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益事业问卷调查(精选8篇)
(企业文化部分)
单位竞聘岗位姓名分数
1.中海油服的企业理念是:
行为准则是:
核心价值观是:
员工操守:
2.公司的四大战略是:、、、。
3.公司年上市,现任董事长是,现任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是。
4.钻井事业部“十二五”发展战略及总体思路是:。
5.2013年,公司对钻井事业部提出的新的战略定位是:。
6.钻井事业部2013年的奋斗目标是:实现收入。
7.2011年-2012年是钻井事业部国际化夯基阶段,2013年-2014年是钻井事业部国际化发展阶段的阶段。
8.2013年钻井事业部提出安全管理目标,其中包括不发生;OSHA可记
录事故率低于;不发生直接经济损失以上的责任事故。
9.“三基”工作是指:、、。
10.“三会一课”制度是党的基层支部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三会一课”是
指:、、、。
11.《中海油服员工违纪处理办法》中对员工违纪的处理种类有:、、、。
12.《中海油服员工违纪处理办法》规定,单位索取或者收受、变相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
谋取利益的,追究直接责任者和主要领导责任者的责任,价格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给予或处分。
13.2012年初,中国海油提出了“”战略目标,中海油服提出了“”
发展思路。
14.2013年公司工作会议上,公司CEO兼总裁李勇指出:以为抓手提
升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为中海油服建成,为中国海油实现“”贡献价值!
15.钻井事业部目前海外发展的主要区域包括:、、、、等。(答出5个以上即可)
关键词:公益广告,江苏省,调查分析
近年来, 江苏省公益广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但公益广告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普及率低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公益广告在实践层面的诸多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加以扭转, 所以公益广告内涵提升和普及推广是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亟待改进和创新的课题。我们以江苏省为调查范围, 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江苏工业学院, 5所高职院和1所本科院校 (1) 共526位在校大学生 (收回有效问卷) 为主要调查对象 (2) , 虽然本次调查没有直接覆盖全省13市, 但由于大学城6所院校皆为面向全省招生, 所以本次调查的数据仍然具有较强的参考性。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调查和文献对比的方法对江苏省公益广告的现状进行抽样调查。
一、关于公益广告的投放调查
1、公益广告投放形式调查
1987年10月中央电视台广告部开设的“广而告之”是我国第一个电视公益广告栏目。当时公益广告的题材、创意、表现手段等都较简单、粗糙。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公益广告在媒体和公共场所开始增多, 并且公益广告的投放形式呈多样化发展。调查显示, 有64.3%的人认为江苏省公益广告数量比以前增加, 21%的人认为没有变化, 只有14.7%的人认为江苏省公益广告的数量比以前有所减少。但在调查现在公益广告的数量适合度时, 有76.1%的人认为江苏省公益广告的现有数量太少, 应该增加, 只有23.9%的人认为数量恰当或数量较多。调查表明, 虽然江苏省公益广告的投放数量较以前增加但人们还是希望看到更多有质量的公益广告。
关于江苏省公益广告的投放形式, 在调查中问到你一般从哪种媒体接触到公益广告时, 有30.3%公益广告是从电视 (包括公交移到电视) 获取的, 28.0%的公益广告是在户外公共场所中看到, 17.6%公益广告从网络中接受, 17.1%的公益广告出现在报刊杂志上, 还有7%的公益广告在其他媒体上被接触, 比如手机、地铁、公交。调查显示, 人们看到公益广告较多的还是在电视中, 或者是电视的公益广告给人们的印象较为深刻, 但其他媒体和场所的公益广告普及率还是不高。表现为大量的商业广告挤占有限的媒体和公共场所资源, 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商业广告。在调查你更希望哪些形式的公益广告时, 只有12.5%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宣传海报和标语, 23.5%的人倾向于社会声望较高的明星, 60.8%的人认为剧情生活化且有创意的公益广告最有宣传效果, 还有3.2%的人选择了其他。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出, 人们更希望看到图文并茂的公益广告, 剧情化的公益广告更能给人们留下印象。这种现象也说明电视和网络在公益广告发布上更有优势。
2、公益广告内容的调查
公益广告对内容创意要求很高, 它不仅要求创作者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底蕴, 更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 才可能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作品。目前, 江苏省公益广告作品大多创意平平, 主要是没有摆脱说教的立场、教育人的口吻, 把公益广告图解化、口号化, 使得公益广告退回到一般宣传的层次上, 其沟通效果可想而知。公益广告由于没有商业广告的业绩导向, 容易使创作者忘却受众的需要, 只注意完成“信息发布”的使命。另外, 纵观江苏省目前的公益广告作品, 普遍存在表现元素单调、雷同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目前人们接触到的公益广告更多集中在计划生育 (占18.4%) , 交通安全 (占17.7%) , 爱国主义 (占12.5%) , 遵守法律 (占10.4%) 和义务献血 (占9.6%) 等内容上, 而这些传统的社会规范要求具有一定的道德说教性质, 加上较为陈旧的广告表现形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同时社会道德要求应该是多元的, 公益广告应该在各个领域, 从各种角度对人们的观念行为进行引导。在调查哪些主题的公益广告应该增加投放时, 受调查者把更多的选择投向在讲文明、树新风 (占20.0%) , 保护环境、提倡节约 (占18.3%) , 扬正气、促和谐 (占18.2%) , 提倡孝道 (占15.6%) 等方面。调查显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开始从只关注物质生活转变为既关注物质生活又重视精神生活, 而且这关注都是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问题紧密相关, 具有时代性。
二、关于公益广告受众的调查
1、受众对公益广告的接受程度
公益广告的创作要取得更好的效果, 最终需要受众对其接受和理解。 (所谓受众, 是指媒介信息接受者的总称。) 我们在进行公益广告的创作时, 必须根据大众的心理需求来进行。通过大众对信息的接受, 可以影响我们整个社会甚至到我们个人的发展前景。任何一个广告的传播都离不开受众的参与, 离开受众, 整个公益广告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所以, 对于受众的心理分析, 也成为公益广告传播的关键问题, 成为广告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江苏省现有公益广告的受众接受程度, 我们也做了相应的抽样调查。在调查你是否留意过公益广告时, 有72.9%的被调查者选择偶尔留意, 16.1%的人选择经常留意公益广告, 只有11.0%的被调查者在生活中几乎没有留意过公益广告。在提问“如果在你喜欢的电视剧中插播一段公益广告, 你会”的回答中, 52.4%的受调查者会仔细看看其中的内容, 有35.7%的人选择不换台, 继续看看, 只有11.9%的受调查者选择换台, 观看其他非广告节目。第三个调查是“在媒体或公共场所, 你比较能接受什么广告”, 我们得到的调查数据和我们的预期相同, 82.6%的受调查者希望看到公益广告, 剩下的17.4%的受调查者选择随便, 没有人选择希望在媒体或公共场所看到商业广告。 (3) 最后“你认为做公益广告是否必要”的调查, 有74.2%的受调查者认为很有必要, 13.8%的受调查者认为没有必要, 还有12%选择了“无所谓”。以上的四项调查显示, 相对于商业广告, 人们还有比较乐于接受公益广告。即使没有主动地获取公益广告, 但对于有创意的公益广告人们没有排斥情绪。甚至我们也可以从以上的调查中间接地得出, 人们对江苏省公益广告的现状有很大的期待。
2、公益广告对受众的影响力
公益广告的创作目的就是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 在欣赏中接受其中的信息, 潜移默化的影响受众, 使其在日后的生活中逐渐转化为行动。创作优秀的公益广告离不开对受众的心理分析, 了解他们的接受心态及他们的欣赏心态, 如何才能给受众带来深刻的影响使其产生行动。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公益广告创作时所要研究的问题。
江苏省现有的公益广告对受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对
此我们也做了相关调查。在调查哪些因素对你实际的文明行为产生最大影响时, 家庭、学校教育, 社会道德环境, 公益广告等社会宣传, 法律规范四项因素各占得比重为35.5%、32.9%、18.2%和13.4%。调查数据说明, 不论事实上法律规范对人们文明行为的作用是否小于公益广告, 在人们意愿上更倾向于柔性的引导而非刚性的规范。对于“你认为公益广告对你的观念或行为是否有影响”的调查, 66.7%的受调查者认为有一定影响, 24.9%的人认为很有影响, 只有8.4%的受调查者认为公益广告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任何影响。在调查看了公益广告后, 你的行为发生改变的程度时, 有23.1%的受调查者认为本来就做得比较好, 现在更是如此, 32.0%的人认为以前不是很自觉, 现在会有意识地改变, 有28.5%的受调查者选择“意识到了, 但行动上还未有明显改变”, 剩下的16.4%选择“没有任何改观”。从以上的调查可以看出, 公益广告对人们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即使现在的影响只是停留在思想意识上, 但随着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的积累, 一定会对受众的行为和行动有积极的影响。
三、关于促进公益广告发展调查
针对目前江苏省公益广告存在的问题, 笔者也做了如何对其改进的调查。在调查中给出了“依靠经济的发展、加大政府推动、引导企业投入、设立专门的机构以及完备相关立法”五个选项。根据调查数据我们给出三种促进公益广告发展的措施:
1、商业广告公益化
在调查如何促进我省公益广告发展时, 有26.6%的受调查者“选择引导企业投入”。这表明人们认为传统的由政府推动公益广告发展模式已经受到质疑。而企业又是靠盈利来生存的, 单纯地依靠企业对公益广告的投入不会具有可持续性, 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商业广告公益化。这样既能达到企业及其商品的营销目的, 同时又能对公众进行道德感染。商业广告公益化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 典型的个案有芬必得《光爱学校篇》 (4) 。该广告讲述了石青华老师收养了103个流浪儿童, 并为他们的出路而自建自办了光爱学校, 在生活中他既当爹又当妈还要当老师的感人事迹。由于长期的辛苦操劳, 石老师的腰疼痛使他的生活更艰难, 正是芬必得为石老师解除了腰痛的痛苦, 从而使孩子们的生活中重新充满了阳光。芬必得的这则广告自在各地电视台播出后, 随之而来的是报纸、杂志、电视台以及网络对石老师及他的“孩子们”的报道, 还有来自各地的源源不断的捐款。同时, 广告主中美史克也因此从中受益匪浅。
2、公益广告制度化
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 人们对公益广告的制度化有较大期待。20.5%的受调查者认为江苏省的公益广告缺乏相关的机制保障。调查显示, 江苏省应该成立公益广告管理的相关机构, 作为公益广告的传播主体, 管理和运行广告公益广告的发布。机构可以利用公益广告对部分具有公益意识的单位广为宣传, 使这些单位成为一种资质和实力的体现, 成为良好的社会形象的象征, 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单位积极参与和支持公益广告机构的活动。与此同时, 在公益广告机构下建立公益广告基金, 吸纳公益事业经费, 在此基础上整合全社会的资源, 管理公益广告的整个流程, 控制公益广告的质量, 并对公益广告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 确保公益广告产生最好的社会效果。
3、公益广告社会化
总体水平值得乐观
公益类科研院所主要是指非工业部门(不含中国科学院)的公共安全、减灾防灾、环保、地质、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医疗卫生、计量、地震、测绘等领域的科研院所,是我国社会公益研究活动的主要微观执行主体。在调查的152个中央级公益类科研院所中,整体机构研究水平达到国际水平的比例为9%,国内领先的70%,国内先进的占16%,国内一般的4%。不同领域的机构研究水平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调查的256个科研人员共涉及481个研究方向,研究水平处于国际水平的占26%,国内领先的54%,国内先进的19%,国内一般的1%。
以上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中央级公益研究院所的总体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这些机构的研究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公益研究的最高水平,有的公益研究领域达到国际水平的比例较高,如农业领域,达到国际水平的比例为20%。
院所改革初见成效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要求,公益科研院所体制改革于1999年开始展开,2001年11月,国土资源部等4个部门所属98个公益类科研机构率先启动改革;2002年10月,第二批农业部等9个部门所属107个科研机构确定了改革方案并开始实施;2003年底,第三批卫生部等5个部门所属43个科研机构的改革方案正式批复。通过4年的努力,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以第一批改革的公益科研院所为例,据不完全统计,4个部门29个非营利机构共撤并了64个学科方向,新设了一批新兴学科;在人员结构调整上,按照高效、精干原则大幅度压缩职能部门和人员,各单位的行政管理人员编制一般控制在总编制的10%以内,一些不适宜科研工作的人员通过后勤社会化、发展产业和提前退养等渠道进行了分流安置;科研人才层次有所提高,目前29个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占71.8%;2002年新引进硕士以上人员158人,而同期流出人员为62人。机构科研能力显著增强,通过竞争承担科研项目的数量大幅度增加,2002年4部门的29个非营利机构共承担国家项目375项,经费总额达3.4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76%。
科研院所自身对机构改革对其产生的作用评价结果也表明,在增强机构的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吸引人才稳定队伍、增强机构活力提高效率3方面,都产生了比较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增强机构活力,提高效率方面,认为“作用较大”和“作用大”的院所比例占70%以上。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在我国的公益性研究机构中依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着机构的发展,只有正视这些问,并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才能促进其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公益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投入渠道略显单一,不能满足现实条件下社会对公益研究发展的需求。同时,经费投向结构还欠合理,制约了某些公益研究领域的发展,影响了公益研究经费的利用效果。
目前,国家每年都通过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计划,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公益研究领域投入一定量资金,用于提高国家的社会公益研究水平,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持。2000年国家还设立了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资源环境、防灾减灾、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农业和社会发展等重点公益研究领域。
然而,目前我国公益研究经费依然不足,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社会公益性研究的需求。83%的专家认为我国公益研究经费的总量“不足”,17%的专家认为非常短缺。科研人员中有50.6%认为“不足”,43.2%认为“基本充足”,5%认为非常短缺,只有1.2%认为是“较充足”。
我国公益研究经费的主要渠道是国家科技部,152个研究机构中有115个机构(占75%)的经费第一来源是国家科技部,其次是主管部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还有5个机构第一经费来源是企业赞助或与企业合作。在其全部经费来源渠道中,有40个机构有国际合作的资金来源渠道。这说明,政府依然是社会公益研究最主要的资助者。
对我国公益研究投向结构的合理性问题,公益类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专家、主管部门共465个评价者认为是“合理”的占4%,认为“不大合理”和“不合理”的占20%,其余76%认为“基本合理”、“比较合理”。
因收入偏低、不易申请到课题等原因,使得我国公益研究队伍稳定性不高,存在潜在的人才流失隐患,影响着公益研究的顺利开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益研究队伍的学历结构还偏低,不能完全适应公益研究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对152所科研院所的公益科研人员年龄结构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公益研究人才队伍主要是以30~50岁之间的中青年为主,50岁以下的占到了83%,年龄结构总体来说比较合理。
从学历结构看,大本及其以上的学历占总人数的3/4左右。与国外同领域相比,部分领域的学历偏低。例如,我国农业科研领域,总体来看,博士占1.77%,硕士占5.75%,大部分人为大学本科,占40.75%。而一般来讲,在美国的科研机构中,博士学位人员所占比例为25%~30%左右。相对来说,我国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的博士生、硕士生比较少。
在256名公益科研人员中,42%的科研人员认为目前公益科研人才不稳定,50%认为基本稳定,只有6%的人认为是稳定的。从不同的公益研究领域来看,公共安全、公共卫生与健康保障领域人才稳定性较差,认为人才不稳定的比例分别占到57.14%和66.67%,这表明在这些领域存在潜在的人才流失危机。在部分领域已经出现了科研人员从公益研究领域转向了非公益研究领域,一些年轻的科研人员也转行去了待遇较高的领域。
对人才不稳定的原因,公益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中有近一半的科研人员和机构认为人才不稳定的原因是“收入低”。此外,“不易申请到课题”也是造成目前公益科技人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目前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的形势下,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对提高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152所公益科研院所中,近4年来,国外来国内交流人数累计8075人次,平均13.3人/年/单位,国内出国交流人数累计4061人次,平均6.68人/年/单位。从公益院所分领域人才交流来看,各领域之间差别比较大,资源环境领域人才交流相对比较多,而防灾减灾、公共卫生和健康保障领域人员交流相对较少。
管理体制不完善、运行体制不通畅,部门分割情况比较严重,缺乏有效的组织、分工、协作机制,不适应公益研究发展的要求;公益专项管理的某些环节实施需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改进。
2000年,国家社会公益专项设立以后,科技部制定了《中央级科研院所科技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监督、约束专项经费的使用;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加强对专项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专家咨询作用,形成项目申报、评审、实施、经费预算管理各环节有机组成、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
针对4年多来公益专项管理中各环节的合理性问题,科研院所认为绝大部分管理环节的合理性在“基本合理”及其以上的比例占到了93%以上,各管理环节基本上是比较合理的。
自2000年设立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以来,截至2002年底,国家财政共投入公益专项资金4.37亿元,支持项目507项,其中重点项目110项,涉及部门20余个,承担单位200多家。承担专项课题的科研人员对专项执行效果满意度较高,22.1%的人员认为执行效果“很好”,69.4%的人为执行效果“较好”,8.5%的认为“一般”。
通过承担公益专项课题,对科研单位也产生了比较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提高公益研究水平上,62.8%的院所认为通过承担公益专项课题对其单位“作用大”。调查结果显示,在增强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单位实力和声誉方面,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政府投资形成的公益研究成果往往被控制在科研机构和专家手中,绝大部分没有实现共享,一些科研项目直接用于获取数据的支出高达项目总经费的50%。
对目前我国公益科研成果共享实现情况,公益科研人员、科研院所、公益研究主管部门的意见显示,15%认为全部实现了共享,59%认为大部分成果实现了共享,认为少部分成果共享和基本没有共享的比例为26%。就已实现了的成果共享部分,34.6%认为其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共享,57.2%认为在行业内实现了共享,还有8.2%认为在地区范围内实现了共享。
从上面数据看,公益科研成果的共享实现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但实际情况却与此有较大的差距。之所以出现这种调查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情况,究其原因应是共享实现中的执行不够,再往深层次原因考虑,就归因于受传统管理体制影响的共享机制问题。大家都认为应该共享,但没有专门的机构管理并切实执行。
建议对策
一、加大政府公益科研经费投入,积极拓展多渠道的公益科研经费来源,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其他渠道作为有效补充的多元化资金来源体系;与社会公益类研究机构的分类改革相结合,对于确需国家支持的社会公益类研究机构,要在调整结构、转变机制、分流人才的基础上加大支持力度,努力建设一批国家级的社会公益研究基地;明确优先发展领域,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等多方意见,突出重点,力争有限的经费投入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效果。
二、大力实施“人才战略”,进一步完善公益研究人才制度,切实提高人才待遇,稳定人才队伍;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加快社会公益研究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三、抓住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契机,切实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原则,建立现代社会公益院所制度;改革完善公益科研管理体制,对立项、评审、实施、评价、成果共享等各流程环节实行系统跟踪管理;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公益科技评价体系;健全公益科研管理的法规、制度体系,保证管理机制运行通畅。
四、加强公益科研成果共享的执行力度,真正把共享落到实处。加强成果的汇总、登记、公布等工作;搭建成果共享的网络平台,同时完善制度平台,制定相应的成果共享的制度、办法,诸如成果通报、共享管理办法等,明确公益科研成果共享的权利和责任。
同学您好!我们现在正进行一个关于“大学生公益活动“的调查,我们诚恳地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与合作!本次调查采取无记名方式,不会泄露您的个人信息希望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为我们提供您的真实情况和想法。谢谢您的配合!
1、您的的性别()
A、男
B、女
2、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您对大学生公益活动的态度是()
A、支持
B、不支持
C、无所谓
4、您认为大学生对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吗()
A、有重大作用 B、有一定作用
C、没作用
D、不清楚
5、您是否参加过公益活动()
A、没有
B、一两次
C、3到5次
D、5次以上
6、您没有参加公益活动的原因()(可多选)
A、学业压力大
B、没有收入
C、没有合适的时机
D、不感兴趣 E、宣传不到位
F、家人朋友反对
G、认为组织机构不可信
7、您为什么参加公益活动活动?()(可多选)
A、做善事积德
B、为了加素质拓展分
C、跟随大众 D、大学里要求参加一定数量的志愿者活动
E、帮助有需要的人
F、锻炼自己,增加社会经验
G、其他
8、您身边的人对您参加公益活动的看法如何?()
A、很支持,认为使我获益匪浅
B、支持,但希望不要影响我的学业 C、不支持
D、他们对此不知情
9、您一般参加什么类型的公益活动()(可多选)
A、爱心捐助类
B、各类大型赛会志愿者
C、慰问福利院等 D、治安维护文明监督
E、支教类
F、无偿献血
G、其他
10、您一般利用什么时间参加公益活动()(可多选)
A、双休日
B、工余或课余时间
C、节假日
D、只要需要,任何时间都可以
11、您参加公益活动遇到的阻碍因素有哪些()(可多选)
A、没有
B、时间因素与个人生活或工作学习相冲突
C、经济因素,参加愿服务还要花钱
D、家庭因素,家人不支持 E、朋友因素,朋友们不理解
F、社会因素,多数人对志愿者有偏见I、其他
12、请问以下哪些人物曾激励过您参与公益活动()
A、国家领导人B、名人、演员
C、家庭成员或者朋友、同学 D、老师E、一个精神领袖 F、一个国际亲善大使
G、自觉参加 13.您认为目前限制大学生公益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是()(可多选)
A、活动较单一,无法形成较大社会影响力 B、经费不足,活动难以开展 C、学生对公益认识不够
D、学校宣传倡导的不够
14、您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公益活动的信息()(可多选)
A、志愿服务机构
B、学校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团体 C、自发的志愿者体 D、网络E、朋友、同学及其他志愿者
F、报纸、电台、电视等媒体
15、您认为目前我校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风气如何()
A、很好B、比较好 C、一般D、不太好 E、很差
16、您怎样看待公益活动()
A、纯粹是做宣传、搞形式 B、是提倡社会公益的好办法 C、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奉献社会的好平台 D、倡导了互相帮助的精神
E、是援助社会弱势群体的良好机制
G、没有太关注社会外界的看法
17、您是否曾想过毕业之后去公益组织参加工作()
A、非常愿意去
B、一般,到时再看情况了C、不想去D、不知道
18、公益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公益机构,您对校园的公益社团组织了解吗()
扶贫中国行全民公益心愿调查问卷
一、您的基本信息
1、职业:
(1)学生(2)教师(3)医务人员(4)农民
(5)个体老板(6)企业员工
(7)企业领导
(8)公务员(9)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
(10)军人(11)其他(请填写)
2、年龄:
(1)20岁以下(2)20-29岁(3)30-39岁(4)40-49岁(5)50-60岁
3、性别:(1)男(2)女
二、您的扶贫公益心愿?
(一)援助型(A卷)A1、教育类(1-4小题)
1、援建教育基础设施
(1)中心小学[ ];(2)中小学食宿援建[ ];(3)中小学体育场馆及设施援 建[ ];(4)中小学电脑(图书)室[ ];(5)其它(请说明):
2、自强奖/助学金
(1)中小学生自强奖学金[ ];(2)中小学生家庭困难安心学习补助金[ ];(3)贫困家庭学生技校(中专)奖/助学金[ ];(4)贫困大学生奖/助学金[ ];(5)其他(请说明):
3、公益办学
(1)创办公益性中小学[ ];(2)创办公益性职业技术学校[ ];(3)贫困地区医务人员培训学校[ ];(4)其它
备注:公益办学为创办公益性的各类学校, 为某些特定人群免费提供学习机会。
4、贫困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资助
(1)中小学教师资助[ ];(2)民办教师专项资助[ ];(3)中小学教师培训和交流[ ];(4)其它
2/9
扶贫中国行全民公益心愿调查问卷(个人卷)
A2、医疗卫生类(1-8小题)
1、大病急救基金
(1)农村贫困家庭大病急救[ ];(2)城市贫困或低收入家庭大病急救[ ];(3)贫困中小学生大病急救[ ];(4)贫困大学生大病急救[ ];(5)其它
2、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援建
(1)乡村卫生院(卫生室)[ ];(2)贫困区县医院特殊卫生设施援建[ ];(3)援建乡镇妇幼保育院[ ];(4)其它
3、贫困地区医务人员专项资助
(1)经济补助[ ];(2)培训交流[ ];(3)其它
4、贫困家庭常规性医疗卫生援助
(1)贫困母婴救助[ ];(2)唇颚裂[ ];(3)肝炎防治[ ];(4)白内障[ ];(5)地方病[ ];(6)其它
5、贫困家庭残疾人救助
(1)聋哑人救助[ ];(2)智障人救助[ ];(3)肢体残疾人救助[ ];(4)其它
6、贫困家庭艾滋病人救助
(1)艾滋病孤儿救助[ ];(2)艾滋病患者救治[ ];(3)艾滋病患者就业与创业[ ];(4)艾滋病患者特殊生活社区援建[ ];(5)其它
7、创办扶贫公益医院
(1)贫困区(县、乡村)公益医院[ ];(2)城市贫困或低收入家庭公益医院[ ];(3)其它
备注:公益医院即为贫困人群创办的免费提供看病、治疗服务的医院。
8、贫困家庭医疗补助和医疗保险
(1)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补助和医疗保险[ ];(2)城市贫困或低收入家庭医疗补助和医疗保险[ ];(3)其它
3/9
扶贫中国行全民公益心愿调查问卷(个人卷)
A3、贫困社区发展类
1、人畜饮水工程[ ];
2、援建乡村公路[ ];
3、传统文化保护[ ];
4、乡村溪桥援建[ ];
5、居住环境改善[ ];
6、援建农村沼气池[ ];
7、农村信息化[ ];
8、农村文化生活[ ];
9、其它 A4、灾害救助类
1、人道主义救援[ ];
2、援建临时住所[ ]; 3援建过渡性学校[ ];
4、援建临时性医院[ ];
5、住房重建[ ];
6、医院重建[ ];
7、学校重建[ ];
8、社区重建[ ];
9、心理重建[ ];
10、灾区中小学生经济资助[ ];
11、灾区困难家庭经济资助[ ];
12、生产恢复[ ];
13、其它 A5、贫困/低收入家庭创收
1、小额贷款[ ];
2、参加中长期专业技能培训[ ];
3、其它 A6、孤儿救助
1、援建孤儿院 [ ];
2、孤儿经济补助[ ];
3、孤儿特殊教育[ ];
4、其它
备注:孤儿特殊教育是指除了对孤儿的普通教育之外,对他们进行心里辅导,对各种心里上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A7、就业与创业
1、贫困人群失业保险[ ];
2、农民工就业与创业[ ];
3、城市贫困低收入人群就业与创业[ ];
4、贫困大学生就业与创业[ ];
5、创办特殊的就业与创业基地[ ];
6、其它 A8、贫困老人救助
1、养老保险[ ];
2、创办公益性敬老院[ ];
3、贫困老人临终关怀[ ];
4、其它 A9、贫困/低收入家庭住房改善
1、住房公积金补助[ ];
2、住房建设补助[ ];
3、廉租房建设[ ];
4、公益福利房[ ];
5、过渡安置房[ ];
6、其它 A10、流浪救助
1、建过渡之家[ ];
2、再建家业[ ];
3、其它
备注:过渡之家指为无家可归的人提供一个暂时的栖身之所,在这里面对他们进行心里和职业教育,使他们具备面对社会、重新建家立业的素质和技能。
4/9
扶贫中国行全民公益心愿调查问卷(个人卷)
(二)倡导型(B卷)B1、中小NGO能力建设
1、顾问咨询[ ];
2、提供中长期教育培训机会[ ];
3、项目援助并指导项目实施和管理[ ];
4、利用现代化的公益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筹款[ ];
5、推动中小NGO走向公益专业化、电子化、现代化;
6、其它
备注:(1)中小NGO即中小型非政府组织,由于受条件限制,中小NGO在筹资、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中小NGO是公益项目的执行者,他们直接面对受益人,有计划地帮助他们提升能力,将提高公益项目的执行效果,让更多人受益;(2)中小NGO能力建设是指通过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帮助他们提高项目设计、实施和监测等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提高筹资、内部管理等能力,让他们能更好地为贫困的受益人提供服务。
B2、公益宣传 1.公益宣传内容
(1)公益广告(电视、杂志、报纸、户外、新媒体)[ ];(2)公益海报[ ];(3)图书出版[ ];(4)影视作品出版[ ];(5)其他(举例说明)
2.公益宣传媒体平台
(1)公益杂志[ ];(2)公益电视栏目[ ];(3)公益报纸[ ];(4)公益网站[ ];(5)公益新媒体[ ];(6)其它(举例说明)备注:宣传包括宣传内容和宣传平台两方面。公益新媒体是指公交车站牌灯箱广告、公交车车身广告,公交车内、机场、火车站和地铁液晶电视、电子募捐机等。
B3、举办公益活动
1、开展公益心愿调查活动[ ];
2、举办主题公益晚会[ ];
3、举办主题公益论坛[ ];
4、举办爱心拍卖、义卖活动[ ];
5、举办与公益相关的奖项、评选表彰活动[ ];
6、组织捐赠人与受益人的互访交流活动[ ];
7、其它
B4、公益研究
1、创办中国公益研究院[ ];
2、公益理论研究[ ];
3、公益慈善文化研究[ ];
4、公益政策研究及推动[ ];
5、其它
B5、公益教育与培训
1、普及公益知识 [ ];
2、创办中国公益大学[ ];
3、与高校合作开展短期或
5/9
扶贫中国行全民公益心愿调查问卷(个人卷)
中期的公益教育培训项目[ ];
4、其它
备注:中国公益大学是一个专门培养公益人才或提升其专业能力的场所。
三、您实现公益心愿的优势和困难分别是什么?
(一)您的优势?
1、有实现公益心愿的强烈愿望,愿意为之采取坚定的行动,并渴望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在公益方面的专业能力[ ];
2、资源优势[ ](1)人际关系广泛且善于沟通[ ];(2)其他
3、专业技术优势[ ](1)建筑工程[ ];(2)教育培训[ ];(3)财务会计 [ ];(4)医疗卫生 [ ];(5)其他
(二)您的困难?
1、不能有效开发利用自己的优势 [ ];
2、没有发现公开透明可利用的现代化公益管理服务平台[ ];
3、没有系统学习公益项目设计、管理、筹资、财务、监测、评估的机会和场所[ ];
4、缺乏专业人士或机构协助指导[ ];
5、时间和业务冲突[ ];
6、没有大额资金投身公益[ ];
7、其他
四、如果为您提供一个实现公益心愿的服务平台,您将采取哪些行动?
1、借助人际关系广泛沟通,动员大家支持自己实现公益心愿[ ];
2、贡献个人时间、技术、智慧等支持公益事业[ ];
3、其它
五、为了实现您的心愿,您将如何筹集资金?
1、自己捐款完成心愿[ ];
2、动员亲朋好友帮助完成[ ];
3、挖掘全民内心善的源泉一起完成[ ] ;
4、其它(请说明)
六、您认为大家通过什么渠道为您的爱心基金捐款最便捷,操作性最强?
1、手机短信捐款[ ];
2、授权银行每月划帐定额捐款[ ];
3、网上捐款[ ];
4、邮政汇款[ ];
5、银行汇款或转帐[ ];
6、到基金会现场捐款[ ];
6/9
扶贫中国行全民公益心愿调查问卷(个人卷)
7、其他(举例)
七、为了实现您的心愿,您希望我们提供那些服务?
(一)筹资方面
1、如果您希望动员大家捐款帮助您完成心愿,您需要哪些帮助或支持?(1)授权您设立个人基金,提供一个现代化的公益管理服务平台[ ];(2)组织专业团队,帮助您开发利用自身优势[ ];
(3)提供系统学习公益项目设计、管理、筹资、财务、监测和评估的机会或场所[ ];
(4)其他(举例)
2、借助我们的现代化公益管理服务平台,您认为多长时间可以筹到足够善款实现公益心愿?
(1)半年[ ];(2)一年[ ];(3)两年[ ];(4)其他
(二)您注重公益项目的那些元素?
1、背景(立项调查)[ ];
2、项目目标和核心理念[ ];
3、受益对象及甄别[ ];
4、资助地区[ ];
5、资助内容[ ];
6、资助标准[ ];
7、资助流程[ ];
8、项目周期[ ];
9、项目效果与评估[ ]。
(三)反馈服务方面
1、所有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申请设立基金的单位和个人,都将成为欢乐大家庭的一员,如果您成为欢乐大家庭的一员,您希望举办或参加什么活动?
(1)宣讲培训会[ ];(2)茶话会[ ];(3)表彰会[ ];(4)项目访点[ ];(5)其他
2、您希望通过什么渠道和形式提供反馈服务?
(1)手机短信[ ];(2)网络平台[ ];(3)电子邮件[ ];
(4)财务报告和基金动态工作报告[ ];(5)其他(举例说明)
3、您希望适宜的反馈时段与频率?
(1)1次/每月[ ];(2)1次/1季度[ ];(3)1次/半年[ ];(4)1次/1年[ ];(5)其他(举例说明)
4、您希望我们反馈哪方面的信息?
(1)欢乐大家庭最新进展[ ];(2)基金动态和使用信息[ ];
7/9
扶贫中国行全民公益心愿调查问卷(个人卷)
(3)工作动态和财务报告[ ];(4)公益文化传播和公益故事分享[ ];(5)其他
八、您曾经有过什么公益行为?(请分别列举)
七、您为什么有这个(些)公益心愿(在您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将把您心愿背后有代表性的故事作为宣传素材推荐给媒体)?(请简要概述)
如果您愿意利用专业化,现代化的平台,完成您的公益心愿,经申请并征得我会批准后,我会将在扶贫中国行全民公益心愿——现代化的公益管理服务平台专门为您设立个人爱心基金,并开发建设个人基金运行系统。以此为切入点,开始您力所能及的爱心大行动。基本流程为:
1、申请;
2、加入欢乐大家庭;
3、熟悉旅程;
4、出发,内容包括:(1)明确心愿,制定目标;(2)组建核心团队,建立工作机制;(3)不断学习充电;(4)爱心大动员;(5)做大基金规模;
6、查询基金动态;
7、按照项目资助标准实施项目;
8、经常性开展欢乐大家庭活动;
9、年度统计。
在此,感谢您对我们调查工作的大力支持。填写此表,即为公益事业做出了一份贡献。如果您愿意,请您留下相关信息。我们愿意和您一起寻找有共同公益心愿的朋友,继续深入探讨、实践我们的公益心愿。
姓名: 工作单位: 电话: 传真:
手机: 电子邮箱: 通信地址:
尊敬的各位同事:
您好!我们是xx人才网人力资源部。此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公司的客观情况、员工对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现状的评价,以及相关方面进行改善的切实需求。您的见解和意见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问卷匿名填写。请您认真填写问卷,感谢您的积极参与支持。
一、组织问题(所有人员回答)
1.您对人力资源部过去的工作总体评价是?
A非常好 B很好 C一般 D不好
2.在与您相关的工作中,是否能充分行使建议权?
A经常 B一般 C偶尔 D说不清
3.公司内部处理日常事务是否有序?
A非常有序 B一般 C混乱 D说不清
4.您认为公司的管理制度是否能得到严格执行?
A能 B好像能 C不能 D不知道
5.现在工作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
A 很合理 B 较合理 C 一般 D 较不合理 E 很不合理
如果不满意,请提出意见
二、企业文化问题(所有人员回答)1.您认为公司的人际关系如何?
A很好 B比较好 C较差 D很差
2.同事间的影响:
A极大提高你的工作积极性 B 提高你的工作积极性 C 对你没什么影响 D降低你的工作积极性 E 极大降低你的工作积极性
3.您认为公司对待员工是否公平?
A很公平B比较公平C不公平D很不公平
4.你认为公司的领导风格是怎样的?
A非常民主 B适中 C专断 D不知道
5.您认为现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经理级以上)的优势是什么?(可单选多选)
()年富力强有远见()知识丰富()开拓创新
()有凝聚力()较强的管理能力()工作效率高()尊重人才
()其他(请写出)
6.您认为现在的管理人员的劣势是什么?(可单选多选)
()年轻经验少()管理风格粗暴()只关注业绩不关心员工心理和生活()管理能力差()个人不严格要求自己只知道要求别人()不尊重人才
()其他(请写出)
7.您认为现在的基层管理人员(主管级)的优势是什么?(可单选多选)
()年富力强有远见()知识丰富()开拓创新
()有凝聚力()较强的管理能力()工作效率高()尊重人才
()其他(请写出)
8.您认为现在的基层管理人员(主管级)的劣势是什么?(可单选多选)
()年轻经验少()管理风格粗暴()只关注业绩不关心员工心理和生活()管理能力差()个人不严格要求自己只知道要求别人()不尊重人才()其他(请写出)
9.您对公司管理层的信任:
A逐步下降 B逐步增强 C没什么变化
10.您对公司“企业文化”的宣导工作是否感到满意?
A是 B不是 C一般 D很差
三、人力资源问题(所有人员回答)1.您参加过哪些方面的培训(多选)()新员工培训(公司历史/规章制度等)()外派学习()技术知识培训
()管理技能培训()销售技能培训()具体工作中所需特殊技能培训
()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其他
2.您觉得培训次数足够吗?
A足够 B勉强可以 C不够
3.您迫切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训?(多选)
()企业文化与发展历史培训(公司历史/规章制度等)
()人力资源知识()技术知识培训()管理技能培训()销售技能培训
()组职业化素质培训(心态调整、沟通技巧、时间管理、会议管理、当众演说等)
()其他.4.您认为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对实际工作帮助大吗?
A比较大 B一般 C有些作用 D没什么作用
5.您认为公司组织的员工活动的频率如何?
A足够 B 一般差不多 C比较少
您希望公司多组织一些什么样的员工活动?
6.对您来说,目前的工作:
A很适合,并且有信心、有能力做好 B是我喜欢的工作,但自己能力有欠缺 C不是我喜欢的工作,但是我能做好 D不适合我,我正考虑换一个岗位
E 不适合我,我正考虑跳槽
7.您是否愿意在 公司长期工作? A非常愿意 B愿意 C不太愿意 D肯定不会
8.您认为下列哪些方式能够更好地提高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限选三个)
()收入提高()福利改善()职位晋升()挑战性的工作()培训机会()领导认可
()其他(请写出)
9.你希望公司用什么样的方式奖励你的出色表现:(多选)
()加薪()奖金()休假()表扬()升职()培训
()赋予更多的权力和工作()其他.10.作为试用期员工,你认为公司做哪些工作会更加有利于你在公司的融合和成长?(试用期员工答)
.作为一名正式员工,你认为公司做哪些工作能帮助你持续成长和更上一层楼?
.(正式员工答)
四、以下问题仅限公司管理人员作答——招聘问题
1、您对过去一年招聘工作的整体满意度是? A非常好 B好 C一般 D不好
2、您对招聘流程的满意度是? A非常好 B好 C一般 D不好
3、您对招聘的员工的整体素质的满意度是 A非常好 B好 C一般 D不好
4、您对招聘的进度的满意度是 A非常好 B好 C一般 D不好
5、您对招聘工作的其他建议
.五、其他问题(所有人员回答)
您认为人力资源部在过去的一年(或者你所经历的时光)那些方面做得比较好?请写出原因
加快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重大内容。为此,中央先后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国办发[2011]37号)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文件,而山东省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制定出台了《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发[2011]5号文件精神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鲁发[2011]16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鲁办发[2014]31号)等有关规定,形成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框架。
所有的改革最终都需要落实到执行层面,执行效果的好坏将会直接关系到最终改革的成败。所有的执行实施都离不开工作业绩的考评与量化以及业绩考评实施流程的公平性。如何制定事业单位适用的绩效评价方案和实施路径,不仅是关系国家改革最终成果的问题,而且是关系事业单位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其职能、履行其社会责任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山东省部分高校职称评定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在高校转型发展中,绩效评定办法和实施路径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二、高校职称绩效评定现状
如今,高校职称评定中丑闻不断出现,各种“巴掌门”、“潜规则”的报道,显示了高校职称评定中的各种不公平和权力的恣意妄为;此外,大学教授竞相去竞聘“科长”职务的报道也不时见于各类新闻媒体中,在让人惊叹大学教授如此“官本位”的同时,高校中官僚主义盛行之深也可见端倪。本文以山东省183所高校为调查样本,分别就高校职称绩效评价中的现状、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如何改变现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高校职称评定结果是否公平方面的调查显示,有84.5%的高校显示不公平,只有不到3%的学校显示是公平的,而另外10%的高校显示基本公平。在调查的高校中,有98%的高校显示绩效评价采用的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定性与定量方法在最终结果中影响力的不同是决定绩效评价结果是否公平的关键因素。根据调查显示,在显示职称绩效评价公平的高校中,其考核评价主要依据的是量化结果,定性评价不会左右最终的结果;而对职称绩效评定结果不公平产生原因的调查显示,100%的高校表示定性评价不公平,人为操作严重,甚至完全不顾定量考核的结果,这是产生高校腐败、官僚主义横行的原因之一。
对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的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对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给予了肯定,认为在职称绩效评价中,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各有其作用:定量方法主要用于量化考核,而定性方法主要用于监督和复核。而现有的定量评介和定性评价作用几乎都是一样的,这样不仅出现定量和定性双重考核标准,更为严重的是,在没有任何监督下的定性评价结果如果优于定量评价结果,势必会产生腐败和各种不公平。
三、高校职称绩效评定弊端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校职称绩效评定中最大的弊端在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校权力分布不均衡,行政权力独大,学术权力形同虚设。
随着高校制度的改革,高校“教授治校”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已有很多高校采用了“教授治校”的模式,成立代表学术权力的学术委员会,以其抑制行政权力过度干涉,形成高校治理去权力的平衡,并期望能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复核的效果。但是实际上,高校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往往“双肩挑”:一方面有行政职务代表的行政权力;另一方面有职称代表的学术权力。这样本来用于相互制衡的两种力量从人员构成来看是一体的,这样的人员构成会使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合二为一,失去了最初设立时的初衷,也就失去了两种权力同时存在的意义。
2. 管理流程非闭环。
对样本中183所高校的调查显示,82.3%的高校流程为非闭环式流程,即根据学校的量化管理办法,被评审人提交资料进行量化计分,然后根据量化计分进行排名,交由学术委员会进行定性投票,最后根据定性投票的结果进行排名,进而决定入选人数并进行公示,整个流程如图1所示:
在这种非闭环式流程管理中,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如果对评定的最终结果有异议,没有进行申诉的机会和渠道,容易形成积怨;二是由于最后的结果是根据定性评价结果进行选择,容易在定性评价中形成个人主观意识的不公,同时对于定性评价的结果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权力没有约束就会产生腐败;三是在现在的高校人员职务与职称“双肩挑”的情况下,学术委员会无法实现“独立”,无法树立学术权力的权威性,其设立的最初目的和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3. 高校定位不清晰,职称绩效考评办法无法为实现高校目标所服务。
在高校职称绩效评定中,其量化考核的内容也饱受争议和诟病。我们也经常可以从各大媒体上看到各种相关报道:职称评定靠科研说话,没有科研就没有职称;在科研成果要求中一味追求高大上的“理论化”研究,研究内容与实践严重脱节;科研课题要求立项化,不重视科研结果的质量等问题。这些现象的产生与高校的职称绩效评定办法相关。虽然有些高校也考虑了其他方面的量化指标,但是在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的情况下这些方面也往往成为舞弊的高发地段。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个别学校在考核量化时考虑了教学效果、社会服务等相关内容,但是量化计分依据不透明、量化办法“因人而异”的现象时有发生,反而为大多数教师所排斥。高校职称评定中透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出高校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的落后。如何改善管理、杜绝舞弊,让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安心做教育,从而提升教育质量服务社会发展,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本文着眼高校职称评定,从管理方法上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四、绩效评价体系和实施路径
本文首先从高校的组织战略目标入手,阐述如何明确高校的发展定位;然后采用战略地图的方法对高校组织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适合高校的战略定位目标;并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平衡计分卡原理制定相应的量化制度,防止定性考核产生的舞弊;最后,设计闭环式的管理实施流程,保证考核过程在程序上的公平性和完整性,防止舞弊的发生。
1. 制定差异化定位系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根据国家分类管理的原则,各个高校的定位应依据其自身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来确定而不是人为划分。在进行定位时,高校可以借助SWOT分析方法对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自身所面对的机会和威胁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其自身的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制定高校在高等教育中的战略愿景和目标:培养什么层次的学生、学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与素质。在确定战略目标后,高校可以借助差异化定位系统方法让战略目标进一步清晰化和具体化。本文以一所地方性高校为例说明差异化定位系统方法的使用。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的要求,该地方高校的定位是着力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对其进行更为具体和精准的定位,可以选择标杆高校作为参考标准,所选标准一所为科研型大学A,另一所为技能型院校B,根据A、B两个标准制定该地方高校的差异化定位系统,如图2所示:
首先,选择科研型大学A和技能型院校B的标准特征作为定位要素,如科研型大学中的理论水平、科研成果等特征;技能型院校中的职业证书化率、教师实务能力等特征。然后,对该要素制定从低到高的考核标准。最后,该所地方高校可根据所选两所高校标准在整个定位体统中的位置确定自己的位置,即为该高校自身的定位。
对于标准的选择,高校可以结合自己的实力选择合适的参考标准院校,一是防止标准制定过高,高校本身所具备的资源和实力根本无法实现,让标准形同虚设;二是防止标准过低,对于自身发展没有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
2. 战略目标实施与考核:
战略地图与平衡计分卡。管理大师德鲁克提出“没有量化就没有管理”,在人力资源评价中目标一致性理论也非常重要。该理论指的是在评价系统中,单位应在系统目标、人力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目的三者之间取得一致,这是建立有效的人力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条件。所以,高校根据自身的定位系统确定定位之后也就形成了高校的战略目标,接着就是考虑如何把战略目标转化为可以实施的具体行动,以及制定一系列的考核指标来量化和监督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可以借助管理大师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提出的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的方法。
卡普兰和诺顿是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的创始人。他们认为,“不能衡量,就不能管理”,1992年他们提出了革命性的业绩衡量系统——平衡计分卡,随后又提出“不能描述,就不能衡量”,并在此基础之上产生了战略地图。战略地图是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目标(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层面、学习与增长层面)为核心,通过分析这四个层面目标的相互关系绘制企业战略因果关系图。战略地图实现了把组织战略转化为可执行的组织行动,其因果关系逻辑框架实现了“能够描述,就总有办法能够衡量”这一目标;而平衡计分卡为组织的全面量化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方法指导。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作为有效的管理实践方法,也同样适用于高校的管理。
仍然以上述地方高校为例,制定该高校的服务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师职称评价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如图3所示。整个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共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提供成果层面:教学优秀、科研出色。表现为整个组织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让社会满意、产出优秀科研成果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对这一层次的量化目标和量化内容进行具体化:对于教学的考评,可以制定教学评估办法,并规定优秀教学的分数值;而对于科研成果也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量化,并制定优秀科研的分数值。在职称评定时,根据这两个分数进行排序和选择,将所有的教师工作尽可能地量化为一定的分数,这样最后的结果能够尽可能公平地反映每个人的工作成绩和工作绩效。
第二,利益相关者层面:优秀教师得到合理任职。表现在优秀教师是否能够得到合理的任职,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能够让社会满意,高校是否有能够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对这一层次的量化目标和量化内容进行具体化: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是否满足社会需求;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否能够给社会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
第三,内部管理流程层面:评价体系。表现为整个内部评价体系是否能够客观、公正地把最利于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优秀教师选拔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舞弊的产生。对这一层次的量化目标和量化内容进行具体化:评价体系是否合理,评价流程是否能够规避舞弊的产生,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与公正。
第四,教师学习与成长层面:高质量团队。表现在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应该怎样对待教师、如何帮助教师成长、如何能够产生源源不断的高质量成果。对这一层次的量化目标和量化内容进行具体化:组织教师培训和再学习,并对团队质量、团队成果以及团队稳定性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
3. 制定闭环式的评价实施流程,保证程序实施的公平性。
再好的评价体系如果不能公平、公正地实施,所产生的结果将会与预期相差甚远,往往会产生“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结果。因此,高校应制定闭环式的评价实施流程,防范舞弊产生的各种可能和空间,如下页图4所示。
在闭环式绩效评价流程中,被评审人首先根据公开的业绩评价办法进行量化评价,然后由学术委员会对其量化之后的结果进行定性和其他方面的复核,如果学术委员会对于量化结果没有异议,则根据量化结果直接对各被评审人进行相应任职公示。如果定性评价结果与量化结果存在差异,学术委员会进行原因说明,并反馈给被评审人进行异议申辩。而负责异议申辩的专门机构为审核委员会,其成员由行政与学术人员共同组成,审核委员会根据申辩结果出示处理意见并进行公示。
在上述流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真正保障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各自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两种权力的人员构成要独立,避免两种权力人员构成上的重叠与重复;二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运行上的独立性,保障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各司其职,实现两者的相互制衡与监督,防止舞弊和不公平的产生;三是广大教师具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对于违反规定的各委员会成员,有集体罢免的权力。
教师的集体罢免权是广大教师对自身利益的保护,是对代表广大教师利益委员会的监督,防止“代表不代表大家利益”情况的出现。该权力在实际中的实施是建立在教师知情权基础之上的。仍然以教师的职称评聘为例,在进行教师职称评聘时,对于参与评聘的教师资料进行公示,并经学术委员会表决。对表决结果有异议的,在参评教师提出异议后,委员会有义务公示委员会的表决意见(可以采取匿名),并将该表决意见在广大教师中匿名征求意见,如果有教师认为该表决意见不公正、有徇私的嫌疑,可以投出反对票。如果反对票达到一定比例,委员会可以暂停该委员会成员委员职能,在复核广大教师反对意见是否合理的基础之上,委员会给予该委员一次公开申辩的机会,在申辩时,随机抽取普通教师列席,并对申辩结果进行投票。如果该委员申辩无法通过,即刻对该委员进行罢免。
第二,实现行政部门职能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立“服务型政府”,而高校中的行政权力也应为“服务型权力”而不是“决策性权力”,尤其是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分开的情况下,两种权力各负其责。高校中的行政权力不单单体现为管理,更多的是要求“下级对上级的服从”,所以高校中的行政部门不是在“服务”教学科研,而是在“领导、管理”广大教师。教师进行教学是个人化的行为,而高校行政往往通过设立各种教学监督委员会、听课委员会等,要求教师怎样进行教学,对于教学进行过度干预,如果教师不按照要求做,就在各种评价和考核上打上不及格的分数。因此教师迫于压力就会“取悦”听课、监督人员,甚至是学生,而这种“取悦”可能是违反教学规律的。教师的另一项工作是科研,对于课题科研项目的申报,高校往往采用限制名额的形式进行,在申报多、名额少的情况下就体现出了行政部门的“领导权”,即申报名额的分配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为了自身发展,不得不在各个行政部门中低眉顺眼,行政部门成了绝对的管理部门,而不是服务部门。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把教师的利益从行政部门中解放出来:教师教学评价监督委员会或者检查委员会由教师组成,委员会成员可以是从学校随机抽取的一定比例的教师,行政部门只是组织者、服务者,而不是具体的实施者;对于科研,取消名额限制,对于组织单位有上报名额限制的,可以采用课题匿名发到校外进行初步筛选的方法,而科研部门不再具有决定权。
4. 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闭环式的职称评定实施流程是一个系统,通过各个环节相互监督的形式防止舞弊的发生。其次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漏洞,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无效;其次,实施流程和系统只是一个保障,其“实现公正的结果”的目标要求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如果大家都不参与或者应付参与,再完美的系统也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后,高校应采取措施防止整个系统各环节中的人员串通舞弊,一经发现串通舞弊者,应从严进行处罚。
五、结论
孔子曰:“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应该说,制度的实施有赖于人的执行,管理者应以身作则对权力进行正确的运用。孟子曰:“以德服人者,众心悦而诚服也。”选拔正直的人参与管理是权力得以正确运用的前提。但是,人性中总是存在各种弱点,很难保证权力公平、公正的行使,这就需要用制度加以克服,制度的设计至关重要。本文对高校职称评定中采用学术委员会和审核委员会的双重确认的制度设计方法,一方面为了对权力进行制衡与监督,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人性中的弱点,降低了拥有权力者犯错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张友棠,李思呈,曾芝红.基于DEA的大学预算绩效拨款模式创新设计[J].会计研究,2014(1).
3月28日,以在全国率先实施全民免费医疗而闻名遐迩的陕西省神木县再次传出大新闻:由县委、县政府组织发起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三大慈善公益金筹集活动在当晚募得善款一举突破38亿元!
神木县委书记雷正西称,筹建“三大慈善公益金”,是要履行公共职责,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红利,解决民生工程延续的问题。
但是,记者调查发现,此次募捐活动的启动,却在社会上引起不同的反应,有人叫好,有人质疑,有人担忧。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周密的募捐计划
自去年倡导神木医改和教改的原县委书记郭宝成离任后,许多人便开始担心:神木民生改革能否坚持下去?而新任县委书记雷正西也在思虑,“一旦煤炭资源枯竭,发生突发性灾害事件或经济危机,必然对现有民生工程产生重大冲击。”三大慈善公益金的筹建,或许正是雷正西寻找答案的结果。
神木县募集三大慈善公益金显然是经过精心准备的。
在该县某部门,记者获得了一份《关于建立神木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三大慈善公益金的实施意见》。2011年1月21日,这份文件以神木县委、县政府办公室的名义下发到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直属事业机构,还抄送中央、省、市驻神木的所有企业,共印发了700份。
2月12日,神木县新闻网又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发布了关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三大慈善公益金筹集倡议书。
同时,神木县三大慈善公益金筹集运作领导小组宣告成立,组长由县委书记雷正西担任,副组长是县长黄建军、县委副书记郝海东、常务副县长谢军、组织部部长温建刚、统战部部长高云霄和县长助理刘光秀。记者了解到,这个领导小组不仅规格很高,而且阵容强大,39位成员多是各部门一把手。
同时,根据行业的不同,39位成员又被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明确分工。比如,由县长黄建军担任组长的第一小组具体负责中央、省、市驻神木企业和外地神木籍知名企业家的资金募集:由常务副县长谢军担任组长的第二小组,负责煤炭系统的慈善公益金筹集,当地一位干部明白地告诉记者,这个小组的目标就是那些煤老板;而由组织部部长温建刚担任组长的第三小组,则负责全县干部群众(挂职干部)和社会热心人士的慈善公益金筹集工作。
虽然神木县一再声明,此次募捐活动采取的是自觉自愿的原则,但是,通过这个强大的筹集运作领导小组,很多人看到的却是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势。
而记者的调查则发现,所谓的“自觉自愿”,有些方面确实是走了形的。
“被捐款”的质疑
“捐款是单位通知的,除了请假不上班的,都捐了。”神木县某乡镇中学年轻教师小贺(化名)捐了600元,他说,接到通知,他就把钱交到了办公室。“捐款倒是能接受,领导捐的更多。”
记者走访神木县多家单位得知,职工的捐款数额基本相同,最低600元。有一位企业职工说,他的捐款是直接在工资中被扣掉的。
神木县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干部向记者透露,县上对各级各类干部群众的捐款数额是有一个标准要求的:科级领导每人捐2000元,副科级每人1000元,一般职工600元。
根据神木县委、县政府的设想,三大慈善公益金主要依靠政府、企业、群众三方筹措。除了干部和群众,来自企业的爱心当然必不可少。据神木县县长黄建军向媒体公开的信息,此次募捐活动中,企业家个人认捐百万元以上的有31人,认捐千万元以上的有13人,认捐千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有90多户。记者了解到,在民营企业,涉煤企业成为捐资主体,不少煤矿企业承诺,5年时间捐1000万元,每年200万元。
不过,这些企业献爱心是有回报的。根据神木县规定,凡个人捐10万元、单位捐100万元以上的,不仅给予政治荣誉,还在该县新村广场勒石留名,并授予“民生建设特别贡献奖”。捐款500万元以上的,将以企业或个人名义,在该县杨家将文化产业园等地修亭一座。
而对于捐款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回报更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神木县称,企业捐出1000万元,即可优先享受资源配置和土地使用,并可享受与捐款额相等的融资支持、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
更诱人的是,捐资1000万元以上还可优先参与该县重点项目建设。县上进一步强调,捐赠企业项目立项、审批等,根据捐赠金额大小,分类排队给予重点支持。
但是,这些“回报”政策,恰恰是受质疑最多的地方。有人认为,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捐资都应是自愿和无偿的,而有了“回报”,就可能给其中掺入利益交换的成分。用捐资换土地、换项目,捐资还是一种公益行为吗?
更有人担心,当地煤企在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一向存在种种问题,煤矿捐了款,县上的监管还能秉公执法吗?
10年筹集100亿
“神木县建立慈善公益金是违法的!”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又一个质疑的声音。
根据《公益事业捐赠法》第十一条规定:“在发生自然灾害时或者境外捐赠人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为受赠人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可以接受捐赠。”也就是说,政府不受赠是原则,受赠是例外。“神木县并没有发生自然灾害,捐赠的企业家也都不是境外捐赠人,所以是违反《公益事业捐赠法》的。”有知情人士如是说。
而对当地许多干部群众来说,三大慈善公益金由谁监管?如何保证资金安全保值增值?是他们更为关心的问题。前述小贺老师对记者说,设立慈善公益金是利县利民的好事,就是担心县上能不能把这个钱管好用好。“这笔资金规模庞大,如果监管缺位,一旦发生疏漏,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此,神木县官方回应,将专门成立理事会,委托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管理慈善公益金专户资金,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原始资金实现保值增值,收益专款专用。慈善公益金投资,需报请领导小组同意。
虽然社会上出现种种质疑的声音,但神木县推动这项活动的各种工作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记者了解到,神木县财政对三大慈善公益金给予了资金上的支持,每年支付3亿元,5年15亿元。
而且,根据神木县的设想,建立三大慈善公益金是一件长远的事情。用雷正西的话说,“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會三两年内完成。”3月28日,雷正西在神木县第五次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明确表示,“三大慈善公益金”不仅要在“十二五”实施,还要考虑“十三五”甚至“十四五”,要在10年内达到100亿元。
从全民免费医疗到建立三大慈善公益金,神木人的民生实验总能最大程度地挑动起媒体和公众的敏感神经。有专家认为,不管是叫好还是质疑,这样的实验在中国都是装满民生期待的创举。
【企业公益事业问卷调查】推荐阅读:
企业与公益组织合作07-02
企业公益活动策划方案大纲09-11
公益活动调查问卷10-16
大学生公益问卷调查表05-24
事业单位人员企业任职09-11
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责任书07-15
公益策划06-15
公益岗位面试06-17
校园公益团队07-08
国学公益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