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部编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共12篇)

部编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1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古代的传说故事,讲的是大禹为了拯救百姓,在外治水,最后终于把洪水制服的故事。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时,让学生轻声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接着出示课文中数字的填空,让学生重点抓住“13、三、一、十”这些数字,然后问学生:“从这些数字中,你知道了什么?”这本是一组平淡无奇的数字,但在课堂上,学生却读得特别响亮,并会抓住这些数字来说出大禹的伟大品质。通过填空,朗读、讨论,使学生很快从中悟出这些数字的深刻内涵。最后教学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我抓住了“治水的伟大英雄”这句话,让学生积极讨论:“大禹的伟大表现在哪里?”学生们积极投入而且能抓住前面的数字来讲,从而能说出大禹的伟大之处。因此在教学中,我发现只有设计多种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乐于表达、会表达。”

部编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2

一、显示一个“粗”——“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学生“自读自悟”汇报情况时,几个学生把课文复述了一遍,着眼的范围比较大,我缺乏引导和提示。当中心问题“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被提出后,我直接让学生回答。因缺少感悟和体会,学生的理解支离破碎。这样的教学说明在设计时,我对预设和生成缺少考虑,对新课标、学生、文本三者的关系处理得不到位,只做了粗线条的处理,不够细致。

在教学中,要想“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课前进行学情调研,让课堂预设更切合学生实际,在课堂中提出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把学生的问题分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展开辨析,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较好地解决疑难问题。

二、未落实到“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朱自清先生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朗读教学入手。”可在本堂课中,学生自读一遍课文后,我就再没有引导学生读课文。这样,缺失了书声琅琅的课堂显得沉闷、凌乱。如学生把“叮嘱”读成了“叮属”,把“草丘山冈(gāng)” 读成了 “ 草丘山岗(gǎng)”……在课堂上,学生连基础字词都没过关,何谈感悟?因缺失读,课堂变成了个别学生展示的舞台;因缺失读,文本理解失去了基础和依托,学生的理解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在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将文本理解得更到位,大禹的人文精神才能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印证“熟读深思子自知”的名言,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多读。

三、贪求一个“多”——“东风吹着便成春”

在教学中,我贪求多:“交流汇报治理洪水的有效方法”;“了解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故事”;“有关‘奉献’的名言”;“讲故事”等。 问题难、要求多,杂而不精,学生只能泛泛而谈,无法落实到位,是我梳理的缺失。

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重点早一点,给学生呈现的PPT简略一点,学生的回答就会准确一些,理解就会深入一些,课堂就会出现“东风吹着便成春”的生成点。

四、缺乏“巧”引导——“引得黄莺下柳条”

课堂教学重难点没突破有两个原因:一是教学目标定得太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二是没有随堂应变,缺乏“巧”。

失误一:在引题时,我让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学生的回答说明他们已经对大禹有了深刻的认识。但在突破难点时,我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为何人们称他为‘大禹’呢?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大’的?”

失误二:学生已经汇报过大禹的坚持不懈,而在思考中,我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他半途而废,治水能成功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吗?”两次的问题设计重复,造成了时间的浪费。

在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设置不能太多太碎,要根据学生的回答一步步深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成更多的精彩。

五、舍弃抓住“本”——“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教学的真正使命,是引导学生从文本入手,一步步细细品味,揣摩其中的味道,触摸语言的韵味,获得心灵的滋养和人文的提升。解读文本,是教师应该重点把握的内容。而我在本堂课中却忽视了对文本重点词语、精彩句子的关注,更为失策的是没有抓住文本中体现大禹无私奉献精神的几个数字,导致学生没有能够很好地理解课文的重难点。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篇3

我们从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应对价值员工流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出自经典典藉《大学》,原文是“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里,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境做一点点曲解,比如格物这里重点指“格人”、“格心”,即透彻地了解、理解价值员工,挖掘价值员工的知识。

正心

价值员工流失正常吗?其实很正常。知识经济时代不比计划经济时代,在计划经济时代,工作由国家分配,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一做可能就是一辈子,而且一项技能,可以保证终生。员工即使不喜欢该岗位,也得培养喜欢,所以讲究“干一行,爱一行”。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本身的更新,以及更多机会的涌现,使员工面临更多的发展机会、更迫切的学习观,从观念上也变成了 “爱一行,干一行”,人的兴趣有可能转移,企业提供给员工的平台有可能变化。价值员工,因其价值,往往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所以,流失无可厚非。

企业应该正视这个变化,当价值员工提出离职,在挽留无效的情况下,切忌设立关卡,以各种条件要挟,拖延员工离职时间,这样往往导致双输的结果。当员工铁了心要离开的情况下,企业的任何挽留措施都是无效的,设立障碍只会让员工反感,甚至有可能为未来树立敌人。倒不如大大方方地放人,君不见曹操败走华容道,多亏了关云长放他一马,想当初,如果曹操知道关云长要走,宁愿杀了他也不要他去寻找刘备,那样,一来会给天下英雄留下一个坏印象,无法招纳更多人才;二来,华容道要是别人守着,曹操可就大势不妙小命玩完。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也适用于价值员工流失。企业不要认为价值员工离开就是背叛企业,甚至闹到对簿公堂,有时候,高姿态不仅仅是做给离职员工看,对于在职员工也会起到重要影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是价值员工流失,而非价值员工的知识流失,如果是知识流失就不正常了,那么,如何应对?

诚意

有了正心作为基础,在价值员工还在公司安心工作的时候,事实上就应该做好知识流失的防范工作,有备则无患。价值员工一般来说都有一技之长,有其优势所在,有些技术可能是价值员工自己掌握的,这种情况就比较危险,需要给价值员工一些激励和约束,恩威并济,软硬兼施,让价值员工发挥最大价值。

企业可以通过流程、制度等的约束,让价值员工以文档、培训交流、培养后备人才等各种方式共享自己的知识,使价值员工的隐性知识显性化。这些行为需要与价值员工的升迁、薪资等挂起钩来,要为价值员工提供好的平台,以诚相待,使价值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同时要防止价值员工恃才生骄,不能让知识只藏在价值员工的脑子里,这样万一将来价值员工离开,形成知识断层,就可能对企业造成损失。

曹操把关云长纳入麾下,一味恩宠,但却没有安排任务,依关云长的性格,怀抱知遇之恩,如果曹操安排几项任务,比如说培训士兵兵法,关云长必会把任务好好完成才走,这样,即使他离开,曹操起码也会少点损失。对于价值员工,要关心,也要委以重任,并在项目过程中,使其知识自然地“流”出来,比如完善项目文档归档制度。

诚意的另一点还可以表现在价值员工提出离开以后,企业如果之前的防备措施做得不好,可以与价值员工开诚布公地谈谈,摆明员工离开后企业面临的现实困难,恳请员工多留一些时日,把手头的工作、头脑中的知识做一个传递再走。诚恳的态度往往可以感动价值员工,如果新单位要求的时间不是太急,企业就可以争得一点宝贵时间。

格物致知

当价值员工要离开,企业挽留无效,相关部门(最好是直属领导和人力资源部员工)要多与价值员工接触,可以设计调研问卷,请价值员工对企业的各方面发表一下看法,价值员工对原企业未必没有感情,只是面临更好的机会时,往往不易摆脱诱惑,如前面“正心”部分所言,这是非常正常的,在要离开的时候,往往能够指陈时弊,坦陈企业的一些优点和缺点,这对于企业经营会很有帮助,所以很多企业都建立了离职前约谈这样的制度。当然这类工作不要流于形式,态度是否诚恳,一谈便知,如果给价值员工感觉是敷衍了事,那么,员工也就不愿意坦白相告,这样企业就失去了宝贵的改进机会。

人力资源部要做好异动记录,定期进行总结,分别从岗位、年龄、薪资等各方面观察离职人员的动向,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把握员工流动的动向,及时做出应对之策。

在价值员工离开之后,人力资源部也应与其保持长期联系,因为价值员工所去的企业,往往也是优秀企业,保持联系,可以使知识流动起来。价值员工在新企业获得的知识(请注意,不是商业机密),有可能回流到原企业。这样就有可能把员工的流失反而变成正向、有益的事情。

部编版语文二上《大禹治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 1.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感受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古代的传说,传说中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

2.3.教师简介大禹。

1.2.3.(1(2)指名读,开火车读,(3难:前鼻音,声母是“n”;是多音字,在“灾难”一词中读第四声。另一个读音为“nán”,可组词为“困难”。

洪、伤:都是后鼻音。(44.5.6.(1(2(3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最终率领民众与洪水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三、教学生字

1.2.3.4.难:注意右边“隹”是四横。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一、1.2.3.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

1.指名读第1(1)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写洪水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灾难)(2

(32.自由读第2

(1(2

(3

3.出示第4(1(2

(3)讨论:为什么禹能治水成功?(因为他的方法正确。出示动画演示筑坝

过渡:你们知道还有别的原因吗?接下来我们学习第34.指名学生读第3(1(2)找出文中的数字,这些数字说明十三年:说明治水的时间很长。

(3)为什么禹三次路过家门,却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他认为治水

5.学习第4(1(2

(3)带着敬佩之情读一读第4自然段后两句话。

1.预设:(1

(2)大禹,我们也要向你学习,做事不怕困难,坚持到底。2.(1)指导理清文章顺序:①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②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③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④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

(2)按照课文顺序,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教学板书] 大禹治水

筑坝挡水

疏通河道

大禹治水 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没有了它,我们将无法生存,地球将一片荒芜。(板书:水)

2、然而,水也有发怒的时候,当波涛滚滚而来的时候,水就变成了一头咆哮的野兽,所到之处一片汪洋,这就是洪水。洪水带给人民无限的恐惧和不幸。

3、于是,勤劳智慧的人民与洪水展开了较量,开始了治理洪水的过程。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治水的古代传说:(板书课题,齐读)

4、读了课题,小朋友们的脑中出现了哪些小问号呢?

(大禹是谁?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怎么治水?大禹治水的结果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小朋友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课文的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词

1)检查生字:

tāo mò

dǎo wū

zǐ 禹

涛 没

pī dǎo fú

jī xiónɡ 细

劈 导 服

雄 zhì

hónɡ

hài

xìnɡ

xínɡ

tōnɡ

bèi

zhì

wěi 理

2)检查词语

chōng dǎo

lǐng

hóng

zhìfú

带领

安定

洪水

制服

jué

zhì lǐ

bèi

tāo

yān mò

决心

治理

被子

滔滔

淹没

chá

wā tōng

pī 大禹

察看

挖通

劈开

感激

xióng

chuán

céng jīng

hài

xìng 英雄

相传

危害

老百姓

guī 无家可归

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3、检查读课文

指名轮渡课文,点拨长句和难句的停顿。

4、刚才咱们认识了大禹,那么大禹这个人小朋友认识他吗?(介绍大禹的资料)

小结:认识了大禹,那么他为什么要什么要治水?又是怎么治水?结果又如何呢?咱们下节课接续学习。

三、教学生字

出示:伟

1、指名读生字

2、小朋友们观察这些生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左右结构)

3、那么这些生字中,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其中的生字呢?(交流用加一加或减一减的办法)

4、重点讲解:伟

5、师范写,生描红

6、扩词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咱们新学了一个神话传说,是什么呢?(齐读课题)

2、在故事中,咱们认识了一位人物,还记得是谁吗?(大禹)

3、这节课,咱们要带着上节课提出的3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4、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词语朋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洪水图片,小朋友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用一句话来说。(这滔滔的洪水来势多么凶猛呀!)

2、这好似小朋友们观察到的,课文中又是怎么写的呢?

3、4、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交流

引读,抓关键词:这洪水,一路咆哮,真是洪水,它来到田野,农田被,它来到村庄,房屋被,大地成了一片汪洋,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只好拖儿带女,四处流浪,再也没有了幸福的生活,老百姓们。

5、哪位小朋友能把你看到的读给大家听呢?(是啊,是洪水让老百姓变得这么惨!)还有谁能读得比他更好呢?

6、小结:这凶猛的洪水,造成无数百姓无家可归,多么悲惨呀!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插叙:讲述大禹的父亲鲧用筑坝的方法治水的故事。

2、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3、禹是怎样治水的呢?自由读第二、三句话。

4、禹治水多不容易呀!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治水的艰难?

5、学生交流。指名朗读。

6、引导启发想象:他吃了多少苦呀!

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请你想想,当他渴了----------,当他饿了--------,当他累了--------,为了治理洪水,禹真是吃尽了----------。(理解“千辛万苦”)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他走遍了----------当他遇到高山,不管多高,他--------,他遇到大河,不管多深,他----------,他的身上划出了一道道血痕,他的脚底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可他----------(理解“千山万水”)。禹就是这样坚定!(一起来读第二句话。)

7、禹察看了水流和地形之后,发现有些河流被泥沙、石块堵住了,有些河流被大山挡住了去路。(指读第三句话)

8、禹带领老百姓,用铁锹一锹一锹地挖,多么苦,多么累啊!把许多条大河挖通,许多座大山劈开,是多不容易啊!(朗读第三句)

9、面对强悍的洪水,禹没有退缩,面对大河大山,禹也没有退缩,在千辛万苦之后,他终于成功了!(朗读第二自然段)

10、比较鲧和禹不同的治水方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使学生体会到成功治水除了有吃苦精神,还要讲究科学的方法,从而感受到禹的智慧。

四、学习第三段

1、禹治理洪水整整花了13年的时间,在治水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呢。(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

2、学生自由读第三节。

3、完成填空,填写文中数字,理解。

4、结合实际引导感悟:你几天不见爸爸会怎样?几个月不见呢?几年不见呢?(体会禹的儿子13年没有看见过爸爸)

5、难道他不思念自己的家人和儿子吗?

6、朗读这一段。

7、小结: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让学生体会到大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

五、学习第四段

1、(出示图片)过渡:在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后,结果怎么样了?理解“制服”、“安定”。

2、指名朗读。

3、小结:洪水使百姓无家可归,而现在,他们重新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得感谢谁呢?(抓住“非常感激、伟大英雄、代代相传”等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大禹顽强治水的英雄形象。)

六、总结全文

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个著名的古代传说故事《大禹治水》,课题中的“大禹”,他的名字本是一个字“禹”,为何人们称他为“大禹”呢?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大”的?(因为禹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个伟大的人物,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

七、拓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治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愚公移山》,下节语文课进行交流。

【作业设计】

1、课后练习。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治水前--淹没 冲倒 无家可归

15、大禹治水 治水中--千辛万苦 千山万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造福人类

治水后--百姓安定 代代相传 补充:鲧治水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黄河经常发大水,老百姓民不聊生。

鲧是个很有责任心的人,他为大家的家园被冲毁心痛不已。大家都信任他,便让他带领大家治理水患。

快到汛期的时候,鲧一大早便率先跑到河堤上查看水情,一发现哪里

有隐患便指挥大家马上去堵。

河堤太长了,他又派出很多有责任心的人,每隔1000米站一个,发现哪有险情马上报告,他就带领大家马不停蹄的跑过去堵决口。可是河水太大了,任凭他带领大家累死累活,一会这边要决口,一会那边要漫堤。鲧终于支不住了,累到在河堤上,黄河也就再次淹没了

村庄。

大家都很敬重鲧的这种精神,相信也只有这种精神才能带领大家保卫家园。今年没保住,主要是第一年没经验,下一年肯定行,于是还推

他做首领,让他带大家治水。鲧感谢大家的信任,责任心更强了,每日每夜都守在河堤上,可是一会这边要决口,一会那边要漫堤,他带领大家还是没有水跑得快,第二年大水仍然淹没了村庄。

大家都觉得这一年水太大了,有这两年经验,下一年肯定行,于是还

请他当首领。

鲧实在觉得不带领大家治好水患有负重托,这次就呕心沥血了,老婆孩子全不要,一心扑在河堤上,可是第三年大水仍然淹没了村庄。重复着这样的故事,终于,鲧累死在河堤上,黄河依然咆哮。反思: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6

一、检查预习

学习新课求学网网

1、根据布置预习的内容逐一检查(读、画、查)。

2、以《语文天地》中的名人名言导入新课。

1、接受测查,有错则改。

2、齐读,说感受。

二、再读课文

解决问题

1、师作巡视指导。

2、共同梳理,提醒学生作必要的补充。

1、自读课文,准备回答同学预习时所提的问题(问)。

2、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法,对同学的问题加以解答。

三、集中学习

听写词语

1、从文中摘抄15―20个词写于黑板。

2、选取10词。

1、以闯关形式、指名读、开火车读,读错及时正音。

2、听写后当堂改错(写)。

四、作业设置

1、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布置学生回家把本课故事内容向家长作简要的复述,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增删改补。

2、读课文给家长听。

(二选一)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一项完成。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

分组交流

1、指导学生带问题读课文2、3、4自然段。

2、指导学生抓住“才、仅仅、就、却”等词语,展开想象。

1、个人有针对性地读课文,找、画、想:大禹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

2、小组交流,各抒己见。抓关键词来体会大禹为了治水不顾个人生活幸福的高尚情怀。

二、引导想象

升华主题求学网网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适当小结:

1、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

爱戴的英雄?

2、老百姓怎样感谢大禹?怎样纪念大禹?

3、你们从大禹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1、独立默读课文作答、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2、想象场面与小组同学交流、补充后再派代表汇报。

3、自由反馈。

三、作业设计

拓展延伸

为了继续延伸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神话故事、了解因公而忘私人物的兴趣,作如右设计。

1、收集神话故事看后与同学交流。

2、查找有关书籍了解如大禹一般公而忘私的人物,体会他们的高尚情怀。

视情况而做可(二选一)。

3、预习《炮手》。(必做)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开渠引水

治水十年 吃尽苦头 受人敬仰、爱戴(无私奉献)

清玉雕“大禹治水图玉山子” 篇7

清乾隆年间,新疆和田地区的密勒塔山中发现了一块重达6吨重的特大玉石,这块大玉石色泽青绿,光洁滋润,石质细腻,柔和如脂,是一块天赐的奇石。和田玉天下闻名,可是发掘出如此巨大的玉石,还是十分罕见的。消息传到皇帝乾隆那里。那时清朝皇帝成员,早就爱玉成风,乾隆皇帝更是不遗余力加以提倡,并试图从理论上,为他爱与如命寻找根据。不但,收藏了各朝各代最精美的玉器制品,还在养心殿造办处玉器坊,专门制造各类珍玩玉器。

俗话说:玉不雕不成器。天地之精灵的玉石,还要经过能工巧匠,巧夺天工的雕琢,才能显示出它的灵气和美丽,如何加工这块稀世宝玉?乾隆喜爱书法绘画,其中有一幅画更是让他爱不释手,它就是相传由宋代人画的《大禹治水图》,由于年代久远,这幅画已经破损,逊色了不少。年过六旬的乾隆皇帝,把自己比作大禹的想法,他要把这块天赐的特大玉石,雕刻成大禹治水图。一方面是为了歌颂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是要显示自己效法先王,功绩卓著,以求千古留名。于是乾隆皇帝下旨,要养心殿造办处以宋代名画《大禹治水图》为蓝本,设计大型玉雕图样。

说到大禹,我便要说说大禹治水的故事。四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叱咤风云的部族首领,他的名字叫尧,尧在位的时候,连年发生水灾,庄家被淹,房屋被毁,人们流离失所,生活苦不堪言。尧召集部落首领,商讨治水的办法,部落首领一致推选大禹的父亲,让他来治理洪水,他采用水来土掩的办法治水,治水九年,不但没有把洪水制服,水患反而变本加厉越闹越凶,于是尧让大禹代替父亲,承担起治理水患的重担,大禹吸取了父亲堵塞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开凿水渠,疏通河道,引水入海,终于制服了洪水。后来,大禹当了夏部落的首领,开展农业发展,划分九州,铸造九鼎,制造兵器,战败了强敌,并且和周围的部落联盟,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夏禹。

大禹通过治水,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和爱戴。乾隆皇帝希望自己也能像大禹一样,千古留名,于是下旨要雕刻一件表现大禹治水的玉雕作品。如何再现大禹带领人民治理水患的壮观场面,造办处的官员和能工巧匠们为此着实动了一番脑筋。当时的造办处,荟萃了中国玉雕艺术的各种人才,是中国最大的玉器加工地,同时,外地也有一些接受钦定琢玉任务的城市,像苏州、扬州、杭州、凤阳等,都是全国著名的玉石加工地。那么《大禹治水》交由什么地方来雕刻呢?

说到大型雕刻就不能不说一说山子雕,山子雕是一种,把圆雕、浮雕、线刻相结合的雕刻方法。注意利用自然优美的形态,因色设物,随形施艺,把人物山水,亭台楼阁,花鸟鱼虫,雕刻在一个立体的多重画面上,层次分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当年,曾经流传这样一句话“造办处苏州的玉,作以精巧见长;扬州的玉,作以大取胜。”也就是说扬州的玉雕艺人,特别擅长采用山子雕工艺,加工大型玉雕。

经过反复争论,最后决定把雕刻大禹治水的任务,交给扬州的两淮盐政玉作坊。在中国清代,雕琢玉器依然沿用古老的工艺,即使不大的一件玉器,也需要少则数月,多则数年才能完成。负责雕刻大禹治水玉器的工匠们被分成几班,昼夜不停地赶工,就这样还用了7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件大型玉雕作品,从新疆运送玉料开始算起到玉器雕琢完成,前后一共花费了10年的工夫啊!

这件大禹治水玉雕,高224厘米,宽96厘米,重5.3吨,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整块玉石被通体雕刻成山峰状,好像是矗立在黄河中的一座大山,大山间重峦叠嶂,流水飞瀑,漫山遍野密布着苍松翠柏,在悬崖峭壁间聚集着成群结队的治水大军,有的开山凿石,有的抬土运石,在开岩者当中,我们还看到了指挥者大禹的身影。作品生动传神,完美的再现了当年大禹率领民众开山引水的壮观场景。乾隆题诗:“功垂万古德万古,为鱼谁佛钦仰视。图画岁久或湮灭,重日千秋难败毁。”

我被这样一件稀世国宝所感动。大禹治水图玉山在神州大地上辗转万里,从开凿、运输到雕琢经过数千工匠之手,历时十余年,追述着数千年前中华民族一个伟大的故事。帝王用它来夸饰丰功伟业,但有意无意之间,在光滑温润的青玉上,一个个精致工巧的劳动场景似乎影射出一个古老民族勤劳自强的伟大灵魂!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修改 篇8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神话故事《大禹治水》,老师书写,同学们书空,我们一起写。大禹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治,三点水要写得窄一点给右面的台留出位置,私自头写得要宽,罩住下面的扁口。好,齐读课题。生:大禹治水。

师:大禹治水,干脆利落的再来一次。生:大禹治水!

师: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刚才我们知道了主人公是大禹,那么从课题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大禹把洪水治理了。

师:嗯,非常好。治理洪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把知道大禹是如何把洪水治理好的就要把课文读好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两遍课文,听清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住拼音多度几遍,实在不认识的请教同桌或者举手问老师。2.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好两遍做端正举手示意老师。生:自由读。师:从同学们端正的坐姿老师看出同学们都读好了。那么,在课文中还藏着许多生字宝宝,今天他们跑到老师这里来了,老师要考考同学们。生:开火车读

师:齐读一次,如果老师把他们的拼音小帽子摘掉你还认识他们吗?谁来?咱们的小火车继续开。生:再次开火车读。

师:看来我们已经和这些生字词成为了好朋友,那如果把他们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老师想考考大家。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在这个同学读的过程中老师希望同学们认真听,学会倾听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好习惯。请你来读。生:读。出现错误自己及时纠正。

师:好,请坐!都读正确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这就叫进步!谁想和他比一比?其他同学拿起手中的笔标出这一自然段的多音字。生:争先恐后举手。师:请你来。

生:声音响亮,流利的读课文。师:嗯,声音真响亮,读的也很准确流利,了不起。多音字找到了吗?

生:淹没的没和冲倒的倒。

师:嗯!真是火眼金睛!淹没的没还读什么音? 生:méi 师:可以给他组个次词吗? 生:没有!

师:那这个冲倒的倒还读什么有知道的吗。? 生:还读倒车的倒(dào)。

师:嗯,真是善于积累。那你们都知道他另外的读音了,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个小测试,我们来看看,谁来选择。生:一个一个来

师:恭喜你们都答对了。那第一自然段的问题都解决了,老师要检查二三自然段了。下面同桌互读一遍课文,读好坐端正举手示意老师。

师:谁来读第二自然段?当这个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你觉得他读的好,像他学习,如果你觉得你比他读的还要好好,待会像他挑战。生:大声读

师:嗯,读的是又正确又流利,但是老师想给你提个建议,读慢一点会更好。谁想像他挑战?请你来。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找找这一段中含有数字的四字成语来。师:读的又流利又有感情,那四字成语谁找到了?请你来。生:千山万水、千辛万苦

师:嗯,果然咱一年级二班的同学名不虚传,厉害!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含有千万的四字成语还有很多,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看,齐读一下。生:大声读。

师:介绍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养成积累的好习惯。第二段中的问题解决了。谁来推荐一个读书高手,读一读第三段。请你来。

师:真不愧为我班的读书高手,听着你读的那么好,老师也想读一读,想不想听? 生:想!

师:老师就喜欢认真听的孩子,做好了,老师要读了。师:二三段我们都能读好了,第四自然段我们齐读好不好?老师开头。

师:读的真响亮,在这一自然段中有两个生字,老师把他们带来了,我们一起看一看。生:被子的被,制。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个字的,请同学们从字的结构上观察一下这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生:相同点都是左右结构。

师:那不同点呢?看“被”字写得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那“制”字呢? 生:左宽右窄。

师:恩,写这两个字的时候除了注意结构还应该注意写字: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空隙。

师:咱先学“被“,伸出右手食指,你说笔顺我来写。师:这个偏旁写好了,有认识的吗? 生:衣字旁 师:这个字带走衣字旁说明和衣服有关,这个被字指的是被子,在古时候也称为寝衣,和我们今天穿的睡衣有点像。在生活中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还有很多,比如,裤、褂、袜…… 师:怎么记住这个偏旁呢,老师教给你们一个好方法,点是衣服的领子,横撇和竖是衣服的身子,小撇是衣服的一只袖子,点是另一只袖子。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接着写。好了写好了,下面请同学们打开田字格,描写一个,临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身直、足安。写好做端正举手示意老师。

师:看来同学们都写好了,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写的很好,我们来看看,他注意了字的结构,衣字旁写的很到位,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占的很好,我们应该像他学习。好咯,看下面这个字,写的时候我们注意什么? 生:左宽右窄

师:嗯,听你们的,伸出右手食指你们书空说笔顺我来写。生说笔顺,制的竖写得要直、长,右边的利刀旁的竖钩要和左边的竖在一条平行线上。写好了,拿出田字格再描写一个、临写一个这个字。注意:眼睛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师:都写好了,老师发现写这个字比上个字都进步了,老师说的同学们基本都做到了。看这位男同学的,他特别注意了竖和竖钩在一条线上,也特别注意的左窄右宽。掌声送给他!其实写字除了认认真真还要注意对照,写完后可以对照课本可以对照黑板上,养成对照的习惯才能更快进步。师:唉,黑板上有两个zhì,怎么区分他们呢?这是个难题,下面老师要考考咱班同学了,看看你们有没有迎难而上的精神。

师:看三点水的治,课文中给它组的什么词? 生:治水

师:治水,就是治理洪水。这个治的组词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治安、治病、治水。看!安全出现事故我们要治理,生病了我们要治疗,所以三点水的治就是治理的意思,治理需要一个过程。

师:再看这个“制”,课文中给他组的什么词? 生:制服

师:课文中说洪水被谁制服了? 生:大禹。师: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被制服的事情,如:小偷被谁给制服了? 生:小偷。

师:你看,像洪水、小偷原来都很厉害,但是后来在强大的力量下他们变得服从了,顺从了,这就叫制服!你区分了吗? 生:能!

师: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个小测试,谁来?请你来…… 师:看来咱班同学都具有不怕困难的精神!那这篇课文都读好了,你们知道课文讲了什么吗?试试看填上什么词。生:大禹、三次、制服。

《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9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两个多音字的字音,认识一个偏旁。

3、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朗读感知大意。

三、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感情诵读,学习字词,质疑解疑,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品读课文,学习写法,指导背诵,课外知识交流,写字练习。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板画小河,讲述洪水的形成,引出洪水泛滥的画面。

2、通过观看画面谈感受,揭示课题,板书。

3、介绍时代背景,解释课题,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课件出示本课十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2)读了这十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学习衣字部,学写“通”“被”两个生字。

(4)读生词,做拼图游戏:会读的同学请站起来。

(三)读中有悟,体会感情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找小伙伴一起读,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到:(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2、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生生交流点评,老师指导点拨,适时予以范读。

4、读中悟,悟中读:读了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们解决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动画出示帮助理解,指导朗读,质疑解疑。

第二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感受治理洪水的艰辛。

第三自然段: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事让你感动的?

13、三、一、十 (出示,让学生填空,体会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四自然段:治理洪水的结果是怎样的?质疑解疑,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总结全文,回顾98抗洪场景,激发学生情感,课外知识延伸,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15 大禹治水

感激

大禹、老百姓

治、制、安

理服、定、无家可归

部编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10

大禹治水和挪亚方舟体现了中西文化不同的世界观。挪亚靠神的启示,借方舟逃避了神降给人们的灾难,而大禹则把洪水看作自然现象,带领人民一起用疏导的办法战胜洪水;挪亚也给人类繁衍留下了种子,但也给人类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恶提供了先例,而大禹留给人类的却是与自然界和谐与斗争的思考。这二者从根本上体现的是世界观、宇宙观上的差异。在中国,一般把宇宙的起源和发展视为一种健动不息的自然过程,而人则是宇宙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要适应宇宙的流程,也就是“天人合一”。正是这种宇宙观,使大禹面对洪水,因势利导,不“堵”而“疏”,使我们的古先帝西起沙漠东至大海将沿河流域的人民在治水斗争中凝聚一起形成了一个伟大的民族,铸造了一个治水的伟大时代,造就了一种古老的东方文明。而在西方,却试图为宇宙寻找一个不变的绝对存在,并从这种绝对存在出发规定万事万物的基本性质。作为西方文明源头之一的犹太-基督教神学,就把上帝作为时间和万物的创造者,是上帝拯救了挪亚,从而演绎了西方文明。

大禹治水和挪亚方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核心——激进和稳健、跃动和娴静、分析和综合的差异。面对人类的“罪恶”,上帝采取的方式是毁灭人类。这种突破原有平衡取得新的跃进和突变,是西方文化的突出特征。因而在哲学上表现为充满躁动和遐思,在文学上对骑士精神进行歌颂,在艺术上张扬运动精神和阳刚之美。而在思维方式上则表现为片面的掘进,用哲学家的语言就是一分为二,同中求異。因此,不用做整体思考,哲学家、思想家仅围绕一个着眼点,便可寻根究底地铸造自己的理论大厦,形成自己的学派、主义,以至思潮蜂起、理论迭出,再现了西方文化典型的特征——分析。而与此相反,面对洪水之灾,中国的古先帝们前仆后继,大禹终于在“堵”和“疏”的矛盾思索中找到了治水方针,并综合运用当时各种原始的知识和技能而治水成功。这凝聚了东方文化典型的思维特征为综合,积淀了东方文化的核心为稳健和娴静,用哲学家的语言就是合而为一,异中求同。因而中国哲学的整体观念年深日久,中国文化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成为底蕴,中国美学的阴柔之美成为崇尚。它就像大海深处,有美丽的珊瑚,飘曳的海草,也有悠闲的海鱼,同波涛汹涌的海面相比,构成了一幅娴静多彩的图画。这就是东方文化的境界。

大禹治水和挪亚方舟体现了中西方伦理道德观上的差异。两个故事从表面上看形成了西方疏散人、东方疏导水的治水思想上的差异,而从深层次看则体现了西方文化讲究天赋人权,强调个体本位,张扬主体性,而东方文化更强调礼治,讲集体本位和人伦责任的差异。在挪亚方舟故事中,虽然看不到挪亚为人类而斗争的痕迹,却可以看到造方舟的周密计划,感受到他抓住机遇,持之以恒造大船的主体精神,领悟到他利用外部条件应付危机,以退为进的应变思想。西方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从古希腊文化的民主思想,到文艺复兴发展到极致,色彩浓重地描述着追求独立人格、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主义的画面。这一方面促使西方文化异军突起,人才辈出,成绩卓著;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意识形态的混乱,个人主义的膨胀,形成了自我表现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而大禹治水精神世代弘扬,培育了中国自省、自律,从集体本位主义出发的礼治思想和重义轻利的文化观,形成了中国人谦和、礼让、重社会责任的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这种文化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君义臣忠、父慈子孝、夫倡妇随的外儒内法的社会结构和人伦责任,一方面保证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使大民族千年延续,但另一方面也禁锢了人的个体性、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的建立。此外,西方重横向夫妻关系,东方重纵向血缘相承。挪亚携妻避水,而大禹则继承父业,新婚四天便去治水,也反映了东西方封闭与开放的思想文化特征。

《大禹治水》 教案设计 篇11

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

马利丽

设计理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治、洪”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第二、三自然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揭示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五课《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录象、图片]:(述第一段课文)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有的躲到山上,住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生活着,有的住在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没有食物,只能吃树皮,吃草根!

二、细细品味,感悟大禹的英雄品质。

◎过渡:这洪水的危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 ▲学习第二自然段

所以--出示齐读: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在治理洪水下加点)治理洪水,小朋友们,根据你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你认为治理洪水该怎么治呢?(指名2—3人回答)

2、说得不错,看来,小朋友对治理洪水都有自己的想法!是呀!治理洪水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那么禹是怎么做的呢!轻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划出有关句子,圈 出有关词语!(师板书:---、○)

3、交流

(1)生回答相机出示第二句: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A、看图理解“水流和地形”。如果禹要仔细地查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要爬上高山,还得要趟过大河,你从哪个词看出禹爬的山多,过的河多呢?[板书:千山万水](出示图片)这么多座山,这么多条河,谁再来读读这个词!评价:①太少了,还不够多。

②很多了

B、每座大山禹都要爬,每条大河禹都要趟,真是: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

C、小朋友看,老师这有两组句子:(出示)

①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

②他吃了千辛万苦,走了千山万水。⑴仔细地读一读,第一句和第二句有什么不一样?(指名说。根据回答在“尽”和“遍”加点)

⑵你观察地真仔细,那少了这个字和加了这个字,有什么不一样呢?(指名说:加了这两个字,我们能知道禹他把所有的苦都吃够了,把所有的山都爬了,所有的河都过了)⑶小朋友说得真好,读书真会想!确实象书上这样用了这两个词(指“吃尽了”、“走遍了”就写出了禹没有哪座山没有爬,没有哪座河没有过,什么样的苦都吃够了!)

⑷来,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话,特别注意要把划线上和加点的词读好了,读出我们对禹的敬佩、赞叹之情!谁来试一试!(2—3人)(指名,你读得真好,老师听出来了,你确实被禹感动了!还有谁想读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D、(投影:黄河流域水图)小朋友们看,这是黄河流域水图,黄河的上游在这儿,下游在这儿,而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就是当时禹治理洪水时走过的地方。①小朋友想想,禹生活在距离今天4000多年前的古代,当时 的交通工具和劳动工具都是非常落后的,那么你能从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还要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这些词想一想,禹在治理洪水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又吃了哪些苦呢?指名说。

②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互相说说。(生小组交流)(生踊跃举手)(①禹有可能被洪水冲走。师:(补充)有危险。②他的拐杖也有可能被洪水冲走。③有的时候没饭吃。④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有可能被蛇咬。⑤有可能吃不好,睡不好。⑥有可能陷进河里。⑦有可能走路不小心摔倒了。⑧有可能陷进淤泥里。⑨他的脚跟烂了,泡在水里,有可能溃疡。)

③老师一直在用心地听!我发现,有些小朋友是联系课文内容来讲的,有些小朋友是联系自己查到的资料来说。这都是很值得提倡的学习方法!说得真不错!④为了让小朋友说的更好,老师还为小朋友设计了四种情境,你能选择其中的一种来练习说一说吗?(出示)

冬天,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禹

。夏天,烈日炎炎,禹。

清晨,人们还在熟睡中,禹

。深夜,人们已进入梦乡,禹

。⑤自己先在底下轻声地来练练!(指名说,师随机评价如“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听了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真的被禹感动了)

⑥是啊,为了治理洪水,他不顾惜自己的身体。由于长年泡在泥水中,他的脚跟都烂了,脚指甲也脱落了,大腿的皮在劳动时都磨破了。艰苦的劳动,使他的手起了水泡,长满了老茧。为了治水,大禹就是这样的不辞劳苦!小朋友想想,他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呀?生:为了大家!

⑦(动情地)对!为了大家,为了老百姓,为了老百姓的幸福,大禹吃的苦太多太多了,数也数不清,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⑧让我们完整地有感情读读这句话,老师相信你一定读得比 刚才还要好!(1、2人)◎过渡: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还只是治理洪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2)、[出示第三句]: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河流入了大海 A、这里的两个“九”是不是只有九条大河,九座大山呢?(这儿的九并不是九,而是指很多。)

B、那通过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在“挖通”和“劈开”下加点!)这些词你都想了什么,眼前又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呢?(指名说)

C、为什么要把这些河挖通,把这些山劈开呢? [简笔画理解:挖通、劈开](小朋友看老师画图)① 师板画两条大河,我们在两条河流之间挖一条大河。② 当河水涨起来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挖的河流到这条大河,这条大河满了,还要挖通别的大河,这样一直挖下去,直到引导洪水全部流入大海。

③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劈开大山容易吗?那可不像我们看电视里沉香拿的神斧,一劈就好了,看图,完全是用这一类的简单工具把山挖开,再用车子把石头、泥土运走。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山终于被挖开了,远远看去,大山就像是被劈开的一样。)

D、挖通一条大河,劈开一座大山已经够辛苦的了,挖通很多条大河,劈开很多座大山,那该是多么的辛苦啊!真是吃尽了——

[闪烁:千辛万苦]谁再来读读这个词语。要读得比前面还要辛苦。

这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来说的,第二句是写治水前的准备工作,第三句话是写治理洪水具体是怎么做的,这样写,多有顺序!多清楚呀!让我们一起来完整地读读这段话,读出禹的辛苦和他那顽强的毅力。◎小结: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还有个感人的小故事,[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下节课,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去讲这个故事,回家好好去读,争取讲出来,我们要评选班级故事大王呢。

四、学习生字:治 洪、1、◎通过课文的学习,大家都牢牢记住了大禹的名字!接下来,我们学习两个生字:

2、出示:生字“治、洪”

3、仔细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指名说)评价:你真会学习,观察的真仔细!

4、你准备怎么记住他呢。(指名说)

5、怎么在田字格中写好它呢? 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先看(看清每一部分、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再描(一边描一边记每一部分、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临写--临第二个时与前面的比较比较,哪儿写的好,哪儿写的不好,再写第二个时改过来)

6、视频反馈:拿学生的作业本进行指导

7、好,象老师这样同桌的小朋友把习字册互相交换,也来评评,写得好的给他画个圈,写得不好帮他改一改!板书设计:

千山万水 千辛万苦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篇12

首先,在《大禹治水》的初步认知上,我摒弃了神话的色彩,以突出英雄的事迹为出发点进入课文学习。开篇采用谈一谈你心中的英雄,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的同时,也拉近学生与英雄之间的距离。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往往出自个人所阅读的书目,对于英雄这个话题很容易展开话题,此时我顺势引入有关英雄的故事《大禹治水》便显得自然流畅。

教师板书课题后,大家齐读课题,采用课题质疑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问道“大禹是谁?大禹为什么要治水?他如何治水?治水是否成功?”等问题,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就放手让生生之间解决问题,教师起到点拨指导的作用,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就带着问题进入文本的学习,让问题作为导向,驱动学生读中体会和感悟。

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先进行字词检验。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而言,识字认词已经不再陌生,所以这个环节我以小老师教读,开火车领读等方式进行,同桌之间说一说识字的方法,提炼方法做一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养成善总结、勤归纳的优良学习习惯。除此,教师引入一个本课重点生字“被”,从字的部首着手,通过问一问“为什么它的部首叫衣字旁”,引发孩子的思考,并大胆想象猜测衣字旁的演变过程,通过展示演变过程加深对衣字旁汉字的理解,顺机指导书写。在书写环节,我采用小老师先指导,学生练笔,生生检验的方式,写好“被”字的同时,再写两个衣字旁的汉字,以达到教一字会多字的效果。

字词攻克后,我们回到起初提到的问题“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再次进入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之前,我先出示了一组洪灾的图片,让学生来谈谈看了图片以后的感受,然后再来体会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感受洪水的可怕,从而为后文“必须治水”做铺垫。其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淹没、冲毁”、“到处伤害”、“痛苦极了”等词,透过图文结合、多形式的朗读来体会洪水的大,体会老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好处与迫切。在这一自然段中随文学习“泛滥”一词,并试图通过读书感悟理解词意并学会应用,但是在这一环节,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做到位,比如读的指导不够,孩子们读书形式单一,缺少变化。学生的课堂本应是书声琅琅的课堂,但我急于讲解,读的还不够,引导的也不足,致使对于词语的理解不深刻,导致仿说练习困难重重。虽然在读的形式上有自读、互读、齐读、指名读,但从整体的过程来看,教学显得很枯燥,学生仅是反复地读,基本局限在课文资料的朗读理解上,课堂上没有创设更多的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去思考问题,缺少让学生质疑,自主学习的时光。另一个原因则是老师的话太多。虽然在课前设计时,我已经注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这堂课的实际教学中,还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无论是在指导朗读,讲解词语上,教师给予得较多,总是把自我的感受过多地加给学生。其实,我应当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务必是要多注意多思考及时改善的。

因此结合以上问题,我及时做了多次调整,在教学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情绪如何。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透过读来释放自我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透过读来表现起内心的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用心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有了深刻的感悟,自然而然在方法的引导到明白了“泛滥”之意。并结合生活加深对“泛滥”的理解,并加以应用,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也为故事的发展做好铺垫,进而引出第二课时要学习的重点——大禹如何治水?结果如何?以问题开篇,再以问题结束并引发孩子的深入思考,在孩子的思考中结束本课,布置与本课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的相关作业,巩固所学。

【部编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大禹治水教学案06-29

大禹治水学情分析06-10

有关大禹治水读后感06-19

治水好声音演讲稿06-03

上一篇:02_10经济学真题下一篇:“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性质” 集中研讨发言材料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