,教师,职业技能

西谚有云:“学校之良窳, 由于教师之优劣。” (As the teachers go, so goes the school) 意旨没有好的教师, 就不可能有好的教育。自学校产生以来, 教师一直是整个教育力量的主要支撑者。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 教师职业技能素质对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 当代教师所要具备的教学技能仅是“三字一话”、“五熟一练”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的教育要求。因此, 从内容上看, 教师技能也应该体现教育的时代性要求。

一、什么是教师职业技能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什么是技能?“技能”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在《辞海》 (教育学·心理学分卷) 中是这样解释的:“运用知识和经验执行一定活动的能力叫做技能” (1) 。这是《辞海》对技能的定义, 而在新近出版的一些心理学著作中则认为:“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 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运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它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2)

目前, 学界对教师职业技能含义的表述颇多。诸如“教师职业技能指教师从事教育和教学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的能力。”“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从师任教的技巧、技艺和方法的能力。”这些表述, 都将技能混同为能力。因此, 参照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将教师职业技能表述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运用与教育相关的知识与经验,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达成教育目标的一系列运作方式。它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 在练习实践与反思中得到巩固与发展。并具有一定的目标旨向性、可操作性与习得性等特点。”

二、新课标对教师技能带来的变革

以往的教学把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封闭在教师、教材、教室和学校这个狭小的空间里, 教师所运用到的教学技能也显得十分单一化、模式化。甚至在“唯分是图”的教育目的的引导下, 更多的教师根本无暇运用丰富的教学技能, 并认为与其“百转千回”还不如“一针见血”。

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使每个学生都能到到充分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这一切都对教师职业技能结构在知识、创新、表达、教学媒体的运用等层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使教师的职业技能不仅仅停留在一些显性的、直观的动作技能上, 而对隐性的心智技能和发展性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新课标下教师所需职业技能

1. 交往的技能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在学校教育中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 营造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表现在教学过程中, 则是一种交往和对话。“在交往和对话中, 教师与学生是具有完整人格的‘我’和‘你’的相遇, 不只是知识的接受, 而且包含着情感、精神、思想、智慧的碰撞, 包含灵魂的交流与沟通” (3) 。

从词源上, “交往”一词来自拉丁语communis, 意指共同的、通常的, 现在人们一般把它理解为分享思想与感觉, 交流情感、观念与信息。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是人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之一。真正的交往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 它是在交往双方均具有独立人格的前提下, 进行的对话、理解和沟通。叶澜教授曾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 她认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 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而交往同时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但随着教育的日趋功利化和实证化, 教学“注重的是手段的合理性, 而不是目的本身的合理性” (霍克海墨语) 。于是, 工具化倾向的教学便失去了交流, 失去了沟通, 失去了对话与理解。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这种教育“将变成训练机器人, 而人也变成了单功能的计算之人, 在仅仅维持生命力的状况中可能会萎缩而无法看见超越之境”。

而当交往被窄化为一种知识授受的手段时, 通常显现出的是一种由高到低的单向化传递。从古代的“上所施、下所效”, 到今天的“填鸭式”、“满堂灌”都足以看出。于是, 新一轮的课程理念在教育领域的推广, 使长久以来的系统讲授法, 遭到了强烈的质疑。新的教育理念呼吁的是平等、是对话、是发展。新课程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 交往问题也在人们的视界中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技能

本次课程改革归根到底是对学习方式的变革。它要求一改当前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单一、被动的学习现状,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是实施教学过程、落实教学目标的主阵地, 是教师专业知能、专业情意的最终归宿。随着“三维目标”的确立, 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 在以往的目标编定、教案编制、导入、提问、讲授、演示、结课和评价等内容的基础上, 还必须掌握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技能。

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 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合作课题。所选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参与和讨论的欲望, 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挑战力。其次,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并养成倾听的习惯, 学会反思。再次, 及时提供有效帮助和引导的技能。如:帮助学生选择讨论的切入点寻找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在学生讨论产生困惑时及时给予点拨、处理讨论中突然冒出来的问题等。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教师的传统作用必须转变, 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所承担的职责, 远远超出其凭借知识权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所负有的责任, 它要求教师承担更多新的职责。教师在组织学生从事研究性课程学习时, 要注意做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和掌握有关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掌握指导和科学的评价技能。

3. 个人知识管理技能

“当代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社会, 而个人知识管理是每个知识工作者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提高自己的有效手段”。 (4) 随着知识爆炸、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时代的到来, 每个人都成为信息源。近代以来, 教师一直是知识的保管者和传递者, 还作为无可争辩的知识权威和知识源泉。然而这样的时代已渐渐退去, 因为, 当今的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通过媒体、网络、书籍等多种媒介来了解各种各样的知识, 包括坐在课堂里的学生。因此, 当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时, 更应该懂得怎样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管理自己的知识。

关于个人知识管理 (PKM) , 有各种版本的定义, “但其实质大于帮助个人提升工作效率, 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 提高个人的竞争力。个人知识管理更多地关注人, 而不是物, 更多的关注从自身发掘资源”。 (5) 通过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可以积累各种资料, 即使随手可得的信息也能让它拥有更多的价值。整合创新之后, 可以提高工作绩效, 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的技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知识获取的技能。搜集资料、习得知识是知识管理的第一步。任何信息的加工都是以获取为前提, 一般情况下, 教师获取知识的渠道有:职前教育、教师自己的实践经验、教师间的观课和研讨、教师的人际网络等。其次, 知识的整理和存储的技能。没有多少知识是可以现学现用的, 所以, 个人知识管理的第二步就是如何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库”。首先要分类, 如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文章、教后记、教案小结等按照年、月、日的顺序进行归类整理;将看到或搜集到的文章按主题进行分类, 等等。这样有利于之后所获取到知识的归类, 也有利于未来快速地查取。再次就是储存。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 我们可以选择建立电子文档的方式来对知识进行储存, 并建构一个自己的知识管理框架, 将获取的知识信息储存在相应的细目里。这样一来, 利用网络资源也更加便捷一些, 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再次, 知识利用与分享的技能。就课堂教学而言, 当教师十分明晰自己的知识结构时, 便可随时与课堂教学相整合, 做到游刃有余, 让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相得益彰。

四、行为观察技能

新一轮的课程标准颁布之后, 教师逐渐增加了对学生自身的关注。对学生认知水平和情感发展的观察, 不再单纯的是一种教育研究的手段, 而渐渐转变为一种现代教师不可或缺的专业素养。

劳凯声主编的《教育学》, 明确地提出了“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的能力”的观点, 提出了“中小学教师应善于从儿童的言语、行为、喜怒哀乐的观察中获得第一手资料, 注意他们的需要、性格、知识水平和心理水平, 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依据”。 (6) 1992年由美国教师专业评估委员会确立的, 跨州新教师评估标准的十大原则之一是:“教师要明悉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能够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机会以支持其智力开发、社会上的成功与个人的发展。” (7) 因此, 教师必须以一种敏锐的眼光观察儿童的行为、洞悉儿童的心灵。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而言, 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致的表现, 都应该是教师解读儿童心灵的密码。所以说, 对儿童行为的观察能力也是一个专业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总之, 教师历来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时代在不断地赋予教师新的历史重任。面对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 面对“知识呈指数激增”的时代, 面对信息浩如烟海的网络时代, 面对许多未知的未来, 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提高专业素质、改善教学行为。时代的脚步是永不停歇的, 因此, 我们的研索也应当一直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韦伯.学术与政治, 冯克利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21.

[2]肖川.教育的视界.长沙:岳麓书社, 2002:161.

[3]滕守尧.文化的边缘.作家出版社, 1997:117.

[4]刘铁芳.试论教育中的交流及阻隔.现代教育研究, 1996, (1) :52.

[5]田杰文.素质教育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新要求.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2, (7) .

[6]张民选.专业知识显性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研究, 2002, (1) .

语文教师职业基本技能 篇3

1、突出能力本位,注重工艺要求,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

2、掌握常用的仪器、仪表。

3、突出实用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为求活泼、有趣味性。

【关键词】电工专业;技能培训;学习兴趣

一、理论教学

1、基础理论教学

课程和内容的选择是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在开课的先后次序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依据学校的条件,设计了相关项目课程。先易后难,先学的知识、技能是后面所学的基础,这点与传统课程体系一样。在校期间,以校本工作岗位为主,兼顾工厂、企业对操作员的要求,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有一个较为全面完善的体系,进入工作岗位,可较快地熟悉工作、进入工作。培养的能力主要是通识的,学校教育无法也不可能与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零距离的对接。“学校不是工厂,工厂不是学校”。将课程项目化,不是一开始就把所有课程都在一起整合,而是采取两个方向的课程进行项目化,一个是弱电—电子线路,另一个强电—电力拖动。

2、重点专业课内容教学

熟练掌握《电力拖动》这门课程。该课程中主要包括各种常用低压电器的组成、原理和作用;常用继电器、接触器的识别与检测;典型的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等。学习这门课程,具备进入学习型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学面对社会就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奠定了基础。

3、懂得安全用电常识

与强电打交道,安全教育为首要,电具有“听不到、看不见、摸不得、嗅不着”等特点,在实习过程中,一定对学生进行安全喊话,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在培训中要侧重以下几方面的教育:人体触电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安全用电一般措施;安全用电的技术措施;安全用电的组织措施,在生活和生产中,给合实际分析典型触电事故案例等。

二、一般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使用万用表、钳形电流表的能力

通过培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指针式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对于较高素质的学员,是最基本的技能要求。它是用来测量电流、电压等多种电路参量和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等多种元器件参数的电工电子仪表,其正确使用使用方法如下:

(1)测量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先检查一下指针是否指在零的位置,如不在零位,可调节表头轴心附近的机械调零装置,将指针调到零位。然后在电池夹内装入二号电池(1.5V),6F22型层叠电池(9V)各一节。

(2)交流电压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测量前,必须将转换开关拨到对应的交流电压量程档。如果误用直流电压档,表头指针不动或略微抖动,如果误用直流电流档或电阻档,轻则打弯指针,重则烧坏表头,它相当于人的“心脏”,是很难修复的!测量时,将红黑两表笔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绝对不允许在测量中任意拔动转换开关来更换量程。测量高电压时更是如此,这样可以避免电弧烧坏转换开关触点。测量电压时,一定要要养成单手操作的好习惯。

(3)直流电压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仍然要注意正确选择测量项目,如果误选了交流电压档,读数可能会偏高,也可能为零;在测量之前,一定要注意万用表的表笔正、负极性,将红色的表笔接被测电路的正极,黑色的表笔接被测电路的负极。如果表笔接反了,万用表的指针会反方向偏转,容易撞弯万用表的指针。若事先不知道被测那点电位的高、低,可将任意一支表笔先接触被测电路任意一端,另一支表笔轻轻地试触一下电路的另一被测端,若表头指针向右偏转,说明正、负极性接法已正确,若表头指针向左方向偏转,说明表笔接反了,交换红黑两表笔即可正常使用。

(4)电阻测量方法与注意事项:绝对不允许在带电的情况下测量电阻。这相当于将被测电阻两端电压引入万用表之中来测量线路,必然引起测量误差,如果引入过大的电流、电压,还会烧坏表头,所以在测量电阻之前必须先切断电路电源。如果在测量的线路中有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应先将该电容器放电(正、负极短接),避免电荷通过万用表泄放,会损坏表头。测电阻时,直接将表笔并联在被测电阻或电路的两端,在测量电阻之前或每更换倍率档时,都应该重新调整欧姆零点,即将万用表的红、黑两表笔短接,并同时调节零欧姆调零旋钮,使表头的指针更准确地停留在欧姆标度尺的零点上。如果连续使用Rx1挡时间较长,也应重新校正欧姆零点,这是因为五号电池容量小,工作时间稍长,输出电压下降,内阻升高,会造成欧姆零点漂移。测量电阻时,应该选择较合适的倍率档,尽量使指针接近标度尺的几何中央,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5)要正确使用钳形电流表:在测量之前,应先检查一下电流表的指针是否指向零的位置,如果不指在零位,应该进行机械调零,然后还应该检查一下钳口的开、合的情况,要求钳口可动的那一部分开、合要自如,两边钳口的结合面一定要紧密接触。假如钳口上有油污或杂物,应该用溶剂洗干净;假如有锈斑的话,一定要轻轻地擦。测量时候一定使钳口紧密接合,漏磁通减少,测量精确度提高了。测量时,应选择适当的量程,为了方便在测量时使指针超过中间刻度,以减少测量误差。如果在测量电路之前,不知道被测电流的大小,可先将量程选择旋钮置于最高挡位,然后再看指针偏转的情况将量程旋钮调整到较合适的位置。如果被测电路中电流太小,即使在最低量程挡指针偏转角都很小,为了提高测量精确度,可将被测载流导线在钳口的部分的铁心柱上缠绕几圈后再进行测量,将指针指示数除以穿入钳口内导线根数,即得实测的电流值。测量时,应使被测导线置于钳口内中心位置,以利于减少测量误差。钳形表不用时,应将量程选择旋钮调到最高量程挡位,以免下次使用时,不慎损坏仪表。

2、培养学生独立识图的能力

电路和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与维修都要有相应的电工用图作为依据或参考。它是电气工程技术的通用语言,凡从事电气操作的人员,必须掌握识读电工用图的基本知识,具备照图施工和检修的能力。我们一定按照识图的基本要求去识图:结合电工基本原理识图;结合电气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识图;结合典型电路识图;结合电路图的绘制特点识图。掌握识图的步骤,阅读图纸的有关说明,包括图纸目录、技术说明、器材明细表及施工说明书等,这一步主要是了解工程的整体轮廓、设计内容及施工的要求。识读电气原理图时,要根据电路图的工作原理,首先在图纸上先分析出主电路、控制电路,其次再先看主电路图,后看控制电路图。阅读主电路可按照以下四步分析:第一,先看本电路设备的供电电源,实际上生产多用380V、50HZ三相交流电源;第二,弄清主回路中用了多少台电动机,并了解各台电动机的作用;第三,分析各台电动机的工作情况,电动机与电动机之间是否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第四,熟知主电路中所用的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控制电器多为刀开关和接触器主触点,保护电器多用熔断器、热继电器、自动开关中的脱扣器等。分析控制电路时,要先了解控制电路中常用的继电器、接触器、行程开关、按钮等的作用、动作原理,再结合主电路有关元器件对控制电路的要求,即可分析出控制电路的动作过程。教会学生掌握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的测量,熟读色环电阻的阻值,电容的极性的判别,二极管、三极管的检测,熟练地掌握电烙铁的焊接技术,掌握焊接的动作要领和基本要求,能够按照图纸进行组装和调试。

三、专业能力的培养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和检修

培训实习的学生熟练地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装配技术和拆卸过程,拆卸不得得当,会拆坏设备,或者把零件及装配位置弄错,给装配也会造成不少困难。培训学生在拆装电动机之前,一定做好拆卸前的准备工作,备齐拆装的一些常用工具,一定要选好合适的地点来拆装电动机,现场环境事先要整理好。一定要熟悉所拆电动机的结构、特点、拆装要领及所存在的一些缺陷,一定作好标记,标出电源线在接线盒中的相序,培训学生掌握电动机的拆卸步骤,熟练地掌握联轴器或皮带轮的拆卸;轴承的拆卸;端盖的拆卸。掌握电动机的装配技术,原则应与拆卸步骤相反。

2、安装和检修低压电器元件能力的培养

学会运用万用表检测继电器,接触器等低压电器元件质量及好坏,在控制板上安装电器元件,根据电动机容量的大小来选择导线线径,分别接控制电路和主电路中,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来检查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接线是否正确,为防止接线错误造成不必要的短路事故。

3.板前明线布线的安装工艺

尽可能少布线的通道,同路并行的导线按主电路、控制电路要分类集中,单层密排。控制电路一定要紧贴安装面布线,相邻的电器元器件之间也可“空中走线”。安装导线尽可能靠近元器件走线,布线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要成900的直角弯。同一平面的导线高低要一致,尽量避免导线交叉,用软线来连接按钮,连接配板上的元器件时一定要通过接线端子,并且要编号。

总之,通过培训,使学生掌握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这一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从事电工作业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石小法电子技能与实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1

作者简介

语文教师职业基本技能 篇4

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在职业鉴定方面:截至2011年12月中旬,据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不完全统计,全年全国民政系统有35283人参加了灾害信息员、孤残儿童护理员、殡葬、假肢、养老护理员等11个职业技能鉴定(灾害信息员28827人,孤残儿童护理员1450人,殡葬假肢3191人,养老护理员1717人,殡葬、假肢、养老等职业技师98人)。预计有33026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灾害信息员27385人,孤残儿童护理员1450人,殡葬假肢2629人,养老护理员1476人,殡葬、假肢、养老等职业技师68人),通过率93.6%。鉴定人数较上年增加了11595人,增加了54%。

【资料】

2009年至2011年,已经录入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系统的鉴定考核人员18770人,已经颁发国家资格证书的17783人,初级11998人,中级4528,高级1050人,技师195人,高级技师13人。通过率为94.7%。

2011年,已经录入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系统的鉴定考核人员14074人,初级10938人,中级2717人,高级343人,技师72人,高级技师4人。已经颁发国家资格证书的13396人,初级10635人,中级2413,高级277人,技师67人,高级技师4人。通过率为95.2%。

2010年,已经录入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系统的鉴定考核人员2657人,初级1060人,中级1028人,高级484人,技师77人,高级技师8人。已经颁发国家资格证书的2584人,初级1047人,中级1013,高级439人,技师77人,高级技师8人。通过率为97.3%。

2009年,已经录入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系统的鉴定考核人员2039人,初级378人,中级1232人,高级374人,技师55人,高级技师0人。已经颁发国家资格证书的1803人,初级316人,中级1102,高级334人,技师51人,高级技师1人。通过率为88.4%。

【历史数据】2008年,首次在全国开展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国14个省份的1300余人参加了殡葬、假肢等8个职业技能鉴定,780人合格,通过率60%。

2009年,共有3510人通过鉴定,其中殡葬、假肢等8个职业2040人;灾害信息员1470人参加,1397人合格,通过率95.03%。

2010年民政系统有近23688人参加了殡葬、假肢矫形、灾害信息员、孤残儿童护理员等10个职业技能鉴定,有21431人取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其中获得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证书248人,高级资格证书3601人。

2011年全国民政系统有35283人参加了灾害信息员、孤残儿童护理员、殡葬、假肢、养老护理员等11个职业技能鉴定(灾害信息员28827人,孤残儿童护理员1450人,殡葬假

肢3191人,养老护理员1717人,殡葬、假肢、养老等职业技师98人)。预计有33026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灾害信息员27385人,孤残儿童护理员1591人,殡葬假肢2629人,养老护理员1476人,殡葬、假肢、养老等职业技师68人),通过率93.6%。鉴定人数较上年增加了11595人,增加了54%。

【总数】2008年以来4年来,民政行业参加了灾害信息员、孤残儿童护理员、殡葬、假肢、养老护理员等11个职业技能鉴定总数64483人次(其中,殡葬假肢8494人,灾害信息员47292人,孤残儿童护理员1603人,养老护理员2166人,殡葬、假肢、养老等职业技师335人);

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预计56960人(殡葬假肢7696人,灾害信息员45817人,孤残儿童护理员1591人,养老护理员1612人,殡葬、假肢、养老等职业技师244人),通过率94.87%。

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基本情况一览表(2008-2011年)

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鉴定和质量管理部统计2011.12.28

在灾害信息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方面,全国共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灾害信息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报名参加培训和鉴定人数达到28827人,通过人员月27385人,其中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师生中级203人报名考试,158人通过,通过率77.7%;2011年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民政职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晋升中级灾害信息员15人,高级1人。是培训和鉴定工作中数量最大,涉及省份最多的工作之一。

【历史数据】2009年,共培训和鉴定学员1470人,其中1397人通过考核获得灾害信息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为95%。

2010年参加灾害信息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总人数为18465人(五级17015人,四级1450人),通过鉴定的人数为17035人(五级16040人,四级995人),通过率为92.26%,其中五级通过率为94.27%,四级通过率为68.62%。灾害信息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以来,已有19862人获得了五级、四级和三级灾害信息员职业资格证书,相当于有全国78.83%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单位有1名四级和三级灾害信息员,40.8%的乡镇有一名初级灾害信息员。

【总数】2009年至2011年初步统计,三年参加培训和鉴定人数48807人(其中,2009年1470人,2010年18465人,2011年28862人)。获证人数约45817人(其中,2009年1397人,2010年17035人,2011年约27385人)。

注:以上数据不含技师、高级技师

在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方面,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共计鉴定初级、中级和高级孤残儿童护理员共有1450人(其中高级149人、中级172人、初级1123人,2011年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民政职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晋升中级孤残儿童护理员16人,高级1人)。2011年,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举办的3期高级孤残儿童护理员进行了鉴定148人合格;民政部培训中心在12月举办中级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119人参加;10个试点省共计培训和鉴定孤残儿童护理员1100人;脑瘫班鉴定66人(其中中级37人、初级29人)。

【历史数据】2010年,开展示范性培训和鉴定,共151有人参加了高中初级鉴定(初级46人,中级56人,高级49人)。

【总数】2010年至2011年初步统计,二年参加培训和鉴定人数1603人,持证约人数1591人。

在殡葬假肢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方面,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共计鉴定殡葬6个职业、假肢2个职业初级、中级和高级共有3191人。其中,2011年9月24日至26日第一次统考共有全国13个省级考区、17个民政行业特有职业技能鉴定站举行,1403人报名参加了8个职业初级、中级和高级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实际参加考试人数为1149人(为报名人数的81.9%),经过考试合格人员为949人,通过率为82.6%。12月16日至18日第二次民政行业(殡葬、假肢)职业技能鉴定12月16-18日全国统考,主要面向部分院校学生的鉴定考试工作和部分省份的鉴定,有13个省份16家鉴定站报名,报考人数1179人。2011年二次鉴定合格人员预计1915人,另外,山东省173人(57+116);浙江省86人(74+12),长沙民政学院258人。2011年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民政职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晋升中级85人,高级7人。

【历史数据】2007年124人;2008年鉴定948人;2009年鉴定2061人;2010年鉴定2127人;2011年3234人,总数8494人。

【总数】2007年至2011年初步统计,五年参加培训和鉴定人数8494人,持证人数7696人(2008年首次鉴定合格人员780人,2009年第二次鉴定合格人员2040人,2010年二次鉴定合格人员2127人,2011年二次鉴定合格人员预计2749人)。

在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方面,经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初步统计1937人参加了初级、中级和高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中国社会福利协会、民政部培训中心两部门共计举办了养老护理员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9期,参训人员1270人,经过资格审核、理论知识考试和实操技能考核,共有1074人获证了中高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82.6%,其中高级359人,中级715人。2011年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民政职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晋升中级养老护理员35人,高级1人;河北省41人、辽宁省360人、广东省46人,第16期考评员(104)和第12期师资(116)参加三级职业技能鉴定人员204人。

【历史数据】2010年,首次开展养老护理员示范性培训和鉴定,参加鉴定的229人有152人通过了鉴定(其中有114人取得高级国家职业资格,38人取得中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合格率为66.4%,这是民政部鉴定的首批养老护理员。

【总数】2010年至2011年初步统计,二年参加培训和鉴定人数2166人,持证人数1612人。

在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和鉴定方面,2011年,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了3次技师、高级技师资格鉴定工作,报名参加殡葬、假肢、养老等职业技师、高级技师人数84人。经过考试合格的45人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资格(殡葬、假肢22人,养老护理员23人),其中高级技师4人,通过率为53.57%。

2011年7月7日-9日,举行了首次殡葬、假肢技师培训和鉴定,10人参加,9个取得技师资格。2011年11月16日-25日,首次对民政部培训中心开展养老护理员技师培训班的32进行了鉴定,9个取得技师资格,10人取得了高级技能资格,这也是民政部第一次认定的养老护理员技师。2011年12月15-24日,举行第二次殡葬、假肢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和鉴定,16人参加鉴定考试,9人取得了技师资格、4人取得高级技师资格。2011年12月15-24日,举办第二次养老护理员技师培训和鉴定,26人参加鉴定考试,14人取得了技师资格,6人取得高级技师资格。

【历史数据】技师、高级技师鉴定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是民政技能人才队伍中的领军人物,我们通过2009年技师鉴定和3次优秀技能人才晋级培训,已考核鉴定和培训晋升了民政行业殡葬、假肢、养老护理、孤残护理等方面的技师、高级技师151人。

2010年12月8日至22日,举办了的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经过层层推荐、严格选拔和周密理论考试、实操考核和综合评估,来自全国15个省份殡葬、假肢类7个职业的52人参加鉴定考试,44名考生获得了技师资格,另有4名在遗体整容师、遗体火化师岗位上有较大影响和技术实力的考生获得了高级技师资格,这也是民政行业首批认定的高级技师,刷新了民政行业缺乏高级技师的历史。

说明:以上数据以民政部职鉴中心最终公布数据为准。

语文教师职业基本技能 篇5

教师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胜任自身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任务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教师品德素养: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职业道德。

基本知识:包括教育教学与心理学理论、法律法规常识。

学科知识包括全面理解课程标准和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等。

教学能力:

——教学设计:课前教学准备及学习准备,教学预设及教法学法等研究;

——上课:语言表达、组织教学、教学调控、学习指导等研究;

——作业与辅导:根据每个学段儿童的基本特点,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作业与辅导等研究;

——检测与评价:教学和学习效果检测及改进教与学等研究。

教学技能:各学科通用的小学教师基本技能要求及学科特点的教学专业技能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环境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小学教师教学基本技能要求如下:

(一)口语表达方面,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普通话一般应达到国家语委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以上水平;在公众场合即席讲话,能正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具体,用词准确,条理清楚,节奏适宜。

(二)写字方面,能正确运用粉笔、钢笔、毛笔,按照汉字的笔画、笔顺和问架结构,书写规范的正楷字,并具有一定的速度。

(三)简笔画方面,能按本学科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用简练的线条较快地勾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设计、绘制简笔画。

(四)使用教具、学具方面,能按学科教学要求,正确使用教具,指导学生使用学具;并能就地取材,制作简易的教具、学具。

(五)完成教育教学活动方面,能按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组织学科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六)信息技术运用方面,能对计算机、视频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等硬件设备正确操作;Windows文件管理、Office办公软件的正确使用;Word、Power point、Excel基本软件的使用。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的要求,能够正确运用本学科教学软件和课件辅助教学。

教育心理学培训内容纲要

第一部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主要内容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主要研究方法:根据数据类型可分为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

二、关键术语

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等内容。

2· 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3· 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4· 行动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及其同事、学生、专业研究者)单独或者共同进行的以提高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和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反省研究。

三、重点

5. 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过程。

要点:行动研究大致分为如下环节:

(1)从日常教学情境中确定、评价和形成有意义的问题。(2)与有关人士初步讨论和协商,形成初步的意向。

(3)查阅相关文献,从同类研究中汲取经验教训,包括他们的目标、程序以及遇到的问题等。

(4)重新修改和定义问题。

(5)选择研究程序,比如取样、管理、材料选择、学与教的方法、资源与任务的配置、人员准备等。

(6)选择评价方法。研究者要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一定的方式连续地评价和反思教学方案、包括课堂观察和记录、访谈、问卷、测验和教学日记等。

(7)实施。包括展开教学、收集资料、监督评价、反馈改进、资料分类分析等。(8)资料解释、推论和课题评价。

第二部分智力发展与差异(学生心理)

一、主要内容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阶段与机制模型)·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 多元智能理论

二、关键术语

6. 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7. 同化:个体在反映和作用于环境(即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使客体(外界事物)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

8. 顺应: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已不能使新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9. 最近发展区:指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与既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问的差异。

10. 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一种智能理论。他认为,传统的智能理论过于狭窄,局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方面,忽略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方面,因此,他提出人至少具有八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三、重点

1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要点: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

12.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知发展观、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要点: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1)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有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即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2)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3)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维果茨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1)研究者在维果茨基搭建支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2)教学是交互作用的动力系统。(3)对于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4)在情境认知理论及其教学模式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第三部分一般学习心理

一、主要内容

· 学习的界定及其分类

· 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学习动机

·迁移及其分类

二、关键术语

13. 学习: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14. 认知策略:调控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15. 态度:影响个人对人、事和物采取行动的内部状态。

16· 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要点。

17· 接受学习:是一种由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是概念的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18· 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如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等)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19· 讲授教学:又称为言语信息的学习,即以一种有组织、有意义的方式将知识讲授给学生,主要适用于有意义的言语学习。

20· 先行组织者:先于某种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用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同化、理解新的学习内容。

21· 抛锚式教学:将学习活动与某种有意义的大情境挂起钩来,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

22· 支架式教学:教师或其他助学者和学习者共同完成某种活动,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立无法完成的任务。而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

23·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24· 迁移:一种学习对争一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技能、认知策略和品德的学习也有迁移。

三、重点

25. 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及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观点。

要点: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就是各种习得的能力或性情倾向,可以分为五种类型:(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5)运动技能的学习。

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识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因此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因此可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26. 学习理论的核心问题。

要点:学习理论主要讨论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即学习的结果到底使学习者形成了什么,或者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外部的行为操作还是内部的心理结构?是简单的一条条经验的积累,还是整体的经验结构?(2)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即学习是怎样实现的,或者说是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3)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即学习过程受到哪些条件和因素的影响,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27. 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要点: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即s—R,就是形成行为习惯或条件反射,这一过程是通过反复尝试实现的。

认知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两种倾向:(1)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主要是受计算机科学的启发,用计算机来类比人类的认知加工过程,从信息的接收、存储和提取的流程来分析学习的认知过程;(2)认知结构理论,它把人的认知看成是整体的结构,而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

人本主义反对把人还原和分割为各种要素,主张研究整体的人,而每个人都具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潜能和动力,它从追求自我实现的角度来解释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参与、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和自我批判。

建构主义认为: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自己决定的,事物信息要被人理解,这依赖于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不同人的理解常常会因此而有所不同。学习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即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成(建构)起新的经验。

28. 运用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来分析某学科某部分内容的教学任务。

要点:奥苏贝尔认为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有意义的同化。根据新旧观念的概括水平及其联系的方式的不同,他提出了三种同化方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组合学习。

29.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策略。

要点:教学吸引:(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兴趣激发:(1)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3)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反馈和评定、奖励和惩罚、合作与竞争、归因指导。

30. 举例说明迁移的分类。

要点:从迁移发生的学习类型或领域上看:迁移不仅发生在知识和动作技能的学习中,同时也发生在情感和态度的学习和形成中。从迁移的方向上看: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从迁移的影响效果上看: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从迁移发生的方式和范围一卜看,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从迁移与原经验的相似程度上目的地,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从迁移发生的自动化程度上看,分为低通路迁移和高通路迁移。

第四部分分类学习心理

一、主要内容

· 知识的涵义、概念的学习

· 技能及其分类、形成过程

· 问题解决的学习、· 元认知等学习策略

· 品德的形成和培养

二、关键术语

31. 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32. 表象:是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与现实世界的情境相类似的心理图像,是对事物的物理特征做出连续保留的一种知识形式,是人们保存情境信息与形象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33. 概念:代表着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代表一类享有共同特征的人、物体、事件或概念的符号。

34. 概念转变:指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

35. 技能:是指运用一定的知识、经过练习而获得的一种合乎法则的活动动作方式。通常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

36. 问题:是指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完成这件事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每一个问题都必然包含以下三种成分:给定信息、目标和障碍。37. 反应定势:有时也称定势,指以最熟悉的方式作出反应的倾向。

38. 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习的方案。

39.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1)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存储在长时记忆中);(2)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

三、重点

40. 举例说明如何促进学生的概念转变。

要点:为了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教学一般要包括三个环节:第一,揭示、洞察学生原有的概念;第二,引发认知冲突;第三,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调整原来的看法,或形成新概念。一般要注意的问题:(1)创设开放的、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2)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3)引发认知冲突;(4)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41. 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并结合教学实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要点:冯忠良教授提出的四阶段模型:(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动作技能的培养一般经历三个环节:(1)指导与示范;(2)练习;(3)反馈。42. 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并结合教学实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要点: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式:活动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冯忠良的三阶段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3.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教学实例说明如何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要点: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能促进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有些因素则妨碍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这些因素可以分成问题因素和个人因素。问题因素包括问题的刺激特点、功能固着及以反应定势。个人因素包括有关的知识背景、智慧水平、对问题的敏感性、好奇心和综合各种观念的能力以及动机和气质。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课题的知识上,放在特定学科的问题解决的逻辑推理和策略上,放在有效解决问题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上。(1)鼓励质疑;(2)设置难度适当的问题;(3)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4)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5)辅导学生从记忆中提取信息;(6)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

44. 结合教学实例,如何使用案例研究法和角色扮演来进行品德教育。

要点:案例研究法是发展道德推理技能和能力的一种实际活动。它从关于具体行为的各种决策开始,而不是从各种原则、价值或理想入手,从中归纳出相关的原则和价值范围。在这种方法中,先给学生一个假设的情境(某人面临一个决策),然后让学生根据他们的观点考虑这个问题,并要求他们就某一情形推断,如果他们遇到相类似的决策情境,会如何行动。其基本步骤包括:(1)呈现案例;(2)找出各种可能的选择;(3)估计各种后果;(4)探究;(5)做出决策。

角色扮演是让儿童在团体的活动中扮演一定角色,按照相应的角色规范进行活动。在担当一定角色的过程中,儿童可能充分理解体现在这一角色身上的规范要求,感受到相应的情绪体验,练习相应的行为方式。

第五部分教学心理

一、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分类、设计

· 教学模式、探究学习、基本问题学习、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 学习评定的分类及方法

二、关键术语

45.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46. 任务分析:是将目标化成各级任务、再将各级任务逐级划分成各种技能和子技能的过程。

47. 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的教学理论的,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一系列教学形式、策略的模式化的教学活动结构。

48.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科学研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49. 基于问题学习:是指一种让学生通过解决不一定具有正确要点案的真实性问题而获取知识的教学,是由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构成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50. 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教学策略,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获取小组奖励。

51. 个别化教学:是为了适合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并不意味着独自学习。

52. 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自我教学性的材料(以特定的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53. 课堂管理:指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不良行为而采取的各种活动和措施。

54. 学习评定:指教师通过搜集学生在课堂中的信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判断和决策、并制订出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55. 信度:反映的是评定的可靠性,即多次评定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56. 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评定在何种程度上测量了它想测的东西,并且在何种程度上允许对学生的技能和能力进行适宜的概化。

三、重点

57. 布卢姆将目标分为哪几类,每类目标的基本学习水平分成哪些层次。

要点:认知目标: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58. 探究学习、基于问题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

要点:探究学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活动:(1)提出问题,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2)收集数据,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3)形成解释,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作出回答;(4)评价结果,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使解释和科学知识相联系;(5)表达结果,学习者要阐述、论证和交流他们提出的解释。

基于问题学习的基本环节包括:(1)呈现问题情境;(2)研究问题;(3)重新研究问题;(4)交流与汇报;(5)反思与评价。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1)积极的相互依赖;(2)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3)个人责任;(4)社会技能;(5)小组自加工。

59.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在本学科教学实践的主要应用形式。

要点: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可以包括传统的计算机辅助科学实验、网络学习环境、整合学习系统以及各种学习工具的应用等。例如,(1)计算机辅助教学:操练与练习、个别辅导、对话、模拟、游戏、问题求解;(2)专门的学习系统、环境和软件工具;(3)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文字处理软件、多媒体演示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数据库软件、绘图工具。

60. 学习评定的分类及其方法。

要点:布卢姆依据学习评定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分为三类:诊断性评定、形成性评定、总结性评定。根据评定时的比较标准可分为:常模参照评定和标准(效标)参照评定。学习评定按照其严谨程度可分为:正式评定和非正式评定。按照评定人数可分为:团体评定和个体评定。

61. 教师自编测验的注意事项。

要点:(1)测验应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2)测验必须是教学内容的良好取样;(3)根据测验目的,确定测验的结构;(4)注意测验的信度,在解释结果时应慎重;(5)测验应该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六部分教师心理

一、主要内容

· 教师的角色

· 教师的成长与培养

· 教师的职业倦怠

二、关键术语

62. 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63. 微格教学:即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进行的小型课堂教学。

64. 职业倦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指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

65. 反思: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做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它包括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三种成分。

三、重点

66.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多种角色。

要点:(1)设计者;(2)信息源;(3)指导者和促进者;(4)组织者和管理者;(5)平等中的首席;(6)反思者与研究者;(7)终身学习者。67. 专家型教师的心理特征。

要点:(1)教学策略以课前的计划、课后的评估和反思为核心,从而产生教学的创新。(2)具有鲜明的情绪稳定性、理智、注重实际、自信心和批判性强的人格特点,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调节情绪,处理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并进行评估和反思。(3)对教师职业的情感投入程度高,职业的义务感和寅任感比较强。(4)良好的师生互动、强烈的职业成就感。

参考书目:

《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陈琦 刘儒德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参月第2版)(2008年5月第6次印刷)

《教育心理学》冯忠良 伍新春 姚梅林 王健敏 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l版)(2008年4月第10次印刷)

教学论培训纲要

1· 赞科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的中心思想和主要教学原则。

要点:赞科夫教学论的中心思想就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或者说致力于探求新的途径去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其主要教学原则有: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要点:(1)提出一些基本概念。“最优的”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最优”不等于“理想”。它是特指一定条件下的最优。巴班斯基认为,应该把教学看做一个系统,从系统地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问,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考察教学,以便达到最优处理问题。(2)关于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环节。认为教学活动过程应该包括社会方面的成分(目的、FJ容-),心理方面的成分(动机、意志、情绪、思维等)和控制方面的成分(计划、组织、调整、控制)。他规定教学过程的结构成分如下: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果。他规定的教学环节是:①掌握教学的社会目的和任务,并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具体化;②根据学生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具体化;③选择最优的形式和方法;④在教学统一寸过程中,师生的相互作用;⑤通过日常检查和自我检查,随机调节;⑥一定阶段的分析,查明尚未解决的

任务,以便在新周期中加以考虑。(3)关于教学最优化的方法体系。即“相互联系着的、可以导致教学最优化的所有方法的总和。”(4)关于实施教学最优化的程序。①综合地掌握教学任务,并在研究学生在某一时刻的实际可能的基础上,使任务具体化;②选择在该条件下最优组织教学过程的标准;③研究制订一整套该条件下的最优手段;④尽最大可能地改善教学条件;⑤规定的教学计划的实施;⑥依据标准,分析教学过程的结果。

3. 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的主要思想和教学原则。

要点:布鲁纳教学论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将教些什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法?”其中,“教些什么”是最主要的。(1)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早期教学,“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3)发现学习。他提出的教学原则有:(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反馈原则。

4· 什么是教学原则,举例说明几种常用的教学原则及运用。

要点: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主要有:(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 什么是教学方法,举例说明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及运用。

要点: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常用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等。

参考书目:

《教学论稿》王策三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版)(2008年7月第20次印刷)《教育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l版)(2007年11月第27次印刷)

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内容

一、依法治教的意义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实施科教兴国的要求来衡量„„教育系统自身的法制观念还比较淡薄,依法治教的意识亟待提高。(摘自陈至立: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开创21世纪教育振兴的新局面l999年12月7日)

依法治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依法治教是培养跨世纪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证。在社会、学校中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的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养成守法习惯,提高依法保护自身权利、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国民素质、推进我国的民主法制进程,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依法治教的过程中,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在遵纪守法方面做好表率,发挥人民教师应有的作用。

教师要遵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基本任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守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及学校的要求。教师应执行学校制定的具体计划,履行教师聘任合同中约定的教育教学职责,完成职责范围内的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质量。

教师要守法: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对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教师的基本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要求教师应当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及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因此,教师应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学习和遵守法律、法规,教育学生要学法、懂法、守法。

二、依法治教的涵义

依法治教,指全部的教育活动都应当符合教育法律的有关规定,所有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从事各类教育活动时都应当遵守或不违背教育法律的规定和精神。

依法治教的主体: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认为,能够成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有:国家教育 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学校及其它国家教育机构、教育者、受教

育者及其他公民,其中最重要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1)教育行政机关;(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3)教师(包括其他教育者);(4)学生(包括其他受教育者)。

依法治教的范围:(1)国家机关的教育管理活动;(2)其他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办学活动、学校管理活动、教育教学活动、教育集资和捐资助学活动以及其他教育活动等等。依法治教的依据:(1)宪法有关教育的条款;(2)国家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学位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小学管理规程》等等;(3)与教育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如《妇女权益保护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4)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中涉及到教育的条款,也是依法治教的重要法律依据。

三、依法治教的内容

第一部分:了解《教育法》和《教师法》对教师素质和教育工作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五条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十二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第三十二条 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三条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六条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

第七条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第三部分:了解《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八)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参考资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基厅[2004]12号)

第四部分:知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对课程改革目标、内容等方面的规定

课程改革的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

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凋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

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课程标准

3.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教学过程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5.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参考资料: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l基[2001]17号)

②《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小学科学学科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内容

一、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专业基本技能(一)观察和实验技能

1.会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能选择恰当的方式(如语言、文字或图画等)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显著特征。各种感官:眼、耳、鼻、舌、手、皮肤。2.会指导学生使用简单的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画、图表或文字表达。

3.会指导学生使用简单测量工具(如尺、测力计、天平、量筒、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4.会指导学生使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5.会指导学生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6.会指导学生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实物模型)

7.会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8.会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室外考察。(二)科学探究的技能 1.提出问题

(1)能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物体、生物和发生的现象进行观察与思考,提出有关的科学问题。

(2)能指导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科学问题。

(3)能引导学生从提出的问题中筛选能够自己研究的问题。2.收集证据

(1)能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要研究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2)能引导学生提出可能找到验证假设性解释的观察或实验方法。(3)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或实验方法收集证据。(4)能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来收集数据。(5)能引导学生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做好原始记录。(6)能引导学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方式来呈现搜集到的证据。(7)能指导学生从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3.形成解释

(1)能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能指导学生整理分析证据,提出合理的解释。

(3)能指导学生对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的冲突或矛盾之处进行分析和判断。4.交流与质疑

(1)能指导学生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2)能指导学生对研究过程和结果、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与他人交流。

(3)能指导学生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评议或质疑,并进行反思。5.结论与拓展

(1)能指导学生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2)能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图画、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论。(3)能指导学生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科学知识与能力解决新问题。

二、小学科学教师学科专业知识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1.能够叙述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理解和应用其中的主要观点。2.熟悉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见附件)。

3.能够理解和恰当应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内容。(二)义务教育《科学》教材 1.要依据课程标准,使用教材。

2.教师要系统研究所使用教材的整体结构。要了解所教内容在单元(或主题)、全册、及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掌握每课教学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掌握科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应用范围,掌握观察和实验的操作要点,等等。在认真阅读与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3.要将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在适当的环节引导学生阅读和使用教材,使教材成为学 生的学材。

4.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利用教材,使教材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根据学生实际、当地的情况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对一些内容进行删减、替换和补充。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

5.教师要根据教材选择和整合有关的优质教学资源,有效地使用网上资源和多媒体等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等校外场馆资源进行教学。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一)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视频投影仪和实物投影仪等硬件设备。(二)会使用Windows文件管理和office办公软件。1.Windows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及文件夹的基本操作。2.Word办公软件的基本使用。3.PowerPoint办公软件的基本使用。

(1)知道演示文稿的制作过程。演示文稿的制作,一般要经历下面几个步骤: 准备素材:主要是准备演示文稿中所需要的一些图片、声音、动画等文件。确定方案:对演示文稿的整个构架作一个设计。

初步制作:将文本、图片等对象输入或插入到相应的幻灯片中。

装饰处理:设置幻灯片中的相关对象的要素(包括字体、大小、动画等),对幻灯片进行装饰处理。

预设播放:设置播放过程中的一些要素,然后播放查看效果,满意后正式输出播放。(2)会制作一份演示文稿。4.Excel办公软件的基本使用。

(1)掌握运用Excel把实验数据转化成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饼形图的操作。(2)利用Exce l进行数据管理或统计。(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能够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四、教学设计、说课和案例分析(一)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单元)课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2.教学背景分析

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3.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等。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本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应把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指导策略表达清楚,可附教学流程图。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要具体、实事求是,评价方式应尽可能做到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强,灵活多样。6.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建立在总结个人以往相关教学经验、借鉴他人已有教学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特点及对学生的学情分析进行深入研究,应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创新性。请用300—500字简要描述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特色之处。

教学设计全文要求4000字。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清晰表达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2.教学背景分析

(1)准确分析教学基本内容要点以及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阐明其在教材中的地位。(2)对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前概念水平进行分析,说明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对策。

(3)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手段的使用及技术准备,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进行可行性分析。

3.教学目标说明

(1)准确表述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2)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对制定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分析。4.教学过程分析

(1)简明阐述教学全过程(可附教学流程图)及其教学特色。(2)分析各个教学环节的目标及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3)分析说明教学资源的选择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关系。(4)分析说明关注学生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轨迹。(5)分析教学过程中可能生成的问题,阐述应对策略。(6)阐述本课对学生学习的评测。5.其他方面

(1)说课时,语言表达清晰、明确,无科学性错误,具有感染力。(2)观察和实验演示安全规范,板书设计合理。(三)案例分析 1.案例主题分析

(1)分析描述案例所反映的核心理念。(2)清楚表达案例所反映的核心问题。2.案例内容分析

(1)针对案例中描述的教学实例及其作者表达的思想,从其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媒体的支持、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2)揭示并论述案例所链接的教育理论。3.案例的启示

清楚表达案例对自己教学的启示。4.其他方面

(1)表达清晰,有逻辑性。

小学英语教师基本功技能大赛试题 篇6

一.语音测试(本题共5分,每小题1分)从下列各组中选出画线部分读音不同的词。()1.A.home

B.box

C.zero D.no()2.A.he

B.she C.see D.pen()3.A.middle

B.his

C.hill D.nine

()4.A.rice

B.clock

C.cake D.picture()5.A.their

B.thank

C.these D.those 二.词汇测试:单词释义(本题共5分,每小题1分)根据所给单词释义和首字母,写出这个单词。

1.n______ a piece of paper for everyday news.2.s______ give out bright light.3.d______ very good to eat or smell.4.i______ a piece of land with water all around it.5.q______ a line of people waiting for something.三.语法测试(本题共5分,每小题1分)

1.----We’ll spend the vacation in Hawaii.Don’t you think it is a wonderful idea?----___ I have waited for it for a whole year.Now my dream has come true.A.I don’t think so

B.No, it isn’t.C.How wonderful!

D.Me too.2.----May I take your order now ?----We’d like three black

A.coffee

B.coffees

C.cups of coffee

D.cup of coffees 3.The teacher asked me to answer the question, but he asked another one

I could answer it.A.as

B.before

C.until

D.since 4.—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concert with me, Mary?

— I have got no interest in it;_________ , I have lots of work to do.A.otherwise

B.besides C.however D.therefore 5.----I was so sure that our experiment was going to succeed, but something went wrong at the last moment.----______, but don’t give it up.A.You don’t mean that.B.Find out the reason.C.Never mind.D.I’m sorry to hear that.四、阅读理解(5分)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John sent for a doctor because his wife was ill. He called the doctor and made sure they would meet at five. He arrived at the doctor’s at twenty to five. He thought, “It’s a little bit earlier. I’ll wait for a moment. It’s good to keep the time.”

Then he stopped his car in front of the doctor’s. He looked around and saw a noisy square(广场)not far from here. He went there and sat down on a chair to enjoy the last light of afternoon sun and make himself quiet. He saw some children playing and some women talking to each other happily.

Suddenly he heard a girl crying. He came up to her and asked some questions. Then he knew she got lost. John tried to find out her address and took her home. The girl’s parents were very thankful.

Then John hurried to the doctor’s. The doctor said angrily when he saw him, “You’re late. Why did you keep me waiting for twenty minutes?” John said nothing but one word-“Sorry!”

()1.John drove to the doctor’s ______.

A.late B.on time C.in time D.in no time()2.John went to the square to ______.

A.spend the time

B.enjoy himself

C.see the children and the women

D.help the girl()3.The girl cried because ______.

A.someone hit her

B.she fell off her bike C.her parents were angry with her

D.she didn’t find the way home()4.At last John got to the doctor’s at ______.

A.twenty to five

B.twenty past five C.five o’clock

D.forty past five()5.From the story, we know John is a ______.

A.busy person

B.quiet person

C.helpful person

D.lucky person 五.话题测试(共10分)

语文课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篇7

一、训练要明确目标

要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 必须明确练什么, 对不同类型的教材和不同年龄的学生应有所区别, 教师必须从教材所显示的语文特色, 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明确的目标。如《詹天佑》一课第二自然段指出帝国主义国家阻挠、要挟清政府修筑京张铁路。教学时抓住关键词“阻挡”、“要挟”, 要求学生思考“阻挡”、“要挟”是什么意思?再结合“争夺”、“控制”等词来理解帝国主义阻挠、要挟清政府的目的, 通过读“他们最后指出一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 他们就不再过问。”注意这句话中“如果”一词说明清政府当时的无能, 抓住了训练的目标, 就能更深一步领悟詹天佑的爱国之心。

确立了训练要求, 教学目标就会具体、确切、集中, 教学过程就不会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 就会改变那种单纯的情节上串讲分析的做法,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训练要重视过程

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是指通过学习课文所提供的语言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过程。教师必须强化预习功能, 强调初读、整体感知课文的质量, 变集体读书为人人参与的个体读书活动。人人做到三读:一读得正确, 结合查字典, 扫清阅读障碍;二读得通顺, 做到“要读的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三读得流利, 做到朗朗上口, 了了于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 教师只起组织、导读、反馈的作用, 不对课文内容串讲、串问, 难于理解的词句只作适当的点拨, 以增加学生多多练习的机会。例如, 教学《鸟的天堂》一文, 我引导学生训练时, 要达到四会:一会利用工具书读懂词句、读懂课文;二会围绕课后思考练习, 课文写出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 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 抓住重点边读边想, 自己解决问题;三会动笔, 在读过的课文上圈、点、批、注;四会自己提出疑问, 参与讨论、交流、反馈, 并在美读课文的训练中,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思考问题中, 培养思维品质, 在质疑讨论中, 拓展文本。有位学生提出:假如你是一只鸟儿, 在这美丽的大榕树上活动有什么感受?我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发展自己的个性, 把阅读中感悟、理解、积累的语言展现出来。最后, 我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表达, 有的学生写一段话 (小诗、顺口溜……) 读一读;有的学生编写歌词, 唱一唱;有的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景物, 画一画。这样的训练过程, 我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真正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三、训练要突出重点

一篇文章包含着诸多的训练要素, 但我们教学时决不能忘记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学习语言, 训练应突出学习语言这个重点。教师应根据教材的训练序列和课文的语言特点, 恰当设计训练重点, 做到每节课都有所侧重, 集中精力进行某种项目的训练, 这样日积月累, 细水长流, 学习语言的任务就能逐步得到落实。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 要突出“我”焦灼不安的内心以及邱少云的危险处境和体会他的内心活动,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如教学《可爱的草塘》一文, 语言优美,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草塘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这一重点自读自悟,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领悟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 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

四、训练要拓宽渠道

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最终落脚点在积累和运用上。通过从语言文字到内容, 再从内容到语言文字两个环节的训练过程, 学生对读写基本技能有所了解, 但尚未熟练掌握。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 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通过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及广泛迁移而实现的。为促进知识的巩固、能力的形成, 最有效的办法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实现、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例如, 学过一篇课文, 文章里的好词佳句需要积累, 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训练复述, 通过书面向口头的迁移训

X I AOX UEJ I AOX UEY ANJ I U

练, 促进学生把“消极语言”内化为“积极语言”。文章的表达顺序需要揣摩, 我引导学生学会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进行读写迁移训练, 或新颖的开头, 或巧妙的结尾, 或有代表性的段落, 从中取一项, 设计仿写。最好能配合本训练组的习作教学任务, 做到小练笔为大习作搭桥铺路。

语文教师职业基本技能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基本技能;培养

G623.2

语文作为教授母语的学科,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属于基础性学科,阅读能力、书写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基础语文技能,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进行课外学习扩展的必备技能。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责任和义务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基础语文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和谐发展。

一、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措施分析

朗读是学习语文必须经历的学习过程,也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语文技能之一。但就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对于朗读缺乏应有的重视,学生习惯通过默读、速读等方式浏览文章。如要求学生朗读文章内容,由于缺乏科学的练习,通常会出现读音不准、不流畅、口语化、以及害羞等问题。汉语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学生缺少朗读学习体验,甚至连基础的通顺朗读课文要求都达不到,又怎么要求学生理解文章情感、掌握文章写作手法。朗读教学除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外,也是对语言表述能力、语言思维能力的锻炼,这种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应重点教授学生朗读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技能。

朗读技能与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生年龄较小,教师在安排朗读技能学习时,需充分尊重小学的认知特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朗读教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准确朗读。教师在朗读教学初始阶段应侧重于学生朗读的准确性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准备习惯,及时解决文章中的生僻字,这是准确朗读的基础。其次,帮助学生解决口语化朗读问题。口语化问题是由学生生活带来,教师应明确告知学生朗读各项要求,区分朗读和日常说话的区别,从而提高学生朗读的准确性;第二阶段,流畅朗读。当学生可以保障准确朗读后,教师加强流畅朗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汉语朗读技巧,包括停顿、重音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范读教学,引导学生模仿,并在不断的朗读实践中,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朗读技巧;第三阶段,能力提升阶段。小学生可以流畅朗读熟悉的文章后,教师需进行能力提升教学,主要分为两方面内容:一,组织学生进行陌生文章朗读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朗读信心,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二,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能力。

二、小学生书写能力培养措施分析

对于小学生基础技能培养而言,书写能力并不是书面表达能力,而是写字的能力,汉语言文字具有独特的方块结构,要求学生在写字过程中,投入相应的精力,才能确保书写规范,写出漂亮的字。我国自古就有“字如其人”的说法,间接证明了书写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此外,练字對于小学生而言,是一项枯燥、劳累的学习体验,但对学生书写能力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教师通过练字可强化学生吃苦耐劳品质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付出后收获的喜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练字也是一项系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练字初级阶段,需借助字帖临摹学习,此时教师需引导学生了解字的结构,以及汉字书写的一般规律,避免学生书写过程中出现“倒下笔”问题;其次,细化笔画教学,汉字数量众多,但都是由基础的笔画组成,教师应从细微入手,引导学生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最后,教师应进行书写能力提升教学。汉字书写具有丰富的技巧,书写速度、力道等均会对字产生影响,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这种影响,保障书写规范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了解个人书写习惯,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三、小学生表达能力培养措施分析

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但现阶段的小学生表达能力整体水平较低,时常出现表述不清的问题,甚至对于某些简单的事物,也无法做到精准的表达。分析这一问题的本质,其实是语言思维能力问题,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低下,导致其在表达的过程中,无法有效的组织语言,最终变现为表述不清现象,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是极为不利的。

针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互动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思考,此时教师就应从学生的回答入手,强化小学生表达能力教学培养。小学生想完整表达复杂的思想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分点表达自身思想,并围绕不同观点间的联系进行教学,逐渐引导学生将分点观点使用完整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结合语文教学内容而言,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在文章中有所体现,而文章是有一定顺序的,教师应强化文章与问题答案的联系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答案思维与文章顺序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思维程序,并在不断的应用实践过程中,形成相应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基础技能教学既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必然需求,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客观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学习需求,联系语文教学实际,强化基础技能教学,从朗读能力、书写能力、表达能力入手,全面提高小学生基础语文素质,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基础技能能力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小学生日后的学习的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施淑梅.探讨小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

[2]刘影.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终生受益[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

[3]任丽娟,别淑琴.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J].新课程·上旬,2015(01).

[4]王彦喜.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36).

上一篇:咏华山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下一篇:部队篮球赛决赛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