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推荐3篇)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篇1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

国内统一刊号:CN11-3459/F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5-4901

社址:100732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官方网址:http://

查稿电话:010-86109586

投稿信箱:hqdb25@163.com

联系人:罗编辑***

咨询QQ:******66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创刊于1995年,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泛经济类综合性国家级期刊。属于周刊,每月出版四期。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以全方位报道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实践与理论为主旨,以周刊形式迅速传递与泛经济相关联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哲学、科技、艺术领域学术论文、课题成果、调研报告、形象报道、人物专访。突出权威性、建设性、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社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庞大坚实的理论研究专家团队学术支持,秉承“理论指导实践,思想改变世界”办刊理念,坚持“环球视野,经济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的目标,每月28 日推出《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主要面向高等院校师生、理论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政府决策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栏目设置(滚动推出)

区域与城市经济金融与财政税务企业与经营管理经济与法治社会哲学与人文科学技术与科教创新交通与能源经济党建与思想教育艺术与文学评论档案与图书文博教学与教育管理城镇与建筑工程土地与环境资源时代人物论坛国家艺术档案

编辑信箱:ems77876@163.comems0917@126.comems0911@163.com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篇2

在材料、能源、信息三大国民经济支柱中,材料是基础,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材料科学的研究工作。为了使材料研究工作者了解我国目前材料研究的热点、难点、发展方向和从事材料研究的人员及机构,帮助他们选题和寻找合作伙伴,促进我国材料研究可持续发展,定期对我国材料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十分必要。但此项工作量大面广,难以面面俱到,选好切入点十分关键。科技期刊尤其是综述性专业期刊具有信息量大,时效性、导向性强的特点,是了解行业研究现状的好媒介。在材料类58种核心期刊中[1],《材料导报》是以综述性、导向性为特色的综合性材料科技期刊。该刊现为半月刊,分为综述篇和研究篇。综述篇主要栏目有材料科技发展评述、材料科技政策、新材料新技术介绍、信息发布、专题评论、人物专访及专稿、材料产业论坛、会议报道、国际动态及快讯等;研究篇主要栏目有材料研究、研究简报、加工工艺与应用、分析测试与表征、计算模拟、博士论文摘要、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2]。该刊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和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该刊在反映材料科技发展动态和国家宏观政策,跟踪材料国际发展前沿和方向,评述材料研究进展及新材料产业化进程,展示国家相关材料计划实施及研究开发新成果等方面作用巨大,已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期刊,荣获第二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本文旨在通过统计《材料导报》2001-2011年载文的关键词,高产作者、高产机构分布,资助基金和论文被引等情况,分析我国目前从事材料研究的人员、机构、资助情况和研究热点等,为材料研究工作者在选题、申请基金以及寻求研究合作伙伴方面提供参考。

1 材料及方法

以最新版本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为工具,确定材料类中文核心期刊;以CNKI为工具,统计材料类中文核心期刊的h指数,确定h指数前10名期刊;以《材料导报》2001-2011年所载7828篇论文为统计分析对象,以CNKI为工具,分别统计该刊发表论文的学科、资助基金、作者、机构、关键词以及论文被引量前10名,作为分析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现状的依据,其中,关键词中剔除了“研究进展”、“进展”、“综述”等虚词。统计日期为2013年1月15日。

2 结果及分析

2.1 材料类中文核心期刊h指数

h指数是指当评价对象发表的论文中有h篇论文的被引次数不小于h,且其余论文的被引次数都小于h 时的h值。h指数将数量指标(发文量)和质量指标(被引频次)相结合,高h指数不仅表明评价对象发表的论文质量高,而且表明高质量论文的数量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指数作为一种新兴的期刊评价指标,是期刊质量评定的有益补充,已成为信息计量学和学术评价的重要指标[3,4,5]。材料类中文核心期刊2001-2011年h指数前10名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材料导报》和《无机材料学报》列前三甲,表明《材料导报》论文产出量和质量都较高,此外该刊综述性、导向性特色显著,本文将其选为统计分析对象具有合理性。

2.2 发表论文量

期刊发文量是评价期刊的基本指标,是评价期刊输出信息能力、衡量期刊质量、遴选核心期刊的重要指标[6]。《材料导报》2001-2011年间共载论文7828篇,年度发表论文数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该刊发文量持续增加且呈阶梯式上升。2001-2005年为第一个台阶,年均载文量391篇;2006-2009年因期刊篇幅的增长,年均载文量上升了一个台阶,为709篇;2009年该刊由月刊改为半月刊,2010-2011年,年均载文量再上新台阶,达1164篇。该刊发文量大,综述性论文多,适合作为分析材料研究领域热点的统计源期刊。

2.3 发表论文所属学科

统计在某专业期刊发表论文所属学科的数量有助于了解参与该专业领域研究的学科的广泛度和分布规律。2001-2011年在《材料导报》发表的各学科论文数量前10名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从事材料科学、金属学及金属工艺以及冶金工业研究的传统材料研究工作者在《材料导报》发表论文占大多数;从事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化学及化工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也占较大比例;一些从事物理、电气、电子学方面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也加入了材料研究队伍。这表明,从事材料研究的学科呈多元化态势,分布比较广泛。

2.4 论文资助基金

基金论文数的多少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各类基金论文可以有效地保证期刊的较高创新性和学术水平,基金论文比例越高说明期刊的学术质量越高,学术影响力越大[7,8]。在《材料导报》2001-2011年发表的受资助论文中,各类资助基金(计划)数量排名情况如表3所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数量遥遥领先,达2025篇,说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材料研究的最大支持者,影响力大,受益面广。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也对材料研究有较大支持力度。在地方各类材料研究资助基金(计划)中,广东省、重庆市和湖南省的自然科学基金也进入前10位。可见,支持材料研究的基金(计划)呈现国家、部委、地方多层面格局。

2.5 高产作者

论文作者是决定期刊论文质量的关键,形成连续、稳定的作者队伍,不断壮大作者群,是办好期刊的重要环节之一[9]。高产作者是指那些发文量较多,影响较大的作者的集合体[10]。2001-2011年,在《材料导报》发表论文的高产作者前10名如表4所示,重庆大学的潘复生教授及其团队以35篇的数量高居榜首,该团队主要从事轻合金材料(镁合金、铝合金)、复合材料和工具材料的研究工作;西北工业大学的梁国正教授(现在苏州大学任教)及其团队和陕西科技大学的王秀峰教授及其团队并列第二,前者主要从事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后者主要从事显示材料与显示技术、功能复合材料等的研究工作。中南大学的黄伯云教授及其团队位列第四,该团队主要从事粉末冶金研究工作。稳定的研究方向和持续的创新性研究工作是产生高产作者的基础。

2.6 高产机构

科研机构的论文产出数量可以从侧面反映该机构的科研实力、竞争力,以及该机构在国内本专业的科研水平及所处层次[11]。在《材料导报》2001-2011年发表论文的高产机构前10名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材料研究名校中南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稳居前2名,重庆大学也表现不俗,位列第三。值得指出的是,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电子科技大学也进入了前10名。这说明,随着将电子信息材料等纳入大材料研究领域,从事材料研究的人员和机构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金属学、金属工艺和冶金行业,材料研究机构趋于分散化。

2.7 高频关键词

关键词是指论文中最能反映主题信息的特征词或词组。一个学术研究领域较长时段内研究成果的关键词集合,可以揭示研究成果的总体内容特征、研究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和发展方向[12]。关键词词频数量直接代表了该主题文献的数量,间接反映了该学科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关键词词频的统计分析,有利于分析该学科的研究热点,评价研究现状,预测发展趋势。

2.7.1 2001-2011年高频关键词

《材料导报》2001-2011年载文高频关键词前10名如 表6所示,可以看出,“应用” 、“制备”和“性能”位居高频关键词的前列,说明我国材料科技工作者非常重视材料的应用、制备技术和性能开发问题,这是值得肯定的倾向。因为材料制备是材料研究的基础,只有制作出材料实体,才能评价其性能,扩展其用途,而应用则是材料研究的最终目标。此外,材料研究工作者对“改性”、“溶胶-凝胶法”和“掺杂”等材料制备方法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在材料研究对象方面,“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和“镁合金”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此外,关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者也较多,入围高频关键词前10名。

2.7.2 分年度高频关键词

统计分年度高频关键词有助于了解本研究领域发展脉络与发展方向。《材料导报》2001-2011年分年度载文高频关键词前10名如表7所示,可以看出,“制备”、“性能”和“应用”始终是近10余年材料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在研究对象方面,“纳米材料”是2003年之前的研究热点,2003年后关注度有所下降,“复合材料”研究热度持续不减,“镁合金”、“薄膜”、“碳纳米管”和“锂离子电池”的研究持续发展;在研究方法方面,“溶胶-凝胶法”被广泛采用,“快速凝固”、“催化”、“掺杂”和“涂层”等新型材料制备技术广受重视。

2.8 高被引论文

文献计量学中,被引频次是用来衡量学术论文社会显示度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被引频次高,说明该论文在同行中引起的反响大,受同行关注度高。2001-2011年《材料导报》的高被引论文前10名如表8所示,可以看出,师昌绪等5位院士撰写的《加速我国金属镁工业发展的建议》影响广泛,反响强烈,被引221次,高居榜首;在高被引论文前10名中,有关镁合金研究的占据6席,说明镁合金是当仁不让的研究热点;此外,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纳米材料、铝合金和白炭黑的研究也广受关注。

3 结语

(1)从事材料研究的学科和机构除材料类外,还包括机械、化工、物理和电子信息类,分布比较广泛;材料研究资助基金(计划)呈现国家、部委、地方多层面格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最大支持者;稳定的研究方向和持续的创新性研究工作是产生高产作者和高被引论文的基础。

(2)目前材料领域中“制备”、“性能”和“应用”是重点研究内容,“复合材料”、“纳米材料”、“镁合金”、“锂离子电池”和“薄膜”是主要研究对象,“溶胶-凝胶法”、“快速凝固”、“催化”、“掺杂”和“涂层”是材料制备技术热点。

(3)《材料导报》综述性、导向性特色显著,载文量、被引量大,影响力大。希望继续加大吸收研究材料热点、难点问题稿源的力度,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助推我国材料科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材料导报》编辑部.《材料导报》特邀稿征稿[J].材料导报,2010,24(7):5

[3] Hirsch J.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PNAS,2005,102(46):16569

[4] Rousseau R.The influence of missing publications on theHirsch index[J].J Informetrics,2007,1(1):2

[5] Bador P,Lafouge T.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impactfactor and h-index for pharmacology and psychiatry journals[J].Scientometrics,2009,84(1):65

[6]颜志森,邓友娥,邵晓军.《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创刊以来载文量及栏目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1):72

[7]张静,郑晓南.《中国天然药物》2004-2008年载文及其计量学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6):1065

[8]吴晓丽,陈广仁,苏青,等.2006-2010年《科技导报》载文计量学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788

[9]安秀芬,王景文,黄小郦.《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0-2002年的载文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3):264

[10]金伟.《编辑学报》1995-2004年载文作者群统计分析[J].编辑学报,2006,18(1):78

[11]李贺琼,邵晓明,杨玉英,等.《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1-2010年高被引论文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793

环球新兴市场展望 篇3

席卷全球股市的这场信贷危机,至今已历时超过一年。在最近几个月中,环球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各种消息接踵而来,既有多国政府联手救市的利好新闻,又有欧美大型企业利润缩水甚至濒于破产的坏消息,令市场状况异常波动。

出人意料的是,环球新兴市场虽然并非此次金融海啸的中心所在,却不幸成为股市大跌的重灾区,波动和下跌幅度全都超过欧美市场,令不少投资者对该资产类别的未来走势忧虑重重。那么,为什么新兴市场股市会出现如此极端的波幅?其实体经济将因此受到多少拖累?在即将到来的2009年中,各新兴经济体又会如何表现?

高度波动的资产类别

对于新兴市场股市而言,“高度波动”已经成为今年的老生常谈。以摩根士丹利新兴市场指数为例,自从去年10月底见顶以来,截至今年11月21日,该指数以美元计已大跌逾65%。仅过去两个月当中,也已下跌近45%。此外,该指数在10月27日到达低位之后,曾一度强劲反弹,十天内升幅达33%,但其后又再次下挫并将之前所收的失地几乎全部吐回。

虽然新兴市场向来都以波幅巨大著称,但近期的极端波动仍然出乎不少人的意料,尤其这场由美国楼市和次级债所引发的金融海啸,并非以新兴市场为中心。

我们认为,新兴市场的波动主要有三个原因:依赖外国投资者及本地投机客购买股票,令新兴市场短期炒作成风,阻碍了非政府机构进行反周期性的长线投资;本地制度不完善,加上企业治理相对较差,令本地资本的运营欠缺效率;与环球平均水平相比,新兴市场对商品价格尤其是石油的依赖度较高,虽然长期而言这或许是项优势,但在当前油价大起大伏的情况下,只会给已经相当波动的市况火上加油。

不少评论家将当前的情况与过去几次金融危机相提并论。如以跌幅而言,现时的新兴市场股市确实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危机有相似之处。但我们认为,还是1999年-2001年的科网潮危机更有可比性。因为那时也和现在一样,由充裕的流动资金及相伴而来的牛市热情推高股市,最终导致泡沫破裂;那时的科网潮危机也是先始于成熟市场,然后影响才蔓延至全球;此外,新兴市场尽管并非科网潮的风暴中心,但也仍然在危机中大跌逾五成。

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我们发现,原来新兴市场的近期市况并不算特别惊人。当市场气氛从贪婪急转向恐惧,当流动资金紧缩以及信贷市场突然冻结时,新兴市场资产遭到了不问情由的大幅抛售,即使是其中拥有良好基本因素支持的股票、行业和地区都未能幸免于难。

我们看到,中国等受惠于商品价格下跌的市场,跌幅与巴西等商品出口国相当;台湾等经常账盈余的市场,情况与南非等赤字国家相差无几;而韩国等出口国的股市表现,也与印度等相对封闭的经济体十分接近。这一切都显示,在极端市场情况下,投资者情绪和抛售潮的力量非常强大,而且这种力量在中短期的未来将会继续主导新兴市场股市的走势。

“脱钩理论”辩论

在今年以前,“脱钩理论”可能是看好新兴市场前景者的最热门论点。这种理论认为,在经历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已无需再依赖以美国为首的成熟市场,亦即有能力与欧美的经济走势实现“脱钩”。然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新兴市场股市与成熟股市之间仍然有较强的相关性,惟在实质经济方面,新兴市场有望抵御来自欧美衰退的冲击,继续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如上所述,全球投资者避险意欲加剧,蜂拥抛售风险资产是新兴市场股市受挫的最主要原因。根据摩根大通证券的统计数据,今年截至11月19日,全球投资于新兴市场股票的基金已流出406亿美元,而在去年牛气冲天的情况下,新兴市场全年录得的净流入一共也仅408亿美元。其中,新兴欧洲、中东及非洲的净赎回潮已经连续15个星期,而韩国和台湾也已连续八个星期录得净流出。

从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来看,新兴市场的不少股票质量仍然好于成熟市场。欧美银行不愿意发放贷款,是造成此次金融海啸如此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这个角度出发,新兴市场的企业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强劲盈利增长之后,总体资产负债情况良好,部分更拥有充裕现金。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即使未来获得借贷尤其是来自欧美银行跨境贷款的机会减少,明年的情况应该仍在可控范围内。

在过去五年中,新兴市场企业的资本纪律和股本回报率都有很大改善。但是考虑到环球形势变化,目前新兴市场的盈利预测可能还是过于乐观。一般来说,股票分析师对于企业盈利的预测调整总是落后于实际的市场变化,也就是说在未来12个月中,我们还将会看到进一步的盈利预期下调。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用来衡量市场估值高低的市盈率指标就变得相当波动,不再那么可靠,反而是市账率较具价值。观察过去20年的新兴市场可以发现,熊市常会在市账率过高时发生。当新兴市场股市在1994年、2000年及2007年到达高位时,市账率均超过2倍,而在两次由流动资金推动的超级牛市中,亦即1988年-1994年(上涨335%)和2003年-2007年(上涨350%),股市见顶时的市账率已接近3倍。

虽然使用这种分析并不可能预测市场时机,因为在上述每一种情况下,于2倍市账率时沽出都意味着,会错失其后长达12个月且涨幅逾七成的升市机会。但是当我们坚持以估值为本,就会发现上述理论反过来更具参考价值。历史告诉我们,假如投资期限为三年至五年,那么在市账率低于1.5倍水平时买入新兴市场股票,就已经有机会产生相当良好的回报。而根据摩根大通的统计,目前新兴市场的市账率已经跌至约1.2倍水平,明年预期更可进一步降低至1.1倍。

虽然暂时而言,新兴市场股市仍然无法与成熟市场“脱钩”,但若论及实质经济,新兴市场早已非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吴下阿蒙。区内宏观经济经过多年改革实现巨大改善,包括丰富的财政盈余、独立的中央银行、严格控制的通货膨胀、浮动汇率制度,以及强大的外汇储备等,这些都令新兴经济体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大大增强。我们因此认为,虽然未来新兴市场经济,将会受累于欧美衰退而有所放缓,但仍然可以保持正面增长。

从行业来看,我们最为看好的是基础建设和内需消费这两大类别。一方面,基建是新兴市场国家未来数十年城市化进程的基础,中国过去20年的经历已经显示,基建投资可以带来潜在增长率上涨的好处。另一方面,新兴市场的内需消费发展畅旺,有助于抵消西方需求走软对出口行业构成的打击。在日益深化的全球化趋势下,新兴市场居民的消费渴望逐渐接近成熟市场居民,刺激区内欠缺发展的消费服务需求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移动通信、银行、零售、消费品及食品等领域。上述这一切都不会因为最近几个月的金融危机而有所改变,只是在部分国家发展的速度可能放缓。

不过,虽然新兴市场总体看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其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并不一致,所以不能以一概全,而是应当区别对待,审慎选择。比如经济规模愈小、市场愈开放、对外收支及政府财政赤字愈大的新兴经济体系,其股市表现受外界冲击也会愈大。又比如,当地经济对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越高,受到欧美衰退的冲击也就会越大。

新兴亚洲有望脱颖而出

与欧美相反,新兴亚洲目前仍然拥有负债低和储蓄丰富的优势。区内储蓄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30%,中国的比例更达48%。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亚洲地区的商业银行可能是全球硕果仅存最为强健的银行体系(假设并无大规模的美国银行倒闭潮),因此当全球央行大幅放宽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时,相信只有亚洲的商业银行能够正常回应当局放宽银根的措施。

同时,经过多年前亚洲金融风暴的教训之后,新兴亚洲企业的杠杆水平维持低企,区内企业与消费者对于正荼毒欧美银行体系的住宅按揭担保证券及其他信贷工具,也几乎并无沾手。在这种环境下,加上利率正在下降,我们可以合理地预期,一旦目前的混乱形势逐渐平息,整体金融市场回复稳定,而国际投资者亦重振现时极度低迷的冒险意欲,新兴亚洲就会在之后一段时间脱颖而出。

在整个新兴亚洲市场中,中国的角色攸关重要。我们应当看到,中国目前的增长放缓并非仅由于欧美需求减弱所致,另一主因是过去12个月中央为冷却经济增长及控制通胀而收紧内部货币政策。随着外围环境转坏,中国政府已经接连出台多项措施,包括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以及下调银行利率等,显示当局的政策倾向已经明确转为支持增长,亦说明中国能在需要之时动用足够资源以刺激增长。

此外,中国私营范畴及中央政府均拥有强健而流动性良好的资产负债表,将对增长构成支持。中国银行体系并没受损,因此在放宽银根的渠道方面仍应相当有效率。虽然短期内中国将难以重演去年的增长速度,但是即使中国本地生产总值增长在明年放缓至8%,仍足以令其他主要经济相形见绌,而且亚洲其他地区亦将依赖中国的需求,局部抵消出口至欧美下降的影响。

在亚洲以外,拉丁美洲、新兴欧洲、中东及非洲等市场近来也因为环球投资者的避险心理而大幅下挫。这些市场何时能够反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投资者的整体风险承受意欲,以及区内政府的政策回应。我们必须牢记,投资者所投资的是每股盈利增长,而非本地生产总值增长,宏观经济政策不到位的国家,表现就较可能逊色于经济政策规范的国家。因此尽管目前这些市场的估值都已跌至有相当吸引力的水平,但后市的关键仍然在于企业盈利是否能够持续,以及信贷危机不断扩大的影响将对区内实质经济产生怎样的作用。

这些新兴经济体的一大特点是自然资源丰富。拉丁美洲、东欧以及中东地区,都已从近几年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中受惠良多,这反过来亦对其当地的内需消费和基建开支构成支持,令其内部经济增长动力强劲。但是近期以石油为代表的国际商品价格接连大跌,对这些市场构成严重打击。展望未来,商品价格短期仍有可能进一步下跌,因此或将拖累区内股市继续下挫。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国际能源和原材料长期的供需关系仍将维持紧张,尤其是来自中国和印度等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将支持商品的长期走势看好。

明年增长的希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1月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更新”,将全球及成熟市场经济展望进一步下调,但对新兴市场明年的增长仍然看好。该组织认为,2009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2%。成熟市场经济将为负增长,比今年衰退0.3%,其中美国、欧元区和英国的增长全都为负,分别为-0.7%、-0.5%和-1.3%。新兴市场的前景则较为乐观,预计总体可实现5.1%的增幅。其中,新兴亚洲增长7.1%,拉丁美洲、新兴欧洲、前独联体国家、非洲及中东等也都将实现2.5%-5.3%的经济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在较早时也曾指出:“2009年环球的增长将基本来自新兴经济体。”

而在股市表现方面,我们认为,环球新兴市场的后市将会继续维持大幅震荡,不排除仍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性。从历史经验来看,对于投资期限至少在三年至五年的中长期投资者来说,至今为止的大幅调整可能已经创造了相当好的入市时机。但是考虑到前景的不明朗性,我们认为现在并不宜将资金一次性全部投入,而是应当考虑分批投资,以分散市场可能继续下调的风险。■

上一篇:难忘初一作文600字下一篇:换热器管束的无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