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2高考英语试卷

2025-0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全国卷2高考英语试卷(共8篇)

全国卷2高考英语试卷 篇1

对试题的整体感觉

1、今年文理科相同题目个数是8套二卷历史之最!全卷共22道试题(含2道选做大题),文理一字不差的题目达到10道,另外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题干和第1问均一字不差,7道大题仅三角与函数导数差异较大。这里面的启示,我想各位读者都会有自己的体会了吧。

2、 在的基础上,今年对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卷文字总数进一步增加,理科试卷全卷文字总数超过字。

3、 贴近生活,倡导学生多维度涉猎知识提高能力。无论是取材于“新冠肺炎”和沙漠治理的统计题目、以天坛为背景的数列题目、以乐理为背景的数列推理题、垃圾分类的分配题目都体现了五育要求,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强化阅读理解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体现了数学的工具性与应用性。

4、 立足教材,在教材中寻找命题灵感与命题依据。这方面的题目很多,无论是立体几何还是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还是解析几何等等均在教材中能够找到原型。

5、 老瓶装新酒,将前往届真题进行换情景或者适当变形。如今年理科真题的14题与2卷理科第6题几乎完全相同,答案也相同,仅在呈现方式上发生了变化,均考查的是经典的“将N+1个元素分配到N个对象”的分配问题。今年理科11题也是文科12题仅仅是在19年2卷理科第6题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命题思想与考查的点几乎完全相同,等等,这类题目不在少数,此处不一一赘述。

6、 问题量加大。虽然总体题目个数没有变化,但是今年理科试题大题的设问个数达到了教育部已命制的21套试题设问个数之最。

7、 凸出主干知识与核心思想能力的考查,打破定势思维,强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 强调知识的积累与知识面,难度梯度设计合理,充分的体现了高考的选拔人才功能。比如文理16题,源于教材,但考到了平时较少涉及的公理内容的考查、同时逻辑用语中对“或、且、非”命题符号属于教材中旁注内容,理科21题涉及到了三角、函数、导数、不等式等知识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9、 解析几何文理完全同题,同时更深入考查考生对解析几何本质的理解,扣教材扣考纲,避免所谓“套路”的定势思维。

体会很多,此处不再赘述。非常期待能与读者(尤其是一线备考教师)就具体题目一一进行讨论交流。

高中数学考试答题技巧及方法

掌握时间

由于,基础中考能力,所以要注重解题的快法和巧法,能在30分钟左右,完成全部的选择填空题,这是夺取高分的关键。在平时当中一定要求自己选择填空一分钟一道题。用数学思想方法高速解答选择填空题。

先易后难

所以,只做选择,填空和前三道大题是不够全面的。因为,后“三难”题中的容易部分比前面的基础部分还要容易,所以我们应该志在必得。在复习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情况,如果基础较好那首先争取选择,填空前三道大题得满分。然后,再提高解答“三难”题的能力,争取“三难”题得分20分到30分。这样,你的总分就可以超过130分,向145分冲刺。

后三题尽量多得分

第二段是解答题的前三题,分值不到40分。这样前两个阶段的总分在110分左右。第三段是最后“三难”题,分值不到40分。“三难”题并不全难,难点的分值只有12分到18分,平均每道题只有4分到6分。首先,应在“三难”题中夺得12分到20分,剩下最难的步骤分在努力争取。后3题不是只做第一问的问题,而应该猜想评分标准,按步骤由前向后争取高分。

高考数学大题解题步骤与答题思路

1.第一道大题:三角函数

总共两种考法:10%~20%是解三角形,80%~90%是考三角函数本身。

解三角形

不管题目是什么,你要明白,关于解三角形,你只学了三个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面积公式。

所以,解三角形的题目,求面积的话肯定用面积公式。至于什么时候用正弦,什么时候用余弦,如果你不能迅速判断,都尝试未尝不可。

三角函数

套路:给你一个比较复杂的式子,然后问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频率、单调性等问题。

解决方法:首先利用“和差倍半”对式子进行化简。化简成形式,然后求解需要求的。

掌握以上公式,足够了。关于题型见下图。

2.第二大题:概率统计

我总感觉,这块没啥可说的。因为考的不多而且非常容易。详细内容翻看一下小数老师历史推送的文章就够用了。

3.第三道大题:立体几何

这个题,相比于前面两个给分的题,要稍微复杂一些,可能会卡住某些人。

这题有2-3问。

第一问:某条线的大小或者证明某个线/面与另外一个线/面平行或垂直;

最后一问是求二面角。

这类题解题方法有两种,传统法和空间向量法,各有利弊。

向量法

优点:没有任何思维含量,肯定能解出最终答案。

缺点:计算量大,且容易出错。

应用空间向量法,首先应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系结束后,根据已知条件可用向量确定每条直线。其形式为。然后进行后续证明与求解。

传统法

你们在学立体几何的时候,讲了很多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但是针对高考立体几何大题而言,解题方法基本是唯一的,除了6和8有两种解题方法以外,其他都是有唯一的方法。所以,熟练掌握解题模型,拿到题目直接按照标准解法去求解便可。

另外,还有一类题,是求点到平面距离的。这类题百分之百用等体积法求解。

4.第四道大题:数列

从这里开始,就明显感觉题目变难了,但是掌握了套路和方法,这题并不困难。

数列主要是求解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首先是通项公式。

看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的形式。不同形式对应不同的解题方法

通项公式的求法我给出了8种,着重掌握1,4,5,6,7,8。其实4-8可以算作一种。

除了以上八种方法,还有一种叫定义法,就是题中给出首项和公差或者公比,按照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进行求解。

鉴于高考大题不会出这么简单的,以及即使出了,默认大家都会,我就没列出这种方法。

下面说说求前n项和。

求前n项和总共四种方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求和法,裂项相消法。

以后求前n项和,就只需要考虑这四种方法就可以了。

同样的,每种方法都有对应的使用范围。

当然,还有课本上关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前n项和的方法。在此就不列举了,请大家不要忘记。

5.第五道大题:圆锥曲线

高考对于圆锥曲线的考察也是有套路可循的。一般套路就是:前半部分是对基本性质的考察,后半部分考察与直线相交。

如果你做高考题做得足够多的话,你会发现,后半部分的步骤基本是一致的。即:设直线,然后将直线方程带入圆锥曲线,得到一个关于x的二次方程,分析判别式,韦达定理,利用维达定理的结果求解待求量。

所以,学好圆锥曲线需要明白三件事。

1三种圆锥曲线的性质

在此不列举,请大家自行总结。

2求轨迹的方法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方法有7种。下面将一一介绍,不过,作为前半部分,求轨迹方程不会特别难的,如果前面就把学生卡住了,那后面直接没法做了。我们幻想,并没有如此变态的出题老师。

a)直接法(性质法)

这类方法最常见,一般设置为第一问,题干中给出圆锥曲线的类型,并给出部分性质,比如离心率,焦点,端点等,根据圆锥曲线的性质求解a,b。

b)定义法

定义法的意思呢,就是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其实是某种我们学过的曲线的定义,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题目描述,确定曲线类型,再根据曲线的性质,确定曲线的参数。各曲线的定义如下:

到定点的距离为定值的动点轨迹为圆;

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动点轨迹为椭圆;

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为定值的动点轨迹为双曲线;

到定点与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定值的动点轨迹为圆锥曲线,根据比值大小确定是哪一种曲线

c)直译法

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翻译题目中的条件。将题目中的文字用数学方程表达出来即可。

d)相关点法

假如题目中已知动点p的轨迹,另外一个动点m的坐标与p有关系,可根据此关系,用m的坐标表示p的坐标,再带入p的满足的轨迹方程,化简即可得到m的轨迹方程。

e)参数法

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可以先找到x、y与另一参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轨迹方程。

f)交轨法

若题目中给出了两个曲线,求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时,应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

g)点差法

只要是中点弦问题,就用点差法。

3与直线相交

这题啊,必考。而且每年形式都一样。

基本长这样:有一条直线,与这个圆锥曲线相交于两个点a,b,问巴拉巴拉……我先从理论上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步骤。

步骤1:先考虑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求结果。(此过程仅需很简短的过程)

步骤2:设直线解析式为(随机应变,也可设为两点式……)

步骤3:一般,所设直线具有某种特征,根据其特征,消去上式中k或b中的一个。

步骤4:联立直线方程和圆锥曲线方程,得到:

步骤5:求出判别式,令(先空着,必要时候再求时的取值范围)

步骤6:利用韦达定理求出,(先空着,必要时再求)

步骤7:翻译题目,利用韦达定理的结果求出所求量。

我随便找一道典型的题,先给大家演示一下万年不变的步骤。

计算量最大,最消耗时间的地方我都是先不算,立上flag,因为在高考的时候,花费很长时间最多丢两三分,不太划算。当然,有时间一定要算啊。

6.第六道大题:函数与导数

我高考的时候,这块知识还只是求导,据说后面加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所以我不太清楚这块应该如何考察。估计还是以求导然后分析函数为主吧。那我就仅说说我知道的。导数这块的步骤也是固定的。

导数与函数的题型,大体分为三类。

1,关于单调性,最值,极值的考察。

2,证明不等式。

3,函数中含有字母,分类讨论字母的取值范围。

无论是哪种题型,解题的流程只有一个。如下图所示。

例题比较简单,但是注意两点:一是任何导数题的核心步骤都是以上四部,二是时刻提醒自己定义域。

以上例题属于第一类题型。

第二类题型,证明不等式。

需要先移项,构造一个新函数,可以使不等号左边减去右边,构成的新函数,利用以上四个步骤分析新函数的最值与0的大小关系,可以得证。此为作差法。

还有一种方法叫作商,即左边除以右边,其结果与1做对比。不过此方法不建议使用,因为分母有可能为0,或者正负号不确定。

还要注意逻辑。如果证明,新函数设为,那么,需要的最大值小于等于0.

第三类题型: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先闭着眼睛当成已知数算,算完以后列表,针对列表中的结果进行分情况讨论。(一般,题目都会写明字母不为0)

我并没有把所有的题型总结完,我只是提出一个思路,给一个示范,大家课下去自行总结。

最后,重申三点:记住基础知识素材,总结题型,提取解题策略。

能够在高考时,一个小时做完大题是需要在平时多练习的,童鞋们可多练金考卷,模拟题、原创题、专项题、套题,时间久了,真的达到了“看到题目,就能在脑海里把所有解题的思路一秒钟全部出现”。

如何知道所有题其实都是“套路”,但要在第一时间知道这是什么套路,就看你平时所花的功夫了!

全国卷2高考英语试卷 篇2

一、短文填词

(一) 试题评价

2015 年福建省高考填词题的短文长度为187词, 文章就如何解决分歧给读者提出了两点建议, 试题较2014 年短文填词180 词增加了7 个词, 与新修订福建省《考试说明》所要求的短文长度约180 词保持一致, 这是福建省新短文填词实施的第二年。福建省高考短文填词设题重在实词, 兼顾其他词类, 主要考查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拼写的能力。2015 年继续秉承了这一思想, 2013~2015年福建省高考短文填词题考点分布见表1。

2015 年福建省高考短文填词题在文本选择和考点设置上能够从考生实际水平出发, 考查了中学英语教学中常用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 没有偏题、怪题。

(二) 数据统计与分析

2013~ 2015 年福建省高考短文填词题中学生的得分情况见表2, 2013~2015 年福建省高考短文填词题之各小题得分率情况见表3。

表3 统计数据表明2015 年福建省高考英语短文填词题是近3 年难度最小的一年, 三率均有很大提高:及格率46.79%, 是2014 年的两倍;优秀率21.69%, 接近2014 年的三倍;平均分4.9 分, 比2014 年提高了1.5 分;标准差2.94, 是近3 年差值最大的一年, 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根据表3, 我们可知, 2015 年福建省高考英语短文填词的多数题目得分率较2013 年和2014 年有较大提高, 从表3 带横线的数字得知:2015 年有4 题得分率在60%以上, 2014 年和2013 年却只有1 题得分率在60%以上。2015 年福建卷的短文填词和全国卷的语法填空结构相当, 这两者有很大的相关性, 因此, 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很有必要。

(三) 答题情况及分析

1. 语篇意识不强, 缺乏完整性

很多考生对句子的理解多局限于本句中, 对文本认知多倾向于“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模式, 缺乏“自上而下”的篇章意识。例如, 在78 题中考生没有注意到文本中the first thing与下文my second piece of advice的关系, 故将答案误写为few, following, fact等;又如, 有的考生对长句和难句的理解有点“支离破碎”, 将83 题的答案误写成another, any, account等。

2. 句子平衡缺失, 一致性缺乏

在短文填词中, 主谓不一致、时态不一致的错误现象十分严重。很多考生将76 题的正确答案happens写成happen, 没注意到其主语是this, 是单数的指示代词;还有考生将答案误写成happened, 没有注意到时态一致, 因为此处上下文均为现在时态;有的考生甚至将答案误写成happening, 这是考生未能区分谓语结构与非谓语的功用。在77 题中很多考生将are写成is, 甚至写成some。

3. 语块意识不强, 固定性缺乏

在79 题中很多考生未将share sb. with sth.这个语块记牢, 故将正确答案误写为to, or或while。在80 题中, 很多考生误填为How, Why, When, But, Then等, 只要理解了do sth.about sth.else就能避免这一错误。又如, 很多考生没有掌握好had better这个语块, 因此, 无法正确解答第82 题。再如, 在85 题中, 竟然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考生没有掌握in the future这个十分常用的词块。

4. 各种词类混用, 拼写能力缺乏

在81 题中, 正确答案为helpful或beneficial, 很多考生没有分清词性, 将helpful误写成help;有的考生对形式相似的单词记忆模糊, 将helpful误写为hopeful;不少考生虽然明白83、84 题要分别填写“建议”和“道歉”这两个词, 其正确的写法分别为advice和apology, 可是83 题却出现了advise, advises等错误的写法;84 题却误写成apologize, apologise, applogize, appology, aplogy, apologized, applologized和sorry等。因此, 单词拼写问题应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充分重视。

二、书面表达

(一) 试题评价

2015 年福建省高考书面表达题是福建省自行命题以来开放性最大的一年, 其提示言简意赅, 一改过去汉语提示较多的现象, 其写作自由度较大。书面表达选用中国古代成语“凿壁偷光”作为命题素材, 渗透了“刻苦求学”的思想。2014 年福建省高考书面表达的背景材料是外国名言, 2015 年是中国成语故事。试题不仅考查了考生的写作能力, 还留给考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注重思想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传递了正能量。试题要求考生描述画面、概述其含义, 这有利于防止考生生搬硬套。该题难度适中, 有较大的区分度。

2015 年福建省高考书面表达试题的情景设置形象逼真、寓意深刻, 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受到了教师们的普遍好评。试题既有控制性的内容, 也有开放性的要素,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 数据统计与分析

2013~ 2015 年福建省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的考生得分情况见表4。

表4 显示, 2015 年书面表达题的平均分比2013 年略高1 分, 与2014 年较为接近, 只差0.15分, 剔除零分后, 也只差0.03 分。很遗憾, 2015 年的零分卷还有8.29%, 2014 年零分率7.69%;标准差与前两年较接近, 试题结果显示了良好的区分度。第五档和第四档的比率略比2014 年少一些, 比2013 年多一些;第二档三年相差无几;第一档比2013 年略多, 比2014 年略有减少;零分比例比2013 年有大幅度减少, 比2014 年略有增加, 可见相当多的考生对书面表达无从下笔。

(三) 答题情况分析

在评阅书面表达时, 我们发现考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审题失误, 解读错位

有的考生没有认真审题, 写了与试题要求无关的内容, 完全偏离了主题;有的考生无法将图画与“凿壁偷光”有机结合在一起, 只是空洞地描写success与failure的关系;有的考生脱离了画面内容, 直接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写“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2. 成分残缺, 缺乏完整

相当一部分考生所写的句子没有谓语, 有的没有主语或宾语等。例如, He really hardworking等。

3. 缺乏连词, 结构松散

书面表达讲求语言的连贯性, 可是有的考生忽视了语篇的衔接。有的考生一整篇文章没有使用一个连词, 语言不连贯, 结构不严谨。

4. 中式英语, 思路不畅

相当多的考生堆砌英语单词, 句子语序不当、思维混乱、语无伦次。例如, 考生写出这种中式英语:He hands have a book to reading;He want look books;I’m believe self;on the wall, there has a hole.

5. 重复累赘, 文字冗长

很多考生将in my opinion与I think连在一起使用;将As we know与it’s well known to us that连在一起使用;还有的考生同时使用了as far as I am concerned与I hold the view。

6. 书写潦草, 不知所云

有的考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有的考生书写十分潦草, 评卷老师无法评判。

7. 拼写失误, 信息误传

有的考生由于拼写失误, 导致信息传递有误。例如, 有的考生将He was poor.写成He was pool.

8. 搬用短文, 瞒天过海

有一部分考生“答非所问”, 文不对题。有的考生直接搬用试卷上的阅读文章, 有的甚至把以前记下的文章作为答案, 直接写在答卷上。

三、教学建议

(一) 依纲据本, 夯实基础

教师要认真领会课标精神, 要立足于高中课程标准提出的语言技能六到八级的目标要求。八级目标是建立在六级、七级的基础上, 是自然的延伸, 六到八级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不能孤立地、简单地以八级中的四项目标为依据, 而是要实现每一级中的具体目标。

在高三英语复习教学中分清主次关系, 就是要正确看待教科书与教辅的关系, 不能用教辅代替教科书 (杨良雄2015) ;要“返朴归真”, 不能误入偏、难、怪的歧途;重视能力不能以轻视知识为条件。2016 年高考词汇要求是3500 左右, 更需要教师和学生加以注意。2015 年福建高考英语书面表达暴露了考生基础知识的重大缺陷, 如, 很多考生将study hard误写成study hardly, 将wore shabby clothes写成wore a shabby cloth, 将spare no effort to study写成take no effort to study等。

在短文填词和书面表达中, 考生单词拼写正确率较低, 这与他们没有正确的发音有很大关系。因此, 在高中阶段教师仍然要重视语音教学, 提高学生的词汇拼读能力。正确的语音有助于提高词汇习得效率。在书面表达方面, 平时的备考训练应加强正确句子的写作训练, 初级阶段可以从单句翻译练习入手, 然后逐步提升。

(二) 注重语篇, 多维输入

一方面, 要坚持选择“i+1”难度的原则, 在广泛阅读中偶然习得各种语言知识与技能, 而且听读要兼顾;另一方面,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动机和策略意识, 提高生词容忍度, 对生词多猜测, 必要时才查阅词典。竭力提高语篇能力, 特别是语篇聚合能力。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语言知识的掌握;语言测试的重点也应该是语言运用, 而非语言知识 (刘庆思2008) 。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 把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都落实到语篇上, 兼顾读写结合。选修模块是语言输入的好材料, 也是读写结合的好材料, 要科学合理地利用, 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 (杨良雄2014) 。

(三) 因材施教, 多方指导

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共性与个性, 进行多方位指导, 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 对学生的学习做好需求分析。如:哪些错误属于学生的常见错误?原因是什么?教师对程度不同的学生应该给予不同的指导方法。英语层次高的学生鼓励其写高级词汇、复杂句, 鼓励学生在写书面表达时勇于创新, 特别要注重文章的立意、语言、内容、结构等方面的创新。对平时犯的低级错误应严格地指出, 对英语层次相对低的学生, 鼓励其多写, 对可容忍的错误不要一一指出。总之, 对层次差的学生, 教师要循序渐进地给予指导, 使其对书面表达从恐惧到感兴趣。

(四) 文化融合, 提高素养

2014 年福建省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背景材料是外国名言, 2015 年是中国成语故事。通过阅读有关英语国家文化的书籍, 例如, 外国名人名言、文学作品等, 我们不仅学到了地道的语言, 而且了解了它们的社会与文化, 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在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2015年福建省高考英语试题所选语料真实、语言地道, 突出文化导向, 并且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接触、多听、多读原汁原味的英语原文、原著。现代外语教育思想强调语言素材的真实性, 认为真实的语言材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而且能够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具有时代色彩的真实语言, 而不是过时的语言或假想的语言 (程晓堂2004) 。

(五) 改革评价, 提振信心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控制过程, 教师一定要根据反馈信息, 变换教法, 调整教学进程, 促进教与学更加和谐发展。在书面表达训练时, 要尽可能多地提供较为真实的情景, 要用欣赏的目光评价学生的书面表达,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特别要重视收集学生书面表达中的佳句, 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 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以及学科素养的提升。

附:2015 年福建省高考英语II卷试题

第四部分:写作 (共两节, 满分35 分)

第一节:短文填词 (共10 小题;每小题1 分, 满分10 分)

Sometimes we have disagreements with people.When this (76) h_________ ,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o try not to let a calm discussion turn into a heated argument. Here (77) _________ my tips for you.

The (78) f_______ thing I would say is that the way you begin the conversation is very important.

Imagine you are a student and you share a flat (79) _________ another student who you think isn’t doing her share of the housework. If you say, “Look, you never do your share of the housework.

(80) _______are you going to do about it? ”the discussion will very soon turn into an argument. It’s much more (81) _______ (有帮助) to say something like, “I think we had (82) b________ have another look about how we divide up the housework. Maybe there is a better way of dealing with it. ”

My second piece of (83) a________ is simple. If you’re the person who is in the wrong, just admit it!This is the easiest and best way to avoid an argument.Just make an (84) __________ (道歉) , and move on.The other person will have more respect for you (85) _________ the future if you do that.

第二节:书面表达 (满分25 分)

请阅读下面图画, 按要求用英语写一篇词数为120 左右的短文。

内容包括:

1. 描述画面;

2. 概述其含义;

3. 谈谈个人感想。

注意:

1.短文开头已给出, 不计入总词数;

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 以使行文连贯;

3.短文中不能出现与本人相关的信息。

参考词汇:凿, 钻:bore

In the pictu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程晓堂.2004.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庆思.2008.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高考英语科的发展情况[J].课程·教材·教法, (4) .

杨良雄.2014.英语课堂举例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 (4) .

全国卷2高考英语试卷 篇3

一考生

江水因为有了思考,并能在信念中勇往直前,才得以冲破高山的阻挡,开创了九曲回肠的壮美;树种因为有了思考,并在理想中坚持不懈,才得以冲破石头的重压,彰显出生命坚毅的伟大;人类因为有了思考,并在憧憬中笃志追求,才得以冲破愚昧的桎梏,创造出当今世界的文明。

春秋时列国征战不断,弱肉强食,结果越国被吴国打败。然而越王勾践并未因失败而一蹶不振。他认真思考着、执著地准备着。虽然臣服于吴王,却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励精图治,数十年如一日地积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这其间勾践没有受到温情的关照,没有舒适的环境,有的只是遭受蔑视和侮辱。但他思考着,雄心依旧;执著着,宏图不断扩展。终于,越国的金戈铁马践踏了吴国的都城。试想,越王勾践假如不思考、不执著地奋斗,怎会成为后来的五霸之一?

著名作家史铁生不幸腿残,只能以轮椅为伴。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但史铁生并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即使最初的作品不被读者接受时,他也不灰心气馁,面对饱经风霜的地坛,他仍然继续思考着,思考着生活,思考着生命的意义;他热爱写作,执著于所爱的事业。终于,史铁生成功了,他的成功源于思考,源于执著。试想,哪一个成功的人,能够是一帆风顺的呢?

不是么?在安徒生刚有处女作问世时,有人知道他仅仅是个鞋匠的儿子,就讥笑他的作品“错字连篇”,嘲笑他“不懂文法”、“不懂修辞”等等。但安徒生并没有放弃对童话的创作,他思考自己的不足,执著自己的丰富想象和创作天赋。英国诗人拜伦也是,他19岁创作的《闲散的时光》出版后,有人讥笑他“把感情抒发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沼泽上”,甚至把他骂得狗血喷头。而拜伦仍然思考着,坚持着自己的创作方向,不断地创作出新的作品……最后,事实证明了拜伦的成功。

思考明确方向,执著孕育成功。是思考和执著,让越王勾践得以东山再起,让史铁生成为著名的作家,让安徒生成为童话大师,让拜伦成为伟大的诗人。

冰心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艳她现身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牺牲的血雨。”是啊,没有思考的“奋斗泪泉”,没有执著的“牺牲血雨”,怎能有“成功之花”的“明艳”?思考你的思考,执著你的执著吧!因为它关乎你的成长,关乎你的成功。

[点评]能够被选为“标杆”的文章,不但要有百里挑一般的兼美文质,重要的还应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其主要特征有二:其一,语言不俗,底蕴深厚。不论是运用排比修辞,紧紧围绕“思考和执著”开篇,还是主体部分对事例的简要概述,抑或是结尾的分析论述、引证说理,都显示了小作者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底蕴。其二,选材精当,论理严谨。小作者思维纵连古今,横贯中外,精心选取了勾践、安徒生、拜伦、史铁生、冰心等名人的事实、事理材料,这些材料都经典翔实,具有典型性;具体行文中采取先概括事例,再做点睛分析、强化主旨的方式,充分而严谨地论述所持观点,最后总括全文、归结要点,并通过引用冰心的名言,为文章做出了一个强有力的豹尾。

发明发现,就在身边

一考生

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题记

生活中道尔顿分不清红色和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并悉心思考,研究出关于色盲症的医学理论;破产的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勤杂工乔利,因发现衣服被煤油污染处反而清除了陈年的污渍,研制出干洗剂。读完上述作文材料,我深深地感到:发明发现,就在身边。

发明发现,就在身边。阿基米德接受了国王交给他的任务——检验王冠是否由纯金制成。既要检验出王冠的构成是否含有其他物质,又不能破坏王冠,这可是个非常棘手的事,一时间还把阿基米德难住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好就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叫着:“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原来阿基米德在洗澡中也没有忘记检验王冠的问题。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放入水中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发明发现,就在身边。举世闻名的都江堰,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李冰在建造它时,凭借身边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解决建造中的大难题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当时,李冰为救民于“水火”,决心变岷江水害为水利,开始建筑都江堰工程。可是,如何筑堰?并没有成功的经验。于是,筑堰的方法实验了一次又一次,结果都失败了。不论李冰冥思苦想,还是问道于贤,可就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有一天,他无意中看到山溪里有一些竹篓,里面放着要洗的衣服,任凭水流怎样湍急冲洗,但衣服依然牢牢装于竹篓之中。见此,李冰受到了启发,他让人编好大竹篓,装进鹅卵石,再把竹篓连起来,一层一层放到江中,在江中堆起了一道大堰,两侧再用大卵石加固,一道牢固的分水堰终于筑成了。这就是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李冰正是由于仔细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琐事,利用生活经验,找到了建筑分水堰的办法,取得了成功。

留心身边发生的事,研究生活现象,便能有所发明发现。愿我们都能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点评]文章所以被评为一类卷,其理由是:首先,以名家名言做题记概括意旨,让读者先明其要;其次,通过概述材料做开头、提出论点,很好地完成了材料作文的开局工作;再次,正文主体段落都是先论点后论据,显得思路清晰,行文有序;最后,结尾简练归结,扣题申义,发出号召。总之,文章写得结构严谨、事理兼备、中规中矩。

在处处留心中丰富知识

一考生

朋友,你想获得丰富的知识吗?那么,请你留心生活、勤于思考。

——题记

尽管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经走过十八九年了,但狭窄的生活面,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经历,所能掌握的也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其实,知识有如海洋,无边无际,它将我们小小的世界漫过,使得我们生活中每一处都存在着知识的气息,存在着数不尽的学问。而粗心大意的我们,往往不懂得留心观察和思考。

当你烧开水看到缕缕“白气”从壶口冒出时,你可曾想过是怎么回事?

当你看到果实从果树上掉落时,可曾想过果子为什么只是往地上掉落?

当你看到奔腾不息的江河水时,可曾想过它们为什么一起前赴后继地流向东方?

当你漫步于夏夜草地上,看到一闪一闪的萤火虫时,你可曾想过为什么会这样?

这些生活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事情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呢?你可曾认真地探究其所以然吗?

我们总是局限于书本上看到的,那少得可怜的知识,它在生活中简直微乎其微。事实上,仅靠我们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是很难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问题的。因而,我们必须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从生活——这部最好的教科书中汲取养料,丰富我们头脑的库藏。

处处留心皆学问,粗心大意皆枉然啊!

不是么?某个学校高二的班级里,生理老师在第一天上课时,就在墙上挂了一幅标明了人体重要骨骼的名称的解剖图。老师只是挂了这幅图,并没有说什么。转眼八九个星期过去了,期中考试的前一天,老师收起了这张图。而第二天考试,就有让学生写出图上人体重要骨骼名称的题目。结果学生不仅没有写完全的,甚至有多半同学连三分之一都没有写出来。老师总结试卷时说大家努力学习不够,生物考得不好;可同学们不服气,还理直气壮地抗议说:“没有学过,就考我们,当然答不上了。”“怎么没有学?这些知识已经挂在墙上好几个月了!”老师的话令同学们震惊而又羞愧。

知识,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之中;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没有较好地获得呢?这就是粗心大意、视而不见。学习不仅仅是别人告诉你的东西,那只是你的幸运,应该看作一份额外的收获;如果你不留心地观察生活,不认真地去思考把握,那你一定会有诸多“损失”的。

让我们都来记取吧——处处留心皆学问,知识就在生活中。

[点评]这是篇不论选材内容、语言风格,还是行文布局都没有奇特之处的文章,但它何以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而被评为一类卷呢?值得学习借鉴的有如下两个方面:(一)立意准确,选材恰当。小作者综合材料内容,提炼出“留心生活、勤于思考能丰富知识”的观点,并从人生实践中选择“学习生活”中的例子来分析佐证,显得真实可信。(二)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以题记点示要旨,开头概述生活,快速切入,然后列举生活现象、学习实例,从反面加以论证,最后分析归结,发出号召,思路非常清晰严谨。

用心思考 必有收获

一考生

纵观世界发明史,那些伟大的发明家无不是细心观察、用心思考身边小事,从而在受到启发中发明创造的。不必说牛顿因为留心苹果坠地的平常小事,而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不必说瓦特因为留心水蒸气顶开壶盖的平常小事,把人类带入崭新的“蒸汽时代”;也不必说奥斯特因为留心小磁针偏转的平常小事,提出了电能生磁的新理论:凡是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总会在思索中闪现灵感、有所收获的。

比尔·费尔斯有一条名叫詹森的宠物狗。不知道为什么,詹森总是不肯好好喝水,结果患上了慢性脱水症。

一天,当费尔斯带着詹森到雷尼尔山下的小河边散步时,这条由冰川融水汇成的河,让詹森胃口大开,趴在岸边大口大口地喝着。这让费尔斯欣喜不已。

从此以后,费尔斯定期到河边取水给詹森喝。不久,那些家里也有宠物不好好喝水的邻居开始向他讨要这种水。这让费尔斯灵感闪现,发现了商机。于是,他辞去工作,开办了一家瓶装水公司,专门出售宠物饮用水。

有一次他在切鱼片时,一只鱼眼珠掉了出来,马上便被詹森吃下肚里。这时他灵机一动:制造鱼肉味的水,是否更能吸引宠物呢?现在,他开发的“宠物活力”已经有了十多个品种,各种宠物都能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饮用水。别具一格的宠物饮用水,让费尔斯每年都有巨额的收入。

无独有偶,贝内纳蒂也有一只名叫吉姆的宠物狗。这只狗非常淘气,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它总是把家里搞得一团糟,贝内纳蒂为此伤透了脑筋。

有一次,贝内纳蒂去看电影。当电影开始放映时,原本喧闹的电影院顿时安静下来。由此,贝内纳蒂突然灵光一现,他想到:人在看电影时会变得平静,那么,宠物们在看电影时会是什么样子呢?于是,他决定拍摄一部专门给宠物看的影片。贝内纳蒂精心挑选了几个有表演天赋的小狗做演员,在影片里,小狗们在水中嬉戏,在公园里赛跑,在草地上追逐骨头,表演的都是一些小狗们很平常的活动。此外,他还别出心裁,为影片配上了特别为小狗创作的音乐。

影片拍好后,贝内纳蒂将它放给吉姆看。奇迹出现了,好动的吉姆被这部影片深深地吸引住了,全神贯注地欣赏着。随后,贝内纳蒂将影片制作成大量光盘,以每张15美元的价格在互联网上出售。结果,第一批光盘很快便销售一空。

对于一个用心观察、热爱生活的人来说,灵感其实就在他的身边,关键就看他有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了。让我们做个有心人,留心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吧——处处留心皆学问,时时思考必有得。

[点评]文章所以被评为一类卷拿了高分,其值得学习借鉴处有二:(一)首尾别致,快捷严谨。文章开篇从大处落笔,极具概括性,然后恰当地套用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句式,非常快捷地切入到小处来着墨;而结尾在主体段援引生活实例佐证观点的基础上,收束全文、归结要点、强化意旨、发出号召,一贯而龙成。(二)选材典型,真实可信。文章取材于生活,其蕴含均为源自生活现象的诱发,产生对生活的用心思考,进而在生活中获得了发明发现。这样的材料典型精当、以一当十,两则连用、相辅为据,以事实胜于雄辩,很好地佐证了观点,收到了毋庸置疑、真实可信的效果。

人生,因思考探索而精彩

——为“人生,我的思索”演讲会而做

一考生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参加演讲的题目是:《人生,因思考探索而精彩》。

明明是红色,自己为什么会看成蓝色?道尔顿思考着,探索着,他研究出关于“色盲症”的理论;爱吃拉面的人多,怎样才能不排队就吃上面条呢?安藤百福思考着,探索着,他研制出方便面;被煤油浸渍的衣服为什么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乔利思考着,探索着,他发明了干洗剂。生活离不开思考探索,人生因思考探索而精彩!

我们敬仰鲁迅先生,他的一生就是思考探索的一生:家道中落,父亲多病,为改变现状,他思考着探索着,毅然离开亲人故旧,只身海外学医;社会风雨如磐,祖国水深火热,为解救民族危难,他思考着探索着——医术只能解除肉体痛苦,无法痊愈心灵创伤。鲁迅先生毅然弃医从文、挥戈上阵,口诛笔伐、嬉笑怒骂,向叭儿狗亮匕首、对落水狗掷投枪,“怒向刀丛觅小诗”,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鲜明爱憎,铸造出民族的精魂,成为不是共产党员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

我们缅怀巴金先生,他的一生也是思考探索的一生:他穿越一个世纪,见证百年沧桑,书写历史巨变,在人生中真诚地思考和行走,用他的真诚话语,叩响了多少人心灵的大门,点亮了多少人灵魂的灯塔。巴金先生的思考和探索给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思考也令自己感到充实、安稳、富有意义,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用一生的精力去思考这个世界,我感到很幸福,很满足。”是啊,巴金先生从“家”起步,以思考探索来书写社会人生的“春”“秋”,他的人生精彩亮丽,高山景行,实为我辈所仰望、向往。

我们敬佩袁隆平先生,他的时时思考、天天探索,堪为我们后辈的楷模。当他还是个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时,就敢于做着颠覆世界权威的思考;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依然专注于田间,全心全意地进行科学的探索。他的思考不仅使中国人填饱了肚子,更帮助世界大多数人摆脱了饥饿。“杂交水稻之父”岂是浪得虚名?当与“诺贝尔奖”并驾齐驱才是!“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思考,为他赢得了无数荣誉;探索,为他带来了精彩人生!

生活离不开思考探索。生活如土,思考探索是铲;只有学会思考探索,才能掘开生命的泉水。生活是鱼,思考探索是网;只有坚持思考探索,才能在努力中捕捞收获。思考探索是生命的助长剂,灵长类凭借它,不仅告别了茹毛饮血之兽行,还使种族加速了进化和超越——人生,因思考探索而精彩。

谢谢大家听完我的讲演!

[点评]适合议论的文题,写议论文的考生一定不少,但考场上写演讲稿绝不会多,特别是像这样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流畅生动的演讲稿,就更是不可多得了。本文值得提及的特点有二:(一)主旨鲜明,拟题凝练。面对可以确定众多话题、提出多个议论观点的文题,小作者心无旁骛、专取其一:一句“人生因思考探索而精彩”,既是标题,又关乎演讲主旨,虽寥寥十字,却高度涵盖了正文的内涵和外延,而且简洁凝练、生动具体、鲜明醒目,非常适合做这篇演讲稿的题目。(二)形式新颖,结构严谨。写演讲稿为百里挑一,自然新颖;主体部分5个段落,先从看作文材料所得起笔,三言两语即入正题;然后选取人们熟悉并引以骄傲的鲁迅、巴金和袁隆平的事迹作为主体材料,进行有叙写有小结、处处紧扣要旨——“思考探索人生精彩”的演讲;最后总括全文、申述观点,强化演讲中心。以演讲稿完成高考文的写作,形式别致、颇具创意。

直面人生 用心思索

一考生

置身于这生命初程的考场,青春的血液律动着紧张而激越的脉搏,三则作文材料理性地昭示: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直面自然,直面岁月,直面社会,直面现实生活……人生啊,时时刻刻都需要用心思索……

什么是人生?思索中,我问茫茫的宇宙,我问迢迢的银河——宇宙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展示给我万千神秘;银河星罗棋布、荧光闪烁,赏赐给我流星一颗……

什么是人生?思索中,我问冉冉的红日,我问弯弯的新月——红日正普照、普照,普照中默默奉献着炽热和光明;新月正升高、升高,升高中不断地矫正着自我……

什么是人生?思索中,我问湛湛的蓝天,我问簇簇的云朵——蓝天空阔旷远、广袤深邃,为雄鹰备好了搏击的舞台;云朵飘逸轻盈、形姿高洁,给大地蓄积着甘甜的汁液……

什么是人生?思索中,我问浩淼淼的大洋,我问莽苍苍的广漠——大洋正静静地、静静地沉思不语;广漠正悄悄地、悄悄地捧出一抹春色……

什么是人生?思索中,我问巍巍的山岳,我问滔滔的江河——山岳正荣枯、荣枯,荣枯中举起了一棵棵栋梁,抛下了一片片落叶;江河正激越、激越,激越中淘汰了一股股泥沙,催动了一只只舟舸……

什么是人生?思索中,我问苍茫的人海,我问恢弘的世界——人海正潮涌、潮涌,潮涌中腾跃着弄潮儿劈波斩浪的豪迈英姿;世界正变革、变革,变革中高奏出俊杰们敢为人先的响亮战歌……

什么是人生,人生是什么?

思索中,我问那指南的罗盘,我问这定向的轮舵;我问那坦荡荡的通衢,我问这曲折折的小陌……我问啊,问雷鸣风吼的历史岁月,问如火如荼的现实生活……罗盘,轮舵,通衢,小陌,岁月,生活──它们都热情地告诉我:

人生啊,就是一座会思索的桥啊!它架在小溪,架在长河,架在深沟大壑──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座桥的设计者、建筑者、履行者!

人生啊,就是一辆会行进的车啊!但它不像马车,不像火车,不像汽车、电车。它啊,是一辆不带车梯子的自行车──我们每个人啊,都是它的驾驶者!

置身于这生命初程的考场,青春的血液律动着紧张而激越的脉搏,为完成高考作文这份神圣的答卷,我把人生深深地思索——要直面自然,直面社会,直面现实生活……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啊,才能不辜负自然的馈赠,不辜负社会的给予,不辜负岁月的恩泽……

[点评]借诗化语言、抒青春情志是本文的最大亮点,也是获得高分重要条件。自“文体不限”后,虽然年年都能见到用诗歌形式写的优秀高考作文,但散文诗还很少见。本文开篇起于考场、文题材料,紧扣命题中心吟咏并引出下文,然后神驰广宇、思接万物,询天问地、思索人生,结尾照应开篇,反复吟咏,强化意旨,首尾圆合。就语言上看,文章措词考究、语言流畅、音韵和谐、句式整齐,作者以诗化的语言,抒写澎湃的青春激情,善造长句、内涵丰富,淋漓酣畅、一气呵成,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诗。

就这样,他成了富豪

一考生

看了材料中三个人的故事,我一下子想到了因为发明而一夜成为富豪的巴察。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有个叫巴察的普通公民。凭借对生活的热情和工作认真的作风,他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个幸福的家庭。工作之余,他唯一的爱好是钓鱼。因而,在爱好的驱使下,无论寒暑,美国周围的那些钓鱼场所都能看到巴察的影子。而且,每年的冬天,巴察还会不辞艰辛地到纽芬兰海岸去钓鱼。因为纽芬兰海岸虽隶属加拿大,但那里以低纬度的天然钓鱼场著称,是垂钓者最理想的去处。

冬天的纽芬兰天寒地冻,每次巴察来钓鱼时都要和他的伙伴们费很大的劲凿开厚厚的冰层,在冰面上弄出一个个洞口,然后才能把挂着鱼饵的鱼杆伸下水面。尽管大家要忍受刺骨的冰冷,但因为每次都大有收获,所以冬天的纽芬兰海滩还是吸引了许多钓鱼爱好者。

因为天寒地冻,钓上来的鱼放在冰上后马上就会冰冻起来。加之每次都能钓到很多鱼,一次吃不完,于是巴察每次都会把多余的鱼带回家。

一天,当巴察拿出带回家的鱼时,惊奇地发现,如果鱼身上的冰不化掉,即使在家里放上几天,鱼的味道依然鲜美可口,一点也不变。

“为什么不会变味呢?”巴察想,“既然鱼在快速冷冻后味道不会改变,那么,其他食物是否也可以依照这种方法保持原有的新鲜呢?”

这一想法的产生,让巴察兴奋不已。他立即着手按着这一思路摸索下去,进一步对肉和蔬菜进行了冰冻试验,结果发现它们也和冰冻鱼一样——都能够保持原有的新鲜。后来,巴察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如果食物冰冻的速度和方法不相同,那么它们冰冻后的味道和新鲜度也会有细微的差异。如果冰冻的速度太慢或是冰冻效果不好,鱼肉或是蔬菜就不再拥有原来的鲜味。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巴察终于研究出了如何不使食物失去新鲜度的冰冻方法,这就是后来改变了数以亿计人生活的速冻保鲜法的雏形。

1923年8月,巴察到专利局申请了“冷冻法”专利,然后以3000万美元卖给了美国通用食品公司,从而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能在短短几个月内成为富豪的传奇人物。

就这样,巴察成了富豪。他的成功,与乔利、安藤百福、瓦特、法拉第等人一样,都是留心生活、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努力探究的结果。

[点评]文章所以能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得力于如下两点:(一)立意切准,主题鲜明。小作者能在读透材料的前提下,快速提炼出具有其共性的观点——留心生活、认真观察思考,就能在努力探究中有所发明创造。以此为观点成文,切合文题命意,并借助题目中的“这样”,生动故事的本身,得以鲜明的反映。(二)构思巧妙,行文便捷。面对非常适于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小作者不想“论点+论据+论证”式制造“随大流货”。而是巧妙构思,极其便捷地完成写作:开头一句话,既点明材料又引出下文,同时暗示阅卷老师,下边故事源于材料启发,没溜题;中间寓道理于故事,娓娓而谈;结尾扣题,联系引证,浑然天成。

高考全国2卷英语 篇4

I have known that a Chinese paper-cutting exhibition whose subject is about Chinese festivals will be held in our city.

Knowing that you have a great interes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 am writing the e-mail to invite you to visit the exhibition together with me. The exhibition will be held in the museum from 9a.m. to 7pm. on June 15th, which will last for only one day. On that day, the works of paper-cutting artists from all over China will be exhibited in the museum. Just as I have told you, it is about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Therefore, in the exhibition, not only can the skills of these paper-cutting artists be enjoyed, but also you can know more about the customs of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from these beautiful works.

Time permitting, please contact me.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visiting the exhibition together with you.

Yours,

Li Hua.

1. 覆盖了全部要点,使用了较多语法结构和词汇;

2. 没有明显语法错误;

3. 硬伤:主题句不够突出;

高考全国卷2英语作文预测满分 篇5

Last weekend, I helped my grandparents their trip to Beidaihe.

On Saturday morning, together with my grandparents, I searched the Internet for the train schedule, the weather in Beidaihe, and some hotel information. In the afternoon, I went to the train station and managed to buy two tickets for my grandparents although there was a long queue. After dinner, I packed into the suitcase the things my grandparents need, such as clothes, glasses, an umbrella, and a map.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作文 篇6

韩信是我国秦汉之际著名的大将,刘邦的开国功臣之一,他在少年时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气度与志向。

韩信从小就读了许多兵书,熟悉各种作战方法,但因为没有人推荐,一直作不了官。韩信很穷,家乡人都笑话他。其中有一个小伙子经常当众侮辱韩信。有一天,他在市场上碰见饿得面黄肌瘦的韩信,当众侮辱道:“别看这小子个子比我高出了许多,身上还挂着一把破剑,但是谁都知道你是一个胆上鬼,从来不敢动别人的一根毫毛。不信你试试,如果你小子敢把剑抽出来杀了我,才算你有种,是一条好汉,否则的话……哼哼,你小子就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韩信真恨不得抽出剑来,一剑刺死这个当众侮辱自己的无赖。但转念一想:他只是一个杀猪的人,我杀他是要抵命的,为他而死,太不值得了。我要死也得死在战场上,决不能同这些无知的家伙一般见识!于是韩信用眼睛定定地盯了一阵子这个家伙后,径直趴倒在地,从那个无赖的裤裆底下钻了过去。

这些人怎么能想到,正是这个当年穷得要饭吃的韩信,正是这个当众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几年以后就当上了正在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刘邦的大将。正是他带领着十万精兵,一举消灭了项羽几十万的军队,被刘邦誉为无往而不胜的将军,为西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多省市英语高考回归全国卷的探讨 篇7

一、英语命题题型变化分析

在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大环境下, 英语科的命题改革从未停止。如何考, 考什么, 都是目前教育部乃至学者研究的重点。随着2013年新高考制度方案的出台, 命题形式和命题题型都在发生一定的变化。

(一) 命题形式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后, 恢复“全国一张卷”成为改革的一大趋势。2004年以来, 共有18省市高考英语科自主命题, 2015年实行高考统一命题, 使用全国卷的省份增至18个, 2016年共有25省份使用全国卷。然而, 北京、上海等6省市仍可自主命题。张才生分析:上海是长期自主命题, 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命题体系, 北京自主命题时间也较长。浙江、上海还是高考改革试点省市, 自主命题、做出探索、很有必要;江苏的高考模式与其他省份有较大差别, 一直在做一些探索, 自主命题有利于形成经验。总之, 多省市从自主命题转向全国统一命题已是事实。

(二) 命题题型变化

为了进一步了解历年的高考试卷题型变化, 把握新的英语高考改革制度中的发展情况, 下面笔者将以几个省市高考题型做以阐述。

从1993年以来, 根据《考试说明》以及2003年《高考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 高中英语试题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单项选择题从45道缩减至25道, 再缩减到15道, 同时从1999年起, 高考英语试卷加入听力测试。到2004、2005年, 多省市分别自主命题起, 高考英语科目题型变化显著。

近几年, 在各省市自主命题期间, 大部分省市的英语试题基本都囊括了单项选择题、篇章改错题、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写作。但各省市在各题型的量及方式又各不相同。如任务型阅读理解题型方面, 湖南卷、山东卷、江西卷、四川卷为回答问题型;江苏为一篇框架式填空阅读题;北京、辽宁卷任务型阅读理解与当下全国卷相同, 篇章中五处空缺, 从七个选型中选出最恰当的五项;陕西卷则是6选5, 给每段选出最佳标题。完形填空方面, 重庆卷、山东卷为两篇;写作也是两篇区别于其他省份。单项选择题方面, 四川卷仅有10道, 浙江卷20道, 大多省市为15道, 山东、辽宁则以篇章语法填空取代单项选择题, 此题型为考试题型变化的一大亮点。阅读理解中逐渐出现考查语境猜测词义, 写作逐渐为开放式作文。

二、变化背后的意义及原因

(一) 公平性

温家宝多次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要促进教育公平”。高考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项全国性的重大考试, 高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公平性须得到切实保障。

众所周知, 自各省市自主命题以来, 各省市之间的教育问题层出不穷, 教育发展水平严重失调, 东南地区普遍优于西部地区, 省会城市领先于地级市区, 差距愈加明显。同时, 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高考英语题型大胆创新, 高考题型不断改革, 与全国卷以及其他省市差异显著, 难度系数高于其他省市。

(二) 能力培养目标发生变化

无论分省份还是全国卷高考英语都离不开对语音、语法、词汇、阅读、写作的考查, 但在近几年新高考改革背景下, 英语试题的考查目标在发生显著变化, 多省市注重听力, 全国卷将语法单项选择题转换为语篇型语法填空题;其中, 单项选择题题干主要是句子与对话, 预警真实性难以创设;任务型阅读也逐渐从段落最佳标题转换成语篇中逻辑、照应、推理、概括主题等的考查。

这些变化都把握了高考英语试题的命题原则———“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稳定发展”。近几年来高考全国卷英语科目有三个显著特点: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增强了语言文化因素, 注重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测试重点由语言形式向语言意义转换, 加大了知识与能力综合测试的比重。培养目标更加多元化、综合化。

(三) 英语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美国教育测量专家Popham认为以考试促进课程改革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引自亓鲁霞, 2004) 。高考英语改革的关键在于研究高考与课程改革的良性互动, 高考改革应促进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引领高考改革, 二者相辅相成。进一步深化题型与内容才能促进课程的开发, 减少客观题, 侧重对能力的考查, 才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张才生认为, 分省命题日益突出一些问题:命题质量参差不齐甚至下降;过分依据教材命题, 造成中学教材选择单一, “一纲多本”无法很好的贯彻, 不利于课程改革。因此, 2016年高考多省市采用全国卷, 统一题型, 在高考指挥棒下进一步统一考试, 缩小差距, 有利于新课程的开发和探索。

总之, 高考目前是我国选拔人才最直接、最可靠、最公平的方式, 在英语科目考试不断变化的今天, 说明我国教育事业在向前迈进, 不断的改革能够让英语科目考试在高考中更能准确、公平地选拔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才生.湖北高考明年全部回归全国卷名师解析8大焦点[EB/OL]. (2015-03-13) [2016-09-27]http://www.hb.xinhuanet.com/2015-03/13c_1114625883.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2016年全国高考将有25个省份使用统一命题试卷.[EB/OL].http://www.js.xinhuanet./2015-07/02/c_1115800108.htm.

全国卷2高考英语试卷 篇8

(编者注:真题详见本期随刊赠卷;听力真题评析部分详见本期《201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听力题评析》一文。)

单项填空

总体而言,今年的单项填空题难度与去年持平,考点有所偏重,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 题目相对简单,核心考点必现。

今年的单项填空题考点分布科学,整体难度不高,众多考生反映对自己的答题情况较满意。总体上来说,除了第23题、第34题和第35题的选项设置了较强的干扰项之外,其他题目都比较简单,具体语法点分布详见下表(注:第22题同时包含了状语从句和倒装句考点,下表中进行了重复统计)。

纵观近十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单项填空题,四大必考语法点为:时态和语态(13.8%)、非谓语动词(10.7%)、三大从句(15.7%)和交际用语(9.4%)。2011年延续了这一风格,时态和语态(第23题、第24题和第29题)、非谓语动词(第27题)、从句类(第31题定语从句和第22题状语从句)和交际用语(第21题和第35题)这四大语法点仍然是核心考点。

2. 考点重复明显,历年真题是宝库。

笔者对1950~2010年的高考英语真题进行研究发现,历年真题对于考生们来说就是宝贵的题库。经过对照,我们不难发现201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单项填空的各题几乎都能在历年真题中找到“身影”,限于篇幅,此处仅举两例。

例1:Tryshe might, Sue couldn't get the door open. (2011年全国卷I第22题)

A. if B. when

C. sinceD. as

例2:______, Carolina couldn't get the door open. (2005年广东卷第23题)

A. Try as she mightB. As she might try

C. She might as tryD. Might she as try

【分析】我们发现,例1的题干与例2的A选项大同小异,如果考生很熟悉全国各地的历年真题,稍加回忆就能轻松解答。这两题的正确答案分别为D和A。

例3:Only when he reached the tea-house it was the same place he'd been in last year.(2011年全国卷I第28题)

A. he realizedB. he did realize

C. realized heD. did he realize

例4:Only when I left my parents for Italy _______ how much I loved them. (2008年重庆卷第26题)

A. I realizedB. I had realized

C. had I realized D. did I realize

【分析】这两道题都是考查“only + when从句+主句”结构,在这一结构中,主句要部分倒装,因此这两道题的正确答案均为D。

3. 突现考点新宠,全面掌握语法。

今年全国卷I的单项填空题出现了创新点,即倒装句成为考点新宠,一共考了两道题(第22题和第28题),这种现象实属罕见,可谓全国卷I单项填空题十年以来头一遭。在过去的十年中,全国卷I单项填空一共只考查了三道有关倒装句的题(2003年1道、2004年1道、2009年1道)。再者,今年的时态题和语态题难度较大,比如第29题考查了过去完成进行时,而这种时态在过去十年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这些都暗示了一种趋势:考生不能仅仅重视所谓的高频考点和重点考点,而应全面掌握大纲中要求的所有知识点,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吴俊姬)

完形填空

和去年一样,今年完形填空题的文章仍然是记叙文,但叙事方式不同于往年的。文章总词数为229个,符合考试大纲200~250词的范围。在空格间隔设置方面,文章最大设空间距为19个词,最小设空距为5个词,平均设空距为8.89个词,符合“最小间距不少于3个词,平均间距不超过11个词”的要求,设空间距合理。就难度而言,属于中等偏上,但考生普遍反映很难。这主要是由于文章采用插叙的叙事方式,令考生很不适应,思路不容易清晰。另外,本篇文章首段首句设空,这似乎违反了“完形填空文章原则上首段首句不设空”的原则,不过由于空格设置在后半句,而且下文三次出现关于自然科学的提示词汇(science 2次,scientific 1次),所以基本上对考生解题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文章讲述了一位女士20年前上科学课的经历,题材还是考生较熟悉的,考生如果能融入文中场景的话,解题难度应该会小一些。选项设置上,还是以实词为主,其考点分布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完形填空的词汇考查还是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动词和名词为重。出乎意料的是副词、介词和连词这几类考点今年都没有出现,语法题也降到只有两道题。考生应把握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强对实词的掌握和辨析。

完形填空的题目设置之间都具有紧密的内部联系,考生做题时一定要把握文章逻辑,步步为营。下面摘选一个片段进行分析。

The professor 37 the lecture hall, placed upon his desk a large jar filled with dried beans (豆), and invited the students to 38 how many beans the jar contained. After 39 shouts of wildly wrong guesses the professor smiled a thin, dry smile, announced the40 answer, and went on saying, "You have just 41 an important lesson about science. That is: Never 42 your own senses."

37. A. searched forB. looked at

C. got throughD. marched into

38. A. countB. guess

C. reportD. watch

39. A. warningB. giving

C. turning awayD. listening to

40. A. readyB. possible C. correctD. difficult

41. A. learnedB. prepared

C. taughtD. taken

42. A. loseB. trust

C. sharpenD. show

【分析】这段话描述的是教授的一系列动作,其内部逻辑便是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考生应把握这个逻辑顺序进行推敲。很显然,教授首先是走进(marched into)演讲厅(第37题选D),接着把一个装满干豆的罐子放在桌子上,让学生猜测(guess)罐子里有多少豆子(第38题选B,这从第39空后面的wrong guesses可以得到提示,明显遵循词汇复现原则)。在听了(listening to)学生一阵狂呼乱喊的错误猜测之后(第39题选D),教授干笑一声宣布了正确(correct)答案(第40题选C),接着说:“你们刚刚学了(learned)有关科学的很重要的一课(第41题选A, learn a lesson是固定搭配,表示‘吸取教训’,跟后面的句子呼应),那就是永远不要相信(trust)你自己的感觉(第42题选B)”。

完形填空文章行文严谨,逻辑结构清晰,考生解题时一定要有大局观念,仔细掌握篇章结构和段落之间的衔接,联系上下文。同时,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记忆和积累单词和固定搭配,这样才能整体上提高英语综合能力,轻松应对完形填空。

(吴俊姬)

阅读理解

今年阅读理解部分总体难度比较稳定,接下来笔者将逐篇对该部分题型进行分析。

A篇为记叙文,扫读文章标题及四个问题即可大体猜测文章谈论的内容是送奶工给幼年时期的“我”留下的深刻回忆。四道题目全部考查细节推断,而且定位的句子全部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非常容易定位。第56题可根据“coin changer”定位至原文第一段的最后两句话,注意“I couldn't take my eyes off the coin changer”,说明送奶工给“我”钱是为了“to satisfy his curiosity (满足其好奇心)”,正确答案为C。第57题考查C和D选项的辨析,C是“被当成了家庭成员”,D是“得到了家人的充分信任”,两者在文中都提到了,但根据“more than convenience”和“a close relationship”可知D更为全面,所以正确答案为D。第58、59两题的答案分别定位在最后两段前两句,难点可能都在对词组的理解上。第58题正确答案为B,“drive out of the market (赶出市场)”对应原文“making it difficult to compete”;第59题正确答案为A,“good old days (过去的美好时光)”对应原文“childhood memories”。

【总结】A篇延续了高考记叙文的考查方法,和谐、有爱,重细节、巧推断。

B篇介绍了广告的发展史,文章难度较第一篇有所上升。但文后的考题非常容易,前三题为细节题,考生直接在文章中找到对应的出处即可。特别是第61题,考查了全国卷I从2006年以来就不曾再考的“猜代词”,考生要小心其中的陷阱,不要盲目代入选项去读,而应理解选项的意思,代入文中看是否符合语境,正确答案为A。第63题是典型的title题,解题关键在于抓住第一段的开头。另外,从选项也可以看出,B、C、D的内容在文中都有提到,但都只是某一个方面,而A选项涵盖了三个选项的内容,更为全面,故为正确答案。

【总结】B篇为典型的人文社科文章,讲述广告的历史,抓主题句、找关键词,轻松搞定。

C篇文章也是社科文,内容围绕“高个子的外出就餐及住宿的要求”展开,题目都是细节题,考生若顺藤摸瓜,相信不难找到正确答案。第64题答案可定位至原文第二段首句,正确答案为C。第65题考查人物观点,而且设置了巨大无比的“坑”,此人前面的话语陈列了各种数据,但答案其实就在段尾最后一句“Seven-foot would work fine”,正确答案为B。第66题可定位至第五段最后一句“... to make tall customers go elsewhere”,也就是说“顾客可能会变少”,正确答案为A。第67题定位至最后一段:“6'6'' beds are now put in as standard ...”,故正确答案为B。

【总结】同样的人文社科文章,同样的细节题,精准定位,其实不难。

D篇文章的大致内容为美国人为应对物价上涨,在自家后院“自产自销”。第68题考查特定环境下的单词意思,resident意为“居民”,前文是“chicken house”,鸡窝的居民当然是chickens啦,故正确答案为A。第69题考查win-win situation,即“双赢局面”,参考段落结尾处主妇说的物价上升、顺便减肥,正好对应B选项的“spend less and lose weight”,故正确答案为B。第70题考查段落首句,为何gardening在美国如此流行?源于经济衰落、物价上涨,正确答案为D。最后一道是title题,文中主要讲的是gardening,而且是为了应对物价上涨,而不是为了培养兴趣爱好,故正确答案为B。

【总结】经济、田园双双登场,整体、细节不容忽视。

E篇是典型的应用文,包含四则广告,但难度不高。第72题可以算作送分题,考生只需了解FM和radio station属于同一范畴即可选出正确答案A。第73题通过题干关键词Enterprise Shopping Center定位至原文第二则广告,对比三个选项一一进行排除,得到正确答案D。第75题继续送分,根据题干关键词Palmlace Limited定位至最后一则广告,考生看到teaching和training的时候不要冲动地选择D,因为D强调的是music programme,但广告原文其实是招聘一名有电脑编程能力的人,即 one having good computer knowledge,正确答案为C。第74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阅读整篇文章的内容,应放在最后解决。根据题干关键词recent school graduates定位至第三则广告末句:“This position is equally suitable for a school leaver ...”,而This指代前文的Accountants Assistant,正确答案为C。

【总结】应用文,除了细节还是细节。

虽然很多考生在考试结束后在微博上感慨一片,但仔细分析题目,我们发现其实201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阅读理解部分的难度并未上升,考点与近十年的考点设置基本一致,单词难度也差不多持平,只是要求考生更加细致。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练习中不仅要注重解题速度和效率,也要细致有加,提高准确率。

(黄宇)

短文改错

总体而言,今年的改错题难度平稳,材料内容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谈论的都是跟考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关的话题,改错点一般来说都是考生在写作中经常犯的错误,其考点分布见下表:

纵观2001~201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短文改错的考点分布,详见下表:

从左侧两个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2011年全国卷I短文改错考点分布与之前十年的考点分布保持高度一致。历年改错高频考点有时态和语态、名词单复数、代词指代、逻辑连词与固定搭配等等,尤其与动词相关的考点更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精心研究历年真题,熟悉高频考点极其固定的考查套路,比如以下四条。

1. 看到名词考虑单复数。考生在解答改错题时一定要瞻前顾后,如第76题中One of my unforgettable memory考查的就是名词的单复数问题,one of意为“……之一”,表范围,所以它后面所接的名词应用复数,memory应改为memories。

2. 看到代词考虑其指代内容。一看到代词,考生就应考虑其指人还是指物,指代的是单数还是复数,只要确定其指代的内容就可以判定代词使用是否正确以及如何改正。如第83题,文中说“Nang is a specially (应改为special) kind of cake in Xinjiang. I like them very much.”很明显后面这句话中的代词them指代的是前面提到的“Nang”这种食物,且前文使用的是单数形式:“Nang is a ...”故代词也应使用单数,应将them改为it。

3. 看到连词考虑逻辑关系。短文改错中,and、but和or这三个连词是连词的核心考点,如第84题,“I study at different colleges or we can only see each other 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 很明显,or连接的两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顺接关系,应将or改为and。

4. 看到动词考虑时态和语态、主谓一致、非谓语等等。今年的改错文章讲述的是作者难以忘怀的校园生活记忆,是对过去事情的描述,因此文章的主体时态应该是一般过去时。把握了这个大前提之后,解答第78题就轻而易举了:“I hold my lunch-box in my hand when I was going to school.”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后面是一般过去时,而主句部分却是一般现在时,应把hold改为held。

(吴俊姬)

书面表达

和前几年相比,今年书面表达部分的命题思路及总体难度变化不大,考查形式仍为应用文(书信),是提纲类作文,体现了高考命题的延续性和稳定性。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今年的写作题目具有三大特点:

1. 目的性。题中所给信息明确了考生的写作目的,即遇到困难后向学校辅导中心求助并书面预约,考查了考生选择文体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而言,当向某一机构、组织或个人寻求帮助并预约时,应用正式文体,语言应较委婉,以体现自己对对方的尊重。

2. 限定性。该题目在明确了考生的写作目的之后,又进一步限定了考生的表达思路以及写作范围。与往年写作试题类似,今年的题目首先给出了写作的背景情况,即“你是李华,正在一所英国学校学习暑期课程,遇到一些困难,希望得到学校辅导中心的帮助”。这一部分的信息决定了考生在写作的开头部分需要对这一情况进行简要介绍。而题目给出的四个要点则进一步限定了考生的写作范围。很明显,这四点信息即为整篇作文的要点。根据笔者参加高考阅卷的经验来看,若考生在写作时漏掉题目中的某一要点信息将会直接导致扣分,因此,考生在写作时务必全面覆盖所有的要点。

3. 开放性。虽然试题明确了考生的写作目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写作内容,但是该试题仍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考生留出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如求助内容以及约定时间等,考生可在这两个要点上进行自由发挥。求助内容可以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如语言障碍、与学校师生的沟通交流障碍、生活中的困难(如奖学金或助学金申请)等、文化差异(如不了解当地的生活习惯)等等。约定时间则更加灵活,可以选择周末或自己的课外时间,也可以征询对方的意见。

总的来说,对于书信形式的英语作文,考生并不陌生,因此本次作文难度不算大。而且试题中已经给出了开头和结尾,考生不必担心书信格式的问题,可以直接按照材料提示的有关内容进入主题,恰当运用短语、句型以及衔接用语,清楚、连贯地完成题目的任务要求,就能拿到比较高的分数。以下范文供大家参考:

Dear Sir/Madam,

I am Li Hua, a Chinese student taking summer courses in your university. (要点1:本人简介) I'm writing to ask for help. I came here last month and found my courses interesting. Now I have some difficulties with note-taking and have no idea of how to use the library. (要点2:求助内容) I was told the Learning Centre provides help for students and I'm anxious to get help from you. I have no class on Tuesday mornings. (要点3:约定时间) I am wondering whether that time is convenient for you. Please contact me. My email address is lihua@1236.com and my phone number is 12345678. (要点4:联系方式)

Look forward to your reply.

Yours,

Li Hua

(白青苗)

作者简介:

吴俊姬,南宁新东方学校中学部教研负责人,2010年新东方集团优秀教师,曾赴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访问交流,有多年考试类英语执教经验。

黄宇,南宁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部主管,金融学硕士,有多年考试类课程执教经验,授课风趣幽默,让学生谈笑间收获知识、提高分数。

上一篇:苏教版变色龙课文下一篇:银行数据治理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