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生工作讲话材料(共8篇)
在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3月18日)同志们:
镇党委、镇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这充分体现了镇党委、镇政府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还体现了党委、政府抓好人口计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对去年工作的总结表彰会议,也是一次做好今年人口和计生工作的动员大会。刚才,杨恒副镇长就2010我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了全面总结,认真分析了我镇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今年年全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做了具体安排,镇党委政府又与各村签订了2011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目标,请同志们会后认真贯彻落实。
如何做好今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年,我们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重宣教、变意识,实基础、促转变,优服务、上台阶”的计生工作思路,努力在强化依法行政,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改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长效工作机制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各项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计生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的无私奉献、扎实工作。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辛勤工作在人口计生战线上的广大干部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刚才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去年市人口计生工作在全省排名挂末,区人口计生工作在全市排名挂末,市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对计划生育工作考核进行调整,排名50以后的乡镇要被问责。我镇的计划生育工作形势也不容乐观,一季度计生考核全区排名倒数第二,市委市政府3月13日对我镇计生工作进行督查,指出我们工作的不足。经过认真排查,目前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宣传教育不够深入。宣传的方式和形式单一,虽然经费投入多,但效果并不明显,群众的生育观念尚未从根本上转变。二是村居干部、计生干部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松懈麻痹,消极厌战,畏难情绪严重,缺乏争创一流,积极上进的思想,致使工作落实不到位。三是基层基础工作不牢。一方面计生台帐种类多,逻辑性强,要求高,另一方面计生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致使台帐和表册逻辑关系混乱,填写质量较低,上级检查漏洞较多;四是流动人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对外出人员的信息掌握不足,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孕情信息掌握不足,计划外出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五是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未能取得新突破。有效的征收措施和方法不多,增收难度大。六是主要指标呈下滑趋势。妇检率,符合政策生育率、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统计误差率、人口性别比一直处于临界点左右。
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是由于计划生育控制难,四术落实难,性别比整治难,社会抚养费征收难,流动人口管理难;主观上是因为少数干部特别是镇、村两级计生工作人员在思想认识、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面对严峻的工作形势,全镇上下务必在思想意识上坚决克服盲目乐观和松劲厌倦情绪,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敢打硬仗的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总结经验得失,自觉、积极、主动地抓好当前计划生育各项工作,努力推动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稳步发展。
二、突出重点,抓住难点,统筹做好今年全镇人口计生工作
根据省委对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从高、工作指标从低、抓工作从紧从严、计划生育管理从重从快”的原则,要求各级要围绕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双降”目标来开展工作的总要求,今年我镇的目标是争取出生率控制在12.5‰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3.5%以上,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努力夯实计生基础工作,全面提升计生工作水平。基础工作是我们实现计生常规化、有效化管理的根本,基础不牢,问题就多,从多年实践及我镇计生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往往在检查中出问题的都是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的村居。因此,我们要把握住几个关口。一是账表卡册关。镇计生办、计生服务站、各村(居)、社区要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工作的衔接,各类表册要核对清楚,避免出现一些低级失误,这里,我强调一下,我们在上级检查中多次出问题就在于此。二是妇检关。妇检是计生工作的闸门,闸门把握不好,全员人口计生信息就会失实,政策外生育等现象就很难杜绝,会造成计生工作的被动局面。因此各村(居)、社区要高度重视妇检工作,要采取一切措施,保证妇检率达到100%,尽一切力量杜绝计划外出生。在妇检工作中,特别要注意加强离婚育龄妇女的妇检工作,严防以离婚为借口躲生、超生。三是村居民自治关。目前我们的村居民自治工作流于形式,大部分村(居)、社区对自身计生工作都普遍存在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出生人口统计不准确等等问题。因此,镇计生办要加强对村居民自治工作的管理,加强对村居干部、人口主任的教育培训,增强村居干部抓计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实现计划生育“村为主”。
(二)集中开展清理清查,努力扭转计生工作被动局面。针对当前严峻的工作形势,各村(居)、社区近期要集中人员、集中时间大力开展清理清查活动,重点进行“四个清理”,即“清理工作思路、清理四术库存任务、清理流动人口、清理社会抚养费征收”。各村(居)、社区要围绕这四个重点,进一步理清思路,落实措施,全面掌握辖区内育龄群众的真实情况,下大力抓手术库存的清理,抓社会抚养费的征收,要讲究工作方法,坚决不允许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暴、态度恶劣蛮横,不能由此引发不稳定因素,出现恶性事件,影响社会大局稳定。镇计生办要加强对清理清查工作的督促和指导,确保清理清查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通过这次扎实有效的清理清查工作,力促我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被动局面有一个大的扭转。(三)深入开展宣传教育,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要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提出的“重宣教、变意识,实基础、促转变,优服务、上台阶”的长期工作思路,坚持不懈地抓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宣传教育首位意识,把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作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各村(居)、社区要继续把学习宣传贯彻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优生优育政策作为今年人口计生工作重点任务加以落实。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方针,以提高群众对人口计生基础知识知晓率和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为目标,以“关爱女孩行动”为抓手,广泛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婚育观念,宣传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学知识和有关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营造良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环境和氛围。要依托人口学校和宣传栏等阵地,依托计生协会,并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有机结合,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弘扬社会婚育新风尚,广泛传播“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的科学文明新观念,突出宣传好现行生育政策、奖惩政策和技术服务政策,提高群众的知晓率。要进一步抓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落实。完善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措施和其他政策措施,形成一个完整的以“奖、优、免、补”政策为框架的利益导向机制,逐步扩大利益惠及人群范围,由“处罚多生”向“奖励少生”与“处罚多生”相结合转变,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四)落实措拖,突出解决性别比失衡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是影响我镇人口计生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的严重问题,从今年前几个月出生统计来看,我镇性别比高达135.7,远远超出全区平均水平,要把综合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作为今年我镇人口计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解决。一是要努力提高女孩及女孩家庭的社会地位。要继续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积极倡导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等新型生育观念。建立和落实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妇女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社会事务办、农业服务中心、劳动保障所等部门要在劳动就业、危房改造等工作中向计划生育女孩户倾斜,有计划的把符合条件的二女户家庭成员培养、选拔到村级班子里或计生协会骨干成员。二要加强对外出人员(特别是持二孩证人员)的孕情跟踪管理,完善持二孩证流出人员“人盯人”跟踪管理责任制,跟踪工作要跟踪到婴儿出生为止。要通过加强村民自治管理,完善持证人员合同管理,坚决及时兑现违约责任,促进经常性管理工作的落实。三是要依法严厉打击“两非”行为,要联合工商、派出所清理辖区小诊所等卫生行医场所,严厉打击非法胎儿性别鉴定,非法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和个人。
(五)深化创优,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不断满足群众对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的需求,提高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一要加快服务网络建设。对照“四优一满意”标准,搞好马丽斯特普试点工作,加大镇计生服务站的软硬设施建设,抓好服务站设施的完善与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服务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各村(居)、社区要以优质服务的理念和运作方式,改进计生管理与服务,积极指导群众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确保节育措施安全、有效落实到位。二要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计生办、计生服务站要与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出生缺陷预防”工作,要因地制宜,开展宣传倡导、健康促进、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相结合的预防工作,大力推广优生检测,提倡产前筛查,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三要完善人口计生信息系统。要以提高应用水平为重点,建设高质量的全员人口信息资源系统,有效运用技术服务软件,依托信息系统,完善避孕药具供应服务网络,提高管理效率。四要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完善服务和管理制度,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能管理、会服务、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计生工作队伍。
(六)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努力实现流入流出共管。流动人口已成为我镇政策外生育的高发人群,是影响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最薄弱环节。我镇大湾矿、盛远公司等几个大矿、两个火车站周边村居,流动人口多,人员特别复杂,镇计生办及各村居、社区要认真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要加大流动人口清理工作力度,坚持“流出地与流入地共同管理、以流入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努力做到既有利于人口有序流动,又防止在流动中躲生、抢生、超生行为。流出人员要准确了解的流动去向,在流出前做好政策教育、协议签订、出具婚育证明等工作,并落实好相关的管理服务措施,流入人员要坚持属地化管理,把流入人口与镇辖户籍人口同管理,同服务。要和派出所、工商、劳动保障所、卫生院等部门协调,把握办证、租房、用工等环节,要与房屋出租户签订好流动人口管理责任书,以抓不动(房屋出租户)管流动(流动人口)。
三、明确责任,强化领导,为人口和计生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今年,根据市对各县区督查考核方式有所变化、要严格兑现“一票否决”制度的实际,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二、四季度分别对全市98个乡镇进行彻查考核、排名,对后50名的乡镇进行通报,对后10名乡镇将参照省委“一票否决”制规定和市“1+8”文件进行问责。因此、做好我镇今年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包保领导,全镇干部职工,各村居要进一步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解决制约我镇人口计生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要强化领导责任落实。根据省委书记栗战书同志提出的要落实市、县、乡三级党委党政一把手特别是党委书记亲自抓、负总责的要求,大湾镇计划生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就是我,我们要本着魏树旺书记说的“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在思想意识里牢固树立“我战必胜”的信念,勇敢面对今年的计生工作的压力和困难。各包保领导、各村(居)、社区的支书切实担负起包保村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对计划生育工作心中有数,争当一个先行者,争当一个执行者,保证计划生育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坚决落实“一票否决”,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二是要在全镇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我们要从根本上做工作,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标定实,工作干实,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今年要抓住几个典型,正面和反面的我们都要抓。我们讲真抓实干,讲求真务实,就得有实实在在的工作态度,有什么情况就是什么情况。不敢正视问题,光在数字上做文章,问题早晚会暴露,问题暴露出来,对我们的工作恐怕就不是一个很小的负面影响。所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形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好风气。三是要形成全镇齐抓共管的氛围。齐抓共管不是单纯地靠分管计生领导,单纯地靠计生干部。有些干部职工甚至有些包保领导总有这么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计划生育工作是分管计生领导和计生部门的事,与己无关。该到位的不到位,该负责的不负责,该协调的不协调,造成了一些工作上的被动,这些思想都是严重错误的。计划生育工作就是采取法制、行政等手段,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履行好各自的责任,形成一个共抓共管的局面。各村(居)、社区会后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手段,认真制定工作方案,找准工作重点,选准工作突破口,全力以赴抓好今年各项计生措施的落实。
我们这次会议十分荣幸地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的亲切关怀与重要指示。在他给人为同志的致信中, 肯定了建材工业和联合会的进步与发展, 同时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他指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新材料的研发, 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他的重要指示切中了建材行业当前工作的关键点, 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 不辜负吴邦国委员长的期待。
王勇主任今天在百忙之中亲自到会, 这是对建材行业的关心与支持, 是对建材行业和建材联合会工作的肯定。他在给人为同志的信中, 充分肯定了人为同志和建材联合会的工作, 对建材工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使我们深受鼓舞, 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工作, 不辜负王勇主任的期望。淑和副主任在会前听取了我们召开理事会的有关工作汇报, 今天又亲临大会, 对建材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建材联合会和人为同志为行业进步与发展做出的突出成绩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对联合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建成品牌协会, 在为行业和企业服务中发挥更好作用”的重要讲话, 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
会上工信部苏波副部长发来贺信, 陈燕海司长也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充分体现了工信部对建材行业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我们一定要作为鞭策把工作做得更好。
人为同志在卸任之际, 再次对近十年来建材行业改革与发展的经历作了精辟的总结, 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好行业和联合会的工作, 不辜负人为同志的期望。人为同志担任全国建材行业的主要领导时间最长,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在领导与管理行业方面有很多的优势, 在行业中有很高的威信和影响力。他倡导了联合会以“双向”服务为工作主旋律的工作定位, 在指导行业发展中, 用“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战略引领行业发展, 用规划与政策指导行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 用制度和行业法规实施调控与管理,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在把握与处理行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时能够顾全大局, 既考虑有利行业发展, 又把握国家的方针政策。人为同志工作责任心强, 在得病期间不忘工作, 在提出了不当会长准备卸任的一年时间里, 仍然认真努力地工作, 他为建材行业的发展和建材联合会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人为同志卸任建材联合会会长的时候, 我们对他为建材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为建材联合会的建设与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在人为同志卸任会长之后, 为了继续得到他对建材行业和联合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经联合会班子商量, 现请十一次理事会通过聘请人为同志为建材联合会名誉会长。
同志们, 这次理事会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的预定事项已经完毕, 关于今年的工作安排, 孙向远同志代表建材联合会班子已经作出了部署, 我也是参与讨论一并定的。因此, 具体的我不再多讲了, 我只是想趁这次理事会召开的机会, 就继往开来, 加快转变, 创新发展;主动挑战自己, 拓宽新的发展空间和强化联合会自身建设, 讲三点意见。
1 继往开来加快转变创新发展
建材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特别是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 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满足了世界上建设规模需求量最大的建设需要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 也在探索发展中总结了自身的发展规律与成功的经验, 其中包括用战略引领, 用规划指导, 用产业政策和产品标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靠技术创新提高国产化水平和产业化水平, 用整合重组的方式提高经营规模和生产集中度等, 这些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是行业发展进步的宝贵财富。对此, 张人为会长在总结回顾《战略》15年的实践与取得的经验时, 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四个坚持”, 即坚持满足建筑业市场为建材工业发展的主要导向和服务方向;坚持结构调整是加快转变建材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材产业;坚持“靠新出强”依靠自主创新推动行业科学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发展的目标与途径, 对以后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价值。我们必须珍惜与继承行业发展的规律与成功的经验, 因为这是全行业的智慧结晶和共同努力奋斗的财富, 对今后建材行业的发展仍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 我们也不能满足已有的进步与成绩, 既要继承, 更要创新, 按照马克思主义事务发展是无止境的原理, 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与不断产生的新的挑战, 不断创新思维, 创新发展模式, 创新技术和创新经营管理与资源配置方式。就当前来说, 首要的任务是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 方式不转变, 路径无法拓宽, 质量效益难以提升, 竞争力难以提高。因此, 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又要找到找准转变发展方式的落脚点。因为转变是从思维的转变开始的, 转变首先要有新的思想, 才有加快转变的前提。要把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精神具体深化与落实在新的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实现的途径和实现的载体和支持点上, 使主线贯穿在发展的主渠道和实施的载体之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决定行业和企业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的头等大事。
因为今天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只讲多与少的数字概念, 也不只是以规模和速度论英雄了, 发展要看其内涵和价值取向, 要讲资源配置合理与利用率, 发展要不断提高门槛和不断提升产品标准。发展的定义更加丰富扩展了, 是指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内核是进步与提高;发展的驱动力变了, 不单是靠外部需求拉动发展, 主要靠自身的功能和能力能否跻身新的领域和拓展空间求的发展;发展的形势和环境不同了, 不单完全是站在行业自身的角度去考虑发展, 而是在行业间的相互渗透与竞争中, 看谁能延伸与扩展新的领域, 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已成为当今发展的特征之一;也不只是市场有需求就可以发展, 还要受资源、能源、环境和社会进步需求的约束。发展战略与思路的形成也不完全凭自己的条件和经济实力去构想, 而首先要考虑社会进步和未来需要, 将服从资源环境与持久发展的需要, 服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本质需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 转变观念, 创新发展方式, 拓宽发展渠道, 正确选择发展路径, 系统提升资源配置能力, 把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我们必须遵循的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由规律。
2 主动挑战自己拓宽新的发展空间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深刻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之后, 得出了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机遇期的结论, 同时指出面临难得的机遇, 也面对诸多可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与挑战。从总体上讲, 建材行业同样面对着大有作为的机遇期, 面对着种种挑战。机遇既均等也不均等。由于当今的发展机遇是凭内功的力量和醒悟的速度去抢占的, 建材行业从横向比, 总体技术水平与基础条件不占有更多优势, 因而面对的挑战也就更为严峻。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在挑战中获得机遇、在创新中拓展领域、在攻克发展瓶颈中夺取成功的理念, 进而以建材人固有的胆略和勇气去抢占新的空间。当然我们首先要分析行业外和国外竞争对手的优劣势与他们的竞争策略。但主要是要挑战自己, 自身的问题解决好了, 我们就会在已有的基础上迈上一个新台阶, 对外竞争的优势就会扩大, 增加了取胜的机率就是增加了发展的机遇。
当前, 我认为, 我们面对着六大挑战。挑战之一, 建材行业结构调整仍然是主要矛盾, 传统的建材产品多、原材料产品多、靠窑炉工艺制造附加值相对低的生产能力比例高的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变。为此必须集行业的智慧与力量, 致力研发与大力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 包括新材料、共同基础材料、新能源领域和节能环保产业, 也包括为电子、信息、军工、化工等系统相关配套的新材料, 以及增加已有的复合材料、特种玻纤、特种陶瓷、特种非金属矿业产品的批量与规模生产, 促进结构调整。同时要求传统建材产业必须延长扩展产业链、眼神增加制品业、发展系统集成的高质量的新型墙体材料等, 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各主要产业新的发展的技术门槛、提高主要产业的产品标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力争“十二五”末新兴产业、新材料、新产品与制品业的总量达到建材工业总量的50%以上。
挑战之二,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和自主知识产权少是未来发展的薄弱点。未来国际竞争主要围绕新的技术革命在信息网络、生物、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抢占高科技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制高点。科技进步是未来一切产业、一切领域生存发展与竞争的基础, 是行业发展的根。我们要制定主导方向明确的、顶层设计清晰的、核心技术体现国际先进水平的、协调与组织产学研联盟有效运转的、有能动机制的建材行业科技发展规划和保障体系, 以集中行业科技优势与比较优势, 形成相关资源共享、利益公平、机会均等的系统的建材行业创新体系, 以此改变一些产业技术含量低、自主知识产权少, 技术贡献率低的状况。同时, 一方面要加快新兴产业和新产品的发展, 另一方面要提升现有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到“十二五”末, 新型干法水泥由过去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开始进入到超越与引领世界水泥工业的发展;浮法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纤等有优势的主要产业力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挑战之三, 建材行业节能减排任重道远。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把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建材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 既有跟随社会进步的紧迫责任感, 又存在着自身生产力的发挥会受节能减排的约束限制, 也存在因排放超量而会增加纳税和环保处罚的风险。因此, 对待节能减排不能以防守与被动地等待被其处罚的态度对之, 而必须主动地从提升技术、强化管理、创新政策, 包括与环保部门和地方政府实行包括股份制在内的联姻, 或积极创立环保示范项目和共同开发环保工业园区等多轨齐下的办法,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攻坚, 到“十二五”末, 万元增加值能耗要比2010年降低18%~20%, 万元增加值CO2排放要比2010年降低20%。
挑战之四, 资源配置水平与利用效率必须进一步提高。建材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仍表现为资源相对分散, 同质化重复过多, 生产集中度低, 资源利用缺乏共享机制, 生产组织方式和流程缺乏配置创新与优化。在与相关行业合作与竞争中虽然也有很多建材企业能进入与渗透到其他行业, 但在其中往往缺乏成为主体与起主导作用的能力;加之一些企业经营粗放、成本缺乏规范, 万元资产形成的收入和万元收入带来的利润仍比较低, 使建材系统企业之间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从中国建材、中国中材、海螺、金隅四大集团看, 同样的收入增长率, 他们所获得的效益有明显的技术与规模优势。为此梳理资源合理配置意识, 建立科学的优化资源配置体系与方法, 这是最现实的生产力, 也是成本最低、效益来得最快的途径, 每个经营者都必须学会这门科学并善于运用。
挑战之五, 与建设、设计、施工、环保等上下游关联部门做好合作是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的关键。由于历史形成的部门分工在市场经济条件尚未完全改变, 使上下游之间本来不可分割的产业链由于受体制影响造成相互制约;由于关联的生产产品标准和设计应用标准不一样, 产品技术质量提高与建筑业寿命延长的工作进程不一致, 产品新品种不断增加与建筑设计施工采用的材料改变进程不同步等, 已经成为建材产品提升质量与水平、扩大新产品市场应用的障碍。其中也包括混凝土标号的提高与其配置的钢材材质如何协同提高的问题, 都应有共同的发展理念和改进措施。为此, 强化与建设部门的合作, 力求说服与影响建筑设计标准、产品使用标准和施工规范规程等进一步改进, 是扩展建材产品应用领域, 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必须下大力气主动与其合作, 建立互惠互利、长期合作的有效机制。促进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的文明程度, 同样要以主动合作的方式与国家、与各地方环保机构进行联手, 包括争取参与制定相关政策, 争取得到资金的政策, 共同投资开发环保产业区和协同处置利用废弃物, 创立环保示范基地等。总之要制定系统的工作方案, 然后组成若干个专项工程加以推进。
挑战之六, 国际合作与贸易必须扩展并形成新的格局。总体上建材行业在外投资办实体少, 开发矿业和制造业少, 贸易总额占建材总量的比例少, 高端产品和附加值高的出口贸易少。像中材国际在国外做总承包业务是做得很好的企业, 即使这样, 也要进一步扩大发展领域。作为多个主要产业的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50%以上的建材大国, 既要在国外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又要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贸易渠道, 还要在世界性建材组织中有一定的名额与影响, 在世界性的活动中要有话语权, 在产品标准制定等方面既要与先进国家对标, 又要有一定的发言权, 这是建材大国必须有的作为与责任。为此要从多方位去构思, 建立新的国际贸易合作的框架与运作机制, 为促进我国建材工业成为建材强国奠定国际化发展的基础。
3 集行业的智慧与力量把建材联合会建成具有影响力的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品牌协会
虽然建材联合会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已经有了进一步做好工作的条件, 但建设和提升能力的任务仍然很重, 我们要紧紧依靠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和各位副会长的支持, 用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汲取大家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 集行业智慧和力量, 把握好行业发展的方向, 处理好行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在不断提升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的基础上, 把建材联合会建设成政府信得过、企业靠得住的, 能够引领与影响行业发展的“国家队”品牌协会。
要加强联合会自身的建设, 做好联合会系统本身的“十二五”发展规划, 明确联合会以及各直属单位和各专业协会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机制创新, 用制度去提高运行效率和成功率, 用机制去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要努力培养有大局意识和有行业责任心的干部, 倡导勤于思考、认真分析、善于发现倾向性问题和典型经验的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 要鼓励创新, 树立改革进取的思想境界, 对有技术与管理能力和熟悉行业的干部在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 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因为没有创新能力, 即使站在行业平台上, 也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把人为同志倡导的“提高活力、增强合力、壮大财力”的“三力”建设作为提升联合会总体素质和增强服务功能的重要举措加以推进。总之, 要以创新的理念, 创新的思想和进取的勇气, 加大改革, 推进联合会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以适应行业发展对联合会的要求。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文艺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投身建设现代化包头的生动实践,通过各种文艺样式讴歌人民、讴歌时代,凝聚力量、凝聚人心,我市文艺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一是文艺创作成绩显著。我们推出了一批优秀的舞台剧、影视、文学、艺术作品,荣获国家和自治区级重要奖项达100多项。电影《吴运铎》、广播剧《宗旨》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话剧《惊蛰》荣获中国话剧艺术最高奖“金狮奖”,舞蹈《醇香》、摄影《北纬45°心情草原》、撕纸《吉祥草原》、中国画《天韵草原·赛场》分别荣获“荷花奖”“金像奖”“山花奖”“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一大批好作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二是特色文艺各领风骚。糅合包头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精髓独创的地方剧种漫瀚剧,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区第一个走向全国的地方戏曲剧种,赴10多个国家进行交流演出,市漫瀚剧院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土右旗连续两次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被自治区文化厅确定为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永久举办地。我市民间剪纸艺术,兼具北方游牧和中原农耕文化特质,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剪纸艺术品牌。三是文艺人才声名远播。著名美术教育家兰尚濂老师,桃李满天下,很多学生成为中外知名的画家、教育家。美术大家刘大为、杨飞云,长期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和中国油画院院长职务,艺术成就非凡;著名书法家麻天佑半个多世纪笔耕不辍,其隶书作品人称“麻隶”;白铭、闫汝勤、任德超、潘志成等一批书画大家,作品广泛流传,形成了当代书画界的“包头现象”。著名诗人纪征民作词、国家一级作曲家王星铭作曲的歌曲《我从草原来》,传唱祖国大江南北。老一辈作家玛拉沁夫、歌唱家马玉涛,深受全国人民爱戴。国家一级编剧闫甫、郭长岐多年倾心戏曲创作,为漫瀚剧成为创新剧种奠定了基础。四是群众文艺方兴未艾。鹿城文化艺术节、新年音乐会等一批品牌文化,为文艺精品走进群众提供了展演展示平台。社区之光大舞台、少儿艺术节、农牧民文化大院风采大赛、老年艺术节、文博书法绘画展等一批特色群众性文化活动载体,既让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文艺创作,又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文化成果,展现了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五是文艺队伍发展壮大。我市已拥有书法、美术、作家、摄影、曲艺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文艺协会会员3000多人;国家一级编剧、演员30多人;有影响力的民营文艺机构200余家;一批中青年艺术家迅速成长,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不断涌现,网络作家、个体演艺人员等新生力量持续壮大,为包头文艺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艺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力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2014年10月,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透彻地阐述了文艺的重要作用、根本方向、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5年10月,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深入贯彻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是指导我国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意见》精神,努力推动我市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当前,我市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璀璨明珠的关键时期。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既搭建了文艺事业的大空间大舞台,也呼唤着文艺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文艺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履行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把自己的追求奋斗融汇到实现中国梦的伟业中去,融汇到建设现代化包头的实践中去,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努力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鼓舞和激励全市各族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一,坚守为民导向,努力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中体现文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切实把握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真正做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始终怀有真挚爱民的情感。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古往今来,那些关心群众疾苦、关注人民生活的伟大诗人作家,那些历经磨砺而愈显珍贵、大浪淘沙而更加醇厚的传世经典,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万家的忧乐倾注笔端。比如,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寄托了对人民命运的悲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包含了对百姓冷暖的关切;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热爱,等等。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对人民饱含真挚的感情、怀有浓重的热爱,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放歌,从而赢得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nlc20230909020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充分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文艺创作的根在基层、本在人民,只有让人民成为主体、成为主角,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文艺创作才会始终充满希望和活力,文艺工作者才真正践行了服务人民的创作导向。我国著名作曲家聂耳,始终坚持为劳动人民、劳苦大众进行创作,被称为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创作和感情倾注于被压迫劳动人民、为劳苦大众而歌的作曲家”。我市创作的话剧《北梁人家》,描绘了2000多名干部与北梁群众肝胆相照、同心协力,共圆“宜居梦”的感人事迹,反映了北梁人民期盼和梦想,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共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就必须代表他们的利益、表达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写和作、为他们歌和唱、为他们鼓与呼,做他们多彩生活的演绎者、真实感情的传递者、心灵诉求的代言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诉求,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有了更高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不断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当前,随着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外地人对包头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包头的经济社会、历史人文、民族风情、地方特色,这些光靠对外宣传、官方介绍是远远不够的,靠外地人亲自了解、亲身感受是很有限的。而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包头大地、传承包头文化、讲好包头故事、唱响包头声音、光大包头形象,让外地民众通过欣赏我市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包头的认识、增进对包头的了解。
第二,发扬精品意识,努力奉献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需要优秀作品来体现;一个地区的文艺高峰,需要优秀作品来构筑。当前,我市文艺创作总的态势是好的,但扛鼎之作、经典之作还不是很多,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紧抓住创作这个中心任务,努力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当年柳青、丁玲等老一辈作家,为了创作一部好作品,在村子里一住就是几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作品的人物都是有着生活原型的;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时,亲自下煤窑、当矿工,感受其中的人物心态和生活。这些作品之所以有影响力、得到群众认可,是因为它们从劳动群众的最深厚根基中汲取了养分。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的创作态度,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努力创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要建立健全作家、艺术家深入群众、体验生活的常态化制度和机制,大力弘扬“走转改”精神,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前线,深入重点民生工程最前沿,深入农村牧区、街道社区、企业学校最基层,使作品始终体现时代特色、群众立场和生活温度。
要善于挖掘、善于发现。我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与阴山文化、西口文化与工业文化多元交织、融汇发展,孕育形成了包容开放、兼容并蓄的独特文化品质,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资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根植包头文化沃土,努力推出更多具有包头特色、反映包头风格、体现包头气派、展现包头风貌的文艺精品,让它们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当前,我市正在进行许多具有新时期特点的伟大建设,改革开放、创新创业、转型发展,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题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挖掘我市人民群众在这些伟大实践中的事迹,努力从实践中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推出更多反映人民群众热火朝天搞建设、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励人作品。
要潜心研究、潜心创作。从古至今,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汉代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清代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铸就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奇峰;我市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用近30年的时间酝酿打造《茫茫的草原》,创作了我国文学史上较早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与斗争的长篇小说。这些文学巨匠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树立了丰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先贤为范、向经典看齐,静下心来、克服浮躁、拒绝喧嚣、耐住寂寞,用情感和功夫锤炼、用时间和心灵酿造,努力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精品,创作更多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巨制,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第三,大力铸造灵魂,努力在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中发挥作用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要切实担负起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履行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包头各族人民力量的神圣职责,真正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尚、铸就民族魂魄的重要作用。
要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紧紧围绕我市正在开展的“中国梦·尽责圆梦”“德润鹿城·文明包头”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文艺形式,深情讴歌各行各业践行“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全面反映包头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用优秀作品汇聚起建设包头、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继续发扬我市在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作品中,生动形象地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唱响爱国主义的永恒旋律。正确、生动地反映和描写包头发展史,大力弘扬包头文化核心理念,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激发起各族人民热爱包头、建设包头、发展包头的豪迈热情和精神动力。
nlc202309090206
要弘扬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民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比如,根据我市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朱清章真实事迹改编创作的电影《守候》和话剧《惊蛰》,生动再现了朱清章三十年不离不弃,终于唤醒植物人母亲这段撼人心魄的人间真情,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让广大观众受到极大的感染;以文艺志愿者为主题的《爱+1度》微电影,深刻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让更多人认识到了志愿服务的价值和快乐。这些作品不仅向世人生动传递了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还引导人民增强了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做好新时期文艺创作工作,必须要继续坚持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通过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使人们感悟和认同社会主流价值。
要坚守中华文化自信和自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些年,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丰润作品,使文艺创作有了更为丰富的哲学内涵、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厚度和文化底蕴。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续好中华文脉,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生活智慧挖掘出来,把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发扬光大。要找准当代生活的底蕴和传统文化血脉之间的契合点,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鲜明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在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彰显包头独特魅力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第四,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人才
文艺能否给人以价值导向、精神引领、审美启迪,取决于艺术家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德艺修养这个根本,追求德艺双馨,赢得人民尊敬。
要提高艺术修为。现在,有些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作品人们不喜欢,不是曲高和寡,而是曲低和寡,主要原因是文化功底不深,实践功底不深;有的不注重积累积淀,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宣传、广告、公关上,结果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遗忘了。古人经常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实际上只有学富五车、才能才高八斗。我们一些文学大师、艺术大家,无不是经过日积月累、艰苦磨练才修成正果的。历史只承认真正的艺术,关键是要舍得下硬功夫、下苦功夫。广大艺术工作者尤其是年轻艺术工作者,一定要学习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自觉坚守艺术理想,讲品位、重品质,不断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和艺术训练,持续提升自己的学养、涵养、修养,努力通过潜心钻研、苦心历练达到成功的彼岸、艺术的高峰。
要恪守道德情操。精品力作都是有大德的文化人所作,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之所以千古传颂,就是他们本身的为人境界高。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注重品德修养,自觉锻造人格修为,打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底,严明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恪守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职业道德,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文化人。要处理好义利关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时代风尚,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赞誉。
要强化文艺担当。文艺有教育、认识、审美、娱乐等功能,但教育是第一位的功能。一部好的作品可以引导人们崇德向善、积极向上;一部坏的作品可能让人走火入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文学艺术家影响的是全社会的人,一定要在文艺育人、弘扬正气上发挥更大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上担负重要责任。总书记在《忆大山》一文中写到,大山是一位非党民主人士,但他从来也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割裂开来。他利用与基层民众水乳交融的关系,以诙谐幽默的语调,合情入理的分析,乐观豁达的情绪,去劝说人们、影响人们,主动地做一些疏导和化解矛盾的工作,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大家一定要学习贾大山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在团结人民群众、营造社会和谐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坚持党的领导,努力为全市文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领导是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自觉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极端重要性,从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明包头的高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要把握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文艺工作的宏观指导,贯彻落实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处理好党性和人民性、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切实做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艺改革发展领导权。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熟悉文艺工作规律、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要高度重视文艺阵地建设特别是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决不给错误文艺思潮和不良文艺作品提供传播渠道。各级宣传部门要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好文艺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和团体协同推进,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文艺工作新格局。
要加大文艺人才培养力度。文艺的发展首先看作品,作品的背后是人才。没有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没有好的作家、艺术家。要加强高端人才、人民喜爱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的培养、锻炼和使用力度,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文艺领军人物。要大力宣传推介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名家,整合社会资源,对他们承担的重点项目、重要演出等给予支持,力争有更多的名人入选自治区、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要引导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发展壮大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要强化文化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后备人才库,发挥老专家、老学者、知名艺人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培养接班人,推动青年文化人才快速成长。要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积极探索凝聚、吸纳、利用各类文艺人才的有效渠道,加强文艺人才引进,壮大文艺人才队伍。
要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环境关系文艺生态的涵养,关系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拿出细化、量化、具体化的落实措施,更好促进文艺创作生产。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文艺人才、尊重文艺创造的良好氛围,使优秀作家艺术家专业上有权威、社会上受尊重。要加强对文艺队伍的团结引领,诚心诚意同他们交朋友、为他们办实事,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心愿,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要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形成健康有序的良好市场环境。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出作品、出人才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充分涌现、文艺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扩大的生动局面。
各位艺术家、同志们,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助推伟大的时代。希望大家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望,多出精品、多创佳绩,为开创我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全面建成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6年4月15日)
同志们:
这次市委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安排部署下步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认清当前形势,把握大局大势,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干事创业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奋力开创东营科学跨越的新局面。
刚才,xxxx局长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地税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提出了抓好落实的具体措施和要求,符合我市经济发展趋势,符合我市地税工作实际,我完全同意。请大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xxxx年,各级地税部门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转型跨越的主旋律,坚持聚财为国、收税为民的工作宗旨,紧紧围绕组织收入、调控经济,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深化征管改革,坚持依法治税,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组织收入实现新的突破。全市地税系统共组织各项收入26.08亿元,同比增长10.42%,增收2.46亿元。其中,地方税收15.3亿元,同比增长xxxx.53%,增收2.5亿元。收入总量、增幅均创近4年历史新高。地税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财力基础,为进一步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坚强的财力保障。二是服务发展取得新的成效。各级地税部门始终坚持把全力服务转型跨越作为第一目标,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一手抓组织收入,一手抓服务发展,全面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着力改善经济税收秩序,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产业结构、支持招商引资和支柱产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年累计减免地方各税5.6亿元,惠及纳税人171户,为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税收征管迈上新的台阶。各级地税部门全面落实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加强税收法制建设,深入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进一步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不断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大力开展税收专项治理工作,深化以查促管、以查促收,有效提高了税收征管工作水平。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应用存量房评税系统加强税收征管,建立健全征管制度体系,推进了税收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四是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各级地税部门从班子建设、教育培训、廉政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团结和谐、共谋发展、争创一流的良好局面。市地税局领导班子被省局评为全省地税系统优秀班子,市地税局在全市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中获得第一,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的认可。过去的一年,全市地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是出色的,成绩是突出的。市委、市政府对地税工作是满意的。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家过去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亲切的问候!
xx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市加快转型跨越、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市委七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了生产总值增长16%;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昨天召开的全市贯彻落实“3341”项目工程暨街道整治和绿化工作会议,确定今年全市实施各类项目324项,总投资1813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59亿元以上。其中:新开工项目155项,续建132项,重大前期37项;过亿元项目180项,过5亿元项目26项,过10亿元项目36项。同时,按照省上今年项目建设现场观摩活动“看大不看小”的要求,梳理确定了95个投资规模额度大的项目作为今年的市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总投资997亿元。在确定实施的324个项目和95个市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中,公共基础设施项目70项,投资132.4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70亿元;社会事业项目23项目,投资130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0.5亿元。除中央投资和省上配套外,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市级财政投资达到12.7亿元。
在我市现有的财力状况下,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市级财政压力非常大,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特别需要地税部门的有力支撑和地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因此,全市地税系统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地税局的总体部署,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对地方财力的需求,把全力服务转型跨越作为第一目标,全面履行税收管理职责,加大组织税费收入力度,确保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地税工作提几点希望和要求,供同志们参考。
第一,强化科学管理,提高财政保障能力。税务部门的第一要务是组织税收收入,最终的工作成效主要通过财政收入来体现。因此,要严格执行“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的组织收入原则,严格税收级次管理和属地管理原则,认真处理好应收尽收与税收计划的关系,做大地方税收规模,不断提高地税贡献份额,促进财政持续增收。要进一步强化税源分析、预测和监控,通过建立税收分析制度和税负预测预警机制,提高税源分析应用水平,及时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因素,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要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税种、重点税源的监控,尤其要密切关注有色金属企业生产变化情况和全市项目建设情况,积极研究制定有效的征管措施,确保重点行业税收稳定增长,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盈的财政保障。
第二,深化征管改革,提高税收管理能力。要按照国家关于税收征管机制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着力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特别是要把握税收征管改革契机,进一步梳理征管流程,整合征管力量,强化岗位职责,努力提升税源科学化、专业化管理水平。要结合我市税源管理特点,充分运用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成果,完善各项征管软件,提高信息管税水平。要加强综合治税管理,加快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切实抓好涉税信息的整理分析和征收反馈工作,真正把涉税信息变成管控税源、组织收入的重要依据,实现对税源的全方位管控。要加大税务稽查工作力度,重点加大对房地产、金融、保险、建安、餐饮和娱乐等行业的税收检查力度,以查促管,以查促收,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水平。
第三,坚持依法治税,提高服务发展能力。依法治税是为纳税人最好的服务,也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要规范执法。就是要严格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依照国家法律政策标准和执行程序开展执法,做到执法主体规范、执法行为规范,切实防范税收执法风险。二要严格执法。就是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各项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偷、逃、骗税等违法行为,加大涉税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经济税收秩序。三要文明执法。就是要进一步转变治税理念,切实尊重纳税人的权利和地位,依法保护好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为纳税人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提高地方税收执法的公信力。要围绕促进全民就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税收减免政策的落实,激发和调动广大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加快创业的积极性,促进民营经济和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特别要围绕促进开放开发,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税收投资环境,全力服务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第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勤廉治税的能力。成就事业,关键在人。地税部门要切实增强抓班子建设、抓队伍建设、抓作风建设的责任意识,积极探索带好队、收好税、服好务的新规律,着力打造一支“政策通、业务精、能力强、自律严”的干部队伍。要结合行业实际,按照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地税干部的政治素质,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要严格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省、市委的十项规定,不断健全完善绩效管理体系,规范各项管理,加强源头治理,坚决杜绝各种不廉洁行为发生,努力形成廉政勤政、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良好风气,营造奋发有为、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良好环境,以优良的作风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同志们,今年的全市地税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希望大家继续发扬地税系统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地税干部的优良作风,扎实工作,再创佳绩,努力为优化发展环境,推进项目建设,服务转型跨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这次全省粮食工作会议是经省政府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十二五”及20xx年粮食工作,分析当前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粮食工作。同时,对全省粮食系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会后,省局还要与各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奋发有为,“十二五”全省粮食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十二五”是我省粮食工作抓住新机遇、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的五年。五年来,全省粮食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保障全省粮食安全为己任,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积极深化改革,抓好粮食购销,完善调控措施,夯实设施基础,推进产业发展,全省粮食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守底线、保安全、惠民生、促发展的目标,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期间,全省粮食储备规模逐年扩大,布局结构日趋合理,安全储粮进一步强化,粮食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截止20xx年底,全省储备粮规模43 亿斤、储备油规模5.2亿斤,分别较“十一五”末的 年增长4.33 亿斤和3.07 亿斤,省、市、县三级储备规模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应急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五年来共建立应急供应网点1400 个、应急加工企业104 户、应急配送中心74个、应急储运企业67 户,实现了应急供应点布局目标。修订了《陕西省粮食应急预案实施意见》,先后在宝鸡、商洛圆满进行了两轮全省粮食应急预案演练。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全面建立。20xx年8 月,省政府印发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并于最近出台了《陕西省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进一步夯实了市、县政府和省级相关部门的粮食安全责任,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宏观调控能力全面提升。 各级粮食部门和粮食企业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积极抓好粮食购销工作。五年来,全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销售粮食503 亿斤和783 亿斤,比“十一五”分别增加32 亿斤和141 亿斤。其中,20xx年收购粮食95.5 亿斤,销售150 亿斤,超额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购销任务。进一步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紧盯粮食市场动向,适时进行精准调控,保证了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和市场稳定。五年来,累计轮换省级储备粮油近25 亿斤,定向加工销售省级储备粮油分别为2.44 亿斤和0.4 亿斤,有效发挥了轮换对市场的调节作用。组织参加国家政策性粮油竞买,争取国家跨省移库政策性粮食21 亿斤,多渠道掌控粮源,确保了全省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军粮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粮食市场监控,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粮油价格监测点490 个,西部粮油信息网上线运行,粮情监测预警体系初具规模。
(三)粮食流通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十二五”是全省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粮安工程”全面实施,仓储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全省新建粮油仓储设施项目57 个,累计完成投资12.8 亿元,新增粮食仓容22.44 亿斤、油罐罐容15 万吨;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省份,实施改造项目121 个,落实中央、省财政补助资金1.64 亿元,维修老旧仓容24.36 亿斤,仓储能力大幅提升。粮库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20xx年开展了库存识别代码试点。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效果显著,为全省15.91 万农户配置新型储粮装具,减少了农户储粮损失,相当于为每户农民每年增收120 元左右。粮食科研工作取得进展,“太阳能粮情测控系统”等新型实用专利10 项、绿色储粮和安全保粮技术与装备科研项目6 项,全部投入实际应用。
(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 各级粮食部门深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成效显著。五年来,通过实施企业兼并重组,全省有79 个县(市、区)实现“一县一企、一企多点”的布局要求,产业集中度大大提高。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化解经营性财务挂账,共落实省财政以奖代补资金2 亿元,国有粮食企业累计化解经营性财务挂账23 亿元,资产负债率比“十一五”末下降11 个百分点。全省国有粮食企业提质增效取得明显成效,连续8年统算实现盈利,扭转了过去长期亏损的局面。改革的深化激活了企业发展活力,推动了粮食产业的发展。20xx年,全省粮油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90.3 亿元,比20xx年增长155% ,位居西北地区首位。
(五)“放心粮油全覆盖”工程成效显著。 按照国家粮食局的统一部署和省政府的要求,自20xx年起在全省启动了“放心粮油全覆盖”工程。各级粮食部门把“放心粮油全覆盖”工程作为惠民安民工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力实施。引导和支持粮食企业推进主食产业化,开发生产绿色、营养、健康、安全食品,建立和完善放心粮油网络。截止20xx年底,全省规范认定1082 个放心粮油示范店和1247 个放心粮油经销点,超额完成三年目标任务。经认定的示范店、经销点基本达到了门头标识统一、店容店貌整洁、质量安全可靠、运营管理规范的标准,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和认可。“群众厨房”、“甘泉豆腐”等一批“放心粮油”主食品牌走进了市民厨房,成为健康饮食的新时尚。
(六)粮食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完善。 截止20xx年底,全省11 个省市级粮油质检机构取得国家粮食局授权挂牌,以省市级质检机构为主体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基本形成。落实中央补助资金3300 万元,完成11 个省市级监测机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配置,检验监测能力明显增强。建立和完善了上下对应、职责明晰的质量安全监管协调机制,依托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组织开展收获、储存环节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全省粮食质量保持安全可控的良好态势。
(七)依法管粮工作稳步推进。 以深化粮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编制完成了省粮食局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修订了《陕西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和《陕西省省级储备粮承储资格管理办法》,依法管粮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体系进一步完善,截至20xx年,全省10 个设区市粮食局全部设立了监督检查机构,其中9 个经编办批准单设,县级监督检查机构增至100 个,有8 个市的县级监督检查机构全部建立。建立设区市粮食执法队9 个,县级87 个,1000 人取得粮食执法资格。各级粮食部门加大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管,开展形式多样的粮油库存检查、粮食收购专项检查等监督检查活动,维护了粮食流通秩序。深入开展全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累计9 个县区粮食局被国家粮食局确定为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
(八)政风行风建设取得积极成果。 “十二五”期间,全省粮食系统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和粮食流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加强全行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泛开展“两创三争促双新”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粮食文化创建工作,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爱菊粮油集团贾合义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陕西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宝鸡市粮食局、旬阳县粮食局获得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咸阳市良友集团王文华获得全国粮食系统劳动模范,西安市粮食局胡伟、省粮油质检所党献民获得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全省粮食系统各级党组织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力加强政治、思想、纪律、作风建设,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在推动粮食流通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力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通过抓好职工教育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提高了全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
过去的五年,是我省粮食行业攻坚克难、粮食流通体制深刻变革的五年,是各级粮食部门砥砺奋进、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显著增强的五年,是粮食系统上下抢抓机遇、粮食事业获得迅速发展的五年。五年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省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省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劳动、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粮食局,向关心支持粮食工作的有关部门与同志、向全省粮食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问候!
二、统一认识,准确把握我省粮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省粮食行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我省粮食行业面临新的形势。动力转换、速度换挡、结构升级,对粮食产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国家实施粮食安全战略新思维对做好粮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是粮食紧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虽然我省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和农业结构的调整,粮食缺口逐年扩大。而且,由于受资源条件的约束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缓慢的影响,粮食产量在高位上持续增产的难度加大。因此,从长远看,依靠我省自身实现粮食供需平衡的难度将越来越大,保障我省粮食安全的压力不会减轻。二是市场走低的不利影响持续加重。当前我国粮食价格处于全球高位,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严重。20xx年底小麦、大米、玉米三大谷物国内外价差每吨分别为771 元、745 元和790 元。而且由于经济下行,工业用粮减少,市场需求低迷,进一步加重了粮食价格下行的压力。粮食价格下行与市场需求减少降低了农民与收储企业购销意愿,导致粮食收购进度迟缓,不仅严重影响农民增产增收,同时也推高了粮食企业的粮食库存及库存成本,蚕食了企业盈利空间,加重了企业债务负担。三是粮食产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由于受发展阶段、政策体制的影响,粮食工作长期以来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抓收购、稳市场、保供应上,对粮食加工转化重视不够,导致收储与加工脱节。一方面粮食消费疲软,另一方面一些粮食企业特别是国有粮食企业仍然沿袭买原粮、卖原粮的老路;一方面粮食初级加工产能过剩,另一方面精深加工腿短,进口粮油食品畅销市场,价格奇贵。这一结构性失衡,严重制约我省粮食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四是粮食流通能力严重不足。突出表现为流通设施和市场网络不完善,信息化发展滞后,物流成本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较弱等等,制约了粮食资源的快速集散、高效配送、顺畅流通,是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建设亟待破解的瓶颈。
在清醒认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省粮食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工作,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国家战略,提出“要把粮食安全放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首位”,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以及“考核办法”,为我们做好粮食流通工作,推动粮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抓手。二是全国粮食高产量高库存,市场供应充裕,既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较为牢固的物质基础,也为粮食行业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多元化、高端化、定制化粮食产品需求快速增长,为粮食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粮食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四是粮食价格持续走低,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必将加速农业资源的整合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这为粮食企业进一步转变经营方式,推进产销融合,实现产购运储加销一体化经营,走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提供了有利时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粮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正视新挑战、把握新机遇,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新的理念、新的状态、新的作为,努力推动我省粮食工作实现新的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粮食工作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大力推进粮食生产能力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粮食储备和应急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粮食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粮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通过“七大体系”建设,努力构建起我省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必须坚持创新发展。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粮食行业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必须把改革创新放在首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大粮食、大流通、大市场、大产业的理念,统筹谋划粮食流通工作,整体推进粮食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导向,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充分发挥粮食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要创新收购方式,促进粮农合作产销融合,从根本上解决买粮难、卖粮难的问题。要创新调控方式,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调控作用,使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有效引导粮食生产和消费。要创新管理方式,进一步转变粮食行政部门管理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必须坚持协调发展。 当前,我省粮食流通和粮食产业短板不少,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必须围绕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和粮食产业协调发展,下大力气把短板补起来,破解木桶效应。市场是流通的媒介和载体,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要把市场建设作为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坚持有形与无形并举、现货与期货协同,健全和完善粮食市场体系,使市场更加有效地调节粮食供求关系、配置粮食资源,更加及时真实地传导政府调控政策信号。粮食加工转化既是粮食流通的枢纽,也是粮食产业的龙头,不仅是粮食供求的“调节器”,更是粮食企业提质增效的“推进器”。要以粮食加工转化为引擎,以全产业链模式为路径,大力推进粮食供给侧改革,促进粮食初级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推动粮食行业转型升级。
必须坚持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人类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其核心是低碳发展、清洁发展、循环发展、节约发展。粮食行业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潮流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新要求,建设绿色粮食物流,发展绿色粮食产业。要大力推广应用生态节能新技术,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储粮和节粮减损。大力实施“绿色全谷物口粮工程”,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催生新消费,满足新需求。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秸秆、稻壳等资源,发展与粮食副产品、行业设施资源密切关联的新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要加强新技术的集成创新,重视生物技术在绿色储粮、生态饲料和低脂肪蛋白资源利用等领域的推广利用。
必须坚持开放发展。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在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粮食行业必须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开放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自己,努力构建开放型粮食经济新格局,走开放发展之路。粮食收储企业要摒弃“买原粮、管原粮、卖原粮”的思维定式,积极与粮食加工企业合作,促进粮食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要通过资本融合、贴牌生产、市场分享、战略合作等方式,积极引进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和先进技术,推进我省粮食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走出去,在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优生区建立收储基地,扩大粮源,弥补我省粮食缺口。要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历史性机遇,走出国门,开展产能合作,拓展国际发展空间。
必须坚持共享发展。 粮食是特殊商品,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城乡居民,让农民增收、让居民放心,应当成为粮食行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要正确处理深化粮食收储机制改革与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的关系,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积极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优质粮油产品,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大力推进粮食产加销融合对接,让农民共享粮食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鼓励和支持粮食企业进行粮油精深加工转化,生产品种多样、质量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继续推进“放心粮油全覆盖”工程,积极发展主食产业化,让城乡居民食得安、吃得好。
三、振奋精神,扎实做好20xx年粮食重点工作
20xx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做好全年的粮食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于推进粮食行业转型升级,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xx年,全省粮食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为抓手,以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立足实际、精准发力,着力去库存、降成本、调结构、补短板,积极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大力加强粮食流通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统筹推进全省粮食行业改革发展,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要扎实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突出抓好粮食购销,确保粮食供需平衡。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粮食市场低迷,秋粮收购面临很多困难。各级粮食部门和粮食企业要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千方百计做好粮食购销工作,确保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粮食购销任务。要全力抓好粮食收购,组织协调粮食企业积极入市扩大收储,防止出现卖粮难问题。积极推广富平县互助担保贷款模式,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破解粮食收购资金难题。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严格执行“五要五不准”收购守则,严肃查处压级压价、“打白条”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创新粮食收购方式,探索建立粮食收购对接平台,促进收储企业与加工企业联营合作、代收代储;鼓励粮食企业发展“订单粮食”,与种粮农民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从根本上解决买粮难、卖粮难的问题。积极深化与黑龙江、河南、新疆等产区的产销合作,在粮食主产区、优生区建立生产收储基地;支持省内骨干粮油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建立境外粮食种植加工基地,扩大粮源,保障省内粮食供需平衡。要加大粮食销售力度,重视玉米“去库存”,利用粮食经贸洽谈会等形式,巩固与四川、重庆等传统玉米销区的合作关系,着力开拓广东、广西等玉米市场,减少省内玉米库存压力,切实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继续实施“粮安工程”,加强物流设施建设。 认真落实“陕西省粮油仓储设施建设规划”,加快粮食仓储和现代物流设施建设步伐。继续抓好14 个在建国家仓储物流项目建设,力争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形成新的仓储能力。继续抓好121 个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项目建设,按期完成危仓老库改造任务。要进一步加大项目稽查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不能按期推进项目建设的,要及时调整项目安排,并追回相关资金,防止出现资金沉淀。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落实2 亿斤新增省级储备粮仓储建设计划。抓住国家建设西北粮食物流通道机遇,加快粮食物流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物流“四散化”比例,进一步降低粮食流通损耗和成本。各市要按照“一市一园区”的思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依托大型粮食企业和直属粮库,规划建设粮食现代物流园区,健全粮食流通网络。重点支持杨凌粮食物流园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粮食物流园区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流通能力。继续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工作,积极推广绿色生态储粮新技术。各地要用好中央和省上安排的农户科学储粮补助投资,抓紧落实配套资金,稳步扩大农户科学储粮覆盖面。
(三)坚持“有形”“无形”并举,构建粮食市场体系。 抓住省上申报建设“一带一路”西安物流枢纽的机遇,以服务全省、面向西部、辐射全国为目标,建设“一带一路”西安粮食物流集散交易中心。今年上半年完成项目选址、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力争下半年开工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推动建设宝鸡、渭南、陕北、陕南等地的玉米、小麦、杂粮、大米专业市场。到“十三五”末,初步形成以西安粮食物流集散交易中心为龙头,以专业粮食市场和市级粮食批发市场为骨干,以县乡集贸市场为基础三级粮食市场体系。实施“互联网+ 粮食”行动,积极拓展政策性粮食线上交易平台,大力发展粮食电商,打造“粮食网络经济”。今年,要扶持发展30 家粮食电商,使陕北杂粮、汉中黑米等更多地方特色粮食产品进入“淘宝”等知名电商平台,推动“线上”“线下”粮食市场融合发展。要加强粮食市场的监测预警,强化对市场的监督检查,规范市场秩序,切实维护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创新粮食储备机制,提高粮食调控能力。 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撒手锏”,也是调节市场运行的“蓄水池”。各级粮食部门和承储企业要把管好储备粮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认真贯彻执行粮食储备管理制度,切实履行管理职责,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要按照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储备粮管理制度体系,落实监管责任,强化制度约束,规范运行,防范风险。结合储备粮轮换和落实新增储备粮计划,调整优化地方储备粮布局,原粮储备适度向加工能力强、交通便利的大中城市集中,降低运行成本;成品粮油储备适度向市县扩充,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同时为“放心粮油全覆盖工程”提供稳定货源。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储备粮品种结构,探索“以销定储”新模式,适当增加小麦、优质稻谷等适销对路品种,促进储备粮轮换销售,最大限度降低轮换经营风险。在坚持地方储备粮所有权、动用权、监管权不变的前提下,支持承储企业与加工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储备粮就地轮换加工转化,使承储企业分享加工转化增值收益,提高盈利能力。加大对市县储备粮管理的指导力度,探索建立地方粮食储备协同联动机制,形成“全省一盘棋”调控合力。要利用当前粮食价格相对较低的时机,适时提出新增省级储备粮规模意见,积极协调落实市县成品粮油储备规模,为确保粮食安全奠定牢固基础。当前,粮食库存处于高位,安全储粮形势严峻。各级粮食部门和粮食企业要全面落实“双随机”监管要求,以实施“监管创新年”行动为抓手,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把安全储粮责任落实到每个收储主体,切实抓好粮食安全生产工作。
(五)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发展壮大粮食产业。 实施大集团战略,按照“一市一集团、一县一骨干”的总体思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市县国有粮食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鼓励各类粮食企业参与市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成大型产业集团。支持粮食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整合,促进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控制力、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和调控承载力的骨干粮食企业。选择15 家左右生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成长性好、品牌竞争力优、特色显著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打造陕西大粮商。实施大品牌战略,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原则,选择20 个市场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驰名品牌进行重点扶持,使其快速做强做大。粮食企业要摒弃零和博弈旧思想,树立互利共赢新理念,通过贴牌生产、特许经营、加盟连锁等形式,形成品牌共享、资源共用、市场共存、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让秦粮品牌走出陕西、走向全国。实施大产业战略,按照“集团引领、品牌带动、园区承载、集群发展”的思路,以陕西粮农集团兴平粮食物流园区为基础,以优质粮油精深加工为核心,规划建设省级食品工业园区,打造粮食产业发展新高地。要充分发挥粮食加工转化引擎作用,培育产供储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加速资源、资本、人才、技术积聚,形成一批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粮食产业集群。研究制定“陕西粮食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规划”,提出并落实扶持政策措施,打造陕西粮食产业升级版。
(六)完善“放心粮油”网络,强化粮食质量监控。 “放心粮油全覆盖” 工程是政府民心工程,要在完成三年建设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络,扩大“放心粮油”覆盖面。建立放心粮油示范店(点)动态管理机制,对问题示范店(点)经过整改仍不达标的要及时淘汰出清,巩固“放心粮油工程”成果。以大型粮食企业为龙头,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通过“群众厨房”、便民连锁、冷链配送等方式,构建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放心粮油食品链,为城乡居民提供绿色、安全、营养、健康的粮油食品,真正让人民群众放心。各市及有条件的县区要推广爱菊经验,依托龙头企业开办粮油食品展示体验店,宣传放心粮油品牌,倡导生态、健康饮食文化。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以“六统一”为纽带、以军粮供应与“放心粮油”融合为基础,构建全省军粮供应集约化保障体系。加强粮食质检机构及队伍建设,强化县区和收储企业粮食质量快速检验能力。应用物联网技术,以库存粮食识别代码为基础,开展以覆盖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粮食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控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的粮食消费安全。
(七)构建共享信息平台,加快“智慧粮食”建设。 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实现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的重点,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将陕西列入全国粮食流通信息化建设试点省份,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经验,集成数字检测、网络监控和智能通风、控温、气调、测虫,以及数字业务、智能办公等功能,完善地方储备粮库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今年重点建设省级储备粮库智能化管理系统,明后两年推进市县储备粮库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市县地方储备粮库全覆盖。以西部粮油信息网为依托,建设服务全省、辐射西北的粮油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粮食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信息服务,为粮食宏观调控提供市场监测预警信息。按照集约、统一、共享原则,搭建全省粮食流通管理云平台,加快推进粮食行政管理信息化,提高粮食部门公共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八)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强化粮食执法监督。 建立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可以说,这是我们做好粮食工作的尚方宝剑。各市县要根据省上最近出台的“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省上将在3 月底制定出台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细则,组织开展考核工作。各市县要立即行动起来,切实履行牵头责任,加强沟通协调,扎实做好考核工作,把粮食安全责任真正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强粮食法治建设,认真贯彻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积极探索开展粮食地方立法,提升依法治粮水平。要稳定和加强粮食流通执法队伍,开展监督检查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加强基层一线粮食行政执法力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扎实开展粮食库存检查和收购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粮食市场秩序,营造规范、统一、公平的市场环境。
四、严字当头,进一步加强粮食行业政风行风建设
粮食工作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粮食系统必须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端正政风、纯正行风、树立新风,担当起保障粮食安全的历史重任。
一要着力加强党的建设。 全省粮食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把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坚持两手抓两促进,认真落实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检查、同步考核“五同步”要求,切实抓好党建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主动参与粮食流通改革,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建立讲政治、守纪律、转作风的长效机制。各级粮食部门要时刻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和国家各项粮食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坚决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尽心尽力搞好粮食工作。
二要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抓好本部门、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各级粮食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行使权力、落实责任、开展工作。要加大反腐败力度,严防硕鼠,严厉查处算计国家、坑害农民的违法乱纪行为。要加强对重大投资、重点项目、重大采购的监督管理,看死重点部位,盯牢关键环节,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全系统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党章,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严守党纪国法红线和道德底线,干净做事、清白做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巩固和发展粮食系统风清气正良好局面。
三要着力加强诚信建设。 粮食企业要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牢固树立“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行业宗旨,努力践行诚实守信的行业道德。要守法经营,诚实谋业,以诚信树品牌,以诚信闯市场,以诚信走天下,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实现自身的发展。粮食行业协会要加强对粮食经营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行业自律。各级粮食部门要重视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粮食企业诚信度信息发布平台,对掺杂使假、缺斤少两、坑农害民的企业要列入黑名单予以曝光;情节严重构成违法犯罪的要依法严厉查处,绝不姑息。
四要着力加强队伍建设。 大力实施人才兴粮战略,积极培育、引进人才,建设高素质的粮食人才队伍。以提高经营管理和创新发展能力为核心,培育支撑粮食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以提升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为核心,选拔行业技术能手。实施粮食行业“百千万创新人才”工程,提高粮食行业干部职工创新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按照国家粮食局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向河北省柏乡粮库学习活动。粮食企业要把柏乡粮库作为改革创新发展、转型提质增效的标杆,迅速掀起学先进、比先进、讲奉献、比贡献的热潮。粮食部门干部职工要以先进为榜样,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以夙夜在公的责任感、忠诚担当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履职尽责,搞好工作。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 新世纪第一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大家一致认为, 这次会议时机关键, 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昨天下午, 王珉书记、陈政高省长、陈小娅副部长发表了重要讲话, 为未来十年辽宁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明确了近期教育工作重点;会议安排了分组学习讨论, 进行了表态和交流发言, 各市、各高校还提交了书面材料;会议印发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两个重要文件。为深入学习领会王珉书记、陈政高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 贯彻落实好这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我讲三点意见:
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上来
编制《规划纲要》, 制定《若干意见》, 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王珉书记在讲话中强调, 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切实把教育作为强省富民的根基和先导, 尽快提高全省教育现代化水平。要全力推进教育事业改革, 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把服务振兴作为重要着力点, 突出内涵发展和结构优化, 办好人民满意的各级各类教育。到2020年, 辽宁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构建起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和效益高、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强化责任意识, 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 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当好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第一责任人。
陈政高省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辽宁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大省的面貌, 坚定了建设教育强省的信心。政高省长要求, 要抓住重点, 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新突破, 推动学前教育连锁发展,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加快高等教育率先发展, 让辽宁教育走在全国前列。要用战略眼光和对未来负责的精神抓好教育, 切实肩负起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责任和重大使命。两位领导的讲话内涵丰富, 重点突出,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深入学习领会, 认真贯彻落实。
二、认真领会两个重要文件精神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十年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 在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持下, 经过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全省加快实施《教育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大措施, 大大地提升了教育服务能力, 教育事业发展为全省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教育已成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坚强支撑力量。
2008年10月, 辽宁被国家确定为与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同步起草省级规划纲要的9个试点省区之一,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辽宁的巨大信任, 是对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成绩及对全国教育影响力的充分肯定。省委、省政府对《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极为重视, 主要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提出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编制规划纲要、制定若干意见, 突出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的目标定位, 突出辽宁区域特色。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 王珉书记两次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 明确编制《规划纲要》的要求, 研究审定《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从2009年12月以来, 陈政高省长亲自主持召开了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座谈会、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座谈会, 多次听取教育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制定情况的汇报, 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及对策。省人大、省政协认真审议了《规划纲要》, 各地、各部门、各高校和社会各界对《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制定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省教育厅做了大量专题调研、文件起草和征求意见等基础工作。《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的制订过程, 充分体现了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通力配合和广聚民智的科学决策特点, 这是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高度体现。
《若干意见》确定了到2015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 明确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的具体安排, 强调了加强领导、依法治教、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投入水平等保障措施。《规划纲要》除序言、实施两个部分外, 由总体战略、发展与提高、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保障措施四个部分组成, 共22章、25条。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对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考虑, 是一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
三、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地、各部门、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是教育战线的主要工作。会后, 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抓紧传达学习, 尽快部署落实。我在这里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 做好会议精神的学习宣传工作。在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两个重要文件工作中, 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抓住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的有利时机, 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 准确理解和深入领会精神实质,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上来。要在工作中结合实际, 着重学习宣传省委、省政府两个重要文件关于教育改革、发展和保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举措, 注重实效, 贴近群众。要利用各级党委、政府中心组专门组织学习, 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 重点培训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分管教育的负责同志、学校领导干部和教育工作者。
第二, 编制好本地区、本学校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 制定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各级政府要把教育改革和发展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本地区、本学校教育规划的制定工作, 明确责任要求和工作进度, 制定出与国家、省《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相衔接、相贯通, 突出本地、本校特色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
第三, 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王珉书记、陈政高省长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改革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各地、各高校要按照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抓好本地区、本学校的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特别是要推进学前教育规模化发展, 实现学前教育连锁办学, 形成幼儿教育地产品牌;要统一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因地制宜地推进初中集中到县城办学,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要实施市域内跨县区统一招生, 增强普通高中的竞争力, 激发高中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吸引、鼓励国内外企业到辽宁投资办学、合作办学, 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与市场接轨, 提高集约化程度, 提高办学质量;要加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 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促进高校投入多元化, 通过土地资源盘活开发等方式筹措教育经费, 减轻和化解债务负担。省教育厅要加强对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科学设计, 试点先行, 重点突破, 有序推进。各地各高校重大改革试点方案要按程序报批, 事先做好预案, 防止出现偏差。要把握好舆论导向, 避免媒体对教育的炒作, 误导社会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判断, 影响群众对改革的支持。
第四, 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 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 明确目标任务, 制定发展措施。要加大教育投入, 各级政府要按照分担比例, 切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目标要求加以贯彻落实, 明确达到国家核定教育投入标准的时间表和预算财力安排。要加强政府对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 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 完善配套政策, 制定落实措施, 扎实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工作。各部门要按照即将下发的职责分工, 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加强协调, 形成合力, 共同抓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各市要周密安排、精心部署,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 召开本市教育工作会议, 对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进行具体部署, 有关情况要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
回首一年的工作,我觉得以下几点是班主任必须做到的:
一、班主任自身要练好“内功”
俗话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尊敬的声誉和威望,它是作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产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同他积极合作的。比如:在工作中按时到,在公众场合不嚼口香糖,不吃零食等。无形中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应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利用早读课、思品课甚至专门抽出时间继续学习、巩固学校规章制度,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课下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三、要及时表扬学生,给予必要的奖励
我在以往的管理和教学中,不善于表扬学生,对学生过于严肃,我感觉效果不好。在本届学生中,我采用了及时表扬,适时奖励,效果还不错。比如:平时作业好的,课堂发言积极的,口头表扬,学期中学习成绩优秀的,进步的,班主任可以组织发一些奖章或奖品,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其实学生很在乎这些,虽然有时只是精神上的,但很有效果。
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它本身就是由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来完成的。社会机制尚未启动,作为教师,我们能启动的也只有家长了。只有唤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让他们与教师同步,我们的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对一些表现不太好的同学,更应注意,常和他们谈心,鼓励他们。一旦发现学生在学习、身体、思想上有什么特殊情况,应该及时、主动地和家长联系,向他们了解情况。
一年级时,班里接收了几个年龄不够入学而家长又认为孩子特别聪明的学生。这给老师出了很大难题,首先是这些孩子还不懂什么是上课,课堂上随意性特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把他们放在最前排也无济于事;再者是因为这些家长就认定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回家后对他们学习上的管教也很放松。针对这种现状,我多次与家长联系,让家长明白孩子现状,再告诉他们其他家长好的做法,以便让他们借鉴,拿出以教师和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成长的例子进行激励……经过多次接触,家长意识有了转变,开始关注自己的学生,并主动与老师联系。年终考试中,那几个孩子都达到了优秀,有的还考了满分,这些单凭教师一个人的努力做不到的,所有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教师与家长的联系。
五、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班主任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这样能使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及品质得到提高。我通过利用教材、生活中的琐事、阅读、班会等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教育他们在感受到家人、教师、同学对自己爱得同时学会爱别人。让他们明白“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一个人好不叫好,大家都好了才叫好。”的道理。这种教育在学习生活中被学生发挥得淋漓尽致:小组值日时总有同学主动来帮忙;优等生主动与学困生结对子;老师也总能听到家长说孩子懂事了、长大了之类的称赞……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同学们平时互帮互助的结果,这也足以说明爱的教育已经在班里开花结果了。
【计生工作讲话材料】推荐阅读:
卫生计生工作讲话10-23
村计生工作交流材料12-03
个人先进计生工作典型材料10-10
在计生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20
在计生工作表彰大会上的讲话11-11
基层计生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范文07-13
计生工作人员巾帼建功标兵事迹申报材料07-19
镇诚信计生典型材料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