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绿色发展”问题探讨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绿色发展”问题探讨(推荐8篇)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绿色发展”问题探讨 篇1

摘 要:农业现代化必然是农村社会现代化的过程。这个进程包涵着现代绿色发展理念的确立,包涵着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共进。因此,把绿色发展理念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农业劳动者的绿色发展理念,克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粗放型发展等问题,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发展共进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问题与挑战;路径探讨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5-0069-03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农业现代化事关民生大计,事关全局战略目标的实现。由此,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同样要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走绿色发展之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环境、农产品质量、农业劳动者环保意识等问题,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的内在要求。

一、绿色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显然,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强化绿色发展理念以及推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有利于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由于我国起步较晚,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靠高投入、高消耗以及扩大规模增加生产,一味注重数量和经济发展速度,忽略生产的质量和生态效益,大量开发资源,轻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对环境破坏的恢复。可以说,我国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得到的。因此,坚持绿色发展,实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促进我国发展新规划和现代化建设尤其重要,坚持绿色发展能保证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实现过程,是一个持续、前进、健康的过程。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深入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对非再生资源的依赖、提高对非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对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才能全面完成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直接阻碍了社会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坚定不移地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农村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二者协调共进,才能推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才能真正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才能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为中华民族世代生存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农民绿色发展意识的提高能够帮助农民正确认识自然的价值和地位,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帮助农民正确对待自然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采取积极的态度参加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农民生态意识的提高有助于农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更加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农民注重清洁农村空气、改进居住环境,优化农民生活的环境。培养和提高我国农民的绿色发展意识,才能改变农村环境。因为农民只要认识到生态环境对自己的重要性,并形成一定程度的绿色环境观念,会不知不觉将环保意识转化其指导思想指导他们的环境行为。每个人考虑问题都不自觉地从环境出发,对绿色社会的建立大有裨益。农民绿色发展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加强建设健康、科学、卫生的农村生活,有利于发展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农村经济,真正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有益于推动农村绿色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建设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文化建设的进程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基础,依赖于经济的发展;而文化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促进和推动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离不开掌握先进发展理念的广大农民劳动者。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树立和提高农民绿色发展理念,目的是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先进技术支持和信息支持,灌输和加强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切实将“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举措落实于农村。只有这样,农民才能转变传统的耕作理念和经营方式,才能解决传统农村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用健康有益的绿色发展文化理念去熏陶农民群众,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自觉抵制小农意识,除去有损于环境发展的陈规陋习,形成自觉积极向上的农村精神风貌。因此,加强农民绿色发展理念,创建农村绿色文化氛围,有助于增强农村社会的凝聚力,稳定农村的经济政治秩序,推动农村绿色文化建设。

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随着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危机的日益加重,我国大多数民众的绿色发展意识总体水平普遍得到了提升,农民的绿色发展意识相比以前也得到了改善。但从目前和长远严峻的环境形势看,农民在绿色发展理念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农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不高,提高我国农民的绿色发展意识任重道远。

1.农业劳动者现代发展观念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但农业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农业劳动者受教育程度限制,生态素养、环保意识相对薄弱、绿色发展理念不强,环保的主人翁责任意识缺乏,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大多局限于周边环境认识,难以把保护周边生态环境与国家仍至世界的生态环境联系起来;一些边远落后地区农业劳动者本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意识,对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森林、草地、滩涂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较低;在一些环保活动中,他们的行为也常常表现为被动、滞后甚至消极。

2.农业劳动者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市场效率”、“市场利益”对农业劳动者的生产行为的直接影响,造成各种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和滥用,大量农药残余物不仅破坏土壤质地、影响土壤自身恢复功能,造成肥力下降、土壤贫瘠,而且土壤农药化肥残余物经过雨化进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并经过农业灌溉造成农业土壤的二次污染。农民劳动者难以用生态的整体思维观念审视自然,森林破坏,土地沙漠化逐步侵蚀农田和草地,生物圈严重遭到破坏,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生态系统功能急剧退化,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这种看似自然系统平衡的失调,实际上的原因是农民生态道德意识淡薄,不尊重自然,不爱护自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3.农业劳动者缺乏对农产品安全意识。农产品即指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目前我国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分拣、去皮、粉碎、清洗、切割、冷冻、打蜡、分级包装等过程中,都存在一些改变其基本的自然性状和化学性质的产品,成为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的严重问题。比如为了实现农作物“快速增产增量”,造成各种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和滥用;为使家禽“快速生长”,对“鸡、鸭、鹅、牛”等使用催肥剂、相关激素水平以及饲料转化剂,包括一些农药所含有微量的重金属和硝酸盐,容易造成农作物、瓜果蔬菜重金属超标和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这类由市场经济条件产生的利益问题,会直接干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对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限制和挑战。

4.农业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一,现有法规对公民环境保护和惩罚条例不够具体;农村环保的法治宣传工作落后,具体工作主要靠县或者县级的相关部门落实,且落实成效不高,至于乡镇层面的环保机构更不健全,缺乏环保方面的专业执法人员,加上用于农村环境污染整治的资金投入不足,影响农村环保工作的良性运行。第二,农村干部政策性意识浓厚,法律性意识较淡薄,致使许多法律法规在农村实施过程中给以政策化,以政策的原则性、灵活性代替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造成农村市场经济法治建设障碍重重。比如一些农村干部为了本乡经济利益而置环保法不顾,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策略发展经济。第三,农民劳动者环保法治观念,既不了解环保法,也认识不清环保法的内在动因,从而出现为自己一时之利做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三、走绿色发展之路 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习近平指出:现在我国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明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重要原则、总体目标,提出改革任务和举措,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1.健全农村生态教育体系。第一,加强对农民绿色发展理念的教育,重视农民环保意识培养;强化农村中小学、农村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中“绿色发展理念”教育内容,全面提高农民劳动者的生态素养;加大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树立农村生态环境的危机意识,提升农业劳动者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认识和能力。第二,强化农业劳动者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确立崇尚生态文明、热爱环境的高尚情操,杜绝出现生态观念淡薄而致使的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不良生态现象,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觉性和责任意识。第三,地方政府要把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结合起来,通过具体的政策支撑和改革创新,在推进绿色发展、资源节约型发展、环境友好型发展中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

2.制定农业“生态红线”。第一,建立完善监管对环境保护相关的管理制度,健全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奖惩举报制度,让社会各个领域广泛的监督农村环境,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农村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第二,建立健全滥砍滥伐、不按规定捕鱼、滥用农药、污染直排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的整治制度。农民是农村实践的主体,必须要通过法律法规保证农民充分享有生态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第三,按照民主程序,由村民自行决定本村针对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以政府投资为主导,以财政用于农村公共设施投入为手段,引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只有农民真正的树立了绿色发展理念,就会有意识的坚守生态底线,才能从根源上自觉的去解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

3.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第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农业投入的市场管理;加强和落实对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政策。第二,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严惩影响农产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农业劳动者对农产品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网络信息平台。第三,强化地方政府法定职责,健全农产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制度,加大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力度,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

4.健全农村生态建设法律法规体系。第一,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源治理,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有机肥、植物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有效利用,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继续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第二,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增殖保护力度,健全水资源利用的规划和论证制度、国家水资源督察制度;全面实施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力度。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扩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退耕还湿试点范围;大力推进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加强营造林工程建设,发展林产业和特色经济林。第三,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问责监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第四,各地政府必须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关的地方性环境法律法规,必须要在农村建立起实际效用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村规民约。基层政府必须要加大对农村环境的监管力度,一些农民对农村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需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并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生态赔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总之,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务必政策到位、落实到位。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习近平在云南考察时表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这正是农业现代化发展与绿色发展协调共进的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孔德新.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绿色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3]刘思华,黄国勤.生态经济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生态经济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经济建设 2012?南昌论坛”[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4]林红梅.生态伦理学概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5]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7]周毅.环境问题与环境文化建设[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3(01).1-10.[8]吴羽.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2015(01).62-65.[9]杨新莹,李军松.绿色文化:基于我国的构建与繁荣[J].河南社会科学,2014(08).12-18.[10]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11]李红梅.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1.[1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5-10-30(01).[13]中共中央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一号文件)[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02-02(01).注释: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绿色发展”问题探讨 篇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这一论断明确强调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针对十七大报告对现代农业的重要论断, 为了发现和解决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曾深入实际调查了解了天津市宝坻区目前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在受调查的马家店镇、周良镇、林亭口镇和新开口镇等村镇中, 其现代农业的发展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且各具特色。如新开口镇的设施农业 (温室大棚) 发展迅速、经济效益好, 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 新开口镇已建成温室大棚1500余亩, 其经济作物主要以西红柿、黄瓜、甜瓜等为主, 这些经济作物在市场上销路良好, 为该镇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该镇发展规划, 预计到2011年发展到1.5万亩。另外, 在其他村镇的调查中也了解到, 以规模养殖 (鸡、猪、牛等) 为主要方式的现代农业发展也比较迅速, 成为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可以肯定, 现代农业对于农业发展、农村振兴、农民富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 在调查中, 我们同时也发现, 现代农业虽然适应了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但这一农业发展方式仍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风险, 如动植物养殖和栽培中的病虫害、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以及其他一些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风险对现代农业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而, 科学分析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有可能遇到的风险, 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规避这些风险, 对于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分析

从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来看, 目前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风险:

1. 市场风险。

市场经济的建立, 为农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有利条件。然而, 在市场化条件下, 市场带给农业和农民的并不总是福音, 它往往也会对农业发展和农民的实际利益构成严重挑战。因为在现代农业中, 决定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需求, 如果农产品有效需求不足, 则会对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的实际利益带来负面影响。宝坻区的农业发展就存在这个问题, 在宝坻区几个村镇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 前几年该区大棚种植面积还比较小, 这几年经过推广后种植面积大大增加, 面积的增加同时也就带来了农产品产量的增加, 产量的增加就进一步导致市场供应量增加, 这样往往就会导致市场供应大于市场需求, 农产品价格就会下降, 其结果是农民收益减少。以调查的这几个村镇大棚种植的甜瓜为例, 前几年每市斤批发价格为8元、9元, 近两年附近村镇都开始种植甜瓜, 导致甜瓜价格一路下滑, 现在每市斤只能卖到3元、4元钱了, 这就使得种植甜瓜的利润大大减少。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有的村镇从新疆引进了一个新的甜瓜品种, 然而这个新品种口味甜中带酸, 不适合天津地区群众的口味, 销路一直没有打开, 造成产品滞销, 这种情况对现代农业发展也是一个不小的风险。

2. 政策风险。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政策风险是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政策风险主要有以下一些情况:一是国家政策调整带来的风险, 如利率、税收政策以及农产品的收购政策发生变化给农户带来的风险。在宝坻区的调查中, 我们经常听到农民带着疑惑的心情问到土地承包期限政策会不会变, 这实际上反映了农民对政策风险的认识。虽然国家一再强调这一政策不会变, 但乡镇级地方政府因招商引资而侵占农民土地的报道时有发生, 这就使得不少农民担心政策会变。二是地方政府及其领导者的农业政策决策失误以及用行政命令干预农业生产而造成的风险。例如某些地方政府强制规定农民大面积种植烟叶等特定经济作物, 结果由于市场供大于求, 烟叶价格下降, 影响了农民收入。三是一些基层政府出于种种原因和目的, 时常会无偿或低价征用农民土地, 单方面中止土地承包关系, 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农民的实际利益。

3. 环境风险。

现代农业的环境风险包括自然环境风险和人为环境风险两个方面。自然环境风险主要是指自然灾害以及病虫害给现代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自然风险是农业中最为典型和具有普遍意义的风险。在现代农业中, 由于修建了一定的基础设施, 对于预防自然灾害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但对于动植物的病虫害还存在薄弱环节。虽然科技的发展使得大部分病虫害可以预防, 但动植物的病虫害的遗传变异速度很快, 突发性的病虫害使现代农业仍然面临着高风险。在调查中我们得知, 这几年接连发生的禽流感、猪蓝耳病等病虫灾害使不少农民受到重大损失。人为环境风险主要是指农业环境污染和农业生态破坏给农业生产与发展造成的损失。在广大农村地区, 过量或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 分散的家禽养殖以及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 特别是一些乡镇企业 (小造纸厂、小印染厂、小电镀厂) 的废水、废气、废渣的任意排放, 造成河流、湖泊污染严重。由于水污染和水资源的短缺, 很多地方的农民只能无奈地选择污水进行农田灌溉。长期的污水灌溉, 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而且会使农产品的品质变差, 这样就会导致农业收益下降。

4. 技术风险。

农业技术的运用在给现代农业带来收益和效率的同时, 也隐含着巨大的风险。因为新技术的高投入、高产量和高效益很容易受自然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从而导致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农业生产技术和工艺保密性差, 特别是种植业技术具有经验型特征, 比较容易模仿, 新技术一旦投入使用, 其他的模仿者便会很快跟进, 由此而引起的产品供给大幅度增加便会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使新技术的采用者难以获得预期的收益。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 目前宝坻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经济作物的种类也日趋单一化, 这就导致这些经济作物的价格不断下滑, 收益减少也就不可避免了。二是当前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 往往难以掌握农业技术要领而造成技术运用的失败。三是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不适应而导致的农业技术运用失败。

三、解决现代农业风险问题的对策探讨

1.各级政府要以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和支持力度化解现代农业风险

为了有效化解现代农业风险, 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当通过制定现代农业保护政策和措施, 加大政府对现代农业的转移支付和扶持力度。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先天性不足、市场体系不完善、农民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意识较差。而这些问题又往往是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带有全局性和普遍性的问题, 仅仅依靠农民自身是无法有效解决的。因此,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 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支农政策,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加强政府对农业的公共服务。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水利设施和乡级道路的维修和建设, 公共性的农业自然灾害防御与控制体系建设等。二是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财政支持力度。在现有的普及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应加大对农业科技、职业培训方面的支出, 以尽快地提高农民的素质, 增强他们的抗风险意识。三是各地政府应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各级政府可以利用的财政补贴或财政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 建立专项风险准备基金或风险保障基金, 以便救助和补偿遭遇市场风险的农民, 减少农民在遭受市场风险时受到的损失, 有效地转嫁、防范和减轻农民的市场风险。四是建立有效的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农产品收购保护价格制度, 保障农民能够承受的风险底线。另一方面要建立农产品的储备制度, 这样政府就可以在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格时增加农产品储备, 在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格时抛售这些储备来平衡市场供求, 进而稳定价格。

2.利用现代化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方式, 扩展现代农业经营者的信息获取渠道

让农民能够方便地获取有价值的农业信息, 是有效规避现代农业风险的重要措施。首先, 政府要出资建立专门的从事农业风险研究的机构, 通过认真研究经济发达国家现代农业风险的释放和规避经验,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农业风险规避体系。农业风险研究机构要展开对各种农业风险的研究, 并定期发布研究动态, 以指导现代农业经营者规避农业风险。其次, 要组建一个现代化、网络化、多功能的农业信息发布体系,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加强现代农业市场动态信息的采集、过滤、筛选及其处理, 及时发布市场预测、预警信息, 尽力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另外, 还要加强对自然风险的预报, 尽可能地减轻自然风险对现代农业所带来的损失。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保险, 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的补偿机制

为了降低现代农业风险, 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农业商业保险体系, 向广大农民、农产品经营者以及农业信贷机构提供各种形式的保险服务为他们提供转移风险的有效途径, 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保障。第一, 加快现代农业保险立法。目前, 许多发达国家在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保险制度发展过程中, 都非常注重运用法律规范现代农业保险, 政府也积极支持发展现代农业保险。我国目前在农业领域尚没有制定这样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体系。因此, 国家应加快现代农业保险的立法, 尽早出台《农业保险法》及配套的法律、法规, 用法律的形式明确政府在开展现代农业保险中所应发挥的职能和作用, 避免政府支持农业保险的随意性, 并借此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第二, 成立专业保险公司。现代农业保险公司主要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照一定的比例出资, 经营有关农业生产保障的政策性业务。第三, 应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政府支持力度。例如, 政府可以在现代农业保险业务单独核算的基础上免征农业保险收入的所得税, 并按照现代农业保险收入的一定比例补贴业务经费;另外, 还可以把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现代农业险种规定为强制保险, 并对参加强制保险的农民按一定比例进行保费补贴等。

4.加强科技投入, 以高科技规避现代农业风险

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产业化发展 篇3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农业产业化 农民

1 农业产业化地位和作用

1.1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综合运用科技等各种手段促进农业及与其相关的各种的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与工业的结合。而农业产业化就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部分,它综合运用各种要素,发展相关产业,形成一体化的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发展一条新途径。与此同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成熟,为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

1.2 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

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科学技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科技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把科技应用到农业中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以科技为基础的,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农业科技应用非常广泛。区域化的布局需要大型机械作业,需要先进农田水利灌溉系统;专业化生产需要成熟的流水线,需要先进的设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一体化经营需要先进的管理销售理念和先进的农业经营管理系统。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创新是助推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科技的发展,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1.3 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

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把农村经济发展起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而目前发展农村经济的最好办法就是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通过产业化经营把农户联合起来,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种植,避免了以往农户跟风式种植的局面,减少了农民的损失,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从而使农民的腰包逐渐鼓起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逐渐缩小城乡差距。

2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困境

2.1 集体企业少,带动能力弱

农业产业经营需要集体企业或者龙头企业的带动。我国目前的农村集体企业比较少,大部分存在于东部,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基本没有。虽然一些农村地区都有自己的集体企业或龙头企业,但是这些集体企业的规模比较小,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比较弱,还有一些集体企业发展的重点不是农产品加工及相关产业,而是发展一些房地产等与农业无关的方面,根本谈不上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而目前大部分集体企业在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科技实力不强,对农产品只是初步加工,农产品的附加值就相对较低,没有自己的一个品牌,只是赚一些初加工的费用,很难提高农民的收入。集体企业少,规模小,其带动能力就很弱。

2.2 农民素质偏低,科技推广难

农业产业化经营首先是要取得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支持,而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弱,他们脑子里传统的固有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农业就是传统农业的模式,不愿意接受农业产业化经营,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不高。其次,由于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低,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对一些先进的设备或机器很难掌握,对先进的科技也很难去理解,科技推广困难,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广。

2.3 农业产业化的配套机制不健全

首先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在农村产业化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要跟上,而目前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例如大部分地区都缺少一个统一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的运输缺少相应的交通工具,致使农产品生产出来后,很难运输和销售出去。此外农产品的加工、贮藏等基础设施都不完善,阻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其次,市场的信用和法律机制不健全。

3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3.1 壮大集体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

发展农业产业化,最主要的是发挥集体企业的带动作用。首先,要创新集体企业的办厂和发展模式,采取入股和合作办厂等方式让农户参与到其中,使农户与企业利益均沾,集体企业的员工要优先招纳本地农户,提高农户的积极性,便于集体企业的发展。其次,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农产品进行多层次的深加工,生产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农产品,这样可以做出自己的品牌,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最后,政府要对集体企业进行引导,除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外,要引导其找准市场需求点,做好市场定位,不能重复建设,跟风建设。通过集体企业的不断壮大,有了自己的农产品品牌,不断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2 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推进科技推广

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科技的作用,而科技的应用在于人。农民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科技的直接应用者,而目前大多数农民由于文化水平低不能熟练掌握先进和技术,因此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首先,在农闲时举办科技讲座和培训班,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其次,聘请专业人员,到田间对农户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问题,以提高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再次,组织农户到农业产业化发展比较好的地区进行学习,去学习先进的经验,开阔视野,以提高他们的素质。

3.3 完善农业产业化的配套机制

第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化的配套设施要健全,要加强交通的建设,便捷的交通可以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要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这样可以让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为宽广,减少了农产品的销售难的问题。此外在农产品加工贮藏等方面的配套设施也要健全,这样才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第二,要完善法律机制和信用机制。在法律方面,要完善法律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的不足,建立一个健全的农业产业化的法律机制。在信用机制方面,完善利益的分配机制,对企业进行引导,在不损害其利益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农户的利润收入,这样农民和企业达到利益均沾,更利于信用机制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理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辛逢春.我国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4).

[3] 王立成.我国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09(8).

[4] 任剑辉.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J].产业经济,2010(22).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绿色发展”问题探讨 篇4

强力推进五化进程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齐齐哈尔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产品生产基地,是绿色食品生产大市。198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3个较大城市之一,2002年8月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组委会评为“中国绿色食品之都”。全市幅员面积4.2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411万亩,属寒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所处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2011年粮食总产达到215.2亿斤,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四连增”。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725元,同比增长26.1%。

我市在发展现代农业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以推进“四个换位”为重点,大力实施基地建设集约化、农业设施标准化、生产全程科技化、市场营销品牌化、服务体系社会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力争到2015年粮食产能达到30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一、强力推进基地建设集约化

(一)扩大规模经营。我市人均占有土地多,适合规模经营。种植业积极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面积达到1320万亩,同比增长5%。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达到1250万亩。牧业向养殖能人集中,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牢固基础。

(二)建立有效载体。建立并推广联合经营、大户经营、家庭农场经营、股份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场县共建七种经营模式,重点推广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

(三)发展优势产业。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规划特色优势产业带,发展绿色、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规模经营效益。在全市集中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色”、“一县一业”优势产业带,着力建设好58万亩甜菜、950万亩专用玉米、230万亩水稻、523万亩专用大豆、125万亩马铃薯、70万亩杂粮等七个产业集中区。

二、强力推进农业设施标准化

(一)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本着兴利除害并重、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原则,围绕加强大江大河和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围绕加强重要水源工程、配套灌区及丘陵山区抗旱水源建设,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和农村水利体制改革,改善农村水环境,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加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加快推广大型喷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00万亩,其中大型喷灌灌溉面积100万亩。

(二)加快大型机械应用。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增加大型现代机械数量,扩大标准化作业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积极发展农机合作社,数量达到200个,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步伐。同时,搞好土地、林网、道路调整规划,规范修建耕作道,为大型机械作业创造条件。

(三)加快电力设施建设。目前我市农田灌溉大部分用柴油,生产成本过高,影响农民收入。我省是电力输出大省,电力资源十分丰富,积极向上争取,加快电力设施建设。

三、强力推进生产全程科技化

(一)新品种研发与应用。一是重视农业科研工作。扶持技术研发,建立科技力量集中、科技资源配置合理的农业科研机构。发挥大专院校在农业科研中的作用。二是加快产品品种创新。加速优质、高产、抗病、抗虫、抗灾新品种的研究与开发,培育优良新品种。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工程化开发,推动结构调整、品种优化和效益增加;促进科技型龙头企业与加工型、市场型龙头企业建立科技研发和检验检测机构,不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新技术推广与普及。一是丰富手段。按照“品种技术集成、农科教集成、专业技术集成”思路,分区域重点建设优质水稻、玉米等生产基地以及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带,在主干道沿线和观光旅游示范带,建设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园,集中展现农业生产水平和形象。二是改进方式。把科技推广应用贯穿于产业化发展的全过程,把新技术、新成果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个领域,建立畅通高效的农民需求反馈机制,向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三是建立体系。强化农技推广机构、龙头企业、农民协会和种植大户“四位一体”的推广网络建设,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

(三)新科技指导与实施。一方面,以增强农民科技素质为目标,全面实施农民培训工程。采取举办专题讲座、现场示范指导、电视台专题节目、发放技术资料、开通农技服务热线等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另一方面,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重点,全力推进农业科技入户。组成科技入户小分队分片包镇,进村入户,推进先进适用技术实施。

四、强力推进市场营销品牌化

(一)以加强市场建设为重点,打牢现代农业市场营销基础。一是加快编制市场建设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依托产业、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市场建设规划,防止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二是加强和规范市场建设。加强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改造升级传统批发市场,运用网上交易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市场档次和交易能力。三是增加市场建设资金投入。拓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个人、外商等资金投资市场建设。

(二)以搞活产品流通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市场营销网络。一是建设适应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的营销网络。完善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实行生产、采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规范农产品流通秩序。二是提高农业市场营销的组织化程度。根据区位条件、农产品资源和市场需求,选准、新引、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型企业,推动龙头企业规模化,形成“农户+龙头企业+营销组织”的联合体;建立农民自己的经济组织,培养农民经纪人,引导农业行业协会和农产品产销协会的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期货市场、拍卖市场和超级市场等现代市场。以发展订单农业为起点,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供直销、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市场,减少流通环节,增加农民收入。

(三)以实施品牌战略为核心,更新现代农业市场营销策略。一是策划品牌。创建知名品牌或驰名商标,增加品牌附加值。做大做强飞鹤牌奶粉、红光牌绵白糖、北大仓牌白酒等7枚驰名商标、39枚著名商标、85枚知名商标等知名品牌。二是培育品牌。培育一批特色明、规模大、质量好、信誉佳和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农产品,认证有机、绿色食品标志产品达到230个。三是创新品牌。立足品牌兴农、品牌兴市,发挥农产品特色优势,创新一批质优价实、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农产品品牌,以品牌占领和拓宽市场。

五、强力推进服务体系社会化

(一)完善组织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作用。在村级建立农业科技服务站,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二是大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不断完善合作社发展机制,突出抓好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机合作社和功能配套齐全的大型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三是加快农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财政、金融功能,建立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以及农产品运销、加工的专项基金。

(二)强化协调整合。一是公共服务的协调系统。加强政府对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系统的干预和协调,提高整体运作效率。二是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及涉农企业服务的协调系统。以市场机制为主要调节杠杆,规范和调控其市场行为。三是农业产业安全保障的协调系统。建立有效的应急防范工作体系,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和检疫网络,建设标准化示范区,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绿色发展”问题探讨 篇5

现代化新进程中__交通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确定交通组织决策目标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需要”原则,即目标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二是“可能”原则,即目标是有实现可能的。我们根据__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现代化新进程的交通需求,确立__交通“十一五”跨越式发展目标,计划完成公路

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60亿元,为“十五”期间总投资的3倍;到2010年总体实现“5555畅通”:即500公里高速公路纵横成网;5000公里等级公路贯连城乡;5000公里硬化公路村村通达;港口形成5000万吨吞吐能力。这一目标以总体上满足“十一五”__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的需求为前提,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拉开交通框架,搭好交通平台,奠定现代化的交通先导和保障基础。这从发展路径上讲,是抢抓机遇、加速前进的追赶战略;从工作态度上讲,是超越常规、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

今年以来,__以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取向的“十一五”交通建设规划已全面启动实施,实践不断丰富我们的认识,深化我们的思考,使我们进一步坚定而又冷静地对待这一跨越式发展路径的选择。

一、确立__交通跨越式发展路径,必须要对交通发展形势作出科学判断

事物发展的理想途径应该是均衡、协调,跨越式发展不是最优选择,而是实现均衡、协调遭遇困难下的次优选择。通常的情况:一是过去发展慢了,要加快速度追赶;二是现实需求强烈,不加快发展无法满足;三是可预期的将来期待更高,渐进式的发展不能适应。__交通谋求“十一五”跨越式发展,就是这三种情况并存背景下的路径选择。

第一,__交通基础设施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这种改善带来的缓解是初步的、暂时的。

__属沿海多山丘陵地区,区位条件不具优势,铁路未通,航空落后,公路承担着交通主体功能,交通不便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十五”期间,在全省实施“交通六大工程”的建设高潮中,__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20亿元,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快速推进,交通条件显著改善,交通瓶颈得到了初步缓解。但是,我市交通的基础仍然不够扎实,交通滞后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交通建设的力度和速度总体上还处于全省靠后水平。

在全省格局中,__陆地面积9411平方公里,人口560万,2005年GDP1252亿元,分别占9.2、12、9.4;但__公路通车里程412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8公里,分别只占8.5、6.9;__公路密度43.9km/100km2、高速公路密度1.36km/100km2、每万人口公路拥有量7.6km,也均低于全省47.6km/100km2、1.83km/100km2、10.5km/万人口的平均水平。__拥有浅海面积8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745公里,港口资源十分丰富,但大港口的建设、开发还刚刚开始破题,与宁波、舟山、温州三港的开发存在很大差距。十五”期间全省交通建设总投资完成1765亿元,__只占到6.8,也与__占全省经济、人口、面积的份额不成比例。改变区位条件,交通必须先行,“十一五”__交通,不仅仅是正常发展的问题,还有一个追赶发达地区、加快改善区位条件的问题。

第二,适应__“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要以跨越式发展避免出现新一轮瓶颈。

目前,__陆路主通道甬台温高速公路的交通量已接近饱和,104国道经过城区路段时常堵塞;椒江、路桥、玉环三个经济最发达的县(区)不通高速公路,区域干线公路负荷很重;__东部沿海产业带正在迅速崛起,但没有高等级公路贯通连接;椒江大桥作为主城区的唯一跨江通道目前就已饱和,将无法承受2008年台缙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时带来的巨大交通量。水路运输方面,这几年__的集装箱生成量每年提升幅度很大,但是我市90的集装箱通过陆路流向周边港口,给企业发展增加了成本和不便。

展望“十一五”,这是__从人均GDP3000美元增长到5000美元的新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将快速推进,必将产生巨大的客货运输需求;小汽车进入家庭正引起汽车拥有量的大飞跃,预计__到2010年汽车保有量将比现在又翻一番,达到44万辆;同时,__沿海产业带和先进制造业基地都将成型,必须要有强大的综合交通网络为依托。

因此,没有交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就会形成__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瓶颈。

第三,着眼现代化新进程,交通要以跨越式发展实现适度超前的保障要求。

根据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在工业化中后期,都有一个长达20-30年的交通大建设、大发展阶段,通过这一阶段的大投入、大建设,奠定现代化的交通保障体系,使交通基础设施从制约因素转化为驱动要素。此后,交通建设从快速发展的高峰期转入平稳发展和完善期。__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现代化新进程已率先开启,预计到2010年、2016年、2020年,__人均GDP将分别达到5000美元、10000美元、15000美元,这是从小康水平向现代化发达水平快速推进的新阶段,既具有工业化阶段的普遍特征,又具有__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特殊背景。据此测算交通保障要求,同时考虑交通设施建设周期,__交通将以“十一五”为

大建设的高峰期、大发展的关键期,不采取跨越式发展战略,就不足以形成现代化新进程的坚强交通保障。这个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实际上是需求挤压和前景倒逼的结果。

二、实施__交通跨越式发展规划,必须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并举

“十一五”__交通跨越式发展,从大交通格局来说,由三方面内容构成,一是甬台温铁路于2005年10月开工,计划2008年通车,将开辟__铁路运输大通道,这是从无到有的新跨越;二是公路建设实现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全面网络化,基本形成现代化公路交通体系,这是服务保障的新跨越;三是水路建设以大港口开发为重点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规模化的集装箱作业区和港口集疏运网络,这是资源开发的新跨越。从__交通部门职能工作角度,我们服务于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要致力于重点突破关系__发展大局的公路、港口关键项目,整体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跨越。

第一,全力攻坚沿海高速公路项目,基本实现市域高速公路纵横成网。

1、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是__“十一五”交通发展的主攻方向。高速公路是现代交通发展的典型标志,大规模建设高速公路,是世界各国在工业化转向成熟阶段后交通运输发展的共同规律。

__高速公路建设从1993年开始启动,现在正进入了大规模建设的新阶段,目前的格局是:已建成通车的有甬台温和上三高速公路,128公里;在建的有台缙、诸永高速公路,140公里;即将开工的有台缙高速公路东延段,30公里;筹建的有沿海高速公路,143公里;已列入规划、准备前期的有天仙、珠六高速公路,89公里。

我们“十一五”目标完成高速公路建设投资175亿元。计划为:2006年,台金高速公路东段(60公里)建成通车;东延段(30公里)开工建设。2007年,台缙高速公路西段(38公里)、诸永高速公路__段(42公里)建成通车。2008年,沿海高速公路(143公里)开工建设。2008年底至2009年上半年,台缙高速公路东延段(30公里)建成通车。2009-2010年,争取天仙高速公路(55公里)、珠六高速公路(34公里)立项并完成前期工作,能在“十一五”开工建设。

如以上计划得以实施,到2010年,__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298公里,在建里程为232公里,建成和在建的530公里高速公路网络基本成形,将从根本上改善我市交通状况和区位条件。

2、推动沿海高速公路兴建是__“十一五”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沿海高速公路贯穿宁波、__、温州三大沿海发达城市,贯通我市三门、临海、椒江、路桥、温岭、玉环六个县(市、区),对整合沿海深水港口资源,优化长三角区域经济环境,带动我市沿海、沿线地区发展的效应十分明显,将极大地推动我市的城市化进程和沿海产业带加速形成,实现产业集聚和布局优化;并在杭州湾宁波通道2008年建成通车的背景下,该线又为甬台温高速公路面临的巨大交通压力有效分流,衔接杭州湾大桥,开辟__“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新通道。这是关系__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头号交通项目,也是__市“十一五”期间的最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__和沿线宁波、温州市都热切期望沿海高速公路尽早立项建设,在省交通厅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今年1月份,省厅与省发改委主持组织并通过了“工可”预审,省交通设计院抓紧开展“工可”文本完善工作和17个专题报告的编制,到7月份已有9个专题报告通过了审查,6个基本完成编制,另外2个专题在抓紧编制。我市同步展开相关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建设用地预审,实施了线位走廊带初控,建立了沿线资料数据库。

8月2日,吕祖善省长、王永明副省长在__召开有甬台温三市主要领导参加的交通建设工作座谈会后,沿海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入调整优化设计方案新阶段。8月15日,设计方案的调整优化思路初步形成,省厅随即在__召开沿海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座谈会,进一步研讨和统一优化设计思路。经二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初步设计的调整优化方案已基本完成。如能顺利通过省政府领导和省交通厅等有关部门的审查,则希望沿海高速公路尽早列入“十一五”全省重大建设项目,力争2008年开工建设。

3、确保在建高速公路工程计划完成是推动__规划项目陆续上马的基础条件。在建的台缙、诸永高速公路开辟了贯通浙东浙西、连接浙南浙北、辐射内陆腹地的大通道,对__交通运输发展,尤其是对沿海港口和仙居县的开发,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作为项目实施地的交通主管部门,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全力以赴确保在建工程项目按计划推进,按期竣工,确保省定目标在__得到全面落实和完成。

一是确保台缙高速公路东段建成通车。台缙高速公路东段年底建成通车,是省厅和我市的既定目标,确保这一目标完成,是今年__交通工作的首要任务。省厅和我市主要领导多次赴台缙东段工地现场督查,召开协调会、座谈会、分析会,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市政府专门举行台缙高速公路东段保通车誓师大会,并与临海市、仙居县政府签订了保通车责任状。到9月底,台缙高速公路东段工程累计完成工程量18.30亿元,占总工程量的85.8。其中路基土建工程累计完成工程量15.66亿元,占实际总工程量的99.84;路面工程完成工程量17019万元,占实际总工程量的62.6;附属工程累计完成工程量9292万元,占实际总工程量的31.9。在余下的二个月里,我们将进一步抓进度、抓质量、抓安全,确保年底通车。

二是确保台缙高速公路东延段年底开工。台缙高速东延段是__主城区连接甬台温、台缙高速公路,通往浙北、浙西的高速主通道。虽然这项工程的前期工作几经磨合、反复,延搁了一些时间,但在省厅的重视下,已于9月21日通过了初步设计审查。省厅对我们的要求是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市委市政府要求必须年底前开工。目前我们正会同省交通设计院、省交通集团对设计方案作进一步优化,征地、拆迁等政策处理工作也已展开,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前期工作,确保年底开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在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建成通车。

三是确保台缙高速公路西段和诸永高速公路__段明年建成。台金高速公路西段工程到年底要基本完成路基工程、中小桥涵结构物、3千米以下大桥梁板安装、隧道贯通,确保总体形象进度达到65以上;诸永高速公路__段到年底基本完成路基工程、中小桥涵结构物,3千米以下大桥梁板安装基本完成,除括苍山隧道外其余隧道全部贯通,均要完成省厅年度计划目标,为2007年台金、诸永高速公路全线建成打好基础。

确保以上在建工程按计划推进,然后争取规划项目陆续列入全省建设计划,循序渐进,努力实现高速公路贯通成网的目标。

第二,抓紧启动75省道改造和椒江二桥建设,全面推进干线畅通工程建设。

国省道和区域干线公路是境内运输的主通道,__境内通104国道、12条省道,拥有一、二级干线公路里程1851公里,承担了十分重要的交通运输功能。目前__铁路未通,沿海高速公路尚未立项,这时强化干线公路以承担快速增长的交通压力,就显得非常迫切。“十一五”__将全面进行104国道和大部分省道的技术改造,到2010年,规划完成投资85亿元,市域内的104国道全线改造为一级公路或修建二级复线,12条省道改建里程365公里;全市县乡道以上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30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56公里/百平方公里;县际通一级公路或二级复线,中心镇至县城普遍通二级以上公路,绝大部分乡镇至县城有一条三级以上公路。

当前,__干线公路建设最为紧迫的是75省道改造和椒江二桥建设。

75省道是__市区连接椒北区块、临海东部和三门县域的主通道,椒江大桥是椒江南北两岸的唯一陆上通道,建成于2001年,长2587.30m,总宽19m,净宽18m,双向4车道。现在,随着沿线经济快速发展和交通量的迅速增长,75省道与椒江大桥已严重地滞后于发展的要求。

一是75省道线路迂回曲折,路面偏窄,繁忙路段只有来去二车道,各类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混行,对正常的交通通行已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随着江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75省道的布线和功能都已不能适应交通需求。

二是椒江大桥交通量目前已经饱和,逾20000辆/日,已超出了原“工可”报告预测的2010年交通量18525辆/日;且大桥功能为双向4车道混合交通,中间无隔离带,人车混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织,4车道实际只能发挥2车道的作用,交通拥堵、事故险情时有发生。尤其是台缙高速公路东延段将于2008年底至2009年上半年建成通车,届时,原来从__北面、西面,经由黄岩城区和82省道出入__主城区的车辆,将都会从台缙高速东延段至章安互通经椒江大桥出入__主城区,大桥将因无法承受急剧集聚的交通量而陷入严重拥堵甚至瘫痪。

因此,实施75省道改造和新建椒江二桥势在必行,如不抓紧改造道路和大桥的功能,就将成为制约__市区拓展空间和椒江南北统筹协调的关键瓶颈。我们已就75省道改造线位和椒江二桥桥址作了多方案比选和投资测算,并于10月26日向省交通厅领导作了专题汇报。根据省厅领导指示精神,现在我们对椒江二桥的功能定位、如何处理与老桥收费的关系、如何处理与沿海高速公路大桥桥址线路的关系以及资金筹措方案等问题,开展进一步调研论证,尽快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争取省厅列入2007年干线改造重点项目。考虑到该项目的建设时间需要3年左右,及早做好前期工作,推动开工建设,力争能在2009年通车,是当前__十分紧迫的一件大事。

第三,总体完成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任务,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连网建设和规范化养护管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重大战略,交通部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十一五”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03年全省统一部署实施乡村康庄工程以来,至今年底,__将完成建设投资27亿元,新建成通村等级公路3490公里,通村率达到96;通村硬化公路3910公里,硬化率达到89;新增农村受益人口220万,椒江、路桥、温岭、玉环、临海、三门六县(市、区)达到“双百”目标,全市提前总体完成乡村康庄工程建设目标。同时,完成766.5公里乡道砂石路面改造,实现全市乡道路面全部硬化。

在此基础上,启动实施农村公路“连网贯通工程”,2007年再建设通村及连网公路750公里,使区域支线相互贯通,镇与村、村与中心村、中心村与自然村道路合理衔接,道路成线成环。同时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对已达到乡村康庄工程“双百”目标的县(市、区)重点转向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实施,对欠发达地区乡村康庄工程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予以补助,使农村公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出行便捷、安全服务。

随着农村公路设施的改善,要及时加强农村公路的管养服务,探索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对符合技术标准条件的农村公路列入县乡公路养护管理,增加公路通车里程和公路密度,更好地发挥农村公路的整体效益;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促进农村货运发展,逐步提高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努力把乡村康庄工程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使农村公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四,以加速大麦屿港区开发为突破口,构建__港现代化港口体系。

立足__港口优势资源,__撤地设市以来的三届市委市政府都把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作为既定目标。面对港口开发滞后局面,今年我市进一步明确了以干促上加快__港口开发的工作方针,准备在重点推动大麦屿港开发的同时,积极推进一港六区整体开发,找准港口功能定位,建成一批、启动一批、前期准备一批并举,大力兴建大吨位码头泊位,提升港口档次。期望通过“十一五”努力,初步形成规模化的集装箱作业区,基本形成港口集疏运网络。

一是整合港口资源,打造一港六区开发格局。目前,《__港总体规划》已经批准实施,__港在海门、大麦屿、健跳传统三大港区基础上,增加临海、温岭、黄岩三港区,形成了一港六区的港口发展新格局。“十一五”期间,__港规划建设各种千吨级以上泊位87个,其中7万吨级3个、5万吨级1个、3万吨级3个、万吨级3个,全港泊位及航道等设施建设规划总投资80亿元;六大港区共新增货物通过能力3138万吨,到2010年,__港港口货物通过能力达到50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50万标箱。

二是大力推动大麦屿港区开发取得新突破。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大麦屿港区“三年三步走”的要求,今年完成2万吨级码头的整合利用;启动建设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2007年底前建成启用,达到集装箱年通过能力40万标箱;到2008年底前基本完成3个作业区2800亩围涂及水电配套等工作。争取大麦屿港列入浙南港口群的主体港,通过若干年努力成为“三港一中心”,即我国东南沿海中部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装箱运输支线港,矿石、原油、煤碳等大宗货物集散的中转港,对台湾往来的台贸港以及港口物流中心。

三是适时启动临海头门港区的开发建设。海门港往头门岛延伸,是一片开发远景很好的深水港区。连岛工程实施后,将有100多平方公里的后备土地资源可以利用。为发挥临海头门深水港区和后方土地结合的优势,我们规划建设椒江口北岸与头门岛之间的拦海大坝和临海头门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在“十一五”跨“十二五”期间,建成万吨级件杂货泊位1个,并完善水、电、通信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建设,实现港口和产业的互动发展。

四是依港兴业,以工促港,加快临港型工业发展。围绕滨海工业城建设和临港工业园区开发,大力发展临港型工业,把港口岸线后方陆域规划为临港型工业发展空间,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民资,加快临港型工业园区项目的引进,促进临港工业与港口的互动。

三、实现__交通跨越式发展目标,必须要对不确定因素具有充分认识和积极措施

跨越式发展是打破常规的进取状态,目标设定高,工作不留余地,许多不确定因素将阻滞甚至中断目标的实现,对此,我们要有认识、有准备、有对策。

第一,规划因素。

由交通工程的跨区域性和当前交通管理体制决定,省级交通规划对我们市、县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约束力。我们市、县交通建设,大的项目从“预可”到实施都由省里主持组织,一般项目也是省里补助、地方配套。所以,我们推进区域交通跨越式发展,争取省里的支持至关重要。一方面,对已列入省规划的项目,要把我们份内的工作做主动,争取早安排、早开工、早建成,以带动后续项目。如在建的台金、诸永高速公路要确保按计划推进,沿海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要全力推动。另一方面,对未列入省规划的重要项目,我们要在做深做细调研的基础上,拿出充分的依据向省里争取,尽量在省规划中途调整时能列入。如天仙、珠六高速公路,我们就要作这样的努力。总之,在规划问题上,我们如果局限于省规划的已有项目,自己无所作为,那就不叫跨越式发展。

第二,国家宏观调控因素。

上半年,全国GDP增长10.9(全省14.1、__1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8%,中央为防范经济过热,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调控的主要手段是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建设用地和信贷规模,坚持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适度微调,切实解决当前投资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过多、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交通项目虽然属于“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有保”一类,但在宏观从紧的大环境下,肯定也要有所收缩,尤其是推动新开工项目的难度要增大。省政府领导对沿海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的指示精神,就蕴涵着贯彻宏观调控政策的背景。

我们认为,这次宏观调控对当前交通发展大局影响不会很大,但对我们的工作要求肯定大大提高,至少对新开工项目的审查将更加严格,我们申报项目必须要把前期工作做细,理由充分,经得起审查。如沿海高速公路设计方案优化问题,必须贯彻省长指示,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兼顾投资方的承受能力,否则,项目就会扯皮,就会延误时机。天仙、珠六高速公路我市规划在“十一五”启动前期工作,省里对天仙高速公路安排在“十二五”,珠六高速公路尚未列入,我们要先把布线等前期调研工作做起来,在台金、诸永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和沿海高速公路开工之后,争取提上日程。

第三,资金因素。

交通建设根本上取决于资金。其来源:一是省交通厅、公路局等上级主管部门拨款或补助,随着国家、省财政和交通规费收入的大幅度增长,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如我市上半年规费征收势头良好,完成公路养路费4218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完成客货运附加费4977万元,同比增长18;完成港航规费5303.8万元,同比增长19.2,将壮大省里的统筹拨付能力。二是地方财政配套资金,随着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配套能力也不断增强。三是地方政府主导的银行融资、收费还贷工程,这类交通“四自”项目从90年代兴起,成为一段时期区域干线公路建设的主要筹资方式,现在出现了两种情况,部分效益较好的收费工程,继续支持着当地交通滚动建设,部分收费工程受交通发展等因素影响效益下降,出现亏损,政府开始实施赎回裁撤政策,“四自”工程呈不断缩减和退出趋势。四是业主投资的商业化经营工程。企业财团、上市公司和民间资本投向交通领域,大大加快了交通重大项目建设,现在高速公路、大吨位码头大多由业主投资,或被财团收购,正成为交通市场化的主导力量和交通设施投资的市场主体。五是社会捐资和农民投劳,主要支持小型公益性交通设施建设,对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在,交通建设总体上可按公益性和经营性划分出两类投资主体,即政府投资和市场业主投资。“十一五”政府对交通建设投资比例将比“十五”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但支撑较大的交通发展规模需要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业主对交通设施的投资取决于项目的经济效益,本质上是资本的逐利行为和市场博弈。

就像道路的建设速度总是落后于机动车的增长速度一样,交通的投资增长也总是满足不了交通建设的资金需求增长,尤其是政府投资,既受到政府财力的制约,也要受政府决策取向的影响,如投资建设的时机选择问题、建设标准与投资能力问题等等。因此,保障交通建设所需资金,除了广开渠道增加外源资金供给,更要树立正确的投资效益理念,建立交通投资的收益补偿和转移支付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和社会投资交通建设的内生动力问题。对此,我们的看法是:

1、确立政府投资主体地位。交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经济增长的孵化器,市场繁荣的助推器,区域协调的平衡器,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远远大于直接的投资利益,本质上是公共产品,政府财政是义不容辞的投资主体。

2、建立政府交通发展基金。交通设施建设是一种战略投资,其巨大的外部经济效应为其它基础设施所不可比拟,区域经济地理和发展空间随着交通的发展而拓伸,沿线和周边的土地等资源随着交通的发展而升值,但市场无法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对交通的外部效应作出补偿,这种“市场失灵”现象,正是需要政府主动介入的地方。政府可以作出这样安排:建立交通发展基金,基金由财政拨款和交通投资补偿费组成,前者保证工程前期工作开展和建设启动,后者是对交通发展产生的土地升值等收益按一定比例回馈于交通建设,实现交通投资良性循环、滚动开发。

3、探索业主投资补偿机制。对综合效益显著但政府投入不足、业主投资回报率又不高的重要交通项目,要本着“适度举债,适度超前,积极平衡”的原则,大胆开拓融资渠道;或者一项一策、特事特办,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或补偿措施吸引市场投资,以推动交通设施早投入、早建设、早出效益。

第四,土地资源因素。

交通设施建设要占用大量土地,消耗大量能源,当前,农民土地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宏观调控下国家对土地的控制也越来越紧,土地征迁的难度甚至比落实资金的难度更大,我们在建的台缙高速公路、76省道复线等工程,都受到征迁问题的阻挠,严重影响工程的建设进度。土地等要素的制约正成为交通发展的突出瓶颈,破解这一瓶颈,要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交通建设是促进土地开发的,国土资源的配置要满足交通发展的需要。交通道路建设在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的同时,激活了沿线土地,提升了存量,开发了荒僻土地,盘活了增量,带来更多的回报。如台缙、诸永高速公路开辟了我市西向通道,仙居更是四面辐射,沿线尤其是偏僻山区的国土资源一举激活;沿海高速公路将开辟我市南北第二通道,沿线滩涂资源开发前景不可估量;76省道复线、35省道、74省道改建和温岭石松一级公路等区域干线公路建设,都将大大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提高沿线土地开发效率;全市兴起的农村公路建设,有力推动了偏远山区开发,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这些,都是通过交通发展,促进了国土资源的均衡开发,加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可见,国土资源的价值实现离不开交通发展,交通使大量的闲置土地激活、变热,交通建设对于土地的占用,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必须的。

另一方面,土地是有限资源,交通的发展要合理利用土地。交通行业是资源占用型和能源消耗型的行业,同时也可以成为节约型行业。土地是战略资源,要认真处理好交通建设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把节约土地、保护耕地贯穿于交通建设的全过程。在项目立项和可行性研究阶段,要合理确定路线走向、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尽量减少占用耕地,避让基本农田,达到满足公路功能要求与减少建设用地的合理统一。在工程设计阶段,要优先选择能够最大限度节约土地、保护耕地的方案,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进行建设。在工程实施阶段,要尽可能利用荒坡、废弃地作为施工场地,对公路改线后废弃的旧路尽可能造地复垦或绿化,避免闲置浪费。

要开发就必然有消耗,要利用就必须有保护,这是发展与可持续之间的辩证关系。关键在于做到开发而不乱伐、消耗而不浪费、利用而不滥用、保护而不保守,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使交通“十一五”新跨越和可持续发展得到切实的土地资源支持。

第五,社会矛盾因素。

交通是造福于民的事业,但也会因利益的不均衡使部分群众受到损害,这在交通工程的征地和拆迁中得到集中反映。因工作不到位引发社会矛盾以至群体性事件,这是我们的过错;因社会矛盾而阻碍甚至破坏交通建设,那是事业的遗憾。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的转型期,社会矛盾不断集中和显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一旦处置不当,社会矛盾就会聚焦。我们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输市场资源配置,都与沿线群众、从业人员的利益密切相关,与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工作推进中能否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方法。

1、在工作的理念上,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如果以损害被征迁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来推进交通工程建设,以破坏公平公正原则为代价来推动运输市场配置,那不是交通发展的方向,也不是交通发展的目的。新形势下,交通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更多地考虑方便社会公众,保障公众安全,维护公众权益,保护资源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念,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

2、在工作的方法上,要坚持依靠群众,运用民主科学的手段把群众利益问题协调好、解决好。“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是我党的政治优势。__市区环线公交二轮运力改造,是我市交通系统走群众路线、妥善协调各方利益的成功实践。我们出台的改造方案,经过召开各种座谈会、听证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让利益各方充分磨合和表达,不断加以完善,报市长办公会议、市委书记办公会议审议批准实施。3月27日,49辆公交新车置换64辆旧车投入运营,开通以来,经营单位严格按承诺服务,市民反响良好。今明两年我市有100条县(市)际客运线路、664辆客运车辆将经营到期,年内到期有73条、494辆,我们将在市区环线公交改造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好过细的调查研究和思想工作,把市政府发布的《县(市)际线路第二轮运力配置实施意见》落实好。化解新形势下交通工作碰到的社会矛盾,必须要以服务的理念、踏实的作风赢得广大群众支持,做到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成为和谐社会的推进者。

第六,__交通体制因素。

__由撤地而建市,行政中心迁设椒江,至今仍然带有明显的行署体制烙印,事权、财权下放县(市、区),统筹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的能力不强,市本级处于很难有所作为的位置。我们__市交通局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性部门之一。资金运作方面,各市都有资产近十亿、几十亿的交通投资公司为依托,__交通投资公司虽成立于1993年,但实际上已倒闭,市本级财力薄弱,交通投资没有融资平台能力更弱,从项目报批到法人组建、政策处理等各个实施环节,毫无自主性可言,如台缙高速东延段、沿海高速公路__段均仰仗外来业主投资,中间发生纠葛和磨合,我们全部受制于人,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要面对着随时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

体制和历史原因造成的现实窘境,不能成为我们无所作为的藉口,而要成为鞭策我们直面艰难、勤勉有为的动力。因为,我们除了虚心、诚心、细心、恒心,已没有其他可以获取关心的资源;我们除了自勉、自励、自律、自强,已没有其他可以获得支持的自信。因此,我们要以更加诚恳的态度、务实的作风、严谨的服务,做好每一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打造我们的人格和人力资源优势,以此赢得各方面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促进交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

影响和促进交通跨越式发展的因素很多,无论是消除负面影响,还是推动积极因素,最终都落脚于我们是否朝着“十一五”交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作出了孜孜不倦的努力。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绿色发展”问题探讨 篇6

-------以川东地区为例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是发展农村的关建。随着经济的发展,四川新农村建设总体水平得到提高,但是问题也突出,新农村数量多、规模小、起点低,规划布局差,功能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是制约四川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川东经济不发达,工业不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还会是川东地区的主要产业。因此,依托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来推新农村建设进程将是当前川东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闽北中文文摘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raising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urbanization i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the overall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 Eastern Sichuan Province is improved.However,the problem of small townconstruction is prominent,such as,the big number of cities and towns,small—scale,lowstarting point,poor planning,incomplete function.The low degree ofurbanization is the important factors to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astern Sichuan.Because of the weak economic and the poor industry,agriculture will be still the main industry in Eastern Sichuan in along time.Therefore,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industry—oriented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relied on local a cultural resources andpromoting the urbanization in rural areas based o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will be the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urbanization in Eastern Sichuan Province。

Keywords: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the Urbanization in Rural Areas,Eastern Sichuan

Province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研究的背景

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在依然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区域,只有实现农业产业化,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当前中国要实现农村小康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这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加农民收入,减小城乡差距;二是要大力发展农业,依托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集约化、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三是走新农村建设。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应该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作用,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①

2.、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乡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进入加速发展的时期。对我们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两者的紧密结合、互动发展是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解决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因此,探讨两

者的发展进程和相关性,特别是对农业产业化推动新农村建设证更具现实意义。

二、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概念

1、农业产业化的涵义

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比较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②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涵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③

三、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作用

1、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新农村的贡献

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发展为新农村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农业产业化引起的农业剩余人口及其流动和非农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农业产业化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效益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

2新农村建设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

新农村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空间载体和依托。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四、川东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发展现状川东地区农业面临的困境

人多地少及土地过分细碎化。农业科技落后,农村市场化水平低,经济基础薄弱,农业投入不足。

2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基层干部队伍及农民素质不适应。一是思想道德素质差,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二是文化素质低,三是技能培训少,有85%以上的农民没有一技之长。

2.2资金筹措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金投入是关键。一是政策性支持有限。二是地方财政困难。三是农民自筹和社会筹资不足。四是信用贷款门槛高

2.3村容村貌改变难。一是受传统思想影响。二是不按规划建设,住宅修建自行其是。三是基础建设困难。

五 川东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1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农业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所以,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2.2 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培训新型农民 以现代科学技术。首先,在科技上,因为川东地土地以山区、丘陵居多决定了其不应大规模采用机械技术,而应重视生物化学技术的采用。其次,在物质装备上,要根据川东地区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地实验和推广先进适用的新型农业机械;最后,要根据川东地区特色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建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网络,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2.3 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差异化竞争力。

发展这样的特色经济,既能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还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 同时这些特色经济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吸纳更多劳动力,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

2.4 健全市场体系,发展农业合作组织

充分利用市场基础性配置资源的作用,把农业研究、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及加工等上下游产业环节有机统一,密切产业联系,扩展现代农业的产业链。

2.5 积极探索融资渠道,加大农业投入

一是建立现代农业建设专门基金; 二是发行农业债券,从广大社会公民那里筹集资金; 三是从土地出让金中划出一定比例专门用于现代农业建设;四是建立健全政策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推现代农业建设。

参考文献

[2] 冯旭芳.市场化转型中农民增收的影响效应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2): 78-83.[3] 孟秋菊.探析川东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7(3): 43.[4] 张红宇,赵革.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重要问题[J].农村经济,2007(1): 3.①、闰玉科,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探讨,《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2月

②(199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绿色发展”问题探讨 篇7

关键词:绿色经济,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模式

一、绿色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连续14年中央一号文件都特别关注“三农问题”,尤其是在2007年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的理念,2015年再次提出了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条件得到快速地发展,农产品的增长率和生产率也大大地得到了提高,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资源与能源过度浪费消耗,出现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经济、生态农业成为当代农业发展的主流。

绿色经济就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将资源、环境、技术、知识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互协调为主题,综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这一发展模式在其相关产业的应用中,必须需要新型的载体作为媒介,各地一批新兴的现代农业园区便成为了农村发展绿色经济的主要载体与核心平台。绿色农业产业园区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新形势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它是政府指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的新型经济运行体制,是农民以土地的使用权、劳动力、资金等方式入股或通过与企业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一种新兴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能行之有效地使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政府可以为园区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并进行宏观地指导和协调,同时对园内企业进行监督,保障农民利益;园内企业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和进行产业化经营;中介机构开展咨询、培训,引入新科技等。绿色农业园是农业科技和农村经济紧密结合的新切入点,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二、绿色经济视角下衡阳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湖南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长株潭一体化以及衡阳承接产业转移区的建设,衡阳市及其周边衡南县、衡阳县、蒸湘区等县区绿色现代农业园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地发展。衡阳市充分利用武广、湘桂高铁、在发挥大湘南中心城市优势,整合社会资源,突出发展特色等方面,重点建设多元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然而,衡阳市现代农业园区也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1、政策扶植力度不强

政府相关配套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大。如在现代农业园区企业的税收优惠、三农财政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政策仍不够完善。同时,在引导上、下游联动方面,没有形成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且在给予绿色产品的绿色通道方面也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

2、人才储备不足

绿色经济视角下现代农业园区运作的人才储备不足,高层次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不多,经营管理机制滞后。高校、科研机构在这方面研究的成果不多,对农业园区的经济模式、生态模式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园区的生态链和产业链比较短,也还没有形成相关得理论知识,这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者、农业产业工人、农民、政府公职人员、消费者等都缺乏对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系统学习。

3、没有形成区域特色

衡阳城区、城郊结合部的城中村以及周边衡南、衡阳县等农村地区,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制定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和目标,园区建设缺乏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和科学的总体布局,项目建设重复较多,布局的随意性太大,甚至项目因人而定,造成同质产品泛滥,市场差异化程度低,竞争力低下,造成了区域性的优势资源无法充分发挥优势。

4、服务体系不完善

相关软、硬件服务体系不完善,硬件建设不多,软环境建设较差,招商引资能力不足。与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密切的相关产业服务体系还尚未形成,行业间、部门间、企业间的沟通不畅,缺少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不长,难以带动周边农民致富。

三、衡阳市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经过多年实践,衡阳市在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方面,积极探索并尝试适合区域经济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农户主导型等模式。

1、政府主导型

政府在总体规划、发展方向、政策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支持,委托完全市场化的主体开展具体的农业产业化的工作。此模式的优点在于农业园区的发展方向与政府的发展目标相稳合,农业开发区可以摒弃眼前的利益,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例如,衡阳市各县区设立的农业开发区是由有关职能部门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市场主体,全面负责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等各项事务。

2、企业主导型

依托由民营资本参与投资建立的农业龙头企业,按照“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政府部门坚持“围绕产业扶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的思路,紧紧围绕优势主导产业,统筹安排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项目,一手抓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一手抓扶持产业化经营,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如祁东县黄花集团、香芋集团、金鹏草席集团等。此模式是比较适合于资源丰富、旅游观光农业等特色农业园区。

3、农户主导的合作生产模式

农民以土地使用权作为出资的主要方式,或者提供自己的劳动力。此模式农户负责园区的基础设施、土地使用费及经营管理,通过以自己的土地使用权出资,或者把其他周围农户的土地使用权租赁过来,实现规模经营,既保证了农村土地在农民自己手中的流转,又保证了生产效率。例如,衡阳县角山镇的水稻园区生产的水稻,该品牌以水稻农业合作社为依托,将20亩以上的大户和零散的农户相结合,以农业合作社为平台,打造“角山米”这一大米品牌,促进水稻的销售。

四、绿色经济视角下衡阳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策略

1、完善软环境与硬件设施,搭建现代农业的公共行政信息平台

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充分利用衡阳市及县市区的绿色经济发展的资源条件合理规划现代农业园区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乡一品,一县数品”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格局,避免项目重复、恶性竞争发生。

运用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给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吸引人才流入,对于区域内职业院校涉农专业给予重点扶持,完善人才吸收机制。政府、企业搭建现代农业的公共行政信息平台,让产业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实现全方位、零距离。

2、注重产品多样化,建立混合纵向一体化的联结机制

农业产业园区应根据区域自然资源条件、人力资源、区位优势吸引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农业企业或机构,实现企业规模和种类的多样化;同时建立混合纵向一体化的联结机制,以一家核心龙头企业为主体进行产业链设计,带动其上下游产业聚集和发展,不同利益主体通过独资、控股或参股的形式参与产业链各环节的投资经营,将某种环节以某一利益主体,而又不与其他利益主体在某一功能环节以合同契约进行联结。如衡阳市雨母山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动区域的整体产业链及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形成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3、加强市区与周边郊县的良性互动

从生态经济角度出发,在现代农业发展上进行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市区、城郊、县域地理环境不同的农业区域的比较优势,现代特色农产品在城市的商业规划、行政管理、企业发展、产业一体化中,系统地进行规划,重视市区和周边区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避免基础设施和农业项目的重复建设,以防出现同质产业园,同时避免恶性竞争导致本地区经济利益受损,应当发展本区域有特色、有潜力的农业产业,实现绿色经济和农业园区的双赢局面。

4、建立“公司 + 园区 + 农户”的组织形式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绿色发展”问题探讨 篇8

摘要:本文阐述了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意义以及土地流转的原则及方式。

关键词: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6-1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农民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这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 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发展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使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推进,这种家庭经营方式规模小、成本高、利润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的缺陷也一步步显示出来。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使农民收入提高的速度明显落后于城市居民,原有的城乡差距有进一步拉大之势。为提高收入,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力离开土地进入城市打工,在农村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儿童。个别农村甚至出现了土地无人耕种,以至于荒芜的现象。因此,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经营也成为必然趋势。

1.1 农村家庭经营规模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和先进技术的推广,也不利于农民战胜各种自然灾害

在市场经济中,单户农民信息量小,很难把握市场规律,经营风险越来越大。这表明原有的家庭经营方式,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及农民收入都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要化解这些矛盾,推动农业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就必须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步伐,走规模化的经营之路。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2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需要大批有技能的青壮年成为城市工人

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青壮年劳动力的人数和规模到2010年达到了顶峰后,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就是所谓“人口红利”下降的“刘易斯拐点”。今年春节后珠三角的用工荒也证实了这一点。没有大批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来到城市就不会有工业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业化的进程就是农业人口减少的过程。因此,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步伐,搞规模化经营,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也是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1.3 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也要求大量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市民

我国农村80后、90后的大批年轻人大都很早就来到城市,他们不熟悉农业生产,也不愿再回到农村务农,而是希望在城市留下来成为市民。未来几年将有大量的农民转化为市民。城镇化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结果。这一切都表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让大量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市民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要求。

2 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

我国有近14亿人口,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除少量品种可以通过进出口调剂外,绝大部分粮食必须靠我国自己生产。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能养活中国人。规模化经营使那些懂农业、会经营、有资金、懂市场的人真正充实到农业生产经营第一线。这不仅有利于采用农业机械化作业,采用新的耕种技术、化肥、种子等先进工艺改善农业的生产经营,也有利于提高经营者把握市场规律的能力,提高抗击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从而确保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规模化经营有利于推动品牌农业、绿色农业、高效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目前,人们对舌尖上的安全极为重视,渴望农产品安全。而原有的一家一户经营很难实现这种绿色生态有机农业的发展。人们也很难相信在千家万户狭小的经营模式下生产者经营者能做到绿色生态安全。一些农户种植粮食蔬菜把自家食用的和拿到市场出售的严格分开也说明了这一点。在农业规模经营后,企业经营者才有能力有可能加大绿色有机生态上的投入,推动大批优质品牌农产品出现。规模化经营为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诚信度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这将提高食品安全,改善国人的生活质量,为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3 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必须坚持自愿的原则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这就为我国当前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村经营方式的一次变革,也是我国农村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一次重新配置。这种资源配置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政府起辅助和引导作用。这场变革搞好了会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搞不好也会加深农村社会矛盾。因此,必须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必须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在确保农民对土地的经营权、收益权的前提下,让农民得到实惠,让农村和农业得到发展。

4 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基本方式

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有许多,近几年从多地的实际看,有下列几种:

4.1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民自愿将土地、资金入股成立生产合作社。合作社统一经营土地和收益权。这种方式比较简便易行,农民的民主权利更容易得到尊重。遵守契约精神,实现权利和责任义务的统一,是农业合作社的真谛所在。切不可将新型农业合作社搞成以前的生产队。

4.2 种植大户经营或成立家庭农场

这种方式主要是根据自愿原则,订立契约,把土地集中在少数种田能手和大户手中,或成立家庭农场。转让土地的农民可选择受雇于农场当农业工人,也可选择进城务工。

4.3 农业经营公司经营

农业公司和农民双方订立契约,农民定期获得收入。这种转让方式一般周期长,农民在转让土地经营权后可选择各种其他务工方式。这种农业经营公司就是农业企业,它的特点是通过契约取得土地经营权后,统一经营,不是过去的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方式。

由于土地经营需要投入,需培植地力,因此,经营权的转让一般周期相对较长,要5~10年,甚至更长,这样才能确保土地的长期规模经营。

需要指出的是,不论采取哪种土地流转方式,统一经营是它们共同的特点。由于农民信息量小,法律知识欠缺,各地政府要帮助农民订立合同,防止农民利益受损。

上一篇:2022高中毕业留言下一篇:高中音乐说课稿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