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篇1

二名词解释题5题(下定义和诠释)三简答题5题(只列条目即可)

四论述题2题(列条目+举例+分析理解)五全文默写题(4选1)复习要点: 1.宋词兴盛的原因

“词萌生于唐,而大盛于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钦定词谱》)

据唐圭璋《全宋词》 ,作者凡一千三百馀人,作品两万馀首

“一代之文学”

1)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为宋词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

如:汴京、临安、建康、成都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

2)宋词的兴盛也离不开君主的欣赏和提倡

如:宋代的君主如真宗、仁宗、神宗、徽宗、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等,既知音识曲,能按谱填词,又刻意提倡奖掖词才。“太宗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三百九十”,“仁宗洞晓音律,每禁中度曲,以赐教坊。或命教坊使撰进,凡五十四曲,朝廷多用之”(《宋史·乐志》)

3)宋词的兴盛又是诗歌方面内在规律的必然结果

如:长短句这种富有新鲜活力的文体形式,则打破了近体诗整齐、单

一、呆板的格局,具有灵巧多变、音律和谐、富于张力和弹性的特质,契合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情涟漪。

4)“词代诗兴”近体诗展现士大夫文人正大的心志胸臆,词体则主要偏重于抒写绮美婉约的情思。

2.北宋前期作家

1)晏殊,字同叔,被称为“太平宰相” 词集《珠玉词》 “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

“未尝一日不宴饮”,“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出”(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

2)张先,字子野,乌程人。代表作《天仙子》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吉水(今属江西)人。

刘熙载《艺概》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修得其深。”

3)范仲淹,字希文

4)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

3.柳永

原名三变,字景庄,又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临轩发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

“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引《艺苑雌黄》)

“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屯田”,有《乐章集》传世。

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

首先,他扩大了词固有的题材范围,向着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拓展。柳永的爱情词作也体现着创新。例如:《望海潮》《雨霖铃》

其次,柳永发展、完善了慢词的体制和表现手法,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这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柳永是两宋词坛上创制词调最多的词人,在宋词880多个词调中,有100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的体制到了柳永手里,才开始真正走向完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均由此而大量出现。所以说柳永对词体、词调的开拓创造,为宋词在表现功能和艺术风格方面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基本的文本范式。

柳永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置、言情,而自创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方式,使得布局完整,层次清晰而有波澜。

4.北宋中后期作家

1)黄庭坚:“苏黄”;“秦

七、黄九”,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有《豫章先生文集》 兼具豪放、旷达、婉丽的风格。

2)秦观(1049——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3)贺铸(1052——1125)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有《东山词》

贺铸词风格多样,张耒称其“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东山词序》)

“贺梅子” 出自《青玉案》 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5.周邦彦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周邦彦词的典雅精工

首先表现在构思精巧而顿挫有致的章法结构。他避免了柳永慢词的平铺直叙、直露无馀,而是力求曲折变化,回环往复,增加一唱三叹的摇曳之美。

其次表现在词语的雕琢上。周词极重锤炼字句,力求“语意精新”。他善融化前人诗句入词,且能浑然天成,如同己出。例如: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

再次表现在声律方面的突出贡献。周氏妙解音律,在提举大晟府任上自度新曲五十多调。

6.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有《漱玉词》。

李清照的《词论》的内容

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重要论断。

批评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作“皆句读不葺之诗尔”。概括词体在高雅、情致、浑成、铺叙、典重、故实、协律等方面的要求。

7.辛弃疾

初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著有 《美芹十论》、《九议》

“壮声英慨,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

辛词的艺术造诣

辛弃疾对词体作了很大的改造,采用“以文为词”的手段,进一步促进了词体的散文化,打破了诗、词、文甚至小说的界线,达到了融汇贯通、运用自如的境界。

托古喻今,成功地运用大量的典故。辛弃疾还具备高超的驾驭语言的才能,经常运用古近体诗的句法点化前人诗句,或是吸取和融化骚赋、散文、小说、民间口语等入词。南宋词人

张孝祥,有《于湖词》。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刘克庄 有《后村词》。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先世济南人,他的词与吴文英风格接近,并称“二窗”,有《草窗词》。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有《碧山乐府》(又名《花外集》)。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有《竹山词》。

8.宋诗的三个特征: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概括出宋诗的三大特征:“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9.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10.宋朝的诗人

梅尧臣,字圣俞,宣城(今属安徽)人,有《宛陵先生集》。苏舜钦,字子美,有《苏学士文集》。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有《临川先生文集》。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有《剑南诗稿》。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有《石湖居士集》。

文天祥,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末民族英雄,有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

11.江西诗派: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

南渡之初的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罗列黄庭坚、陈师道等26人,因其领袖黄庭坚为江西人,故称“江西诗派”。

遵循黄庭坚提出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理论。

“一祖三宗” :一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陈师道,字无己,又字履常,自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有《后山先生集》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有《简斋集》。,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有《茶山集》。

12.“诚斋体”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有《诚斋集》。

“诚斋体”最基本的创作精神是回归自然,主要描写天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内容,从中发掘诗材,感悟情趣。

杨万里的诗歌构思新颖奇特,想象丰富,机智敏锐,善于捕捉瞬间的景物、动作、心情、感受,并且使之富有盎然情趣。如: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诚斋擅写生,„„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飞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未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快,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钱钟书《谈艺录》)

“诚斋体”的流弊:如垂近姑苏特转弯,盘门只隔柳行间。望来望去何时到,且倚船窗看远山。(《船过苏州))

13.江湖诗派:

杭州书商陈起编辑姜夔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刊刻为《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等,入选作家庞杂,然以生活在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四朝百年间诗人,尤以遭逢不偶、浪迹江湖的下层落魄文士为主。他们被称为江湖派诗人,其中代表作家有姜夔、刘过、戴复古、刘克庄等。

14.永嘉四灵:

他们是指今浙江温州地区的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号灵秀)和翁卷(字灵舒)这四位诗人。他们彼此以诗唱和,风格相近,而且其字号当中都带有一个“灵”字,故合称永嘉四灵。

他们反对江西诗派典故堆砌、生涩瘦硬的诗风,主张学习晚唐,以贾岛、姚合的五律为楷模,用诗歌自抒胸臆,诗风野逸清瘦、生新可喜,对江西派或有纠偏补弊的作用。

15.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苏轼散文的成就:

苏轼的散文手法多变,往往突破凝固格局,使情景事理多重融合,浑然一体;语言庄谐并用,韵散结合;文体不拘常套,因题制宜,并且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真正达到了活脱灵动、仪态横生、出神入化、气韵天成的高妙境界。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云:“建炎以来,尚苏氏文章学者翕然从之。”

苏轼对词体的全面革新所作的贡献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提高了词的地位。苏轼在理论上破除了唐五代以来普遍存在的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该是一致的,这样就把词体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宋代俞文豹《吹剑续录》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其次,扩大了词的题材,开拓了词的境界。他将传统伶工之词表现女性柔情绮思,扩展为士大夫之词表现文士复杂的内在情感,将只表现花前月下的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包蕴丰富的性情之词。如《赤壁怀古》《密州出猎》等

第三,“以诗为词”,即把诗歌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具体表现在题序和用典两个方面。题序的大量使用,交代了填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和创作动机及缘起,加强了情感抒发的确定性,有助于表明词人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情感状态。在词中大量用典,使得短小的词作当中包孕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同时也能令词人的抒情言志带有历史的深度,显得越发的厚重浓烈。

第四,开创了豪放词风。苏轼的填词,主要是供人阅读,而不求人演唱,往往突破固有音律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16.元杂剧: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同时它也是唐宋以来在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成熟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的著录,元人钟嗣成 《录鬼簿》著录杂剧作家共152人,作品450余种。无名氏《录鬼簿续编》著录收录了作家71人,作品156种。

元杂剧的选本,现存最早的元杂剧选本《元刊杂剧三十种》明人臧晋叔编《元曲选》,又称元人百种曲,选录了一百余部作品,今人隋树森编《元曲选外编》,收录《元曲选》没有选现存的元杂剧作品,大约六十余部作品。王季思主编《全元戏曲》。17.元杂剧的体制:

元杂剧的结构:通常一本四折,还可加一个楔子。

剧本有由曲词和宾白组成。曲词是元杂剧的核心,宾白起解说剧情,介绍人物等作用。

元杂剧的音乐和演唱:每一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末本”或“旦本”。

元杂剧的角色基本上可分末、旦、净三类。

元杂剧的舞台动作提示:科(介)

18.关汉卿

大都人,号已斋叟。

窦娥的性格特征:孝顺(守妇道)与反抗的对立统一。

窦娥的形象:窦娥就是在一些系列摧残、迫害下,由一个普通善良的女子,发展成为敢于反抗官府、痛斥天地的反抗者的典型女性。

关汉卿的艺术造诣:

1)表现手法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2)人物塑造:成功塑造了窦娥、赵盼儿、张珪、关羽等等一系列文学形象。

3)情节关目的设置:集中,紧凑,运用突转、意外、偶然等等设计情节。

4)语言特色:自然(通俗易懂、不修饰)、本色(原汁原味)、酣畅(语言气势)

19.《西厢记》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1)张生、莺莺与老夫人的冲突

2)莺莺与老夫人的矛盾,张生与老夫人的矛盾,“寺警”矛盾冲突的激化,“赖婚”是冲突高潮。

3)莺莺与红娘、张生的冲突

4)红娘与老夫人的冲突,戏剧冲突的延伸与妥协。

人物刻画:

张生:率真,自负,书生气,对爱情执著。

崔莺莺:多面性,既有一种反封建礼教的叛逆性,同时也深受礼教的束缚,在张生和红娘面前表现出言行不一。

红娘:机智,倔强,大胆,泼辣。

20.白朴

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著录杂剧十六种,现存三种《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存疑);词集《天籁集》、散曲四十余首。《梧桐雨》的题材:唐代宫廷画

根据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唐五代的杂史小说,如《开元天宝遗事》、《明皇杂录》等等以及宋代乐史的《杨太真外传》,元代王伯成的《天宝遗事诸宫调》

《墙头马上》的题材:爱情剧。

故事渊源: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

21.马致远:

《录鬼簿》记载:字东篱,大都人。浙江行省务官。

梨园影响很大,人称“曲状元”。

一生创作杂剧十五种,今存《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陈抟高卧》、《岳阳楼》、《任风子》六种,另有《黄粱梦》一种,与李时中、花李郎、红字李二合写。

《汉宫秋》的改编:

1)正史“和亲”是在汉朝与匈奴关系缓和的时候提出的,而剧中则代有明显的强迫性。

2)正史上并无毛延寿的记载,而在剧中毛成了“中大夫”,是叛国投敌,贪赃枉法的典型。

3)故事的结局,正史记载昭君“从胡俗”,生儿育女,成为两代单于的阈氏,而剧中昭君则在到达胡地以前就投水自尽。

22.其他元杂剧作家和作品的对应

高文秀的《双献功》与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号称水浒戏的双璧。纪君祥《赵氏孤儿》

石君宝《秋胡戏妻》 杨显之《潇湘夜雨》 郑庭玉《看钱奴》 武汉臣《老生儿》

无名氏的《陈州粜米》 郑光祖《倩女离魂》,郑光祖字德辉。

23.倩女的形象及意义

在环境的重压下(礼教、门第婚姻),个体人与社会人产生了分裂:倩女之魂象征着冲破礼教的束缚,争取自己应有的幸福。而卧病在床的躯体,则象征着不敢抗争而承受的巨大痛苦和无奈。

孟称舜《柳枝集》:“昔时《西厢记》,近日《牡丹亭 》,皆为传情别调,兼之者其此剧乎!”

24.元散曲的基本常识

1)体制

小令,又称叶儿,一般为单支曲,另外有一种“重头小令”,同题同调、内容相联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又叫联章体。

套曲,又称套数、散套、大令,同一宫调下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押同一韵部,一般有尾声。

带过曲,联用同一宫调的三支以下的曲子而成,如[雁儿落带得胜令],不是随便可以相联的。介于小令与套数之间的形式。

2)散曲的调式

倚声填词

周德清《中原音韵》中提出元曲12个宫调,335个曲调。比如[仙吕·点绛唇],[南吕·采茶歌] 3)散曲的句式

引入衬字。所谓衬字,指曲中句子本格以外的字。

句式灵活,韵散结合。

口语化的语言,雅俗兼蓄,以俗为美。4)散曲的音韵

用北方音韵。周德清《中原音韵》分为19个韵部,平分阴阳,入派四声。

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5)散曲的对仗(修辞)

两句对——合璧对

三句对——鼎足对

四句对——连璧对

隔句对——扇面对

关汉卿[双调·碧玉箫],“膝上琴横,哀怨动离情。指下风声,潇洒弄清声”。6)散曲与词及剧曲的异同

词曲同源而异流

在音韵、语汇、句式等方面更为自由、灵活

散曲与杂剧都以单支曲为基本单位。

剧曲以敷衍剧情、烘托场面、塑造人物为主要功能;而散曲则以抒情为主,但不排除带有叙事性的套数。

例如:白朴[越调·天净沙] 《秋》

25.元代南戏的定义:

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最初流行于浙东沿海一带,称为温州杂剧或者永嘉杂剧。高明的《琵琶记》是元代南戏中最优秀的作品,被称为“南曲之宗”。

26.《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为现存最早的南戏作品

《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27.《琵琶记》的艺术特色:

1)描摹人物的内心,如吃糠部分 2)双线结构

3)以情动人

4)曲文雅俗共赏

28.南戏四大传奇: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29.铁崖体:

元代后期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世称“铁崖体”或“铁体”。“铁崖体”的主要艺术风格有: 1). 宫词:清爽流丽,内容主要以华艳的辞藻来形容妇女服饰、体态和恋情。2). 香奁诗:写得颇为奇妙,香而不艳。3). 竹枝歌吸收了吴地民歌的语调和表现手法,虽也是写男女之情,却情致清新,语言浅近活泼。杨维桢的竹枝歌,有意使诗向民歌和民间散曲靠近。4). 古乐府:尝试一种风骨情致兼而有之,既有别于文人之诗,又不同于当时民间俚曲的新诗体。具有瑰丽奇崛的风格。

30.《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说:“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诸葛亮:陈寿《三国志》:“(诸葛亮)可谓识知之良材,管、萧之亚匹也。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曹操:陈寿《三国志》说:“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曹操一生,无所不用其借:借天子以令诸侯;又借诸侯以攻诸侯;至于欲安军心,则他人之头亦可借;欲申军令,则自己之发亦可借。借之谋愈奇,借之术愈幻,是千古第一奸雄。(毛宗岗十七回评)

关羽: 陈寿《三国志》说:“关羽、张飞皆为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31.《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1)七实三虚:历史小说中史实与虚构的关系

唯《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其惑乱。如桃园等事,学士大夫直用作故事用矣。(章学诚《丙辰札记》)处理虚构与史实的关系:踵事增华,张冠李戴。

2)战争描写与计谋艺术

3)结构错落有致,章法变通严谨。

4)“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5)人物塑造上的缺憾: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唯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背诵篇目(四选一)1.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苏轼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3.窦娥冤的第三折【滚绣球】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4.西厢记的地四本第三折【叨叨令】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篇2

一、古代城市文学的内涵性意义

首先, 中国古代城市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其文学史意义不能被忽视。其文学的内涵深度和广度因其独特性而被深入挖掘, 但是由于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因素限制, 直至今天, 我国古代城市文学的发展仍然显得稚嫩。古代城市文学构建的客观丰富内涵需要建立在对其认知的、成熟的因素上, 才能得以实现其完整性。

文学史研究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种复杂、多样的文学性格要求其在对待古代城市的研究中, 应当将它作为文学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整体上看待其文学史意义。

古代城市文学研究离不开客观历史存在对于它的影响。分阶段、分时期的对古代城市文学进行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价值理念, 其在具体研究工作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 我国的文学史研究着眼于对文学的历史时间意义的关注, 缺乏从更为具体、更为客观的空间意义上去参照其文学意义的体现。在这种历史的研究结构下, 古代城市文学一直存在着, 却没有登上历史的舞台。但因为其客观存在的性质, 又决定了古代城市文学终将被抹去历史的尘埃, 而重获新生。以其客观构建内涵来填补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中的诸多方面的历史空白。也因为其内涵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它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文学史的发展。

在对于城市文学的价值以及发展规律的研究中, 主要是从文学空间分布形态位移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的城市文学发展。这种作家与地理位移上的对应关系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探究方向, 有其重要的文学史意义与价值。当然, 在作家文学创作上对审美体验影响因素的探讨和文学取材方向上的选择性问题等, 都是在文学空间角度形态位移方面的价值型表现。

同时,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文学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以独立个体的方式存在的, 在其发展进程中, 城市文学受到乡土文学的影响与渗透。客观地说, 从历史空间的因素角度讲, 文学史的发展是在乡土文学与城市文学的二元空间文学因素下不断发展丰富的。想要脱离乡土文学谈城市文学, 或者脱离城市文学整体研究文学史, 都是片面的。只有从二元结构的空间因素角度去着手, 才能全面的、完整地实现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准确认知。

二、城市文化的文学性外延

城市文学是建立在城市文化上的外在性表现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 城市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是在城市文化的高度繁荣与发展的格局之上的一种文化态势。因此说, 城市文学表现出的外延性特征的诞生与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的自主意识与创造精神, 并且毫不避讳地彰显其城市文化的绝对创造力量、弱化无意识行为, 以及在城市追求与张扬世俗精神的过程中高调显示其对文化意义的表现能力。

城市文学具备什么样的属性与特质, 也就必然是对现实城市文化中属性与特质的反应。中国古代城市是在政治、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同时又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其中政治因素最为明显。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与衰亡往往伴随着其背后的政治性因素, 城市作为人们追求政治的渴望和幻想的摇篮, 最先能够感受到这种振幅的正是生活在城市当中的普通百姓。城市文学作为城市文化的外在性表现, 在这一方面对于城市的政治文化生活构成城市文学的最重要的文化性内涵。城市厚重的、复杂的社会环境基础, 对于文学发展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最为优良的物质基础。使之在城市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形成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催化作用。通过研究历代中国古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关系不难得出, 单纯的文学形式产生, 不会是在离群索居的社会交际环境中完成的, 而是在人口相对集中、物质文化相对富足的区域中实现的, 这种现象足以证明中国古代文学的城市文学性意义。而城市的发展促使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与艺术欣赏水平得以提升, 反过来对促进城市文化多种文学形式的水平提升又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这样说, 中国古代城市市民阶层的不断发展壮大, 为古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并起到保障性作用。

三、结语

对于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研究应当通过发展的唯物史观去分析, 将古代城市文学融入现代文学史中, 找寻其现代文学价值。随着城市地域性文学研究热潮的到来, 中国现当代城市文学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通过以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历史机运, 纵横比较, 借鉴移植, 进而形成独具中国现当代特色的中国城市文学史研究, 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任务。任何一种文化形态、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要有其历史传承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去滋润营养其现代的文学形式。中国文学史在这方面应当有所发展, 将全身的“穴位”打通, 突破在文学研究方面的历史围栏。从全局的角度审视中国文学历史的整体性特征, 为后世中国文学的研究与发展创造更多、更有用的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2][美]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M].王旭, 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中国古代妇女文学史 篇3

一九五○年,我们都考入了清华大学数学系,成为同班同学。全班共十五人,师生公认杜是班上学习成绩最优秀者之一。他还爱好文学,能熟背许多古诗词。但是他没有钱买他喜爱的文学著作,除了从学校图书馆借书外,常到书店去看书,有时就站在书店里摘抄。杜熟读《红楼梦》、《水浒》等书,把不同版本的文字区别都记录下来,通过认真比较和研究,常常有所发现,并有独到的看法。他曾写信把自己的见解寄给有关出版社的编辑同志,受到关注和重视。记得他很早就在同学间说过:贾宝玉是反封建的。杜做任何事情都是那么认真、执著和钻研,大家都很赞佩。

一九五二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时,北大、清华、燕京三校的数学系合并为北大数学力学系。我们班的同学达到了二十七人,杜仍是公认的学习成绩最优秀者之一。一九五三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为适应经济建设的紧迫需要,高校理工科学生都提前毕业。我们班的大多数同学留在本系数学专业各教研室当助教。杜等六人成为力学专业的研究生,之后他一直讲授数学和力学的各种课程,虽然教学科研任务很重,但作为业余爱好,他仍然不停地研读文学著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北大图书馆三层楼的库存版本阅览室遇到杜,他告诉我,除了讲课备课外,他都在这里看书。一连十多年,我常在版本阅览室见到他,他总是坐在右边第一排靠窗的座位上,专心致志地一一查阅库存的古典文献,一一抄录其中的妇女文学作品。

大约在一九九三年,杜对我说,他已年过六十,计划出版两本书,一本是《现代数学引论》,是他数年来在北大和清华开设这门选修课的讲义基础上写成的(一九九六年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另一本是关于中国古代妇女文学的书,还未完稿。

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和准备,杜从一九九四年起,在北大连续八年开设了一门全校公共选修课:中国古近代妇女文学史,讲述从先秦两汉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妇女文学。选读这门课的文理各科学生,每年都在百人以上,男女生各约一半。

杜为什么特别关注妇女文学?他曾跟我说过,抗日战争期间,他家兄妹六人,只靠父亲一人的微薄工薪,生活很艰难,每天晚上,他的母亲补衣、做鞋直至深夜。这是他记事以来心目中第一个勤劳、坚强而又淳朴善良的妇女形象。以后他又从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知道了从古到今许许多多品德优秀的妇女和才女。他受到这些崇高形象的感召和激励,同时也为中国古代妇女文学没有受到文学界应有的重视而深感遗憾。他决心要在自己晚年竭尽全力选编一部《中国历代妇女文学作品精选》(二○○○年已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以展现历代优秀妇女文学精品,为埋没受屈的才女们扬名吐气。

我有幸成为杜这部著作初稿的第一批读者之一。读过之后,第一个感受是:旧社会妇女的苦难太深重了。我想起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郭兰英演唱《妇女自由歌》中的一段歌词,是多么真切:“旧社会好比是,黑格洞洞的苦井万丈深,井底下压着咱们老百姓,妇女在最底层。”第二个感受是:为妇女的优秀美好品质自豪。我想起了冰心说过的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冰心全集》第三卷306页,海峡文艺出版社一九九四年版)。

二十一世纪初的一天,杜告诉我,他每天早出晚归。查完北大图书馆库藏古籍,他就接着到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和社会科学院等图书馆,以及各新、旧书店去阅览、查抄,搜集古籍、书刊中的妇女文学作品。杜从来节衣缩食,生活艰苦,但为收购有关古籍则常倾囊而出。令他欣喜的是,他不断有许多新的发掘和新的发现。

不久前,杜打电话和写信告诉我,他已编就新书《闺海吟》,全书有古、近代才女八千六百余人,每人只选一篇代表性作品,有诗、词、曲、联、文、书信、日记、戏剧、弹词小说等诸多题材。他根据多种参考资料为书中的作者写了或详或略的小传,对少数毫无信息的作者,只好写为“无名女”。杜深切地体会到,中国妇女所处的恶劣环境和社会历史的错误偏见,使她们写作难,作品保存难,作品要流传更难,许多优秀作品已经消失了。杜自告奋勇、不畏艰苦,痴心地、负责地做了对于中国妇女文学作品的搜集抢救工作。即将由时代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闺海吟》,是杜三十年日日夜夜辛勤劳动的结晶,更是弘扬中华妇女文化的瑰宝。

杜还编就了《阆苑奇葩》,是对《中国历代妇女文学作品精选》的增补和扩充,从原来的一千位作者增加为一千三百余位作者;从原来的四十九万字扩充为八十万字。《闺海吟》和《阆苑奇葩》都将作为弘扬中华妇女文化丛书于近期出版。

杜今年七十八岁,我祝愿他健康长寿,相信他还会坚持不懈、乐此不疲地继续为弘扬中华妇女文化做贡献!当然,我更希望杜的这两部著作能起到抛玉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有心人、有志者投入弘扬中华妇女文化的事业!作为女性,我还希望妇女朋友们能从这两部著作中汲取智慧、勇气和力量,为祖国的现代化,为人类的不断进步,努力发挥出“半边天”的光和热,体现人的本性中的“真”、“善”、“美”!

中国古代文学史 篇4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他早年受封建家庭的传统教育,并曾应科举试。他学习的范围很广,既爱好诗文,又精通乐律。他幼年曾访过他父亲的好友通俗词曲家贾凫西,这位木皮散客临别时为他“讲《论语》数则,皆翻案语”(《木皮散客传》)。后来孔尚任《桃花扇》中柳敬亭讲《论语》,即借用贾凫西的《太师挚适齐》的鼓儿词,可知他所受的影响。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皇帝南巡北归时到曲阜祭孔,孔尚任因御前讲《讲语》受到褒奖,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于是他便抱着儒家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仕宦生活,还写了一篇《出山异数记》,表示他对清朝的感激涕零。但仅仅过了一年,他便在出差淮阳疏浚黄河海口时,接触到黑暗的社会现实,逐渐认识到吏治的腐败。回京后,他虽继任国子监博士等官,却主要以读书和搜藏古物来填补闲散的生活;以戏曲、诗歌的创作来抒发抑郁的胸怀。《桃花扇》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最后脱稿的。《桃花扇》贯注了孔尚任毕生的精力,他说:“予未仕时,每拟作此传奇,恐闻见未广,有乖信史;寤歌之馀,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然独好夸于密友曰:‘吾有《桃花扇》传奇,尚秘之枕中。’及索米长安,与僚辈饮宴,亦往往及之。”(《桃花扇本末》)治河期间,他住在泰州,也曾从事剧本的创作。《小说枝谈·桃花扇》引《脞语》说:“孔东塘尚任随孙司空在丰勘里下河浚河工程,住先映碧枣园中,时谱桃花扇未毕,更阑按拍,歌声呜呜,每一出成,辄邀映碧共赏。”他自己和朋友也有同样的记载(注:孔尚任康熙二十六年(1687)所写《元夕前一日,……署中踏月观剧,即席口号》:“箫管吹开月倍明,灯桥踏遍漏三更。今宵又见桃花扇,引起杨扬州杜牧情。”)。同时,他结识了冒辟疆、邓孝威、杜浚、僧石涛等遗民,得到了不少遗闻和史料,为《桃花扇》的最后定稿做了充分的准备。回京以后,又经过十年惨淡经营和三次易稿,才在康熙三十八年成书,次年因文字祸罢官(注:他在《放歌赠刘雨峰》中曾说:“命薄忽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谤诽。”可见他的罢官是由文字肇祸的。)。二年后,他怀着依恋和激愤的心情离京回乡。“挥泪酬知己,歌骚问上天。真嫌芳草秽,未信美人妍”(《留别王阮亭先生》);“诗人不是无情客,恋阙怀乡一例心”(《出彰义门》):便是他当时心情的自白。晚年曾几次出游,景况颇为萧条。

孔尚任的戏剧作品除《桃花扇》外,还家和顾彩合撰的《小忽雷》传奇。小忽雷是唐代宫中的乐器,段安节《乐府杂录》载有善弹小忽雷的唐宫女郑中丞因忤旨“赐”死,为宰相权德舆的旧吏梁厚本所救结为夫妇的传说。《小忽雷》传奇即以此为蓝本,并牵入当时著名文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生活,描写了文士和宦官的斗争,主题结构都和《桃花扇》类似,但它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成就都远不及《桃花扇》。

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桃花扇》是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剧。作品以侯方域、李香群的爱情故事为线索,集中地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即作者所说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是全剧的主题思想,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构思。作者说:“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桃花扇小引》)这就说明作者所说的兴亡不仅是南明王朝的短促命运,同时还企图指出明朝三百年基业为什么会覆亡的历史经验教训,作为后人的借鉴。

那么从《桃花扇》所展现的故事情节里,我们是怎样看到明代三百年基业的覆亡的呢?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清兵乘机入关的时候,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馀孽勾结四镇迎立福王。他们忘记了中原未原,大敌当前,买妾的买妾,选优的选优,完全是一派腐化堕落的现象。为了私人派系的利益,他们不仅丝毫没有想到上下一心,团结对敌,反而假公济私,自相残杀,最后甚至调黄、刘三镇的兵去截防左良玉,致清兵得以乘虚南下,成立刚刚一年的南明王朝就跟着覆亡。马士英、阮大铖对于调黄、刘三镇截防左兵的后果不是没有想到的。由于他们“宁可叩北兵之马,不可试南贼之刀”(《拜坛》),认定了向北兵投降比向统治集团内部的反对派让步好,就悍然采取了这一着。作品中关于这方面的大量描绘,鲜明地揭示了南明王朝覆亡的历史教训,确是有它深刻的现实意义的。它使我们从一连串舞台艺术形象里清楚地看到当时南明统治集团里那些最腐朽黑暗的势力怎样由生活上的苟且偷安、腐化堕落,一步步把国家民族推向覆亡的道路;又怎样由政治上的把持权位、排挤异己,一步步走向了投降敌人的道路。

其次作品还通过侯方域的活动表现当时统治阶级里另一部分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政治面貌。侯方域是著名的复社文人领袖之一,在继承东林党人的事业,反对阉党余孽的斗争中,表现他政治上进步的一面。然而正当国家内外危机深重的时候,他却沉醉在歌楼酒馆之中,这就决定他在政治上的动摇态度,不可能担当起挽救南明危亡的历史任务。“暗思想,那些莺颠燕狂,关甚兴亡。”作者在侯方域第一出上场时唱的[恋芳春]里就语含讽刺。后来又写他沉迷声色,几乎为阮大铖所收买,到最后更通过张道士的当头棒喝,指明他的迷误:

你看国的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

“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兴亡梦,儿女浓情何处消。”(《入道》出下场诗)作者正是以兴亡之恨批判儿女之情。

最后作者还为我们描绘另外两类人的精神面貌。一类是以史可法为代表的爱国将领。作者以极大同情,写史可法怎样激励将士,死守扬州,并终于沉江殉国:

走江边,满腔愤恨向谁言。老泪风吹面,孤城一片,望救目穿。使尽残兵血战,跳出重围,故国苦恋,谁知歌罢剩空筵。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精魂显,大招声逐海天远。

——[古轮台]

然而在那样腐朽的南明王朝里,史可法是完全孤立的。他名为阁部、统帅,实际只有三千残兵,一座孤城。结果也只有留下一个悲壮的民族英雄的形象。另一类是李香君、柳敬亭、苏昆生等下层人物。李香君原是秦淮歌妓,她的受压迫受侮辰的地位,使她对统治阶级里的黑暗势力保持警惕,当她知道阮大铖出资收买侯方域的阴谋活动时,义正词严地责备了侯方域的动摇:

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

并坚决辞却陵大铖暗中为她置办的妆奁,以自己鲜明的政治态度影响了侯方域:

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年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

这是多么坚贞的性格。如果说却奁以前,她还只有比较清醒的政治头脑,那么从却奁开始她已被卷入南明王朝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并成为矛盾尖端的人物。尖锐的斗争锻炼了她,促使她的性格进一步发展。她坚决拒绝再嫁,不管是利诱,还是威胁,她毫不动摇,公开声称“奴是薄福人,不愿入朱门”。在斗争中她性格的光辉一面又有所发展,终至“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并进一步认识了马、阮治疗集团的狰狞面目和丑恶的本质,以及他们给国家带来的严重灾难。以《骂筵》一出里,她更冒着生命的危险痛骂马士英、阮大铖:

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杀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把俺胡撮弄,对寒风雪海冰山,苦陪觞咏。

——[五供养]

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吐不尽鹃血满胸,吐不尽鹃血满胸。

——[玉交枝]

这些描绘使李香君成为我国戏曲舞台上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柳敬亭、苏昆生原来都是阮大铖的门客,当他们看到了复社文人的《留都防乱揭》,知道阮大铖是魏阉的党羽,就拂衣而去。后来左良玉不顾大局,要领兵东下,柳敬亭就不辞辛苦去劝阻。阮大铖逮捕复社文人下犹,苏昆生又主动去向左良玉求救。到明亡之后,他们宁愿归隐渔樵,不愿做清朝的顺民,他们的坚强性格和阮大铖之流形成鲜明的对照。特别是柳敬亭,他的豪爽、侠义性格和一个民间艺人所具有的幽默、诙谐相结合,表现了高度乐观主义精神。然而这些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生活道路,使他们只能把国家民族的希望寄托在爱国将领和复社文人身上。当复社文人失败了,爱国将领牺牲了,他们的希望也跟着落空,结果就入道的入道,归隐的归隐,一个走向消极避世的道路。

从《桃花扇》里这一系列的描绘看,它确是通过了侯方域、李香君的儿女之情,表现了南明王朝的兴亡之恨,使读者或观众痛恨权奸的误国,叛将的投降,惋惜复社文人的沉迷,同情城市下层人民的反权奸斗争和爱国将领的宁死不屈。作者在作品里从爱国思想出发所表现的爱憎也基本是分明的。然而决定于作者的封建正统观念,他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始终抱着敌视的态度,剧中骂起义军是流贼,还把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的左良玉当作像史可法一样的爱国将士来歌颂。左良玉哭祭崇祯时说:“养文臣帷幄无谋,豢武夫疆场不猛”,就是骂那班文臣武将镇压农民起义无能。同时作者虽然怀着对明朝兴亡的遗恨,表现了一定的爱国思想,但由于本身是清朝的官吏,又加上清朝统治的严酷,作者对当时的民族矛盾就只能采取回避的态度。他不仅称赞清兵“杀退流贼,安了百姓,替明朝报了大仇”(《闲话》),还讴歌康熙圣朝的祥瑞;不仅回避了清兵血洗扬州的惨剧,在结局里还掩盖了侯方域的变节,这就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作品的思想成就。

文学史上原有不少传奇通过男女主角的离合悲欢,串演一代兴亡的历史故事,但《桃花扇》的出现,却使这类创作达到新的艺术高度,它把侯、李的离合之情与南明的兴亡之感结合得更紧密。与它同时的《长生殿》比之以前的作品如《浣纱记》、《秣陵春》等算是结合得较好的。然而《长生殿》是通过兴亡之感来突出李杨的爱情,而不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样,《长生殿》在下本里就有部分情节离开了现实形势来颂扬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而《桃花扇》写侯、李的爱情是始终紧密结合明清之际的历史形势展开的。由于侯方域本身是参加过复社文人反阉党的斗争和史可法幕府的人物,通过他的一连串舞台活动就有可能比较集中地反映南明王朝内部的各种矛盾。李香君是秦淮名妓,通过她,又正好从侧面反映出南明王朝的苟且偷安、腐化堕落。传奇《媚座》出总批(注:《荀学斋日记》说《桃花扇》评语是孔尚任自己的手笔。《桃花扇本末》则说,“皆借读者信笔书之”。然而批语中有些完全是作者的语气,在《桃花扇本末》中,作者也认为这些批语“忖度予心,百不失一”,至少他是完全同意这些看法的。)说:“上半之末,皆写草创争斗之状,下半之首,皆写偷安宴乐之情。争斗则朝宗分其忧,宴游则香君罹其苦。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朝之治乱系焉。”清楚地说明了作者的艺术构思。

孔尚任在《桃花扇凡例》里说:“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原书有《考据》一篇,列举传奇中许多重要历史事实所根据的文献资料。这种忠于客观史实的精神,在明清传奇中,除《清忠谱》外,是没有可以和它比拟的。然而作者又说:“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如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这就说明作者不仅忠于历史事实,同时是通过精心的艺术创造,如排场的起伏转折,情节的前后照应,角色的分配,曲白的分工等等,使它成为一部优秀的传奇作品,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较好的结合。《桃花扇》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这两方面,从作品的凡例、批语看,它是作者创造性地总结明清传奇作家创作经验的成果。

此外如人物的描绘、语言的运用,也有它独到的地方。如《侦戏》中[双劝酒]:“前局尽翻,旧人皆散,飘零鬓斑,牢骚歌懒,又遭时流欺谩,怎能得高卧加餐。”以独唱抒发阮大铖的牢骚,表现了他一副可怜相。“可恨身家念重,势利情多;偶投客魏之门,便入儿孙之列”一段白,似乎也不无反悔之意。但接着悄语:“若是天道好还,死灰有复燃之日。我阮胡子啊!也顾不得名节,索性要倒行逆施了。”终于露出其奸邪、阴险的豺狼本相。这样唱词和宾白的配合,惟妙惟肖地刻划了阮大铖的形象。《馀韵》中[哀江南]套曲更是传诵的名篇: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榻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跑。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离亭宴带歇指煞]

然而,作者在语言的运用上主张“宁不通俗,不肯伤雅”。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典雅有馀,当行不足;谨严有馀,生动不足。这实际是许多文人传奇戏在语言上的共同特征。

昆曲衰落时期的传奇、杂剧作家

昆曲从晚明开始就经常在封建贵族及宫廷中演出,日益脱离人民,脱离现实,形式主义的倾向日趋严重,到清代中叶便转入衰落时期。许多原来的优点到一定阶段,便转化而成为缺点。昆曲的曲词以典雅美丽见长,但“到了乾嘉之世,昆典里面,早就给贵族绅士的文人,填塞了一大堆一大堆牛屎似的‘饾饤’进去”(瞿秋白《乱弹代序》),大多数人不能理解。昆曲的唱腔以悠扬宛转见长,在它新起的时候,听者感觉回肠荡气,到后来节奏愈趋缓慢低沉,行腔转调过于细密,大多数人不能欣赏。由于偏重曲词的欣赏,忽视作品的社会内容,不能通过戏曲冲突反映现实斗争,题材范围也日益狭小。这些都限制了它的发展和改进。在昆曲日益衰落的同时,被称为“花部”的地方戏大大地兴盛了。

随着昆曲的衰落,文人传奇的创作也趋向低潮。这时他们的传奇绝大多数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作品,或用以娱宾遣兴的风情喜剧。这些作品语言典雅、结构冗长,专讲格律、填词,无视戏曲的舞台艺术特点。就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各方面考查,已是传奇创作的尾声。

这时期比较值得注意的传奇作家有唐英、蒋士铨等。唐英(1682-1755),字隽公,号蜗寄居士,官九江关监督。著有《古柏堂曲》十七种。他的大部分剧目是依照民间戏曲改编的,个别的保留了民间戏曲的优点,如《十字坡》、《面缸笑》等。但作为封建官僚,他更多地选择了地方戏中落后反动的东西来改编,又创作了一些宣扬忠孝节义和因果报应思想的作品。如《三元报》、《佣中人》等。

蒋士铨(1725-1784),字心馀,号藏园,江西铅山人。善诗文,所作戏曲有《红雪楼十二种曲》等。《冬青树》叙述了南宋灭亡的历史故事,歌颂了文天祥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表彰了谢枋得、唐珏等忠义之士,痛击了卖国投敌的汉奸留梦炎之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临川梦》演汤显祖故事,并以“四梦”中主要人物和为《还魂记》而死的娄江俞二娘为剧中人,是有意把这位戏曲家的生平搬上舞台的戏。蒋士铨创作的题材是多方面的,在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有其一定的成就,而在语言风格上继承汤显祖的成就,并有所创造,在当时是个较有影响的作家。

此外,张坚的《玉燕堂四种曲》是庸俗的风情喜剧,夏纶的《新曲六种》是“褒忠、阐孝、表节、劝义、式好、补恨”的作品,或为统治者帮闲,或直接宣扬封建道德。董榕的《芝龛记》写明末历史,以考实称著,实际上是一部充满迷信思想、敌视农民起义的歪曲历史的作品。

有关白蛇与雷峰塔的传说,早见于南宋的《西湖三塔记》,到明末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话本(见《警世通言》),白蛇与许仙恋爱的故事情节已大致具备。但白娘子还是一个可怕的蛇精,动辄威胁许仙,“若生外心,教你满城皆为血水。”此后,在民间说唱与戏曲的流传过程中,人民根据自己的理想与愿望,不断加以丰富与提高,使故事内容越来越丰富,白娘子的形象越来越光辉。乾隆年间的戏曲艺人陈加言父女的《雷峰塔传奇》,就是这个在民间长期流传的白娘子故事的舞台深出本。

《雷峰塔传奇》是有深刻现实内容的浪漫主义作品,剧本写白蛇青蛇化为美女,在杭州西湖遇见青年商人许仙。白娘子爱许仙的诚实勤劳,与他结为夫妇。后因法海和尚的阻挠,他们的爱情遇到种.种挫折。白娘子为挽救许仙,争取自己爱情的幸福,和法海和尚展开了一连串的斗争,虽然最后失败了,白娘子被镇压在雷峰塔下,但通过水漫金山、断桥相会等场,集中表现了白娘子对敌狠对己和的优秀品质,在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二百多年来,在舞台上一直演出不衰。

清中叶杂剧作家,以杨潮观(1712-1791)为最有名。杨潮观,字宏度,号笠湖,江苏金匮(今江苏无锡)人。著杂剧三十二种,皆一折短剧,以其在邛州任所所建读书室《吟风阁》为总名。他很注意戏曲的讽谕劝惩作用,在自著《题词》中说:“百年事,千秋笔,儿女泪,英雄血。数苍茫世代,断残碑碣。今古难磨真面目,江山不尽闲风月。有晨钟暮鼓送君边,听清切。”并仿照《诗经》和白居易《新乐府》的作法在每剧前作一小序,说明创作的目的。他年少即以文名,后来又长期担任知县、知州一类的地方官,所以作品内容多数是写文人遭遇和前人政绩的。其中部分创作有一定的揭露现实的意义。如《汲长孺矫诏发仓》写灾区人民的苦痛和官差的凶狠很真切,同时表彰了汲长孺为了救民所作的权变。小序中说:“发仓,思可权也。为国家者,患莫甚乎弃民;大荒召乱,方其在难,君子饥不及餐,而日待救西江,不索我于枯鱼之肆乎?诗曰:‘载驰载驱,周爰咨度。’汲长孺有焉。”《穷阮稽醉骂财神》通过阮稽的口,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愤慨。《寇莱公思亲罢宴》则表现了戒奢崇俭的思想,是影响最大的一个作品。他对于一些下层人物的描写如《发仓》中的贾天香、《罢宴》中的刘婆等也很成功。但杨潮观是个封建文人,又信佛教,这些思想局限影响了他创作上的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史3 篇5

1.诗经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国风产生的时期是西周 2.屈原的作品写作最晚的作品是《怀沙》 3.贾谊的散文集是《新书》

4.《答客难》的作者是东方朔,内容是剖析士人在太平盛世却怀才不遇的状况 5.东汉最早的文人诗----班固《咏史》

6.上古神话资料保存最全面的作品是《山海经》 7.宋玉的作品有哪些?《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8.东汉《史传散文集》最有名的是《汉书》 9.东汉抒情小赋的名篇是张衡的《归田赋》 10.分别指出下列作品的特点,《庄子》:汪洋恣肆,《孟子》:雄辩正义凛然,赋体作品(大赋):歌功颂德,《史记》: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两汉乐府诗的特点

11.汉书的作者----班固 《潜夫论》的作者----王符 《楚辞》的作者----刘向 《吕氏春秋》的作者----吕不韦 《春秋繁露》的作者----董仲舒

12.《哀郢》的作者----屈原 《五蠹》----韩非子 《西京赋》----张衡 《二京赋》----张衡 《三都赋》----左思(西晋)《两都赋》----班固 《鵬鸟赋》----贾谊 《谏逐客书》----李斯 《硕人》----《诗经·卫风》 13.《吴越春秋》的作者是东汉初年的赵晔,《洞箫赋》的作者是王褒。

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 东汉的史传散文集,最有名的是赵晔《吴越春秋》 10.两汉时期第一批写京都赋的是杨雄的《蜀都赋》 11.荀子的五篇赋:《荀子·赋篇》包括礼、知、云、蚕、箴五个小赋 12.东汉政论文散文集有名的是王充《论衡》 13.“叙事之最”是对哪本书的评价:《左传》 14.韩愈“诘屈聱牙”是对《尚书》的评价 15.“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是对哪部作品的评价:《古诗十九首》

二.名词解释

屈宋----文学史上“屈宋”并称。因为:1.尽管宋玉在抗争黑暗现实上,难以与屈原相提并论,但是他对现实不满,身遭迫害,怀才不遇,确与屈原有相似之处;2.《离骚》《九辩》这两篇代表作,艺术上各有千秋。

辞赋----在发展过程中,楚辞类作品逐渐与新体赋合流,总称为辞赋,楚辞类作品称为骚体赋,因此,辞赋是新体赋和骚体赋的总称。

扬雄的四大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风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它们分别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风,是指十五国风;骚,是指《离骚》。故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骚是中国诗歌的两种形态。

七体----《七发》是七体的开山之作。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专门单设一类体裁“七”,号称“七体”。

扬马----“扬马”是指扬雄和司马相如。扬雄早年极其崇拜司马相如,曾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作《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为已处于崩溃前夕的汉王朝粉饰太平、歌功颂德。故后世有“扬马”之称,“扬马”并称,说明二人在汉赋发展史上的地位。

秦汉文学的概要----A.汉赋成为主流,在帝王周围形成若干作家群体,产生了歌功颂德、铺张扬厉、凝重板滞的大赋,成就不大。B.诗歌领域出现了杂言、五言、七言新体诗,特别是汉代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清新有致,给中国诗歌的发展注入了生机。

《七发》所说的七件事----“七发”就是以七件事启发太子。七件事分别是:音乐,饮食,车马,宫苑,田猎,观涛,妙道。文章的重点在妙道,写得精彩的是观涛。

三、简答题

1.《诗经·邶风·新台》的诗旨是什么?

讥刺卫宣公,揭露统治阶级伦理道德的虚伪和生活的腐朽

2.先秦散文的特点 《春秋》:叙事之祖,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 《尚书》:佶屈聱牙 《左传》:叙事之最 《国语》:记言为主,说辞谨严有致,步步为营 《战国策》:长于辞令,语言“辩丽横肆” 《论语》:语录体 《老子》:韵文体,富于哲理的短句韵语,词约义丰,流畅顿挫 《庄子》:汪洋恣肆,寓言多,且艺术性强,大胆奇特的想象,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以寓言说理的手段,“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其主要特征

《荀子》:议论文论旨明确严谨,善用类比,造语简约 《韩非子》:峻峭,锋芒毕露 《孟子》:长于论辩,雄辩正义凛然,气势浩然,言辞犀利,又善用譬喻说理,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

《史记》:不虚美,不隐恶,不为亲者隐,不为尊者讳,秉笔直书

3.司马迁《陈涉世家》,《孔子世家》堪比王侯的原因

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侯王,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入本纪还是入世家,但情况又不尽然。孔子没有侯爵,陈胜是自立为王,二人都列入世家,因为他们的历史地位堪与王侯相比。司马迁的安排可谓独具慧眼,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也是合乎逻辑的归纳。

4.先秦文学概要(包括内容,发生,成熟等的过程,文学地位)

1.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2.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诗人屈原出现;3.在散文领域文史哲不分,在诗歌领域诗乐舞结合。

5.屈原的美政理想(神末规章制度,削贵族,联齐抗秦)

1.国君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享有国家;2.应该选贤任能,罢黜奸佞;3.修明法度,使国 2 政清明,国家富强.6.新体赋(大赋的特点)

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新体赋的最高成就。新体赋篇幅比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请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分较多;在内容上以实物为主, 歌功颂德,主要用于正面的赞颂讽喻;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词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的描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7.汉乐府诗的艺术成就

a.汉乐府在艺术表现上的最突出特色,是叙事成分的增强

b.汉乐府艺术上的又一特点是,在叙事或带有叙事性的作品中,对话描写大量出现,还时常出现对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

c.汉乐府的语言率直自然,表现出民歌民谣特有的清新质朴的风格。

四,论述题:

1.庄子,韩非子都以寓言说理,请举例分别说明。(《庖丁解牛》《滥竽充数》)

庄子:

1、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征文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时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史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已,神出鬼没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个主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2、寓言数量多,这些审议表现出了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庄子文看似胡说乱说,骨里却尽有分数。《庄子》奇丽诡谲的艺术形象,是其哲学思想的反映,同时也是其常常情感迂回曲折的流露。

《 韩非子》的审议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的故事,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和人物和《庄子》中奇幻玄虚,怪话神奇的审议故事相比,风格截然不同。

2、韩非审议形象化地体现了他的活动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他也像庄子一样,取材于历史,让历史人物说话,改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使之反映自己的思想观点。

3、而取材于现实社会和民间故事的审议更是韩非对社会现象深入仔细观察后提炼出来的,如“郑人买履”、“郢书燕说”等具有的讽刺力量表现出的哲学智慧,都是韩非审议思想深度的反映;

4、题材平实,但寓言在艺术上绝不平淡,而是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2.以婚恋作品为例,说明汉乐府诗与诗经十五国风中婚恋诗的变化(表现,感情,形式上说明)1.从内容上看,汉乐府主要表现女性在爱情婚姻上的反抗意识,而诗经国风中大多是表现婚姻破裂后的妇女被夫家休弃的悲惨结局,抒发弃妇的愤懑不平。

2.汉乐府中表现出来的爱与恨中始终受到封建礼教的压制束缚,而诗经的爱情不像后世那样深受封建礼教的压制束缚。

3.从艺术特点来看,汉乐府有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侧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性格。诗经善用“赋。比。兴”

4.从句式上看,汉乐府受《离骚》的影响,通常每句六言或七言,七言句最后一个字往往是语气词,还有后来歌谣中的五言。而诗经的句式是以四言为主。

3.举例说明古诗十九首是怎样表现思妇之情的。

《古诗十九首》所展示的思妇心态也是复杂多样的.盼望游子早归,这在《古诗十九首》众多的思妇诗友中没有一首命名.然而,盼归而不归,思妇的反应却大不相同.有的非常珍视自己的婚姻,对游子的爱恋极深,远方捎回书信,她会置之怀中,”三岁字不灭”;又如《行行重行行》中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离家远行的丈夫的殷切怀念,诗以反复低回的咏叹调,倾吐别易会难、长久相忆的缠绵思绪,笔触重叠回环,层层推进,最后结以无可奈何的深情宽慰。思妇觉察到“游子不顾反”的苗头,日感衰老、消瘦,只好宽慰自己“努力加餐饭”。通篇“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4.结合《左传》,分析描写战争方面的不同手法(战争结果,方式)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一场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这一场历时长久的劝争,《左传》作者仅用了500余字,就把时间的起因、发展、结尾叙述的得明白生动。2. 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叙述重耳历经19年的流亡生涯,从一个贪图安逸的贵公子,最终成长为一位心胸宽阔、胆识具备的政治家。3. 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左传》擅长写战争著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4. 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5.分析诗经与乐府诗艺术形式的不同(五言诗,长短句)从句式上说,《诗经》基本上是四言体,汉乐府则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完整的五言诗已不和见,但一般是杂言,杂言乐府诗句法自由多样,整散不拘,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气势,发展到唐代则形成了自由奔放的“歌行本”。五言诗虽比四言仅多一个节拍,但却能够把单音词和双音词有机地搭配起来,寓变化于整齐之中,适应了当时社会语言的发展,扩大了诗歌的容量,增强了表现力。乐府民歌开五言诗先河,扩大了到整个诗坛。

6.东汉五言诗和古诗十九首所取得的成就。

东汉的五言诗已经成熟,叙事诗有《孔雀东南飞》这样的长篇巨制。《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是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文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刘勰曾称誉它为“五言之冠冕”,它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选用典型的事、物、景,委屈婉转,反复低徊;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专写梦境、幻境、孤独境,造成朦胧凄清之境;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质朴语句写出细腻之情,达到“一字千金”之效。

7.古诗十九首后人是怎么评论的?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钟嵘《诗品》)“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五.判断

1.汉代大赋中有一类作品是九章成篇,名目相似被称为九体(错)(大赋由三大部分组成,面目相似)

(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虽然规模未大,却具备了独有的格局,与大赋中的“七体”互相辉映,是为“九体”)2.张衡抒情诗(错)张衡----抒情小赋

3.先秦孟子散文的文格特点(X)(气势恢宏、词锋犀利、善用类比)4.司马迁将孔子世家列入····(X)

5.张衡的《四愁诗》是东汉诗歌成熟的标志。(X)

《四愁诗》在体制上,通篇用七字句,是古代较早的一首七言诗诗作,表现了作者的艺术创新精神。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六.翻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所有人的孩子,做到这一点,统一天下就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那样容易。

《吕氏春秋》: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尝鼎里一片肉的味道,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论贵粟疏》: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要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在于重视粮食。重视粮食,就要在老百姓当中,采取把粮食作为奖赏和惩罚的手段。

张衡《鹦鹉赋》(心怀归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

心怀回归的愿望却难达目的,只能躲在角落里怨恨哭泣。

七.背诵

《楚辞·九章·哀郢》----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粤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以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百尺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不敌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枚乘《七发》----客曰:“不记也。然闻于师曰,似神而非者三: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内云,日夜不止。衍溢漂疾,波涌而涛起。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六驾蛟龙,附从太白。纯驰浩蜺,前后骆驿。颙颙卬卬,椐椐彊彊,莘莘将将。壁垒重坚,沓杂似军行。訇隐匈礚,轧盘涌裔,原不可当。观其两傍,则滂渤怫郁,闇漠感突,上击下律。有似勇壮之卒,突怒而无畏。蹈壁冲津,穷曲随隈,逾岸出追。遇者死,当者坏。初发乎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赵壹《刺世疾邪赋》----伊

荣纳由于闪榆,孰知辨其蚩妍!故法禁屈挠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

有秦客者,乃为诗日:“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

鲁生闻此辞,系而作歌日: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

《报任安书》----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

十二、书八章、世家三

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中国古代文学史常识2 篇6

一、填空题

1.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一个朝代,与汉代一起并称“”。

2.促成唐代文学繁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______、、______三家思想对杜甫、李白、王维等人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3.李白,号,伟大的诗人,诗歌风格,想象丰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本课选讲了。

4.杜甫,又称,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被为,他本人被尊为。诗风,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5.白居易,晚年号,是唐代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6.元稹和白居易齐名,人称。除了诗作之外,还写过传奇,为后世名剧《西厢记》的源头。

7.被苏轼评为“诗中有画”的唐代诗人是。8.我国最早的民间词集是《____________ 》、第一个以写词而成为词家的是________。

9.唐代三大爱姻传奇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0.宋代豪放词集大成者是。

11.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12.号“青莲居士”、“香山居士”、“东坡居士”、“易安居士”、“稼轩"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李商隐是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历来受到推崇,也是咏物诗大家,最杰出的的是以为中心的爱情诗。

14.中唐以后,、发起的古文运动将散文发展推向高峰,也得到宋代作家的热情响应,代表作家有、、等人。

15.元杂剧是把、、、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戏曲艺术形式。

16.是元代最伟大的杂剧作家,他的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鲜明的特色和卓越的成就。他的代表作品有、、、、等。

17.舞低杨柳楼心月。18.枝上柳绵吹又少。19.落花人独立。

20.,二水中分白鹭洲。21.君不见沙场征战苦。22.,千载谁堪伯仲间。

23.已诉征求贫到骨。

24.落花人独立。当时明月在。轻胜马,谁怕?任平生。26.,不思量,自难忘。27.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28.,五十弦翻塞外声。29.荒村雨露宜眠早。

30.,,北雁南飞,总是离人泪。

二、选择题(一)单选题

1.下列哪位诗人不属于“初唐四杰”()

A王勃B卢照邻C王昌龄D骆宾王 2.盛唐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家是()

A高适B王维C王之涣D李白

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谁评价李白的()A杜甫B苏轼C李商隐D陆游

4.唐传奇《柳毅传》的作者是()

A杜光庭B 李朝威C 白行简D 蒋防

既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又有大量创作实践的诗人是()。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韩愈

6.《漱玉词》的作者是()

A秦观B陆游C柳永D李清照

初唐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振起一代诗风的诗人是()王勃B.杜审言C.陈子昂D.张九龄

8.辛弃疾在词中较多地运用典故,主要是为了()。

A 表现自己学识的渊博B托古喻今C 使词艰深晦涩D扩大词的内容

下列诗句出于王昌龄诗句的是()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B.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D.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下列诗句不是出于杜甫诗中的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C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D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1.下列词人属于婉约派的词人有()

范仲淹B李清照C辛弃疾D苏轼下列不属于宋代的诗歌流派有()

A西昆体B台阁体C江西诗派D四灵诗派

5..A7.A.9.A.C.10.AA12.答案

一、填空 1.汉唐盛世 2.儒道佛

3.青莲居士浪漫主义雄奇豪放诗仙《登金陵凤凰台》 4.杜工部现实主义诗史诗圣沉郁顿挫 5.香山居士新乐府运动6.元白 《莺莺传》 7.王维

8.花间集温庭筠

9.《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 10.辛弃疾 11.王昌龄

12.李白白居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13.咏史诗无题

14.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 15.歌曲宾白舞蹈表演

16.窦娥冤拜月亭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 17.歌尽桃花扇底风

18.天涯何处无芳草 19.微雨燕双飞 20.三山半落青天外 21.至今犹忆李将军 22.出师一表真名世 23.正思戎马泪盈巾

24.微雨燕双飞曾照彩云归 25.竹杖芒鞋一蓑烟雨 26.十年生死两茫茫 27.金戈铁马 28.八百里分麾下炙 29.野店风霜要起迟

30.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晓来谁染霜林醉

二、选择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篇7

一、中国现代文学语境概述

1840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 中华民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被打破, 中国的国门从此打开, 中华儿女开始漫长的屈辱与斗争的历程。广大知识分析不堪接受侵略的屈辱, 文学界开始觉醒, 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产生。那么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哪些岁月如斯?现阶段中国现代文学面临何种语境上的危机呢?笔者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娓娓道来:

(一)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 有社会上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自发革新的一种文学发展形式。现代文学倡导通过直白的语言文字表达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政治生活的期待、对民族兴亡的认知。现代文中, 字里行间流露出科学民主思想, 在艺术表达形式上创新、多样, 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散文诗都是现代文学的体裁。在抒情方式、叙述方式、描写手段以及结构特征上, 无不体现新时代的创造思维。从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 到郭沫若的新诗《女神》《屈原》都是现代文学的轨迹1。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十年”, 1917年到1927年之间, 是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 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期, “打倒孔家店”“反对文言文”成为这一阶段的基本思潮与核心思想, 虽然在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但是也埋下了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资源衔接不当的伏笔;1927年到1937年之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第二个十年”, 是现代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丰收期, 有伤痕文学、乡土小说等文学形式在这一阶段发展开来, 正式拉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序幕;1937年到1949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转折期, 受到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现代文学具有了一定的政治色彩2。新中国成立之后, 文化产业得到迅速的发展, 穿越小说、科幻小说、都市言情小说等进入人们的视野, 虽然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但是也使得中国先到文学的发展与古代文学资源的轨迹出现偏离, 而且偏离的越来越远, 所以现阶段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瓶颈期”。

(二) 中国现代文学语境面临的困境

迄今为止, 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 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苦难艰辛、走过了战争屈辱、走向了发展和平。但是纵观现代文学作品中, 却没有一部小说能够与“四大名著”相媲美, 没有一位诗人能够与李白相提并论, 没有一首情诗能够与《无题》相抗衡。文学是一种感性的社会人文科学, 本应该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 理应根据时代特征反应时下百姓的真实境遇和心声, 但是又不能过分的脱离历史的母体。在历经风霜雨雪之后, 岁月如斯带来了“大浪淘沙”般的洗礼, 然而中国现代文学的真正优秀作品却鲜少出现, 中国现代文学语境只是机械的伴随光阴荏苒, 却不知“回首往事”。因此, 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出现了严重的“断裂”局面, 使得文学发展呈现“物是人非”的本源缺失现象3。

二、古代文学资源分析

(一) 古代文学资源阐述

中国古代文学是辉煌灿烂的, 中国古代文学资源是丰富的。从百家争鸣时代的《论语》《孟子》到汉代的《史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安风骨”到唐代诗词歌赋的振兴, 从宋词的唯美到元曲的大气, 从明史上的《水浒传》到清朝的《红楼梦》, 无不展现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绚丽多姿、旖旎多彩。古代文学资源当然不仅仅局限在一本书、一行字上, 里面包含的智慧、涵盖的生活热情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和追逐的实质。或许是时代索然、或许是社会使然, 亦或是生活造就, 每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饱含了人民群众无尽的情思、历史的苍凉、社会的兴衰4。

(二) 古代文学资源传承

人类文明伴随时光任然不断发展, 但是灿烂的人类文明不应被淹没在洪流中, 我们既需要时代创新又要回首往事。所以在发展现代文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古代文学资源进行挖掘和传承。但是现阶段, 我国现代文学对于古代文学资源的传承明显捉襟见肘, 所以在日后的发展历程中首先需要在理念上进行转变, 再现古代文学的辉煌和真实。同时, 对古代文学资料进行研究和梳理的过程中, 要在多角度、多维度的视野上进行评价, 对历史文学的评价要建立在科学客观的角度上进行, 切记不可将现代化的主观思维过分的应用到其中, 更不能对古代文学资源进行刻意、肆意的褒贬。

三、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的关系

中国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本是同宗同源、同气连枝的, 具有一脉相承特征。没有古代文学资源中的“天人合一”何来今日的“以人为本”?没有古典诗词的寓意深刻何来散文诗的诗情画意?现阶段, 物欲横流、生活节奏加快, 返璞归真势在必行, 使得人们在嘈杂生活之间感受到心灵的净化。所以, 在中国现代文学语境的发展中, 不能摒弃古代文学资源, 应当在充分挖掘古人思想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特征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 保证二者没有冲突、一脉相承, 共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结语

希通过文章的讨论分析, 全面激发文学创作工作者对古代文学资源的关注力度, 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通过有私下的方式方法对古代文学资源充分挖掘、并在其基础上实现创新, 为我国文学辉煌的明天注入显现的血液, 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

注释

11.徐汉晖.现代文学中的古代文学资源[J].文艺评论, 2015, 02 (01) :79-82.

22 .吴承学.建设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文体学[J].文学评论, 2015, 01 (02) :208-218.

33 .吕双伟.关于“古代文论现代转换”命题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 06 (03) :131-136.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之我见 篇8

本课程从上古文学直至近代,是高校中文专业时间跨度最长、内容最丰富、信息量最大的一门课程。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把多而杂的内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成为摆在古代文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教材,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课的教学内容分为“文学史”与“作品选”两大部分。由于大量的理性知识都在文学史教材中,加之教学时间又十分有限,因而很多同类高校的课堂教学都是以“史”为主,作品的讲授成了阐明“史”所提出的已定观点的例证。由于学生缺乏对足够数量作品的深入学习、具体感受,所接受的文学史知识只能是粗疏、抽象、流于表面并且缺乏生命力。

因此,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处理好“文学史”和“作品选”的比例是实现这门课程教学目的的关键。笔者认为“作品”与“史”的关系应当是作品是第一性的,“史”是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其发展脉络、规律的归纳与梳理。因此,本课程应将作品选的教学放在第一位,确立作品选教学的核心地位。也就是说应在讲授、学习一定数量作品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归纳文学史理论。只有如此,才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受到思想感情的陶冶。具体体现在时间安排上,作品的讲授、学习至少应占到每位教师任课学时的三分之二以上,文学史占三分之一。另外,文学史和作品选的内容很多,面面俱到的讲解是不现实的,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可根据课时安排,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但必须保证中国古代文学的完整性和体系性,必须突出各时期的名篇佳作的讲授和学习。

过去这门课程的教学,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在教学中应当逐步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体系。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授每一阶段文学史时,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法:概括要点法、列表法、学生讲授法、练习法等。

所谓概括要点法是指教师在上课时,采用讲解和板书相结合的形式,概括归纳文学史的要点,以帮助学生尽快理清各个不同时期文学发展概况;列表法是要求学生按时间先后顺序,用列表的方式,列出书中涉及到的每一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和文学影响等等;学生讲授法就是定期选取一些简单篇目,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进行讲解,由学生自己讲评,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练习法就是教师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根据课本作出答案,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和概括能力。概括要点法易于学生理清思路,但是呆板、单调,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列表法和学生讲授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适用于已有了较高自学能力的学生,但耗时多,不易于教师把握;练习法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便于教师对课堂的调控,但是教学的条理性、逻辑性则显得不足。四种方法各有短长,为了避免教法的呆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我们应该穿插使用,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古代文学知识。

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重点,教授作品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的文学史具体化,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这一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生动,最具体的部分,它最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部分教材,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每章节时,要要求学生从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简单运用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四个层次来掌握课程内容,培养自己的分析评述问题的能力。

一是记忆能力层次可分识记和背诵两种。识记,要求识记主要作家作品和文体知识;背诵,要求背诵经典作品,熟悉其中的名句名篇。二是理解能力层次,主要要求理解作品的基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概括、归纳作品主旨,理解作品段落层次,认知作品的某些总体特征。三是简单运用能力层次,要求学生能够对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和具体艺术手法进行简明扼要的说明,对主要文体、作家作品和重要的名词概念作简要的解释说明。四是综合运用能力层次,要求能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理论,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整体性的、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价。

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综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方法,以打破以往一言堂、满堂灌的沉寂状况,只有师生双向互动,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激发,悠久古老的古代文学才能绽放迷人的艺术魅力。

作业布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目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格外重视的形势下,注重学生平时作业的布置显得尤为重要。有人认为,高等教育只有终端检测即可。但笔者认为平时作业能督促学生用功,从多方面、多角度检测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学好课程提供更多的保证,减少他们的考试压力,这是终端检测所不能代替的。作业可以布置课外阅读篇目和背诵篇目,要求学生背诵百篇以上的诗文作品,选取自己理解最为深透的作品,每学期写出1至3篇短小的分析、鉴赏文章等等。通过这些作业,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专题讲座的开设是中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开设讲座的原则应是深、新、趣。观点应该深刻,课题应该新颖、有趣。这样才能在教材的深入研究方面给学生提供范例,也更能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例如开设古代小说研究、古代诗歌研究、古代散文研究、古代戏曲研究等等,目的是理清几种主要文体的发展线索,使在基础课中学习的文体知识深化、系统化,并提高学生对所选文体的研究能力。另外还可以开设作家、作品的专题研究,如《诗经》《论语》《孟子》《庄子》《楚辞》《史记》《桃花扇》《聊斋志异》《红楼梦》研究等,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主要作家、经典作品的理解,提高相应的研究能力。此外,笔者认为还应鼓励一些对古代文学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搞讲座,提高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综合素质。

上一篇:怎样写好小学生作文下一篇:舞蹈大会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