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级课题管理办法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校级课题管理办法(共10篇)

小学校级课题管理办法 篇1

教育发展,科研先行,本学期,我校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落实课堂教学为抓手,以课堂效率的提高为突破,以促进师生的发展为根本,加强了教科研知识的培训与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和管理工作。回顾一学期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理清教科研思路。事实证明,教育科研如果得不到领导的支持是很难开展的。我校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把教育科研工作摆在了学校发展的先导位置,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校长亲自参加学校的教科研会议和开题会并作重要讲话。学校牢固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 的教研意识,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保障教科研工作的有效进行,引导教师把自己实际教学真实问题转化成研究课题。学期初,教科室完善了教科研课题管理制度、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规范和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教科研工作中。

二、规范课题过程管理,抓好理论培训、课题选题、评审与立项等环节。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的科研意识与水平。4月10日,我校召开了由各村小教研中心主任、本部及村小正在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和有研究意向的青年教师参加的课题培训会。密其龙校长参加了会议并首先讲话。他强调,各学校、教研组要确立引领学科成长的科研课题;学校教学工作不要拘泥于日常工作,要以课题研究为支撑…… 汤友铭主任

宣读《课题指南》,引导各学校正确规范地选题,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要求每校要确立一个核心课题。对于如何选题、怎么写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结题需要做哪些工作、如何写结题报告等问题都做了讲解。最后,要求各单位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在5月5日全体教师会议上,汤主任就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教师从事教科研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做教科研等问题一一进行了阐述,老师们对教科研工作有了一定的理解。特别是将课题研究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日常工作联系起来,给老师们消除了对教科研的畏惧和神秘感。“请进来、走出去”也是我们学习教科研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上级组织的教科研活动中,我校都组织部分教师去学习,回来后及时总结并再对教师进行二次培训,使大部分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加强,老师们也自觉地把教育科研看作是自己本职工作的一部分;聘请专家来校讲座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六月初,借助张杰老师市级课题开题,我们聘请了胡艳芝和王春英两位专家来给我们传经送宝,这对提升我校教师教科研素质和学校教科研工作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2、做好课题的评审立项工作。五月初组织人员对上报的十余项校级课题予以评选,将无新意的、重复性的与研究方案极不规范的课题予以淘汰,最后确定了六项课题:何建新老师主持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故事性作文写作的实践与研究》、石荣强老师主持的《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之研究》、蒿庆斌老师主持的《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实践研究》、徐经济老师主持的《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之研究》、主父国凤老师主持的《当

前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主要困难及对策研究》、靳婷老师主持的《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入选课题中存在问题一一指出,要求继续完善。在听了开题专家报告后,有要求他们对课题方案再修改完善。

3、建立课题管理档案和课题研究的推进工作。要求各课题设一个档案盒,将立项申请、研究方案、研究过程材料分类存放。要求做到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多做研究课,边研究边改进,做真研究。

小学校级课题管理办法 篇2

一、更新观念, 增强科研意识, 让课程改革与课题研究相融合

一种意识:全校教师要树立“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意识。要让教师意识到开展教育科研是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教育教学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创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径。

一种思想:在平时的教学教研过程中, 要让教师意识到课题源于教学实际, 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搞科研, 逐步形成“问题即课题, 教学即研究, 同伴即专家”的科研思想。

一个转变:要让教师对课题研究从行政取向和任务取向向教育价值的取向转变, 推动学校以课题研究促进课改实验, 以课改实验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

二、建章立制, 规范管理, 让教师综合素质评价与课题研究紧相连

1. 构建好校本规章制度, 规范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 分管校长为副组长, 教科室、教务处、政教处负责人及年级组长或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相互配合, 督促校本课题的实施过程, 指导课题研究的方法方式。

2. 加强过程调控, 保证研究有序

为了保证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 我们加强了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过程调控, 努力做到“三定”和“三查”。

“三定”:“定课题”——在学校总课题的基础上, 由教研组或个人选择申报子课题;“定时间”——课题研究人员在学校教务处的总安排下, 分教研组确定集体研讨活动时间;“定目标”——根据自己的课题要求分阶段制定研究目标。

“三查”:“查实施”——每学期对各个课题组的研究情况检查一次, 看实施情况是否正常;“查进展”——不定期地对课题组或教师个人的研究情况进行督导、抽查, 看进展是否顺利, 是否有困难需要解决;“查记载”——看集体研讨活动的记载是否翔实, 是否在按计划、按时积极开展活动等。

3.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明确努力方向

学校每个学期末进行一次教师综合素质评价, 学校把教师有无教科研专题及成果作为每个教师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考核结果与聘任、评优、评职、晋级直接挂钩。这些措施的实施, 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科研并搞好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收到了实效。

三、立足校本、着眼课题, 让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永相伴

在实践过程中, 我们发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 以科研带动教学的策略能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研究能力。我们主要通过从教师教学过程中具有的共性问题入手寻找科研方向, 提出研究专题进行专项研究的形式为教师参与校本研究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目前, 这种活动形式正逐步成为我校校本教研的一大特色。

四、“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让教师成长与课题研究同发展

1.“引进来”

我们先后聘请了省、市、县等十余位专家学者来校为教师们作专题讲座, 传递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2.“走出去”

首先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 特别是优秀的青年课题实验教师, 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 促使他们尽快成长。其次是给青年教师搭建展示锻炼的舞台, 尽量让他们在新课标教材研讨会、课题研究交流会、优质课竞赛等大型活动上展露风采。

总之, 我校以加强校级课题管理和校际交流为突破口, 推动了校本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 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中华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第5卷)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

校级小课题实施方案 篇3

题目: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的研究

2013年3月25日

《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的研究》

实施方案

课题名称: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课,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担负着培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担负着培养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重要使命。

一直以来,思想品德课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考试指挥棒影响,思想品德课的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只是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还有学校和家长的配合。通过本课题研究,及时了解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以便及时改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有效地使教师去教和学生去学这门课程。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内容分为三各部分:

2、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小组讨论

五、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3月初—2014年4月初):立题并申报,搜集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二)中期研究实施阶段(2014年4月初—2014年9月底):通过实际教学、发放调查问卷、走访、交谈等方式,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三)后期总结阶段(2014年9月初—2014年12月底):将搜集的问题材料等整合加工,形成理论,撰写论文。

六、成果形式

1、在课题研究结束时,形成结题报告。

小学校级课题管理办法 篇4

旅游教研室 张振道

深秋十一月,旅游教研室在教学常规基础上以校级课题与技能竞赛为抓手,技能竞赛紧张备赛,校级课题紧抓不懈,二者互相统筹,双管齐下。

在市技能竞赛备赛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全体同仁抽时间在名师工作室齐聚一堂,进行校级课题研究学习活动,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实效性强!会后本人进行小结,心得体会归纳如下:

一、对校级课题的整体认知。

在本次校级课题研讨的进程中,我始终以学习的心态参加到课题的研究中,通过校级课题的学习,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深知自己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二、学习校级课题的收获。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开拓学生学习活动的领域,探索学习活动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教师角色要转变正确,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善于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三、对我校校级课题的思考。

研讨过程中我们每位教师都积极发言,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促进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增进了各位教师之间的有效的交流,对我校教科研的进一步开展铺平了道路。

校级先进评比办法 篇5

为进一步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经学校研究决定,每学年末组织开展一次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活动。

一、评选范围

全校教职工(不包括学校领导和退居二线领导)

二、评选条件

(一)“优秀教师”评选条件: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评选条件是:爱国爱党,爱事业,模范履行职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取得突出成绩。

2、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和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有自己独到的做法,并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3、有突出的教育科研成果,在教育教学中有较高推广价值并得到广泛应用。

4、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校建设等方面有突出成绩。

(二)“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

除具备上述第(一)项所列的条件外,还必须是现任班主任,并担任班主任工作3年以上,在学生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有自己富有特色的德育工作方法,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三)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参加评选:

1、一学期内请病假超过一个月(包括一个月)者。

2、一学期内请事假累计超过十五天(含十五天)者。

3、•一学期内误课一节以上(含一节)者;旷工累计一天以上(含一天)者(从半天起计)。

4、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乱收费、乱补课和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进行有偿家教等违反师德有关规定之一者。

5、无全局观念,不服从工作安排者。

6、因工作失误,给学校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者。

7、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考核成绩较差者。

三、评选名额

根据学校研究确定。

四、评选办法

1、个人总结。教师及班主任要认真总结自己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形成书面总结材料。

2、年级部评议推荐。各年级部组织本年级人员,在教师及班主任个人汇报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民主投票方式,根据“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及规定指标,推荐“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年级部按票数多少排序上报学校办公室。

3、名额分配:初一年级部: 5 初二年级部 : 5 初三年级部 : 5 初四年级部:5 教辅后勤人员 :3(只能参评优秀教育工作者)

4、研究决定。学校成立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 长:张广利

副组长:徐连胜 孙月荣 张景岳 耿连锋 邓海

成 员:王兴田 李昕 李海伟 李光美 张学义 李金光 付勇强 张冰兵 评选工作领导小组汇总整理各年级部评议推荐结果、在民主推荐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班主任一年来的德、勤、量、绩、能考核成绩及“评先否决项”等,研究确定校级优秀教师和校级优秀班主任。其中,向胜利教育管理中心推荐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师德十佳先进个人”从校级“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中产生。

5、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时间为自公示发布之日起三日之内。公示期满,如无异议,学校下发《关于对我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表彰决定》,对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的人员进行通报表彰。

五、评选步骤

1、学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置评选活动,做好发动动员工作。

2、各评年级部组织评选推荐。

3、评选工作领导小组汇总各项评议结果,研究确定校级“优秀教师”和校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并确定上报中心的各类先进。

4、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5、如公示期内无异议,分别组织被评为“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人员填写“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登记表,准备相关事迹材料。下发《关于对我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表彰决定》,进行通报表彰。

6、整理相关材料,完善各项资料归档工作。

六、相关要求及说明

1、严密组织。各民主评选推荐小组要严肃认真做好“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推荐工作,严格程序,坚持原则,真正将先进事迹典型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推荐到学校。

2、对于不按学校要求组织投票,当众统计票数的年级部,取消全年级参评资格,责任由年级部主任负责,并对年级部通报批评。

3、积极营造氛围。要以评选推荐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引导全体教师、班主任努力向先进学习,向典型看齐,进一步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全面展示新课改背景下的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风采,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公信力发挥好评优树先的正确导向作用。

4、获得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在职评时,按0.1分的计分标准计入“荣誉称号”第三栏定标项得分。

附:分组情况

六年级: 朱卫东、王友莲、任秀林、彭江峰、张海林、高岩、张卫东、蒋绍龙、王茜、张宝香、王芳、王尚廉、李昕、姜自武、张维贤、姬宝祥、刘冰、顾润泽、许义婷、张安珍、莫瑞玲、王丽娟、李海伟、陈群、、吴红星、宋文军、赵远忠、王爱存、王福贞、李伟、高树栋、王云江、张小玲、张学义(34)七年级:

高铎善、王静、郑博、梁晓波、杨国宁、李美玲、曹文静、雷学贞、马新明、王玉霞

巩芳月、邢绪勤、马凡超、张华、祝燕、肖玉红、张殿亮、李清伟、张平、耿玉家、赵莉、巩淑华、李玉缜、王晓英、卫元军、张艳梅、刘莉、宋涛、何涛、宋观芳、王艳荣、李光美(32人)八年级:

商海燕、牛海霞、窦春建、于会学、刘四清、王军、赵新华、韩建国、卞新忠、朱丽敏、赵瑛、郭远星、宋长玉、徐鹤盛、高希海、姚继国、蔡波、王仕峰、胡伟、任日晨、李金光、伊鲁河、李杰、王淑娟、张仕岭、谭娟、牟维银、郭建娥、张冰兵、张连双、李梅、李燕、肖丰星、黄东胜、亓怀森、张法军(36人)九年级:

苏艳、李玉荣、王兴田、田金华、郭振生、王秀华、殷述漂、秦卫东、尹金勇、付勇强、王维善、刁建忠、张久强、申龙凯、王天国、李奎芳、李伟、张红英、石春蕾、安丰国、叶建辉、黄俊、王泽英(23人)

教辅后勤:

小学校级课题管理办法 篇6

实 施 方 案

一、活动宗旨:

改进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具体目标:

1、通过教师的课堂实践,借助学科教研组的评课交流平台,帮助教师发现教学理想与现实差距,促进教师反思。

2、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

三、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翟兴忠

副组长:张德运胡明

成员:陈慧习成松常明艳

姚涛涛邹官来

四、活动步骤:

1、教师个体根据自己对新课程的学习与理解,设计并展示一堂课;

2、同学科教师听课、观摩,搜集资料,分析教学行为,发现教学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3、共同反思造成差距的原因,提出解决策略。

五、具体操作流程:

1、定课题、定执教者,每周一上报教导处并公布。

2、定方案,即进行备课。执教者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新理念的理解程度,认真分析教材与学生的现实水平,设计教学流程,力求体现自己的教学观念,同时也可通过备课组的集体研讨来确定。

3、执行方案,即进行课堂实践。

4、课堂观察,即听课。同学科教师集中进行听课,记录课堂,寻找问题。课堂观察时,既要关注知识传授,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两大视角观察课堂,即:高认知水平与高参与度。

5、评价方案,即同学科组教师进行评课交流活动,寻找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评课活动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执教者汇报本节课的设计意图与力求体现的教学观念——互动式评课交流——主持人归纳,提出问题——深化问题,共同研讨——期待下一轮的课堂实践,解决问题。

6、反思总结,执教者整理课例,撰写课后反思材料。

六、参加对象与活动时间:

1、参加对象:全体教师,校务会成员必须全程参与活动。

2、活动时间:2009年3月中旬——4月中旬,每周三下午3:10-3:45为数学组(数学科学英语音乐)课堂教学观摩,3:50-4:40为评课交流时段;每周四下午3:10-3:45为语文组(语文思品体育美术)课堂教学观摩,3:50-4:40为评课交流时段。

3.“校级公开课”讲课具体安排目录

3月11日姚涛涛朱正刚

3月12日刘立金

3月18日陈慧

3月19日常明艳张道忠 3月25日刘吉林张德运 3月26日雷秀娟 4月1日邹官来 4月2日

4月8日

4月9日

尤红丽孙庆涛习成松 王永存 胡明

平林镇新集小学

小学校级课题管理办法 篇7

一年级社团项目名称:

健身你我他、小小阅读家、语文活动、剪纸、小小书法家、数学阅读 二年级社团项目名称:

书法、小巧手、益智园、健身你我他、游戏乐园

数学阅读、经典诵读、儿歌乐园、小书虫

三年级社团项目名称:

小小诗社、数学迷宫、古诗诵读、数学阅读

健身你我他、益智园、书法、象棋、文学社、益智园、美文阅读、小书虫 四年级社团项目名称:

智力冲浪、ABC、小书虫、贴画、趣味数学、健身快乐、文学社、小巧手 益智园

五年级社团项目名称:

美文欣赏、故事大王、趣味英语、游戏数学、小巧手、小小文学社、益智园 趣味数学、小辩手社团、我们爱运动

六年级社团项目名称:

美文欣赏、趣味数学、ABC、数学迷宫、健身你我他

小书虫社团、益智园、小小文学社、小巧手

校级社团项目名称:

小学校级课题管理办法 篇8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重点学科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为国家和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重要基地。学科建设是学校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师资水平和办学实力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学校的特色和整体水平,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根据《兰州工业学院学科建设规划》,依据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校级重点学科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规定的二级学科设置,每2年申报评选一次。对学校急需统筹布局的特色重点学科可随时申报。

第二章 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与任务 第三条 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重点学科建设应瞄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及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学校的实际,以“突出重点,分层建设,培育特色,形成优势”为指导思想,按照需要与可能相 结合的原则,选择基础较好、建设方向明确、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作为学校的重点学科进行建设。

第四条 重点学科建设的原则:

重点学科建设要根据学校发展战略与需求统一布局,应符合甘肃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能体现学校的总体发展方向和特色,其建设原则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公平竞争、择优立项、绩效优先、滚动资助的原则。

第五条 重点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

1.凝炼学科方向。从聚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出发,凝炼研究方向,巩固与提高原有学科优势,进一步形成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特色和优势。

2.学科团队建设。培育造就若干名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发展形成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梯队。

3.大力培育标志性学科成果。要积极研究和解决甘肃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争取新的突破,在1–2个建设期内下大力气培育形成标志性学科成果。

4.学科基地建设。要集中有限资金,加强基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为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保障,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基地。

5.学科环境建设。加强学科环境建设,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勇于开拓新的学术研究领域,为促进本学科发展作贡献。6.相关支撑学科的建设。重点学科建设要带动和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特别是重点学科的支撑学科的建设,逐步形成学科群体优势,为申报省级重点学科建立合理的学科梯队。

第三章 重点学科申报、遴选条件

第六条 校级重点学科的申报、遴选条件

1.有2-3个相对稳定、相互关联、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其中至少一个研究方向有相应科研成果支撑,并形成明显的学科特色。

2.拥有学术水平较高、具有一定影响或省内有名的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有一支结构合理、有较高水平的学术团队,目前正承担多项科研课题,有较充足的科研经费。

3.承担过国家或省级科研、教改项目;或近五年获得过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励;或近五年取得多项专利,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产生较大经济效益;或近五年科研、教改项目经费总额工科不低于50万元,文(理)科不低于10万元;或近五年发表高水平(学校相关文件奖励的论文)学术论文10篇以上。

4.承担有本科专业教学任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培养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成效显著,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较高。5.具有学科发展所需要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和现代化信息保障体系。

6.学术气氛浓厚,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跃。

第七条 校级重点学科的遴选及评定:采取学科所在单位申报、科技处审核、学科答辩、学术委员会或学科群专家组评审推荐、学校批准的程序进行遴选。鼓励跨单位配置优质资源,组成强势学科,所组成的学科应依托其中一个主要单位进行建设。校级重点学科的遴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建立量化、操作性强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客观的评审。

第四章 组织管理

第八条 重点学科建设实行项目管理制,项目建设周期为三年。学科带头人(或学科建设项目负责人)要根据学科建设目标,认真研究制订建设规划,与学校签订《兰州工业学院校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

第九条 科技处为学校重点学科管理的职能部门,按相关规定对学科建设工作进行日常管理。

第十条 学科带头人应带领学科团队按计划完成学科建设的目标任务;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优势,为本学科的发展努力工作,使学科研究方向处于省内先进水平。

第十一条 立项建设的学科要根据学校要求,组织制定本学科发展规划;每年年初应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年 终进行总结;编制经费预算和经费使用情况报告等;组织本学科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和成果推广;进行学科建设相关的检查、评估等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第十二条 立项建设的重点学科所在院(部)要做好所在院(部)学科发展的规划,组织重点学科的申报工作,检查学科建设计划的执行情况,协调本单位内部学科之间的关系,并协助学校按时组织对重点学科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将材料报学校备案。各重点学科所在单位的领导要重视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第十三条 学校积极为重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成长创造条件,支持他们开展科研及教学研究工作;对各重点建设学科在出国人员选派、职称评聘、教师培养、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购置等资源配置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第十四条 学校建立重点学科检查、评估制度,对重点学科实行动态管理,“优进劣汰”。学校每年定期对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按照重点学科评估标准(参见《兰州工业学院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考核指标体系》,以下同)进行考核,由各学科递交相关成果材料,科技处组织专家进行测评。对建设成效不明显的学科限期整改。对成绩突出的学科给予奖励和支持,对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进行指导整改,对不达标或建设不见成效的学科不再列 为学校重点学科进行建设。

第十五条 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的验收:重点学科建设三年期满后,由学校组织对其进行验收,根据重点学科评估标准要求,采取学科自查和专家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档案、听取汇报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验收合格的校级重点学科、可继续申报下一轮校级重点学科或省级重点学科。对建设成效不明显的学科,取消申报下一周期建设的资格。

第五章 经费的管理与使用

第十六条 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主要由学校拨出专款扶持。学校根据学科遴选时签订的资助额度及各类重点学科建设的考核结果下达次建设经费。各重点学科应通过各种渠道争取经费支持,积极申请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研究项目。

第十七条 重点学科的建设经费必须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依照国家、地方政府、学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及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和学校财务的相关规定统一管理。

第十八条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主要用于教学和科研条件的改善、学科队伍建设、学术交流和资助本学科有特色、上水平、有创新的前沿研究等开支。支出范围包括重点学科建设领域相关的设备购置和文献资料、学科人才与学术交 流、学术成果出版(转化)资助及重点学科建设管理等日常费用。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省级以上重点学科由学校从校级重点学科中择优申报,其管理办法按照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文件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校级重点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篇9

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于1998年招收第一届公共事业管理(医药卫生管理)专业(专科)学生,至今已有十年的历史。2000年经省教育厅审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由专科升格为本科。目前已形成以公共事业管理学为基础专业,发展为公共卫生管理方向和行政管理两个模块方向。该专业在2002年被学校列为重点学科,几年下来通过管理教研室各教师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该专业队伍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1人。近3年来每年平均招收本科生60名,同时还承担成教学院、公共事业管理辅修教学任务。自2005年以来,教研室的各位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申报各级课题,科研成果不断涌现,近三年累计主持各级科研项目共14项,参与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主持厅局级科研课题共6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承担管理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导论、公共事业管理学等专业课的教学。该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积极进行教改实践,并获得一定的成果:《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于2004被评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校级精品课程;《西方经济学》课程,于2006获教育厅资助课程。

小学校级课题管理办法 篇10

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呼吁自我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道德能力与素质,即道德上的自律能力。能力是经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是人依靠自我的智力和知识、技能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所表现出来的心身能量。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自习惯的支配。能力是内在的,习惯是能力的外显。可以说,几乎在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习惯使然。在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认为:“道德行为习惯(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由经常的道德行动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因素。”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为了完全实现德育的目标,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从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着手,把道德行为提高到习惯的高度。

学生主体渴望自我教育与发展。通过班级调查,大部分学生都渴望能有自我调控,进行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从而希望来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感。他们不喜欢停留在管制的层面,可往往有没有约束自己的能力,道德评价能力较低,因此这就要求班主任教师不必一味的条纲条纹的一一训导,剥夺学生的自我权利,把教育的过程留给学生在已有的认识上,自己不断的反思,对照,来不断规范自己,在体验中逐

渐体察,感悟生成,进行自我教育。

我们知道,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学校的大部分教育教学活动都在班级中进行。在班级建设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要求、自我计划、自我实践、自我评价的自我教育过程,让学生在集体教育中完善和发展个人,最终转换为学生内心的某种觉悟和信念,并开始有意识地自觉地服从自己,即走向自律。

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2、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他竭力反对传统教育中压制学生,置学生于被动地位的弊端,主张把教育的中心转移到学生方面来,使学生成为中心,成为教育的主宰。

(二)课题的界定:

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活动,是以学生自我意识的唤醒与发展为突破口,以端正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基础,以育人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健全人格,发展自学、自强、自治能力为目标。

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主要包括品德上自检、行为上自控、管理上自治、心理上自调、学习上自主、身体上自健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小学学生自主管理,是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心理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在学校、班级日常管理中培养小学生主体性、合作性等个体心理素质的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应有的行为规范的观念和习惯,实现本研究的最终目的“受教育的人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2)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探究,发现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规律,探索出具有针对性、系统化的、可操作性的培养模式。

(3)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班级中每一个学生自身的潜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自主养成相关能力、从而品尝成功的喜悦,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现实中人们的许多行为似乎大都来自于外在的某种压力或利益驱动(他律),而很少自主选择、自我践行(自律)。因此,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就是让学生从他律逐步走向自律,从而内化为素质,外显为习惯,形成自我约束、自行组织、分工合作的自我管理的能力。

小学生自我管理就是引导小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本课题是将小学生自我管理分为个人自我管理和集体自我管理来进行研究。个人自我管理的核心是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反思、自我调控及自我发展。集体自我管理的核心是责任、民主与合作。无论是小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树立,或是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都不是外在强加的,必须是通过主体实践活动主动实现的。

在班级自我管理方面,预构建以活动目标竞赛为形式的自我管理

模式,即“人人争优、人人参与、人人反思、人人评价‘肯定成绩,榜样激励。”其主要表现有:学校实行班级目标竞赛,班级实行小组目标竞赛;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人人担任班干部,健全管理制度实行自我评价。根据班级、小组自我管理得分情况予以表扬或奖励。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3—2011、4)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自我管理的认识、管理方法、对事情评价的标准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5-2011.7)

理论学习,运用操作,修订计划,统计分析,收集积累研究资料,中期成果汇报,总结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习惯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8-2011.9)

汇总各种研究资料,分析比较,撰写结题报告,汇编成果专缉。召开结题鉴定会,展示并推广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文本成果:心得感悟、论文和教育个案的形式体现。

2、课题研究结题,形成终期成果报告。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将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一系列研讨、观摩活动、论文交流会等,以此丰富课题的研究过程。

3、总结、创造出有助于学生自我管理习惯养成的儿童喜欢的游

上一篇:秘书工作综合案例与分析下一篇:小小音乐家教学设计与反思