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教学设计

2024-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八次》教学设计(通用8篇)

《第八次》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不懈斗争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斗争精神。

2.弄清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方法:读悟结合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心理,进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文。

1.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分段读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把几个重点词连成一句话也可以把每一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

3.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师板书)

二、精读感悟。

一)了解起因,学习第一部分。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理解“侵略” “抗击”的意思? 2.七战七败后布鲁斯王子的心情怎样?“失去信心”和“几乎失去信心”意思一样吗?比较句子: 1)对这场战争,他失去了信心。2)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3.布鲁斯王子英勇地抗击外国侵略军说明了什么?

4.为什么说布鲁斯几乎丧失了信心?从哪里可以看出布鲁斯几乎丧失了信心,在词句下面画上小圆圈,并体会所表达的感情。小组讨论:

(1)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2)用“虽然…..但是…..”的句式说一说并没有完全失去信心。(3)A“唉声叹气”是什么意思?

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B现在请你来扮演布鲁斯王子,表演一下他“唉声叹气”的样子,C再来想象一下,这时布鲁斯王子可能会想些什么?将他心里想的话说出来。

你就是布鲁斯王子,你会说:“我——”(引导在情境中想想说话)二)了解经过,学习第二部分 1.个人自主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3自然段,数一数共有几句话。(2)思考:布鲁斯王子在磨房里看到了什么?蜘蛛一共结了几次网?用“——”画出蜘蛛第一次结网的句子,用“﹏﹏”画出蜘蛛其它几次结网的句子。

出示“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蜘蛛重新扯起细丝再次结网,又被风吹断了。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可蜘蛛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这一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重点写的是蜘蛛第一次织网,师引读“一阵大风吹来——又被风吹断了。”

后面的六次是怎么写的?师引读“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 2.小组合作探究:

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读一读

(1)作者重点写了蜘蛛第几次结网?其它几次结网过程为什么不一一都写出来?

分角色读,初步体会详写和略写。

(2)蜘蛛结网容易吗?你从哪儿体会到的?

(3)应该怎样读才能体现出蜘蛛结网的辛苦?指名感情读文。(4)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蜘蛛?执着、认真、不放弃。(引导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蜘蛛织网的辛苦)

(5)布鲁斯这时又是怎梦想的。他感动极了,心想:()三)了解结果,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第五段,布鲁斯是这样说的,他是怎样做的呢? 轻声读第五自然段。说说布鲁斯王子是怎样动员将士们再次战斗的? 他找到一位曾经参加抗战的将军,他对将军说:()他找到曾经的士兵,对他们说:()他对召

来的军

:()引导说话。进一步体会布鲁斯王子的爱国之情。

2、在读课文 思考:

①在朗读“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成功了”的时候,要突出哪一个词语?为什么?

(突出“第八次”,表明抵抗成功的来之不易。)②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为什么会成功呢? 有布鲁斯王子的坚持不懈。有蜘蛛结网的启发。

假如第八次不能成功呢?(引导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思想。)

3、联系生活是实际。谈谈自己有没有灰心丧气的时候,自己是怎么做的?

生活中遇到困难: 学习中遇到困难:

四、课文小结

学习了课文,你觉得要向布鲁斯王子学习什么精神、品质呢? 请你用简略的语言夸夸布鲁斯王子。最后老师送给大家几句名言:

(1)有志者事竟成。

(2)不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3)不怕失败第七次,因为还有 第八次„„(4)失败是成功之母。

(5)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候。

五、板书设计

第八次

起因 :王子战斗

七战七败

几乎失去信心 经过: 蜘蛛结网

七结 七断

王子深受启发 结果 :招集军队

干第八次

终获成功 坚持不懈

永不放弃

有志者事竟成

教学反思:《第八次》是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这是一篇外国历史故事,孩子们虽然不懂当时的时代背景,但故事简明易懂,学生能够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点为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不懈斗争的精神。在教学设计时,我设计了几处想象说话的环节,一是在布鲁斯王子几乎失去信心时,让孩子们凭借语言环境想象王子的内心想法,体会失败之后的痛苦和思想的纠结。突出布鲁斯王子的爱国之情。二是当他看见蜘蛛结网成功时,引导孩子想象布鲁斯重拾信心,决心救国的心情。体会布鲁斯的不放弃。三是在布鲁斯动员军队抗战之时,让学生结合课文情境,体会王子坚持不懈的精神。也设计了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如何对待困难和挫折,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学,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耐心听学生发表见解。学生能在读中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想想说话,感悟文章主旨。并在教学中重视了句子教学(句式转化

关联词语)和写作指导(详写和略写)。

存在不足:

1、教学准备不充分,课件设计不精美,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课堂信息量过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

3、时间把控不够精准,结课仓促。

今后,要努力提升自己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益。不断学习让自己的课堂富有吸引力。

《第八次》教学设计 篇2

十年来的体育新课程改革,无论在课程性质、理念、教学目标,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体现着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但是,由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引发的问题很多,围绕这些问题已经产生种种争议和讨论。

1 第八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以来现状

1.1 体育课程教育思想和目标体系建立依然不明确

教学目标随时代变化而发展,受一定时期的社会需要及其相应的教学指导思想制约,从传授“三基”到“增强体质”再到“身心全面发展”,从笼统走向具体,从单一走向多元,目标的确定始终未脱离体育学科的本质特点及其内在价值属性。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从发展身体的健康到发展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健康的转变,说明人们对体育教学的功能的认识,影响了体育教学目标的确立。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从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到注重能力、习惯、兴趣和个性的培养,说明体育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社会和人生的信念。因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而不是具有绝对的意义。

1.2 体育教学内容依然杂乱

目前,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竞技运动项目仍充当着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仍按照竞技体育的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这就出现了学习内容枯燥、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在体育新课程标准中丝毫不反对在课程中进行竞技运动教学,而是反对采用竞技化方式进行教学与评价。因此,这就要求处理好教材的健身性、运动文化传递性和娱乐性的关系,精心选择既有健身价值,又能作为终生运动手段的大量生活中常见的运动作为教学内容。而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体育学科自身的内在规律,把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健身性、娱乐性、时代性强的体育素材选入体育课程里,并在不同年龄阶段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有所区别。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众体育的蓬勃开展,新兴的运动项目和娱乐性体育项目不断涌现,体育教学内容应一改以往传统体育教材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应及时吸收新兴体育项目娱乐性项目

1.3 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方法或单一、或多样但都依然缺乏实践依据

目前,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改革幅度不大,仍然以传统授课形式为主,选修体育课设置不够,仍有一些学校无理论课,这不利于学生获得应有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在教学方法上,目前仍然是以运动技能传授法和体能锻炼法为主,创新改革很少,教学方法滞后。新课程教学把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有机结合起来,重视隐性课程的教学作用,把课内与课外、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氛围,重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学习与体验。课的类型应该采取理论传教课、实践练习课、学生活动课等形式;课的组织采取相对稳定班组、相对松散班组、完全自愿参与班组等方式;教学方法把讲授法、练习法、环境感染法、氛围体验法、宣传诱导法、心理咨询法、自我锻炼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全新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组织和方法体系。

1.4 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依然很简单和局限

体育教学评价的种种新实践虽然不少,但依然在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和促进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两方面没有出现明显的效果。现行的考核评价体系最大的不足在于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意志品质、自学能力等方面的因素,不能很好激励、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要从根本上建立全新评价指导思想,强化检验、反馈、激励的综合功能,既要评教学效果,又要评教学过程,既要评老师的教,又要评学生的学。

2 制约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主要因素

2.1 教育思想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实施

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积淀起来“重人文、轻自然、重道轻艺”等观念形态、价值取向,导致对体育这一“技艺性”的课程的不够重视从而影响体育新课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贯彻落实。即使体育能够在学校里站稳脚跟,却依然无法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流体系。可以想象,缺乏主体参与的体育要想获得发展是多么的困难。另外,长期以来由于受政策的导向的影响,使得新课程标准的一些目标根本无法实现。无论是从学生、教师、家长的任何一个角度出发,作为一门高考不涉及到的学科,在教育中是根本没有其学科地位的,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受到“重视”。因此,我们总是在批评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连年下降,总是认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应当承担更多的重任,但是,不对这种制度进行改革的话,学校体育始终将是教育中的一个“陪衬”。

2.2 社会发展水平是制约体育新课程实施的硬件

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主要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课程改革经验为主。试想我们的学校体育真的能够承担起这些吗?很多在西方发达国家看似非常普及的教学硬件在我国很多地区还远远达不到,比如要求比较低的新兴体育项目———轮滑,一双最普通的轮滑鞋也要100元左右,看似投入不高的100元,对于很多地区学生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这就使得新课改只能“看上去很美”。此外,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在整个教育领域的地位得不到重视,不论是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是非常有限的,严重地制约了新课程的发展,当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如此多的领域目标、内容时,体育教学或许感到的也只能是无奈。

2.3 专业师资培养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软件

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上位培养体系———师范教育,目前仍沿用着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新课程将传统的“体育课”改为了“体育与健康课”,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增加了“健康课”的内容,但是,相应的师范教育却没有增加相关内容的学习,直接导致了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困难。例如,在新的课程标准预防和控制疾病能力中要求“了解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对艾滋病和性病的认识”等。这些要求,显然高估了我们的师资力量。毕竟,在师范教育中,对于这些知识本身就传授的不多,这也就出现了很尴尬的一个场景;连“HIV”和“AIDS”都搞不太清楚的体育教师需要让学生“提高对艾滋病和性病的认识”。当然,这也许不仅仅是师范教育的问题,同时还牵扯到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但是,面对相对滞后的师范教育和相对超前的课程改革时,学校体育真的是无力回天。

2.4 教育发展不平衡亟待新的管理与评价体系

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喜欢体育课,但却厌倦上体育课的现象,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在教学中错误地运用了评价标准。体育教师要能根据教学进程和环境变化调整教学目标和策略,并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习者的变化。将诊断性、选拔性的评价,转向激励性和发展性评价是不准确的;所谓“无劣评价”更是错误的,也是不可能的。有评价就必须有优劣差异,但这与激励、发展并不矛盾,评价为了激励,但激励方法只是评价的一种手段。将结果评价转向过程评价也是不准确的;结果评价是精确的评价,是评价的主体;过程评价是相对模糊评价,是即时的评价,是评价的辅助部分。

3 新课程标准实施现状反思

3.1 把握教育思想,准确定位体育课程

教育思想与观念的改革实际上是新形势下对教育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再认识或再深化,为重新审视人才培养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面对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面对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我们必须依据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人才的客观要求对体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进行准确定位。使学校和家长改变旧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好的身体是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加大对健康的投入。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重视学生的健康问题,加大投资力度,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体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功能。

3.2 立足现实,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组织方法

新课标中的学习目标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都具有广泛适应性,这意味着体育场地和设备并不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没有必要老抱怨体育条件,完全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且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方式作为教学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从不同途径达到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要避免重复内容、优化综合项目、重视前沿知识、突出地方特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3 强化师范教育,培养一专多能型合格体育师资

教师素质问题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核心问题,教师懂得了新教学理念,也就具备了将其实施于教学的基础条件。因此,要加强师范教育,注重师范生能力的培养。鉴于此,必须改革我国现有的师范教育体系,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扎实的教育技能技巧。同时,增加师范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以便抓住社会发展对专业教育人才需求的契机,强化自身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发展,真正做到“一专多能”型合格基础教育师资,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和终生教育进程,构建可以适应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合格师资。

3.4 合理选择教学策略以及准确评价

在体育课程评价中,能够正确诊断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及其他评价方法给学生及时、真实、准确的学习反馈信息,能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评价应为教育目标服务这一观点出发,加强对学生体育态度和情感的评价。既要评价知识、技能的学习成果,又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意志、品质的养成,还要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与努力求知程度等等。使每一位同学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充分运用评价结果来激励学生。

4 结语

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现状仍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体育课程教育思想的认识差异性较大,导致教育中目标不够明确;实践中仍以体育达标为指挥棒,教育内容以竞技体育为主体;教学组织与方法单调枯燥;管理与评价的随意性较大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实践运用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形成具体的教学模式和操作运转办法,推进新课标健康发展。并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总结经验,丰富完善体育课程体系更好地为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服务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对第八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以来教育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现状进行探讨,揭示了传统文化、政策导向、社会发展水平、专业师资培养及教育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对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反思第八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影响,反思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对第八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后一阶段)的展望与预测[J].学校体育,2009,9.

[2]姚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目标内容与评价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4,2.

[3]阎智力,顾渊颜.实施新课程标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体育学刊,2004,11(3).

[4]刘旻航,等.对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反思[J].体育科学,2006,26(10).

[5]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6]蔡菊英.从学生身体素质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科学,2004,11(2).

[7]杜国如.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2).

湮灭的大明第八次远航 篇3

许多重大考古发现往往始于不经意,这次也是如此。2010年6月,南京祖堂山社会福利院扩建,施工队在后山取土时,挖掘机一抓抓出几块青砖,一座古墓露出地面。人们从破口的古墓后壁洞口向里眺望,隐约可见墓室分为前后室,中间分隔墓室的门道高约近2米,宽达1米左右,为厚重的青石材质,这座墓等级不低。

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工作人员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古墓保存相当完好,墓室总长约8.5米,宽约4.1米,券顶砌筑样式是一层竖排砖下叠压一层横排砖,共交叠成三券三幅,这是明代功臣和王侯才有的墓葬规格。

距南京市区30多公里的牛首山南麓祖堂山,山谷幽深、松涛竹海,被称为南京五大“风水宝地”之一,历来是达官贵人身后归葬之所。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王志高介绍,这附近也埋葬了不少明朝的宦官,如南京明都知监太监杨庆、罗智、杨寿藏、金英、怀忠、郑强、余俊、吴经、王瑾等,这些人大多是当年郑和的副手。而祖堂山大墓与这些墓形制相同,会否也是与郑和有一定关联的明代宦官墓?

1964年的《江宁文物简志》披露,郑和墓在牛首山一处名为“回回山”的坡上,墓旁还有一个郑家村,村中的郑氏自称其祖辈世代在此守看墓地。王志高说,虽然那未必就是郑和墓,但郑和葬于牛首山应无疑问,这或是郑和船队成员归葬于此的一个重要原因。

祖堂山现场发掘结束后,考古人员带走了可证明墓主身份的墓志、碑铭。

在南京市博物馆正式公布墓主身份前,曾有当地媒体猜想该墓为真正的郑和墓。郑和研究会专家、郑和后裔郑自海先生则推断,该明墓很可能是太监洪保或者王景弘的墓葬,他们也是郑和的副手。

洪保其人

郑自海的推断很准确。半个月后,文保部门公布,祖堂山大墓主人是洪保,只不过墓中没有棺木遗骨痕迹,或已被酸性土壤腐蚀殆尽。

洪保,云南大理府太和县人,回族。他是郑和的同乡,长郑和一岁,13岁进宫成太监。碑铭透露,“洪保”为皇帝所赐之名,其原名不详。

《明史》《赢涯胜览》《西洋番国志》等文献中,都明确记载洪保曾多次作为郑和下西洋使团的副使。据郑自海先生研究,洪保在郑和船队中是“第四把手”或“第五把手”。他的航海经验很丰富,《明史》记载,早在永乐十年(1412年),洪保就曾单独奉旨出使暹罗国。永乐十九年,洪保等随郑和将到中国进贡的诸番国使臣送回国。宣德五年(1430年),已升任右少监的洪保与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奉命第七次下西洋。洪保还曾替郑和出使“天方”,也就是今天的麦加,并带回一幅克尔白圣寺的写真图——《天堂图》。

王志高说,证实洪保身份的碑铭,并非墓志,而是“寿藏铭”——墓主生前所立、载其生平事迹的碑铭。这块寿藏铭刻于明宣德九年(1434年),当时洪保65岁,他似乎已经参透了人生,在铭文中慨叹“人生在世,如驹过隙,与其生后之有为,孰若生前之早计也。”

最让考古学家们惊喜的,并不是这方竖刻阴文楷书寿藏铭证实了洪保的墓主身份,而是这短短741字铭文中,记载了尚不为人所知的郑和下西洋历史。这是自1983年太仓卫副千户周闻墓志现世后,又一处郑和研究史料的重要补充。

六百年前世界最大的国家舰队,及其踏遍西洋南洋、远抵非洲西海岸的辉煌,随着大明王朝重归闭关锁国政策而悄然告终后,竟连航海档案也因毁于火灾而未能传世,后人只能靠古人笔记、碑铭中的零星记载及民间传说,努力拼凑着至今仍然残缺的郑和下西洋史。

南京是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始发地与大本营。数十年来,与郑和关系密切的罗智、杨庆、汪浩等多人墓葬先后被发现,但他们的墓志中,都没有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记载。

目前记载郑和下西洋事迹最为详尽的,是郑和自己立的《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福建长乐南山寺天妃灵应记碑》。在这两块碑上,洪保排名居立碑者前位,为第七次下西洋时主要统领之一。

明史未载的1403年远航

下西洋一事,是洪保寿藏铭的最核心内容之一。铭文称洪保“航海七度西洋”,印证文献记载。王志高认为,洪保一生至少先后八次出使西洋,其中可以明确的有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十年(1412年)、永乐十九年(1421年)、宣德五年( 1430年)4次,后两次一般认为是随郑和同行。

据寿藏铭记载,1403年这次远航,洪保是使团副手,但未提及正使为何人。王志高认为,应该是郑和或尹庆。南京大学潘群教授指出,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敕封天后志》中明确记载“永乐元年,差太监郑和等往暹罗国”,在当时人心目中,出使暹罗和下西洋是一回事。

“考虑到此后下西洋洪保多与同行的记录,我们进而认为寿藏铭所载的这次下西洋的正使太监很有可能就是郑和。”王志高说。

若如此,郑和下西洋的起始年份便是1403年,而七下西洋的提法是否也应改成八下西洋?对此,力证郑和1403年曾出使暹罗的潘群教授说,“下西洋”是特指郑和开展的外交航海活动,而1403年那一次出海,目的是“为大规模的下西洋打前站”,主要调查当地的海岛山形、水文资料、风土人情,积累航海经验,为马上就要展开的远航做准备工作。

事实上,真正大规模的宝船建造工程,在郑和从暹罗回来的第二年才开始。

《明史》及郑和在福建长乐亲立的南山寺碑文《天妃之神灵应记》,均以“永乐三年,统领舟师至古里等国”为第一次下西洋,原因或正在于此。

不过,潘群仍然强调,史学界对郑和在1405年以前的航海活动研究甚少。

《敕封天后志》还记载了郑和此次远航的详情:郑和在广州大星洋面遭遇风浪,几近覆没。但后面的描写几近玄幻,称“郑和祈祷于天妃,立刻闻空中阵阵鼓乐之声,仿佛见妈祖立于云端。从此风平浪静,往返无虞。”这段轶事在清代曾经被人绘成《妈祖圣迹图•救护郑和》。

另外,潘群教授还在《海底簿》《宁波温州平阳石矿流水表》《顺风相送》等民间航海史料中找到了可与《敕封天后志》相印证的记载。如此,郑和的航海生涯则始于永乐元年,而并非众所周知的永乐三年。若再加上前人已考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正月郑和旧港之行,那么郑和一生出海远航达九次之多。

同样未记入七下西洋中的郑和永乐二十二年远航,洪保寿藏铭中也没有提及,但却在《明史•成祖本纪》中有明确记载:“春正月甲申,……戊子,大祀天地于南郊。癸巳,郑和复使西洋。”在《郑和传》内也有同样的记载:“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齐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

《明史》没有再续记成祖驾崩后的郑和此次远航情况,不过1983年10月于江苏省太仓市城厢公园“树萱斋”西壁发现的“周闻墓志铭”中有这么一句话:“永乐己丑,命内臣下西洋忽鲁谟斯等国,选侯偕行。……甲辰又往,仁庙诏停止之。”

如是,则可证明永乐二十二年郑和确实曾奉诏前往旧港,并已经准备起航,但因永乐大帝突然驾崩而中途被继位的明仁宗朱高炽召回了。

郑和旗舰是5000料海船

洪保寿藏铭另一项令人吃惊的记载是:“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赍捧诏敕使西洋各番国、抚谕远人”。

这段铭文透露的信息是:洪保等人下西洋,舰队旗舰是一艘叫“大福号”的五千料级别巨船,以往郑和舰队的船号,所知的仅是祝允明《前闻记》中提到的“清和”、“惠康”、“长宁”、“安济”、“清远”等等,而“大福”号则是首次被提及。

5000料,折合排水量2500多吨。现正在南京复制的郑和宝船,则是2000料海船,全长71.8米,前者形制则是它的2.5倍。料为古代计量单位,或以一石粮食为一料,或以两端截面方一尺、长七尺的木材为一料。

学界对郑和宝船的确切形制一直存在争论。

《明史》记载,郑和舰队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载重量800吨。这些数字折合现今长度将近138米、宽56米,排水量近2万吨,甲板面积约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它的铁舵,需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

有质疑者认为“根本不存在这种大号宝船”。理由是,这么大的排水量,要多粗的龙骨才能撑得住?此外,人力不可能操纵驾驶这么大的宝船。在当时多为天然水道、天然港口、靠风力和洋流航行的时代,难以解决升帆、转舵、调头、系泊、进出港口、无风航行等难题。或认为大号宝船虽然存在,但只是供明成祖检阅的“摆设”,并没有真正出海。

这些关于宝船的资料,原本都是时人,特别是下西洋亲历者所记,并无可疑之处。争议始于1937年南京静海寺残碑上 “永乐三年,将领官军乘驾二千料海船,并八橹船……永乐七年,将领官军乘驾一千五百料海船,并八橹船……”的记载。

“他们认为郑和宝船只是二千料、一千五百料的船只,甚至是更小的海船。但是现在洪保寿藏铭直接揭示郑和下西洋船队中确有五千料巨舶,”王志高说,“大号宝船到底有没有”这一学术争论应该可以结束了,而且“等”字清楚地说明,郑和舰队不止有一艘五千料巨舶。

铭文未见郑和舰队抵达美洲记载

洪保寿藏铭所列舰队抵达地点,又是一个学者们关切的问题。铭文载:“航海七度西洋,由占城至爪哇,过满剌加,苏门答腊,锡兰山及柯枝,古里,直抵西域之忽鲁谟斯,阿丹等国。及闻海外有国曰天方,在数万余里。中国之人古未尝到。公返旆中途,乃遣军校喻之。至则远人骇其猝至,以亲属随公奉□□效贡。”

文中所载,最远及阿丹(今亚丁湾西北岸一带)。在王志高看来,这一记载,否定了英国皇家海军潜艇编队退休指挥官加文•孟席斯称“郑和船队于1421-1423年实现环球航行到达美洲、澳洲及南极”的惊人观点。

自称潜心研究郑和航海史14年,访问120多个国家、900多所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孟席斯,在其《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中认为,洪保的船队曾经到达加勒比海后向西航行,经福兰克群岛、巴塔哥尼亚海岸,通过麦哲伦海峡向南航至南极,再沿威德海边缘向东航行,经印度洋的赫德岛、凯尔盖朗岛至澳洲西部,然后经印度洋、南中国海回中国。

王志高认为,下西洋是洪保一生两件大事之一,如果洪保曾经到过美洲、澳洲及南极,不可能不记录在寿藏铭中,当事人在自述中都没有提及,就更证实孟席斯观点不能成立。

不过,华裔学者李兆良博士仍坚持认为,郑和船队曾经抵达北美。在他看来,记载脱漏不详,并不能作为否定证据。

李博士称,自己有一块收藏多年的“宣德金牌”,发现地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名叫“Asheville”的小镇教堂附近,那里是美洲大陆原住民——印第安切诺基人的居住地。“宣德金牌”由黄铜铸造,设计相当简单,直径为7厘米,中间一个小方框,凸铸着“大明宣德委锡”六个字。

郑和七次下西洋,最后一次是于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南京龙江关(今南京下关)起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李兆良由此作出大胆推断:这块宣德金牌,是郑和船队带到美洲的,并赐给了当地的土著人(很可能是切诺基人)。后来几百年的历史里,当地发生了欧洲移民对土著印第安人的战争,金牌在战乱中丢失,直到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才在坟场里被发现。

李兆良还说,他在Asheville小镇附近做过考察,发现了很多与中华文化巧合的地方,比如切诺基人的邻居、靠海岸的卡托巴族人以擅长制造精美陶器而闻名,其式样和中国宣德年间的“三足宣德炉”极其相似,工艺甚至超过了同时代的欧洲人,这会否是隶属于郑和船队的工匠们教会了卡托巴人制造类似于宣德炉模样的陶器?

此外,切诺基人古时候有两面族旗,白底上有红色北斗星的为文旗,颜色相反的是武旗。这在印第安人族群中独此一家,而郑和船队在海上航行时,正是使用文旗、武旗导航;切诺基人一般有两位酋长,一个掌文,一个掌武,竟和明代的官制相似;切诺基人的旗帜上有北斗星,这些土著除了北斗星外,不认识任何星座,而中国古代皇帝仪仗中,也必然有北斗星旗,反观其他世界各国,包括美国历代旗帜,在十九世纪以前,没有一面是用北斗星的;北卡罗来纳当地有一条河,名叫“Santee”,与汉语中“山地”同音……

如此多的巧合交织在一起,使李兆良大胆推断:郑和船队曾经到过美洲,留下了“宣德金牌”,并影响了当地土著人的文化,不仅教会了他们制陶,而且使他们开始使用北斗星旗。

对此,郑自海先生说,目前国内已经有一部分郑和研究学者,对李兆良的观点表示了关注,他们认为,某一支郑和船队分舰队在洋流、季风等客观因素的作用下,是可能漂流到美洲大陆的,但这一假想需要更多有信服力的直接证据支持。

洪保领导了最后一次远航?

洪保寿藏铭给出未知史实的同时,又引出了更多有待考证的新谜团。

文献记载,正统六年(1441年)至七年间,洪保还独立率队出航过一次。撰于1434年的铭文,自然不可能记载详情。

唯一能肯定的是,洪保在1441年前后的独立远航,已无限接近大明国家舰队持续下西洋壮举的尾声。

早在1422年朱棣去世后,继位者朱高炽上台后不久即诏令:“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皆停止。如已在福建、太仓等处安泊者,俱回南京,将带去货物仍于内府该库交收。”

朱高炽停止下西洋的原因是,朱棣的雄心壮志使大明王朝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以户部尚书夏原吉和兵部尚书方宾为代表的官员,对远征及下西洋始终持反对态度。因屡触明成祖逆鳞,夏原吉被囚禁,方宾自杀,还有多名尚书非死即囚。

仅仅9个月后,朱高炽也驾崩了,其子朱瞻基即位,年号宣德。宣德五年,郑和下西洋的最大反对派夏原吉也寿终正寝。这年六月初九(公元1430年6月29日),朱瞻基颁布《遣太监郑和等赍诏往谕诸番国诏》,郑和第七次奉诏出海。

这年十二月初九(公元1432年1月12日),郑和开始了他生命中第七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远航。此次航行的分船队一直抵达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和麦地那(天方国)。

60岁的郑和,此时似乎已经预感到他身故后,全部航海档案将会被销毁。出发之前,他在太仓刘家港和福建长乐的天妃宫中特意竖立了两块石碑,记述六次航海的经历——这两块石碑几乎成为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有关郑和航海的仅有的原始文字资料。

宣德八年七月初六(公元1433年7月22日),船队如期归来,然而这一次的归航者中没有郑和,他已经病死于古里(今印度半岛西南部喀拉拉邦的科泽科德)。

农历九月十四,随船前来的苏门答腊国、锡兰国、古里国、柯枝国、忽鲁谟斯国、佐法尔国、阿丹国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的使臣,从北京紫禁城的午门鱼贯而入,在奉天殿,向宣宗进献他们的贡品。

这所有的景象与以往几乎没有任何不同,只是,与大航海事业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位领导者,朱棣与郑和,都已经不在人世。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36岁的朱瞻基突然驾崩,此后大明国力渐衰,“耗费一十三省钱粮方能支使”的航海史诗难以为继,很快彻底划上了句号。

《第八次》教学反思 篇4

《第八次》教学反思1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如果我们无法创设一种情景让他尽情“散发”,那么无疑会抑制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文的情景中,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来思考、来动作。从而让学生来领悟体会当时布鲁斯的军队七战七败,他自己也负伤后,几乎失去了信心。 当学到课文“他躺在山上的一间磨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时,我问:“如果你现在就是布鲁斯王子,躺在山上的一间磨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时,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若有所思,我便趁机创设情景,边出示图片,边渲染:“现在我们来到了古时候的欧洲,来到了美丽的苏格兰,在这里,你和苏格兰人民过着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当外国侵略军踏到苏格兰土地上的时候,这种幸福的生活便被打碎了!难道苏格兰就像一只小羊一样等待着被这匹恶狼吃掉吗?不!你,苏格兰的王子,勇敢的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奋起抵抗!两支军队在战场上相见,顿时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我们败了,可我们并不灰心,再打,败了再打,就这样打了败,败了打,一连打了七了,都失败了,军队被打散了,你拖着疲惫的受伤的身体,逃到了山上的一间磨房里,实在走不动了,就一头倒在了木板上,此时的你,会想什么呢?”学生沉思片刻后,有小手纷纷举了起来,有的说:“他叹了口气,想:哎!我打七次败仗,我实在没信心打了。”

有的说:“他心里十分难过,想:父王,我无脸再见您,您自己可要保重啊!”有的说:“他可能已经泪流满面,想:哎!苏格兰王国要面临灾难了,老百姓要遭殃了”……这些话,把当时王子十分沮丧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图片的展示,加上教师语言的渲染,学生一下子好象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与外国侵略军连续奋战了七次,此时,学生对王子当时那种屡战屡败后沮丧的心情都能深刻地感受到了。当学到王子看到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时,“布鲁斯感动极了。”我为了能让学生再次感受布鲁斯的心情,就出示书上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此时王子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有的说:“他想:蜘蛛结网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它却不放弃,坚持不懈,最后结成了网。我如果也干第八次,说不定也能成功呢!”有的说:“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蜘蛛都明白这个道理,我为什么做不到呢?”还有的说:“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我终于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一定要干第八次!”从他们与布鲁斯王子一样的动作——手握紧拳头,从他们脸上坚毅的表情,从那高亢的声音,我想学生体会到当时王子的那种必胜的决心了,让学生感觉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王子形象就站在我们面前。

这两处提问,都是文章的空白,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可以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布鲁斯王子情感上的一次波澜。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小语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也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必须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插上创造的翅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给他们广阔驰骋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从多角度看问题,想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思维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跨世纪人才。

《第八次》教学反思2

《第八次》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课文讲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看到了蛛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怎样去创设一种情景让他尽情散发?每篇课文都会有一些让学生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的空白点,教学本课时,我在引导学生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课文最后一小节写王子“四处奔走,召集被打散的军队,动员人民起来抵抗。”就是文中的一个空白点,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假如你就是布鲁斯王子,你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让学生先通过学习小组的讨论交流,有一个思考整理的过程,再在课堂上发表意见,比较活跃大胆,效果也比较好。因此我先让学生同桌练习,再到台上来演一演。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说得都很到位,课堂气氛也达到了一个高潮。然后,我布置了小练笔:以“苏格兰的父老乡亲们、亲爱的同胞们:………”为开头写一段话,让学生动手写。写完后,请了几个学生上前读。学生写得并不理想。课后我上网搜集了一些片段,拿到班上读给学生听,学生受到启发,重新修改,情况较好。

有一个同学这样写的:苏格兰的父老乡亲们、亲爱的同胞们:我们失败了七次,但并不表示我们永远失败了。你看,那只小小的蜘蛛,最终还是战胜了大风,在第八次结成了一张完整的网。我们难道不如这只蜘蛛吗?面对侵略军,我们缺少的不是枪弹,不是战士,而是坚持不懈的精神!只要我们干第八次,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不成功,便成仁!我们还有第十次!第十一次!不成功誓不罢休!誓不回家!来吧,战士们,同胞们,胜利属于苏格兰!

《第八次》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反复朗读课文后,我发现课文为学生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言为心声,我何不利用这一点,让学生为教材去补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几处说话的情境:

一处是布鲁斯王子躺在磨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会说些什么呢?孩子们都能体会布鲁斯王子伤心难过的心情,有的说:“哎!我七战七败,还有什么脸面面对乡亲们,面对我的将士们哪!我实在是无能啊!”有的说:“他心如刀绞,想:父王,我无脸再见您,您自己可要保重啊!”有的说:“他可能已经泪流满面,想:哎!苏格兰王国可能要面临灭亡了,老百姓要遭殃了”……这些话,把当时王子那种落魄,那种无奈,那种无望的苦痛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二处是布鲁斯看到蜘蛛结网八次才取得成功,此时,他心里在想些什么?问题一抛出,学生略一思索,纷纷举起了小手,学生的答案异常精彩,“蜘蛛结网遇到了重重困难,可它没有放弃,勇往直前,我也要干我的第八次!”“想不到小小的蜘蛛会这么执着,在困难面前,它毫不灰心,而我呢,碰到挫折就唉声叹气,愧为一名王子啊!”“蜘蛛结网这么不易,可它每次都重头干起,不灰心丧气,我也应该像蜘蛛一样,坚持不懈,相信我的第八次一定能成功!”听着学生个性化的发言,我心里不禁为他们喝彩,他们已走进了布鲁斯的内心,体会到了人物的心境。

第三处是布鲁斯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的?此时,我让学生结合《一课一练》上的题目,完成了写话训练,看着孩子们“沙沙”地写着,我想:他们是真正读懂了文本,走进了文本。

其实,文章有很多的空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我们的老师就是一位引领者,用好自己这个资源,定会让课堂迸发精彩,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会不断地呈现。

《第八次》教学反思4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阅读课文第一节时,结合教学生字词“侵略”,我就问学生:读到“侵略”这个词,你有一种什么感觉?学生的回答虽然还不能把对这个词语的感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但是他们也隐约感受到受侵略的滋味是不好受的。学生读到“王子布鲁斯带领军队,英勇地抗击外国侵略军。”时,我就问:从“英勇”这个词,你能看出布鲁斯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都能清晰地体会到:“英勇”就是勇敢顽强、不怕牺牲。读到课文第二小节“唉声叹气”这个词的时候,教室里“唉声四起”。我没有批评他们,这种情不自禁的表演,不是不守纪律,而是学习投入的表现。我顺势提问:布鲁斯王子不断地“唉声叹气”,他会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呢?学生的思维很踊跃。教学课文第三节“蜘蛛结网”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蜘蛛结网的艰难和在失败面前锲而不舍的精神。然后抓住第四节中“感动极了”一词引导学生想象布鲁斯看到“蜘蛛结网”的情景时的内心感受。课文结尾部分则抓住“四处奔走”、“招集”、“动员”等词语体会布鲁斯重整旗鼓的雄心壮志。课堂上还引导学生把看见“蜘蛛结网”前后的布鲁斯进行对照,“屡战屡败”后的布鲁斯的表现是“没精打采”、“垂头丧气”,而“屡败屡战”时的布鲁斯是“信心十足”、“精神百倍”。

显然,培养学生的语感的主要方法就是咬文嚼字、朗读品味、想象入境等,培养语感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品质和语言实践能力。

《第八次》教学反思5

这节课,我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了以下的教学新理念。

一是以读为主。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亲历阅读的过程,教师只是作个导演,引导学生如何去读,如何去体会、品味。比如在学生朗读“突然,一阵大风吹过,丝断了,网破了。”这一句时,教师没有指出哪些词该重读,哪些词该轻读。而只是说“这位同学的风刮得不够大。谁能再把风刮得大些。”这样的语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我在教学中尽力体现这一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当学生的声音一次比一次高,终于能把网“读”破时,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二是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时,为了使学生能充分地体会到布鲁斯王子为什么能从蜘蛛结网受到启发而决定再干第八次时,我是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意见,使思想教育水到渠成。特别是最后让学生自己书写名言,更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书写自己所受到的体会时,一次创造性活动也就开始了。从学生们书写的名言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阅读文章后的独特的感受。

《第八次》教学反思6

《第八次》是一篇外国历史故事,课文讲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外国侵略军,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从蜘蛛结网终获成功的事情中,深受启发,重新振作起来,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外国侵略军,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如果我们无法创设一种情景让他尽情“散发”,那么无疑会抑制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文的情景中,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来思考、来动作。从而让学生来领悟体会当时布鲁斯的军队七战七败,他自己也负伤后,几乎失去了信心。

本节课,我采用谈话导入,首先问孩子们在家预习了没有?都预习了些什么,在这轻松的谈话气氛中,我出示了贯穿课文的一些主要词语,找孩子们读,这时,孩子们挣着举手发言。紧接着,我又让孩子们大声读课文,并根据这些词语试着复述课文,让孩子复述课文,其实是对孩子的语言组织能了,概括能力的锻炼,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此方面的锻炼。

当学到王子看到蜘蛛结网受启发时,我先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们听,然后问他们都听出了什么?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学会倾听,孩子们陆陆续续的说出,蜘蛛结网反复失败,结了断,断了结,但它没有灰心,而是在第八次终于成功,紧着这我又问,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蜘蛛?学生立刻就明白了,这是一只顽强的蜘蛛,不灰心的蜘蛛,由此体会布鲁斯王子此刻心情,王子看到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时,“布鲁斯感动极了。”我为了能让学生再次感受布鲁斯的心情,就出示书上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此时王子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有的说:“他想:蜘蛛结网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它却不放弃,坚持不懈,最后结成了网。我如果也干第八次,说不定也能成功呢!”有的说:“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蜘蛛都明白这个道理,我为什么做不到呢?”还有的说:“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我终于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一定要干第八次!”从他们与布鲁斯王子一样的动作——手握紧拳头,从他们脸上坚毅的表情,从那高亢的声音,我想学生体会到当时王子的那种必胜的决心了,让学生感觉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王子形象就站在我们面前。

最后,我有让学生以布鲁斯王子的身份给苏格兰的同胞们写一份动员书,充分体会王子当时的心情,最后读给大家听,看看谁的动员书最具有号召力。

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小语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也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必须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插上创造的翅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另外,还要要平时的课堂上训练孩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本节课唯一遗憾的是读书的练习有点少了。我想这是我以后需要努力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如果我们无法创设一种情景让他尽情“散发”,那么无疑会抑制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文的情景中,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来思考、来动作。从而让学生来领悟体会当时布鲁斯的军队七战七败,他自己也负伤后,几乎失去了信心。

《第八次》教学反思7

《第八次》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课文讲述了古时候,苏格兰受外国的入侵,苏格兰王子布鲁斯七战七败,他几乎丧失了信心。就在他没有信心再战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情形:有一只蜘蛛在结网,刚要结好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最后经过了第八次,终于结成了。布鲁斯从中受到启发,决定也要干第八次,结果他也成功了,最后终于赶跑了入侵者。

一、本次教学的目的:

1.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2.体会布鲁斯七战七败,受到蜘蛛结网的启发后,坚持不懈斗争的精神。3.弄懂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在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入文本,理解文本,升华文本方面,我总结如下:

品词析句,理解文本,体会品质。

在教学“布鲁斯七战七败,几乎失去信心”时,我指导学生分析“失去信心”和“几乎失去信心”的不同,让学生体会到:此时,布鲁斯还有崛起的可能。

在教学“蜘蛛结网”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蜘蛛结网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蜘蛛没被困难吓倒”,朗读课文勾词画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丝断了,网破了。”“结了断,断了结。”教师让那个学生分析、理解了“丝断了,网破了。”“网破了,丝断了。”的不同。让学生体会到了蜘蛛的坚持不懈。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培养学生想象力,我通过创设多个语言情境,促使学生进行语言与想象力的训练。

如:七战七败后的布鲁斯在磨坊里唉声叹气,他在想些什么?我给学生出示了相应的的插图,并且加上教师的语言情境作为先导,学生较能展开想象,进行充分想象,语言表达也较不错。又如:面对着这些身上负了伤,几乎失去了信心的士兵们,布鲁斯会怎样动员他们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呢?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布鲁斯自己先练说,给了学生人物角色来体验,给了学生语言环境来想象。这样学生就有了角色定位和想象的环境,能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贴近文章的想象与阐述,同时在无意之中,把课文主要内容复述了出来。在情境中境人互动,实现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该环节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文本上,他们内化了文本,还提升了文本,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三、在拓展延伸中,我设计了:生活中,你遇到过“第八次”这样的事情吗?学生谈相似的事情,可见学生真正吃透了文本。

四、在最后我送给学生名言:钱学森、张海迪很有影响力,他们的名言,再次证明了,我们文本的可取性。最后我把课文进行总结提升、提炼成:“不怕失败第七次,因为我们还有第八次!”这句话送给了学生。我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免去了“坚持不懈,不放弃”这样过大的话,选用了课文中的“第七次”、“第八次”这样的字眼,贴近了学生,真正理解、提升了文本。

不足之处:教师的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实践、学习、改进、再实践,我对于这篇课文的把握会更到位。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会更加踏实地钻研教材,研读文本,组织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八次》教学反思8

一堂好的语文课还应当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得到欢乐、得到满足,让课堂始终充满情趣和童趣。

在备《第八次》前,我事先查阅了名师薛法根上这课的实录,对他把每一个问题几乎都与学生的读、写、说联系在一起,极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文阅读、朗读及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做法尤其欣赏。研究了他的教案后,再根据本班情况,我设计了这节课的教学,感到教学效果好,学生充分融入了课文情境,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采用角色扮演,让学生融入情境。

角色体验促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让学生扮演布鲁斯王子、战地记者等身份,这样做是符合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思想的。让学生抓住“延伸”进行角色体验。课文相应的语句言虽尽、意味止,引导学生想象布鲁斯王子会唉声叹气说些什么?抓住“语言”进行角色体验。言为心声,语言是从人物心里流淌出来的,当布鲁斯王子喊出“我也要干第八次!”时,让学生与人物同呼息、共命运,设身处地融入角色,说说心里在想什么?抓住“空白”进行角色体验。有时为了追求“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共鸣效应,课文往往有意识地留出空白。这些空白正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的好材料。课文的最后一段边是如此,让学生想象布鲁斯王子是怎样动员那些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来参加第八次抵抗。学生在扮演布鲁斯王子对士兵进行战前演讲时,学生对课文会有比较深刻的领会。

二、设计名言,拓展了“外延”。

最后环节设计运用名言来对这篇课文的主题作总结和提炼。学生通过名言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课文的内容也促进了学生对名言的感悟,既巩固了“内涵”又拓展了“外延”。一句张老师的名言更给这节课增添了不少情趣,这也暗示学生,“名言”谁都可以说,大大激发了学生创造的热情,点燃了学生智慧之光,同时也让学生享受到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第八次》教学反思9

《第八次》是一篇外国历史故事,课文讲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外国侵略军,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从蜘蛛结网终获成功的事情中,深受启发,重新振作起来,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外国侵略军,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我让学生在课文的情景中,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来思考、来动作。从而让学生来领悟体会当时布鲁斯的军队七战七败,他自己也负伤后,几乎失去了信心。

本节课,我采用谈话导入,首先问孩子们在家预习了没有?都预习了些什么,在这轻松的谈话气氛中,我出示了贯穿课文的一些主要词语,找孩子们读,这时,孩子们争着举手发言。紧接着,我又让孩子们大声读课文,并根据这些词语试着复述课文,让孩子复述课文,其实是对孩子的语言组织能了,概括能力的.锻炼,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此方面的锻炼。

当学到王子看到蜘蛛结网受启发时,我先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们听,然后问他们都听出了什么?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学会倾听,孩子们陆陆续续的说出,蜘蛛结网反复失败,结了断,断了结,但它没有灰心,而是在第八次终于成功,紧着这我又问,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蜘蛛?学生立刻就明白了,这是一只顽强的蜘蛛,不灰心的蜘蛛,由此体会布鲁斯王子此刻心情,王子看到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时,“布鲁斯感动极了。”我为了能让学生再次感受布鲁斯的心情,就出示书上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此时王子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有的说:“他想:蜘蛛结网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它却不放弃,坚持不懈,最后结成了网。我如果也干第八次,说不定也能成功呢!”有的说:“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蜘蛛都明白这个道理,我为什么做不到呢?”还有的说:“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我终于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一定要干第八次!”从他们与布鲁斯王子一样的动作——手握紧拳头,从他们脸上坚毅的表情,从那高亢的声音,我想学生体会到当时王子的那种必胜的决心了。

最后,我有让学生以布鲁斯王子的身份给苏格兰的同胞们写一份动员书,充分体会王子当时的心情,最后读给大家听,看看谁的动员书最具有号召力。另外,还要在平时的课堂上训练孩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本节课读书的练习有点少了,我想这是我以后需要努力的地方。

《第八次》教学反思10

1、在课件上,我始终强调朗读,读得好坏不算,首要条件就要声音响亮,用自己的声音激发自己的信心,我行,我敢读,我要读。有了自信心去读,读一遍长进一点,当他读得越来越流利,正确,有感情时,他也就能通过读去理解课文的内容。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如果我们无法创设一种情景让他尽情“散发”,那么无疑会抑制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文的情景中,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来思考、来动作。从而让学生来领悟体会当时布鲁斯的军队七战七败,他自己也负伤后,几乎失去了信心。

3、在情境中境人互动,实现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至关重要,但境与人之间的互动同样应该重视。因为当学生和教师一同创设情境并成为情境的一部分,在其中思考、活动达到忘我的境界时,便进入一种人境融合的最佳的创新状态。由于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再加上教学过程中对情境的不断丰富,这就使得情境成为训练学生直觉思维的最好凭借。在教学中,为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布鲁斯的所见所感,我就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体会该角色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的不同表现。这样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而情境也因学生的加入变活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使情境成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土壤。在教学中,我们突出情境的开放性、包容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

《第八次》教学反思11

《第八次》这节课是俞校长指导我的一堂导师课。课文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课文记叙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抵抗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篇课文重点在于让孩子从蜘蛛结网、布鲁斯八次抵抗中体会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道理,文章脉络清楚,我是这样设计我的教学思路的:

一、以故事切入,体验情感。

在第二课时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请学生概括完故事的主要内容后,我说:“小朋友们真棒,为了奖励你们,顾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不过一定要先看着这组词语,边听边记,行吗?”然后出示关于“蜘蛛结网”的几组过程性词语。我讲完故事了,问孩子:“你们能不能也看着这组词语来讲讲蜘蛛结网这个故事。”我故意请了一个平时很少举手的同学,然后对其他同学说:“你们仔细听,等他都说完了,我们再提意见让他改进。”那孩子果然有好几个环节说错了,在同学们几次纠正下,最后一次,他终于响亮并且完成地把这个故事讲好了。我和同学们一起给他送上掌声,问他:“听好同学们给你掌声,你觉得怎么样”“很开心”“恩,开心中觉得自己很棒是吗?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会有彩虹。”此时,我分明看到那孩子脸上漾起灿烂的笑容。

象这样的情感体验我还设计在让学生感情朗读“布鲁斯王子感动极了!他高兴地跳起来,喊到:‘我也要干第八次!”本堂课学生情绪高涨,举手的人特别多,我注意到平时经常低头做自己事情的小哲也举手了,我赶紧叫他,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体验:只有努力就能做到。其实第一次,他读得挺好了,我应该换一个同学,但是一紧张,心里就想着要完成这个教学环节,于是我对他说:“顾老师还没感受到你的感动,再读一次,行吗?”这时,小哲反而开始读不好了,我只能继续说:“顾老师还没听到你的信心,再读一次好吗?”他又读了一次,我又说:“我还想看到布鲁斯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表情,做了什么动作?”最后一次,这孩子怎么都做不出布鲁斯的表情和动作来。

这个教学环节我觉得我缺乏教学机智,俞校长说我没有设计好,我应该把这样的情感体验放在学完第三小节以后,而我只是让他们看这个词组讲了一个故事,就叫让感悟布鲁斯的情感,学生还没深入文本,哪来的感悟呢?学生肯定都把注意放在讲故事上了。

所以第一个讲故事的环节,我觉得我花的力气太多,也是我最后还有教学任务没有完成的原因。

再以布鲁斯的情感作为主线,孩子就能时刻跟着布鲁斯或是“唉声叹气”,或是“感动极了”,最后大家一起为布鲁斯的成功而欢呼。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我设计的自学重点是“布鲁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更直观地感受人物情感。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获得知识,体会情感。但真能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钻进文本体验情感,并且达到一定度,做起来却不简单。

《第八次》教学反思12

《第八次》是一篇外国历史故事,课文讲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外国侵略军,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从蜘蛛结网终获成功的事情中,深受启发,重新振作起来,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外国侵略军,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是一篇励志小文章。课后掩卷沉思,有这样几点印象颇深:

1、布鲁斯王子热爱国家的感情,孩子们通过朗读表达得比较充分。课堂上孩子们抓住“英勇地抗击”这几个字先讲自己的见解,然后进行感情朗读,效果比较明显。

2、布鲁斯王子情绪低落时的感情朗读,指导后效果比较理想。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课堂上我这样给孩子们讲:“想突出表现的内容,不一定要在此处重读,有时轻柔的声音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布鲁斯王子看到蜘蛛结网八次成功后显得特别激动,我问孩子“为什么此时的布鲁斯王子会有如此表现呢?”记得王仕林说,布鲁斯王子大概会想,难道我还不如小小的蜘蛛!一语点中要害,很是精彩!

说过得意之时后该讲一讲不足之处了:

1、时间把握上有点前松后紧,以至于最后一段的处理过于简单。

2、第三段不必再拆开体会蜘蛛八次结网遭遇失败时王子的心情。这样显得有些琐碎,反复诵读、揣摩此段后可以集中起来让学生谈感受。

3、关注细节,上课前我只要求自己把这篇小文章背会,其实应该再抄写一遍,这样的话就会对每个词语都特别熟悉了。教学是自己的看家本领,我将一直努力下去!

《第八次》教学反思13

这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教学中,我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朗读,渗透方法。学生刚升入三年级,不会完整、简练地概括课文内容,在教学时,我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给学生恰当的引领。让学生读读这个故事,看看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做了什么?学生在一次次概括的同时,我相机渗透概括课文内容时一定要讲清前因后果,语言要简练、明白。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读表现布鲁斯英勇抗战的句子时,鼓励学生边谈体会边抓住重点词语朗读,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学会读书方法。

2.抓住重点,自读自悟。布鲁斯是从蜘蛛结网的现象中得到启示的,那么蜘蛛是怎么结网的?我重点抓住第三自然段进行教学。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采用“找一找、划一划、写一写”的方式学习,找找相关的词语,边读边体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

3.发挥想象,鼓励表达。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每篇课文都会有一些地方让学生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本课最后一小节写王子“四处奔走,召集被打散的军队,动员人民起来抵抗。”就是文中的一个空白点,教学中我设计了布鲁斯发表动员演说的环节,鼓励学生为布鲁斯发表演说。为了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蜘蛛对布鲁斯的影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布鲁斯看到蜘蛛艰辛结网的一幕,他会想些什么?转化角色,再现当时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体验、感受的真实生活。

《第八次》教学反思14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次》是一篇寓含着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课教学,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总结:

一、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在语文课堂上,我始终强调朗读,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进入角色,进入课文的情境,才能不断地从读中去理解、去感悟、去受到品性的熏陶。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即从蜘蛛结网的过程中要体会的是那种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因此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读的时候在感触深的地方作标记;接着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味出蜘蛛织网的艰辛与执着,以及百折不挠、永不言弃的精神;再在感情朗读中加深理解,受到熏陶,从而为理解布鲁斯王子内在情感的变化做足了充分准备。

二、看

布鲁斯看到蜘蛛结网的过程,感动极了。这时我充分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布鲁斯王子是什么样子呢?学生凝神注视,看到了此时的布鲁斯左拳紧握、右手随时准备拿起武器参加战斗、表情坚毅。我从学生铿锵有力的描述中知道他们已经体会到了当时王子那种必胜的决心,自己的内心必定也经过了一次洗礼。

三、想

从他当初满怀信心到几乎失去信心再到重新振作,贯穿整篇课文的就是布鲁斯王子心中所想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对布鲁斯这个角色进行体验,带领孩子们走进布鲁斯王子的精神世界,去想他所想。

在第二自然段中,我让学生抓住“唉声叹气”进行角色体验。引导学生想象布鲁斯王子会唉声叹气说些什么?在体验中让学生感受布鲁王子当时那种屡战屡败后沮丧的心情。

在第四自然段中,我让学生抓住布鲁斯的所思所想进行角色体验。言为心声,语言是从人物心里流淌出来的,当看到书上的图片,听到布鲁斯王子喊出“我也要干第八次!”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当时的布鲁斯心里在想什么?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布鲁斯的信心和力量,感觉到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王子形象就站在自己面前。

在这样的空白处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营造出了一种氛围,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布鲁斯王子情感上的一次波澜。

四、说

有时为了追求“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共识效应,课文往往有意识地留出空白。本课中最后一小节写王子“四处奔走,召集被打散的军队,动员人民起来抵抗。”又是一个空白点。教学中我抓住这一空白,设计了布鲁斯发表动员演说的环节,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为布鲁斯发表演说。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议论,然后全班交流,比比谁的演讲最能打动人。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进入了角色,而且也进入了课文的情境,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晋升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理解和演说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五、写

教学接近尾声时,我安排了写的练习。蜘蛛结网的故事启发了失败中的布鲁斯,如果你面对失败者,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把你说的话写到下来就是一句名言,并把你的名字写上。学生兴致勃勃地用他们稚嫩的笔书写着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心灵再次得到了净化。最后在热情洋溢的交流“名言”中,学生相互影响,相互鼓励,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打下了基础。这一小练笔,不仅再次掀起了课堂学习的高潮,还实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第八次》教学反思15

《第八次》是一篇历史小故事,文章通过介绍布鲁斯王子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七战七败,在他几乎丧失信心、灰心失望之时,看到了蜘蛛结网亦是屡次失败,但不放弃,终于在第八次战胜困难织成了一张网。他被蜘蛛的这种不畏惧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感动,由此受到鼓舞,组织第八次战役,终于赶跑了外国侵略者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我也要干第八次!”我引用布鲁斯的这句话向学生提出疑问“他为什么要干第八次?什么事情让他有如此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干第八次?”直接切入文章的重点段落第三、四段,让学生通过读来体会当时蜘蛛织网的艰辛以及它那令人可敬的精神,并试着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此时就是那只蜘蛛,你会怎么想,怎么做?那么你现在想对它说什么呢?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体会,为第四段布鲁斯的“我也要干第八次!”作铺垫。

此时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位自信、坚决、生机勃勃的王子,那么之前的他也是这样吗?由此过渡到一、二自然段,让学生通过对比,更加明确他前后变化的原因,加深对第三、四段的理解,趁热打铁,再回归到重点段落,读出布鲁斯语气的坚决。自然地引出了课文的最后一段。

这堂课很糟糕,课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首先,我认为对本课的设计思路比较满意。其次,导致课堂失败的原因,我认为有如下原因:

1、备课时只备教材,没有备到学生,没有预设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会出现的状况。

2、作为教师,缺少亲和力,更没有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下;缺少教学机智与应变能力。

3、学生课堂知识不扎实。课的第一环节是预习第一课时所学的生字词,在写词语时,大部分学生字词不过关;朗读不到位,在学习课文时,许多学生不能完整、流利、准确地读课文,为课堂教学制造了障碍,也透视出第一课时教学的不成功。

第八次教学反思 篇5

回首八年的教师生涯,在课堂上不知跟孩子一起上过多少课,公开课也讲过N次,但想想每上完一堂公开课的感受总是在紧张中渡过了艰难的40分钟,教学目标朦朦胧胧,教学内容杂乱无章、没有头绪,雾里看花般度过了岁岁年年,唯有今天这堂课上完后,自我能反思到课堂教学中的优劣之处。

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结合朗读,渗透方法。学生刚升入三年级,不会完整、简练地概括课文内容,在教学时,我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给学生恰当的引领。让学生读读这个故事,看看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做了什么?学生在一次次概括的同时,我相机渗透概括课文内容时一定要讲清前因后果,语言要简练、明白。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读表现布鲁斯英勇抗战的句子时,鼓励学生边谈体会边抓住重点词语朗读,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学会读书方法。

2、抓住重点,自读自悟。布鲁斯是从蜘蛛结网的现象中得到启示的,那么蜘蛛是怎么结网的?我重点抓住第三自然段进行教学。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采用“找一找、划一划、写一写”的方式学习,找找相关的词语,边读边体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3、发挥想象,鼓励表达。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怎样去创设情景让他尽情散发?每篇课文都会有一些地方让学生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的,本课中最后一小节写王子“四处奔走,召集被打散的军队,动员人民起来抵抗。”就是文中的一个空白点,教学中我设计了布鲁斯发表动员演说的环节,鼓励学生为布鲁斯发表演说。为了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蜘蛛对布鲁斯的影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布鲁斯看到蜘蛛艰辛结网的一幕,他会想些什么?转化角色,再现当时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能力,体验、感受的真实生活。

《第八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体会蜘蛛屡败屡战、不懈努力的精神。

4、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复述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蜘蛛屡败屡战,永不放弃的精神。

2、练习复述蜘蛛结网的过程,为课外拓展布鲁斯动员士兵准备第八次抵抗做储备。

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外国的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这个题目很特别,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齐读课题。

一、检查预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出示字词,检查读音(多媒体出示)这里有一些生词,谁愿意来读一下? 布鲁斯 欧洲 侵略 唉声叹气 蜘蛛 结网 照样 终于 感动极了 信心 招集 抵抗 成功

3、串词语,概况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试着用上面三行的词语,分别说说布鲁斯的前七次反抗;蜘蛛八次结网的过程;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1)学生练讲。

(2)同位互讲互评。把故事先讲给同位听,听的同学也要认真听,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让他讲的更好。

(3)学生汇报。还有那位同学也想说,和他比一比,看谁说得更通顺。

4、检查读文。

二、学习小故事:蜘蛛“第八次”的故事。

我们能够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的表达出来,但是要想把一个故事复述的精彩,仅仅能说出个大概,还不够,还需要抓住这个故事中的一些关键词句,你的故事才能复述的精彩。

1.自由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蜘蛛结网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2.默读你画下来的语句,读着读着你一定会想到一些词语,把这些词语写下来。

3.交流:你画下哪些语句,想到了哪些词语?

4、从我们刚才的交流中,你们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蜘蛛?

5、抓住关键词句,练习复述。

(1)学生练讲。

(2)个体汇报,集体评议。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当布鲁斯王子看到这一幕,他心情怎样呢?找同学读一下第四自然段。谁来评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如果你也看到同样的这一幕,你会像布鲁斯王子这样感动吗?为什么同样的情况,在布鲁斯会让布鲁斯感动极了,下节课学习了布鲁斯的故事,大家就能找到答案。

四、写字教学

1、出示生字“略”仔细观察,田字旁怎么才能写得美。

2、学习习字

3、评价反馈。板书:

第八次

山西省文联第八次代表大会闭幕词 篇7

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会议的各项议程,今天就要闭幕了!

大会期间,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同志莅临会议指导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和省长李小鹏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七次文代会以来我省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高度评价了全省文艺工作者为推动我省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作出的不懈努力,并向全省各级文联组织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代表们倍受鼓舞和鞭策,必将为文化强省建设注入新的正能量。

几天来,全体代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负重托,认真履职,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共商文学艺术发展大计,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概括,学习了中国文联和省领导的重要讲话,学习讨论了《工作报告》,修改完善了《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山西省文联新一届领导机构,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大家深感文艺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更加认识到文化建设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也更加坚定了繁荣和发展山西文艺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这次大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是一次高举旗帜、民主团结的大会,是一次务实创新、继往开来的大会。在此,我想不论从主席团还是党组的角度,文联始终要把握好“四句话”:

第一句:坚持二为方向,在多元中立主导。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学艺术创作生产的根本问题。不管世情、国情、党情怎样深刻变化,不管交流、交融、交锋怎样深入持久,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让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信念更加清晰坚定。

第二句:贯彻双百方针,在多样中塑品牌。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我们肩负的使命,是人民的热切期盼,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投身文化繁荣发展大潮中的创造活力,紧跟传播手段创新、业态创新、科技创新的潮流,将内容与形式、作品与载体、文化与科技的创新结合起来,出精品,树品牌,让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第三句:突出德艺双馨,在多变中把方位。人品决定作品,人格决定学养。在深刻变化的社会转型期,思想观念多样多元多变,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这是文艺工作者不可回避的社会现实,而如何净化心灵、烛照前行这也是文艺工作者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锤炼广大文艺工作者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文艺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坚决抵制低俗媚俗庸俗的东西,让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的具体落实更加扎实有效。

第四句:推动繁荣发展,在多方中谋共识。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旋律已经唱响,实现“中国梦”要求文艺界要弘扬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国精神,弘扬“信义、坚韧、创新、图强”的山西精神,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充分发挥文联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翼齐飞,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轮驱动,让具有山西特色、中国风格、国际水准的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忆过去,百花芬芳、群星璀璨;

看今朝,天宽地阔、使命神圣。

《第八次》教学设计 篇8

会上,景晓东向媒体记者介绍了北京市科协“八大”的筹备情况。根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实施<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细则》,经北京市委批准,北京市科协“八大”将于2012年2月8~10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北京市科协“八大”是五年一次的首都科技工作者的盛会,是在全市上下大力践行“北京精神”,推动实施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的新时期,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努力奋斗的大会。市领导对开好这次大会高度重视,并做出明确的重要指示。

届时,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和中国科协主要领导将出席大会开幕式,中国科协、市委主要领导将作重要讲话。会议期间,市政府领导将为大会作关于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报告。大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市科协领导机构。

景晓东介绍,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市科协“八大”的各项准备工作现已基本就绪。届时,将有来自首都各领域的600名代表云集北京会议中心,共赴科技界的盛会。代表中,有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首都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老科学家;有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有在科学技术研究、科技与经济结合上取得优异成绩的科技工作者;还有工作在首都经济建设第一线的优秀科技人员和关心支持科协工作的社会各界的领导。同时,在代表推选中还综合考虑了行业、领域、性别、民族、党派等方面的构成比例,充分体现了广泛性和代表性。

本次大会主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首都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而努力奋斗。

主要议程有三项:一是审议北京市科协七届委员会工作报告;二是审议《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实施〈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细则》(修改草案);三是选举北京市科协新一届领导机构。会议期间,还将授予荣誉委员职务16名,表彰科协系统先进集体60个,先进工作者100名。

景晓东指出,北京市科协自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始终坚持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加强自身建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市科协“八大”的召开,必将成为北京市科协发展历程中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未来五年,北京市科协将进一步发挥科学共同体作用,加强科技思想库建设,努力在集成科技资源、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学术繁荣、激发创新活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等方面开创新局面,做出新贡献。

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网、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等30多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编辑:阮帆)

(北京市科协)

上一篇:工程防汛应急预案下一篇:区域教研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