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选4篇)

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用分式表示现实情景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2)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3)了解分母不为零时分式有意义,能确定使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4)通过分数和分式的对比学习,体会类比等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教学难点】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生活情境:设计游戏 :请你从写有“整式”:2,3,s,a,x+y,t-2,的六张卡片任选其中的两张,分别运用“+、-、×、÷”四种运算,合成几个新的代数式。学生活动然后让学生说出几种结果,判断那些是整式,那么剩下的是什么呢?(教师板书:分式)二.学生讨论:

(1)这些式子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类似吗(2)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点?

与分数比较(1)形式:与分数一样,分式也是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组成。(2)内容: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是整数,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整式。(3)要求: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字母;分子中可以含字母,也 可 以不含分母。

三、教师让学生读分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B都表示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为分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为分式的分母

注意:分式是不同于整式的另一类有理式,且分母中含有字母是分式的一大特点。有理式 :整式和分式

四、练: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分式?

m m1,x8a325a2b2xy,,x625x2y

五、探究: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填表然后探究下面的问题。问题1: 分式在什么条件下有意义? 问题2

分式在什么条件下值为0?

学生讨论:总结:问题一:分式中B≠0时,分式有意义; 问题二:分式的值要为0,需满足的条件是:分子的值等于0且分母值不为0.

六、练习:

1、填空:(1)当x_____时,分式x值为0x11(3)当b_____时,分式无意义53b(2)当x_____时,分式2有意义 3x

(4)当x、y满足关系______时,分式xy有意义 x_y2、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有意义? x2 2 x2_

43、已知分式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零? x

2七、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请与同伴交流.【课后作业】

必做:课本第93页

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2

一、对课题及内容的反思

我们在七年级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时学习了整式:整式是单项式与多项式的统称。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分式的概念应该是相对于整式来说的,但是如果按照书上的说法难免让学生觉得:整式都可以写成分式的形式,那么所有的整式都是分式,整式就是分式的一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应该采用这种分式概念的定义: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如果分母中含有字母,式子 就叫做分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采用分式的这种定义,学生就能很好地把握分式的特点,把它与七年级学习的整式的概念区别开。我们作为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完全奉教材为“圣旨”,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更能理解什么、更容易掌握什么、怎么说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接受,尤其是课题。为了更好地教学,我们都应该好好地进行反思。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上这节课时,可以从分数的概念类比出分式的概念,这样学生更好比较记忆,找出他们的异同。在提出了分式的概念后,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式子,让学生判断是否为分式,或者让学生自己举出几个分式的例子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且让学生从练习中把握好分式概念中重要的两点:

1、分母中含有字母.

2、如同分数一样,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

在讲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同样可以先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类比得出,再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语言、措辞、以及适当的问题和教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除了自己设置问题外,还要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和时间。

三、对学生课堂练习及作业的反思

课堂练习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老师需要在课堂中及时发现并解决好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书上课堂练习的题型有两种,一种是连线题,一种是填空题。我发现学生连线题都做得很好,但是填空题有些错误。比如 部分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时我们应该让他们回想分式的基本性质,引导、提示他们观察分式分母间的联系:1-x=-(x-1),这样观察得出,由等式左边到右边需要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1,这样题目的突破口找到了,题目也就不难解决了。

分式及基本性质训练题 篇3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分式的分子中一定含有字母

(B)、当B=0时,分式 无意义

(C)、当A=0时、分式 的值为0(A、B为整式)

(D)、分数一定是分式

2、下列约分正确的是( )

(A)、 (B)、 (C)、 (D)、

3、在一段坡路,小明骑自行车上坡的速度为每小时V1千米,下坡时的速度为每小时V2千米,则他在这段路上、下坡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

(A)、 千米(B)、 千米(C) 千米(D)无法确定

4、加工一批零件,甲、乙两人合做需要a小时完成,甲单独完成需b小时, 则乙单独完成需要________小时.

5、某厂去年的产值是m万元,今年的产值是n万元(m

6、已知梯形的面积为S,上底为a,下底为b,则高为 ________。

7、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a= .

8、要配制一种盐水,将m克盐完全溶解于n克水后仍然达不到所需的含盐量,又加入5克盐完全溶解后才符合要求.请问:要配制的盐水的含盐量是多少?

9、已知分式 的值为零,求x的值.

10、已知a+ =6,求 的值.

11、已知3x-4y-z=0,2x+y-8z=0,求 的值

12、若分式 的值为零,则 ;

13、若 ,则 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14、一货轮行驶在A、B两码头之间,已知货轮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a千米/小时) 保持不变,水流速度是3千米/小时,请用代数式表示出轮船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15、已知 ,试求 的值;

16、已知 ,x取哪些值时,

(1)y的值是正数? (2)y的值是负数?

(3)y的值等于零? (4)分式无意义?

17、⑴分式 的值能等于0吗?请说明理由.

⑵一个值不为0的分式,字母 的取值范围是 ,若分子为 ,你能写出一个符合上面条件的分式吗?试试看.

18、某区组织了一次八年级人与自然知识竞赛,在这次竞赛中,甲学校有a名学生参加,总得分为m,乙学校参加的学生比甲学校参加的学生多b人,乙学校总得分比甲学校的3倍少21,求甲、乙两个学校的平均分分别是多少?

初二数学分式基本性质说课稿 篇4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分式概念、掌握分式有意义,值为0的条件。因为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整式及因式分解的基础上,又一代数学习的基本内容,是小学所学分数的延伸和扩展,而学好本节课,为今后继续学习分式、函数、方程等知识作好铺垫,特别是对“分式有无意义的讨论”为以后学习反比例函数作了铺垫。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整体设计,关系到学生发展的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预设教学目标时,我力求准确。依据新课程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3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的过程,从而了解分式概念,学会判别分式何时有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代数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分式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及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代数学习的一些常用方法:类比转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创造,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分式概念是《分式》这一章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因此我把理解分式的概念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存在着这样的障碍:不善于概括数学材料、缺乏对字母及其他数学符号用于运算的能力,所以判定分式有意义、分式的值为0时的条件,自然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而部分学生容易忽视分式的.分母值不能为0这个条件,因此我认为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是通过类比分数的意义,加强对分式分母值不能为0的理解。

一、教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由于我校八年级学生,基础比较扎实,学习能力较强。通过小学分数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分数的相关知识。学生可能会用学习分数的思维去认识、理解分式。但是分式的分母不再是具体的数,而是抽象的含字母的整式,会随着字母的取值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帮助学生确实掌握所学内容,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设置了巩固性练习,对于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将作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及变式处理。

2、教学方法:

针对本班学生情况,为了适合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引导――发现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维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全面地掌握分式的意义,体会到数学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对学习数学充满信心。为了提高课堂效果,适当的辅以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3、学法指导

观察、概括、总结、归纳、类比、联想是学法指导的重点。

在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在活动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体会用类比的方法,扩展知识的过程,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归纳,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学习知识,从而达到“学会”和“会学”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考虑到如何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坚持以知识为载体,思维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设计原则,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为以下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为了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掌握和运用数学,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一道有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捐款的事例,并设置了6个问题。从学生熟悉的整式及其运算入手,引导学生从旧知中去发现分式,找到新知的“生长点”和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更好地进行分式概念的建构活动。落实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的发现,在第二个环节“类比联想形成概念”

我将采用“议一议”的方式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新式子的特征,类比分数,合理联想。从而使学生水到渠成地概括出分式的概念及一般表示形式。

第三环节“指导运用巩固概念”

通过小组内互举例子,互说判定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强化分式概念,并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因分数负迁移所造成的认知障碍,注意辨析与的本质区别和不是分式的问题,指出判断一个代数式是不是分式,不是决定于这个式子里是否含分数线,关键要看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最后指出“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同时还让学生明白:分数线具有(1)表示括号;(2)表示除号双重意义。

到此学生对分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并不完整。接下来如何识别分式有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探究学习的好素材。课本中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直接给出的,而我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往往忽视这个条件或是对分母整体不为零认识模糊,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我在第四环节“循序渐进再探新知”创设了以下活动供学生自主探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首先是组织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表格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分式中的字母赋值,将“代数化”了的分式还原为他们熟悉的分数。通过填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现将会有差异,此时正是倾听与交流的好时机,通过互相说服和推广,他们最终会达成共识:分式的值与字母取值有关,分式并不都有意义。继而引导学生通过再次类比分数,将陌生问题向熟悉问题转化,自主得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建立完整的分式概念,同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我抓住这一契机,给出:

(2)、概括分式在什么条件下有意义(对一般表达式里的分母B作出取值限定:B不能等于零)为了能让学生对刚获得的新知识进行最基本的应用,在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例题1是一个有关分式求值及判别分式何时有意义的问题,比较简单,可以由学生在自主完成的基础上同桌交流,然后师生评述,使全体学生特别是学有困难的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获得成功感。

我又顺水推舟,再给出以下分式,让学生讨论,(实践练习1):当x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你知道吗?(采用组内合作然后组间抢答的形式。)(1)、(2)、(3)、接下来,我又乘胜追击,问学生:(变式练习):那么以上各分式,当取什么值时,分式无意义?

上一篇:四问延迟退休下一篇:董存瑞观后感3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