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学校校务公开制度(精选12篇)
为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团结和依靠全体教职工参与、支持和推进学校改革,进一步健全教代会制度,行使教代会职权,增强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密切干群关系,提高学校科学管理、依法治校水平,特制定并实施学校校务公开制度。
一、校务公开的原则:
依法治校,民主公开;突出重点,实事求是;认真落实,积极稳妥。
二、组织机构
校务公开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到教职工切身利益和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为切实做好学校校务公开工作,建立以下机构,明确各自职责,形成合力。
1、校务公开领导小组
成立由支部书记、校长、副校长、工会主席、财务主任、教师代表组成的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并履行下列职责:
(1)根据上级部门工作要求,制定并修改本单位校务公开实施方案。
(2)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参与意识,收集和整理学校的热点、难点问题。
(3)整理出真实、全面的公开内容,决定采取的公开形式,按规定程序进行公开。
(4)定期向全体教师大会汇报落实情况
2、学校党组织、行政、工会及教职工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形成合力,做好工作。
(1)党组织:全面领导,加强协调,发挥保证作用
(2)行政:民主集中,落实制度,尊重教职工的权利,发挥主导作用
(3)工会: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及时反馈,发挥监督作用
(4)教职工: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发挥民主管理作用
三、校务公开的内容
1、学校办学思想、发展规划、学期工作计划、总结等
2、学校重大改革措施及规章制度
3、校内重大人事变动,岗位设置、聘用合同制实施方案、待岗、转岗、退出、分流原则和程序
4、经费预算、结算及大额经费支出使用情况
5、重大基建项目建造和改建情况
6、教职工普通关心的考核评优、职称晋升、工资晋级、奖金发放和有关福利待遇
7、学校的奖惩工作
8、学校招待费用、领导公务用车、有关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包括境内外)费用及其他有关经费的支出情况。
四、校务公开的途径
校务公开主要通过校务会、行政会、教代会、教工大会、校务
公开栏(或校园网)等途径与形式实施。
1、校务会:校务会对校务公开重大问题集体讨论
2、教代会:教代会是校务公开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1)听取讨论由校务会集体形成,经校长决策的学校办学思想、发展规划、改革方案、财务预算等重大问题(2)讨论通过校内聘任、奖惩、分配、改革等事项的原则、办法及与教职工权益有关的相关规章制度(3)审议决定福利费使用原则与办法及有关教职工生活福利事项(4)民主评议干部。
3、公开栏(或校园网):定期向全体教职工公布通报学校重大事项、奖惩、校园新闻等情况
4、座谈会:召开学生、家长、教职工等相关人员座谈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一、实行校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行校务公开, 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 推进学校民主管理, 加快学校重大事项决策、执行、监督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进程, 促进学校行政权力规范运行、阳光运行, 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实施校务公开, 是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强化学校民主监督机制,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提升教育形象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关系、师生关系, 以及教育部门与广大群众关系的迫切需要;是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 增强学校领导依法治校、从严治教、规范管理自觉性、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 依法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是增进沟通与理解, 化解矛盾, 强化社会参与、提升教育形象和社会满意度的有效方式。
二、当前学校校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学校对校务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入
少数学校没有成立具体的组织和落实相关的人员来系统、全面地管理实施校务公开工作, 公开的程序不规范、公开的内容不完善、公开的重点不突出、公开的形式及台帐建立不科学、管理制度不齐全, 有敷衍应付的现象。
(二) 学校对校务公开的敏感内容半遮半掩
个别学校由于历史原因, 人际关系不够融洽, 发展环境不够宽松, 害怕透明度大了会影响学校稳定, 对公开的内容、形式和范围有一定限制, 没有把公开的内容分解或落实到人, 公开不及时或留下空白。
(三) 学校对校务公开的阳光管理缺乏创新
有的学校不是过程公开, 而是事后公开告知;有的学校只是会议公布, 没有张榜公示;有的学校只有内部公示, 没有校外公告。这些方式使社会、家长、学生、教职工在“三重一大”工作中没有享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他们没能充分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
(四) 群众对校务公开真实性缺乏信任
一是不少学校欠债较多, 从数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 教师认为领导开支无度, 对欠账心存疑虑;二是个别学校少数教师以不信任领导的心态关心学校所发生的事项, 干群沟通渠道不畅通, 猜忌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有的学校管委会、监委会成员顾虑重重, 不敢以管理、监督者的身份大胆行使职权, 造成工作上的推委、拖拉。
(五) 社会广泛参与校务公开的积极性不高
少数学校长期埋头日常事务, 潜心内部常规管理, 忽略社会参与互动, 忽视对学生需求和家长利益的研究, 缺乏与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的沟通, 促成了与教师需要、学生需求、家长利益、社区尊重心理等方面的冲突, 造成了干群关系的不和睦、师生关系的不协调、家校关系的不和谐, 群众上访连连, 学校办学环境紧张, 良性发展受阻。
三、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策略
(一) 校务公开要切实做到顺民意纳民智
校务公开的实质是民主监督, 是一项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制度。推行校务公开关键是学校领导和教职工共同参与, 双方都有积极性。如果只有领导的积极性, 没有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校务公开就听不到民意, 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校务公开就难以推行。因此, 学校一是要更加落实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思想, 使广大教职工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权利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二是要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家校关系, 对内要把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交给教职工;对外要满足家长、社会对学校相关工作的知情需求, 让家长、社会明白学校每天在干什么, 教师每天在忙什么, 学生每天在做什么, 增进学校与社会、家庭彼此间的了解, 形成教育合力。三是要坚持“人情化关怀体现人之常情、人性化管理符合人道精神、人文化教育提升人文素养”的阳光管理理念, 经营人心、顺应民意、聚合民力, 做到凡涉及到学生切身利益的力争公平地把实事办实, 凡涉及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力争公正地把喜事办喜, 让学校形成“风清、气顺、劲足”良好局面。四是要坚持师生代表座谈会、学校管理恳谈会和金点子常态征集等制度, 从师生的闲谈中捕捉、提取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信息, 激发师生的参政议政、谏言献策热情。五是要从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辅导交流、班级管理、活动开展等方面向学生了解需求, 为如何提高课改质量和更合理的课程安排等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学校干部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和积极正面的思维, 既高度尊重民意, 又坚守政策底线, 发挥师生的主体地位, 提供参政议政、谏言献策的平台, 鼓励他们讲真话、讲实话, 切实保障他们的知情权、话语权、建议权、评判权, 让他们对学校产生依托感、归属感, 让他们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要确保学校干部的清白, 把最敏感的收费、评聘选拔、基建工程、物品采购等工作置于教职工、学生家长等群体的阳光监督之下, 从根本上杜绝“暗箱操作”和“个人说了算”的现象, 让教职工人人明白, 使家长个个放心。
(二) 校务公开要灵活运用基本载体
有句法律格言说:“正义不仅应当被实现, 还应当以看得见的方式被实现”。只有将正义实现的内容和过程置于阳光之下, 公开决策、公开实施、公开监督, 实现了的结果才有公信力。因此, 学校校务公开的内容和载体建设是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关键环节。
学校要准确把握对内对外公开的事项, 通过会议纪要、通告、通报、通知等公文形式, 适时公开校务;举办校情通报会、座谈会、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等, 传达教育政策, 宣传育人理念;通过收费公示牌、收费通知单、告家长书等公告形式及时告知校务;通过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电子屏、校园网中的校长、书记信箱和“学校论坛”等媒体渠道, 适时发布应公开的项目;通过办公室信访接待制度、信访举报电话、家访等形式, 了解社情民意。
(三) 校务公开要务必追求与时俱进
创新才能使学校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有活力。学校领导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各项工作都要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要冲破一切不合时宜的老框框, 旧观念的束缚, 着眼于学校整体和长远利益, 做到从实际出发, 与时俱进, 敢于担担子、善于找点子、巧于谋法子, 保证校务公开的针对性、鲜活性和时效性。
(四) 校务公开必须广泛参与积极互动
政府推动人民参与社会管理、政务公开的局面极大地促进了社区、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热情关注和积极介入。他们以爱或不爱的方式为子女挑选心目中的优质学校;用直接评点、政府热线、网络媒体或舆论工具等介入学校事务;通过群体、社会名流、部门首脑等向校长施压来选择自己喜爱的教师……。这些现象表明, 新时期的办学格局正在向政府宏观管理、学校协商办学、社会积极支持的方向发展。因此, 管理者必须树立以诚则成的思想, 打破封闭, 主动争取社会组织和家长的加入, 把校委会、监委会、管委会定位在校长负责制的补充和完善上, 采取多种方式, 创新联动模式, 加强与社会的互动。对涉及社会、家长、学生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 诸如减负措施、课程改革、社会实践、惠民政策解读、食宿管理等展开磋商, 科学决策。对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生活、学习、活动等, 如每个课堂上都发生了什么?学生们对学校和老师的真实想法是什么?要广开言路, 发挥学生的睿智机敏, 拓展决策思维, 把凡事能让学生自己做的事情尽量让学生承办, 使学校的工作更加切合实际。要采取学校主导、民主推荐的形式成立家长委员会, 让家长委员会在学校的指导下依法、规范、有序、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 参与教育工作, 沟通学校与家庭, 实施有效监督, 要尊重家长意愿。针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 重点做好德育、保障学生安全健康、支持和推动减负、化解家校矛盾等工作, 发挥家长作用, 促进家校合作, 优化育人环境。
(五) 校务公开要坚持规范化、制度化
校务公开是学校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 要使之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实效性, 学校要加强“有情领导”, 坚持“无情管理”, 健全“绝情制度”。只有规范程序, 统一流程, 才能有效运行。校务公开的内容、范围、程序等要按照有关法规和文件的要求加以明确, 一经形成制度, 就必须照章行事, 不能想公开的内容就公开, 不想公开的内容就不公开;不能想在什么范围内公开就在什么范围内公开;不能因领导者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经民主决策产生的制度。
(六) 校务公开必须确保监督落实有效
一、健全的机制是前提和保证
学校的校务公开工作要形成党总支统一领导,行政主抓,工会协调监督,业务部门各负其责,教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监督机制。学校成立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党总支书记任组长,校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党政工团有关人员为成员。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在学校党党总支的领导下,负责制定校务公开工作制度和实施意见;研究决定校务公开的重大事项,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督促检查校务公开工作,研究决定校务公开的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学校成立校务公开工作小组,工会主席任组长,党支部、工会、团委、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德育处等相关部门有关人员为成员。校务公开工作小组在校务公开领导小组领导下,具体负责校务公开的日常工作,起草校务公开的各项制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和文件;了解和掌握校务公开工作情况和动态,定期向校务公开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负责筹办校务公开工作的有关会议和活动;负责校务公开的宣传、调研和经验总结工作;负责校务公开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完成校务公开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学校还要成立校务公开监督小组,总支书记任组长,工会、教代会、民主党派、退休教师代表为成员。校务公开监督小组的职责是:在校务公开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监督检查校务公开工作,定期对校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考核,提出考核意见;调查了解师生员工和人民群众对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建议,处理校务公开的来信来访,做好师生员工和人民群众意见的反馈;完成校务公开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全面的校务公开是工作的具体内容
规范学校的校务公开,就应把学校工作的重点、难点、师生员工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努力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一)向学校教职工公开的事项
1、学校改革发展事项。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重大决策、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改革方案、重要规章制度及实施情况;
2、学校财务收支。包括年度财务预决算、上级拨款、正常收费、社会捐赠和其他收入,以及财务支出、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
3、干部人事管理。包括人事任免、教职工调配、教职工聘任、晋职晋级、考核评优、奖惩、学习培训等方面的政策依据、工作纪律、程序及结果;
4、工程建设与大型维修。包括基建工程建设的审批过程、招投标情况、资金来源、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选择、工程总造价、工程竣工后的验收结果和决算结果以及学校大型维修;
5、大宗物品采购。包括采购物品种类、金额、资金来源、招投标等情况;
6、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包括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结果;
7、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包括住房的建设、出售、调整、分配情况,生活福利费、奖金分配、津贴补贴等;
8、其他事项。包括学生的相关信息资料、上级文件和政策规定以及其他应向教职工公开的事项。
(二)向学生和社会公开的事项
1、学校基本情况。包括学校领导班子、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及学校改革、建设、发展概况,办学特色、办学业绩等;
2、教学业务管理。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规章、考试评价办法等;
3、学生事务管理。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发放、贫困生费用减免及资助的政策、数量、评定程序及结果,学生干部选拔任用、入党入团、转学、休学和评先、处分情况及有关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事情和处理结果;
4、学校招生情况。包括政策依据、招生范围、招生计划、招生程序、录取分数、录取结果等;
5、收取学生费用。包括收费依据、项目、标准、范围、程序,其他代收代办的项目等;
6、其他公开事项。包括学校信访接待部门的办公地点、举报电话,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其他需要向学生和社会公开的事項。
三、规范的形式和程序是处理校务公开的具体方式
学校校务公开的形式要因事制宜、灵活多样、便捷实用,多渠道、分层次地公开,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方式,在不同范围内公开。会议形式:通过教代会、教职工大会、校情发布会、校务办公会、支委会、党政工联席会、民主党派人士座谈会、离退休同志座谈会、学生会、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信息发布会等公布有关事项。通告形式:利用校务公开栏、公示栏、文件、简报、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书面通知等传播媒体公布有关事项。其他形式:通过校领导接待日、公布举报接待电话、设立监督举报信箱等方式公开有关事项。对内公开的基本形式是教代会,同时采用校务公开栏、校情发布会、校园网等其他形式。对外公开主要通过校务公开栏、公示栏、书面通知、家长会、学生会等形式。校务公开的程序原则上应遵循确定内容、审查把关、组织实施等程序,坚持先研究、后公开的原则。严格按照提出、审查、公开、检查、归档的程序进行。
四、完善校务公开的相关制度是深化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
做好校务公开工作是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完善相应制度,并狠抓落实,确保校务公开收到实效。
一、会议议题范围:
(一)认真传达贯彻上级的重要文件和决定;
(二)认真研究教育改革、培训工作等重大问题;
(三)认真研究审定学校制定的有关管理规定及规章制度;
(四)讨论决定学校项目建设、经费使用等重要事项;
(五)研究决定上报教育局审核、审批的事项,以及需要向上级推荐、上报的重要事项;
(六)讨论决定学校急需处理的紧急事项;
(七)讨论决定其他有关重要事项;
(八)认真研究人事安排及职务任免等事项。
二、校务会议由校长及班子成员组成。根据议题需要,可通知有关教师参加会议。
三、校务会议由校长主持,校长因事不能参加时,由校长委托主持工作的学校领导成员主持。
四、校务会议实行例会制度,每月召开1至2次,如遇重要情况随时召集会议。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动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科学发展,进一步增强我校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障教师党员的民主权利。增强党务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制定本制度。
一、党务公开的内容
根据公开内容的不同,分固定公开、定期公开和随时公开三种。(一)固定公开的内容
1.组织设置和党员分布情况; 2.领导班子分工、主要职责;
3.党建工作计划及上一目标完成情况。(二)定期公开的内容
1.组织活动检查、考核情况; 2.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
3.党员发展情况,包括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养情况,接受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情况; 4.党费收缴情况;
5.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开展情况。(三)随时公开的内容
1.重大事项情况:主要公开党组织出台的有关文件,党内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党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情况; 2.党支部改选情况;
3.党内各类先进评比情况:主要公开荣誉名称、初定名单和最后确定名单;
4.党员民主生活会开展情况,排查问题的整改情况;
5.意见和建议落实情况:对党员和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整改落实情况;
6.上级党组织和本单位党组织认为需要公开的其他内容。
二、党务公开的责任
支部书记是党务公开的第一责任人,支部组织委员是党务公开的直接责任人,负责党务公开的具体事务性工作。在推行党务公开过程中,对不按规定执行党务公开或搞假公开的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党纪处分。
四、党务公开的监督
(一)成立党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对党务公开全程监督。党务公开监督小组的权利:督促本单位党组织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公布党务内容;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党务公开监督小组的义务:向党员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单位党组织的有关决策和工作部署;及时向单位党组织反映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条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党务公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第三条党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是:
1、党组织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决议及工作部署情况。主要包括:党建工作有关文件;党建工作目标计划及考核考评情况、党组织对党员的考核考评情况;党组织机构变动情况;党组织及党员隶属关系变动情况等。
2、党组织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情况。主要包括:党组织民主生活会会前意见征集情况,会后整改措施及其落实情况;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情况;作风建设情况等。
3、干部人事制度执行情况。主要包括:干部任前公示、竞争上岗等情况。
4、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等。
5、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主要包括:《党支部工作条例》、《思想政治工作条例》执行情况,党组织换届选举情
况,发展党员公示情况,民主评议党员情况,党费收缴管理情况。
6、其它应公开和上级指示公开的党务工作事项。
第四条党务公开的主要形式
1、党员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是党务公开的主要形式。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召开党员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期间,对有关事项进行审议讨论,广泛征求党员的意见和建议。
2、公开告知形式。将应公开的党务工作内容通过一定形式,在党组织内部、单位内部予以告知,以达到党务公开的透明化。
3、通过会议传达、定期通报、文件传达以及一定范围公示公告等形式进行公示公开,做到党务公开形式多样化。
4、党内重大事项预公开制度。党组织在决定公开全局性重大事项或与党员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前,可预先公开初步方案;充分听取有关领导和部分党员代表、非党员代表的意见。需要进行调整的,按程序重新研究调整,然后正式公开。
在一片叫好声中, 笔者反生疑云:据笔者所知, 本市至今还没有一所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 相反超过70人的大班额学校还为数不少。而这节精彩纷呈的“公开课”, 却只有区区40名学生参加, 其余的学生到哪里去了呢?
班上一位同学告诉了我事情的真相, 原来, 为了准备这节公开课, 执教老师早在一周之前就从该班挑选了40名同学 (学习成绩和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 进行预演, 其余相对较差的同学, 则由班主任安排在宿舍里上自习。
笔者不禁要问:这节差生缺席的“公开课”, 值得我们为之叫好吗?抛弃了差生, 这节“公开课”究竟还有多少意义?
当然, 一堂“公开课”毕竟不是普通的课堂, 为了展示某种教学模式, 推广某种教学经验, 对“公开课”作一些精心的准备, 本亦无可厚非。但是为了追求“公开课”的完美形式, 而把差生隐藏起来, 剥夺差生上课的权利, 这种歧视差生和无视教育公平的做法欠妥。
不让差生参加“公开课”, 暴露了当下教育教学中尚且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一, 教育观念偏执落后, 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只关注优秀生, 而忽视差生;其二, 课堂教学不重实际, 不讲实效, 盲目追求形式, 套用模式。
关键词:国有企业 党务 公开
中图分类号:D2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c)-0213-01
1 党务公开是厂务公开的基础,厂务公开是党务公开的深化
党务公开不仅是党内的活动,它的目标在于“由内到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提升党员和群众参与决策的热情与活力。推进党务公开,目的是使党员通过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使企业党务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厂务公开就是把企业重大决策,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问题,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以及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根据有关法规和制度,通过员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向全体员工公开,使员工及时了解厂情,更好地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和监督。
党务公开与厂务公开基本原则和目标都是增强员工群众谋求企业发展的强大活力,提升党员和群众参与企业各项决策的热情,更好地参与党内事务和企业事务,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从而实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因此,党务公开是厂务公开的基础,厂务公开是党务公开的深化。试想,一个单位,如果连党务公开都无法实现,何谈厂务公开呢?
近几年来,中国铝业兰州分公司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维护稳定、循序渐进,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深化党务、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现公开形式多样化、内容规范化、工作制度化,让广大员工知厂情、议厂事、参厂政,建设“透明企业”,营造了企业共建共享、互利双赢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各项工作健康协调发展。该公司要求各基层单位和职能部室,高度重视党务公开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持续强化“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党员广泛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继续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员工群众广泛参与”的厂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推动企业党务公开、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2 在巩固和深化党务公开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厂务公开
当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所带来的管理体制、队伍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给民主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要通过优化企业党组织设置,进一步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在巩固和深化党务公开的基础上,为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奠定坚定的组织基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很多国企重经营轻党建现象突出。而与此不同的是,有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却在不断的加强党建工作,建立党组织、招收党员员工等等,使得这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有声有色,生产经营显示出勃勃生机,员工思想稳定、积极,凝聚力大大增强。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国有企业有完善的党组织机构,有优良的传统,更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党务工作者,但是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战斗堡垒作用,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有效的发挥出国企的优势。因此,要把党务公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成立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党务公开工作的谋划、检查、督导。
中国铝业兰州分公司实行党务政工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交叉任职,一岗双责,同步配备,并定期选调机关、后勤优秀的党员到一线基层挂职等形式,加强和充实基层部门的党员队伍力量和素质,形成优秀党员间的互动,互学。不断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深化党务结合厂务公开的新方法,增强党组织的工作的透明度,使厂务公开深入人心。
3 厂务公开与党务公开制度要与时俱进,真正实现制度上衔接、运作中融合
制度是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但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厂务公开与党务公开要实现制度上衔接,运作中融合,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紧紧围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和深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制度再造,以适应企业发展和深化改革的要求。
在党务公开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下功夫。要使厂务公开内容更加明确,重点向员工关心的问题拓展,着力将厂务公开的重点向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权力行使的关键环节延伸,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和各单位经营管理行为置于员工群众的监督之下。
中国铝业兰州分公司为加强对各级干部的约束,坚持厂务公开制度落实,建立健全了公司、分厂、作业区、班组四级厂务公开网络和四级考评制度,凡属公开的重大事项,包括评先评模、奖金分配等都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同时,量化、细化了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公司、分厂经济责任制考评领导小组还吸收了基层2名员工代表参与监督,特别是在奖金分配方面,要求作业区、班组制定了量化、非量化的翔实的考评办法,按考核内容细化分值,按分值所得总分分配奖金,分值越高,奖金越多。
党务公开与厂务公开的形式要更趋多样,由职代会、公开栏等普通公开形式向网上公开等形式发展。通过厂务公开栏公布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内容,建立员工群众来访接待日制度,分头抓好厂务公开相关问题的整改落实,利用现代媒体随时进行公开和利用企业内部媒体进行公布。
要不断完善党务公开、厂务公开考核机制,由一般化公开向规范化、制度化转变。从完善制度入手,建立内部考核、监督保证制约机制,通过落实党务、厂务公开责任制、坚持员工评价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和严格奖惩、加强日常监督考核等途径,对公开工作每月一检查一通报,每季召开一次会议,总结厂务公开工作,分析研究党务、厂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落实奖惩措施,促进党务、厂务公开工作有序开展。
实行校务公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民主建设进程,团结和依靠广大教职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创造学校稳定、营造良好内部环境的需要。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以下校务公开制度。
1、学校发展规划、办学目标、年度工作计划、改革方案等向全体教职工公开;
2、住房修建、职工购房方案、考核及奖惩办法、考核结果、奖金福利及其它经费(学校有关经费)的处理分配等向全体教职工公开;
3、将教师优化组合方案向全体教师公开;
4、将教职工评职晋级、年度考核结果、评先选模条件、程序和结果向全体教职工公开;
5、学生代管费的收取项目、标准及期末结果向全体教师和家长、社会公开;
6、学校财务收支(国拨经费,勤工俭学收入,学校自有资金等)向全体教职工公开;
7、基建工程的招标及预、决算情况,大宗购物等向全体教职工公开;
8、学校干部选拔、工会换届选举等的推荐情况、明主选举结果须向全体教职工公开。
9、校务公开的形式
(1)每期一次教职工大会,通过校长的工作报告和财务工作报告公开有关情况;
(2)不定期召开党、政、工联系会议,由校长通报有关情况;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教职工大会作用,全面推行校务公开,进一步加强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学校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推动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领导体制
全面建立校务公开领导机构,校长任组长,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办公室、少先队等职能机构协助开展工作,学校办公室为常设的办事机构。
三、校务公开监督机制
成立由学生、家长和教职工组成的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建立有效的校务公开监督机制,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四、校务公开的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凡是应公开的资料务必真实可信,准确可靠,不能搞假公开。
2、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校务公开的重点需放在学校重要工作、重大事项及关系到学生、家长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关键点上。
3、坚持民主监督的原则。要突出民主监督的重难点,泛吸纳群众、学生和教职工关心参与学校管理,支持和监督校务公开工作。
4、坚持实效性的原则。对群众关心、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目前学校的“难点、焦点”等问题务必要及时公开,讲求公开的实效性。校务公开制度。
5、坚持一贯性的原则。校务公开是一项关系到学校发展和稳定的长期性工作,要坚持常抓不懈,一抓到底。
五、校务公开的资料
1、关于重大决策的事项:学校中远期发展和年度实施计划及其完成状况和年度工作总结、办学体制、内部管理体制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举措和实施状况及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修定等。
2、关于组织人事工作的事项:学校内部机构的设置、变更,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教职工竞争上岗和招聘、竞聘录用状况,发展党员的考察、公示等状况。
3、关于财物管理的事项:学校的基本建设、维修项目、重大设备和大宗物资采购及投资状况;学校固定资产新增、报废、转出等状况;年度、法人和领导干部经济职责审计状况。
4、关于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事项:职称评聘、调资政策、评优评先的条件,评选过程和结果等状况;教职员工福利待遇、贫困职工救助等状况。
5、关于学生管理工作的事项:学生各类先进、荣誉称号的评选条件和结果;学校收费项目、标准和文件依据;招生计划及其执行状况;特困生救助等状况。
6、其它事项:如学校或个人因违犯法律法规、党纪、政纪被有关机关追究职责状况;学校完成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职责书状况,督导评估结果;学校教职员工、学生有关伤害事故处理状况。
六、校务公开的形式和措施
1、透过教职工大会实施校务公开;
2、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开设校务网上公开栏;
3、设立校长信箱、校长公开电话;
4、透过班子会、中层干部会、教职工大会和学生大会、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从不一样层面公开不一样资料;
关键词:信息公开;制度;对策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加强了各自的信息公开化,政府活动的透明度增加。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与法律制度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和欧美或亚洲的韩日等过相比,都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的价值和意义是难以衡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充分发挥信息的有效性,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建立和完善企业信息公开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选择。确认公民的知情权,明确规定行政机关有义务公开会计信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于公民知情权的保护和实现,利于公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利于防止腐败,打造阳光企业,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会计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企业的会计信息公开是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保护企业信息产权,企业的商业秘密更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相关理论概述
1.会计信息公开制度的界定
(1)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公共会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高成本。那么,什么方法可以降低成本会计?通过公共会计成本的简单分析,不难发现,会计人员的劳动力成本是主要的成本会计。
(2)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的监管效果。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可以较小的监管成本,所以它可以发挥监管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会计欺诈的现象,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基本上就是根据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模式。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出发点,和数据基础。
2.会计信息公开制度的意义
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社会化的公共财务会计信息生产成本不超过需要建立信息平台,一次性编译通用会计软件和少量的管理人员。这些数量可能相对较大,但分享在中国大量的企业和机构,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会计信息公开文化建设是一种精神建设,也是一种凝聚企业和投资者合作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经济稳定发展的建设。
三、会计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
因为我国法律体系并不完美,在证券立法尤为突出。会计欺诈问题成为阻碍我国证券市场的主要障碍标准化。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方案将使我们的国家严重打击证券投资者的投资信心,甚至动摇了国家信用,从而危及我国金融秩序的发展。
1.会计信息的公开缺乏时效性
信息的有用的价值反映在它的效果,如果没有限制,上市公司公布的信息滞后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投资决策的信息。会计信息公开出现许多故意拖延时间以及操纵和内幕交易。损害的程度是难以想象,对投资者和企业进行圈钱的手段之一。会计信息的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缺乏一致性的会计信息市场失灵,导致市场力量不能最有效地调整会计信息的供给和需求,因此必须使用第三方干预,以实现会计信息公开的规范化机制,限制垄断和投机资本市场。在这一点上为了实现政府监管的“最优”,会计信息生产标准应达到什么标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为了理解会计信息公开制度的问题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环境会计信息公开体系,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企业管理有一个全面和深远的影响,财务报表的用户信息,内部控制信息公开及时性和准确性要求越来越多,为了使信息用户同样可以获得必要信息,维护证券市场的秩序,实现公司的管理责任。提高公司会计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维护人民的利益。
2.会计信息公开不充分
会计信息公开不充分,企业筹集资金和资金使用信息公开不详细的,企业信息公共债务偿还能力公开不详细,股份制企业内部人员、业务信息公开不详细,上市企业会计信息公开不详细,商业投资项目和资产负债表和影响企业没有详细信息。针对现状,应当由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会计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会计信息公开的行为,加强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之间的通信和交流信息。
四、解决会计信息公开制度存在问题的对策
1.加快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步伐
公司治理的法人是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一定的制衡。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需要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由于内部控制制度设置环境,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运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否有很大的关系。从业主的角度来看,不仅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行使权力的过程监控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并把它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监控对象。澄清责任的股东会议上,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每个其协调、有效制衡。
2.确定相关法规规范会计信息公开行为
目前在我国,会计信息的公共社会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打开会计信息,也只是松散,没有系统地观察到相关法律法规。许多公司的信息公开,这是开放有利于公司的财务信息过载,并违背公司的财务信息公开是不够的。经营管理的特殊用途,故意歪曲和不愿意公开详细的和真实的信息;低估高估利润,使企业财务信息公开是不正确的。此外上市公司使用不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与明显误导性的财务报告粉饰经营业绩。针对现状,应当由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会计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会计信息公开的行为。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独立董事制度和维护独立的董事会,重构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督体系,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加强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之间的通信和交流信息。
五、结论
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公开制度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不是单方面的努力或改进就可以完成,既需要从公司内部完善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还要从外部完善会计准则,改进监管办法加大打假力度,规范中介机构等方面着手。信息公开所占比例过小,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会有偏差。国外发达资本市场开展会计信息公开的历史较我国久远得多,国外很多研究都有许多选择来选取不同区间段的数据,选取的不同,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但是,对我国会计信息公开的研究在选取区间段方面,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什么选择。
参考文献:
[1]李蓉.会计信息公开制度研究[J]企业研究,2012,(8):117-118
[2]郝玉贵.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信息披露与规范[J].会计之友,2006,(11):13-16
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对档案制度提出的要求
第一,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要求《档案法》的立法价值、立法目的发生根本性转变政府信息公开原则是20世纪中叶以后迅速发展和推广开的一项行政程序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含义是:政府行为除了依法应该保密的以外, 应一律公开进行;行政法规、规章、行政决策以及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和义务的标准、条件、程序应依法公布, 让相对人依法查阅、复制和摘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重申了这一原则, 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整个立法价值和目的来看, 自始至终围绕着信息如何公开, 公民如何获得政府信息来运行。现行的档案制度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的一个特殊制度而存在, 其立法目的和价值主要偏重于对档案信息的管理和保存上, 轻视对档案的利用。这可以从《档案法》第一条的规定中看出, 档案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 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制定本法。”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要求档案制度的立法价值和立法目的要从档案的管理和保存转向档案的充分公开和利用, 发挥档案信息的价值和作用。
第二,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要求政府提供科学、合理的档案制度。政府的档案信息要公开, 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 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我国《档案法》确立了许多档案法律制度, 例如, 档案保存制度、档案的公布制度等, 但是这些制度不科学、不合理且限制了政府档案信息的公开和利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了保障政府信息的公开确立了一系列法律制度, 例如, 政府信息的公开制度、保障制度、救济制度和监督制度。为了实现公开政府、阳光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要求具有信息内容的档案也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开制度, 以此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相适应。
二、现行档案法律制度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相适应之处
我国档案法确立的档案制度虽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其中有许多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政府的要求, 且与政府信息公开不相适应。
第一, 档案公开制度欠完整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一样, 《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对档案的公开制度也作了相应的规定, 但是这些规定尚欠完整。首先, 档案法对档案信息开放规定的常态是“满30年开放, 提前开放、随时开放是例外”, 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政府信息的常态是“零时限开放, 开放是原则, 不开放是例外”。其次, 档案是否开放和公开的最终决定权仍然操纵在档案馆或档案保存单位, 缺少内部和外部强有力的监督。再次, 《档案法》没有对档案信息公开的方式和程序作出规定, 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程序和途径都作了相应的规定。最后, 现行档案法关于档案公开范围的规定过于模糊, 导致档案部门只公布抽象的档案信息, 对民众有用的具体档案信息却一般不予公布。
第二, 档案的移交制度不合理。首先, 有关单位和个人向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的时间过长。《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应当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档案移交的规定, 定期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属于中央级和省级、设区的市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 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20年即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属于县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 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10年即向有关的县级国家档案馆移交。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和同意, 专业性较强或者需要保密的档案, 可以延长向有关档案馆移交的期限;已撤销单位的档案或者由于保管条件恶劣可能导致不安全或者严重损毁的档案, 可以提前向有关档案馆移交。”其次, 现行档案法太重视对移交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利益的保护, 忽视对其他档案利用者的保护。现行《档案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向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档案的单位和个人, 对其档案享有优先利用权, 并可对其档案中不宜向社会开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的意见, 档案馆应当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从档案法的规定来看, 档案法给交存档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了特殊的保护, 赋予了这些单位和个人的优先利用权, 而且交存档案单位和个人可以向档案馆提出不予公开此档案信息的建议, 这些规定对其他单位和个人利用档案设置了羁拌, 剥夺了其他公民合理使用档案的权利。
第三, 档案利用制度程序繁杂、限制太多首先, 根据《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 中国的组织和个人利用已经公开的档案信息还需要相关证明和介绍信, 加大了公众利用档案信息的难度。其次, 依据《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中国的组织和个人利用未公开的档案信息需经过档案馆或者档案保存单位的同意, 如果它们不同意公开利用, 那么该档案信息也不能利用。再次, 档案的封闭期过长也限制了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30年或者更多年限的档案秘密保存期使得档案的利用价值降低。最后, 《档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档案的公布权, 《档案法实施办法》又对公布的主体和权限作了规定。这几项规定限制了档案信息的利用范围。
三、建立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相适应的档案制度
第一, 确立档案公开制度。首先, 缩短细化档案开放时间, 目前档案法关于档案向社会开放时间的规定严重影响了档案的有效利用, 因此档案学家皮特尔女士提出“设计并保障扩大公民查阅文件与档案权利、争取缩短档案开放的法定期限是现代化档案立法中的一个必要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必须确立“随时开放为原则, 延时开放为例外”的宗旨。其次, 要确立档案的开放方式是依当事人申请公开, 还是档案馆或档案保存单位主动公开, 并且要明确档案公开的程序。最后, 目前档案开放的范围要比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窄得多, 政府档案是政府信息的一部分, 政府档案开放的范围应该与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一致。因此“依法扩大档案开放范围, 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凡是已经公开的政府信息, 档案法律、法规中也必须将其视为已经开放的范围, 划归公民可利用的范围。没有公开的政府信息到了档案馆只要不涉及国家秘密, 重大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原则上都可以划归公民可利用的范围。
第二, 确立合理的档案移交制度针对档案移交制度存在的众多问题, 本文认为:首先, 应该缩短档案移交时间。《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的档案移交期限过长, 这影响档案信息的有效使用。应该将该移交期限根据档案的保密程度依次确定不同的移交年限, 而不是像现行档案法律所规定的按照行政级别的不同来确立档案移交年限, 而且要大大缩短档案从机关及其他单位向国家档案馆移交的期限。其次, 机关及其他单位移交给国家档案馆的档案, 对其中不宜开放且需要限制利用的部分, 档案馆不应该听取移交单位的意见, 而应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执行。
第三, 建立完善的档案利用制度首先, 根据档案法规定, 公众利用机关档案必须经过其“同意”。可见, 档案立法限制了公民对国家机关档案利用的权利。我们要通过修改法律, 把行政机关可任意决定同意与否的权利变为开放档案的义务和责任, 明确规定公民利用档案无需档案保存机关同意。其次, 对于已经开放的档案, 任何人无需用任何介绍信即可获取, 对于没有开放的档案, 只要不属于不予开放范围之内的档案信息, 政府应该同意公民获取。最后, 凡是公民获得档案馆许可或者档案保存单位许可利用了档案信息时, 该公民就自然而然地享有了档案的公布权。否则, 档案的利用权对公民来说是残缺不全、支离破碎的。
第四, 设立权利救济保障制度法。无救济既无权利。我国现行的《档案法》没有对公民在利用档案过程中的权利受损提供救济保障制度, 这使得公民的知情权无法得到落实和保障, 因此学界普遍认为应该设立对公民利用档案行为的救济条款。当公民申请政府开放档案、利用档案的要求被拒绝、不予答复, 或者政府部门依职权对应该予以开放的档案却不予开放时, 公民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档案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对此复议结果不服的, 也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造成损害的还可以要求赔偿。
总而言之, 以强化档案保密、限制开放与公开为根本追求的传统档案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政府信息公开、建设阳光政府的要求。我们应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行改革, 以使档案制度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相适应。
摘要:政府信息公开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在行政公开制度乃至于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建设方面所着力追求的目标。然我国现行的档案法律制度却与其背道而驰, 严重制约了公民对档案信息的合理利用, 因此必须建立相适应的档案制度。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档案法,档案制度
参考文献
[1]黄南风.从《条例》的立法理念看《档案法》修改[J].档案学通讯, 2009 (2) .
[2]黄项飞.档案馆:走向开放[J].北京档案, 2005 (5) .
[3]姜之茂.档案开放再认识[J].档案学通讯, 2005 (2) .
【中专学校校务公开制度】推荐阅读:
学校财务公开管理制度10-09
广州中专职业学校09-12
中专学校学期工作总结07-05
中专学生请假制度09-28
职教中专学校班主任工作计划05-29
学校党务公开程序06-29
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章程06-17
关于建立学校校务监督委员会的实施方案06-01
山东省威海教育局直属学校公开招聘教师简章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