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后感1500字优秀(共10篇)
我一直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读后才知道在西方这是一本严肃的成人读物,他影响过无数卓越人物的成长。本书以日记体的形式记述了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在学校、在家里,以及其他地方所经历的事,让读者感受到师生、亲人、朋友,乃至全世界的人之间的爱和尊重。
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我认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比分数重要,比分数急迫的就是爱的教育。一个充满爱的校园,一间行走着爱的教室,一个沉浸在爱中的家庭,不管它在哪个角落,不管它是贫穷还是富裕,那一定是人间天堂,是一个连神仙都向往的地方。《爱的教育》这本书就是铺就我们走向这个地方的路,也是照亮这条路上的灯。现在就让我洗净双手,擦亮双眼,端坐桌前,敞开心扉,用笔和大家诉说这本书的美好。
本书中的主人公安利柯就读于巴列迪学校,当安利柯班转来一个新同学,老师从介绍新同学的家乡风光、风土人情、卓越人物等方面让大家认识这个孩子,并让大家拥抱新同学以示欢迎,号召大家让这位同学看到:“一个意大利孩子,不管他走到哪所学校,都能找到亲如兄弟的朋友。”一个看似平常的举动,让我感受到老师对新同学真诚的关心和爱戴,他是真的把班级当成了家庭,他就是这个家的父亲,他在用他博大的胸怀关注着每个人的成长。
已是四年级学生的安利柯,他的二年级的老师依然会风尘仆仆地去家里看望他,询问他的学习情况、身体情况,临走还对他千叮咛万嘱咐,以后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这位老师甚至放学后在校门口等着他,检查他的作业本……我被这位老师深深地感动着:她教的升了班的学生怎么那么像她出嫁的女儿,虽然已离开家,可妈妈还忍不住关心她,照顾她。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得了严重的病也不忍心离开教室,离开孩子们,直到最后生命垂危时还到教过的孩子家里一一道别。这位老师拿生命来爱着学生,我不懂她的动力来自哪里,只觉得震惊。在她去世后,全校大部分师生和不少学生家长自发地为她送行。我心里有一种酸酸的痛,我多么希望时间能倒流,让这位可怜又可敬的老师长命百岁,让她多影响一些人,多感动一些人。
安利柯的父母也是了不起的人,他们和孩子一起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安利柯的妈妈带着孩子去资助报纸上写的贫穷的女人;带着孩子去看望和他们没有关系的受伤的老人。她要去残疾儿童学校为门房的孩子办理入学的事情,却不让想跟着去的安利柯同行。原因是她认为把一个健康的孩子带到残疾人面前是一件残忍的事情,会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到自己的不幸。面对儿子的失去母亲的同学卡罗纳,她推开想和她拥抱的安利柯。原因是怕站在一旁的卡罗纳触景生情,伤心难过……安利柯的父亲鼓励孩子经常邀请同学们节假日到家里玩儿,让儿子和大家建立起同学之间的友谊。父亲还鼓励儿子和冒着生命危险救人的消防队队长罗宾诺握手,并要儿子牢牢记住那天的事情。这都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真是心里装着他人的一种大爱。我们都知道,身教胜于言教,这样的父母亲怎么可能带不出出类拔萃的儿子?
而在这渺小而单纯的心中,我感触最深的是《精神讲话》。
故事是写男孩马可尔家里很穷,为了还债,他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可是不久,她和家里失去了联系。马可尔决定独自去找妈妈,开始了万里寻母的艰难历程……
在路上,马可尔经历了一切酸甜苦辣:船上的颠簸使他站不起来;疾病的煎熬使他痛苦不堪……但是,一路走来,有许多人给了他爱:酒吧老板的一点路费;船长请的一顿午餐;以及所有的人,都给予了他一份渺小的爱。而正是这不起眼的水滴,一点一点,汇成了小溪,汇成了江河,滋润着“心”的沙漠……
最后等到的,不一定是完美。当马可尔气喘吁吁地来到一家医院时,他见到了妈妈苍白的嘴唇,憔悴的面容,以及那忧伤的眼睛妈妈得了重病!最后,马可尔用爱滋润了母亲干枯的心,手术很成功,妈妈终于得救了。医生语重心长地说:“我什么都没有做,是马可尔救了自己的母亲啊。”
《爱的教育》里有各种故事:简短的日记、每月故事、爸爸妈妈的留言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萨丁岛的少年鼓手》了,里面讲述了一个14岁的鼓手在库斯托扎战斗中,不顾个人的安危,去请求救援的故事。
他只是一名鼓手,却承载着60位士兵的生命。他只是一个孩子,却肩负着整个步兵团的生死存亡。故事的结局让人潸然泪下:鼓手的情报及时,意大利在这场战争中胜利了。但他那有力的双腿却因为在中弹后还拼命前行,导致炎症加重,只能截肢。
即使从此不能再走路,少年依然觉得骄傲。
这个少年是真正的勇士,为了国家的存亡,不顾个人安危。这些天,一直听爸爸妈妈在讲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进展,看着那些医护人员全副武装在救治患者,内心很感动,他们也是英雄。虽然没有库斯托扎战斗中的枪林弹雨,但他们就在病毒触手可及的地方。爸爸说目前还没有药物可以医治,那医生们万一感染了,得多危险呀!可即使危险,他们也毫不退缩。他们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救死扶伤。妈妈说我们只要待在家里,就是对疫情最好的帮助。可是我总觉得还不够,我要努力学习,锻炼身体,让自己更强大,在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也能成为“撒丁岛的少年鼓手”。
英雄行,爱国情。一场疫情让我们心连心,架起爱的桥梁,真希望白衣天使们就是普通人,能回家吃团圆饭,在新年钟声敲响时与父母拥抱。
根据这个思路,我开始思考如何在工作中时常找到正能量的、可以发挥作用的东西,以推动决策过程的良性运转。我等大多数人都不是精英,但总可以从精英大鳄身上学到些什么。回想大学三年级读的《乔布斯传》(当时很不厚道,我承认就为了蹭逝者热度),讲他在“电梯里缔造的神话”。这位创新天才,也许并不是一个适合合作的好伙伴,他那与才华配套的脾气却反而令人叹服。身为精英和“团队领袖”,他无疑是个工作狂,曾夸张到在坐电梯时随时和同乘的下属讨论工作细节,甚至在这样的场合决定开除业绩不佳的高管。我们会忘记乔帮主的学历并不高(事实证明历史上有低学历的人也能当上hin伟大的leader,这个不能说太细),只从举手投足之间明白,有些大神之所以脱颖而出人生开挂,正是出于ta随时准备好提供新创意、投入新目标的这种精神,或者说,是努力造就了ta超凡的气质。这种气质,是远非一个严格割裂工作和生活的人能够企及的境界。一次和同届入职的其他同事聊天,有位同事就抛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认为我们应该敬业,但不代表一天24h精神紧绷,重要的是工作期间100%地投入,暂停手里工作之前小小地总结一下今天,作为上下班之间的平滑过渡。
Ray同样在后面的叙述中不止一次提到“二八法则”,也叫“帕累托定律”。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由于有经济学家指出“20%拥有世界上80%的财富”。事实上,工作中占据我们80%时间的事或许并不如另外的20%重要,最该宝贝的也是最顶端最重要的20%,它甚至决定着一个人/企业/行业的未来。于是对于每个个体而言,可能最为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而非平台的优势/专长,作为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突破点。有的人是天生的雄辩家,有的人精通数学计算,也有的人最享受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和研讨……总之,诸如此类让你从无聊的工作中找到快乐和自豪感的事物,或许还占不到所有技能点的20%,但只要用100%的信心和努力保持这种优势,就足以让你或多或少感受到办事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心情也跟着晴朗了。
说到这里,你我也许都会问:职场毕竟是现实而残酷的,容不得太多的“扬长避短”,快乐和痛苦之间也近乎二八开,焦虑成了人们的主旋律。越是忙得团团转节奏反而越乱,那到底该如何?
《红岩》这本书读了有几次了。我第一次读这本书记得是在我上小学五年级的那个初夏,开始了。在周围一片停课闹革命的喧嚣声中,我静心在家找书读,在几乎所有书本都被打成大毒草的当时,为了找到被父母封存的这本书,我光脚攀爬上了阁楼,不小心踩断了瓷制衣挂钩,付出了脚后跟被划出小嘴巴一样大口子的代价。草草地自我包扎一下就如饥似渴地一下子通读了一遍,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反复通读了其中的重点章节。江姐、许云峰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经过作者的精心刻画,都活灵活现地以各自的形貌出现在我面前。《红岩》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共产主义,认识了什么人称得上共产党员,什么叫理想、信念。如果说我后来之所以能够成为共产党员,《红岩》这本书是我的第一本启蒙教材。最近,特别是在十一长假里,有闲静下心来又重读《红岩》这本书,获得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收获。想拿出来,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和分享:
江姐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她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江姐被捕后,特务们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他们把粗长的竹签钉入了江姐的指甲缝间,那严刑逼供的情景,时时展现在我的脑海中:“……‘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没有回答。铁锤高高举起。墙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阴影。‘钉!’人们仿佛看见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尖,血水飞溅……”,敌人对江姐进行的一次又一次的这样的严刑逼供,没有让她屈服,却更坚定了她对革命的信念。在就义前,她从容地与战友们一一告别,亲吻“监狱之花”,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痕,而后从容走向刑场。庄严地实践了自己的无比高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也是她留给我们的绝句。
许云峰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另一个主要人物形象。他沉着机智、视死如归的精神令人震撼:1949年11月26日下午,解放的隆隆炮声由远至近了,解放军先头部队的两个营已经到达重庆近郊南温泉,距离歌乐山只有几十公里。阳光即将照进白公馆集中营。
此时,特务头子徐鹏飞出现在关押许云峰的地窖门口,阴暗潮湿的地窖深处,堆着一堆霉烂的稻草,一个半倚半坐的衰弱的人,正侧身靠着墙角一动也不动。徐鹏飞上前两步,不慌不忙地拿下手巾,用十分平和的声音招呼道:
“我特地来告诉许先生一件好消息。”
徐鹏飞笑了笑:“事实完全如许先生过去预料的那样发展。国民党已经逃不脱毁灭的命运。但是”,徐鹏飞用十分平和的声音,又缓缓说道:“还有一点小消息,我也不想隐瞒。”徐鹏飞再次露出奸笑,端详着许云峰满怀信心的脸。“你们的胜利就在眼前,可是看不见自己的胜利,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我不知道此时此地,许先生到了末日,是什么心情?”
许云峰挺身坐直了身子,沉重的脚镣碰在岩石上,铛啷地响了。看惯黑暗的目光,在昏黄电灯下看清了徐鹏飞恶毒的笑脸。久不说话的嘴巴无动于衷地笑了笑。“这点,我完全可以奉告。我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受尽旧社会的折磨、迫害,终于选择了革命的道路,变成使反动派害怕的人,回忆走过的道路,我感到自豪。我已看见了无产阶级在中国的胜利,我感到满足。风卷残云般的革命浪潮,证明我个人的理想和全国人民的要求完全相同,我感到无穷的力量。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这就是我此时此地的心情。”
许云峰不屑再讲下去。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
“同志们,听吧!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人民解放了,人民胜利了,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愧!”在这样的呐喊中,300多位烈士倒在国民党政权在溃败前夕实行疯狂的大屠杀中,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红岩精神。邓颖超同志在1985年重回重庆时,激动地写道:“红岩精神,永放光芒。”的红岩图片展览,在全国引起空前轰动,参观者络绎不绝。人们无不为红岩精神所吸引,所感动,所激励,所振奋。
什么是红岩精神呢?我个人的感悟:主要有两点:1、红岩精神是中华民族昂奋达观、坚忍不拔、弃旧图新、勇于奉献精神的升华。2、红岩精神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伟大民族气节的集中体现,是对人生最大的理性认识。在渣滓洞、白公馆监狱这个特殊的战场上,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伟大斗争精神和高尚的气节,是红岩精神中最珍贵最主要的内容。烈火中永生是红岩精神最突出的本质,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丰富的生命意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动教材。
在我们大力发展经济,向高度物质文明社会迈进的今天,如何弘扬红岩精神呢?我个人的感悟有以下五条:
一、弘扬红岩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抗战时期的国统区,政治环境十分险恶,但无论条件多么艰险,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都矢志不渝地坚持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无所畏惧地为远大理想而英勇斗争。英烈们面对金钱地位的引诱不动心,面对严酷的刑罚不屈服,面对死亡做到了脸不变色心不跳。这是为什么?正是因为在他们心中有一种对共产主义无比坚定的信仰——人活着就是要为人民谋利益,为社会作贡献,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今天,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在建设凉城和谐社区进程中,无论是发展顺利的时候,还是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同样都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二、弘扬红岩精神,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与党在革命时期培育形成的其它革命精神一样,红岩精神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的鲜活展现,具有理论上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用马列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共产党人的崇高政治追求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有机融合的结晶,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弘扬红岩精神,就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做一名深受社区居民群众欢迎的党员干部。
三、弘扬红岩精神,就是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节操。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敌人的监牢里,在恐怖的环境中,忍受着酷刑折磨,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操守,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表现出了对党忠贞不二的情操,为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共产党员本色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弘扬红岩精神,就是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高尚节操,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自省、自警、自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到“出淤泥而不染”,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生活方式的侵蚀,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四、弘扬红岩精神,就是要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红岩精神的实质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精神风范中最基本、最本质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白公馆的墙上镌刻着解放前夕狱中共产党员向党组织的最后寄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严格进行整党整风等。可见革命先烈在最后时刻也没有忘记党的作风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遵从先烈的嘱托,切实加强执政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应该自觉遵循胡锦涛同志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各项要求。既要加强学习,苦练内功,进一步提高领导能力,又要注重成效,狠抓落实,进一步确保政令畅通;既要勤政为民,求真务实,进一步密切党群干部关系,又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进一步维护社会公平公正;既要顾全大局,维护团结,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环境,又要洁身自好,谨言慎行,进一步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性。要自觉置身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置于法制的约束之下,知荣明辱,文明礼貌,做文明人、办文明事、说文明话,绝不能庸俗无畏、霸气十足,真正树立起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用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的好转。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敬业奉献精神,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努力成为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守纪律的好党员、好干部。
这是一本理论多于操作技巧的书。作者是一位蒙氏幼儿园的园长,曾经作过大量关于蒙氏育儿的演讲,后将演讲稿系统整理成此书。书中主要宣讲蒙氏育儿理论,一些具体事例也仅是作为论据,数量并不多。虽然很好的解释了诸如孩子重复简单行为的原因、不顺从的原因、背唐诗对智力的作用等,但整体来说偏重于理论。如果说这本书是个引子的话,后续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东西才是正文,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啊。正如此书对一些蒙氏育儿原则的看法所说的,将这些原则熟记于心也是不顶用的,即使受过三年正式蒙氏育儿培训的老师实际操作起来也不一定到位。
这是一本彻底颠覆传统育儿观的书。自己还是孤陋寡闻,以前听说过蒙氏育儿,但从没有专门了解过,以为也是亲子教育、鼓励教育、使用新颖教具之类,看了之后才发现是一套系统理论,并且是颠覆性的。朋友的孩子也有上蒙氏幼儿园的,前天专门问了一下,朋友对此也不清楚,看来是伪蒙氏班,因为书中说这绝对需要家长全力配合的。先摘录归纳几点蒙氏理论(大意,书不在手边):1。现在正常的大人已很少见,正常的孩子就更少见了,正常的孩子应该是沉静而安详的。2。正常的孩子是有个性的,平常所认为的调皮淘气就有个性就聪明是完全错误的,有个性应该是具有想象力、有创造性的思想。3。孩子不是大人教出来的,是孩子按照自己的“精神密码”自行发展的,大人只不过是这个过程中的观察者、提醒者和环境(氛围)保护者。4。孩子的“精神密码”只有自己才能掌握,通过一个个不同的“敏感期”去探索掌握事物的规律并遵循它,大人的说教、约束、强加的是非判断是一种干扰,甚至可能中断孩子某一方面的发展。5。通常大人对孩子的爱主要反映在物质方面,并自觉不自觉地以大人的方便来开展教育(如不让孩子自己吃饭,怕摔东西,觉得孩子懒不愿抱等),应该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因爱而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最大限度满足孩子的需要,不受干扰地发展。6。通常所认为孩子喜欢编故事(不是指说谎,就是指编故事)是有想象力的表现,实际上恰恰是有问题,原因是孩子某些方面需求未被满足,发展被打扰中断,只能沉浸在编故事中,实际独立能力较差……我这只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你所想不到理论还有更多。我现在犹豫不决的状态,对照蒙氏理论,属于儿时没有发展好,对事物把握性差,判断不够果断,是不正常成人。把孩子培养成正常人,处在不正常人的包围之中,也够玄的啊,呵呵。
这是一本实践它需付出巨大努力的书。虽然目前这本书我不能完全接受,但我认为它有一套能自圆其说的理论,能给人不少启迪,还是一本不错的书,至少解释了我许多疑惑,如孩子为什么重复简单动作、为什么不愿走路非让大人抱、为什么突然会应用很久以前提到的概念、为什么会不专注等等,而且让我探究到孩子的一些心理,丰富了认识孩子的角度。研读中,我将书中一些观点和事例念给室友听(不过他还没孩子),他基本上不赞成或觉得难以实施。我认为实施蒙氏理论需要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是如何让全家人认可并积极配合,再是如何减少社会环境的干扰,三是如何认识并克服自己不适当的习惯性意识和行为,四是如何认识自由和溺爱、放纵的关系和把握尺度。最关键的是要找一些蒙氏教育技巧,这本书只有理论啊!比如,作者的幼儿园规定干扰其他孩子工作(她们把操作教具称为工作)的行为必须严格禁止。老师们是如何“严格”呢,比如一个孩子干扰另一个孩子工作,老师就对这个孩子客气地说我们去玩别的吧,呵呵。给孩子以自由同时,大人并没有得到自由,而是责任和任务更大了。你要尽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要作为一个细致的观察者,要掌握何时给予提示而不是干扰,要知道如何保护孩子发展的环境,要不怕孩子带来的麻烦,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抵御自己的虚荣心,要坦然面对聪明孩子好孩子的普遍标准对孩子的不利评价,要耐心等待孩子成就的出现(没有背唐诗那样立竿见影的效果),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至少到孩子6岁……总之,你所付出的努力会比大包大揽时更多。
有这么大困难吗,如果真正按此书的理论实施,我想是这样的。所以,我打算先搞个拿来主义,选取尽可能站在孩子角度看问题、尽可能给孩子自己动手的自由等,并再找一些蒙氏育儿技巧的书,提高实际操作性,逐渐丰富,逐步实施吧。
一个“爱”字聚集了千万种语言,心中有爱的人才会在人生道路上扎深脚步,步步走向美好的前方。在《爱的教育》中,记录了母亲写的信,父亲写的信和姐姐写的信,都是对安利柯的教育,可以说是爱的教育。它们都是出自于对亲人的那种关心,那种呵护,我们称之为亲情。
在学校中,发生过许多帮助别人的事。有保护同学的,有看望老师的,还有朋友之间相互安慰、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这都出自于内心深处的那种正义之感,关心之情,对老师同学的爱,我们称之为师生情。
只有在我们心中有情有爱,我们才会有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心。也许你帮助别人没有得到回报,也许你关心别人没有受过感谢,但这都是有意义的。因为海塞曾说过“我们整个一生,每做一件善事,每怀有一个勇敢的想法,每表示一次爱,都是在通往圣贤的路上,前进一步。”让我们去帮助别人吧!让我们去爱别人吧!如果你今天帮助了成千上万的人,那麽,明天当你有困难时,将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帮你。
黑柳彻子笔下的孩子们是幸福的,巴学园宽松的学习氛围令今天的孩子们无比向往,小林宗作校长的育人之道也令人们无比敬佩,这一切似乎让人望尘莫及,然而这些都发自每个人的内心,今天的我们无需装扮只需随心而行。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黑柳彻子(小豆豆)上小学时段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她因为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一所用电车当教室的学校,午饭时刻总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在小林宗作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直被人认为“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让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先生曾经一句“你真是一个好孩子”的鼓励话语,让小豆豆铭记一生。
作者在后记中写到:“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有个性的人。”这也正是小林先生的教育方针,面对淘气的小豆豆,他可以与孩子进行4个小时的对话,面对先天患有侏儒症的高桥君,先生特意为他设计一场运动会,让孩子每次都取得胜利,赢得自信。巴学园的这些孩子是幸福的,他们犹如一株株小树苗,沐浴着先生身上散发出的温暖的阳光,茁壮地成长着。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降临在人间的那一刻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善良的,至于后来成为了什么样的人,那是后天因素所决定的。也正如一个班上的几十个孩子一样,有的将来成为了国之栋梁,有的只是普通的老百姓,但曾经的他们享受的教育是平等的,只是在某一环节上出现了异样。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就是培养大写的人,人字一撇一捺,易写不易做,一撇是才能,一捺是道德。教育其实也是人类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我们就是那一个又一个的摇动者、推动者、唤醒者。
时间又将我带到了那次校歌大赛的节目现场:一个身穿红色燕尾服的大个子男生认真地指挥着我们的节目,初秋的阳光洒落在他的肩头,映着他那黝黑的皮肤,帅极了。他是我们班个子最高、力气最大、同时也是心肠最软的一个男孩,平日里他也不爱学习,班上的活动他从不参加。一节课上了,当我大步跨进教室门时,他正站在讲台上指挥着大家唱歌,当然当时我也没有打断他们,等到他们唱完时,我看到了他一脸的恐慌,当同学们异口同声告诉我让宇来当这次的指挥的时候,我迟疑了几秒,不知为什么脑海中闪现出的只是他平时的顽皮,似乎一点也不信任他的能力,但最终我还是答应了大家的请求,那一瞬间,他紧张的面容舒展了许多,在接下来的排练中,他总是那么认真,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颁奖那天,他自信地笑了,那种笑容,我很少在教室里看到,那一刻起,我们大家对宇也有了新的认识,后来我发现还有很多优点,他喜欢唱歌,并且唱的特别好,每次班上要表演节目,宇的歌声总是少不了的,每次他都是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上台下台,就这样他成为了我们心目中的歌星,毕业典礼上,他唱的如痴如醉,他用歌声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感激之情。
有人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感激。
读着这黑柳彻子的文字,我的眼睛湿润了,同时我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每个孩子天生就是一个天使,只是慢慢的被世俗所污染。每个孩子都没有选择出生的权利,然而每一个父母都是疼爱自己孩子的,无论孩子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他们都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受到平等的教育。小豆豆是幸福的,她有一对最好的父母,她还遇到了一生中最好的老师———小林先生,他给了她最适宜的土壤,同时他也用心地呵护着这份土壤,直到巴学园在战争中被毁灭的那一刻。
记得,在青春年少时,时常都会看到或是遇到,一个大胆点的女生质问某个低垂着头的男生说,你爱我什么?往往此时,那个男生便不无羞涩地揉搓着手,什么也答不上来,抑或是说,我爱你什么什么的。但在如今的我看来,那似乎的确是一个误区。
爱,与快乐与幸福一样,只是一种感觉。说不上来,或是慌不择路的回答,并不意味着不爱,不是真爱。人的思维分为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如果爱都可以理性的分析了的话,那么还是爱吗?
当今社会,不少人都在对爱作理性的分析,都在以一大堆的条件来权衡爱或者是不爱,爱的好处与不利。然而,我们却不得不尴尬地发现,这样的以条件来论爱与否的事,原本以为光鲜的幸福,却大多经不住婚姻的生活的考验。离婚,出轨,或是冷寂,都是其不可退避的写真。那么,此时,我们便不得不再回过头来沉思:爱,是什么呢?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有时想想,也不无道理。漫长的婚姻生活,幸许更是诸多追求爱情的人所期望的爱情的归宿,但却不得不去面对,赤裸裸的相对后那完全消失神密感的乏味,那觉得你就是我的人后情绪无忌地渲泄的苍白,那根本不去考虑是否会伤害到对方的骄横,那锅碗瓢盆交响曲所带来的一切的烦躁与责难。
女人们常说,如果爱我,那么就得无时不刻地把我宠着,越是宠,那么就证明你越是爱我,而真正的爱就是你得无条件地服从,做一切我想让你做的事,我喜欢的事。她们也常常说,男人真不是好东西,谈恋爱时对你好得很,结了婚就把你不当回事了。其实,这样说的女人,往往都是太自我,只注重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太在意别人的感受。故而,长此以往,自己的恋爱以及婚姻出了问题,她都弄不清原因在哪里,而只是一味地责怪男人。这在女人中,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广泛的现象,也是一种缺乏自省与明智的结果。
女人总是喜欢被人宠,而男人即便是不乐意也只得学会去迎合,讨她的欢心,哪怕再笨拙,不然就极可能因此中断交往而失去她。所以,当有的女人大骂男人婚前是条哈巴狗婚后是条大灰狼时,我觉得她是悲哀的,同时显现出自己的`愚钝。因为她不知道,越是这样男人就越是避之不及。
究其根底,女人到底是以感性为突出特征,喜欢以自己看到的表象的东西所左右,而不是太在意感情的或是事物的本质。鲜花,礼物,西餐,浪漫的求爱,狂烈的求婚,是她们无时不刻的期盼,可以令其虚荣心得到无以复加的膨胀。而此时,这也成了她们权衡男人对其爱与不爱,爱得深与不深最有力的依据。
那么,这是爱吗?爱的形式,怎么可能就此代表爱的本质?所以很多年来,我一直不赞同那种迎合式的讨好式的爱的形式。两人喜欢,继而爱,虽说大多数是男人占主动,但也不能说爱就是这么经营,这么一辈子风雨无改的下去,而忽视掉那个哪怕是自己深爱或是深爱自己的男人最为真实的感受与想法。虽然,有的男人能够做到,哪怕是自己时常感到不无委屈,也仍然以一副极为忠实的“家庭妇男”的形象展现在她面前,让她感到温暖十足。但即便是这样,女人也未必是开心的,因为人都有劣根性,都会有审美疲劳,都会腻。从而对这种一天就只知道呆在家里的男人瞧不起,觉得不去外面的世界打拼没出息。故而,既便是这样受到众多女人好评的好男人,同样也会面临婚姻的危机,甚至遭到无来由的抛弃。
那么,爱情是不是都有保鲜期?我认为有。不过,只有能看到这点的人,才会懂得去用心的经营。而这样的经营,无论是对于男人还是女人,都是极为需要的,也是长期需要的。而不懂得经营的人,总是难免会在恋爱或是婚姻中吃苦头栽跟斗的。怕只怕,吃了苦头栽了跟斗也没有搞明白。
当自己的恋爱或是婚姻出了问题,女人总是喜欢片面地去认为,一定是男人因为经不住外界的诱惑而变了心,查岗、跟踪、对质,甚至不惜求助于私家 侦探,或跑到男人的工作单位去大吵大闹,胡搅蛮缠,寻死觅活,整得一片狼烟。总是会忽略去客观地分析原因,理智地对待,冷静地处置。那么,这又能怎么样呢?然而,这样的强悍,却只能换来两种结果,少半男人的屈从,多半男人的叛逆。这根本就是一种胜算不大的赌博。
在这时,还有谁会去认真想到,他还爱着我吗,我还爱着他吗,我们的爱情或是婚姻到底怎么了?如果有人想到这一点,那么我觉得还是应该回过头去,好好地琢磨一下爱到底是什么,似乎才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
爱,是什么呢?我以为,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欣赏与倾慕。而爱情,则是一对男女各自的爱的成功对接。也就是说,爱可以是一个人的单方面的事,而爱情则是两个人的共同的事。既然是两个人的事,那么无论是女人还是男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与需求,但它牢实的根基是平等、尊重、理解、支持与包容。
有人说,当爱情进入婚姻就转化成了亲情。我不是太赞同这个观点。因为我认为,爱情是爱情,而亲情是亲情,互相是无法实现转换的。不过,这种情况倒是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桩婚姻中的爱情薄了少了,虽然平淡但还可以坚守,或者说双方都还在坚守,也还可以坚守下去,对信心上还不至于造成动摇和威胁。意识到这一点的人,往往就会主动地去思索,搞上一些类似于小惊喜的东西,让自己舒心而令对方喜悦,从而提升彼此的好感与对幸福感的度。或者说,这就是一种主动经营的方式,其结果往往都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与意外。
在婚恋的世界里,无论古今中外,往往不乏以条件来定取舍的现象,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经济时代就更为突出。虽然批判者不少,但鱼贯者却不计其数。有时候我也在想,这会不会就是造成当今社会离婚率高攀不下的主要原因呢?据有的专家说,离婚率飙升是全球化问题,而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就越高。如果这个观点成立的话,那么大多婚姻的稳固度与经济收入的状况应该说就有最为直接的联系,与爱与不爱,深爱不深爱,倒是没有太大关系。那么,像这种以条件来取舍的婚恋,到底还会是爱情的产物与归宿吗?既然选择,那么何苦还要去极不理智地对爱情心存奢望呢?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你在得到一样东西的同时,就会失去另外的东西。
在去年的光棍节,我曾参加过一个多达五十人的年轻男女的聚会。那时我就在纳闷,像这些早到了恋爱年龄的人,莫非真是不会爱,不懂爱,或是找不到爱吗?我想,像这么个早熟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的时代,无论从生理与心理发育的程度上来看,应该都不是问题。而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条件”。要知道,这两个字把多少人阻挡在了恋爱与婚姻的门外。因为不少人及其家人,都错误地把条件的好坏,当作了决定幸福与否的基石。故而,才会有“年龄不是问题,问题是有没有钱”这句话在社会上流行。
我也听到过一些人说想独身,包括我自己也不只一次地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忠于心中的爱情而不愿改变,二是对爱情失望而不愿再接受,三是对身边的这个世界严重丧失信任感,四是对异性交合的厌恶与恐惧,五是同性恋者最终无奈的归途。不过,虽是如此,爱与被爱的心理反应与需求,应该说对每一个正常的人来说都是具备的,只是没有或是不能与外界实现较好的接轨。
故而,在爱情这个话题的世界里,爱是什么,怎么去爱,都是极有必要去弄懂和吃透的,不然就会出现问题,或者说迟早都要出现问题。而爱是什么,是怎么去爱的前提;怎么去爱,则是爱是什么的后续。我更以为:爱,是那种自然流淌而出的与外界变化多寡并无直接关系的纯粹的感情。
电影一开头是以毛泽东和周恩来代表的共产党赴重庆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进行谈判,为表示诚意,毛泽东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一些占领的解放区,可是即使是这样,国民党依然没有打算建立民主政府与共产党讲和。之后,蒋介石在召开旧政协时,撕毁了《双十协定》,企图消灭共产党和其他的民主党派,想要实行一党治国,一党独裁,内战一触即发。
然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大屠杀,一大批爱国人士遭到杀害。之后,国民党的将领冯玉祥在白天提着一个灯笼去找蒋介石,虽被拒绝,但他仍冲进蒋介石办公室,并且对藏在办公室的蒋介石说“黑暗啊,不打灯笼找不到道”,从他这句话中,我们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黑暗和恐怖,最后冯将军在去东北与毛泽东相见的道路上,被国民党的特务杀害,一个个的爱国人士,想挽救国家命运的人都被残忍杀害。其中著名的还有李大钊和闻一多,他们因为在人民群众中发表一些自己的爱国,爱党,追求民主的言论,为中国共产党政协会议的召开,献上了自己的生命,他们都用鲜血来换取新中国的诞生。其中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就是我们不害怕挫折,因为我们是从无数挫折中走出来的,这让我明白,虽然在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可是我们不能害怕挫折,在经历过无数挫折之后,我们就不会害怕,反而会更加的勇敢向前,我们总会有走向成功的一天。
另外,毛泽东还提到过一党要实行多制,就像鸡蛋摆放一样,要分开摞放,其实就是我们看事物,做事情都要懂得多角度去看和分析,不要一味只在一个角度看问题找答案,这样是不全面的,我们如果多角度,全方位去看和分析问题,就会发现什么困难都可以解决。自1947年7月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战争从解放区进入到国民党统治区,拉开解放全中国的序幕。这时候,中国共产党不再被动了,化被动为主动,不再让与,知道该强的时候就要强,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
1948年辽沈战役开始,国民党因为蒋介石的犹豫不决的抉择,失守阵地,落败共产党,此次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兵力上首次战胜国民党军,首战告捷,之后发起的淮海战役也陆续取得了胜利,毛主席在听到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后,说了一句“长江以北再无大战”说明了共产党是追求和平的,是希望全国人民可以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之中,这句话也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心声,谁不想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谁又想天天胆战心惊的生活呢?所以,这场战役的胜利带给他们许多的希望。另外,周恩来与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同志在听到这一消息后喝酒庆祝的画面和其他人一起在屋外跳舞唱歌,欢声笑语的画面真的令人感到非常的感动,他们唱歌的歌词“这是最后的战争,团结起来到明天”,从歌词中我已经感受带他们对于坚持不懈取来的胜利是多么的高兴兴奋,也告诉我们团结和坚持是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
在里面,有一个人挺让我刮目相看的,就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蒋经国是一个爱国,忧国忧民,大功无私的一个人物,他与他的表哥孔令侃不顾国家濒临危难中只顾自己利益的形象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虽然他是蒋介石的儿子,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个为国担忧想为国家出力的一位好青年,不过在当时的时局和他父亲的控制下,他做不出什么大动作,只能在一些方面出一些力,还有他的反腐只打老虎不打苍蝇的气魄也让人敬佩。
1949年1月,傅作义起义,北平和平解放为新政协顺利召开创造有利条件,人民们都在欢声笑语,为之后的和平生活而感到无比开心,1949年4月,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代表南京政府拒绝签署国内和平协议,谈判破裂,这是国民党的执迷不悟,以为现在的国民党和之前的国民党一样那么强大,可是他们却忘记的共产党的不断壮大,即将要打败他们。随着再一次的谈判破裂,渡江战役打响了,再次攻打得国民党军体无完肤,之后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统领南京,这代表南京国民政府政权覆灭了,国民党真正输了。最后,在电影的结尾毛泽东和各民主党派的代表们在北平天安门见面,路两边有许多人民举高旗帜在欢呼呐喊,这样和谐的画面真的来之不易,让人很感概。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这些画面很振奋,在我的脑海里一直回荡。
那么,我觉得在这次内战中,共产党之所以胜利,是因为得民心,他们知道人们群众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生活和什么样的国家,发起土地革命,将土地分给农民,让农民们翻身做地主,剥削地主和资产阶级,保障农民们的利益。另外,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发动和武装农民,在农村建立革命的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还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他们清楚知道那时候中国的国情,实事求是,从实情出发,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建设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另外,中国革命之所以能成功,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但是,国民党之前是那么的强大,最后为什们会落得落败逃到台湾的局面呢?首先是因为,国民党一心只想一党制,搞专制、独裁,没有了解人民群众们真实的意愿,还忽略了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的存在,只想自己壮大,,以一党私利为重。第二,是国民党自身的团结力量不够,一遇到一些问题就只顾自身利益,没有与党一起共同进退的精神,与共产党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国民党社会贫富差距大,四大家族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而普通百姓却很贫困,这样就造成了社会矛盾激化,这样的国民党又怎么会取得民心呢。第四,国民党的经济金融政策严重失败,当时全国经济混乱,就算蒋经国到上海整治经济问题,只打老虎,不打苍蝇的做法也未能全面实行,所以经济越来越混乱。以上的种.种原因都导致国民党走向失败,而共产党则走向成功。蒋介石自己说的“是国民党自己打败了自己”这话说得真的没错!
最后,回想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艰难过程,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看看其他一些经常有战乱发生的国家,我们就应该感谢当初那些努力建设一个和平民主国家给我们的先人们。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明白了成功的道路上我们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不同的挫折和困难,但是我们要学会掌握自己的命运和清楚明白自己要走的道路,找到解决挫折的正确方法。还有,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热爱自己的国家,不要因为其他人的一些言论就对自己的国家实行诋毁或者仇视。我们也要像里面一些伟大人物一样,要学会多角度的看问题,开拓新思维,创新发展,不要只对某一方面转牛角尖,这样只会扰乱自己的思维,最后都没有解决问题,要用科学的角度看待事情。还有我觉得一个国家革命的胜利,是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所以我们政府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保障他们的根本利益,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主动去帮助,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也要学习先人们的牺牲奉献,无私奉献精神,要有责任感,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爱的教育读后感1500字优秀】推荐阅读:
《爱的教育》读后感小学优秀07-09
读爱的教育有感1500字06-14
《爱的教育》600字读后感07-04
爱的教育读后感120字09-19
爱的教育读后感450字左右06-04
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以上06-15
《爱的教育》读后感个人收获800字10-30
读爱的教育后感400字左右作文06-14
爱的教育读后感六年级10-13
读后感400字五年级:爱的教育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