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精选5篇)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篇1

接触到这本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说真的,那天在网上一看到这个书名,我的眼睛就亮了。这个名字很吸引人。当时的感觉是,和我目前的状态很像。哪里像我也说不上来。

于是我决定读这本书了。初看几页觉得很有意思,原来精神病人的内心世界是这样的。他们的一些观点是常人所不敢想也不能想的。但是他们想到了。这些人里面,他们大多数都是知识渊博的学者,不是物理学家就是生物学家,要么就是历史学家或者哲学家,他们有着常人难及的智慧,但是可能因为他们研究这一领域太专注了,以至于有些走火入魔,于是就成了人们口中的疯子。

其实,天才和疯子的定义,并没有那么严格的标准,甚至没有什么界限,只是对于常人而言,是否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些独特的想法和习惯,但大多都是在大众所接受的范围内。

这本书我认为可以当作百科全书来看,因为这其中涉及到太多领域了。有物理学,有生物学,有心理学,有哲学,有医学,有历史,甚至有神学。。然后我发现,这些领域其实都是相通的。我是个求知欲比较强烈的人,看到这些自己从所未闻的知识时,觉得很神奇,很不可思议。但同时我又觉得很满足,很充实。尤其是量子物理。读完这本书以后,觉得中学时学的那些快要忘却的知识,突然间又回到了我的脑子里。

不过,你也可以把这本书当作鬼话连篇来看,因为这里面讲的事太玄幻了,那些是从未接触过的观点和想法,听起来像神话或者变魔术。哈哈,不过,真的很有意思。

精神病人们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喜欢思考世界的本质。他们常常会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最终又要去向何方?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最终又会变得怎样?空气里的尘埃是怎么来的?云是怎么形成的?等等。我想,可能也只有他们才会思考这些在正常人眼里不足挂齿的东西吧。

为什么是不足挂齿呢?因为正常人跟本不关心这些。正常人关心的都是自己的工作、生活、婚姻,或者薪酬。有谁真正用心地去想过世界的本质?

一个和我一样看过此书的朋友表示,这本书写得有点恐怖。我不觉得恐怖,反而觉得可悲。为什么我们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这些问题呢?我们生活在匆忙的社会里,被各种工作各种事情搞得头晕,又有多少时间静下心来想过世界的本质呢?或者说得再近一点,何时想过自己的本质呢?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应采儿 篇2

做演员时,她会到处八卦其他演员的妆容漂不漂亮、发型梳得好不好看。

上电视综艺节目时,她的各种神吐槽与古灵精怪的表情让陈小春也“甘拜下风”。

最近还制作网剧《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且不谈这部戏的内容,我觉得这部剧名就是她的真实写照。

监制“八卦”阵

应采儿说自己一向是管家婆性格,做监制最适合不过,“我从入行做演员开始,已经喜欢到处聊,结婚之后,小春在家时间不多,我更加要担当管家,处理家中大小事务,照顾小孩。”这回首次由管家升格监制,制作网剧《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令她大开眼界,“监制最重要的是懂得管钱,了解每个环节需要用多少钱,计算餐费、场景费、演员费、化妆戏服开支等,事无大小都要计算清楚。”

当然,应监制无须亲自按计算机,繁琐事宜可以交给支援团队,因为她要肩负更大重任,邀请二十多位明星好友客串演出,好友们一呼百应,令她满有成功感,“这套剧共计三十集,可以让大家尽情发挥。我亲自打电话给Paul哥秦沛,邀请他演精神病院院长,当年他演《癫佬正传》,这次拍精神病人故事,怎能缺他来压场?他只考虑了10分钟就答应我,另外Yumiko产后未修身也肯帮忙,李灿琛和小春本来已像个精神病人,没理由埋没‘天赋’,不来客串一角吧?”

她本来也想“一起发疯”,但老友们只可拨冗客串两、三天,所以从头带到尾的医生角色只好自己来演,与老公饰演的怕女人角色有对手戏,应该会为悬疑剧情增添笑点。

演员更懂演员的心

十八岁入行,多年的演戏经验竟然让应采儿参透了监制的成功之道?她说是因为反面教材太多,“我见过的监制多数整天黑脸、永远say no,我做过演员,会更了解台前幕后的需要,譬如工作人员早上6点到拍摄场地准备,其实可安排演员晚一个小时到,给他们多点休息时间;如果今天收工晚点,明天通告如没有时间限制的话,我会选择尽量改迟一点,令大家拍得轻松;放饭时间都很重要,饭盒到就要尽可能趁热吃,而且要一视同仁,照顾所有人,大家开开心心喝杯奶茶,开工自然更有精神啦!”她还想到一条激励士气的绝世好方法,“剧组开了一个group chat,我会将每位串星的演出片段放上群组分享,互相切磋斗戏,有竞争便有进步,激励大家演得愈来愈好。”今时今日,软硬兼施,才是监制之道嘛。

多年来她从没计划过做幕后,这次当监制纯属机缘巧合,“几年前我已看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小说版,觉得很有趣,还幻想将它拍成剧集或者电影,但一直未有机会实现,直至最近跟制作公司老板闲聊,原来她一早拥有这小说的版权,那就事不宜迟,将它变成我第一套监制作品。”通常演员都梦想做导演,她却是例外,对于做导演,她说道:“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反而我觉得做联络、统筹会更适合自己。”她出名人缘好,找人帮忙自然很简单。

家庭大总管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已在网络上热播,第二季和电影版已在筹备中,这位俏管家又要再出动,还有时间照顾小孩吗?应采儿说:“其实小孩上年8月已经开始上学,今年会上全日班,我将会有很多时间,如果不工作,就会无聊死。”合理安排时间比较重要。

应采儿做妈咪之后,也真正体会到做母亲的不易,当小孩发烧,应采儿每天晚上帮他量体温,两个小时喂一次药,几乎通宵没睡,小孩没胃口吃饭,连她自己也忘记肚子饿,所以他病了几天,应采儿也跟着瘦几斤,比工作还辛苦。所以她从没想过放下事业,全职做妈妈,“我的性格是不能停下来的,就算是忙着带小孩也不会放弃朋友,趁小孩入睡时就会约朋友见面、做facial、修甲,只要好好安排时间,转变生活模式,兼顾家庭、朋友和事业也不难。”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篇3

刚开始看的时候便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被深深的吸引,继续随着笔者一起探寻患者的新奇独特的世界的欲望越发强烈。别出新裁而又怪诞不经的的想法却给了我一种真实之感,好像他们所说的都是对的。明明不懂什么量子物理,也不知道什么平行宇宙,也没有宗教信仰,但他们的话语都进入了脑子里。

可看着看着我莫名的有了恐惧,如同患者所感知的事物好像代入到了自己的身上,不知是我看得太投入还是我的代入感和想象力太强。说不清的感觉环绕着我。说不清的感觉环绕着我,我便暂时的把他放在了一边,心里却又有一种冲动想要继续,就像是害怕看恐怖片的人想要看恐怖片的那种感觉。相信科学的同时,对于一些无法解释的事件还是会迷惑和好奇,一些玄乎其实的事件代入进去感觉后背发凉。

某些患者身上的一些特质(重生、预见),或许某些人会认为那更像是一种能力,但更多的是痛苦,因为有着这种特质,就如被世界抛弃,慢慢地被孤独淹没。

世界是包容的,又是矛盾的,它允许未知、也不停探索,允许生命,也会死亡,存在好人,也有坏人。同时也孕育出了“精神病患者”。在这个的世界里,它可能是个不正常的存在,但往往就是因为有了不正常才衬托出所谓的正常,如果人人都是正常的还会有所谓的正常吗?

可能在文中笔者无意的放大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而弱化了他们的病态,让我不得不禁怀疑这样的人怎么会有病。他们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信仰。或许不正常的不是他们。正常也好,不正常也罢,在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纯粹。

我甚至怀疑是自己出了问题,“大部分患者说的那些世界观和看法,我不但能理解,还是深刻的理解,并且对有的还很认同。”好像是自己心底想说却没有说出的话从他们的口里说了出来。

我也曾彻底的舍弃自己的身份和一切去看自己,可我发现只有无尽的虚无,因为没有了我就没有了世界,也没有了我。我开始好奇死亡的尽头会是什么样子,而未知的世界里又藏着多少秘密?看到后面,我的恐惧早已不见踪影,更多的是渴求,是对他们内心世界的好奇,是想要继续了解,他们的想法于我而言已成了思想的盛宴,无关是非对错,仅仅是思维角度。对错和真实在未知面前好像变得没有那么重要。

“精神不属于物质,却受限于物质。”

“精神依托于物质才能感受世界。”

“我们认可精神,却又因为物质去否定精神。”

这是从一位患者口中说出来的话,我觉得很真实,正如我依托于物质认识着这个世界,感受着笔者所记录的事物,依托我所认识的世界质疑着一些怪诞的想法,然后再通过物质记录并传达我的想法。

很神奇的是“很多精神病人都能够快速的找到某种解释作为答案”,或许你无法理解,或许你认为很可笑,但讽刺的是你无法反驳。你可能不想承认,但你就是不能说这是错的。

他们的世界稀奇古怪,我不知道那些精神病医生和一些心理医生在遇见这么多奇怪的病症后是如何保持正常,不被同化。这点我是很佩服的。又或许是有的,不单单是他们,包括世上每一个人,只是把灵魂盘起尾巴挤进了躯壳当人。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读后感 篇4

量子物理教授:“有过,但是那是大脑记忆部分产生的临时幻觉和错觉。”

他:“错误?产生错误还能预知下一秒?不对吧?其实那不是记忆错误,而是你的脑波瞬间和其他宇宙的脑波相通了。而相通的那个恰好是比你早一点的那个宇宙,你得到了另一个自己的记忆信息。那种事情很少就是因为你没办法长时间保持和另一个自己的联系。原理你应该清楚,其实就是另一个你的大脑记忆弱电信号通过量子泡沫传输给你了。虽然只有那么一瞬间。”

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另外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往往能够得出令人惊叹的结论。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人类的每一个时期,所认知的真理都具有局限性,受种种因素的制约。那么,现代的我们所认识的所谓的真理,也最多称其为时代真理而已。

高智商神经病往往都带有孤独的属性,但可惜的是不是所有孤独的人都能成为出色的神经病。因此我才这么羡慕这些人,偏执,癫狂,藐视众生。他们有的能如鱼得水般活在自己勾勒的宏大世界里,有的甚至能用自己的观念去煽动别人。而诸如我类却只能活在莫名的痛苦之中,只能怪自己还不够超脱,可笑,连当神经病的名额都是有限的。

指间的戒指不再闪亮婚纱在衣柜早就封尘我们的容颜都已慢慢苍老但那份心情,确依旧没有改变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正是因为你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我觉得情感很渺小,既不辉煌,也不壮烈,只是一个个小片段,但是确让我动容

前者是在老伴死后一直认为老伴还活着,还经常和老伴说话。后者是他在爱人死后,偷尸体研究让人复活的方法。

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由于时代的局限,导致的结果是及时很有创见性的想法也会被人们视作瞎扯淡。同时由于缺少认识可能是预见性知识的能力,时代的人们会认为这种想法或者理论是错误的。比如日心说的提出以及被接受过程中的鲜血,伽利略被活活烧死。阿伏伽德罗分子学说的可笑,以及50年后的接受,现在高中化学教材的必修内容。

永远,永远: 指尖的戒指不再闪亮 婚纱在衣橱早就尘封 我们的容颜早已慢慢苍老 但那份心情,却依然没有改变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式因为你 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生和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尊重生命;生命是否高贵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存在;在自己还有生命的时候,在自己还存在的时候,带着自己那颗人类的心,永不停息地追寻那个答案。有没有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充满期待。还记得潘多拉孩子里的最后一件礼物吗?是“希望”。因为人类就是这样,就是有一颗充满好奇、期待、希望,永不停息的心脏。只有当你认真的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的灵魂,和灵魂的深处。

每一个精神病人都带你去了一个不同的世界,他们中的很多有一个共同点,有着坚不可摧的世界观,我承认,他们中的一部分有执著,偏执,极端,但是却又有着异于常人的思想活跃程度和科学知识,他们的偏执有时候其实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坚持和单纯。

书中的精神病人,不但有关宗教人士到未成年,从哲学博士到原本是精神科医生,各种身份的人物。也是涉及到关于人体、心理学、哲学、生物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学、符号学、玛雅文明、及预言的震感探讨。

一个女患者整天对着虫草石头研究,好几年没说过一句话。执着的令人发疯。但是她对生命的见解确令人惊讶。她说蚂蚁和石头都是松散生命,蚂蚁是松散细胞,只有组合在一起才是生命。这就是为什么单个的蚂蚁脱离蚁群马上就会死去,她认为石头也是生命,土和沙聚集起来的生命,我们在石头的眼里是看不到的,因为我们太快,生的太快死的太快,在石头看来,我们就算在原地站一辈子,他们也看不到我们。只有聚集在一起,才是生命。

有不懈努力去探寻世界的本质的,对于多宇宙论以及平行宇宙有自己的见解,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说出绝对四维生物以及更多量子物理的见解,用一堆量子物理和科学证明,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让一个量子物理博士都叹为观止。

有离奇的说,自己是另外一个宇宙传送过来的,通过数据传送,将大脑记忆作为粒子传送到这个星球,虽说离奇,但是完美的逻辑和推算过程,是物理博士和心理学家都没办法找出破绽。

有的痴迷于对远古玛雅文明的研究,去钻研那些图画和文字。试图还原玛雅文明。他用自己的查阅的书籍来解释关于2012真正的玛雅预言。按照玛雅历法的推算,玛雅人确实预测到了2012,但是预言并没有说,那个年份是世界末日,正相反,玛雅文记载说是会进入新的纪元。一个压根没人能懂得预言被那么多人信奉,还搞成电影和各种书籍,热卖的一塌糊涂,但是一个精神病人却通过深入的研究,理智的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不能说是不幽默。

有的人是原生宗教的宴席人,他们一代又一代坚持自己的风俗,将自己的信仰传承下来。

也有离奇的不能解释的东西。

有精神病人,能看到天空是不同的眼神,不同的颜色那天就会发生不同的事情,悲剧,喜剧,都是可以从天空的颜色来判断。有的精神病人,能够在梦中预言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有的精神病人记得前几十个前世的故事,甚至记得自己是如何死的,有的精神病眼中可以看到的人是不同的动物,而这不同的动物却代表了不同人的性格,并且初次见面就能说出相符此人性格的动物。。

无数不能解释的故事,却有着让人信服的力度,和同样让人质疑的不解。也有让人潸然泪下的故事。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始终认为老伴活着,并且不停的和他说话和为他准备日常生活的需要。一个男子在相爱十二年的妻子去世后开始研究怎样让尸体复活。。

作者在相对客观的前提下,给我们揭示的精神病人的世界观,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邪教教主的吹鼓性质和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你的世界观。因为他们中的部分人有着严密的逻辑和科学依据,并且有非常正确甚至充满诱惑的言论。谁也不知道那是不是真的。也许正如作者所说,几百个世纪后也许他们是对的,疯的是我们。

歌德所说,也是高铭在书中引用,“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他有所保留地将信将疑认为这些精神病人可能预言了包括“女人是外星人”、“细菌创造人类文明”、“鼓吹部分人类返回自然生活”这些观点摆与宴席之上,与君共讨,像书中的观点,比如“物质的尽头是精神”“在无限的时间中我们可以先死去再出生,先吃到鸡蛋再打破蛋壳”,等物理和哲学方面的观点,是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的。

我曾经看过一些关于精神病方面的书籍和电影,印象很深的是很小时候看的毕淑敏女士的一部小说,女心理师,毕淑敏本身就是一名心理师,而小说也是基于她的工作经验和一些艺术手法的改编写成了一部有关精神病人题材的书籍。是我映像很深的一本书。

一部前不久看的电影,美丽人生。片中的男主角就是高智商并且患有严重的妄想症,最终通过惊人的毅力和家人的支持和幻想中的人物达到和谐相处,并且在科学研究中潜心学习,晚年获得诺贝尔奖。

包括著名的画家达利,很多人认为他是疯子,确实,从他的画中不难看出异于常人的想法,有的画对人的吸引力甚至超过裸体女郎。谁能信这样疯狂的画是正常人之笔。毕竟他的言就是他的画。而达利确坚持说,我与疯子唯一的区别就是,我没疯。

他们思考着正常人不关心的问题,在正常人眼里他们是想太多而走了偏锋的人,但是精神病人说“真正复杂的是你们,你们有了钱要房子有了房子要美女,有了名气要权力,有了权力要荣誉,有了这一切以后又要名垂千古,你名垂千古之后又想要无尽的生命来看到自己已名垂千古。你们满意了,满意了以后就会罢手吗,不见得。你们想要的那么多,而我,我只是想知道为什么活着,我就在这里了”

有些精神病人却很乐观,但是乐观的人怎么会住精神病医院呢,这似乎是悖论。乐观的人就不会钻牛角尖,想的开的人就不会的精神病,但是其实有些精神病人,非常想的开,甚至馋了想吃肉就杀了自己的孩子都没问题,很想的开,本来就没有孩子,但是后来有了那么现在又没有了,吃了就吃了呗。做人流不就是杀人吗。„但是杀人肯定是不对的‟

„可是士兵在战场都杀人啊,要是说是为了某种目的就可以杀人,那那些杀人犯都是为了某种目的啊,如果只是为了大多数的利益才去杀,那印度是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不是为了印度的利益他们国家就都可以杀人了呢? 所以杀人到底是对是错的概念不是你决定的,而是你所在的群体所决定的,你的群体赋予你杀人的权利了,你就可以杀,不给你杀人的权利,你杀人是要受惩罚的,因为你没有杀人牌照。‟

„其实你们赋予什么都要有一个借口,就像刚才的杀人一样,都是借口,但是借口就是借口,不是理由,你们总是解释这解释那。其实解释就是掩饰。真正的道理是不用解释的,你解释这解释那,难道喝水要解释吗,吃饭要解释吗? 因为你需要,那个是理由‟ „思考让一些人变得痛苦,但是痛苦是清醒的过程。‟ 一个精神病人说,而他曾经是精神治疗师。

他说,所谓的正常人的概念,都是你们这些疯子强加给我的,而我原来就是正常的,疯的是你们,被你们的那些借口搞得不正常了,于是我斟酌再三,决定留在真实的这里面。不和你们疯疯癫癫。在这里,我很踏实。于是他进了精神病医院。

我在看完这本书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我之所以还没疯,是因为我还太无知。感谢我们的教育体制对我们悉心的呵护。

在看完整本书后,我任然忍不住一遍又一遍的重新看书里的内容,因为每一遍看,就又有新的收获。我不得不承认,我的世界观收到了很大程度的震撼。但是不是崩溃。就像作者在接触精神病人过程中所带来的质疑和恐慌一样,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了。但是人也同样需要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就算对着的是拥有坚不可摧的世界观的精神病人。

也许从自身的原因来看,就是我本身也是质疑这个世界的。在不解和疑惑中思考,但是幻想总是超越不了认知,我的认知太浅,所以没办法达到发疯的境界。

作者在接触精神病人之前,曾经痴迷过唐诗宋词然后蔓延到时代背景,再从人文延续到经济,从社会延续到政治,政治到宗教,心里到医学···

按照作者的说法,从这环环相扣的研究中,质疑开始成倍的增长,对于世界是怎样的疑问,开始无限膨胀。因为未解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他也曾经接近疯狂的状态。

我没有作者这样的坚韧的好奇心,我成天也会想些胡乱的东西,高中的时候也不同程度的迷恋过诗词歌赋,人文经济,宗教,货币,历史甚至是相对论和量子物理。但是我每次都是抱着好奇心但是却又浅尝辄止。我的无知让我始终是懵懂的正常人。可能每个正常人在这里都会想问一句,干嘛想这么多。

用每个疯子的话来说,我一直认为,能认真的去思考,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那些牛人,在思考后都会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思想体系,那是他们对世界不断的思考所总结出来的。所以每当你问什么的时候,他们总能快速的反应,并给你从他们那个角度来看,可以得到的结论。这种完美无缺的解释,会让你开始质疑你原有的世界观,因为很多问题就说的通了,但是很多已知的东西,就不对了。

道家说变通,佛家说自然,心学说知行合一。就是在不断的思考中达到应用。

书中给我们诠释的最多的是,角度问题,和想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世界,不同的认知对世界又有不同的看法,甚至超越了唯物主义。不然那些妄想症患者看到的是什么呢。

但是不管怎么样,那都是经过思考得来的世界,而现在的你,是否能够自信满满的告诉别人,你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又为什么是这样的? 不能,因为你不知道。

作者在一张生日卡上收到的一句话是:最精彩的,其实就是世界本身。有些人爱旅游,有些人爱思考,其实都是想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道说,这里是人间;佛说,这里是六道合一;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战场;哲学说,这里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里是基本粒子堆砌出来的聚合体;人文说,这里是存在,历史说这里是时间的积累。‟ 所有的解释都在这里

但是我们任然不能清楚的知道世界是怎样的。直到你有一套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哪怕是错的,是疯的。你却可以坦然的说,让我来告诉你,在我的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去思考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也不一定思考就是对的。因为对错本身就没有衡量标准。也许一生不去想也可以安然度过。那么为什么要想。

„马跑的快,但是马不会去想为什么跑的快。鱼游的深,但是不会去四处找寻答案为什么游得深。鸟可以在天空翱翔,但是鸟不会去质疑为什么自己可以飞的高。我们是人,我们不会那么快那么深那么高,但是我们能够去找,去追求。因为这就是人类的不同啊。就是人类那可永不停息的心啊‟

„其实,生和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尊重生命。生命是否高贵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存在。在自己还有生命的时候,在自己还存在的时候,带着那颗人类的心,永不停息的追寻答案,有没有答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心里充满期待,知道潘多拉盒子的最后一件礼物是什么吗,是希望。‟ 这是精神病人说的。

所以,思考就怎样,不思考又怎样,思考成了精神病又怎样。当有些现象,用已有的科学知识都不能解释的话,那么对于身下的那些解释,不要看表面是否荒谬或者离奇,都要去学会尊重。

像精神病人学习远比学习雷锋来的迫切

一句著名的玩笑,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谁说不是人人都是精神病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偏执的地方,每个人对事物也应该有自己的看法,正常人的标准,没人能界定,真实的界限也一样。

那体验世界是不是放弃主观意识去感受别人。

一个精神病人答,远不止,不带主观意识不是超脱,是淡漠。境界还差得远。想看真正的世界,是要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是不是有点晕?那就去看看这本书吧。作者,高铭。只是不要太痴迷也不要太抗拒。要理解作者真正想告诉我们的东西。

很喜欢一个精神病人告诉作者的一句话,是约翰福音第九章二十五节最后一句。He answered and said ,whether he be a sinner or no.i konw not :noe thing i know,that Wheras i was blind, now i see 从前我是瞎的,如今我看得见

从书中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精神病患者的世界,那个特殊的人群也确确实实带着特殊的思想,同时它们也不特殊,只不过我们无法理解。也许它们才是真实,才是真理,我们所自以为是只是我们这个小世界。

苹果的味道”:也许这篇故事是和真实的世界相结合的,苹果的味道,不知道苹果的味道,也许你会说,苹果的味道不就是或酸或甜吗?你是否已经忘了自己是怎样的了?感觉自己有点无厘头,其实活在当下,很多人都在说迷失了自我。“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如此?为什么这样做?”这样的话出现了不只是一次两次,无论是我还是听朋友说。记得我是一名高中生时,我告诉自己要奋斗,奋斗着去过更好的生活。嗯,很简单,让生活更美好。但是当我慢慢地接触了更多,我们所追求的是什么?物质?精神?还是?好像跑题了。一个问题“你是否真的知道苹果的味道?”也许我知道我感受到的,但我还不敢说我知道,就想上一篇一样我不知道自己感受到的是否就是真正所存在的。看到这篇故事,我真的对这个患者的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篇5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精神病”是精神上的另一个境界 在以往,我只知道精神病是一种病,精神病人他们生病,该吃药,他们精神错乱,具有伤害性,所以要被关起来,至于他们病在哪儿我不知道。可看完这本书,我也会怀疑他们真的是精神病人吗?在作者和精神病人交流时他们的思维逻辑都非常好,而且有的精神病人就像是天才,懂得专家才懂得的知识,甚至是专家还未想透的问题;有的精神病人他们想过的问题,我都会觉得是属于未来理论或者某领域的技术(当然这些精神病里面不包括有幻想症或者沉默之类的病人,指的是那些勇于和作者侃侃而谈自己的精神思维的病人)。

所以我最后想了想我觉得以后我再说道精神病人时,我不能再说他们病了,只能说他们是在精神上开发了另一种精神境界,这个境界我们没有想过或者无法理解的一个精神层面。可能是因为我们无法理解,所以我们统称他们为“精神病”。就像我们经常和朋友开玩笑说:“你神经病啊”,这肯定是我们朋友开了一个与你精神境界不相符的玩笑或者说了一些你精神境界所不融合的话,至少我是这样子的。对于精神病人的世界你不能说他们错了,就像书里所写的几个患者在我看来他们的理论的极其正确的。

在书中的那么多的患者,他们的精神境界很明显不是和我们是在一个层次,思维的空间、超级进化论、关于生化的问题以及时间的尽头、黑洞的消失等等这些,在我看来这可不是我们正常有的精神世界,我甚至是怀疑只要有专业人士或者专家对他们的这些言论进行研究会不会是真的?他们就像是一个科学怪咖的感觉,因为他们说的比现有科学的研究解释更为合理更为深入。

不过在精神方面来说,虽然他们的精神境界和我们没有共通之处。可是我觉得的,他们与他们之间确有很多共通之处(指的是精神病和精神病之间)。怎么说呢?应该说固执,也许说执着更合适,当然我说的这些也针对可以侃侃而谈的“精神病天才”,因为他们带给我的精神境界挺让我惊讶的,而对于有自闭症的精神病或者幻听、妄想之类的精神病,也许是他们的心灵之门还没打开吧,我还没看到他们的精神境界。现在话说回来,对于那些执着的精神病人,为什么说执

着会更合适呢?因为他们是在自己所感兴趣或者研究的领域给逼疯的,太执着了,太深入研究了,最后也是研究的太忘我了,与现实该有的思想格格不入,于是周围的人不懂他了,听不懂他说的了,而他也觉得周围的人太肤浅了,为什么就看不透这么简单的事,于是两个不同的精神面发生碰撞,而我们这些“正常人”所处的精神面是相同的,也许是因为人数庞大,所以觉得精神病所处的那个精神层面是属于神经错乱,有精神病的,所以他周围的人觉得是他疯了,该吃药了。我在想要是将一群这样的相同精神境界的神经病聚集在一起,精神境界相同,会不会产生一群科学怪咖?当然更有的可能是,会产生一群更为严重神经病。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推荐阅读:

咱班的数学天才小学作文05-29

上一篇:护理专业的就业形势调查报告下一篇: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