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日常社交礼仪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宝宝日常社交礼仪(共10篇)

宝宝日常社交礼仪 篇1

1、应根据室温增减衣物,孩子吃奶、玩闹时适当减少衣物,穿着过多和室内过于干燥都容易使湿疹加重。

2、有些幼儿皮肤干燥,在冬季应尽量减少洗澡次数和时间,避免使用碱性皂液,浴后全身擦护肤保湿乳液,对皮肤特别干燥的幼儿可选用油性较大的乳液,但不应直接擦油剂。

3、轻度湿疹应注意膳食平衡,但对于那些病情严重的患儿,应尽量寻找过敏源,

资料

4、轻抓、摩擦、肥皂洗,热水烫及不适当的外用药物等刺激使湿疹加重,应予避免。

5、治疗湿疹的外用药物较多,如含氧化锌的`药膏或市场上售的一些中药膏。这些药物长期使用一般无副作用,但疗效相对缓慢。含有皮质类醇激素有效成份的外用药物,治疗湿疹起效较快,但要注意使用方法。

宝宝日常社交礼仪 篇2

一、做好幼儿的榜样、示范

榜样, 拥有着强大的力量, 而这个力量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的肯定, 而以榜样作为幼儿德育的切入点, 是非常有意义、也是非常有效的。第一, 幼儿其实非常的希望能够获得外界的肯定, 包括了教师的肯定、家长的肯定以及小朋友给与的肯定, 幼儿这种渴望得到肯定的心理其实是一种非常简单、非常单纯的动机, 而这种动机却能够促进幼儿的言行、产生强大的驱动力;第二, 幼儿正处于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重要阶段, 其大多数的行为基本上都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通过观察、模仿而得来的, 所以幼儿的模仿能力比较强, 如果能够做好榜样, 让幼儿自己来观察、模仿, 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正是因为这样, 在实施幼儿德育的活动过程中, 必须注意被幼儿模仿的对象, 尤其是与幼儿接触比较多的人, 比如说家长、教师、玩伴等等。而家长、教师作为幼儿模仿的直接对象, 必须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当然任何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 家长与教师也不例外, 如果发现幼儿所模仿的是不恰当的行为, 那么就应该及时的、积极的进行补救, 比如说通过奖赏、惩罚的手段, 来帮助幼儿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是被肯定的, 而哪些行为是错误的、是会被惩罚的。通过这种对榜样的学习, 能够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并使之形成一种习惯, 那就是不断寻找比自己优秀的榜样来进行学习, 从而得到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发展。

二、合理的约束

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 他们对社会、对生活都还很陌生, 而正是因为陌生, 才会产生好奇心, 才会从行动上去表现。而对于家长、教师来说, 就会觉得幼儿过于调皮, 希望将自己所知道的、掌握的强加给幼儿。其实, 一定的约束是可以的, 但如果约束过分了, 就会造成幼儿胆小以及不敢去自己寻找答案, 久而久之就会抑制幼儿的创新精神。正是因为这样, 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 约束必须合理的、适当的, 而合理约束的必要前提就是应该有一个事先就设定好了的、合理的界限, 而且教师、家长还应该以制度、规定的方式来将这些约束条款记录、确定下来, 并且明确的告知幼儿。除此之外, 在设定这些约束条款的时候, 教师、家长必须告诉幼儿为什么要进行约束?这些行为为什么不可以去实施?如果跨越了约束的界限将会受到怎样的惩罚?这样幼儿才会从本质上去明白、理解教师、家长的用意, 才能够自觉的、主动的进行自我约束, 进而形成自身的判断能力、约束能力, 这对于幼儿今后的继续学习以及终身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以情感来激励幼儿

幼儿虽然年小, 但是也有着自身独特的情感因素, 如果能够以幼儿的情感来作为突破点, 就能够良好的促进、实施幼儿德育教育。因为情感激励, 指的是在实施、展开德育活动的过程中, 教育者或者是家长充分的利用感人的言语、行动、表情、情境以及其他的情感因素, 来调动幼儿内心的情感活动, 从而使得幼儿的心灵能够受到感化。幼儿的自我情绪体验最初主要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 比如说愉快、愤怒等等, 而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 情绪体验也会逐渐的向着社会性情感体验得到深化, 比如说委屈、自尊以及羞愧等等, 而这种转折一般情况下发生在幼儿4岁左右。在儿童的社会性情感体验中最值得重视的是自尊感, 自尊感一旦获得满足会产生积极的意义, 它使人感到自信, 体验到自我价值, 产生积极的自我评价。这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也是使人形成完整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正是因为这样, 在幼儿德育活动中, 幼儿教师以及家长应该特别的注重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 比如说在向幼儿讲解美好的品德、英雄事迹的时侯, 要以坦诚的态度以及真挚的感情让幼儿能够动之以情;让儿童体验拥有良好品德行为会产生积极的评价, 获得自尊感。特别是当儿童出现某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时, 哪怕是很小的事情, 教师和家长都应及时赞扬, 让儿童感受到这是一件让他愉快并能获得满足感的事。

四、总结

总而言之, 幼儿是祖国未来的花朵, 更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公, 他们将有一天会取代我们的位置来为国效力, 所以幼儿的发展就是国家的发展, 要想国家的文化能够顺利的、成功的传承下去, 就必须着力于幼儿的德育教育以及着力于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质的接班人, 这样才能够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全面发展, 同时也是国家的综合发展、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伊凡:《幼儿德育与家庭教育关系探究》, 《成功》 (教育) , 2009年。

易致宝宝意外伤害的日常用品 篇3

空气清新剂

空气清新剂大多含有苯酚。人体吸入后,会产生呼吸困难和头痛,并刺激眼睛。接触皮肤后,还可能导致脱皮,引发麻疹。 替代方案:用自然方法清新空气,如养盆栽植物,或摆放柚子皮。

漂 白 剂

大部分漂白剂都含有一种名为次氯酸钠的化学物质。它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会释放出具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过度接触可能对肺部和头发造成损伤。漂白剂和氨水产品同时使用尤其危险,因为两者会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氯气。 替代方案:对于宝宝衣物上难以洗净的污点,可以用柠檬反复擦拭。

人造地毯

人造地毯大多含有不稳定的有机化合物,长期接触可能会导致过敏性疾病。 替代方案:购买使用天然纤维,如羊毛、棉花制成的地毯。

洗 碗 液

洗碗液大多含有碳酸钠和磷酸盐,都容易导致过敏反应。 替代方案:选择不含磷酸盐的产品。

电器和电热毯

许多电器,如电视、计算机和电热毯,通常含有溴耐燃剂。溴耐燃剂释放到空气里,有可能被宝宝吸入,而且不易排出体外。目前,溴耐燃剂在瑞典等欧洲国家被禁用。 替代方案:用热水袋代替电热毯;把电器搬出卧室,避免在睡觉时吸入溴耐燃剂。

清 洁 粉

许多用来清洁玻璃窗的清洁粉,含有特殊的氨气味。这会刺激和腐蚀皮肤,造成眼睛和肺的不适。长期与氨接触,还会造成宝宝肝脏损伤。 替代方案:用两汤匙的醋,兑上一升热水,再用布蘸湿后擦玻璃。

染 发 剂

染发剂能够通过头皮,吸收到体内。早前,欧盟委员会曾禁止22种化学制品用于染发。 替代方案:相信自然就是美,不要给宝宝使用染发剂。

含镍的珠宝

含镍的珠宝、首饰可能会造成接触性皮炎。 替代方案:尽量不要给小宝宝佩戴珠宝饰品,不仅会引起宝宝皮肤炎症,小件物品还容易刮伤宝宝或被宝宝误食。

厕所清洁剂

厕所清洁剂里通常含有萘。这种有毒物质会刺激皮肤、眼睛和呼吸道。大量吸入后,宝宝的肝脏和肾会遭到损害。每次清洁厕所的时候,要开窗通风,厕所没有窗户的,也要打开排气扇。 替代方案:将250毫升白醋倒入便池内,隔天再刷。

塑料玩具

劣质塑料玩具里可能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美国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接触邻苯二甲酸酯会造成生殖器畸形。 替代方案:尽量给宝宝选用一些木质玩具。

鞋 油

鞋油中含有硝基苯,可能会引起头痛和嗜睡。 替代方案:用棉布蘸橄榄油,再加几滴柠檬汁,涂抹在宝宝鞋子上,几分钟后擦干净即可。

化 妆 品

化妆品通常含有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如护肤乳液中的二甲苯是导致流产的高危因素。 替代方案:给宝宝选择儿童专用的化妆品,并在包装上寻找环保标志,明确其成分。

洗 手 液

洗手液含有一种叫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产生泡沫,也能导致皮肤水分丢失,使之变得干燥粗糙。 替代方案:给宝宝使用儿童专用的洗手液。

化纤床单

化纤床单中可能含有甲醛,这种物质能刺激皮肤和呼吸道,而且永远不可能被彻底清洗干净。 替代方案:给宝宝使用100%纯棉的床单。

去头屑洗发水

有关日常社交礼仪知识 篇4

一、仪表

1、仪表——第一印象的关键

仪表,也就是人的外表形象,包括仪容、服饰、姿态和风度,是1个人教养、性格内涵的外在表现。

讲究个人卫生、保持衣着整洁是仪表美的最基本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条件,就必须勤梳洗、讲卫生,尤其在社交场合务必穿戴整齐,精神振作。

要正确认识自己,不盲目追赶潮流,注意得体和谐,做到装扮适宜,举止大方,态度亲切,秀外慧中,个性鲜明。

2、仪容——淡妆浓抹要相宜

仪容即容貌,由发式、面容以及人体所有未被服饰遮掩的肌肤所构成,是个人仪表的基本要素。保持清洁是最基本、最简单、最普遍的美容。

男士要注意细部的整洁,如眼部、鼻腔、口腔、胡须、指甲等。要知道,有时“细节”也能决定一切。

风华正茂的学生,天生丽质,一般不必化妆。职业女性,尤其是社交场合的女士,通常要化妆。在某些场合,适当的美容化妆则是1种礼貌,也是自尊、尊人的体现。

化妆的浓淡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来选择。在平时,以化淡妆为宜,注重自然和谐,不适合浓妆艳抹、香气袭人;参加晚会、舞会等社交活动时,则应适当浓妆。

3、美发——并非时尚就是好

发型是仪容的极为重要部分。头发整洁、发型得体是美发的基本要求。整洁得体大方的发式易给人留下神清气爽的美感,而蓬头垢面难免使人联想起乞丐。

发型的选择要根据自然、大方、整洁、美观的原则,既要观察发型的流行趋势,又不能盲目追赶潮流,重要的是应该考虑到自己的年纪、性别、职业、性格、爱好和脸型特点。

头发的护理:

⑴ 常梳洗保清洁。洗发时用十指按摩头皮,以促进血液循环,也有助于头发生长。常梳头亦可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还应及时将枯黄、开叉的发梢剪掉,保持头发的美观。

⑵ 烫发、染发要审慎对待,把握好分寸,否则会损伤头发,损害自己的形象。

4、服饰——也要讲原则

⑴ 遵循国际通行的“TPO”三原则:

T(Time)表示时间,即穿着要应时。不仅要考虑到时令变换、早晚温差,而且要注意时代要求,尽量避免穿着与季节格格不入的服装。

P(Place)表示场合,即穿着要应地。上班要着符合职业要求的服饰,重要社交场合应穿庄重的正装。衣冠不整、低胸露背者委实不适合进入法庭、博物馆之类的庄严场所。

O(Object)表示着装者和着装目的,即穿着要应己。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社交活动的具体要求、自身形象特点来选择服装。

⑵ 讲究协调

要与年龄、形体相协调。超短裙、白长袜在少女身上显得天真活泼。偏瘦和偏胖的人不适合穿过于紧身的衣服,以免欠美之处凸现。

要与职业身份相协调。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服饰不大自由。行政、教育、卫生、金融、电信以及服务等行业人士的服饰要求稳重、端庄、清爽,给人以可信赖感。公关小姐的服饰也不适合过分性感,否则会带来麻烦,甚至造成伤害。政治家、公众人物的服饰往往成为媒体关注的话题,更不可掉以轻心。

5、西装——穿出你的风度

西装的穿着比较讲究,否则就显得不伦不类。

⑴ 西装的衬衫

衬衫一般应选用硬领尖角式的,领口一定要挺直,而且要比外套的领子高出1。5厘米左右,并贴紧。颜色以纯色的为佳,其中白色为最容易搭配的颜色。袖口略长出西装袖口约2厘米。下摆要塞进裤子里,不要散在外面。衬衫配领带时,应把所有的扣子系上,不能将袖子卷起。不系领带时,最上面扣子不要扣。

⑵ 西装的外套

新买来的西装在穿着之前,要把袖子上的商标(小布条)剪掉。

双排扣的西装比较庄重,一般要把扣子系好,不适合敞开。单排两粒扣的西装扣法很有讲究:只系上面一粒的是庄重,敞开都不扣的是潇洒,两粒都扣的是呆板,只扣最下面一粒的是流气。三粒扣的西装,扣好上面两粒为佳,只扣中间一粒的也行,全不扣的未尝不可;切忌只扣最下面一粒,也不适合只扣下面两粒。

西装外套上的口袋只是装饰性的,一般不装东西,以保持平整挺拔。左胸的口袋,只可插鲜花或手帕。切忌把钢笔、记事本等装在左胸外口袋,这些小物品可放在外套左右胸内侧口袋里。

⑶ 领带

穿着西装,领带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首先要注意领带的色彩,要与外套协调搭配。领带系好后,其长度以大箭头垂到腰带下沿处为佳,可上下浮动一寸左右。领带夹一般夹在衬衫的第三、第四粒扣子中间;也可将领带夹别在里面而不外露,只起固定作用。如果穿马甲或毛衣,一定要把领带放在毛衣、马甲里面,还要注意毛衣、马甲的下摆切不可塞进裤子里面,以免臃肿不堪。

⑷ 西装的长裤

西装的长裤以裤脚接触脚背,一般达到皮鞋后帮的一半为佳。裤线要清晰、笔直。裤扣要扣好,拉链全部拉严。

⑸ 配套的鞋袜

穿西装一定要配皮鞋,千万不要穿凉鞋、布鞋、旅游鞋等,而且皮鞋要擦亮。黑色皮鞋可配各种颜色的西服,其他色彩的皮鞋要与西服的颜色相同或接近才能相配。配袜子也应讲究,不可忽略。袜子的色彩应采用与皮鞋相同或接近的颜色。不适合用白袜子配黑皮鞋,男士切忌穿女士常用的肉色丝袜。

6、女装——体现品位与风采

对于爱美的女士来说,着装要得体、有品位。

⑴ 首先考虑自己的身材

身材矮胖的人,应避免选择过于鲜艳和大花、大格子的衣服,而应穿着垂直线条式样、颜色素雅、剪裁合体的服装。身材高瘦的人,要避免穿垂直线条、过于透明的衣服。

⑵ 也要考虑自身的肤色

肤色白皙的人穿什么颜色都合适,如穿深色服装,更显得肤色细白洁润;肤色黝黑的人则最好选颜色素雅、较明亮的颜色,可获得健美效果。

⑶ 衣着搭配要协调

一般来讲,上衣与下装的质地款式应相配,不要上衣十分厚重而下装又极轻薄,也不要上着职业装而下着牛仔裤。除此之外,还要讲究色彩的和谐统一。

⑷ 服装与鞋子也要在颜色款式上加以搭配,比如套装配高级皮鞋,运动装配旅游鞋等。

7、时髦——也可能有伤大雅

不要乱追时髦。女士穿踏脚健美裤曾非常流行,殊不知这是从欧美妇女內裤袜演变而来的,只能在家里或进行某种运动时穿,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皮短裙也曾在姑娘中流行,令人哭笑不得,因为这是比较开放的性感打扮,白领丽人、女大学生岂能随意仿效?

近年,姑娘们时兴露背低胸的吊带装和拖鞋,构成1个个靓丽的聚焦点。此类服装在休闲娱乐时可以穿,而在办公室、图书馆、教室却有伤大雅!

公务员、公司白领人士在办公室工作时就必须穿着整齐、稳重、大方。工作人员上班时不能穿运动休闲装及短裤、运动服、拖鞋,尤其是女性在办公室不得穿超短裙、吊带衫、露背装、紧身裤、露脐装之类时髦性感的衣服。

8、饰品——巧着一物尽风流

装饰品是人装束的点缀,既可画龙点睛,亦可画蛇添足,并非多多益善,因此不得不讲究。

⑴ 适应场合。高档珠宝首饰,适用于隆重的社交场合,不适合在工作、休闲时佩戴。

⑵ 适合身份。选戴首饰要与自己的性别、年龄、职业及角色相适应。青少年学生一般不适合戴首饰;公务员穿着执法制服时不能佩戴首饰,平时佩戴的饰物以少为好;男士若戴项链最好不要外露。

⑶ 扬长避短。选戴首饰要考虑自身的身材、肤色、衣服款式等因素。注意扬长避短。比如体型较胖、脖子较短的人应选佩较长而细的项链;身材苗条、脖子细长的人则最好选佩宽粗一些的短项链,造成视错觉以弥补颈项美感之不足。

⑷ 量少为佳。炫耀性地佩戴众多首饰显得俗不可耐。若有意同时佩戴多种首饰,总量上不可超过三种,只有新娘可以例外。

⑸ 色质相同。若同时佩戴多件首饰,应力求色彩、质地相同,以避免五花八门、眼花缭乱之感。

⑹ 佩戴得法。要了解并尊重风俗习惯。项链通常只戴一条,不适合同时挂着金项链、珍珠项链等;耳环讲究成对佩戴,且不适合在一只耳朵上同时戴多只耳环;手镯戴一只两只皆可,但也不适合在一只手上戴多只手镯,手链通常只在左手上戴一条,不适合双手同时戴手链;胸针通常别在西装左侧领上或左侧胸前。

9、微笑——人生的无价之宝

微笑是人人皆会流露的礼貌表情,不仅为日常生活及其社交活动增光添彩,而且在经济生活中也有无限的潜在价值。

而这“微笑”就是礼仪中最简单、最通常的表达方式,也是人们亲切友好最具美感的表情。

微笑犹如百万财富般的珍贵。它既是1种感情,也是1种品格,还是1种技巧,它可以化为巨大能源和物资。

可见,微笑礼仪已成为流行于世界的社会竞争的有效手段,这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又反映了在当今社会竞争加剧、人的生活节奏紧张的状况下,人类更加需要用笑容来点缀生活的现实。

基本礼仪常识

举止

1、仪态——展示您的教养

仪态,指人的姿态、举止和风度,即1个人的表情、行为、动作,也包括人的体态语。它反映1个人的性格、心理、感情、素养和气质。个人的礼仪修养正是通过一举一动表现出来的。

1个人即使有出众的姿色、时髦的衣着,但如果没有相应的行为美,就破坏了自己的形象。我们的姿态举止就应该体现秀雅合适的行为美。

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行有行相。要率直而不鲁莽,活泼而不轻佻,工作紧张而不失措,休息时轻松而不懒散,与宾客接触时有礼而不自卑。

1个人的气质、风度及其礼仪教养不能仅是靠高档的服饰装扮而成的,更不是靠人们拥捧而就的,而是在一言一行中自然体现出来的。

2、站姿——要有稳定感

最容易表现体态特征的是人处于站立时的姿势。社交场合中的站姿,要求做到“站有站相”,注意站姿的优美和典雅。

女性应是亭亭玉立,文静优雅;男性应是刚劲挺拔,稳健大方。

正确的站立姿势应是:端正、庄重,具有稳定性。站立时的人,从正面看去,应以鼻为点与地面作垂直状,人体在垂直线的两侧对称,表情自然明朗。

温馨提示——注意防止不雅站姿,例如:

⑴ 上身。歪着脖子、斜着肩或一肩高一肩低、弓背、挺着腹、撅臀或身体依靠其他物体等。

⑵ 手脚。两腿弯曲、叉开很大以及在一般情境中双手叉腰、双臂抱在胸前、两手插在口袋等。

⑶ 动作。搔头抓痒,摆弄衣带、发辫、咬指甲等。

3、坐姿——讲究稳重感

坐姿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人体姿态,它反映的信息非常丰富。优美的坐姿是端正、优雅、自然、大方。

入座时,要走到座位前面再转身,然后右脚向后退半步,再轻稳地坐下,收右脚。

入座后,上体自然坐直,双肩平正放松,立腰、挺胸,两手放在双膝上或两手交叉半握拳放在腿上,亦可两臂微屈,掌心向下,放在桌上。两腿自然弯曲,双脚平落地上,男士双膝稍稍分开,女士双膝必须靠紧,两脚平行,臀部坐在椅子的中央(男士可坐满椅子,背轻靠椅背)。双目平视,嘴唇微闭,微收下颌,面带笑容。起立时,右脚向后退半步,而后直立站起,收右脚。

温馨提示——要坚决避免以下几种不良坐姿:

⑴ 就座时前倾后仰,或是歪歪扭扭,脊背弯曲,头过于前倾,耸肩。

⑵ 两腿过于叉开或长长地伸出去,萎靡不振地瘫坐在椅子上。

⑶ 坐下后随意挪动椅子,在正式场合跷二郎腿时摇腿。

⑷ 为了表示谦虚,故意坐在椅子边上,身体萎缩前倾地与人交谈。

⑸ 大腿并拢,小腿分开,或双手放在臀下,腿脚不停地抖动。

4、走姿——展精神风貌

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从1个人的走姿即可看出其精神是奋发进取或失意懒散,以及是否受人欢迎等,它最能体现出1个人的精神面貌

在生活中有的人精心打扮穿着入时,如果走姿不美,就会逊色三分;而有的人尽管服装样式简单,优美的走姿却使他气度不凡。

标准的走姿要求行走时上身挺直,双肩平稳,目光平视,下颌微收,面带微笑;手臂伸直放松,手指自然弯曲,摆动时,以肩关节为轴,上臂带动前臂,向前、后自然摆动;身体稍向前倾,提髋屈大腿,带动小腿向前迈。

温馨提示——注意矫正不雅的走姿:

⑴ 内八字和外八字。

⑵ 弯腰驼背,歪肩晃膀。

⑶ 走路时大甩手,扭腰摆臀,大摇大摆,左顾右盼。

⑷ 双腿过于弯曲或走曲线。

⑸ 步子太大或太小;不要脚蹭地面、双手插在裤兜或后脚拖在地面上行走。

⑹ 男士的走姿像小脚女人走路一样,1步一挪;或像闲人一样八字步迈开,那会给人以萎靡不振的感觉。

5、蹲姿——别不顾优雅

蹲姿一般以下列2种为宜:

⑴ 交叉式蹲姿。下蹲时,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全脚着地,左腿在后与右腿交叉重叠,左膝由后面伸向右侧,左脚跟抬起,脚掌着地,两腿前后靠紧,合力支撑身体。臀部向下,上身稍前倾。

⑵ 高低式蹲姿。下蹲时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腿靠紧往下蹲。左脚全脚着地,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右脚脚跟提起,脚掌着地。右膝低于左膝,右膝内侧靠于左小腿内侧,形成左膝高右膝低的姿势,臀部向下,基本上靠一只腿支撑身体。

温馨提示

下蹲时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要有弯腰、臀部向后撅起的动作;切忌两腿叉开,两腿展开平衡下蹲,以及下蹲时,露出内衣裤等不雅的动作,以免影响你的姿态美。因此,当要捡起落在地上的东西或拿取低处物品之际,不可有只弯上身、翘臀部的动作,而是首先走到要捡或拿的东西旁边,再使用正确的蹲姿,将东西拿起。

6、递物——讲究安全、便利、尊重

行为举止要考虑到是否有礼貌,是否伤害他人。以日常生活常见的递交物品为例,请把握递交物品三原则:安全、便利、尊重。

若递刀递笔给他人,就必须“授人以柄”,千万不要把刀尖、笔尖对着他人递过去,要令人有安全感并使对方很方便地接住,还要等对方接稳后才能松手,这就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端茶递水最好双手递上,注意不要溅湿他人;要讲究卫生,捧茶杯的手不要触及杯口上沿,避免客人喝水时嘴唇碰到你手指接触过的地方。

若递交书本、文件,也要尽量双手递上,让文字正向朝着对方,使对方一目了然,不能只顾自己方便而让他人接过书本文件后再倒转一下才看清文字。

温馨提示

递交物品时一般要求和颜悦色,并说:“请接好”、“请用茶”、“请收好”之类的礼貌语,还要注意目光的交流,双方最好处于“平视”状态,尽量避免“俯视”时的傲慢、施舍之意或“仰视”时的畏惧、讨好之态。

7、行为——注意情境、角色、距离

行为举止应恰到好处。举止三要素:情境、角色、距离。

⑴ 随情境变化在办公室与在运动场,在教室与在足球看台上,出席婚礼与出席葬礼,朋友聚会与商务谈判……所表现出来的举止神态截然不同,才是正常现象。

⑵ 有角色意识

如果主次不分,没大没小,反客为主,不是别有用心,就是贻笑大方。人是社会的一分子,行为举止就不可能为所欲为。特别是官员、军人、教师等类型人物的行动就显然不大自由。特殊人物的举止格外令人关注,其效果也与众不同。

⑶ 有距离概念

男女同学之间如果经常靠得太近,未免有“相处过密”之嫌;情侣之间,如果离得太远,就有闹别扭之感。尤其是在社交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的远近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距离75厘米左右是“个人界域”,意为“亲切、友好、融洽”,适合于朋友、同志、同事谈心;距离在45厘米以内是“亲密界域”,意为“亲密无间、爱抚”,适合于恋人、夫妻、母女等最亲近者的交流。

8、握手——友好情感的传递

握手次序应把握尊者优先和女士优先的原则,其次序是:上级、长辈、女士。具体说,在上下级之间,一般由上级先伸手,下级再相握;长辈与晚辈之间,应是长辈主动先伸手,晚辈立即反应;在男性与女性之间,应由女士先大方地伸手,男士有礼貌地响应。

在表示祝贺、慰问的特殊场合,下级、晚辈、男士也可先伸手。

主客之间:迎客时,主人先伸手,以示欢迎;告别时,客人应先伸手,表示感谢。告别时,若由主人先伸手,就有逐客之意。

温馨提示

⑴ 伸手时右手掌要与地面垂直,以示友好、平等。如果伸出的手,掌心向上是顺从性的握手姿势,以示谦恭、服从,乃至乞求、巴结;如果伸出的手,掌心向下是控制性的握手姿势,表达的是居高临下、傲慢,支配控制对方之意。

⑵ 握手时,必须注意目光交流,适当寒暄。切忌与对方握手时目光游移、左顾右盼,与第三人谈话。

⑶ 通常,握手只能一对一,注意不能几个人交叉握手,要等别人握完后再握。

⑷ 不能戴手套与人握手,女士戴的礼服手套除外。

⑸ 与一般女性握手只要握手指部分。

⑹ 不要用湿手、脏手或有疾病的手与人握手,如果对方已伸手,你应该亮出双手,简单地说明情况表示歉意,以求得谅解,才不至于失礼。

⑺ 跨门槛时不可握手。宾主告别时,要注意跨门槛(一只脚在门槛边,一只脚在门槛外面)时,不可握手。

9、行礼——多姿多彩、灵活运用

⑴ 鞠躬

鞠躬是我国古代传统礼节之一,至今仍是人们见面表示恭敬、友好的1种人体语言。和握手相比,鞠躬表达的敬意更深一些,常用于婚丧节庆、演员谢幕、讲演、领奖等场面以及下级对上级、服务员对客人、初次与朋友见面。特别是在大众场合个体与群体的交往时,个人不可能和许多人逐一握手,则以鞠躬代之,既恭敬,又节约时间,值得大大提倡。

⑵ 拱手(抱拳)

拱手礼是1种极具民族特色的礼节,而且它既可以避免人数众多时握手的不便,又可以不受距离的限制,特别适用于春节拜年、单位团拜、亲朋好友聚会或向别人祝贺时。

⑶ 起立

这是向尊长、来宾表示敬意的礼貌举止。常用于上课前学生对老师,开会时对重要领导、来宾、报告人到场时的致敬。平时,坐着的位低者看到刚进屋的位尊者,坐着的男子看到站立着的女子,或者在送他们离去时,也都要用起立以表示自己的敬意。

社交礼仪知识

言语

1、言语——体现你的修养水平

未曾说话先有礼,一旦开口更有礼。

⑴ 说话时要注意对方心态和时机

就是要考虑对方能否听得懂,是否感兴趣,接受程度怎样。在特殊的日子、特定的时刻,一句由衷的祝贺、一段真诚的赞美,必有锦上添花之效果;在他人陷入困境之时、心情沮丧之日,一句贴心的问候,一番恳切的鼓励,更有雪中送炭之功效。

⑵ 不可说假话、空话、大话

“狼来了”只能捉弄人一回、两回,第三回就必然受惩罚了。栽赃陷害、出口伤人、誹謗他人,是对人的极大伤害,挨打的皮肉之伤易愈合,被冤的心灵创伤难平复。

说空话、大话者,可能会迷惑人一时,但绝不能哄人长久。在这种情况下,“日久见人心”,所见的是浅薄之心,不可信赖之人。

⑶ 注意区分客套语和反语

在日常生活及社交中,还有1类“言不由衷”的现象,是出于特定的需要和惯例,则不能视为虚伪和失礼。

在社交场合的客套话,如“久仰大名”、“幸会”、“光临寒舍”、“蓬荜增辉”等,显然有点言过其实,但令对方感到舒服,觉得受到尊重,已是约定俗成的社交客套话,是不失礼貌的表现。

在亲友,尤其是情侣之间,常说些“冤家”、“好恨你”等等,且不必为他们担心,这些带戏谑的反语,与相敬如宾相辅相成,也是1种生活的情趣。

2、情感——是否动听的关键

人是最富有情感的高级动物,获得礼遇可满足自尊需要,因此,说话必须讲究情感。

⑴ 态度诚恳。与人交谈时,神情应专注,态度应诚恳亲切。表示祝贺时,表情应热情,如果仅是嘴巴动听,表情冷冰冰,就会被认为是敷衍,甚至讽刺。与人交谈时,神态应专注,如果东张西望、漫不经心、答非所问,就很失礼。

⑵ 善于聆听。当对方说话时,我们应认真听,并经常有一些交流的体态语,如点头等,这样可使对方觉得自己受到重视。千万不要表现出不感兴趣或去打断对方的话语。

⑶ 细微有别。人类的话语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字之差,所表达的情感就大不相同。如:坐、上坐、请坐、请上座;喝茶、请喝茶、请用茶,就令人明显感受到所获礼遇等级的差别。

⑷ 严于律己。说话者要有换位思维,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3、技巧——说话也要有艺术

⑴ 要有角色意识。说话时应注意自己和对方的`身份,主次不分、没大没小,从来都是不礼貌的。

⑵ 要顾及他人。俗语讲“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因此,说话者要顾及他人的情感,不要在无意中刺伤他人的自尊心,令人尴尬难堪。要考虑到听众是否听得懂,因此要尽量说大家都能听懂的话。要将心比心,说话要有善意。还要注意在聚会场合,不要冷落那些社会地位低、长相欠佳、有自卑感的人。

⑶ 要考虑措辞。直率固然是优良品格,但在许多场合说话则不适合直来直去,否则就是缺乏教养,可能使人误会、难堪。在酒店用餐、出席宴会,你就绝不能讲要去大便小便,非说不可的话,也只能讲去卫生间、洗手间。

⑷ 要学会幽默。幽默是1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因为幽默能使气氛轻松,活跃。

4、称呼——与人沟通的开始

在人际交往中,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体现着双方关系的程度和社会风尚。

亲缘性称呼:父亲、母亲、叔公、婶婆、三叔、二伯、大哥、二姐、姑妈、舅父、姨妈、表哥、表姐之类。这在家庭生活、亲族聚会时候常用,按辈分身份称呼,显得亲切温馨。

职场性称呼:以交往对象的职务、职称等相称,如“孙院长”、“林教授”、“郑老师”、“陈经理”、“王医生”之类,以示身份有别、尊敬有加,这是1种常见的称呼。

姓名性称呼:其一,连名带姓称呼,显得比较生硬,只在开会等少数场合使用。其二,只呼其姓,并在姓前加上“老、小”等前缀,如“老张”、“小黄”,比较尊敬随和,也较常用;姓加后缀,如“王老”之类则尊敬有加,只能对德高望重者。其三,只称其名,比较亲切,常用于长辈称呼晚辈,在亲友、同学、同事、邻里之间使用。泛称性称呼:对未知其姓名职务身份者,可用泛尊称。在公司、服务行业对男士称“先生”、未婚女性称“小姐”、已经结婚的女性称“女士”;购物、问路等场合常用同志、师傅、老板、服务员、小姐、小妹、小朋友之类的泛称,也可用“大哥”、“大姐”、“叔父”、“姨母”之类带亲缘性的称呼,显得更为亲切。

5、寒暄——有情有礼不尴尬

寒暄是会面时的开场白,是交谈的序曲与铺垫。常见的寒暄方式有:

⑴ 问候式。如“您好”、“早上好”、“新年好”之类的常见礼貌语;“好久不见十分想念”,“最近忙吗?身体好吗?”之类的关切问候语。

⑵ 触景生情式。如“晚上好!这时散步很好”,“今天天气真好、这里风景很好”。这类话是日常生活常用的寒暄方式。

⑶ 赞美式。如“多年不见,您风采依然”,“小王,你这个发型可真漂亮”之类的语言对方听了肯定高兴。

⑷ 敬慕型。如“久仰大名”、“拜读过您的大作”、“很高兴见到您”等等。

寒暄语或客套话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因人、因时、因地而选用,以诚恳、亲切、自然为好。

温馨提示

对久未联系的朋友不适合贸然说“孩子多大了”、“代问夫人好”之类用语,以免碰巧触及对方隐痛而尴尬。可用“请向朋友们致意”、“请代问全家好”等寒暄语。

6、雅语——学识修养的表露

尊敬是礼仪的核心内涵,体现在语言上就要常用敬语。

“令、尊、贤”,用以尊称对方亲属。“令”通用,“尊”称长,“贤”用于平辈和晚辈,但称对方配偶时“尊、贤”通用。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贤弟、贤妹、贤侄”;“尊夫人、贤夫人”等。

“家、舍、小”,用以称自己亲属。“家”用以称长者、大者,如家父(母)、家叔(伯)、家兄(嫂)。“舍”用以称比自己小的平辈和晚辈,如舍弟(妹)、舍侄。对子女可称小儿、小女、小婿。

已去世的父妈妈可称“先父”、“先母”或“先严”、“先慈”。

“贵”字现代仍常用以尊称对方及其单位、公司,如“贵处”、“贵公司”等。再者询问年龄,对年轻人可问“请问贵庚多少”,对长者可问“老人家高寿几何”。

温馨提示

初次见面——久仰;很久不见——久违;请人批评——指教;求人原谅——包涵;麻烦别人——打扰;求给方便——借光;托人办事——拜托;赞人见解——高见。

7、电话——闻其声可知其人

打电话的人作为主动行为者,应该考虑到被动接听者的感受。

⑴ 不打无准备之电话。打电话时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站着最好,坐着也行,但不要躺着,或歪靠在沙发上,那样势必发出慵懒的声音,更不能边吃东西边打电话。拿起听筒前,应明白通话后该说什么,思路要清晰,要点应明确。

⑵ 选择适当的通话时间。原则是尽量不打扰对方的作息。一般而言,三餐时间;早七点(假日八点)以前,晚十点以后;对方临出门上班时、临下班要回家时,都不适合打电话,除非万不得已的特殊情况。切忌半夜三更打电话,以免惊扰对方及其家人。通话时间也要控制,尽量长话短说。

⑶ 注意说话礼貌。音量要适中,以对方听得清晰为准。语速要稍缓,语气应平和,给对方以亲切感,但不可拿腔拿调、装腔作势。

一般而言,接通电话后,应立即作简要的问候、自我介绍并说出要求通话的人,切忌说“你知道我是谁吗?猜猜看!”之类的话。

打电话始终要用礼貌语,常用的有:“您好”、“我说清楚了吗”、“谢谢”、“再见”、“晚安”!

接电话的礼貌体现自身的教养和家庭或单位的风貌。拿起话筒,首先以礼貌用语,通报自己的单位名称。在办公室接电话,切忌旁若无人,影响他人工作。若是在家中,接电话时一声“您好”式的问候,对方就可回话了,若有必要,接着再作自我介绍。

如果对方要传呼张三,接听者应该热情地告诉对方,如:“好的,请稍候。”然后用手捂住受话器,或去请或直接把话筒递给张三。如果张三不在场,接听者应委婉地说:“需要转告吗”,“可以留下您的电话吗”,切忌以一声“不在”、“没看到”即挂断。

在电话机旁要备好纸和笔,以便随时记下对方的留言。接到打错的电话也要亲切地说:“对不起,您打错了”。

当电话交谈结束时,可询问对方,这既是尊重对方也是提醒对方,最后以“再见”之类的礼貌语结束。

放下话筒的动作也要轻缓。如果话音刚落,你就“啪”地一声扣上听筒,可能会使你前面的礼貌前功尽弃。一般是让尊者或由打电话方先放下自己的话筒。

8、手机——开机关机不可忘

手机礼仪既有电话礼仪的共性,还有其特殊的规范。手机的基本特点在于移动性,可能把噪音带到任何场所,因此手机使用者要特别注意顾及他人。

⑴ 开机为通话之本。在一般情况下,要让手机处在开机状态,随身携带,以便及时接听,不让对方焦急等待,也不让远离主人的手机吵烦他人。在不便及时接听的情况下,一有机会,就要及时回音并说明原因,致以歉意。

⑵ 不该响时,绝不让它响。在特殊场合,比如在开车、开会、动手术、讲课、表演、会谈时,在影剧院、医院、音乐厅、图书馆里,在飞机、公交车、宾馆大堂上……你不能旁若无人地打手机!

⑶ 长话短说、顾及他人。打手机应特别注意说话简洁,节约通话时间。如果对方正在路上或在办事或处在不适合多说话的场合,就更应长话短说。

现在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多,但要注意:不要利用它发送信息垃圾给你的熟人,不可以用此开庸俗的玩笑。

9、书信——落笔有礼见真情

书信规矩甚多,不胜枚举。兹列常见欠妥之处:

⑴ 信封。为了醒目,更为表示对收信人的尊重,收信人姓名应落在信封中部,可将字写大一些并且落笔略靠左一些。不要使用写信人对收信人的亲属称谓或者收信人的行政职务,如“姨妈”、“局长”,因为信封主要是给投递人员看的,这样写对投递人员是不礼貌的。用计算机打印的信件,署名一定要手写(签名),以示慎重;称谓最好也要手写以示尊重。

⑵ 信纸。信纸要规范整洁,如果随便用作业簿、笔记本撕下的纸,或者用巴掌大的纸写信,恐怕给人的印象不仅是小气吧?称谓、问候、正文、结语、具名、年月日等内容格式更要注意规范合礼。

⑶ 发E—mail和手机短信时,别忘了署上真实姓名,别让对方费时、费力地去猜谜。在寄信前,要想到信件会不会给收件人及家庭带来反感和误会,尤其是广告性的信息,少发为佳;淫秽、暴力、煽动迷信等非法内容,决不可发,那不仅是失礼,而且是缺德,严重的可能触犯法律。

⑷ 贺卡。作为致贺的特殊信件,无论是纸质贺卡还是电子贺卡,都要注意时机、对象、情感特色等要素。对长者不可用调侃之语,对一般异性朋友不适合用绵绵情话。祝贺的话最好是自己创作,要情真意切,富有特色,那些简单复制、转发的祝贺语难免造成屡见不鲜、刻板敷衍之感。

10、上网——谨言慎独鉴人品

真诚,在上网礼仪中有特殊的意义。网络生活的显著特点在于虚拟性,可以在未见其人、未闻其声、未知其真名、未看其笔迹的状况下进行交流。因此,真诚待人,在网络生活中更能体现你的人格。

网络世界给你最大的发表言论自由,但决不意味着你即可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还是要牢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只顾自己发泄,不管他人感受。

上网聊天顾及他人的情感,应像当面交谈那样诚恳、亲切、慎重,不说假、大、空话。

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不要向他人提出任何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要尊重他人乃至他国的风俗习惯,不要触犯他人和民族的禁忌。

让宝宝远离有毒的日常用品 篇5

1、空气清新剂

空气清新剂大多含有苯酚。人体吸入后,会产生呼吸困难和头痛,并刺激眼睛。接触皮肤后,还可能导致脱皮,引发麻疹。

替代方案:用自然方法清新空气,如养盆栽植物,或摆放柚子皮。

2、漂白剂

大部分漂白剂都含有一种名为次氯酸钠的化学物质。它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会释放出具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过度接触可能对肺部和头发造成损伤。漂白剂和氨水产品(常用作家庭清洁剂)同时使用尤其危险,因为两者会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氯气。

替代方案:对于宝宝衣物上难以洗净的污点,可以用柠檬反复擦拭。

3、人造地毯

人造地毯大多含有不稳定的有机化合物,长期接触可能会导致过敏性疾病。

替代方案:购买使用天然纤维,如羊毛、棉花制成的地毯。

4、洗碗液

洗碗液大多含有碳酸钠和磷酸盐,都容易导致过敏反应。

替代方案:选择不含磷酸盐的产品。

5、电器和电热毯

许多电器,如电视、计算机和电热毯,通常含有溴耐燃剂。溴耐燃剂释放到空气里,有可能被宝宝吸入,而且不易排出体外。目前,溴耐燃剂在瑞典等欧洲国家被禁用。

替代方案:用热水袋代替电热毯;把电器搬出卧室,避免在睡觉时吸入溴耐燃剂。

6、清洁粉

许多用来清洁玻璃窗的清洁粉,含有特殊的氨气味。这会刺激和腐蚀皮肤,造成眼睛和肺的不适。长期与氨接触,还会造成宝宝肝脏损伤。

替代方案:用两汤匙的醋,兑上一升热水,再用布蘸湿后擦玻璃,

日常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 篇6

社交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是个人文明素养在社会交往中的集中表现。一个具备素养的人,总是会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表现出恰当而得体的言行礼仪,给人以优雅的仪态印象。这种得体的礼仪恰恰也是个人融入社会交往活动的基本要求。

日常交际中的礼仪 篇7

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的时间到达,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久等而失礼。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地通知主人,并以适合方式表示歉意。

2.尊重老人和妇女

这是一种美德。在上下楼梯、车辆,进出电梯,应让老人妇女先行、先坐,主动予以照顾。对同行的老人妇女,男子要帮助提拿较重物品。进出大门主动帮助老人妇女开门、关门,同桌用餐,两旁如是老人妇女,男子应主动照顾,帮助他们入离座位。

3.穿着适当整洁

任何服装都要注意清洁、整齐。参加比较严肃的公众集会活动,不要袒臂露胸,不要卷起长裤。参加婚礼、到朋友家做客,参加联欢会等,应尽量穿得美观大方一些,女同志应适当装饰打扮。郊游、远足,可穿便装。参加葬礼或吊唁活动,男同志一般可着黑色或深色中山装,女同志着深色服装、内穿白色或暗色衬衣,不用花手帕,不抹口红,不戴装饰品。

4.举止文明大方

举止要落落大方,端庄稳重,表情自然诚恳,蔼然可亲。坐时,腿不乱摇,脚不高跷。坐在沙发上不要摆出懒散的姿态。在交通要道上,多人行走不要有意排成横队形,与不够熟悉的人谈话时,手势不要过多,不要存心大笑或高声喊人。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等公共场所,都要保持安静。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演讲、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5.结识讲方式

在交际场合结识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相识。为他人介绍,要事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作法都要自然。例如,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熟悉的,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则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在这些场合,亦可主动自我介绍,讲清姓名、身份、单位,对方则会随后自行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还可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表示尊敬时,递交名片,以示今后来往,如果无意结识,则只言片语,点头示意即可。

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6.握手有讲究

在交际场合,握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般在相互介绍或会面时握手。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暄致意。关系亲密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手长时间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的对身份高的则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与妇女握手,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握手也有先后次序,应由主要、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注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

握手除是一个见面的礼节外,还是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如对方取得某项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时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辞讲话后等,均可以握手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7.致意有分寸

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一般是举右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多次见面,只点头致意即可。遇见身份高的人,应有礼貌地点头致意,不要主动上前握手问候,只是在他主动伸手时,才向前握手问候,如与对方很熟悉,一般也要在对方应酬活动告一段落之后,再前去问候致意。对自己尊长中的熟人,要主动致意,不要佯装未见。但对方如果很忙时,则以不打扰为宜。

8.交谈讲礼仪

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随意用手指人。与人谈话时,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要不离得太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应掌握谈话的时间,如属初次见面,谈话时间不宜太长。对方工作忙,把需谈的问题谈完即行告辞。晚上拜访别人,一般不要至于夜深。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讲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对方发言时,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

谈话的内容可不受拘束,但不要谈荒诞离奇、黄色淫秽的事情。一般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一般谈话不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不讥笑讽刺别人。

男子一般不参与妇女圈内的议论,也不无休止与妇女攀谈引起别人的侧目。与妇女谈话要谦让、谨慎。

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搅了、再见……等等。

9.赴宴莫失礼

接到别人邀请,能否出席要尽早答复对方,以便主人安排。在接受别人邀请后,不要随意改动。

出席宴请活动,抵达时间迟早,逗留时间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对主人的尊重。迟到早退、逗留时间过短被视为失礼或有意冷落。一般客人应略早到达,主宾退席后即陆续告辞。出席宴请,可在请柬上注明的时间内到达,确实有事提前退席,应向主人说明,也可事前打招呼,届时离席。

应邀出席宴请,要听从主人的安排,应注意自己的座次,不要随意乱坐。入座后,主人招呼即开始进餐。取菜时,不要盛得过多。碗中食物吃完后,如不够,可以再取。如遇本人不能吃或不愿吃的菜肴,上菜或主人夹菜时,不要拒绝,可取少量放在碗内,并表示“谢谢,够了。”对不合口味的菜,不要显露出难堪的表情。

吃东西要文雅。闭嘴咀嚼,喝汤不要啜响,吃东西不要发出“喳喳”之声,如汤太热,可待稍凉后再喝。嘴内的鱼刺、骨头不要乱吐。嘴内有食物,不要说话,更不能大声谈笑,喷出饭菜或飞沫。在饭桌上,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掏鼻孔、搓污垢、剔牙齿、挖耳朵等。

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时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祝酒时不要交叉碰杯。在主人与主宾致词、祝酒时,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注意倾听。主人和主宾讲完话与主宾碰杯后,往往到其他桌敬酒,被敬者要举杯起立,碰杯时,要目视对方示意。

宴席上相互敬酒表示友好,活跃气氛,但切忌喝酒过量。喝酒过量容易失言、失态,因此必须控制酒量。

宴会过程中,由于不慎,发生异常情况,例如用力过猛,使餐具摔落地上,或打翻酒菜茶等,应沉着,不必着慌失态。餐具掉落可换一副,酒茶溅到别人身上,应表示歉意,协助擦干,如对方是妇女,把干净餐巾或手帕递上即可,由她自己擦干。

饭后喝茶、吃水果,座次可随便选择。散席之后客人告辞要表示感谢。

10.谒见要恭谦

晚辈拜谒师长,应先递名片或征得师长的同意。师长出迎,如自己戴了帽子,应脱帽向师长行鞠躬礼或问好,师长亦应答礼。告辞时也应向师长鞠躬或道“再见”,师长送出,应请师长“留步”。

尊长见幼辈,幼辈应到门口迎接,请尊长先行。尊长辞退,幼辈之主人应送到门口。

男子拜谒女主人,一般应点首问好,如女主人年长身份很高,可鞠躬请安,男子不应主动伸手去握,如女主人伸出了手,才可伸手去握。

11.赠花果有象征

在我国或在外国,还有赠送花木水果的习惯。在这要视对象而定。如青年男女,赠一枝红蔷薇表示初恋之意。要是对方不同意,回赠香石竹表示拒绝。求婚时送一束玫瑰,回赠玉兰表示赞同。合欢花,表示夫妻和乐合好。

女生的日常礼仪之言谈礼仪 篇8

说话的态度是谈话技巧的基本原则,态度不是指着你的行动,而是指着说话的本身,因此你必须留心自己的话有什么应注意的地方。当你跟别人闲谈的时候,根本用不着要装成十分正经的态度,只要一切任其自然就好了。

你要使说话态度自然,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自己当作一位讲师,你的说话,正和对一般学员讲解一样,别人只会尊敬你的意见,不必有什么恐惧,更不必担心什么,自己心坎的思想就让它自然地流露出来,这种说话方式一定可以非常自然的。

日常交往礼仪 篇9

一、见面礼仪

(一)握手礼

1、握手姿态行握手礼时,通常距离受礼者约一步,两足立正,上身稍向前倾,伸出右手,手掌垂直于地面,四指并齐,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微微抖动3—4次(时间以3秒钟为宜),然后与对方手松开,恢复原状。

2、讲究次序:尊者居前:女士先,男士后;长辈先,晚辈后;上级先,下级后;

[2] 拜访时,来时主人先伸手,表示迎客;离去时,客人先伸手,表示道别。

3、握手力度

(1)跟上级或长辈握手,只需伸手过去擎着,不要过于用力。

(2)跟下级或晚辈握手,要热情地把手伸过去,时间不要太短,用力不要太轻。

(3)异性握手,女方伸出手后,男方应视双方的熟悉程度回握,但不可用力,一般只象征性的轻轻一握。(一般握女士全手指部位)

4、禁忌

(1)贸然伸手;见面与告辞时,不要跨门槛握手。(2)用左手握手;

(3)戴墨镜、太阳镜握手;(4)戴帽子、手套握手(除非女士在社交场合作为身体服装一部分的薄纱手套);

(5)交叉握手;(6)抓指尖式;

(7)握手时目光左顾右盼;(8)长久地握住异性的手不放。

5、鞠躬礼注意

(1)目光应向下看,表示一种谦恭的态度。鞠躬礼毕起身时,目光应有礼貌地注视对方。

(2)鞠躬后视线落在对方脚尖部位。(3)鞠躬时脖颈挺直。(4)在我国,接待外宾时也常用鞠躬礼。

(三)名片礼

名片是商务人员、白领人士随身必备的物品之一。

1、名片使用“三不准”

(1)不得随意涂改;(2)不准提供两个以上的头衔;

(3)一般不提供私人联络方式,尤其在商务交往、公务交往中。

2、名片的交换

(1)如何递上名片

①态度谦恭:以双手食指和拇指执名片的两角,以文字正对对方,一边自我介绍,一边递上名片。对于对方递过来的名片,应该用双手去接,以示尊重和礼节。

你注意过宝宝的社交生活吗? 篇10

案例:儿子被幼儿园小朋友排挤了

孙女士的儿子今年3岁,刚读幼儿园小班。在孙女士眼里,儿子一直是个活泼、受小朋友喜欢的孩子,她觉得儿子总能和小朋友们一起开开心心地玩。可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孙女士觉得,也许小朋友的社交世界,并不像她想得那样简单:“前几天我正好单位没事,下班下得早,就准备提前去幼儿园接儿子回家。到了幼儿园,正好遇到小朋友在操场里玩,别的小朋友都玩得不亦乐乎,可是我看见我儿子自己一个人站在滑梯旁边发呆,孤零零地看着其他小朋友,没跟他们一起玩。我觉得好奇怪,回去的路上,我问他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一起玩,结果儿子说某某叫别的小朋友不要跟他玩。听了儿子的话,我有点吃惊,这么小的孩子,他们也会这一套了吗?”

分析:小孩的社交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孙女士儿子遇到的情况,绝不是特例。孙女士的儿子今年3岁,在社会化过程中,还只在开始阶段。对于宝宝们来说,幼儿园是一个除家庭外,首次参与的社交场合,也是他们集体意识形成的地方。孙女士的儿子受到同学“排挤”的情况,在幼儿社交世界里经常发生。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宝宝非常活泼可爱,但当宝宝和其他孩子在一起时,可能并不是这样。建议孙女士先观察一下,宝宝和其他小孩子交往时是否存在例如爱推打其他小朋友、霸占玩具、总是爱在小朋友里面“称王称霸”等情况,才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不满。现在的独生子女都被家长捧在手心,所以他们很有可能没有学会如何与其他小朋友平等交流。“如果真的是上述情况的话,爸爸妈妈可以邀请一些小朋友来家里,带着他们玩积木,做游戏,在这些游戏中,慢慢教会他怎样和小朋友平等相处。”

知识:宝宝社交从0岁开始

从宝宝出生那一刻起,他便会对外界事物做出反应。1岁以内,他们的社交领域基本上局限于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这段时间他们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重复自己应该掌握的技能上;从2岁起,宝宝开始将社交领域扩大,有初步的社交行为反应。这段时间宝宝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也开始学着关心与分享;到3岁时,他不但学会怎么交朋友,还形成自己的一套社交行为“法则”。

在宝宝们的社交“法则”里,追求玩伴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步。做父母的可以发现,初生到一周岁左右的孩子,最依恋父母。但一周岁以后,孩子开始不满足仅仅同父母的交往和游戏,而越来越强烈地希望同其他小朋友玩。慢慢地,在宝宝的世界里就会出现和谁走得近一些,和谁不怎么说话,或者孤立谁等等情况。

专家:爸爸妈妈在影响宝宝

宝宝之所以会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其实诱因往往都是爸爸妈妈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举動。例如父母忙于工作,宝宝总是被关在家里,或者即便外出,父母也很少鼓励他与人交往,使他缺少与他人交往的机会与体验。有些家长虽然鼓励宝贝与人交往,但是在不经意间却让宝宝与人交往的经历带给他自己很多不愉快的体验,导致他对与人交往产生恐惧情绪。比如,家长为了顾全面子,总是强迫宝贝分享,或者与人交往时,让宝贝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等等。

爸爸妈妈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也会影响宝宝,家人与宝宝的交流模式不恰当,导致宝宝在与抚养人交流的过程中习得了错误的交流方式。比如,家长总喜欢支配宝宝,命令宝宝,那么外出以后,他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别的小朋友。如果家长凡事都无条件地满足他,走出去,他也会一切以自我为重心,希望别人无条件地满足他。

当然,还会有很多别的因素影响到宝宝社交技能的提升,在这些影响宝宝社交技能的诱因中,家长可能会更看重其他的因素,而家长本身与宝贝交流的模式常常很容易被我们忽视。实际上,宝宝最初的社交技能都是通过观察与模仿父母和其他家人与他以及外人交流的模式中习得的,并且,这些习惯性的交往模式会留存在他的潜意识之中,对他一生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关注家长与宝宝交流的模式,对他社交技能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TIPS

如何判断宝宝缺乏社交技能

缺乏社交技能的宝宝通常会以如下的方式表现出来:

1宝宝在家还挺活泼的,但是一到外面立刻就变得怯生生的,不是躲在妈咪背后不敢出来,就是十分羞怯地看着人家不敢说话,更不敢与人有任何身体的接触,似乎跟人交往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2只要跟小朋友凑到一起,宝宝就喜欢指手划脚,支配欲极强。

3宝宝看到小朋友就喜欢往一起凑,但是稍不如意就打人,推人,咬人,要不了多久就闹得大家都很不愉快。

4宝宝只偏爱某种类型的小朋友,跟这类小朋友在一起常常会玩得很开心,但是跟别的类型的小朋友在一起就容易出现交往“障碍”,不是宝贝躲着人家,就是人家不肯再跟宝宝玩耍。

妈咪信箱

本期坐诊专家宋艳

Q:我女儿2岁,睡觉老是说梦话,怎么回事?是不是她睡眠不好呢?

A:宝宝说梦话,有几种情况:一是可能白天玩得太兴奋,也有可能是她睡眠时的环境不够安稳。人在进入深层睡眠之后,才会做梦,所以此刻宝宝一定是已经熟睡了,妈妈不用担心她是不是进入了深层睡眠。建议不要让宝宝白天玩得太累,过度兴奋,睡前可以给宝宝喝点奶,然后漱漱口,放点轻音乐。睡觉时不要给她盖太厚的棉被,要根据气温来增减。

Q:儿子总是喜欢咬指甲,自从他3岁后,几乎我都没有再给他剪过指甲了,全是他自己咬的。但是指甲里面有很多细菌,怎么才能让他改掉这个习惯?

A:咬指甲一般都是无意识行为,是口欲期的一种延续,是缓解紧张、分散注意力的一种不良的习惯性做法。儿童咬指甲癖的治疗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矫治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故不但要求患儿增强信心,而且父母也要有耐心。可以采用厌恶疗法,如在儿童手指上涂上黄连水或辣椒水,使其感受到咬指甲或吮手指的苦痛,从而中断该行为。

Q:我家宝宝1岁2个月了,走起路来倒是没问题,但就是不会说话,连“爸爸、妈妈”也不会喊,说什么他都知道,不会说话只会“咦咦呀呀”的,怎么办?

A:宝宝都会有个体差异的,所以开口说话时间不一样。最好带孩子去医院做个听力筛查,以免因为听力障碍造成语言障碍。如果听力没问题,那就要和宝宝多交流。对于迟迟不能开口说话的宝宝,父母要积极鼓励宝宝学习语言,多给宝宝说话的机会。比如经常和宝宝谈话,说歌谣,讲故事等,积极回应宝宝的话。

活動预告

儿童节,和宝宝一起亲子互動吧!

马上就是小朋友期盼的儿童节了,爸爸妈妈们,给宝宝什么样的节日礼物才是最好的呢?答案就是,给宝宝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儿童节,带着宝宝参与一次亲子互動吧!

活動时间:2012年6月3日上午

活動地点:王府井科华店(科华中路9号)

活動内容:星光大道亲子秀

亲子游戏(分A、B、C、四组分时段进行)

A组:6个月——1岁宝贝足球赛

B组:1岁——2岁動感音符

C组:2岁——3岁DIY儿童节礼物

上一篇:给英语老师毕业赠言下一篇:梦中的房子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