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善鼓琴原文及翻译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伯牙善鼓琴原文及翻译(共4篇)

伯牙善鼓琴原文及翻译 篇1

姓名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翻译: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翻译:

3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翻译:

4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翻译:

5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翻译:

6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翻译:

7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翻译:。

8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翻译:

9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翻译:

10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伯牙善鼓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能利用上下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等疏通文意。

3.了解传说故事的内容及其蕴涵的深刻含义,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理解“知音”的含义,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方法:

诵读法 提问法 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高山流水》,学生静静聆听后教师提问所所播放的曲子是哪首古曲?顺势导入课文。

二、资料链接

1.《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道家学派代表列御寇所著,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思想与《庄子》相似。代表故事有《杞人忧天》《杨布打狗》《愚公移山》。2.俞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是一名樵夫。

3.介绍名画《伯牙鼓琴图》。

三、朗读感知

1一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其中“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这句要求学生划分停顿。)。

2二读课文,学生齐读文章,注意语速节奏。

四、文意疏通

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文章,疑问之处组内解决。翻译完成后组间展示。

五、问题探究

1.文中紧扣哪个字来的写?

2.伯牙如何“善”鼓琴而钟子期又是如何“善”听的? 3.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什么,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请你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六、课堂小活动 请一对知音接受挑战。(规则:两位同学分别站在两块不同的黑板前,教师提问,两位同学分别写下所提问题的答案。)

七、拓展延伸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节选)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是伯牙,当你看见这绝弦时,会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八、课堂小结

高山流水,琴台知音,这则发生在一位音乐家和一位樵夫之间的故事,浪漫而诗意。我们无须去验证这则传说的正确性,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感受到我们民族的精神、心灵与情怀。让我们带着对这对知音的崇高敬意全班再次齐读文章,再次感受那份令我们感动的那份相知。

九、作业

课外积累,关于古今交友的故事或名人名言。(1)“刎颈之交”、“莫逆之交”(2)“士为知己者死”

(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4)“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板书

伯牙善鼓琴

《列子》 伯牙 善鼓

知 音 情 深 子期

伯牙善鼓琴优质课教学实录 篇3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根据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情景感悟”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关于“知音”的诗句,学生自由朗读。师: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结交朋友的千古楷模。这中间还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

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检测预习1.出示学习单任务,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找难读的词句、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

◆需注意的字音:

①“少选之间”的“少”读三声shǎo,不要读成shào。

②“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g,不要读成tāng。

③“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二声wéi,表示“以为,认为”;

第二个“为”读四声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朗读时要读好语气词“哉”“乎”,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3.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试着用“/”标记,划分节奏。(重点指导语气词)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全班根据朗读停顿,齐读课文。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借助注释 (2)查阅工具书、相关资料 (2)联系上下文理解(3)结合插图理解(4)同学讨论交流等 2.学生先进行自学,而后开展小组讨论。

3.反馈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

4.预设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的意思。

师:“方”是刚才的意思。

预设2:“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足”在文中的意思是值得。

预设3: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 师:叠词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出一种音韵之美、富有节奏感,又使人物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5.小组内合作,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品味知音相遇之“喜”。

(1)默读课文,思考:伯牙为何视锺子期为知音?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预设:因为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心声、琴声,所以伯牙视他为知己。

(3)想象拓展,说话训练。

过渡:作为“琴仙”的伯牙,会用琴声表达他的见闻、思绪、情感。文中只提到了他“志在太山”“志在流水”,那么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他的琴声中还会出现哪些景物。

① 生发挥想象说词语 ②师生合作,完成句式训练。

伯牙鼓琴而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伯牙鼓琴而志在白雪,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皑皑乎若白雪。” 伯牙鼓琴而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小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只要是伯牙心里想的,锺子期全都知道,他真是伯牙的——(补充“知音啊”)。

(4)学生齐读前三句,读出伯牙得遇知音的喜悦心情。

2.品味失去知音之“悲”。

(1)故事补白,渲染失知音之痛。

过渡:伯牙与子期因琴相识,相处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再见。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赶来,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等来的却是子期病逝的消息。面对子期冰冷的坟墓,一位老人告诉他,子期病逝前一再叮嘱自己死后要把遗体葬在江边,等他的知音伯牙来的时候,能再听到他的琴声。可是,知音死了,伯牙的琴还有谁能欣赏得了呢?伤心欲绝的伯牙,他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

(2)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说说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3)学生思考:从中你体会到伯牙怎样的心情?用一个字来形容。(悲、痛。)用一个词来形容。(伤心欲绝、肝肠寸断、撕心裂肺。)

3.质疑探讨,升华情感。

伯牙破琴绝弦,“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破琴绝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预设:引导学生从伯牙的职业来考虑,破琴绝弦意味着他将不再以琴师为业,也就断了自己的前程。这更可见伯牙对和子期的这份友谊的珍视。

五、朗读悟情,布置作业 1.播放音乐《高山流水》,学生诵读全文。

2.延伸拓展,作业设计。

(1)背诵《伯牙鼓琴》全文 (2)积累关于“友情”诗句。

《伯牙鼓琴》教学反思 篇4

一、音乐渲染,营造艺术氛围

上课伊始,我便以音乐高山流水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在补充介绍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时,也以惨婉动人的音乐加以烘托,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伯牙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最后,让学生在音乐高山流水的伴奏下,再次诵读课文,感受伯牙和钟子期那种知音情谊。

二、反复朗读,感受文字之美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读”,而“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刚开始时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反复地品味语言,不断加深对伯牙与钟子期知音情怀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在朗读的指导过程中,我注意把朗读与想象及理解进行有机地结合。比如文章的前三句,指导学生要读出高兴、激动、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练习,丰盈文本内涵

教学中,我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徐徐清风、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句式练习,有效地调动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结构之美,又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既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又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世上那个最懂你知你的人。

四、资料补充,升华情感主题

体会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让学生体会到那种知音情谊,特别是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学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我对文本进行了挖掘与扩充,引导学生想象别人是如何称赞伯牙的,让学生体会伯牙作为一名著名的乐师,却无人能听懂他的琴声,无人理解他的心意,从中感受到他“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的孤独寂寞,了解知音的难求。补充介绍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时所写下的一首短歌,帮助学生感受伯牙对于知音之死的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心情,让学生真正体会伯牙鼓琴的那种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

我觉得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应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因此,我在学生体会伯牙失去知音后那种痛苦与绝望的心情时,及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对伯牙说什么,在学生安慰、鼓励伯牙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然后告诉学生如果遇到了知音,应该好好珍惜,如果还没有找到,则应该真诚对待周围的朋友。

上一篇:表彰大会主持稿11下一篇:云南旅游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