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方案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方案(通用9篇)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玄奥、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2.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德育目标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揣测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童趣的散文。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体会课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联想想像法。本文的叙述方式独具匠心,运用想像的手法与自然界的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等朋友们互诉心声,动情的叙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展开丰富的想像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文章灵气飞扬、新奇丰富的特色。

3.自读点拨法。本文属自读篇目,课堂教学以学生充分阅读、自由探究为主,教师点拨课文的学习要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学生充分阅读,以悬测揣摩写作意图,速读抓重点词语感知课文,精读探究艺术特点。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设计(一)(教师配乐深情诵读)

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衔向远山远水。

同学们,这段如溪水畅流栩栩如生、灵气飞扬的精彩景物描写的观照视角新颖、独特,树与我融为一体互诉心声,使人耳目一新。今天我们学习的李汉荣的《山中访友》便是以这样的叙述方式而成文的。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在作者的引领下走进山林,走进幽谷,走进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去探访山中的众朋友。

设计(二)

唐代苦吟诗人贾岛,以推敲的诗坛佳话而为人们熟悉,有谁能够背出他的《寻隐者不遇》?(学生背诵: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作诗人去探访的是一位隐居山林名士,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李汉荣的《山中访友》也是这样的吗?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在作者的引领下,走进山林去看个究竟。

二、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1.悬测:文题为《山中访友》,按照惯常的阅读经验判断,作者到山中去寻访友人,那么课文中叙述的友人是这样的吗?请同学们速读全文印证自己的猜测。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作者所说的山中访友指的是进山看风景,山中朋友指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落叶、小花、阵雨、蚂蚁、归鸟等自然界的景物。

2.学生轻声诵读,勾画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利用词典疏解。

投影:

(1)注音。

栀子( ) 唱和( ) 禅心( ) 湛蓝( ) 憔悴( ) 逝川( )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流水,比喻消逝的时光。( )

②精神高度集中,不分散。( )

③玄秘深奥。( )

④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

⑤道德高尚,有很高的声望。( )

⑥形容有滋味或有兴趣的说道。( )

⑦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明确:

(1)zhī hè chán zhàn qiáo cuì shì

(2)①逝川 ②凝神 ③玄奥 ④唱和 ⑤德高望重 ⑥津津乐道 ⑦憔悴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轻声跟读,感知课文内容。

4.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亲切感人、生动活泼,优美、精彩的语句俯拾皆是。请勾画标注出喜欢的语句并理解、积累。

语句积累示例:

(1)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

(2)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3)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

(4)于是,我轻轻地招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

5.听读课文录音,(或:指名语感较好的学生美读课文的精彩片断)学生丰富地想像作者动情叙述的充满诗意的画面,尽享童心童趣的童话世界,体会作者的心境。

6.合作研讨:

(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本段文字中,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2)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成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本段文字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将自己写成一棵树,这充分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4)你认为本文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本段文字中对古桥的叙述人称有变化,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似面对面的倾诉,更亲切自然,更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请注意使用呼告语,如本段文字中的德高望重的老桥。

(2)本段文字作者运用想像的手法,与树木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热爱自然之情。

(3)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用的是拟人化说法。将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等自然景物看成是自己的山中朋友,将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样说既使行文生动,又为下文写与景物对话铺垫。

(4)本文突出的艺术特色表现在独具匠心的叙述方式上和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上。

文章的叙述方式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也是每一位读者的,更加感到亲切。根据表达的需要,还适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加充分。

本文的想像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读这篇文章,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会时时为童心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

三、诉心声 拓展延伸

盐城市的黄海滩涂湿地,又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名录,这里生活着丹顶鹤等许多珍稀鸟类。请结合你对滩涂湿地和丹顶鹤等鸟类的了解,合理想像,说一段与游客互诉心声的文字(或以你熟知的某一处风景为话题)。

学生在说话拟稿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照视角的提示。每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四、课堂练习

1.句段仿写

要求:仿照下面的句式(长短句结合,句式整齐),写一段熟悉的景物。

炮声隆隆,震撼大地。晨星闪闪,迎接黎明。

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第②段中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若换成一般说法,应是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我闭上眼睛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一句写的是眼前的实景吗?为什么?

(3)第⑦段中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一句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该句侧重写了雷阵雨的什么特点?

(4)像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中国古代文人的许多篇章中都离不开酒,许多文人的名字与酒连在一起,这是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请写出你所知道的这样的诗人名字(一位)

______________诗文名篇题目(一篇)______________。

(5)第⑦段中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是______________句式。

(6)第⑧段中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交待了什么内容?

参考答案:1.略

2.(1)进山看景 (2)不是。这是作者身心完全融入大自然后的感觉,写的是想像。

(3)比喻。该句侧重了雷阵雨的声势。

(4)李白或陶渊明等 篇目须与之对应

(5)反问 (6)返回的时间。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自然是美好可亲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善待她,正如德国作家歌德在诠释人与自然关系时所启迪人们的,她在幻影里得着快乐。谁在自己和别人身上把它打碎,她就责罚他如暴君;谁安心追随它,她就把他像婴儿般偎搂在怀里。生活在自然怀里的我们如能以一颗挚真的童心去呵护、关爱她,那么她就会荫庇我们,因为我们是朋友,恰如《山中访友》所描绘的。

六、布置作业

阅读文段,完成1~5题。

石榴

郭沫若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着实兼备了杨柳之长,而舍去了杨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就已经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英译,一种尖底胆瓶)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绣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1942年10月31日

1.请写出你所了解的郭沫若的其他作品的名称。

2.用文中的词语描述石榴。

(1)石榴的枝干:______________。 (2)石榴的叶片:______________。

(3)石榴的花:______________。 (4)石榴的骨朵:______________。

3.在夏天,很多花都不再争妍斗艳,石榴却开起花来,这表现了石榴怎样的性格( )

A.独树一帜,超凡脱俗 B.为秋天的果实不惧炎热

C.不惧炎热,美化自然 D.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4.石榴是夏天的心脏。对此,你如何理解?

5.本文写于1942年,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本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蔡文姬》等。

2.(1)奇崛 (2)清新 (3)陆离、华贵 (4)匀称、精巧

3.C

4.石榴不惧炎热,在夏天开花带给人以美的享受。

5.反映作者对抗战的胜利充满信心,对于美好的生活充满希望。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到自然中去放飞心灵,与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对话,你会发现生活中又多了一个朋友,请以我有一个朋友为题,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一两个自然的朋友,并说说以它为友的原因。结合野外活动的照片,搞一次以感受自然为主题的优秀图文展览。让孩子们理解自然,体悟自然,在自然的美与真纯中获得审美愉悦。

2.可以给学生提供两个片断:

(1)雨中的桃花

正值桃花开得最盛的时候,天下着细雨,那桃花的枝干黑乎乎地湿濡着,结着桃油的凝脂,像个美人靠在墙边哭。(王静怡《反动》)

细心观察,把握住事物突出的特征,下笔描写时即易生动传神。这里是蒙蒙春雨中的桃花,湿濡的枝干呈现出黑乎乎的色泽,显然不同于晴空丽日下的观感;而尤其是枝干上那斑斑桃油的凝脂,在雨中酷似泪滴,更富特征;于是,整体看去,一树灼灼桃花像个美人靠在墙边哭了。几笔便描绘出一个鲜活的意境画面,岂不是下笔如有神!

(2)山茶花

今早刚从熟睡里醒来时,小小的一室里漾着一种清香的不知名的花气。

这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呀?

原来铁壶中投插着的山茶,竟开了四朵白色的鲜花!

啊,清秋活在我壶里了! (郭沫若《山茶花》)

《山茶花》写的是从山间归来后的感触。从山间折来插在壶中的山茶花,竟一夜开放,这给诗人带来了惊喜。清秋活在我壶里了!这句结语,十分经典。它实际上是把这几朵山茶花当做了整个秋天的象征。这句话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由于看到山茶开放,觉得山中之秋的全部美感和活力都来到了自己小屋的那样一种感受。说清秋而不说秋天,这正是意在强调秋天的清朗之美。

3.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金色花

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五彩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

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而挺拔,每一根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空气。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_______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是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我真不知道,它会怎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

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神奇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想起过去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

可以想像,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有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美丽的金色花。

它并非只是一朵宁静亮丽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1)本文是一篇较有特色和韵味的_______,在行文上作者成功地运用了_______手法。

(2)我开始不喜欢不关心仙人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说说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一句中奇迹指的是_______。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散文(记叙文) 欲扬先抑

(2)它既不美,也不雅

(3)丑陋的仙人掌竟开出了一朵异常漂亮的金色花

(4)由对金色花美丽的赞美,进而升华到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备课资料

一、课文赏析

《山中访友》赏析

文学作品的意义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判别与择取,如果从不同的阅读视角出发,可以领略到文本不同的意义。《山中访友》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简略,记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因为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作者究竟带着怎样的眼光?作品究竟带着怎样的奇异色彩?我们试着从不同的角度作些揣摩、探析,会有不同的鉴赏景况。

(一)孤独与欢欣

孤独是每一生命物种与每一生命的生存情态,孤独感是每一智慧生命生存的基本感受。人类心往和走往大自然的动力,或许就是摆脱孤独感的欲望。所谓山中访友,首先是作者的孤独之旅,他说: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踏幽径,入幽谷,入访者成了幽人。苏东坡词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道出了人在孤独无侣时的普遍心态。这是出发时的孤独。接下来的描写让人感到意外:所谓朋友竟是古桥、树木、山泉、溪流、白云一些没有理智与情感的景物。身处这样的朋友当中也许更增添与尘世的隔离感、心灵深处的荒凉感。这是到访时的孤独。至少客观上有一种孤独的氛围和情境。

然而这又是一次欢欣之旅。人的感觉对客观环境的反应,常常依凭人的心理定向而产生,而变化。作者感觉的欢欣,表现在对周遭景物的喜爱上;这种喜爱又是通过对这些景物的神奇而自由的联想、想像来实现的。最为奇特的想像是作者走进树林的一段: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人在观景时,常用的想像是我是旁观者,以我观物,此物依然此物,而我依然故我,正如辛弃疾词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还是很分明的:这里的想像之奇特在于,我是想像中的参与者,不光是此物彼物相变,而且我也变为此物或彼物,此物或此物亦变为我,正如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物化是以欢喜欢乐欢悦为动力的,或者说物化本身就是欢喜欢乐欢悦的过程。

孤独是客观的状态,欢欣是内心的感觉。

(二)回归与同化

大自然是人类最早的家园。人类往文明的道路渐行渐远,越加觉得故园的亲切可爱,越加有可能把自然之物当成自己的亲友、邻居、伙伴,这便是山中访友有别于上文孤独与欢欣的又一层含义。访的行为既是虚拟的又是真实的。人与自然之物本无同质同性可言,物理性的对话交流不可能在人与物之间进行,因而访是虚拟的;人却可以虚拟对话情境,在内心与自然对话,形成一种心理场,创造一种自身精神激荡、飞升、远游的自由活动,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这种心理活动是实实在在的,因而访又是真实的。

从这意义上说,《山中访友》写的是一次精神回归之旅,我们从文中的第一、二人称你我的对话,从景物都一一幻成亲朋好友的情景,可以悟出这种精神回归的含义:

古桥老朋友 树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大宅院、一个村落墟里,作者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员。哲人们在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曾作过最高意义上的概括: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这种哲理性的话也不难理解,人之所至,无不打上人的印记;人的发展理应符合人的自然本性。从自然景物幻化成亲朋好友来看,我们看到了自然的人化;从作者身心彻底放松,对自然景物的亲近与赏识,我们看到了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就是与自然同化,即通过回归的方式进入同化的境地。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该是多么的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是珍贵。在自然野地里筑起围墙、栅栏,树起表示文明文化的各种标牌,由导游引来成百上千人践踏、污染,这种地方不再是自然之地;在柏油马路旁边或在水泥地中间种上一片红绿花树,这种保留地也不是自然之地;带着各种欲念进入自然场地,拍张照片表示到此一游,这不是回归;即使带着画家、诗人的眼光,心想作品,却只是像旁观者似的张望一下便回家创作起来,也不是真正的回归。最重要的是端正或净化心态与意向。人们啊,不妨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面对山水林木飞禽走兽呼唤一回亲朋好友,放下红尘负载轻松自然地进入精神涅境界,恍兮惚兮惚兮恍兮不知我之为物抑或物之为我,这才是真正的回归,或曰与自然同化。人生有一次这样的回归与同化,足以永铭心间。 (人民教育出版社刘真福)

二、阅读知识推介

关于浏览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这一节上的是《山中访友》, 此文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张等手法使景物描写如诗如画, 也使文笔生动活泼, 如溪水畅流, 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读这篇文章, 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 会时时为童心所打动, 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上,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 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 体会文章栩栩如生, 灵气飞扬, 新奇丰富的特色。在读到“我闭上眼睛, 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 脚长出根须, 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 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 我的头发长成树冠, 我的手变成树枝, 我的思想变成树汁, 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最后长出树籽, 被鸟衔向远山远水。”一段的时候, 我让学生闭上双眼, 双手合十, 随着音乐静静地听我深情地诵读, 人树合一的境界让同学们的脸上荡漾着甜甜的神秘的微笑。读完那段话后, 我欣喜地告诉同学们:“刚才我在读课文的时候, 眼角的余光告诉我, 有一棵树真的跑到课堂里来了!仔细一瞧, 原来是孙旭同学正高举胳膊, 伸展五指, 胳膊和手指还在随着音乐的韵律轻轻地舞动呢。只怕这棵树的枝干弯得难受呀, 大家想不想看看这棵树的样子?”同学们兴致昂然, 用热烈的掌声把孙旭请到讲台上, 请他再次为大家作更精彩的表演。我又鼓励其他同学都站了起来, 学着那位同学的样子挺直腰杆, 慢慢闭上眼睛, 举起胳膊、伸开手指, 随“风”轻摇, 教室里立刻成了树的海洋, 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迷漫了这个多彩的季节。

接下来我更加深情地投入到课文的诵读中了。尤其是读到“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 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几句的时候, 声音里饱含着难以抑止的激情。这时突然有个男生“啊——”地叫了一声, 我和其他同学都惊住了, 真是晴天霹雳呀!大家都屏住呼吸等着老师的反应, 空气骤然凝固了。我稍稍一征, 但没有发脾气, 而是以惊喜的语气问:“是哪个侠客在吼叫呀?”大家都把目光投向杜凯全同学, 此时杜凯全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 惊恐地站起来低下了头。“原来是杜大侠呀!”我赞赏地说道。那个男生怯怯地说:“老———老师, 听了你刚才读的那几句话, 我也不知道怎么就叫出来了, 真的不是故意的!”情不自禁?!他的话语很诚恳。我顺势问其他同学有没这种感觉。大家都说有, 只是没叫出来而已。“原来大家都和我一样深深地陶醉其中了!本来是想让你们一会儿再读的, 既然大家这么迫不及待, 下面就让大家都做一回侠客, 一起来读这一段吧!”我提议。此话一出, 同学们更激动了, 全体起立, 整齐而浩荡的声音立刻震彻了整幢教学楼, 让人感觉那一千个侠客、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就在眼前。教室里再次涌起高潮, 远远超过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我被这极具震憾力的场面深深感染了。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 篇3

这一节上的是《山中访友》,此文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张等手法使景物描写如诗如画,也使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读这篇文章,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会时时为童心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上,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文章栩栩如生,灵气飞扬,新奇丰富的特色。在读到“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衔向远山远水。”一段的时候,我让学生闭上双眼,双手合十,随着音乐静静地听我深情地诵读,人树合一的境界让同学们的脸上荡漾着甜甜的神秘的微笑。读完那段话后,我欣喜地告诉同学们:“刚才我在读课文的时候,眼角的余光告诉我,有一棵树真的跑到课堂里来了!仔细一瞧,原来是孙旭同学正高举胳膊,伸展五指,胳膊和手指还在随着音乐的韵律轻轻地舞动呢。只怕这棵树的枝干弯得难受呀,大家想不想看看这棵树的样子?”同学们兴致昂然,用热烈的掌声把孙旭请到讲台上,请他再次为大家作更精彩的表演。我又鼓励其他同学都站了起来,学着那位同学的样子挺直腰杆,慢慢闭上眼睛,举起胳膊、伸开手指,随“风”轻摇,教室里立刻成了树的海洋,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迷漫了这个多彩的季节。

接下来我更加深情地投入到课文的诵读中了。尤其是读到“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几句的时候,声音里饱含着难以抑止的激情。这时突然有个男生“啊——”地叫了一声,我和其他同学都惊住了,真是晴天霹雳呀!大家都屏住呼吸等着老师的反应,空气骤然凝固了。我稍稍一征,但没有发脾气,而是以惊喜的语气问:“是哪个侠客在吼叫呀?”大家都把目光投向杜凯全同学,此时杜凯全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惊恐地站起来低下了头。“原来是杜大侠呀!”我赞赏地说道。那个男生怯怯地说:“老——老师,听了你刚才读的那几句话,我也不知道怎么就叫出来了,真的不是故意的!”情不自禁?!他的话语很诚恳。我顺势问其他同学有没这种感觉。大家都说有,只是没叫出来而已。“原来大家都和我一样深深地陶醉其中了!本来是想让你们一会儿再读的,既然大家这么迫不及待,下面就让大家都做一回侠客,一起来读这一段吧!”我提议。此话一出,同学们更激动了,全体起立,整齐而浩荡的声音立刻震彻了整幢教学楼,让人感觉那一千个侠客、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就在眼前。教室里再次涌起高潮,远远超过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我被这极具震憾力的场面深深感染了。

下课后,我就这节课作了进一步的交流和反思:所谓“计划没有变化快”。虽然老师们每次上课前都在精心地备课,先研究分析教材,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的教学方式,可是学生毕竟不是机器,他们的朝气和魄力有时会给你的课堂注入意想不到的活力,有时会给你带来不期而遇的难题,绝不能一成不变地按照已备好的教案来进行,一定要灵活处理,才能使课堂气氛更鲜活,使教学效果更满意。试想,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发现孙旭同学独特的表演,就不会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如果批评杜同学,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而且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严重的打击,同时会使班上其他同学的情绪变得紧张起来,哪能再投入地听课呢?如果对他们的行为视而不见,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会错过好机会,怎么能营造这么热烈的课堂气氛呢?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并以此为契机,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从而使他们能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自主地学,快乐地学,尽情享受“语文”的魅力、课堂的精彩!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篇4

1.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邀请、俯身、瀑布、陡峭、身躯、蕴含、、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地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与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

2.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2.学习通过联想与想象表达感情的方法,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写作。

3.教学用具

ppt课件

4.标签

山中访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我们非常幸运地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地方,在我们的不远处就有凤凰山,想必同学们都爬过,还记得你爬山时看到的哪些好风景吗?并谈论一下你进山观景的感受。

2、著名作家李汉荣先生也喜欢去山中观景,可是他却把自己的观景经历写成了(访友)板书,与同学们的有些不同,那带着我们的好奇与疑问去书中找找李汉荣先生与我们的观景感受有何不同吧。

二、初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作者到山里拜访了哪些朋友?把相关词语圈出来。(课件出示要求)

(二)检查词语

过渡:在这篇文章里,你们肯定遇到不少新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1、栀子花、德高望重

波光明灭

依然如旧

旋转

吟诵

唱和

瀑布

悬崖

挺拔

津津乐道

树冠

蕴含

犬吠

(1)谁见过栀子花?(课件出示栀子花的图片,进行简介)

找出句子并读出【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①分析“撞了个满怀”运用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好心情。②补充句子,检验预习情况。

不_______不_______也不______就______,_______独自_____。

2、多音字

{(guān)树冠

{(guàn)冠军 {(hé)和好 {(huó)和面

{(huò)和药

(三)交流问题

1.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作者到山里拜访了哪些朋友?

①学生交流【古桥-树林(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

②书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改成陈述句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③这么多的朋友,作者重点拜访了谁?(板书:古桥-树林)

2.师:其实作者是去山中拜访古桥、树林,山中的一切,可他为什么说是——山中访友?生交流

你觉得这个课题怎么样?生交流 3.师总结:

(1)表现出丰富、新奇的想象,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

(2)表达了作者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拟人手法的应用。

三、学习第3自然段,品悟“德高望重”

(一)悟“德高望重”

过渡:作者怀着满怀的好心情拜访了第一位朋友——古桥。

1.在作者眼中,古桥是一位怎样的朋友?请大家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和句子。

(1)德高望重

德高望重是什么意思?(德是品德,望是威望、名望、声望的意思)

请你读一读

(2)“弓着腰,俯身凝望”

让我们来看看这座古桥【图片】,它弯弯的桥拱就像——老人弓着的腰啊!它身上爬满了藤蔓,就像老人的皱纹!

总结:作者把古桥当做老人来写,用恰当的比喻表达了他这份独特感受。(3)“你把多少人马„„”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4)从最后一句看出来“岁月悠悠„„”

师:这么多年过去了(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很忠诚,默默地)仍在为人们服务。

(二)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朗读

师:面对这位默默无闻的老桥,面对这位忠诚的老桥,面对这位做出贡献的老桥,作者该怎样与他倾诉?谁来读。(尊敬 怀念 朋友之情)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

总结:作者有这么多的情在里面,才从老桥联想到了老朋友,正因为有情,他的文字才这么动情,读来才这么入情。2.指导背诵

①情浓文美,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把它深深地印入脑海中。你可以分成3部分把它记住。(课件出示)同学们挑战一下自己,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它背诵下来。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你把多少人吗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②生自由背诵,请几个生背。

③短短3句话,把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形象深深刻入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四、初步体会,感悟拟人、联想写法的好处

1、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啼叫,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2、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那种“知己”的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容的境界。)

五、体会略写,学习排比手法,仿写句子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讨论排比句式的好处,以及第二人称的运用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和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应用拟人的方法,把“我”和山里的“朋友”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受亲切、热情。

2、小练笔,仿写句子

你好,————————————————————————————————————————————————————。

五、小结

1、学生自由畅谈作者从这些朋友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启示:

例: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

2、在对这些朋友的拜访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亲切的感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六、课后作业

1、模仿课文第4节“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观察一下身边的大自然,展开想像的翅膀,写一个小片断。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七、板书设计

板书

1、山中访友

古桥

老朋友

热爱

树林

知己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篇5

1、感觉文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优美语句,学习本文写作技巧。

(一)启发活力,引领美

导入:同学们,走进大自然,有人说,美丽的大自然有如一首耐人寻味的诗,细细品来,其芳香沁人心脾!也有人说,它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久久凝望,其神韵美入心田!还有人说,它是一支动人心弦的曲,静静聆听,其旋律情韵悠长!相信同学们也曾与大自然有过亲密接触,那么大自然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呢好,请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预设:一支歌,一位美女,一位美丽的姑娘,温柔的母亲,亲密的朋友……)

同学们说得真好,朱自清赞美春天的自然: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着;像健壮的青年,充满力量。老舍赞美冬天的风景是张美丽的山水画,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让我们感觉:美丽的大自然千姿百媚,怎不撩人情思!波光艳影的湖光山色,怎不令人凝目遐思!在诗人徐志摩的眼里,美丽的大自然是“夕阳中的新娘”,光艳照人;是莱蒙托夫眼中的恋人,带给他人所不知的欢乐;是郭沫若眼中的“母亲”,幸福地“赤裸着双脚和她相亲”;是牧童眼中的少女,梦寐着朦胧而又美丽的遐思!那么,大自然在作者李汉荣的眼里,又是什么呢下头,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境,随着作者一齐走进《山中访友》。

(二)引读入情,感受美

1、首先请同学欣赏课文,并作者走进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融入了一份怎样的情感在作者眼里,美丽的大自然像他的什么呢

2、听读课文(播放Flash动画配乐朗读)

3、交流听读感觉。

⑴、好,同学们听完课文感觉怎样

(生:很美,心里很开阔,好舒服……)

(师:是啊,真美,语文美、画面美、作者的情感更美,真是“怎一个美字了得”)

⑵、那么文中作者带着我们拜访了哪些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把他的朋友的名字说一说。

(生: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小花、落叶、雷阵雨、老柏树、蚂蚁……)

(师:噢,原先他访问的都是些自然中的美景,把他们叫做朋友)

⑶、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你觉得作者对这些自然中的朋友有份怎样的情感在作者眼里,这些美景就像他的什么

(生:喜欢,热爱,赞美……)

(生:像朋友,像亲人一样很亲密,很真诚。)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头,就让我们带着一份“朋友般的真情和亲人般的深情”进一步感觉作者的美丽情怀,下头请同学齐读一遍课文。)

⑷、齐读课文

(三)品读悟情,欣赏美

1、经过感知课文,我们同学都感觉,作者对这些自然中的美景很喜欢,很热爱,像朋友,像亲人。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觉到作者与山中美景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呢你能不能把这份情感读出来读给同学们听呢

2、学生品读文中最能体现出作者情感的优美的句子。同时提示诵读指导:注意,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3、同桌互读揣摩,体会能形象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4、师生交流。同学读出句子的情感,同学评出是否读出作者的情感,从中体会到句子中关键词语的重读能够感觉作者情感。

(要求:学生想读什么景就能够出现什么景的图片及文字,并且要点出句子中关键体现情感的词语。)

(教师先品读古桥,表达出作者对古桥的崇敬、亲切、关心、仰慕、赞美。融入了一份浓浓的真情。)

树林——热爱、陶醉、与树融为一体。

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喜爱、亲切、赞美、感激。

石头、小花、落叶——迷恋、爱得如痴如醉

走进山林和离开山林——舒畅、愉快、满足、幸福。

5、那么在这些对景物的描述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说说为什么

⑴、亲切的称呼——贴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

⑵、贴切的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⑶、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写出了作者如痴如醉的陶醉感。

6、同学们发现了我们喜欢的句子都有些什么特点吗体现了作者在写景上有什么技巧所在

⑴称呼——亲切、又贴合景物特点

⑵修辞——拟人、比喻。(形象,生动)、

⑶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章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

7、小结写作技巧:大家说得很好,经过学习本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经过“亲切的称呼,如: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等称呼既贴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形象地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贴切的拟人修辞,如:山泉捧着明镜照我,溪流吟着小诗邀我唱和,瀑布从早唱到晚等拟人动词的妙用,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有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如:走进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我真的变成了树,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表达了对美景爱得如痴如醉。等等,无处不融入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热爱之情。难怪人们都说:独特的语言表达能把景物的诗情画意发挥极至,收到把美尽收笔尖的效果!

(四)想象动情,创造美

1、词人辛弃疾曾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那么,在作者亲切的呼唤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声呢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

2、写作五分钟,然后交流。

3、小结:在写景中要学会运用亲切、又贴合景物特点的称呼;形象生动地拟人修辞;美妙而神奇的想象,这样才能把景物写得传神而富有情感。

(五)导行延情,升华美

总结:经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仿佛随着作者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能够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当爱护大自然。

(六)作业布置

1、选择文中优美的段落,完成一张精美的幻灯(要求配画、配曲、配朗读)

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篇6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新奇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思想感情。

4、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是色彩斑斓大自然,展现了美景物,美情感,美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品味优美语言,揣摩作者深厚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眼力,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重点。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长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好心情”,带着丰富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心,去会晤作者“山中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话语描绘那童话般世界。

(板书:题目、作者)

二、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小黑板显示)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è)湛(zhàn)蓝 栀(zhī)子

玄(xuán)奥 清澈(chè)禅(chán)心 犬吠(fèi)

憔(qiáo)悴(cuì)树冠(guān)凝(níng)静

2、教师范读: 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

作者要访都是自然界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4)、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讨论后明确: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5)、作者分别从山中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坚韧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四、体验与反思: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那种深切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坚韧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附: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李汉荣(构思新奇)

古桥(暗喻)古老坚韧

(联想丰富)

热 树林(移用)植根民众

爱 一首没有韵律诗

大 山泉溪流白云 一支没有音符歌

自(拟人)保护自然 一幅没有图案画

然 瀑布悬崖云雀

石头落叶小花(排比)回归自然(充满童趣)

山中访友 篇7

走进山林, 空气沁人心脾。摸摸嫩绿的小草, 它也弯腰向我致敬;碰碰小花那艳丽的花瓣, 它忙摇着身子随风舞动起来, 那婀娜的舞姿引来了许多蜜蜂加入它的行列;摇摇那粗壮的大树干, 它在上面使劲地向我挥手示意, 鸟儿停在它枝头上高歌一曲, 似乎为我送来它和大树的祝福……

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 传来一阵阵“哗啦哗啦”的流水声。向前走了几步, 一条清亮的小溪映入眼帘。水流时而缓, 时而急, 时而清脆, 时而低沉。那优美的音韵如同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我禁不住把我的小脚丫伸进水中, 那跳动的音符敲打着我的脚丫。这时调皮的鱼儿也跑出来凑热闹了, 用它那灵巧的尾巴给我挠起了痒痒。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篇8

一、教学目的:

1、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及词语。

2、列出“我的朋友”都是谁?

3、“我的朋友”与我的交流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1、山林情景的描写。

2、我是怎么与“我的朋友”进行交流的?

3、拟人方式的表现在何处?

三、教学过程:

1、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问他们:

在阅读本课文的过程中,你的心情如何?

2、让学生讨论:

山中的朋友指的是谁?

3、一一将学生所列出的朋友板书在黑板上。

4、让学生根据黑板上所列出的朋友进行描述。

5、让学生在课文中将与刚才所描述的语言对照课文上的语言,以此增强对文章的识记和理解。

6、让学生讨论:文章为什么要拟人的艺术表现方式?

7、叫学生把文章中的优美句子画出来。

8、课堂练习:让学生模拟书本上所描写的情景与对话,同桌之间进行模拟表演。

9、作业布置:把文章的生字及词语进行造句。

我在上完这一课书后有着深刻的教学反思:

1、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但是他们体会不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深刻用途。

2、学生的阅读速度比较慢。

3、在对情景的模拟表述方面,学生的模拟性的口语表述能力不强。

我的《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也以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感出发,让学生在品读文章的过程中,体会到身至大自然的舒适感与幸福感,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让学生在欣赏文字带来的美妙感觉中,能够学会新字新词语。在教学过程给我的反思中我也明白了今后教学的方向。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篇9

1、这堂课教学设计的环节比较新颖,出乎学生的意料。所以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效果明显,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教学的几个环节层层深入,不仅保证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质量,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又让学生汲取到丰富的个性养料,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2、教学《山中访友》时,考虑到这篇文章是一篇词美、句美、情美的佳作。故将教学目标定为“用我的心感受朋友美好的感情”,“用我的心抒发自己对朋友的美好心声”,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重视。学生通过朗读,认识了大自然的朋友;通过自由品读、研读分析,感受到了“我”对大自然的尊重、热爱、感激等。这完全是学生自己阅读实践的结果。教师并没有用自己的思考束缚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没有用统一的标准去统一学生的思想。正因为如此,学生在课堂上妙语连珠,不时有思维火花的闪现。

3、山中访友》中表现出作者健康的个性,作者心中充满友爱、真诚、感激。学生在品读,研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许多高尚的品质─或默默的奉献,或纯洁正直,或坚韧热情,并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他们会学会正直、热情、奉献、赞赏,特别是在“用我的心抒发自己对朋友的美好心声”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有人在赞美白云、瀑布,收获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人在赞美雪花,富有诗情画意;有人在赞古桥,学到了敬重和坚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参与的人生态度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熏陶、感染、形成。然而,这次学习活动如果不在课堂里上,而是真正带着学生走进多姿多彩大自然,让学生目睹到真实的自然景物,放飞想像的翅膀,与大自然促膝长谈,我相信,这次学习活动会更精彩,学生对美的品味会更深刻教学。

上一篇:名人的家风的例子下一篇:考研励志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